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附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附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附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附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绪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简答.综用

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包括①马哲、②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客观条件)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阶级基础)多选:三大工人运动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①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②英国“人民宪章”运动:1836年③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二、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选择题.领会

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3个内容的理论来源(对其影响最直接、最重大的)

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间接来源:古希腊罗马哲学)

②英国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创始人)、亚当?斯密(发展)、大卫?李嘉图(结束)。

马恩:最主要的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革命变革。

③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

2、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密切相关

特别是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观条件分不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简答题.综用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1、马恩: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是其发展者。

①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德意志意识形态》;

②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恩《共产党宣言》;

③马克思的鸿篇巨作:《资本论》。

2、列宁: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在十月革命前夕和革命胜利以后,多次谈到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3、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要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时代和实践的重大课题中不断发展的科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定义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创始人马恩理论,还包括它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

③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基本观点、立场、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恩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一致。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不能割裂开来,其中:

a. 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原则;

b. 政治经济学:是理论基础,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处核心地位):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鲜明的政治立场:

不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也自我反思和审视社会主义社会;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愿望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①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它的深刻性。

③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革命性),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性)。革命性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基础、保证;科学性源于革命性并通过它表现出来。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一般了解

与时俱进的含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和实践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5研究课题简答多选

第一,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出现2情形:①中国等继续走社会主义②苏联解体、东欧巨变)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不但没消失,反而有很大发展,阶级社会矛盾缓和)第三,经济全球化:(出现事关全人类的问题,如环境污染)

第四,世界新技术革命:(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对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严重挑战)

第五,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我国社会所处阶段,社会主义vs市场经济等问题)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简用

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选择题

(1)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统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世界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 or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可知不可知/唯心唯物)

(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常考简答: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马哲以前的旧唯物主义不能科学解释世界的本质问题,一重要原因是未形成正确的哲学物质观。

1、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物质定义的3个重要意义:

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能很好地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常选择、简答(牢记物质与运动、时空不可分)

1、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的)

(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领会

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作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哲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选择、简答(实践的概念、3特点、3形式)

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实践。

1、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主体——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三种形式)

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有3种基本类型:①自然客体、②社会客体、③精神客体。

一般来说,实践主要是指主体变革世界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探索性活动。

2、实践的3个基本特点:(3个特点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①客观性。(从根本上与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②自觉能动性。(从根本上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

③社会历史性。(同唯心主义实践观划清界限,又同旧唯物主义实践观以及实用主义实践观区别开来)

3、实践的3种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的实践。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

其他一些实践形式(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

(二)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很重要,常简答

①人的实践活动与自然界的二重化。——实践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

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二重化,即分化为:自在自然、人化自然。

自在自然:人类产生以前的自然界、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人化自然:与人的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自然。自在自然不断转化为人化自然。

②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仅仅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主义,主因其缺乏实践观点:

一方面,它把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看成是纯粹客观的自在的东西;

另一方面,它又把人的实践活动看成是纯粹主观的东西。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

③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观点的基础。

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看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不断从事实践活动。人只有不断从事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和发展。

总之,实践的观点是马哲的基本观点。正是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马哲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常简答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①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劳动改变古猿的身体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语言和意识->形成社会关系->形成人类和人类社会。

②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③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总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思想的确立,使马哲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科学地说明了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一、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常选择:世界联系的性质

①直接联系vs间接联系②内部联系vs外部联系③本质联系vs非本质联系④必然联系vs偶然联系

认识事物联系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①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②必须抓住事物中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避免只看直接联系忽视间接联系。

(二)世界的运动发展常简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同事物的普遍联系紧密不可分的。

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必使事物的原有状态和性质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从而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2、运动——最一般意义的;变化——侧重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具体内容的改变。

发展——指事物的上升性、前进性的特殊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新事物——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护支持。

*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

①新事物的曲折发展过程;②旧事物的压制和扼杀;③得到群众拥护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三)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vs形而上学(世界如何存在?)

二、世界联系与发展的3个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4原理、意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常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矛盾——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

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具2种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由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这两重关系所决定):

①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

它包括2方面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它表现为2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它具有无限多样的表现形式。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A.二者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

是指它的条件性。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论在任何条件下矛盾双方都会有斗争)。

B. 二者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2)意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

必须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共存,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成果,否则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的干扰和挑战,否则社会主义制度就无法坚持。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问题,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原理)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常简答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有重要作用,但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①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

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2)内因、外因及其关系非常重要,常论述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及其关系。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一定情况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意义: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非常重要,常论述题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矛盾特殊性有3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共性只是包括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

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4)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矛盾观点:

a.要坚持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方法解决矛盾;

b.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防止片面地看问题。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非常重要,常论述

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2种情形:一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重要意义。(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

主法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②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意义: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

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互相转化。

(3)学习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

(二)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非常重要,常论述题

1、质、量、度

质——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度——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都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or庸俗进化论。在社会政治上,激变论表现为冒险主义;庸俗进化论表现为改良主义(只承认量变)。

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理想和目标,与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否则会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1、辩证的否定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

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体现了马哲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2个重要特点:①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②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vs外国文化(应用),要有分析有选择。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②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割裂,会导致循环论、直线论的错误。

3、意义: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则揭示了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常简答:辨证关系题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还包括一系列其他范畴,主要包括:

① 原因和结果②必然性和偶然性③可能性和现实性④内容和形式⑤本质和现象。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常选择、简答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1、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包括3个阶段:①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②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③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人脑)

(2)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①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②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③社会性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外壳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由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决定性力量。

2、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的能动作用

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了唯物论;同时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

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缺乏实践的观点,把意识仅仅看成是对物质世界被动的反映,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常简答题

意识的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建造房屋vs蜜蜂建造蜂房)。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④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来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因此,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2种不同性质:①正确的意识起推动作用;②错误的意识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vs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非常重要,常论述题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科学家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事业,才取得了一些科学成果和技术发明。)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一、认识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其最显著特点是——实践性。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第一次彻底地、科学地、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点掌握,常简答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马哲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3点: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哲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在实践中发生。若无实践这桥梁,主体无法达到客体、认识也不会发生。

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并不否认可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识。书本知识,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③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不仅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也改造着自身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感性理性)

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在实践中人们产生感性认识—》积累并产生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指导下进行新实践—》新实践中产生新认识。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特别重要,常考简答

真理与价值也是认识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对矛盾。真理问题研究认识是否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问题研究

这种相一致相符合的认识有什么用、能满足人们什么样需要。

1、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

①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指真理和价值,是不同的、有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真理体现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即二者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②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

第一,真理能指导社会实践,人们在真理指导下实践并成功地改造世界、满足人的需要,此即真理的价值属性。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③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不少人陷入罪恶的深渊,同受“拜金主义”这种价值观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所具有的3个功能上

①指导实践的功能。②再认识的功能。③教育和强大激励的功能。

我们要同主张“有用即真理”的实用主义划清界限,它混淆了真理和价值的区别,抹杀了真理的客观性。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3、马哲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常论述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邓小平把它简概为“实事求是”。马哲认识论是这条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实际运用,二者是统一的

3、马哲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

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社会存在常考选择

社会存在——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二)社会意识

(三)社会存在vs社会意识的关系常考简答、论述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因为它:①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范畴,包括了人类社会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

