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课题: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2)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3)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能力目标

(1)运用太阳系模式图,分析日地关系。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并分析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运用有关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对宇宙的物质性与运动性以及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具】

投影片、多媒体教学光碟《天问》阅读要求:探索地外文明》

【课型教法】

新授课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晴朗的夏夜,地面景物因夜色和降临而暗淡的时候,星空世界却开始显赫起来,那交相辉映的繁星在天上构成了宛如华灯初上的闹市,各种奇妙的景象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无垠的宇宙。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宇宙的含义

宇宙,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古人认为,天地四方谓之宇,天地四方指的是上、下、前、后、左、右,也就是空间;古往今来谓之宙,指的是时间。用空间和时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

现代天文学认为,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

2、人类对宇宙漫长的认识过程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运动。后来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日心说使宗教学感到惊慌,它们认为如果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话,那么万能的上帝就无处安身了,于是对宣传日心说的科学家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伽利略被终身监禁……不过真理最后总是要战胜谬误的,上个世纪末罗马教皇终于宣布为伽利略平反。随着大型望远镜的发明和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万光年的时空区域。最近,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观察到离地球260亿光年远的星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将看得更远……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不断加深。

3、宇宙的特点

(1)宇宙的物质性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分类:闪烁的恒星、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

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

最基本的天体:恒星和星云

阅读要求:阅读课本P 。2。关于星云、行星、流星和彗星的有关材料

(2)宇宙的运动性

(3)宇宙的无限性

哲学上认为宇宙没有起点终点和边界范围。宇宙在空间是无边无际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

光年—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1光年的含义: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1光年=94605亿KM

北斗七星图形的变化图 现 在 10万年后 10万年前

目前使用最大的望远镜,其观察的最远距离大约为150-200亿光年。

4、天体系统

(1)总星系(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

(2)天体系统的定义: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

太阳系

银河系 总 星 恒星世界(包括各种恒星、星云、星际物质等)

中心:太阳 九大行星及卫星 小行星

流星 彗星 行星际物质 地球—月球:地月系 其它八大行星及卫星 目前

识到

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过渡]如果我们把宇宙比为一片汪洋大海的话,我们人类所认识的那一部分时空—总星系,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岛屿,银河系只是小岛上的一个小石块,太阳系是粘附在这块小石头上的一颗小沙粒,地球就更渺小,然而就是这个十分渺小的天体,却是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提问、讨论:地球是不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二、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1)行星的共性:有明显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不发光但能反射光、

体积质量较小、绕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

阅读要求:阅读课本《太阳系中九大行星比较数据表》,初步了解三类行星的基本特点。

[补充资料]

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

除太阳,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地球最近、最远的行星:金星、冥王星

公转周期最短、最长的行星:水星、冥王星

公转速度最快、最慢的行星:水星、冥王星

体积、质量最大、最小的行星:木星、冥王星

平均密度最大、最小的行星:地球、土星

卫星数最多、最少的行星:土星、水(金)星

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金星轨道倾角较大的行星:水星、冥王星偏心率较大的行星:水星、冥王星

(2)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地球的特殊性

阅读课本P4-5页内容分析总结: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分析

板书:

1.稳定:太阳光照条件

从上面分析我们知道,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自身具备了生物生存必要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因而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就不足为奇了。

[小结]宇宙是神奇的,但也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宇宙时刻不停地在运动发展着。宇宙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有层次的,人类正逐步深刻的全面地认识宇宙。太阳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地球又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地球也贵在是一颗具有生命物质的星球。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发展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分不开的(请看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问题探讨]

李洪志曾发出狂言:他一使劲,让世界末日推迟了30年。这话可信吗?

[活动设计]

(1)早晨和傍晚观测水星与金星的运动规律,并讨论为什么只有在早、晚才能观测到水星和金星?

