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硫的转化随堂模拟测试 鲁科版必修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硫的转化随堂模拟测试 鲁科版必修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硫的转化随堂模拟测试 鲁科版必修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硫的转化随堂模拟测试 鲁科版必修1

第三节 硫的转化

1.(2009·山东理综,13)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 .明矾[KAl(SO 4)2·12H 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 .浓H 2SO 4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Cu 发生剧烈反应

D .将SO 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退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 2通入溴水,溴水退色后加热也

能恢复原色

解析:金刚石的组成元素是C ,C 与O 2在点燃的情况下发生反应,故B 项错误;C 项中浓H 2SO 4与Cu 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C 项错误;D 项,SO 2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 2SO 4和HBr ,加热不能恢复原色,故D 项错误。

答案:A

2.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是( )

①活性炭 ②过氧化钠 ③氯水 ④二氧化硫 ⑤臭氧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分析:此题考查了有色物质的退色原理,做好此类题目,必须了解使有色物质退色的常见物质,同时要掌握退色原理。

解析:②、③、⑤是利用氧化性使品红退色,SO 2是进行化合反应,活性炭是利用吸附性,本题答案为D 。 答案:D

3.向50 mL 18 mol·L

-1的H 2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则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

质的量( ) A .小于0.45 mol B .等于0.45 mol

C .在0.45 mol 和0.90 mol 之间

D .大于0.90 mol 分析:Cu 与H 2SO 4的反应必须抓住反应的本质,即:Cu 与浓H 2SO 4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为: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而Cu 与稀H 2SO 4在加热条件下不反应,这是由Cu 、浓H 2SO 4、

稀H 2SO 4的活泼性决定的,同时注意量变到质变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浓H 2SO 4随反应进行变为稀H 2SO 4时,H 2SO 4虽然还有,反应也不会再进行。

解析:n (H 2SO 4)=0.05 L ×18 mol·L -1=0.9 mol 。由反应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看出,有2 mol 浓H 2SO 4参加反应,被还原的浓H 2SO 4为参加反应的一半,即有0.9 mol 浓H 2SO 4反应时就有0.45 mol 浓H 2SO 4被还原。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是因为浓H 2SO 4随反应的进行浓度变稀,当变为稀H 2SO 4后,则不再与Cu 反应了,所以实际被还原的浓H 2SO 4应小于0.45 mol 。 答案:A

4. 为了改善环境,还城市一个清新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分类回收垃圾;④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

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⑥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⑦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 .①②③④⑥⑦

B .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⑤⑥⑦

D .全部

分析:本题各项均与环境污染有关,是当前探讨的热门话题,考查对环境保护的科技新成果的理解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CO 、SO 2、NO x 可吸收颗粒物的污染;②中开发、生产无汞电池,可以防止重金属Hg 、Cd 、Pb 等的污染;③分类回收垃圾,既可以变废为宝,节省原料,又可防止垃圾对水土的污染;④中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可造成环境的污染;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既可以节省造纸原料,又可防止造纸带来的污染及餐巾纸使用后造成的污染;⑥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⑦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人体及环境均是有利的。 答案:C

5.单质X 与浓H 2SO 4共热,反应中X 与H 2S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 )

①+1 ②+2 ③+3 ④+4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解析:若X 为金属,X +2H 2SO 4(浓)=====△XSO 4+SO 2↑+2H 2O ,X 为+2价,

若X 为非金属,X +2H 2SO 4(浓)=====△XO 2+2SO 2↑+2H 2O ,X 为+4价。

答案:A

6.下列反应中,SO 2表现氧化性的是( )

A .2SO 2+O 2

2SO 3 B .SO 2+H 2O H 2SO 3 C .2H 2S +SO 23S ↓+2H 2O

D .SO 2+Cl 2+2H 2O===2HCl +H 2SO 4 解析:SO 2表现氧化性,只能S +4得电子,价态降低,只有C 中S +4 ―→S 0

而A 、D 中,SO 2均表现还原性,B 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7.下列化合物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而生成的是( )

A .Na 2S

B .Fe 2S 3

C .FeCl 2

D .FeCl 3

解析:硫的氧化性比氯弱,因此金属与硫和氯气的反应有如下规律:多价态金属与硫反应生成其低价化合物,与氯气反应生成其高价化合物,所以Fe 与S 反应只能生成FeS ,Fe 与Cl 2反应时则生成FeCl 3。 答案:BC

8.刚采集某雨水样品时测得pH 为4.82,放在烧杯中经2 h 后,再次测得pH 为4.68,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水样品酸度逐渐减小

B .雨水样品酸度没有变化

C .雨水样品继续吸收空气中的CO 2

D .雨水样品中的H 2SO 3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H 2SO 4

解析:SO 2溶于水生成H 2SO 3(中强酸),而H 2SO 3能被空气的氧气氧化生成强酸H 2SO 4,因而pH 减小,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 2+H 2O 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

答案:D

9.某研究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案时,设计如下方案:

(1)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的是________,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错误的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给出另外两种鉴别方法:

答案:(1)甲、丙、戊(2)乙加热(3)丁硫酸是高沸点酸,没有挥发性(4)下列任意两种(或其他可行方案)均可:

10. 稀薄燃烧是指汽油在较大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积比)条件下的燃烧。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稀薄

燃烧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稀薄燃烧时,常用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不能有效地将NO x转化为N2。

不同空/燃比时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1)稀薄燃烧技术除能节约能源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项)。

