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合单元作业1+1

集合单元作业1+1

集合单元作业1+1
集合单元作业1+1

集合作业

一、填空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70分)

1、U ={1,2,3,4,5},若A ∩B ={2},(C U A )∩B ={4},(C U A )∩(C U B )={1,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错误!未指定书签。

①、3A 且3B ;②、3A 且3B ; ③、3A 且3B ;④、3A 且3B 。

2、设集合M ={x |-1≤x <2},N ={x |x -k ≤0},若M ∩N ≠

,则k 的取值范

围是 3、已知全集I ={x |x R },集合A ={x |x ≤1或x ≥3},集合B={x |k <x <k

+1,k R },且(C I A )∩B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全集U Z =,2{1,0,1,2},{|}A B x x x =-==,则U A C B 为

5、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 ??+=????

,,,,,则b a -=

6、设集合M =},21

4|{},,41

2|{Z k k

x x N Z k k

x x ∈+==∈+=,则M N 。

7、设集合{}R x x x A ∈≥-=,914, ?

?????∈≥+=R x x x x B ,03,则A ∩B = 8、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P x Q -=∈?,且,如果{}2|log 1P x x =<,{}|21Q x x =-<,那么P Q -等于

9、已知集合{}|1A x x a =-≤,{}2540B x x x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0、设集合S ={A 0,A 1,A 2,A 3},在S 上定义运算⊕为:A 1⊕A =A b ,其中k 为I +j 被4除的余数,I ,j =0,1,2,3.满足关系式=(x ⊕x )⊕A 2=A 0的x (x ∈S )的个数为

11、集合(){}(){},||2|,0,,|,A x y y x x B x y y x b A B =≥-≥=≤-+?≠?,b 的取值范围是 .

12、定义集合运算:{},,A B z z xy x A y B *==∈∈.设{}1,2A =,{}0,2B =,则集合

A B

*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13、设集合∈<≤=x x x A 且30{N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14、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 人。

二、解答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满分90分)解答时要有答题过程!

15、(13分)已知全集U={}22

,3,23a a +-,若A={},2b ,{}5U C A =,求实数的a ,b 值。

16、(14分)若集合S ={}23,

a ,{}|03,T x x a x Z =<+<∈且S ∩T ={}1,P =S ∪T ,求集合P 的所有子集

17、(16分)已知集合A ={}37x x ≤≤,B ={x |2

R . (1) 求A ∪B ,(C R A )∩B ; (2) 如果A ∩C ≠

,求a 的取值范围。

18、(18分)已知集合A 的元素全为实数,且满足:若a A ∈,则11a

A a +∈-。

(1)若3a =-,求出A 中其它所有元素;

(2)0是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请你设计一个实数a A ∈,再求出A 中的所有元素?

(3)根据(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9、(14

分)集合{}22|190A x x ax a =-+-=,{}2|560B x x x =-+=,{}2|280C x x x =+-=

满足,A B φ≠ ,,A C φ= 求实数a 的值。

所有课题资料及成果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老师们想知道你们对课堂教学的想法,这样老师可以根据你们的想法,改进我们的教学,让你们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使你们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请你们如实的把你们的想法告诉我们。 说明:在每道题后面的括号内填上你认为的序号。答案没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你怎样想的就请怎样填,如果答案里没有你想要选择的答案,请在后面横线上写上你的答案。 神木县大柳塔第二小学课题研究组 2013年4月 性别年龄年级:班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不知道 d.说不上 2.你喜欢上这门课的主要原因是() a.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 b对这门课感兴趣 c老师的课上得好 d 。 3.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好,好在() a.学识渊博 b.和蔼可亲 c.教法灵活 d. 。 4.你觉得老师的课上得不够好,不够好在( ) a.老板着脸 b.废话太多 c.教法不灵活 d. 5、好的老师在教学时,你认为应该() a.注意照顾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法灵活,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b.课堂上比较安静,教态自如,能把所有学生教懂。 c.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d. 6.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你会( ) a.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b会积极思考但不愿发言 c从不举手 d. 。 7. 上课时,教师是否注意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窍门(如:记忆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等)

