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毕业论文内容格式(范例)

金融毕业论文内容格式(范例)

注意:本格式只作为格式参考使用,不作为质量判断的唯一标准

论文题目: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2006级金融学×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28日

目录

内容摘要 (1)

ABSTRACT (2)

绪言 (3)

1 我国银行业的结构与发展现状 (3)

1.1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构成 (3)

1.1.1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3)

1.1.2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构成 (4)

1.2 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4)

1.2.1 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 (4)

1.2.2 中国银行业未出现危机的原因 (5)

2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6)

2.1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承诺 (6)

2.1.1 业务范围拓宽 (6)

2.1.2 机构设置门槛降低 (6)

2.1.3地域限制取消 (6)

2.1.4 服务对象放宽 (6)

2.2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7)

2.2.1 内控不足 (7)

2.2.2 经营与业务发展方面的差距 (8)

2.2.3 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差距 (8)

2.2.4 外资银行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 (9)

2.2.5 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的差距 (9)

2.2.6 自主经营问题 (9)

3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出路与对策研究 (10)

3.1 抓住入世给我国银行业的带来的机遇 (10)

3.1.1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10)

3.1.2 充分利用互惠的原则 (10)

3.1.3 充分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 (10)

3.2 坚持体制改革 (11)

3.2.1 改善资源配置 (11)

3.2.2 改革内部治理机制 (11)

3.2.3 改革劳动用工体制 (12)

3.3 加大银行业金融监管 (12)

3.3.1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12)

3.3.2 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12)

3.4 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 (13)

3.4.1 强化风险意识 (13)

3.4.2 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 (13)

3.4.3 培养员工自律意识 (13)

3.5 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 (14)

3.5.1 严格的控制授信过程 (14)

3.5.2 控制小规模客户的授信额度 (14)

3.5.3 控制授信权限 (15)

3.6 勇于创新 (15)

3.6.1 创新的必然性 (15)

3.6.2 创新的途径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我国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可以说经济处于良好发展状态之中,但古人教导我们要会居安思危,我们在看到经济稳定的同时要能认识到一些潜在的问题,当今中国银行业就存在很多问题。

众所周知,银行业的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起到一个的“稳定器”的作用,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当今世界经济成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加入WTO的必然性,因为我国加入WTO,不仅会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管理理念等提高,还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但是加入WTO给我国经济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资金实力、从业人员的素质、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有很大差距,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出路并发展经济已是国人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借助于网络、书籍、报刊等工具,运用经济学知识和相关理论,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现状的把握,剖析了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问题的对策,试图能够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对策;体制改革;商业银行

THE RESEARCH OF RISKS AND STRATEGIES OF CHINA’S BANKIN G INDUSTRY AFTER

JOINING WTO

ABSTRACT

Due to the stable econom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has been improved. The whole economy is in a good position. However, we still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potential problems underneath at this stage. For example, nowadays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has many problems.

It is known that the stability of banking industry is a stabilizer to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Its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link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determines the necessity of joining WTO. Being the member of WTO not only improve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concep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but also helps th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However, entering WTO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also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For instance, compared with foreign banks,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are not quite satisfying in terms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capital strength, employee quality and product quality. How to find a way out in this intense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big question needed to be thought and answered immediatel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alyzes the risk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comes up with several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use of tools like web, books, newspapers, periodicals and economic knowledge and relevant theories, so that this article trie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Keywords: Strategy;System Reform;Commercial Banks

绪言

当前国有控股银行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首先,我国的原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占了所有银行资产与贷款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如果我们将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发展银行)也包括进来,那么,这七大国有银行占据了资产、贷款与存款的70%以上。虽然原国有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银行不良资产进行政策性的剥离,实现了资产重组、上市,不良贷款率大大减少,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股份制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还有待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渐渐进入了我国市场。由于外资银行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较为完善的经营机制和内控机制,这些都将给中资银行的发展带来冲击,导致竞争更加激烈,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封闭和自我循环的状态下得到较好的发展,我国清朝时期的衰落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古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中资银行要与外资银行进行比较,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中资银行只有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学习和借鉴外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

