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越南农业科技政策及其对中国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的参考意义_夏一维

越南农业科技政策及其对中国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的参考意义_夏一维

越南农业科技政策及其对中国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的参考意义_夏一维
越南农业科技政策及其对中国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的参考意义_夏一维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运行机制研究”(20

14RKB14015)。作者简介:HA NHAT DUY(夏一维),男,越南人,在读博士,越南西原农林科技学院人事管理处处长。

通讯作者:孙庆梅(1974—),女,山东济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

越南农业科技政策及其对中国农业科技政策制定的参考意义

? [

越]HA NHAT DUY(夏一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沈阳110819

/西原农林科技学院 越南西原)? 翻译 孙庆梅

(泰山医学院管理学院 泰安27

1016)摘要:越南是一个农业大国,为改变越南的农业落后面貌,越南共产党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当今越南,农业科技政策已经具有相对完备的制度保障。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确保科学技术发展的措施,形成了具有越南特色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方式和科技研究系统,农业科研投资大大增加,科技条件逐步改善。越南正在走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中越两国在发展农业方面具有相似性,存在相互借鉴的可能性。研究越南的农业科技政策对中国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关键词:越南;农业科技政策;科研系统DOI:10.13856/j

.cn11-1097/s.2015.06.021 越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业人口约占总人

口的67%,耕地及林地占全国总面积的60%,大多数农村属于山区。要实现越南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越南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实力。中国也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多山地、高原、荒漠和丘陵,农村贫困地区分布广泛。虽然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较快,实现了连续增长,但是中国仍然面临巨大的粮食安全压力,农业科技的开发、教育和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虽然越南在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上仍然落后于中国,但是越南的农业科技发展速度较快,特色农业方面优于中国,越南政府针对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积累了大量经验,对中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1 越南的农业科技政策

1.1 越南共产党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铺平了道路

49

自1976年7月越南统一以来,越南共产党提出了许多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1976年越南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理顺了生产关系革命、科技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三者的关系,并强调科技革命是关键。1982年越南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必须以科技作为强大的动力,推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提出至2010年实现越南国家工业化和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目标。确认了科学技术推动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科学技术是推动越南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1996年,越南农业、林业、渔业和农村开始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相关加工行业全面发展。越南的农业、林业、渔业实现年均4.5%~5%的产值增长。2001年越南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证实科学技术是一个先进国家实现产业化、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2006年越南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争取到2010年,科学技术在一些重要的领域的产能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尤其是农业部门,作为现代化发展的目标领域,必须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强农村活动延伸,行业推广,推进林业、渔业、兽医,动物保护等服务。关注科技进步和应用,尤其是生物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2011年,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2011—2020年越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针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总结越南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经验,越南共产党已经铺平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并使其成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任务,同时越南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力图创造有利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优良环境。

1.2 越南的农业科技政策实施具有相对完备的法律保障

2000年6月越南国民大会颁布《科学和技术法》,并于2006年11月颁布了《法律技术转让法》,作为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高法律框架指导全国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科学技术领域法律制度的构建借鉴了其他法律体系,如《公务员法》、《干部法》、《知识产权法》、《投资法》和《企业法》等。为确保科学技术稳妥应用,经济发展的内容必须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计划和方案之内制订,以保障社会和国防安全;建造投资人才培养机制,科技促进必须任人唯贤;促进国际合作;鼓励一切组织和个人投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效利用科学和技术的所有资源;在科学领域,确保稳定的、可持续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在某些特定领域;推动应用研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发展,注重技术开发,特别是在技术含量高、影响重大的领域,促进科学成果和技术的应用,发展服务科学与技术,建设技术市场的发展,鼓励创新推动,技术改进,合理安排生产、传播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了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和技术,在划定重点地理区域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人力资源和科技转移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更应如此。越南各级委员会都将科学成果和技术作为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提供科学的服务和农民需要的技术。关于确保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越南《科学和技术法》做了如下规定:政府必须实施培训政策促进人才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发展,鼓励、发展技术转让措施,推动技术市场发展(第三十四条);国家鼓励组织和个人在以下方面参与制定技术市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技术市场、交易会、展览会、呼叫中心技术、技术孵化、企业孵化器等工业技术等;推动技术引进和市场参与度,积极参加国内外交易会,展览会和技术交流等。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鼓励技术转让走进农村,尤其是社会经济困难地区(第三十五条);建立技术创新国家(第三十八条)。集中力量提升国家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技术转让率;制订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案;建立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有利条件,以取代过时的技术和应用先进技术,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到越南;加强在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偏远山区的科技资源;由国家预算产生研究成果和技术转移经费(第四十条)。改善税收政策,促进技术转让活动(第四十四条);国家鼓励业务应用和技术创新(第四十五条)等。

1.3 越南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制

越南的农业科技政策制定和实施比中国晚,农业科技水平起点也不高,但是越南充分借鉴了中国“星火计划”等一些政策和做法,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目前,越南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制。

