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精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精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精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精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精华

(一篇价值过百万的中医日志请把它背下来)

一、基础理论

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4.阴中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脏是:心。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14.称“阳中之阴”的脏致证候是:实寒证。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18.阳偏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21.根据阴是:热者寒之。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23.“木”的特性是:曲直。24.“水”的特性的音是:商音。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28.水的“所胜”之行为:水。30.火的母行为:木。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乘。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36.木火刑金是:相侮。37.于:相乘。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39.喜胜:悲。40.恐胜:喜。41.属于“火”的是:喜。43.属于“水”的是:耳。44.属于“土”的是:口。45.属于“水”的是:咸。46.属于“木”的是:酸。48.属于“金”的是:白。49.“君主之官”指:心。50.“将军之官”指:肝。51.“生之本”指:心。53.“气之根”是指:肾。54.“气之主”是指:肺。55.“先天之本”是指:肾。56.“后天之本”是指指:脾。58.“主气之枢”指:肺。59.“生痰之源”指:脾。60.“贮痰之器”指:肺。61.主行血的是:脾。63.朝百脉的是:肺。64.主生血的是:脾。65.通调水道的是:肺。66.运化水液的是心。68.主藏血的是:肝。69.司呼吸的是:脾。70.主纳气的是:肾。71.主疏泄的是:肝。73.气血生化之源是:脾。74.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心。75.主血的是:心。76.主气的是:脾78.调畅情志的是:肝。79.主治节的是:肺。80.主升清的是:脾。81.与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心。83.心的功能为:行血。84.肝的功能为:藏血。85.肾的功能为:主气。87.称为刚脏的是:肝。88.称为娇脏的是:肺。89.“中正之官”指:胆。90.“受盛之官的是:大肠。92.“主液”的是:小肠。93.主受纳的是:胃。94.主化物的是:小肠。95.“水谷之官”指:膀胱。97.有“精血同源”关系的是:肝肾。98.气机升降之枢是:脾胃。99.有“水火既济”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肝肺。1.“髓海”指:脑。2.“血府”指:脉。3.肺在体为:皮。4.肝在骨。6.心在体为:脉。7.心在志为:喜。8.肾在志为:恐。9.肝在志为:怒。10.脾在志为:12.肾的华为:发。13.心的华为:面。14.肝的华为:爪。15.肝在窍为:目。16.肾在窍为有关的是:推动作用。18.与血液运行有关的是:推动作用。19.精血转化依靠气的:气化作用。推动作用。21.肾所摄纳之气是指:清气。22.三焦所通行之气是指:元气。23.脉内的气是指:指:卫气。25.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26.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27.脾肺共同化生的气是:气是:卫气。29.生化血液的气是:营气。30.推动心脏搏动的气是:宗气。31.贯心脉的气是:育的气是:元气。33.治疗血虚时配伍补气药的理论基础是:气能生血。34.“气随血脱”的理论基础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津血同源。3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津能载气。37.分足少阴肾经。38.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足太阳膀胱经。39.分布于下肢内侧前缘的是:足太肢内侧中线的是:足厥阴肝经。41.足三阳经的走向是:从头走足。42.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内侧后缘的经脉是:手少阴心经。44.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45.循行于足太阳膀胱经。46.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47.起于中焦的经脉是:手太阴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49.别络的生理功能为: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四肢的联系为: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在体内的联系。51.冲脉的功能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主一身左右之阴阳。53.太阳经病可见:头项痛。54.厥阴经病可见:巅顶痛。55.“十二经脉之束纵行诸经的是:带脉。57.“阳脉之海”是:督脉。58.“阴脉之海”是:任脉。59.最易导致“行痹”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湿邪。61.火热之邪致病可见:狂躁妄动。62.湿邪致病可见:四肢困倦

凝滞者为:寒邪。64.其性粘滞者为:湿邪。65.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湿邪。66.最易伤肺邪的致病特点是:易伤阳气。68.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易于伤肺。69.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凝滞。71.其性收引的邪气是:寒邪。72.其性升散的邪气是:暑邪。73.邪。74.易袭阳位的邪气是:风邪。75.情志为病,过喜则:气缓。76.情志为病,过悲则:气消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78.暴喜可引起: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79.根据《素问.生气脏生成篇》,多食咸可导致:肾盛乘心。80.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五脏生成篇》乘肝。81.可损伤心脾的因素是:劳神过度。82.可损伤脾胃的因素是:过饱。83.疾病发生的重病发生的内部因素是:正气不足。85.正气不足,邪气亢盛的病证是:虚实夹杂证。86.邪气亢实证。87.正气不足,邪气已尽,所形成的是:虚证。88.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89.阴盛格阳证属于:真寒假热证。90.阳盛格阴证属于:真热假寒证。91.阳虚则寒出现:虚寒实热证。93.阴虚则热可引起:虚热证。94.阴胜则寒可引起:实寒证。95.外感寒邪的病机是:的病机是:阴偏胜。97.邪热内盛可出现:阳盛格阴。98.阴寒内盛可出现:阴胜则寒。99.“阴邪为病,阳气受损。200.“阳胜则阴病”的含义是:阳热亢盛,阴液受损。1.阴液不足,不能制阳邪致病,导致阳偏盛为:阳胜则热。3.阳偏盛所导致的证候是:实热证。4.阳偏衰所导致的证候衰所形成的证候是:虚热证。6.阴偏盛所形成的证候是:实寒证。7.气脱病变,常见:汗出不止闷胀疼痛。9.气闭可见:突然昏厥,不省人事。10.气滞可见:闷胀疼痛。11.气升举无力的病功能低下或衰退,多形成哪种证候:气虚。13.气脱属:气的出入异常。14.气闭属:气的出入异病机,主要是指:气的出入异常,或闭阻,或外散。16.气陷病机,主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脏是指: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迫血亡行。18.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或不畅或瘀阻停滞。19.血养功能减退。21.气滞可见:胸胁胀满疼痛。22.气不摄血可见:面色无华,疲乏无力,便血,皮治病求本。24.用寒远寒属于:因时制宜。25.正治属于:治病求本。26.既病防变属于:治未病的方法是:标本同治。28.二便不利应选用的方法是:急则治其标。29.寒因寒用属于:反治。3 31.热因热用属于:反治。32.热者寒之属于:正治。33.扶正法适用于:虚证。34.祛邪法适中医诊断学

1.称“庭”的是:额。2.称“藩”的是:颊侧。3.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称:主色。4.随气候生客色。5.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两目晦暗。6.得神的表现是:面色荣润,目光精彩。7.脾黄胖。8.小儿疳积的面色可表现为:乍黄乍白。9.肾精久耗者最常见:面色黑而干焦。10.瘀11.黄疸:面目一身俱黄。12.萎黄:面黄枯槁无光。13.望色十法中色浊主:病在阴。14.望色十色白,多为:阳气虚衰。16.面黄虚浮,多为:脾虚湿蕴。17.心血瘀阻见:面色口唇青紫。18.浮。19.脏腑精气衰竭则:肉消著骨。20.中焦有火则:形瘦食多。21.瘫痪的特征是:四肢不证的特征是: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23.痹证的特征是:关节肿痛,肢体动作困难。24.热邪壅胃热毒则:咽喉红肿溃烂。26.肝风内动可见:横目斜视。27.小儿慢脾风多见:昏睡露睛。28.大。29.黑珠属肝称:“风轮”。30.白珠属肺称:“气轮”。31.瞳仁属肾称:“水轮”。32.筋之精为:瞳仁。34.血之精为:眼络。35.耳流白脓为:缠耳。36.耳流臭脓为:耳疳。37.气阴两亏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38.肺胃热毒壅盛可见:咽红肿疼痛,甚则溃烂。39.肺胃热毒伤阴重假膜,刮之不去或随即复生。40.肾在舌分属部位是:舌根。41.心肺在舌分属部位是:舌尖。4黄厚腻。43.痰饮水湿内停可见:舌苔水滑。44.胃阴耗损,胃气虚弱:舌苔剥。45.舌淡白、胖虚。46.舌瘦薄、色淡者多属:气血两虚。47.提示胃气大伤,胃阴枯竭为:舌光无苔。48.提示变薄。49.舌苔由薄转厚为:邪气入里。50.舌苔厚腻骤然消退为:胃气绝。51.胃之气阴两伤可可见:黄腻苔。53.热盛津伤可见:燥苔。54.瘟毒内盛可见:粉白苔。55.湿病化热,津液暴伤

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可见:绛舌薄白苔。57.气营两燔的舌象:绛舌黄白苔。58.里热挟湿的59.风痰病机是:肝风挟痰。60.寒痰病机是:寒伤阳气,气不化津。61.湿痰特点是:痰多色痰白而清稀。63.疹的特点是:高出于皮肤,摸之不碍手。64.斑的特点是:平铺于皮下,摸之不是:风湿热留于肌肤。66.缠腰火丹的病机是:肝火妄动,湿热薰蒸皮肤。67.隐疹的病机是:营儿指纹紫为:内热。69.小儿指纹色淡为:虚证。70.热扰心神则见:谵语。71.心气大伤,精神息表明:肝气郁结。73.呃逆表明:胃气上逆。74.实热证则:咳吐粘痰黄水。75.虚寒证则:咳虚则:干呕。77.食滞则:呕吐酸腐。78.呼吸困难,短促急迫为:喘。79.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为:短气。80.喘息气粗,声高息涌为:实喘。81.咳嗽胸闷,纳呆,泛恶,头晕目眩,苔腻脉滑特点是:午后热甚,身热不扬。83.阳明实热特点是:日晡热甚,汗出大便干结。84.阴虚火旺则交阻则:身热不扬。86.阳虚可致:自汗。87.阴虚可致:盗汗。88.里热亢盛则:蒸蒸汗出。8身汗出。90.头顶痛属:厥阴经。91.前额痛属:阳明经。92.有形实邪闭阻气机为:绞痛。93.94.真心痛的诊断依据是:胸痛持续不解,面色青灰。95.肺痈的诊断依据是:胸痛而咳吐脓血。热、咳吐脓血腥臭痰。97.肺阴虚为:胸痛、潮热、盗汗、咳痰带血。98.肝火炽盛可致:胁肋灼气郁结可致:胁胀痛,太息易怒。100.胃脘冷痛多因:寒邪犯胃。1.胃脘隐痛多因:胃阴虚。2小便自利。3.虫积可见:绕脐痛,起包块。4.行痹可见:四肢关节游走窜痛。5.著痹可见:关热便秘特征是:高热,腹满胀痛,舌红苔黄燥。7.阴虚便秘特征是: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便溏如臭糜,泻下不爽。9.脾虚中气下陷可见:肛门有下坠感,甚则脱出。10.肝胃蕴热则:口则:口苦。12.迟脉为:脉来一息不足四至。13.代脉为:脉来一止,止有定数。14.结脉为:脉来脉见于:气血两虚。16.微脉见于:阳气衰微。17.濡脉与弱脉不同处是:部位。18.短脉与动脉不脉与疾脉不同处是:节律。20.浮脉与散脉不同处是:力度。21.实脉的脉象是:三部脉举按均有状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23.滑脉的脉象是:脉来流利,应指圆滑。24.突然大出血时多见:浮出血,而致气血不足可见:浮而细软。26.气血耗散,脏腑精气欲脱可见:浮大无根,按之消失。按即得。28.实脉可见:三部脉举按均有力。29.肝郁化火多见:弦数脉。30.气分热盛多见:洪见:滑数脉。32.肝火夹痰为:弦滑脉。33.阳明热盛为:洪数脉。34.寒凝血瘀为:沉涩脉。35 36.虚脉的脉象是: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37.芤脉的脉象是:浮大中空,如按葱管。38.滑如珠走盘。39.数脉的脉象是:脉来数一息五至以上。40.濡脉的脉象为:浮而细软。41.细脉指明显。42.微脉的脉象为:极细极软,若有若无。43.疮疡阳证为:高肿灼手,根盘紧束。44.硬顶软,有波动感。45.痞是:心下满,按之柔软无压痛。46.积是:腹内有块,按之坚硬,推之是:肿块时聚时散,痛无定处。48.症见恶寒发热,腹痛泄泻是:表里同病。49.症见恶寒发热50.舌苔黄白相兼是:由表入里。51.实热证可见:蒸蒸汗出。52.亡阳证可见:冷汗淋漓。53舌淡嫩是:虚寒证。54.发热恶风,自汗,脉浮缓是:表虚证。55.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寒邪出现恶寒发热为:阴胜则寒。57.久病体虚出现畏寒肢冷为:阳虚则寒。58.阴虚证可见:渴营分可见:渴不多饮。60.热极似寒属:转化。61.寒极似热属:真假。62.阴阳两虚属:同病。虚致实。64.属错杂关系为:上热下寒。65.属格拒关系为:真寒假热。66.表寒里热属:错杂。68.表证和里证,同一时期出现属:同病。69.邪实为主、正虚为次者是:实证夹虚。70.正虚为证夹实。71.正虚与邪实均十分明显者是:虚实并重。74.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75.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烦躁,口渴,脉浮紧,此属:表寒里热。76.身热面赤,口渴,脉大饮,脉大无力,此属:真寒假热。77.风邪致病的特点是:发热恶风,头痛汗出。78.火邪致病的妄吐衄。79.暑邪致病的特点是:恶热汗出,口渴乏力尿黄。80.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多见于:外肌肉瞤动,肢体麻木多见于:血虚动风。82.心悸失眠,健忘,纳呆,神疲者属:思伤。83.遗恐伤。84.气血耗散,脏腑精气欲脱脉象可见:浮大无根,按之消失。85.外感病脉象可见:举之邪致病特征是: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87.湿邪致病特征是:头胀而痛,胸闷身重,脉濡。88寒热往来,胸闷食少。89.表热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咽喉红痛,脉浮数。90.伤暑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小便赤短,脉濡数。91.阴虚证可见:渴不欲饮。92.瘀血证可见:但欲漱