(2)1999年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号试验成功。飞船从起飞到着陆,需要克服哪些方面的困难?你是否想成为“神舟”号的一名宇航员,要成为宇航员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反馈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天文学上把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

B.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属于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C.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D.总星系就是宇宙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和条件

教学参考资料

1.多媒体资料;

(1)《地球在宇宙中》;(2)《天问》;

2.古人论天。在远古时代,人们已经发现天上有几颗明亮的星星,在天空中游荡,没有固定的位置,因而相对于恒星而言,称其为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加上太阳和月亮,共有7个。柏拉图和亚历斯多德都曾对这些天体进行过描述。之后,托勒密进一步论证地心说,并提出“本轮”

与“均轮”的概念,以解释行星视运动中的“逆行”。由于托勒密的地心说符合宗教

的观念,所以它在中世纪的欧洲统治人们思想长达1000年。

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人是哥白尼。日心地动说的提出是人类宇宙观的一次大革命。然而由于当时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哥白尼保留了行星绕日旋转轨道为圆形的说法。 第一个提出行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的人是开普勒。他在17世纪初先后提出了开普勒三定律。

继开普勒之后,第一个对行星绕日运动作出科学解释的人是牛顿。现在,利用太阳与行星间的万有引力定律,也可以推导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不仅如此,万有引力计算出的轨道形式,除椭圆外,尚有抛物线与双曲线。在已经发现的几百颗彗星中,轨道为抛物线与双曲线的彗星约占总数的2/3。

现在,我们知道在宇宙间存在四种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原子核内的强作用力与弱作用力。后几种力都不如万有引力大。但是,对于万有引力本质的研究,仍是当前天体物理学的重大问题之一。

3.人类天文观测手段变化中的重大事件

(1)伽利略的望远镜。17世纪初伽利略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的出现,是天文观测手段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天文学发展历史中的一件重大事件。因为,他用观测事实说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使哥白尼学说深入人心,广为传播。同时,它还使人们的视野扩展到遥远的恒星世界。

(2)牛顿发现三棱镜。1666年,牛顿发现三棱镜,并对太阳光谱作了解释。后来,德国科学家夫琅和费和克希霍夫等人利用太阳光谱证明太阳上也有在地球上发现的钠、铁、镍等元素。这一重大发现,说明宇宙之间物质的统一性,即地球上有的元素,在别的星球上也同样有,只是各个天体上元素的含量不同罢了。另外,根据多普勒效应(原理),一颗恒星在自转(只要它的自转轴不是指向我们),那么,它的光谱就会移动,因而可以计算出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其三,光谱可以了解天体的磁场大小。根据塞曼效应,在磁场中,一条谱线可以分裂为两条,有的可分裂为三条,根据分裂的大小可计算出磁场的强度。

(3)光电倍增管。它是根据光电效应原理制作出来的。在真空壳体内有多个阴极器件。光从第一个阴极打出一些电子,依次经过第二、三……个,最后得到放大数亿倍的电子流。微弱的星光被光电增倍管的作用后易于被收到。现在,人们用光电增倍管制作了专门用于测量天体光度的仪器,叫“光电光度计”。

(4)天体照相仪。即将照相技术与望远镜结合起来。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来艰苦繁重,又不准确的天文绘图,变得又快,又准。

(5)射电望远镜。1937年由美国雷伯发明。天体发射的电磁波应当是完整的,即除了可见光外,还有波长比红光长的和比紫光短的电磁波。通过射电望远镜,可得到天体电波的形状与强度。

(6)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的新纪元。紧接着,各种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宇宙探测器陆续上天。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由地面步入空间,由局部扩展到“全方位”。 4.膨胀的宇宙。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哈勃发现了河外星系。从太阳系到银河系,又到和银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河外星系,宇宙到底有多大呢?科学家通过对河外星系红移现象的研究,发现这些巨大的星系正在离开我们而远去,这说明宇宙

正在膨胀。因此,提出宇宙大爆炸说,认为宇宙曾有一阶段,是由密到稀,由热到冷的过程。后来发现的一些现象进一步证明了大爆炸说的可信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来自宇宙空间背景的微波辐射有一个特点,即方向相同,也就是说,这

种辐射在宇宙空间背景的各个方向都一样。他们推算这是由温度为3个开氏温标的物体发出的辐射。后经研究,认为这种辐射不是来自现在的某一天体,而是由宇宙大爆炸后残留下来的余热造成的。

5.类星体。除课本上讲的几种天体以外,还有一种奇异的天体,其中之一就是类星体。它存在于银河系之外,在光学观测中,它只是一个光点,类似恒星,但是通过射电望远镜的分光观测,人们发现它的光谱具有很大的红移,但又不像恒星,因此称为类星体。类星体的红移,要比河外星系的红移大得多。根据哈勃原理,星体的红移越大,它离我们越远。我们可以推测,类星体的自身的光度一定非常强大。

