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是心灵塑造者

教师是心灵塑造者

教师是心灵塑造者
教师是心灵塑造者

教师是心灵塑造者

教师是园丁,教师是路标,教师是摆渡人,这是对教师传道育人精神的赞美。工人劳动创造出实用的产品,农民劳动创造出丰富的食粮,科技人员的劳动是发明新技术,而惟独教师的劳动是培育出精神高尚的人。教师的职业是影响人一生的职业,教师的教诲是照亮人心灵中永远的指路灯!

鲁迅先生曾这样回忆他的一位老师: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订成三厚本,收藏着,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他的照片至今还挂在我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老师的教诲和人格成了鲁迅为正义、为自由奋笔疾书的不懈动力,也使他具有了不怕邪恶的钢铁般斗志。

在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心灵里,教师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教师的人格魅力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时时刻刻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在回忆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对他的教导时,流泪写下了《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一文,记录下陈先生对他的“耳提面命”:一个

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和学生的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可讥诮学生,以鼓励夸奖为主。淘气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不要发脾气。站在讲台上即是师表,要取得学生的佩服……

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态度。教师不仅是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是用自己的品格影响学生;不仅用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还用自己的灵魂去感化学生和塑造学生的心灵。

父母给了我们身体,是老师给了我们灵魂!

师者,表率也。毫无疑问教师是我们做人的榜样,那么教师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的品行标准呢?教师不仅自己有着高尚的品德,而且时刻做到以身作则。教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躬行示范者。教师使我们具备了最基本的做人道德规范。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能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在闲暇时间,很有幸拜读了马国志先生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颇有收获。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对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单是了解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修炼,思想上更是得到了升华与滋养。而这本书就是讲解了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

灵。要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在行动上容不得半点闪失。如果我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放任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毁掉的将是无数人的一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那么这剂良药是什么呢?那就是爱。教师如何来制造这剂良药呢,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这是沟通进行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暖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发自内心,纯于天然。要有严父慈母之爱,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怀有一颗博大的宽容的胸襟,认真处理好日常事务。就像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处理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以爱孩子作为出发点,不要意味的指责与批评,要考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

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不要太急于处理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要多从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包容他们。二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就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不能有私心偏心,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要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就请你蹲下来。老师要走近学生,是指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要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就必须“蹲下来”或是“坐下来”。学生虽然年龄小,其实只要你把他当大人来看,当朋友来对待,他们更乐意接受你的教导。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容易长久。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一颗种子,只要播下了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希望老师们也能时刻遵守这个真谛,慢慢的去领悟和感受爱吧! 付出心血,收获幸福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书中选取了七十余篇充满温情、智慧,富有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它们呈现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书中的前言说的非常的好,教师要“呵护心灵,善待生命”,善待心灵,就是要打开心窗,接纳别人的见解和主张,学会和别人交流。善待心灵,就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乐观的面对一切。善待心灵,就是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关怀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善待生命,就是要学会感恩。善待生命就是要对苦难报以淡然一笑。善待心灵,就是体味平平淡淡的快乐,寻觅点点滴滴的幸福。 我看了本书中的关于宽容的位置给你留着中的所有的老师的故事,给我很大的心灵震动,其中给我震动最大的是《我相信你第101次保证》。说的是一名叫陈刚的同学,是一名问题学生,开学第一周就打架,还能言善辩,而老师用宽容和信任的心一直在感化这个孩子的故事。孩子总会犯错,所以当孩子第三次向老师保证的时候,老师的回答是:别说你保证三次,就是保证100次后有100次反复,老师都会相信你的第101次保证,只要你是发自内心的。正是教师的这颗鼓励和信任以及宽容的心,帮助陈刚找到了他自己的人生的坐标。宽

容,是一个恒久的话题。作为老师,宽容的魅力会让你的教育得心应手。文中的陈刚,正是享受了这份“宽容”赐予的温情,才会改变自己,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诚然,这份爱简单而又质朴,但是他却能保持持久、温润的馨香。他用一颗宽容的心善待了孩子,同时他也善待了自己的心灵。 宽容,顾名思义便是原谅、饶恕、不予追究。海尔普斯曾经说过: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由此可见,宽容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也应以宽容待人。当别人无疑间踩痛了你的脚时,你是不依不饶的与其纠缠理论还是宽容的一笑而过,全在你对宽容的理解与把握。张瑞敏在《海尔是海》中描写的那样:“海尔应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其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正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汇成碧波浩淼、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一旦汇入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随着海的号令执着而又坚定不移地冲向同一个目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 是的,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身为教师,不但要呵护学生的心灵,也要呵护自己的心灵。不管做什么事,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心灵去体会,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乐观自信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博爱之泉去滋润别人的心灵。

