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接触网课程设计 (1)

接触网课程设计 (1)

接触网课程设计 (1)
接触网课程设计 (1)

课程名称:接触网课程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自动化

年级:2012级

姓名:曹思田蔓琳

学号:

指导教师:吴卫伟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 3 月18 日

摘要

本设计主要阐述接触网雷害分析及防雷措施。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系统必不可少的主要设施之一,特点是没有备用线路,发生任何事故,都将中断铁道运营。接触网线路长,穿越山陵旷野,遭受雷电袭击的机率大,容易受雷击导致电气设备损坏。接触网没有避雷线,接触网上装有少量的避雷器,其工作接地直接接在钢轨上,或接入轨道电路的轭流变压器线圈中点。这样的简单方式对防止雷电过电压是不够的。

本文就是针对铁路电网结构及特点,研究雷电过电压及其保护措施,保证铁路电网的安全运行,减少雷击损失。这不仅对铁路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对加快社会物质流动和经济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工程实际中需要研究解决的热门课题。

我国客运专线建设速度加快,所经地区地理、气象、气候条件差别较大,情况复杂,如果接触网不设避雷线,易遭受雷击引起损坏。为保证接触网运行的高可靠性在分析德国、日本接触网防雷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电气化铁道现状,提出接触网系统防雷的改建建议。通过分析和理论计算,对客运专线接触网系统防雷进行研究。

针对电气化铁道中部分线路遭受雷击较频繁的现状对广深线接触网遭受雷击跳闸进行了统计分析,建议广深线全线架设架空地线架空地线采用柱顶方式安装。在强雷区应设置避雷线对客运专线应切实做好避雷器和避雷线的接地,保障避雷设施正常运行。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防雷措施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绪论 (6)

1.1 接触网防雷的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接触网防雷的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接触网防雷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雷电的起源及主要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雷云的产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感应起电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温差起电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冻结起电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雷电的产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闪电的初始击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先导流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闪电通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主放电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回击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雷电的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雷电的波形及主要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雷电流波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 雷电流幅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过电压保护中雷电的几个主要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雷电过电压及雷电放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1 雷电先导放电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2 雷电主放电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3 雷电余辉放电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雷电对高速铁路的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高速铁路接触网落雷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雷暴日.....................................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地面落雷密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落雷次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雷电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直击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感应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雷电反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接触网耐雷水平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南昆、广深线接触网遭受雷击跳闸统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雷电机理及对接触网的危害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 雷电流的概率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接触网防雷措施及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防雷体系的构成及防雷措施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接触网防雷措施的几点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现有的接触网防雷措施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接触网雷击区域的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接闪器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 避雷线在防雷中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 避雷线在接触网防雷中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避雷器的发展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氧化锌避雷器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及失效机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 避雷器在防雷中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4 安装避雷器对接触网耐雷水平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 接地系统在防雷中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1 接地方式及电阻对接触网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8 放电间隙的作用及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对接触网防雷自我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避雷器设置的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建议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1.1接触网防雷的意义

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裸露于自然环境中且没有备份,需要采用必要的大气过电压防护措施。如果缺少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当,可能引起绝缘子损坏、造成线路跳闸,直接影响电气化铁道运营。同时雷击产生的侵入波过电压通过接触网传人牵引变电所,可能引起所内电气设备的损坏造成更大的事故。我国地域广大,因雷击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的事故屡见不鲜。根据牵引供电系统运营部门统计数据分析,目前开通的3.2万公里电气化铁道中部分线路雷击事故比较频繁,所以应重视接触网的防雷设计,以运输安全为目标,以系统优化、综合防护、防雷减灾的原则进行接触网防雷设计。

1.2接触网防雷的背景

1.1.1国外高速铁路防雷设计概况

德国铁路防雷现状

德国铁路经实际测量表明,欧洲中部地区每100 km接触网在1年的时间内可能遭受1次雷电冲击。雷电对接触网的直接冲击会导致雷电冲击过电压,其在设计中考虑过采用过电压保护装置限制雷电过电压,一般应用避雷器。同时他们也认为避雷器只能对过电压进行有限的保护,一般只用于有频繁雷电存在的地段,在其它区段,无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防护效益方面一般不考虑设置防雷装置,这也是我们在欧洲的电气化铁道中很少见到接触网避雷装置的原因。

日本铁路防雷现状

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象条件,在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计中,根据雷击频度及线路重要程度,将国土的防雷等级划分为A、B、C区域并规定了相应的防雷措施:A级区的雷害严重且线路重要,需要进行全面防雷保护,全线接触网架设架空避雷线,同时在牵引变电所出口、接触网隔离开关、电缆接头或连接处、架空地线终端设置避雷器;B级区雷害比较严重且线路重要,对部分特别需要的场所沿接触网架设架空避雷线,同时在牵引变电所出口、接触网隔离开关、电缆接头或连接处、架空地线终端设置避雷

器;C级区一般在牵引变电所出口、接触网隔离开关、电缆接头或连接处设置避雷器。

1.1.2国内接触网防雷设计概况

我国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防雷设计主要依据《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100 09--2005)和《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的相关规定。根据雷电日的数量分为4个等级的区域:年平均雷电日在20天及以下地区为少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20天以上、40天及以下地区为多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40天以上、60天及以下地区为高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60天以上地区为强雷区。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试行) 中规定重污染或重雷区以及高路基高架桥隧道口等重点地段的接触网应增设氧化锌避雷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试行) 第21.4.4.2规定:牵引网中的防雷接地装置在贯通地线上的接入点与其他设备在贯通地线的接入点间距不应小于15m 接触网中的防雷设备主要指接触网上安装的避雷器,为减少对综合接地系统上其它电气设备( 如信号设备) 的影响,防止电压通过接地网反击,应保证具有一定的地中距离使得沿接地体传播的过电压衰减到不危险的程度,按现行国家规范规定其地中距离应不小于15m。

1.3接触网防雷的现状

分相和站场端部的绝缘关节;长度2000m及以上隧道的两端;供电线或AF线连接到接触网上的连接处。通过规范可以看出,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防雷工程设计中,除了通过绝缘子自恢复绝缘外,还在接触网系统相关位置设置了避雷器以达到防雷的目的。但是目前国内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防雷设备和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接触网防雷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各种问题。

1)国内部分铁道沿线未按照标准要求架设避雷装置,人迹稀少的地区未修建专门的应急维修基站;

