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
2014年植保技术手册

建三江管理局植保技术手册

第一部分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点

一、水稻

(一)种子处理

种子机械包衣按100公斤种子用种衣剂2公斤加水1公斤包衣。包衣后的种子应装入井底布浸种袋中阴干2-3天,待药膜完全固化后方可集中浸种。

(二)秧田管理

1、防立枯病:在水稻1.5叶期、2.5叶期进行2次调酸,秧田普浇pH4左右的酸水,每栋大棚(360平方米)用77.2%固体硫酸0.3-0.5公斤兑水1000公斤浇入,或用1公斤硫酸拌土20-30公斤撒施,然后喷清水洗苗一次;在水稻1.5叶期、2.5叶期进行2次防病,防治立枯病可用3%甲霜·恶霉灵每平方米苗床15-20毫升兑水5公斤,或30%恶·甲(瑞苗青)水剂,每平方米苗床1-1.5毫升,对水5公斤,茎叶喷雾。使用甲霜·恶霉灵水剂喷雾后要及时洗苗,防止产生烧苗及药害。秧苗受到冷冻害后要及时在早8时前通风炼苗后再施药。防病可结合调酸、施肥一起进行。

2、化学除草:水稻苗后稗草2-3叶期10%千金(氰氟草酯)40-60毫升/亩,兑水10-15升喷雾;推荐使用10%千金(氰氟草酯)40-60毫升/亩+48%排草丹(灭草松)150毫升/亩兑水15升喷雾,防治稗草、阔叶草及莎草科杂草。要杜绝秧田播后封闭灭草,严防除草剂药害发生。严格按照药剂的推荐剂量施用,切勿随意增加药量,喷洒要均匀,避免局部药量过大,减少药害的发生。

3、插前秧苗带药:水稻移栽前1天,70%艾美乐(吡虫啉)或25%阿克泰(噻虫嗪)水分散剂6-8克/100m2,兑水3公斤喷洒预防水稻潜叶蝇。

(三)本田管理

1、常规本田化学除草

①插前封闭除草

(1)30%阿罗津(莎稗磷)50-60毫升/亩。

(2)60%马歇特(丁草胺)100-130毫升/亩。

(3)50%瑞飞特(丙草胺)50-60毫升/亩。

施用方法移栽前5~7天每亩兑水15公斤甩施,施药后保持水层5~7厘米5~7天以上。

②插后灭草

(1)30%阿罗津(莎稗磷)50-60毫升/亩+10%草克星13-15克/亩。

(2)60%马歇特100-130毫升/亩+10%草克星13-15克/亩。

(3)50%瑞飞特(丙草胺)50-60毫升/亩+10%草克星13-15克/亩。

(4)50%苯噻草胺60克/亩+10%草克星13-15克/亩。

移栽后15-20天每亩兑水10-15公斤甩施。施药后保持水层7天。

③大龄杂草

(1)30%阿罗津50毫升/亩+50%二氯喹啉酸30-50克/亩,于稗草4-7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处理,喷液量7-10公斤/亩。

(2)50%二氯喹啉酸(快杀稗)33-35克/亩,兑水10-15公斤/亩进行茎叶处理,防治大龄稗草。

(3)10%千金(氰氟草酯)80-120毫升/亩+48%排草丹

180-200毫升/亩进行茎叶处理,防治大龄稗草和阔叶杂草。

④池埂杂草

(1)74.7%农民乐(草甘膦)100-150毫升/亩。

(2)41%农达(草甘膦)200-300毫升/亩,兑水喷雾。

2、难治杂草

①泽泻、慈姑

形态特征:泽泻为多年生沼生植物,地下块茎呈球形,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根生,叶片宽椭圆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或短尖,花瓣白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瘦果多数扁平。慈姑为多年生挺水植物,地下具根茎,先端形成球茎,球茎表面附薄膜质鳞片,端部有较长的顶芽,叶片着生基部,出水成截形,叶片成箭头状,全缘,叶柄较长、中空,沉水叶呈线状,花茎直立,多单生,上部着生三出轮生状圆锥花序,小花

单性同株或杂性株,白色,不易结实,苗期4-6月,花期7-9月,块茎或种子繁殖。

防治方法:插前5-7天进行封闭除草, 10%草克星(吡嘧磺隆)25-30克/亩+25%噁草酮100-125毫升/亩,毒土法或甩喷法施药,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插后15-20天10%草克星(吡嘧磺隆)10-15克/亩或排草丹150-200毫升/亩或莎阔丹140-200毫升/亩+莎稗磷60毫升/亩。

②稻稗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基部倾斜或膝曲,光滑无毛,叶鞘松弛,下部者长于节间,上部者短于节间,无叶舌,叶片无毛。圆锥花序主轴具角棱,粗糙;小穗密集于穗轴的一侧,具极短柄或近无柄;第一颖三角形,基部包卷小穗,长为小穗的1/3-1/2,具5脉,被短硬毛或硬刺疣毛,第二颖先端具小尖头,具5脉,脉上具刺状硬毛,脉间被短硬毛;第一外稃草质,上部具7脉,先端延伸成1粗壮芒,内稃与外稃等长。花果期7-10月。

防治方法:插前5-7天30%阿罗津插前封闭50-60毫升/亩,插后15-20天30%阿罗津50-60毫升/亩+10%草克星10克/亩混配,水层5-7厘米,保水5-7天;或插后在稻稗2-3叶期10%千金80毫升/亩、稻稗3-4叶期100毫升/亩、稻稗4-5叶期120毫升/亩,兑水喷雾。

③水绵

形态特征:水绵属植物。生殖方式有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类型。营养繁殖时,为丝状体受到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断裂成若干短丝,每段短丝通过细胞分裂长成长的丝状体,这种营养繁殖方式,也叫断裂生殖。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丝状体接合产生合子,以后合子分泌产生厚壁,藻体死亡崩解后,合子沉入水底休眠,条件适宜时萌发,合子核首先经过减数分裂,最后产生1条新的水绵丝状体。藻体由筒状细胞连接而成,呈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中央为液泡,细胞核悬在中间;色素体鲜绿色,带状,沿细胞壁四周作螺旋状排列。常生长在平静的淡水中。

防治方法:深耕深翻,磷肥深施。化学药剂防治:

(1)水稻移栽后7-15天10%草克星(吡嘧磺隆)10-15克/亩,毒土法或甩喷法施药。

(2)10%太阳星(乙氧磺隆)15克/亩,毒土法或甩喷法施药。

(3)10%金秋(还胺磺隆)16-17克/亩,毒土法或甩喷法施药。

3、虫害防治

①水稻潜叶蝇

形态特征:双翅目水蝇科。卵长椭圆形,乳白色,上生细纵纹;幼虫蛆形,体乳白色至黄白色,尾端呈截断状;蛹褐色至黄褐色,尾端有2个黑褐色尖锐突起;成虫昼伏夜出,体长2-3mm,青灰色,触角黑色,前缘脉有两处断开,足灰黑色,中、后足第一跗节基部黄褐色,以晴天活动盛,飞翔力强,并具有趋蜜习性,产卵有选择性,每次产卵3-5粒,多者10余粒。

为害症状:幼虫钻入叶内潜食叶肉,残留上、下表皮,使受害叶片呈现不规则的白色条斑,在其中可见长形无足的小蛆形幼虫,后期还可见小而长的长条形两头尖的蛹。为害重时可造成叶片枯死、腐烂,造成叶片枯萎。

发生规律:一年4-5代,世代重叠,1代杂草上为害,幼虫为害期主要是6月上、中旬(插秧后10-20天)。在田水较深条件下,卵散产在下垂或平伏水面的叶尖上,生产上深灌、秧苗生长弱、周围杂草丛生、蜜源植物丰富的稻田为害较重。