(1

)农业科技研发方面。越南形成了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为主导的3大科技研究系统:一是专门的科研组织系统,包括区域性研究院、各地方分支研究院,科技部下属各处、研究室等部门,科技研究中心下设的分支中心、企业等。二是大学,中、高等院校研究系统,包括大学的研究所、中、高等院校的研究站。三是农村部属企业研究系统,包括部属企业设置的科研所、研究站。

(2

)农业科技推广方面。越南建立了相对合理的项目推广机制,越南科技项目注重调查、考查和地点选择,根据具体条件加强当地农民参与;运用山区农村地方资源、文化、习惯的优势;成果应用单位注重选择新科技、新工艺,有销售市场、技术

跟进能力、资本注入能力等[

1]

。越南科技厅跟有关各厅、各级地方政府密切合作,通过优惠贷款、宣传工作、加强教育培训、鼓励农民工作等,尽快推

广有科学依据的农村科技项目成果[

2]

。1.4 越南政府推出的实质性政策

20

05年7月越南总理范文凯颁布“关于农业科技和农村发展的组织计划审批制度”(930/2005/QD-TTg)。2008年5月,颁布关于知识产权的《80/2008/ND-CP议定书》,提出以商业模式来促进个人科技研究,及时组织科技研究成果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根据法令,扶持科技研究的企业享有许多特权:如前4年免征企业所得税,随后的9年减免50%企业所得税。另外,科技企业有权使用国家有所有权的研究成果,在土地权利方面也享受相应的

配套优惠政策[

3]

。在公共推广系统、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际组织、企业和合作社等农业技术成果转让领域,越南试图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国家推广体

系[4]

。1993年3月越南政府颁布关于农业工作政策

《13/1993/ND-CP》法令,取代《26/04/2005》林业法令和《56/2005/ND-CP》渔业法令;2010年1月越南政府又颁布《02/2010/ND-CP》法令取代《56/2

005/ND-CP》法令。法令的推广活动包括:农业科研和生产的培训、信息和通信技术培训、示范、咨询和推广培训、国际合作等。该法令规定贫困农户和小规模农户参加培训全免交通费和住宿费,农场主、牧场主、合作社及其成员、工人参加发展培训时,补助100%的交通费和50%住宿费,中小型企业参加培训补助50%的住宿费。法令指出越南农业技术推广的重点任务是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水利、盐业生产、加工和保鲜等领域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应用;主要目标是实现市场机制与国际化接轨,积极鼓励创新基础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相应的技术,实现区域商业和行政事业之间的分离,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自我责任意识;鼓励科学家、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对科研任务招标;创新基础科学和技术评估的方式方法,以质量和性能为标准,确保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努力建设完整的科研基础团队,沟通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转移的桥梁,促进农业技术科研成果在有限的资源内转化。通过一系列实质性举措,越南从中央、省到区、村形成了4个级别的国家推广系统,体现了农业科技成果从中央到地方层面延伸的趋势。越南政府强调农业科学技术的组织和运作需要创建一个动态的,高品质的科技产品的流通程序,提高科技和组织的运作效率。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移的自主化程度,越南政府提出营造自主研发氛围,鼓励科研人员自由地提出新思路,保障科研机构和个人签订合同和自由研究的权利;实现了大型科研机构和科研个人在执行科研任务中的公平机制;更好地推动农业、林业和渔业产品走向市场;放宽科研机构和个人进行科技研究的初始条件,鼓励相关部门参与研究或注入资金,带动全社会关注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问题,营造良好的农业科研氛围[

5]

。目前,越南通过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已经实现了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把一个粮食进口国改变成一个世界瞩目的粮食出口国。

2 越南农业科技政策的实施效果

2.1 越南农业科技政策的实施效果

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越南农业科技投资和研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0—2005年,越南农村与农业发展投资额每年平均达2 560亿越南盾(1 000越南盾约合0.29元人民币,2015),占投资总额的2.3%;2006—2010年,这个数额达到13 

000亿越—

69

南盾,占投资总额的11.6%。鼓励农、林、渔业发展的拨款年均增长率为8.5%。可见越南政府对农村与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为了发展农业科技落后的山区,越南政府分3个阶段实施了农村山区科技计划:第一阶段(1991—2002年)、第二阶段(2004—2010年)、第三阶段(2011—2015年)。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现有350项科技创新项目和几百项转让技术项目在山区农村实施,总投资达3.125千亿越南盾[6]。通过国家的科技项目和科技方案,越南政府已建立起鼓励农林渔业发展的各级纵向系统。主要支持方案有:越南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方案(1991—1995年),越南农村、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立科技应用模型的方案(1998—2002年),越南农村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立应用和技术转移模型的方案(2004—2010年)等。此外,越南还通过外国非政府组织(NGO)的帮助来推动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目前,NGO在越南的科技活动范围包括农业展品研发、种植、培养、加工、保管等领域。解决了许多科学技术和发展农业方面的问题。例如,使用产量高、质量好的农作物新品种,为地方财政增加收入;发展越南优势传统农产品,如橘类水果、花卉、牧养大动物;发展工业原料植物,药材植物、果树等;农产品保鲜、加工、海产和废品回收等。越南政府通过各方合作,各类科技项目得以顺利开展,实施过程中再对农民进行分级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科技项目的技能水平。在农村科技发展较慢的地区,选择经济效益好且有突破性的科技项目,增强农民自信心,然后再鼓励农民推广项目成果。