读《做不抱怨的教师》心得体会

读《做不抱怨的教师》有感 丹凤漾月街道峰岭完小赵俊 丹凤漾月街道中心学校为了培养全校教师多读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向教师推荐了一本名叫《做不抱怨的教师》的心灵励志书。这本书是《做不抱怨的教师丛书》的第一本,它从:不抱怨自己,开放自己的潜能;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不抱怨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不抱怨家人,获得家庭幸福;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不抱怨环境,人生不败的奥秘;不抱怨挫折,为未来铺就道路;不抱怨当下,活在快乐的氛围里八大方面向我们传递了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面对这些挫折,假如一个人以充足的精神、足够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用努力代替抱怨,那么我们就用困难和挫折铺平我们前进的道路,为自己的未来加分添彩。“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书中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中的观点和道理,我都非常赞同。也许,有些人认为:抱怨是为了发泄自己对事情的不满;抱怨是为了让自己透透气,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抱怨越多,你想要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因为:抱怨是一种语言而不是行动,当一个人过多地被语言困扰的时候,他会失去行动力。这个世界上的快乐、对社会的价值、对他人的承诺,其实都体现在行动上。爱是一种行动,善良是一种行动,慈悲是一种行动,这一切靠抱怨是无法实现的。 从教二十多年,听得最多的抱怨就是抱怨学生:抱怨学生基础太差,这么简单的题目就是不会做;抱怨学生接受能力差,这么简单的一个知识点,讲了多少遍还是做不到,真是差死了!这个学生为什么老是不能专心听课……其次就是抱怨家长:没有监督孩子做好作业;没有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再来就是抱怨学校工作多、压力大等等。因为抱怨多,而又不能改变现象,所以幸福感下降,整天闷闷不乐。常言道:世上事,不如意时常有八九。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或不公,如果没完没了地抱怨,不但不能改变,还在浪费着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影响我们周围的人,使亲人和朋友也遭受伤害。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真的拥有一个豁达平和的心境,摆正心态,化消极为积极,拥有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放下所有的不满、失望。为什么不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不是更好吗? 一、不抱怨自己,开放自己的潜能 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扰人不

2019下半年事业单位统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中学教师岗)

2019下半年事业单位统考D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中 学教师岗) 一、辨析题(25分) 1、(简答题)辨析题(25分) 关于“早恋”,有的老师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可以顺其自然,有的老师则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要坚决杜绝“早恋”,请针对这两种观点进行判断和分析。 要求:判断准确,观点鲜明,分析合理,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题干中两位老师的观点都不合理。对待早恋现象,既不能顺其自然,也不能坚决杜绝。 (1)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老师在面对学生“早恋”时,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其他方面。由于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强烈性、不稳定、易激动等特点,如果对学生的早恋顺其自然,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随着性意识的萌芽,中学生开始感受到来自异性的吸引,并产生接近异性的倾向和愿望,出现早恋现象是正常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早恋”现象,老师不能一味地坚决杜绝,而要耐心疏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交往的意识,引导学生广泛交往,把握好深浅度,端庄稳重。 综上所述,题干中两位老师对待早恋的观点都有失偏颇。 二、材料分析题(65分) (资料) 材料1 成绩非常优秀,每科成绩都接近满分。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晓丽看着成绩单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语文80分,英语82分,数学竟然只有75分,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考的这么差。 班主任刘老师看到后看到晓丽伤心的样子,找她谈话:“晓丽,你怎么啦?”小丽一边哭一边说:“老师,我考的太差了,才考这么点分,好难过,我好怕爸妈会骂我,我也好怕他们失望。” 刘老师递了一张纸巾给小丽,继续问道:“这个成绩和你的预期差很多,是吗?”晓丽擦了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付出心血,收获幸福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寒假里拜读了马志国老师的著作《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这本书,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原因是这本书里所列举的例子贴近我们做老师的生活,有些事例甚至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发生过,让我读起来有种亲切感。 如何才能做学生们心灵的导师?我的理解是做一个学生认可的老师,一个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跟着你的思路走从而奠定学生优秀人格的老师。之所以学生对你认可,是因为你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认知起到了一定的震撼作用,使他们对你认可了。 反思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丰富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认可 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的作用。”所谓“以不正焉能正人”,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可以这样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当代著名教育家余漪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可见老师的教育力量更多的是从人格当中来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 一个人的人格操守,生活态度以及心灵世界的丰富程度才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和生活质量.我们教育要培养的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 人的心灵都有一扇大门,对于一个不信任的人,它都不会轻易敞开,所以,老师要做的第一个工作是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也建立在心灵秘密的交换上.一个老师要学会和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才能对你不设防. 记得2011年春节前,班里流行感冒,晚上到班里巡视,有个叫李韩林的学生发高烧,因为她家离学校较远,家长不能及时赶到就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用电动车带到宝城医院就诊,下了楼才发现她没有穿棉衣,就脱下自己的硬让她穿上,这时发现她的眼睛里是湿润的,当然当时想的是不能让她再雪上加霜,没有别的,等到了医院里检查