2)避雷装置设置的密度不合理,一般集中在内部均有避雷器的站场和分相的关节处,如变电所、分所区、A T所等,重复设置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无形中造成关节处接触网错综复杂的结构,增加安装检修的难度;

3)接触网在实际应用中耗损和能损程度大,部分线路未采取防腐承力索,造成雷电

冲击耐受电压低,影响防雷效果;

4)避雷装置未按时检修,工作人员的监控力度差,对失效的备件未能及时更换,造成接触网电源短路,造成电气事故。

第二章雷电的起源及主要参数

2.1 雷云的产生

2.1.1 感应起电说

大量测试结果表明,地球带负电,其电荷量约为50万库伦。而在地球上的上空存在着一个带正电的电离层,于是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电力线指向地面的大气场。在大气场的作用下,云中的水滴将被激化,其上部出现负电荷,下部出现正电荷。同时在大气宇宙射线的作用下空气发生电离,产生正、负离子。

激化的水滴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中离子相遇,水滴下部将俘获负离子,而正离子则被排斥而上升,这样整个水滴就带上了负电荷。

2.1.2 温差起电说

冰块中同时存在氢离子( H + )和氢氧根离子( OH ),由于冰块两端温度不同,会产生发生离子扩散现象。氢离子质量轻,扩散快,冷端呈现带正电。在对流气流和重力的作用下,形成雷(雨)云起电后的电荷分布。

2.1.3 冻结起电说

在云层重有许多过冷水滴,当过冷水滴与霰粒碰撞时,会立即冻结,这叫撞冻。当发生撞冻时,过冷水滴外部立即冻成冰壳,但它的内部仍暂时保持着液态,并且由于外部冻结放的潜热传到内部,其内部液态过冷水的温度比外面的冰壳高。温度的差异使得冻结的过冷水滴外部带上正电,内部带上负电。

2.2 雷电的产生

在全球范围内,雷电发生频率是很高的,任何时刻大约有2000个地点遇上雷暴,每秒钟就有上百次雷电,每天约有800多万次雷电,一年中平均发生30多亿次雷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的瞬间释放出约55kW.h的能量。因此森林火灾有50%以上因雷电引发;

人们居住生活的建筑物屡遭雷击破坏;电力、石化等工业设施常因雷击而发生灾难性事故。

2.2.1 闪电的初始击穿

在有积雨云存在的大气中,积雨云的下部有一负电荷中心与其底部的正电荷电荷中心附近局部地区的大气电场达到104v/cm左右时,则负、正电荷之间的云雾大气会被击穿,负电荷向下中和掉正电和,这时从云层下部到云底部全部为负电荷区。

2.2.2 先导流注

随大气电场的进一步加强,进入起始击穿的后期,电子与空气的分子发生碰撞,形成天空中带电的雷雨云的云粒(或水成物)向地面延伸,在雷雨云下形成从云层向下的流光,表现为一条暗淡的光柱,即先导流注。

1、几个参数:

①每级通道变化范围约3 ~ 200 m

②平均速度约 1.5 *107 cm/s

③间隙时间约 30 ~ 125 us

④每一级的推进速度约 5*109 cm/s

⑤通道直径约 1 ~ 10 m

⑥每一级的击穿方向是不确定的折线

2.2.3 闪电通道

流注先导不断地向地面发展,从而形成多枝状的充满负电荷(对负地闪)的通道,其中有一枝是充满负电荷(对负地闪)的主通道,称为电离通道或闪电通道,简称为通道。

2.2.4 主放电过程

放电主通道到达地面,或与大地放电迎面会合以后,就形成云层到地面的全程(雷击放电通道)放电,此时云中电荷通过主放电通道流入大地,形成主放电。

2.2.5 回击过程

当梯级先导与连接先导会合,形成一股明亮的光柱,沿着梯式先导所形成的电离通道由地面高速冲向云中,这称为回击。

1、几个参数:

①回击电流可达 10 kA

②回击速度约 2 *109 ~ 2*1010cm/s

③回击通道直径约0.1 ~ 0.23 cm

④回击通道温度可达10000 ℃

⑤回击时间约60 us

2.3 雷电的种类

1.从闪电表面的形状分类,则可分为:线状闪电、带状闪电、片状闪电、联珠状闪电、

球状闪电

2.从闪电的空间位置分类,则可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晴空闪电、云地闪电

3.从闪电表面的形状分类,则可分为:线状闪电片状闪电、带状闪电、联珠状闪电、

球状闪电

4.从闪电的空间位置分类,则可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晴空闪电、云地闪电

云与大地之间的闪电简称地闪,对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是防雷研究的主要对象。大地被雷击时,多数是负电荷从雷雨云向大地放电,称之为负地闪;少数是正电荷从雷雨云向大地放电,称之正地闪。

2.4 雷电的波形及主要参数

2.4.1 雷电流波形

1、波头时间及波长

雷电流是一个非周期的瞬态电流,通常是很快上升到峰值,然后较为缓慢的下降。雷电流的波头时间【T1】是指雷电流从零上升到峰值的时间,又称为波前时间;波长时

间【T2】是指从零上升到峰值,然后下降到峰值的一半的时间,又称为半峰值时间。由于在雷电流波的起始和峰值处常常叠加有振荡,很难确定其真实零点和到达峰值的时间,因此,我们常用视在波头时间T1和视在波长时间T2来表示雷电流的上升时间和半峰值宽度,一般记为T1 /T2,如下图所示:

雷电流标准波形

2.4.2 雷电流幅值

通常定义雷电流为雷击于低阻接地电阻(Ri ≤ 30Ω)的物体时流过雷击点的电流。它近似等于电流入射波I0的两倍,即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 I 的概率可按下式计算

2.4.3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2I I ≈88lg I

P -=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T1处于1~4us 的范围内,平均为2.6us 。波长T2 处于20~100us 的范围内,多数为40us 左右。

我国防雷设计采用2.6/40us 的波形;在绝缘的冲击高压试验中,标准雷电冲击电压的波形定为1.2/50us

雷电流波前的平均陡度 6.2I

a (kA/us)

波前陡度的最大极限值一般可取50 kA/us 左右。

2.5 雷电的波形及主要参数

1、过电压保护中雷电的几个主要参数

雷电放电涉及到气象、地形、地质等许多自然因素,有一定的随机性,因而表征雷电特性的参数也带有一定的统计性质。在防雷设计中,雷暴日、雷电流波形、幅值等参数是我们比较关心的几个参数。

