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交大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技术考试重点

上海交大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技术考试重点

一、显微镜技术

1、分辨率(resolution):用于表示人眼和仪器,能够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标志,是衡量显微镜性能的重要指标。

人眼的分辨率由人眼的生理结构决定。光镜由光波波长和物镜数值孔径决定。电镜由电子束半波长决定。分辨率极限:人眼(0.1mm);光镜(0.2μm);电镜(0.2nm)。

显微镜技术优化核心是提高分辨率,体现在两个方面:(1)光源的采用(2)样品制备和信号呈现方法使信噪比提高。

2、显微镜分类:

(1)光学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活细胞荧光工作站);相差显微镜:观察活细胞;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DIC):活细胞三维立体投影影像

(2)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电子显微镜;高压电子显微镜;冷冻电子显微镜

(3)扫描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3、普通光学显微镜主要三部分:聚光镜、物镜、目镜;光源:可见光

样品制备5步:固定(甲醛);脱水(乙醇);包埋(石蜡);冰冻切片(1-10μm);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

4、荧光显微镜光源:高压汞灯、弧光灯

荧光的来源:(1)细胞和组织自发荧光(2)外源导入荧光蛋白:动态检测、活体检测、长时间检测、容易融合(3)荧光染料:吖啶橙染色DNA(绿)、RNA(橙)(4)荧光标记抗体:荧光染料与抗体共价结合(5)荧光探针:金属离子探针、细胞内pH值~、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跨膜电位~。

5、荧光素(Fluorphore):吸收能量后具有发光现象的物质,通常为吸收短波长的能量后发

散出长波长的光,并随照射停止而消失。荧光素发射光减弱(光漂白)或消失(淬灭)。6、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以激光作为激发光源,采用光源针孔与检测针孔共聚焦技术,对样本进行断层扫描,以获得高分辨率光学切片的荧光显微镜系统。

7、简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光源点,物点,像点,三点共轭)

以激光作为激发光源;结构上采用双针孔装置,形成物像共聚焦的独特设计;激光经过聚光镜焦平面上针孔形成点光源,再经物镜在焦平面对样品逐点扫描。样品上每个照射点经反射镜在像焦平面的探测针孔处成像,被光电倍增管探测器接收,转为数字信号传输至计算机,最终在屏幕上聚合成清晰的整个焦平面共聚焦图像。

8、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功能:

(1)薄层断层扫描(光学切片)

(2)多通道同时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多激光多通道同时扫描

(3)ZOOM成像:在不变换镜头的情况下,对某幅图片的局部放大,并进行精细逐点扫描成像,获得高分辨率图像。

(4)多维度扫描:Z轴扫描(垂直)或T扫描(时间)

(5)荧光定量分析

9、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医学及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静态:分子定位、定量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

(2)动态:分子或细胞活动的动态变化:蛋白质的移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FRET) ;分子运动的测量(FRAP);离子浓度变化趋势的检测

10、简述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与荧光显微镜的差别。LSCM的优缺点。

LSCM 的优缺点:

LSCM 优点:(1)高水平分辨率:0.18μm (2)高垂直分辨率:沿Z 轴逐层扫描(3)高灵敏度,信噪比良好(4)能定时、定位、定性、定量

缺点:(1)分辨率极限:0.15μm (2)

观测厚度:50-100μm (3)逐点扫描,成像速度慢(4)伪彩色

11、LSCM 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12、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原理:“突破”衍射极限,提高分辨率(50nm )

(1)基于点扩展函数调制:点扩展函数变小

(2)基于随机单分子定位:不会有两个靠的很近的点同时亮起来

13、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为光源,电磁场为透镜,利用电子信号成像,具有高分辨率和

放大倍数的显微镜,用于研究组织和细胞的超微结构。

14、电子束:又称电子射线,电子束带负电荷,具有光的波动性、可折射性,电镜利用电子束作为“光源”成像。

15、透射电子:当样品厚度小于100nm 时,部分电子可穿透样品,将穿透样品的电子叫做透射电子,利用透射电子信息成像的称为透射电镜。

16、二次电子:在入射电子的轰击下,样品表面5-50 nm 深度激发出来的电子称为二次电子,利用二次电子信息成像的称为扫描电镜。

17、TEM成像和工作原理:

(1)电子束投射在样品上,部分电子直接穿透样品产生透射电子

(2)带有样品信息的透射电子经成像系统放大,投射到荧光屏上

(3)透射电子多,荧光屏亮;反之荧光屏暗,荧光屏的亮暗程度与样品微细结构一一对应,产生具有一定反差的黑白影像

18、超薄切片:将环氧树脂包埋的组织块切成100nm 以下的薄切片称为超薄切片,超薄切片经电子染色后在TEM 下观察组织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

19、血管灌注固定:血管灌注固定是通过血管灌注适量的固定剂,在动物体内把活细胞在原位及时固定。血管灌注固定速度快,固定均匀,可减少离体或死亡后缺氧引起自发性的变化影响,特别是对脑、心肌、肾脏等对缺氧比较敏感的组织尤为重要。

20、TEM 的样品制备

(1)超薄切片技术(9步):取材(1分钟内将新鲜标本放入固定液);预固定(新鲜配制2.5%戊二醛);后固定(1%锇酸);脱水(乙醇和丙酮);浸透;包埋聚合(环氧树脂);修块;切片(半薄切片:500nm;超薄切片:50-100nm);染色(甲苯胺蓝)。

(2)负染色技术:通过重金属盐在样品四周堆积,加强样品外周的电子密度,衬托样品的形

态和大小。(染色液:磷钨酸、醋酸双氧铀)

(3)免疫电镜技术:是将免疫学方法与电子显微镜技术相结合,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特性,在超微结构水平定位特异大分子的技术。

A、包埋前法:先免疫标记,后包埋,制备超薄切片;包埋后法:先包埋,制备超薄切片,后免疫标记;冷冻超薄切片法:将标本直接切成超薄切片,进行免疫反应,电镜观察。

B、推荐固定液:3~4%多聚甲醛+0. 1%~0.5%戊二醛;

C、要求:免疫组化结果一定要好;固定液配制要新鲜;尽快处理标本。

21、在样本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半薄切片定位?

(1)选取超薄切片的部位,超薄切片的面积一般要小于0.5mm2,要经过半薄切片来选取有意义的部位。

(2)对同一部位进行光、电镜对比观察,在较大范围内了解组织结构、病变部位和病理性质,有利于更确切的认识超薄切片中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2、要了解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变化,选择哪种类型的电镜,为保证生物样品良好的超微结构,在样本取材及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了解细胞内部的超微结构变化应选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为保证良好的超微结构,在样本取材及固定时应注意做到快、小、轻、冷。

(1)快:在1分钟内固定组织,尽可能保持其活体状态,因为瞬间的拖延都会导致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2)小:组织块必须切成1mm3的小块,组织块过大其中央得不到及时固定会发生细胞自溶现象。

(3)轻:不要牵拉、锯、挤压组织。要用锐利的刀片,避免细胞受到损伤。

(4)冷:低温操作,4℃保存,降低酶的活性,避免组织发生自溶。

23、在透射电镜样本取材时,样本不可大于1mm3,并在1分钟以内完成固定。请问如果组织块过大会出现什么后果?没有及时固定的组织电镜下会出现何种改变?

