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李玲四川南充6370020)

[摘要] 进入21世纪,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能源瓶颈,中国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要完成我国政府确立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从我国能源的基本国情出发,综合考虑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进程,借鉴国际经验,选择“高效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未来能源发展战略,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解决能源瓶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同时也遭遇到了能源瓶颈,中国能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转折时期。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度不断增大。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要实现能源翻一番保障GDP翻两番的目标,面临着巨大挑战。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当前我国持续出现的缺煤﹑缺电﹑缺油的能源“三荒”,给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敲响了警钟。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必须从我国能源结构与消费现状出发,综合考虑世界能源科技发展进程,借鉴国际经验,“高效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使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解决能源瓶颈的有效途径。

一节约能源、提高效率、保护环境是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发达国家把提高能效、节约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重要目标和措施。例如,美国在其《综合国家能源战略》中要求:到2010年电力系统燃煤发电效率要达到60%以上,燃气发电效率达到7%;主要的能源密集型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总量减少25%,交通领域将推出燃料利用率三倍于常规交通工具的新型私人交通工具等。日本把节能作为企业技术进步一个突破口,节能、高效已成为提高日本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途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往往体现在节能方面。当前,“节能优先”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前提。我国能源加工、转换、贮运和终端利用的效率约为31.2%,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效率水平则为41%。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2000年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八个高耗能行业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而这八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了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可见,我国不仅要重视工业和生活的末端节能,也要重视能源的生产、加工、转换、储存和运输等的过程节能。我国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应该努力在高能耗行业形成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节能措施。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每单位能源消耗生产的GDP,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左右。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日本的1.7倍,但GDP总量仅相当于日本的28%。与此同时,低效率的利用方式使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2002年我国煤炭消费近10亿吨标准煤,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近2000万吨,烟尘排放1000多万吨,二氧化碳8亿多吨。其中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0%、二氧化硫的90%、氮氧化物的67%都来自于燃煤。为此,要满足小康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和能源发展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保护环境是指把环境保护作为决策能源发展战略的内部因素,也就是把环境容量以及小康社会对环境的需求作为中国能源决策的重要变量之一。[1]依靠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以牺牲

环境为代价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目前面临的能源环境问题主要有:燃煤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造成严重的酸雨污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还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大大提高等等。多年来,中国在保护环境,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仍然相对较低、能源消费的总体结构仍然处在相当不合理的状态。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主要工业产品能量单耗比国外平均高40%,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在40%以上。此外,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迄今为止,煤炭在中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还很大,即使近年来大力压缩了煤炭产量,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仍然超过65%以上,煤炭用于发电的比重只占30%左右,近70%的原煤没有经过洗选直接燃烧,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以二氧化硫的排放为例,2002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中国已有约1/3的国土受到酸雨污染。在中国环境已严重破坏和能源利用是造成环境恶化重要原因,能源引起的环境治理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处理能源和环境的关系,推行循环型经济,走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

二发展洁净、高效的煤炭利用技术是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次能源储量中煤炭多、油气少,是我国能源储量的重要特征。由此也决定了煤炭依然是我国近期能源利用的支柱,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发达国家的煤炭资源主要用于发电,美国燃煤电厂消费的煤炭达到其消费总量的90%,同时高技术的运用保证了其发电用煤的清洁与高效。我国目前燃煤发电的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约高20%,工业锅炉、生活采暖的能耗则更高。低效的煤炭利用方式不仅大大浪费了煤炭资源,也造成了更多的污染排放,给环境增加了更大的污染负荷。因此,合理调整用于发电的煤炭消费比例,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燃煤电厂的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是解决当前煤炭利用问题的关键。

煤炭转化技术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的洁净煤技术是高效、洁净的煤炭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的技术。通过预加工可减少煤炭的硫分、灰分;通过洁净、高效的燃烧和污染控制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的近零排放,以及二氧化碳的低排放;通过先进的煤气化、液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洁净的气体、液体燃料,使煤炭得到高效、清洁的利用,同时在某些行业部分替代紧缺的油气资源。当前,在煤炭利用的上下游,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如先进的开采技术、加工生产技术、多联产技术、终端污染控制技术等,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促进以煤为主的能源系统向对环境无害的可持续模式转变的当务之急。