读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有感

读《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有感 读《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有感 邵逸夫中学王宗宇 XX年,我读到非常温情的书就是《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教育的真谛。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平凡而真切的故事抚慰教师的心灵。 那隽永、精美的文题:“花的事业”是尊贵的,点亮生命的小桔灯,心底最温暖的记忆,给天使缝补翅膀,开启智慧之窗,把整颗心教给孩子,播撒最美好的种子,宽容的位置给你留着,影响一生的课,感动一生的收获。 这些充满温情、智慧、充满启发意义的精短美文,呈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智慧,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理解;这些美文犹如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进我的心灵,让我对生活、对学生、对教师这份神圣的工作充满感情。 其中,“花儿与少年”一文更是深深打动了我。 本文作者是著名作家梁晓声,文章讲述一个绰

号叫“逃学鬼”的少年,因为贫穷,他变得敏感,他敌视老师、同学、学校,为此他经常逃学。 一次他又逃学了,在远离学校的地方,正巧遇到了在度蜜月的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刘老师十分郑重地向新婚妻子介绍了他,真诚地邀请他一起逛公园。 在一处喇叭花开的繁茂之处,刘老师让少年观察喇叭花是骨朵时候的样子,并告诉少年喇叭花骨朵那种“扭”这股劲儿的状态,是开放前自我保护的本能。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一次,为了今生唯一的一次开放,自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刘老师接着说,若将人与花相比,人太幸运了。花儿开好开坏,只有一次机会。人这朵花,一生却可以绽放许多次。前一两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总会开好一次的。这样的教诲,少年从未听过,他竟没有一丝反感。 接下来,刘老师话题一转,诚恳地请求他再上一天学,写一篇关于喇叭花的作文,并将它作为习作进行分析点评。 他无法拒绝老师诚恳的请求,他从来没有那么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 周一,少年鼓足勇气,第一次昂着头迈进学校

做一个有追求的教师

做一个有追求的教师 2014-11-13 | 阅:转:| 分享 梦想让人心怀希望,奋斗让人幸福充实,教师,应当给自己一个追求,做个有追求的教师。 追求是一条美丽的飘带,一端系于自己的灵魂深处,一端翱翔在绚丽的人生天空。一位教师曾经深情地写道:“假如有人问我: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一定会响亮地回答: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因为只有不懈的追求,人生之舟才能驶向远方!”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唯有追求让生命充实,让人生沿着追求目标所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行。生命就是一个从生到死不断流动的过程,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泰戈尔有诗曰:“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可我已飞过。”这是一种洒脱,一种超然,但我相信,这种洒脱,这种超然所赖以奠基的,正是那永恒不懈的追求,因为只有奋斗过、拼搏过、追求过,才能无悔坦言,我曾经有一个充实的人生。 一、追求向上的精神 鲁迅先生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相对于常人而言,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尤其是需要有点精神的。 教师有了自己的职业精神,有了精神的追求,钟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就有了工作动力。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工作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客观的讲,中国人并不重视信仰,对什么问题都比较随便,这就形成了许多教育难题,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我们的学生便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人不能没有精神追求,教师更不能没有精神追求,我们需要追求的是我们教师的独立精神、创新精神、宽容精神、超越精神。 向上的精神是和责任相随的。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教师的责任心主要表现在教学工作上。想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马克思曾指出:“作为一个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责任心是社会对公民的规范和要求。人活在世上,不仅有向他人和社会索取的权利,还有向他人和社会付出的义务。事实上,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工作懒散、见异思迁、不履行职责是公民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有师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勤耕耘。”这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自然流露。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表现为对学生、对事业的责任心。

