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5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5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5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政策 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3.公开市场业务 4.贴现率

5.财政政策6.挤出效应7.货币政策8.相机抉择

9.相机抉择的争论

二、选择题

1.在收入―支出模型中,()会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均衡产量程高。

A.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D.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2.随着(),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A.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D.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4.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5.下列( )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垂直

D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6.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7.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8.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

B.国民收入减少

C.国民收入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9.如果所得税率既定不变,政府预算为平衡性的,那么,增加自主性投资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会增加均衡的收入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 )。

A.有盈余

B.保持平衡

C.出现赤字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 )。

A.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B.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C.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D.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11.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胀压力太大,其紧缩政策为( )。

A.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B.迫使财政部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

C.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12.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增加货币供给

B.提高贴现率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央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

13.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渠道之一是( )。

A.直接影响收入

B.改变资金的周转车

C.直接影响价格

D.改变借款的成本

14.经济学家一致认为( )。

A.货币供给的迅速变化对总需求具有重大影响

B.在稳定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大于财政政策

C.在稳定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小于财政政策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都不大

1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 )情况对扩张经济的作用最小

A.降低贴现率

B.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C.增加货币需求

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16.芝加哥学派建议( )。

A.采取固定的货币年增长率政策

B.同时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C.为控制通货膨胀而接受高失业率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7.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18.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那么,( )。

A.政府债券贬值

B.政府债券升值

C.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

D.政府债券的价格不受影响

19.假定货币需求不变,紧缩货币政策将导致( )。A.利率和货币存量都下降

B.利率下降,货币存量增加

C.利率上升,货币存量下降

D.利率和货币存量都上升

20.对利率变动反应最敏感的是(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货币需求的敏感程度相同

21.下例( )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是有效的。

A.对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是敏感的,投资需求并不敏感B.对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非常敏感,投资需求是敏感的C.利率对货币供给量是敏感的,投资对利率变动是敏感的D.以上情况部是有效的

22.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

A.旨在减少周期性的波动

B.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推迟经济的衰退

23.若私人支出的函数不变,政府预算赤字的增加( )。A.是填补通胀缺口的一个有效措施

B.将使总需求曲线右移

C.对总需求没有影响

D.不利于解决失业问题。

24.如果目前存在通胀缺口,应取的财政政策是(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出

25.以下( )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时滞引起的问题相关。

A.当企业等待开始新投资时,货币政策的作用被延缓

B.政府作出改变税收和支出的决定需要时间

C.汇率调整缓慢

D.A和B

26.若实行削减个人所得税率和增加实际国防开支的政策,在短期内将导致( )。

A.总供给减少,物价上涨

B.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C.总需求减少从而减少国民收入

D.因政策相互矛盾而使结果不确定

27.在决定政府的财政状况时,必须注意( )。

A.现实的盈余或赤字

B.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或赤字

C.个人所得税

D.充分就业经济中自动稳定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28.对均衡的NNP水平来说.政府盈余的影响与下列( )情况是完全一样的A.储蓄下降

B.投资增加

C.消费增加

D.储蓄增加

29.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如果收入小于支出,这可被认为( )。

A.投资大于储蓄

B.储蓄大于投资

C.税收已上调

D.税收与支出相等

30.传统的财政政策所持的观点是( )。

A.在和平时期充分就业预算应该持平

B.以收如为目的最好的税种是人头税,因为在商业周期中该税收是稳定的

C.公债在和平时期比战争时期的负担要轻,只有在战争情况下才有必要开白条为国家筹集资金

D.政府预算在商业周期中应平衡,不必每年平衡

31.公共项目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不利因素是( )。

A.绝大部分公共项目对公众没有好处或收益很小

B.开支增加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性的价格上升

C.资源从更需要的地方转到公共项目

D.一旦在建,要停止这些项目是困难的或代价昂贵的。

32.下面( )情况最能衡量目前的财政政策

A.税率的高低

B.当前政府预算赤字或盈余的大小

C.充分就业预算盈余的变动

D.税收与政府开支之间的关系

33.减少国债的意图是( )。

A.医治经济衰退

B.使货币从债券持有人转移到纳税人

C.使预算盈余,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达到紧缩通货的目的

D.使总需求上升的量与减少的国债量持平

34.如果政府增加个人所得税的量与政府支出相等,其影响可能是( )。

A.总支出的净下降

B.总支出的净增加

C.总支出不改变

D.平衡预算乘数的增加

35.每年平衡的政府预算( )。

A.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主张,因为这很容易达到

B.与萧条时的赤字相比,高涨时的盈余具有更大的内在稳定作用

C.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是可行的

D.可避免长期预算赤字引起的通胀后果,但这可能使经济产生波动

36.在以下( )情况下经济学家认为见机而行的财政政策能稳定经济

A.预算每年平衡

B.预算连年赤字

C.衰退时出现赤字,通胀时出现盈余

D.衰退时出现盈余,通胀时出现赤字。

37.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为有利,这是因为( )。

A.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财政政策更容易预期

B.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更直接的影响

C.货币政策能够均衡地影响经济的各个方面

D.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实行起来更快

38.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

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部门支出的利率也有敏感性

B.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也缺乏利率敏感性

C.货币需求具有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没有敏感性

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

39.平衡预算乘数是(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A.与额外的1美元税收相配的政府的额外1美元的支出

B.当预算盈余时,使政府支出等于税收的额外政府支出

C.当预算赤字时,压缩政府支出,使政府支出等于税收

D.从预算平衡状态出发,政府额外的1美元支出

40.平衡预算乘数等于( )。

A.边际消费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

C.1—边际消费倾向

D.l

41.假设在封闭经济中,家庭把所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80%开支掉。那么,在收入——支出分析中,税收减少1亿美元(每个家庭的减税额相同),这将使国民产出的均衡水平改变( )。

A.0.8亿美元

B.1亿美元

C.4亿美元

D.5亿美元

42.假设在封闭经济中.家庭把所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80%开支掉。在收入——支出分析中,政府支出增加1亿美元将使国民产出的均衡水平改变( )。

A.5 亿美元

B.1亿美元

C.4亿美元

D.8000万美元

43.假设一封闭经济中,在收入――支出分析中,政府支出的增加伴随等量纳税收增加(纳税人中每人增加等量纳税收),这将( )。

A.使国民收入增加,其大小是政府支出的增加量乘以可支配收入中的边际储蓄倾向

B.使国民收入减少,其大小是税收的增加量乘以可支配收入中的边际储蓄倾向

C.使国民收入增加,其大小是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位国民收入减少,其大小是税收的增加量