排放到大气中的NO x会导致酸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环境问题(填一项)。

(2)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探究不同催化剂对NH3还原NO反应

的催化性能。

若控制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在催化反应器中装载不同的催化剂,将经催化反应后的混合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稀硫酸溶液(溶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为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需要测量并记录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一催化剂能同时催化NH3等还原性气体与NO x的反应。将该催化剂分别用于催化还原含等物质的量

NO x的两种气体:①纯NO气体,②汽车尾气。消耗NH3的物质的量较多的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①B.②C.都有可能

解析:本题以燃油气燃烧过程产生污染这一社会关注问题为背景,考查了环保知识和探究催化剂性能的过程及问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性很好的试题,侧重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日要善于思考和分析,关注社会热点,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因燃油气燃烧过程中可产生对空气有污染的CO、NO x、碳氢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结合“空/燃比”的含

义和题图可以推知,增大“空/燃比”可以减少CO、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从而减少污染,根据课本知识可推出排放到大气中的NO x可导致酸雨及光化学烟雾(或破坏臭氧层)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2)因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性,而从所给的探究步骤中,有滴有酚酞的稀硫酸(该溶液为无色),所

以肯定是利用NH3与硫酸的酚酞溶液作用显红色的快慢来检测催化性能。只要记录显色所需时间即可。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守恒原则可推知,若汽车尾气中会有一定量的CO和碳氢化合物,因它们

也可以还原NO x,则所消耗氨气就少,若汽车尾气中含NO2,则因NO2也可氧化NH3,则消耗的氨气就多。

答案:(1)减少CO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光化学烟雾或破坏臭氧层(2)溶液显色所需要的时间

(3)A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CO和碳氢化合物,少消耗NH3或B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量的NO2,多消

耗NH3或C汽车尾气中同时含有CO、碳氢化合物等还原性气体和NO2等氧化性气体,二者相对含量的不同可导致消耗NH3的增多或减少

11. 已知盐酸加到品红溶液中使品红溶液的红色加深。试推测:

(1)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的过程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后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Cl2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后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品红溶液中通入物质的量比为1∶1且足量的SO2和Cl2后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SO2和Cl2的漂白原理不同。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Cl2的漂白具有不可逆性。当二者按物质的量比为1∶1混合后可发生如下反应:SO2+Cl2+2H2O===2HCl+H2SO4,故不再具备漂白性,结合题给信息可知,品红颜色要加深。

答案:(1)溶液颜色先变深后又逐渐退去逐渐恢复原来的红色

(2)溶液的颜色先变深后又逐渐退去不再恢复红色(或仍为无色)

(3)溶液的红色比原来加深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浓H2SO4和Na2SO3固体进行制备并探究SO2的性质实验。装置如

图1所示。

(1)烧瓶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用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口瓶中的X液体,用来检验SO2的性质,该实验操作中的一个明显的失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实验时,发现SO2产生的速率缓慢,导致后续实验现象不明显,若装置气密性不存在问题,请推

测可能原因及验证方法。

原因①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②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小组

图2

制取的SO2气体中混有CO2气体,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SO2气体,又有CO2气体。可以选择图2洗气装置设计实验。洗气装置里的溶液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品红溶液、

E.澄清石灰水、

F.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G.碳酸氢钠溶液。

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所给装置可以重复使用,有些装置也可以不用)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只有分液漏斗与烧瓶维持压强平衡,浓硫酸才能顺利流下,应先打开口上的塞子; (2)SO 2是一种污染性气体,应该有尾气处理装置;

(3)既然装置没有问题,则可能是药品出现问题,只有两种可能,一是Na 2SO 3变质,二是滴加的不是浓硫酸,然后针对各自原因验证即可。

(4)由于SO 2中混有CO 2,且二者均为酸性氧化物,要利用二者性质的差异,先检验SO 2,然后除去SO 2,确保除尽,最后再检验CO 2。

答案:(1)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打开分液漏斗口上的塞子,旋开活塞,缓慢滴加浓硫酸 (2)无尾气吸收装置,易污染空气 (3)①Na 2SO 3变质 另取Na 2SO 3样品制成溶液,加足量盐酸后,再加BaCl 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已变质,若无沉淀,则没有变质

②滴加的不是浓硫酸 另取该硫酸试剂,用玻璃棒蘸取,点在滤纸上,若变黑,则是浓硫酸,若不变黑,则浓硫酸已变稀 (4)D 、F 、D 、E(或D 、F 、F 、E)

13.甲、乙二位同学各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SO 2-4离子,且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 2-

4离子,其方案如下: 甲:试样X(无,色溶液)

――→加BaCl 2溶液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乙:试样Y(无色溶液)

――→加Ba(NO 3)2溶液白色沉淀――→

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回答以下问题: (1)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严谨,甲________;乙______(填“严谨”或“不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认为甲、乙方案均不严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甲方案不严谨,因当试样中含有Ag +时,同样得到白色沉淀,且AgCl 不溶于过量的盐酸,Ag +

扰SO 2-4的检验;乙方案也不严谨,原因是当溶液中有SO 2-3离子时,Ba 2++SO 2-3===BaSO 3↓(白色沉淀),

再加足量稀HNO 3,BaSO 3转化为BaSO 4,沉淀不溶解,不能排除SO 2-3离子的干扰。若含HSO -3(显酸性),

遇到NO -3也会生成BaSO 4沉淀。

(2)正确的实验方案应为:往样品溶液中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再加入过量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一