(1)雷暴日

为了表征雷电活动的频率,采用 年平均雷暴日【Td 】作为计算单位。 无论一天内听到几次雷声,只要有一次,该天就记为一个雷暴日,一天有多次,仍记为一个雷暴日。

(2)雷暴小时

一年中发生雷电放电的小时数,在一个小时内只要有一次雷电,即计为一个雷电小时(Th )

(3)雷电活动区域的划分

根据雷电活动的频度和雷害的严重程度,我国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分类:

T~>90的地区叫做强雷区

T ≥40的地区为多雷区

15≤T ≤40的地区为中雷区

T ≤15的地区为少雷区

海口市平均年雷暴日105天,属强雷区。

(4)落雷密度

对于雷电放电来说,云与云之间的放电次数多于云对地放电次数,而上述雷暴日或雷暴小时对于这一事实没有加以区分。从防雷角度分析,地闪发生的频数是确定地闪对人类和建筑物的最重要的参数。

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用地面落雷密度【Ng】来表示。其定义是每个雷电日每平方公里上的平均落雷次数,又称地闪密度。

它的定义为一年中单位地表面积上空所出现的地闪次数的多年平均值。

总的闪电密度为地闪、云闪密度之和。单位为次/km2 秒,或次/km2 年。

在雷暴活动期间,各地的闪电密度相差很大。因此需要对一定面积范围内的平均总闪电密度和平均地闪密度进行足够长期观测,得到足够的资料进得分析统计。

观测表明,当雷暴发展到后期,云闪要比地闪出现的闪电密度高;

我国过电压保护规程取地面落雷密度为:

Ng=0.015/k㎡ d

(5)近年来,我国一些单位采用雷电定位系统测量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Ng的数值为0.09/k㎡ d 0.1/k㎡ d。

实际上Ng值与年平均雷电日数Td有关。通常,当Td增大时,Ng也随之增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Td的变化很大,很难取统一的一个值。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采用国际大电网会议33委员会1980年推荐的计算公式较为合理,该公式为:

Ng=0.0237Td1.3

我国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4使用的Ng接近这一数值,式中系数取0.024。2.6 雷电过电压及雷电放电分析

雷电过电压是雷云放电引起架空电力线路的过电压,可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2种。直击雷过电压是由于雷电放电,强大的雷电流直接流经被击物产生的过电压,其特点是放电电压高、放电电流大、放电过程时间短、闪电电流波形波头陡度大;感应雷过电压是雷击线路附近大地,由于电磁感应在导线上产生的过电压,其特点是雷电感应电压幅值与雷云对地放电时的电流、线路间相对位置、土壤电阻率、线路长度和高度、设备接地装置的电阻等诸多因素有关。与直击雷过电压相比,感应雷过电压的波形较平缓,波长较长。由于雷电现象极为频繁,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可达数千千伏,足以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络和损坏。

作用于高速铁路架空接触网的雷电过电压绝大部分(约90%)是由带负电的雷云对地放电引起的,称为负下行雷。负下行雷包括若干次重复的放电过程,每次放电可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 3 个阶段。

2.6.1 雷电先导放电阶段

因雷云带有大量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大地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电荷,雷云与地面形成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雷云中的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当雷云中的某个电荷密集中心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击穿场强时,空气便开始电离,形成指向大地的一段电离的微弱导电通道,称为先导放电。开始产生的先导放电是跳跃式向前发展,平均速度105~106 m/s,中心温度可达3×104 K,纵向电位梯度约为100~500 kV/m,电晕半径约为0.6~6 m,先导放电常常表现为分枝状,这是由于放电是沿着空气电离最强、最容易导电的路径发展的。这些分枝状的先导放电通常只有一条放电分支达到大地,先导放电阶段的雷电流很小,约为100 A。

2.6.2 雷电主放电阶段

当先导放电到达大地,或与大地较突出的部分迎面会合以后,就进入主放电阶段。主放电过程是逆着负先导的通道由下向上发展的。在主放电中,雷云与大地之间所聚集的大量电荷,通过先导放电所开辟的狭小电离通道发生猛烈的电荷中和,放出巨大的光和热,通道温度可达 15 000℃~20 000℃,使空气急剧膨胀震动,发生霹雳轰鸣,这就是雷电伴随强烈的闪电和震耳的雷鸣。在主放电阶段,雷击点有巨大的电流流过,大多数雷电流峰值可达数十乃至数百千安,主放电的时间极短,为 50~100μs,主放电电流的波头时间为 0.5~10 μs,平均时间约为 2.5 μs。

2.6.3 雷电余辉放电阶段

当主放电阶段结束后,雷云中的剩余电荷将继续沿主放电通道下移,使通道连续维持着一定余辉,称为余辉放电阶段。余辉放电电流仅数百安,但持续的时间可达 0.03~0.05 s。

雷云中可能存在多个电荷中心,当第一个电荷中心完成上述放电过程后,可能引起其它电荷中心向第一个中心放电,并沿着第一次放电通路发展,因此,雷云放电往往具有重复性。每次放电间隔时间约为 0.6 ms~0.8 s,即多次重复放电。据统计,55%的落雷包含 2 次以上,重复 3~5 次的占 25%,平均重复 3 次,最高记录 42 次。

综上所述,直击雷、感应雷对接触网设备都有影响,雷击的主放电过程对接触网设备破坏极大,余辉放电次之,而先导放电基本上对接触网设备的安全运行没有影响。

第三章 雷电对高速铁路的危害

电气化铁路遭受雷击会造成信号、通信和电力系统设备的损坏,“7.23”甬台温特大轨道交通事故发生前的7分钟内,累计雷击近100次,是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一大诱因。

接触网遭受雷击的频度与线路所处地区的年平均雷电日 数有关 。 一般来说年平均雷电日 数增大则每平方公里大地 1 年的雷击次数也随之变大 ,根据国际大电网会议33委员会推荐计 算:接触网侧面限界为3 m ,承力索距轨面平均高度为7 m ,则单线接触网遭受雷击次数N = 0. 1 22 ×T d ×1.3 ,复线接触网 遭受雷击次数N =0.244×T d ×

