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要说明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和特点

简要说明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和特点

简要说明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和特点
简要说明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和特点

1.简要说明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和特点。

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3种:电石法、乙烯氧氯化法及二氯乙烷/氯乙烯(EDC/VCM)法。

氯乙烯化学特性: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22MPa。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有关。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压力下更易爆炸,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氯乙烯的物理特性:氯乙烯(CH2=CHCl)无色气体,易液化。沸点-13.4℃。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有毒性,长期吸入或接触可致肝癌。燃烧时火焰边缘微绿。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可发生加成反应。在引发剂(如有机的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PVC)塑料。还可以与某些不饱和化合物共聚成为改善某些性能的改性品种。如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用于制造薄膜、涂料、塑料地板、唱片、短纤维等;又如与偏二氯乙烯CCl2=CH2的共聚物具有无毒、透明、防腐等特性,可用于制渔网,座垫织物、滤布、包装薄膜等,商品名莎纶、合成1,1,2-三氯乙烷等。工业上用乙炔与氯化氢于汞盐作用下加成,或由乙烯氯化后热解生成氯化氢和氯乙烯、二氯乙烷热裂解等方法制得。

2.简述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基本原理,并写出主副反应方程式。

乙炔法生产氯乙烯

一.乙炔、HCl的生产

二.乙炔加HCl反应机理♀

3.在乙炔生产VCM过程中,对原料的纯度有何要求?

1)一般要求:乙炔纯度>=98.5% 氯化氢纯度>=94%

2)工业采用浸硝酸银试纸在乙炔样气中不变色,为合格标准。3)一般原料气含水分<=0.06%,能满足生产需要。

4)必须严格控制使氯化氢中不含游离氯。

5)生产中要求含氧量<0.5%以下。

4.工业生产中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原料配比与理论上有何不同?为什么?原料配比:

C2H2+HCl——>C2H3Cl(放热反应)

理论配比:1 / 1

实际配比:1 / 1.05~1.1

为了防止发生:C2H2+HgCl2——>Hg2Cl2

1.修改表结构的命令ALTER TABLE.

2.需求分析阶段建立数据字典。

3.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4.在黑盒测试方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主要依据是程序外部功能。

5.软件设计中不使用数据流(DFD图)。

6.数据库表文件存储用户数据。

7.过程返回语句是RETURN.

8.与修改表结构相关的命令是ALTER.

9.属性设置为真,表达运行是自动居中AutoCenter。

10.表单运行时首先触发的事件是Init。

11.负责数据库中查询操作的数据库语言是数据操纵语言。

12.空值表示字段或变量还没有确定的值。

13.数据库管理系统所管理的关系是一个DBF文件。

14.RELEASE是表单对象的方法。

15.有一个以上根节点的数据结构不一定是线性结构。

16.层次性、网状型和关系型数据库划分原则是数据之间的联系方式。

17.Visual FoxPro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18.在栈中,栈底指针不变,栈中元素随栈顶指针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19.栈顶元素最先能被删除。

20.软件生命周期的活动不包括市场调研。

21.一个关系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候选字段。

22.外模式反应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23.查询保存在查询文件中。

24.恢复系统默认菜单:SET SYSMENU TO DEFAULT.

25.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26.该页面个数pagecount.

27.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不包括软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8.边界值分析属于黑盒测试的方法。

29.制定软件确认测试计划不属于软件设计阶段任务。

30.在屏幕上预览报表命令REPORT FROM-----PREVIEW.

31.数据流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数据流。

32.Modify Command建立程序文件。

33.Chick属于命令按钮事件。

电石法生产氯乙烯

合肥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5万吨/年电石法制氯乙烯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 学生:方柳陈志指导教师:张旭系主任: (签名) 一、设计要求: 1、根据设计题目,进行生产实际调研或查阅有关技术资料,选定合理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并进行简要论述。(字数不小于8000字) 2、设计说明书内容:封面、目录、设计题目、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工艺方案的选择与论证、工艺流程说明、专题论述、参考资料等。 3、图纸要求:工艺流程图1张(图幅2号);设备平面或立面布置图1张(图幅3号))。 二、进度安排: 三、指定参考文献与资料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兼用本课程设计指导书)、《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氯乙烯的生产成套装置。氯乙烯是生产聚氯乙烯的主要原料,到目前为止,全球有93%以上的氯乙烯采用氧氯化法生产。在国内,考虑到石油资源不足,价格较高,而电石资源丰富,所以大部分工厂都采用电石法制取氯乙烯。本次主要介绍电石法制取氯乙烯。先后介绍了从原料气氯化氢、乙炔的制备到氯乙烯的合成、氯乙烯的精馏等一系列生产过程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以及主要设备选型等问题。 关键词:氯乙烯;电石法;乙炔;氯化氢;工艺流程;精馏