44.假设价格水平固定,并且经济中存在超额生产能力。以下( )正确描述了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所有步骤

A.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上升,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B.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减少,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C.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和产出减少

45.当财政政策增加总支出、国民收入、货币需求时,改变货币政策以保持利率稳定(否则利率将上升),这称为( )。

A.货币乘数

B.伴随性货币政策

C.平衡预算乘数

D.财政刺激

46.伴随性货币政策是指( )。

A.平衡预算乘数施行某种财政政策会使总支出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改变货币政策以保持国民收入不变

B.施行某种财政政策会使总支出的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增加,改变货币政策以限制投资,抵消财政政策的影响

C.施行增加总支出、国民收入和货币需求的财政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改变货币政策以保持利率不变

D.施行财政政策刺激使总支出、国民收入增加,从而使净出口增加,改变货币政策以提高汇率

47.假设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并且价格水平固定。若货币供给没有伴随性的改变,对经济的财政刺激将( )。

A.使利率上升而使私人投资增加

B.使利率上升而使私人投资减少

C.使利率下降由此使私人投资减少

D.使利率下降由此使私人投资增加

48.假设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不伴随以任何财政政策变动的货币性刺激将( )。

A.提高利率水平,使私人投资水平上升

B.提高利率水平,使私人投资水平下降

C.降低利率水平,使私人投资水平降低

D.降低利率水平,使私人投资水平上升

49.“政府用征税还是借贷的方式为财政刺激筹资对当前消费的影响是没有差别的”,这一观点被称为( )。

A.平衡预算乘数

B.伴随性货币政策

C.李嘉图等价性

D.隐含税收理论

50.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衰退时,货币需求( )。

A.相对有弹性、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只导致利率的轻微下降

B.相对有弹性,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利率很大的下降

C.几乎是垂直的,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几乎不导致利率的下降

D.相对无弹性,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利率很大的下降

51.像凯恩斯一样,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衰退时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这是因为( )。

A.货币需求和投资都相对有弹性

B.货币需求相对有弹性,投资相对无弹性

C.货币需求相对无弹性.投资相对有弹性

D.货币需求和投资都相对无弹性

52.依据传统货币理论,当货币需求相对于利率变化( )而投资相对于利率变化( )时,货币政策最没有效果。

A.有弹性/无弹性

B.无弹性/无弹性

C.有弹性/有弹性

D.完全无弹性/无弹性

53.作为经济条件恶化的结果,政府开支中的某个项目增加,或者是从某项税收中获得的收益下降。这称为( )。

A.伴随性货币政策

B.自动稳定器

C.平衡预算修正案

D.平衡预算乘数

54.假如颁布修正平衡预算,要求充分就业赤字为零。这意味着在衰退时( )。

A.政府开支将小于政府收入,导致联邦预算赤字

B.政府开支将小于政府收入,导致联邦预算盈余

C.政府开支将超过政府收入,导致联邦预算盈余

D.政府开支将超过政府收入,导致联邦项算赤字

55.伴随性货币政策指( )。

A.维持强有力的通货来适应进口者

B.使汇率贬值来促进出口。

C.用调整货币供给以避免利率上升的办法作为财政政策目标的补充

D.使货币供给以等于产出增加的比率增长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分别在括号里写上T或F)

1.不论挤出效应为多少,财政支出政策的效力都要大于财政收入政策。( )

2.如果国家预算周期性地得到平衡,那么国债量将不变。( )

3.转移支付增加一美元对总需求的影响总是与政府支出增加一美元相同。( )

4.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

5.假如挤出效应等于100%,财收支出政策十分有效。( )

6.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加。( )

7.比例税制对经济也会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

8.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政府增加福利支出将使洛伦茨曲线更远离45°线。( )

9.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对国会负责,而不是对财政部负责。( )

10.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增加公债的负担在通胀时期比萧条时期更重。( )

11.通过印制新货币来满足政府的支出,必然会造成通货膨胀。( )

12.政府支出增加100美元,若这100美元来自税收,其对经济的扩张作用比这l00美元来自公债更大。( )

13.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税率结构累进越快,财政制动器作用越大。( )

14.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公共工程的不足之处是在萧条时必须增加税收以便为政府支出融资。( )

15.在萧条时为取得年度预算的平衡,政府必须降低税率。( )

16.失业保险制度对国民收入水平变动能起自动稳定的作用。( )

17.通货膨胀缺口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加以解决。( )

18.如果消费者能根据收入变化及时地调整他们的消费水平,那么对经济就起到内在稳定的作用。( )

19.在长期的通货膨胀期间,相对于社会商品来说,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将造成私人产品的生产过剩。( )

20.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

21.凯恩斯学派认为,要对付经济萧条,宏观财政政策比宏观货币政策更有效。( ) 22.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与否主要取决于这一政策是否减少总支出。( )

23.消费者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是迟钝的。( )

24.如果利率水平处在流动性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

25.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商业银行准备金而不是活期存款规模。( )

26.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控制国家的货币供给。( )

27.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货币工具。( )

28.货币政策对付通货膨胀比对付经济衰退更为有效,因为中央银行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必须紧缩信贷,而中央银行增加准备金时,商业银行不必扩张信贷。( ) 29.如果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频繁的话,货币政策将更为有效。( )

30.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准备金率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对信贷规模的影响是相同的。( )

四、简答题

1.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思想和功能财政政策思想有何区别?

2.财政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4.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5.评论不同的政策工具有哪些主要标准?

6.如果经济衰退,政府打算用一种会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方法来刺激产出,那么政府更喜欢用什么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

7.各种政策工具后果的不确定性为什么必须重视?

8.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试图稳定经济的积极的政府干预要么是不必要的,要么是不尽如人

意的?而相反的观点又是什么?

五、论述题

1.何为自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2.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试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4.论述宏观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5.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6.试评析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六、计算题

1.假定货币需求为L = 0.2Y,货币供给为M = 200,消费C = 90 + 0.8Y d,税收了T = 50 ,投资I = 140—5r,政府支出G = 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2.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 = 130 + 0.6Y和I = 750–2000 r,设政府支出为G = 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 = 750–3000 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3.假设LM方程为Y = 500 + 25 r ,货币需求为L = 0.2Y–5 r ,货币供给量为100 ;IS方程为Y = 950–50 r ,消费函数为C = 40 + 0.8Y d,投资函数为I = 140 –10 r,税收为T = 50 ,政府支出为G = 50。试计算:

(1)均衡收入、利率、投资各为多少?

(2)若IS曲线变为Y =800–25 r ,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若自主投资增加30 ,比较(1),(2)中收入和利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为什么他们的收入变化有所差异?

