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改革的重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对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及新模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得当,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要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是把握几个基本切入点: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阅读;课堂提问要有效,应多一些启发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语文知识不能被弱化、淡化;应注意研究教与学的规律,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又要重视调动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方法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社会各界不断地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几乎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弱点。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探究。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他们的

创造,最终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的有效性也渐渐得到提高。然而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偏离,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不重视对学生的训练,未能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二、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教学的有效性是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效益,掌握教学策略并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有效教学要求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具备一

种反思的意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确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行为老套的问题,正需要用理性和怀疑精神,通过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一堂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什么为标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史绍典先生提出:一堂“充实”、“丰满”、“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过程”、“有积累”、“能增值”。即很好地把握“三个维度”,处理好阅读教学的基本元素与相互的作用关系,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通过自身的体验,学生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抓住规律,悉心引导。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紧紧抓住教学的规律、学生认识心理的规律,既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学习,又要重视调动其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其实也是阅读的动力因素,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阅读首先要调动阅读主体的心理动力,把被动的阅读转化为主动的阅读动机……阅读中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心向,形成积极的阅读动机、一种求知若渴的阅读期待。”教师如果能把学科知识加以“心理学化”,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而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研究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心理结构和规律;研究学生是怎样获得语文知识,如何形成语文能力,如何在语文学习中得

到个性的全面发展。”根据阅读的特点,“品——评——悟——化”的教学策略,比较教学策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2、发挥教材优势,培养阅读兴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以课堂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教师可以再介绍海明威的其它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以此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面。

3、巧设问题,激发探究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积极去学习知识,知识的获取对于他才有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那么,问题从何而来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来激活问题。在阅读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原有的生活体验来质疑课文,会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更丰富的思考。如在阅读《雨霖铃》时,我们可以回想过去读过的一些送别诗句,然后引导学生

思考:同是送别诗,这些诗各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胸襟?各体现出怎样的一种风格?……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同样的表达又可以有不同的含义,阅读文章,要善于用学生头脑中积存的知识经验激活问题,于无疑处生疑:为什么《鸿门宴》中项羽不追问项伯为何要替刘邦说情?《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那么美丽能干,为什么焦母不喜欢呢?刘兰芝“左手持刀尺,右手持绫罗”,她是“左撇子”吗?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吸引他们为问题找答案。

其实,阅读中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从文章的主旨中提问,从重点词句、语段的隐含义中提问;从课文题目提问;从课后思考题提问;从结果追问原因;从原因问结果;从课文的表达技巧方面“提问题”:从标点符号处质疑;从文章的细节描写处质疑;从人物、景物描写处质疑;从文章的过渡质疑,从文章思路质疑等等,在此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

4、五步引领,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大致可以分五个步骤:1、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2、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包括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 3、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即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

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5、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的阅读教学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训练答题能力的机械操作过程,而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整合过程,是“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表现出的是对人的关注,塑造出真正的人。以上笔者所提到的仅是追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方面,相信只要我们每个教师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然会得到提高。