一乙炔的制备 乙炔生产的工艺原理 (1)电石的破碎 通常厂家采购的电石都是大块的电石,而电石料块进入发生器的合理径为25~50mm,因此在进发生器前必须破碎,通常是将大块的电石放入颚式破碎机,粗破后料块直径为80~100mm,通过皮带机输入电石仓库,然后经过二次破碎,径粒达到25~50mm,破碎后料块通过皮带机径除铁器除铁后输入日料库,作为发生器的入料电石。进入破碎机的电石温度应≤130℃,否则会烫坏,烧坏皮带;进入发生器的电石温度应该≤80℃,否则对发生系统不安全。 (2)电石的除尘 化学工程里把气体与微粒子混合物中分离粒子的操作称作除尘。针对电石及其粉尘的特性,选用的除尘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旋风除尘。旋风除尘器对数微米以上的粗粉尘非常有效。采用简单的旋风除尘器和风机进行除尘,利用电石粉尘在风机的作用下,在除尘器内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电石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器身无运动部件,不需要特殊的附属设备,安装投资较少,操作、维护也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运转维护费用低,也不受浓度、温度的影响。但由于电石粉尘比较细,用这种简单的除尘方式很难达到环保要求,除尘效率不高。 ②湿法除尘。湿法除尘具有投资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特别是对易燃易爆气体的除尘效果更好,在操作时不会产生捕集到的电石灰尘再飞扬。电石除尘通常采用旋风除尘和湿法的冲激式除尘器相结合。这种除尘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由于系统压力损失大,管道容易积灰。冬天用蒸汽时,积灰易受潮结块,造成管道堵塞,清理比较困难。除尘器内排出的电石渣水,多耗了水又易造成二次污染,除尘器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在寒冷的北方也容易结冰,因此这种除尘方式适合于气候湿润、冬天不冷的地方使用。 (3)袋式过滤除尘 布袋除尘室依靠编制的或毡织的滤布作为过滤材料来达到分离含尘气体中电石尘的目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滤布在长期与粉尘的接触和反复清理的过程

四氯乙烯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

四氯乙烯的生产现状与生产分析预测 3.1 四氯乙烯生产现状分析 3.1.1 国外四氯乙烯生产现状分析 四氯乙烯主要用于脱脂清洗干洗行业,也用于化工原料、中间体的合成及金属表面处理等。 自1925年四氯乙烯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80年代末,世界四氯乙烯的装置能力约100万吨/年,大多为其他产品的副产物。其中美国四氯乙烯生产能力约52万吨,联邦德国约27万吨,法国约16万吨。 由于四氯乙烯对环境的影响,发达国家对四氯乙烯已经限产,今后10年将停止使用四氯乙烯。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的日本吴羽化工公司1999年开始停止生产四氯乙烯,使得日本四氯乙烯的产量从1992年的6.3万吨/年下降到约3.0万吨/年,英国ICI公司、法国ATOCHEM等公司四氯乙烯的产量也相应减少,对世界范围内四氯乙烯的消耗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资料称:2001年,世界上四氯乙烯的总生产能力降到64.4万吨/年,其中欧洲35.4万吨/年,美洲20.5万吨/年(拉美4万吨/年),亚洲8.5万吨/年(日本5万吨/年)。 还有资料称:截止至2004年世界上四氯乙烯装置总生产能力约70万吨/年,其中欧洲约35.4万吨/年,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50.57%;其次为美洲约19.5万吨/年,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7.86%;亚洲约为14.5万吨/年,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0.71%。 国外四氯乙烯大多为生产其他产品的联产品或副产品。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俄罗斯、日木、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均有四氯乙烯生产,其中英国ICI公司、美国DOW化学公司、法国ATOCHEM公司等为世界四氯乙烯主要生产商,产销量最大,且质量比较可靠。英国ICI公司的四氯乙烯产品