由于电镜固定液戊二醛对组织的穿透能力较弱,如果组织块过大会造成组织中心得不到及时固定,在电镜下没有得到及时固定组织细胞的细胞器会发生变性,特别是对缺血乏氧十分敏感的线粒体会出现肿胀和空泡变性等改变。

24、如何描述一张电镜图片。

(1)细胞整体:大小、形状、细胞膜和突起以及细胞间的连接

(2)细胞核:大小、形状、核仁、染色质等

(3)细胞质:各种细胞器的数量、分布、形状等(Mit、RER、Ri、Ly、Gol…)

25、TEM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细胞器、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

(2)原核细胞、病毒的超微结构

(3)超微病理变化(病理诊断)

(4)细胞成分定位

(5)生物材料复合体

26、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过程(6步):

取材(充分暴露并保护观察面:5x5mm);清洗(用生理盐水仔细漂洗观察面);固定(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脱水(丙酮逐级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干燥:(临界点干燥);镀膜(离子溅射镀膜或真空镀膜)

27、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血细胞、细菌、培养细胞的整体形态、表面突起和细胞间相互关系

(2)消化道,呼吸道,血管等空腔组织的表面结构

(3)植物、昆虫等

(4)生物材料复合体

28、扫描电镜用于观察组织表面结构,因此取材时必需要充分暴露组织表面结构,请问常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样品取材时必须保护好并充分暴露观察面,避免损伤要观察的部位,易卷曲的样品,如气管、胃、肠粘膜可固定在滤纸上展平,要将表面的血液、粘液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仔细漂洗干净,对于粘稠附着物还可以使用酶消化法。

29、请从成像信号、样品制备、图象特点和应用几方面对TEM 和SEM 做以比较。

二、细胞化学技术

1、原位观察化学成分,提供的信息:

(1)推测化学成分(大分子)的可能性

(2)观察生理、病理状态下大分子动态变化

3)指示大分子所在的特异细胞,观察细胞在组织的分布

2、细胞化学技术:在保持细胞结构完整的条件下,借助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在细胞原位确定化学成分的分布及这些成分在细胞活动中的动态变化的技术,用以阐明细胞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包括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和原位杂交等。

3、细胞化学技术特点:

(1)原位(保持组织细胞的天然结构)

(2)细胞化学反应及可见性

(3)细胞化学反应的观察:显微镜、流式

4、细胞化学技术主要包括:

(1)酶细胞化学技术:1.酶+底物反应;2.显色反应。显示酶在细胞内的分布及酶活性强弱。(2)免疫细胞化学技术:1.抗原+抗体反应;2.显色反应

(3)放射自显影:1.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和射线的释放反应;2.感光

(4)原位杂交技术等:1.核酸杂交反应;2.显色反应

5、细胞化学技术通用流程:

(1)组织细胞固定(保持原位)

(2)石蜡包埋或冷冻

(3)切片(利于反应,利于观察)

(4)化学反应

(5)显色反应

6、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HC):把组织细胞中的特异分子作为抗原,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显微镜下可见的标记物直接或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抗体复合物,使之在显微镜下可见,从而间接地显示抗原,达到在细胞或细胞器水平定位特异分子的

目的。

特异蛋白质定位:1. 大分子的组织和细胞水平定位2. 细胞内大分子的固定亚细胞定位3. 细胞内大分子的转运或移位4. 细胞内定位固定的大分子的动态变化5. 细胞内大分子的共定位

7、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原理

一、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酶、受体、抗体

二、抗体:结合抗原、结合抗种属抗体:识别一抗的种属特异性,并能够因此结合一抗,称为二抗

三、免疫反应的特异性

四、免疫细胞化学反应:(1)直接法;(2)间接法优点:避免标记造成对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影响;信号增强;标记物多。

五、标记物的显色反应(光镜和电镜):(1)免疫荧光;(2)免疫酶;(3)免疫胶体金颗粒

、免疫荧光技术(IF):免疫荧光技术将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使组织细胞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从而显示抗原物质的定位。(培养细胞、动物组织)

9、免疫荧光技术优点:

(1)双重或多重标记,同时比较不同分子的位置及量的关系。

(2)双重或多重标记,同时染色细胞器和感兴趣分子,可显示分子的亚细胞定位信息。3)根据荧光素的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

10、免疫酶技术:是将酶作为标记物使组织细胞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得到标记,再通过酶细胞化学反应产生显微镜下可见的显色物质,间接显示抗原物质的定位。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观察。(动物组织、多种类型细胞)常用标记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KP)

11、亲和物质:具有多价能力的物质,与另一种亲和物质有高度亲和力,又能与抗体、蛋白质及各种标记物(尤其是酶)结合。

12、生物素系统标记酶和抗体:

(1)LSAB 法:标记链球菌亲和素-生物素技术

①特异性抗体(一抗)先与组织细胞中的抗原结合

②生物素化抗体(二抗)再与一抗结合

③链球菌亲和素联接的过氧化物酶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

(2)ABC 法: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技术

亲和素与生物素偶联的过氧化物酶组合成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

①特异性抗体(一抗)先与组织细胞中的抗原结合

②生物素化抗体(二抗)再与一抗结合

③复合物与生物素化抗体结合

13、免疫亲和技术优点:

(1)观察定位信息时,可观察感兴趣分子在细胞中的相对定位,也可观察分子在组织中的细胞特异性;(在组织样品中应用较多)

(2)同时观察阳性信号和阴性信号;

(3)反应后标本材料可长期保存。

14、免疫胶体金技术:以电镜下可见的胶体金作为抗体标记物,间接显示组织细胞中特异分子的技术。(培养细胞)

、原位杂交技术(ISH):利用核苷酸碱基配对原理,用含有特异序列、经过标记的核酸单链即探针,在适宜条件下与组织细胞中的互补核酸单链即靶核酸发生杂交,通过检测标记探针,从而在细胞原位显示特异的DNA 或RNA 分子。

变性:双链DNA 分子在一些因素作用下两条链解离的过程称为变性

复性:变性的两条互补DNA 单链在适当条件下重新缔合成双链的过程称为复性

杂交探针:经过标记的核酸单链,其序列已知,或序列未知但已知其针对何靶分子。主要有cDNA、RNA 和寡核苷酸三种。

严格度:在某些条件下,探针可以与含不相配碱基的核酸序列结合而形成不稳定的杂交体。决定探针是否与含不相配碱基的核酸序列结合的条件称为严格度。高严格度条件下,碱基完全互补的双链才可形成杂交体。低严格度条件下,碱基对不完全互补的双链也能形成杂交体。

16、原位杂交技术中如何应用了其他几种细胞化学技术?为什么说原位杂交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化学技术的结合?