出血时多见:脉浮大中空。94.长期慢性出血者多见:脉浮而柔细。95.胸胁胀痛,咳唾更甚是:气喘,不能平卧是:饮停于肺。97.瘀血证时,面部颜色可见:黑色、青色。98.水湿内停时,面色。99.血虚的病机是: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200.血瘀的病机是:血液循行不畅或停滞。出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淋漓,脉微欲绝。2.气不摄血者为:面色淡白,而无华气短乏脉细弱。3.气滞血瘀的临床表现可有:胸胁胀闷窜痛,胁下痞块,剌痛拒按,舌紫暗,脉涩。4.有:眩晕,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5.气虚血瘀的临床身倦乏力,剌痛拒按,舌淡暗,脉沉涩。6.肝气上逆的临床表现是:眩晕、昏厥、呕血。7.气滞疼痛。8.痰迷心窍可致:神志昏糊,或癫或痫。9.痰停经络可致:肢体麻木,半身不遂。10.痰恶心呕吐。11.痰滞于胃则:眩晕呕恶。12.痰滞经络则:肢体麻木。13.痰结皮下肌肉则:痰核痛是由于:饮停于胸胁。15.咳嗽气喘不能平卧是由于:饮停于肺。16.痰饮内停见:渴喜热饮。喜饮。18.肝火炽盛多见:弦数脉。19.食积内热多见:滑数脉。20.肺热壅盛为:咳嗽气喘,咳嗽胸痛,咯吐脓血脓臭痰。22.燥邪犯肺为:咳嗽,痰少粘稠难咯。23.小便混浊如米泔多属:晦暗如烟薰多属:寒湿困脾。25.阴挺多属:中气下陷。26.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邪困脾。27.头面浮肿,继而遍及全身,恶风发热者多因:风水相搏。28.女子宫寒不孕是:肾阳是:肾气不固。30.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是:肾精虚。31.肝气郁结的诊断依据是:胸胁胀痛而走据是:胸痛彻背时作时休。33.痰热蕴肺的诊断依据是:胸痛而咳吐脓血痰。34.头晕昏沉,胸痰湿内阻。35.头晕胀痛,头重足飘的病机是:肝阳上亢。36.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的病气上逆则:喉中痰鸣。38.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39.脾胃湿热可见:眼睑红肿湿烂。40.心火证的病机为:肝风挟痰。42.狂证的病机为:痰火扰心。43.脾胃气虚可见:大便干结。44.肝郁稀。45.脾胃湿热可见:黄腻苔。46.胃之气阴两伤可见:花剥苔。47.消谷善饥见于:胃火亢胃阴不足。49.心阳虚的临床表现有:心悸怔忡、气短胸闷、畏冷肢凉、舌淡胖,脉微细。50.心上都不是。51.瘀阻心脉为:痛如针剌、舌质紫暗。52.阴寒凝滞心脉为:痛势剧烈,突然发作53.热邪壅肺为:发热胸痛,咳吐脓血。54.肺阴虚为:咳嗽无痰,盗汗颧红。55.肺气虚为:咳喘湿阻肺为:咳嗽气喘,痰易咯量多。57.燥邪犯肺为:咳嗽,痰少粘稠难咯。58.热邪壅肺为:发热热犯肺为:咳嗽痰稠色黄,恶风发热。60.胃寒证可见:胃脘冷痛。61.胃热证可见:胃脘痞闷。腹胀满,嗳腐吞酸。63.中气虚弱可见:便溏纳差,腹胀乏力。64.肝气犯胃呕吐可见:脘胁胀满脘为:脘腹胀痛,厌食,呕吐酸腐食臭。66.寒湿困脾为:脘腹痞闷胀痛,口淡不渴,头身困重。则胀,脘腹重坠。68.胃阴不足为:脘痞隐痛,饥不欲食。69.脾不统血为:便血、尿血、面色吐血,衄血,面红目赤。71.瘀血出血为:大便黑褐如柏油。72.湿泻为:泻下如水,便次多,兼鸣,腹痛轻微,舌淡苔腻脉缓。73.脾虚泻为:纳少腹胀,大腹隐痛,便溏神疲形瘦。74.寒泻为或完谷不化,如鸭溏清彻,舌淡苔白,脉沉迟。75.脾胃湿热可见:面目黄如橘子。76.脾不统血湿困脾可见:头身困重。78.胃阴不足则:干呕呃逆。79.肝胆湿热则:口苦泛恶。80.胃寒则:风则:角弓反张。82.肝血虚则:肢体麻木,肌肉掣动。83.肝阳化风则:突然昏倒,半身不遂。面色白,脉缓弱。85.肝火上炎则: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烦躁易怒,吐血衄血,脉弦数。86.肝呕血。87.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88.肾阴虚可见:遗精。89.肾精不足可见:小儿骨骼痿软便失禁。91.膀胱湿热则:小便频急而痛。92.呼吸浅表,呼多吸少,动辄气喘,此为:肾不纳此为:肺气不足。94.太阳病传入少阴属于:表里传。95.太阳病传入太阴属于:越经传。96.病称为:直中。97.病初起表现为三阳经同病,称为:合病。98.身热,面目俱赤,便秘,腹胀,口黄,脉沉涩,此属:中焦病证。99.身热不扬,胸闷不饥,头胀身重,小便不利,大便不爽,苔黄焦病证。300.厥阴病证属于:寒热错杂证。1.少阳病证属于:半表半里证。2.肺胀,喘咳,胸病变属于:手太阴肺经。3.嗌干,心痛,渴而欲饮,目黄,胁痛,其病变属于:手少阴心经。

中药学

1.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中药性能是:四气。2.与所治疾病的病势相对而言的中药性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中药性能是:归经。4.反映药物作用安全程度的中药性能是:有毒无毒。5.甘味味的药物能:收敛。7.辛味的药物能:发散。8.咸味的药物能:软坚。9.具有发散作用药物的药有收敛固涩作用药物的药味一般是:酸味。11.升浮药物大多具有的性味是:味辛、甘,性温、热有的性味是:味酸、苦、咸,性寒、凉。13.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伍。14.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为:相杀配伍。15.一种药物减弱或消除,称为:相恶配伍。16.两种药物合用,能够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为:相反配黄芪与茯苓配伍。18.属于相反的是:甘草与海藻配伍。19.属于相恶的是:人参与莱菔子配伍。膏与知母配伍。21.与乌头相反的药物是:瓜蒌。22.与黎芦相反的药物是:细辛。23.十九畏中九畏中人参畏:五灵脂。25.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贝壳、甲壳、化石及多数矿物药。26.入某些粉末状药物及细小的植物种子药物。27.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是:芳香性药物。28.入汤剂宜质的药物。29.生姜的功效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30.防风的功效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汗解表,温经通阳。32.紫苏的功效是:发表散寒,解鱼蟹毒。33.防风、羌活均具有的功效是:湿止痛。34.麻黄、香薷均具有的功效是: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35.麻黄的功效是:既利水。36.羌活的功效是:既能发散风寒,又能祛风胜湿。37.治疗外感风寒之眉棱骨痛宜选用:寒之巅顶头痛宜选用:藁本。39.柴胡、升麻均具有的功效是:升举阳气。40.柴胡、薄荷均具41.蝉蜕的功效是:疏散风热,透疹。42.升麻的功效是:清热解毒,透疹。43.荆芥的功效是:的功效是:解表,化湿。45.既能疏散风热,又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的药物是:升麻、牛蒡子。4有升阳举陷之功效的药物是:升麻、柴胡。47.具有祛风解表止血功效的药物是:荆芥。48.具有物是:防风。49.桑叶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50.薄荷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疹功效的药物是:薄荷、蝉蜕、牛蒡子。52.具有发散风热升阳功效的药物是:柴胡、葛根、升麻上半身肩臂痹痛者。宜选用:羌活。54.外感风寒,眉棱骨痛者。宜选用:白芷。55.风寒外束,选用:麻黄。56.外感风寒致表实无汗者。宜选用:麻黄。57.夏季乘凉,外感风寒者。选用:香见胸闷不舒者。宜选用:紫苏。59.风热郁肺,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宜选用:蝉蜕。60.肝经者。宜选用:蝉蜕。61.外感风热,项背强痛者。宜选用:葛根。62.外感风热,目赤肿痛者。宜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者。选用:柴胡。64.燥热伤肺,咳嗽者,宜选用:桑叶。65.功能清热止呕是:芦根。66.功能滋阴润燥,治疗阴虚肺燥咳嗽的药物是:知母。67.功能清热泻火,用于胃热膏。68.功能泻火除烦,用于心烦郁闷,躁扰不宁的药物是:栀子。69.功能清热燥湿又善清肺热能清热燥湿,又善清心胃实热的药物是:黄连。71功能清热燥湿又善清肝胆火的药物是:龙胆草。祛风杀虫的药物是:苦参。73.功能退虚热,又可燥湿,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的药物是:黄柏。74.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的药物是:玄参。75.功能退虚热,又可治疗肠痈腹痛的药物是:牡丹皮。76.温病气分壮热烦渴的药物是:知母。77.功能泻火除烦,又能凉血止血的药物是:栀子。78.功能便的药物是:淡竹叶。79.功能滋肾阴,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是:知母。80.功能清热生津,又能消粉。81.用于治疗温热病气分证和胃热呕逆的药物是:芦根。82.用于治疗温热病气分证和疮溃不敛于治疗痰火郁结,瘰疬瘿瘤的药物是:夏枯草。84.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的药物是:夏枯火的药物是:石膏。86.主清心与小肠之火的药物是:淡竹叶。87.主清肝火的药物是:夏枯草。物是:栀子。89.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毒痢疾的药物是:银花。90.既能疏被誉为“疮家圣药”的药物是:连翘。91.既能疏散风热,又可平抑肝阳,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眩晕92.既能疏散风热,又可凉润肺燥,用于治疗燥热咳嗽的药物是:桑叶。93.石膏具有的功效是94.栀子具有的功效是:泻火除烦,凉血解毒。95.黄柏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肝火。97.知母具有的功效是: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滋阴润燥。98.黄连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99.天花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生津,消肿排脓。100.芦根具有的功效烦。1.黄芩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2.苦参具有的功效是:清热燥湿,牛角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解毒。4.夏枯草具有的功效是:清肝火,散郁结。5.生地黄具有

养阴生津。6.玄参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养阴。7.赤芍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祛瘀止功效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9.金银花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10.连翘具有的功效是:清热青叶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12.青黛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散肿。13.牛解毒,熄风止痉,化痰开窍。14.紫花地丁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15.射干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豆根具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17.白薇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凉血,利尿通淋皮具有的功效是:凉血退蒸,清泄肺热。19.银柴胡具有的功效是:退虚热,清疳热。20.胡黄连除疳热,清湿热。21.蒲公英多用于治疗:乳痈肿痛。22.白头翁多用于治疗:湿热泻痢,热毒泻热证,症见壮热,烦渴,脉洪大。宜选用:石膏。24.温热病热盛伤津,口干舌燥,烦渴,宜选用嗽宜选用:黄芩。26.胃热呕吐宜选用:黄连。27.肝胆实热,胁痛,口苦。宜选用:龙胆草。2疾。宜选用:黄连。29.温热病热入心包,神昏闭窍,宜选用:牛黄。30.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用:生地。31.咽喉肿痛,兼有痰热壅盛者。宜选用:射干。32.咽喉肿痛,证属热毒蕴结者。宜黄主治:热积便秘。34.巴豆主治:寒积便秘。35.郁李仁主治:肠燥便秘。36.火麻仁主治:肠功效是:润肠通便,利水消肿。38.苏子的功效是:润肠通便,降气化痰。39.牵牛子的功效是:泻遂的功效是:泻下,逐水,消肿。41.芦荟的功效是:泻下,清肝,杀虫。42.番泻叶的功效是:的功效是:泻下冷积,祛痰利咽。44.射干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祛痰利咽。45.芫花的功效是46.芒硝的功效是:泻热通便,润燥软坚。47.具有泻下攻积作用的药物是:大黄。48.具有泻下硝。49.具有泻下导滞作用的药物是:番泻叶。50.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是:火麻仁。51.具作用的药物是:甘遂。52.具有泻水逐饮,祛痰止咳作用的药物是:芫花。53.具有泻下冷积,巴豆。54.具有泻下逐水,去积杀虫作用的药物是:牵牛子。55.独活的功效是:祛风湿,止痛,是:祛风湿,通经络,清虚热。57.五加皮的功效是:既能祛风湿,又能强筋骨,利水。58.防已又能利水。59.桑枝的功效是:祛风通络,利水。60.木瓜的功效是:舒筋通络,化湿和胃。61.湿,通经络,止痹痛,消骨鲠。62.桑寄生的功效是: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63.白花络,定惊。64.豨莶草的功效是:祛风湿,通经络。65.痹证发热,关节红肿疼痛。选用:秦艽。挛,脚气肿痛。宜选用:木瓜。67.具有祛风湿,止痛,解表作用的药物是:独活。68.具有祛风药物是:防已。69.具有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作用的药物是:秦艽。70.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豨莶草。71.具有舒筋活络,化湿和胃作用的药物是:木瓜。72.具有祛风通络,凉血消肿作用的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的药物是:桑寄生。74.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利水作用的药物是风,通络,定惊作用的药物是:白花蛇。76.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作用的药物是:威灵仙同功效是:化湿,解暑。78.砂仁、白豆寇的共同功效是:化湿行气,温中。79.既能燥湿健脾苍术。80.既能行气,又能燥湿、消积、平喘的药物是:厚朴。81.具有燥湿温中,截疟之功的药行气温中,安胎之功的药物是:砂仁。83.既能燥湿健脾,兼能发汗的药物是:苍术。84.既能解物是:藿香。85.苍术具有的功效是:燥湿健脾,祛风湿。86.藿香具有的功效是:化湿解暑,止效是:燥湿行气,平喘。88.砂仁具有的功效是:化湿行气,安胎。89.草豆蔻的功效是:燥湿温功效是:燥湿温中,截疟。91.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之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者。宜选用:藿香甜腻,多涎口臭者。宜选用:佩兰。93.滑石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清解暑热。94.茯苓的功效是神。95.泽泻的功效是:利水渗湿,泄热。96.石韦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止咳。97.海金沙的功苓的功效是:利水渗湿。99.薏苡仁的功效是: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200.木通的热,通乳。1.茵陈的功效是:清利湿热,退黄疸。2.地肤子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杀虫止痒。水通淋,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4.金钱草的功效是: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5.湿浊,祛风湿。6.通草具有的功效是:清热利水,通乳。7.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舒筋脉作用的药有利水渗湿,泄热作用的药物是:泽泻。9.具有利水渗湿,排脓功效的药物是:薏苡仁。10.具的药物是:滑石。11.具有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木通。12.具有利水通淋,退黄作用的有利水通淋,止咳作用的药物是:石韦。14.具有清热利水,止痒作用的药物是:地肤子。15.具的药物是:萆薢。16.具有利湿热,退黄疸作用的药物是:茵陈。17.湿热黄疸,宜选用:茵陈。

