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费下载】专题三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免费下载】专题三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的近代化)

导读

这一学习专题主要阐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鸦片

战争后,面对清王朝统治效能低下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入侵而带来的内忧外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了寻求变革、振兴国家的探索历程,他们主张“以夷为师”,学习西方,晚清他们先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继而主张洋务思想,兴办近代企业;最终选择维新变法,以期在制度上做变革,挽救清王朝濒临灭亡的命运。晚清的各项变革没能挽救国家的命运,资产阶

级革命派学习西方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创建“三民主义”推翻清王朝,但旧

的思想观念仍在阻碍社会前进的步伐,有识之士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力图使

国人思想再度解放,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便是借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东风,在

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开来,最终成为在中国占主

导地位的指导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发挥巨大

作用,他们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最终使中国摆脱

贫穷落后,走向独立富强。

学习这一专题,要熟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几个阶段以及各阶段间

的关系,了解思想解放潮流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同时要探讨对中国历史

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知识结构

西学东渐: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向中国传播、渗透的过程。

近代的思想解放—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政治制度、民主科学、以俄为师

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抓住一个主题、三大特征、四个阶段一个主题: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救亡图存)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过程: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相互继承和发展;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四个阶段:1840——1895 地主阶级——器物 1895——20世纪初 资产阶级——制度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军事、民用)——洋务运动资产阶级(制度)新文化运动(思想)

1915——1919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

自己的路”

练习题

1、鸦片战争以后为强国御侮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贵华夏”“贱夷狄”的

传统偏见,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林则徐、魏源作为这一思想的先行者,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认识到清政府的落后

2、“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

”、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观点属于()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

3、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把儒家学说的“三世说”和

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生平盛世即君主立宪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正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4、(2008广东单科,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

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胡适

5、(2008海南单科,12)“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

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6、(2005年广东单科,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

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7、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

务,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不好;

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这段话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缺陷是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煞中国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8、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

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实质是()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

9、(2008广东文基,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

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10、(2008海南单科,19)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

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11、(2007江苏单科,8)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

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B、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12、(2007广东理基,64)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

索救国真理。下列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奠定思想基础

13、(2005上海单科,14)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

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的“Democracy and Science”指()

A、科学与技术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科学

14、(2009上海,29)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

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

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

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

观众群体

15、(2009上海,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

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

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

改进的追求

16、(2009上海,20)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

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治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17、(2009上海,28)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

黑人民权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A、共和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18、(2009上海,3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说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不断改造

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儒家思想在汗、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19、(2009广东,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

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20、(2009广东,7)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

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意思是

A、马克思主义

B、只有恋爱观

C、事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21、(2009全国卷1,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

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了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2、(2009全国卷1,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

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用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23、(2009北京,16)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预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24、(2009北京,17)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是

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

民知有生之乐”

25、(2009,浙江,38)材料一苟有新民(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或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仁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亦,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

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

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

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怎样的时代精神?

“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26、(2009天津,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27、(2009福建,41)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疏,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骑士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

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

实质及其局限性

27、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思想史上,历经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潮流,期间西方的人文精神经历起源、复兴、发展,逐渐成为西

方的主流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人民版教材必修Ⅲ(1)依据材料,写出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名称。

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材料二先贤祠是法国伟大人物骨灰安放处,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包括卢梭。

——中华网(2)卢梭能够享受这一殊荣的依据有哪些?

著名启蒙思想家,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材料三

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潮,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A 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 组:康有为和梁启超(3)请概括两组人物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救国实践活动。A 组:“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B 组:兴民权、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开展维新变法活动。28、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世界文化史》(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思想: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 科学:科学从神学中解放,进入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材料三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

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

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和思想转变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

①科技知识重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发

展为思想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②人文知识重要: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道德修养,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

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发展。

③两者同样重要: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29、材料一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

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就收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欧洲天主教

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刚《中国礼仪之争》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明末清初中国传统文明受到怎样的冲击?

西学东渐。一方面中国士大夫徐光启等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另一方面利玛窦等欧洲天主教士传播西方文化。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

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材料四“唯忠与孝,实中华民国立国之本,今当国家危急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

(2)进入近代,中国不同阶级力量对传统文明持有不同态度。结合背景、目的、作用,对材料二——四给以评价。

辛亥革命后,儒学受到冲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大力宣扬儒学,社会上出现

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为反对帝制复辟,反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后的思想欺骗人民,为维护共和而批判儒学,具有进步意义。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一方面以儒学中的忠孝号召中华民族反对日本侵略,具有进步意义,另一方面以忠孝要求人们服从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具有消极作用。

(3)概述传统文明在中国近代、现代的主要社会作用。

在近代它一方面是统治者的统治思想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受到批判的同时,其精华部分得到肯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支配和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现代,儒学作为中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并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但在十年动乱时期,儒学被错误的全面否定、批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