a. 没注意 b. 时而注意 c. 注意 d.特别注意 8. 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方式你最喜欢哪种?(可多选) a.以学生为主的讨论交流() b.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c.自学前提下的专题讨论()d.老师指导下去图书馆阅读() 9.你采取的学习方法是() a.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课做笔记、回家完成作业,如果有时间将所学进行复习 b.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 c.也没有什么方法,凭感觉学 d.其他:_______________ 10.课堂上,你希望老师怎样评价你的发言?( ) a.答对了表扬 b.答错了批评 c.答错了指出错在哪儿 d. 11.课堂上,小组活动,你觉得() a.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喜欢 b.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帮助、不喜欢 c.只是少数人在活动d.没自己什么事儿 e. 12.你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最能吸引你?() a.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多、细的课堂 b.纪律要求严格的课堂 c.幽默的,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 d.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多的课堂 13.你心目中最喜欢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老师应该怎样上课你们才喜欢? 谢谢你的参与!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 集合是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不仅是高中数学内容的一个基础,也为以后其他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帮助。集合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在现代数学理论体系中的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学会集合的基本内容后,不仅可以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也为后面函数概念的描述打下了基础。 本节《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集合这一节里面的核心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交、并、补的运算,要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去理解交、并、补的含义,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这一部分不仅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与其他内容很容易交汇出题的知识点,经常作为知识的载体出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对集合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便是集合。通过《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集合的概念,和其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三个特征,了解了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元素属于集合或元素不属于集合),同时学会了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表示方法。通过《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学习,我们明确学习了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包括包含关系(子集和真子集),相等关系,并规定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同时,在节当中,我们引入了Venn图这个工具,对中集合的运算的学习也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之间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 (2)理解两个集合之间交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 (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在解题过程中能灵活选择应用数轴或Venn图. 能力目标:(1)通过Venn图的使用和数轴的使用,让学生们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通过给出集合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给出并集和交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3)讨论环节锻炼了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使用符号表示、集合表示、图形表示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引导学生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从中了解数学的重要意义 和应用的广泛程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另外讨论环节的设置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交流的乐趣,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与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1)并集、交集的概念及其运算; (2)学会使用Venn图和数轴来表示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 教学难点:弄清并集、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式、情景式、合作式 教具学具:幻灯片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弄清并集、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针对这一教学难点,我们采取下面几个策略进行突破: 1、通过分组讨论,将并集、交集三个内容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Venn图表示进行比较,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其中的异同点,从而巩固三个概念的记忆,同时了解这三者之前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同一例题给定的两个集合,分别问这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通过计算过程与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集合的基本运算,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我说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两种基本运算----并集和交集,是对集合基本知识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铺垫的作用。根据教材结构及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集合的图形表示,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掌握并集 和交集的表示法以及求解两个集合并集与交集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旧知,引入并集与交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 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激发他们用数学 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数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根据上述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 教学难点:并集与交集的概念的掌握以及并集与交集的求解各自的区别和联系。 为了突出重点和难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接下来谈谈本节课的教法及学法 二、说教法: 考虑到学生刚刚学习了集合以及集合的基本关系,作为后一节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是没有障碍的,因此我将这样设计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对集合的基本关系适当的复习回顾以作铺垫,对交集与并集采用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形语言的分析,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通过启发式,观察的方法与数学结合的思想指导学生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考虑到这节课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在自己的发现中学到知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3)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 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4)通过对集合符号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符号表达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交集和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合作探究展示: 一、 问题衔接 我们知道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 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思考(P8思考题),引入并集概念。 二、新课教学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 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例题(P 8-9例4、例5)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 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 (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A ∪B B A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精品)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关系. (2)了解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及其关系.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关术语、符号,并会使用它们表达集合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探究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分析,获知两个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然后给出定义. (3)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包含关系及相关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用类比思想,在探究两个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的辨证思想,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子集的概念;难点:元素与子集,即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在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集合的包含关系. 从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几何直观的应用,即Venn图形象直观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四)教学过程

图表示为: =2}. }.