漓涩痛。宜选用:滑石。19.膏淋小便混浊,色白如米泔。宜选用:萆薢。20.热淋,小便淋漓涩舌生疮。宜选用:木通。21.干姜的功效是:温中回阳,温肺化饮。22.吴茱萸的功效是:散寒有散寒解表作用的药物是:生姜。24.具有温中回阳作用的药物是:干姜。25.均有补火助阳作用26.均有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细辛、干姜。27.附子、干姜均可治疗的病证是:亡阳暴脱,四桂均可治疗的病证是:肾阳不足,畏寒肢冷。29.寒饮咳喘,痰多清稀。宜选用:干姜。30.寒凝用:肉桂。31.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作用的药物是:附子。32.具有温中回阳,温肺化饮作用有补火助阳,温经通脉作用的药物是:肉桂。34.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作用的药物是:吴茱萸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细辛。36.具有温中止痛,杀虫作用的药物是:花椒。37.具有温中降逆是:丁香。38.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作用的药物是:小茴香。39.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见上桂。40.脾肾虚寒,久泻,五更泻者。宜选用:吴茱萸。41.橘皮的功效是:理气调中,燥湿化行气止痛,温肾纳气。43.青皮的功效是:疏肝破气,散结消滞。44.枳实的功效是:破气消积,功效是:行气,止痛,调中。46.青木香的功效是:行气,止痛,解毒消肿。47.乌药的功效是48.川楝子的功效是:行气止痛,杀虫,疗癣。49.柿蒂能:降气。50.香附能:疏肝。51.薤行气导滞。52.香附的功效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53.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作用的药物是破气,散结消肿作用的药物是:青皮。55.具有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作用的药物是:枳实。56.具作用的药物是:香附。57.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作用的药物是:乌药。58.具有行气止痛,沉香。59.具有行气止痛,杀虫疗癣作用的药物是:川楝子。60.具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作用的楂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散瘀。62.生神曲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发表。63.生麦芽的功能64.鸡内金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化石。65.谷芽的功能特点是:消食兼能和中。66.莱菔子的化痰。67.食积兼外感表证,宜选用:神曲。68.食积兼痰多咳喘,宜选用:莱菔子。69.食积兼芽。70.食积兼瘀血痛经,宜选用:山楂。71.胆结石兼消化不良,宜选用:鸡内金。72.小儿使君子。73.山楂的功效是:消食化积,活血化瘀。74.建曲的功效是:消食化积,发散风寒。7治:乳房胀痛。76.鸡内金除消食外,又可治:遗精遗尿。77.莱菔子除消食外,又可治:咳喘痰又可治:产后瘀阻腹痛。79.消食药配伍化湿药,用于:食积不化,湿浊中阻者。80..消食药配不化,寒凝中焦者。81.消食药配伍行气药,用于:食滞中焦,脾胃气滞者。82..消食药配伍补虚弱,运化无力者。83.授乳期不宜用:麦芽。84.研末服,每次1.5~3g,效果比煎剂好的是:驱杀:绦虫。86.使君子主要驱杀:蛔虫。87.使君子的功效为:杀虫消积。88.苦楝皮的功效为子治疗:小儿疳积。90.槟榔治疗:食积气滞。91.川贝母治疗:肺燥咳嗽。92.贯众治疗:衄血是:单用杀绦虫,姜片虫时,可用60~120g。94.雷丸的用法是:驱杀绦虫,宜入丸散,用冷开水子的用法是:炒香嚼服,小儿总量不超过20粒。96.苦楝皮的用法是:治疥癣,研末,用醋或猪楝皮时应注意:本品有一定毒性,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98.使用槟榔时应注意:脾虚便溏者,不效是:既能杀虫,又能行气。300.贯众的功效是:既能杀虫,又能止血。1.使君子应用于:用于蛔楝皮应用于:用于蛔虫病,疥疮,头癣。3.用槟榔驱杀绦虫,成人的每次用量是:60~120g。4.的每次用量是:12~18g。5.既治虫积,又治食积气滞的药是:槟榔。6.既治虫积,又治疟疾寒于治尿血,血淋涩痛的药物是:蒲黄。8.长于治下焦血热所致出血的药物是:地榆。9.仙鹤草除可用治:泻痢。10.侧柏叶除用于各种出血证外,还可用治:咳喘痰多。棕榈炭的功效是:收敛止凉血止血,解毒敛疮。13.侧柏叶的功效是:凉血止血,祛痰止咳。14.白及的功效是:收敛止血炭的功效是:收敛止血,行血散瘀。16.艾叶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17.小蓟的功效是18.槐花的功效是:凉血止血。19.地榆的功效长于:凉血止血。20.艾叶的功效长于:温经止血收敛止血。22.三七的功效长于:化瘀止血。23.大蓟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消痈。能凉血止血,又能泻火除烦。25.黄芩的功效是: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安胎。26.大黄的功效能泻下通便。27.蒲黄的功效是:炒炭用收敛止血,生用止血化瘀。28.荆芥的功效是:炒炭用收29.墨旱莲的功效是:炒炭用凉血止血,生用滋阴益肾。30.茜草的功效是:炒炭用凉血止血,生的主治证:善治血热便血痔血。32.白及的主治证:善治劳嗽咳血。33.仙鹤草的功能是:收敛止

茅根的功能是:凉血止血,清热利尿。35.除凉血止血外,又能散瘀消痈的药是:大蓟。36.除凉压的药是:槐花。37.仙鹤草除止血外,又能:止痢杀虫。38.血余炭除收敛止血外,又能:化瘀疗:肺胃出血。40.槐花长于治疗:下焦出血。41.丹参的功效是: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43.桃仁的功效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44.郁金的功效是:活血利胆退黄,凉血。45.川芎的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46.延胡索的功效是:活血行气,止既能活血通经,又引血下行。48.自然铜的功效是: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接骨疗伤。49.寒凝血滞宜瘕积聚宜配:软坚散结药。51.风湿痹痛常配:活血药。52.热壅血滞常配:清热药。53.三棱兼兰兼治:产后浮肿。55.桃仁兼治:肠燥便秘。56.郁金兼治:热病神昏。57.皆能活血行气的58.皆能活血通经,利水的药物是:益母草、牛膝。59.具有破血逐瘀作用的药物是:水蛭、虻消肿生肌作用的药物是:乳香、没药。61.外科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宜用:乳香、没药。62.湿温病郁金、石菖蒲。63.善于活血止痛,治疗胸腹血滞诸痛的药物是:五灵脂。64.善于活血疗伤,65.川牛膝:功偏活血通经。66.怀牛膝:功偏补肝肾强筋骨。67.鸡血藤:功偏补血舒筋活络。神。69.川芎性味为:辛、温。70.郁金性味为:辛、苦、寒。71.丹参性味为:苦、微寒。72.温。73.川芎的功效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74.姜黄的功效是:活血行气,通经止痛。75.川痛。76.郁金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77.湿痰痰多,咳嗽气逆。宜选:半夏。78.寒痰壅滞,白芥子。79.痰热咳嗽。宜选:瓜萎。80.阴虚燥咳。宜选:川贝母。81.肺痈,咳吐脓痰,胸痛痰咳嗽,胸膈胀闷。宜选:天南星。83.半夏具有的功效是: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84既能燥湿化痰,又能祛风止痉。85.桔梗的功效是:既能祛痰,又能开宣肺气。86.前胡的功效是风邪。87.白果的功效是:既能敛肺平喘,又能收涩止带。88.马兜铃的功效是:既能止咳平喘,杷叶的功效是: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和胃降逆。90.浙贝母的功效是:既能化痰止咳,又能清热散病证是:顽痰咳嗽,胸膈胀闷。92.白芥子治疗的病证是:寒痰咳嗽气喘。93.瓜蒌治疗的病证是胸痹、结胸。94.杏仁治疗的病证是:既治肠燥便秘,又治咳嗽气喘。95.白前的功效是:既能化痰蒌的功效是:既能清肺化痰,又能利气宽胸。97.黄药子治疗的病证是:既治瘿瘤,又治疮疡肿痛是:既治瘿瘤,又治水肿。99.天竹黄治疗的病证是:痰热惊搐,中风痰壅。400.天南星治疗的风痰壅。1.旋覆花的功效是:消痰行水。2.海藻的功效是:消痰软坚。3.半夏的归经是:归脾归经是:归肺经。5.旋覆花的用法是:包煎。6.车前子的用法是:包煎。7.竹茹可以治疗的病覆花可以治疗的病证是:气逆呕吐。9.白附子煎服的剂量是:3~5g。10.半夏煎服的剂量是:5是:既能软坚散结,又能平肝潜阳。12.珍珠母的功效是: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13.化石菖蒲。14.疏肝解郁,宁心安神药是:合欢皮。15.养阴益血安神药是:酸枣仁。16.祛痰开窍肝潜阳,镇静安神药的是:龙骨。18.定惊安神,活血散瘀的药是:琥珀。19.用于痰湿阻滞经麻木,阴疽流注,应选用:白芥子。20.用于湿热阻痹经络所致肢体,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于高热惊厥,手足抽搐者。应选用:羚羊角。22.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者。宜选:是:开窍醒神,活血散结。24.石菖蒲的功效是:开窍宁神,化湿和胃。25.苏合香的功效是:开窍片的功效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27.牛黄的功效是:既能祛痰开窍,又能熄风定惊。28.远志窍,又能宁心安神。29.治神昏热闭证,常用:麝香配牛黄。30.治神昏寒闭证,常用:麝香配苏证,常用:人参配附子。32.治湿浊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之证,常用:郁金配菖蒲。33.人34.冬虫夏草的功效是:补益肺肾。35.肉苁蓉具有的功效是:既能补肾助阳,又能润肠通便。36既能补益精血,又能润肠通便。37.杜仲具有的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38.狗脊具有的膝,祛风湿。39.骨碎补具有的功效是:补肾,活血,止血,续伤。40.续断具有的功效是:补41.人参的主治证是:既治气虚欲脱,又治肺气亏虚。42.西洋参的主治证是:既治阴虚火旺,又具有的功效是:补气,生津,养血。44.西洋参具有的功效是:补气,生津,养阴。45.鹿茸的功能益精血,强筋骨。46.巴戟天的功效是:既能补肾助阳,又能祛风除湿。47.淫羊藿的功效是:风除湿。48.补骨脂的功效是:既能补肾壮阳,又可固精缩尿。49.当归的主治证是:既治血虚证地黄的主治证是:既治血虚证,又治遗精盗汗。51.阿胶的主治证是:既治血虚证,又治出血证。

既治血虚证,又治胁肋脘腹疼痛。53.当归的功效是:既能补血,又能活血。54.熟地黄的功效是55.白芍的功效是:既能补血,又能柔肝。56.阿胶的功效是:既能补血,又能润肺。57.石斛的又能滋阴清热。58.黄精的功效是:既能补脾益气,又能滋阴润肺。59.玉竹的功效是:既能生60.麦门冬的功效是:既能生津养胃,又能滋阴润肺。61.百合的功效是:既能润肺,又能安神。能化痰,又能止血。63.沙参的功效是:既能清肺养阴,又能益胃生津。64.天冬的功效是:既能燥。65.龟板的功效是:既能滋阴潜阳,又能益肾健骨。66.石决明的功效是:既能平肝潜阳,又莲具有的功效是:滋阴益肾,凉血止血。68.茜草具有的功效是:活血祛瘀,凉血止血。69.女贞肝肾,又能清热明目。70.枸杞子的功效是: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明目、润肺。71.鳖甲的功效是72.莲子的功效是:养心安神,补脾止泻。73.何首乌的功效是:既能补益精血,又能润燥滑肠。能补血活血,又能润肠通便。75.麦冬:既治燥咳痰粘,劳嗽咯血,又治心烦失眠,烦躁不安。76劳嗽咯血,又治热病伤阴,津亏消渴。77.白扁豆的主治病证是:既治脾胃气弱,又治暑湿吐泻。既治脾虚泄泻,又治肺虚喘咳。79.白术的主治病证是:治妊娠脾虚气弱,胎动不安证。80.桑寄娠肝肾亏虚,胎动不安证。81.杜仲的主治病证是:治妊娠胎漏下血,胎动欲坠。82.黄芩的主胎动不安证。83.女贞子的功效是: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清热明目。84.菟丝子的功效是:既能补85.大枣的功效是:既能养血安神,又能缓和药性。86.甘草的功效是:既能补脾润肺,又能缓和能调和营卫的药是:生姜。88.与桂枝配伍,能调和营卫的药是:白芍。89.玉竹的功效是:既能胃。90.白术的功效是:既能补脾益气,又能止汗安胎。91.山药的功效是:益气养阴,补脾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93.巴戟天的功效是:补肾阳,祛风湿。94.补骨脂的功效是:壮肾阳,温是:既敛肺止咳,又下气利咽。96.五味子的功效是:既敛肺止咳,又宁心安神。97.乌梅的功效津安蛔。98.乌贼骨的功效是:既固精止带,又收敛止血。99.金樱子的功效是:涩肠止泻,固功效是:温中行气,涩肠止泻。1.芡实的功效是:补脾祛湿,益肾固精。2.椿皮的功效是:涩肠螵蛸的功效是:固精缩尿。4.明矾的功效是:燥湿止痒。5.可治疗湿热下注,赤白带下的药物是又可助阳。治疗肝肾亏虚诸证的药是:山茱萸。7.可治疗自汗盗汗,骨蒸劳热的药是:浮小麦。泻不止的药是:肉豆蔻。9.硫磺的功能是:杀虫通便。10.蛇床子的功能是:燥湿杀虫。11.性硫磺。12.性温而能解毒杀虫的药是:雄黄。13.雄黄内服,成人每次用量是:0.3~0.9g。1次用量是:0.3~0.9g。15.有剧毒,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能大面积涂搽及长期持续使用的药服用过量,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须严格控制用量,注意炮制的砂的功能是:清热解毒。18.朱砂的功能是:清热解毒。

方剂学

1.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细辛、半夏、干姜。2.大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桂枝、石膏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4.桂枝汤的主治病证是: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5.桑菊饮的功效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6.银翘散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人参、甘草。8.小青龙汤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麻黄、细辛。9.热结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治当选用:大承气汤。10.阳明热结阴伤,便秘,小便数多,趺阳麻子仁丸。11.黄龙汤的功效是:攻下热结,益气养血。12济川煎的功效是:温润通便。13.增阴增液,通便泄热。14.大黄附子汤主治: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弦紧者。1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淡脉虚者。16.麻子仁丸组成中含有:小承气汤。17.黄龙汤18.脾阳不足,久痢赤白,脐腹冷痛,四肢不温,脉沉弦者。治宜选用:温脾汤。19.脾约证,见多,苔黄少津,脉浮涩。治宜选用:麻子仁丸。20.寒积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四肢厥逆宜选用:大黄附子汤。21.黑逍遥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地黄、甘草。22.四逆散组成中含甘草。23.纳谷不香,腹中雷鸣下利,心下痞硬而满,干呕而烦。治宜选用:甘草泻心汤。24.外寒无汗,腹痛下利,舌苔薄白,脉浮弱。治宜选用:人参败毒散。25.小柴胡汤的主要功用是:和