1.3 ,T d 为年平均雷电日数。雷击接触网主要产生过电压。当雷击接触网支柱时 ,雷电流沿支柱入地并在支柱上产生冲击过电压 ,该值与支柱的冲击接地电阻和雷电流幅值及支柱等值电感相关(为非线性的正比 ) ,同时雷电通道产生的电磁场迅速变化 ,在线路上产生与雷电流极性相反的感应电压 ,该值与接触网 导线高度 、雷电流平均值成正比 。冲击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的叠加值随着接触网支柱的接地电阻升高而升高 ,即 引 起闪 络的雷电流幅值和绝缘子闪络概率随接触网支柱的接地电阻而增加 。 当雷击接触网支柱时 ,雷电流沿支柱入地 ,在接触网支柱上产生的冲击电压为 :

dt 1U dI

L I R +?=

式中 R ———支柱冲击接地电阻 , 取 R = 1 0Ω ;

L ———支柱等值电感 。

雷击接触网线材时接触网 上产生过电压 ,如该值达到接触网支持绝缘子的冲击放电电压时形成绝缘子闪络 ,雷电流经支柱 、接地线 、钢轨等入地 ,过电压随之降低 。

3.1高速铁路接触网落雷分析

雷电放电受气象条件、 地形和地质等许多自然

因素影响,带有很大的随机性,主要

的雷电参数有雷暴日及雷暴小时、地面落雷密度、主放电通道波阻抗、 雷电流极性、 雷电流幅值、 雷电流等值波形、雷电流陡度等。其中,雷暴日、地面落雷密度是防雷保护设计最重要的依据。

3.1.1 雷暴日

表征一个地区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通常以该地区的雷暴日( T d )来表示。雷暴日是指该地区平均一年内有雷电放电的平均天数,单位为 d/a 。国内电力行业标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以下简称 DL/T620-1997标准)中平均年雷暴日数不超过 15 d 的地区划为少雷区,如西北地区;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 15 d 但不超过 40 d 的地区划为中雷区,如长江流域;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 40 d 但不超过 90 d 的地区划为多雷区,如华南大部分地区;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 90 d 的地区及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别严重的地区划为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区,如海南岛和雷州半岛。

3.1.2 地面落雷密度

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以地面落雷密度(γ)来表示,是指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雷击的次数。 DL/T620-1997 标准中给出的地面落雷密度和雷暴日的经验关系式 0.023 T d0.3 ,由此判断,一年中雷暴日越多的地区地面落雷密度越大,中雷区 T d =40, 则 γ=0.07; 重雷区 T d =90, 则 γ=0.09。

3.1.3 高速铁路接触网的落雷次数

由于高速铁路接触网普遍架设在空旷田野的桥梁上,一般为该区域的最高点,存在引雷作用,其吸引范围与导线高度等因素有关,每 100 km 线路每年遭受雷击的次数 N 为

Td h b ??+=10010004N γ

式中, b 为边相导线间的距离, m ; h 为导线的平均高度, m 。

1. 单线接触网遭受雷击次数

N= 0. 122 Td1. 3

2.复线接触网遭受雷击次数

N= 0. 244 Td1. 3

1

不同地区接触网遭受雷击次数计算值见表

由此可对接触网的落雷进行分析,中雷区T d=40 ,γ=0.07,接触网的落雷次数为N =0.28( b+4 h),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高度在16~36 m,两线间距约14 m。按接触网平均高度26 m 计算,中雷区落雷次数为33 次/100 km·a。重雷区T d=90,γ=0.09,接触网的落雷次数为N=0.81( b+4 h),重雷区落雷次数为95 次/100 km·a。

一般220 kV 电力线路,b=11.6 m,h=27.25 m,则中雷区、重雷区落雷次数分别为33.8 次/100 km·a 和97.7 次/100 km·a。可见,目前国内高速铁路接触网与220 kV 电力线路的落雷次数基本相当。

3.2 雷电对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影响

3.2.1 直击雷

直击雷放电电压高、放电电流大,当雷电击中导线后,在导线上产生很高的过电压,会引起绝缘子闪络和设备损坏。例如, 2012 年 7 月 4 日 14 时12 分,直击雷击中京沪高铁王庄—匡庄区间 2482#支柱加强线支持绝缘子,造成瓷绝缘子破损 2 片,故障停电 11 min。架设避雷线可有效地减少雷直击接触网的概率。

3.2.2 感应雷

雷云对地放电时, 落雷处距架空接触网的垂直距离 S >65 m 时, 无避雷线的架空导线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最大值可按下式估算:

S hc

I 25Ui ?≈

式中, U i 为雷击大地时感应雷过电压, kV ; I 为雷电流幅值, kA ; h c 为导线平均高度, m ; S 为雷击点与线路的垂直距离, m 。

感应雷过电压与雷电流幅值 I 成正比,与导线悬挂平均高度 h c 成正比, h c 越高则导线对地电容越小,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压就越高;感应雷过电压与雷击点到线路的距离 S 成反比, S 越大,感应雷过电压越小。由于雷击地面时,被击点的自然接地电阻较大,最大雷电流幅值一般不会超过 100 kA ,按 100 kA 进行估算, 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为 300~400 kV , 可引起 35 kV 及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线路的绝缘子闪络,而对 110 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则不会引起闪络。例如, 2012 年 7 月 12 日17 时 35 分,感应雷造成武广高铁赤壁北至岳阳东区间上下行接触网停电, 938#、 940#支柱上正馈线绝缘子闪络,故障停电 24 min 。

3.2.3 雷电反击

雷击支柱顶作用 于接触网雷电反击过电压 ,不仅有雷电流通过支柱并在支柱顶产生电位 ,同时空气中迅速变化的电磁场还在导线上感应电压。 按图 1所示数据 ,根据 DL / T 620- 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计算方法 ,计算耐雷水平。

接触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

接触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八月

目录 1.1一般规定 (1) 1.2基础及构支架 (2) 1.3埋入件安装 (2) 1.4支柱及(软)硬横跨装配 (3) 2.1线索调整 (6) 3.1补偿装置安装及调整 (9) 4.1车梯作业 (10) 5.1梯子作业 (10) 6.1接触网作业车 (13) 7.1设备安装 (13) 8.1接触网绝缘导通测试 (13) 9.1接触网冷滑试验 (14) 10.1送电开通及接触网热滑试验 (16) 11.1接触网停电作业 (17)