……………………………………………………………………………………………

1 我国银行业的结构与发展现状

1.1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构成

1.1.1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

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而不断变化的。1979年以前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是典型的完全垄断型市场,由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对计划经济进行监督管理。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79~1984年,中、农、工、建四家专业银行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立出来。最早的商业银行是1979年成立的中国建设银行,当1983年12月工商银行成立时才标志着我国完全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发展起来。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国情,这四家银行有严格的专业分工,每家银行都对自身业务范围拥有

绝对的垄断地位,因此,这一阶段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仍旧是高度垄断的。从1986年到现在,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地位的确立,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众多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加上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市场组织体系形成。

1.1.2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构成

从我国银行业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银行由五部分构成: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其中,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是指原国有的中、农、工、建四大银行,他们通过股改上市成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目前中、农、工、建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这四家银行占了所有银行资产与贷款的半壁江山。其他商业银行是指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浦发银行、广大银行、中信银行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新型的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资金头寸较紧张,他们不仅需要加强日常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控制,更需要做好极端情况下的应对预案。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中央银行是指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行驶货币发行、管理国库等职能;政策性银行是指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发展银行。上述五类银行共同构成了我国银行体系。

1.2 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1.2.1截至2007年底我国银行业发展情况

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52598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7%;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负债为495675.4亿元,同比增幅达18.8%。2007年末,我国境内中资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26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17%。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8.05%;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860.4亿元,不良贷款率2.15%;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11.5亿元,不良贷款率3.04%;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0.6亿元,不良贷款率3.97%。让我们再来看看外资银行的情况,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2亿元,不良贷款率0.46%。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与外资银行相比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面对外资银行的涌入,国内银行面临很多挑战。虽然近几年进行了改革,但我们认为,银行业的改革步伐已落后于国有企业改革、

消除政府债务与赤字等领域,而几乎每一个经济危机都始于银行危机。

从上面的数字看出,中国银行业中未偿还贷款中有很多是不良贷款,而且有些数字是目前亚洲的最高水平——远远超出过去将一些国家带入金融危机的不良贷款率上限。既然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问题这么严重,为什么中国银行业一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呢?西方国家的观察者对此一直感到很惊讶。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一些信托投资公司已经宣告破产,许多小型的地方信用合作社和银行也分别出现很多问题,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国有政策性银行的流动性从未出现严重的问题。

1.2.2 中国银行业未出现危机的原因

对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显示,至今我国银行业没有出现严重危机是因为中国的银行业正在改革,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这客观上允许中央政府执行稳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所以,我国银行业虽然有严重问题,但不会出现危机,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经济快速增长。在过去的几年中,GDP保持约百分之十的增长,内部融资的中小型企业的快速成长、强劲的出口以及对其他融资渠道的严格控制,使得中国处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地位,能将资源引导至国有银行。正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储蓄率持续增长,确保了每年有大量新的流动资金流入经济之中,提高了银行业资金的流动性,减少危机出现的机率。

第二,严格控制资本外流。我国的大多数邻国对资本账户的管制很松,但我国却与邻国不同,对资本账户有着严格的限制,对资本流入和流出的管制很严。当然,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在资本账户的管理方面也有漏洞,只是中国的漏洞相对要小一些。比如我国的一般存款人不能直接进行外汇兑换,在国内客户只能到外汇兑换指定银行——中国银行办理外汇兑换。如果兑换的数额较大,还要外管局批准,除此之外,人行对外汇兑换也有严格的规定,个人若持有外汇账户,其每年兑换外汇不得超过两万,这是反洗钱的需要也是控制热钱进来的有效措施,这些都大大减少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风险,避免我国经济秩序被破坏。

第三,对其他融资渠道的限制。为了确保流动资金通过银行能顺利回流到经济中,我国政府对其他融资渠道采取多种正式和非正式的限制措施。例如,对于公司股票及债券发行所得资金有指定的用途,种种限制措施与政策使得流向这些金融工具的储蓄有限,不会减少社会上流通中的通货。而且银行总能年复一年地吸引更多新的存款,使得银行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维持日常业务,不

会有流动风险的出现。所以,对其他融资渠道的限制也有利于减少危机出现几率。

第四,对利率控制。在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只有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几乎设定了银行的所有利率,包括所有的消费者与企业的存贷款利率。人行规定出各种利率的上限,各家银行根据业务需要,只允许在人行规定范围内波动,这大大减少了市场波动,减少国内银行的市场风险。