要功用是:调和肝脾气血。27.主治病证以痞、呕、利三症并见为特点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2来,伴有口苦而呕,咽干目眩等症为特点的方剂是:小柴胡汤。29.逍遥散中使用薄荷的主要意义翘散中使用荆芥、豆豉的主要意义是:解表透邪。31.清骨散的功用:泻火养阴,退热除蒸。32.热生津,益气和胃。33.患者胸胁不舒,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小腹坠胀,脉弦而虚。治宜选用:逍遥散。34.患者带下,色黄而稠,小便浑浊,阴肿阴痒,舌红苔黄腻,脉泻肝汤。35.白头翁汤最适用于:热毒血痢。36.六一散最适用于:暑湿泄泻。37.芍药汤最适用凉透表方是:银翘散。39.辛寒清气方是:白虎汤。40.清热凉血方是:犀角地黄汤。41.苦寒42.凉营解毒方是:清营汤。43.白虎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壮热烦渴。44.小柴胡汤主治病证45.青蒿鳖甲汤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夜热早凉。46.泻白散主治病证中的主症是:皮肤蒸热。4主症是:身热夜甚。48.小建中汤可用于:中焦虚寒的虚劳发热证。49.吴茱萸汤可用于:肝寒犯痛,呕苦吐酸,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选用:左金丸。51.症见胃脘冷痛,吞酸嘈杂,呕吐涎沫脉沉迟。宜选用:吴茱萸汤。52.中焦虚寒,痰浊内阻证。选用理中汤,宜加:半夏、陈皮。53.多涎证。选用理中汤,宜加:乌药、益智仁。54.中焦虚寒,兼外感风寒证。选用理中汤,宜加:不足,胃寒气逆证。选用理中汤,宜加:丁香、蔻仁。56.六一散适用于:外感暑湿的身热泄泻证于:阳明协热下利证。58.理中汤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腹满,吐利证。59.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利证。60.白术芍药散适用于:脾虚肝强的腹痛泄泻证。61.大柴胡汤和四逆散两方中含有的相62.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中含有的相同药味是:半夏、黄芩。63.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均草。64.四逆散和大柴胡汤均含有:枳实、芍药、柴胡。65.逍遥散和龙胆泻肝汤均含有:当归、消毒饮和凉膈散均含有:黄芩、黄连、连翘。67.大柴胡汤和小柴胡汤均含有:柴胡、黄芩、半夏防风的主要意义是:散肝舒脾。69.防风通圣散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疏风散邪。70.九味羌意义是:祛风散寒除湿。71.败毒散中配伍柴胡的主要意义是:疏风散邪。72.清胃散中配伍升麻火。73.当归补血汤中的君药是:黄芪。74.理中汤中的君药是:干姜。75.四君子汤中的君药是的君药是:附子。77.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是:黄芪。78.治疗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的代表方剂是:当归补血汤。80.治疗气阴两虚的代表方剂是:生脉散。81.在补中益气汤的配伍82.在痛泻要方的加减运用中:柴胡不宜使用。83.在大补阴丸方的加减运用中:柴胡应禁用。84柴胡使用宜大剂量。85.在逍遥散的配伍中:柴胡使用宜中等剂量。86.麦味地黄丸具有的功用是鳖甲汤具有的功用是:滋阴透邪。88.大补阴丸具有的功用是:滋阴降火。89.杞菊地黄丸具有的功女煎具有的功用是:清胃滋肾。91.甘麦大枣汤的功用:和中缓急,养心安神。92.朱砂安神丸的安神。93.酸枣仁汤的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94.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96.心肾不足,阴虚火旺的怔忡失眠证,治疗宜选用:天王补心丹。97.心烦不寐证,治疗宜选用:朱砂安神丸。98.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健忘失眠证,治疗宜选用:归脾烦不得眠证,治疗宜选用:酸枣仁汤。100.脏阴不足,心肝脾失调的脏躁证,治疗宜选用:甘麦气,突然昏倒,胸腹满痛而冷,痰壅气闭者。治疗宜选用:苏合香丸。2.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红绛,脉弦数者。治疗宜选用:安宫牛黄丸。3.高热昏谵,舌謇肢厥,舌质红绛,苔黄,脉数安宫牛黄丸。4.神昏谵语,身热烦躁,痰盛气粗,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者。治疗宜选用:至宝目合,手撒遗尿,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治疗宜选用:独参汤。6.四神丸的功用:温肾暖脾,汤的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8.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涩肠固脱,益气养血。9.牡蛎散的功用10.阴血不足,火旺气虚所致的自汗盗汗证。宜选:当归六黄汤。11.热伤气阴,阴液外泄所致的12.心阳不潜,营阴不守所致的盗汗证。宜选:牡蛎散。13.脾肺气弱,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证。肾阴虚,虚火外蒸所致的盗汗证。宜选:大补阴丸。15.固冲汤和金锁固精丸两方中均含有:龙骨真人养脏汤两方中均含有:白术、白芍。17.玉屏风散和补中益气汤两方中均含有:黄芪、白术。丸两方中均含有:肉豆蔻。19.麻杏石甘汤的病机是:表邪化热,肺热壅盛。20.都气丸的病机是21.小青龙汤的病机是:外感风寒,内停寒饮。22.定喘汤的病机是:内蕴痰热,复感风寒。23肾阳不足,痰饮外溢。24.治疗胃虚,痰阻气逆的痞呕证。宜选用:旋覆代赭汤。25.治疗痰气

半夏厚朴汤。26.治疗胃虚有热,胃气上逆的呕吐证。宜选用:橘皮竹茹汤。27.治疗寒滞肝脉的乌药散。28.治疗脾胃寒湿,气机阻滞的腹满脘胀证,宜选用:厚朴温中汤。29.半夏厚朴汤和苏半夏、厚朴、苏叶。30.厚朴温中汤和异功散两方中均含有:陈皮、茯苓、甘草。31.小青龙汤麻黄、半夏、甘草。32.生姜泻心汤和厚朴温中汤两方中均含有:干姜、生姜、甘草。33.旋覆代中均含有:人参、甘草、大枣。34.归脾汤的功用:健脾养心,益气摄血。35.固冲汤的功用:补脾经汤的功用:温经散瘀,养血止血。37.黄土汤的功用:健脾温阳,养血止血。38.归脾汤主治:崩漏。39.固冲汤主治:脾虚不统,冲任不固的崩漏。40.温经汤主治:冲任虚损,血虚有寒的崩重用黄芪的意义是:健脾益气,使气能生血。42.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的意义是:大补元气,使散中重用黄芪的意义是:健脾补肺,固表止汗。44.小蓟饮子组成中含有:导赤散。45.血府逐瘀物汤。46.桃核承气汤组成中含有:调胃承气汤。47.主治跌仆损伤,瘀留胁下,胁痛难忍的方剂治产后受寒,恶露不行,腹痛的方剂是:生化汤。49.主治瘀热互结的下焦蓄血,少腹拘急,烦渴气汤。50.主治胸中瘀血,胸胁剌痛,舌暗脉涩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51.主治外伤骨折筋断,厘散。52.天麻钩藤饮的功用:平肝熄风。53.镇肝熄风汤的功用:平肝潜阳。54.大定风珠的功角钩藤汤的功用:凉肝熄风。56.地黄饮子的功用:补肾熄风。57.主治血虚生风证的方剂是:阿肝热动风证的方剂是:羚角钩藤汤。59.主治阴虚风动证的方剂是:大定风珠。60.主治阳亢化风汤。61.大秦艽汤的功效是:疏风散邪,养血活血。62.小活络丹的功效是: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祛风化痰,通络止痉。64.消风散汤的功效是:疏风养血,清热除湿。65.川芎茶调散的功效是:的功效是:轻宣凉燥,宣肺化痰。67.麻黄汤的功效是:解表散寒,宣肺平喘。68.桑杏汤的功效痰。69.桑菊饮的功效是:疏散风热,宣肺止咳。70.清燥救肺汤的功效是:清宣燥热,益气润肺效是:养阴润肺,化痰止咳。72.麦门冬汤的功效是:滋养肺胃,降逆和中。73.主治肺肾阴虚,喉方剂是:养阴清肺汤。74.主治肺胃阴虚燥热的肺痿方剂是:麦门冬汤。75.主治气阴两虚的消渴治痰气互结的梅核气方剂是:半夏厚朴汤。77.主治温燥重伤肺脏气阴的方剂是:清燥救肺汤。7气利水。79.猪苓汤的功用是:滋阴利水。80.真武汤的功用是:温阳利水。81.防已黄芪汤的功一散的功用是:清热利水。83.实脾散的功用是:温阳化湿。84.五苓散的功用是:利水渗湿。8湿和胃。86.三仁汤的功用是:清热祛湿。87.朱氏萆薢分清饮的功用是:祛湿化浊。88.小蓟饮利水通淋。89.五苓散的功用是:健脾祛湿,化气行水。90.猪苓汤的功用是:清热育阴利水。9肾滋阴,清心利水。92.八正散的功用是:清热泻火,利湿通淋。93.主治下焦寒湿膏淋白浊的代94.主治阳虚水停之水肿的代表方剂是:真武汤。95.主治湿热下注之痿证的代表方剂是:二妙散不愈之痹证的代表方剂是:独活寄生汤。97.主治湿热淋证的代表方剂是:八正散。98.平胃散的朴、陈皮、甘草。99.四君子汤的组成药味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200.二陈汤的组成药皮、甘草。1.理中汤的组成药味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2.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作用3.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作用的方剂是:温胆汤。4.具有健脾化痰,平肝熄风作用的方剂是: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作用的方剂是:二陈汤。6.祛痰剂的通用基础方是:二陈汤。7.主治实热方是:滚痰丸。8.主治风痰上扰之头痛眩晕的代表方是:半夏白术天麻汤。9.主治痰气互结之梅厚朴汤。10.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胁满眩悸的代表方是:苓桂术甘汤。11.具有消痞除满,枳实消痞丸。12.具有消导化积,清热祛湿作用的方剂是:枳实导滞丸。13.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脾丸。14.枳实消痞丸主治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气滞湿聚。15.枳实导滞丸主治蕴生湿热,积阻肠胃。16.保和丸主治证的病机为:饮食过度,损伤脾胃,食积内停。17.健脾丸虚弱,食少难消,积滞内停。18.枳术丸主治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食停气滞,脘腹痞满。19.的治疗,宜选方剂是:乌梅丸。20.脾虚停食证的治疗,宜选方剂:健脾丸。21.虫积腹痛证的治丸。22.小活络丹的功效是:温经化痰,散瘀通络。23.补阳还五汤的功效是:补气活血通络。2阳补血,散寒通滞。25.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是:益气温经,和营通痹。26.当归四逆汤的功效脉。27.主治瘀热互结之肠痈的代表方是:大黄牡丹汤。28.主治外科阴疽肿毒的代表方是:阳和之肺痈的代表方是:千金苇茎汤。30.主治风热疫毒壅聚中上二焦之大头瘟的代表方是:普济消毒

痈疡的代表方是:仙方活命饮。32.主治热病中热陷心包或痰热壅闭心窍的高热神昏的代表方是:跌打损伤出血及瘀肿筋伤的伤科代表方是:七厘散。34.主治瘀血日久所致的经脉营卫气血滞涩的黄虫丸。35.主治风寒湿痰瘀滞经络引起的筋脉关节拘挛等痹证的代表方是:小活络丹。36.主治毒痈肿的代表方是:犀黄丸。

中医执业医师经典背诵(三)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1、风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银翘散、3暑湿、新加香薷饮。

4、气虚;参苏饮。

5、阴虚;加减葳蕤汤。

6、阳虚、桂枝加附子汤。

7、血虚、葱白七味饮。

二、咳嗽:1、风寒袭肺;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桑菊饮。

3、风燥伤肺;桑杏汤。

4、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加减泻白散,黛哈散。

7、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发作期:寒哮;射干麻黄汤。久病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

热哮;定喘汤。久病伤阴;麦门冬汤。缓解期:1、肺虚;玉屏风散。

2、脾虚;六君子汤。

3、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1、风寒袭肺;麻黄汤。2、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闭郁;五磨饮子。

虚喘:1、肺虚;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金匮肾气丸、参哈散。

五、肺痨:1、肺阴亏损;月华丸。2、阴虚火旺;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损;保真汤。

4、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六、肺胀:1、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

2、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涤痰汤安宫牛黄丸。

4、肺肾气虚;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5、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

七、痰饮:1、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肠胃;甘遂半汤或已椒苈黄丸。悬饮;邪犯胸肺;1、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十枣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香附旋复花。

4、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泻白散。溢饮:小青龙汤。

支饮:1、寒饮伏肺;小青龙汤。2、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

八、自汗,盗汗:1、肺卫不固;玉屏风散。2、营卫不和;桂枝汤。

3、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

4、邪热郁蒸;龙胆泻肝汤。

九、血证:鼻衄;1、热邪犯肺;桑菊饮。2、胃热炽盛;玉女煎。

3、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

4、气血亏虚;归脾汤。

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咳血;1、燥热伤肺;桑杏汤;2、肝火犯肺;泻白散合袋哈散。3、阴虚肺热;百合固金丸吐血;十灰散。2、肝火犯胃;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归脾汤便血;1、肠道湿热;地榆散或槐角丸汤。

尿血;1、下焦热盛;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无比山药丸。

紫斑;1、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2、阴虚火旺;茜根散。3、气不摄血;归脾汤。

十、心悸:1、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2、心血不足;归脾汤。

3、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

6、心血瘀阻;桃仁红花煎。

十一、胸痹:1、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2、痰浊壅塞;括蒌薤白半夏汤。

3、阴寒凝滞;括蒌薤白白酒汤。

4、心肾阴虚;左归饮。

5、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气虚弱;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二、不寐:实证;1、肝郁化火;龙胆泻肝汤。2、痰热内扰;温胆汤。

虚证;1.阴虚火旺;黄连阿胶汤。2.心脾两虚;归脾汤. 3.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

十三、厥证:1、气厥;实证;五磨饮子。虚证;四味回阳饮。

2、血厥;实证;通瘀煎。虚证、急服独参汤、人参养营汤。

3、痰厥;导痰汤。

实证急救;搐鼻散、继用苏合香丸或玉枢丹。虚证急救;参附汤或生脉散。

十四、癫狂:癫证;1、痰气郁结;顺气导痰汤。心脾两虚;养心汤。

狂证;1、痰火上扰;生铁落饮。2、火盛伤阴;二阴煎。

十五、痫证:1、风痰闭阻;定痫丸。2、痰火内盛;龙胆泻肝汤。

3、心肾亏虚;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六、胃痛:1、寒邪客胃;良附丸。兼风寒表证;香苏散。2、饮食停滞;保和丸。3、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4、肝胃郁热;化肝煎。5、瘀血停滞;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

十七、呕吐:实证;1、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保和丸。

3、痰饮内阻;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虚证:1、脾胃虚寒;理中丸。2、胃阴不足;麦门冬汤。

十八、泄泻:1、寒湿;(风寒)藿香正气散。湿热;(暑湿)葛根芩连汤。

2、食滞胃肠;保和丸。

3、肝气乘脾;痛泻要方。

4、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

5、肾阳虚衰;四神丸。

十九、痢疾:1、湿热痢;芍药汤。热毒重用白头翁汤。

2、疫毒痢;白头翁汤。神昏痉厥用神犀丹或紫雪丹。

3、寒湿痢;胃苓汤。

4、阴虚痢;驻车丸。

5、虚寒痢;桃花汤或真人养脏汤。休息痢;发作时分型论治。

二十、便秘:1、热秘;麻子仁丸。2、气秘;六磨汤。

3、虚秘;(气虚)黄芪汤。(血虚)尊生润肠丸。

4、冷秘;济川煎或半硫丸。

二十一、胁痛: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2、瘀血停滞;旋复花汤。

3、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

4、肝阴不足;一贯煎。

二十二、黄疸:1、阳黄;热重于湿;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2、急黄;犀角散。

3、阴黄;茵陈术附汤。

二十三、积聚:聚证;1、肝气郁滞;逍遥散。2、食滞痰阻;六磨汤。

积证;1、气滞血阻;金铃子散合失笑散。2、瘀血内结;膈下逐瘀汤。

3、正虚邪结;八珍汤合化积丸。

二十四、鼓胀:1、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2、寒湿困脾;实脾饮。

3、湿热蕴结;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攻下逐水用舟车丸。大量出血;犀角地黄汤。热入心包;安宫牛黄丸。

