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民族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民族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民族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民族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民族经济政策的

回顾与展望

第9期总第211期

2010年5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InnerMongoliaScienceTechnology&Economy

No.9,the21lthissue

May.20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内蒙古民族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白扬

(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文章以新中国成立6O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政策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为主线,重点论述了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而得出几点启示,并对内蒙古未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60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政策;回顾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7—6921(2010)O9一OO56一O2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及内

蒙古自治区的地区特点,国家制定并不断调整相应

的经济政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促进了内蒙古自治

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经济政策具有明显的时代

特征,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

实际.笔者将对不同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经济

政策进行回顾并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进行展望.

1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我国的民族经济政策

解放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

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农牧业处于广种薄收,工业

基础非常薄弱,交通闭塞,通讯落后,商贸流通业发

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一跃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各项经济指标都逐步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自治区GDP增速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

.

这一成绩的取得除了一些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

之外,完全得益于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有效的经济政策,是民族经济政策合理运用的结果.以下对国家在不同时期对内蒙古的民族经济政策作一简要概述:

1.1新中国建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主要政策是有计划有步

骤的民族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恢复生产,保民养生"的特殊政策,对于半农半牧区,实行了"以牧为主,照顾农业,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的政策, 有些地区还采取了"耕地集中,腾出牧场,蒙汉同意, 农牧两利"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国家积极支持内蒙古自治区按计划积极发展地方工业,林业,运输业, 邮电业,商业和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有效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7年,国务院发布的《民族地区财政管理暂

行办法》是中国第一部以立法形式出现的民族地区财政管理制度.1963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民族地

区财政预算管理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964年,中央政府还设立"民族地区

机动金"等专项资金,并采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财政预备费的设置比例等优惠政策,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59年~1962年国家对民族地区国有经济基本建设投资达到了119.93亿收稿日期:2009—12—15

?56?

元.还提出了"民族贸易三项照顾政策"等多项照顾

政策.

1.3"文化大革命"时期

从1966年~1976年,这一时期国家虽然没有出

台什么特殊政策,但是为保障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基本稳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优惠政策,基本上采取了"能维持的维持,能执行的执行"的原则,因此在这一时期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还是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支持.

1.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工作确定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政治,经济,

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1979年,中央决定开展东部

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确定了北京支援内蒙古的政策.1980年,国务院对内蒙古设立"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82年,国务院

又对内蒙古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1994年,国务院颁布

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中规定,中央与其他地方的分成比例为5:5,与民族自治区的分成

比例是4:6.同时推动民族地区的;NCb开放,开放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边境城市发展边境贸易.

1.5新世纪新时期

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实施西部大

开发的战略决策,内蒙古自治区利用这一契机,充分

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种资金,全

面制定了并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以"兴边富

农","千村扶贫开发工程"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

计划总投入50亿元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通过财

政扶贫,以工代赈,信贷扶贫等方式,按国家下达的

比例向自治区重点贫困嘎查村倾斜,制定相应的扶

贫优惠政策,全区确定4560个重点嘎查村,2001年

以来,共启动实施了2910个,平均给每个重点嘎查

村投人财政扶贫资金20多万元,使居住地牧民增强

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2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民族经济发展各

阶段所取得的成效

2.1新中国建立初期

这一时期的民族经济政策极大促进了内蒙古农

牧业生产的发展,1952年内蒙古粮豆作物总产量达

到34.85亿kg,比1947年的18.45亿kg增长了

白扬?新中国成立6O年来内蒙古民族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2010年第9期88.9%;牲畜总头数达到1332万头(只),比1947年

增长72.2%.在内蒙古建立包头钢铁公司等五项国

家重点建设项目,仅"一五"期间,国家在内蒙古投资

建设212厂,修建铁路的基建资金就达l1.39亿元,建

起了大小厂矿750余个,实现-r业总产值6.33亿元,

奠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2.2&--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十年建设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完成了第二个五

年计划,全区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40.27亿元,比

"

五"增长了2.5倍,尤其是1959年和1960年,完

成投资都在12亿元以上,都超过了"一五"期间甚至是前8年的投资总额.1958年,包兰铁路干线正式通车,同时修建京包铁路复线;全区兴建万亩以上灌区118处,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62座,总库容达9亿多rn3

.

2.3"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革"期间,在加强"战备"和"三线建设"的推

动下,民族地区的工业和交通建设有一定发展,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特别是国家为保障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基本稳定,对一些优惠政策,基本上采取了"能维持的维持,能执行的执行"的政策,所以在这一时期内蒙古这样民族地区的经济也在良性发展.