备选训练题 例1 能满足关系{a ,b }?{a ,b ,c ,d ,e }的集合的数目是( A ) A .8个 B .6个 C .4个 D .3个 【解析】由关系式知集合A 中必须含有元素a ,b ,且为{a ,b ,c ,d ,e }的子集,所以A 中元素就是在a ,b 元素基础上,把{c ,d ,e }的子集中元素加上即可,故A = {a ,b },A = {a , b , c },A = {a ,b , d },A = {a ,b , e },A = {a ,b ,c ,d },A = {a ,b ,c ,e },A = {a ,b ,d ,e },A = {a ,b ,c ,d ,e },共8个,故应选A. 例2 已知A = {0,1}且B = {x |x A ?},求B . 【解析】集合A 的子集共有4个,它们分别是:?,{0},{1},{0,1}. 由题意可知B = {?,{0},{1},{0,1}}. 例3 设集合A = {x – y ,x + y ,xy },B = {x 2 + y 2,x 2 – y 2,0},且A = B ,求实数x 和y 的值及集合A 、B . 【解析】∵A = B ,0∈B ,∴0∈A . 若x + y = 0或x – y = 0,则x 2 – y 2 = 0,这样集合B = {x 2 + y 2,0,0},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x + y ≠0,x – y ≠0. ∴22 220 xy x y x y x y x y =?? -=-??+=+? (I ) 或22 220xy x y x y x y x y =?? -=+??+=-? (II ) 由(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由(II )得:00x y =?? =?或01x y =??=-?或1 0x y =??=? ∴当x = 0,y = 0时,x – y = 0,故舍去. 当x = 1,y = 0时,x – y = x + y = 1,故也舍去. ∴01x y =?? =?或0 1x y =??=-? , ∴A = B = {0,1,–1}. 例4 设A = {x | x 2 – 8x + 15 = 0},B = {x | ax – 1 = 0},若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并写出它的所有非空真子集. 【解析】A = {3,5},∵B A ?,所以

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练习题 1.设集合A={x|2≤x<4},B={x|3x-7≥8-2x},则A∪B等于() A.{x|x≥3}B.{x|x≥2} C.{x|2≤x<3} D.{x|x≥4} 【解析】B={x|x≥3}.画数轴(如下图所示)可知选B. 【答案】B 2.已知集合A={1,3,5,7,9},B={0,3,6,9,12},则A∩B=() ` A.{3,5} B.{3,6} C.{3,7} D.{3,9} 【解析】A={1,3,5,7,9},B={0,3,6,9,12},A和B中有相同的元素3,9,∴A∩B={3,9}.故选D. 【答案】D 3.50名学生参加甲、乙两项体育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了一项,参加甲项的学生有30名,参加乙项的学生有25名,则仅参加了一项活动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解析】 设两项都参加的有x人,则只参加甲项的有(30-x)人,只参加乙项的有(25-x)人.(30-x)+x+(25-x)=50,∴x=5. \ ∴只参加甲项的有25人,只参加乙项的有20人, ∴仅参加一项的有45人. 【答案】45 4.已知集合A={-4,2a-1,a2},B={a-5,1-a,9},若A∩B={9},求a的值. 【解析】∵A∩B={9}, ∴9∈A,∴2a-1=9或a2=9,∴a=5或a=±3. 当a=5时,A={-4,9,25},B={0,-4,9}. 此时A∩B={-4,9}≠{9}.故a=5舍去. $ 当a=3时,B={-2,-2,9},不符合要求,舍去.