①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组织细胞中靶核酸分子按碱基配对的原则结合形成杂交体,这是分子生物学技术

②检测杂交体的存在可选用放射自显影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如探针标记的是同位素,则选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如用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使用碱性磷酸酶联结的小鼠抗地高辛抗体与探针结合,这里应用的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③为了使酶可见,再加入其底物四唑氮蓝和吲哚酚,最终形成蓝紫色物质,这就是酶细胞化学技术,最终产生的蓝紫色物质→酶的定位→探针→靶核酸

17、原位杂交技术常常组合了其他组织化学技术。简述如果你使用其中一种组合你需要准备。

(1)选择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cDNA 探针→用AKP 标记的小鼠抗地高辛抗体与杂交体结合→在孵育液中加入AKP 的反应与捕捉底物对NCIP/NBT→得到蓝紫色的沉淀。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蓝紫色沉淀即可间接定位杂交体,验证靶核苷酸的存在。

18、如果你的研究课题分别涉及到在培养细胞或组织切片上定位蛋白质的要求,你如何考虑对技术的选择。

(1)组织和细胞水平定位:IHC+光镜(酶标)/荧光显微镜(荧光标)/共聚焦(荧光标)(2)亚细胞定位:IHC+电镜(胶体金标)荧光+共聚焦

(3)细胞内大分子的转运或移位translocation 实验处理+综合1/2/5

(4)细胞内定位固定的大分子含量的动态变化dynamics 实验处理+综合1/2/5

(5)细胞内大分子的共定位co-localization 免疫荧光+confocal 共定位(转染+重组tag+免疫荧光;或转染+重组GFP);也可以用连续切片也可用大小金标+电镜

19、简述如何应用细胞生物学技术初步阐明一个新的蛋白质的定位和功能。

(1)定位如上题

(2)弄清了定位、动态及共定位之后,需要了解功能还可以了解生成:

DNA 水平:Southern blot DNA chip;qPCR

mRNA 水平:northern blot q-rtPCR (不过这些好像都是分生的内容)

(3)功能:作为酶的功能、作为递质的功能、作为转录因子的功能

找出了相互作用的蛋白,再从这associate 着手确定新蛋白的功能。:比如新蛋白是否影响已知蛋白的生成和降解,是否影响已知蛋白行使功能降解/转运。

Plus 寻找互相作用方式的分生方法

cDNA 文库+酵母双杂交,蛋白质体外结合实验(pull-down assay)+质谱分析,CoIP

首先按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做蛋白指纹图谱比对数据库寻找类似结构域,对它的功能进行合理的预测;然后根据预测的结果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大体可以由“过表达会怎样”“敲除会怎样”两个角度出发,从宏观上观察细胞的形状、功能改变,从微观上定性定量上下游分子量的改变,最后在活体环境中验证。

20、定量检测一批光镜切片上含有某种蛋白质的细胞的数目

首先对切片上的全部细胞进行针对目的蛋白的荧光探针特异性标记(荧光染料,荧光标记抗体,外源导入荧光蛋白),同时对细胞行核复染。再以荧光显微镜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三、离心技术

1、离心技术(Centrifuge):利用溶液中颗粒密度、大小等特性,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特性颗粒从溶液中分离并沉降,从而达到分离、浓缩、提纯和鉴定的目的,称为离心技术。

2、决定离心行为的主要因素:(1)颗粒的属性:颗粒大小、密度等特性(2)溶液和设备:离心机、离心介质;“三要素”:颗粒的沉降系数、相对离心力(RCF)、离心时间

3、沉降系数:颗粒在单位离心力的作用下的移动速度。

决定沉降速度的因素:颗粒大小;颗粒密度;溶液介质密度和粘度

4、相对离心力:离心分离时,作用在悬浮颗粒上的力与其地球重力(平时质量)的比值。

5、离心的适用范围:(1)分离细胞或其他的悬浮颗粒;(2)从组织或细胞匀浆中分离细胞器;(3)分离病毒和大分子,包括DNA、RNA、蛋白质和脂类。

6、差速离心法:通过一系列递增速度的离心,将不同大小颗粒分离。先在低速离心条件下把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其它颗粒留在上清液中;然后以较高的速度离心,把较大的颗粒沉淀于管底。这样依次把不同大小的颗粒逐级分离。

用途:分离大小相差悬殊的细胞和细胞结构成分

特点:介质密度均一;速度由低向高,逐级离心;操作简单;分离纯度不高。

7、密度梯度离心法

理想的溶液介质(蔗糖):形成的溶液密度范围大;粘度低;对细胞成分损伤小;离心分离

后容易去除;浓度容易测定;便宜。

(1)移动区带离心法

原理:用梯度蔗糖或甘油作为介质,将要分离的样品放在介质表面,形成一个狭带,然后超速离心,使不同大小的颗粒以不同的速度向管底方向移动,形成一系列区带,从管底小孔中分次收集各种颗粒成分。

用途:分离有大小和密度差异的细胞或细胞器。

特点:介质为密度梯度溶液,且密度较低,介质的最大密度应小于被分离生物颗粒的最小密度( rp> r m );必须注意离心时间(t),不能使所有颗粒都沉到管底。

(2)等密度离心法

原理:离心时采用包括各种颗粒密度范围的梯度介质,被分离颗粒达到与其相同的密度介质时不再移动,形成一系列区带,然后从管底收集。

用途:分离密度不等的颗粒,适用于病毒、DNA、RNA、蛋白质等。

特点:介质密度较高,陡度大,介质的最高密度应大于被分离组分的最大密度( rp< rm ) 。所需的力场通常比速率沉降法大10~100倍,往往需要高速或超速离心。

8、细胞结构成分的分离:

(1)细胞沉淀

(2)细胞破碎(渗透压、超声波、机械力研磨或剪切、反复冻融)

(3)细胞结构成分的分离-离心技术(差速分离、梯度纯化)

(4)分离细胞器的鉴定和评价(形态:显微镜;生化分析:细胞器标志酶)

四、细胞培养

1、细胞培养:从生物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

和一定营养条件下,对这些组织或细胞进行孵育培养,使之生存和生长,并保持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技术。

2、简述培养细胞和体内细胞的异同。

3、培养细胞的生存条件:

(1)高要求的营养物质:A、合成培养基:提供基本的、与体内相同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离子、维生素、微量元素。B、添加物:血清(5-10%),提供多种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大分子物质)

(2)严格的环境条件:温度(35-37度);气体(5%CO2);酸碱度(pH7.2-7.4酚红指示);支持物:玻璃、塑料、滋养层

4、培养细胞的类型及其特点:

(1)贴附型:贴附于支持物表面,单层生长;失去在体内原有形态;反映胚层起源情况;有接触抑制特征。大多数细胞属此型

(2)悬浮型:不贴附在支持物表面,以悬浮状态生长;单个分散或成团。各种源自血液的细胞、骨髓、脾细胞。

5、传代:培养容器中细胞增殖至一定密度后,生存空间及营养物质缺乏,需按一定比例分离,接种至新的培养容器并更新培养液的过程。

6、生命期: 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持续增殖和存活的时间。一般可分为原代培养期、传代期和衰退期。

(1)原代培养:从体内取出细胞接种后到第一次传代。一般维持1-4周。

(2)传代期:原代细胞一经传代就成为细胞系(cell line),进入传代期。持续时间最长。一般传10-50代(Hayflick 极限) 。

(3)衰退期:细胞增殖缓慢、停止至死亡。

7、Hayflick极限:体外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传代次数有一定的界限。

8、细胞冻存(液氮罐):

目的:(1)保存细胞株(2)保持尽量少的传代次数和较均一的细胞状态

方法:培养基中加入保护剂: 二甲基亚砜(DMSO);缓慢地冻结;贮存在-180℃以下低温。(原理:在不加保护条件下直接冻存细胞时,细胞内和外环境中的水会形成结晶,影响细胞功能甚至死亡,冻存失败。)

9、细胞复苏(慢冻速融):将冻存于液氮中的冻存管取出,迅速放入37~40℃水浴。1min 内融化,去除冻存保护液,更换正常培养基。(胞外结晶很快融化,减少水分渗入细胞)10、培养细胞的优点及局限

优点:(1)人工培养条件易于改变并能严格控制,便于研究观察各种因素对细胞的结构、

功能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影响;

(2)细胞在体外培养环境中可以长期存活和传代,因此可以比较经济地、大量地提供在同一时期、条件相同、性状相似的细胞作为实验样本。

局限性:(1)主要是细胞离体以后失去与体内环境的密切联系,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不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分化能力降低,增殖活动维持,细胞性状由特殊趋向一般,其形态功能与体内细胞存在差异

(2)对环境适应力差;容易污染;对营养要求高;大部分需要附着载体生长

11、如果是培养细胞,细胞数量一定要达到多少?