4.已知某经济社会中消费函数C = 200 + 0.5(Y–T),投资函数I = 150–100 r,货币需求M D = 0.25Y–200 r + 50 ,货币供给Ms = 200。试求:

(1)在不含政府部门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

(2)在G = T = 50条件下(即平衡财政)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

5.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 = 0.8,边际税率t = 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

6.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的k =0.5,消费函数C =a+bY中的b = 0.5,假设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试问货币供给量(假定价格水平不变为1)要增加多少才能使利率保持不变?

习题答案与分析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经济政策有宏观经济政策和微观经济政策之分。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人政策等;微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制定的一些反对干扰市场正常运行的立法以及环保政策等。

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

的因素。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例如萧条时期,个人收人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人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地保证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要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3.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实施宏观货币政策的活动。公开市场

业务的目的是:(1)通过政府债券的买卖活动收缩或扩大会员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影响这些银行的信贷能力;(2)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市场利率;(3)通过影响利率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4)为政府证券提供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例如,经济扩张时,实行卖出政府债券的政策,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促使贷款利率上涨,遏制过度的投资需求;而在经济萧条时,则买迸政府债券,以便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们的信贷能力,促使利息率下降,从而扩大投资需求。公开市场政策由国家公开市场委员会讨论决定,由中央银行高级职员出任的公开市场业务经理具体执行。

4.贴现率

将未来支付改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

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即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但未到期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贴现率政策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这样,商业银行就会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会减少,而商业银行的利息将得到提高,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经济萧条时,银行就会增加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准备金提高,利息率下降,扩大了货币供给量,

由此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如果银行已经拥有可供贷款的充足的储备金,则降低贴现率对刺激放款和投资也许不太有效。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确定了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的下限。

5.财政政策

利用政府预算 (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宏观经济

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从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人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 (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6.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在LM

IS 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7.货币政策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

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调整法定准备率、调整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8.相机抉择

政府进行需求管理时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灵活地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搭配。根据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在决策速度、作用速度、预测的可靠程度这四方面的差异。相机抉择一般具有三种搭配方式:(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3)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搭配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实行相机抉择的目的在于既保持总需求,又不引起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9.相机抉择的争论

相机抉择的争论,又可称为规则与斟酌使用的争论,是指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要不要、以及如何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争论。

货币主义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市场经济有其内年稳定性,国家干预的需求管理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因而政府只要采用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稳定币值与物价,就可以为市场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环境,消除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样,政府开支也应被限制在国民收入中一个固定的比例,这样可消除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根源,让未来政策进程为人们知道,不用与政府斗智。

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市场没有力量迅速自我调整保持充分就业,政府有必要也能够为稳定经济发挥作用,而没有必要也不应当把自己局限于固定的规则,而应采用斟酌使用的政策:当经济萧条,失业率太高时,扩大总需求;当经济过热,通胀率太高时,紧缩总需求。至于与政策改变相联系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是不可能消除的。即使政府承诺实行不变的规则,当经济情况改变时,政府也只得放弃这种承诺。面对迅速变化的经济,想实行不变的规则,是根本行不通的。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货币流通速度出人意料降低时,如果按不变比率来扩大货币供给的话,很可能使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

二、选择题

1. C

2.B

3.D

4.C

5.C

6. A

7.A

8.B

9.A10.C

11.A12.B 13.D 14.A15.C 16.A17.D 18.A19.C 20.C

21.C 22.A23.B 24.A25.D 26.B 27.B 28.D 29.B 30.B

31.B 32.C 33.C 34.B 35.D 36.C 37.D 38.D 39.A40.D

41.C 42.A43.C 44.C 45.B 46.C 47.B 48.D 49.C 50.A

51.B 52.A53.B 54.D 55.C

三、判断题

1.F

2.F

3.F

4.T

5.F

6.T

7.T

8.F

9.T 10.T

11.F 12.F 13.T 14.F 15.F 16.T 17.F 18.F 19.T 20.F

21.T 22.T 23.F 24.T 25.F 26.T 27.F 28.T 29.F 30.T

四、简答题

1.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思想和功能财政政策思想有何区别?

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思想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按其发展阶段有三种涵义:一是年平衡财政预算,这是一种量出为入的平衡思想,要求某年预算均需平衡;二是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繁荣时期采用财政盈余措施,在萧条时期采取预算赤字政策,以前者的盈余来弥补后者的赤字,以求整个经济周期盈亏相抵,预算盈余为零的平衡思想;三是充分就业平衡预算,这种思想认为,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这种平衡预算思想的发展表明,平衡预算已由以往的每年度收支相抵的思想,逐步发展至以一定的经济目标为前提的平衡预算思想,在一定周期内,或某年度可有一定的财政盈余或赤字,但是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是机械性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政策思想。

功能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或补偿性财政政策。这种财政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有盈余,也可以有赤字,因而称之为功能性财政。平衡预算财政与功能财政思想的共同点是,两者的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后者则不强调这点,而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

2.财政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财政政策的效果是指政府支出或税收变化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就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说,这种财政政策的效果总的说来主要取决于两

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扩张财政会使利率上升多少。在其它情况不变时,若利率上升较多,财政政策效果就小一些,反之,则大一些。而扩张财政会使利率上升多少,又取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可用h表示),这一利率系数决定LM曲线的斜率,h越小,LM越陡,则扩张财政会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政策效果较小;第二,取决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出”私人部门的投资。如果投资对利率很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可用d表示)很大,则扩张财政的“挤出效应”就较大,从而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在其他情况不变时,d较大,表现为IS曲线较平缓。总之,当LM较陡峭,IS较平缓时,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较大。

3.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二部门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人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在三部门经济中可支配收入增加量要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三部门经济中消费支出的增加量,要比二部门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计增加量也小一些。同样地,总需求下降时,三部门经济中收人下降也比二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与二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性越大。这一点可以从三部门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1-c(1-t)]中得出。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作用越大。例如,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8 ,当税率为0.1时,支出乘数为3.57,则增加1元投资规模能使总需求增加3.57元;若税率增至0.25,支出乘数将变为2.5,则增加1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元。由此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作用越大。

4.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货币政策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就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样两点:第一,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多少;第二,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从第一点看,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很大,则LM曲线较平缓,那么,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它情况不变条件下,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得就较少,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小;从第二点看,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IS曲线较平缓,那么,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5.评论不同的政策工具有哪些主要标准?

