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贸)

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贸)

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贸)
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贸)

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

二O一O年十二月

前言

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为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优势教育教学资源,全面落实《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交流讨论和认真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学院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某一专门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也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是学院组织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这次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在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及时总结我院近几年来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同时广泛吸取母体学校及兄弟独立学院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充分体现了我院“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做出了科学的宏观规划。

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于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的具体可行依据,它决定了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有了全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有了合理的培养人才的全面部署,提高教学质量就有了前提条件和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颁布,就成为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在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各教学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其内容。当然,人才培养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不断根据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根据独立学院这一全新办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和教学实践的新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因此,各教学单位在组织教学活动和安排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和学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力争在下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修订过程中,将这些成果转化到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工作成为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强劲动力。

此次我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是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的指导下,经过东方科技学院各专业的有关专家、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学院教学督导组成员和院行政多次讨论、修改、论证、审定,并广泛征求全院教师意见,共制订了32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此谨向参加《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

专家、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向支持、关心东方科技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校工作是一项既繁琐又永无至善的工作,方案中难免存在纰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全院师生批评指正!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务部

二〇一〇年九月

目录

一、湖南农业大学概况 (3)

二、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简介 (5)

三、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本科专业 (7)

四、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15

五、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学分制选课办法.. 19

六、湖南农业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 (24)

七、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专业设置一览表.. 26

八、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课程编码体系说明 .. 27

九、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公共选修课安排表 .. 28

十、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33)

1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40)

一、湖南农业大学概况

(转载自《湖南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湖南农业大学是一所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学校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占地面积2.27平方公里,北领东湖秀色,南润浏阳河风光,校园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学校始建于1951年3月9日,由创建于1903年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和创建于1926年的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时名“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2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团结拼搏,加快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步伐,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先后获得一系列重大荣誉和标志性办学成果:2001年,官春云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光荣称号;2003年被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2004年荣获“湖南省优秀事业单位法人”光荣称号,并被湖南省委确定为全省本科高校首批“基层党的建设示范点”;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标兵单位”光荣称号;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2006年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经过56年的建设,学校已由一所单科性的教学型农学院发展成为以农为特色,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育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199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目前已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23000多人,在籍在校成人学历教育学生26000多人,在校硕、博士研究生2312人。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90000多名。

学校现有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理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师范学院、东方科技学院、国际学院、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体育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20个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设有57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6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油料作物改良分中心,1个国家级柑橘改良分中心,一个国家级烟草农业试验站,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2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8个省级工程中心(研究基地),1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3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在岗博士生导师146人,硕士生导师410人,正高职称194人,副高职称471人;4人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2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成员2人,61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

一、二、三层次人选15人,18人获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26人入选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和后备人选,15人被确立为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98人遴选为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九五”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82项,其中国家级奖13项,省部级奖169项;共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跨计划、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水稻品改工程项目、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重大项目、国家973、国家948等项目145项,承担省部级课题918项。校办科技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全资、参股、控股企业16家,2006年净资产4057万元,年创营业收入1.09亿元。

学校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英、美、加、法、日、韩、意、澳、泰、新等学校与10多个国家的20余所大学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日本鹿儿岛大学和冈山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学院、菲律宾中吕宋大学、波兰佛罗茨瓦夫农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学校自199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2002年我校开始向国外高校派出本科学生开展交流、学习和培训。

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学校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遵循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爱校敬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农大精神;坚持“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学研产结合,以农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二、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简介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由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丰泽家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4年12月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中国一流高等独立学院”称号;2006被中国名校战略学会评为“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院校”;2006年12月被中国校园安全行动办公室评为“2006年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湖南农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周清明教授任学院董事长,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留德归国博士邹冬生教授任学院院长。学院的招生属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计划内招生,在第三批本科分数线上录取新生,并严格按照湖南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收取各种费用。毕业生颁发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经湖南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湖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学生毕业后享受与一、二本相同的就业政策,包括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