药剂防治:幼虫初发期,40%乐果100毫升/亩或70%艾美乐6-8克/亩+2.5%敌杀死20-30毫升/亩或25%阿克泰6-8克/亩,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

②水稻负泥虫

形态特征:鞘翅目叶甲科。卵长椭圆形,长约0.7毫米,初产时浅黄色,后变成暗绿至灰褐色,主要产在叶面近叶尖处,少数产在叶背和叶鞘上,卵聚产,一般2-13粒排成两行;幼虫头小,黑褐色,体背上堆积着灰黄色或墨绿色粪便;蛹长4.5毫米左右,外包有白色棉絮状茧;成虫头黑色,鞘翅青蓝色,有金属光泽,每鞘翅上有纵向刻点4行。

为害症状:成、幼虫食害叶肉,残留叶脉或一层透明表皮,受害叶上出现白色条斑或全叶发白枯焦,严重时整株枯死。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田埂、渠边、塘附近背风向阳处越冬,越冬成虫5月中下旬开始活动,插秧后转移到幼苗上开始危害,6月中、下旬交尾产卵,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盛期,8月中旬转移到越冬场所越冬。阴雨连绵,低温高湿天气易发生。

防治方法:人工扫落,清除田间四周及池梗杂草,药剂防治可采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15-30毫升/亩或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30毫升/亩,兑水5-10升喷雾。

③稻螟蛉

形态特征:稻螟蛉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暗黄色。雄蛾体长6-8毫米,翅展16-18毫米,翅深黄褐色,有两条平行的暗紫宽斜带;后翅灰黑色。雌蛾稍大,体色较雄蛾略浅,前翅淡黄褐色,两条紫褐色斜带中间断开不连续;后翅灰白色。卵粒扁圆形,表面有纵横隆线,形成许多方格纹;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变紫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2毫米,绿色,头部黄绿色或淡褐色,背线及亚背线白色,气门线黄色。仅有两对腹足和一对臀足,行走时似尺蠖。被蛹初为绿色,渐变黄褐色。腹末有钩4对,后一对最长。

为害症状: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遍布中国各地。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高粱、玉米、甘蔗、茭白及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食害稻叶,1-2龄将叶片食成白色条纹,3龄后将叶片食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咬成破碎不堪,仅剩中肋。秧苗期受害最重。

发生规律:在东北一年发生2-3代,以蛹在杂草中及田间散落稻草叶苞中越冬,少数在稻草或稻秸中越冬,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成虫在稻田发生较少,第二代幼虫多在水稻生育后期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幼虫初龄期进行药剂防治,50%杀螟磷乳油75-100毫升/亩、40%毒死蜱乳油75-100毫升/亩、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75-100克/亩或80%敌百虫可溶粉剂10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幼虫。

4、病害防治

①水稻稻瘟病

病原:梨孢属病菌,属半知菌亚门。

传播途径:气流传播。

发生规律: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以菌丝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在田间,病菌可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栽培过密,施用氮肥过多,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生长期连阴雨、长期深灌水、大水串灌、气候温暖、日照不足、时晴时雨、多雾、重露,田间相对湿度90%以上等条件均易引起发病。根据被害部位不同,一般可形成苗瘟、叶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

(1)苗瘟

症状:主要发生在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型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防治:水稻移栽前5-7天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时,20%三环唑悬浮剂100毫升/亩或35%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亩或40%三环唑悬浮剂40-50毫升/亩,兑水5公斤弥雾机喷雾。

(2)叶瘟

症状:主要发生在水稻分蘖期以后,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的形状、色泽和大小常因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的感病程度分为急性型、慢性型、白点型、褐点型。急性型病斑暗绿,中心灰白,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慢性型田间最为常见,典型病斑梭形,病斑中心灰白,有褐色坏死线,外部有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背部产生灰绿色霉层;白点型为白色小斑,无霉层;褐点型为褐色小点,多局限在叶脉间,无霉层,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

防治:水稻11叶品种9.1-9.5叶期,20%三环唑悬浮剂100毫升/亩或35%三环唑悬浮剂50毫升/亩或40%三环唑悬浮剂40-50毫升/亩,兑水5公斤弥雾机喷雾。

(3)穗颈瘟

症状:病斑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型病斑,有时使整个谷粒变为褐色、暗灰色而造成白穗。

防治:抽穗前3-5天2%加收米(春雷霉素)80毫升/亩+20%

三环唑100毫升/亩或25%咪鲜胺60-80毫升/亩+2%加收米(春雷霉素)80毫升/亩或20%稻瘟酰胺70毫升/亩或45%咪鲜胺50毫升/亩或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亩,兑水5公斤弥雾机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4)粒瘟、枝梗瘟

症状:枝梗瘟发生在一次枝梗或枝梗上,症状与穗颈瘟相同;粒瘟发生在谷粒上,病斑椭圆形,常带有灰绿色霉层,谷粒黄熟则不明显。

防治:水稻抽穗后15-20天进行防治,药剂配方及防治方法同穗颈瘟。

试验、示范、推广选用49%道立峰(丙环·咪鲜胺)乳油30毫升/亩,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20克/亩,8%好米得(烯丙苯噻唑)颗粒剂1.7~3.3千克/亩,20%爱可(烯肟·戊唑醇)悬浮剂40-50毫升/亩,防治稻瘟病。

②水稻纹枯病

病原: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土传病害。

症状: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

发生规律: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每亩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引发纹枯病流行。气温20℃以让,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

主要防治配方:

(1)30%爱苗(苯甲·丙环唑)15-20毫升/亩。

(2)75%拿敌稳(戊唑醇·肟菌酯)水分散粒剂15-20毫升/亩。

(3)20%爱可(烯肟菌胺·戊唑醇)40-50毫升/亩。

(4)24%满穗(噻氟酰胺)15-20毫升/亩。

(5)49%道立峰(丙环.咪鲜胺)乳油30毫升/亩。

施药时期:于剑叶露尖10.1叶、孕穗期、齐穗期叶面喷洒。

施药方法:均匀喷药于水稻植株中、下部,施药时应保持水稻浅水层2-3天,浅水自然落干3-4天后重新上浅水层。视天气和病情发展决定喷药次数,一般重病天需喷2-3次,间隔为7-10天。弥雾机喷液量5-6升/亩。

③水稻鞘腐病

病原: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幼苗染病叶鞘上生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分蘖期染病叶鞘上或叶片中脉上初生针头大小的深褐色小点,向上、下扩展后形成菱形深褐色斑,边缘浅褐色,叶片与叶脉交界处多现褐色大片病斑。孕穗至抽穗期染病剑叶叶鞘先发病且受害严重,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中间色浅,这缘黑褐色较清晰,严重的现虎斑纹状病斑,向整个叶鞘上扩展,致叶鞘和幼穗腐烂。湿度大时病斑内外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子实体。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稻草残体和病种子是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可从水稻、稗草等染病病株借风、雨传播,从水稻自然孔、伤口侵入,经一段潜育期显症。潜育期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孕穗期到抽穗期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90%以上,适合鞘腐病的发生,降雨量大,雨次多,发病重,氮肥施用量过多或过少均可加重病情。

药剂防治主要配方:

(1)25%咪鲜胺80-100毫升/亩。

(2)50%扑海因悬浮剂70-100毫升/亩。

(3)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亩。

施药时期和方法:在水稻孕穗初期期、抽穗期、齐穗期,弥雾机喷液量5-6升/亩。

④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病原:假单胞菌属病菌,薄壁菌门。

症状:主要侵染叶片、叶鞘、穗部。叶片初期水渍状褐色小点,扩大后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纹,病斑常愈合一起形成大型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当病斑发生于叶片边缘时,沿叶脉扩展成赤褐色长条形病斑。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株残体、病种子和各种野生寄主(杂草)是主要初侵染来源,病原菌借风、雨传播,可从伤口侵入水稻,从水稻自然孔侵入较少,7月高温、多雨、大风日数多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主要配方:

