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贵州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综合利用粉煤灰项目。

1.1.2建设地点

XX市XX县XX镇(XXXX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内)。

1.1.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2条2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工程分二期实施,一期年产熟料77.5万吨,产品方案为年产水泥110万吨,其中42.5R普通水泥22万吨,32.5R与32.5普通硅酸盐水泥88万吨。

1.2项目背景

贵州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湖南芷江宏宇水泥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拟在XX市XX县XX镇征地400亩建设二条25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

湖南芷江宏宇水泥有限公司是2001年改制而成的民营企业,公司年产水泥30万吨。公司生产的“沅洲”牌水泥通过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公司拥有完善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手段,并采用ISO9002-2000国际标准建立了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了水泥质量。公司距怀化市十公里,“沅洲”牌水泥在湖南怀化市场上享有盛名,目前水泥供不应求。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西部资源又十分丰富,这对企业家来说是投资创业的好机遇。公司领导层从2007年初,对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进行实地考察。经多方面比较,拟定在贵州XX市

投资新建预热分解窑水泥生产线,厂址选在XX发电厂附近,有利于充分利用XX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粉。

XX发电厂是贵州省电力系统火力发电机组的上台阶工程,规划总容量为2400MW,分三期建设。于1995年5月22日以“贵州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名称在工商管理局注册成立,厂区位于XX市XX县XX镇。一期工程(2×300MW)是国家“九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于1996年4月18日开工建设,1998年12月1号机组投产,1999年8月2号机组投产,总投资为30.1亿元。二期工程(2×300MW)于2001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被国家确定为“西电东送”的第二批开工项目之一,2003年4月14日3号机组投产,同年8月8日4号机组投产,总投资为25.6亿元。二期工程是贵州省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是贵州省引进外资建设电力项目之首创,该项目已成为我省吸引外资进行基础建设的成功典范。

自一期工程两台机组投产后,尤其在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先行者为最崇高、最神圣的责任,以创建贵州电力行业“窗口企业“为契机,始终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创一流发电企业为目标,加强内部基础管理,狠抓安全文明生产,确保了发电机组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自建成投产至2006年2月底,全厂已累计发电260亿千瓦时,约占贵州省同期发电总量的13%,各项安全经济技术指标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同类型机组的先进水平,为“西电东送”战略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自投产至2005年底,已累计上缴税金近7亿元,在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为贵州省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真正做到了建一个电厂,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对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功不可没,实实在在为国家、为

人民尽了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公司有大量的粉煤灰资源,每年排出量达120万吨。

湖南芷江宏宇水泥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石灰石资源和XX发电厂的粉煤灰及脱硫石膏粉(年排出20余万吨)资源,对粉煤灰资源充分利用,变废为宝,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1.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

1.3.1符合国家“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产业政策。

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水泥工业的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由于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起步较低,加上市场短缺的刺激,造成了在发展过程单纯追求量的增长而忽略了其它问题,导致我国水泥工业结构不合理。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建材工业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提高我国建材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实现我国建材行业的“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调整水泥工业产业结构,对现有小立窑厂、小玻璃厂实施关停的政策,并颁布了“国经贸[1997]367号”文《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名录的通知》,和“国经产业[1998]527号”文《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若干意见的通知》。

建材工业“十五”规划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实施西部开发和加入WTO为契机,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淘汰落后工艺相结合,到2005年,水泥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由年产10万t提高到25万t;“十五”期间要按“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实现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翻番;引导企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用

新型干法技术实施改造,逐步淘汰立窑工艺。

2003年12月国办发〖2003〗103号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国家支持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支持在有资源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t及以上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各地要根据水泥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快淘汰现有立窑及其他落后工艺水泥的目标和进度,并严格禁止新建和扩建机立窑、干法中空窑、立波尔窑、湿法窑水泥项目。”

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和实现所在地区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产业结构政策。

1.3.2项目建设符合市场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回升,结构调整加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目标,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了“稳定政策、适度调整”等32字方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的上升阶段,表现在以改善住、行条件为特征的新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汽车、房地产和电子通信等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民间投资正在迅速启动,市场化的投融资活动相当活跃,市场导向下的产业聚集效应日趋明显。这种由市场主导、以消费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特点的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将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建材工业是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消费升级及加快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围绕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海2010年世博会、西部大开发和振兴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水泥等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贵州省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飞跃,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市级重点工程愈来愈多,一大批水利、电力、道路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都将逐步实施,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开发区建设、城镇和住宅建设等也将提速,这些都将对水泥形成旺盛的要求,尤其对高性能、特种水泥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特别是黄望公路(望谟至黄花坪)安普快速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XX一百万人口城市的规划建设、XXXX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这就为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积极的发展机遇。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市场的需要和经济发展要求。