学院秉承“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在充分利用合作办学双方优质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一体化特色,强化学生的做人品质、做事技能、做学问能力“三位一体”培养,采用英语、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集成教学的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院2005年开始面向全国11个省招生,并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大学合作,按“3+1”、“2+2”等形式联合培养双文凭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学院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现已开设日语、英语、艺术设计、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金融学、经济学、社会体育、应用心理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园林、园艺、植物资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信息工程、食品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态学、动植物检疫、生物信息工程、烟草、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动物药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土木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41个专业。

学院在充分依托母体学校优势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狠抓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效果。为此,学院聘请一批刚刚退居二线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全程管理,以他们人格魅力、渊博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学院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设计成才模式,选择成才途径。此外,学院还提供多方位的培训与辅导,并与社会各界签订了人才培养与使用协议,建立了一大批实习基地和就业网络。学院注重独立学院特色发展战略研究,2006年学院主持的“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湖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

等奖,获湖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05年,学院与国家信息产业部授权的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影视游戏动画制作专业方向,开辟了湖南省独立学院与高科技企业合作办学的先河。

正如学院的格言:我们选择的道路是崭新的,既没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也无法因循已有的模式,历史上没有重复的脚印,对于我们只有今天和未来……。我们坚信:学院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湖南农业大学党委、行政及学院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依仗湖南农业大学50多年积淀的优势教育资源,站在巨人肩膀上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学院的事业如东方升起的一轮红日,红红火火!

三、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本科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修订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蓝图,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为了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落实《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特制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版)修订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请各学部、专业认真组织学习和讨论,全面贯彻学院办学的宏观思路,做好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坚持按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育人,依托母体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管理经验资源,逐步构建学院自有教育教学资源体系,体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一体化特色。

(3)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搭建起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和综合素质。

(4)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教育发展观,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溶入教学计划中,充分吸收母体学校和国内外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实现“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在修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前瞻性、应用性,又要保证知识链的衔接关系,确保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维持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严肃性。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弘扬个性、因材施教原则。制订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在群体层面体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考虑培养对象的知识背景、能力本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与学生群体特征相适应,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训练,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个体层面的因材施教,要给学生以个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自主选择专业大类、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和大容量的选修课体系,达到弘扬个性的目的。

(3)夯实基础、强化能力原则。通过扎实的基础课程的同质化培养,使基础类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30%左右,实现“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于全学程,即全学程都要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但是,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全学程的高年级阶段,因此,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依托专业培养阶段和专业方向培养阶段。

(4)平衡培养、协调发展原则。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安排要体现平衡性、协调性原则,横向比较要注意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方向之间的平衡,学分制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体现为全学程要求达到165—170学分;纵向比较要注意学年间或学期间的平衡与协调,一般应保证每学期完成20学分左右的教学任务。当然,高等学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新生刚入校时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对新生安排的教学活动可适当多些。

(5)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原则。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一般要求体育艺术类专业4∶6、工科类专业5∶5、农科类专业5.5∶4.5、理科类专业5.5∶4.5、经济管理类专业6∶4、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6.5∶3.5;二是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一般体育艺术类专业30周、工科类专业40周、农科类专业30周、理科类专业30周、经济管理类专业25周、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20周。

三、课程体系的构成与安排及学时学分分布

(一)课程体系的构成

各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构筑起“六大平台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公共选修课)贯穿整个教学计划。

1.“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是向学生传授与未来工作有关的、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和大学科门类必修的基础课程等。

2.“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按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相近相关专业打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它与公共基础课一起为学生构筑学习专业知识而必须掌握的、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专业主干平台课程”是提供与学生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知识技能的课程,或为加深某专业方向或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组。它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业实验课三大类。

4.“专业选修平台课程”是体现专业内涵和特色的课程,进一步扩充和强化学生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