浅谈年轻教师深入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师学习感悟

浅谈年轻教师深入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学习 感悟 2017年暑假,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参加了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学习的初衷缘于工作的压力、对未来的迷惘和家庭的不和谐。 参加工作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7年,生源的参差不齐、太多的问题学生、繁杂的工作,使 我感到身心疲惫。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遇到太多的问题学生和无法解决的难题、以及一些 家长的无理取闹和刁难等等,让我感到无能为力和深深的挫败感。 班主任的工作占据我了我工作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回顾参加工作9年来以来,几乎没有 静下心来深入钻研地理教学,教学水平迟滞不前,教学成绩也提高不大。与同期参加工作的 同行相比,我感觉离自己的目标“做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越来越远,对未来的工作也充满了 迷茫。我曾经多次想辞去班主任工作,专心做好地理教学工作,然而领导的信任、学校教师 工作安排的困难,使我无法向领导提出这个请求。 工作的压力也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工作中老师、班主任的角色不能尽快地转换到家庭中 妻子、妈妈的角色,因此常常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中:不断地因为一些事情对丈夫不满、发脾气、争吵,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过于严苛,不断地指责与批评孩子。这使得我与丈夫 和孩子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到几乎离婚的地步。 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我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暴躁、焦虑、抑郁。我的身体也慢慢开始 出现了各种问题:胃痛、呕吐,心慌、心脏供血不足,神经衰弱、失眠,一但劳累就开始发 烧等等。我多次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每次交谈后会明白一些道理,然后慢慢调整 好自己的心态。我也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年轻教师,需要好好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是自己 的内心强大起来,进而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二、心理咨询师学习的几点感悟 心理咨询师集中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天,我却收获颇丰。讲师们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结 合自己的实例和经验,深入浅出,使我对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学习的 同时,我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学生和 家人也受益颇多。 1、关于心理问题的根源。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心理正常的,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健康,而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人对都自我、对外界人或事物的认知不合理。但由于“本我”在占主导作用,所以人们往 往意识不到。其实焦虑、抑郁、暴躁等情绪的出现都是因为本我与超我的斗争所引起。看清 楚了这点,就需要我们强大自我使两者“合理化”,才能平复焦虑、抑郁等情绪。 2、关于接纳 接纳包括接纳自我和接纳他人,接纳自我非常重要。以前的我就是个典型地不接纳自己的人:凡事最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差错;对学生、家人的要求太过理想化,有点小错也不放过, 甚至小题大做。很遗憾,经过不断地努力,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要求,反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一些负面的情绪。接纳就是全部接纳,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无 条件接纳。只有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有合理的期望值,才会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和他人,才 能避免负面情绪的积累和爆发。 3、关于合理情绪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第一篇: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后感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阳光,才能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在闲暇时间,很有幸拜读了马国志先生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颇有收获。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对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单是了解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修炼,思想上更是得到了升华与滋养。而这本书就是讲解了学生心理辅导的60个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来告诉老师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学生的心灵。要深知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在行动上容不得半点闪失。如果我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放任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毁掉的将是无数人的一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那么这剂良药是什么呢?那就是爱。教师如何来制造这剂良药呢,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师要心中有爱。这是沟通进行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暖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关爱学生。这种爱,要发自内心,纯于天然。要有严父慈母之爱,关