定有SO 2-4,且避免了Ag +、SO 2-3等离子的干扰。

答案:(1)不严谨 不严谨 甲没有排除Ag +干扰,乙没有排除SO 2-3、HSO -3干扰 (2)往试样中先加过量盐酸酸化,然后再加入BaCl 2溶液,若有白色不溶沉淀产生,则说明含有SO 2-4,若无

沉淀生成,则不含SO 2-4

1.2009年第38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保总局确定的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下列措施不符合这

一主题的是( )

A .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

B .改革传统采煤时将煤层气(瓦斯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直接排放空气的做法,采用先开采

和综合利用煤层气,然后再采煤的方法

C .推荐使用手帕,尽量减少使用面纸

D .将工厂的烟囱造高,以减少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

解析:将烟囱造高,并没有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答案:D

2. 张老师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H 2燃烧),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 4溶液退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

少量KSCN 的FeCl 2溶液,溶液显红色。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条件下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 .该条件下H 2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C .该条件下H 2燃烧生成了只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D .该条件下H 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 2O 2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知,该物质既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又能与氯化亚铁反应,说明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H 2+O 2=====点燃

H 2O 2。2MnO -4+5H 2O 2+6H +===2Mn 2++5O 2↑+8H 2O,2Fe 2++H 2O 2+2H +===2Fe 3++2H 2O 。 答案:D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水、SO 2、活性炭的漂白或脱色原理虽然不同,但它们都能使品红退色

B .将等物质的量的Cl 2和SO 2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立即退去

C .将等物质的量的Cl 2和SO 2同时与潮湿的红布条作用,颜色基本不变

D .经Cl 2和SO 2漂白的物质,日久都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解析:等物质的量的Cl 2和SO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稀硫酸:SO 2+Cl 2+2H 2O===H 2SO 4+2HCl ,二者的漂白性消失了,故B 错C 对;Cl 2的漂白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是不可逆的,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D 错。

答案:AC

4.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 2SO 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 )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

B.品红试纸、蘸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退色,证明SO2有漂白性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解析:由于SO2溶于水生成H2SO3,只能使指示剂变色,而不能退色,A项错误;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等有色无机物退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B项错误;除去多余的SO2应用NaOH溶液而非NaCl 溶液,D项错误;淀粉-KI试纸未变蓝,即无I2生成,故SO2的氧化性弱于I2的氧化性。

答案:C

5. 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B.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C.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CO2和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分析:此题考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从引起污染的因素进行了多角度考查;只要了解造成水体污染、居室污染、酸雨形成,温室效应等形成原因,此类问题就不难判断。

解析:水体污染主要是重金属离子、农药的使用、难分解有机物、污水中的含磷洗涤剂,含氮化合物,有毒阴离子等因素引起的,故A正确;居室污染一方面是装饰材料中释放出的甲醛、苯、甲苯等芳香烃及瓷瓦中的氡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另一方面是厨房燃料燃烧产生的CO、SO2、NO x等造成的污染,故B也正确;

酸雨的形成是由SO2、NO2所引起的,CO2及CH4和氟氯烃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故C项不正确,D 项正确。

答案:C

6.如图装置中,若关闭活塞,则品红试液无变化,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则品红

试液退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判断气体和广口瓶中盛放的物质是()

A.H2S和浓H2SO4B.SO2和NaHCO3溶液

C.Cl2和NaHCO3溶液D.Cl2和氯水

解析:关闭活塞,将四个选项中的物质代入验证。A项中H2S和浓H2SO4反应放出SO2,D项中的Cl2通过

氯水待饱和后会放出Cl2,SO2和Cl2均能使品红溶液退色,故A、D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打开活塞,C项

中的Cl 2会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退色。

答案:B

7.实验室制取SO 2时,可以用来吸收尾气的物质是( )

A .CaCl 2溶液

B .碱石灰

C .饱和NaHSO 3溶液

D .浓H 2SO 4

解析:CaCl 2(aq)、饱和NaHSO 3(aq)、浓H 2SO 4均不能吸收SO 2。

答案:B

8.向20 mL 1 mol/L 的NaHCO 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 2(标准状况下),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在生成的溶液

中,Na +与溶液中化合态硫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则通入SO 2的体积为( )

A .0.224 L

B .0.112 L

C .0.336 L

D .1.12 L

解析:SO 2与NaHCO 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 3+SO 2===NaHSO 3+CO 2,①

2NaHCO 3+SO 2===Na 2SO 3+2CO 2+H 2O ②

设参加反应①、②的NaHC 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

则?

