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通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通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通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通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交通隧道项目投资环境分析,交通隧道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交通隧道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交通隧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交通隧道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交通隧道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交通隧道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交通隧道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交通隧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交通隧道项目建议书

交通隧道项目申请报告

交通隧道项目环评报告

交通隧道项目商业计划书

交通隧道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交通隧道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交通隧道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交通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交通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交通隧道项目总论

第一节交通隧道项目背景

一、交通隧道项目名称

二、交通隧道项目承办单位

三、交通隧道项目主管部门

四、交通隧道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交通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七、交通隧道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交通隧道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交通隧道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交通隧道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交通隧道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交通隧道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交通隧道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交通隧道行业准入政策

三、交通隧道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地方政策

第三章交通隧道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交通隧道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交通隧道行业发展规划

二、交通隧道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交通隧道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交通隧道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交通隧道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交通隧道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交通隧道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交通隧道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投资的必要性

第四章市场预测

第一节交通隧道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一、国内外交通隧道市场供应现状

二、国内外交通隧道市场供应预测

第二节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一、国内外交通隧道市场需求现状

二、国内外交通隧道市场需求预测

第三节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一、交通隧道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二、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第四节价格现状与预测

一、交通隧道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二、交通隧道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第五节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三、营销策略

第六节市场风险

第五章交通隧道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交通隧道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第一节交通隧道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交通隧道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交通隧道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交通隧道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交通隧道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交通隧道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第一节市场调查

一、拟建交通隧道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交通隧道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交通隧道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交通隧道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交通隧道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交通隧道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第一节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交通隧道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交通隧道项目组成

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交通隧道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交通隧道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第二节交通隧道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交通隧道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交通隧道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交通隧道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交通隧道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七节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交通隧道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一节交通隧道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交通隧道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交通隧道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交通隧道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交通隧道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交通隧道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财务评价

第三节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交通隧道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交通隧道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交通隧道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交通隧道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交通隧道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交通隧道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五章交通隧道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金融风险

第四节政治风险

第五节法律风险

第六节环境风险

第七节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交通隧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我国交通隧道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交通隧道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交通隧道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我国交通隧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交通隧道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交通隧道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交通隧道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我国交通隧道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四、交通隧道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交通隧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我国交通隧道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财务报表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损益表

第十九章交通隧道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

1、交通隧道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年的财务报表

4、交通隧道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交通隧道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交通隧道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现金流量表

12、损益表

13、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4、资产负债表

15、财务外汇平衡表

1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7、流动资金估算表

18、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2、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

2.双方协商报告编制费、并签署商务合同;

3.我方保密承诺(或签保密协议),对方提交资料。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

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项目投资方需要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3. 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4. 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用于环境评价、审批工业用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当前对项目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逐渐提高,项目实施需要进行环境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同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作为向项目建设所在地政府和规划部门申请工业用地、施工许可证的依据。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国家有关的发展规划、计划文件。包括对该行业的鼓励、特许、限制、禁止等有关规定;

——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要请示的批复;

——项目审批文件;

——项目承办单位委托进行详细可行性分析的合同或协议;

——企业的初步选择报告;

——主要工艺和装置的技术资料;

——拟建地区的环境现状资料;

——项目承办单位与有关方面签订的协议,如投资、原料供应、建设用地、运输等方面的初步协议;

——国家和地区关于工业建设的法令、法规。如“三废”排放标准、土地法规、劳动保护条例等;

——国家有关经济法规、规定。如中外合资企业法、税收、外资、贷款等规定;国家关于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资料等。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尤其是对项目做财务、经济评价时,还需要参考如下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主席令第24号],2000年1月1日起实施;

2、《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

6、项目必须遵守的国内外其他工商税务法律文件等。

可研报告客户提供材料清单

以下资料,能提供的尽量提供,提供不了的,空着即可。

1、项目简介

2、项目规模投资额

3、项目场址:地理位置、当地优惠政策、占地面积、土地使用情况

4、工程建设:建设面积、主要建筑物、规划结构

5、项目主要设施:设施名称、规格、来源、数量

6、能源(水、电等)使用量、价格

7、工作人员:人员组织机构、人员配置

8、项目建设工期

9、项目建筑工程费用、设备清单、设施费用

10、项目营销方案

11、资金筹措措施

12、公司近3-5年的财务状况

13、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对本项目的审批意见

注:

1、关于以上部分内容可参照下面表格填写。

2、对于新建项目或对相关信息不能做出正确答复的,请咨询我公司进行解决。

一、项目的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

承办单位概况

法人代表介绍

主要股东

持股情况

主营业务介绍

近几年财务状况(企业资产、营业收入、

利润等)

3-5年发展规划

项目拟建设地点

项目占地面积

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技改等)

项目实施时间安排

(是否分期实施/项目实施起止时间)

项目总投资

项目资金来源

(是否有银行贷款,

如有,贷款金额或者比例)

项目年产量、年销售收入

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

项目发起的缘由

二、项目的主要产品

产品名称及规格

(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

产品生产采用标准

产品价格的制定

产品优势概括

三、项目的生产资源

原辅料

项目所需原、辅料名称

(应逐一列出)

项目每年所需原、辅料数量

项目所需原辅料来源

能耗

项目所用燃料品种

项目每年所用燃料品用量

项目总装机功率或年用电量

项目供电来源

项目需用的电力设施

项目年用水量

项目水源及供应情况

项目其他能源需求情况

项目其他能源来源

工艺及设备

项目生产工艺简述

项目单位技术优势

项目使用的设备名称及数量(包括生产设备、

检测设备等)

四、项目(现有设施)的土建工程

项目主要建设方案

生产车间建筑面积(已有/新建?)

配套工程

(已有/新建?)(包括办公楼、职工食堂

宿舍等)

道路、绿化等(已有/新建?)

土建工程的造价估算

五、项目的环境与劳动保护

项目主要污染物

(废水/废气/废固/噪声等)

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处理方案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

消防设施

六、项目的工作人员

企业组织机构(图)

企业工作制度(工作时间安排)

项目所需人员总数

其中所需工人数量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数量

其中管理人员数量

其中后勤、服务人员数量

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职工的培训计划

职工的培训费用估算

七、对项目的补充说明或编写要求

一、

二、

三、

……

32sw_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第四篇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第四章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考情分析 章节章名2015 2016 2017 2018 一概述0 0 0 0 二石油化工防火 4 3 4 3 三地铁防火 1 1 2 2 四城市交通隧道防火 1 1 1 1 五加油加气站防火 4 4 1 1 六发电厂与变电站防火0 1 3 3 学习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交通隧道的分类及其特殊构造、隧道的火灾危险性及特点,掌握隧道结构耐火的主要措施、隧道安全疏散的主要形式、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第一节隧道分类 一般分为汽车专用和汽车与行人混用的隧道。 一、分类标准 隧道的分类标准主要依据隧道建设规模、设计和施工方法、横断面形式以及交通运营特点,参见表1。 建设规模隧道长度 L/m 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长隧道短隧道 3000

③多孔中有一孔或数孔可按交通需求改变交通运行方向,以适应潮流式交通需求 施工方法盾构法、沉管法、明挖法、钻爆法等 二、分类依据和说明 (一)按建设规模分类 (二)按施工方法分类 1.盾构法 采用盾构机械挖土掘进,并在盾构壳体保护下拼装预制的衬砌结构来支承周围土体,从而形成道。该方法以建造圆形隧道为主,如图4-4-1所示。 2.沉管法 采用水力压接技术将预制的管段在事先开挖的基槽内逐节连接起来,使之形成能防水、通行的通道。矩形隧道一般采用此法建造,如图4-4-2所示。 3.钻爆法 采用钻眼、爆破、出砟而形成结构空间的一种开挖方法,是目前修建山岭隧道的最通行的方法。 4.明挖法 采用放坡或围护的形式,从地表向下分段开挖、分段浇筑结构后回填覆盖,从而形成地下通道。连拱形隧道、矩形隧道可采用此法建造。连拱形遂道横断面示意图如图4-4-3所示。 【例题多选】隧道的施工方法是隧道主要分类依据之一,其可分为()等。 A.盾构法 B.结构法 C.沉管法

隧道进洞文献综述

隧道进口段施工 摘要 作为隧道工程施工的难点,良好洞口段施工是工程顺利由明洞到暗洞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工期。施工的一般顺序包括:准备进洞,进洞施工,暗洞开挖。首先解决影响隧道进口处稳定的因素,然后因地制宜的采用各种进洞施工方法,最后进行暗洞开挖。隧道进口段施工所涉及的影响因子很多,现阶段进洞施工主要依据规范和经验。 关键词:隧道进口;地形;施工 Abstract Good construction of tunnel entrance is the key for the project as the difficulty factor of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duration of the project . The general sequence of construction include: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entrance construction , tunnel excavation .Firstly settlement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area where the tunnel is enter underground .Then using various entrance construction method to make sure that total and differential settlements is acceptable according the local conditions .At last tunnel excavation is beginning . A lot of impact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 entrance .The main basis of construction is norms and experience at this stage. Key words:Tunnel entrance;Terrain;Construction