②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③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力系统常选择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反映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4类要素:

(1)独立的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劳动资料:主要内容是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分2大类:①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②经过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

(2)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3)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4)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技术不单列为生产力要素,技术表现为2方面,属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主要有3层含义。

①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②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有了主导作用、超前作用。

③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首先,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

高。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关系体系常考选择

生产关系的3内容: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包括交换);③产品分配方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表现在4个方面: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进行生产劳动,须具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2项因素,而这2因素结合的社会形式,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常简答、论述

意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运用它,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这一规律为理论依据的。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常简答、论述

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规律,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其他方面改革,具重大指导意义。四、社会形态的划分和社会形态的更替与发展

(一)社会形态的划分(有2种基本划分法)常选择

1、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其中又有2种基本划分法:

①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来划分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②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来划分)

马克思人把人类社会划分为3种:○1人的依赖性社会、○2物的依赖性社会、○3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以这3种宏观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3种社会形态:○1自然经济社会、○2商品经济社会、○3产品经济社会。

2、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分4种社会形态:

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常简答

* 社会革命vs社会改革,的区别。

①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总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根本性

质。②社会革命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因此一般由下层群众首先发动;社会改革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因此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③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虽然也要付出代价,甚至流血牺牲,但一般不需要采取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和暴力冲突的形式。

(一)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选择

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指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革命的首要基本标志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同一阶级内部不同阶层和社会集团之间的政权更替(改朝换代)都不算。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革命有多种类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这是由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3作用:

首先,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其次,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次,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二)社会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常简答

1、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 社会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①社会改革,可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前,社会改革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③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社会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的本质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① 劳动是人的本质指劳动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一般本质。因劳动是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基本标志、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②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既包括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区别,又包含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的区别。是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后天的、具体的、变化的、有阶级性的。

③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每个个人具体的社会联系即具体本质的形成,是由他们特定的需要决定的。

上述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谁是历史的创造者?)选择

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创造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3作用★重点常考,简答论述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重点常考,简答论述

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4个内容:

①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③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3、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党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作风建设的核心),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三、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选择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①一般地说,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比同时代、同阶级的人站得高,

看得远,能够提出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

②先进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进

行斗争。

③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某些促进和推动作用。

④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

2、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观点和方法:★重点常考,简答论述

①须坚持历史主义原则:②须对其作阶级分析:

②须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④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商品经济

商品的二个因素/两种属性——使用价值、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产生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5种职能:(其中最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①价值尺度(衡量计算)②流通手段(商品交换媒介)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金属货币需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价值减少,就发生纸币贬值、物价随之上涨。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常简答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

私人劳动——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意愿和利益所进行的,具私人性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客观上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具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表现(2个)

①若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全部销售不出去,他的劳动不被社会所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②若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只能部分销售出去or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私人

劳动就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劳动,其余的部分则得不到社会承认而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其竞争地位和盈利亏损程度,决定他们命运。)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即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常考简答论述

1、价值规律的内容要求与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这意味着,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2个互相联系的方面:①价值量的决定;②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是: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①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心是价值。②从较长期和全社会总体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一致。

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交换,正是通过价格的波动而作为一种必然趋势得到实现的。

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2方面作用/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可从2方面考察;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

指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商品经济条件下忽视或否定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

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②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一般了解,常简答

(1)封建末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产生出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经济上需具备2个基本条件(新兴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加速形成这2条件):

①是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圈地运动”“羊吃人”)

②是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对国内掠夺、对外殖民主义)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一般了解,常简答

(1)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完全确立。

通过产业革命,一方面实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巩固与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创造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1、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选择

(1)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选择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2个基本条件:

①劳动者有人身自由。②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它是特殊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3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重要特点,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价值,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

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对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具决定性意义。

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选择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2个重要特点:①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②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所以,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

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分2部分:①必要劳动时间,用以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②剩余劳动时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形式采取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特殊形式,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

(3)剩余价值率m′——即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m′= 剩余劳动时间m/必要劳动时间v。剩余价值量M = m/v×v=m′×v

可见,资本家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通过2条途径,

①提高剩余价值率,即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增加可变资本总量,以雇用更多工人,扩大剥削范围。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1、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2种基本方法: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重点常简答论述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目的。

①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③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深刻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趋势。

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的是:生产成本、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及其分割为利息和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生产成本k 选择

资本主义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价值W,包括3个部分:商品价值W=不变资本c+可变成本v+剩余价值m。

因生产成本k =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所以商品价值W=生产成本k+剩余价值m

* 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k,对资本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①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盈亏的界限。

②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一个条件。

③生产成本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生产成本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资本耗费的产物,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源泉的真相就被抹煞掉了,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更加掩盖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选择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所以,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品价值的公式就表示为:W=k+p。

* 利润vs剩余价值,既联系又区别:

①联系在于: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它们同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数量也同样大小。

②区别在于: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

则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利润率的形成选择

利润率=剩余价值/预付总资本, p′=m/(c+v)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但二者有明显的3区别:①二者表现不同的经济关系。②二者数量不同。

③剩余价值率清楚地表明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则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4因素: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年利润率vs资本周转速度,同向

变化)④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不变资本节省程度vs利润率高低,同向变化)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差别常考,简答论述

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存在着差别。

2、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

竞争的手段: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转移(资本家把资本由利润率较低部门抽出,转投入利润率较高部门)。

平均利润的形成:部门间的竞争、资本在不同部门间转移的结果,导致形成平均利润。因为:

①部门间的竞争,使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必然导致各部门利润率的变化;

②形成平均利润时,资本的转移才会趋于停止。

平均利润率=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是一定量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率不是各个生产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3、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决定 / 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2个因素:

①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投入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平均利润率并非各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

4、平均利润的本质是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

阶级的经济关系。这表明,整个工人阶级和整个资产阶级之间的利益是完全相对立的。

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利润的多少,似乎完全取决于预付资本的数量,资本似乎是利润的源泉。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常选择

(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商品的生产价格常与商品价值不一致,这并非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实际上,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

①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

②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完全相等,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相等。

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

2、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变化和超额利润常考,简答

*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但并未违背和否定价值规律:

①生产价格形成前:市场价格的变动,以价值为中心。

②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的变动,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 超额利润——是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个别企业生产条件较优越、劳动生产率较高,其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

* 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所反映的具体经济关系不同:

平均利润反映的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本主义关系。

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主义关系。

简单再生产Ⅰ(v + m)=Ⅱc)

①Ⅰ(c+v+m)=Ⅰc+Ⅱc。②Ⅱ(c+v+m)=Ⅰ(v+m)+Ⅱ(v+m)

扩大再生产Ⅰ(v+Δv+m/x)=Ⅱ(c+Δc)

①Ⅰ(c+v+m)=Ⅰ(c+Δc)+Ⅱ(c+Δc)②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简答论述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但并非与劳动者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生产绝对过剩,而是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即与劳动者的货币购买力相比的相对过剩。

(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当这矛盾十分尖锐时就引起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2种主要表现形式:

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vs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起一定的减缓作用。

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vs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3、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4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一、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国体、政体)选择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国家制度(是其核心)、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

*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2个方面/组成:

(1)国体:(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都相同,都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2)政体。国体决定政体。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一共3种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专制独裁制)。

2、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主要3种类型: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选择