答:调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并不能完全符合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高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政府选择各种政策工具时所要考虑的几个主要因素是:

(1)政策工具达到目标的有效性: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有些政策可能比另一些政策有效;在有些情况下,私人部门的行动可能会抵消政策工具的效果。

(2)对产出构成的影响:同样是增加或降低一定总需求,有些政策扩大的是公共部门,有些政策是增加当前消费,有些政策是刺激私人部门投资。

(3)影响的范围:一些政策影响范围较小,如扩张或紧缩货币的政策主要对靠贷款的企业或银行有直接影响,而象减税这样的政策则往往有较广泛的影响。

(4)执行的灵活性和速度:一些政策(如扩大货币供给)会比另一些政策(如减税)更有灵活性,执行起来也会更快。

(5)政策后果的确定性程度:一些政策的后果比另一些政策的后果可能更不确定,例如,减税会不会增加消费,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会不会使厂商增加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预期,从而使政策效果很不确定。

(6)非意图的副作用:一些政策往往会产生不希望有的副作用。

6.如果经济衰退,政府打算用一种会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方法来刺激产出,那么政府更喜欢用什么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

答:如果经济衰退,政府打算用一种会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方法来刺激产出,也许政府更喜欢用投资税优惠这样的减税措施,这种措施比扩张货币、降低利率的刺激投资的办法可能好一些,因为扩张货币容易造成通货膨胀,而通胀又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削减个人所得税可刺激消费并进而促进投资,但这种促进作用比较有限。增加政府支出也会刺激产出,但可能出现挤出效应。相比之下,投资税优惠可能是政府更喜欢采用的措施。

7.各种政策工具后果的不确定性为什么必须重视?

答:调节总需求的效果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和厂商如何作出反应。一项减税的政策会不会、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消费,取决于消费者认为减税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如果认为是暂时的,减税增加的收入只会用来增加储蓄而对消费不会有多大影响。同样地,扩张货币的政策能不能刺激投资,也取决于厂商对投资前景的预期和信心。政策效果的这种不确定性必须受到重视,如果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不确定可以迅速加以判别,则政府可以在政策上迅速加以调整。例如,如果消费者能对税率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则政府就可以作出相应的政策选择。

8.为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试图稳定经济的积极的政府干预要么是不必要的,要么是不尽如人意的?而相反的观点又是什么?

答:有一些经济学家(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观点的持有者)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是外生干扰,而经济本身很快可以适应这些干扰,市场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提供最优的解决办法。比如说,外生的冲击造成了失业,想工作的人会找到工作,只要愿意降低工资和非货币报酬的预期,从而失业就不会成为问题,政府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能为力的。

另一些经济学家,如货币主义者和新古典经济学家,他们的观点与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类似,相信市场会对经济变动作出迅速反应,政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无效。当然不是完全无效,但意图良好的政策很可能既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他们认为,由于信息的限制,物价水平不会随货币供给的变化作充分调整,因此,货币供给变化会影响产出和就业。但是,他们不相信政府能使用这些政策来稳定经济,因为政府在预测方面能力有限,推行政策和政策产生效果之间存在很长时滞,从而使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等政府认识到衰退的经济需要政策刺激从而采取措施,而这些措施又要一段时间来发生全部作用时,经济也许已经凭自身的力量顺利地进入复苏阶段,这样,刺激经济的效果也许只会造成通胀压力。

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即使存在理性预期,私人部门对政策的反应会抵消一些政府行动的效果,但不可能完全抵消,尤其是迅速完全抵消是不可能的,并且当一些私人部门采取抵消行动时,另一些私人部门可能不这样做,因此,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不会完全无效。市场不可能迅速自我调整时,政府应当站出来发挥作用。

五、论述题

1.何为自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答:自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是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

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这种功能来自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和收入政策具有某些自动调节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稳定,能缓和经济波动,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由下列情况来体现并发挥作用。

首先,是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自动改变的税收。收入水平上升时,就业人数增多,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自动上升。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人进入了较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人上升的幅度。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的这种自动变化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相反,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业人数减少,收入减少,政府税收自动下降。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较低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的这种自动变化有助于抑制衰退。总之,税收在通货膨胀时上升,在衰退时下降,这种自动伸缩性被认为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稳定因素。

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表现在失业救济金和其它福利开支等转移支付的变化。收人水平上升时,失业率下降,失业救济金和其它福利支出减少;收入水平下降时,失业率上升,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增多。西方学者认为,政府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减少,在衰退时增加,这种自动伸缩性也是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稳定因素。

西方学者认为,政府收入和支出的自动变化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起稳定作用。但是两者比较而言,政府收入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要大于政府支出自动变化的稳定作用。

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被认为是对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它对经济波动起减震器的作用,但不足以完全消除经济波动。西方学者认为,要消除经济波动,必须依靠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宏观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手段两个方面。财政政

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西方学者对财政政策的定义一般是:为了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人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西方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收入,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时候,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抑制总支出,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当失业率连续两三个月超过一定数值,或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两三个月下降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措施;反之,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幅度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就要考虑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措施。

西方学者对国家预算收支是否应该平衡的看法大致分为三类:(1)年度平衡预算。年度

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财政收支平衡,这是在1929一1933年经济危机以前被普遍采取的政策原则。后来这个原则遭到凯恩斯主义者的攻击。他们认为,衰退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为了减少赤字,只有减少政府支出或提高税率,其结果会加深衰退;当通货膨胀存在时,税收必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只有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率,其结果反而会加剧通货膨胀。总之,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年度平衡预算会便经济波动更为严重。(2)周期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又名瑞典预算,它是30年代首先在瑞典出现的一种预算。这种财政预算用经济周期代替财政年度,它不要求财政收支在每一财政年度中平衡,而只要求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平衡。(3)职能财政,又称功能财政。按照职能财政制度,预算平衡不是财政政策的主要问题,重要的是财政政策要保证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增长的、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为此,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实行赤字预算;通货膨胀时,政府财政预算应有结余。政府增加

收入的办法不应只限于增加税收和增加公债,还可以增发货币。主张职能财政的西方学者认为,职能财政的预算应是一种不平衡预算,在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方面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西方政府通常使用的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改变转移支付水平和改 变税率等。

(1)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 需求,提高购买水平,以抑制衰退。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时,政府要缩小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购买水平,以抑制通货膨胀。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在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要减少社会福利费用,降低转移支付水平。除了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等福利费用外,退伍军人额外津贴、为维护农产品价格对农民的付款、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限的长短等也常随经济风向而变动。

(3)改变税率。税收是西方国家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所得税在税收中又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因此,改变税率主要是改变所得税的税率。在总支出不足、失业增多时,政府采取减税措施,给公众多留一些可支配收入;相反,在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升时,政府采取增税措施,给公众少留一些可支配收入。西方学者认为,减税可以增大总支出,因而是反衰退的重要措施;增税可以减少总支出,因而是反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