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要怀有一颗博大的宽容的胸襟,认真处理好日常事务。就像是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处理任何事情首先都要以爱孩子作为出发点,不要意味的指责与批评,要考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不要太急于处理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要多从孩子的内心去体会、包容他们。二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把学生当成是一个就有独立思想的人来看待,不能有私心偏心,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要想了解孩子的感受,就请你蹲下来。老师要走近学生,是指教师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要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我们就必须“蹲下来”或是“坐下来”。学生虽然年龄小,其实只要你把他当大人来看,当朋友来对待,他们更乐意接受你的教导。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容易长久。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爱好比一颗种子,只要播下了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爱,希望老师们也能时刻遵守这个真谛,慢慢的去领悟和感受爱吧! 第二篇: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付出心血,收获幸福 -------读《做学生的心灵导师》有感 寒假里拜读了马志国老师的著作《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这本书,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原因是这本书里所列举的例子贴近我们做老师的生活,有些事例甚至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发生过,让我读起来有种亲切感。如何才能做学生们心灵的导师?我的理解是做一个学生认可的老师,

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俗语说:“能者为师”。说明为人师者应“能”于人。韩愈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能者,非能于人者,如何为人师?故为人师者必应有相当于为师之必备的技能和知识,此为师能。 但为人师表者,并不但仅只要求在知识和技能上领先于子弟。育人者必先育心,为师者尤须在道德修养、情操修炼方面为人表率,方无愧于“教师”的称号。没有师德者,无论其具有多么高深的学识素养,都不堪为人师。 我们常说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可见,在此之中“德”尤为重要。德,主要指教师应具有共产主义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思想作风;才,主要指教师应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作水平。德和才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既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无德无才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有才是贤人。”但是德与才相比,德是前提,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认为要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教师教师需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素质: 一、具有“爱生如子”的博大情怀,在爱的氛围中以情促教。 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是教育。所以,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严是爱,宽是害”,这样就使我们的情感表达失去了表象,学生往往无从接受。其实,我认为宽严有度才是爱。在必要的时候我们能够毫无掩饰的将对学生的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发自内心真诚对待他们,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没有一点装腔作势。教师的人格魅力的灵魂就是一个“爱”字。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只有当师生的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渠道通畅的时候,一切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因为“爱是无比强大的教育者。” 二、具备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 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不论你是主动或被动选择了这个职业,只要你处在这个岗位,你就必须爱岗敬业。特别对于每一个传授医学知识的教师来说,我们的工作又有特殊性,因为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白衣战士”,他们将来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性命安危,所以我们的教学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只有具备强烈的职业感、坚强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始终怀着持续进取、勇于牺牲的精神才能胜任我们的工作。如果我们对工作仅仅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随便敷衍,那么我们的失职不但是误人子弟,还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恶果。由此可见:爱岗敬业既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教师人生价值的良好体现。当我们用一生来实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终换来“桃李满天下”的累累教育硕果时,那使怎样的欣慰和满足啊! 三、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构成。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科技知识。两者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动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只有具备了雄厚的专业知识,才能综合使用和讲解这些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它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进而增加教师的威信,提升教学的质量。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每一位教师注定要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座右铭与学生们共勉,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搏采众长,“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注定要默默无闻地忍受寂寞,实践着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三秋血汗、四季躬行的艰辛。因为我们深知:今天我们耕耘的是荒芜的心灵,明天收获的是人的成长;今天我们的倾尽付出,守望的是明天最