【教后感】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考专题人类认识的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

人类认识的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练习 知能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 A.重量和体积B.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C.数量和亮度D.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总星系是指() A.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总称B.地月系和太阳系的总称 C.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D.太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 3.在夜晚晴朗的天空,我们能看到的一闪即逝的天体和拖着长尾的天体是() ①月亮②流星③彗星④星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地球上所以有生命存在,是因为() ①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②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地形条件③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土壤条件④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5.星空中视运动最不显著的天体是() A.木星B.月球C.牛郎星D.北极星 6.宇宙中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的资源是() ①太阳能资源②空间资源③风能资源④水能资源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7.下列对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的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8.关于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手段按发展顺序排列是:航天飞机、载人飞船、人造地球卫星B.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月球的直接取样观测 C.随着载人航天器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对天体的直接取样观测 D.宇宙探测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没有影响 综合能力训练 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9年4月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尽管人类对月球已作过大量的测量和月球样品的分析,但是月球科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仍模糊不清。” 材料二我国古代有嫦娥奔月的传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登月成功。 (1)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地月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上述材料说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反映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我们的祖先渴望了解宇宙,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找到了解的办法。今天,我们已找到了一种有效和精确地了解宇宙的办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科学”。科学已经表明,宇宙是如此浩瀚而古老,因此人间世事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的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我们迫切希望能够了解宇宙,我们现有的大部分知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然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地方。宇宙是由无数的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组成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成了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总之,宇宙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以下让我介绍一下人类探索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宇宙知识吧。 恒星 人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流星、彗星和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之外,整个天空中的星星都是恒星。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并能自己产生能量发光的近似球体的天体。由于它们的位置看上去似乎恒古不变,因此,古人它们为“恒星”。 在中国古代,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了关于恒星颜色的记载:“白如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恒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诱人的色彩呢?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从恒星光普型我们可以知道,恒星所呈现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它们表面所处的不同温度。一般来说,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温度较高,大约在2500~3500开,如猎户座η星。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温度居中,大约在6000~500开,如御夫座的五车二星。而发红光的恒星是垂亡的老年星,温度较低,大约在2000~3000开,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 当你用眼睛直接观察恒星时,你会发现恒星有的亮些,有的暗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同亮度的恒星的光给予你的眼睛视网膜的能量大小不同。 不过恒星的这种亮度不是恒星的真实亮度,由于恒星距离有远有近,在夜空中看起来很亮的星可能是因为这颗星距离我们很近,相反,一颗看起来很暗的星,只是由于距离遥远才显得很暗。因此,恒星的目视星等反映不出恒星的真实亮度。 黑洞 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场可以造成空间弯曲,强大的引力场可以造成强烈的空间弯曲,那么无限强大的引力场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用这个理论描绘了一个假设的完全球状星体附近的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弯曲的。他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同步练习及答案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A. B. C. D. 2.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 A. 2次 B. 4次 C. 8次 D. 16次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或科学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 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 B. 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 C. 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 D.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6.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 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7.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无水和生命 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 现在有很多证据已经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D. 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行星 8.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 海底扩张学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大爆炸宇宙论 9.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球太阳银河 B. 银河系太阳地球 C. 银河系地球太阳 D. 太阳银河系地球 10.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两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C.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开普勒” D. 地心说有其局限性,日心说没有局限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 B. 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D. 银河系只是有群星组成的天体 1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 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 1 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1 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第四十五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大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宙起源于一个非常稳定的“原始火球” B、“原始火球”爆炸导致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处处下降 C、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 D、目前宇宙的膨胀已经结束且已经开始收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大爆炸宇宙模型半径、温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 ①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降低 ②随着宇宙半径的增大,宇宙温度在升高 ③宇宙在不断收缩 ④宇宙在不断膨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用绳子系着一个小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速度逐渐加快时,你感受到的拉力(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认识说法正确是(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关于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B、日心说的参考系是地球 C、地心说和日心说只是参考系不同,两者具有等同的价值