3.试用IS —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

答: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一般而言,考察一国宏观经济活动水平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该国的国民收入。从IS —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政府收支变动(包括变动税率、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 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显然,从IS 和LM 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 曲线和LM 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 曲线越平缓,则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如图5-1中的(a )、(b )所示。

在图5-1(a )、(b )中,假定LM 曲线完全相同,并且起初的均衡收入0Y 和利率0r 也完全

相同,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现在假定是增加一笔支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到IS 1 ,右移的距离都是EE 2 ,EE 2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即EE 2 =G K ΔG 。在

图形上就是指收入应从Y 0增加至Y 3,Y 0 Y 3 =G K ΔG 。但实际上收入不可能增加到Y 3,因为如果要增加到Y 3,则必须假定利率0r 不上升。可是,利率不可能不上升,因为IS 曲线向右上移

动时,国民收入增加了,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供给没有变化(即LM 曲线不移动),因而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须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因此,无论是图5-1(a )还是图5-1(b )中,均衡利率都上升了,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所谓“挤出效应”。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问题,因此新的均衡点只能处于E 1 ,收入不可能从Y 0增加到Y 3 ,而只能分别增加到Y 1和Y 2 。

从图5-1可见,Y0Y1<Y0Y2,也就是图5-1(a)中表示的政策效果小于图5-1(b),原因在于图5-1(a)中IS曲线比较平缓,而图5-1(b)中IS曲线较陡峭。IS曲线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敏感度所决定,IS曲线越平缓,表示投资对利率敏感度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若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较敏感,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较大,因此IS曲线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得国民收人增加较少。图5-1(a)中的Y2Y3即是由于利率上升而被挤出的私人投资所减少的国民收入,Y0Y1是这项财政政策带来的收人。图5-1(b)中IS曲线较陡峭,说明私人投资对利率变动不敏感,所以挤出效应较小,政策效果也较前者大。

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因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曲线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如图5-2中所示。

图5-2中,假设IS曲线斜率相同,但LM曲线斜率不同,起初均衡收人Y o和利率r o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政府增加支出ΔG,则它使IS右移到IS l ,右移的距离E1E2即Y0Y3,Y0Y3是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乘积,但由于利率上升会产生“挤出效应”,使国民收入实际分别只增加Y oY l和Y oY2 。

从图5-2可以看出,政府同样增加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国民收入变化较小,也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较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其原因是:当LM曲线斜率较大时,表示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小,这意味着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从而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结果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相反,当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较大(从而LM曲线较平坦)时,政府由于增加支出,即使向私人借了很多钱(通过出售公债),也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很大影响,这样,政府增加支出就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即财政政策效果较大。

上面说明了投资对利率敏感性和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此外,支出乘数也会影响政策效果,这是因为,较大的支出乘数意味着一笔政府支出会带来较多的收入增加,从而有较大的政策效果。然而,如果经济处于投资对利率高度敏感,而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状态,则即使支出乘数很大也无法使财政政策产生强有力的效果。只有当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或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较小时,它才会对总需求有较强的效果。

4.论述宏观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包括对铸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管理。在货币供给中,占比例最大的不是铸币和纸币,而是活期存款,所以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主要是对活期存款的管理,而对活期存款进行管理的关键是准备金。因此,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采取措施管理准备金,来实现对货币供给的管理。

西方经济学认为,使用货币政策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的时候,中央银行就要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支出,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当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时候,中央银行就要减少货币供给,抑制总支出,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简单地说,大量失业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这种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被称为补偿性货币政策。

失业持续增加时,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1)采取措施,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2)银行准备金的增加,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引起活期存款多倍扩大;(3)货币供给量的扩大,使银根松动,这不仅使人们容易得到信贷,而且使利率降低;(4)信贷的放宽和利率的下降,对投资起刺激作用,使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上升;(5)投资的上升,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大大提高收入、价格和就业机会。据称,这样就可以消除衰退和失业。

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调节总支出的步骤是:(1)采取措施,减少商业银行的

准备金;(2)银行准备金的减少,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引起活期存款多倍收缩;(3)货币供给的收缩,使银根抽紧,这不仅使人们难以得到信贷,而且便利率提高;(4)信贷的收紧和利率的上升,对投资起抑制作用,使私人投资和公共投资下降;(5)投资的下降,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大大降低收入、价格和就业机会。据称,这样就可以消除通货膨胀。

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和信贷、降低或提高利率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现在依次作出简要的说明。

手段一: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

公开市场业务是逆对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商业银行将持有的一部分政府债券卖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付款,这样,中央银行的支票进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通过票据清算存入中央银行,这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如果卖出政府债券的是其他人,这些人卖出债券以后就会通过票据清算,把中央银行的支票存入商业银行,增加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因而也就会增加准备金。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时,会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同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会使活期存款多倍扩大,活期存款即货币供给的增加也使利率下降。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投资上升,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上升。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大,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商业银行买进政府债券,向中央银行付款。这样,商业银行的支票就进入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中的准备金中如数扣除,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如果买进政府债券的是其他人,这些人就会减少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因而也就会减少准备金。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时,会使政府债券价格降低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下,而债券价格的下降就等于利率的上升。同时,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减少会使活期存款多倍收缩,活期存款即货币供给的减少也使利率上升。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投资下降,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

手段二:改变贴现率。中央银行也给商业银行贷款银行准备金,但商业银行必须用商业票据或政府债券作担保。美国在联邦准备制度成立之初,贴现率政策曾经被看做是最重要的政策。商业银行将商业票据拿到联邦准备银行再贴现,以增加准备金。但是,在1929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商业银行主要不再用商业票据而是用政策债券作为担保向中央银行借款。因此,现在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贴现率。

中央银行逆对经济风向改变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贴现率,扩大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贴现率降低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提高;贴现率提高时,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一般都会降低。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使利率降低或提高时,就必须相应地改变贴现率,使贴现率和利率大致相适应。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变动成了货币当局给银行界和公众的重要信号: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相应地降低或提高贷款利率。

手段三:改变银行准备率。银行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又名法定准备率。准备率的高低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城市银行的准备率高于农村银行的准备率,活期存款的准备率高于定期存款的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有最高限和最低限。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一般都愿意尽可能按最低准备率提留准备金。中央银行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改变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准备率来调节货币和信用供给,如果要突破法定准备率的最高限或最低限,就必须请求立法机构授予这项权力。改变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项强有力的手段,这种手段由于影响太强烈而不常使用。