????

x +y =0.02 L ×1 mol/L (x +y )∶(x +y 2)=4∶3解得x =y =0.01 mol 所以V (SO 2)=(0.01+12

×0.01) mol ×22.4 L·mol -1=0.336 L 。 答案:C

9. 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部分文字。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试剂应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并用橡胶塞塞紧

B .1 mol Zn 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生成2 g 氢气

C .该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9.2 mol/L

D .向50 mL 该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

0.46 mol

解析:A 项浓硫酸能腐蚀橡胶,应用磨口玻璃塞;B 项中浓H 2SO 4与Zn 反应不能生成氢气;由于浓H 2SO 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二者的体积和,故所得溶液的浓度大于9.2 mol/L 。 答案:D

10. 有一瓶Na 2SO 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 3)2溶液,产

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Na 2SO 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 .加入Ba(NO 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 4

C .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 4

D .此实验能确定Na 2SO 3是否被部分氧化

解析:硝酸可以将+4价的硫氧化为+6价,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 4,但加硝酸之前也有可能是BaSO 3,所以该实验不能确定Na 2SO 3是否被部分氧化。

答案:C

11.(原创)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观察硫蒸汽的颜色,将硫粉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了硫蒸汽

的颜色,但实验结束后,硫附着在试管的内壁,为了清洗掉硫,同学们拟用以下方法除去①用CS 2溶解然后用水清洗,②用热碱除去,关于这两种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CS 2是利用了硫易溶于CS 2的性质

B .用热碱液清洗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 .用碱液除硫的反应是: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D .可用酒精清洗硫

解析: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硫可用CS 2溶解除去,也可用热碱液清洗,但不能使用酒精,因为硫微溶于酒精。 答案:D

12.向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液体中逐滴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溶液的pH =7,则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溶液中的c (Na +)=2c (SO 2-4)

B.a 2 mol>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溶液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解析:铜和浓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CuSO 4和H 2SO 4,加入a mol NaOH 显中性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Na 2SO 4,此时Cu 2+完全沉淀,因此A 项正确;由于n (CuSO 4)

mol ,故B 正确,C 错;由于有一部分浓硫酸被还原为SO 2,故n (H 2SO 4)>a 2

mol ,D 错。 答案:AB

13.下列物质能作漂白剂,且漂白后的物质受热又恢复为原来颜色的是( )

A .HClO

B .Na 2O 2

C .SO 2

D .活性炭

解析:HClO 和Na 2O 2的漂白性是由于它们的强氧化性,漂白后的物质很稳定,不再恢复到原色;SO 2是与有机色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此物质受热易分解恢复到原色;活性炭的漂白性是由于吸附有机色质,被吸附后的溶液中不再含有该物质。

答案:C

14. 两位同学设计下述两种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与自己设计方案一致,即可确认为无色气

体中一定含有SO 2和CO 2气体。

方案甲:

方案乙:

请你评价上述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方案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严密,并非只有SO2才能使溴水退色

严密,品红①退色证明有SO2,品红②不退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CO2

15.下面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浓H2SO4的氧化性的结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①一般认为1∶1的H2SO4浓度大于60%,就具有一定的强氧化性,越浓氧化性越强,60%以下的H2SO4氧化性就不怎么强了。②温度也影响氧化性,如铜放于冷的浓H2SO4中反应不明显,如果加热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③98%的浓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密度为1.84 g·cm-3,据以上信息回答:

(1)如图装置,同学甲先向带支管的试管中放入铜粉和3 mL水,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98%的浓H2SO4 0.5 mL,

加热至沸腾,该试管中液体没有明显变化,试用数据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再用分液漏斗加浓H2SO4 10 mL,再加热至沸腾,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与过程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利用所示装置直接从分液漏斗中再加浓H2SO4 10 mL与铜片反应。所观察到与甲不同的现象除了

有黑色物质出现外,还有①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最终看到与甲类似的现象,乙同学需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结合操作过程和题给信息知,硫酸的浓度小于60%无强氧化性,甲同学的第一步操作所得到的硫酸的浓度,经计算知小于60%,故与铜不反应;甲同学再加10 mL浓H2SO4,使试管中的硫酸浓度大于60%能与铜发生反应;乙同学用98%的硫酸直接与铜反应,不仅表现出强氧化性,还能表现出吸水性,故试管中有无水CuSO4析出,若想看到与甲类似的现象,则需将浓H2SO4稀释。

答案:(1)H 2SO 4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3%<60%,其氧化性不强,所以无明显现象。

(2)铜片慢慢溶解,带支管的试管中溶液变蓝,小试管中品红溶液退色 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

+2H 2O (3)①液体呈浅蓝色 溶液中含有Cu 2+

②有白色固体在试管底部析出 98%浓H 2SO 4有吸水性,生成无水CuSO 4 将带支管的试管中的溶液冷却后沿烧杯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16.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 2-4。甲的实验为:

①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 中若含有

_____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乙的实验为:

②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 中若含有_______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丙的实验为:

若丙方案合理,则回答:

③其中试剂Ⅰ是__________,现象Ⅰ是________;试剂Ⅱ是__________,现象Ⅱ是____________(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解析:甲的实验不能证明SO 2-4存在,若有Ag +也会如此;乙的实验不能排除SO 2-3的干扰,若有SO 2-

3,也

会出现此现象;丙的实验中,可先加HCl ,试探Ag +是否存在,还可消除SO 2-3的干扰,如加HCl 无白色沉

淀,证明无Ag +,然后再加B aCl 2,若有白色沉淀,肯定不是Cl -所为,而是Ba 2+所为,而在酸性条件下,

Ba 2+只能与SO 2-4结合成BaSO 4。 答案:①Ag + ②SO 2-

3 ③盐酸 无明显变化 BaCl 2溶液 白色沉淀 17.探究铁与硫反应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问题: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生成了黑色物质,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猜想与假设:(一)铁元素显+2价。

(二)铁元素显________价。

(三)铁元素显________价。

设计和实施方案:①将铁粉和硫粉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中,用烧热的玻璃棒点触混合粉末,反应即可发生并持续进行,冷却后得到黑色固体; ②取黑色固体少许,加入浓NaOH 溶液并稍稍加热,冷却后过滤,得到黑色滤渣;