三紧跟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完善能源储备,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薪柴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代三个能源时期,由于天然气及水电,核电以及其他再生能源的兴起,人类社会目前正处在新的能源转变的过程中,世界能源发展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时期。

目前,世界各国对有限的油气资源争夺激烈,形势严峻。国外各大跨国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几乎所有已探明储量的油气资源。除了中东、拉美、西非等油气资源富集地区外,近年来中亚和里海地区新开发的油气田又成了各国争夺的新热点。西方大国纷纷加紧全面推进全球石油战略布局,抢占石油地缘战略支点,强化石油领域的国际合作,加速油源地区的石油开发,抢滩新油源地区的石油资源。尽管当前国际油气市场不能全面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我国依然需要积极争取国际油气资源,完善能源储备,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从全球的观点看,所谓“能源安全”实际就是“石油安全”。发达国家一向重视能源特别是石油的储备,为了防范石油供应突然中断对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威胁,美国早已建立了

战略石油储备计划,而我国长期缺乏这方面的战略。2002年我国石油净进口7185万吨,约占总需求量的30%,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石油安全刻不容缓。因此,利用国际油气市场的价格波动,建立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抵御突如其来的能源供应短缺,是多渠道积极完善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的重要措施。中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紧跟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及时转变能源发展战略,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3] 四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逐步优化能源结构对国家长远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

从长远来看,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减少以及环境污染压力的不断增大,洁净的新型替代能源如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变得越来越紧迫。如何在努力解决当前能源安全问题的前提下,发展新型替代能源,逐渐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我国未来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无论是煤炭,还是相对洁净的石油和天然气都会不可避免地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核能是当前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减排温室气体的商业化能源技术。因此,适度开发先进的核能,有利于缓解当前紧张的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

截止到2001年底,世界核电发电量达到总发电量的16.4%。核能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电力来源之一。核电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的百分比,美国为19.9%,德国为29.5%,日本为31%,韩国为39.8%,法国则达77.1%,而我国仅为2.4%。近年来,尽管个别国家因为核能的安全问题关闭了部分核电站,但大多数国家对核能的开发依然不遗余力。第三代大功率先进核能技术的逐渐成熟,为今后安全、经济、高效地利用核能技术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从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来看,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以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研究最为迅速,目前在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已占22%左右。近年来,在世界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年增长超过30%,而当今欧洲,日本等国家都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选择。我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能够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活环境。同时,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对国家长远能源安全也有重要意义。

另外,“氢经济”是突破传统化石能源束缚的理想选择,在解决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效果显著。目前,美、日及欧盟正大力支持和加强氢的研发。美国在2002—2007年将投资17亿美元发展与氢相关的燃料开发工作,欧盟在2003年的氢能发展构想报告中指出其目标是在今后4年内投入20亿美元开发氢能技术。当前,氢能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已逐步成为可能,尤其是21世纪氢能车辆的商业化方面,美、日及欧盟已经展开了竞争。美国倡导的“FreedomCAR”计划和氢能伙伴计划将首先在汽车、分布式电站等领域推广氢能燃料电池的应用,促进石油经济向氢能经济的过渡。美国的汽车工业界也正在积极推动向“氢经济”的转变,通用汽车公司甚至已经勾画出未来向“氢社会”过渡的技术路径图。专家预计,如果目前美国1%的轿车和轻型卡车使用了氢能,每天将减少400万加仑汽油的消耗。正如一个多世纪前化石燃料汽车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改变,氢燃料的登台将彻底改变汽车在当今世界中所起的作用。美国能源部预测,2030年随着氢能利用的主要技术成熟,未来氢能逐步实现商业化,美国将率先步入“氢经济”时代。同期欧盟的报告指出,欧盟将力争在2040年后使氢能汽车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大大加强了对热核聚变能这一清洁、无限、安全的未来能源的研究。目前,欧盟以及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美国和韩国等纷纷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我国也于近期加入。作为热核聚变反应的原料,海水中的锂可开采1600万年(氘氚反应),而利用重水的氘氚反应则可开采60亿年。专家估计,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步耗竭和热核聚变能技术的逐步成熟,从本世纪中期开始,热核聚变能将逐步取代