第五,公众的信心。由于我国的国情特殊,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政企不分,国家对银行的某些贷款提供隐式担保。当时虽然没有正式的存款保险计划,但鉴于四大银行的规模和国有性质,存款人对于将钱存入银行机构非常放心。即使现在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时期,银行业也已经进行了改革,但沿袭下来的信念和文化还是让中国人有一种惯性思维——把钱放在银行是最安全的。

2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2.1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承诺

中国加入WTO经历了漫长的谈判过程,对其他成员国都做了一定的承诺才实现中国人的入世梦想。在开放银行业方面,我国也做出了很多承诺。银行业主要承诺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2.1.1 业务范围拓宽

入世后,在业务范围上,外资银行将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待遇。以前,外资银行主要经营外币业务,现在外资银行可以转变为既经营外币业务又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业务范围在慢慢的拓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可以经营债券业务,如买卖政府债券、发行金融债券等;②由目前的批发业务扩展到零售业务;③在结算方面由进出口结算业务扩大到国内结算业务;④可以经营目前中国暂缺的其他形式的金融服务等等。

2.1.2 机构设置门槛降低

对机构的门槛也降低了,原来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有很多限制条件,入世后可以批准更多的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进入中国,设立经营性机构。

2.1.3地域限制取消

入世前,外资银行在中国还主要是单一制,要想实现跨省开展业务非常困难,但是加入WTO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会有更多外资银行在更宽的范围内选择其经营地域。随着人民币业务地域限制的放松,外资银行将会向更多的城市扩展,加强对优质客户的争夺。

2.1.4 服务对象放宽

以前,外资银行只能向三资企业提供外汇业务和部分人民币业务服务,现在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可以向任何符合条件的企、事单位、个人办理业务等,所以,外资银行在我国的服务对象也是越来越广。

2.2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外资银行在资本、管理等方面有中资银行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但我国商业银行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资商业银行能充分了解国情,从国情出发开展各种业务,能全方位的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国民的素质、结构、收入等状况,同时熟悉国家的法律状况、中央经济、金融工作方针的执行情况等,开展符合中国风土人情的业务,尽可能地消除由于国情因素而产生的商业银行风险。同时,加入WTO后,有利于充分享受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可以充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在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对国内市场实施一定时间、一定程度的保护。除此之外,国内中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高,物理网点多,这些都是我国银行所具有的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尽管中资银行有以上很多优势,但我国银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并强大,更重要的是要看清自己所处的不利地位和面临的问题。加入WTO 后,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承诺要逐一兑现,这会给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市场份额出现流失、盈利能力下降、影响中资银行的流动性。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地位,认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2.2.1 内控不足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其既定目标的实现,在其内部对业务流程、财务会计、员工行为操守所采取的有别于企业日常管理的控制程序。通过在单位内部设置严格的约束和制度,从而形成相互约束、相互监管以防止员工舞弊行为的发生,但我国的中资银行在这方面还有待完善。

首先国内有的中资银行仍未建立完整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缺乏使得银行内部存在模糊不清的委托管理关系,员工激励不足,造成严重的所有者管理缺位,在这方面中小股份制银行做得要比中、农、工、建、交等大银行出色,但仍有提高的空间。

其次,银行的内部控制文化尚未形成,导致信息不对称。总行的领导平时很少向行内员工发布明确的内部控制守则和信息,造成部分员工对自己的工作

责任与权限不了解,不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角色与作用,使得员工放弃相互监督的权利,但求自保,有一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里;即使有时候发现问题也不敢上报,使下情难以上达,短款不报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再次,监督、再控制机制薄弱。虽然各级商业银行都设置内审部门,但在现行的银行体制下,该部门在人事、费用支出等方面完全受制于本行的领导层,其监管活动受到日常管理的限制,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权利,更无法履行其对内部控制再控制的职能。而且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金融犯罪的手段更加诡秘,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风险点,比如虚假个人消费贷款案、票据欺诈案等等。近年来出现的骗贷大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都有银行的内部人员的参与,骗贷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银行与企业的内外勾结。再进一步追究,不难发现其根本原因则是银行内部对员工违规行为缺乏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正是由于缺乏强效有力的监督机制,让违法人员的违规行为屡次得逞,从而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银监会近些年通报的部分案件看,其背后也都有犯罪分子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反复违规违章违法操作的现象。海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两家分行同时被骗贷,说明银行内控机制亟待完善。