5.“公共选修平台课程”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

6.“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创造能力的环节。

(二)学分学时分布

1.学时构成与安排。理论课课内总学时(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必修课控制在1800-1900学时以内,课内周学时低年级控制在30学时之内,高年级控制在24学时之内。其中公共基础课比例为30%,学科专业基础课比例为25%,专业主干课约占10%,专业选修课约占15%(计划安排必须超过600学时),公共选修课约占20%。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般体育艺术类专业30周、工科类专业40周、农科类专业30周、理科类专业30周、经济管理类专业25周、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20周。

2.学分计算与毕业学分要求。理论课每18-20学时计1个学分;单独开设的实验课每25-30学时计1个学分,体育课、部分艺术欣赏类课程每30学时计1个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每1周计1个学分,分散进行的实践环节或社会调查每2周计1个学分。学生毕业额定学分控制在165-170之间。

(三)主要改革的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科类专业(日语、英语、艺术设计、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法学、金融学、经济学、社会体育)参照表1执行;理科类专业(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园林、园艺、应用心理学、植物资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信息工程、食品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态学、动植物检疫、烟草、应用化学、材料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土木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参照表2执行:

表1 文科类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

表2 理科类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

(2)公共英语教学。全院非英语专业(含日语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以CET4达到420分为目标,坚持在校期间英语学习不断线,从第四学期开始参加过级考试,未过级者第五、六、七、八学期必须无条件报名参考,直到过级为止。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听、说、读、写、译融为一体,变分类英语教学为综合英语教学,即课堂教学、学生自主上机学习和课外教学的复合教学模式,其中把英语自主视听纳入公共选修课中的必选课(英语、日语专业除外),分四学期完成,具体安排见表3:

表3 英语教学安排

七、八学期任选,并在相应学期考查,未通过CET-4的学生必选。

(3)数理化教学。对数学、物理、化学等难度较大的基础课,除相关专业采用与母体学校相同的教学内容要求外,其它专业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尽量减少授课学时,针对部分考研学生,学院将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数理化考研专题。

高等数学分为三类(法学、日语、英语、艺术设计、社会体育等5个专业不开);工科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化学等8个专业)开设“高等数学1”(78学时,第一学期开课)、“高等数学2”(90学时,第二学期开课)和工程数学(64学时,第三学期开课),农科类专业(动植物检疫、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动物医学、烟草、应用化学、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应用心理学等11个专业)开设高等数学Ⅰ(78学时,第一学期开课)和高等数学Ⅱ(64学时,第二学期开课),园林专业开设“高等数学Ⅰ”(78学时,第一学期开课);经管类专业(工程管理、金融学、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开设高等数学(78学时,第一学期开课)、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70学时,第二学期开课)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4学时,第三学期开课)。具体安排见表4:

普通物理课的安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土木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10个专业于第2或第3学期安排100学时(70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动植物检疫、生物技术、园艺、应用化学、动物医学、烟草等6个专业于第3学期安排60学时(3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

化学课程的安排: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烟草、动物医学等9个专业于第1学期安排76学时;有机化学,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烟草、动物医学等9个专业于第2学期安排48学时;其余化学类课程根据培养目标确定。

表4 数学教学安排表

(4)军事理论及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学院将军事理论、安全教育两门课程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纳入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其中军事理论在军训期间完成,安全教育以讲座的方式上大课,学院不统一安排组织授课。

(5)能力本位教育。为提高我院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毕业生“多证上岗”,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学院将素质拓展项目和创新学分整合为“能力本位教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情况、求职意向,自由选择适宜的项目,达到素质拓展项目或创新学分累计达到6学分以上,才能正常毕业。

(6)专业选修课程改革。为了使学生在三年之内较好地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选修课程应尽量增加开课门数,在内容上要求多开设突出实践应用能力且和本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课程。

(五)公共基础课教学安排

结合上述思路,学院分别制定文科类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安排表(表1)和理科类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安排表(表2)。

表1:文科类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安排表

注:社会体育专业公共基础课不开设体育(D10007B0);英语、日语专业不开设大学语文(D10032B1),

开设现代汉语(D1033B0)。

表2:理科类专业公共基础课教学安排

基础(D10008B0)。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1.专业培养目标;

2.专业培养要求;