(1)25%噻枯唑100-150克/亩。

(2)10%氯霉素60-70克/亩。

(3)72%农用链霉素15-30克/亩。

(4)2%加收米80-10毫升/亩。

施药时期和方法:9.1-9.5叶期、孕穗期、齐穗期茎叶喷雾,弥雾机喷液量5-6升/亩。

⑤水稻胡麻斑病

病原:稻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稻株地上部均可受害,以叶片为多。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叶片、叶鞘发病多为椭圆病斑,如胡麻粒大小,暗褐色,有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褐色,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叶鞘上染病病斑初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淡褐色,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早期受害的谷粒灰黑色扩至全粒造成秕谷,后期受害病斑小,边缘不明显。病重谷粒质脆易碎。气候湿润时,上述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病种子内越冬,翌年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发病,也可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植株地上部

均能受害,而以叶片发病最为普遍,其次是谷粒、穗颈和枝梗。一般在缺肥、缺水的地块,水稻生长发育不良的地块发病重,酸性土壤、沙质土壤和泥质土壤上栽培的水稻发病重。温度

24-30℃,相对湿度大于92%最适发病。

药剂防治主要配方:

(1)20%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亩。

(2)50%扑海因悬浮剂70-100毫升/亩。

施药时期和方法:在水稻孕穗期、齐穗期,兑水5升弥雾机喷雾。

⑥水稻褐变穗病

病原:交链孢霉菌、附球霉菌。

症状:水稻抽穗后不久,谷粒内颖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小穗轴并不坏死,并伴随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受害褐粒多数茶米、黑米率高,严重影响米质,严重时稻田远看一片黑。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原菌以稻粒、秸秆、禾本科杂草的枯死株等越冬,成为下年的发生源,特别是池埂上的杂草割倒放置腐烂后孢子发生密度更高,加剧发病。而且,水稻出穗后自身的枯叶也能形成孢子,成为侵染源。抽穗后不久遇强风、雨易发生,抽穗不久谷粒组织软弱,遇强风、雨易损伤,成熟期间低温、降雨多的年份易发病,22-28℃条件下最易发病。

药剂防治主要配方:

(1)1.5%多抗霉素150毫升/亩。

(2)1.5%多抗霉素130毫升/亩+50%扑海因75毫升/亩。

施药时期和方法: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施药防治,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

⑦多病兼防

药剂防治主要配方:

2%加收米80毫升+25%咪鲜胺60-80毫升+1.5%多抗霉素130毫升/亩。

施药时期和方法: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施药,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化喷药防治。此配方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褐变穗、胡麻斑病等病害。

二、玉米

(一)种子处理

通过选择不同的种衣剂品种,可以有效的防止玉米丝黑穗病、玉米茎基腐病等病害和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主要配方为(每百公斤种子):

1、35%多克福种衣剂或八一农大20%玉米种衣剂1500-2000毫升。

2、40%卫福400-500毫升。

3、2%立克秀种衣剂400-600毫升。

4、5%穗迪安400克。

5、2.5%适乐时150-200毫升。

6、35%呋喃丹种衣剂2500毫升。

以玉米丝黑穗病为主无地下害虫的可选配方1、2、3、4,以玉米茎基腐病为主的地区选用配方5,兼防地下害虫的,应在配方2、3、4的基础上加入配方6。

(二)生育期病虫害防治

1、大(小)斑病

病原:大斑病为凸脐蠕孢属病菌,小斑病为平脐蠕孢属病菌,都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大斑病叶片上病斑初为小椭圆形、黄褐色或青灰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形成边缘褐色、中央黄褐色或青褐色的长锤形或梭形病斑。小斑病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较大,灰色至黄褐色,边缘褐色或不明显,后期略有轮纹,多数病斑连片,病叶变黄枯死;叶鞘和苞叶染病病斑较大,纺锤形,黄褐色,边缘紫色不明显,病部常有灰黑色霉层;果穗染病病部生不规则灰黑色霉,严重的果穗腐烂,种子发生霉变。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大斑病主要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或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扩大再侵染,7-8月温度偏低、多雨、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生和流行,种植过密、地势低洼、连作地常发病重。小斑病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玉米,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26-29℃,产生孢子

最适温度23-25℃,孢子在24℃下1小时即能萌发,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易造成病害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连作田发病重。

药剂防治:大喇叭口期(玉米10-12展叶)或玉米抽雄初期使用50%多菌灵0.1公斤(或40%氟硅唑乳油2.5毫升)+酿造米醋0.1公斤+磷酸二氢钾0.15-0.2公斤/亩,喷液量2-3公斤/亩,人工喷雾喷液量6-10公斤/亩。

2、茎基腐

病原:主要为腐霉菌和镰孢菌真菌。

症状: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入显症高峰。3种症状类型:青枯型(典型症状)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迅速枯死,叶片灰绿色,水烫状。黄枯型(慢死型)叶片从上向下或自下而上变黄枯死,多见于抗病品种,茎基部软腐。湿腐型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上部仍然青枝绿叶。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侵入,致根茎腐烂并向地上茎基部发展而表现出多种症状。玉米抽雄至成熟期高温、高湿是茎腐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雨后骤晴、土壤湿度大、气温剧升往往导致该病爆发成灾;连作重茬、栽植过密,排水不良,虫害雹伤等都易加重病情;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良种;合理施肥、合理密植、改造下湿地;不偏施氮肥,增施钾肥;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避免过早播种;实行轮作,坚持每1-2年轮作倒茬一次,深翻土地,清除病残株,秸秆肥充分发酵后再施用,减少土壤菌源量。药剂防治应及时防治玉米螟、粘虫等害虫;发病初期可及时采用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50-100克喷雾加以控制。

3、顶腐病

病原:亚粘团镰刀菌,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尚未被完全认知。苗期病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苗枯萎死亡。植株生长中后期,叶基部腐烂后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呈蒲扇状。以后生出的新叶顶端腐烂,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

出现刀削状缺刻和黄色条纹。成株期病株多矮小,顶部叶片短小,残缺不全,皱褶扭曲。有时上部叶片不展开,卷曲成牛尾状。雌穗小,多不结实。茎基部节间短,茎秆上有腐烂斑块,腐烂部分有害虫蛀道状裂口,纵切面可见内部黑褐色腐烂。病株根系不发达,主根短小,根毛多而细,呈绒状,根冠变褐腐烂。高湿时,病部出现粉白色霉状物。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原菌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成为下一季玉米发病的初侵染菌源。低洼地块、土壤粘重地块发病重, 种子带菌率高发病重。早春持续低温,多雨天气,玉米出苗缓慢,会增加原菌侵染危害的机率。病原菌生长温度为5℃-40℃,适温为25℃-30℃,最适为28℃;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适温为25℃-30℃。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进入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合理施肥、灌水,加强田间管理;对心叶已扭曲腐烂的较重病株,可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化学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施;在灰飞虱传毒危害期间,应在玉米7叶期前喷洒2.5%扑虱蚜乳油1000倍液及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

4、丝黑穗病

病原:丝轴团散黑粉菌,担子菌亚门真菌。

症状:主要为害玉米雌穗和雄穗。偶尔侵染叶片。雄穗整个花序被破坏变成黑粉,或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雌穗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丝状物,或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以土传为主。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幼苗期侵入,是系统侵染病害。病菌从玉米发芽的白尖期至4叶期都可侵入,并到达生长点,以后进入花芽和穗部,形成大量黑粉,成为丝黑穗。玉米连作时间长及早播玉米发病重,高寒冷凉地块易发病,沙壤地发病轻。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措施,合理轮作;调整播期及播种质量;病穗未开裂前拔除病株携出田外深埋;使用净肥,肥料充分腐熟