城市交通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城市交通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一、建筑结构耐火 (二)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泵房、柴油发动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顶板乙级防火门与隧道分开。 二、防火分隔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不应大于1500㎡,隧道内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如辅助坑道以及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独立避难间等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 三、隧道的安全疏散设施 (一)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1.安全出口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最不应少于两个,与车道或其他防火分区相通的出口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至少设置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 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安全通道 根据隧道形式不同,可分为四类:一是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两座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二是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三是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四是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二)疏散楼梯 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 左右。 四、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 (一)灭火设施 1.常用灭火设施布置 (1)消火栓系统。隧道内应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洞口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 (二)报警设施

除隧道内需设置火灾报警设施外,其配套设备用房如:变压器室、配电室、机房等也应配有警铃、手报、广播、探测器等相应的报警和警报设施。 1.一般规定 隧道入口处100m~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隧道封闭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2.系统设置 (1)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设置。隧道长度L小于1500m时,可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长度L 大于等于1500m 的隧道,可设置一台主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多台分火灾报警控制器,其间宜采用光纤通信连接。 (2)车行隧道内一般每隔50m 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三)防排烟系统 2.排烟模式 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式;长度不大于3000m的单洞单向交通隧道,宜采用纵向排烟方式;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四)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消防专用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监视系统、消防无线通信系统等。 1.消防专用电话系统 防灾控制室应与消防部门设置直线电话。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紧急电话,一般每100m 宜设置一台。 2.广播系统 火灾事故广播无需单独设置,可与隧道运营广播系统合用。火灾事故广播具有优先权。 (五)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一般规定 高速公路隧道应设置不间断照明供电系统。长度大于1000m 的其他交通隧道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应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式,并保证照明中断时间不超过0.3s。 以上就是关于城市交通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的特点: 对地铁这种特殊地下建筑与交通工具进行详尽分析发现,人员密度大、流量多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地铁一旦发生火灾等灾害,与在地面建筑发生同样事故相比,其状况要更加难以控制,后果也会更加严重。 地铁是通过挖掘的方法获得的建筑空间,隧道外围是土壤和岩石,只有内部空间而没有外部空间,且仅有与地面连接的通道作为出入口,不像地面建筑有门、窗,可与大气连通。由于地铁隧道存在上述构造上的特殊性,与地面建筑相比,发生火灾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氧含量急剧下降 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 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5%时, 人体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至10%~ 14%寸,人体四肢无力,判断能力低,易迷失方 向;降至6%?10%时,人即会晕倒,失去逃生能力;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5%以下寸,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 (2)发烟量大 火灾时产生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足,气体交换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导致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烟气体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在韩国大邱地铁事故里,人们发现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在站台一张桌子的周围死了很多人。经过专家分析,原来这是因为在火灾发生时,浓烈的烟雾使地铁里漆黑一团,在人正常的视野高度根本看不见地面。慌乱的人群失去辨别自身周边情况的能力,于是一张桌子就成了大家逃生路线上的障碍物,以致于很多人始终在围着桌子跑,最终被烟气熏死。 (3)排烟排热差

城市交通隧道[1](DOC)