总体来说,越南的农业科技研发实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科技项目总量很大,平均到各省数量还是不多,科技项目规模也不够大,而且很多科技项目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还有一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由于主持科技项目的单位和转让工艺技术单位合作不畅,出现在实施过程中改变项目内容、替代转让单位等问题。

2.2 越南正在走向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2012年2月越南总理阮晋勇批准了《至2020年、面向2030年农业生产发展总体规划》。目标是走向全面、大规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道路。具体规划是:采用新科技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确保国内粮食安全,满足出口需求,提高良田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林木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总体目标为:2011—2020年重新调整发展规划比例,其中农业、林业、渔业产量各占64.7%、2%和33.3%,出口总金额将达到400亿美元,其中农业目标220亿美元、林业70亿美元、渔业达110亿美元;农业生产用地平均每公顷产值7 000万越南盾。到2030年计划实现新的目标,农林水产量各占55%、1.5%和43.5%,年出口总金额大于600亿美元,其中农业达300亿美元,林业达100亿美元,水产达200亿美元,农业生产用地每公顷的产量值平均达1 000亿~1 200亿越南盾[7]。可以看到越南农林渔业增长趋势日益明显,正在走向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3 越南农业科技政策相对于中国的参考意义

3.1 理论意义

中国学术界研究农业科技政策的学者比较多。有的学者把学习和模仿西方的经济政策和农业政策当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他们翻译了大量欧美经济学家的著作,掌握了丰富的欧美众多流派的经济学理论。有的学者专心研究国内,他们对中国经济政策和农村政策的历史演进了若指掌,对党和政府颁布的各项方针政策如数家珍,一些人著书立说,认为中国未来的出路在于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也有一些学者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各国,观察东南亚农业市场的动向和农业科技的发展脉络,为本国农业政策制定和科技发展献计献策。这些中国学者的研究无疑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他们的研究往往只看到发达国家领先的经验,而忽略像越南这样具备后发优势的邻居;他们往往只看到本国的强大,试图树立中国特色的典范,而忽视了周边国家的探索经验;他们把竞争的目光投向东南亚各国农业市场,却又不甚了解各国农业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前提。因此,研究越南的农业科技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国际农业市场理论,可以进一步丰富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农业的相关经济理论,可以进一步填补如何利用先进农业科技发展农村落后贫困地区的理论等。

3.2 现实意义

笔者在中国留学期间,重点研究了中国的农业科技政策和运行机制,并调研、走访了辽宁西部和广西南部的个别山区农村贫困地区和黄河下游山东农业相对发达地区。通过调查,中国已经形成了政策完备、投资惊人、队伍庞大、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但是也存在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不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不高,人才素质相对偏低,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衔接不够紧密等一系列问题。如中国的科技部、科技厅、局往往都有隶属的科研项目或计划,但每一种往往是单独实施,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果借鉴越南的做法,中国政府可以协调这些计划和项目。在各省市统筹安排各类项目的实施,统筹地方长期和短期规划、计划,及时交换各类项目活动和成果信息,然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做好各种教育、培训、监督、检查检验等配套工作。上述问题当然也引起了众多中国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纷纷把目光投向欧美国家,把学习和效仿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当做解决问题的希望所在。其实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国情有重大差异,农业科技政策方面中越两国相互借鉴则更具有现实意义。越南长期以来学习中国的农业科技政策,中国不妨也参考一下越南。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越南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发展。越南政府历次国家级会议都强调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速度。越南政府从来都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宰者”,而宏观上的“引导者”,在微观上是“服务者”

。这一点上中国虽然已经有了许多经验,但仍然需要在宏观上尽快完善科技投资、知识产权、成果推广等农业科技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政策激励和利益引导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指导。中国政府应该从全局出发,将农业基础科技和尖端科技共同推进,将公益性技术推广和高效益技术研发相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避免盲目性。在微观上,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减费、奖励、补助等手段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的研究、推广和应用。可以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市场,进一步协调农业部门、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和推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成信息通畅、有机结合的整体系统。总之,中国的成功经验给越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越南积累的一些相关经验,也能为中国提供一些参考,值得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越南的农业科技虽然从整体上落后于中国,但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也具备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中国农业发展和科技水平优于越南,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中越两国只有不断提高农村科技政策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两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搞活亚太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裵伯俸.在农业中的改革管理活动与工艺科学[J

].科学活动杂志,20

04(2):56.[2]吴文福.建设新农村理论与实践的问题[M].

河内:国家政治出版,2012.

[3

]范宝阳.农业生产过程中促进研究工作和科技应用的[N].农村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院简报,2009-5-14.[4

]邓金山.建立战略科研与工艺农业和农村的预案在2006—2020阶段[N].农村农业发展战略与政策院简报,2008-10-

16.[5]黎毕姜.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EB/OL].(2011-10-

8)[2014-12-25].越南人民日报电子版http://www.nhandan.com.vn.