细胞数量一定要达到1×10-7

五、细胞工程

1、细胞工程:运用现代的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根据实践需要,对细胞、细胞器、生物大分子进行各种操作,重组/重塑细胞的结构、成分组成或特性,以达到研究基因功能、蛋白质和细胞性状,或获得特定的大分子、细胞或生物体的目的。(核酸导入技术、细胞重编程技术、基因编辑技术)

2、核酸导入:将特异的核酸(DNA或RNA)导入到真核细胞中

3、核酸导入方法分类:

(1)化学方法:构建非病毒载体(脂质体载体、DEAE-葡聚糖法、磷酸钙法)

(2)生物学方法:构建病毒载体(逆转录病毒、腺病毒、慢病毒)

(3)物理方法:DNA直接注射、颗粒轰击技术

4、脂质体法:阳离子脂质体表面带正电荷,能与核酸的磷酸根通过静电作用将DNA分子包裹入内,形成DNA一脂复合体,通过膜的融合或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5、病毒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复制周期: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6、电转法:应用短暂的高压电流脉冲使多种哺乳动物与植物细胞质膜形成纳米级微孔,DNA通过这些微孔关闭时膜成分的再分布而直接进入细胞质。

7、核酸导入方法比较

8、细胞重编程:细胞核移植;转录因子(在特定条件下,如:存在外源转录因子、mRNA、蛋白质,和/或化学小分子,将分化的细胞逆转成为具有全能性的细胞类型的技术。)

9、细胞重编程基本步骤:载体构建、质粒转染、感染MEF、细胞培养、克隆鉴定、细胞冻存。

10、CRISPR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原理:CRISPR/Cas9 是细菌和古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可用来对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crRNA(CRISPR-derived RNA )通过碱基配对与tracrRNA (trans-activating RNA )结合形成tracrRNA/crRNA 复合物,此复合物引导核

酸酶Cas9 蛋白与crRNA 配对的序列靶位点剪切双链DNA。

应用:对基因进行定点的精确编辑、基因激活、疾病模型构建、基因治疗

六、流式细胞术

1、流式细胞术(FCM):是以流式细胞仪为检测手段的一项能快速、精确的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分析型、分选型)

2、流式细胞术光信号检测

(1)散射光信号:与标记荧光素无关,是细胞的固有参数。前向散射光(FSC);侧向散射光(SSC).

(2)荧光信号:自发荧光(细胞色素因子、核黄素);微弱特异荧光:标记的荧光素分子发出的荧光,比自发荧光强很多倍。

3、前向散射光:FSC信号方向与激光束平行,偏离度一般在1 -6度范围内,亦称小角度散射光,主要反映被测细胞的体积大小和活力。

4、侧向散射光:SSC方向与激光束和液流形成的平面相垂直,亦称90度散射光,其信号强度反映细胞内部颗粒度和精细结构的变化。

5、标记抗体的荧光素

6、核酸荧光染料

(1)PI(碘化丙啶535, 623):可选择性的插入核酸双螺旋碱基对中。常用于DNA分析,需要用RNase处理细胞排除RNA对DNA荧光定量的影响;PI不能透过活细胞膜,常用于鉴定死细胞。

(2)DAPI(358,456):可以非嵌入方式与DNA链上的A-T碱基对特异性结合。变异系数明显小于其他染料,一种理想的DNA定量染料。

(3)PY(派若宁560, 573):RNA染料,能进入活细胞。

(4)AO(吖啶橙509, 525):DNA、RNA染料,染色后DNA呈黄绿色荧光,RNA呈橙黄色荧光,可进行DNA/RNA双参数分析。

7、FCM 的数据存储方式:流式细胞术采用List Mode 方式存储数据。即用表格的方式将每一个被测细胞的众多原始测量数据全部记录下来,成为一个数据文件。

8、FCM 的显示方式:

(1)单参数数据显示:以分布直方图来显示,横轴为该参数测量强度相对值,单位是道数。强度分布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对数的。纵轴一般是细胞数或细胞出现的频数。

(2)双参数数据显示:细胞双参数测定不仅能提供二个参数各自与细胞数量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这二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包含了更多的生物学信息。

1)二维散点图:在二维图上,X 轴代表第一个测量参数,Y 轴代表第二个测量参数。每个点代表一个细胞 .

2)等高线图:在散点图的基础上,用等高线来表示细胞数,在一条等高线上细胞数相同,不同的等高线上细胞数不同。

3)二维密度图:在散点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颜色的点代表该点处不同的细胞数。

4)假三维图:纵轴与横轴分别代表被测细胞的两个测量参数,Z轴为细胞数。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细胞学说:施来登和施旺提出 主要内容:◆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一切细胞产自于已存在的细胞 意义:对细胞与生物有机体的关系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明确的科学理论的概括,把动植物等生物有机体在细胞水平上统一起来。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细胞的基本共性: 1、相似的化学组成 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核酸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系统 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原核细胞主要代表:支原体、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 1、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质膜、细胞核、细胞质 主要功能:选择性的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转导 2、遗传信息表达系统: 包括细胞核和核糖体 DNA与组蛋白构成了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核小体(nucleosome) 核小体装配成染色质,继而在细胞分裂阶段形成染色体 3、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装配而成的网架系统。分为胞质骨架和核骨架。 (胞质骨架:由微丝、微管与中等纤维等构成的网络体系。核骨架:包括核纤层和核基质。)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细胞的体积受什么因素控制? 答:与各部分细胞的代谢活动及细胞功能有关;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胞的核与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细胞的“比面值”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及细胞内物质交流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功能上的共同点:都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都能进行分裂;都能遗传 结构上的共同点:都有细胞膜;都有DNA和RNA;都有核糖体