后施用。药剂防治可种子包衣,也可用10%烯唑醇乳油20g拌种100kg堆闷24小时或用种子重量0.3%-0.4%的三唑酮乳油拌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7%拌种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

5、瘤黑粉病

病原:黑粉属病菌,担子菌亚门真菌。

症状:为害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受害部位由于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未成熟时外面为白色或淡红色具光泽的柔嫩组织,以后变为灰白或灰黑色,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病株较矮小,受害早的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菌在土壤、粪肥或种子上越冬,该病不同于丝黑穗病之处在于,病菌可侵害植株地上任何幼嫩部位与形成黑粉瘤,黑粉瘤包膜破裂散出厚垣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其他幼嫩部位或植株,一个生长季中可有多次再侵染。生长季节雨水多、湿度大发病重;偏施氮肥、灌大水、栽植过密使植株生长过嫩,以及连作重茬,冰雹等致伤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15%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4%拌种;在玉米抽雄前喷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

6、玉米螟

形态特征:成虫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卵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蛹长15-18毫米,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5-8根。

为害症状: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转株危害。幼虫多为五龄,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呈现许多横排小孔;

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2代,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5-6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天。幼虫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危害。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较轻。

防治方法:玉米抽穗期雄穗抽出10%,每100株累计卵超过30块时2.5%功夫(或2.5%敌杀死、10%氯氰菊酯、5%来福灵)15-20毫升或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毫升/亩或用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芽孢杆菌超低量喷雾剂型1.2克/亩,或20%阿维?三唑磷乳油50毫升/公顷喷雾。

7、玉米蚜虫

形态特征:玉米蚜虫俗名腻虫,同翅目,蚜科,寄主作物有玉米、高粱、小麦、狗尾草等。形态特征为:卵椭圆形。分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2型。体长约1.6-2mm。触角4-6节,表皮光滑、有纹。有翅蚜触角通常6节,前翅中脉分为2-3支,后翅常有肘脉2支。

为害症状:蚜虫危害时,在展开的叶面上可见到密集的蚜虫空壳,玉米受蚜虫危害后,果穗部受害,可使百粒重下降,影响产量,并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

发生规律:玉米蚜在黑龙江每年发生十几代,旬平均气温23℃,相对湿度85%左右最适生存,暴雨冲刷对玉米蚜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可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1.3克/亩、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毫升/亩、10%氯氰菊酯乳油15毫升/亩

叶面喷雾。视虫情10天左右施药1次,防治2-3次。

(三)化学除草

1、播后苗前或移栽前土壤处理:

96%金都尔60-140毫升+75%宝收1.0-1.5克/亩或90%禾耐斯90-150毫升+70%赛克25-60克/亩或96%金都尔60-120毫升+70%赛克25-60克/亩。

2、苗后4-5叶期叶面喷雾:

4%玉农乐100毫升/亩或4%玉农乐50-60毫升+70%赛克6克/亩+0.5-1%植物油型喷雾助剂药笑宝或信德宝或快得7等。

三、白瓜

(一)药剂拌种

播前2-3天用八一农大35%多克福种衣剂4-5升拌100公斤种子,晾干后播种,注意拌药后播量受影响。

(二)苗期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

病原:粉孢菌,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白粉病是白瓜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在生长后期发病较重,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柄和茎也受害。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小霉点,后扩大到1-2厘米的霉斑,条件适宜,霉斑迅速扩大,且彼此连片布满整个叶片,严重影响白瓜的成熟和产量。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菌在老株和病残体上越冬。高温高湿与高温干燥交替出现时发病达到高峰,同时在尿素等氮肥施用较多、种植过密、潮湿的田块容易发病或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在7-8月,采用70%甲基托布津50-70克/亩或20%粉锈宁乳油100毫升/亩叶面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

2、疫病

病原:辣椒疫霉,鞭毛菌亚门真菌。

症状:茎、叶、果均可染病,病部凹陷,呈水渍状,变细、变软,致病部以上枯死,病部产生白色霉层,叶片染病初生圆形暗色水渍状斑、软腐下垂,干燥时呈灰褐色,易脆裂。果实染病

初生1厘米左右凹陷,水渍状暗色至暗绿色斑,后逐渐扩展,并在病部生出白色霉状物。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多雨、高温、土壤水分较大时发生严重,当田间出现长期湿润或积水,连续阴雨天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7月中旬前采用新克病缓蚀剂施于主茎基部2厘米处,每株1克,覆上土;发病初期采用25%甲霜灵80-100毫升/亩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100毫升/亩叶面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4次。

3、炭疽病

病原:葫芦科刺盘孢,半知菌亚门真菌。

症状:幼苗期发病,病苗子叶上出现褐色圆形病斑,蔓延至幼茎基部缢缩而造成猝倒;成株发病,病叶初呈水渍状圆形病斑,后呈黄褐色,在茎或也柄上,病斑长圆形,凹陷,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后变黑色,病斑蔓延茎周围,则植株枯死。果实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至黑褐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中部产生红色黏质物。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通过雨水传播,孢子萌发适温22-27℃,30℃以上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采用50多菌灵100克/亩或70%甲基托布津70-80克/亩。每隔7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三)化学除草

1、苗前土壤处理

白瓜对农药比较敏感,苗前除草剂仅有金都尔。直播田播后苗前或移栽田移栽前,针对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阔叶杂草,96%金都尔每亩用量(要严格掌握药量)在土壤有机质3%以下,砂质土50毫升,壤质土60毫升,粘质土70-80毫升;土壤有机质3%以上,砂质土70毫升,壤质土100毫升,粘质土120-140毫升。土壤有机质2%以下砂质土,低洼地,平播不推荐使用。

2、苗后茎叶处理

防治苗后禾本科3-5叶期杂草:

10.8%高效盖草能30-35毫升/亩或12.5%拿捕净100毫升/亩或15%精稳杀得50-80毫升/亩。

出苗以后至茎长50厘米左右,使用灭生性除草剂,喷头一定要加防护罩,降低喷头高度定向喷雾,切忌药液雾滴接触南瓜,以免产生药害。行间定向喷雾配方:

20%克无踪(百草枯)100-200毫升/亩或41%农达(草甘膦)100-200毫升/亩,防治一年生杂草。

四、角瓜(西葫芦)

(一)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中,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宜,不停地搅拌直至水温降至30℃左右,浸泡3-4小时,然后放在28-30℃下催芽,当芽长达到0.2-0.4厘米时即可点播。

(二)病害防治

1、霜霉病

病原:古巴假霜霉,鞭毛菌亚门真菌。

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绿色斑点。病斑扩展迅速,由于受叶脉限制,面呈多角形,一、二天后病斑颜色变黄褐色至褐色,此时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病重时病斑布满叶片,故使叶缘卷缩干枯,最后叶片枯黄而死,故又称“跑马干”。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壤中越冬,病菌可来自温室种植的瓜类,通过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病菌喜温湿条件,萌发和侵入需叶片有水滴存在。发病适温为15-22℃,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发病。多雨、多露水、多雾和昼夜温差大,阴畦交替等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温度大,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时发病较易。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2、白粉病

病原:单丝壳白粉菌、二孢白粉菌,子囊菌亚门真菌。

症状: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叶片发病重,叶柄和茎次之。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其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侵染叶柄和嫩茎后,症状与叶片上的相似,惟病斑较小,粉状物也少。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菌随病残体留在土壤或保护地的瓜类寄主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高温干燥有利于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扩展,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又有大量菌源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发病适宜温度湿度 20-25℃,相对湿度 25%-85%。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6-7天喷1次。