[6]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农林渔业的发展2010—2015阶

段预案[Z].2008-10-

12.[7]越南出台2011—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目标[EB/OL].

(2012-2-8)[2014-12-31].东盟百科信息网http://asean.zwbk.org

/news/11440.html

.—

89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和知识分子所推崇。儒家的价值理念、伦理道德观、仁爱观等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 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价值观念;“以儒济世”;儒学未来 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层层扩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它不仅仅 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一、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或曰中华主流文化,是凝成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是东亚文明的精神内核。“察业识某如佛,观事变莫 若道,而知性尽性,开价值之源,树价值之主体莫若儒。” 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 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提倡 “信而好古”和“好古敏以求之”,使儒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中国原 典的保存者和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 “察知征信”与“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 在中国处在第一次社会形态大变革的时代,儒学应运而生,突出了中华传统文 化需要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 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6年1月考试用)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特别说明:本门课本学期启用了新教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复习资料在橙色的《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书上,没有领这本指导书的同学请赶快到班主任处领取。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A.党政二元结构 B.两党制 C.议会负责制 D.总统负责制 3.( B)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C ) A.托马斯·戴伊 B.古德诺C.詹姆斯·E﹒安德森 D.罗伯特·达尔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 D.执政党 6.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D )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现状分析 11文管班樊慧飞1101050112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越南文化。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漫步越南城市乡村,当地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源自中国,中华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在长期以来中越两国人民在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而且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中国与越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一、中国与越南的文化交流 (一)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现在越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但其发音里还保存着70%汉越音词汇,从这里可以看出越南的文字与中国汉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大约在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入越南。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15世纪编撰的《大越史记全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不按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 (二)、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越南的各大书店陈列着许多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巨作,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还有许多的近年来颇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如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杂文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等等。 2010年越南中国图书展销会,是继2008年和2009年越南、柬埔寨中国图书展销会成功举办之后,广西新闻出版局第三次承办并组织中国出版代表团参加这项国家级书展活动,同时也是纪念中国与越南建交60周年暨中越友好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中国出版代表团达成向越南输出版权合同和意向的图书共79种,其中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当场签约输出版权的图书达61种,创历史新高。除举办中国图书展销会外,中方代表团全体成员还参加了第三届越南国际书展,与越南有关出版、发行单位洽谈图书贸易、版权贸易、合作出版等事宜。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论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_马达

第25卷第1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 Vo.l 25No .12009年2月 J ou rnal of North Ch i na Insti tute ofW ater C onservan cy and H ydroel ectric Pow er(Soci al S ci ence) Feb .2009 收稿日期: 2008-12-04 作者简介: 马 达(1965 ),男,河南淅川人,文化时报社副总编辑,副编审,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05级博士生。 论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和影响 马 达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摘 要: 中国与越南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先进的农业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 过积极的影响。历史上,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农业文化的传播为中越两国传统友谊的构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谱写了中外科技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 关键词: 中国;越南;农业;文化;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 G 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444(2009)01 0079 04 中国和越南是山水相连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人民之间就有着传统的友好交往的历史。在公元10世纪中期之前,越南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曾经长期 郡县其地 ,到968年,越南才正式成为独立的国家。此后,一直到19世纪中期被法国殖民者占领期间,仍长期同中国保持着 宗藩关系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越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十分紧密。因此,越南作为中国的周边国家,受汉文化的濡染最为深厚。 农业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两国人民的长期交往历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的构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拟就历史上先进的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及其影响作一简要论述。 一、中国文化在越南传播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之所以能够在越南得以传播,或者说越南之所以能够接受较为先进的中国农业文化,既有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因素,又有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原因。 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中越山水相连,越南位于中国的南方,与中国的云南、广西接壤,两国之间有着1200多公里的边境线。既无高山大漠的横亘,也无大江大河的阻隔。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友好往来的传统,两国边民之间具有长期通婚的习俗,很多边民 跨境而居,自由来往,十分便利。 从历史原因来看,中越两国人缘相近,同根共族。据越南最著名的史书 大越史记全书 记载,越南人认为自己民族的始祖是与中国相同的 神农 的后裔。越南人把 鸿庞氏 作为自己的始祖,鸿庞氏被封为 泾阳王 ,而泾阳王是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的后代。后来,泾阳王娶洞庭君的女儿 神龙 ,生雒龙君,雒龙君娶帝米的女儿 妪姬 ,生下百男,是为百粤之祖。其后,封其君为雒王,嗣君位,建国号为 文郎国 。这些记载尽管有着传说的成分,但是至少可以给后人这样的想像空间:两国之间在很久以前有着共同的历史传说和史前记载。后来的历史史实也进一步证明,中越两国之间的确存在着相同的历史渊源。时至今日,越南老百姓的家里仍然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泾阳王等牌位,以表示自己不敢忘本。即便是到了现代,越南人仍然认为自己跟中国是一家人。1945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建国之日,胡志明主席即发表了著名的 致华侨兄弟书 ,其中说到: 中越原是一家人。我们中越两民族,数千年来血统相通,文化共同,在历史上素称兄弟之邦。 [1](P220) 越南自古以来就跟中国具有密切的关系。从秦代、汉代到宋代之前(968年),越南一直处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范围之内,在越南历史上被称为 郡县时期 或 北属时期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 如果单纯从公共与政策的概念上来看,公共政策本应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不应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然而,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政党和政府都是代表特定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其一切所为本质上都要服从阶级利益的需要。尽管从表面上看,政党和政府的政策行为有时并不带有政治色彩,如人口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等,但实质上还是为了巩固阶级统治的需要。尽管有违统治阶级意愿的政策结果在社会生活中并不鲜见,但那只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缺少经验致使措施不当造成的,根本不是出于他们的本来的意愿。由此可见,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党和政府(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是源于政治动机的组织产物,因而它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价值选择性: 毫无疑问,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体系对公共政策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政策制定必然涉及价值判断,例如,在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回答“应当怎样做”、“怎样做才有意义”等问题,这就是在作价值判断。制定任何一项政策,其首要前提就是价值判断。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论其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其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当然,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绝非简单的概念,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把所有这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统称为价值观体系。一些人极力推崇所谓价值中立的理性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难以实现的。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标准 决策是有意识的选择活动,其影响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如政治压力、社会压力、资金压力、时间压力、社会经济环境、决策程序的限制,等等,然而,在关注这些要素时,我们不应忽视决策者本人价值观的作用。尽管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价值观难以确定且无法辨别,只能通过决策者的行为加以揣测。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政策常被视为发展和实现政党或利益团体目标的手段,政治上有利是决策的基础原则,政策分析家也往往是从这一方面研究和评价政策的制定过程。比如,工会组织的成员、农业联盟的成员和某一政党的成员常常会得益于某项特定的政策。以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前国会辩论的情况为例,当时国会中的许多民主党议员强烈要求进行竞选资助的改革(包括开支的限制),他们的做法就代有这种色彩,因为在筹集竞选资金方面民主党的困难要比共和党大得多。 二、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一般而言,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总会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此种方案对本组织的生存、发展和扩大是否有利?对本组织的一般计划和日常行动是否会有影响?怎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学习资料