经检验可知a =-3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集合A ={0,2,a},B ={1,a 2}.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解析】 ∵A ∪B ={0,1,2,a ,a 2},又A ∪B ={0,1,2,4,16}, " ∴{a ,a 2}={4,16},∴a =4,故选D. 【答案】 D 2.设S ={x|2x +1>0},T ={x|3x -5<0},则S∩T =( ) A .? B .{x|x<-12} C .{x|x>53} D .{x|-120}={x|x>-12},T ={x|3x -5<0}={x|x<53},则S∩T ={x|-12 0},B ={x|-1≤x≤2},则A ∪B =( ) \ A .{x|x≥-1} B .{x|x≤2} C .{x|0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空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从类比两个实数之间的关系入手,联想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从中学会观察、类比、概括和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直观感知、类比联想和抽象概括,让学生体会数学上的规定要讲逻辑顺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和积极探索创新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等。 难点:子集、空集、集合间的关系及应用。 互动探究: 一、课堂探究: 1、情境引入——类比引入 思考: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可否拓展到集合之间的关系?任给两个集合,你能否发现每组的前后两个集合的相同元素或不同元素吗?这两个集合有什么关系? 注意:这里可关系两个数学思想,分别是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类比思想 探究一、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吗? (1){1,2,3},{1,2,3,4,5}A B ==; (2)设A 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 为这个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3)设{|}={|}C x x D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可以发现,在(1)中,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这时,我们就说集合A 与集合B 有包含关系。(2)中集合A ,B 也有类似关系。 2、子集的概念: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记作B A ?或A B ?。图示如下符号语言:任意x A ∈,都有x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A B ? 注意:强调子集的记法和读法; 3、关于Venn 图: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的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 图.这样,上述集合A 与B 的包含关系可以用右图表示 自然语言: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完整版)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集合的基本运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集合A ={1,3,5,7,9},B ={0,3,6,9,12},则A∩B =( ) A .{3,5} B .{3,6} C .{3,7} D .{3,9} 2.设集合A ={x|2≤x <4},B ={x|3x -7≥8-2x},则A ∪B 等于( ) A .{x|x≥3} B .{x|x≥2} C .{x|2≤x <3} D .{x|x≥4} 3.集合A ={0,2,a},B ={1,2 a }.若A ∪B ={0,1,2,4,16},则a 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4 4.满足M ?{4321,,a a a a },且M∩{321,,a a a }={21,a a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已知全集U=R ,集合A={x ︱-2≤x ≤3},B={x ︱x <-1或x >4},那么集合A ∩(C U B )等于( ). A.{x ︱-2≤x <4} B.{x ︱x ≤3或x ≥4} C .{x ︱-2≤x <-1} D.{-1︱-1≤x ≤3} 6.设I 为全集,321S ,S ,S 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I S S S 321=Y Y ,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A.Φ=)S (S )S (C 321I Y I B.)]S (C )S [(C S 3I 2I 1I ? C.Φ=)S (C )S (C )S (C 3I 2I 1I I I D. )]S (C )S [(C S 3I 2I 1Y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已知集合A ={x|x≤1},B ={x|x≥a},且A ∪B =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满足{1,3}∪A ={1,3,5}的所有集合A 的个数是________. 3.50名学生参加甲、乙两项体育活动,每人至少参加了一项,参加甲项的学生有30名,参加乙项的学生有25名,则仅参加了一项活动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_. 4. 设 , 若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5. 设U=Z ,A={1,3,5,7,9},B={1,2,3,4,5},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 6. 如果S ={x ∈N |x <6},A ={1,2,3},B ={2,4,5},那么(S A)∪(S B)=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已知集合A ={1,3,5},B ={1,2,x2-1},若A ∪B ={1,2,3,5},求x 及A∩B. 2.已知A ={x|2a≤x≤a +3},B ={x|x<-1或x>5},若A∩B =?,求a 的取值范围. 3.某班有36名同学参加数学、物理、化学课外探究小组,每名同学至多参加两个小组.已知参加数学、物理、化学小组的人数分别为26,15,13,同时参加数学和物理小组的有6人,同时参加物理和化学小组的有4人,则同时参加数学和化学小组的有多少人? 4.集合S ={x|x ≤10,且x ∈N *},A S ,B S ,且A ∩B ={4,5},(S B)∩A ={1,2,3}, (S A)∩(S B)={6,7,8},求集合A 和B. {}{}m x m x B x x A 311/,52/-<< +=<<-=A B A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于集合A ,B ,“A ?B ”不成立的含义是( ) A . B 是A 的子集 B .A 中的元素都不是B 的元素 C .