3、灰霉病

病原:灰葡萄孢菌,半知菌亚门。

症状:为害花、幼瓜、茎、叶等,以为害花和幼瓜最为普遍。发病初期,花蕾、幼瓜蒂部成水渍状,色渐变浅,病部变软、腐烂。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黑色霉状物。花冠枯萎腐烂,瓜条停止生长,瓜尖腐烂。叶部发病,病斑初为水渍状,后变为浅灰褐色,病斑直径达0.2-0.25厘米,其边缘较明显,中间有时有灰色霉状物,有时有不明显的轮纹。茎上发病,溃烂,生灰褐色霉状物,前部瓜蔓折断死亡。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越冬,借气流传播。病菌喜高湿和低温条件。保护地栽培,连阴天多,气温低,加上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发病较重。温度在20-23℃,相对湿度在90%以上,弱光,适宜发病。

防治方法:高畦覆盖地膜,适当控水,经常通风排湿,及时摘除开败的花冠、病花、病叶等。发病初期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6-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绵腐病

病原:瓜果腐霉菌,鞭毛菌亚门真菌。

症状:为害果实,有时为害叶、茎及其他部位。果实发病初呈椭圆形、水浸状的暗绿色病斑。在空气干燥条件下,病斑稍凹陷,扩展不快,仅皮下果肉变腐,表面生有白色霉层。高温多湿时,病斑迅速扩展,整个果实变褐、软腐,表面布满白色霉层,致使病瓜烂在田间。叶片受害初生暗绿色、圆形成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软腐似开水烫过一样。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遇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后在病残体上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侵害果实,最后在病组织里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层内,雨后或湿度大,病菌迅速增多,土温低、湿度大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种子处理采用75%百菌清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小时,清水冲净后催芽播种。发病初期可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喷施;此外,夏季高温雨季浇水前每亩撤96%以上的硫酸铜3公斤,后浇水,防效明显。

4、银叶病

病原:未知。

症状:被害植株生长势弱,株型偏矮,叶片下垂,生长点叶片皱缩,呈半停滞状态,茎部上端节间短缩;茎、幼叶和功能叶叶柄褪绿,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初期表现为沿叶脉变为银色或亮白色,以后全叶变为银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但叶背面叶色正常;幼瓜及花器柄部、花萼变白,半成品瓜、商品瓜也白化,呈乳白色或白绿相间,丧失商品价值。

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目前认为银叶症状是烟粉虱危害引起的,有虫叶不一定有症状表现,而在以后的新叶上表现银叶。3—4片叶为敏感期。

防治方法:把种子放在10%的磷酸三钠液中浸泡20-30分钟或1%的高锰酸钾液中浸种10-15分钟,取出清水冲洗干净后按

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的发展同样是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所以农业也是一直在发展的,特别是在植保机械,农药和控制技术方面,被称为化学防治的三大支柱。它对害虫的杀伤力是众所周知的。可想而知当下的农业已不是传统农业,是现代农业,这就需要国家大力发展植保机械。 1.植保机械的现状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开发 中国的植保机械和欧美国家的植保机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主要以小型背负式喷雾器为主,而欧美等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以,大中型植保机械为主,并且这些大中型机械在欧美国家为垄断状态。因此,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型植保机械比如核心部件如泵,喷头和变速箱都是靠国外进口。这样就导致我国在大中型植保机械上很难形成知识产权。但是,由于“95”国家加大了扶持力度植保机械,植保机械设计与制造正迎来快速发展。“九五”期间,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低量喷头和24米气帘式喷杆喷雾机,“十五”期间,中国研制的自动报靶喷雾机,采用红外电子眼探测目标。目前,中国式植保机械和电平可作如下概括。 1.1.背负式喷雾器。在中国目前的绝对位置,约占80%的市场份额。但是它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我国现有技术的限制,导致技术水平不高,喷雾器种类单一,整体质量不佳,,喷嘴型号国内小型喷雾器制造的产

品是不完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地制造产业链;喷涂大,雾化不良,低运营效益,农药浪费严重,造成严重污染了环境。 1.2.中等大小的喷雾器。暂停基础的模型,吊臂长度一般为12米或左右,机械结构相对简单,喷液量,喷杆高度,最繁荣的折叠和打开的人为调整或操作,自动化程度低。该公司的植保机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大多是模仿国外车型的一部分,关键部件的质量和品种有限,难以保证喷涂质量。 2.植保机械的问题 2.1.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目前大量使用的16手动喷雾器性能差,结构落后,注塑件品种单一,喷雾质量差,农药利用率只有20%~30%,不能满足农药科学的要求。例如,只有几十年喷雾器离心旋涡核心的喷嘴,以及不同类型的作物害虫喷洒不同类型的工作,所以预防是非常差的。 2.2.低农药安全

2020版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版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 农业的发展同样是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所以农业也是一直在发展的,特别是在植保机械,农药和控制技术方面,被称为化学防治的三大支柱。它对害虫的杀伤力是众所周知的。可想而知当下的农业已不是传统农业,是现代农业,这就需要国家大力发展植保机械。 1.植保机械的现状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开发 中国的植保机械和欧美国家的植保机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主要以小型背负式喷雾器为主,而欧美等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以,大中型植保机械为主,并且这些大中型机械在欧美国家为垄断状态。因此,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型植保机械比如核心部件如泵,喷头和变速箱都是靠国外进口。这样就导致我国在大中型植保机械上很难形成知识产权。但是,由于“95”国家加大了扶持力度植保机械,

植保机械设计与制造正迎来快速发展。“九五”期间,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低量喷头和24米气帘式喷杆喷雾机,“十五”期间,中国研制的自动报靶喷雾机,采用红外电子眼探测目标。目前,中国式植保机械和电平可作如下概括。 1.1.背负式喷雾器。在中国目前的绝对位置,约占80%的市场份额。但是它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我国现有技术的限制,导致技术水平不高,喷雾器种类单一,整体质量不佳,,喷嘴型号国内小型喷雾器制造的产品是不完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地制造产业链;喷涂大,雾化不良,低运营效益,农药浪费严重,造成严重污染了环境。 1.2.中等大小的喷雾器。暂停基础的模型,吊臂长度一般为12米或左右,机械结构相对简单,喷液量,喷杆高度,最繁荣的折叠和打开的人为调整或操作,自动化程度低。该公司的植保机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大多是模仿国外车型的一部分,关键部件的质量和品种有限,难以保证喷涂质量。 2.植保机械的问题 2.1.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浅议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69287556.html, 浅议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李翔宇 来源:《科技探索》2013年第04期 摘要:文章对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意义和背景做出了重点阐述,并对国内外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形势和发展方向做出了简要介绍,此外,对我国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为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指导。 关键词:设计制造技术植保机械趋势现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当今社会人们对动植物和环境的保护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标准加大了限制力度,我国同样制定了一些农药使用的安全法律,这足以体现了政府保护农药使用者的决心,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农药与人的接触,这需要植保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目前生产植保机械的地区主要集中于西方国家,他们的植保机械遍布全球各个主要市场,可以说西方国家不论从设备还是从技术上讲,都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代表,目前植保机械主要被分成几种。 提到植保机械,就不得不提到风送式喷雾机,植保机械发展至今,西方国家拥有最先进的风送喷雾机设计制造工艺,各种形状的风筒、喷射部件可以满足任何喷洒要求,而且根据农作物的形态特征,风筒和风管可以进行任意的组装和弯曲,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喷洒,可以适应各种农作物的喷洒作业,而在射高喷雾和远程喷雾的过程中,喷射部件和风机通过随意的旋转,以此来满足喷洒要求,在穿透率、风能利用率都具有非常卓越的表现,如此完美的设计恰恰印证了西方国家在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的高度发达。 下面介绍一下喷杆式喷雾机,西方发达国家的喷杆式喷雾机已经广泛应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摒弃了以往的机械控制、传动,采取最先进的电气、液压传动控制,四轮液压驱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其中,喷射距离可以达到最多40米,同时喷杆式喷雾机采取了全新的发动机制造技术和变速箱制造技术,这些技术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噪音大、减震效果差、操作麻烦等缺点。 而小型植保机械一般被应用于日韩国家,这些国家具有人口集中、土地不足等特点,而小型植保机械在西方国家主要被应用于庭院花卉的喷洒,卫生防疫等领域,产品的具有非常高的