如何看待 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影响在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相互激荡的局面,以仁爱、孝悌、忠信、和

平、谦恭、中庸、因循、团聚、勤俭、自强等为美德的统治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儒家传统思想,民间道义,和祖祖辈辈沉淀的文化素质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呢?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砥柱,我们的所作所为关乎国家的命运。 首先要做到包容,而非排外。应以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我国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中华文化是一种具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体系,包容性正是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文化不该排斥其他的文化,而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外国文化服务于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西方的许多节日,感恩节,情人节,圣诞节等,之所以同学们接受,是他们可以补充或强化很多我国原有节日给我们的欢乐和满足。我们也看到,中国更重视自己的中秋节,七夕节,和除夕夜了。在物质精神同样受重视的今天,外来文化的冲击也许正对传统文化起到补充的作用。 另外,要保护传统文化。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形态,但不可改变的是文化的精髓。面对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可以看到国家和大众中不乏保护传统文化的声音,当人们用怀疑的眼光看80后时,看到的是天安门前挺拔的受检身姿,“道,德”是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做事准则,相信通过人们的共同努力,传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个人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1. 答:对象:理论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目的:管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任务:①推动公共事业向前发展②实现国家部门职能③调节各种社会关 系和调整价值分配④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估计不能考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答: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政策科学进展》《政策科学构想》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重心向执行和评年代,分析范式产生,成为独立的学科。70年代加强了伦理论基础从政治学向经济学;80估研究转移,政府改革和绩年以来重视宏观分析,理研究,比较研究;90效评估成为热点。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答: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二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府官员缺乏应有认识;四是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对策: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意义。把引进的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者应当深入政策过程。

政策模型第二章.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4.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理性模型分为绝对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两种,两者共同的优点是如能满足各类前置条件,信息掌握量大、问题分析全面,将至少形成满意甚至是最佳决策方案。但是绝对理性模型在现实中难以适用,有限理性模型要求问题既定,分析受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影响严重。渐进 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间的 关联即可,不用考虑到所有变故③减少了待考虑因素④允许试验,实现自我校正的效果⑤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系列 相关标准,为另一个渐进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础。缺点是偏于保守,不适用战争或重大社会问题,在需要改革时会阻碍 发展。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产出的? 5.) 估计不能考(答:系统模型设计环境、输入、输出和政治系统。环境是指政治系统外的一切状态和事物。环境对政治系统造成的一切影响就是输入,政治系统面对输入做出反应,给出权威性价值分配结果,即输出,也就是公用政策。 6.我国公共政策制定适用什么政策模型? 答:我国公共政策适用综合政策模型。①现实中任何一项决策都使用了两项以上的决策模型。②我国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各项社会事业有序进行,在这个背景下,渐进政策模