4、肝脾血瘀;调营饮。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丸、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6、肝肾阴虚;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二十五、头痛:外感;1、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寒犯厥阴;吴茱萸汤。

2、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内伤;1、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2、肾虚头痛;大补元煎。肾阳不足;右归丸。

3、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

4、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

二十六、眩晕:1、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2、气血亏虚;归脾汤。

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3、肾精不足;左归丸。4、痰浊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

5、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

6、瘀血阻窍;通窍活血汤。

二十七、中风:1、中经络;(风邪入中);大秦艽汤。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汤。

2、中脏腑;阳闭;羚羊角汤加服局方至宝丹。阴闭;涤痰汤加服苏合香丸。

脱证;参附汤合生脉散。3、后遗证;气虚血滞;补阳还五汤。

肝阳上亢;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语言不利;风谈阻络;解语丹。

肾阴亏虚;地黄饮子。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口眼歪斜;牵正散。

二十八、水肿:阳水;1、风水;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淫;五皮饮合胃苓汤。

4、湿热壅盛;疏凿饮子。阴水;1、脾阳虚衰;实脾饮。

2、肾气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阳损及阴;左归饮加利水之品。

二十九、淋证;1、热淋;八正散。2、石淋。石苇散。3、气淋、(虚证)补中益气汤。(实证)沉香散。4、血淋;(实证)小蓟饮子合导赤散。(虚证)知柏地黄丸。

5、膏淋;(实证)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劳淋;无比山药丸三十、腰痛:1、寒湿;生姜苓术汤。兼风邪合用独合寄生汤。2、湿热、四妙丸。

3、瘀血;身痛逐瘀汤。

4、肾虚;偏阳虚;右归丸偏阴虚;左归丸。

病久无明显阴阳偏虚;青娥丸。

三十一、消渴:1、上消;肺热津伤;丹溪消渴方。肺胃热积耗损气阴;白虎加人参汤。2、中消;胃热炽盛;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损;六味地黄丸。偏阳虚;金匮肾气丸。

三十二、遗精:1、君相火动、心肾不交、心火独亢;黄连清心饮。

火灼心阴;天王补心丹。水不济火;三才封髓丹或知柏地黄丸。

2、湿热下注;程氏萆薢分清饮。

3、劳伤心脾、气不摄精;妙香散。

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4、肾虚滑脱、精关不固;(偏阴虚)左归丸合金锁固金丸、

水陆二仙丹。(偏阳虚)右归丸。

三十三、痹证:1、风寒湿痹;行痹;防风汤、宣痹达经汤。痛痹;乌头汤。

着痹;薏苡仁汤。风寒湿不显;蠲痹汤。2、风湿热痹;白虎桂枝汤或宣痹汤。

痰瘀痹阻关节强直屈伸不利;桃红饮。痹证日久、肝肾阴亏;独活寄生汤。

心之气阴受损;炙甘草汤。尪痹;补肾祛寒治尪汤。气虚血亏;气血并补荣筋汤。

三十四、痿证:1、肺热津伤;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加味二妙散。

3、脾胃亏虚;参苓白术散。

4、肝肾亏损;虎潜丸。

三十五、内伤发热:1、肝郁发热;丹栀逍遥散。体素阴虚;滋水清肝饮。

2、瘀血发热;血府逐瘀汤。

3、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

4、血虚发热;归脾汤。

5、阴虚发热;清骨散或知柏地黄丸。

三十六、虚劳:气虚;1、肺气虚;补肺汤。2、脾气虚;加味四物汤。

血虚;心血虚;养心汤。2、肝血虚;四物汤。

阴虚;1、肺阴虚;沙参麦冬汤。2、心阴虚;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胃汤。

4、肝阴虚;补肝汤。

5、肾阴虚;左归丸。

阳虚;心阳虚;拯阳理劳汤。脾阳虚;附子理中丸。肾阳虚;右归丸。

三十七、肺痿:1、虚热;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2、虚寒;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三十八、肺痈:1、初期;银翘散。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三十九、郁证:实证;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3、气滞痰郁;半夏厚朴汤。虚证;1、忧郁伤神;甘麦大枣汤。2、心脾两虚;归脾汤。

3、阴虚火旺;滋水清肝饮。

四十、呃逆:实证;1、胃中寒冷;丁香散。2、胃火上逆;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五磨饮子。虚证;脾胃阳虚;理中丸加吴茱萸、丁香。胃阴不足;益胃汤。四十一、藿乱:1、寒藿乱;(轻证)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重证)附子理中丸。阴阳离诀;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2、热藿乱;燃照汤或蚕矢汤。3、干藿乱;玉枢丹。四十二、腹痛:1、寒邪内阻;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大承气汤。

3、中脏虚寒;小建中汤。

4、饮食积滞;轻用保和丸、重用枳实导滞丸。

5、气滞血瘀;柴胡疏肝散。

四十三、痉证:1、邪壅经络;羌活胜湿汤。2、热甚发痉;增液承气汤。

无府实证用白虎加人参汤。3、阴血亏虚;大定风珠合四物汤。

四十四、瘿病:1、气郁痰阻;四海舒郁丸。2、痰结血瘀;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

4、心肝阴虚;天王补心丹。

四十五、疟疾:1、正疟;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2、温疟;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4、瘴疟;清瘴汤。冷瘴;不换金正气散。

5、劳疟;何人饮。久病不愈;鳖甲煎丸。气血亏虚;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

四十六、耳鸣、耳聋:1、肝胆火盛;龙胆泻肝汤。2、痰火郁结;温胆汤。

3、风热上扰;银翘散。

4、肾精亏虚;耳聋左慈丸。

5、肾精不足、肝郁内热;滋水清肝饮。

6、清气不升;益气聪明汤。

四十七、噎膈:1、痰气交阻;启膈散。2、津亏热结;五汁安中饮。

3、瘀血内结;通幽汤。

4、气虚阳微;补气运脾汤、右归丸。

四十八、癃闭:1、膀胱湿热;八正散。2、肺热壅盛;清肺饮。3、肝郁气滞;沉香散。

4、尿路阻塞;代抵当丸。

5、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6、肾阳虚衰;肾气丸。四十九、虫证:1、蛔虫;痛剧;乌梅丸。驱虫;化虫丸。

2、涤虫;槟榔60--120克文火煎2小时清晨空腹顿服,

4小时无大便加服芒硝10克或南瓜子60--120克去壳嚼服。

3、钩虫;黄病降矾丸。气血两虚;八珍汤。驱虫;榧子雷丸、槟榔、百部、鹤虱、贯众。

4、蛲虫;追虫丸。

5、姜片虫;槟榔50克合黑白丑粉。

健脾用香砂六君子汤。水肿加车前子五加皮、泽泻等。

中医妇科学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1、气虚;补中益气汤。2、实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3、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4、虚热;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1、血寒;温经汤。2、虚寒;艾附暧宫丸。

3、血虚;大补元煎。

4、气滞;乌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1、肝郁;逍遥散。2、肾虚;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1、气虚;举元煎。2、血热;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五、月经过少:1、血虚;滋血汤、小营煎。2、肾虚;归肾丸。

3、血瘀;桃红四物汤。

4、痰湿;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1、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阴虚血热;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七、痛经:1、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阳虚内寒、温经汤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3、湿热下注;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4、气加白芍、香附、延胡索。5、肝肾虚损;调肝汤

八、经间区出血:1、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血瘀;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1、肝肾不足;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2、气血虚弱;人参养营汤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枳壳。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阴滞;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1、血热(虚热)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2、实热;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

3、血瘀;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

4、肾阳芪、覆盆子、赤石脂。

5、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去牛膝。

6、脾虚;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骨。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加茯苓。2、肝肾阴虚;一贯煎。

十二、经行发热:1、血热内盛;清经散加益母草。2、肝肾阴虚;两地汤。

3、气血虚弱;补中益气汤。

4、瘀热壅阻;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十三、经行头痛:1、血虚;八珍汤加枸杞、首乌。

2、肝火;杞菊地黄丸加苦丁茶、夏枯草、白疾藜。

3、血瘀;通窍活血汤。

十四、经行身痛:1、血虚;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白芍、山茱萸。

2、血瘀;趁痛散加鸡血藤、桑寄生。

十五、经行泄泻: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六、经行吐衄:清肝止淋汤。2、肺肾阴虚;顺经汤加牛膝。

十七、经行口糜:1、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2、胃热熏蒸;凉膈散。

3、脾虚湿盛;甘露消毒丹。

十八、经行风疹块:1、血虚;当归饮子。2、风热;消风散。

十九、经行眩晕:1、血虚;归脾汤加枸杞、制首乌。2、阴虚阳亢;天麻钩藤饮。

3、脾虚挟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蔓荆子。

二十、经行浮肿:1、脾肾阳虚;苓桂术甘汤加补骨脂、川芎、巴戟.

2、气滞血瘀;八珍汤加泽兰、茯苓皮.

二十一、经行情志异常:1、肝气郁滞;逍遥散。2、痰火上扰;生铁落饮。

二十二、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

2、肾阳虚;右归饮合理中丸。

3、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于丸加熟地。

带下病:1、脾虚;完滞汤。2、肾虚;肾阳虚、内补丸。

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3、湿热(毒);止带方。

4、热毒;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樗根白皮、白术。

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1、脾胃虚弱;小半夏加茯苓汤加白术、砂仁、陈皮。

2、肝胃不和;苏叶黄连汤加半夏、陈皮、竹茹、乌梅。

3、气阴两虚;生脉散合增液汤加陈皮、竹茹、天花粉。

二、妊娠腹痛:1、血虚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首乌、桑寄生。小腹冷痛加艾叶暖宫止痛。

2、气郁;逍遥散加苏梗。郁而化热加栀子、黄芩。

3、虚寒;胶艾汤加巴戟、杜仲、补骨脂

三、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寿胎丸加党参、白术。

2、气血虚弱;胎元饮去当归加黄芪、阿胶。

3、血热;保阴煎加苧麻根。

下血较多加阿胶、旱莲。腰酸加菟丝子、桑寄生。

4、跌仆伤胎;圣愈汤加菟丝子、桑寄生、续断。

四、堕胎、小产、滑胎:1、堕胎、小产;生化汤加牛膝、红花、车前子。

发热腹痛阴道溢液臭秽为复感邪毒;生化汤加益母草、败酱草、红藤、蒲公英、丹皮。

2、滑胎;补肾固冲丸(停经期服)。

兼难寐多梦、心烦口干、大便干燥、苔黄薄用保阴煎除虚热后再用补肾固冲丸。

五、胎萎不长:1、气血虚弱;八珍汤。2、脾肾不足;温土毓麟汤去神曲。

六、胎死不下:1、气血虚弱;救母丹。2、血瘀;脱花煎加芒硝。

流血多加血余炭、炒蒲黄、茜草根。

七、子烦:1、阴虚;人参麦冬散加莲子。2、痰火;竹沥汤去防风加浙贝母。

八、子肿、(子满):1、脾虚;白术散加砂仁。2、肾虚;真武汤。

3、气滞;天仙藤散合四苓散。(偏湿阻者)茯苓导水汤去槟榔。子满;鲤鱼汤加陈皮。

九、子晕、(子痫):1、阴虚肝旺、杞菊地黄丸加石决明、钩藤、龟板、首乌。

2、脾虚肝旺;白术散加钩藤、石决明。子痫;1、肝风内动;羚角钩藤汤。

2、痰火上扰;牛黄清心丸加竹沥。

十、子悬:紫苏饮加黄芩。服后呼吸迫促缓解唯烦躁不安用阿胶养血汤。

十一、子瘖:六味地黄丸加沙参、麦冬。

十二、子嗽:1、阴虚肺燥;百合固金汤去当归、熟地加桑叶、阿胶、黑芝麻、炙百部。

2、痰火犯肺;清金降火汤去石膏、加桑叶、枇杷叶。

十三、子淋:1、实热;(心火偏亢)导赤散加玄参、麦冬。(实热下注)加味五淋散。

2、阴虚;知柏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车前子。或用子淋汤。

十四、妊娠小便不通:1、气虚;益气导溺汤。

2、肾虚;肾气丸去丹皮(附子久煎、量要少)。

十五、难产:1、气血虚弱;蔡松汀难产方(仅取头煎、顿服)。

2、气滞血瘀;催生饮加益母草。

难产的针炙治疗;补合谷、泄三阴交、支沟、太冲等穴强刺激、久留针。

纠正胎位:至阴(双侧)艾条炙、每次15分钟、日1至2次。

2、保产无忧散(又名十三太保方)用于纠正胎位效果较好,一般一日一剂,十剂为一疗程产后病:

一、产后血晕:1、血虚气脱;独参汤。2、痰阻气闭;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亦可用铁器烧红,焠醋中熏鼻孔,促其苏醒。或针刺人中、涌泉、十宣放血、艾炙百会。

二、产后痉证:1、阴血亏虚;三甲复脉汤加天麻、钩藤、石菖蒲。

2、感染邪毒;撮风散加桑寄生、白芍。

三、产后腹痛:1、血虚;肠宁汤。津亏便燥较重去肉桂、加肉苁蓉。

(血虚兼寒)当归建中汤。2、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

(若小腹胀甚于痛、胸胁胀满);生化汤加枳壳、乌药、木香。

四、产后恶露不绝: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鹿角胶、艾叶炭。

2、血热;丹栀逍遥散加生地、旱莲、茜草。

3、血瘀;生化汤加益母草、炒蒲黄。

气虚血瘀伴小腹空堕加党参、黄芪。瘀久化热、恶露臭秽加蚤休、蒲公英。

五、产后大便难:产后大便干燥;四物汤加苁蓉、柏子仁、生首乌、火麻仁。

兼内热;麻子仁丸加麦冬、元参、生地。兼气虚;圣愈汤加杏仁、郁李仁。

六、产后发热:1、感染邪毒;解毒活血汤加银花、益母草。

热毒瘀血互结胞中;大黄牡丹皮汤加败酱草、红藤。热入营血;

清营汤加紫花地丁、红蚤休。热入心包;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2、血瘀;生化汤加丹皮、丹参、益母草。

3、外感;荆防四物汤加苏叶。

(外感风热);银翘散。(外感暑邪);清暑益气汤。4、血虚;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5、伤食;保和丸。6、阴虚;加减一阴煎加青蒿、鳖甲。

七、产后排尿异常: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桔梗、通草、茯苓。

2、肾虚;肾气丸。小便频数或失禁加桑螵蛸、复盆子、补骨脂。

3、膀胱损伤;黄芪当归散加白芨。针刺;关元、三阴交、气海、阴陵泉、水道。

艾炙;盐填脐中、葱白十余根去粗皮、作一束约一指厚,

置盐脐上,艾炙至患者觉有热气入腹内、小便可通。

八、产后自汗、盗汗:1、气虚;黄芪汤。2、阴虚;生脉散加煅牡蛎、浮小麦。

九、产后身痛:1、风寒;独活寄生汤。2、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秦艽、当归、鸡血藤。3、肾