①一党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曾实行):长期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执政。

②两党制(美国):两个主要政党轮流执政,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

③多党制(法意):两个以上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或轮流执政。

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的平等权利,具虚伪性,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手段。

4、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常选择

指国家最高权力分3部分:立法权(议会)、行政权(政府)、司法权(法院)。

(1)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议会有2种:①一院制:②两院制

(2)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机构(有的国家称为内阁)

最高行政机关、执行机构。政府由总理或首相领导,总统共和制国家中一般由总统直接担任政府首脑。

(3)资本主义的法院(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一般由法官所主持的各个审判法庭所组成。

(4)“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分权制衡”原则——三者地位平等、各行其职,同时又彼此制约、互相制衡。

“三权分立”的实质——资产阶级内部权力的分立分工,非与劳动人民或其他阶层分享权力。

5、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核心和主要标志:议会制。

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选择

1、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是资产阶级一切思想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均体现出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核心,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①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以个人利益作为行动唯一推动力,宣扬“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原则,奉行利己主

义,追求个人享乐。“活着就是为了赚钱”,这是对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深刻写照。

(2)资产阶级的价值观:立足于利己主义,以极端利己的个人主义为原则,重要特征是以金钱作判价值标准。

(3)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观是资产阶级道德观:基本原则是利己主义,以尊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行为准则规范。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迄今大体可分2个大阶段)选择

①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生产力得到加速发展。

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

○1私人垄断/一般垄断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垄断)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战后出现)

* 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5点:

①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②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③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④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⑤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2、垄断的形成选择

①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它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②信用制度、股份公司和联合制企业的出现发展,进一步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③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3、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注意对比,常选择

所有垄断组织形式的实质:都是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生产和市场,更多榨取劳动者血汗,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工具。

到20世纪上半期较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后有混合联合企业。

①卡特尔:通过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大型垄断企业之间较稳定的垄断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某些环节;

②辛迪加: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

③托拉斯: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

④康采恩,由一两个特大型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

⑤混合联合企业(20世纪后半叶兴起):规模巨大,跨行业跨部门混合联合生产与经营,各产业都涉足。

* 垄断组织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统治进一步加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企业兼并速度加快,混合兼并占主导地位。

第二,企业规模扩大,垄断程度提高。

第三,垄断组织的生产经营多样化,混合联合企业大量涌现。

第四,垄断组织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跨国公司迅速增加。

4、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

金融资本——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实际上的统治者。

金融寡头——掌握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实际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

*金融寡头的统治手段、方式:

①在经济上实行“参与制”:(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

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联合”:

5、垄断vs竞争常简答

(1)垄断产生后,竞争仍然存在。

(2)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

①竞争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②竞争手段有新变化:

③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

③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在政

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6、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的实现手段: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

*垄断价格分2种:①垄断高价(出售商品时的垄断价格)②垄断低价(购买生产资料时的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2)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常简答论述

第一,仅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第二,在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私人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进行投资建设。

第三,一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项目,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

第四,日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靠私人垄断资本难以解决。

第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

第六,在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方面,国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3种类型:

①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②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③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种种方式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

从而实现国家的经济管理调节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注意对比,常选择

①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20世纪30年代的空前大危机大萧条)。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私有制市场经济主体所不愿或不能承担的社会经济任务

②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任务、目标。

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主要目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大体平衡等。

③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方式与手段。

调控2方式:①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②间接调节与控制(主用经济手段,有时行政手段)

实现手段: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一种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

调控内容:主要是4大市场,即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外汇市场。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3主要政策。

○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常考,简答论述

①从国有资本的作用看。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为整个资产阶级服务、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存发展服务的。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经营宗旨来看,追求高额利润并不是它的主要目标,其宗旨

在于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协调社会总资本的正常运行。

②从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相结合的各种资本的作用来看。

私人资本占控制地位,则私人资本家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家的资本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得到政府的种种优惠,使垄断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利润。

③从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来看。

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均衡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和长治久安,缓和各种经济社会矛盾服务的,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总之,无论哪种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都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利润而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活动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2、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1)资本输出——利用输出资本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最终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服务。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主要方式是商品输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重要特征。

垄断阶段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大量所谓“过剩资本”的出现,输出国外可获较高投资回报。

资本输出的可能性:①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步趋于瓦解,并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②有充足而且价格很低的劳动力供给。

③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为输入资本提供了一定条件。

④金融业和信用制度发展、交通通讯设备现代化,都为资本输出提供便利条件。

资本输出的2种基本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

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可分为2种类型:私人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的影响。

A.从资本输出国即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这方面看,资本输出的作用后果有4点:

①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润和利息。

②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③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④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全世界,从而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⑤资本输出会造成资本主义国家间激烈的争夺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的斗争,加深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对于那些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比较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大量国外资本输入,有2重作用:

①促进了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长发展,建设一些近现代的工商企业

和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②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使输入国成为输出国的附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

①资本流向的变化:从原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当代的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

国家间相互投资的大幅度增加。

②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的输出也在增长,并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

③输出方式变化:与过去时代不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所谓“援助”的方式进行。

(2)国际垄断组织,当代是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主。

(3)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选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即帝国主义列强就已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后又展开对世界领土的重新瓜分斗争。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因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原因常简答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程明显加快,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①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强了国际经济联系。

②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发展国际经济关系)。

③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增加。(发展中国家要吸引外资发展经济;发达国家要过输出剩余资本且相互投资增加)。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常简答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国际化,其内容很多,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3方面来考察。

(1)生产的全球化。(2)贸易的全球化。①产业在不同国家间的梯度转移。②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③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③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

(3)资本的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输出国际化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常简答论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近十几年,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多新变化:

①从生产力方面看。生产力长足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

稳定发展。在产业结构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

②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分配关系3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所谓资本社会化趋势,建立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私企股权分散化工人持股。

在劳资关系上: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在分配关系上:比如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政府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生活各层面。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很多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③从上层建筑方面看。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有2点变化:对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的内外因素大大加强;国家权力的重心由议会向政府转移。

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1、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常简答论述

①生产力方面。有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

②生产关系方面。

在所有制关系上,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进行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主要有3个方面:

○1进行社会改良○2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3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扶持。

③上层建筑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上层建筑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常简答论述

①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②工人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他们作为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的地位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的。社会改良虽没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但在客观上却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孕育和生长着的“新的社会因素”。

③目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会继续这种非爆发式质变过程。其内部自我否定的因素将不断积累,新社会因素也会逐步增多。非爆发式质变形式往往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选择

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统治阶级的革命过程中,在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

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自己又会逐步演变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迟早要为更新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所代替,这同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发展趋势简答论述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也就日益成熟了。

③资本的社会化,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为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

三、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简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

种私有制是这样,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更是这样。会触及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必然会遭到阻挠和反抗。

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

国首先发生,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会继续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的社会生产方式,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还有可能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调整,从而在较长时期内能够容纳社会生产力的进

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是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从而消灭延续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巩固和发展、全面战胜资本主义,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较量和斗争。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会更加艰

巨和复杂。在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国家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社会

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也须经历复杂的斗争,并有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

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并不是要对资本主义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社会主义要否定的是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

经济制度,同时又要借鉴、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些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方面。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选择

16-17世纪出现。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英国人莫尔《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太阳城》。

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恩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起草并于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选择