细胞生物学实验

1. 什么是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实验 指从动物活体体内取出组织,并将其分散为单个细胞(机械或酶消化),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保持生长、分裂繁殖、细胞的接触性抑制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等生命现象。 最常见的细胞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原代细胞,另一种是传代细胞。 原代细胞是指动物组织经过胰酶或胶原酶等酶类的消化,使其分散,从而获得单个细胞,再使这些单个细胞生长于培养容器中的过程。大多数组织可以制备原代细胞,但制备的方法略有不同,制备的细胞生长快慢及难易程度也不相同。 不同的原代细胞,其形态也不尽相同。一般将10代以内的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 传代细胞一般指无限繁殖的细胞系,理论上这类细胞可以无限次的传代。做实验的时候也会经常使用这类细胞,如Hela、293、Vero 等细胞。 2. 细胞的生长周期 游离期:细胞刚接种到新的培养容器中到贴壁前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由细胞类型决定,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贴壁期:细胞从游离状态变为贴附到培养器皿表面并展现出一定细胞形态的时期。 潜伏期:细胞在完成贴壁后,并不会马上进行增殖,会进行增殖所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的储备,这个时候称之为潜伏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在完成物质和能量储备后,开始大量的增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细胞活力旺盛,且状态稳定,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展的。 停止期: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密度越来越大,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间的接触抑制等因素,细胞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给细胞进行传代了,使细胞可以继续进行增殖,保持旺盛的活力。 3. 细胞生长所需要营养条件 细胞的培养所需要的营养成份一般来自于基础培养基(比如DMEM培养基)和血清。 基础培养基:主要是提供细胞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维生素(细胞代谢中辅酶的组成成分)、无机离子(K+,Na+等)、碳水化合物(碳源和能量来源)和一些激素等营养物质。 血清:主要是提供一些基础培养基不能提供的生长因子和低分子的营养物质,此外它还有促进细胞的贴壁、中和有害重金属离子等作用。如果只提供基础培养基而不提供血清,绝大多数细胞是无法生长的。血清对于我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那么什么样的血清才算是合格的血清呢? 合格的血清需要通过各种检测,包括无细菌,无真菌,无支原体检测,无病毒污染。血清一般呈现为淡黄色,透明状液体,由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等成分,会略有黏稠。以全式金公司的TransSerum EQ Fetal Bovine Serum (FS201-02)为例,它通过了牛腹泻病毒、牛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二OO 年二OO 学年第一学期级年制医学专业 _病理生理学_课程学期末试题 考试日期 ______ 级___________专业____大班________小班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翻译0.5分,解释名词1分》,共9分)1.Hypokalemia 2.Anion gap,AG 3.Edema 4.DIC 5.Exogenous cases HE 6.Death domain, DD

二、是非题(每题1分,共6分)(对用“+”;错用“-”表示) 1.大量丢失低渗液或纯水是引起高渗性脱水的基本原因之一。 2.p53基因突变可导致p21cip1转录丧失,使CDK2受抑制缺失,易导致肿瘤的发生。3.高排低阻型休克时,由于患者皮肤是温暖的,所以不存在组织细胞缺氧。 4.在多种不同原因作用下,凝血因子FⅫ激活是引起DIC发病的主要机制。 5.发生右心衰竭时,临床表现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6.严重肝功能障碍时,体内胰高血糖素增加可导致大量AAA进入脑内引起肝性脑病。请把是非题答案填入下方括号内: 1();2();3();4();5();6()。 三、填充题(每空格0.5分,共20分)※※答案写在每题下相应数号的空格内内 1.血管内外体液交换失平衡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和机制,包括①;②; ③和④。 ①;②; ③;④。2.根据缺氧的原因与血气变化特点,可把缺氧分为四种单纯性缺氧类型:①; ②;③;④。 ①;②; ③;④。3.严重呕吐大量丢失胃液时,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为①,其发生的最主要 机制与②的大量丢失有关。 ①;②。4.目前认为,EP可能通过三种途径:①,②,③作用于体 温调节中枢引起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热。 ①;②;③。5.诱生性HSP的主要功能与应激时①有关,保护细胞②,加速修复。①;②。6.氧自由基,属于活性氧的一种,包括①和②。 ①;②。7.在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休克早期微血管收缩主要因素是①;

《细胞生物学》考试

名解 1 内膜系统:相对于质膜而言,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膜性结构的总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各种转运小泡及核膜等。 2 核孔复合体:核孔及其周围由一组蛋白颗粒以特定方式排列而形成的复杂结构。 3 线粒体半自主性:①线粒体有自己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合成系统,即有独立的遗传系统,故有一定的自主性。②mtDNA 分子量小、基因数目少,只编码线粒体蛋白质的10%,而绝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质(90%)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线粒体中的。③线粒体遗传系统受控于细胞核遗传系统。 4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中,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多能干细胞。 5液态镶嵌模型:1. 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连续主体。2.球形的膜蛋白以各种形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附着在膜表面。3.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问答 2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转运 3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差别 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1.性质病理性,非特异性生理性或病理性,特异性 2.诱导因素强烈刺激,随机发生较弱刺激,非随机发生 3.生化特点被动过程,无新蛋白合成,不耗能主动过程,有新蛋白合成,耗能 4.形态变化细胞结构全面溶解、破坏、细胞肿胀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细胞皱 缩,核固缩5.DNA电泳随意降解,电泳呈弥散状DNA片段化(180-200bp),

电泳呈“梯”状条带 6.炎症反应溶酶体破裂,局部炎症反应溶酶体相对完整,局部无炎症反应 7.凋亡小体无有,形成一个或多个 8.分子机制无基因调控由凋亡相关基因调控 4 小分子及离子的转运方式及特点:简单扩散—不需能量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离子通道扩散—不需能量,需通道蛋白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不需能量,需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离子泵—能量蛋白逆,伴随扩散—能量蛋白逆 填空 1 增殖分化 2 核小体组蛋白H2A H2B H 3 H4 3 溶酶体跨膜蛋白的高度糖基化 极性细胞器:高尔基复合体 4 有丝分裂器:纺锤体染色体中心粒星体 5 微管微丝的组成:微管:微管蛋白—a-螺旋蛋白,b-螺旋蛋白;微管结合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质,微管聚合蛋白 微丝:肌动蛋白—球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单体),纤维状肌动蛋白(肌动蛋白聚合体);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原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肌钙蛋白,非肌细胞中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终极版

2012年细胞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10分,5题)G蛋白偶联蛋白受体细胞融合 1、细胞学说:生物科学的重要学说之一,包括三个基本内容:所有生命体均由单个或多个 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细胞只能由原来的细胞产生。 2、古细菌:古细菌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高温或高盐)的细菌,包括酸化嗜热菌、 极端嗜盐菌及甲烷微生物等。 3、病毒: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个体 微小,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朊病毒仅由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 类病毒仅由一个有感染性的RNA构成。 4、细胞系:从肿瘤组织培养建立的细胞群或培养过程中发生突变或转化的细胞,在培养条 件下可无限繁殖。 5、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能够繁殖50代左 右,在培养过程中其特征始终保持。 6、原代培养:指从机体组织中取材后接种到培养基中所进行的细胞培养,即直接取材于机 体组织的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7、传代培养:将培养细胞从培养器中取出,把一部分移至新的培养器中再进行培养的方式 称为传代培养。 传代细胞: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称为传代细胞。 8、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 的位置的方法称原位杂交。 9、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与组分,但包含了正常生物学反应 所需的物质(供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即为非细胞体系。 10、脂质体: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 11、细胞外被:也称糖被或糖萼,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含糖类物质的结构,由构成 质膜的糖蛋白和糖脂伸出的寡糖链组成,实质上是质膜结构一部分。 12、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由动物细胞合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布在细胞表面或细胞之 间的大分子,主要是一些多糖和蛋白,或蛋白聚糖。 13、细胞连接: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细胞外基质形成的 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14、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 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 15、第二信使: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cAMP、cGMP、DAG、IP3等,有助于信号向细胞内进行传递。 16、分子开关:细胞通信转导过程中,通过结合GTP和水解GTP,或者通过蛋白质磷酸化与 去磷酸化而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 17、信号转导:细胞将外部信号转变成为自身应答反应的过程。 18、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 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 程。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含答案

1.简述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和分子水平的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的规律的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 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的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 1). 结构简单 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 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4.简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5.简述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③螺旋的主链由位于外侧的间隔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组