2.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到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4O周年时,全区国民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2.2倍,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2.1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倍.到1990年底, 自治区完成或超额完成"七五"计划所规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增长1,74倍,平均每年增长10.6,国民收入增长

1.4倍,平均每年增长9.3%.

2.5新世纪新时期

进入新ill:纪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沿着上世

纪末快速发展的轨道,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位居全国第一,自治区经济进入"快车道",特别是西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民族原则和政策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 民族区域自治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 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二,我国民族以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重点突破: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我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具体表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实质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其他行政地方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既不是在汉族居住区实行,也不是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就实行的,而是指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即聚居)实行。这有三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15/T556 - 2013 飞播治沙造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飞播治沙造林播区选择条件、树(草)种选择和种子要求、飞播设计、飞播作业、播后管理、成效调查以及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利用飞机播种方式开展治沙造林活动的地区或项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72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 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 8822(所有部分)中国林木种子区 GB 10016 林木种子贮藏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7836 通用航空机场设备设施 DB15/T 389 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技术规程 DB15/T 535 流动沙地沙障设置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飞播 aerial seeding 根据森林植被自然演替规律,以树种天然下种更新原理为理论基础,结合树种生态、

生物学特性,采用以飞机模拟天然下种方式为主,人工模拟飞机播种为辅,在一定的地段上,集飞播、封育、补植补播或复播、管护等综合作业措施为一体,以恢复、改善和扩大地表植被为目的的造林技术措施。 3.1.1 飞机播种 airplane seeding 用飞机撒播林木(草)种治沙造林方法。 3.1.2 人工模拟飞机播种 artificial simulation of aerial seeding 模拟飞机播种方式,使用人力或人工操作犁杖、机械喷播机把种子均匀地撒播、条状镂播或气力喷播在播区的技术措施。 3.1.2.1 人工撒播 manpower seeding 在播区面积较小、不适宜飞机播种作业的地段,模拟飞机方式,用人工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播区的技术措施。 3.1.2.2 条播 drill sowing 在播区面积较小、不适宜飞机播种作业的地段,模拟飞机方式,用播种机或带镂的犁杖把种子均匀地条播在播区的技术措施。 3.1.2.3 机械动力喷播 mechanical power seeding 在播区面积较小,不适宜飞机播种作业的地段,模拟飞机方式用气力喷播机(4BQD-40型)等机械把种子均匀喷洒在播区的技术措施。 3.2 飞播治沙造林 desert control and afforestation by aerial seeding 通过飞机播种或人工模拟飞机播种,为宜林荒沙、宜林平缓沙丘、宜林荒山、宜林荒地补充适量的种源,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使其形成灌草植被或森林,以达到治理沙漠、沙地、提高森林植被覆被率的技术措施。 3.3

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篇一: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 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实行这样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原因的,请让我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从理论角度来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现在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基本类型,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中央权力机关集中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和主要权利,中央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之间是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我国便是典型的单一制国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强调无产阶级要坚持建立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国家的同时,又肯定了自治制的必要性和适宜性。再看我们的老大哥苏联,列宁把民族的区域自治作为无产阶级在国家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上解决民族问题的普 遍原则。他说:“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