本项目以生产高质量的回转窑水泥为基本产品目标,项目实施后对于产品涉及范围内水泥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且产品适应市场要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1.3.3项目建设是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水泥质量的认识不断增强。环保问题、质量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先发展经济,再解决环保和质量问题的诸多弊端已经日益显现,而且日趋严重,结果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不上去,环境问题也解决不好,更保证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水泥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性工业,为了实现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水泥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在水泥工业的发展中加大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力度,重点对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立窑、小型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

实行坚决的关停。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修订颁布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新水泥产品标准,以高标号回转窑水泥逐步取代低质量的立窑水泥;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限制立窑水泥的使用范围和生存空间,从而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另外,立窑企业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由于生产工艺本身的限制而无法克服的缺陷日加明显,集中表现在粉尘、SO2、NO2的排放量均远远大于预分解窑。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各粉尘排放点的粉尘排放浓度降至国家排放标准以下,NO2、SO2等有害物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优势十分显著。

1.3.4项目建设是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为了不断发展、壮大,满足社会对优质产品的需要,必然要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依靠技术进步,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XX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要求,发挥公司的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壮大了自身规模,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为贯彻“节能降耗”基本国策构筑循环经济体系“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并将建材行业作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重点行业。2007年水泥行业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奖优限劣”,新型干法生产线替代立窑、湿法窑等落后的水泥生产线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水泥行业内两极分化的强度将扩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将更为明显。

贵州XX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设,企业自身有很好的优势,企业自备

储量亿吨以上的石灰石矿山,而且矿山石灰石的CaO含量≥53%,从技术角度来讲是石灰石品位极好的矿山。因此,贵州XX水泥有限公司实施本项目正是充分发挥该公司的优势,加速企业发展,壮大整个公司的战略之举。本项目的实施符合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符合行业、地方的经济发展要求。

1.3.5工程建设是促进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建材等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方向。利用固体废弃物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建材工业,特别是水泥工业节省资源、能源,实现绿色生态化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为了更好的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国家支持利用工业废渣,积极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水泥企业走资源节约道路,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XX发电厂每年粉煤灰排出量达120万吨,粉煤灰的堆放占据了大片的农田,而且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XX发电厂每年耗资800万元将粉煤灰运出。此项目全部实施后每年将消耗80多万吨粉煤灰和12万多吨脱硫石膏粉。因此,此工程的实施,是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期工程)

1.5初步结论及建设

1.5.1初步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工程所需的建设条件,原料资源、辅助原料、燃料、水、电供应均有保障。

(3)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4)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全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4.05年(含建设期1年),投资利润率为 32.79 %,投资利税率为 57.02 %,贷款偿还期为 2.7 年。

(5)发挥公司优势,建设、生产经验丰富,为加快工程建设、顺利达产达

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1.5.2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和布局规划,有利于XX市的水泥结构调整,缓解经济发展对高标号旋窑水泥的需求,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项目本身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建议业主尽快完成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二.市场预测

2.1 贵州省水泥市场现状及预测

2.1.1市场现状

2000年贵州省规模以上企业水泥产量为783.9万t,2002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121.11万t,2003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329.50万t,2004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429万t,2005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557.97万t。干法旋窑水泥主要生产厂有水城水泥厂、贵州水泥厂、贵阳水泥厂、遵义瑞安水泥厂和兰花水泥厂等。表2-1为贵州省部分地区2005年水泥产量,表2-2为贵州省2005年水泥企业构成。截止2006年3月,全省共有204家水泥生产企业持有生产许可证,生产能力共计2364万t。

2006年贵州省水泥总产量约为1799万t,新型干法水泥约占25%。根据2007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贵州省2007~2008年需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0万t、2009~2010年需淘汰落后生产能力300万t。

表2-1 贵州省部分地区2005年水泥产量

表2-2 贵州省2005年水泥企业构成

图2-1 贵州省水泥产量趋势图

2.1.2 控制总量,结构调整

从总体上讲,贵州省水泥供求基本平衡,但结构不合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结构不合理。近几年,立窑水泥扩径改造发展迅速,生产能力增长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增长,造成省内部分地区水泥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滑。代表目前先进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严重滞后,优质旋窑水泥缺口很大,新型干法水泥更是及为短缺,新型干法水泥比例25%左右。