③在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得到溶液;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写出步骤④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粉末中,硫粉的量应________(填“过量”或“少量”),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在惰性气体环境中进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烧热的玻璃棒点触混合粉末,反应即可发生并持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②中加入浓NaOH 溶液并稍稍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上述实验步骤中还需改进的是________(填上述的步骤序号);改进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后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铁与硫的反应为Fe +S=====△FeS ;若反应过程中有氧气参与,就可能生成+3价的铁,所以探究实验关键的操作就是避开O 2参与,包括溶液中的反应。

答案:[猜想与假设](二)+3

(三)既有+2价又有+3价

[设计与实施方案](1)取步骤③所得的溶液少许,于一支洁净试管中,滴加KSCN 溶液,如溶液不显血红色,再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显血红色,证明原溶液中只含有Fe 2+ (2)过量 防止未反应的铁与硫酸反

应,生成亚铁离子干扰实验 (3)防止氧气参与反应 (4)铁和硫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5) 除去过量的硫粉 3S +6OH -=====△

2S 2-+SO 2-3+3H 2O (6)③ 为了防止溶液中的氧气氧化亚铁离子 在滤渣中加入煮沸的稀H 2SO 4 18.在通常状况下,A 为固态单质。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回答:

(1)写出A 、C 、E 的化学式:

A__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E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与D 的浓溶液____________发生反应(填“能”或“不能”),若能反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 通入BaCl 2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但若加入H 2O 2,则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以A ――→O 2C ――→O 2D ――→H 2O

E 为解题突破口,A 为固态单质,B 为A 元素的氢化物,C 为A 元素的氧化物,再结合图示中的各转化关系做出推断。

解析:因A 为固态单质,则B 为其氢化物,C 为其氧化物,故A 为固态非金属单质。由A ――→O 2C ――→O 2D ――→

H 2O E ,知E 为能与Cu 反应的酸(浓H 2SO 4或HNO 3),由A 为固态单质,推断A 为S ,B 为H 2S ,C 为SO 2,D 为SO 3,E 为H 2SO 4,D 的浓溶液即浓H 2SO 4,与H 2S 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单质S 和SO 2使溶液变浑浊,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 2O 2有强氧化性,根据题意能把+4价硫(SO 2)氧化为+6价硫(H 2SO 4),按要求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即可。

答案:(1)S SO 2 H 2SO 4 (2)①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②2SO 2+O 22SO 3 (3)能 H 2S +H 2SO 4(浓)===S ↓+SO 2↑+2H 2O

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4)H 2O 2具有强氧化性,能把SO 2氧化为H 2SO 4

H 2O 2+SO 2===H 2SO 4;H 2SO 4+BaCl 2===BaSO 4↓+2HCl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新)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2017.9.4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中构成他们生命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①草履虫②小麦③麻雀④大肠杆菌⑤噬菌体⑥酵母菌 A 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①②③④⑥ 2、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3、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4、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5、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A.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6、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显微镜物镜损坏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7、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 ) 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D.细胞的多样性 8、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A.蓝藻B.衣藻C.苔藓D.玉米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0、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链霉菌(放线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11、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A.变大、变少、变暗B.变大、变多、变亮 C.变小、变多、变暗D.变小、变多、变亮 12、观察波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13下列诸项均是有关显微镜操作的表述,其中错误的操作是( ) A. 标本染色较深,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 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C. 将位于视野内左上方的图象移向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D. 转换高倍物镜之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整理版),推荐文档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1.物质的量n 单位-摩尔(mol) ①n= N/N A N:微粒个数N A: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1023 mol-1 2.摩尔质量M ②n= m/M m:物质质量 M:摩尔质量,单位g?mol-1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四、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②聚沉③电泳 3.胶体提纯:渗析 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定义: 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金属氧化物;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反应则不共存,下列离子间不共存: ①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不共存 ②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等不共存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如H+与ClO-、F-、S2-等弱酸酸根离子不共存; OH-与NH4+等弱碱阳离子不共存; HCO3-与H+、OH-均不共存。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Fe3+、MnO4-、ClO-、NO3-(H+); 还原性离子:Fe2+、S2-、SO32-、I-等 5、离子检验: NH4+、Fe3+、Fe2+、Mg2+、Al3+、Cu2+ CO32-、SO42-、Cl-、Br-、I-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课后答案

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8页) 1.C 2.D 第二节(18页) 1.(1)B (2)氧气、水蒸气;煤油。 (3)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是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后是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而不发生生成铜的置换 反应。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 H2↑。 2. (1)B (2)先变红,后褪色。 第三节(26页) 1`6.02×1020个 2`(1)1×10-6 mol (2)2×10-6 mol 1.204×1018 3` 2×10-3mol/L 500 L 4` 不相等。第二种情况下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对于第一种情况,所得溶液体积大于1L ,其浓度小于1mol/L。 5`一定条件下: CO + 2H2→CH3OH ① 1个CO + 2个H2→1个CH3OH ② N A个CO + 2N A个H2→N A个CH3OH ③ 1mol CO + 2mol H2→1mol CH3OH ④ 28g CO + 4g H2→