蔬菜害虫低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

蔬菜害虫低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 一、蔬菜害虫低化学防治的意义 蔬菜害虫低化学防治技术,是指以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蔬菜害虫防治技术;与单纯使用化学农药相比,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蔬菜产品质量。 二、蔬菜害虫低化学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 蔬菜害虫低化学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这里重点介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指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却有利于或无碍于作物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它可通过病虫对温度、湿度或光谱、颜色、声音等的反应能力,用调控办法来控制病害发生,杀死、驱避或隔离害虫。如杀虫灯、防虫网、色板及性激素诱捕器等,与传统的化学防治相比,采用物理方法防治蔬菜害虫具有环境污染小、无残留、不产生抗性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或生态防治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 生物体内提取的物质作为农药,来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常见生物农药又可分为植物杀虫剂、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抗生素杀虫剂等。常见的植物杀虫剂有烟碱、除虫菊素、鱼藤酮、楝素、印楝素、苦参碱、藜芦碱、烟百素等,常见的真菌杀虫剂有绿僵菌、块状耳霉菌,常见细菌杀虫剂的有苏云金杆菌(Bt乳剂)、阿维?苏等,常见病毒杀虫剂有奥绿1号、菜青虫病毒等,常见抗生素杀虫剂有阿维菌素、菜喜等。 三、介绍几种物理生物防虫新技术

(一)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技术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特性,选用对害虫有极强诱杀作用的光源与波长,引诱害虫扑灯,并通过高压电网杀死害虫的一种先进实用工具。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且无环境污染,不会引起人畜中毒等优点,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频振式杀虫灯的使用方法 频振式杀虫灯安装简便,利用田边、菜园、果园电线杆、水泥柱或铁柱,用八号铅丝,将其固定安装在电线杆或水泥柱旁边,使用生活用电,离地高度为1.5米,每盏灯有效诱虫面积30—50亩,如过安装在植株较高的作物田或者大棚比较密集的田块,应该适当的多安装几盏。目前推广应用的频振式杀虫灯具有光控功能,管理操作方便。天黑以后自动开灯,天亮以后自动关灯。在白天,需由专人负责清理灯具,将电网上的虫垢用毛刷清理干净,以保证夜间能诱杀击倒成虫。 2、频振式杀虫灯的优点 (1)治虫成本低 经实际应用,1盏光控型频振式杀虫灯每晚耗电约0.3度,按单灯控制面积40亩、当地电价每度0.5元计算,每亩每年所需的电量仅2.74度,电费不到1.5元,比单纯使用农药每亩节约成本6.5元。 (2)杀虫谱广,诱杀虫数多,对天敌伤害小 频振式杀虫灯能诱集各类昆虫达1287种,其中诱虫量大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地老虎、小菜蛾、棉铃虫、烟青虫、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金龟子、蝼蛄、豆野螟、豆荚螟等蔬菜和水稻等作物的多种害虫。如我们在马山蔬菜基地试点观察得到的结果:105天,共诱杀5个目,15科,33种以上(见表1),其中害虫15338头,

植保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一)

植保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一) 作者:刘俊展王小梦刘悦上刘玉洪 摘要从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特点、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以及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等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轻简化植保机械是当前生产所需,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更加环保的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 关键词植保机械;现状;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发展迅猛,尤其是粮食作物大部分地区从耕作到收获生产全过程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与此相比,植保机械则相形见拙。尽管过去的“跑、冒、滴、漏”已显著改观,“工农-16”也基本退出市场。但是,目前大量使用的植保机械仍然以人背小型机械为主。在“耕、种、肥(施肥)、保(植保)、收”整个生产过程机械化中,植保机械是相对落后的1-4]。根据我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特点、农业生产现状与趋势,以及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情况,轻简化中小型机械仍将是主流,能够提高农药利用率、更加环保的保护性施药机械具有发展前途,“人背机械”到“机械背人”是必然趋势。 1我国植保机械发展现状 1.1植保机械的作用对象即农作物病虫草害复杂多变,制约了植保机械专业化发展 病虫害种类多并且发生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植保措施的多样性,病虫害偶发、突发、大发、小发等不一,不同于作物的耕作、收获等那样的简单一致。病虫害防治,难以规律性、统一化机械作业,也难以由缺乏一定植保技术和知识的农民独立担当。近年来虽然各地建立了一些不同组织形式的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但专业化程度很低,与机械收获那样的专业化相差很远。1.2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经营规模小,制约了大型植保机械的推广应用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结合构成一定社会阶段的生产方式。目前,我国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尽管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但是以农户为单位进行承包经营后,土地公有私用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生产的组织形式是个体小规模生产。在这种经营体制下,很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粗放生产难以根本改变,大型植保机械缺乏市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是决定我国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为了减少农民,就必须有大量的农民走向二、三产业。但是,二、三产业的容纳力也是有限度的,转移农民就必须扩大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反过来又必然侵占农业发展空间。有关资料显示,2001—2008年8年间,全国共减少耕地833.33万hm2,年均减少104.17万hm2,距离1.2亿hm2“红线”仅差166.67万hm2。人多地少的基本矛盾将长期存在且越来越突出,根据中央现行政策,以户为单位土地承包关系将长期不变,这就意味着,小规模生产经营将长期存在。农村劳动力状况和农业的生产方式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制约大型植保机械的应用。此外,如前所述,由于植保工作的特点,如果没有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难以顺利发展,也影响大型植保机械的应用。因此,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小型植保机械仍将是主流,实现植保机械轻简化符合生产要求。

应用非化学防治技术防控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

上海蔬菜 SHANGHAI VEGETABLES 2019(5):86-88 ?研究综述?应用非化学防治技术防控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 **基金项目:2017年上海市市级农口系统青年人才成长计划项目——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病规律与化学防控技术的研究;上 海市青浦区科技发展基金农业项目——新型生物药剂在青菜根肿病上的防治技术研究,青科发2019-19… -86 -常文程'刘彬2张陈文彳彭震I (1.±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上海闵行201100 ; 2.上海市青浦区蔬菜技术推广站,上海青浦201799; 3.上海弘阳农业有限公司,上海青浦201000) 摘要:该文介绍了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化学药剂和生物药剂的登记现状,分析了使用化学药剂 的弊端,提出了采用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改善土壤酸性环境、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及生物防治等 非化学防治技术的防治策略,并阐述了应用非化学防治技术防控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根肿病;十字花科作物;非化学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6-3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由芸薑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 )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其防治 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使用化学药剂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根肿病的重要手段。由于 根肿病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多样性和易变性,其抗性品种很容易失去抗性,而化学药剂对众多十字花科作物 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欠佳,且药剂会污染环境、破坏土壤微生态环境、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因此,非化学防 治技术(生物防治和栽培技术防治)将成为防控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发展趋势。 依托上海市市级农口系统青年人才成长计划项目“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病规律与化学防控技术的研 究”和上海市青浦区科技发展基金农业项目“新型生物药剂在青菜根肿病上的防治技术研究”的研究成果, 我们对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探讨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非 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1根肿病的发病原因 目前国内外对根肿病在致病机理、病原菌生理小种的鉴定、根肿菌的防治、病原体离体技术等方面的研 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根肿病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病菌以休眠抱子残存于土中,存活期可达7~ 9年,温度9~30乜可发病,发病适温23 °C 、相对湿度50%~98%,抗逆性强;土壤酸碱度、土壤含水量对病菌生 长发育及传播有明显影响,残留于土中的休眠抱子数量是影响根肿病发病程度的重要因素;病菌随土壤、流 水、农事操作等进行近距离传播,带菌菜秧是根肿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低洼、水改旱田块和十字花科 作物连作的田块根肿病发生严重。 2用于防治根肿病的药剂登记现状 经查询,已登记的用于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药剂见表1气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防治根肿 病的药剂有3个成分(氟睫胺、氧霜輕和枯草芽抱杆菌)11个产品,其中氟睫胺单剂产品有8个、氤霜醴单剂 产品有1个、氟胺和氧霜醴的复配产品有1个、生物药剂枯草芽抱杆菌单剂产品有1个。从登记信息看,以氟 噪胺为主要成分的药剂较多,占81.8%,说明氟呢胺是目前防治根肿病的主打药剂。