4、血瘀;身痛逐瘀汤。

十、缺乳:1、气血虚弱;通乳丹。也可用鸡血藤、红枣、桑寄生煎水代茶,

或用鲤鱼煲花生服。2、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身热加黄芩、蒲公英。

乳胀硬热痛,触之有块加丝瓜络、路路通、夏枯草。外用蒲公英捣烂敷肿处。

十一、乳汁自出:1、气血虚弱;八珍汤去川芎加黄芪、芡实、五味子。

2、肝经郁热;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生地、夏枯草、生牡蛎。

回乳:用麦芽200克、蝉蜕5克、作一天量服。或用免怀散。

妇科杂病:

一、癥瘕:1、气滞;香梭丸。带下多加茯苓、苡仁、白芷,腹痛剧加延胡索、田七。

2、血瘀;桂枝茯苓丸。月经多、崩漏不止加失笑散、血余炭,带下多加苡仁、白芷,

痛剧加延胡、乳香、没药,闭经加牛膝、泽兰。3、痰湿;开郁二陈汤。

4、湿热;大黄牡丹汤加红藤、败酱草、桃仁、穿山甲等。

二、阴挺(子宫脱垂):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炒川断、金樱子(重用黄芪)

2、肾虚;大补元煎加金樱子、芡实、鹿角胶、紫河车。元气不足酌加破故纸、肉桂。

外治;丹参15克、五倍子、诃子肉各9克、水煎熏洗。

三、脏躁: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2、肝肾阴虚;百合地黄汤加枸杞、白芍、枣仁、麦冬、茯神等。

四、不孕:1、肾虚;(肾气虚)毓麟珠加紫河车、丹参、香附。

若腰疼如析,小腹冷甚脉沉迟加巴戟、补骨脂、仙茅、仙灵脾。

(肾阴虚)养精种玉汤加女贞子、旱莲等。

形体消瘐、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加地骨皮、黄柏、龟板退虚热。(肾阳虚)温胞饮。

2、肝郁;开郁种玉汤。胸满去白术加青皮、玫瑰花,

梦多睡眠不安加炒枣仁夜交藤,乳胀有块加王不留行、橘叶、橘核、路路通,

乳胀有灼热感或触痛加川楝子、蒲公英。

3、痰湿;启宫丸加石菖蒲,经量多去川芎加黄芪、续断,心悸加远志。

4、血瘀;少腹逐瘀汤若气滞挟瘀,少腹逐瘀汤去姜、桂加丹参、香附、桂枝。

五、阴痒:1、肝经湿热;萆薢渗湿汤加苍术、苦参、白藓皮、鹤虱。

带下多、阴部搔痒、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口苦而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脉弦数用龙胆泻肝汤。2、肝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加当归、制首乌、白藓皮。

3、脾虚血少;归脾汤。外洗用塌痒汤(外阴溃疡忌用),蛇床子散(破溃去川椒)。

外擦用珍珠散。

六、阴疮:1、热毒;五味消毒饮加乳香、没药、赤芍、丹皮。

高热肿胀将化脓或已化脓用仙方活命饮,便秘加大黄、槟榔。

2、寒凝;托里消毒散。体弱去白芷倍用人参。

3、阳虚寒凝;阳和汤合小金丹。

七、阴吹:1、腑气不通;麻子仁丸。2、气虚;补中益气汤。

3、痰湿;橘半桂苓枳姜汤加白术、苡仁。

偏于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粘有臭于橘半桂苓枳姜汤去桂枝、生姜、加黄柏、萆薢

中医儿科学

一、咳嗽:1、风寒;金沸草散。(风寒兼湿);杏苏散加厚朴、白术。

(风寒挟热);三拗汤加黄芩。2、风热;桑菊饮。(风热兼湿)加苡仁、半夏、茯苓。

3、痰热;清宁散。

4、痰湿;二陈汤。

5、阴虚燥咳;沙参麦冬汤。

6、肺虚久咳;六君子汤。

7、食积;曲麦二陈汤。

8、气阴两虚;生脉散。

二、肺炎咳嗽:1、风寒闭肺;三拗汤合葱鼓汤或华盖散。2、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重证)麻杏石甘汤。3、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4、阴虚肺热;沙参麦冬汤5、肺变证;(心阳虚);参附龙牡救逆汤。(气阴两虚);生脉散。

(内陷厥阴);羚角钩藤汤、牛黄清心丸。

三、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缓解期;1、肺虚;玉屏风散。2、脾虚;六君子汤。

3、肾虚;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四、鹅口疮:1、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2、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五、口疮:1、脾胃积热;凉膈散。2、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

4、脾肾火虚;理中汤加肉桂。

六、呕吐:1、伤食;保和丸。(伤乳)消乳丸。2、胃热;加味温胆汤。

3、胃寒;丁萸理中汤。

4、肝气犯胃;解肝煎。

5、惊恐;定吐丸。

七、泄泻:1、伤食;保和丸。2、风寒;藿香正气散。3、湿热;葛根黄连黄芩汤。

4、脾虚;参苓白术散。

5、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偏肾阳虚)四神丸。

变证;1、伤阴;连梅汤。2、伤阳;参附龙牡救逆汤。

八、腹痛:1、腹部中寒;养脏散。2、乳食积滞;香砂平胃散。

3、脏腑虚冷;小建中汤合芍药汤。

4、气滞血瘀;少腹逐瘀汤。

九、厌食:1、脾运失健;曲麦枳术丸。2、胃阴不足;养胃增液汤。

3、脾胃气虚;参苓白术散。

十、积滞:1、乳食内积;消乳丸或木香大安丸。2、脾虚夹积;健脾丸。

3、脾虚不运;香砂六君子汤。

十一、疳证:1、疳气;资生健脾丸。2、疳积;疳积散。3、干疳;八珍汤。

(眼疳)石斛夜光丸。(心疳)泻心导赤汤。(疳肿胀)五苓散合皮饮。

(肾气不固)金匮肾气丸。

十二、惊风:外感1、感受风邪;银翘散。2、感受暑邪;清温败毒饮。

3、感受疫邪;(气营两燔);白虎汤合紫雪丹。(湿热)黄连解毒汤。

(痰食惊风);玉枢丹合保和丸。(惊恐惊风)抱龙丸、安神丸。

慢惊风;1、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寒湿);附子理中汤。

2、脾肾阳衰;固真汤、逐寒荡惊汤。

3、阴虚动风;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

十三、痫证;1、惊痫;镇惊丸。心血虚、养心汤。愈后疲倦用大补元煎。

2、风痫;定痫丸。

3、痰痫;涤痰汤。

4、瘀血痫;通窍活血汤。

十四、小儿水肿:1、风水相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湿热内浸;三妙丸合导赤散。

3、肺脾气虚;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4。脾肾两虚;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

(肿甚)五苓散、五皮饮。6、水气上凌心肺;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7、邪陷心肝;龙胆泻肝汤。8、水毒内闭;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时行疾病:

一、感冒:1、风寒;葱鼓汤、杏苏散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银翘散或桑菊饮。

3、暑湿;新加香薷饮。挟痰;(偏风寒)三拗汤加苏子。(偏风热)黛哈散加桑白皮。

(挟滞)解表药加保和丸或消食导滞之品。挟惊;解表药加蝉衣、钩藤、僵蚕或小儿回春丹

二、麻疹:初热期(疹前期)宣毒发表汤。2、见形期(出疹期)清解透表汤。

3、恢复期;沙参麦冬汤。逆证;1、麻毒闭肺;麻杏石甘汤。

2、热毒攻喉;清咽下痰汤、六神丸。

3、邪陷心肝;羚角钩藤汤。

三、风痧:1、邪郁肺卫;银翘散。2、邪热炽盛;透疹凉解汤。

四、丹痧:1、邪侵肺卫;解肌透痧汤。2、毒在气营;凉营清气汤。

3、疹后伤阴;沙参麦冬汤。

五、水痘:1、风热轻证;银翘散。2、毒热重证;清胃解毒汤。

六、痄腮:1、温毒在表;银翘散。腮肿加夏枯草、喉痛去荆芥加马勃、板蓝根。

2、热毒蕴结;普济消毒饮。腮肿硬加夏枯草、海燥、昆布。热毒盛便秘加大黄、玄明粉。

3、邪毒内陷;龙胆泻肝汤。外用;青黛散醋调敷或如意金黄散水调敷。

或鲜蒲公英、马齿苋、芙蓉花叶任选一种捣烂外敷。

七、顿咳:1、初咳期;风热轻证、桑菊饮。热邪偏重、麻杏石甘汤。风寒轻证、杏苏散。寒邪偏重、华盖散。2、痉咳期;桑白皮汤。3、恢复期;沙参麦门冬汤、人参五味子汤。

八、白喉:1、风热疫毒;银翘散。2、阴虚燥热;养阴清肺汤。3、疫毒攻喉;黄连解毒汤

九、小儿暑温:1、邪在卫气;新加香薷饮或白虎汤。2、邪在气营;清温败毒饮。

3、邪在营血;犀角地黄汤合增液汤。

4、邪恋正虚;(余热未尽)青蒿鳖甲汤或桂枝汤。(痰蒙神窍)苏合香丸、龙胆泻肝汤、黄连阿胶汤。(内风扰动);止痉散或大定风珠。

十、小儿麻痹证:1、邪郁肺胃;葛根黄芩黄连汤。2、邪注经络;羌活胜湿汤

3、气虚血滞;补阳还五汤。

4、肝肾亏损;虎潜丸或加味金刚丸。

十一、疫毒痢:1、毒邪内闭;黄连解毒汤。2、内闭外脱;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救逆汤。

十二、疰夏:1、湿困脾胃;藿朴夏苓汤。2、脾胃虚弱;清暑益气汤去黄柏、青皮。

十三、夏季热:1、暑伤肺胃;王氏清暑益气汤。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汤。

小儿杂病:

一、五迟、五软:1、五迟;(肝肾不足);加味六味地黄丸。(偏行迟);虎骨散。

(齿迟)汤氏芎黄散。2、心血不足;菖蒲丸。(发迟)苣胜丹或苁蓉丸。

2、五软;(脾肾两亏);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气血虚弱);八珍汤。

智力迟钝明显;调元散。

二、五硬:1、阳气虚衰;参附汤。2、寒凝血脉;当归四逆汤。

三、解颅:1、肝肾亏损;补肾地黄丸。肾虚肝亢;知柏地黄汤合三甲复脉汤

3、脾虚水泛;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

4、热毒壅滞;犀地清络饮兼营服化毒丹。

四、尿频:1、湿热下注;八正散。2、脾肾气虚;缩泉丸。

3、湿热留恋;肾阴偏伤;知柏地黄丸。

五、遗尿:1、下元虚寒;菟丝子散。2、脾肺气虚;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3、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

六、紫癜:1、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2、气不摄血;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

3、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七、汗证:表虚不固;玉屏风散合牡蛎散。2、营卫不和;黄芪桂枝五物汤。

3、气阴虚弱;生脉散。

八、夜啼:脾脏虚寒;乌药散。2、心经积热;导赤散。

3、暴受惊恐:朱砂安神丸或琥珀抱龙丸。

新生儿疾病

一、胎黄:1、湿热熏蒸;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茵陈理中汤。

3、瘀积发黄;血府逐瘀汤。

2014执业医师考试必备各类口诀-“小三阳”和“大三阳”的区别

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周遭流岚升腾,没露出那真实的面孔。面对那流转的薄雾,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一场流星雨的来临… 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诗意的心,在我最美的年华里,同星空做了一次灵魂的交流… 秋日里,阳光并不刺眼,天空是一碧如洗的蓝,点缀着飘逸的流云。偶尔,一片飞舞的落叶,会飘到我的窗前。斑驳的印迹里,携刻着深秋的颜色。在一个落雪的晨,这纷纷扬扬的雪,飘落着一如千年前的洁白。窗外,是未被污染的银白色世界。我会去迎接,这人间的圣洁。在这流转的岁月里,有着流转的四季,还有一颗流转的心,亘古不变的心。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各科精华汇总 中医内科速记 中医内科笔记(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香薷,阴虚葳蕤气参苏。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三痰热清,肝火蛤泻肺阴沙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肺脾六,肺肾两虚生金水。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7、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喘寒麻华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喘脱参附送锡丹。 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6、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8、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苇痈溃梗复清肺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肺痨阴方月华丸,虚火百合秦艽汤,气阴保真苓术数,阴阳俱损大造丸。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肺胀痰浊苏三养,蒙窍涤痰热婢桑;阳虚水泛真武苓,肺肾平喘补肺汤。 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八、心悸:悸怯安神心血归,阴火天砂凌苓桂,瘀桃阳附加龙牡。 1、心虚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4、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九、胸痹: 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证: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不寐:不寐肝龙痰热温,心肾六交心脾归,心胆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全套资料

201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11年01月12日16:10 来源: 文都教育我要评论(0) 一、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症诊断能力 (三)确立治法的能力 (四)选方与用药能力 (五)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 (六)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 (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 迎香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 内庭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通里神门后溪天宗 听宫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 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涌泉太溪照海内关大陵

中冲外关支沟翳风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行间太冲期门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 1.毫针刺法 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 3.其他针法操作 (1)三棱针法 (2)皮肤针叩刺 4.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6)皮肤灼伤(起泡) 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1)偏头痛 (2)中风 (3)痛经 (4)扭伤 (5)牙痛 (6)晕厥 (7)虚脱 (8)高热 (9)抽搐 (10)内脏绞痛 (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 1.拔罐的吸附方法 2.拔罐方法 3.起罐方法 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 (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1.滚法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