3.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4.主要课程;

5.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6.主要专业实验;

7.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范围为3—6年;

8.授予学位(按《湖南农业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授予的学士学位名称);9.课程设置与毕业学分要求;

10.人才培养方案评价分析。(各环节所占学分比例等)

表1 ×××专业必修课设置一览表

表2 ×××专业选修课设置一览表

表3 ×××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安排

表4 ×××专业全学程教学活动安排(周)

五、组织领导、步骤与时间

1.此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我院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一次总体部署设计,意义十分重大。要求各系由系主任亲自主持这项工作,各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专业委员会的有关专家5—7名(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生产第一线的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教学督导组成员等),经过初稿拟定→专家论证→专业负责人定稿→系副主任审批→系主任审批等环节,切实保证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质量。

2.各系必须在2010年8月20日前将定稿后的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交学院教务部(上交的教学计划必须由专业负责人、系副主任、系主任签名和审批意见),教务部送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审批不合格者退回相关系部重新修订,修订定稿后再印刷发放。

3.该教学计划拟从2010级开始执行。

四、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总则

第一条:为主动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大教育创新的力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决定从2004级开始实施学分制。

第二条: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我院学分制采取实行大类招生、模块教学、导师指导、自主选课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推进学分制实施,特制订本方案。

组织领导

第三条:学院成立学分制领导小组,负责学分制的宏观决策与指导,办公室设在学院教务部,负责学分制的宏观组织与咨询。

第四条:学院成立学分制工作小组,负责学分制的具体实施与管理工作。

学制与学习年限

第五条:本科的基本学制为4年,实施学分制后,允许在校学习年限为3-6年(含休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年限内选择提前或延后毕业。

第六条: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本专业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湖南农业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授予学士学位。

专业的分类与学生专业的选择

第七条:依据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我院现有专业的特点,划分为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科学、动物生产技术类、植物生产技术类、信息科学、食品化学、机电工程、文学、法学等共10大类。从2004级开始,实行按类招生。

第八条:学生在修读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大类基础课模块后,成绩合格,取得了规定学分。学生可按照专业选择办法有关规定在专业大类内自主选择主修专业或专业方向。

课程结构

第九条:为适应学分制的实施,对原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作必要调整,加大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下同)的比例,尤其是公共选修课的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之比

控制在7:3左右;总学时控制在2600学时以内。

第十条:全院按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环节构建六大教学模块。

学分计算

第十一条:本科专业额定毕业学分为170学分左右,其中必修课学分为105学分左右,选修课学分为35学分左右,实践环节学分为30学分左右。学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第十二条:理论课教学每18学时计1个学分;单独开设的实验课每25学时计1个学分;体育课、艺术欣赏类课程每30学时计1个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军事训练等)原则上每周计1个学分;社会调查每2周计1个学分,学分的最小计量单位为0.5学分。各门课程(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以教学计划为准。

第十三条:增设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包括科技创新、论文、著作、作品、校级以上各种竞赛、表演及突出表现等。创新学分可以冲抵任选课学分。

第十四条:学院用平均学分绩作为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评价指标。

课程修读

第十五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专业教学计划,选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完成各相应的实践环节。

第十六条:必修课的修读。

1.学生必须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实践环节;

2.平行课堂较多的课程(多名教师同学期上一门课程),允许学生选择主讲教师;

3.分档次开设的课程(课程名称相同,但讲授内容不同),允许学生选修高档次课程;学生也可跨年级修读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具体规定见《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学分制选课办法》)。

第十七条:选修课的修读。

1.学生必须修满专业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中规定的学分;

2.学生可选读其他专业的课程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经过批准也可选修外校的课程;

3.学生不能选修教学内容与已获学分课程相近的课程。

课程的免听、免修

第十八条:免听。选课后学生认为通过自学可以掌握某门课程内容的,经本人申请,任

课教师同意,学院审批,可以免听该课程,但必须完成该课程作业与实验,经课程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第十九条:免修。由于学籍异动,现修专业与以前所修专业教学计划存在差异时,现属专业对学生已修课程及成绩进行界定和认定,对课程要求差异较小的,可以认可其成绩,登录在新的、相近课程名下。