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号:SY-AQ-03933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 状及发展趋势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lant protection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植保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农业的发展同样是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所以农业也是一直在发展的,特别是在植保机械,农药和控制技术方面,被称为化学防治的三大支柱。它对害虫的杀伤力是众所周知的。可想而知当下的农业已不是传统农业,是现代农业,这就需要国家大力发展植保机械。 1.植保机械的现状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开发 中国的植保机械和欧美国家的植保机械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主要以小型背负式喷雾器为主,而欧美等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以,大中型植保机械为主,并且这些大中型机械在欧美国家为垄断状态。因此,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型植保机械比如核心部件如泵,喷头和变速箱都是靠国外进口。这样就导致我国在大中型植保机械上很难形成知识产权。但是,由于“95”国家加大了扶持力度植保机械,

植保机械设计与制造正迎来快速发展。“九五”期间,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低量喷头和24米气帘式喷杆喷雾机,“十五”期间,中国研制的自动报靶喷雾机,采用红外电子眼探测目标。目前,中国式植保机械和电平可作如下概括。 1.1.背负式喷雾器。在中国目前的绝对位置,约占80%的市场份额。但是它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我国现有技术的限制,导致技术水平不高,喷雾器种类单一,整体质量不佳,,喷嘴型号国内小型喷雾器制造的产品是不完很难形成一个系统性地制造产业链;喷涂大,雾化不良,低运营效益,农药浪费严重,造成严重污染了环境。 1.2.中等大小的喷雾器。暂停基础的模型,吊臂长度一般为12米或左右,机械结构相对简单,喷液量,喷杆高度,最繁荣的折叠和打开的人为调整或操作,自动化程度低。该公司的植保机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大多是模仿国外车型的一部分,关键部件的质量和品种有限,难以保证喷涂质量。 2.植保机械的问题 2.1.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植保机械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植保机械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药物防治是确保农业稳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但是我国植保机械和农药使用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与高速发展的农药水平并不相称,已严重妨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以及其他不良后果。为此,笔者将结合我国农业未来发展需求,提出了提升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植物保护机械和农药、防治技术一样被誉为化学防治的三大支柱之一。植保机械的产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 其高效防治病草虫害的作用已被人们所共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离不了植保机械, 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植保机械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 我国农药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而我国植保机械和农药使用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农药水平极不相称, 已严重妨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带来了诸如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作物药害、操作者中毒等负面影响, 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以及其他不良后果。植保机械不同于其他的农业机械, 其质量和使用的好坏牵涉到操作人员和农产品的安全。在我国入世承诺中, 植保机械被列入强制性产品(CCC)目录, 但就如何改变施药技术和植保机械落后现状,至今还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关行业和部门应该改变观念,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国内植保机械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经历了由仿制国外先进产品到自行研制设计; 由人力手动喷雾器到机动植保机械和与拖拉机相配套的大中型施药机械, 以及在某些地区和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应用的农林航空施药机械。但是, 目前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 仅相当于发达国家

四五十年代水平。我国植保机械的产品结构组成包括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手动压缩式喷雾器、手动踏板式喷雾器、背负式喷粉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小型机动喷烟机、拖拉机悬挂或牵引的喷杆式及风送式喷雾机、航空喷雾喷粉设备等。 植保机械的种类很多, 由于农药的剂型和作物种类多种多样, 以及喷洒方式方法不同, 决定了植保机具多种多样性。从手持式小型喷雾器到拖拉机机引或自走式大型喷雾机; 从地面喷洒机具到航空喷洒装置, 型式多种多样。例如国外的一些植保新机具: 1. 农药直接注入系统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开发了农药直接注入系统。该系统将水与药液进行分置,由蠕动泵控制使药液定量进入主水管道与水混合。与传统喷雾机相比,农药直接注入系统在药液处理及清洗方面更加安全、方便。 2. 多级过滤系统 国外大中型喷雾机一般都具备 4 级过滤系统,即在药液箱加液口、加液斗和水源吸水头处都装有过滤网,在系统中还装有一种自洁压力过滤器。设置这4 级过滤装置避免了系统堵塞、漏喷和雾化不良现象。 3. 防漂设施雾滴漂移和沉降是喷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雾滴漂移和沉降严重时,引起的浪费可达施药量的70%~80%。少漂喷头和防风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少漂(LD)喷头是在扇形喷头后面安装一孔片,使药液环绕内腔“涡动”雾化成窄雾普雾滴,易漂移的雾滴大大减少。防风屏则是辅 助阻挡雾滴漂移和沉降的,有机械式和气力式两种。试验表明:机械式防风屏能使常规喷杆的漂移和沉降减少65%~81%,气力式则只在风速小于

附杂草防除技术

附农田化学除草 思考题 1.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非选择性除草剂草甘磷、百草枯和草铵膦的作用特点有何区别?分别叙述防除稻田芦苇、香蒲;稻田池埂多种杂草及油菜田多年生杂草应选择的除草剂及其施药方法。 答案:作用特点 (1)草甘磷属于内吸性很强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效成分可传导至多年生杂草的地下块根或块茎中并将其杀死,所以草甘磷杀草可达到“斩草除根”,其特点是杀草速度慢,一般需要7d见效,15d左右杂草枯死。 (2)百草枯属触杀性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所以,百草枯施药后只是将多年生杂草的地上部绿色组织杀死,不伤及地下部繁殖体或营养体,所以,应用百草枯除草可以“把根留住”,其特点是杀草速度快,一般施药后1d见效,5d左右杂草枯死。 (3)草铵膦也是非选择性除草剂,内吸传导性不如草甘磷,只能在植物体内进行有限的传导,其优势在于杀草速度比草甘磷明显加快,一般施药后1d见效,5~10d杂草枯死,且比百草枯杀草更彻底。 答案:施药方法 ①稻田芦苇和香蒲的防除措施:当芦苇和香蒲株高超过水稻时,可以采用41%草甘磷对水10~20倍液涂抹法(或戴手套蘸药捋)对主茎施药; ②稻田池埂多种杂草防除:可采用20%百草枯4000mL/hm2或20%草铵磷3000mL/hm2对水定向保护性喷雾,应在无风天进行,勿将药液喷于水稻叶片之上; ③油菜田多年生杂草防除措施:可选择2个时期施药,第一个时期是在油菜播后苗前,多年生杂草基本出齐时,采用41%草甘磷3500mL/hm2 ;第二个时期为油菜收获后多年生杂草叶片尚绿时采用41%草甘磷4000 mL/hm2,将多年生杂草连根杀死,减少其下一年的发生基数。以上两个时期均采用茎叶喷雾法,对水量(喷液量)为225kg/ hm2。 2.根据封闭除草剂特性及水稻栽培管理特点,谈一谈丙炔噁草酮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理由。 答案:封闭除草除草剂主要利用“时差”或“位差”选择性,施用于土壤表面并靠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并发挥杀草作用。而水稻田是移栽前灌水泡田,水耙地整平,然后花达水插秧,插后浅水护苗。丙炔噁草酮是典型触杀性封闭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应注