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D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答案] C [解析] “A ?B ”成立的含义是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不成立的含义是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故选C. 2.集合M ={(x ,y )|x +y <0,xy >0},P ={(x ,y )|x <0,y <0}那么( ) A .P M B .M P C .M =P D .M P [答案] C [解析] 由xy >0知x 与y 同号,又x +y <0 ∴x 与y 同为负数 ∴??? x +y <0xy >0等价于????? x <0y <0∴M =P . 3.设集合A ={x |x 2=1},B ={x |x 是不大于3的自然数},A ?C ,B ?C ,则集合C 中元素最少有( ) A .2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 C [解析] A ={-1,1},B ={0,1,2,3}, ∵A ?C ,B ?C , ∴集合C 中必含有A 与B 的所有元素-1,0,1,2,3,故C 中至少有5个元素. 4.若集合A ={1,3,x },B ={x 2,1}且B ?A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解析] ∵B ?A ,∴x 2∈A ,又x 2≠1 ∴x 2=3或x 2=x ,∴x =±3或x =0.故选C. 5.已知集合M ={x |y 2=2x ,y ∈R }和集合P ={(x ,y )|y 2=2x ,y ∈R },则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是( ) A .M P B .P M C .M =P D .M 、P 互不包含 [答案] D [解析] 由于两集合代表元素不同,因此M 与P 互不包含,故选D. 6.集合B ={a ,b ,c },C ={a ,b ,d };集合A 满足A ?B ,A ?C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是( ) A .8 B .2 C .4 D .1 [答案] C [解析] ∵A ?B ,A ?C ,∴集合A 中的元素只能由a 或b 构成.∴这样的集合共有22=4个. 即:A =?,或A ={a },或A ={b }或A ={a ,b }. 7.设集合M ={x |x =k 2+14,k ∈Z },N ={x |x =k 4+12,k ∈Z },则(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关系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解法1:用列举法,令k =-2,-1,0,1,2…可得 M ={…-34,-14,14,34,54…}, N ={…0,14,12,34,1…}, ∴M N ,故选B. 解法2:集合M 的元素为:x =k 2+14=2k +14(k ∈Z ),集合N 的元素为:x =k 4 +12=k +24(k ∈Z ),而2k +1为奇数,k +2为整数,∴M N ,故选B. [点评] 本题解法从分式的结构出发,运用整数的性质方便地获解.注意若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选择题 1.对于集合A ,B ,“A ?B ”不成立的含义是( ) A . B 是A 的子集 B .A 中的元素都不是B 的元素 C .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D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答案] C [解析] “A ?B ”成立的含义是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B 的元素.不成立的含义是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 ,故选C. 2.集合M ={(x ,y )|x +y <0,xy >0},P ={(x ,y )|x <0,y <0}那么( ) A .P M B .M P C .M =P D .M P [答案] C [解析] 由xy >0知x 与y 同号,又x +y <0 ∴x 与y 同为负数 ∴??? x +y <0 xy >0等价于??? x <0 y <0∴M =P . 3.设集合A ={x |x 2=1},B ={x |x 是不大于3的自然数},A ?C ,B ?C ,则集合C 中元素最少有( ) A .2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答案] C [解析] A ={-1,1},B ={0,1,2,3}, ∵A ?C ,B ?C , ∴集合C 中必含有A 与B 的所有元素-1,0,1,2,3,故C 中至少有5个元素. 4.若集合A ={1,3,x },B ={x 2,1}且B ?A ,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解析] ∵B ?A ,∴x 2∈A ,又x 2≠1 ∴x 2=3或x 2=x ,∴x =±3或x =0.故选C. 5.已知集合M ={x |y 2=2x ,y ∈R }和集合P ={(x ,y )|y 2=2x ,y ∈R },则两个集合间的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练习题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姓名:__ 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1.集合}{Z x x x A ∈<≤=且30的真子集 的个数为 ( ) A.5 B.6 C.7 D.8 2.已知集合}{{x B x x A =<<-=,21 }1 0< B. B A ? C. A B D. B A 3.已知}13,2,1{2--=a a M ,}3,1{=N ,若a M N M 则且,3?∈的取值为 ( ) A.1 B.4 C.-1或-3 D.-4或1 4.已知集合???∈???==Z k k x x A ,3, = B ? ? ?∈???=Z k k x x ,6,则 ( ) A. A B B. B A C.B A = D. A 与B 关系不确定 5.满足M a ?} {的集合},,,{d c b a M 共 有 ( ) A.6个 B.7个 C.8个 D.15个 6. 已 知 集 {}} {a x x B x x A <=<<=,21,满足 A B ,则 ( ) A.2≥a B. 1≤a C.1≥a D. 2≤a 二、 填空题 1.集合A 中有m 个元素,若在A 中增加一个元素,则它的子集增加的个数为____ 2.设} 1,1{},,3,1{2+-==a a B a A 若 B A ,则a 的取值为__ __________. 3.已知集合{ }1 2==x x P ,集合{x Q = }1=ax ,若P Q ?,则a 的取值______ . 4 设 {}= ==∈B x y y x A R y x ,),(,,? ??=???1),(x y y x , 则B A 间的关系为____ 5.已知集合 }{ {x B x x x A =>-<=,51或}4 +<≤a x a ,若 B A ,则实数a 的 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三、 解答题 1. 设 集合}{{ ax x x B x x A -==-=2 ,01} 02=-,若B A ?,求a 的值. 2.若集合{ }==-+=N x x x M ,062 }{0))(2(=--a x x x ,且N M ?,求实数 a 的值.