接触网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1.1一般规定 1.1.1接近营业线施工的机械设备,应设专人监护,防止侵限刮碰列车。 1.1.2施工时不得侵入未封锁的邻近线路建筑限界。 1.1.3施工完成后,应清理施工料具,确认不影响行车后方可撤离施工现场。如果是既有接触网改造工程,施工结束后马上送电开通的,必须等首列电力机车通过后方可撤离。 1.1.4接触网作业车的使用除应符合《铁路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有关轨行车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非作业运行时,作业平台上不得有人。 2作业架升、降时不得上下人。 3当邻线未封锁时,作业车任何部位不得侵入邻线建筑限界。 4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上安装作业时,不得升、降、旋转作业平台。 5作业车的作业平台应降到安全高度后方可运行。 6作业平台的控制,必须专人控制。 1.1.5车梯的使用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应指定车梯负责人,每辆车梯推扶人员不得少于4人,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超过2人。 2在铁路上使用车梯作业时,材料、工机具等不得放置在工作平台上。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接触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 2011级 姓名:浩 学号: 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 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浩学号 20116687 开题日期: 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 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数字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温度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班级: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13 学号:6100311096 学生姓名:李超红 起讫日期:6月19日——7月2日 指导教师:郑朝丹职称:讲师 学院审核(签名): 审核日期:

内容摘要: 目前,单片机已经在测控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除了可以测量电信以外,还可以用于温度、湿度等非电信号的测量,能独立工作的单片机温度检测、温度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很多领域。 单片机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是在一块半导体的芯片上集成了CPU,存储器,RAM,ROM,及输入与输出接口电路,这种芯片称为:单片机。由于单片机的集成度高,功能强,通用性好,特别是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价格便宜,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使用方便的优点,使它迅速的得到了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测量控制系统中的优选机种和新电子产品中的关键部件。单片机已不仅仅局限于小系统的概念,现已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机电产品,办公自动化用品,机器人,儿童玩具,航天器等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就是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控制,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温度传感器,但热敏电阻的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而且必须经过专门的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才能由单片机进行处理。本次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基于51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STC89C52单片机和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测温 系统,并用LED数码管显示温度值,易于读数。系统电路简单、操作简便,能 任意设定报警温度并可查询最近的10个温度值,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功耗小等优点。 关键词:单片机数字温度传感器数字温度计

接触网课程设计---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接触网课程设计---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2009 指导教师: 平时报告修改总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3日 1 基本题目 1.1 题目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1.2 题目分析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做的是滑轮式、Re200c非并联棘轮式、YB液压型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和研究。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又称张力自动补偿器,它是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接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对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要求有两点,其一,补偿装置应灵活,在线索内的张力发生缓慢变化时,应能及时补偿,传送效率要高;其二,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线索内的张力迅速变化时,补偿装置还应有一种制动功能。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类有:滑轮式、棘轮式、鼓轮式、液压式及弹簧式等。 2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分析与研究 2.1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概念 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又称张力自动补偿器,它是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接在接触线和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因为在大气温度发生变化时,接触线或承力索也会发生伸长或缩短,从而使线索内的张力发生变化,这时就会影响到接触线或承力索的驰度也会发生变化,因而使受流条件恶化。为改变这种情况,一般在一个锚段的两端,在接触线及承力索内串接张力自动补偿装置后,再进行下锚。 对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要求有两点,其一,补偿装置应灵活,在线索内的张力发生缓慢变化时,应能及时补偿,传送效率要高;其二,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

接触网课程设计 第七气象区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学号 开题日期:2012年 3 月 5 日完成日期:2012 年 4 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拉杆及腕臂/定位管及定位器、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数字逻辑数字频率计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滁州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系别:网络与通信工程系 专业:网络工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方向)组别:第七组 起止日期:2012年5月28日~2012年6 月18日指导教师:姚光顺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二○一二年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绪论 (1) 1.1设计背景 (1) 1.2主要工作和方法 (1) 1.3本文结构 (1) 2相关知识 (1) 2.1数字频率计概念...................................................................................................................... .. (1) 2.2数字频率计组成 (1) 3系统设计 (2) 4系统实现 (2) 4.1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2) 4.2控制电路 (3) 5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5) 6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8) 6.1设计总结 (8) 6.2设计体会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致谢 (12)

1绪论 1.1设计背景 数字频率计是一种基础测量仪器,到目前为止已有 30 多年的发展史。早期,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扩展测量范围,再加上提高测量精度、稳定度等,这些也是人们衡量数字频率计的技术水平,决定数字频率计价格高低的主要依据。目前这些基本技术日臻完善,成熟。应用现代技术可以轻松地将数字频率计的测频上限扩展到微频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数字频率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低档产品要求使用操作方便,量程(足够)宽,可靠性高,价格低。而对于中高档产品,则要求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高稳定度,高测量速率;除通常通用频率计所具有的功能外,还要有数据处理功能,统计分析功能,时域分析功能等等,或者包含电压测量等其他功能。这些要求有的已经实现或者部分实现,但要真正完美的实现这些目标,对于生产厂家来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不是表面看来似乎发展到头了。 随着数字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计数法原理制成的数字式频率测量仪器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宽、便于实现测量过程自动化等一系列的突出特点。 1.2主要工作和方法 设计一个数字频率计。要求频率测量范围为1Hz-10kHz。数字显示位数为四位静态十进制计数显示被测信号。先确定好数字频率计的组成部分,然后分部分设计,最后组成电路。 1.3本文结构 本文第1部分前言主要说明频率计的用处和广泛性。第2部分简要说明了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第3部分概要设计大致的勾画出本次设计的原理框架图和电路的工作流程图。第4部分简要说明4位二进制计数器74160的原理和搭建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原理,同时分析控制电路的功能,形成控制电路图,及搭建显示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组合原理图。第5部分调试与操作说明,介绍相关的操作和输入不同频率是电路的显示情况。 2相关知识 2.1数字频率计介绍 2.1.1数字频率计概念 数字频率计是一种直接用十进制数字现设被测信号频率的一种测量装置,它不仅可以测量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等信号的频率,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被测信号的周期。经过改装,在电路中增加传感器,还可以做成数字脉搏计、电子称、计价器等。因此,数字频率计在测量物理量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1.2数字频率计组成 数字频率计由振荡器、分频器、放大整形电路、控制电路、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等部分组成。其中的控制脉冲采用时钟信号源替代,待测信号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数字频结构原理框图如图3.1