氯乙烯MSDS

氯乙烯 一标识 中文名氯乙稀;乙稀基氯 英文名薄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 分子式C2 H3CI 相对分子质量60.50 CAS号75—01—4 危险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化学类别卤代稀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含量纯度≥99.99%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醚样的气味。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全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稀病。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稀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 慢性蝇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 3.6 引燃温度(℃)415 爆炸上限(%)31.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0.666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六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外,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搭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七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委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停留。 八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30 前苏联MAC(mg/m3)5/1(分子代表一次最 高容许浓度值;分母代表工作班平均 最高容许浓度值。) 美国TVL—TW A ACGIH5ppm,13mg/m3 美国TLV—STEL 未制定标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1生产方法 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⑴乙烯法 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 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现分述如下: ①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 C2H4Cl2+ NaOH → C2H3Cl + NaCl + H2O 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的醇和碱,此外在生产二氯乙烷时所用的氯,最后成为氯化钠形式耗费了,所以只在小型的工业生产中采用。 ②二氯乙烷高温裂解 C2H4Cl2→ C2H3Cl + HCl 这个过程是将二氯乙烷蒸气加热到600℃以上时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发生脱掉第二个氯化氢生成乙炔的反应,结果使氯乙烯产率降低。为了提高产率,必须使用催化剂。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硅胶、铝胶等,反应在480~520℃下进行,氯乙烯产率可达85%。 ③乙烯直接高温氯化 这一方法不走二氯乙烷的途径,直接按下式进行: C2H4 +Cl2→ C2H3Cl + HCl 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取代反应,但实际上乙烯与氯在300℃以下主要是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要想使生成氯乙烯的取代反应成为唯一的反应,则必须使温度在450℃以上,而要避免在低温时的加成过程,可以采用将原科单独加温的方法来解决,但在高温下反应激烈,反应热难以移出,容易发生爆炸

氯乙烯

氯乙烯msds 中文名称氯乙烯英文名称:chloroethylene; vinyl chloride 分子式:C2H3Cl;CH2CHCl CAS: 75-01-4 RTECS:KU9625000 危编号:21037 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无色具有醚增气味的气体。 熔点:-159.8℃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沸点:13.4℃相对密度:空气2.15 水0.91 闪点:-78℃/开杯爆炸极限: 3.6%-30.0% 自燃点:蒸气压:346.53kPa/25℃ 燃烧爆炸危险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 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 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 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毒害性及健康危害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毒性资料LD50:500mg/kg(大鼠经口)。LC50: 职业接触限值MAC:30 mg/m3PC-TWA: mg/m3PC-STEL: mg/m3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 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 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 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 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氯乙烯是一种刺激物,短时接触低浓度,能刺激眼和皮肤,与其 液体接触后由于快速蒸发能引起冻伤。对人体有麻醉作用,能抑 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与轻度酒精中毒相似的症状。吸入量在0.5% 以上时,可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神不安、不辨方向, 暴露于含量达20%~40%的浓度时,可使人产生急性中毒。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

氯乙烯生产及危害综述

氯乙烯简介 第一部分氯乙烯物理化学性质 1 名称 化学名:氯乙烯(chloroethylene)、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 2 物理性质 2.1 性状:无色、有醚样气味、易液化气体,沸点-13℃,临界温度151.5℃,临界压力5.57MPa。相对密度2.2%。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 3.6%~33% (体积),在加压下更易爆炸。 2.2 贮运: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3 化学性质 结构式: CHCL=CH2 不饱和度:1 分子式C2H3CI 相对分子量62.4987 密度(空气=1) 2.2 闪点-78℃ 熔点159.7℃危险性符号R11 R12 R45 R23/24/25 R39/23/24/25 CAS登录号75-01-04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等多数有机溶 剂 EINECS登录号200-831-0 UN危险货物UN1086 2.1 稳定性:稳定 危险反应:与强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烈聚合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禁配物:强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氯化氢 第二部分氯乙烯的生产 1 氯乙烯的发现