一、基础理论 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21.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23.“木”的特性是:曲直。24.“水”的特性是:润下。25.属于“金”的音是:商音。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28.水的“所胜”之行是:火。29.金的子行为:水。30.火的母行为:木。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33.肝病传脾的是:相乘。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36.木火刑金是:相侮。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39.喜胜:悲。40.恐胜:喜。41.属于“火”的是:喜。42.属于“金”的是:悲。43.属于“水”的是:耳。44.属于“土”的是:口。45.属于“水”的是:咸。46.属于“木”的是:酸。47.属于“水”的是:黑。48.属于“金”的是:白。49.“君主之官”指:心。50.“将军之官”指:肝。51.“生之本”指:心。52.“罢极之本”指:肝。53.“气之根”是指:肾。54.“气之主”是指:肺。55.“先天之本”是指:肾。56.“后天之本”是指:脾。57.“生气之源”指:脾。58.“主气之枢”指:肺。59.“生痰之源”指:脾。60.“贮痰之器”指:肺。61.主行血的是:心。62.主统血的是:脾。63.朝百脉的是:肺。64.主生血的是:脾。65.通调水道的是:肺。66.运化水液的是:脾。67.主行血的是:心。68.主藏血的是:肝。69.司呼吸的是:脾。70.主纳气的是:肾。71.主疏泄的是:肝。72.主闭藏的是:肾。73.气血生化之源是:脾。74.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心。75.主血的是:心。76.主气的是:脾。77.藏神的是:心。78.调畅情志的是:肝。79.主治节的是:肺。80.主升清的是:脾。81.与水液代谢关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历年必考知识点汇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妇产科历年必考知识点汇总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拾卵)。 8.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9.卵巢固有韧带(卵巢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只切除子宫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阴道上段:子宫动脉。中段:阴道动脉。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阴道上段→髂内、闭孔。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18.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 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20.性激素为甾体激素(类固醇),肝脏代谢。 21.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检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可判断胎儿是否宫内死亡)。 22.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子宫黏膜增殖期转分泌期,宫颈黏液干黏,抑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振幅,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基础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作排卵日期标志。 23.月经周期:月经期(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24.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25.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 卵子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6.着床在受精后第6~7日。受精后8周称胚胎,9周起称胎儿。 27.自觉胎动:初产妇18~20周,经产妇16周末。 28.身长:前5个月=月数平方,后5个月=月数×5. 体重=宫高×腹围+200g 29.甲状腺是胎儿最早发育的内分泌腺。 30.胎盘:羊膜(最内层),叶状绒毛膜,底蜕膜(母体部分)。 3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属蛋白质类激素是一种糖蛋白,合体滋养细胞合成,8~10周达高峰。 雌激素:10周后胎盘合成,雌二醇为非孕妇100倍,雌三醇为1000倍。 32.脐带含1条脐静脉和2条脐动脉。 33.羊水来源:早期:母体血清;中期:胎儿尿液;晚期:肺也参与。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一) 1.第一站:崩漏血热(实热) 第二站:下颌淋巴结的触诊,列缺、气海、悬钟的定位。主治病症,操作演示穿隔离衣 第三站:胁痛肝络失养型的症状、治法、方药。问病史是个阑尾炎。还有一道医德题。 2.第一站:郑某,男,40岁,干部,已婚。发现慢性乙型肝炎6年,近半年常觉两胁胀痛,胁下触及肿物,刺痛,固定不移,消瘦,面色黝黑,舌紫暗,脉涩。血生化:ALT :110U/L ,AST120U/L B 超:肝,脾光点增强,肝硬化,脾大。 第二站:1)请演示右肾触诊2)请说出内庭,手三里,角孙的定位与主治3)请演示胫骨中1/3骨折的夹板固定 第三站:请说出淋证的治疗原则。 3.第一站:经断前后诸症;肾阴虚。 第二站:颈项强直。阳陵、中极的位置,主治,刺灸。胸外心脏按压。 第三站:水肿的病史;心悸、心虚、胆怯的主证,治法,方药。 4.第一站:暑湿感冒(有人抽到小儿惊风、阑尾炎、崩漏、着痹、中消、湿热痢。) 第二站:第一题是脊柱的叩诊;第二题是头维、阳陵泉、太溪的定位和主治作用;第三题是穿脱隔离衣。

第三站:1、解黏液浓血稀烂便1天。要求围绕主诉问诊。2、心悸心虚胆怯的主证、治法、方药。(有人抽到了崩漏、着痹、梅核气、风寒感冒、阳黄和阴黄鉴别、阳水和阴水鉴别)。 5.第一站:病例:感冒,暑湿型,新加香薷饮 第二站:1.脾脏触诊2.针灸:尺泽,主治、位置;昆仑,中极,位置、主治、禁忌3.无菌手套的戴法操作(不仅要按规范戴,还要描述清楚) 第三站:1.病史采集:患者出现心悸,发热,关节肿痛,请围绕主述进行相关的病史采集。 2.湿热痢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6.第一站:消渴(上消) 第二站:肺部语颤触诊;心脏胸外按压;针灸操作:头维、阳陵泉、太溪,定位与主治第三站:问诊题:心前区憋闷性疼痛10天;主证题:肠痈的淤滞型,主证和治法。眩晕(肝阳上亢),液波震颤,腰椎骨折的搬运。 7.第一站:辨证论治:于某,50岁,女,工人。患者既往平素肥甘食物,体形肥胖。近一个月来多食易饥,每次进食500克,食后易饿,近来渐进消瘦,伴心烦,喜渴冷饮,小便多。舌红苔黄,脉数。T、P、R、BP均正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2.9mol/L,餐后血糖18.7mmol/L尿糖(++++)。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中医辩病依据、中医辨证论治、中医病因及病机、中医鉴别诊断、西医辩病依据、初步诊断、中医病名、中医证型、西医病名、治法、方剂及药物成分、剂量服法(还有考了瘿病-甲亢,湿热痢疾,小儿腹泻,崩漏,暑湿感冒,湿热血淋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完美资料 (重点 必考)

临阵磨枪 ?“盛则传,虚则受”,则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 ?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为肺志,恐为肾志。?心在液为汗,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 ?脾为脏,属阴,喜燥而恶湿;胃为腑,属阳,喜润而恶燥。?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称“脑为元神之府”。 ?精的功能除具有繁衍生命重要作用外,还具有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功能。 ?跷脉的基本功能:一是主司下肢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矫捷。二是司眼睑的开合。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真实假虚即“大实有赢状”。?气机失调(即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不包括“气虚”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在日晡(下午3-5点)热势较高,属于胃肠燥热内结, 阴虚潮热:在午后和夜间低热。由于阴虚阳亢而生热。 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为湿热内 盛。 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血。 ?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阳明经头痛(大肠胃)―――前额连眉棱骨疼痛少阳经头痛(三焦胆)―――两侧头痛 太阳经头痛(小肠膀胱)―――后头痛连项背 厥阴经头痛(心包肝经)―――巅顶痛 少阴经头痛(心肾)―――头痛连齿 太阴经头痛(肺脾)―――头痛而重 ?危重病人,本来不能食,突然能食,食不知饱,称为“除中”,是胃气败绝所致(除即消除,中即中气)。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表示脾胃健旺;胖而食少形盛气虚,表示脾虚痰湿 ?患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 黑睛属肝,称为“风轮”; 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口形六态”:口张、口噤、口撮、口、口振、口动 ①口张:即口开,属虚证。若口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 不入,为肺肾之气将绝 ②口噤:即口闭,牙关紧闭,属实证。因肝风内动,筋脉 拘急所致。 ③口撮:即上下口唇紧聚,为邪正交争所致,见于新生儿 脐风,破伤风病人 ④口僻:即口角一侧歪斜。多为风痰阻络所致 ⑤口振:即战栗鼓颌,口唇摇振。多为阳衰寒盛或邪正剧 争所致。可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⑥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之象;若口 角掣动不止,则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 ?寒痰色白清稀 热痰色黄质稠 风痰清稀有泡沫 湿痰色白量多 燥痰量少而粘 ?小儿指纹色鲜红为外感表证;色紫红为热证 ?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属伤食,口苦属热证。?咳声不扬,咯痰黄稠不易出者,属肺热咳嗽; 咳声清脆,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属燥热咳嗽 咳声重浊,痰液稀白者,属风寒咳嗽; 咳声紧闷,痰白滑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咳嗽; 咳声低微,咳出白沫者,属肺虚咳嗽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夹舌本。 肝藏血,主筋,其经脉络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谵语为热扰心神 郑声为心气大虚 独语为心气亏虚或痰浊扰心 错语为心气不足 谵语和郑声一定是在神志不清时发生的。 ---------------------------------------------------------------------------------------------------------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 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 ?紫苏解鱼蟹毒 ?生姜能解生半夏、生南星和鱼蟹之毒?熊胆内服,0.25~0.5g。 ?甘遂0.5—1g、 ?大戟1.5—3g、 ?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剂,每次0.6g、 ?牵牛子煎服,3~9g。入丸、散剂,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巴豆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要药 ?鹿茸 1-2g ?麦芽:回乳消胀 ?使君子蛔虫病,蛲虫病;小儿疳积;苦楝皮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疥癣,湿疮。;槟榔杀绦虫、蛔虫、截疟 ?小蓟善治尿血、血淋;地榆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侧柏叶肺热咳嗽;白茅根胃热呕哕;茜草血热夹瘀

2016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备知识精选-中医诊断歌诀

中医诊断歌诀 1、表寒证:伤寒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2、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3、里热实证:里热实证高热狂,烦谵口渴喜饮凉。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数有力,舌苔黄。 4、里寒虚症:里寒虚症腹痛满,呕吐清水气息短。纳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缓。 5、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便溏舌淡脉迟弱,阴盛外寒,阳虚生。 6、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登高而歌或谵语,舌绛脉洪,和神昏。 7、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头晕眼花腰酸痛,气短咽干,痰少粘。颧红无苔脉细数,育阴潜阳治可愈。 8、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上热下寒错杂证,胸中烦热咳痰粘。口舌生疮咽肿痛,腹痛便溏紧相连。 9、上寒下热:上寒胃脘拘急痛,呕吐清水哕逆机急。下热下腹胀闷痛,尿痛色黄尿意频。 10、里寒表热:里寒素有浮肿病,畏寒便溏四肢凉。复感表热渴咽痛,发热解表当助阳。 11、里热表寒:里热表寒素有热,烦躁便秘渴咽干。复感寒邪身躯痛,继而发热恶风寒。 12、真热假寒:真热假寒阳不伸,面色苍白手足冰。恶热烦渴喜冷饮,舌绛苔黄神不清。 13、真寒假热:身寒假热阳气虚,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热口渴脉虚大,甘温除热好时机。 14、虚症:虚症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阴虚可见五心热,阳虚面白肢不温。舌光无苔脉细弱,大便溏泻小便频。 15、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便难里急尿涩痛,舌红苔厚脉弦长。 16、上实下虚:上实喘嗽壅胜痰,胸脘腹胀卧则难。下虚浮肿吸气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虚下实:上虚心肺不足证,下实大肠湿热凝。心悸怔中气息短,里急后重脓血行。里实表虚风热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满据按二便闭,发热汗出痛恶风。 18、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食欲减,便溏食后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痛,素体阳虚又外感。 19、真实假虚:内有真实外假虚,体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后重或症癖,大实赢状补益疾。 20、真虚假实:真虚假实腹胀满,痛喜揉按而和缓。舌质胖嫩虚弦脉,反泻含冤重危险。 21、阴阳: 阴证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语声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证神旺语声粗,面目红赤呼吸粗。高热尿黄大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浮 阴虚内热颧唇红,盗汗少寐梦遗精。五心烦热脉细数,舌红无苔卧不宁。 阳虚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虚弱脉,身倦畏寒尿频数,阳痿带稀体无泽。 失血脱水成之阴,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红干燥脉虚数,面色潮红畏热烦。 亡阳病变阳虚脱,手足厥冷汗出多。脉微欲绝舌淡润,渴喜热饮息微弱。

2016最新完整执业医师考试各科复习要点汇总(精华)

2016执业医师考试各科复习要点汇总(精华) 内科复习题 一.常见症状与体征 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中度发热的口腔温度是38~38.9℃国人咯血的常见原因是肺结核 大量咯血一次咯血量>300ml 血中Hb含量<60g/L,即使重度缺氧,亦难发现发绀 血中还原红蛋白>50g/L,皮肤粘膜可出现发绀语音震颤增强见于接近胸膜的肺内大空洞 以肺组织含气量由多到少为序,叩诊音的排序是:鼓音-过清音-清音-浊音-实音 痰鸣音属于粗湿啰音正常人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可听及的呼吸音是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正常人背部第1、2胸椎附近可听及的呼吸音是支气管呼吸音喘鸣音属于干啰音 最常能听到的胸膜摩擦音的部位是前下侧胸壁心绞痛的牵涉痛表现为左前臂内侧痛 胸骨后痛可见于反流性食管炎吸气性呼吸困难见于甲状腺肿大呼气性呼吸困难见于阻塞性肺气肿 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大量胸腔积液Kussmaul呼吸常见于尿毒症Cheyne-Stokess呼吸常见巴比妥类药中毒 Biots呼吸常见于巴比妥类药中毒按发生机制,呼吸遏制见于呼吸中枢性呼吸困难 按发生机制双吸气见于呼吸中枢性呼吸困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始动因素是水与钠潴留 右心衰竭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始动因素是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 急性肾炎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始动因素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肾病综合征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始动因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丝虫病时,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是淋巴液回流受阻 正常人平卧时,颈外静脉在锁骨上缘至下颌角间的充盈水平在下2/3以内 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在锁骨上缘至下颌角间的充盈水平是常不显露 30°~45°的半卧位颈外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 颈外静脉怒张伴收缩期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心脏触诊检查震颤,通用的正确手法是用手掌尺侧动脉导管关闭常有震颤心脏瓣膜Erb听诊区又称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心尖区听诊最清晰的心音是第一心音心底部听诊最清晰的心音是第二心音 仰卧位和左侧卧位听诊最清晰的心音第三心音高抬下肢可增强坐位或立位可减弱或消失的心音第三心音 通常只在儿童或青少年可听到的心音第三心音 额外心音大多出现在S 1 之前、S 2 之后舒张早期奔马律的组成的是病理S 3 与S 1 、S 2 室性奔马律的组成是病理S 3 与S 1 、S 2舒张晚期奔马律的组成是S 4 与S 1 、S 2 房性奔马律的组成是S 4 与S 1 、S 2 周围血管征不包括奇脉Corrigan脉是指水冲脉Traube征是指枪击音.Quincke征是指毛细血管搏动Doroziez征是指动脉双重杂音De Musset征是指点头运动 膝胸或俯卧位可使呕吐减轻,常见于十二指肠淤滞恶心伴随症状的临床意义眩晕-美尼尔综合征 腹痛发生的三种基本机制是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和牵涉痛 内脏性腹痛的特点A 疼痛部位含混B 疼痛部位接近腹中线C 常伴自主神经兴奋症状D 腹痛不因体

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

2016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 一、医患沟通 二、临床诊疗思维能力 (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二)病证诊断 (三)确立治法 (四)选方与用药 (五)预防与调护 三、中医技术操作技能 (一)中医四诊 (二)针灸常用腧穴 1. 尺泽 2. 孔最 3. 列缺 4. 鱼际 5. 少商 6. 商阳 7. 合谷 8. 手三里 9. 曲池 10. 肩髃 11. 迎香 12. 地仓

14. 头维 15. 天枢 16. 梁丘 17. 犊鼻 18. 足三里 19. 条口 20. 丰隆 21. 内庭 22. 公孙 23. 三阴交 24. 地机 25. 阴陵泉 26. 血海 27. 通里 28. 神门 29. 后溪 30. 天宗 31. 听宫 32. 攒竹 33. 天柱 34. 肺俞 35. 膈俞

37. 肾俞 38. 大肠俞 39. 次髎 40. 委中 41. 秩边 42. 承山 43. 昆仑 44. 申脉 45. 至阴 46. 涌泉 47. 太溪 48. 照海 49. 内关 50. 大陵 51. 中冲 52. 外关 53. 支沟 54. 翳风 55. 风池 56. 肩井 57. 环跳 58. 阳陵泉