化石能源成为下个世纪的主要能源。目前中国的热核聚变研究已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探索未来新能源,是我国能源长远战略的核心。

在面临能源瓶颈的今天,抓住当前新能源开发的机遇,发展氢能和热核聚变能等未来能源技术,将有助于实现未来我国能源的稳定供应,同时也能够显著地减轻我国化石能源使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立未来“绿色能源”经济的新基石。

五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能源瓶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对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也可称为资源循环型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增长方式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增长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另一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4]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能源瓶颈的根本出路。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一些主要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开采成本增加,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持续增长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研究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使万元GDP能耗由2002年的2.68吨标准煤降低到1.54吨标准煤,那么能源消费总量就能控制在30亿吨标准煤;再生铝比重如果能从目前的21%左右提高到60%,就可替代3640万吨的铝矿石需求。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战略课题组”:国家能源战略的基本构想2003

[2] 沈丁立伍福佐:中国能源政策的基本目标:能源高效与环境保护 [M]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生态网

[3] 曹新:能源战略选择箭在弦上[J] 中国国情国力2005第2期

[4 ] 谢旭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J] 华南环保2004

[作者简介]:作者李玲,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经济政法系讲师,西华师范大学

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 学号:20113989 姓名:李代强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热能与动力工程4班 指导教授:冉景煜

摘要 纵观世界能源局势,能源匮乏危机已然席卷全球,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低碳意识、节约资源,而且对能源的利用率也不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技术,提高利用率。传统能源一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新能源并将其推广也就成了必然之势,只有树立了低碳意识,提高了传统能源利用率,发展推广新能源才能使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的能源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言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能源可持续的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今能源形势不容乐观。根据《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 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5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 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5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考纲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 5、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要点诠释: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考点二、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新能源,它有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要点诠释: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 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 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考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2、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 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考点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2、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源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的考试-87分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 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 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 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 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 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 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2.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 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 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3.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4.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5.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6.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二、多选( 共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清洁生产应用于()。 A.治理污染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泉州一中李春阳【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 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带来 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和对策。 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如何节 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 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课堂 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 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

(完整版)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1、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由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能源(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3)、二次能源: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得到的能源。如:电能(4)、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如:食物中的化学能(5)、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6)、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7)、人类家族中现在常用的能源是化石、电能能源,注:在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电能中:A、属于一次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B、属于二次能源的是:电能C、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D、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核能 (1)、核能: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2)、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3)、核电站就是利用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4)、聚变: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聚变目前是不可以控制的(5)、今后开发理想的能源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A、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B、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C、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D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核能的开发,对我们解决能源问题将有重大的意义。(7)、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两种途径,一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个途径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家族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88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2.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3.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4.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5.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6.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7. ()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8. 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9.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10.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循环经济的原则是() A.清洁生产 B.减量化 C.循环再用 D.再利用 2. 光化学的污染主要来源是()。 A.化工厂 B.人类垃圾 C.汽车 D.环境污染 3. 清洁生产的预期效益是()。 A.? 环境效益 B.生产效益 C.? 经济效益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优教教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了解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优点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 学生回答: 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84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2.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3.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4. ()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5.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6. 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7. 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8.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9.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10.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可持续发展呼唤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C.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断的创造财富 D.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 充分发挥 2. 对工业企业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施产品生态设计及生命周期分析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企业课后题答案

1.【单选题】可通过下面()方法,判定出现了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质量标准 C大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负荷小于环境承载力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2.【单选题】网上学员该课程成绩中不包括以下哪项() A观看视频 B单元测试 C作业 D期末测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A 3.【单选题】人类总环境负荷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产业分布 B人口规模 C社会关系 D资源储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4.【单选题】 IPAT 方程中的 A 可以表示成以下哪个方式()。 A GDP B C O2 排放量 C室内温度