32g CH3OH ⑤在同温同压下,且温度高于甲醇沸点时: 1L CO + 2L H2→1L CH3OH 6`1.204×1023个 本章自我测评(28页) 1`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 Na2CO3+H2O 2` (1) H O Cl (2) HCl H2O (3) Cl2 + H2O = HCl + HClO 3`略 4` D 5`(1) 0.050 L; 0.050 L。 (2)知道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取用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了其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十分方便。 (3) ①40g ②abdcfe ③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第二章 第一节(38页) 1`(1)碱性氧化物 (2) CaO+ H2O = Ca(OH)2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练习题

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 制作人:张洪芬审核人:高一生物组适用范围:高一全体学生使用日期: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硝化细菌、乳酸菌、霍乱弧菌、酵母菌等 B.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但含有细胞膜结构 C.原核生物所有的细胞中都没有细胞核,真核生物所有的细胞中都有细胞核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DNA存在的主要部位不完全相同2、下列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大肠杆菌、蓝藻、噬菌体B.根霉、蓝藻、大肠杆菌 C.酵母菌、噬菌体、发菜D.乳酸菌、念珠藻、大肠杆菌 3、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正确的是() A.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面积B.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细胞2个C.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D.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物像时,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4、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的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a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组合视野最暗 B.d组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C.b组合比c组合看到的细胞数少 D.由a组合转变为c组合进行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5、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念珠藻②酵母菌③蓝球藻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⑥发菜⑦颤藻⑧SARS病毒A、①③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⑥⑧ D、③④⑤⑥⑦⑧ 6、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正确的是() A.该学说认为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 B.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该学说认为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7、下列哪一项既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结构,又属于种群的基本单位()A.蓝球藻小球藻黑藻 B.乳酸菌酵母菌大肠杆菌 C.洋葱青蛙小鼠 D.烟草花叶病毒土壤农杆菌肺炎双球菌 8、某同学在物镜和目镜都是10×的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列细胞有16个,将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一般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下列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①衣藻②颤藻③酵母菌④放线菌⑤水绵.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⑤ D.③⑤ 10、细菌和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 A.细胞膜B.核被膜C.细胞壁D.核糖体 11、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和人肝细胞都是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颤藻与发菜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 D.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和核酸等 12、下列各生物与相应的结构描述正确的是() ①噬菌体②蓝藻③大肠杆菌④草履虫⑤番茄⑥衣藻. A.除①②③外,其余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以上生物中,只有⑤⑥两种生物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①中只有一种核酸,其余均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D.除⑤⑥两种生物外,其余生物都需进行寄生生活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基本的生命系统的是() A.蛋白质分子B.大肠杆菌C.噬菌体D.蛙 1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和宽度被放大的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与实物相比是倒置的像 D.显微镜的视野中,如果物像偏向右下方则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至视野中央 大洼高中高一生物习题案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目标导航]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认识物质和制备物质的一门科学。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1.化学科学的含义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 (1)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创造性的体现 ①发现并提取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②制造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③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 3.化学科学的实用性 (1)农业——合成氨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饥饿的问题。 (2)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使人类能对抗多种疾病。 (3)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芯片和光导纤维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请完成下列表格。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1.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 主要有: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炼制“仙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3.现代化学的发展 (1)现代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 例如: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 (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例如: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4.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请完成下列表格 (1)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大全,推荐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 1、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 Na 2O 2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4Na + O 2 == 2Na 2O 2、Na 与H 2O 反应:2Na +2H 2O == 2NaOH +H 2↑ 3、Na 2O 2与H 2O 反应: 2Na 2O 2+2H 2O == 4NaOH +O 2↑ 4、Na 2O 2与CO 2反应: 2Na 2O 2+2CO 2 == 2Na 2CO 3+O 2 氯气的相关反应:1、实验室制Cl 2 : 4HCl(浓)+MnO 2 == Cl 2↑+MnCl 2+2H 2O 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 2 == 2FeCl 3 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 2 == CuCl 2 4、钠与氯气反应:2Na + Cl 2 == 2NaCl 5、氯气与氢气反应:Cl 2 + H 2 == 2HCl 6、氯气与水反应: Cl 2+H 2O == HCl +HClO 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8、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 2HCl + O 2↑ 9、工业制漂白粉: 2Cl 2+2Ca(OH)2 == CaCl 2+Ca(ClO)2+2H 2O 10、漂白粉漂白原理: Ca(ClO)2+H 2O + CO 2 == 2HClO +CaCO 3↓ 11、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 2O + CO 2 == CaCO 3↓ + 2HClO 2HClO == 2HCl +O 2↑离子检验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 2++ SO 4 2— == BaSO 4↓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 2+ + CO 32— == CaCO 3↓ 3、银离子的检验: Cl — + Ag + == AgCl ↓铁的相关方程式 1、铁和稀盐酸Fe +2HCl == FeCl 2+H 2↑ 铁和稀硫酸Fe +H 2SO 4 == FeSO 4+H 2↑ 2、铁置换金属铜Fe +CuCl 2 == FeCl 2+Cu 铁置换金属银Fe +2AgNO 3 == Fe(NO 3)2+2Ag 3、铁和非金属反应:3Fe +2O 2 == Fe 3O 4 Fe +S == FeS 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氧化亚铁与稀盐酸:FeO +2HCl == FeCl 2+H 2O 磁性氧化铁和稀盐酸:Fe 3O 4+8HCl == FeCl 2+2FeCl 3+4H 2O 5、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 2 + Cl 2 == 2FeCl 3 点燃 光照△△点燃点燃光照点燃点燃加热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方法】实验、多媒体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D1]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D2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一生物第一章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3分) 1、小明正在那儿冥思苦想如何才能学习好高中生物课程,那么问题来了,此时,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最小结构是() A、神经细胞 B、血液 C、大脑 D、神经系统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 A、一只青蛙 B、青蛙的表皮细胞 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分子 D、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各种生物 3、大象的鼻子长,桃子的味道美,那么与大象相比,桃树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缺少哪一层次?() A、器官 B、种群 C、组织 D、系统 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调查一个鱼塘中的草鱼的数量变化情况。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 A、个体水平 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 D、生态系统水平 5、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是() ①一个大西瓜②血液③白细胞④变形虫⑤血红蛋白⑥SARS病毒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 ⑧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⑨一片桃园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7、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拟核)等结构 8、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1节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的含义和特征 1、化学的含义: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的自然科学。 2、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1661年,英国,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诞生。 1771年,法国,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1803年,英国,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的存在状态: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存在,在这两种状态下,分别形成单质和化合物。 2、研究物质的顺序:金属非金属→氢化物 ↓↓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 碱含氧酸 ↓↓ 盐盐 3、氧化物的酸碱性:

