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总题库初稿

马原总题库初稿

马原总题库初稿
马原总题库初稿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B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B )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C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A )

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C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C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

A. 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C )

A. 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B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20.马克思主义是( C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C )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22.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D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2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24.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B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成立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C )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2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 )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28.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9.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B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30.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是(C)

A.辩证法和唯物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

31.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D )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

3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 ( C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 D.威廉·配第

3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了 ( B )

A.剩余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再生产理论D.流通理论

34.《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C )

A.1841年 B.1844年 C.1848年 D.1867年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BC )

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BCD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BC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BC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B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BC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ABCD )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B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BCD )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 ABCD )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 ABCD )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6.马克思主义是( ABCDE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E.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17.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 ABCDE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理基础

B.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E.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 ABCD )

A、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B、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本性决定的

C、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D、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E、这是领袖的选择

1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ABCDE )

A.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C.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D.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E.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20.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AC )

A.创立唯物史观

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

2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

2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 )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DE )

A.生物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细胞学说

24.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 ABCD)

A. 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

B. 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

C. 防止和反对实用主义

D. 防止和反对经验主义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工业革命。(错)

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劳动价值论。(对)

3.剩余价值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错)

4.科学严谨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错)

5.《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错)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对)

7.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辩证唯物主义。(错)

8.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对)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错)

1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对)

1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对)

1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错)

13.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错)

1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对)

15.马克思主义是它的三个主要思想来源的“简单相加”、是“理论拼盘”。(错)

16.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错)

四、回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一、单选

1.以下对哲学概念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B )

A.哲学就是人人都有的世界观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

D.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

2.决定这种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回答是( A )

A.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源

B.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

C.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

D.意识精神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3.唯物主义主张( D )

A.意识第一性B.物质第二性C.精神第一性D.物质第一性

4.唯心主义主张(A )

A.意识第一性B.意识第二性C.物质第一性D.精神第二性

5.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观点的回答是( C )

A.世界的本源是什么B.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C.世界是怎样存在的D.世界是不是物质的

6.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是( A )

A.联系和发展B.变化和发展C.运动和静止D.主观和客观

7.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客观实在性B.世界的统一性C.主观能动性D.内在统一性

9.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C)

A.意识B.思维C.物质

D.精神和物质

10.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B )

A.科学文化实践

B.物质生产实践

C.社会政治实践

11.规律的根本特点是(D )

A.主观性B.偶然性C.必然性D.客观性

12.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引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常”就是指( A )

A.规律B.运动C.变化D.原因

13.“花开花落各有时”这句诗揭示了( C )

A.事物的变化是正常的B.事物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C.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D.事物的变化是由意识决定的

14.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哲学观点是( A )

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5.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全部哲学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心外无物”这种哲学思想属于( B )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辨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用这句话说明(C )

A.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时绝对的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一切皆变,无物常住

D.运动是指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17.“唇亡齿寒”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事物之间存在( D )

A.变化B.矛盾C.排斥D.联系

18.体现唯物辨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物质运动规律

19.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C )

A.规律B.联系C.矛盾D.意识

20.宋朝的诗人有一首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观察分析问题要用( A )

A.全面地观点B.矛盾的观点C.运动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

21.雷锋说:“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人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种说法是( D )

A.唯物的B.唯心的C.形而上学的D.辩证

22.中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四方上下曰宇,往故来今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哲学观点是( B )

A.唯物论B.唯心论C.形而上学的D.辨证的

23.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这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的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4“物质是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这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5.人的意识是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这是(D )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26.电脑出现后,电脑就可以代替人脑,甚至超过人脑,控制人脑,这总说法是( D )

A.科学的B.正确的C.唯物的D.唯心的

27.老子的“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中包含的哲理是( C )

A.事物是相互对立的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D.矛盾具有斗争性

2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是( C )

A.对立统一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矛盾运动规律

29.“野花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A )A.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B.新事物与旧事物是有联系的

C.春风与野火势相互排斥的

D.东风与野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30.“画龙点睛”,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C )

A.内部矛盾B.外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

31.“红花还得绿叶扶”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观察分析问题(A )

A.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B.只看主要矛盾

C.只看次要矛盾

D.既要看到内部矛盾又要看到外部矛盾

32.1958年“大跃进”,粮食生产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A )

A.唯物主义思想B.唯心主义思想C.形而上学思想D.辩证法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说法是(ABCD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C.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意识与物质的问题

2.以下属于唯物辩证的观点有( BCD )

A.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B.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

3.以下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有(ABD )

A.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B.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作用

D.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ABC )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D.世界的本原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ACD )

A.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依赖于意识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ACD )