12城市交通隧道 国内外发生的隧道火灾均表明,隧道特殊的火灾环境对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而且火灾在短时间内就能对隧道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有限的逃生和救援条件,要求对隧道采取与地面建筑不同的防火措施。 由于国家对地下铁道的防火设计要求已有标准,而管线隧道、电缆隧道的情况与城市交通隧道有一定差异,本章主要根据国内外隧道情况和相关标准,确定了城市交通隧道的通用防火技术要求。 12.1一般规定 12.1.1城市交通隧道(以下简称隧道)的防火设计应综合考虑隧道内的交通组成、隧道的用途、自然条件、长度等因素。 【条文说明】12.1.1隧道的用途及交通组成、通风情况决定了隧道可燃物数量与种类、火灾的可能规模及其增长过程和火灾延续时间,影响隧道发生火灾时可能逃生的人员数量及其疏散设施的布置;隧道的环境条件和隧道长度等决定了消防救援和人员的逃生难易程度及隧道的防烟、排烟和通风方案;隧道的通风与排烟等因素又对隧道中的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影响很大。因此,隧道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后,合理确定防火要求。 12.1.2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和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12.1.2的规定。 救援困难;2)不仅车载量更大,而且需通行运输危险材料的车辆,有时受条件限制还需采用单孔双向行车道,导致火灾规模增大,对隧道结构的破坏作用大;3)车流量日益增长,导致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加。本规范在进行隧道分类时,参考了日本《道路隧道紧急情况用设施设置基准及说明》和我国《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等标准,并适当做了简化,考虑的主要因素为隧道长度和通行车辆类型。 12.1.3隧道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类隧道和通行机动车的三类隧道,其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的测定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对于一、二类隧道,火灾升温曲线应采用本规范附录C第C.0.1条规定的RABT标准升温曲线,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2.00h和1.50h;对于通行机动车的三类隧道,火灾升温曲线应采用本规范附录C第C.0.1条规定的HC标准升温曲线,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其他类别隧道承重结构体耐火极限的测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9978.1的规定;对于三类隧道,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对于四类,耐火极限不限。 【条文说明】12.1.3本务为强制性标准条文。隧道结构一旦受到破坏,特别是发生明塌时,其修复难度非常大,花费也大。同时,火灾条件下的隧道结构安全,是保证火灾时灭火救援和火灾后隧道尽快修复使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 及发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以及发展 (KJJH大学UIUHUH学院JGJJ4-2班MM)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 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阐述轨道交通的特 点,讨论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 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 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道 路拥挤、事故频发、大气及噪声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也相应而来。由 于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 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很普遍,而仅仅依靠车辆运输已很难适应现代客 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 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 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 络新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着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表格手册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表格手册 榆济管道工程项目经理部晋长分部 2008年11月

目录 第一部分表格设计汇总和填写要求说明 1.1表格设计汇总和填写要求说明 第二部分隧道工程施工记录表格 2.1高程测量记录 2.2超探施工记录 2.3探水钻孔施工记录 2.4沉降观测记录 2.5隧道现场监控沉量测量记录 2.6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2.7隧道验收观测记录 2.8隧道断面验收记录 2.9隧道成洞净空检查记录 2.10隧道总体实测检查记录 第三部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批评定表格 3.1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及编号 3.2洞口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4钢筋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3.5洞口模板及支架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6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3.7洞口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3.8洞身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9隧底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0喷射混凝土支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1锚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2钢筋钢架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3钢筋网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4管棚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5超前小导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6衬砌模板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Ⅰ) 3.17衬砌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

3.18喷射混凝土衬砌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19底板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 3.20仰拱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 3.21仰拱填充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3.22回填注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3洞口防排水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4洞内排水沟(槽)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5施工缝与变形缝处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6防水板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7涂料防水层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8回填注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29盲管(沟)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0辅助坑道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1辅助坑道模板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2辅助坑道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3.33辅助坑道坑道口及其封闭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4明洞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5明洞模板及支架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6明洞衬砌混凝土(施工)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Ⅱ)3.37明洞防排水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3.38明洞回填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第四部分隧道工程施工竣工(交工)验收表格 4.1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2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3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4.4 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4.5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 4.5.1隧道衬砌厚度检测结果 4.5.2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测结果 4.5.3隧道衬砌钢架、钢筋分布