第2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一)Na 的性质 1、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熔点为97.8℃,沸点为882.9℃,密度为0.97g/cm 3。 2、化学性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 +(稳定结构),还原性极强。 (1)与非金属反应:①4Na+O 2====2Na 2O ②2Na+O 2====Na 2O 2 ③2Na+Cl 2====2NaCl ④2Na+S==== Na 2S (2)与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现象:浮:Na 浮在水面上;熔:融化成一 个小球;游:四处游动;响:发出咝咝响声;红:试液变红。 (3)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 2↑ (4)与盐反应:①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②6Na+6H 2O+2FeCl 3====2Fe(OH)3↓+6NaCl+3H 2↑ ③4Na+TiCl 4(熔融状)高温Ti+4NaCl (5)Na 在空气中的一系列变化: Na ?→?2O Na 2O ??→?O H 2NaOH ???→?O H CO 22,Na 2CO 3·10H 2O ??→?风化 Na 2CO 3 4Na+O 2====2Na 2O → Na 2O+H 2O====2NaOH → 2NaOH+9H 2O+CO 2====Na 2CO 3·10H 2O → Na 2CO 3·10H 2O 风化Na 2CO 3+10H 2O ↑ 3、Na 的保存:钠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4、Na 的用途: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高压钠灯;金属冶炼。 (二)Na 2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不可燃。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a 2O+H 2O====2NaOH (2)与酸反应:Na 2O+2HCl====2NaCl+H 2O (3)与非金属反应:Na 2O+CO 2====Na 2CO 3 3、Na 2O 的用途:制NaOH ,Na 2CO 3 (三)Na 2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2Na 2O 2+2H 2O====4NaOH+O 2↑(放出大量的热) (2)与非金属反应: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放出大量的热) (3)与酸反应:2Na 2O 2+4HCl====4NaCl+2H 2O+O 2↑ 3、Na 2O 2的用途:作供氧剂、漂白剂、强氧化剂 【向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后生成气体。 2NaOH+CO 2====Na 2CO 3+H 2O+O 2↑ → 2NaHCO 3加热Na 2CO 3+H 2O+CO 2 ↑ 【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至过量】: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加热溶液后生成沉 淀和气体。 Ca(OH)2+CO 2====CaCO 3↓+H 2O → CaCO 3+H 2O+CO 2===Ca(HCO 3)2 → Ca(HCO 3)2加热CaCO 3↓+H 2O+CO 2↑ 点燃 点燃 点燃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课后答案