中央银行逆对经济风向改变银行准备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银行准备率。如果有必要,中央银行可以将准备率一直降到法定的最低限。准备率的下降,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准备率下降的影响还不止于此。在一般情况下,准备率的下降,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银行准备率,直到法定最高限。准备率的提高,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准备率的提高,还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

准备金不足缩小了商业银行扩张货币和信用的基础,减少了贷款能力。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一般不主张提高银行准备率。

上述三种手段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就重要程度而言,贴现率政策虽然曾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但是现在已被放在次要地位,而公开市场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政策手段。银行准备率具有法律效力,能对银行信用产生直接影响,这种直接影响不同于公开市场业务和改变贴现率对银行信用产生的间接影响。银行准备率的变动能直接造成超额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从而可以增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效果。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法定准备率政策既能独立起作用,又能作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政策的补充。一般地说,以上三项重要手段既可以单独运用,又可以配合使用。在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率的配合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运用准备率政策。

除了上述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和改变银行准备率三种重要政策手段外,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时还采用一些次要手段,例如,道义上的劝告、选择性控制和证券信贷的控制,以及分期付款信贷控制和抵押信贷控制等。

5.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答:按西方经济学家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关系,因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这就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使本金受到因债券价格再下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任何闲置货币都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让它保留在手中,这就是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的意思。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货币需求曲线从而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而产生,只和收入有关,而和利率波动而产生的投机需求无关,这是古典学派的观点,因此,垂直的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当LM呈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古典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观点和主张,就表现为IS曲线移动(它表现财政政策)在垂直的LM曲线区域、即古典区域不会影响产出和收入(见图5-3),而移动LM曲线(它表现为货币政策)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见图5-4)。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

第十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 ) A、需求管理 B、供给管理 C、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同时并重 3、根据需求管理的原理,应该抑制总需求的条件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C、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4、在以下三种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 5、在以下三种政策工具中,属于供给管理的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指数化政策 6、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7、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8、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社会福利支出 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政府购买 9、在西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财政部 10、当法定推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的存款为10000美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 A、2000美元 B、8000美元 C、50000美元 l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之一是:( ) A、调节债券价格 B、调节利息率 C、调节货币供给量 12、公开市场业务是指:( ) A、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B、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C、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13、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会导致:( )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提高 B、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息率提高 C、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息率降低 14、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所采用的货币() A、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B、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 C、提高准备率 1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16、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是:( A、控制利率 B、控制货币供给量 C、两者并重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附答案

第五章市场结构分析 一、选择题完全竞争 1.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指( ) A.市场参与者的购销量只占整个市场交易是量的极小一部分。 B.市场参与者只能接受价格,而不能影响价格 C.交易的商品是同质的 D.以上全对 2.下列行业中哪一个最接近于完全竞争模式( ) A.飞机 B.卷烟 C.大米 D.汽车 3.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中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 均成本,那么( ) 。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要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 4.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由( )。 A.他的产品的供给曲线表示 B.他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C.行业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D.行业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5.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某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这意味着 ( )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

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 D.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 =AR =MR =MC =AC 7.在最好或最优短期产出水平情况下,厂商将( )。 A.取得最大利润 B.使总损失最小 C.使总损失最小,或使总盈利最大 D.使单位产品中所获利润最大 8.厂商在停止营业点( )

=AVC =TVC C.企业总损失等于TFC D.以上都对 9.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将停止营业( ) A.平均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10.若在最优产出水平P 超过AVC,但小于AC时,则企业是在( )。 A.获取利润 B.蒙受损失,但在短期内继续生产 C.蒙受损失,应立即停产 D.盈亏相等

《微观经济学》典型习题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量经济问题。() 2.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运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3.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倒”需求曲线(价格与需求同向变化)。()4.市场均衡状态是供给与需求相等的状态。() 5.离原点约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6.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7.生产函数为Q = 0.5L0.6K0.5时,厂商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8.厂商短期生产的第三阶段是劳动的边际产量(报酬)为负的阶段。()9.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0.外在不经济会使企业的LAC向上方移动。() 11.面临两条需求曲线的是寡头厂商。() 12.斯威齐模型又被称为“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13.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以劳动为例)的需求原则是:VMP = W 。()14.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也可能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15.不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个体经济单位 B.社会福利 C.利润最大化 D.资源稀缺性 2.墨盒的价格上升会使打印机的需求:()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能确定 3.需求曲线右移,表示在同一价格水平下供给()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收入增加的同时, 4.以下关于价格管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B.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C.只要价格放开,商品的供给就会增加 D.对农产品而言,为防止“谷贱伤农”,可使用支持价格的策略 5.商品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商品的需求弹性() A.越小 B.越大 C.与之无关 D.不确定有无关联6.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会增加销售收入 A.提高价格 B.降低价格 C.提价和降价都 D.提价和降

16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政策(A) A.涉及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 B.包括创造工作岗位计划 C.包括最低工资立法 D.包括失业保险计划 2.(B)不就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 A.累进税率 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 C.社会保障支出与失业保险 D.农业支持方案 3.如果法定准备金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就是( D ) A、1 B、2 C、4 D、5 4.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C )。 A 20000 B 80000 C 15000 D 60000 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就是( B ) A 法定准备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 6.凯恩斯主义者通常认为( B ) A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无效 7.货币主义者通常认为(C ) A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无效 8.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 D )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9.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 则必须( 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与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10.下列( C )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垂直 D LM曲线与IS曲线一样平缓 11.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曼昆_微观经济学_原理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6.下表描述了Baseballia国两个城市的生产可能性: 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红补袜子量一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白袜子量 A.没有贸易,波士顿一双白袜子价格(用红袜子表示)是多少芝加哥11双白袜子价格是多少答:没有贸易时,波士顿1 双白袜子价格是1 双红袜子,芝加哥1 双白袜子价格是2 双红袜子。B.在每种颜色的袜子生产上,哪个城市有绝对优势哪个城市有比较优势 答:波士顿在生产红、白袜子上都有绝对优势。波士顿在生产白袜子上有比较优势,芝加哥在生产红袜子上有比较优势。 C.如果这两个城市相互交易,两个城市将分别出口哪种颜色的袜子 答:如果它们相互交易,波士顿将出口白袜子,而芝加哥出口红袜子。 D.可以进行交易的价格范围是多少 答:白袜子的最高价格是2 双红袜子,最低价格是1 双红袜子。红袜子的最高价格是1 双白袜子,最低价格是1/2 双白袜子。 7.假定一个美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而一个中国工人每年能生产100件衬衣或10台电脑。 A.画出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没有贸易,每个国家的工人各用一半的时间生产两种物品,在你的图上标出这一点。 答: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3 一4 所示。如果没有贸易,一个美国工人把一半的时间用于生产每种物品,则能生产50 件衬衣、10 台电脑;同样,一个中国工人则能生产50 件衬衣、5 台电脑。