浅谈藏族地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藏族地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12T15:41:05.56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8月下供稿作者:边庆元 [导读] 藏族地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占有重要地位。 〔摘要〕藏族地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占有重要地位。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进课堂,人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正在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标准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关键词〕藏族地区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自主性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也许在教育理念先进的地区,已不是先进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实践也证明: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教学法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可在我们拉萨地区,可谓是一种新出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基础差,对于这种新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领会容易出现一些偏差。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很有必要就这种方法的引鉴、利用,做出自己的理解。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自知识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体会,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则应当将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逐渐领悟到自主性阅读的真正内涵所在。使这种语文自主性阅读之法成为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金钥匙。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正在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谁要想在当今语文教学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所教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大胆地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所谓教学改革就是对所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是语文教学思维理念的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所倡导的语文阅读教学会对学生的将来发展要求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法能真正适应藏族地区学生将来的发展要求吗?当前的高中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阅读训练呢?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只有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引进各种时尚的元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阅读文章的好习惯。因此,学生自主性阅读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会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至理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也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语文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教学。让课堂上学生自主与创新的精神得到张扬,层出不穷的新的授课方式,使语文阅读课重新出应有的生机。 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正在尝试着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自读文本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代替过去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读文本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我这里所讲的语文自主阅读方法的精髓在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文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文本,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文本,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本,在新的语文阅读方法面前,作为教师该如何进行因教材而施教呢?为了一改过去 “老师讲读,学生记录”典型的填鸭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教师讲读文本为主” 教学模式改为“引导学生自读文本为主”教学模式,具体做法: 1 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现行的语文版语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这些经典著作中很多地方(立意、构思、语言、创作手法)都值得我们琢磨和借鉴的地方。就此,我会从一些极其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精妙之处,然后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再试着去分析课文,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哪怕是一些幼稚的看法甚至是错误的主张,也不要打击学生,只是在表扬的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走向真理的殿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阅读就仿佛是一粒火种,只要时机适当,足以点亮学生心中的那一盏知识的长明灯。这样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海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用心去领会文章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和独特的个性。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 2 自主阅读教学重在对比,找出各知识点的异同 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我就会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然后进行比较,相互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整合知识、掌握知识。学生要想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就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材料收集,如:同一作者的文章、同一内容的文章、同一时代的文章、同一风格的文章,让学生收集到得内容进行比较,从中得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通过这种对比阅读形式的渗透,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将会由课堂被动的阅读逐步发展成为课外主动的阅读。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作为一名学生,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自主性阅读过程是学生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自主性阅读文本。适时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等,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若是学生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及时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的思想与文本所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真实地记录下来。学生激情高涨自主阅读课外文本才是我们语文课所要达到的教学预期目标。 3 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学生自主阅读教学的语文课堂质量才会快速提高,时常困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瓶颈问题(即学生不喜欢的课外书籍)也会得到从根本上解决,从而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我们的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 在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习惯逐渐形成以后 在语文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朗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性阅读课文的学习,教师后指导学法的教学,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学生通过的品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独特的学习文本感受。 语文难教,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性阅读更难教,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上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评析 一、课前【多媒体显:课题】 二、导入【多媒体显示《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小声播放此段音乐】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鉴赏。上学期,我们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同学们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多篇读后感。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三国”中的人物,同时也检验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效果。 《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细致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这节课,我们对其中一个重要人物展开讨论。 这个人物,有的说他是英雄,有的他是奸雄,他是谁?(曹操) 【多媒体显示:曹操画像。是英雄?是奸雄?】 下面,我们用辩论的形式来讨论。 三、辩论会 讲述:在我左边四位是正方,辩题是;曹操是英雄?在我右边四位是反方,辩题是,曹操是奸雄?在我对面第一行中间五位是评委辩论现在开始。 攻辨 1、正反方一辩各自亮出自己的论题。 2、正反方二、三辩互相驳斥对方的论点、论据。 3、正反方一辩辩论情况作小结 (二)自由辩 1、正反方辩论 下面同学有什么看法? 2、观众参与辩论。 3、正反方四辩各自总结陈词。 下面由评委代表点评。 四、总结归纳 1、讲述:谢谢辩手们的精彩辩论,谢谢评委的准确评价。曹操是英雄?是奸雄?这是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的话题。刚才,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现在,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请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两个片段。 【多媒体显示:“横槊赋诗”和“梦中杀人”片段】 2、从同学们的辩论和电视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个性格复杂,形象多样的人。 3、请同学们根据辩论、小说、电视剧对曹操作一下总的评价。注意大屏幕的提示。 【多媒体显示: 如下】 奸雄 政治:玩弄权术挟天子以令诸侯 道德:不忠不义田猎事件错杀吕伯奢 性格:奸诈残暴割发代罪梦中杀人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在高中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对阅读教学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41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同时也作为主科之一,对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的语文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其中阅读能力就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重点提升的一种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当前社会需要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对阅读教学引起重视。 一、高中阶段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效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保障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想要提

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学生必须在平时就下功夫在语文学习上。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博大精深,高中语文教材上的知识只是中华悠久文化的一部分,学生想要在中华文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徜徉,就必须通过有效的阅读。学生一方面要注重课内实际的阅读,另一方面要扩展阅读面,阅读教材以外的优秀文章。这样学生的眼界才能变得更加开阔,才能占据更多的知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升。 (二)通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进行阅读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很少学生会为了休闲与放松而进行阅读。通过阅读获取有效的信息是阅读的最主要的目的。21世纪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的知识占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竞争的成败。通过高中阶段有效的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很多有效的阅读技巧,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有效性,使学生掌握一种重要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语文作为主科之一,对高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语文在高考中占的分值越来越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学生、教师、家长与社会共同的心愿。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学生语文成绩产生直接的影响。翻开历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阅读部分占有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语文阅读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内容在总结以往成功教学经验的同时,将在生态课堂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于高一和高二年级教学中侧重阅读教学。高一和高二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关键时期学生语文将在高一和高二时期通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为高三语文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课本篇目必修部分,选择经典篇目进行课堂学习精讲。这一部分,主要是老师引导,按照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推行课堂学习模式,力图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对高考题的针对性题型练习,扎实的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二,课本篇目选修部分,采取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有老师制定选修课文部分的学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自行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这一部分主要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进行集中学习。 第三,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进行阅读。可以采取隔周阅读的方式,利用语文课堂连堂两节课的时间进入学校图书馆进行自由阅读。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有总体规划,有具体要求,定期查阅学生的阅读笔记和阅读心得,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图书,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第四,主题单元阅读。这一教学活动以课文单元教学目标为指导,结合相关课外资料,通过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阅读、写作及组织活动能力的锻炼。老师明确单元阅读主题目标,提供与本单元主题相