接触网课程设计孙吉汇总

题目:《接触网》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2003级 姓名:孙吉 指导教师:万友松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07年4月20日

第1章接触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接触网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会给运输工作带来损失。所以,一个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 证正常取流。 ?接触网结构应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 性和灵活性。 ?接触网的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成本。 1.2 接触网的组成及分类 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路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不言而喻,接触网是牵引网中的重要环节,按其结构可分为架空式和接触轨式。架空式接触网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种基本类型,接触轨式接触网可分为上磨式和下磨式两种。简单示意如图1-1: 一般简单接触悬挂 简单接触悬挂 弹性简单接触悬挂 架空式接触网 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链形接触悬挂 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图1—1 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结构 1.3 接触网的基本概念 简单悬挂即是由一根或几根互相平行的直接固定到支持装置上的接触线所组成的悬挂。这种悬挂尺度较大,受电弓离线情况严重,一般允许运行速度30~50km/h。 承力索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用以承受接触悬挂重量,使接触导线减小弛度。 接触导线接触网中直接与受电弓滑行接触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导线,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多用青铜、镉铜或其它铜合金制成。 接触轨沿铁道走行轨一侧架设的作为接触导线的一条附加钢轨,多用

接触网课程设计孙吉汇总

. . 题目:《接触网》课程设计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 2003级 姓名:吉 指导教师:万友松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07年4月20日

第1章接触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接触网的基本要求: 接触网是电气化铁道中主要供电装置之一,其功用是通过它与受电弓的直接接触,而将电能传送给电力机车。随着电压的提高、运输量的增大、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对人身安全的严格要求等,使接触网的结构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广泛采用的架空式接触网。接触网是一种无备用的户外供电装置,经常受冰、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一旦损坏将中断行车,会给运输工作带来损失。所以,一个好的接触网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接触悬挂应弹性均匀、高度一致,在高速行车和恶劣气象条件下,能保 证正常取流。 ?接触网结构应力求简单,并保证在施工和运营检修方面具有充分的可靠 性和灵活性。 ?接触网的寿命应尽量长,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抵抗腐蚀的能力。 ?接触网的建设应注意节约有色金属及其它贵重材料,以降低成本。 1.2 接触网的组成及分类 由馈电线、接触网、轨道回路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不言而喻,接触网是牵引网中的重要环节,按其结构可分为架空式和接触轨式。架空式接触网分为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种基本类型,接触轨式接触网可分为上磨式和下磨式两种。简单示意如图1-1: 一般简单接触悬挂 简单接触悬挂 弹性简单接触悬挂

架空式接触网 简单链形接触悬挂 链形接触悬挂 弹性链形接触悬挂 图1—1 架空式接触网的分类结构 1.3 接触网的基本概念 简单悬挂即是由一根或几根互相平行的直接固定到支持装置上的接触线所组成的悬挂。这种悬挂尺度较大,受电弓离线情况严重,一般允许运行速度30~50km/h。 承力索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用以承受接触悬挂重量,使接触导线减小弛度。 接触导线接触网中直接与受电弓滑行接触的一种特殊形状的导线,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足够的机械强度及耐磨性,多用青铜、镉铜或其它铜合金制成。 接触轨沿铁道走行轨一侧架设的作为接触导线的一条附加钢轨,多用于净空受限的地下铁道。 集电靴为地下铁道电动车组与第三轨接触的集电装置,为了保证良好取流,集电靴与第三轨之间的接触压力应保持在100~200N的围。 加强导线在繁忙的电力牵引区段,当接触导线和承力索的总面积不能满足输电要求时,为了扩大导电总面积而架设的一条平行输电导线。 回流线电力机车从接触导线取流后,专供牵引电流流回到变电所的架空地线,一般与接触网同杆架设,其回归电流与电力机车取流方向相反,所形成的磁场互相抵消,可减轻对沿线通信线路的干扰影响。

计网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书 设计题目: 中小型企业网络解决方案 专业班级: 姓名: _______ _ 学号: __ 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 完成日期: ____________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第一手信息,如何提高公司运作效率,如何有效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已经越来越被中小型企业所认识。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公司竞争力,需要实现公司信息化,而网络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手段。企业网络化能够为企业提高办公效率,加速企业内部员工间的沟通,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另外,互联网可以作为实现企业对外宣传、信息发布平台,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界限,快速实现客户信息反馈和客户跟踪。 二、概要设计 网络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采用高性能、全交换的方案,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网络管理简单;用户采用广局域网连接方式;采用带宽压缩技术,有效降低广域网链路流量;所有网络设备均可在升级原有网络后使用,有效实现投资保护;系统安全,保密性高。

soho级企业网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简称,这类网络用户数量较少且相对集中,网络布线采用双绞线即可。一般而言,soho级企业对网络的要求不高,基本实现以下功能即可:实现企业内资源共享,无纸办公,提供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能够接入internet ,收发e-mail,共享internet资源。该网络的拓扑图如图1所示。 图1 soho级网络拓扑 在图1中,通过tcl r3105路由器,用户以adsl或cable方式接入internet,未开通adsl 的地方可采用isdn方式,将r3105换成r3007。此方案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内部局域网可以采用全交换方式,实现百兆交换到桌面。另外也可以采用集线器组网。 园区级企业网园区级企业网指的是企业的部门较多,部门位置相对分散,但相互间的距离不是太远。园区级企业对网络的需求是:实现企业内资源共享,提供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建立企业e-mail系统,建立企业的对外网站,提供一个对外宣传的信息平台,接入internet,共享网络资源。园区级企业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 图2 园区级企业网络拓扑 在该方案中,企业各部门通过千兆光纤连接在一起,为避免带宽的浪费,局域网内部划分出不同的vlan,网络中心采用三层交换机解决vlan之间的通信。