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东南亚钱币的影响

概述中国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世界钱币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曾经对世界各地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朝鲜、日本、琉球、爪哇、安南、占城、暹逻、万象(老挝)、缅甸、真腊(今柬埔寨地区)各国产生的影响最大。另外,中国钱币曾经在天竺、印度、波斯、泥婆罗(今尼泊尔)、大秦(东罗马)、苏门答腊、婆罗洲、吕宋(今菲律宾境内)、鲜兰(今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曾经扮演过世界货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此外,考古学家曾经在中亚细亚各国,两河流域、波斯湾地区、尼罗河口至索马里、东非沿岸、马达加斯加迄南非各国,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秘鲁、圭亚那、智利、加勒比海区域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均发现过中国古代钱币的影踪。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环、贝四大货币体系,一直到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货币制度(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铸造成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逐渐发展到西汉武帝的“五铢”钱;及至唐代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开元通宝”钱,以“通宝”名称取代了以往的“两铢”式货币,这三次重大的货币制度改革,都是与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帝国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秦汉时期,中国的方孔圆钱就开始流出国外,但是,当时的数量较少,影响不大。唐代初期,中国钱币流向境外的数量增大,中国钱币在国际上逐渐被认可,在各国流通使用,这与当时中国的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同时还拥有丝绸、陶瓷、茶叶等特产,而且还有着准国际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国家。秦始皇统一制造“半两”钱以后,虽然历代屡有兴衰,钱币也时有改进,但是基本形状大致不变。这种重量划一、大小适中、外型美观、携带方便的圆形方孔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用到清朝末年,其使用寿命长达2000余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古代钱币文化以中国为核心,向周邻各国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世界各地不断辐射,从而形式了以方孔圆形为主要特征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其特征和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钱币形制: 中国早期钱币如刀、布、环、贝等的形制,形状独特,各有千秋。

中国文化对越南古建筑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越南古建筑的影响 摘要:中国文化在越南的传播,最初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移居当地的华人,另一种是通过政治途径—密切的民族渊源和宗藩关系。在古代的很长时间内,越南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中国的文化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化及建筑艺术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在越南顺化的阮朝宫殿及民居建筑的分析了解越南古建筑如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文化越南古建筑影响 中国的建筑技术传入越南的历史很久远,深刻影响着越南建筑作为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供了人们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空间环境。 I.越南阮朝仿效北京城营建顺化城 越南自古以来深受中国的影响,越南文化无论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越南历来有向中国学习筑城技术的传统。陈英宗兴隆七年(公元1299年),越南使臣邓汝霖到北京时,曾密画宫苑图本,以资建城时借鉴。《大南实录》记载了在嘉隆年间(1802-1820年),阮朝多次派遣使节团到北京求封,同时学习北京城的规划建筑的经验。随着中越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南的建筑艺术更多的吸收了中国的建筑思想并得到高度发展。阮朝都城顺化的营建,几乎完全是根据中国的都城建筑理念为指导,并以中国清朝首都京师(今北京市)为蓝本。

(一)三重方形结构顺化城建筑如北京城一样,也是由三重方形城,墙包围,由外到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紫禁城。最外是京城,如除去东北角后又建起 的镇平台的话,顺化京城呈比较规则的正方形,据现在城墙遗址实测得到的数据,顺化京城外城墙周长约为 10447 米,每边约为 2600 米,墙高 6 米,厚20 米。京城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宽约 23 米,深 4 米。每座城门高约 16 米,京城之内有百官办公的六部区,有国子监、枢密院、都察院、习贤院、史馆等机构,一如北京城。京城之内为皇城,类似北京的故宫,也呈方形,南北城墙约为570米,东西城墙约为640米。午门上有五凤楼,前有三座金水桥皇城内有太和殿、太庙、世庙、奉先殿等建筑。太和殿是皇家举行盛大朝拜仪式的地方。殿基高两米,花石地面。殿前为清化砌成的两级石台。皇 帝临朝议事之时,文武百官三品以上站于上一级,三品以下站于下一级。 太庙、世庙、奉先殿等建筑为祭祀祖先的场所。 皇城之内是紫禁城,位于太和殿之后,嘉隆帝时名为宫城,明命帝时改 名为紫禁城。皇城和紫禁城又合称大内。这里是皇朝的行政和政治生活中心,同时也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因此,这里的建设规划严格遵守儒教的哲理和政 治观念,体现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内有100多座大大小小的建筑物, 形成了一个既多样化,但又对称、融洽的建筑群体。大内又分许多部分,均 由高出人头的堵墙分隔开。分别是:从午门到太和殿之间是朝廷举行隆重典礼的地方;延寿宫和长寿宫分别是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居住的地方。紫禁城是 皇帝及其一家生活的地方。它的四周是一堵 3.5 米高的砖墙,将其与外部世 界隔离开。这里拥有京城最巍峨壮丽的宫殿。勤政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后面有文明殿、武显殿、东阁殿、左雩殿和右雩殿等分列两边。接着是皇帝