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非暴力革命、暴力革命(是主要形式,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过一个过渡阶段。

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简答

①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②战时共产主义时期③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的主要贡献:①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③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④还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2、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二战后)

1、东欧社会主义的建立选择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

2、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选择

中国则是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获得全国政权的独特的社会主义成功之路。1956年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朝鲜、越南、蒙古、古巴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简答论述

*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①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在世界上的扩张。

③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时代潮流。

④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共产党的有效领导,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制度巨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①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各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②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体制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尤其在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上,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

④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④要善于吸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东西。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选择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①无产阶级要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②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③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改造社会、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它是大多数人对极少数人的专政。

过渡时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起无产阶级国家政权,逐步完成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2、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简答

民主是有阶级性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民主类型与具体形式。相对专制而言民主是进步的。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他们享有充分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权利。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在这种社会政治体制中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民主又是人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的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论证了必然性,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原则阐述和科学预见。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选择

中级钳工理论知识试题

第十套试题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36分。) 1.每个尺寸链有()个封闭环。 A.1 B.2 C.3 D.4 2.装配的组织形式有固定装配法和()。 A.分组装配法 B.移动装配法 C.流水线装配法 D.定向装配法 3.测量误差对加工()。 A.有影响 B.无影响 4.用自准直仪测量较长零件直线度误差的方法属于()测量法。 A.直接 B.角差 C.间接 D.比较 5.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占有一个正确位置的夹具装置称为()装置。 A.定位 B.夹紧 C.导向 D.对刀 6.表示装配单元装配顺序的图称为()。 A.传动系统图 B.装配图 C.装配单元系统图 D.工艺过程卡 7.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两部分。 A.表面粗糙度 B.几何精度 C.表面质量 D.位置精度 8.光学平直仪由反射镜和()组成。 A.平直仪本体 B.物镜 C.目镜 D.棱镜 9.不是利用光学自准直原理制造的量仪是()。 A.水平仪 B.自准直仪 C.光学平直仪 D.测微准直望远镜 10.合像水平仪的测量范围与框式水平仪相比较,()。 A.合像水平仪大 B.合像水平仪小 C.一样大 11.钻铸铁的群钻,其后角比钻钢件的群钻()。 A.大3°~5° B.小3°~5° C.大13°~15° D.小13°~15° 12.完全定位限制了工件的()个自由度。 A.3 B.4 C.5 D.6

13.下列关于直径为φ10 mm 的孔,尺寸标注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4.水平仪主要用来测量平面对水平面或垂直面的( )。 A .尺寸偏差 B .垂直度 C .平面度 D .位置偏差 15.导轨按摩擦状态不同可分为滑动导轨、滚动导轨和( )。 A .动压导轨 B .静压导轨 C .磨削导轨 16.长径比( )且转速低的旋转件,一般只需进行静平衡,不必进行动平衡。 A .很大 B .很小 C .大于2 17.任何一种产品一般都能分成若干个( )。 A .装配工序 B .装配工步 C .装配单元 D .装配系统 18.为了减少工件的翻转次数,其垂直线可利用( )一次划出。 A .高度尺 B .游标卡尺 C .90°角尺 D .钢卷尺 E. 直尺 19.( )就是利用划线工具,使工件上有关的表面处于合理的位置。 A .找正 B .借料 C .吊线 D .拉线 20.标准群钻主要用来钻削( )和有色金属。 A .铸铁 B .碳钢 C .合金结构钢 D .黄铜 E .有机玻璃 21.通常把直径在( )mm 以下的孔称为小孔。 A .φ3 B .φ1 C. φ5 D .φ10 22.第二次划线要把( )作为找正依据。 A .主要非加工表面 B .待加工表面 C .第一划线位置 D .已加工表面 23.旋转体在径向截面有不平衡量,且产生的合力通过其重心,这种不平衡称为 ( )。 A .动不平衡 B .静不平衡 C .动静不平衡 24.静压轴承油膜压力的建立,是依靠( )来保证的。 A .负载大小 B .旋转速度 C .供油压力 D .配合间隙 25.滚动轴承在未装配之前的自由状态下的游隙是( )。 A .工作游隙 B .配合游隙 C .原始游隙 01.010-1.010-01.010-φ1.0010-φ

债权法练习题

债权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多数人之债中,依照多数人一方当事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情况,债可分为 〔〕。 A.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B.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C.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 D.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 2.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应当遵循〔〕,依照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适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A.协作履行原那么 B.老实信用原那么 C.全面履行原那么 D.经济合理原那么 3.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债权人以〔〕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 A.自己 B.债务人 C.第三人 D.代理人 4. 债权人撤销权成立的主观要件是债务人与第三人主观上有〔〕。 A.有意 B.过失 C.过错 D.恶意 5. 保证应当采纳〔〕形式。 A.口头 B.书面 C.推定 D.沉默 6.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 A.撤销权 B.追偿权 C.先诉抗辩权 D.诉权 7. 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住债务人履行期满之日起〔〕。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2年 8. 债的转移是指在债的内容与客体保持不变的情形下〔〕发生变化。 A.债的主体 B.债的客体 C.债的内容 D.债的标的 9. 债的发生、变更、消灭须有一定的〔〕。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法律事实 D.法律的规定 10、以下观点是正确的:( ) A、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B、技术发明是单方法律行为 C、发明埋藏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D、拾得遗失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11、遗赠扶养协议:( ) A、只能适用继承法,不能适用合同法 B、是身份合同 C、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 D、是债权合同,适用合同法 12. 依照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和分担方式,合同可分为: A.主合同和从合同 B.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C.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D.预约合同和本合同 13、合同中未约定标的,那么合同:( ) A、两个意思表示不一致而未成立 B、因违法而无效 C、可撤销 D、可解除 14、甲公司于2月5日以一般信件向乙公司发出要约,要约中表示以2000元一吨的价格卖给乙公司某种型号钢材100吨,甲公司随即又发了一封快件给乙公司,表示原要约中的价格作废,现改为2100元一吨,其他条件不变。一般信件于2月8日到达,快信于2

机修钳工技师模拟考试试题有答案

机修钳工技师模拟考试试题有答案

机修钳工技师模拟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第1~20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内空白 处,每题一分,共20分) 1. 国家标准规定有 8项位置公差。 2. 表面热处理又分为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3. 常用的油基切削液有切削油和极压切削油。 4. 工序能力的数量通常用质量特性分布总体标准差的6倍表示。 5. 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是质量特性值。 6. 将同一激光器发出的光分成频率不同的两束光波,并使之产生干涉 而进行测量的精密仪器叫双频激光干涉仪。 7. 数控机床一般由数控装置、主轴伺服系统、进给伺服系统、机床本 体及其辅助装置组成 8. 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检测元件是角位移检测器。 9. “双特征分析法”故障诊断技术是把振动故障信号分为平稳故障信 号和冲击故障信号。 10.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 压和焊接速度。 11.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2. 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三项评定项目有轴线的重复定位精度、定 位精度和反向差值。 13. 对设备的某个部件或某项精度的修理,称为项目性修理。 14. 桥式起重机的大车咬道是一种普遍故障,最常用、有效修理方 法是调整和移动车轮。 15. 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 压和焊接速度。 16. 提高设备主轴系统精度的改进途径有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刚 度和热稳定性。 17. 职业道德要从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 考 生 答 题 请 不 要 超