接触网实训总结

接触网实训总结 为期2周的实训结束了,我在这两周的实训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并且身临现场的学习使我对接触网的组成以及各部分零件的位置、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体接触网,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电力机车受电弓取流质量,最终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运输经济效益。所以,熟练掌握接触网的知识至关重要。以下是我对这2周的实训的工作小结。 这次实训主要分成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老师教我们一些与接触网有关的安全知识,老师严格要求我们,让我们要深深的体会其中的含义,并且要背下来,因为只有真正的认识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二部分是老师教我们最基本的在支柱上作业前的准备,首先要检查工具是否有损坏的,如果没有则开始佩带工具,将安全带系于腰部,防护绳放于肩部,其次还要配备工具袋,并且检查工具是否齐全,最后,就可以上支柱作业。当老师把这些流程演示完让我们爬支柱的时候,心理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油然而生,有点打退堂鼓,不想爬了,可是一想这种实训的机会很难得,应该尝试一次,最后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选择了爬支柱一试。 第三部分是腕臂的组装,首先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标准的示范,把所有的零件井井有序的链接起来。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腕臂分为两种,有水平腕臂与斜腕臂,两种腕臂的直径有1.5英寸与2英寸,有尺寸3000mm 2600mm 1600mm不等,根据这些数据选择你所需要的腕臂。并且要根据你腕臂的尺寸选择对应的支撑管。首先将水平腕臂放平,在其底侧安装绝缘子与旋转腕臂底座,然后依次将两个套管双耳、承力索底座依次套在水平腕臂上,盖上管帽,调整好承力索距管帽的距离是在250—300mm之间,第一个套管双耳与承力索底座的间距是在200mm。同时在斜腕臂上依次套上两个套管双耳、定位环,并且在斜腕臂的底侧安装绝缘子与旋转腕臂底座,调整好两个底座之间的中心距离,再将两支腕臂连接在一起。其次是在定位管上套支撑管卡子与定位管卡子,再将定位管上的定位勾与斜腕臂上的定位环相连,保持定位管与水平腕臂平行,安装定位管与斜腕臂间的支撑管,同时还要定位管与支撑管间的角度要满足45—75度和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管管头在250---300mm之间。最后将定位器与定位管卡子套在一起,并且保证定位器线夹与承力索底座间距在1400mm,还要在同一条直线,并且把所有的螺丝拧紧。 第四部分是老师领我们去真正的铁路现场观察接触网,目的是使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接触网的组成由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接触悬挂、支柱与基础构成。

计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论文) 课程名称数据库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__ 仓库管理系统 __ 学生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学号 3109005981 学生姓名黄卫平 指导教师明俊峰 2012 年 6 月 25日成绩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1.1项目背景----------------------------------------------------------------------------------------------1 1.2设计目标、内容、思路----------------------------------------------------------------------------1 第二章相关技术----------------------------------------------------------------------------------------------1 2.1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简介-----------------------------------------------------------------1 2.2 SQL Server 2008 介绍------------------------------------------------------------------------------2 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3 3.1 数据字典--------------------------------------------------------------------------------------------3 3.1.1 数据项---------------------------------------------------------------------------------------3 3.1.2 数据结构------------------------------------------------------------------------------------4 3.1.3 数据流---------------------------------------------------------------------------------------4 3.1.4 数据存储------------------------------------------------------------------------------------5 3.1.5 数据处理------------------------------------------------------------------------------------5 3.2 数据流图--------------------------------------------------------------------------------------------6 3.2.1 总数据流图---------------------------------------------------------------------------------6 3.2.2 设备管理数据流图------------------------------------------------------------------------6

接触网锚段关节设计课程设计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 设计原始题目 1.1 具体题目 电分相式锚段关节设计。 1.2 要完成的内容 对各类锚段关节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应用锚段关节实现电分相的条件,对电分相式锚段关节进行设计,在传统的器件式电分相方面的改进。 2 设计课题的计算与分析 2.1 题目分析与设计 在我国早期的电气化铁路中,多采用器件式电分相,但是随着车速的提高,器件式电分相难以消除的硬点使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使用成为必要的发展趋势。锚段关节可分为绝缘与非绝缘两种类型,按照跨距的不同,常见的锚段关节有四跨、五跨以及可用作电分相的七跨、八跨、九跨绝缘锚段关节。在锚段关节处,两锚段的接触悬挂是并排架设的。对它的基本要求是当机车通过时,应保证受电弓能平滑地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对常见的这些电分相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讨论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 锚段关节的比较 2.2.1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如图1,它组成由两根锚柱、两根转换柱和一根中心支柱形成四个跨距。电力机车受电弓在中心支柱处实现两锚段的转换和过渡,两锚段靠安装在转换支柱上的隔离开关实现电气连接。 四跨绝缘锚段关节除了进行机械分段外,主要用于电分段,多用于站场和区间的衔接处。这种锚段关节的特点是相邻两锚段的两组悬挂,其承力索之间、接触线之间在垂直方向和水平都彼此相距500mm,以保证其电气方面的绝缘。在中心支柱处,两接触线等高,并保证受电弓在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时,过渡较平稳。

图1四跨绝缘锚段关节 2.2.2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 由于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存在中心柱处接触线弹性差和接触线坡度大的缺点所以不适合高速电气化铁道要求,进而产生了五跨绝缘锚段关节。五跨绝缘锚段关节是锚段关节中含有五个跨距,主要在高速电气化铁路中应用。因为四跨锚段关节在受电弓由一个锚段过渡到另一个锚段时,是在中心柱处转换的。 在此处,虽然可以控制并实现两支接触线等高,但在定位点处,由于有两个定位器,其弹性性能明显变差,在此不仅会加大接触线的磨损,而且影响受流。五跨绝缘锚段关节受电弓接触两接触线是在两等高导线处,接触压力小,克服了四跨接触压力大和出现硬点的不足,使受电弓受流质量良好,且弹性性能好,过渡平稳,延长接触线使用寿命。五跨绝缘锚段关节如图2所示。 图2 五跨绝缘锚段关节 2.3 电分相式锚段关节 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其电分相已不能用常规带有绝缘滑条式的电分相装置,因为常规式电分相装置动态性能差,在实际应用中会在电分相处形成一连串的硬点,不仅会造成接触线磨耗加剧,而且严重时,会形成火花甚至拉弧,烧损接触

接触网绝缘配合

接触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班 级: 电气 082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任丽苗 2012 年 2 月 24 日