成,内侧为碱基构成。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 6.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以独特的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的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的顺序决定,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的折叠方式a-螺旋和β—片层。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的四级结构。 7.生物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什么?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 8.什么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既含有亲水头部又含有疏水的尾部的分子,如磷脂一端为亲水的磷酸基团,另一端为疏水的脂肪链尾. 9.膜蛋白的三种类型。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10.细胞膜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膜脂和膜蛋白的运动方式分别有哪些? 细胞膜的主要特性: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膜脂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弯曲运动,伸缩和振荡运动。膜蛋白旋转运动和侧向扩散. 11.影响膜脂流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链短的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③胆固醇的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的流动性起稳定质膜的作用,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④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⑤膜蛋白的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⑥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的流动性产生一 定的影响。 1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膜中脂双层构成膜的连贯主体,他们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膜中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与脂双层结合.优点,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缺点,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性的质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忽视了膜的各部分流动性的不均匀性。 13.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扩散.主动运输: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 14.简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载体蛋白介导。 15.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作用,受调性分泌作用) 16.简述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质膜中的Na+/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运输2个Na+的同时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使胞质内产生高葡萄糖浓度;质膜基底面和侧面的葡萄糖易化扩散运输蛋白,转运葡萄糖离开细胞,形成葡萄糖的定向转运.Na+—K+泵将回流到细胞质中的Na+转运出细胞,维持Na+穿膜浓度梯度。

《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doc

《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细胞生物学作为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分支学科,是高等院校本科生物学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生命科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细胞生物学的学习,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并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细胞的各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及其调控。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其所起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2)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细胞相关的概念、细胞的基本共性;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原核细胞的两个重要代表:细菌与蓝藻;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细胞的大小及其分析、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比较。 (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和相关仪器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细胞化学组成及其定位和动态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细胞培养类型和方法、细胞工程的主要成就以及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4)细胞质膜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模型、膜蛋白的种类及跨膜方式、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细胞质膜的功能、膜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5)物质跨膜运输 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运输的基本过程及特征;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过程及异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组成型外排与调节型外排的过程及异同。 (6)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酶的定位和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基础、偶联机制和ATP 合成酶的作用机制;叶绿体的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光合作用;半自主性细胞器的概念;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运送与装配;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起源。 (7)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质基质的涵义、主要功能;细胞内膜系统的组成、动态结构特征与功能;高尔基体的极性及其与细胞内的膜泡运输;溶酶体的发生及其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差异;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分选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细胞生物学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外在蛋白,内在蛋白,血影,脂筏,脂质体,细胞外被(cell coat),简单扩散,协同扩散,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微粒体,细胞通讯,细胞骨架,终端分化细胞,踏车行为(踏车现象),分辨率,紧密连接,锚定连接,间隙连接,桥粒,半桥粒,黏合带,黏合斑绪论:细胞学说是由Schleiden和Schwann,内容 第二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真核细胞亚显微水平的三大基本结构体系,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 第三章:形态结构观察的方法,组分分析的方法,相差显微镜的原理(实验:液泡系活体染色剂,线粒体的专性活体染色剂) 第四章:生物膜结构模型,膜的组成成分和及各自的作用;细胞膜的最显著特性, 第十五章:细胞连接的类型,锚定连接的不同形式;紧密连接的概念和作用;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和功能;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第五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协同运输的种类;胞吞作用类型;Na+-K+泵的结构及作用机理;Ca2+泵的分布和功能 第六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内共生假说 第七章:内质网的功能,合成的蛋白质类型,转移方式;高尔基体结构;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的类型及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关系;溶酶体的结构、功能和发生过程(M6P);膜泡运输(不同类型的有被小泡的物质运输作用) 第八章:细胞膜表面受体类型;G蛋白分子开关,结构组成,变化;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的构成及信号通路(cAMP和IP3);细胞内受体介导的NO信号转导机制(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机理) 第九章:微丝和微管的功能、组装和特异性药物,纤毛摆动的机理,中间纤维的组装,三种细胞质骨架比较 第十章:细胞核核被膜特征;核孔复合体的结构组分,功能;核定位序列(信号)的概念和组成特点;核纤层蛋白的类型,与核膜解体的关系;核仁超微结构组成 第十二章: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细胞周期的长短,DNA含量变化;MPF的组成、MPF的活化及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结构变化;细胞凋亡最主要的生化特征 第十四章:细胞分化的实质

细胞生物学期中考试题(师范类)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细胞骨架 2、模式生物 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4、反向协同转运 5、Ras蛋白 6、信号识别颗粒 7、动力蛋白 8、细胞学说 9、朊病毒 10、蛋白激酶 二、判断题(判断并写出理由。对用T表示,错用F表示。每题2分,共20分) 1、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并且多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2、Na+/K+泵是真核细胞质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3、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膜的流动性是不同的:M期流动性最大,S期流动性最小。() 4、胞内受体一般处于受抑制状态,细胞内信号的作用是解除抑制。() 5、IP3是直接由PIP2产生的,PIP2是从肌醇磷脂衍生而来的,肌醇磷脂没有掺入另外的磷酸基团。() 6、钙调蛋白调节细胞内钙的浓度。() 7、M6P受体蛋白是高尔基体反面网络上特有的受体蛋白,主要起到分拣溶酶体的酶的作用。() 8、所有在细胞内的运输小泡,其膜上必定有v-SNARE蛋白。() 9、鞭毛微管蛋白水解GTP,引起鞭毛的弯曲。() 10、组成型分泌活动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有两个特点:不需要分选信号,并且不需要触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细胞如何防止内质网蛋白通过运输小泡从ER逃逸进入高尔基体中? 2、如何证实细胞膜蛋白具有流动性? 3、ras基因中的一个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第12位甘氨酸被缬氨酸取代)会导致蛋白GTP酶活性的丧失,并且会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请解释这一现象。 4、举例说明单体G蛋白的活性如何受到其他蛋白的调控。 5、紫杉醇与秋水仙碱对于分裂细胞是致命的,两者都用作抗癌药物。为什么这两种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对分裂细胞却都是有害的?