18.检 验桥板是用于测量机床导轨间、其他部件与导轨间的平行度的主要工具。 19.数 控机床位置精度的三项评定项目有轴线的重复定位精度、定位精度和反向差值。 20.对 振源、振动传播途径和振动影响的地点三个环节进行治理。 将相应字母填入题前括号内,每题2分,共20 21.双频激光干涉仪能发出一束含有两个不同 频率的左、右旋圆偏振光,这两部分谱线(f1和f2 )与氖原子谱 线(f0)的分布关系为(A)。 A、f1和f2对称分布在f0 的两边 B、f1和f2非对称分布在f0 的 两边 C、f1和f2都分布在f0 左边 D、f1和f2都分布在f0 右边 22.经济型数控机床大多采用(C)系统。 半开环 B、半闭环 C、开环 D、闭环 23.当坐标镗床的工作台工作面为刮研面时,用涂色法检查在 25mm*25mm内接触点数不得少于(B)点。 A、25点 B、20点 C、18点 D、16点 24.工序能力指数(C)时,说明工序能力满足公差要求程度正常。 A、CP≤0.67 B、0.67<CP≤1.00 C、1.00<CP≤1.33 D、1.33 <C≤1.67 25.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尽量与工件的(D)一致。 A、工艺基准 B、度量基准 C、起始基准 D、设计基准 26.数控机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检测元件是(B) A角位移检测器 B、直线位移检测器 C、角速度检测器 D、压力检 测器 27.为提高滚齿机的传动链精度,在修理时一般不能采用(A)。 A减少传动元件的数量 B、提高传动元件的安装精度 C、装配时用误 差补偿 D、加装误差校正装置 28.典型的可编程控制器一般由(A)三个基本单元组成。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1.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 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2.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 答:成为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殷切期望。(1)德是人才素质德灵魂(2)智是人才素质基础(3)体是人才素质条件(4)美是人才素质重要内容。 3.社会主义荣辱观(八容八耻)?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 4.学《思修》课意义? 答:(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修养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5.理想含义,特征? 答: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特征:(1)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2)是多方面多类型的(3)具有现实性(4)具有预见性(5)是一定社会关系产物 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意义? 答:(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7.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答: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不是抹杀排斥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自我牺牲,使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8.如何认识理想与现实对立统一关系? 答: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9.爱国主义科学内涵? 答: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钳工基础知识培训试题(答案版)207.2.20

钳工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一、选择 1.使用砂轮机、无齿锯、磨光机时必须戴(A )或面罩。 A 防护眼镜 B 防尘口罩 C 防尘帽 2.平行度,垂直度属于(A )。 A位置公差 B形状公差 C行位公差 3.为了使钻头在切削过程中,既能保持正确的切削方向,又能减小钻头与孔 壁的摩擦,钻头的直径应当(A )。 A向柄部逐渐减小 B 向柄部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4.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应(A )螺纹小径。 A略大于B略小于C等于 5.装拆内六角螺钉时,使用的工具是(B )。 A套筒扳手B内六方扳手C锁紧扳手 6.用热油加热零件安装属于(C )。 A压入配合法B冷缩配合法C热胀配合法 7.錾削时,锤击力最大的挥锤方法是(B ) A.手挥 B.臂挥 C.肘挥 8.在锉销窄长平面和修整尺寸时,可选用(A )。 A、推锉法 B、顺向锉法 C、交叉锉法 9.一般来说锯软的材料和切面较大的工件用(A )锯条。 A.粗齿 B 细齿 C 斜齿

10.安装锯条时锯齿应(B ),安装后锯条不应过紧或过松。 A.朝后 B 朝前 C 朝上 D 朝下 二、判断 1.划线的作用之是确定工件的加工余量.使机械加工有明显的加工界限和尺 寸界限。(√ ) 2.为了划线清晰,对认定后的划线件要进行涂色。(√) 3.锯齿有粗细之分或齿距大小之分,齿距是相邻齿尖的距离。(√) 4.锯硬性的材料和切面较小的工件用细齿锯条。(√) 5.錾子后角的作用是减小后刀面与工件切削面之间的摩擦,引导錾子顺利錾 削。(√) 6.钻头顶角越大,轴间所受的切削力越大。〔√) 7.扩孔的质量比钻孔高,扩孔加工属于孔的精加工。(×) 8.刮削加工能得到较细的表面粗糙度,主要是利用刮刀负前角的推挤和压光 作用。(√) 9.钳工常用台虎钳分固定式和回转式两种。(√) 10.手电钻在装卸钻头时,应使用专用钥匙。(√) 三、简答 1.概述虎钳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1.虎钳必须正确、牢固地安装在钳台上。 2.工件的装夹应尽量在虎钳钳口的中部,以使钳口受力均衡,夹紧后的工件应稳固可靠。 3.只能用手扳紧手柄来夹紧工件,不能用套筒接长手柄加力或用手锤敲击手柄,以防损 坏虎钳零件。 4.不要在活动的钳身表面进行敲打,以免损坏与固定钳身的配合性能。 5.加工时用力方向最好是朝向固定钳身。

民法债权试卷3A2答案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债权法试题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附随义务——是指基于诚实信用原则,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 义务。 2、给付——是指债权债务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是债务人根据债的标的应为行为之抽象。 3、先诉抗辩权——是指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 而无效果时,对于债权人可以拒绝清偿的权利。 4、债的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 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或者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单方实施或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行为的法律制度。 5、行纪合同——是指一方根据他方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为他方从事贸易活动,并收 取报酬的合同。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1—5:D D C B B 6—10:C B C D B 11—15:C C B A B 16—20:D B C C C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DE 2、ABC 3、ABCDE 4、ABC 5、ABC 6、BDE 7、BCD 8、ABC 9、ACD 10、BCE 四、简答题(共20分) (一)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 1、债务人须对第三人享有权利。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为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标的。 得代为行使的债务人的权利,必须是非专属于债务人本身的权利,专属于债务人本身的权利不得为债权人代位行使。(2分)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所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是指应行使并且能够行使而 不行使其权利。所谓应行使,是指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且若不及时行使该债权,则权利将有消灭或丧失的可能。所谓能行使,是指不存在行使权利的任何障碍,债务人在客观上有能力行使其权利。所谓不行使,即消极地不作为,是否出于债务人的过错,其原因如何,则在所不问。(1分) 3、债务人已陷于迟延。即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已届满履行期。若债务人已陷于迟延, 而怠于行使其权利,且又无资力清偿其债务,则债权人的债权已经有不能实现的现实危险,此时已发生保全债权的必要。(1分) 4、有保全债权的必要。所谓有保全债权的必要,是指债权人的债权有不能依债的内容 获得清偿的危险,因而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以便实现债权的必要。保全债权的必要性或给债权造成损害的判断标准是客观的,即债权人只要证明两个债权均已到期,且债务人未以诉讼或仲裁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债权即可。(1分 (二)不安抗辩权的要件 1、双方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1分)