考核与成绩评定

第二十条: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都要实行考核,必修课实行考试,选修课与实践环节可实行考试或考查。

第二十一条:课程论文(设计)与社会调查报告。需经专业有关指导教师审定,符合要求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第二十二条:学生课程成绩原则上要求按“百分制”评分,个别课程(如实践环节)可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分。

第二十三条:学校实行警示和退学制度。

第二十四条: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必须重新修读。任意选修课程考核不及格可以重新修读或改选其他课程。

主辅修制

第二十五条: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实行主辅修制。

第二十六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辅修另一专业的课程。达到辅修专业规定学分,即可获得辅修专业毕业证。辅修专业的修读采取缴费修读,部分辅修专业课程获得的学分可以冲抵主修专业任选修课学分。

导师制

第二十七条:学分制为学生自主选专业,选课与自主选择学习进程等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达到预期目的,实行导师制,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导师应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志向和特长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实行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负责。

收费

第二十八条:严格按湖南省政府有关规定收费。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河南科技学院 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体现我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特对2009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行学分制,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学科渗透、文理渗透和实践教学环节。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突出能力、激励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保证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体现通识教育课程的统一性与学科专业特色的多样性,突出专业特点和特色。 2.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知识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杜绝“因人设课”现象。处理好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和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重点改革课程内容陈旧、分割过细和简单拼凑的现象,避免课程内容的脱节和重复。适当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发挥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实用参考]2018级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 2017年大数据技术与及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大数据行业对应岗位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大数据系统运维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为目标,系统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理论、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处理、移动开发与架构、软件开发、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旨在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新兴的“互联网+”专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学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面向、预期工作岗位名称 1.主要岗位 本专业大数据基础类岗位:大数据文档编写、大数据采集清洗与转换; 大数据技术类岗位:大数据系统搭建与运维、海量数据库管理、大数据软件开发、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 2.相关岗位 大数据销售服务类岗位:大数据营销、大数据呼叫、大数据售后服务。 3.进阶岗位 大数据技术公司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 (二)起薪标准 4500元/月 (三)人才质量标准 1.知识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