2.2.2 经营与业务发展方面的差距

首先,在经营方面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存在差距。无论是像中、农、工、建、交这样的大型商业银行,还是其他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已经成功实现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但目前主要还是从事信贷业务和其他服务性中间业务,提供的金融产品少,主要收入是存贷利差,盈利渠道也比较单一。相比之下,许多外资银行采取名副其实的混业经营,几乎包括了信贷、投资、租赁、证券甚至保险等很多业务。外资银行利用多种渠道获得盈利,即使有亏损,也可以从其它方面得到以弥补。另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手段相对滞后,难以及时的满足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适时的和个性化的服务。

其次,在业务发展方面的也有差距。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资金、技术、科技等方面都占有优势,所以在金融创新、金融工具、发展新业务及采用高科技服务手段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目前金融工具单一,发展业务的着眼点仍集中于存、贷市场份额的争夺,中间业务和新的贷款业务发展缓慢,金融电子化程度相对较低,服务效率不高。

2.2.3 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差距

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方面存在差距。发达国家

的商业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发展起来的,他们按照国际惯例经营管理。而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我国的商业银行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之中,虽进行了改革,但仍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竞争和效率的三大原则进行经营管理。例如,同等规模的商业银行在人员配备上就有很大差别,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数可能是美国的3-4倍,可人均创利远远不及美国。

2.2.4 外资银行实力雄厚,资产质量优良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实力和资产质量都与其存在差距,如美国花旗集团资产总额相当于我国原国有银行的资产总和,且不良资产比例目前不到百分之一,而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高,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大批了不良资产且消化困难。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大量的不良资产,使国有商业银行陷于经营的困境,效益低下,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风险,这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2.2.5 从业人员素质方面的差距

我国商业银行现有员工总体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知识老化,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较弱。目前,能熟知国际惯例,掌握现有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具有相当的外语、法律及计算机应用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很少。例如,在中、农、工、建,员工平均学历低、服务态度差、业务速度慢,这些都难以适应与国际接轨的要求,而少量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却有可能被外资银行丰厚的待遇吸引,导致国内银行业务人才的流失。从银监会公布的数据看出,每年银监会都会处理违规人员,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这么多的违规操作行为呢?一方面是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从业人员道德素质薄弱。面对巨大的金钱与名利的诱惑,迷失方向,走向犯罪的深渊。

在众多的金融风险中,造成损失程度最严重、最难控制的就是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既包括我们能接触到的风险,如贪污、受贿等,也包括我们看不见的潜在的道德风险,如为追求部门利益、短期利益而发生的违规操作等。所谓家贼难防,近年频繁出现的金融案件,不管是挪用银行资金或者携款外逃,还是骗贷或者票据欺诈,无不与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关,由此得出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与银行资金安全、资产质量息息相关。

2.2.6 自主经营问题

外资银行有自主经营的优势,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则比较薄弱。比如,外资银行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掌握自主性较大,可以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存、贷款利率,对于呆、坏账的提取和核销可以视

银行的发展规模、业绩以及信贷质量自行把握与控制。而中资银行则有诸多限制,特别是呆坏账核销还要有众多行政部门的参与。加入WTO以后,这些分权式的管理,如果不改革,实际上也都将成为中资银行参与竞争的障碍。

…………………………………………………………………………………………………………………………………………………………………………………………………………………………………………………………………………………………………………………………

3 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出路与对策研究

3.1 抓住入世给我国银行业的带来的机遇

3.1.1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

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加入WTO能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产生更多金融业务需求。因为加入WTO后不仅外资银行会进来,外资企业也会进入我国市场,这对我国企业形成挑战,根据生物进化优胜劣汰的法则,中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产品质量,这一方面提高中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无形中就改善了我国的金融环境。

3.1.2 充分利用互惠的原则

根据协议,WTO的成员国在贸易上相互之间有很多的优惠条件,由平等互惠原则,中国在给予他国优惠条件的同时,也可以享受他国给予我国的优惠政策。这样我国加入WTO后,就可以解决中国商业银行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所遇到的政策障碍和不平等的竞争待遇问题。比如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直接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3.1.3 充分学习和借鉴外国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