59. 悬钟 60. 行间 61. 太冲 62. 期门 63. 腰阳关 64. 命门 65. 大椎 66. 百会 67. 神庭 68. 水沟 69. 印堂 70. 中极 71. 关元 72. 气海 73. 神阙 74. 中脘 75. 膻中 76. 四神聪 77. 太阳 78. 定喘 79. 夹脊 80. 十宣

(3)叩诊(腹部叩诊音、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肾区叩击痛、膀胱叩诊)(4)听诊(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 13.脊柱、四肢检查 (1)脊柱检查(弯曲度、活动度、压痛与叩击痛) (2)四肢关节 14.神经系统检查 (1)肌力、肌张力 (2)共济运动 (3)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 (4)脑膜刺激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0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A1型选择题(1~75题) 答题说明 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腹部触诊见腹胀满,无压痛,叩之作空声,其病证是 A、痰饮 B、水臌 C、气胀 D、内痈 E、积聚 答案:C 2、望神观察重点是 A、面色 B、神情 C、形体 D、两目 E、姿态 答案:D 3、在舌诊中,邪热夹酒毒上壅的舌象是 A、舌多瘀斑 B、舌色晦暗 C、舌脉粗长 D、舌色青紫 E、舌紫肿胀 答案:E 4、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者,多属 A、精血不足 B、肾虚或血热 C、血虚受风 D、疳积 E、脾胃虚损 答案:B 5、八纲中的“寒热”指的是 A、辨病位的纲领 B、辨病因的纲领 C、辨虚实的纲领 D、辨病性的纲领 E、辨标本的纲领 答案:D 一、单选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A、《五十二产病方》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中藏经》 E、《伤寒论》 标准答案:c 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神农本草 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B、《黄帝内经》、《伤寒论》、 《类经》、《难经》 C、《素问》、《灵枢》、《神农 本草经》、《伤寒论》 D、《黄帝内经》、《类经》、《难 经》、《脉经》 E、《素问》、《灵枢》、《神农 本草经》、《中藏经》 标准答案:a 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 点是 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c 4、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 的含义是指 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B、人的精神意识 C、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 D、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a 5、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 是指 A、先天之精 B、水谷之精 C、生殖之精 D、肾中所藏之精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d 6、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 是 A、中医的经典理论 B、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 C、对立统一的世界观 D、唯物论 E、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 自发的辨证法思想 标准答案:e 7、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 的色脉关系是 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符 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客色胜主色 D、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d 8、主要体现按五行学说确 立抑强扶弱兼用治则的治法 是 A、抑木扶土法 B、佐金平木法 C、培土制水法 D、泻南补北法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a 9、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 征兆"是 A、日与月 B、天与地 C、水与火 D、升与降 E、左与右 标准答案:c 10、形神关系的确切表述是 A、精能生神 B、神附于形 C、神为形主 D、形为神宅 E、形与神俱 标准答案:e 11、肺的阴阳属性是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均非 标准答案:b 12、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 之阴”的法则,治宜: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壮水制火 D、益火消阴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c 13、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 律,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心火不足,肾水可乘之 B、木火刑金 C、肝木乘土 D、心火过亢,可以反侮肺 金 E、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 水受邪 标准答案:d 14、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 衰,属于 A、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B、已之所胜,轻而侮之 C、制已所胜 D、侮所不胜 E、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b 15、“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是指 A、木乘土 B、木克土 C、土侮木 D、子病及母 E、母病及子 标准答案:a 16、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 入五脏,多食苦则伤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 标准答案:a 17、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 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 A、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C、可行气于腑 D、实体性器官 E、病则多虚证 标准答案:a 18、“命门之火”是指 A、肺阳 B、心阳 C、肝阳 D、肾阳 E、脾阳 标准答案:d 19、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 要是关系着 A、情志活动

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诊断:=吸烟+咳嗽、咳痰+冬秋季发作+双肺干湿性啰音+桶状胸 鉴别: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弥漫性泛支气管炎+特发性肺纤维化 进一步检查:肺功能检查+血气检查+胸部CT+痰涂片、痰培养、药敏+肺纤支镜 治疗原则:稳定期(戒烟+氧疗+康复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药敏抗生素) 急性期:通畅气道(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治疗(药敏+止咳、祛痰)+合并2型呼衰治疗(持续低流量给氧)+合并肺心病、右心衰治疗(利尿、扩管、强心) 2、肺炎 诊断:=诱因(受凉、疲劳、醉酒感染)+咳嗽咳痰(脓性)+发热(高热、寒战)+肺实变(语音震颤)、湿性啰音+WBC↑中性粒、核左移+X线(大片状渗出或实变影、胸腔积液) 鉴别:各种致病菌引起的肺炎之间的鉴别+肺结核+急性肺脓肿+肺癌+急性支气管炎 进一步检查:病原学(痰涂片、痰培养、药敏)、胸部CT+肺纤支镜+血气分析+肝肾功能 治疗原则:休息对症(退热、止咳、祛痰、吸氧)+抗感染(药敏)+重症(抗休克、机械通气) 3、支气管哮喘 诊断:=变应原(冷空气、化学刺激、花粉)+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痰+哮鸣音(呼气相)+哮喘家族史 鉴别:心源性哮喘+COPD+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 进一步检查:肺功能+血气分析+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治疗原则:脱离过敏原+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抗感染+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 4、支气管肺癌 诊断:=老年吸烟男性+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杵状指+ X线(团块状阴影) 鉴别:肺结核+肺部良性肿瘤+肺囊肿继发感染 进一步检查:胸部CT(增强)+支气管镜活检+肿瘤标记物+痰找瘤细胞 治疗原则:一般治疗(休息、营养、能量支持)+手术为主+化疗+放疗 5、呼吸衰竭 诊断:=原发病(COPD+哮喘+肺实质、间质病变、肺血管病变等)+病史体征(呼吸困难+发绀)+血气分析(PaO2<60mmHg(PaCO2>50 mmHg) 鉴别:原发病之间的鉴别、心脏内解剖分流等引起的低氧血症 进一步检查:病原学检查(痰涂片、痰培养、药敏)+原发病检查+动态血气分析+心肝肾功能+电解质酸碱+胸片 治疗原则:营养支持+保持气道通畅(抗感染、祛痰、气管插管人工通气)+氧疗(持续性低流量)+改善通气(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预防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肾衰) 6、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诊断:=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盗汗、消瘦)+咳嗽咳痰(咯血)+ESR↑+PPD强阳性+WBC淋巴细胞比例↑+胸片(片状阴影有空洞)+痰涂片抗酸杆菌+肺活检(干酪性坏死)+抗生素无效 鉴别:细菌性肺炎+肺脓肿+肺癌+支气管扩张+淋巴瘤 进一步检查:痰涂片染色、痰结核培养+PPD+胸片(CT)+支气管镜(活检) 治疗原则:抗结核(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营养支持+大咯血治疗(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支气管动脉栓塞)+外科手术(内科无效) 7、结核性心包炎 诊断:=结核中毒症状+其他(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干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心包摩擦音+心尖搏动弱心音遥远+心包镜活检

【考试大论坛】-[考试大论坛]执业医师考点(经典)

执业医师考点 1关于化生下列不正确的是:机化属于间质性化生 2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的:凝固性坏死 3血管玻璃样变性常见于:良性高血压病的细动脉 4微血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5瘀血常见的原因中没有:动脉栓塞 6炎症渗出病变错误的是:所有渗出的白细胞都具有吞噬作用 7急性炎症局部组织变红的主要原因是: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8不是恶性肿瘤:畸胎瘤 9高血压心脏病的病变特征:左心室向心性肥大 10执业医生法适用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医师 11医师出生接产后,医疗机构可以出具的证明文件是:出生证明书 12医疗机构施行特殊检查时:征得患者同意,并取得其家属或关系人同意及签字后施实 13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病因是:长期吸烟学易网医学考试频道搜集整理 14诊断慢支急性发作伴细菌感染主要依据是:痰量较多呈脓性 15我国引起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6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气道高反应 17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 18不能做支气管造影:病变较重累及双侧肺 19细胞内结核无效的杀菌药是:乙胺丁醇 20II型呼吸衰竭时氧疗吸O2浓度:25-34% 21关于咳嗽描述正确的是:支气管扩张症咳嗽往往于清晨或夜间就动体位时加重,并有咳嗽22与呼吸困难无明显关系的疾病包括:急性胃炎 23BP170/100mmhg伴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为高BP病:2级(极高危) 24直接引起心脏容量负荷加重的疾病为:主A办关闭不全 25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了:HB异常 26可引起低血钾的药物是:呋塞米别名:速尿 27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最常见累及哪一支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28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期前收缩 29震颤常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30二尖办狭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性肺水肿 31最容易引起心绞痛的是:主A狭窄 3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中不包括哪一项:血液高凝状态 33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错误的:发病年龄大多数为老年人 34心包压塞体征中不包括:心包摩擦音 35以下哪类心律失常,心律规则,心室率正常:心房扑动伴4:1房室传导 36有关心包摩擦音正确的是:胸骨左侧3 ,4肋间最响 37上消化道出血不正确的是:急性大出血时血象检查为早期诊断和病情观察的依据 38判断慢性胃炎是否属于活动性的病理依据是:粘膜中有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39胃溃疡多见于胃角和胃窦。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汇总

1.第一站:崩漏血热(实热) 第二站:下颌淋巴结的触诊,列缺、气海、悬钟的定位。主治病症,操作演示穿隔离衣 第三站:胁痛肝络失养型的症状、治法、方药。问病史是个阑尾炎。还有一道医德题。 2.第一站:郑某,男,40岁,干部,已婚。发现慢性乙型肝炎6年,近半年常觉两胁胀痛,胁下触及肿物,刺痛,固定不移,消瘦,面色黝黑,舌紫暗,脉涩。血生化:ALT:110U/L,AST120U/L B超:肝,脾光点增强,肝硬化,脾大。 第二站:1)请演示右肾触诊2)请说出内庭,手三里,角孙的定位与主治3)请演示胫骨中1/3骨折的夹板固定 第三站:请说出淋证的治疗原则。 3.第一站:经断前后诸症;肾阴虚。 第二站:颈项强直。阳陵、中极的位置,主治,刺灸。胸外心脏按压。 第三站:水肿的病史;心悸、心虚、胆怯的主证,治法,方药。 4.第一站:暑湿感冒(有人抽到小儿惊风、阑尾炎、崩漏、着痹、中消、湿热痢。) 第二站:第一题是脊柱的叩诊;第二题是头维、阳陵泉、太溪的定位和主治作用;第三题是穿脱隔离衣。 第三站:1、解黏液浓血稀烂便1天。要求围绕主诉问诊。2、心悸心虚胆怯的主证、治法、方药。(有人抽到了崩漏、着痹、梅核气、风寒感冒、阳黄和阴黄鉴别、阳水和阴水鉴别)。 5.第一站:病例:感冒,暑湿型,新加香薷饮 第二站:1.脾脏触诊2.针灸:尺泽,主治、位置;昆仑,中极,位置、主治、禁忌3. 无菌手套的戴法操作(不仅要按规范戴,还要描述清楚) 第三站:1.病史采集:患者出现心悸,发热,关节肿痛,请围绕主述进行相关的病史采集。 2.湿热痢的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6.第一站:消渴(上消) 第二站:肺部语颤触诊;心脏胸外按压;针灸操作:头维、阳陵泉、太溪,定位与主治

201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复习试题第一套

选择题 1.外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主要是由于 A.外感风温、风热 B.热毒、火毒 C.气郁、火郁 D.外感暑热 E.外感湿热之邪 2.外疡致病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感六淫 B.感受特殊之毒 C.经络阻塞 D.情志内伤 E.外来伤害 3.下列除哪项外均正确反映了外疡的病因与病位的关系 A.发于头面者多因风温、风热引起 B.发于胸腹者多因气郁、火郁引起 C.发于臀部者多因火郁引起 D.发于胫足者多因湿热、寒湿引起 E.发于上肢者多因风热引起 4.气血与外疡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疡的发生与否,与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B.气血盛衰与外疡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C.局部气血凝滞在病理过程中可转化 D.气血虚外疡易成脓、破溃 E.气血旺盛外疡易生肌收口 5.饮食不节导致外疡发生的最常见病机为 A.胃气不和 B.胃失和降 C.胃阴不足 D.胃热壅滞 E.湿热火毒内生 6.情志内伤所致外疡的好发部位是 A.乳房、胸胁 B.颜面 C.背部 D.手足 E.臀部 7.外疡的辨证应首辨 A.病因 B.经络 C.阴阳 D.部位 E.善恶顺逆 8.下列辨外疡阴证、阳证的主要依据,哪项不正确 A.患部皮肤颜色红活与否 B.肿势高突还是平塌 C.局部灼热与否 D.病发于皮肉还是筋骨 E.脓液之有无 9.风肿的特点是 A.肿块硬如棉、馒,有囊性感 B.坚硬如石 C.皮色发白微肿 D.漫肿宣浮 E.肿而木硬 10.痰肿的特点是 A.坚硬如石,皮色不变 B.皮紧内软随喜怒而消长 C.肿块硬如棉、馒,或硬如结核,不红不热 D.漫肿,色先青紫后变黄褐 E.肿势平坦 1 2 3 4 5 6 7 8 9 下页

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 症状汇总

医学教育网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归纳总结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重点,难点和考点汇总整理,对老师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学习中的精华内容做出归纳总结和提炼,并提供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下载。 一:发热 内源性致热源:一块坏肉 白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外源性性:细菌、病毒 热型:稽留热:稽大伤脑筋: 弛张热:张风败脓 间歇热: 回归热: 波状热,布鲁菌病 一.发热 (1)分为:感染性发热(传染病+病原体)和非感染性发热; 外源性一定通过内源性起作用; 下丘脑只认识内源性(记忆:女人)不认识外源性; 1)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介素-1(1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上升; 2)外源性能激活(嗜)嗜酸性(中)中性粒(单)单核-巨噬C (2)临床特点: 1)低热:37.5-38度中等热:38.1-39度高热:39.1-41度超高热:大于等于41度记忆:38度以下低热39度以下中热41度以下高热 2)学培养最佳时间:寒战高热前; 3)慢性地热持续4周;

二、咳嗽与咳痰 1.咳嗽的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2.咳嗽最常见的原因:呼吸道感染; 3.ACEI引起干咳; 4.咳大量脓疱谈,成百数千毫升--------细支气管肺泡癌; 三、咳血 1.科学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或者肺组织出血。咳血呈碱性。包括二狭、肺TB. 2.在我国引起咳血最常见的原因:急慢性支气管炎; 3.二狭咳血原因:支气管静脉破裂; 4.呕血为上消化道出血; 四、发绀 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红蛋白超过:50g/L,皮肤黏膜发绀 1、分类: 1)还原血红蛋白增加:①中心性发绀:除四肢及颜面。皮肤温暖 肺性发绀:不能交换气体—严重呼吸系统 疾病 心性混合性发绀:法洛四联症 ②周围性发绀:皮肤冷。缺血、淤血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高血血红蛋白达到:30 g/L,出现发绀。 五、呼吸困难 癔症:深快呼吸 1、发病机制: 1)吸气性呼吸困难:大气道,三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