D人均住房面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5.【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出现环境问题 A生态效率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B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生态效率增长速度 C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社会福利增长速度 D生态效率增长速度低于服务总量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6.【单选题】人类与环境间存在着以下关系()的辩证关系 A既对立又统一 B既独立又相互制约 C既矛盾又相互联系 D既破坏又保护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7.【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能反映IPAT 中的 T A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 B能源消耗量 C能源储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8.【单选题】以下哪一指标可用作某系统的环境负荷

A单位服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B温室气体排放量 C单位产品的矿产资源消耗量 D产品产量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9.【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高于自然循环速率 B污染物人为排放速率低于自然循环速率 C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资源储量 D污染物人为排放量高于生态效率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A 10.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B环境负荷类型较多的地区 C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 D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1. 【单选题】下面哪种情形的环境质量更有可能变差() A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快的地区 B生态效率较发展速度提高更慢的地区 C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 D产业结构调整较快的地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2013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如:食物、柴薪等。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 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来分类,能源还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数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属新能源。 第二节:核能 1、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 2、聚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也被成为热核反应。 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第三节太阳能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①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②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第四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源革命: 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第一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说课稿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 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 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 和对策。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 如何节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 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 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能量转化的效率及方向性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影片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的做法 中国新能源网 | 2008-6-27 9:44:00 | 新能源论坛 | 我要供稿 特别推荐:《2011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年鉴》 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此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我国制定《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的时候,就把能源列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在能源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采取了下列一些做法。 一、坚持节约优先、效率为本 中国是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必须走节能提效的道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2007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国“十一五”关停小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当年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2007年实际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每年可节省原煤188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29万吨、二氧化碳3700万吨。 中国将继续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动员全民节能和开展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 二、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已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电价、税收、投资等政策,使近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加快。到2007年底,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800多亿千瓦时,占到全部发电量的16%。2007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34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超过了6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总量超过1.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使用量的60%。 2007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总体目标,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将达到15%。 三、积极发展清洁煤技术 中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如何高效利用煤炭,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公开课教案】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我们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工作时间较长的机械的外壳会很烫手;汽车制动时,由于摩擦动能转化成为轮胎、地面和空气的内能;汽车行驶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吸收多余的热。这些消散掉的内能能否在次被收集起来提供机械做功,继续为我们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了解一下能源利用中的物理知识。 探究点一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活动1:冬天,火炉把自己的内能传递给房间里的空气,供人们取暖;到了春天,能够把这些内能重新收集真情为,来年再用吗?显然不能。一般情况下,内能只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不能相反。否则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消耗别的能。再如,冰箱里的热量不会自动转移到外部,而必须消耗其他的能量(电能)才能把热量转移出来使冰箱内部变交冷。可见,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睡,不可逆的,消散掉的内能不能被收集起来再利用。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一下,看看哪些能量可以被利用,哪些不能? 归纳总结:前面学习过的化石能源、核能、太阳能可以被利用,风能、水能、地热能也能被利用。机械摩擦产生的内能不能被利用,空气摩擦产生的内能也不能被利用。 探究点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活动1:人类在耗用各种能源时,特别是目前石油、煤炭占了能源的绝大部分,而且年消耗量在不断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现在我们来看下影像,了解一下它对环境