外资银行来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既存在业务上的竞争,同时也存在着人民币配套业务、本外币结算和大型项目实行银团贷款等方面的合作。我们现在不得不承认,中资银行在组织体系、管理方法、经营机制和业务创新等方面,与现代化规范化的商业银行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建立和完善中国商业银行制度,仍在探索之中。外资银行的进入,为中资银行的改革提供了参照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学习国外银行成熟的管理经验,加快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在强大的外资银行竞争压力下,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尽快转换经营机制,加

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等一批新兴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四大商业银行在商业金融中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服务水平低是众所周知的,既然我们都知道国有商业银行存在服务问题,为什么服务质量难以改善呢?主要是改革的动力不足,经营机制转换很慢,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没有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加入WTO后,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原来的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享有特殊的政策保护。因此,在外资银行的挑战下,中资银行不得不面向市场、以客户为导向,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加快内部改革,充分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否则,就要无情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3.2 坚持体制改革

3.2.1 改善资源配置

当务之急是全面调整机构布局,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内部治理机构,政企分开,明确划分国内商业银行监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三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形成规范运作的法人治理和权利制衡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分别撤并或增加金融服务设施。首先,继续加大分支机构的撤并力度,优化营业网点布局,机构撤并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五类。第一类:地处偏远,金融资源匮乏、规模较小、无发展前景的网点;第二类:长期处于保本点以下的网点;第三类:连续多年亏损的网点;第四类:人均亏损严重的网点;第五类:资产质量极差,收息率很低的网点。相反,在经济发达、金融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当的增加新的分支机构,增加自动柜员机、自动存款机等自助银行设施,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业绩,也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同时,对保留的营业网点进行大型化、综合化改造,全面提升网点的功能,充分利用资源并合理配置资源。

银行是一个金融机构,一切设备、资源都要围绕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配备。只有这样改善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才会从根本上降低不良贷款与资产的比例,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

3.2.2 改革内部治理机制

首先,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组建以不同客户群体为目标的业务营销部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构建适应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内控组织、授权授信、业务处理制衡等体系,完善稽核管理体制。

其次,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构。一方面是建立新的员工工资制度和多层次的激励制度,引进以业绩为评价标准的人才激励机制。另一方面是改革养老、

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机制,建立住房津贴制度。因为现在意义上的工资、奖金等收入不仅仅是生活的来源也是衡量员工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当银行职员解决了后顾之忧、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与肯定后,员工会以主人公的精神和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中、农、工、建是“黄埔军校”,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培养人才,而中小股份制银行又是为外资银行培养人才。不管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的问题,中资银行给员工的待遇远远赶不上外资银行。所以,中资银行应健全激励机制,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样员工才能发挥出最大潜力,创造更多的财富,为银行做出更大的贡献。

3.2.3 改革劳动用工体制

建立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人力资源市场规律要求的劳动用工体制。首先要建立岗位标准,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要对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该工作岗位的学历、资力、技能和上岗业绩等标准,尤其是岗位的责任要非常明确,制定严格的测评和考核体系,同时对员工的招录和聘用要透明。我们都知道内、外招聘各有优势,内部招聘可以激励内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老员工熟悉银行的文化、环境,更容易适应工作岗位;外部招聘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扩大银行的影响力,起到宣传的作用,同时可以为银行输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气象,所以要让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相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为员工拓宽晋升渠道,为各类人员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其实,金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金融人才的竞争,要以合理的制度来避免因人才的争夺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

3.3 加大银行业金融监管

加入WTO后,我国的银行业要逐步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整体融合,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客观上要求提高银行金融监管能力。我们应借鉴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银行业监管的相关规定,实行监管责任制,进行监管创新。

3.3.1 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

加入WTO后,我国会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但这并不等于放松对进入我国大陆地区的外资银行的金融监管。相反,我们在引进外资的同时要加大监管力度,这是有序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保障外资银行正当权益,维护我国银行业自身稳定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加强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按照“合理布局,适度竞争”的原则,有计划的批准外资银行进入大陆地区,逐步开放人民币业务。其次,加强与缔约国中央银行的合作,严格审核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业

绩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避免一些不法份子借机到我国破坏我国的金融环境。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法律建设,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防止违法份子钻法律的漏洞。