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族的集中制。”毕竟每个民族有自己 的问题,统一的国家若是用统一的政策和管理方式,势必会与民族的特色、文化发生冲突,这时就将与民族的集中制发生冲突。这说明了我国要建立稳定的中央集权而统一的国家,必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其次我们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在历史上,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以来, 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在民族分布上,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这说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是顺应历史的趋势和中国的国情的。 最后,我们发现我国没有实行苏联式的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实行了创新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其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我国国情和苏联不同决不能生搬硬套。从上面我们分析的国情来看,一是我国与苏联的历史不同,俄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不能改为民族文化自治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不能改为“民族文化自治” 对中国来说,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已经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框架内得到法律规范的保障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而确立的。但是,在颇为流行的关于中国民族事务“去政治化”的观点中,“民族文化自治”之说也成为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替代方案。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自治的权利应该限于文化范畴,而不应是自治权的“政治化”。事实上,这种观点的现代背景也主要源自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民族文化自治”当然不是什么“新思路”,是百多年前奥地利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奥托·鲍威尔等人提出的民族政治理论。其要旨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各个民族无论其处于聚居或散居状态,都可以在各自特有的文化范畴实行自治,形成文化自治的民族统一。这一观点,曾引起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强烈的批评,认为这种观点掩盖了各个民族的阶级性,抹煞了每一个民族中都有“两种文化”的阶级差别,认为“宣传‘民族文化自治’就等于宣传精致的民族主义”(列宁语)。在当代俄罗斯联邦,不具备建立联邦主体的杂、散居非俄罗斯民族,通过成立族别性的民间文化组织,去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力和传承,在以前的苏联及东欧国家中也是一样,这也是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自治现象。但是,对中国来说,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已经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框架内得到法律规范的保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不仅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教育事业、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对属于少数民族文化范畴的自治权利作出了规定,而且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民族文化事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组织、支持有关单位和部门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历史文化书籍,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不仅如此,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也是推动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表述,在其他多民族国家中恐怕绝无仅有。 在实践中,中国各少数民族通过博物馆、文化站、协会、团体、报刊、影视、网站等多种形式保护和传承着自身的文化,这些自治地方民间性的文化机构和组织之多,也绝非其他国家所能比拟。因此,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不仅仅是自治权利的题中之义,而且是国家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既无需重新定位少数民族文化自治权益,也无需去模仿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只需要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进程中不断使这些政策原则落到实处。 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产生及其政策化,都不具有可资借鉴的直接经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内蒙古经济的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内蒙古经济的作用 摘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民族区域中国资源政权马克思纲领乌兰浩特 正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日益成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纲领》,其中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各民族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领导。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通告-地方规范性文件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的通告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条例》等有关规定,为有效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就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共计8个。其中国家级5个,包括: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燕山、阴山北麓、祁连山-黑河;自治区级3个,包括:西辽河、阴山北麓-河套平原、阿拉善高原。 涉及37个旗县(市、区): 国家级旗县(市、区)22个,包括:额尔古纳市、根河市、牙克石市、鄂伦春自治旗、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阿尔山市、多伦县、正蓝旗、太仆寺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额济纳旗。 自治区级旗县(市、区)15个,包括: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二连浩特市、白云鄂博矿区、临河区、五原县、杭锦后旗、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部分。 本区域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有效保护自然地面覆盖物、林草植被;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对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综合治理,扩大林草覆盖面积;限制或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强化监督管理,有效避免人为造成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共计7个。其中国家级4个,包括:大兴安岭东麓、西辽河大凌河中上游、永定河上游、黄河多沙粗沙区;自治区级3个,包括:西辽河、阴山东南部、黄河。 涉及66个旗县(市、区): 国家级旗县(市、区)36个,包括: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红山区、元宝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敖汉旗、库伦旗、奈曼旗、兴和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托克托县、凉城县、准格尔旗、达拉特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磴口县、杭锦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 自治区级旗县(市、区)30个,包括:林西县、宁城县、正镶白旗、镶黄旗、化德县、商都县、集宁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丰镇市、阿拉善左旗部分、海勃湾区、海南区、乌达区、乌拉特前旗、青山区、昆都仑区、九原区、东河区、固阳县、石拐区、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左旗、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武川县、卓资县。 本区域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管护,巩固治理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内政发〔1999〕62号)同时废止。 2016年4月19日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528521536.html,/fg/detail2019130.html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资源信息表 第六课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第二节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 第三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讨论教学、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能以自觉维护我国的民族团结为己任。 二、学前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民族英雄的事例及相关具体政策。 2.教师:整合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媒体演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指出我国一些主要的自治区的具体位置)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讨论交流】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生:(略)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知识窗】教材P50 2、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媒体演示】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 马本斋(1901年—1944年),回族,河北献县人。抗日战争爆发后,马本斋组织了60人的回民抗日武装,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1938年初马本斋和党取得了联系。在吕正操支持帮助下,1938年7月他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在党的领导下,马本斋对队伍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队伍很快由三四百人发展到六七百人。同年10月,马本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名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支队司令员。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战果显著,八路军冀中军区授予回民支队“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 【归纳】中国各族人民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3、各民族小聚居、大杂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距,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同全国其他行政区域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政权机关,是在中央政权机关领导下建立的一级地方政权,必须受上级政权机关的领导。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全国人民同样也是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根本大法,必须共同遵守执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西藏是藏民族聚居区,藏族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95%,汉族和回、珞巴、门巴等其他民族人口占5%。西藏和平解放尤其是民主改革后,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同舟共济,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获奖教案