关的参考资料的篇目,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课外资料的搜索、筛选和阅读。因为之前通过对课本必修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元主题内容,所以在搜集资料阅读时倾向性会比较明显,单元教学目标会得到更深入的实现。老师每周利用一节课对学生的课外搜索阅读成果进行总结,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评出最佳的课外资料和最优的阅读心得。 尔后,班级汇总。以班报的形式编排成阅读资料进行班内传阅。班报采取小组轮流编辑的方式,每周一期,报纸主题切合课本单元主题,版块内容全部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资料搜索和整理,形式灵活多样。这种教学形式既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寓知识于趣味中,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学期新气象。希望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对教学领域的突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创造高考语文学科成绩的新高。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意义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意义 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提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视读、写。”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的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合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对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 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两者的统一性,仅靠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偏颇。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它与写作教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写作教学服务,抓住语文课本其实就是抓住写作的宝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同学,印象中很少有几篇课文曾经给他的写作提供较大的帮助。在写作时不能有意识地借鉴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而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多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的又是各种各样的文学样式,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最好的蓝本,谁放弃了书本,实在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基于这一点,我就始终想努力从那里攫取写作的激发点,激发学生们匪夷所思的想象能力、摧枯拉朽的突破能力和灵感勃发的构思能力。由此改变阅读课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的现状,使得阅读教学有效地为写作服务。充分利用阅读文本能够对写作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阅读教学可为作文教学提供借鉴的范例。 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如下列课文就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借鉴:描写环境——《故都的秋》,写景抒情——《菏塘月色》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 2、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写作,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可以依托教材中有关知识例文。如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内学习议论文例文,运用有关知识短文调整认知结构,使思路由混乱过渡到有条理——这是基础,使思维方式初步合理顺畅,有利于学生确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题方法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题方法 【摘要】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阅读占比越来越大,而阅读量的增加对于患有“阅读困难症”的学生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本文立足探究阅读教学中主观题的审题现状及方法,提高答题效率,高效利用考试时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审题方法 一、高中生的审题现状及原因 从我的学生平时卷面作答情况看,大多数学生都存在文不对题,缺乏要点,脱离题意、以偏概全、留取空白的问题,更有甚者,部分同学因审题困难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有放弃整个语文学科的念头,这显然是不可行的。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能力差。语文是一门兼文学性和工具性的学科,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外,它还具有培养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的作用,而鉴赏评价就要建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之上。因此,理解能力是审清题干的前提。 第二、缺乏整体意识。所谓整体意识,就是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对题干条件、问题数量、必要的文体意识等要素的整体把握意识。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生因缺乏整体意识,导致审题不清,答题不准,脱离文体的情况。如若没有具备这些常识,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让学生给出正确完整的答案,谈何容易?