3.3.2 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监管的另一方面就是提高中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大量外资银行进入大陆地区后,中资银行必须保持自身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建立组织风险管理机构,严格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做好信贷风险的监测、控制和跟踪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不良资产比例;②完善风险责任制度,把握住信贷风险的风险点,在信贷部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做到责任到人,确保贷款质量;③健全信贷三大环节的调查、审查、检查制度,运用法律、金融手段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等。

3.4 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

银行是风险无处不在的地方,如果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将会出现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给社会和人民的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容忽视,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4.1 强化风险意识

防范风险绝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的事情,要树立“防范风险人人有责”的思想,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要具备风险意识,人人都要关心风险,都有责任去控制风险。例如,在授信时必须严格落实授信前双人调查、双人核保,授信后双人管理、交叉检查的制度;库房的主副钥匙要双人保管、直线交接。要注意的一点是,加入WTO,不仅外资进来,我们也要走出国门,我们要学习国际惯例和其它国家的法律、制度来约束行为,避免因法律和文化的差异给中资银行驻外机构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名誉上的破坏。

3.4.2 培养人才,提高业务素质

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银行从业人员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会一直都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所以,银行要对员工经常进行培养,提高业务素质和社交礼仪。银监会有时会举行商业银行之间干部交流的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对象双向交流,使之更好地理解监管理念、思路、重点和要求,更好的培养银行专业人员,为进一步防范和化解风险奠定基础。各商业银行可以借鉴,通过培训、考察、拓展训练等途径提高银行职员的素质,使其树立主人公精神,增加凝聚力,减少风险的出现。

3.4.3 培养员工自律意识

他律不如自律,在全行员工中对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进行定点宣传,使员工明确自己岗位的职责,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引导全体员工自觉地用金融法规和内控制度去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创造一种浓厚的自律氛围。此外,除了上文提到的要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还应进行声誉激励,让员工发自内心的热爱工作,自觉的把自己当成银行的主人。中国人都知道“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对一家银行来说也是同理,只有把个人的荣辱与银行的荣辱联系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银行建设好。

3.5 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

贷款是银行一项重要资产业务,其还款来源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不良贷款率,而且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业绩的三大指标之一,所以放贷审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不同的授信业务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目前,银行业授信业务有三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按公司授信业务风险的高低分为低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业务;第二种是按客户规模可分为小客户和大中型客户;第三种按公司授信客户分成评级客户、非评级客户。针对不同的类型客户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如何控制信贷具体如下。

3.5.1 严格的控制授信过程

授信审查过程分三步:贷前审查、贷中审查、贷后审查,要对这三个步骤进行严格把关,实现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信贷审批分级授权、客户统一授信,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完善信贷审批程序。不能为了扩大贷款规模和银行业绩而盲目放贷,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和细节,必须严格落实授信前的双人调查、双人核保,授信后双人管理,交叉检查制度,而且所有授信业务必须有信贷员资格的正式信贷员办理,切实加强对贷后管理的监控和检查,杜绝由于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产生不良贷款,保证授信资产的质量。信审委在严格控制上述授信过程的情况下,银行的信贷还要符合信贷政策,实行双优发展战略,抓优质行业、优质企业,开发主流市场,营销主流客户,遵循贷款授信的三原则——适度授信(大企业小份额、不称王、不铺底、不做长)、循序渐进、周转使用(收回再贷,还旧贷新);实行五位一体的公司授信业务流程,包括业务发起、授信调查、审查审批、授信执行和资产保全五个环节。

3.5.2 控制小规模客户的授信额度

小规模客户是指上一会计年度所有者权益小于等于伍佰万人民币的公司授信客户或虽然上一会计年度所有者权益大于伍佰万人民币,但上一会计年度

销售收入小于等于叁仟万,且资产总额小于等于叁仟万人民币的公司授信客户。在对小规模客户授信时应从严控制,对小客户续做非低风险授信业务时,严格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家银行自己的信贷政策,在满足强担保条件的同时,重点审查第一还款来源的偿债能力,敞口授信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伍佰万人民币。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风险管理,对违反上述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3.5.3 控制授信权限