机修钳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机修钳工试题 一、填空 1、螺旋传动可把主动件的回转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 2、为了保证滚动轴承工作时有一定的热胀余地,在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必须有一个轴承的内圈或外圈可以在热胀时产生轴向移动。 3、链传动的类型为传动链传动、起重链传动、牵引 4、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4、精密刻线尺是上面刻有间隔为 1 mm,且刻线间误差不大于 0.002 mm的基准元件。 5、刀具主要几何角度包括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及副后角。 6、设备大修的装配工艺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装配前的准备阶段;部件装配和总装配阶段;调整、检验和试运转阶段。 7、减少基本时间的措施有:提高切削用量;多刀多刃进行成形加工;多件加工。 8、不论哪一种液压泵,都是按照密封容积变化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9、导轨按摩擦状态可分为滑动导轨、滚动导轨和静压导轨。 10、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有:敲入法、压入、法温差法。 11、圆柱检验棒材料为工具钢或。

12、高精度机床主要有坐标镗床、螺纹磨床、齿轮磨床、高精度丝杠车床。 13、由于工件材料和切削条件不同,形成的切削形状一般有带状切削、挤裂切削、 粒状切削、崩碎切削。 14.液压系统混入空气后会产生“爬行”和很大的噪声等。 15.压缩机按其原理的差别可分为:往复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和轴流式压缩机。 16、当平面截割球时,截交线形状是(圆)。 17、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18、导轨按摩擦状态可分为滑动导轨、滚动导轨和静压导轨。 19、液压泵是由原动机带动,使机械能转变为油液的压力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20、管接头主要有焊接式、卡套式、薄壁扩口式和软管接头。 21、按钮分为常开的启动按钮、常闭的停止按钮和复口按钮。 22、减少基本时间的措施有:提高切削用量;多刀多刃进行成形加工;多件加工。 23、液压泵是由原动机带动,使机械能转变为油液的压力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18版思修第一章练习题

绪论、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 A.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2、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核心是()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3、人生观主要内容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是(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 4、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5、人生价值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6、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观是() 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B.拜金主义的人生观 · C.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 7、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意味着在人生价值中()

钳工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钳工理论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万能角度尺可以测量( 0°~320°)范围的任何角度。 2、一般手铰刀的刀齿在圆周上是(不均匀)分布的。 3、研磨的切削量很小,所以研磨余量不能(太大)。 4、合金结构钢牌号的前面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为(万分之几)。 5、当配合过盈量较小时,可采用(套筒压入)方法压入轴承。 6、在钢件和铸铁件上加工同样直径的内螺纹时,其底孔直径(钢件比铸件稍大)。 7、圆板牙的排屑孔形成圆板牙的(前刀面)。 8、钻头(副后角)为零,靠近切削部分的棱边与孔壁的摩擦比较严重,容易发热和 磨损。 9、为达到螺纹连接可靠和坚固的目的,要求纹牙间有一定的(摩擦力矩)。 10、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首先要保证蜗杆轴线与蜗轮轴心线(垂直)。 11、钳工在加工过程中“三按”指(按图纸)、(按工艺)、(按操作规程)。 12、金属材料变形有(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 13、国家标准规定,机械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14、三不伤害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5、润滑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摩擦阻力、(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表面磨损、延长机械设 备使用寿命。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设备故障后操作工人应( A ) A.立即切断电源 B.通知段长C.通知维修人员 D.自己处理 2、钻头上缠绕铁屑时,应及时停车,用(C)清除。 A、手 B、工件 C、钩子 D、嘴吹 3、直径在8mm以下的钢铆钉,铆接时一般用(B)。 A、热铆 B、冷铆 C、混合铆 4、维护设备的“四项要求”(C) A.整理、整顿、润滑、安全 B.整齐、清洁、打磨、安全 C.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D.整顿、清洁、润滑、防火 5、下列不属于传动机构的是(B)。 A、螺纹传动 B、花键传动 C、离合器 6、机床夹具的组成元件一般没有(C)。 A、定位元件 B、夹紧元件 C、装配元件 7、一般划线精度能达到( C )。

2020年新编法学院级本科生债权法试题与参考答案(葛云松)名师精品资料

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级本科生债权法期末考试 (开卷考试) 任课教师:葛云松 一、判断正误 请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并对错误命题(包括表述不准确的命题)说明其错误原因。可以不必援引所需适用的法条(援引更好)。本题共16分,每题2分。 1.合同是债的一种形式。 2.甲走路时发现不相识的乙昏倒路边,于是好心将其送往路边电线杆上所贴广告上所载的“老军医”处诊治,乙因被误诊而死亡。甲的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 3.甲在某超市购买了两个玻璃杯,在结帐后拎着刚刚离开超市大门,就因为超市提供的塑料袋有破损而导致杯子漏出并摔碎在地。甲无权要求超市赔偿损失。 4.甲房地产开发公司在预售商品房时发布的广告称:本小区的绿化率将达到50%,但是注明“本广告为要约邀请,以将来的实际状态为准”。乙在看到广告后与甲公司订立预售合同(其中未约定绿化率问题),可是房屋实际交付时发现绿化率仅为30%,因此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乙的主张有法律依据。 5.在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有权就次债务人用于清偿债务的财产优先受偿。 6.甲公司因开发房地产,将建设工程发包给乙公司。乙公司虽然不具备承建此类建筑物的法定资质,但是工程最终完成并经验收合格。由于合同无效,乙公司无权要求甲公司支付约定的工程价款。 7.甲与乙以及其他人一起进行足球比赛时,乙的一个铲球动作被裁判判为犯规,并导致甲的腿部骨折。甲有权要求乙赔偿损失。 8.过春节时,甲、乙、丙三人一起轮流燃放炮竹取乐,其中甲所燃放的一个“二踢脚”平飞出去并导致行人丁的一只眼睛被炸瞎。丁有权要求甲、乙、丙连带承担赔偿责任。 二、合同设计 本题14分。 注意:(1)回答本题时不必考虑《公司法》上关于股权转让、一人公司等的特别规定,假定双方的股权买卖合同本身完全有效即可,仅仅需要以民法总论中所了解的法人制度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来回答。(2)股权买卖的价款与公司净资产的数额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因为股权买卖是在公司人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新、旧股东达成的交易,股权买卖的价款由新股东支付给旧股东,而非公司。当然,净资产数额可能作为双方谈判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3)不必具体援引法律条文和依据,只需要说明大体的思路即可。 甲公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有A、B、C三人。现A、B、C拟将自己的股权一并出卖给D。 经过查阅公司帐簿,D认可甲公司现有的总资产为200万元,对外负债为50万元。D 认为,公司帐面上的净资产虽然有150万元(总资产200万元减去负债50万元),但是,自己不能确定公司是否还有其他没有记载在帐簿上的债务。 因此,D所希望的交易价格是:以公司净资产150万元为估价基础,自己向A、B、C支

维修钳工考试试卷(A答案)