于观敏《做学生的心灵导师》读书体会体会

用爱的良药为学生心灵疗伤 于观敏 近日,读了马志国老师的《做学生的心灵导师》一书,深有感触。 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学生,对作为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不单是了解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修炼,思想上更是得到了升华与滋养。 教师,本该是打开学生心锁的人。但是,对学生的内心,我们究竟能深入多少?有时,看到某个学生调皮,或者做了有点出格的事情,心里非常气愤,狠狠地批评一顿。但静下心来后,又有点懊恼,为什么不与孩子好好沟通一下呢?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以后的道路会有更好的帮助。教师的责任不就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吗?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当然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的。 在学生的心目中,我们是知识的化身,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他们人生的引路人。站在讲台上,我们面对着是一双双纯真的眼睛,是一群群即将褪去稚气,走向成熟的孩子。他们将在我们的引导下,走向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我们肩上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在行动上容不得半点闪失。如果我们不注重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放任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毁掉的将是无数人的一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 唯有热爱教育事业,才会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从而通过我们在课堂、学校的言行举止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很容易找到能说会道的教师,却很少有能让学生听进去的老师。与学生沟通,不是要我们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训练自己的说话和演说能力,而是训练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否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的能力。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磕磕绊绊,甚至遍体鳞伤,我们做老师的不应该在孩子的伤口上再撒上一把盐,而是寻找一剂良药尽快为孩子疗伤。那么这剂良药是什么呢?那就是爱。教师如何来制造这剂良药呢,有两点是必需要做到的。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心得(10篇)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心得(10篇)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心得第一篇: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书不仅是进步的工具,也是人类灵魂救赎的法宝。寒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受益匪浅。虽然书中没有给我们介绍如何去做好教育工作,如何去设计教学内容,但是却震撼了我的内心,除去了教育工作中那一丝幽怨与不满,用更灿烂的笑容去面对教育这个职业。长久以来,社会一直给予教师这一职业最光辉的荣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的改变,家长对于自己的独身子女捧为掌上明珠,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施予教师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所以我们如何去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面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待工作抱有热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一个不抱怨的教师。 抱怨的人生是可悲的,抱怨的生活是没有色彩的,抱怨不会使我们在教育这个行业中出类拔萃,抱怨不会使我们成为孩子心中优秀的教师,反而为我们徒增许多烦恼,让我们沉迷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中,却感无力的恐惧之中。教育是一种智慧,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在教育中用朋友的眼光,用平等的地位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不让他们束缚在我们给予的枷锁之下,那么孩子是不是会更乐观一些,笑容会不会更灿烂一点。其实成绩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本身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有些老师对于学生的成绩永远看不到满足。哪怕学生考了99分,还要抱怨没有满分,似乎只有满分才算是优秀的学生,

只有满分才能证明自己的教育成果。在这种教师的压力下,学生就是考试的机器,永远没有快乐的笑容,教师也永远生活在抱怨之中。此外,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却被老师抱怨成不爱学习的坏毛病,同样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成为教师抱怨的话柄。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交流,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责罚抱怨,适当引导即可。 做一名不抱怨的教师首先必须要心理阳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所记录,只有当教师完美的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才能去照亮学生的心扉。作为教师时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的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格式,时刻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就好比大海中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成熟的理智,正确的挫折观,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时刻充满阳光,才能让学生时刻沐浴在你的阳光之下,幸福快乐的成长。 做不抱怨的教师还要有爱。教育工作时充满爱的事业,这种爱包括自爱与爱人。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还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深受着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信任与重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会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教师在教育中充满爱,让学生感受爱,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成为充满爱的人,有爱心的人。

教师素养名言

教育名言集锦(5)教师的素养 一、教师综合素质要求 1.修炼与发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事业带给我们的乐趣,就在于怎样跨过一道又一道栅栏;平坦,倒显不出我们的脚力与速度。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得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的无以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进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第斯多惠说过:“正象你不能把你没有的东西给别人一样,如果你自己没有发展、教育和培养好,你就不可能发展、教育和培养别人。” ●现代青年教育家彭兴顺在《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中强调:“教师要成为名师,至少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师德突出,二是教学成绩突出,三是教育科研成果突出。而教育科研的成果,主要是以教育科

研论文的形式来表达的。一名高层次的教师,既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实践工作者,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理论工作者,而且要善于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凡是会上课又能写出一些质量较高文章的教师,成名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126页) ●吕型伟先生积其60 年从教经验,智慧地概括出了三句话:“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创新。”这三句话也是他一直努力追求的。他认为,要成为名师,这三句话一句也不能少。其中,第三句又显得更为重要,一个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创新。 ●特级教师徐世贵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解决好三种力的问题。即动力、能力和精力。缺乏动力不愿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动力问题。做任何工作没有动力,其他无从谈起。动力是理想、事业心,是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无德不为师,无爱不成师,无术难成师。要成名师,必先做真人;要成名师,必先爱生;要成名师,必先教学有术,教学有方。”(动力是前提,能力是基础,爱心是底线,精力是保障。) ●要想做优秀的教师,必先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2.与贤良为伴 ●俗话说,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李嘉诚说:“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格;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我们与谁捆绑在一起,这很重要!与有梦想的人在一起会被激发梦想,与优秀的人为