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8页) 1、C 2、D 第二节(18页) 1、(1)B (2)氧气、水蒸气;煤油。 (3)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就是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后就是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得Cu(OH)2沉 淀,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而不发生生成铜得置 换反应。总反应得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Cu(OH)2↓ + H2↑。 2、(1)B (2)先变红,后褪色。 第三节(26页) 1`6、02×1020个 2`(1)1×10-6 mol (2)2×10-6 mol 1、204×1018 3` 2×10-3mol/L 500 L 4` 不相等。第二种情况下碳酸钠溶液得浓度为1mol/L。对于第一种情况,所得溶液体积大于1L ,其浓度小于1mol/L。 5`一定条件下: CO + 2H2→CH3OH ① 1个CO + 2个H2→1个CH3OH ② N A个CO + 2N A个H2→N A个CH3OH ③ 1mol CO + 2mol H2→1mol CH3OH ④ 28g CO + 4g H2→32g CH3OH ⑤在同温同压下,且温度高于甲醇沸点时: 1L CO + 2L H2→1L CH3OH 6`1、204×1023个 本章自我测评(28页) 1`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 Na2CO3+H2O 2` (1) H O Cl (2) HCl H2O (3) Cl2 + H2O = HCl + HClO 3`略 4` D 5`(1) 0、050 L; 0、050 L。 (2)知道某溶液得物质得量浓度,取用一定体积得溶液,就知道了其所含溶质得物质得量,进行化学计算十分方便。 (3) ①40g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 试题及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分子与细胞》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SARS病毒致人死亡主要是感染了人体的() A.肝部细胞B.肺部细胞C.淋巴细胞D.血细胞 3.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B.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C.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D.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就能培养病毒 4.人感染艾滋病后,被艾滋病病毒逐步破坏的人体功能是() A.神经调节功能 B.血液循环功能 C.内分泌功能 D.免疫功能 5.由细胞形成组织必须经过()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进化 D.细胞生长 6.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明了() A.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基本组织构成 B.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 C.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D.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影响 7.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随之加深,心跳也随之加快,这一事实说明() A.人体的各个系统是相互密切配合的B.人体的各个系统是协调活动的 C.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以上三项都是 8.鸟类学家正在研究某种鸟在生命系统中的层次,他们研究的是()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19.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10.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11.下列有关群落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整体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13.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 A.一个湖泊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植物 C.一个湖泊中的所有动物 D.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 14.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也把它作为一类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A.蛋白质B.核酸C.糖类D.光合作用色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后剩余的钠粒可放回原试剂瓶中 B.用一般的化学还原法不能制取金属钠 C.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 D.钠在自然界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取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钠先熔化②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得到浅黄色固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③④ 将一块钠投入到盛有煤油和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煤油中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上下跳动 下图A、B、C、D、E、F六种物质中除D为单质外其余均是常见的化合物,E和F的水溶液均呈碱性,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D的化学式A ,B ,D 。 (2)E和F可相互转化,图中己标明F向E转化的关系,请写出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H2O CO2Na2O2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分子与细胞》第一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SARS病毒致人死亡主要是感染了人体的( ) A.肝部细胞B.肺部细胞C.淋巴细胞D.血细胞 3.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B.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C.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D.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就能培养病毒 4. 人感染艾滋病后,被艾滋病病毒逐步破坏的人体功能是() A. 神经调节功能 B. 血液循环功能 C. 内分泌功能 D. 免疫功能 5. 由细胞形成组织必须经过()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进化 D. 细胞生长 6. 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明了() A. 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基本组织构成 B. 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 C. 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D. 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影响 7.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随之加深,心跳也随之加快,这一事实说明( ) A.人体的各个系统是相互密切配合的B.人体的各个系统是协调活动的C.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以上三项都是 8.鸟类学家正在研究某种鸟在生命系统中的层次,他们研究的是( )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19.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10.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11.下列有关群落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整体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D.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13.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 A. 一个湖泊 B.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植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目录(最新整理)

(鲁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1、走进化学科学 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电解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1、碳的多样性 2、氮的循环 3、硫的转化 4、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 1、硅、无机非金属材 2、铝、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必修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1、认识有机化合物 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3、饮食中的有机化合 4、塑料、橡胶、纤维 选修一 主题一呵护生存环境 1、关注空气质量 2、获取安全的饮用水 3、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利用 主题二摄取益于健康的食物 1、食物中的营养素 2、平衡膳食 3、我们需要食品添加剂吗 4、正确对待保健食品 主题三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1、电池探秘 2、家用燃料的更新 3、汽车燃料清洁化 主题四认识生活中的材料 1、关于衣料的学问 2、走进宝石世界 3、如何选择家居装修 4、金属制品的防护 5、几种高分子材料的 主题五正确使用化学用品 1、装备一个小药箱 2、怎样科学使用卫生 3、选用适宜的化妆品 选修二 主题一空气资源、氨的合成 1、空气分离 2、氨的工业合成 3、氨氧化法制硝酸 主题二海水资源、工业制碱 1、海水淡化与现代水处理技术 2、氯碱生产 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 主题三矿山资源硫酸与无机材料制造 1、“设计”一座硫酸厂 2、陶瓷的烧制 3、金属冶炼和金属材料的保护 主题四化石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1、从石油中获取更多的高品质燃油 2、源自石油的化学合成 3、煤的综合利用 主题五生物资源、农产品的化学加工 1、由大豆能制得什么 2、玉米的化学加工 主题六化学·技术·社会 1、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制 2、药物的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 3、化学·技术·可持续性发展  选修三 第一章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模型 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模型 2、共价键与分子的立体构型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答案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分子与细胞》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SARS病毒致人死亡主要是感染了人体的( ) A.肝部细胞 B.肺部细胞 C.淋巴细胞 D.血细胞 3.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和其他生物一样,也具有细胞结构 B.一种病毒一般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C.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D.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就能培养病毒 4. 人感染艾滋病后,被艾滋病病毒逐步破坏的人体功能是() A. 神经调节功能 B. 血液循环功能 C. 内分泌功能 D. 免疫功能 5. 由细胞形成组织必须经过() A. 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 C. 细胞进化 D. 细胞生长 6. 脑中有很多神经组织,心脏中的肌肉主要为心肌,这一事实说明了() A. 器官都是由一种以上基本组织构成 B. 器官都是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 C. 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D. 器官的结构与其功能相互影响 7.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随之加深,心跳也随之加快,这一事实说明( ) A.人体的各个系统是相互密切配合的 B.人体的各个系统是协调活动的 C.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以上三项都是 8.鸟类学家正在研究某种鸟在生命系统中的层次,他们研究的是(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19.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 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10.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11.下列有关群落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复习:实验综合题练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142 1. 下列各组气体,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且能用浓硫酸和碱石灰干燥的是:() A. H2、O2 B. SO2、H2S C. NO、O2 D. HCl、NH3 2.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鉴定,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合理的是:() A.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溶液中含有Cl-B.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继续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入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可推断该溶液中含有NH4+ D.向溶液中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可推测溶液中含有CO32-3. 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制0.100 0 mol· 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4.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 L-1 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 中 B 除去Fe3+溶液中的Fe2+加入适量的H2O2 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 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 现白色沉淀 B题: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