12城市交通隧道

12 城市交通隧道 12.1 一般规定 1 城市交通隧道(以下简称隧道)的防火设计应综合考虑隧道内的交通组成、隧道的用 途、自然条件、长度等因素进行。 2 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及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12.1.2 的规定。 表12.1.2 隧道分类用 途 隧道封闭段长度L (m ) 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可通行危险化学品等机 动车 L>1500 500<L≤1500L≤500— 仅限通行非危险化学品 等机动车 L>3000 1500<L≤3000500<L≤1500L≤500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 车—— L>1500 L≤1500 3 一类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0h;二类不应低于 1.50h;三类不应低于2.00h;四类隧道的耐火极限不限。 水底隧道的顶部应设置抗热冲击、耐高温的防火衬砌,其耐火极限应按相应隧道类别确 定。 注:1 一、二类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采用RABT 标准升温曲线测试,通行 机动车的三类隧道的耐火极限应采用HC 标准升温曲线测试,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A 的规定; 2 通行机动车的四类隧道和仅限人行或通行非机动车的三类隧道,其耐火极限试验可采用标准升温曲线和判定标准。 4 隧道内装修材料除嵌缝材料外,应采用不燃材料。 5 一、二、三类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应按下列规定设 置: 1 水底隧道宜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间隔及隧道通向车行疏 散通道的入口间隔,宜为500~1500m; 2 非水底隧道应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间隔及隧道通向车行 疏散通道的入口间隔,宜为200~500m; 3 车行横通道应沿垂直隧道长度方向设置,并应通向相邻隧道;车行疏散通道应沿 隧道长度方向在双孔中间设置,并应直通隧道外; 4 车行横通道和车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4.0m,净高度不应小于 4.5m; 5 隧道与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6 一、二、三类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应按下列规定设 置: 1 隧道应设置人行横通道或人行疏散通道。人行横通道间隔及隧道通向人行疏散通

【免费下载】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 一、综述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城市化的历程中,不同规模及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产生了不同的交通需求,需要通过相应的交通技术水平及运输工具来加以满足。从许多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实践来看,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的技术优势已成为城市交通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城市交通日益增长的供需矛盾问题,并满足了城市化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成为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因此明晰轨道交通的特点和作用对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在世界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序幕,发展刚ID奥交通成为混业城市交通问题的国际性大趋势。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现在,呈现出以下特点: 1.样式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铁路和有轨电车等类型。 (1)市郊铁路 市郊铁路又称为通勤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与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千米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城镇或城市圈的铁路,服务于上下班乘客,一般站距较长,对疏散中心城市人口到周围卫星城的作用十分明显。根据日本的研究资料,市郊铁路的投资大概是地铁的1/10~ 1/5,每千米的能源消耗是汽车的 1/7,是一种十分经济可行的交通方式。 (2)地下铁道 地铁是由电气牵引、轮轨导向、车辆编组运行在全封闭的地下隧道内,或根据城市的具体条件,运行在地面或高架线路上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世界范围内地铁的地下部分约占70%,地面和高架部分约占30%,甚至有的地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下、环境等方面的工程构成,所以工程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而各部分工程的建设对岩土工程勘察的依赖性都较强,所以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1.1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面决定的特点 首先,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结构复杂,包括车站主体、风道、风井、出入线、高架线路、停车场、变电站等,不同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地质的要求存在差异,所以勘察的关键环节设置也并不相同,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勘察内容复杂的特点,例如地下工程对地下水位、围岩分级等方面的勘察依赖性较强,而地面建筑更重视地基承载力、变形计算参数等勘查信息等[1];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矿山法、明挖法、盾构法等施工方法,而每种施工方法又由诸多细小的方法构成,如明挖法可分为明挖、盖挖、铺盖挖3种形式,而3种形式又可继续细分,每种细分的施工方法又需要降水、注浆、止水、冻结、接收井加固等配套辅助方法提供支持,岩土工程勘察要满足复杂的方法和工艺的要求,需要全面的获取工程物理力学指标和相应的特殊参数指标,如热物理指标、围岩级别、可开挖性等级等,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也具有勘察范围广的特点[2]。 1.2受城市轨道交通地质方面决定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性能决定,线路通常要跨越多个地质单元,这

要求相对应的岩土工程勘察要以地质单元为单位进行物理力学参数统计,以此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而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穿越不良地质发育区域的可能性较大,如沉降区、断裂带等,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质量,需要对不良地质的发育程度、分布状况等信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可见岩土工程勘察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主要为了服务城市居民,所以其线路和建筑主要分布在城市,必然要受到城市地址特点的影响,如城市人工填土分布较强,所以填土的成分、分布等相对复杂。 1.3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方面决定的特点 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应用于大都市,而大都市环境具有地下人防工程规模大且分布广泛,地下管线分别复杂切不确定因素较多,对工程事故敏感性较强,对施工的文明程度要求较高,地标建筑物密集且结构复杂等方面的特点,例如城市人类活动复杂,地下存在防空洞、古井、管线等概率更大等,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安全要予以高度关注,为满足城市地质勘察的实际需要,在勘察的过程中所选择的方法更强调综合性和专项性,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这要求岩土工程勘察也必须对工程环境予以专项的勘察,而且勘察的难度大幅提升,可见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具有难度大的特点。 2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风险特点及其控制措施 2.1风险特点