【课题】八下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范围及划分的依据2.在图中指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对家乡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首先,我们看看下列几幅 图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 教师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 异显著,从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到麦 浪滚滚的华北平原,从牛羊成群的内蒙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日 常所见所闻试着说出图中的 四个地区: 依次是西北地区、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内蒙古高原。 仔细阅读教学目标,快速浏 览本节内容。 图片直 观性强, 学生在 观察图 片的同 时体会 祖国大 地的姿 态万千。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 试着评价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合作探究古高原到浩瀚无垠的新疆沙漠、戈壁 滩,祖国大地姿态万千,风光无限。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 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的范围,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 据。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一、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观察分析:1、四大分区的地理界线是 如何确定的?(在下面的图中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 高原边缘线,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 对应起来) 读图分析,找出找出秦岭- 淮河一线、400毫米等降水 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与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作一 比较。 组内交流,学生代表回答观 察的结果:秦岭-淮河一线基 本与1月0℃等温线、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 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基本 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一致;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 线基本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一致。 学会读 图是学 好地理 的关键, 等温线 图和等 降水量 线图以 及分层 设色地 形图,都 是以往 所学,学 生可以 将新旧 知识结 合,增强 知识的 联系性。

浅谈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谈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来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策 ,是在多民族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里 ,实现 各民族平等联合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形成和发展 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 ,符合中国民族问题的状况和特点的。自 1947年 5月 1 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 ,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有 5个自治区 , 30个自治州 , 121个自治县(旗 )。 55个少数民族中有 44个实行了民族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 60% 以上。50年来的实践证明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原理在 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少数民族通过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旨在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着多方面的根据,分别从理论依据、国情依据、民族特点和实践依据等方面进行考虑。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势和一般原则依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关于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现代国家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的和复合制两种基本类型: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中央权力机关集中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和主要权利,中央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之间是服从和被服从的关系,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法律,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复合制国家是指由若干个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根据其联合程度不同,这种形式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我国在采取单一制的同时,充分考虑历史,依据多民族的国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一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额发展,是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国家统一的最好的政治形式。 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 从历史上看,我国自秦代开始就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历史上虽然出现过民族隔阂、战争甚至分裂等情况,但各民族人民之间友好往来,

全国区域划分图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 【中南】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港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北京市 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 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市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 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河北省 石家庄市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井陉县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 唐山市路北区路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丰润区遵化市迁安市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秦皇岛市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峰峰矿区武安市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 邢台市桥东区桥西区南宫市沙河市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 保定市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 张家口市桥西区桥东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怀来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 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区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 廊坊市安次区广阳区霸州市三河市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 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市深州市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 山西省 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 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长治市城区郊区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潞城市 晋城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第六章 第二节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

第六章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的依据,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 性。 教学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 教学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课时分配:1学时 教学内容: 导入: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根据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民族的实际采取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的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为什么我国要采取“民族区

域自治”这种形式而不采取“联邦制”形式呢?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以及这种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受苏联的影响,曾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但是我国的国情和革命发展过程,与俄国完全不同。我国从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国内各民族不仅没有出现过分裂,相反团结的越来越紧密。所以,不需要“联邦制”的“过渡”形式来达到集中统一。 中国的客观实际适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地区很广,超过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我国民族分布的这种复杂情况,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与其经济、政治条件相称的不同规模的自治地方,才能适应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 第二、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二、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优越性 三、教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具:PPT课件 五、课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在处 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 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6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回忆初中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地位: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族政策。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教师活动:“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与国家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师活动:聚居是否等同于居住?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活动:点击课件“自治机关”四个字打开相关链接补充知识:自治机关的双重地位学生活动:做笔记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继续阅读教材并思考:怎么认识“自治权”呢? 学生活动:学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并展开讨论。 2、(1)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2)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教师活动:那么该如何理解“自治权”是它的核心内容呢?教师展示材料。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所给材料积极探究思考。

内蒙古自治区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

内蒙古自治区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2018 年 11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等11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的通知》(气发〔2016〕79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决定的通知》(内政发〔2016〕114号)文件精神,结合内蒙古自治区雷电活动规律及其灾害分布特征,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划分标准。 该文件利用内蒙古自治区119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雷暴日观测及42个闪电定位仪地闪监测密度、雷电流强度等资料,采取百分位数法、自然断点法等方法划分雷电易发区域及其防范等级。今后随着闪电定位系统的地闪监测后续资料的积累,将对分布图进行修订完善。