图3 一4 生产可能性边界 B.如果这两个国家进行贸易,哪个国家将出口衬衣举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子,并在你的图上标出。哪一个国家将从贸易中获益解释原因。 答:中国将出口衬衣。对美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5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 台电脑。对中国而言,生产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 件衬衣,而生产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10 台电脑。 因此,美国在生产电脑上有比较优势,中国在生产衬衣上有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将出口衬衣。 衬衣的价格在1/5 到1/10 台电脑之间。两个国家都会从贸易中获益。例如,衬衣的价格为1/8 台电脑,换言这,中国出口8 件衬衣换回1 台电脑。中国专门生产衬衣(100 件),并出口其中的8 件,这样就有92 件衬衣和换回的1 台电脑。而没有贸易时,92 件衬衣和1 台电脑在中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产出。美国专门生产电脑(20 台)并向中国出口其中的1 台换取8 件衬衣。这样,美国最后就有19 台电脑和8 件衬衣,这也是没有贸易时美国不可 能得到的产出。由此可见,贸易使中国和美国所能消费的产品增加,两国都获益了。 C.解释两国可以交易的电脑价格(用衬衣衡量)是多少。 答:一台电脑的价格将在5 到10 件衬衣之间。如果电脑价格低于5 件衬衣,美国将不会出口,因为在美国一件衬衣的机会成本为1/5 台电脑。如果电脑的价格高于10 件衬衣,中国将不会进口,因为在中国一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 件衬衣。 D.假设中国的生产率赶上了美国,因此,一个中国工人每年可以生产100件衬衣或20台电脑。你预期这时的贸易形式会是什么样的。中国生产率的这种进步将如何影响两国居民的经济福利 答:此时,中美双方将同时生产两种商品,然后进行贸易,不过此时的贸易被称为水平贸易,即生产率大致相同的两个国家进行的贸易。而中国在提高生产率之前,两国进行的是垂直贸易。垂直

微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 一、解释概念(每套5个,每个3分,共15分) 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预算线边际效用替代效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 边际替代率递减总效用边际效用吉芬物品 边际产量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生产函数等成本线机会成本经济利润隐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 完全竞争市场停止营业点边际收益收支相抵点垄断竞争市场自然垄断完全垄断市场边际产品价值边际要素成本准租金经济租金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 一般均衡瓦尔拉斯定律局部均衡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状态 公共物品科斯定理外部影响市场失灵 二、判断(将答案填入下表中,判断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套题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8 10 答案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2.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4.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5.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6.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7.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8.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9.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 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10.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1.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2.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3.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4.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15.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16.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7.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18.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19.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20.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2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22.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23.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24.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习题7

宏观经济学》习题 7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 投资的利率系数 货币 货币政策乘数 货币幻觉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 IS 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 LM 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 在 LM 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6. 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 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 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 只要挤出效应小于 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8.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 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11. 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 12. 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 13. 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 IS 和LM 曲线的交点一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15. 在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 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 (-) 需求的利率系数 政策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摩擦性失业 自愿 失业 非自愿失业 财产税 所得税 流转税 累进税 累退税 比例税 财政制度 自动稳定器 度平 衡预算 充分就业 存款准备 金政策 、判断题( F , T ) 补偿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 再贴现 政策 年 预算盈余 单一货币供给规则 公开市场业务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成本函数短期总固定成本短期总可变成本短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二、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 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 A、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B、显性成本+社会成本 C、会计成本+隐性成本 D、社会成本+隐性成本 3、以下关于正常利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 B、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C、正常利润是显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D、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4、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 A.如果连续的增加某种商品的产量,它的机会成本将递增 B.短期平均成本呈现为“U”型,是由于机会成本递增 C.经济分析中厂商的生产成本与机会成本这两个词是同义词 D.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上学而不是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等于学习期间的学费 5、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而()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 6、当边际成本达到最低点时() A、平均成本曲线呈现递减状态 B、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呈现递增状态 C、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D、总产量曲线达到最大值 7、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时,其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一定是() A、上升 B、下降 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D、既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8、短期内边际产量最高点对应于() A、边际成本最低点 B、平均成本最低点 C、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 D、平均产量最高点 9、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现U型形状的原因是() 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安徽工业大学经管学院2012-2013学年二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答案(A卷)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考试时间:120分钟年级:xxx级 专业:xxx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46题,10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38小题,共38分) 1、一种要素投入的第二阶段开始于平均产量最大的点 A、总对 B、从不对 C、有时对 D、常常对 答案:A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生产技术不变 C、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A和B 答案:D 3、当生产函数Q=f(L)的APL为正且递减时,MPL可以是: A、递减且为正; B、递减且为负; C、为零; 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答案: D 4、如果生产函数是常数规模报酬的,当劳动增加10%而资本保持不变时,产量将 A、增加10% B、下降10% C、增加超过10% D、增加不到10% 答案:D 5、当AP L为正但递减时,MP L是() A、递减 B、负的 C、零 D、上述任何一种 答案:D 6、在以横轴表示生产要素X,纵轴表示生产要素Y的坐标系中,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2,这表明 A、Px/Py=2 B、Qx/Qy=2 C、Py/Px=2 D、上述都不正确 答案:A 7、在边际产量发生递减时,如果要增加同样数量的产品,应该 A、增加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B、减少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 D、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答案:A 8、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提供既定产量时,那么他 A、总收益为零; B、一定获得最大利润;