维修钳工考试试卷(A) 注意事项:1。答卷前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填写答案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不允许用铅笔或红笔。 3.本份试卷共5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是非题(是画√,非画×,每题1分共30分): 1.大修是全面消除设备缺陷,彻底恢复原出厂标准的一种修理形式。(√) 2.机修钳工使用锉刀,大多用于对某些零件进行修整。(√) 3.千斤顶在工作时,活塞心杆中心必须作用于起重物的重心。(√) 4.自制的轴承加热器加热温度范围在0-150℃为合适。(×) 5.套管扳手由多种尺寸的扳头、接杆及扳把组合而成。(√) 6.使用0-25mm的千分尺,测量前应将两测量面接触,检查活动套筒上的基准线是否与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对齐。(√) 7.零件装配前的清洗质量将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8.部件装配是从基准零件开始的。(√) 9.调整过程中的紧固是指对需要调整的零件和机构位置进行的固定。(×) 10.封闭环公差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11.螺孔螺纹滑牙或变形后,一般采用丝锥攻螺纹的修理方法予以修理。(×) 12.用双头螺柱和螺母联接零件时,要求双头螺柱拧入零件后,应具有一定的紧固性。(√)13.平键联接中,键的底面要与槽底面接触,长度与轴槽两端接触,顶面与轴上配件留有一定的间隙。(×) 14.带传动中,张紧力的调整是靠改变两带轮的直径实现的。(×) 15.V型带的型号中有G型一种。(×)

16.加强润滑和清洁防尘是减小链传动磨损的很重要的办法。(√) 17.对于侧隙要求较高的蜗杆传动,装配后必须用手转动蜗杆,感觉空程量的大小来判断侧隙是否超差。(×) 18.高速旋转的滑动轴承比滚动轴承使用寿命长,旋转精度高。(√) 19.主轴的回转精度,包括主轴的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以及主轴旋转的均匀性和平稳性。(√)20.钻小孔时,因钻头直径小,强度低,容易折断,故钻孔时的钻头转速要比钻一般为低。(×) 21.配钻孔的方法比配划线后再钻孔的方法精度低。(×) 22.用锤子敲击零件,应该在零件上垫好衬垫,或者用铜锤谨慎敲打,绝不允许用锤子直接猛敲狠打,更不允许敲打零件的工作表面。(√) 23.当发现装在轴上的零件严重锈蚀时,就只能采用破坏性拆卸。(×) 24.滚动轴承破裂,或是疲劳引起,或是装配不当所致。(√) 25.部件拼装相互间的位置精度调好后,其定位必须稳定、可靠。(√) 26.设备产生异常声音的根源是振动。(√) 27.修理时,齿轮不成对更换,易使齿轮副工作时产生噪声。(√) 28.液压控制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相同点,即系统中都包括动力元件、控制元件和执行元件,都是通过油液传递功率的。(√) 29.溢流阀只起安全保护作用。(×) 30.齿轮式液压马达的功用是输入压力油,输出转矩。(√)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空格内,第题2分共30分):1.安装V带轮时,要求其径向圆跳动量为带轮直径的(A )倍。 A. 0.0025-0.0005 B. 0.025-0.005 C. 0.25-0.5 2.用压铅丝法检查齿轮侧隙时,所用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齿轮侧隙( B )间隙的四倍。 A. 最大 B. 最小 C. 中等 3.在液压传动中,用(B )来改变活塞的运动速度。 A. 换向阀 B. 节流阀 C. 安全阀 4.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φ为(B )。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与答案(历年精选)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 1.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 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 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 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 兼备,全面发展。方法:注重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学习和掌握高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 系实际 , 注重行知统一。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重要意义的理解?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解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 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 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要意义;是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 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方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 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 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4.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 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 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 标的强大动力。 5,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 6.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7.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 (1)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需躬行。(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 是一个过程,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

钳工高级理论知识试题

钳工高级理论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职业道德的实质内容是( )。 A、改善个人生活 B、增加社会的财富 C、树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劳动态度 D、增强竞争意识 2. ()就是要求把自己职业范围内的工作做好。 A、爱岗敬业 B、奉献社会 C、办事公道 D、忠于职守 3. 遵守法律法规要求( )。 A、积极工作 B、加强劳动协作 C、自觉加班 D、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是( )。 A、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 B、可使用不熟悉的机床和工具 C、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D、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令、规定 5. 不爱护设备的做法是( )。 A、保持设备清洁 B、正确使用设备 C、自己修理设备 D、及时保养设备 6. 不符合着装整洁文明生产要求的是( )。 A、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B、工作中对服装不作要求 C、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D、执行规章制度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基本体表面平齐时,视图上两基本体之间有分界线 B、两个基本体表面不平齐时,视图上两基本体之间无分界线 C、两个基本体表面相切时,两表面相切处不应画出切线 D、两个基本体表面相交时,两表面相交处不应画出交线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全剖视图用于内部结构较为复杂的机件 B、半剖视图用于内外形状都较为复杂的对称机件 C、当机件的形状接近对城时,不论何种情况都不可采用半剖视图 D、采用局部剖视图时,波浪线可以画到轮廓线的延长线上 9. 用“几个相交的剖切平面”画剖视图,说法错误的是:( )。 A、相邻的两剖切平面的交线应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B、应先剖切后旋转,旋转到与某一选定的投影面平行再投射 C、旋转部分的结构必须与原图保持投影关系 D、位于剖切平面后的其他结构一般仍按原位置投影 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局部放大图可画成视图 B、局部放大图应尽量配置在被放大部位的附近 C、局部放大图与被放大部分的表达方式有关 D、绘制局部放大图时,应用细实线圈出被放大部分的部位 11. 在同一尺寸段内,尽管基本尺寸不同,但只要公差等级相同,其标准公差值就( )。 A、可能相同 B、一定相同 C、一定不同 D、无法判断 12. 在尺寸符号φ50F8中,用于限制公差带位置的代号是( )。 A、F8 B、8 C、F D、50 13. 有一个孔的直径为(50mm,最大极限尺寸(50.048mm,最小极限尺寸(50.009mm,孔的上偏差为( )mm。 A、0.048 B、+0.048 C、0.009 D、+0.009 14. 极限偏差标注法适用于( )。 A、成批生产 B、大批生产 C、单间小批量生产 D、生产批量不定 15. 评定表面粗糙度时,一般在横向轮廓上评定,其理由是( )。 A、横向轮廓比纵向轮廓的可观察性好 B、横向轮廓上表面粗糙度比较均匀 试卷编码: 08GL10000000-60502010030003 第 1 页共9 页

机修钳工技师模拟考试试题有答案

机修钳工技师模拟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第1~20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内空白 处,每题一分,共20分) 1. 国家标准规定有8项位置公差。 2. 表面热处理又分为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3. 常用的油基切削液有切削油和极压切削油。 4. 工序能力的数量通常用质量特性分布总体标准差的6倍表示。 5. 工序质量控制的对象是质量特性值。 6. 将同一激光器发出的光分成频率不同的两束光波,并使之产生干 涉而进行测量的精密仪器叫双频激光干涉仪。 7. 数控机床一般由数控装置、主轴伺服系统、进给伺服系统、机床 本体及其辅助装置组成 8. 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检测元件是角位移检测器。 9. “双特征分析法”故障诊断技术是把振动故障信号分为平稳故障 信号和冲击故障信号。 10.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 和焊接速度。 1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2.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三项评定项目有轴线的重复定位精度、定位 精度和反向差值。 13.对设备的某个部件或某项精度的修理,称为项目性修理。 14.桥式起重机的大车咬道是一种普遍故障,最常用、有效修理方法 是调整和移动车轮。 15.手工电弧焊的焊接工艺参数包括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 和焊接速度。 16.提高设备主轴系统精度的改进途径有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刚度 和热稳定性。 17.职业道德要从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 考 生 答 题 请 不 要 超 过 此 线