A.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B.世界本质上是意识的

C.自然界是物质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7.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唯物辩证主义认为(ABCD )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C.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世界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8.以下体现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观点有( CD )

A.物质处于永恒运动之中,没有静止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ABD )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C.存在着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

D.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AB CD )

A.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B.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C.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D.无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就是宇宙

11.唯物辩证法认为,静止是( BCD )

A.物质存在绝对不运动的状态

B.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D.相对的

12.时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BCD )

A.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13.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BC )

A.物质生产实践

B.科学文化实践

C.社会政治实践

D.阶级斗争实践

14.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ABCD )

A.本质的联系

B.固有的联系

C.必然的联系

D.稳定的联系

15.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万物之间(ABC )

A.相互影响的关系 B相互制约的关系

C.相互作用的关系

D.相互孤立的关系

16.中国古代寓言“揠苗助长”,揭示的哲理是 (ABC )

A.事物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

B.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C.规律是不能创造的

D.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17.联系的特点有(ABD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统一性

D.多样性

18.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己。”这里的“不为尧存,不为桀己”,就是说自然界运动(AB )

A.规律是客观的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规律是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的

D.规律是因为桀的暴虐而消失的

19.发明永动机的人都失败了,说明人们不能(ABCD )

A.藐视规律

B.消灭规律

C.违背规律

D.创造规律

20.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C )

A.统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斗争性

D.特殊性

21.“和谐”体现了矛盾双方的(BCD )

A.相互对立

B.相互依存

C.相互促进

D.共同发展

22.矛盾的普遍性讲的是(ABCD )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不是不有,无处不在

D.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2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不相同的两片树叶。”包含

的哲理是(ABCD )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D.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ABCD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2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ABCD )

A.否定是万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万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万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6.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面包含的哲理是(ABCD )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C.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D.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7.教学要“因材施教”,其哲学依据是(ABD )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具有共性

D.事物具有个性

28.“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万物对旧万物的(CD )

A.全部否定

B.全部肯定

C.既肯定有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29.《三国演义》中,刘备告诫刘祥说:“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BCD )

A.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D.量变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质变

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有(ABCD)

A.新万物是不可战胜的

B.发展的实质是新万物的产生,旧万物的消己

C.新万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D.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32.“天下没有两片完全不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揭示了(AC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事物的共性

D.事物的个性

33.以下对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有(ABCD )

A.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B.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的联系

C.它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D.它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中思维发展的规律

34.辩证思维的方法有(ABCD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

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35.以下属于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有(ABCD )

A.控制方法

B.信息方法

C.系统方法

D.模型化方法

36.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以下思维方法的相结合(AC )

A.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B.唯心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C.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D.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37.下面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有(ABCD )

A.原因与结果

B.现象与本质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内容与形式

三、判断: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向。因此,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F )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T )

3.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离开人的思维而存在( F )

4.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无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有限的( F )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T )

6.哲学的重要使命不在于知道实践区改造世界,而在于指导实践去认识世界(F )

7.修建房子首先要设计图纸,所以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意识活动( F )

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T)

8.一切皆变,无物常往( T )

1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T )

11.电脑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的思维,它将超过它的主人而统治人类( F )

12.“胸有成竹”这句成语说明了思维决定存在(F )

13.老子在《道法篇》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说的是万物开头难的道理( F )

1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T )

15.常言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里说的是青山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F )

16.俗话说:“有一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说明我们周围的一切是依赖于人的思维而存在,又离开人的意识而改变的(F )

1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一种事先存在着的一种客观精神“理”产生和演变而来的( F )

18.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T )

19.近代一些自然科学家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大厦的宇宙之砖( F )

20.作为一个哲学概念,“物质是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东西,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 T )

2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T )

22.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在马克思写出《资本论》之前还不存在( F )

23.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T )

2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包含着唯心辩证法的思想( F )

25.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或固态,这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谁的物理性质发生由量变引起的质变(T )

26.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T )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及其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1.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

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元的那个也是

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当代中国,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现阶段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出发关。

2. 2.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说明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在尊重

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答:人们在时间活动中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

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在追求和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又要充分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坚持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基本途径的观点。当前,要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的“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运动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去规范和治理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改革开放的其他领域和方面,调动全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投身于追求中国梦的实践。

4.第三:坚持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辨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励而深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斯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制度、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把握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兴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和总个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辨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的时代发展进步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之路。在追求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的观点。当前,要大力坚决拥护,大力支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继续进行“拍蝇”,“打虎”的反腐败斗争和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为突破改革开放的瓶颈,趟过改革开放浑水去创造有利条件。

3.联系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5.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励

而深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矛盾普遍性

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斯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

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制度、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把握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兴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