目录 1 内蒙古自治区雷电易发区区划 (1) 1.1 极高易发区 (1) 1.2 高易发区 (1) 1.3 较高易发区 (1) 1.4 中易发区 (2) 1.5 一般易发区 (2) 2 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防范等级划分 (4) 2.1 一级防范 (4) 2.2 二级防范 (4) 2.3 三级防范 (4) 2.4 四级防范 (5) 2.5 五级防范 (5) 3 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雷电易发区划图 (6) 3.1 呼和浩特市 (6) 3.2 包头市 (7) 3.3 呼伦贝尔市 (8) 3.4 兴安盟 (9) 3.5 通辽市 (10) 3.6 赤峰市 (11) 3.7 锡林郭勒盟 (12) 3.8 乌兰察布市 (13) 3.9 鄂尔多斯市 (14) 3.10 巴彦淖尔市 (15) 3.11 乌海市 (16) 3.12 阿拉善盟 (17)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执教人:奉贤中学胡菊芳 授课班级:高二(13) 授课时间:2007年4月18日上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理解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过程与能力目标:根据我国国情和实践,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合乎国情、顺乎民心,正确认识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 教学难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和现实条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法 导入:我们知道曾经在地图上存在的国家,如南斯拉夫、苏联,现已经再也找不到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从而导致国家联盟的解体。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也有一些矛盾冲突,所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至关国家稳定发展的大事。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依据这个原则,我国又将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我国的行政地图 提问: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有几个,怎么称呼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提问:5个自治区与其他的一般行政区是否只是称呼上的不同? 学生调查:上海、奉贤地区少数民族人员数量(包括流动、常住) 提问:上海有少数民族居住,但是为什么没有民族自治的地方?

内蒙古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发展.

内蒙古: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0周年回顾 胡其图 中国民族报20040720第2版 内蒙古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权利投身到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中来,使内蒙古自治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典型引路制度护航 半个多世纪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认真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始终保持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良好局面,早在50年代就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始,将每年的9月份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这期间,自治区先后召开5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865个先进集体和1138名先进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表彰。全区盟市、旗县、各企业单位、机关团体也召开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表彰大会,到2002年,全区旗县以上地方、单位共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7.3万个(名)。 为了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加大可操作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决定、意见、办法和条例。 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作出了《关于加快边境旗市发展的决定》,同时出台了实施意见和具体措施。2000年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12个盟市也都参照自治区的决定提出了实施意见02001年,转发了自治区民委等7个部门《关于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意见》。自治区人大先后批准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3个自治旗的自治条例。2002年,转发了自治区民委、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对清真食品的生产、经营加强管理的规定。2003年,下发了《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通知》以及关于学习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涉及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精神的具体规定和办法。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具体办法措施。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的贯彻实施。 自治区财政保留了统收统支时期的5%民族机动金5000多万元,专门用于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在财政实施分级管理体制确定基数时,区财政每年为自治旗增加100万元,为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0%的旗县多安排50万元。为民族乡多安排5万元。自治区财政每年还安排500万元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解决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一些特殊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自治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3年,内蒙古的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3项增速居全国第一位。 人才保障教育先行 内蒙古各级党委始终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置于重要地位.采取有利措施,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扩大。通过各级党校培训、出国深造、到外地学习考察、到中央机关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等形式,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截至2002年底,全自治区少数民族干部18.94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24.83%,比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比例高出4.3个百分点。 在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同时,内蒙古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目前,全自治区基本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成人教育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全区有民族幼儿园。102所,民族小学2002所,民族普通中学316所,民族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横跨东北、华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之一,北与和接壤。是中国五个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 1、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4县(、、、)、1旗()。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万人。 地区名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万人)距市中心距离行政区域编码政府所在地17271286.6615-150100/150101(市辖区)新城区 700 56.6255 8.7 150102 大街 1013 63.5599 9.7 150105 175 39.4555 11.7 150103 新华西街 213 38.3365 16.4 150104 昭君路 4885 17.8726 45.9 150125 1313 20.0840 84.3 150122

2859 9.3887 123.1 150124 3401 16.9856 61.5 150123 2712 31.2532 54.4 150121 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 表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 2、包头市 包头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2 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即、、、、、、、 (拟由、合并而成)和(包括)。常驻 人口265.0364万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 地区名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万人)距市中心距离行政区划代码政府所在地包头市27,768265.0364-150200/150201钢铁大街29号301 72.6838 3 150203 阿尔丁大街 280 48.1216 5.8 150204 建设路 470 51.2045 20.5 150202 巴彦塔拉东大街 734 19.5831 13 150207 建设路 761 3.5805 42.7 150205 巴达噶尔大街 18,505 12.78 149.3 150281 5,025 17.5574 54.2 150222 2,368 27.6453 62.7 150221 表二包头市行政区划分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客观题答题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客观题答题分析 来源:文都教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2019年毛中特中出选择题的高频考点。下面,文都教育考研政治老师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客观题作出答题分析。 一、练习题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D.民族地区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需要 答案:A 解析: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D.民族地区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需要

答案:B 解析: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 二、答题思路 同学在学习民族区域自治考点时,首先,要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背景;其次,会结合相关材料重点掌握、综合运用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政治基础、现实条件等。 以上是文都考研政治老师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点对客观题作出的答题分析,希望对考研同学有所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