18.检验桥板是用于测量机床导轨间、其他部件与导轨间的平行度的 主要工具。 19.数控机床位置精度的三项评定项目有轴线的重复定位精度、定位 精度和反向差值。 20.对振源、振动传播途径和振动影响的地点三个环节进行治理。 将相应字母填入题前括号内,每题2分,共20 21.双频激光干涉仪能发出一束含有两个不同频率 的左、右旋圆偏振光,这两部分谱线(f1和f2 )与氖原子谱线 (f0)的分布关系为(A)。 A、f1和f2对称分布在f0 的两边 B、f1和f2非对称分布在f0 的 两边 C、f1和f2都分布在f0 左边 D、f1和f2都分布在f0 右边 22.经济型数控机床大多采用(C)系统。 半开环 B、半闭环 C、开环 D、闭环 23.当坐标镗床的工作台工作面为刮研面时,用涂色法检查在 25mm*25mm内接触点数不得少于(B)点。 A、25点 B、20点 C、18点 D、16点 24.工序能力指数(C)时,说明工序能力满足公差要求程度正常。 A、CP≤0.67 B、0.67<CP≤1.00 C、1.00<CP≤1.33 D、1.33 <C≤1.67 25.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尽量与工件的(D)一致。 A、工艺基准 B、度量基准 C、起始基准 D、设计基准 26.数控机床闭环进给伺服系统的检测元件是(B) A角位移检测器 B、直线位移检测器 C、角速度检测器 D、压力检 测器 27.为提高滚齿机的传动链精度,在修理时一般不能采用(A)。 A减少传动元件的数量 B、提高传动元件的安装精度 C、装配时用误 差补偿 D、加装误差校正装置 28.典型的可编程控制器一般由(A)三个基本单元组成。 A输入/输出单元、中央处理单元、编程设备 B|、输入/输出单元、 中央处理单元、检测元件 C、数显装置、中央处理单元、编程设备D、 输入/输出单元、检测元件、编程

初级钳工理论知识试题

初级钳工理论知识试题 第七套试题 一、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1分,满分60分。) 1(台虎钳是夹持工件的( )夹具。 A(专用 B(通用 C( 组合 2(对小型工件进行钻、扩、铰小孔,最好在( )钻床上进行。 A(立式 B(台式 C(摇臂 3(工作台可以升降,主轴变速箱也可升降的钻床是( )。 A(台式 B(立式 C(摇臂 4(0.02mm游标卡尺,当两下量爪合拢时,游标尺上的第50格与尺身上的( )mm 对齐。 A(50 B(49 C(39 5(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其测量头应与平面( )。 A(平行 B(垂直 C(倾斜 6(车削时,车刀横向、纵向运动是( )运动。 A(主 B(进给 C(间歇 7(由外缘向中心进给车端面,切削速度是( )。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8(牌号为YTl5的车刀,属于( )类硬质合金车刀。 A(钨钴 B(钨钛钴 C(钨钛钽(铌)钴 9(车削铸铁时会产生( )切屑。 A(带状 B(挤裂 C(崩碎

10(当刀具的磨钝标准相同时,若刀具寿命较长,表明刀具磨损( )。 A(正常 B(较快 C(较慢 11(经过划线确定的加工尺寸,在加工过程中可通过( )来保证尺寸的精度。A(测量 B(找正 C(借料 12(划线应从( )开始进行。 A(工件中间 B(工件边缘 C(划线基准 13(使用分度头划线,当手柄转一周时,装在卡盘上的工件转( )周。 A(1 B(0.1 C(1/40 14(錾子錾削时,选用( )的后角比较合适。 A(3?,4? B(5?,8? C(10?,15? 15(平锉刀的主要工作面指的是( )。 A(锉刀上下两面 B(两侧面 C(全部有锉齿的表面 16(圆锉刀的规格是用锉的( )尺寸表示的。 A(长度 B(直径 C(半径 17(对大型工件的研点进行刮削时,应当是让( )固定,让( )运动。 A(工件 B(标准平板 18(经过刮削的表面,其组织变得比原来( )。 A(疏松 B(粗糙度值小 C(紧密 19(研具的材料应比工件的材料( )。 A(硬 B(软 C(硬度相等 20(直线摆动式研磨适应( )的研磨。 A(圆柱端面 B(较大平面 C(刀口形直尺和刀口形角尺 21(直径大于φ13mm麻花钻柄部多做成( )。 A(方榫 B(莫氏锥柄 C(圆柱形

机修钳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机修钳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机修钳工试题 一、填空 1、螺旋传动可把主动件的回转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直线往复运动。 2、为了保证滚动轴承工作时有一定的热胀余地,在同轴的两个轴承中,必须有一个轴承的内圈或外圈可以在热胀时产生轴向移动。 3、链传动的类型为传动链传动、起重链传动、牵引 4、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4、精密刻线尺是上面刻有间隔为 1 mm,且刻线间误差不大于 0.002 mm的基准元件。 5、刀具主要几何角度包括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及副后角。 6、设备大修的装配工艺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装配前的准备阶段;部件装配和总装配阶段;调整、检验和试运转阶段。 7、减少基本时间的措施有:提高切削用量;多刀多刃进行成形加工;多件加工。 8、不论哪一种液压泵,都是按照密封容积变化的原理进行工作的。 9、导轨按摩擦状态可分为滑动导轨、滚动导轨和静压导轨。 10、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有:敲入法、压入、法温差法。 11、圆柱检验棒材料为工具钢或。 12、高精度机床主要有坐标镗床、螺纹磨床、齿轮磨床、高精度丝杠车床。 13、由于工件材料和切削条件不同,形成的切削形状一般有带状切削、挤裂切削、粒状切削、崩碎切削。 14.液压系统混入空气后会产生“爬行”和很大的噪声等。

15.压缩机按其原理的差别可分为:往复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回转式压缩机和轴流式压缩机。 16、当平面截割球时,截交线形状是(圆)。 17、铰链四杆机构有三种基本形式,即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18、导轨按摩擦状态可分为滑动导轨、滚动导轨和静压导轨。 19、液压泵是由原动机带动,使机械能转变为油液的压力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20、管接头主要有焊接式、卡套式、薄壁扩口式和软管接头。 21、按钮分为常开的启动按钮、常闭的停止按钮和复口按钮。 22、减少基本时间的措施有:提高切削用量;多刀多刃进行成形加工;多件加工。 23、液压泵是由原动机带动,使机械能转变为油液的压力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24.夹紧机构要有(自锁)作用,使原始作用去除后,工件仍能保持夹紧状态不会松开。 25、系统误差有定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复杂系统误差,另外还有未定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具有系统误差的性质。 26、周转轮系的核心部分都是由太阳轮、系杆和行星轮组成。 27、多级离心压缩志在各级叶轮两侧装迷宫式气封是为防止因压力差而产生的(内部泄漏)。 28、主偏角和副偏角越小,刀头强度越大,工件加工厚度表面粗糙度值越小。 29、普通车床(主)运动传动链,是把电动机的运动传给主轴,使主轴带动工件旋转。 30、立体被平面截割后,产生的表面交线称截交线_。 二、单选题 1型号为2000的滚动轴承的小径是(A)mm。 A、10 B、20 C、25 2喷涂时,工件整体温度为 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