1835年法国人V.勒尼奥用氢氧化钾在乙醇溶液中处理二氯乙烷首先得到氯乙烯。20世纪30年代,德国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基于氯化氢与乙炔加成,首先实现了氯乙烯的工业生产。初期,氯乙烯采用电石,乙炔与氯化氢催化加成的方法生产,简称乙炔法。以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氯乙烯的合成迅速转向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1940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了二氯乙烷法。为了平衡氯气的利用,日本吴羽化学工业公司又开发了将乙炔法和二氯乙烷法联合生产氯乙烯的联合法。1960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开发了乙烯经氧氯化合成氯乙烯的方法,并和二氯乙烷法配合,开发成以乙烯为原料生产氯乙烯的完整方法,此法得到了迅速发展。乙炔法、混合烯炔法等其他方法由于能耗高而处于逐步被淘汰的地位。 2 氯乙烯的生产技术进展 VCM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生产方法采用电石为原料的乙炔法路线,电石水解生成乙炔,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VCM。由于该工艺能耗较高,污染严重,因此自以乙烯为原料的工艺路线问世之后就逐渐被淘汰。目前全世界范围内95%以上的VCM产能来自乙烯法工艺。此外还开发出以乙烷为原料的VCM工艺路线。 2.1 乙炔法VCM生产工艺 乙炔法路线是电石水解生成乙炔,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VCM。该方法虽然是生产VCM 最早的工业化方法,设备工艺简单,但耗电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该方法在国外基本上已经被淘汰,由于我国具有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因此用煤炭和石灰石生成碳化钙(电石)、然后电石加水生成乙炔的VCM生产路线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我国VCM的生产目前仍以乙炔法工艺路线为主。 乙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VCM可采用气相或液相工艺,其中气相工艺使用较多。将气相反应物与循环气体活化后送人反应器,压力和温度缓慢上升,与催化剂接触后急冷并部分液化,VCM产品从反应器后的第一只塔顶作为液相获得,大部分塔顶产物(如HCL、C2H2、C2H2CL)循环至反应器。反应物组成根据催化剂性能可从1:1到1:10(moL) (HCL过量),乙炔转化率达95%~100%。反应通常采用多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以活性炭负载HgCL2为催化剂,Hg含量为2%~10%(wt)。另外沸石和分子筛也可用作催化剂载体。由于Hg的挥发性对反应器操作和产量至关重要,因此常添加氯化铈、氯化铜及一些聚合物以降低催化剂的挥发性。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1]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 一、概述 1.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为5.12MPa,尽管它的沸点低,但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氯乙烯易燃,闪点小于-17.8℃,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4~21.7%(体积)。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1g/L。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小时内呼吸管内急动而逐渐缓慢,最后微弱以致停止呼吸。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0ppm。 氯乙烯是分子内包含氯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于双键的存在,氯乙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工业应用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其均聚与共聚反应。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易聚合成聚氯乙烯。氯乙烯也可以和其它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在工业上和日用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氯乙烯的生产在有机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氯乙烯首先在工业上实现生产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是使用电石水解成,乙炔和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2 + 2H2O → Ca(OH)2 + C2H2 C2H2 + HCl CH2CHCl 50年代前,电石是由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加热生成: CaO+3C CaC2 + CO 随着氮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致力于寻找生产氯乙烯更廉价的原料来源。在50年代初期,乙烯成为生产氯乙烯更经济、更合理的原料。实现了由乙烯和氯气生产氯乙烯的工业生产路线。该工艺包括乙烯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乙烷及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 随后,人们注意到二氯乙烷裂解过程,除生成氯乙烯外还生成氯化氢。由此,工业界想到由氢化氢可以连同乙炔生产工艺一起生产氯乙烯。 CH 2=CH2十C12 → CH 2C1—CH 2C1 CH 2C1—CH 2C1 → CH 2=CHC1十HC1 十HCl → CH 2=CHC1 50年代后期,开发出乙烯氧氯化工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氯乙烯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乙烯、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氯乙烷,和直接氯化过程结合在一起,两者所生成的二氯乙烷一并进行裂解得到氯乙烯,这种

氧氯制取氯乙烯

一、概述 1.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为5.12MPa,尽管它的沸点低,但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氯乙烯易燃,闪点小于-17.8℃,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4~21.7%(体积)。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1g/L。 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小时内呼吸管内急动而逐渐缓慢,最后微弱以致停止呼吸。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0ppm。 氯乙烯是分子内包含氯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由于双键的存在,氯乙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工业应用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其均聚与共聚反应。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易聚合成聚氯乙烯。氯乙烯也可以和其它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在工业上和日用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氯乙烯的生产在有机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氯乙烯首先在工业上实现生产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是使用电石水解成,乙炔和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aC2 + 2H2O → Ca(OH)2 + C2H2 C2H2 + HCl CH2CHCl 50年代前,电石是由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加热生成: CaO+3C CaC2 + CO 随着氮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致力于寻找生产氯乙烯更廉价的原料来源。在50年代初期,乙烯成为生产氯乙烯更经济、更合理的原料。实现了由乙烯和氯气生产氯乙烯的工业生产路线。该工艺包括乙烯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乙烷及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 随后,人们注意到二氯乙烷裂解过程,除生成氯乙烯外还生成氯化氢。由此,工业界想到由氢化氢可以连同乙炔生产工艺一起生产氯乙烯。 CH 2=CH2十C12→ CH2C1—CH 2C1 CH 2C1—CH 2C1→ CH2=CHC1十HC1 十HCl → CH2=CHC1 50年代后期,开发出乙烯氧氯化工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氯乙烯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乙烯、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氯乙烷,和直接氯化过程结合在一起,两者所生成的二氯乙烷一并进行裂解得到氯乙烯,这种生产方法称为平衡法。 至今世界上虽仍有少量的氯乙烯来自于电石乙炔及乙炔—乙烯混合法,而绝大部分氯乙烯是通过基于乙烯和氯气的平衡过程生产。平衡氧氯化生产工艺仍是已工业化的、生产氯乙烯单体最先进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93%的聚氯乙烯树脂都采用由平衡氧氯化法生产的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该法具有反应器能力大、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单体杂质含量少和可连续操作等特点。 二、反应原理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包括三步反应:

危险化学品-氯乙烯

存在部位:氯乙烯工序、窨井 标识 中文名:氯乙烯;乙烯基氯 英文名:Chloroethylene;Vinyl chloride CAS No.:75-01-4 UN No.:1086 CN No.:21037 RTECS No.:KU9625000 IMDG规则页码:2186 物化性质 分子式:C2H3Cl 分子量:62.5 外观与性状:无色具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熔点:-159.8 沸点:-13.4 燃点:415 闪点(℃):-78(O.C) 燃烧性:易燃 毒性:LD50:500mg/kg(大鼠经口) LC50: 火险危险分级[等级]:甲 爆炸上限(V%):31.0 爆炸下限(V%):3.6 相对密度(水=1):0.91 相对密度(空气=1):2.15 饱和蒸汽压(kPa):346.53/25℃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142 临界压力(MPa):5.60 折射率:1.4046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忌物: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能发生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 消防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如果

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 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 暴露的容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 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危险性 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易燃性(红色):4 反应活性(黄色):2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时,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出现红斑、水肿、坏死。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四肢末端麻木、感觉减退,并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和消化功能障碍。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手部肢端溶骨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IARC评价:1组,IARC致癌物;人类证据充分;动物证据充分嗅阈:0.253ppm OSHA:表Z—1空气污染物 OSHA特别管理的物质:29CFR1910.1001~1048 健康危害(蓝色):2 侵入途径:吸入经皮吸收包装、储存与运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4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ERG 指南:1i6P ERG指南分类:气体—易燃(不稳定的)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 接触控制 车间卫生标准[mg/m]:中国MAC:30mg/m3 苏联MAC:5mg/m3 美国TWA:ACGIH 5ppm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氯乙烯的制备

氯乙烯单体的制备 培训教材

第一章氯乙烯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一、氯乙烯工序的任务 二、反应基本原理 三、产品说明 四、工艺流程简述 五、工艺流程方框图 六、生产中原辅材料和成品的性质 第二章工艺流程 第一部分混合脱水和合成系统 一混合脱水系统 二、氯乙烯的合成系统 三、氯乙烯合成对原料气的要求 四、氯乙烯合成反应条件的选择 五.混脱和合成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第二部分粗氯乙烯的净化和压缩 一、净化的目的 二、净化原理—水洗和碱洗 三、盐酸脱吸 四、粗氯乙烯的压缩 五、粗氯乙烯的净化和压缩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第三部分氯乙烯的精馏 一、精馏的目的和方法 二、精馏的一般原理 三、精馏操作的影响因素

四、单体质量对聚合的影响 五、先除低沸物后除高沸物精馏工艺的优点 六. 氯乙烯精馏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第四部分精馏尾气变压吸附回收 一. 工艺原理 二、吸附平衡 三、工艺生产过程 四、变压吸附部分操作条件表 第五部分氯乙烯的贮存及输送 第三章、安全技术措施:

氯乙烯的制备培训教材 第一章氯乙烯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一、氯乙烯工序的任务 本工段的生产任务是将精制后的乙炔气(纯度≥98.5%)、与氯化氢工段送来的氯化氢气体(纯度≥93%)按一定量配比(1:1.05)混合,经混合脱水、预热后进入装有氯化高汞触媒的转化器合成粗氯乙烯气体,并经水洗、碱洗、加压、精馏制得纯度达99.9%以上的合格氯乙烯单体,供聚合聚氯乙烯树脂使用。 二、反应基本原理 HCL+C H≡CH→CH2=CHCL+124.6KJ/mol 氯乙烯的物化性质: 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比空气重一倍的微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带有一种麻醉性的芳香气味。氯乙烯分子式是C2H3CL,分子量62.51。 主要参数: 沸点:-13.9℃凝固点:-159℃ 爆炸范围(空气中)3.6%~32%(体积含量) 爆炸范围(氧气中)4%~70%(体积含量) 冲N2或CO2可缩小其爆炸浓度范围。 纯的氯乙烯气体加压到0.5MPa时,可用工业水冷却得到比水略轻的液体氯乙烯。 液态氯乙烯无论从设备或从管道向外泄漏,都是极其危险的,一方面它遇到外界火源会爆炸起火,另外,由于它是一种高绝缘性液体,在压力下快速喷射,就会产生静电积聚而自发起火爆炸。因此,输送液态氯乙烯时宜选用低流速(一般≤3m/s),并将设备与管道进行防静电接地。 +