隧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样表及填写说明

隧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样表及填写说明 施工质量验收的划分及编号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单位工程应按一个完整工程或一个相当规模的施工范围划分,并按下列原则确实: 1 一座隧道宜作为一个单位工程,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可按施工标段划分为若干单位工程。 2 独立明洞(或棚洞)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应按一个完整部位或主要结构及施工阶段划分; 分项工程应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 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验收需要按施工段或部位等划分。 隧道工程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具体划分及编号应符合下列各表的规定。 隧道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及编号

洞口开挖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说明 主控项目 1.隧道门边坡、仰坡开挖范围及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验。 检验方法:查对设计图,观察、尺量。 2.隧道门端墙、翼墙、挡土墙基底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洞口检测不少于3处,当洞口处岩土体不均匀应适当增加检测点。监理单位见证检测不少于1处。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检测,必要时采用载荷试验检测。监理单位检查全部检测报告并进行见证检测。 一般项目 1.隧道门排水沟、截水沟的开挖位置、深度、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洞口检查不少于10点。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水准测量、尺量。

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说明 主控项目 1.水泥质量必须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7.4.1条的规定。 2.外加剂质量必须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7.4.4条的规定。 3.砌体工程所用石材和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石材的其他品质指标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或-5℃~-15℃的地区使用的石材,其抗冻性指标应分别符合冻融循环25次或15次的要求,且表面无破坏迹象; (2)浸水和潮湿地区主体工程的石材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 检验数量:石材:同产地的石材至少抽取一组试件进行强度检验。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5℃和浸水潮湿地区,应各增加一组抗冻性指标和软化系数检验的试件。砌块:同生产条件,且连续生产的砌块,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数量应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7.4.9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石材强度、抗冻性、软化系数和砌块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4.砂浆用砂应按批进行检验,其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和坚固性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含泥量不宜大于5%,泥块含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附录B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同一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细骨料,每400 m3或600 t为一批,不足400 m3或600 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观察、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进场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5.拌制砂浆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验数量:同水源施工单位试验检查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单位见证试验。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做水质分析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见证试验。 6.洞口工程砌筑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类别、规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附录B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7.洞口工程砌筑所用砂浆的配合比必须根据原材料性能、砂浆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配试验调整后确定。砂浆配合比设计、试件制作、养护及抗压强度取值应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附录E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同类型、同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进行一次砂浆配合比设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选定单。 8.洞口工程砌筑所用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砂浆强度的试件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抽样制作。 检验数量:同类型、同强度等级每100 m3砌体为一批,不足100 m3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检验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浆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砂浆强度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9.洞口工程砂浆砌体砌缝宽度、位置和砌筑方式应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第4.3.9条的规定。 10.砌体砌筑完毕应及时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常温下养护期不得小于7 d。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 一般项目 1.沉降缝、泄水孔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和计数检查。 2.洞口工程砌体表面应砂浆饱满、砌缝整齐。宽度和错缝距离符合规定,无脱落和裂纹。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3.砌体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砌体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的思考

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修建日益迫切。本文从国内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的现状、特点出发,提出若干城市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建议,并阐述了对城市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相关问题的思考见解。 关键词:城市隧道;地下工程;发展;建议 0 引言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当前中国政府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中国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开发利用将越来越得到重视。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城市地下隧道开发利用的大国和强国。特别是对我国而言,开发利用城市隧道,对城市用地的节省,能源的节约,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城市污染的减轻,城市空间容量的扩大,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都有重要作用。 1 隧道与地下工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由于人口的高度城市集中化,为缓解人口增长对城市环境的压力,修建各种城市隧道和地下工程在世界各国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一般规模的城市,其煤气供应管道、排污、通信、电缆等必定是地下设施;在超过50万人口的大中型城市,除上述地下设施外,还同时发展了市区隧道交通、汽车地下线路及地下人行走道等的运输隧道;在人口过百万的特大城市,还有地下商场、地下文化娱乐设施、地下停车场及废物处置地等地下设施。据统计,在过去的30到40年间,人口超过50万的100多个城市修建或正要修建在地下运行的地铁、城市轨道或快速运输系统。[1]截止1999年,世界上约有70个城市建有地铁运输系统。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在大城市,隧道的修建日益迫切,城市隧道和地下工程在整个国家运输系统和城市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2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特点与现状 2.1 城市隧道与地下工程发展特点 我国城市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城市地下隧道的机械化施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秦岭铁路隧道的修建过程中,引进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标志着我国铁路隧道结束了钻爆法施工“一统天下”的局面。第二、困难地