做学生人生成长的导师

做学生人生成长的导师 娄底吉星小学刘似惠 “教育就是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树去摇动另一棵树。”在学校教育里,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跟学生联系最多、最紧密的人。“班主任要成为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学生在学校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更重要。作为班主任,该怎样教会学生做人呢? 一、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观。 学生要对生活、前途充满希望,天天都有进步,天天受到教师家长的表扬,同学们的赞扬,这样的同学会表现的非常积极、乐观,学习也有动力和有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人生目标,来到学校因表现不够好,又受不到表扬,他完成每项任务都感觉累,学习也没有信心,完成作业也当成任务,这样没有目的和目标的学生,无论你将怎样严格管理,进步也不大。所以,我们教师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对前途抱有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这样我们再教学就容易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出来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会表现出来。 二、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欲求人人成材,先求人人成人”。责任感是影响做人最基本的问题,是学会做人的基点。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首先要培养起他们对自己的责任

感,使他们关心自己的前途、人品、学业和健康,自爱、自强,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常规管理。一周五天,值日班长轮换值日。每天安排两位同学当值日班长,负责监督检查、记录每天的出勤、做操、卫生、早、午自习等情况,全班同学分成小组开展比赛。每天下午放学前作小结,一周一评比。每周都有检查重点,利用班会进行小结,为确保效果,我们注意形式的多样,如:表现突出的学生在班上进行表扬或者以校信通的形式告诉学生的家长,让他们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将常规管理、常规活动和“学会做人”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由此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明确做人要求和自身职责,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开发自我、学会做人。 2、自我管理。学生共同生活在一个集体中,作为集体成员中的任何一员理所当然应该为集体分担责任。班主任把班级里的事情具体分配到每一位学生,这样,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会做事。这项管理措施,既使每位同学从班集体的角度来思考自己平时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班规要求,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3、常规活动。我把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与教学、班级活动紧密结合。每日有评比,每周有总结,达到规定目标有奖励。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结合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引导孩子完成某些活动。通过一定的制度、规则,变学生被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活动的效益,收到良好的效果。