氯乙烯的四大特性

氯乙烯理化特性 氯乙烯是一种比空气重的气体,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沸点-13.8℃,熔点-158.4℃。工业品为无色易于挥发并具有刺激醚味的液体。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见光或含有催化剂时易聚合,也能与醋酸乙烯或丙烯腈共聚。蒸汽易燃,高等毒性,空气中最大容许浓度为10mg/m3,嗅觉能闻到的浓度为1290mg/m3。 液体密度,-20℃,ρ=983千克/米3,20℃,ρ=911千克/米3 相对空气的密度,d=2.17 体积膨胀系数,-13~28℃,β=0.0022℃ 饱和蒸汽压: -20℃75.84kPa Array-13.8℃101.33kPa 0.0℃0.172MPa 4.3℃0.203MPa 20℃0.337MPa 30.1℃0.448MPa 34.0℃0.507MPa 50.45℃0.736MPa 61.5℃ 1.013MPa 80.0℃ 1.540MPa 94.0℃ 2.027MPa 100.0℃ 2.518MPa 临界压力, 5.34MPa 临界温度,158.4℃ 闪点:-78℃(开杯) 爆炸极限: 3.6~33% 最易引燃浓度:7% 产生最大爆压力浓度:10% 最大爆炸压力: 6.8kgf/cm2 表面张力:-20℃22.3毫牛/米 -10℃20.9毫牛/米 20℃16.9毫牛/米 60℃10.8毫牛/米 100℃ 5.5毫牛/米 动力粘度:液体粘度μ气体粘度μ -20℃0.278毫帕/秒- 20℃9.20微帕/秒 -10℃0.258毫帕/秒20℃10.71微帕/秒 20℃0.180毫帕/秒60℃12.20微帕/秒 60℃0.130毫帕/秒100℃13.71微帕/秒折射率:nD10=1.4026 nD20=1.3700 比热容:液体比热容Cp 气体比热容Cp -20℃ 1.146kJ/kg.k 0℃0.785 kJ/kg.k 0℃ 1.247 kJ/kg.k 25℃0.858 kJ/kg.k 20℃ 1.351 kJ/kg.k 100℃ 1 kJ/kg.k 60℃ 1.556 kJ/kg.k 液体导热系数:20℃,λ=0.138瓦/米.开(0.119千卡/米.小时.℃) 汽化热:-13.8℃ 332.8KJ/KG 60℃ 267.8KJ/KG 聚合热:1532kJ/kgVC (366kcal/kgVC) 溶解度:20℃ 0.25% 25℃ 0.11%溶于水 0℃ 0.042%10℃ 0.070% 20℃ 0.097%水溶于氯乙烯 危险特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有燃烧爆炸危险。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年产30万吨氯乙烯工艺毕业设计

年产30万吨氯乙烯工艺毕业设计 一.选题意义及背景 氯乙烯单体(VCM)是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主要原料,其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直接影响到聚氯乙烯树脂的质量和成本。 氯乙烯生产工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生产和工艺改造,产生了电石法、二氯乙烷法等工艺,发展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的工艺属乙烯平衡氧氯化工艺。乙烯平衡氧氯化法由乙烯、氯气和氧气生产氯乙烯,整个工艺过程既不产生氯化氢,又不消耗氯化氢,大大降低了原料的成本,此法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技术经济较合理的方法,全世界93%以上的氯乙烯是采用乙烯平衡氧氯化法生产的。 二.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容: 1.工艺生产方法确定、生产流程设计与论证 2.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酯化合成工艺主要生产设备设计与选型 4.安全生产与环保治理措施 三.计划进度 1.第一周:在完全理解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查阅资料,做好准备 工作,包括:了解学位论文的格式、查阅相关文献(万方数据、 中国期刊网、维普资询、硕博论文等)、学习氯乙烯的工艺设 计方法。 2.第二周:选择出设计方案。 3.第三周:参照数据。 4.第四周:撰写毕业论文。 5.第五周:进行毕业答辩。 四.毕业设计(论文)结束应提交的材料: 1、论文电子稿 2、论文打印搞 3、过程资料记录本(实验记录本)