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汇总表(城市交通隧道篇)

城市交通隧道篇 要点:1 单孔和双孔隧道应按其封闭段长度和交通情况分为一、二、三、四类,并应符合表12.1.2的规定。 备注:本数归于低等级 隧道内的地下设备用房、风井和消防救援出入口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地面的重要设备用房、运营管理中心及其他地面附属用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 通行机动车的双孔隧道,其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底隧道宜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车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宜为1000m-1500m; 2非水底隊道应设置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车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车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不宜大于1000m; 3车行横通道应沿垂直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并应通向相邻隧道;车行疏散通道应沿隧道长度方向布置在双孔中间,并应直通隧道外; 4车行横通道和车行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4.0m,净高度不应小于4.5m; 5隧道与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条文解释:隧道与车行横通道或车行疏散通道的连通处釆取防火分隔措施,是为防止火灾向相邻隧道或车行疏散通道蔓延。防火分隔措施可采用耐火极限与相应结构耐火极限一致的防火门,防火门还要具有良好的密闭防烟性能。 单孔隧道宜设置直通室外的人员疏散门或独立避难所等避难设施。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m2,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与车道或其它防火分区相通的出口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至少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要点:2 四类隧道和行人或通行非机动车辆的三类隧道,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消防给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水源和供水管网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消防用水量应按隧道的火灾延续时间和隧道全线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计算确定。一、二类隧道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h;三类隧道,不应小于2.0h; 3隧道内的消防用水量应按需要同时开启所有灭火设施的用水量之和计算; 4隧道内宜设置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消防给水管道及室外消火栓应釆取防冻措施;当釆用干式给水系统时,应在管网的最高部位设置自动排气阀,管道的充水时间不宜大于90s; 5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对于长度小于1000m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和20L/s。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特点的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特点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的就是重庆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的特点,在重庆市轨道建设在一定的程度上可配合和引导城市不断的发展,进一步的满足以及方便城市客运交通过程中的相关需求,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网络进行有效的优化。 【关键词】城市轨道;线路特点;特点研究 引言 随着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快速发展,很多不同种类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并行建设以及运营,把在城市交通网络中形成了超长的线路。这样的超长线路城市轨道交通也称之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本文主要是简称为R线)。 1.研究的背景 针对重庆市结构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由单中心开始向多中心进行过渡。R线特殊的服务范围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这一发展的需要。针对一些发达国家大城市而言,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应用R线对城市交通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并且进一步的支持城市的发展。例如:纽约、法国的巴黎、伦敦、东京、莫斯科等这些国家都有发达的R线。它们是城市交通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和地铁、轻轨一起构筑起城市交通的主骨架,不仅引导了城市的发展,还进一步的促使城市的布局变得比较合理化。 随着我国重庆城市化进程在不断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对城市区域进行进一步的扩大,在形成城市的主中心区方面和副中心区方面、发展卫星城镇等方面重新规划城市。在这个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历史阶段,一定要进一步的规划出以及建设出相应的轨道交通,这不仅是加快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了进一步的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R线的发展以及规划也不断的提上日程。 2.R线相关的一些概念和分类 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究,可以进一步的发现,各国对R线的概念也是不相同的,其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法国的巴黎将其定义为RER、日本将其定义为JR、德国将其定义为S-Balm,而美国纽约则为通勤铁路。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以完成市区的连接功能以及郊区的连接功能,进一步的将市中心内轨道交通线路进行有效的区分。R线在一定的程度上主要指的就是能够在整个市域范围内,进一步的提供快速到达城市各主要集散点服务的主要轨道交通线。该类服务能够积极的配合城市,并让其在一定的程度上朝着多中心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与城市的对外交通设施进行有效的衔接,该级网络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城市轨道网络的主要骨架。