(2) 企业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长期以来,受交通落后、建设资金短缺、市场容量相对较小等因素制约,贵州省水泥工业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并存,以小型企业为主的小规模结构,全省水泥企业平均规模为11.60万t,不到全国平均规模的一半。

(3) 技术结构不合理。代表水泥行业先进水平的窑外分解窑生产线仍然很少,在现有的旋窑水泥生产能力中,大部分为湿法旋窑或小旋窑。

(4) 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布局不尽合理。由于贵州省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水泥企业主要集中在贵阳、遵义、六盘水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三个地区生产能力占全省总能力的50%以上,特别是旋窑水泥,全省12家旋窑生产企业,贵阳至六盘水一线就占了7家。

为解决贵州省水泥生产的结构性矛盾,《贵州省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施细则》及《贵州省水泥工业发展及结构调整意见》对建材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和支持发展的范围、内容以及实施的措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为实现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省有关部门提出,坚决淘汰落后,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控制总量。并且在结构调整中,要把淘汰落后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关小上大、压改结合,通过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尤其要争取短期内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项目上有新的突破。贵州省规划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工艺,优化水泥工业布局,鼓励发展日产2000t熟料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规划到2010年底,贵州省水泥产量为2500万t,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占全省水泥产能的比重达45%,新型干法水泥尚有700万t的发展空间。

2.1.3 贵州省水泥需求预测

2005年贵州实现生产总值19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左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66.3亿元和182.4亿元,增幅达到23.5%和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6%以上,拉动经济增长6.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5.1%,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8.2%,房地产投资增长24.1%。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55个,为历年来最多。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0亿元以上,是“九五”时期的2.5倍。

“十一五”时期是贵州省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两倍、人均超过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新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

“十一五”时期继续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基本建成以高速、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实施“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建设规划,开工建设汕昆高速公路板坝至江底段、杭瑞高速公路铜仁至六盘水段和六盘水至兴义高速公路,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0km;建设二级公路3000km,基本形成连接高速公路、机场、铁路枢纽、主要工矿区和旅游目的地的二级公路网络;加快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每年建设农村道路8000km 以上,到2010年实现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公路。建设新的南下铁路运输通道,建成贵阳铁路枢纽。完善民用机场建设布局规划,切实提高机场营销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大力整治内河航道,初步形成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出省通道,加快库区码头和农村渡口建设。

2006年是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年份,全年生产总值2260亿元,增长11.5%;财政总收入448.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

入226.6亿元,分别增长22.5%和24.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3.31亿元,增长17.2%,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增幅达21.6%。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1)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进出口总额增长10%;(5)财政收入增长11%;

2007年继续加强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需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贵遵公路扎南段(除乌江大桥和老王田大桥)和镇胜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厦蓉高速公路都匀至水口段,力争开工板坝至江底、贵阳至清镇、水城至盘县、清镇至织金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一批二级公路、2000km通乡油路、10000km通村公路。加大农村客运站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在建铁路项目,力争开工建设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确保龙洞堡机场飞行区升级为4E级。力争启动实施洪家渡库区航运工程,加快农村渡口、码头和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库区港口工程建设。

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按照抓快、抓实、抓质量的要求,加强规划管理,坚持样板示范,完成12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加大对“三小”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确保建成“三小”工程10万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解决农村1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病险水库治理。抓好铜仁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扶贫试点。力争国家批准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立项建设,继续做好“滋黔”一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切实加强对大中型水电项目的综合利用,理顺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提灌设施,充分发挥电站水库在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供水中的作用。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落实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水资源费、水能资源使用权有偿出让费和其他水利规费;深化水价改革,加快形成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加大对农民新修小型水利设施的投入和补助力度,深化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金通过捐赠、入股等形式参与贵州省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推进火电、冶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抓好城市节水工作,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鼓励再生水利用。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做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贵阳市等4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重点实施宏福公司酸性废水选矿改造、开磷剑江化肥公司合成氨优化节能、赤天化纸业公司废气治理和循环利用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债项目。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与环保等有关政策的衔接,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废弃物的规模化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依托清洁发展机制,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推进贵州省循环经济建设。

2.2XX市水泥市场预测

XX市于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贵州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中部。XX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之一,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之一。

XX市现有水泥企业10家,年生产能力139.25万吨,企业年均产量仅为13.9万吨,只占贵州省水泥产量的5.73%。在07年贵州省发改委拟定的《贵州省应予淘汰落后水泥能力计划表》中,XX地区有4家水泥企业名列其中,淘汰规模近50万吨,占XX水泥总生产能力的一半以上,而且XX地区水泥企业中只有一家年产6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厂。XX水泥有限公司的建设是XX地区最大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厂,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主要建设条件