细胞生物学考试重点!!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和起源的科学。 细胞:是生命活动和结构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常由细胞膜,细胞质,以及细胞器所构成。生活在地球上的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古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三大类。 细胞学说: 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形成组织。细胞来自于细胞。每个细胞相对独立,一个生物体内各细胞之间协同配合。 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一切代谢活动均以细胞为基础; 细胞是生殖和遗传的基础与桥梁;具有相同的遗传语言; 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形状与大小各异的细胞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生物学学习方法: 【1】抽象思维与动态,立体的观点;【2】同一性(unity),多样性(diversity)联系性,开放性,历史性,发展性的观点;【3】实验科学与实验技术——细胞真知源于实验室,来源于观察,实验创新的观点;【4】化学成分,结构,和功能结合的观点;【5】尊重记忆的规律来进行学习。 细胞的大小和细胞分裂的原因 细胞如果太小,则最低限度的细胞器以及生命物质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太大则表面积不够。有人认为,由于细胞的重量和体积的增长,造成了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失调,从而触发细胞分裂。随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而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表面积/体积)却在变小。活细胞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细胞表面担负着输入养分,排出废物的重任。表面积/体积比值的下降,意味着代谢速率的受限和下降。所以,细胞分裂是细胞生长过程中保持足够表面积,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的重要措施 原生质(protoplasm): 1839 Purkinje用原生质一词指细胞的全部活性物质,从现代概念来说它包括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或拟核)。 细胞核:细胞核(nucleus)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细胞器,核 表面是由双层膜构成的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核内 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chromosome)。核内1 至数个小球形结构,称为核仁(nucleolus)。细胞核中的原 生质称为核质。 细胞质(cytoplasm):质膜与核被膜之间的原生质。 细胞器: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显微或亚显微结构称为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部分。又称为或胞质溶胶(cytosol),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半。 真核细胞:具有核膜,由膜围成的各种细胞器,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连续的体系,称为内膜系统。内膜系统将细胞质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即所谓的区隔化。区隔化使细胞内表面积增加了数十倍,代谢能力增强。细胞质基质的功能:为细胞内各类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离子环境;许多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基质中完成的,如①蛋白质的合成;②核苷酸的合成;③脂肪酸合成;④糖酵解;⑤磷酸戊糖途径;⑥糖原代谢;⑦信号转导。供给细胞器行使其功能所需要的一切底物;控制基因的表达,与细胞核一起参与细胞的分化;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运输、选择性降解 真核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 细胞细胞膜(质膜) 原生质体细胞质 细胞核 三大结构体系: 生物膜系统质膜、内膜系统(细胞器) 遗传信息表达系统染色质(体)、核糖体、mRNA、tRNA等等 细胞骨架系统胞质骨架、核骨架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胞间连丝 细胞形态:单细胞生物细胞的形态通常与细胞外沉积物或细胞骨架有关;高等生物细胞的形状与细胞功能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低电子密度区,称为拟核。DNA为裸露的环状双螺旋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无细胞器, 无细胞骨架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均为单细胞生物。一般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也有的产生孢子。以无丝分裂或出芽繁殖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很小(1-10微米)较大(10-100微米) 细胞核无核膜、核仁(称“类核”)有核膜、核仁 遗传系统 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 一个细胞仅一条DNA 一个细胞有多条的染色体 细胞器无有 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为主 质粒(plasmid) :除核区DNA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是裸露的环状DNA分子,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因,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质粒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 细胞膜:细胞质与外界相隔的一层薄膜,又叫质膜 生物膜:细胞内由膜构成的结构其成分基本相近,因此又把细胞中的所有膜统称为生物膜。特征:流动性,不对称性 “单位膜”模型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 细胞膜的功能:1.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3.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4. 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5.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6. 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脂双层的特点:⑴自我封闭性⑵装配性⑶流动性⑷不对称性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修订稿

细胞生物学复习重点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四章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1.组成细胞膜的组要化学成分是什么这些分子是如何排列的 2. 膜脂、膜蛋白、膜糖类。膜脂排列成双分子层,极性头部朝向内外两侧,非极性尾部相对排列位于膜的内部;整合膜蛋白镶嵌于脂质双分子层中,外在膜蛋白主要分布于膜的内表面;膜糖类是分布与细胞膜外表面的一层寡糖侧链。 3.生物膜的两个显着性特征是什么? ①流动性:膜脂和膜蛋白都是可运动的。②不对称性:膜的内外两层的膜脂种类、分布不同;整合膜蛋白不对称镶嵌,外在膜蛋白在内表面;膜糖类分布在外表面。 3.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 (1)被动运输其转运方向为顺浓度梯度,不消化代谢能。 (2)主动运输需要消化细胞的代谢能,但可以逆浓度梯度转运;包括离子泵和协同运输。①离子泵本身具有ATPase活性,在分解ATP放能的同时实现离子的逆浓度梯度转运;②协同运输在动物细胞是借助顺浓度转运Na+,即消耗Na+梯度的同时实现溶质的逆浓度转运,是间接地消耗ATP。 5.以钠钾泵为例,简述细胞膜的主动运输过程 ①在胞质侧结合3个钠离子;②水解ATP,本身磷酸化;③构象变化,钠离子转移到胞外侧,释放钠离子;④结合胞外2个钾离子;⑤去磷酸化;⑥构象变化,钾离子转移到胞质侧,释放钾离子。 6.以低密度脂蛋白(LDL)为例,简述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主要过程

①膜外侧LDL受体与LDL结合;②膜内陷形成有被小凹;③内陷进一步形成有被小泡;④有被小泡脱衣被,与内体融合;⑤内体酸性环境下受体与LDL分离,返回膜上。、 第五章细胞信号传导 1.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是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主要2条信号转导通路。信号通路的前半段是相同的:G 蛋白偶联受体识别结合胞外信号分子,导致G蛋白三聚体解离,并发生GDP与GTP 交换,游离的Gα-GTP处于活化状态,导致结合并激活效应器蛋白。但两条通路的效应器并不相同,因此通路后半段组成及产生的细胞效应存在差别:(1)cAMP 信号通路:第一个效应器是腺苷酸环化酶(AC),活化后产生第二信使cAMP,进而活化蛋白激酶A(PKA),导致靶蛋白磷酸化及一系列级联反应;(2)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第一个效应器是磷脂酶C(PLC),活化后产生第二信使IP3和DAG,DAG锚定于质膜内侧,IP3扩散至内质网,刺激内质网释放Ca2+,至胞质Ca2+浓度升高,DAG和Ca2+活化蛋白激酶C(PKC),并进一步使底物蛋白磷酸化。 2.试述细胞内Ca2+浓度的调控机制 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均有Ca2+泵和Ca2+通道,①Ca2+泵以主动运输方式将胞质中的Ca2+转运至胞外或内质网腔,使静息状态下胞质Ca2+浓度极低(10-7摩尔浓度);②当信号分子与Ca2+通道蛋白特异结合(如内质网上的Ca2+通道蛋白与IP3结合、突触后膜上的Ca2+通道蛋白与乙酰胆碱结合),会引起Ca2+通道瞬间开放,使胞质Ca2+浓度迅速升高,产生细胞效应。 3.总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组成与基本特征 组成:①配体即胞外信号分子;②受体: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③第二信

上海交大医学院校外使用代理查文献的设置

上海交大医学院校外使用代理查文献的设置 通过代理服务器下载文献是每个医学研究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本文有整理好的pdf文档下载。如果你的同学、老师还不懂、不会,建议你将文档发送给他们看看。他们一定会感谢你的。这里以上海交大为例来做操作说明。 文件预览:(登陆后可显示图片) 文件下载:(回复后可以显示下载地址,您的回复对我们是最大的鼓励。我们将为您提供越

来越好的电脑教程和资源)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正文开始 --------------------------- 为什么要使用代理? 因为相信你也发现了,在校园内可以访问交大内部数据库,并下载相应数据库的文献。而在校外上网直接访问这些内容会被拒绝。如果使用交大代理,即在你上网的网页浏览器上稍作设置,设置完成后当你访问到交大图书馆的时候,图书馆的服务器检测到你所在的ip 地址是交大内部ip,并认为你就在交大校园内,并允许你下载交大数据库里面的文献。不理解的看看下面这张图吧。 代理服务器图解

交大学生每人可以申请一个账号(jAccount),通过这个账号和密码可以使用交大提供的 1、100M交大免费邮箱; 2 、500M FTP存储空间 3、校外使用交大代理服务器登陆交大数据库。 (账户的有效期到你毕业后六个月为止) 如果你已经在使用交大邮箱了,说明你已经有了这个用户名和密码。这个用户名和密码就是用来设置代理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 如果你还没有这样一个用户名和密码,那么需要申请,只要你是交大学生,就很容易申请。这是在线申请的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599164562.html,/myaccountmanage/RegistIndex.html 需要填写图一所示信息: 图一 假设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交大的账户和密码,同时请你记下这个代理服务器的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599164562.html,”端口:“80”【注意后面填写时不要带冒号和引号】 下面是设置过程。设置完成后你就可以在学校外自由的访问学校提供的资源啦。这里提供了几种情况,你选择一种就可以了。相当简单。 如果你家里几台电脑通过路由器共享上网的,那么请你看下面的情况一。