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年月日 论文真实性承诺及指导教师声明 学生论文真实性承诺 本人重声明:所提交的作品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容真实可靠,不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如被发现论文中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本人愿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和一切后果。 毕业生签名:日期: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1生产方法 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 ⑴乙烯法 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 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现分述如下: ①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 C2H4Cl2+ NaOH → C2H3Cl + NaCl + H2O 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的醇和碱,此外在生产二氯乙烷时所用的氯,最后成为氯化钠形式耗费了,所以只在小型的工业生产中采用。 ②二氯乙烷高温裂解 C2H4Cl2→ C2H3Cl + HCl 这个过程是将二氯乙烷蒸气加热到600℃以上时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发生脱掉第二个氯化氢生成乙炔的反应,结果使氯乙烯产率降低。为了提高产率,必须使用催化剂。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硅胶、铝胶等,反应在480~520℃下进行,氯乙烯产率可达85%。 ③乙烯直接高温氯化 这一方法不走二氯乙烷的途径,直接按下式进行: C2H4 +Cl2→ C2H3Cl + HCl 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取代反应,但实际上乙烯与氯在300℃以下主要是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要想使生成氯乙烯的取代反应成为唯一的反应,则必须使温度在450℃以上,而要避免在低温时的加成过程,可以采用将原科单独加温的方法来解决,但在高温下反应激烈,反应热难以移出,容易发生爆炸的问

题。目前一般用氯化钾和氯化锌的融熔盐类作裁热体,使反应热很快移出。 此法主要的缺点是副反应多,产品组成复杂,同时生成大量的炭黑,反应热的移出还有很多困难,所以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还未实现。 ⑵乙炔法 这一方法是以下列反应为基础的: C2H2+ HCl → C2H3Cl 其生产方法又可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 ①液相法 液相法系以氯化亚铜和氧化铵的酸性溶液为触媒,其反应过程是向装有含12~15%盐酸的触媒溶液的反应器中,同时通入乙炔和氯化氢,反应在60℃左右进行,反应后的合成气再经过净制手续将杂质除去。 液相法最主要的优点是不需要采用高温,但它也有严重的缺点,即乙炔的转化率低,产品的分离比较困难。 ②气相法 气相法是以活性炭为裁体,吸附氯化汞为触媒,亦即我们在下一节重点讨论的方法。此法是以乙炔和氯化氢气相加成为基础。反应是在装满触媒的转化器中进行。反应温度一般为120~180℃左右。此法最主要的优点是乙炔转化率很高,所需设备亦不太复杂,生产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已为大规模工业生产所采用;其缺点是氯化汞触媒有毒,价格昂贵。另外,从长远的发展上看乙炔法成本要比乙烯法高。 ⑶乙烯乙炔法 此法是以乙烯和乙快同时为原料进行联合生产,它是以下列反应为基础的:C2H4 + Cl2→ C2H4Cl C2H4Cl → C2H3Cl + HCl C2H2+ HCl → C2H3Cl 按其生产方法,此法又可分为: ①联合法 联合法即二氯乙烷的脱氯化氢和乙炔的加成结合起来的方法。二氯乙烷裂解的副产物氯化氢,直接用作乙炔加成的原料,这免去了前者处理副产物的麻烦,又可以省去单独建立一套氯化氢合成系统,在经济上比较有利。在联合法中,氯乙烯的合成仍是在单独的设备中进行的,所以需要较大的投资。虽然如此,这种

氯乙烯的危害特性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oethylene 中文名称2:乙烯基氯 英文名称2:vinyl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64 CAS No.:75-01-4 分子式:C2H3Cl 分子量:62.5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氯乙烯≥99.99% 75-01-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环境危害: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30 前苏联MAC(mg/m3):5/1 TLVTN:ACGIH 5ppm,13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偏二氯乙烯