小学语文技术支持”分享课“成果集作业张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分享课设计 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授课人张绍兵所在学校宜春市沁园小学 课程名称《杨氏之子》节选片段名称内容教学 全课教学目标1、能初步感知文言文。 2、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5、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6、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节选部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3、能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感受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4、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信息技术在其中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手段 环节一读题,解题,简介文 言文。 1、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2、检测课前预习 1、运用文言形式介绍自 己 2、默写朗读生字词语 Ppt出示文中生字词语 环节二朗读课文1、视频朗读 2、教师范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齐读 Flash朗读教学 Ppt出示课文 环节三品读课文重难点语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 汇报交流 Ppt出示文中重难点语句 听课教师评价

本课虽短短的55个字,但从文体上对学生来讲,是第一次接触,对教师来讲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是徐影老师的这一节课,向我们展示文言文教学的一般步骤,成功的完成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枯燥无味的古文,学生不太理解,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徐老师开题就给学生以自己的姓氏来介绍自己是___氏之___,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练习课文朗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好地练习了朗读。课件展示文中重难点语句,更加直观便捷,节省了课堂学习时间,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图片信息的展示是学生乐于接受并且喜欢的形式,如此,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自我反思 信息技术使用起到什么作用,是否达到预计 目标1、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加直观形象,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动画视频朗诵喜闻乐见,对学生朗诵的指导功不可没; 2、图片信息的出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上课的参与性及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 3、多媒体的运用,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却提供给了学生最大化的信息量。 有什么不足或 遗憾遗憾的是,在学生兴趣黯然时,应该多鼓励感兴趣的孩子去阅读《世说新语》并且搜集一些精妙的语言,如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广告词、对联、歇后语等

集合的基本运算

. . 《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 集合是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不仅是高中数学内容的一个基础,也为以后其他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帮助。集合作为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在现代数学理论体系中的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学会集合的基本内容后,不仅可以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也为后面函数概念的描述打下了基础。 本节《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集合这一节里面的核心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交、并、补的运算,要从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去理解交、并、补的含义,可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这一部分不仅是考查的重点知识,同时也是与其他内容很容易交汇出题的知识点,经常作为知识的载体出现。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例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等,对集合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进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内容便是集合。通过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集合的概念,和其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三个特征,了解了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元素属于集合或元素不属于集合),同时学会了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表示方法。通过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的学习,我们明确学习了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包括包含关系(子集和真子集),相等关系,并规定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同时,在1.1.2节当中,我们引入了Venn图这个工具,对1.1.3中集合的运算的学习也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之间并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 (2)理解两个集合之间交集的概念,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 (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在解题过程中能灵活选择应用数轴或Venn图. 能力目标:(1)通过Venn图的使用和数轴的使用,让学生们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通过给出集合作为例子,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给出并集和交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第一课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考点 1、 集合、元素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其中每一个对 象叫做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元素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1)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做a A 。 (2)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做a A 。 3、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4、 集合的分类:空集、有限集、 5、 常用数集 实数集:R 有理数 集: 整数集:Z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6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7、集合之间的运算 、典型例题 o 无限集 A 、( 0,2 ) B 、[0,2] C {0,2} D 、 {0,1,2} 2、设 P = {1,2,3,4} , Q= {4,5,6,7,8}, 定义 P*Q = {(a , b)|a € 中兀素的个数为( ) A. 4 B .5 C 19 D .20 3、已知集合A={ (x , y ) |x , y 为实数, 且x 2 y 2 1} , B={(: y=x},则 A B 的兀素个数为() A 、0 B 、1 C 、 2 D 、3 4、设集合A x x-a 1, x R , B x x -b 2, x R , 必满足( ) |x , y 为实数,且 B ,则实数a , b a-b a-b 5、已知集合A Rx 2 ,集合 B x R x -m x-2 0 ,且 A B -1, n ,则m 1 已知集合 A={x||x| < 2, x R}, 3 A B P , b € Q a 工 b},贝U P*Q x , y ) 若A a b a b 3 B={x| 、、x w 4, x Z},则 A B=()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针对具体实例,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加法运算引入了集合间“并”的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集合的“交”的运算和“补”的运算。类比方法的使用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类比方法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 2、Venn 图表达集合运算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通过集合运算的学习逐渐发展学生使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什么叫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2:关于子集、集合相等和空集,有哪些性质? (1) .A A ?; (2) 若A B ?,且B A ?,则.A B =; (3) 若,,A B B C ??则C A ?; (4) A ??. 二、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问:实数有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吗? (1){ }{}{}6,5,4,3,2,1,6,4,2,5,3,1===C B A ; (2){}是有理数x x A =,{}是无理数x x B =,{} 是实数x x C =.