细胞生物学考试题A卷答案

细胞生物学考试题A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导肽:线粒体和叶绿体蛋白前体N端的一段特殊序列,功能是引导蛋白进入目的细胞器。2.Cyclin:细胞周期蛋白,是细胞周期引擎的正调控因子。 3.细胞内膜系统细胞内膜系统:由细胞内膜构成的各种细胞器的总称,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等等。 4.多聚核糖体:在一个mRNA通常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5.次级溶酶体: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 6.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基的大分子,与配基结合后,产生化学的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7.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正常基因,其突变导致癌症。 8.细胞全能性:指由一个细胞发育为一个完整成体的发育潜能。 9.Chromosome: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周期分裂期的形态。 10.细胞周期:指细胞由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全过程。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光学显微镜的最大分辨力是 0.2微米,因此对人目来说其有效放大倍率是 1000X 。 2.cAMP途径激活的是蛋白激酶A 。 3.秋水仙素是微管的特异性药物,而细胞松弛素是微丝的特异性药物 4.氯霉素能阻断细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合成。放线菌酮能阻断细胞 质中的蛋白质合成中。 5.胶原肽链的一级结构是由—X-Y重复序列构成的。 6.内质网可分为粗面型和光滑型两类。 7.O-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高尔基体,N-连接的糖基化发生在粗面型内质网。 8.线粒体的功能区隔主要有: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 9.G1期的PCC呈单线状,S期呈粉末状,G2期的呈双线状。 10.癌细胞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不死性、转移性和失去细胞间的接触抑制 11.电子显微镜主要由电子照明系统、电子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 和电源系统等五部分构成。 12.微体可根据功能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两类。 三.判断正误(不必改正,你认为正确的在□中打√,错误的打X) 1.核糖体上的肽基转移酶由蛋白质和RNA共同构成。□√ 2.多细胞生物体内并非所有的细胞都是二倍体的。□√ 3.核定位信号序列NLS位于亲核蛋白的N端。□X 4.人类的巴氏小体实际上是一条异染色质化的性染色体。□√

细胞生物学选择题(考试必备)vi

1、最早观察到细胞的研究者是(D、R.Hooke) 2、细胞学说的创立者是(B、M.Schleidon和T.Schwann) 3、提出原生质理论的学者是(B、Max Schultze) 4、在下列学者中,最早观察到活细胞(B、A.van Leeuwenhoek) 5、最早一架复式显微镜的创制者是(C、Z.Jansen): 6、明确提出“细胞来自细胞”的学者是(C、R.Virchow): 7、首先把动物细胞中的物质称为“原生质”的是(A、J.Pukinje) 8、下列内容中除了(B. 细胞是生命的最简单形式)以外, 都是细胞学说的要点。 9、下列哪种证据支持原始生命的形成无须DNA和酶的存在? A、RNA可编码遗传信息,并有催化剂作用 10、真核细胞需要维持细胞内重要大分子的浓度,采取的方法是:A、将细胞分成不同的区室,进行不同的生物反应 1、目前所知最小细胞是(D、支原体)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E、核糖体) 3、下列哪种细胞器为非膜相结构(A、核糖体) 4、关于病毒,下列哪项叙述有误(B、其遗传物质均为DNA) 5.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菌所特有的结构有(中间体,细胞壁,拟核)

6、下列哪些结构在结构与功能上有密切联系(B、核膜C、内质网D、高尔基体) 7、组成原生质最主要的4种元素是(C、H、O、N): 8、下列四个细胞中哪个属于原核细胞(B、E.coli): 9、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细胞是(D、支原体): 10、间体(mesosome)存在于(B、细菌) 1、常用的细胞融合剂是(B、聚乙二醇(PEG);) 2、相差显微镜中具有(B、相差物镜) 3、以下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细胞中的纺锤体?(A、相差显微镜) 4、荧光显微镜的光路中具有(B、激发滤片) 5、观察活细胞、组织样品或已经褪色的生物标本时,可选用什么显微镜观察?(C、微分干涉差显微镜) 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或细胞结构一般称为:A.显微结构 7、用于分离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技术(A、离心技术) 8、普通光镜上的物镜中不能浸在香柏油中使用(A、5x物镜) 9、关于光学显微镜的分辩率,下列哪项有误(E、与照明光的波长成正比) 10、适用于观察无色透明活细胞微细结构的光学显微镜是(A、相差显微镜)

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培养基本理论 一细胞培养概述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 群体培养(mass culture)将大量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让其贴壁或悬浮生长,形成均匀的单层细胞或单细胞悬液。 克隆培养(clone culture)即将少数的细胞加入培养瓶中,贴壁后彼此间隔距离较远,经过繁殖每一个细胞形成一个集落,称为克隆。 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把活体的组织取出,分成小块,直接置于培养瓶底或通过胶原纤维血浆支持物的培养瓶底来进行培养。 特点:1.,组织不失散,细胞保持原有的组织关系。2,形成生长(cut growth)或形成由扁薄细胞构成的单层细胞培养物。3,在体外生长时,细胞间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将活体中器官或器官一部分取出,在体外生长、生存,并使其保持器官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培养。 特点:1,培养的器官在合适的条件下能生长和分化,存活数周或1 年。2,观察受限,只能用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或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 细胞培养优点:.1.活细胞:同时、大量、均一性、重复性;2.可控制: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可调控;3.研究方法多样:倒置、荧光、电子、激光共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4.应用广:不同物种、年龄、组织,正常或异常缺点:人工所模拟的条件与体内实际情况仍不完全相同;当细胞被置于体外培养后, 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环境中,时间久了,必然发生变化。 三细胞的形态和类型由不同生长方式造成的差异 呈悬浮生长时,因生长在液体环境中,胞内渗透压高于周围液体环境,因此胞体基本呈圆形。呈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细胞,开始为圆形,很快过渡成扁平形,并逐渐恢复至原先的细胞形态. 细胞来源: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细胞按生长方式:贴壁型细胞(Monolayer cells);悬浮型细胞(Suspension cells)绝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属贴壁型细胞,只有少数细胞类型如某些肿瘤细胞和白细胞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 按细胞形态(贴壁细胞):成纤维型细胞;上皮型细胞;其它,不定型 贴壁型生长细胞或锚着依存性细胞 处于体外培养状态下的贴附生长型细胞在形态上表现单一而失去了在体内原有的某些特征。形态各异反映其胚层起源。如来源于内外胚层的细胞多呈上皮型;来自中胚层的则易呈成纤维细胞型。分为成纤维型细胞;皮型细胞;游走型细胞;多形型细胞 贴壁型细胞形态比较 成纤维型细胞: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长短不同的突起;中胚层间质起源 上皮型细胞:扁平不规则多角形;细胞中央有圆形核;紧密相连单层膜样生长;内、外胚层细胞如皮肤、表皮衍生物、消化管上皮等 游走型细胞: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细胞质经常伸出伪足或突起;活跃的游走或变形运动;羊水细胞培养的早期 多形细胞型:难以确定规律和稳定的形态;如神经组织的细胞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