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

1.1人类认识的宇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天体的观念,理解宇宙的基本特征。 2.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能力目标 能运用图表形象掌握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分析说明地球 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德育目标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发展观; 2.通过讲述中国古代取得的天文成就,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结构图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方法 1.通过讲授法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大环境能有基本的认识、激发其兴趣。 2.引导学生去收集材料,培养其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I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就必须对我们的家园一一地球,有较深刻全面的了解。而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自然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因此要全面了解地球,较圆满地理解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现象,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此,教材就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开篇第一单元,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目前人类认识到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读序言部分。 n .讲述新课: 板书>§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学生看书阅读后回答:什么是宇宙?老师补充讲解、 板书) 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如果要给宇宙在地理学意义上下个定义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定义: 宇宙:是广袤的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与能量的总称。也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板书> 1.宇宙的概念 古代:空间一时间 现代:物质一运动 地理学定义:...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板书>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模糊的天地概念(托勒密“地心说” )-太阳系(哥白尼“日心说”)-银河系(18世纪、赫歇尔)-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古代,人们出于农业生产或辨识方向等一些生活、生产的需

1。3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第三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探索 把握考向走进高考 备考重点 1. 常见天体的分类,地球是宇宙中的天体。 2.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 3. 宇宙探测的意义及现状。 能力要求 1. 认识宇宙中的各类天体,熟悉各级天体系统,认识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宇宙环境和自身环境等方面,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2. 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现状以及对人类现代生活的影响,关注重大航天活动。 要点扫描基础自测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 宇宙的特点 (1)物质性:由恒星、星云、________、流星、________及星际空间的________等各种天体构成。 (2)运动性:各种天体之间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天体系统。 2. 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总星系银河系________________其它________、小行星、 ________、流星体等其它恒星系________ 二、宇宙中的地球 1. 八大行星的排序:由里向外为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八大行星的分类(1)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地球、________(2)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3)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 3.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宇宙环境太阳无明显变化,________比较稳定大小行星________,宇宙环境比较安全(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________地球________,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运动,形成液态水和海洋 三、宇宙探索 1.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 宇宙开发 (1)宇宙空间资源特点:________利用:收集地球信息,进行科学实验 (2) ________:地球最重要的能源 (3)矿产资源:月岩中的矿产 3. 我国目前的三大航天基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正在计划在海南________建立另一航天发射基地。 探索思考拓展思维 1. 站在地球上,你所看到的天体每天在怎样运动?与地球自转有什么联系?你能找到北极星吗? 2. 假若宇宙中某颗行星有生命存在,它应具备哪些条件? 3. 航天员的宇航服具有哪些特殊的功能? 4. 我国的三大航天基地的气候和地球自转线速度有什么不同?

高中地理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人类认识的宇宙教案湘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行了分类。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建议教师采用本期提供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行教学。该动画能很清晰地展现天体系统的层次。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普通性的教学建议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格,让学生比较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则不难发现,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非常相像。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非常普通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普通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①天体系统的层次;②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的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由此理解宇宙的含义,即体现时间性——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空间性——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 (总结板书) 一、宇宙 二、天体和天体系统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图1.2思考)天体系统分为几个级别?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 (教师总结板书)

九年级科学下册 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练习题 浙教版

第一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是( ) A.哈勃定律 B.旧约“创世纪” C.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D.女娲补天的传说 2.中国古代流传着“开天辟地”的神话,下列对该神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科学假设 B.它能科学地解释宇宙起源 C.它采用了宇宙膨胀的观点 D.它既是神话,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起源进行探究的思想 3.下列有关宇宙的起源的说法,得不到科学支持的是( ) A.大约在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是被挤压在一起的一个“原始火球” B.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 C.宇宙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 D.大爆炸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宇宙在“原始火球”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4.哈勃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 ) 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D.以上说法都是 5.现代宇宙论最重要的证据是( ) A.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

B.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古代“上帝”创造的 D.气球充气后不断膨胀,气球上各个小圆点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6.目前,大爆炸宇宙论已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其主要观点有( ) A.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岁 B.宇宙以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C.宇宙在爆炸中诞生,并不断地膨胀下去 D.以上说法都是 7.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 A.宇宙膨胀理论是错误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宇宙是不可认识的,以上准确预报只是巧合 8.关于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假说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 B.假说只要被大众接受了就是事实 C.假说是需要有证据支持的一种结论 D.假说成立的关键是有丰富的想像力 9.下列宇宙探测的成果中,对改变人类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①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②利用卫星进行气象观测、军事侦察、空间通讯、飞机导航等;③利用卫星寻找地球上的资源;④探测到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哈勃发现): __ __;