农业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内容

农业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在农业社会里形成的,无不带有农业文化的特征。在最近几年的文化讨论中,人们似乎忽视了这个问题,在种种的文化热中,农业文化很少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同农业文化的地位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的。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是认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缺少对农业文化的认识,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困难的。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已浸染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其精华部分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任何一个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的中国人,不可避免的要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追求,高度哲理化的政治之道,以伦理为本位的政治规范,重视治术与策论的政治经验积累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人文主义倾向。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凝聚力。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首倡的“大一统”思想,在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过程中,始终起到特殊作用。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相对于中国近、现代文化而言的,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以前的二千多年中,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 经济形态是一切文化产生的根源,中国传统行为文化正是封建农业经济形态下的必然产物。儒家、道家、墨家所倡导的行为文化尽管种类繁多,却无一不受到农业经济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正是由于农业经济特有的生产方式,才产生了中国特有的行为文

中国古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古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摘要: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其历史也是积厚流光。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的文化,对世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亚洲一些国家,对其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关键字:中国,文化,世界,影响 第一章绪论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化的基础,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刻的内涵,对世界的影响也相当大。中国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但是它确实是世界上现存的,并且会长期延续的最古老的亚洲文明。 第二章中国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第一节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在古代,日本文明的形成仅仅是从中国的文化中吸取和融会的。并且日本的文化是在在吸取中国文化所形成的一个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的实在唐朝时期。在那期间,日本多次派出了遣唐使、留学生以及僧人来中国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对中国汉字的草书与楷书偏旁的研究,日本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 在当时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的就是鉴真东渡。他为了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他在日本一共呆了10年,始终不渝地传布着唐代的文明,讲授着梵学的理论,从而增进了日本的梵学、医学、雕刻和建筑程度的进步。 日本的民族衣饰,也是在中国唐代服饰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中提到:“[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1]在唐以前,日本的和服色彩比较单一,在唐朝文化的影响下,色彩变得鲜艳。 第二节中国文化对古朝鲜的影响 中朝两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自古以来就相互交流,形成了文化基础,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不比中国人少,所以朝鲜文化的发展在古代是比较先进的。 早在汉武帝时期,武帝以其“未尝入见”[2]攻打卫氏朝鲜,由于魏氏集团内部分裂,最终汉军胜利。武帝在其统领的地区设了四郡,此四郡与三韩族共同于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论文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院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姓名:于冬 学号:080524007

浅析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摘要:浅要分析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日本、朝鲜、亚洲其它国家、欧洲、美洲及非洲国家)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文化;佛教;儒学;丝绸之路;日本;朝鲜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分析一下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1、对日本的影响。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中日两国有文化记载的文化交流,也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日本,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大陆移民进入,也把汉字带到那里。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 佛教自公元538年正式传入日本,50年后发生了崇佛与排佛的论争。在崇佛派取胜之后,天皇大兴佛教之诏,推动并加速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日本书记》说:西晋时王仁到日本教太子菟道稚郎子读书,带去《论语》十卷,相传是儒学传入日本之始。隋唐时期日本到中国的留学生主要学习经学。日本人模仿唐代教育制度,也把经书作为士大夫的必读书,日本学校里设有大经、中经和小经。

另外,中国建筑对日本建筑也有影响,主要表现在都城建设上,在唐的影响下日本开始营建永久性首都,藤原京、奈良、京都、东京等城市的共同格局都是仿照当时唐代长安的条坊制建立起来的。 2、对古朝鲜的影响。中国与古朝鲜之间的政治联系和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末初期。 汉字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大约公元后三世纪开始流行。从汉字传入开始,慢慢很多汉语词汇取代了本身的纯韩词汇。现在韩语多于一半的词汇是由中文借过去的,汉语词汇共占日常韩语词汇的五至六成,而韩国人的姓名差不多全是中文来的。 新儒学在高丽时代(918-1392)末期开始引起注意,最终发展成为在朝鲜王朝时代(1392-1910)占主要地位的哲学思想。据说它是在同中国元代的文化交流期间传入韩国的。新兴中产阶级欢迎新儒学的道德原则,把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他们在儒学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发展农业,促进商业,最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作为儒教一派的实学形成了。在实学的影响下韩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受益之大是空前的。 早在先秦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了高句丽,接着,又由高句丽传入新罗。随着佛教在新罗逐渐兴盛,到中国留学的新罗僧也日益增多。他们之中,有些人终身留在中国,长期从事佛经的翻译或注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学成归国,成为新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的鼻祖。中国禅宗极盛时期在唐朝,那时,有不少新罗僧人来唐学习禅法。首先将中国禅宗引入朝鲜的是新罗僧人法朝。还有两位在中国佛教宗派的传布中影响较大的新罗僧人,一为义湘,其为新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精)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具有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和道德传统的中国,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现代人的思想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怎样培养具有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做人,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所谓,未做事,先做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指向内心的,注重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大学》开篇也强调:“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又说:“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自己健康人格的塑造,道德操守的养成是每一个人应该倾其毕生精力以完成的。现代人在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切记不能忽视自己思想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德才兼备”应是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 我们应当汲取的儒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 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 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发展与积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封建性、专制性、宗法性和保守性也制约着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创新。另一方面,它又对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本文从解析传统文化入手,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及阻碍因素,指出了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挑战。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着新的科学、新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产生和发展起着有益的导向作用,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势必在未来的时代取得成功。 关键词:传统文化科技制约推动影响