第三、畏难心理。目前,大多数学生偏爱简单而容易的题目,对于带有难度系数的题干,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不了,纠缠无果后这能选择放弃,而我们的高考题不可能一味的简单,所以,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成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又一“拦路虎”。 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措施 第一、知行合一。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的科学实践理论,强调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关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方面的。我想,在我们的阅读审题教学中,也应该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知”即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行”即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那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做到讀、问、写、达。读,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如推荐相应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拓宽学生的眼界;问,则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也可以带动、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提问、设问;写和达,则是将问题的答案一文字或者口头表达的形式呈现出来,老师给予评价指导并改正,最后将最终答案记录在册,形成读书笔记。相信,只要坚持阅读并记录,做到读、问、写、达的统一,口、脑、手、心的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定会登上一定台阶。 第二、树意识、积知识、建框架、抓关键。首先,要树立文体意识。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中,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而不同文体的考点、设问以及相应的答题术语都有所不同。例如:在散文阅读中,题干在考查“某句段在文中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黎兆英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黎兆英 摘要】阅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阅读课文是新课标对阅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阅读,培养学 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阅读中 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 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阅读中发展 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78.49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11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论上,“学生中心论”已经逐步代替“教师中心论”, 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发动和维持,全在于学 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参与。专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罗杰斯指出,在重 视认知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情感的发展。高声诵读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做法,而且在激昂的读书中,不断冶炼感情,不断获取“背诵”的成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树立起乐于学习的坚定信念。 一、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古人云:“夫缀文者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言语对象发生情感共鸣,体味其中的独特之处,才能准确引导学 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悲愤之情,黄河浪《故乡的榕树》的绵绵乡情,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淡雅闲情,学生们都应该好好把握,方能读出味来。文章的 感情并不单一,阅读者更需留心,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中寄悲凉,莫泊桑《项链》同情中喻讽刺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 揣摩。 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第四部分“天气愈冷了”一节。当得知时刻怀念、牵挂的战友忽然被枪毙了,柔石“身上中了十弹”,作者的悲愤与仇恨之情,思念 和痛悼之意是何等的强烈而复杂,但鲁迅只写了?原来如毛颖此!??”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阅读者必须披文以人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阅 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在标点处生情,读出其中内涵: 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不太十分注重标点,因为他们太普通了,每篇文 章中都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标点。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只注意了它的作用,或者只是在理解感悟文章内容 时注意它的身影,其他的时候标点便成了陪衬。其实,我认为在阅读课文的时候,也应给予标点更多的关注。虽然标点符号的很不起眼,但往往许多情感都融于其中,等待我们去发现。李清照《声声慢》最后一句,老师在学生阅读课文时说了 这样一句话:刚才这个句子你读的是句号,不是感叹号。学生恍然大悟,重新读 时明显有了进步。虽然老师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学生至少知道了自己读得不到位。老师这一提醒,学生便会自己去体会怎样读出问句的感觉,这样才真正把指 导学生阅读落到了实处。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成都石室白马中学熊轶内容提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课堂主体地位不明确,阅读教学拘泥于形式等问题。笔者在本文中,试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2010年四川省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但是在我们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此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如下一些看法。 一、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时,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与他一起走在生命高度亢奋的意识刀锋上,从而目睹生命的本相,听见真理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感到有一种心智为之洞开、灵魂得以抚慰的惬意。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在当前的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其阅读情况又是令人吃惊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除了课堂上跟着老师分析课文的思路进行简单的阅读之外,课后的阅读很少,就是阅读了,也是随意性较大,或者因为任务,或者用来消遣,或者凭兴趣翻翻,至于研究性阅读,自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同学不太清楚研究性阅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对提高思维能力有什么帮助等。 这种现状的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 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作用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作用 山西省浑源中学高中语文组郑立嘉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忽视阅读教学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这一现实,提出几点意见,并结合具体教学过程,阐述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与写作相结合 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提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视读、写。”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的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合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对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 长期以来,众多语文教师忽视两者的统一性,仅靠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不科学的一种做法。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等重要,不能偏颇。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它与写作教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写作教学服务,抓住语文课本其实就是抓住写作的宝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同学,印象中很少有几篇课文曾经给他的写作提供较大的帮助。在写作时能有意识地借鉴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而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语文课本是许多语文学科专家们投注极大的努力、苦心孤诣了几年的成果,文章内容又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他涉及到的是社会、生活、人文、科学、为人、处世等等的方方面面;选取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开放型课堂教学必将成为课改后较长的一段时期的 教学主旋律。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是怎样的呢?这是现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1开放型阅读教学的目的 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明确新时期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开放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 1.1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情感,发展学生个性,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一条提到: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这就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加大学生个人情感熏陶力度,强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样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多种民族的情感内涵,营造学生健康、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2开拓文学鉴赏领域。开放型阅读教学,要超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既要继承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为目的传