植保机械的发展趋势

TECHNOLOGY TREND 浅析植保机械的发展趋势 陈强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教研室,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植物保护机械和农药、防治技术一样被誉为化学防治的三大支柱之一。植保机械的产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高效防治病 虫害的作用己被人所共知。本文从几方面介绍了植保机械在现代化农业中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植保;机械;农业;趋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离不了植保机械,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表现了对植保机械很强的依赖性。植保机械除对确保粮棉高产、稳产起着巨大的作用外,也是保护其它经济作物、果树、牧草以及卫生防疫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器械,它已成为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1国外研究的发展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西欧与美国的厂家仍以生产高效的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喷雾机和航空喷雾为主,日本则以小型喷雾机为主,其使用技术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在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很多国家向拖拉机配套的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控滴喷雾以及风送式喷雾方向发展。另外一些先进技术也将广泛应用于植保机械领域,如全密封自动混药,宽喷幅风送飘逸,微电脑信息技术以及液压控制等。国外植保机械发展的特点分别叙述于后。 1.1采用全液压驱动向着大型多功能和航空喷雾方向发展 在大型植保机械上,尤其是喷杆喷雾机上,采用全液压系统,如转向、制动、行走及加压泵等都由液压驱动,不仅使整机结构大为简化,也使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大大增加。有些地方还采用了液压减展悬浮系统,可依据负载和斜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喷杆升高和速度变化时系统保持稳定。法国生产的药箱最大5000L ,工作幅宽最大达34m 应用于果园树木的弥雾机同样向着大药箱容积,提高射程和幅宽等方向发展。 1.2植保机械的控制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及单片机的广泛使用使植保机械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采用电子技术和电脑对作业速度、作业面积、喷雾压力、喷雾量等进行监测和自动调整,极大的改善了机手的劳动条件,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准确性。电子显示和控制系统己成为大中型植保机械不可缺少的部分。自走式喷雾机所配的电子系统较复杂,功能也较全。牵引式和悬挂式机型所配的系统相对简单些。电子控制系统一般可以显示机组前进速度、喷杆倾斜度、喷量、压力、喷洒面积和药箱药液量等。通过面板操作,控制电磁阀动作,可调整系统压力、单位面积喷洒量及几路喷杆的喷雾作业等。系统依据机组前进速度自动调节单位时间喷洒量,使药液喷洒量随工作速度调节的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成为可能。计量泵可以按预定比例直接将农药注入喷雾机管路的水流中混合,控制器根据作业参数的变化调节农药泵的排量。 1.3采用药液雾滴飘逸控制技术提高了施药的精确性 在施药过程中控制雾滴的飘逸、提高施药的附着率是减少农药流失、降低对土壤及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国外在这方面采用了多项技术,如采用防飘喷头、风幕技术。静电喷雾技术及雾滴回收技术等。使用静电喷雾技术可减少药液损失65%以上,但由于该项技术应用到产品上尚未完全成熟,成本过高。 1.4采用自动对靶施药技术和精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的附着率加强精密施药技术研究。根据信息数据对喷雾作业按最大效益进行优化,根据外界作业条件的变化动态来改变作业参数。包括流量控制和空间喷雾模型、激光成像雾滴测试系统、用于喷雾分析的高速运动测试系统、图像分析雾滴测试系统等知识体系。 1.5化学防治为主体,直视综合防治技求发展 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化学防治是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是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提高效率、节省能源和保 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出发,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农业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a.大力培育抗病力强甚至抵抗某种虫害的农作物新品种,我国也己取得瞩目的成果。b.积极推广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国外已经开发出赤眼蜂投放机,应用于蔬菜、谷类、豆类、甜菜、玉米的生物防治,获得成功。c.研究开发利用光、电、热杀灭害虫和杂草的物理防治技术。 2国内该领域的发展现状 作为农业重要内容的植保机械,主要是化学农药喷洒机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成倍速度增长。其间经历了由仿制国外先进产品到自行研制设计;由人力手动喷雾器到机动植保机械和与拖拉机相配套的大中型施药机械,以及在某些地区和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应用的农林航空施药技术。 但是,目前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中期水平。我国植保机械的产品结构组成包括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手动压缩式喷雾器、手动踏板式喷雾器、背负式喷粉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小型机动喷烟机、拖拉机悬挂或牵引的喷杆式及风送式喷雾机、航空喷雾喷粉设备等。 2.1我国植保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植保机械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市场上面广量大的手动喷雾器产品技术水平低,结构陈旧落后,喷射部件品种单一,而且施药液量大,雾化性能不良,作业功效低,农药浪费现象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产品品种规格少,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病虫害的防治作业需要。 3)制造设备及制造工艺相对落后,加工精度低,成本高,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较低。 4)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少,自动检测、调控水平低。 2.2我国植保机械研究开发方向及重点领域随着农业高速发展,如耕作制度改变(少耕、免耕技术的推广),温室大棚的应用及普及,早(水)直播水稻的栽培,生物物理防治害虫技术的发展,高效农药的应用以及人们对生存环境要求的提高对植保机具提出了更高要求,农药使用技术与施药机械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快我过植保机械化水平,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短与国外机具的差距,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植保机械基础工作部件(包括液泵、风机、喷头、喷射部件)的研制与开发。 2)加强新产品和系列产品的开发,增加配套附件、扩展机具的通用性,并提高产品的产业化。 3)加强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植保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 4)研究并采用新技术,加强物理、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和机具的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发军,李睿远,彭军,柴苍.喷口形状对风送距离的影响.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6. [2]王俊,祁力钧.喷雾机喷杆压力损失及对喷雾质量的影响.农业机械学报,2006. 工程技术 137

植保机械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xx机械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药物防治是确保农业稳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但是我国植保机械和农药使用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与高速发展的农药水平并不相称,已严重妨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以及其他不良后果。为此,笔者将结合我国农业未来发展需求,提出了提升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植物保护机械和农药、防治技术一样被誉为化学防治的三大支柱之一。 植保机械的产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高效防治病草虫害的作用已被人们所共知。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离不了植保机械,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植保机械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 我国农药生产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我国植保机械和农药使用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农药水平极不相称,已严重妨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带来了诸如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作物药害、操作者中毒等负面影响,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以及其他不良后果。植保机械不同于其他的农业机械,其质量和使用的好坏牵涉到操作人员和农产品的安全。在我国入世承诺中,植保机械被列入强制性产品(CCC)目录,但就如何改变施药技术和植保机械落后现状,至今还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相关行业和部门应该改变观念,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国内xx机械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经历了由仿制国外先进产品到自行研制设计;由人力手动喷雾器到机动植保机械和与拖拉机相配套的大中型施药机械,以及在某些地区和领域已得到比较广泛应用的农林航空施药机 械。但是,目前我国植保机械和施药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四五十年代水平。我国植保机械的产品结构组成包括手动背负式喷雾器、手动压缩式喷雾器、手动踏板式喷雾器、背负式喷粉喷雾机、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小型机动喷烟机、拖拉机悬挂或牵引的喷杆式及风送式喷雾机、航空喷雾喷粉设备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