九年级科学下册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一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 3、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4、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宇宙大爆炸的主要观点 教学建议: 1、尽可能多的学习宇宙学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证据与理论 给人一杯水,自已要有一桶水。虽然这个观点已受到批判,认为是注入式的教学。但在第一单元1——3节的教学中,教师最缺乏的是背景知识,如果只有课本的知识(只了解支持大爆炸理论的红移现象,根本无法应对学生的质疑,所以教师教学之前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要帮助学生认可宇宙大爆炸的观点,教师还需了解;(1)星系红移现象 (2)宇宙微波背景辐射(3)古老天体的时标(4)宇宙中氦元素的丰度(5)宇宙大爆炸后的演化(6)宇宙的将来 2、尽可能多的运用视频、动画与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如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与演示) 3、尽可能的降低知识的难度;教学目标中强调只要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因此教学后只要学生认可宇宙是由爆炸产生,宇宙在膨胀,能够复述大爆炸的主要观点即可。 4、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允许学生建立各种模型。如对于宇宙的过去与将来,学生认为黑洞是通向另一个宇宙通道;另一个宇宙从黑洞的大爆炸开始。或者有的学生受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影响,更为虚无的认为人类永远无法认识宇宙,直到有一天人类跳出宇宙才能较准确的认识宇宙也可。 教学过程: 一、关于宇宙起源的传说 1、盘古开天辟地说(中国古代神话) 2、宇宙稳态理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除了一些细微部分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宇宙不需要一个开端或结束。物质总是以恰当的速度不断创生着,这一创生速度刚好与因膨胀而使物质变稀的效果相平衡,从而使宇宙中的物质密度维持不变。这种状态从无限久远的过去一直存在至今,并将永远地继续下去。(托马斯。戈尔德;赫尔曼。邦迪;弗雷德。霍伊尔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3、宇宙大爆炸理论 学生也会提出来。但学生往往无法说出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因此,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大爆炸理论的形成与证据。 二、宇宙的演化 既然宇宙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则大爆炸在什么时候发生,大爆炸后又发生了什么,今天的宇宙是怎样的。 宇宙既然有过去就一定会有将业。宇宙的将来是由现在观测到的宇宙中物质的多少——正确地说是由现在观测到的宇宙密度决定的。宇宙密度越大,宇宙的引力就越强。如果宇宙密度大于4.5×10-27kg·m-3(大约每立方米三个中子或质子),宇宙的膨胀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停下来,转而开始收缩,最终回到高温高密的状态。如果宇宙密度小于或等于4.5×10-27kg·m-3,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宇宙的温度也将越来越低,最终消亡在接近绝对零度的

《人类认识的宇宙》高一地理优秀教案

《人类认识的宇宙》高一地理优秀教案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尤其是知道 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行了分类。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建议教师采用本期提供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行教学。该动画能很清晰地展现天体系统的层次。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 颗普通行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格,让学生比较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则不难发现,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非常相像。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非常普通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普通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关于地球的特殊性的教学建议

人类认识的宇宙-教学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行了分类。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建议教师采用本期提供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行教学。该动画能很清晰地展现天体系统的层次。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普通性的教学建议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格,让学生比较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则不难发现,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非常相像。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非常普通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普通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关于地球的特殊性的教学建议 在讲授“宇宙中的地球”时,教师在说明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后,还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即地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表现在这颗行星上具有形形色色的生物,人类是这些生物中最高级的一种。尽管人类的科技探测手段迅猛发展,但目前仍没有发现任何地外文明迹象。虽然在理论上宇宙中可能还有许许多多和地球的条件类似的行星存在,但是与太阳系内其它的行星相比,地球所处的宇宙位置能孕育生物,足以说明地球的与众不同。教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地球之所以存在生命现象的原因:(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其表面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其引力足够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这两点需要学生掌握。正是因为这样,科学家们猜想,宇宙中有很多和太阳系类似的恒星星系,若其中存在和日地关系相近的情形,则极有