统,又要开拓文学鉴赏领域。教学上不能够再“以本为本”、“以资料为资料”,应该以课本为主干,以资料为繁枝,以学生见解为茂叶。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见解。总目标第二条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中华文化之博大,任何一种课本都只能精选极少的一部分来介绍,单靠课本去体会它,是很困难的。 1.3培养人文批判精神。开放型阅读教学要努力改造“科学主义”教学念观:以博取科学知识为目的,着意构建“人文主义”理念:以自主性为目标,培养批判能力,形成人文思想。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但是不能再“以科学为本”了,而是要“以人为本”,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定论,又不能迷信定论,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引导学生学习,体现教的自主性和学的自主性。这样,主体的人文主义气息才能体现出来。阅读教学才能血肉丰满。 1.4练就语言表达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达技巧的优劣与语言表达效果的好坏的密切关系,从而加强训练,达到总目标第八条“文从字顺”和第九条“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的要求,造就良好的表达能力。 2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任何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有其相适应的环境。当然,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邓文明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邓文明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存在诸多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 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 年的教学进度来说,文章论述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主体性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 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 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上世纪 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 的结论几乎都是: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 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 课程标准》“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要 求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了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从整体上来 考虑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学生 要实现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按层次进行阅读。教师要借助第 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 学生的视线转移到老师引导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平时积累的经验自觉地加以 运用。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不断地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 趋向高考的要求。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 究性学习,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类 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 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要立足文本,引导探究;然后把握方向,适时引导;最后提示方法,授之以渔。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 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 地改变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 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 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 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 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 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的: 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还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阅读优秀作品,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浅谈语文阅读教学 一、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要摒弃单纯地把它当作一门工具学科。在语文教 学中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认知训练”,轻“情感熏陶”;重“竞争”,轻“合作”;重“封闭教学”,轻“开放教学”。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 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方法。 二、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谈点个人看法。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让学生都行动起来,关键是作为语文教师,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要想调动 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先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名人的号召力是无穷的。针对这一点,我给学生讲了许多名人博览群书的事例。毛泽东、鲁迅、巴金、冰 心等人勤于读书,善于积累,以至写文章时“下笔如有神”的事实,使学生深刻地 理解了“开卷有益”的道理。 2.突出情感因素。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 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 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 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 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 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 情动人,教出情味。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 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 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 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 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 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 4.讲究口语艺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据此,我们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是真正的艺术。”无数 事实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 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用。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 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三、认真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 1.策略之一:选择阅读。“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间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要指导中学生读第一流学者写

浅谈如何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优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阅读教学成了语文改革的重点。当前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忽略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宜采用问题式、体悟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为了彰显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目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不外乎两个:一个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另一个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从这点来看阅读教学不仅能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可感的形象及作者的感情。这样的教学本应一举两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恰恰相反――学生对阅读课并不感兴趣,以至认为学习语文是痛苦的。结果学生没能获得应有的语文阅读能力,更不要说什么人文性的熏陶了。反思

新课改以来的阅读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继而可以探寻一些优化阅读教学的新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常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自觉投入,主动克服困难,阅读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培养高中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需要培养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就是培养高中生阅读能力最好的舞台。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语文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教学,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给高中生耳目一新的课堂学习感受,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高中生积极地投入,自觉地学习。不仅要教给高中生阅读知识,更要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阅读教学效果,这是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所证明的。我们要结合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对高中生进行课前激趣,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利用新颖的教学环节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阅读内容的情境,通过恰当的方式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应地情境。让学生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阅读教材产生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理念中强调教师要“授之以欲”,也就是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学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除了要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技巧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在阅读过程中,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强烈的自我需要意识,还学生以自我感悟的机会,重视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这种模式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与和谐的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承认和肯定,学生的兴趣和想法得到尊重,并由此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有效地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设置悬疑,引发兴趣 "引而不发,跃如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在于一个"引"字。"引"就是启发,就是暗示。要求教师"不发"是为了让学生"发",而且"会发",让学生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引"的最佳方式是设疑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疑,抓住启发的最佳时机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求知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如在讲述5项链6一文时,我们只着重在理解作者莫泊桑构思深意上提出问题:"

作者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尾要安排一个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相会的场面?为什么要点明项链是假的这个事实?"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能够没有兴趣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实际上把握了小说全部构思的匠心,也把握了全篇的精华。 二、分层教学,注重钻研思考。 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各抒已见,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民主的环境,提供自主条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逗”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如学习《篱笆那边》时,在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在学生的思维都固定在“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上面,为了使探索更为深入,可提出疑问:草莓的甜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激活,从而走向更远更深。而如果不加以分析,一味地肯定追求、否定规则,结果自然会造成一种无序的世界。事实上,在现实社会里,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上帝和孩子的组合,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但应该有一半上帝的理智,还应该有着一半孩子的激情。 三、优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标准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董桂云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董桂云 发表时间:2014-07-22T15:18:46.903Z 来源:《教育学》2014年5月第5期(总第66期)供稿作者:董桂云 [导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专家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有效地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改革。 董桂云河北省滦平县职教中心068250 随着课改的深入,许多专家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有效地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改革。然而反观当前的教学实践,阅读课堂仍然存在着不足和误区。笔者就从教几年在观摩课中的体验结合自身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浅谈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 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学生们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 回答得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了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学《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了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的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的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