学生讨论并引出新课题. 三、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记作:A∪B读作:“A并B”即: A∪B={x|x∈A,或x∈B} 例1:(1)设A={4,5,6,8},B={3,5,7,8},求:A∪B。 (2)设集合A={x|-1

主题阅读展示分享课型

什么是展示分享课型 湖村中心学校陈显平 展示分享课,就是复习巩固课,在于巩固学习成果,达到有主题的、系统的、相对集中的复习一个单元中“一主两翼”的读背内容。也是整个单元教学的总结,与“单元导读”课首尾照应。 展示分享课的教学目的: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深化单元主题。展示学生在本单元积累的诗词、经典片段,为学生提供展示积累的平台。 展示分享课的教学原则:贯彻“不求知识同一,鼓励自主创新”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我的课堂我做主”。同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展示分享课型的教学内容:展示分享课是大单元14课时教学的最后一个课时。作为复习课,其展示分享课有其独特性:第一,这个复习可以“一主两翼”的内容(或其他课外阅读内容)为基础;第二,这个复习课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学生要有备而来;第三,这个复习课不同于传统的基础训练课,是一大单元主题的分享,是有主题的复习与展示(所以又称主题诗会)。 展示分享课型的课堂结构:展示分享课型的课堂结构,有时类似于班会课,有时类似于基础训练课,有时又类似于一节考试课……也就是说,展示分享课型课堂结构也因课堂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常用的几种方式有: 单元导读背诵环节+名言分享环节——讲故事环节+情感诵读环节。 整体诵读环节+主题分享环节+情感诵读环节。 名言分享环节+名言对应文章阅读环节+自写小诗展示环节。 词语归类环节+连词说话环节+课本剧表演环节。 …… “展示分享”课的教学流程,一般分为三个模块: 1、整体背诵(5分钟左右)。全班齐育本单元要求背诵积累的诗词文段和以前积累的诗词歌赋。一方面是检查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是再次复现,与遗忘作斗争,加强记忆,巩固与知。书声琅琅营造课堂气氛。 2、展示分享(30分钟以上)。 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全体学生展示个性化的积累和独特的感受。这个环节是重头戏。要放手给学生自主展示,发言面要广,教师适当点评。 3、深化诵读:(5分钟左右)可以全班学生参与,也可以小组表演。可以配乐朗诵,将课堂推向高潮。也可以另外学习新的内容,拓展新的领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九州神韵》展示分享课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第六单元的学习结束了,这节课就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展示分享课,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我们来感受祖国秀美的山川:(教师根据图片讲解)群山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仿若人间仙境;湛蓝的天空下层林尽染的秋山,这是只属于秋的绚烂;山绕着水,水绕着山,山和水相依相伴,多么缠绵的画卷;奇峰林立,怪石俊秀;海天相接处,一轮红日跃出海面,霎时间大地阳光灿烂,多么壮观。 师:孩子们,第六单元从一首首诗歌,一篇篇文章中为我们展示了九州神韵,

集合的基本运算

集合的基本运算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8新课标I 理)已知集合{}2|20 A x x x =-->,则A =R e A .{}|1 2 x x -<< B .{}|1 2 x x -≤≤ C .}}{|1{|2 x x x x <->U D .}}{|1{|2 x x x x ≤-≥U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 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 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解此类题型时应注意以下情况:①不等式的符号与区间的开闭关系;②区分集合是考查定义域还是值域;③集合基本运算的细节.学科!网 1.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I A .{}0 B .{}1 C .{}1,2 D .{}0,1,2 2.设集合{}1,2,4A =,{} 2|40 B x x x m =-+=.若{}1A B =I ,则B = A .{}1,3- B .{}1,0 C .{}1,3 D .{}1,5 3.记全集{1,2,3,4,5,6,7,8},U =集合{1,2,3,5},{2,4,6},A=B =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4,6,7,8} B .{2} C .{7,8} D .{1,2,3,4,5,6} 1.【答案】C 【解析】由集合A 得1x ≥,所以{}1,2A B =I ,故选C . 【名师点睛】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若集合个数比较少时可以用列举法表示;若集合是无限集合就用描述法表示,并注意代表元素是什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再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进行处理. 3.【答案】C 【解析】由韦恩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可表示为()U A B U e,又A B =U {1,2,3,4,5,6},所以()={7,8}U A B U e,故选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