我国为了与世界接轨,银行业贷款采用五级分类法,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具体又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DD、DD、D、EEE、EE、E十五个级别,对不同的级别要严格控制贷款的上线,各家银行对不同期限的贷款也有一定的授信权限。所以,银行根据客户办理具体授信项目时,除了要综合考虑客户的风险状况、担保条件及贷款期限等因素,还要严格按照授信权限,在授信权限之内审慎确定授信金额和授信方式。另外,客户的授信结果是有有效期的,一般为一年,超过授信结果期限发放贷款时,要重新对客户进行评级。

3.6 勇于创新

3.6.1 创新的必然性

据各方面公布的信息显示,外资企业和外资银行可以介入诸如汽车之类的消费信用领域,外资银行将以某些国外已经成熟的而在中国尚未普遍推开的金融手段介入同中资银行竞争。中国的差距就在于我们在建国后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一切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即使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但仍然存在着商业信用、商业票据和票据市场不完全等问题。中国加入WTO,外企和外资银行来同我们竞争,将会很容易地利用我国信用方面的这块差距,来做大消费信用、消费金融和消费信贷的文章。所以,加入WTO后为了有效地防范我国加入WTO后的金融风险,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不要拘泥于金融风险史的研究。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大力发展全能银行,进行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地区、民族等创造出更多的产品,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展不同的业务,识别、吸引并留住客户。

在金融自由化浪潮冲击之下,致力于金融创新,发展全能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全能银行可以提供几乎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服务,如存贷款、证券、支付清算、外汇、代理保险、租赁与咨询等业务,是国际银

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它由于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并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3.6.2 创新的途径

根据我国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正在向全能银行发展,但还是可以加快发展进程,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拓展商业银行业务。

就目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按市场经济法则和现代商业银行运行规则,在有效控制风险基础之上,突出业务创新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地位,把业务创新定位于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积极稳妥地进行业务创新,提升商业银行体系整体效率。银行业务创新包括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创新。

首先,资产业务方面的创新。资产业务包括信用卡透支、各种贷款(汽车信贷、住房按揭……)、票据贴现等,通过资产业务的创新,可以扩大市场份额、维护银行形象,提高银行的知名度。在提高资产质量前提下,努力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实现贷款种类等资产多样化,它是巩固和提高传统业务的基本条件和有效方法之一。

其次是负债业务的创新。创新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需要创新的重要内容,它是解决商业银行资金不足,存贷比例偏高,经营效益低下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负债,扩大银行信用创造能力,而且这也是联系客户与银行的有效渠道。因此,要加大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力度,具体如下:一是要开发新储种,使储蓄业务更具适用性、方便性、灵活性,吸引不同的客户群体;二是要采用多种形式,如开办“协定存款”,“定活两便存款”,“通知存款”,“电话银行”等,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三是在开展为客户提供优质文明服务和限时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上门服务”,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这点对吸引白金客户尤为重要。

表外业务的创新也不容忽视,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有资金,依托本身具有的特殊功能与优势,以中介身份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及佣金的服务性业务。此业务不涉及银行资产、负债数量及结构的变化,但可改变银行的当期损益,从而提高银行资本收益率。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包袱重,无暇顾及表外业务,因此与外资银行相比,我过的表外业务开展晚、内容有限,正是因为我们存在不足,我国的商业银行近几年一直在不断的开展与尝试表外业务,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潜力相当大。

“入世”之后,外资全能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形成严重挑战,所以要加大创新力度和进程,否则会贻误时机,使我国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

结论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会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它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大增加了中、外资银行接洽、合作的机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在给中资银行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诸多因素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体制、业务范围、人才竞争、自主经营等方面与外资银行存在差距。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从而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就意味着银行面临更大的风险。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中资银行没有真正地实现自主经营,在管理观念和体制方面都比较落后。第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差,中资银行经营实力和资产质量与外资银行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大多数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偏高。最后,我国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良莠不齐,这些问题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通过体制改革、加大监管、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建立严格的信贷管理体制等措施,扬长避短,尽可能地降低所面临的风险。

综上所述,加入WTO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好好利用这把双刃剑,充分把握自己的优势,发展壮大中国银行业。合理地遵循商业银行经营的“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创造出与外资金融机构竞争并共赢的环境。我们只要能够认清形势,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商业银行一定会在金融领域里继续发挥积极、主导的作用。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国银行业一定会和外资金融机构一道共创金融辉煌的明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