偏二氯乙烯一、简介

二、危险特性 ①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 起燃烧爆炸。 ②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③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④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 着火回燃。 三、健康危害 ①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②急性中毒:短时间接触低浓度,眼及咽喉部烧灼感;浓度增高, 有眩晕、恶心、呕吐甚至酩酊状; ③吸入高浓度还可致死。 四、操作防护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设备。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戴防护眼镜,手戴橡胶耐油手套。 五、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若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若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六、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七、储存注意事项 ①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②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③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④不宜久存,以免变质。 ⑤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⑥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⑦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八、偏二氯乙烯(VDC)的主要用途 VDC主要用途是生产PVDC树脂和PVDC乳胶。 (一)PVDC胶乳是VDC分别与氯乙烯、丙烯酸甲脂、丙烯酸丁脂、M 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等单位共聚生成不同牌号的共聚乳液;主要用于复合膜、食品与军用包装、香烟外包装、硬片复合膜等。例如杭州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PVDC硬片复合膜,用于医药包装,产量1000吨/年,用于PVDC胶化200吨/年。

氯乙烯生产工艺

氯乙烯生产工艺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有电石乙:炔法、乙烯氧氧化法、乙烯直接 氯化法等。电石法在国内氯乙烯生产工艺中占主导地位。 氯乙烯装置吸收近年来乙炔法氯乙烯的技术改进成果,选择改 良传统合成转化技术,利用经分别干燥处理的乙炔和氯化氢原料气,按设定比例混合后,通过一段、二段反应器反应生成氯乙烯,反应 过程中放出的热量,通过冷剂庚烷气化移热。采用专有技术反应器,提高了生产能力,单台反应器生产强度高,节省了设备投资,节约 了占地面积。由于庚烷冷剂的气化潜热较大,容易控制反应温度, 催化剂不易升华,所以消耗低。同时避免了国内传统工艺用水移热 导致设备腐蚀的潜在危险,有效地防止催化剂结块,保证生产顺利 稳定地运行。来自反应器的合成气经净化、压缩、冷凝、精馏,得 到氯乙烯成品。精馏尾气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回收尾气中的VCM、乙炔和氢气等,降低了原料和动力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尾气达标 排放。 一、氯乙烯工艺流程与特点 (一)装置组成

氯乙烯装置由原料处理单元,VCM合成单元,VCM净化、压缩单元,VCM冷凝、精馏单元,尾气及废水处理单元和罐区单元组成。 (二)工艺流程与特点 1、工艺流程 (1)原料处理单元 氯化氢进入氯化氢深冷器,由35℃的冷冻盐水冷至13℃,进入盐酸分离器和氯化氢除雾器,除去冷凝盐酸后进入干燥预热器,用热水加热到20℃,依次进入一段干燥塔、二段干燥塔、三段干燥塔与98%硫酸逆流接触,经硫酸除雾器除去夹带硫酸,将氯化氢干燥至含水量lOOppm以下,送至混合器。盐酸分离器和氯化氢除雾器分离下来的盐酸进入废酸槽,由废酸泵送人副产盐酸槽。 98%的硫酸先进入98%硫酸罐,再由98%硫酸泵送至硫酸除雾器下部,通过溢流先后进入三段干燥塔、二段干燥塔、一段干燥塔,最后溢流到废硫酸罐,由废硫酸泵送出。三台干燥塔中的硫酸通过各自的循环泵进行循环。废硫酸可以送至罐区外销。

氯乙烯的生产

氯乙烯的生产

摘要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世界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聚乙烯和聚丙烯,位居世界第三位。生产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其市场需求量很大。本文探讨了氯乙烯的生产工艺,介绍了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原理及对原料气的要求,着重探讨了其合成工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介绍了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关键字氯乙烯单体生产工艺合成工序乙炔法

目录 摘要.......................................................................................................................................... I 正文.. (1) 一前言 (1) 二氯乙烯的生产工艺 (1) 2.1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1) 2.2 氯乙烯生产合成工序中的原理 (2) 2.2.1 酸雾过滤器的除雾原理 (2) 2.2.2 合成工序水洗塔的净化原理 (2) 2.2.3 合成工序碱洗塔的净化原理 (2) 2.2.4 压缩工序 (2) 2.2.5 精馏工序 (2) 2.3 氯乙烯生产流程 (3) 三生产氯乙烯对原料气的要求 (3) 3.1 对乙炔气的要求 (3) 3.1.1 纯度 (3) 3.1.2 硫磷含量 (3) 3.1.3水分 (4) 3.2 对氯化氢气的要求 (4) 3.2.1 纯度 (4) 3.2.2 游离氯 (4) 3.2.3 含氧 (5) 四氯乙烯生产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 (5) 4.1 混合脱水对温度控制的要求 (5) 4.2 氯乙烯生产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5) 五氯乙烯生产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6) 5.1废气处理 (6) 5.2废水处理 (6) 5.3噪声处理 (6)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