1.概述 1.1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人民创造的一切。传统,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世代相传相继。所谓“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而广义的文化是指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形成较稳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精神的表现,称为民族魂或民族性格。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等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创造的文化的综合,它代表和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心灵和智慧。由于它具有被社会所接受的认同性和稳定性,它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又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 1.2科学技术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学技术不是孤立和封闭的,它与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科学技术对文化有重大作用和影响,而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化创造出来以后,最终还要用于满足人的各种活动的需要以及发展人自身的需要,其中包括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活动即科学技术活动的需要。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以文化作为重要环境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的骄傲,对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及贡献。在整个古代思想文化领域的传承中,我们应该适合自然发展的规律,灵活运用古代文化思想的精髓。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仅仅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的古代社会的文化。无论在任何时代,这种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历史条件的局限性,所以它不可能得到文化上充分的发展和创造,古代社会人类创造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封建性、专制性和保守性的因素是制约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2.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 科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思想是巨大的、第一精神力量,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科学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先进文化。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

儒家思想对越南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越南的影响 内容摘要: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儒家思想经过不断的传播与发展,已深深地扎根于越南社会生活中,对越南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政治方面,封建统治者把儒教的纲常伦理观念视为治国的根本。在教育方面,儒教成为推动越南封建社会教育发展的动力。在民族精神中,渗透了浓厚的儒教忠孝节义观念。在人们的思维方式、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中,也无处不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文章通过以上论述,指出儒家思想已成为越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儒家思想,忠孝节义,影响 在漫长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儒家思想伴随着汉字向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广为传播,对这些国家的文明进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公元前二世纪起越南就被中国封建势力统治。当时,越南尚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随着汉字的输入,儒家思想也开始在越南传播。到公元十世纪中叶越南摆脱了中国统治,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但历代越南封建统治者仍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使其不断发展壮大,甚至达到独尊的地位。在这前后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孝悌、忠恕等伦理观念渗透到了越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越南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成为越南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越南史学家陈重金曾说:“北属时代长达一千多年……,国人濡染中国文明非常之深。尽管后来摆脱了中国的桎梏,国人仍受中国的影响。这种影响年深日久,已成了自己的国粹。”(《越南通史》)下面笔者将分几个方面阐述这种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越南政体和治国思想的影响 独立之初,越南封建统治者就仿照中国建立起统治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 公元939年,吴权打败中国南汉军自立为王,奠都古螺城。《越南通史》记载:“吴权设官职,制朝仪,定服色,并整顿国内政治欲为长久之业。” 以后各朝代都效法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行政机构。如李仁宗时定官制,分文武为九品,朝廷大臣有三太、三少,以下设文班、武班各官职,在各州郡,文官有知府等,武官则有诸路镇寨官。陈朝和黎朝曾作过一些整顿,到阮朝时又重新修订官制品级并仿效清朝制度改镇为省,设置总督、巡抚等官职。由此可见,越南封建统治者是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的,他们建立起的体制是以皇帝为权力中心,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越南封建统治者依靠这套体制,从中央到地方行使着统治权,维持着封建社会的运转。 诚然,统治者意识到,若想江山稳固,长治久安,不仅要有完备的统治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伦理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理论依据和精神支柱。儒家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观念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因此得到统治者的大力宣扬,广为提倡,成为治国的根本。 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李太祖刚去世时,诸皇子便发兵围城,争夺太子的帝位,武卫将军黎奉晓等击退诸皇子之叛军后,太子才得以登基,是为太宗皇帝。此后太宗规定,每年各级官吏必须到铜鼓神庙行盟礼,宣读誓词:“为子不孝,为臣不忠,神明殛之”。黎玄宗于景治元年(1663年)颁发的“教化四十条”中强调:“为臣尽忠,为子止孝”。阮朝第一代皇帝阮福映曾在嘉隆三年(1804年)发布的诏书中称:“王者以孝治天下,而孝莫大于尊亲,追崇祖宗,所以致敬而达孝也。”黎朝及阮朝的统治者几乎是全盘接受了儒家“忠孝节义”的观念,作为他们实行统治的依据和法度。黎圣宗对孔子的“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的主张十分尊崇,于洪德元年(1470年)发布敕旨,规定“子居父母丧,妻居夫丧,当遵三年通制,不得徇直行,悖礼逆法。”阮朝的绍治帝也提出:“朕为天下主,教孝作忠,以教风化。”在祖母及父母去世时,他都分别服丧三年以为天下之楷模。 越南封建统治者还大力嘉奖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如陈英宗兴隆四年“旌节妇黎氏。黎氏些夫范谋使元病,氏闻之哀痛三日不食死。事闻,赐银帛旌之。”(《越史通鉴纲目》)黎圣宗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