1基本题目 1.1 题目 接触网绝缘配合。本次课程设计本人主要负责在技术上正确处理各种电压、各种限压措施(如装设避雷器)和接触网绝缘耐受能力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并在经济上协调接触网建设投资费、运营维护费和事故损失费三者之间的关系。 1.2题目分析 接触网的绝缘配合,就是根据接触网所在的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中所可能施加于接触网的各种电压,包括正常工作电压、操作过电压和大气过电压,并考虑保护装置的特性和接触网的绝缘特性,来确定接触网对所加电压的必要的耐受强度,以便把作用于接触网上的各种电压所引致的接触网绝缘损坏和影响接触网不间断正常供电的概率,降低到在经济上和铁路运营上所能接受的水平。良好的绝缘配合,就是要在技术上正确处理各种电压、各种限压措施(如装设避雷器)和接触网绝缘耐受能力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并在经济上协调接触网建设投资费、运营维护费和事故损失费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接触网的绝缘配合进行分析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接触网绝缘配合的分析与研究 2.1接触网的绝缘部件 (1)绝缘子是接触网带电体与支柱设备或其他接地体保持电气绝缘的重要部件。接触网用的绝缘子多为悬式绝缘子和棒式绝缘子。悬式绝缘子主要用来悬吊或支撑接触悬挂,电气化铁路供电的额定电压是25kV,选用的绝缘子形式一般是由三片组成的绝缘子串,轻污染区采用三片普通型悬式绝缘子组成,重污染区采用四片均为防污型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是根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工作条件而专门设计的一种瓷质的整体式绝缘子,根据使用环境及条件可分为普通型﹑防污型及双重绝缘三种类型。绝缘子的性能好坏,对接触网能否正常供电影响很大。 (2)绝缘子的机械性能 绝缘子在接触网中不仅起绝缘作用,而且还承受着机械负荷,特别是软横跨的承力索及下锚用的绝缘子承受着线索的全部张力,所以对绝缘子的电气及机械性能的要求都是极为严格的。 (3)绝缘子的电气强度 绝缘子在工作中要受到各种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可能受到工频电压、内部过电压和外部过电压的作用。因而,要求绝缘子在这三种电压作用及相应的环境之下能够正常工作或保持一定绝缘水平。绝缘子的电气性能,用干闪络电压﹑湿闪络电压和击穿电压表示。

接触网课程设计 接触网的接地与防雷设计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3日

1 方案选择 1.1题目 接触网的接地与防雷。 1.2题目分析 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裸露在自然环境中没有备份,需要采用必要的大气过电压防护措施。如果缺少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当,可能引起绝缘子损坏,造成线路跳闸,直接影响电气化铁路运营。同时雷击产生的侵入波过电压通过接触网传入牵引变电所,可能引起所内电气设备的损坏造成更大事故。 我国地域广大,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的事故屡见不鲜。根据牵引供电系统运营部门统计数据分析,目前开通的26万多千米电气化铁道中部分雷击事故比较频繁,所以应重视接触网的防雷设计,以运输安全为目标,以系统优化、综合防护、防雷减灾的原则进行接触网的防雷设计。 接触网地线是起保护作用,地线将接触网设备中非常带电的金属部分于钢轨连接起来,当绝缘子发生击穿,闪络或因老化而严重漏电时,变电所保护装置回立即反映事故状态,迅速切断电路。 2 设计计算 2.1 直接雷击 接触网雷击包括直接雷台,雷电反击和感应雷击过电压等。 雷击接触网承力索产生直击雷过电压同样与雷电流幅值成正比,即雷击过电压约为100倍的电流幅值,雷击承力索将产生几百到几千kV 过电压。雷电反击过电压 雷击支柱顶部产生接触网雷电反击过电压,其中不仅有雷电流通过支柱,而且在支柱顶产生电位,同时空气中迅速变化的电磁场还在导线上产生感应电压;按图l 表示客运专线典型接触网支柱悬挂方式,根据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计算方法,计算耐雷电反击过电压水平。感应雷击距接触网有限远>65m S 处,雷击对地放电时.在接触网上产生的过电压与雷电流幅值成正比,其比值为3.84。 2.2 接触网耐雷击水平计算 (1) 雷击支柱时耐雷击水平 当承力索平均高度=7m hm ,平腕臂对地高度=7.6m hm ,支柱高度=8m hz ,支柱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 ARP 实体类:https://www.doczj.com/doc/5c9571927.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doczj.com/doc/5c9571927.html,work.Icmp; IP 实体类:https://www.doczj.com/doc/5c9571927.html,work.Ip4; TCP 实体类:org.jnetpcap.protocol.tcpip.Tcp; UDP 实体类:org.jnetpcap.protocol.tcpip.Udp; 而对于其中的广播数据包,其判断我利用捕获到的IP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判断,若其目的地址为255.255.255.255,则认为其为广播数据包。 二、功能类实现

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2011级 姓名:陈浩 学号: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陈浩学号20116687 开题日期: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内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接触网课程设计 (2)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评语: 考勤(10) 守纪 (10) 设计过程 (40) 设计报告 (30) 小组答辩 (10) 总成绩 (100)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1001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 年7月18日

目录 1题目 (1) 2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方式 (1) 2.1 简单链型悬挂 (1) 2.2 弹性链形悬挂 (1) 2.3 复链形悬挂 (2) 2.4 三种悬挂类型的综合比较 (2) 3接触线选型 (3) 4 承力索 (3) 5.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4) (1)滑动式张力自动补偿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张力计算 (4) 1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1、题目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悬挂模式设计 设计内容:对各种悬挂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适合高速运行接触网的悬挂模式,选择接触线、承力索、吊弦、弹性辅助索等的型号,计算其张力,进行张力补偿的设计。 2、高速铁路接触网悬挂方式 接触网的分类主要以接触网悬挂类型来区分,在一条接触网线路上,无论是在区间还是在站场,为满足供电和机械性能方面要求,总是将接触网分成若干长度且相互独立的分段(即为接触网锚段),接触网悬挂分类是针对架空接触网中每个锚段而言。到目前为止,现实已经开通运营或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悬挂方式主要有三类:简单链型、弹性链型、复链型。 2.1、简单链型悬挂 简单链形悬挂是一条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一条承力索上,承力索通过钩头鞍子或悬吊滑轮悬挂在支持装置上。此种悬挂方式稳定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接触网系统的跨距、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吊弦长度、吊弦间距、支持装置及支柱稳定性等技术参数的好坏。 图1 简单链型悬挂 2.2、弹性链形悬挂 弹性链型悬挂是在简单链型悬挂基础上在每处悬挂点增加Y形弹性吊索,长度一般为8~16m,仍为单链形悬挂。此悬挂方式稳定性好与坏,除受跨距、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吊弦、支持装置及支柱稳定性影响外,弹性吊索张力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也十分的大。德国、法国、日本等多国已经在行驶试验中证实该接触网结构形式适合于高速行驶。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