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①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 ②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本专业所使用的常用计算机英语,包 括技术性文档和资料; ③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能适应信息化建设; ④掌握LinuG平台下大数据平台搭建,数据库系统搭建、优化、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⑤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的专业技能,能满足大数据岗位的基本素质。 2.能力要求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①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 ②具备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判断与定位以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③具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的能力;具备数据库系统管理维护的能力; ④具备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 ⑤具备数据仓库管理基本能力; ⑥具备OOP程序设计能力; ⑦具备Web应用开发能力; ⑧具备LinuGServer、Hadoop项目管理维护的能力; ⑨具备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的处理能力。 3.素质要求 ①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②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为人谦逊的文明习惯;具有自尊自强、爱岗敬业、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的品格;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勾通和工作协调能力。 ③业务素质: 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及管理、关系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维护及管理、Windows/LinuG服务器系统配置管理等方面、各类大数据平台搭建管理维护的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2018级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始终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行“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发展观,努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学会识别电子元器件、测试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具有对电子产品进行分析、生产管理、调试及简单设计能力,能熟练使用常见的电子设计软件,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家中级工及以上水平,具有熟练装配各种电子产品的能力,能制作简单电子电路;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协作意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中级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区域主要是电子技术、信号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领域,在就业初期阶段可以从事电子通信器材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从业2-3年后,能胜任电子产品质检、维修保养等岗位,并可向设计、生产管理等岗位顺利迁移的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电子产品制造与销售、通信工程、安防监控等行业,掌握从事电子测量、安防与监控等方面工作的必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相关技术岗位需要的从业人员。掌握一定的就业、创业基本知识和技巧。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018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化、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具备交通设备、信息及控制工程方面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的应用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控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掌握控制原理、电子信息、交通信号采集处理、网络通信与传输、信息处理与控制等方面的交通机电工程基础知识,具有根据工程项目需要进行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交通控制系统规划与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应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交通检测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具备高速公路或者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管理、控制与维护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与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机电设备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设备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3. 掌握电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了解信息与控制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背景和发展方向,具有全面的交通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 4.具有能从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智能交通系统集成、维护、运行、管理方向或者城市道路信息化系统规划与集成、交通设备的使用、维护与运行管理方向的基本能力; 5.具有合作精神、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主干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设备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4(或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8(或者9)年。根据《XX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在修业年限内,学生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满足规定的学分要求,并且符合其他毕业条件的,经审核准予毕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修订调研报告材料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3)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4) (5)建设实践基地 (4)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6) 3、东南大学 (11) 4、浙江大学 (12)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于今年3月-4月多次召开了电子商务专业按大类招生培养计划修订会议,会议集思广益,讨论很热烈。存在的问题如下: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编号1703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数字影视技术、游戏动画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大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制作设计与开发、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信息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及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与交流。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2.掌握动画设计的基本理论,具有能运用相关软件制作动画、漫画、插画的能力,具备创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能力。 3.掌握游戏软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游戏软件开发能力。 4.掌握数字影视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拍摄、编辑、特效制作等技巧创作数字影视作品。 5.掌握网络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开展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字媒体产品开发项目的策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具备组织、控制、管理、推广项目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美术基础、高等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导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视音频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动画原理与技术、游戏理论与技术、项目策划与管理。 三、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江西**学院教务处 教通字〔2014〕89号 江西**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为加强和完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我校的教学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其制订、修订、执行和调整修改,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 第三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各教学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即一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内,一般不得变更;确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或修改的,要按照严格的程序和要求办理。 第二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 第四条申报新专业前,应制定出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上应在人才培养的一个培养周期后,根据需要作一次全面修订;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或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提出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第五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应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各专业所在分院具体负责,其中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由教务处协调专业所在分院统一进行。 第六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应广泛征询教师和学生意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 第七条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教务处提出制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经学校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发至各分院。各分院根据文件要求,由各专业负责人在充分

听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专业培养目标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各分院组织相关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业界人士对本部门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论证、修改,由经分院专业建设委员会审定后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对各分院递交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审核后,提交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其委托的专家组进行审议;各分院根据审议意见修改定稿后报教务处; (四)教务处汇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主管校长审阅后提交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通过,并经校务会批准后,录入综合教务系统,并印发各分院执行。 第八条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培养方式(包括主干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学习与素质拓展等); (四)毕业学分要求;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六)授予学位的名称; (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学程分配表。 第三章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九条各分院必须严格执行学校批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任何分院(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不得拒绝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也不得截留不属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务处负责协调、监督各分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第十条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由相关分院归口承担,并负责组织教师制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 第十一条每学期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每学期前8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核对、确认下一学期各专业教学执行计划; (二)第8——10周,教务处组织各分院落实具体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三)教务处于第17周期末考试前完成排课、选课等工作,形成课程表,印发各分院,并由各分院及时通知有关教师和学生。 (四)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在正式上课前编制好本课程的教案和教学进度,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