2016春浙教版科学九下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练习题

第一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起源的证据就是() A、哈勃定律 B、旧约“创世纪” C、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D、女娲补天的传说 2、中国古代流传着“开天辟地”的神话,下列对该神话的说法正确的就是() A、这就是一个科学假设 B、它能科学地解释宇宙起源 C、它采用了宇宙膨胀的观点 D、它既就是神话,也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起源进行探究的思想 3、下列有关宇宙的起源的说法,得不到科学支持的就是() A、大约在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就是被挤压在一起的一个“原始火球” B、宇宙就就是在这个大火球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 C、宇宙就是相当近的过去创生的,十七世纪时邬谢尔主教算出宇宙诞生的日期就是公元前4004年 D、大爆炸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宇宙在“原始火球”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 4、哈勃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运动有如下特点() 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D、以上说法都就是

5、现代宇宙论最重要的证据就是() A、霍金提出的黑洞理论 B、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古代“上帝”创造的 D、气球充气后不断膨胀,气球上各个小圆点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6、目前,大爆炸宇宙论已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其主要观点有() A、宇宙的年龄大约就是150亿岁 B、宇宙以极高的密度与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C、宇宙在爆炸中诞生,并不断地膨胀下去 D、以上说法都就是 7、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与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宇宙膨胀理论就是错误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宇宙就是不可认识的,以上准确预报只就是巧合 8、关于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假说就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猜测 B、假说只要被大众接受了就就是事实 C、假说就是需要有证据支持的一种结论 D、假说成立的关键就是有丰富的想像力 9、下列宇宙探测的成果中,对改变人类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的就是() ①发现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与伽马射线;②利用卫星进行气象观测、军事侦察、空间通讯、飞机导航等;③利用卫星寻找地球上的资源;④探测到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

人类认识的宇宙.doc

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行了分类。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建议教师采用本期提供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行教学。该动画能很清晰地展现天体系统的层次。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普通性的教学建议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格,让学生比较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则不难发现,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非常相像。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非常普通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普通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强弱标志|光球层)、耀斑(最激烈|色球层)、日珥(色球层)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人类认识的宇宙

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2. 了解宇宙的主要 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 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U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岀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LI标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我们针对口前观测到的宇宙进行了分类。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建议教师釆用本期提供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行教学。该动画能很清晰地展现天体系统的层次。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LI 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普通性的教学建议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格,让学生比较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则不难发现,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非常相像。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儿。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非常普通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 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普通性,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宁宙观,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各种物质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但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关于地球的特殊性的教学建议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

浙教版九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同步测试以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A. B. C. D. 2.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 A. 2次 B. 4次 C. 8次 D. 16次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2017·宁波)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或科学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 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 B. 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 C. 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 D.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6.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 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7.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无水和生命 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 现在有很多证据已经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D. 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行星 8.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 海底扩张学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大爆炸宇宙论 9.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球太阳银河 B. 银河系太阳地球 C. 银河系地球太阳 D. 太阳银河系地球 10.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两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C.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开普勒” D. 地心说有其局限性,日心说没有局限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 B. 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D. 银河系只是有群星组成的天体 1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 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

人类认识的宇宙

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特点。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天体系统的结构,以及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2.通过了解天文学家探索宇宙的事例,激发学生爱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关于天体系统的教学建议 关于天体系统,教师重点要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尤其是知道地球在这个层次中的位置。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其最远的天体离地球大约150亿~200亿光年。我们针对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进行了分类。因此有了天体系统的层次。建议教师采用本期提供的动画“天体系统”来进行教学。该动画能很清晰地展现天体系统的层次。而且有各类天体的典型图片,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动画中包含了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动画,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各个层次的天体运行状态。 关于地球的普通性的教学建议 在“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教材提到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点,教师可以通过出示“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表格,让学生比较太阳系中九大行星五个指标的数值。则不难发现,地球的邻居们和地球非常相像。尤其是金星,其质量、体积和地球相差无几。这些数据说明:地球在太阳系成员中是非常普通的,其运动状态和运动特征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如果课时允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1)共面性;(2)近圆性;(3)同向性。之所以要重点提出地球的普通性,是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