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

辑和和总个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辨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

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的时代发展进步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的必要之路。在追求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A )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B )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

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 A )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B )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核分人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四、简述(共20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8分) 2 ?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 (4分)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4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五、论述(20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甘肃政法学院2007―― 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A 卷) 15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分数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2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4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冋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冋题 5 ?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丨) A 琴匸.『豈L 绡学聲’ B- :.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I :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瓠叢廳悬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 D 一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 ?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A 直接认识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 不变性 D 终极性 14?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该社会的( ) A 生产方式 B 政治制度 C 上层建筑 D 精神文明的状况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复查人 核分人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得意 识 本 质问题 3.列宁 j 的物质定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 D 客观实在性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 点 D 实践本质问题 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马原试题库(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已过时?为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分别为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否。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 史上的伟大变革? 答案:①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第一性的问题。②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为它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统一。 3、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 吗?肯定相对静止有何意义?(Y) 答案: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2)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不对,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 意义:第一、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 系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Y)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基本观点:①否定是自我否定②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5、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问什么说人口决定论和物理环境决定论是错 误的?(Y) 答案: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 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社会存在是指省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D]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3.马克思把商品转化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 17.1971年迪尼斯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成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下草种,5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完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启示是[AB] A.要从实践中获得灵感B.要尊重实践的要求C.不要对任何自然事物做改变 D.要求对事物本来的面目做直接反映 1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由于[ABC]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1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AB]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20.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思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CD] A.阶级斗争说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论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D]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二.多项选择题。 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CD]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9.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CD]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2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学习帮手.

马原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2.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试验。有个年轻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B A.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D.认识中所获得的真理 3.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4.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B A.实物补偿 B.价值补偿 C.增殖补偿 D.劳动补偿

马原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A卷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附表一。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zzzz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D )。zzzz A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B工人罢工和起义 C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D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C )。zzzz A消灭阶级、消灭国家B实现人权C实现共产主义D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B )的基本问题。zzzz A唯心主义哲学B全部哲学C唯物主义哲学D一部分哲学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D )。zzzz A实践性B运动性C客观性D物质性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zzzz 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 )。zzzz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 )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zzzz 9.时间是指(C )。zzzz 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绝对性C物质运动的持续性D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C )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D )。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D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C )。zzzz A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B科学实验C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D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1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D )。zzzz A客观世界B感觉C思维D实践 15.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马原题库(一)

原理题库(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单:10;多:5) 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科学性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马原题库汇总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 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与时俱进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 B)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BCE) 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E.唯物史观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下面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表述是( ABCD ) A.是马恩创立并由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 B.是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 C.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ABC )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BC ) A.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C.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D.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 7.下列哪些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AB)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当·斯密D.欧文 8.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A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C.实事求是 D.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 三、辨析题

马原单项选择题库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完整word版)马原题库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马原试题 简答题 科社部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正当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4、在岁未来社会的认识方法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空想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对凭空猜想无法知道的事情,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根据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其具体方法是:第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实现依据。第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中阐发未来新世界,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第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对未来世界做详尽的细节描绘,因为,未来社会究竟是怎样的,将完全取决于人们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以抽象理性为前提来设计未来社会,二十通关过揭示人来社会发展规律使人们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并为人们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容和关系 “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决不会”是指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的生关

马原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 BB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名列榜首的是(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运动 D .阶级斗争也包括继承者对 千年思想家” 网评,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马原2018选择题试题库

2018年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A.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A.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D.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5、马克思的两个重要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 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

马原试题库

马原试题库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一、二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B) A、“科学之科学” B、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解答一切疑问、穷竭一切知识的科学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是指(C) A、人人具有的世界观 B、仅指无产阶级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科学的世界观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C)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B) A、工业革命 B、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C、蒸汽机的发明 D、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现代西方哲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革命性 7、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8、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 A、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B、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C、变化发展的观点 D、普通联系的观点

9、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这是由于降水量过大所造成的,同时也与长江上游流域的森林砍伐过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积有关。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B) A、一因多果 B、一果多因 C、同因异果 D、多因多果 10、主张人的认识是“求诸于心,不假外求”,这是(B)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共有的观点 11、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关系 D、社会意识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C、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D、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1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4、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15、一切真理都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D)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不可知论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16、“假象和真象一样具有客观性”,这是(D) A、形而上学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折衷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17、对不可知论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A)

马原题库第二章

第二章 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真理的绝对性。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B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22、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C ) 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一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2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 A、具体性 B、客观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31、对事物用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C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旧唯物主义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或者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消极适应环境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性;或者把实践活动狭隘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活动. 3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存在局限-相对性 34、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B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35、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同时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 37、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38、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D )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4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