3.1 原、燃材料

3.1.1石灰石

本项目石灰石由本厂自有矿山开采,矿山距厂区约8km汽车运输进厂,该矿山拥有石灰石储量在1亿吨以上,能满足本项目使用50年以上。

据矿山的地质资料,矿石的平均化学成分如表3-1所示。

表3-1 矿石的平均化学成份(%)

3.1.2硅铝质原料

本项目拟采用粉煤灰作为硅铝铁质原料。供本项目使用的粉煤灰来自XX电厂,可采用气力输送直接入库。粉煤灰的平均化学成份如表3-2所示。

表3-2 粉煤灰的平均化学成份(%)

3.1.3硅沙

露天开采,距厂址30Km处,汽车运输进厂。

硅沙的平均化学成份如表3-3所示。

表3-3 硅沙的平均化学成份(%)

3.1.4烧成燃料

本项目所用燃料拟采用当地无烟煤和烟煤混烧,烟煤从六盘水采购。原煤的工业分析及煤灰化学成份平均值如表3-4,和3-5。

表3-4 煤的工业分析

表3-5 煤灰的化学成分(%)

3.1.5石膏

本项目拟采用XX电厂脱硫石膏作为水泥用的缓凝剂,质量好,能满足生产需要。

3.1.6混合材

本项目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拟采用粉煤灰、矿渣作为混合材,粉煤灰来自XX电厂,矿渣来自水城钢厂。

3.2水源

水源取自XX县工业区,从工厂区接入。由工厂建设水管线将水送到厂区水处理系统。生活用水由当地自来水厂供应。

3.3电源

本项目供电电源由距建厂选址约15km处220KVA变电所提供,厂内新设总降压站一座。

3.4交通运输

XX距XX约35km,为省道,建厂选址近靠XX电厂铁路专用线不到100m,XX到XX已审批建一条4车道的快速通道只有17Km,XX距贵阳90Km,为高等级公路。公司到贵阳的运输时间在1个半小时之内。建厂选址距XX县城

12Km,为12m宽水泥路面,因此公路运输十分便利。

3.5气象条件

海拔1250m;

年平均温度15.5℃;

最高温度35℃;

最低温度-5.1℃;

年总降雨量:1300mm;

风向冬季:NE

夏季:S

年最多风向:NE ,C(静风)

室外风速:2.4m/s

3.6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区划图中XX市地震烈度为6度。

3.7建设场地

本工程建设用地属于丘陵山坡地,高差在40m左右。为了减少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将根据厂区实际地形,采用多台段设计,原材料、煤和混合材将集中在标高相对较高的台段,减少运输距离。

四、主要技术方案

4.1总图运输

4.1.1区域概况

贵州XX水泥有限公司二条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旋窑生产线位于XX 市XX县XX镇。距XX市35Km,距XX县城12Km。

4.1.2建设场地

拟建场地主体场地地貌属于丘陵山坡地,高差在40m左右。为了减少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将根据厂区实际地形,采用多台段,石灰石破碎及预均化堆场以及煤和混合材堆棚设置在标高相对较高的台段,减少运输距离。拟建场地估计无塌陷、泥石流、活动断裂,大型崖水洞及滑坡等实害地质现象。本项目建厂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

4.1.3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原燃材料及水泥成品运输均以公路运输,距XX县城12Km,为12m宽水泥路面;距XX35Km,为省道;XX距贵阳90Km,为高等级公路;公路交通方便,且还可以利用XX电厂的铁路专用线运输煤和矿渣。

4.1.4总体布置

根据厂址周围交通运输条件,工艺流程及物料运输方向,结合场地地形地貌与主导风向等多方条件,本工程总体布置总体布局可概述如下:根据厂址现有的场地情况,考虑到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主体车间布置在较低的台段,原料储存区布置在较高地段,工艺线呈U字形布置,水泥成品发运区布置在朝公路一侧较低地段,有利于节省皮带运输长度和运营费用。同时水泥成品发运区靠近厂外公路,以方便成品的公路外运。

根据以上叙述,全厂规划共分三个功能分区:即原料、燃料储存区、主生产区、水泥成品及发运区。三个功能区概述如下:

(1)原料、燃料储存区包括:石灰石破碎、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原煤简易均化堆场。石灰石预均化堆场布置在较高台段。

(2)主生产区包括:原料配料站,原料粉磨及废气处理,生料均化库、烧成系统、熟料库等、呈L型布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