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计划方案

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17年是公司开展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的第二年,也是公司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单位、各部门按照《水电六局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六局党发〔2016〕3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关于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具体培养计划及进度安排的通知》(六局党发〔2016〕50号)要求认真开展和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党委决定持续、深入推进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为切实保障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特拟定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请各单位、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程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培养工作。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务必认识到公司人才能力不足、新业务领域人才短缺问题是制约公司、各单位及项目经营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公司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各单位、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强化人才培养意识,要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持续、深入、扎实开展和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是解决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2.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人才培养工程。各部门要根据部门业务性质、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工的具体情况,通过部门例会等途径,采用业务交流、介绍、讲解、集中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公司战略、形势、政策、具体业务办理方式、应急情况处置方案等内容,实现提高业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政策水平等目的。结对培养是现阶段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结合人才专业、岗位特点合理采取结对培养的方式。但在结对过程中杜绝做表面文章,要切实避免人才培养中的形式主义。 3.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各单位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业务工作实际需要及人才培养工作重点、难点等因素,确定年度单位人才队伍规模、专业培养目标;各单位、部门要结合培养对子双方的特点,明确培养对子双方培养具体目标;培养对子要根据单位、部门培养计划,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具备较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具体培养计划或方案。 4.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的效果和全员参与度。 (1)鼓励培养对象将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结论、书面成果、所学所感通过论文(文章)撰写并发表,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释放、发挥出来,加大人才培养成果输出力度。培养对象每一个培养年度至少写出一篇心得体会,培养人应审阅并签字确认。 (2)扩大人才培养范围。公司业务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当前公司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要求,各单位在人才培养工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英汉文化知识、良好的道德、心理和身体素质、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初步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专业特色: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理念,以提升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为模式,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优、创新意识好、思想境界高的应用型人才。 实现途径: 、理论课程:突出语言、文学和文化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课程:形成专业实习、口语实习、志愿者服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建立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实践教案评价机制。 、教育方法:利用网络、计算机等辅助工具,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成长管理:重视成长过程管理,引导学生课程成绩、竞赛成绩、创新创业成绩和社会参与成绩四个方面均衡发展,追踪学生的成长历程。 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 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中国国情,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策方针、传统文化等。 ()了解英美国家人文地理简况、发展历史、政治体制、宗教文化及教育制度等;了解当代英美政治、经济和文化。 ()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翻译等知识。 ()掌握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了解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语言使用在各种文体中表现出的规律。 ()熟悉英美文学史上主要文学思潮和流派、重要作家和作品及其影响。

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一、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系、部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设置一览表 (1) 二、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关于修订0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2) 三、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实施办法(试行) (8) 四、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通识课程一览表 (11) 五、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本科专业全院公共选修课一览表 (12) 六、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5)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5) 2.工商管理专业(创业管理方向) (20) 3.工商管理专业 (26) 4.物流管理专业 (32) 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37) 6.保险专业 (42) 7.会计学专业 (47) 8.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 (52) 9. 法学专业 (58) 10. 行政管理专业 (64) 11.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工作方向) (69) 1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乡规划与管理方向) (75) 13.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 (80) 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85) 15. 软件工程专业 (91) 16.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97) 1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102) 18. 印刷工程专业 (107) 19. 表演专业(舞蹈方向) (112) 20. 表演专业(音乐方向) (117) 21. 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文秘方向) (122) 22. 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传播方向) (127) 23. 英语专业(商务方向) (132) 24.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137) 七、全院本科专业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 (142)

系、部本科专业、学科门类设置一览表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确定教学编制的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体现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经研究决定制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现提出制(修)订工作的几点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桂医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 2.加大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删减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数字化教学、实践实训、课外指导课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以通用、适用为本,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抓手,进一步处理好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和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篇一】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 (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 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 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 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 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 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 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 (一)申请

人才培养方案_1

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10号)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

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一)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三)技能人才。掌握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具备相应的实践(实习)工作经验,并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中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人员。 (四)职业能力。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 (五)通用能力。通用能力是指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与人交流、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西安石油大学 2013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代码081301 院(部、系) 名称化学化工学院 培养方案修订人签字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教学院长(主任) 签字年月日院(部、系)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字: 专业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阅单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化学工程与工艺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专业代码:081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本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炼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达到: (1)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化工专业知识、现代信息及实验技术,有效解决化学工业过 程(特别是石油化工过程)的生产、管理、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化工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将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伦理等非 技术因素融入复杂化工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具有项目管理、技术评价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解决多学科背景下的工程问题中,有效 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4)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通过自主学习,持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产品及过程开发、方案评价、工艺设计、设备设计、系统集成等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与技术问题,获得有效的分析结果、技术结论等。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化工过程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产品和过程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 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对化工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判断其准 确性和适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化工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化工专业工程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