_给教师的建议_教师的心灵鸡汤_奚光蕾

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 《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的心灵鸡汤 奚光蕾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古老的书籍,可是,书老,理不老,书中对教师工作中常遇到的一百个棘手难题提出了建议,每一条建议都结合了生动的教育实践。笔者针对阅读、思考、实践这三个大方面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师;建议;阅读;思考;实践 作者简介:奚光蕾,女,汉族,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9-210-01 《给教师的建议》——一本很古老的书,老到比我的年龄还要长个好几岁,书皮已经破旧,书页也已卷角起皱泛黄,看得出来被很多的人翻阅查看过。正是它这种古老的痕迹吸引了我,让我开始了对前辈的追寻。 翻开书,看到目录,一百条给教师的建议,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从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课堂内书本的学习到课堂外大自然里的体验,十分的详尽,全面具体地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但是苏霍姆林斯基不是以教育家或者校长的身份教师进行空洞的说教。整本书虽然厚达561页,但苏霍姆林斯基精炼的提出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百个棘手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结合生动的教育实践来谈,给新教师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给教师的建议》涵盖了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方法,涵盖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对学习困难生提出了许多具实践性、指导性的做法。他在研究学生的智力生活、劳动能力与学习的关系,思维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实践,综观全书的内容,我们发现阅读、思考、实践是学生提高智力生活的重要途径。 一、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在第十八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写道“不经常阅读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在第十九条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的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由此可见,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中,把读书看成是学生培养中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他看来,阅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阅读。他不仅仅是把阅读看做是发展智力的手段,更把它与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甚至还上升到生命的高度。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就无法生存。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也希望所有的老师能一起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领着孩子读书,让他们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同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他们对书的热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不断的深入,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在重复昨天说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学生们的精神需要。 因此,教师也应该要多读书。或许有很多老师会抱怨,平时工作已经够忙了,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来读书呢,其实读书,不仅仅是扩充自己的知识,也是教育的一个技巧——用终生去备课,每天不间断,坚持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苏霍姆林斯基提议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而要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唯有不间断的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比要求自己的学生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要思考,不要死记 要思考,不要死记,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第四十八个建议。明明已经可以熟练的重复的规则概念过了一天便会遗忘,就算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把规则背得很流利,到了第三天能完全记下来的学生依旧寥寥无几。这是什么原因呢?在积累了大量事实的结果后,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一条真理,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究竟独立地分析和思考过多少事实,并对事实提出过多少质疑。而且,只有学生越是不刻意以追求识记为目的,以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事实越多,这条规则在他们的记忆中就保持得越牢固。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明白和理解不等于对一个事物已知,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对学习最“差”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尤其需要对新教材进行专门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他把学生在十年内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按一个竖式排列出来,其中会思考排在了第二位。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为了学会怎样学习。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和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中。因此,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思考是一件美好、诱人并且富有趣味的事情。由此也教给教师一个征服学生的法门,那就是在带给学生思考的同时表现自己,以思考来让学生感到折服和钦佩。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善于思考的老师,才有力量使教室保持肃静,让儿童特别是少年和青年用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才有力量激发学生的良心和羞耻心,这种力量才是不可置疑的威信。 三、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他选择了四种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运动和探索之中。 在第十六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劳动不仅是一种实践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论的素养。如果教师想使自己的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想让他们把严整、明确、合乎逻辑顺序的思维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那么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到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去,并把知识体系的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劳动中体现出来。这里的劳动也就是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从而涌现一些新的思想,然后这些新的思想又激动着他,这样循环周转,他的情感和思维都得到了很大的磨炼。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他们思维和语言发展,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学习的规律,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将纸上的东西变为己有。 《给教师的建议》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用一生的心血铸就的纪念碑。在这座纪念碑面前,我们可以聆听到许多有益的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理论和经验,丰富和指导自己的工作。作为教育事业的跟随者,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面镜子,鞭策自己做一名好老师,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的努力。 注释: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210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 ——教师常见心理困惑解析 发布时间:2017-03-29作者:杨敏毅王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要:这是一本戳中教师痛点的心灵开悟书,能帮助教师从心理学角度了解自身的困惑,引领教师疗愈内心的伤痛。48个典型案例能让你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实现一次心智成熟的旅程和真正的心灵洗礼,更好地接纳自己。 《做内心强大的教师——教师常见心理困惑解析》 杨敏毅王震着 策划:源创图书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出版 编辑推荐 身为教师,你目前被困在哪个阶段 工作——如何得到领导、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同事——为何相逢容易相处难 结婚——谁才是适合自己的人 孩子——要不要生二孩,孩子该如何管教 自我——怎样直面真实的自己 未来——是继续做教师还是该转行 …… 每个案例都是一把钥匙, 帮你打开心灵的枷锁。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戳中教师痛点的心灵开悟书,能帮助教师从心理学角度了解自身的困惑,引领教师疗愈内心的伤痛。48个典型案例能让你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实现一次心智成熟的旅程和真正的心灵洗礼,更好地接纳自己。 作者简介 杨敏毅,上海市基础教育首批正高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上海市七宝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主持人。荣获首届全国学校心理辅导“辅导之星”,首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出版有《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读懂小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读懂初中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中学班级心理辅导活动60例》《中学生心理辅导实用技巧与案例》等。 王震,上海市首批学校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宝山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主持人。荣获上海市“育德之星”等荣誉称号。《中学生阅读》专栏作者,出版专着《跳出常规》,参与编写《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等。 书摘 别让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 一天中午吃饭时,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传来带着哭腔的声音:“老师,我不知道该怎么上公开课了。我的压力真的好大好大……”这是一位名叫梅欣(化名。本书涉及的人物姓名均为化名)的教师打来的求助电话。从她轻轻的、怯怯的声音中,我初步判断这是一位教龄不长的年轻老师,简单安慰她后,和她预约了周末下午做心理咨询。 周末下午,梅欣如约而至,梳着一个简单的马尾辫,上身穿休闲T恤,下身穿牛仔裤,脚穿运动鞋,乍一看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但从相貌上看,她应该年纪不小了,神情有点疲惫,看起来有几天没有睡好觉了。她有些拘谨地在我面前坐下了。 “你工作几年了”我问。 “今年是第十年了。”她想了一想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