有哪些影响呢? 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2: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对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举出能源消耗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本P179“想想议议”表中的空格填上,使学生认识到过量使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探究点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讨论交流后回答:能源按是否可以再生利用的方式怎么分类?学生回答:1.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2.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电能、沼气等 未来的理想能源 活动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留给子孙后代的越来越少,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根据学过的有关能源的知识,以及课本上提出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说一说哪些是未来的理想能源,并说明其道理,同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板书设计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 1.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历史:火的利用→化石能源的利用→电能的利用→核能的发现。 2.能源的分类: (1)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2)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常规能源:水能、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 (3)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 非清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 二、核能 1.获取核能的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2.核能的应用:(1)重核的裂变:原子弹和核电站;(2)轻核的聚变:氢弹。 3.核电站 (1)主要组成部分: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2)核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的工作原理比较: 核能发电的工作原理: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火力发电的工作原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三、太阳能 1.太阳能的优点: (1)储量十分巨大;(2)供应时间长久;(3)分布广阔,获取方便;(4)安全、清洁、无污染。 2.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几乎所有能源都来自太阳。 3.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 (1)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2)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3)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4.广泛利用太阳能存在的主要困难: (1)受天气影响;(2)转换效率低;(3)技术不够成熟。 四、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量只会减少。 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转化的效率:00100?=总有用 W W η 核能发电原理图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考试题及答案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考试题及答案——72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共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2.()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3.“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4.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5.(),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6.()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7.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8.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9.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10.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二、多选(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对工业企业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施产品生态设计及生命周期分析 B.? 加强研究开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C.? 执行国家及地方法规,向公众定期报告企业环境行为 D.? 对社会公众负责,与社会公众合作 2.清洁生产的预期效益是()。 A.? 环境效益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国际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传统发展道路导致了全球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这在二战后工业高速发展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这迫使人类开始审视自己走过的发展之路,高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持下的高速发展愈来愈与时代进步格格不入,人类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联合国授权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此作为指导方针,制定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议程》,在这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造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赞同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在寻找解决这一危机的办法,种种解决方案都被提到了各国领导人,各大企业老总的手中,在这其中,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是被各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皆认为是最佳答案。因此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又为越来越多的世人所重视和关注,被誉为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最佳办法。世界各国都开始把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提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了一系列的促进活动。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衣食之母、道德之父。没有自然的存在、自然的恩泽和自然的完美,人类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人类不仅要在自己的欲求和自然的资源和环境之间建立起建设性的伙伴关系;而且还要富有远见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与社会的关系。我们需要环境文明,需要环境道德和环境伦理,需要伙伴关系,需要友爱和责任。既然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我们就应该去保护它、去回馈它、去帮助它。这是环境伦理最基本的内涵了。遗憾的是,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崛起、欲求的增加使得我们越来越离开了文明的本质。人类大大小小的苦恼都来自文明的异化,我们所看到的文明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是将自然的演变命运排斥在外的文明,时代在呼唤新的文明形态,这种文明观,在我看来,就是将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发展观,就是将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就如何回应人类的理念作为对一切问题考虑出发点的发展观,因此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互相协调,然后才谈得上实现社会总体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一、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在古代。在很久以前,人们便发现了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80分考卷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80分考卷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 1. 十五计划中应建的污水处理厂共()座。 A.387 B.487 C.587 D.687 2. ()联合国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总结了从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人类思考的结果,提出人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1989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3. (),我国制定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4. 2003年,我国的GDP占世界份额的()左右。 A.0.03 B.0.04 C.0.05 D.0.06

5. “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边,把资源、能源和其他物质的效率提高十倍。”是()提出的。 A.钱易 B.蕾切尔?卡逊 C.卡诺勒斯 D.奥巴马 6. ()最早发现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 A.伦敦 B.纽约 C.德兰 D.巴黎 7. 中国大气中的汞的含量是日本含量的()倍。 A.3 B.5 C.8 D.11 8. 九十年代以来,德国针对循环经济制定了()。 A.《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B.《废弃物管理法》 C.《促进有效利用资源法》 D.《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 9. 治淮的问题受到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召开由曾培炎副总理主持的会议。 A.合肥

B.蚌埠 C.六安 D.阜阳 10. ()问题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 A.水污染 B.大气 C.能源 D.环境 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 1. 清洁生产的预期效益是()。 A.? 环境效益 B.生产效益 C.? 经济效益 D.? 总效益 2. 光化学的污染主要来源是()。 A.化工厂 B.人类垃圾 C.汽车 D.环境污染 3. 新型超级汽车的特点是()。 A.? 超轻 B.? 超低摩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