高速铁路验标检验批表格(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

前言 铁路施工技术资料是铁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和竣工核定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等工作的原始依据。 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高速铁路路基等9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通知》(铁建设〔2010〕240号)、《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技术资料管理办法》(兰新铁工程〔2009〕82号)和《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竣工文件编制管理办法》(兰新铁工程〔2009〕87号)文件要求及薛吉刚《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检验批示例》(2013年4月出版),公司以薛吉刚《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检验批示例》为基础,结合现场实际统一规范了“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工程(甘肃段)施工用表”。 本套表格包含路基工程施工用表、桥梁结构及涵洞施工用表、隧道工程施工用表三部分和桥梁、隧道、路基部分施工记录表。表格填写按照档案管理有关文件要求执行,检验批中“施工作业人员质量责任登记”一栏必须参照薛吉刚主编的《高速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检验批示例》样表填写,其余可参照《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检验批填写范例(含无碴轨道)》(王家维主编.-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4)一书和各专业的部分样表。由于时间仓促编写人员水平所限,虽然经过征求意见进行了修改,但本套表格难免存在遗漏和不完善的地方,在表格使用过程中,请各施工、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认真核对,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与公司安质部及指挥部联系。

目录 检验批质量验收程序和记录表填写标准 (20) 一、单元划分 (20) 二、验收程序 (20) 三、表格填写 (22) ㈠、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22) ㈡、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25) ㈢、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26) ㈣、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27) ⑴分项工程 (27) ⑵质量控制资料 (27) ⑶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检验(检测)报告 (28) ㈤、单位工程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28) ㈥、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表 (29) ㈦、单位工程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记录表 (29) ㈧、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表 (30) 四、其他要求 (30) ㈠、签字要求 (30) ㈡、份数要求 (30) ㈢、制表要求 (31) 第一章路基工程 (32) 一、说明 (33) 二、路基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及编号 (34) 地表处理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1) 换填地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2) 填筑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3) 填筑砂垫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4) 填筑碎石垫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5)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6) 夯击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7) 强夯后地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8) 插打袋装砂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9) 插打塑料排水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0) 真空加载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1) 卸载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2) 堆载加载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3) 卸载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4) 制桩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5)

城市轨道交通特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特征论述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机动车的快速增加已大大超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最大承受能力,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轨道交通特征的主要因素,为今后我国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服务。 [关键词] 轨道交通线路类型线路结构地铁轻轨 1.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 现在国内在轨道交通概念方面存在诸多的混淆,比如认为地铁必定是在地下行驶的交通工具,却不知国外地铁有的部分在地面、甚至在高架行走。而我国现在地铁几乎是全地下结构,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如广州市地铁1号线,建设成本高达8~9亿元/km!轨道交通特征和概念的模糊不清可能会影响我国新的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营运,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 快速轨道是城市地下铁道、轻型轨道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新交通、高速磁浮列车和市郊列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的统称。其共同特点是: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可以在地面、高架和地下、半地下的轮轨上行驶。轮轨系统一般有钢轮一钢轨系统和胶轮一混凝土轨系统两大类,世界上轨道交通主要以钢轮一钢系统为主,我国也不例外。轨道交通通常以电力驱动,一架空线网受电或第三轨受电,自动或人工操作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站距一般在市区1km 左右,在郊区2km左右。但是,城市或区域之间的高速铁路站距较大,否则达不到200km/h以上的运行速度。 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别名有地下铁、重轨、快速轨道、大都市铁路。地铁可以在地面、高架和地下运行。地铁是大容量的客运工具,高峰单向容量为3~7万人次/h,量大运行速度达120km/h,平均营运速度为30~45km/h,这与站距有关。地铁需要道路完全隔离和封闭,从而确保了快速和准时,但线路一旦建成,更改非常困难,只能考虑延长线。地铁由于建设成本非常高昂,一般由市政当局或公共公司所拥有。地铁的信号和控制系统很复杂,用以满足地铁的快速和发车时间间隔。车站一般比较宽敞,高站台、有电动扶梯,有利于乘客上下地面。地铁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或城市内环路之内。 轻轨是轻型轨道交通的简称,是由原来的有轨电车演变而来的。1978年3月在布鲁塞尔召开和第一届国际轻轨交通会议上统一了轻轨的称谓,英文简写LRT,认为轻轨交通的荷载比地铁和常规列车轻。根据轻轨定义,独轨交通、新交通系统、轻轨地铁、轻型快速交通、高架线性系统等都属于轻轨范畴。轻轨线路有地面、高架和地下线,地下线比较少见。轻轨建设成本为地铁的1/3~1/5。轻轨一般位于城市内环路之外。 市郊铁路担负着大城市市区与郊区卫星城镇或社区之间的客运联系,一般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