C、一定未获得最大利润; D、无法确定是否获得最大利润。 答案:D 9、在从原点出发的直线与TC的切点上,AC A、是最小的; B、等于MC; C、等于A VC+AFC; D、上述都正确。 答案:D 10、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后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C、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D、MC′>MP′ E、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D 11、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答案:A 12、得到MC曲线是由() A、TFC曲线的斜率 B、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TC曲线的斜率 C、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TVC曲线的斜率 D、既是TVC又是TC曲线的斜率 答案:D 13、当收益递减律发生作用时,TVC曲线() A、以一递减的速率上升 B、以一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一递减的速率下降 D、以一递增的速率上升 答案:D 14、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A、外露成本 B、内隐成本 C、经济利润 答案: B 15、对应于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STC曲线: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答案: C 16、如果没有分摊成本,且生产过程中规模收益递增,那么()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两者不随产量变化 B、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平均成本保持不变,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5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政策 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3.公开市场业务 4.贴现率 5.财政政策 6.挤出效应 7.货币政策 8.相机抉择 9.相机抉择的争论 二、选择题 1.在收入―支出模型中,()会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均衡产量程高。 A.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D.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2.随着(),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A.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 D.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4.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5.下列( )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垂直 D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6.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7.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8.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 B.国民收入减少 C.国民收入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9.如果所得税率既定不变,政府预算为平衡性的,那么,增加自主性投资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会增加均衡的收入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 )。 A.有盈余 B.保持平衡 C.出现赤字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0.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 )。 A.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B.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C.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 D.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 11.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胀压力太大,其紧缩政策为( )。 A.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B.迫使财政部购买更多的政府债券 C.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12.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增加货币供给 B.提高贴现率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央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 13.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渠道之一是( )。 A.直接影响收入 B.改变资金的周转车 C.直接影响价格 D.改变借款的成本 14.经济学家一致认为( )。 A.货币供给的迅速变化对总需求具有重大影响 B.在稳定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大于财政政策 C.在稳定经济中货币政策的作用小于财政政策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都不大 1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 )情况对扩张经济的作用最小 A.降低贴现率 B.央行购买政府债券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答案

第5 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二、问答题 1.解释效用的含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有何差异?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给 出一个数字例子。 答:(1)效用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第1 题。 (2)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之间的差异略。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参见本章概念题第3 题。根据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二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假定消费者消费了三份食品,它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分别为5、4、3,那么总效用就 是第一、第二、第三份食品分别带给他的效用的总和12(=5+4+3);而边际效用则指消费的最后一份食品,也就是第三份食品带来的效用3。当消费者开始连续消费食品时,第一份食品带给它的效用是很大的。以后,随着它对食品数量的消费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一份食品给他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当他完全吃饱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则将为零。这时如果他还继续吃,边际效用降为负值,总效用开始下降。 2.每周,汤姆·吴都以每个2 美元的价格购买两个汉堡包,以每瓶美元的价格购 买8 瓶可口可乐,以每份1 美元的价格购买8 份比萨饼。但是,在价格为每个美元时, 他不购买任何热狗。对于这4 种物品的每一种,你能算出汤姆的边际效用吗? 答:根据等边际法则,以下等式成立:MU = MU = MU = MU 2 因此,只要已知每一美元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 就可以逐个算出汤姆对这四种物品的边际效用。 3.下列物品中哪一对可以划分为互补品、替代品和独立品:牛肉、番茄酱、羊肉、香 烟、口香糖、猪肉、收音机、电视机、空中旅行、乘公共汽车旅行、出租车和平装书。说明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所引起的另一种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收入的变动对于空中旅行的需求曲线会发生何种影响?对公共汽车旅行的需求曲线又有何影响呢? 答:(1)替代品、互补品和独立品的定义:参见本章概念题第9 题。 根据定义,可以对上述物品进行划分:①替代品,主要包括:牛肉与羊肉和猪肉,香烟 与口香糖,收音机与电视机和平装书,空中旅行与乘公共汽车旅行。②互补品,主要包括:牛肉与番茄酱。③独立品:消费者所拥有的既不属于替代品又不属于互补品的商品,如电视机与口香糖,收音机与猪肉,乘公共汽车旅行与牛肉。 (2)如果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则该物品的替代品的需求将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而该物品的互补品的需求将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收入的上升会增加正常品的需求而降低劣质品的需求。空中旅行属于正常品,因 此收入增加会使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公共汽车旅行属于劣质品,因此收入增加会使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当所有物品的边际效用完全相等时,效用达到最大。”这种说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修正这种说法并解释其原因。 答:这种说法是对等边际法则的一种错误理解。等边际法则的正确含义是指当所购买的 所有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时,消费者达到既定收入下的最大效用。因此,只有

微观经济学典型习题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典型习题及参 考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量经济问题。() 2.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运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3.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倒”需求曲线(价格与需求同向变化)。() 4.市场均衡状态是供给与需求相等的状态。() 5.离原点约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6.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7.生产函数为Q = 0.5L0.6K0.5时,厂商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 8.厂商短期生产的第三阶段是劳动的边际产量(报酬)为负的阶段。() 9.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0.外在不经济会使企业的LAC向上方移动。() 11.面临两条需求曲线的是寡头厂商。() 12.斯威齐模型又被称为“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13.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以劳动为例)的需求原则是:VMP = W 。() 14.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也可能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15.不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个体经济单位 B.社会福利 C.利润最大化 D.资源稀缺性 2.墨盒的价格上升会使打印机的需求:()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能确定 3.需求曲线右移,表示在同一价格水平下供给()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收入增加的同时, 4.以下关于价格管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B.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C.只要价格放开,商品的供给就会增加 D.对农产品而言,为防止“谷贱伤农”,可使用支持价格的策略 5.商品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商品的需求弹性() A.越小 B.越大 C.与之无关 D.不确定有无关联 6.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会增加销售收入 A.提高价格 B.降低价格 C.提价和降价都 D.提价和降价都不会 7.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 A.越不能达到 B.越不能确定 C.越低 D.越高 8.边际产量(报酬)递增的阶段,往往对应的是厂商()的阶段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报酬如何不能判断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政策(A) A.涉及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B.包括创造工作岗位计划 C.包括最低工资立法D.包括失业保险计划 2.(B)不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 A.累进税率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 C.社会保障支出和失业保险D.农业支持方案 3.如果法定准备金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D ) A、1 B、2 C、4 D、5 4.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C )。 A 20000 B 80000 C 15000 D 60000 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B ) A 法定准备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 6.凯恩斯主义者通常认为(B ) A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 7.货币主义者通常认为(C ) A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 8.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D )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 9.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10.下列( C )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垂直 D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11.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 1. 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 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 曲 线和MP 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 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4)

(5)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 和边际产量MP L 两者的变动方 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 系:当总产量TP L 下凸时,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 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 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MC 曲线和AVC 曲线的交点与MP L 曲线和AP L 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 曲线和LMC 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 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是SAC 1和SAC 2以及SMC 1和SMC 2. SAC 1和SAC 2分别相切于LAC 的A 和B SMC 1和SMC 2则分别相交于LMC 的A 1和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5Q 2+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5Q 2+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5Q 2+15Q AC(Q)=Q 2-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O MC Q LMC SMC 1 SAC 1 SAC 2 SMC 2 LAC A 1 B 1 Q 1 Q 2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 A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第1章 绪 论 1.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模型应该准确地描述现实世界吗?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4.市场与行业的区别是什么? 第2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1.在下列各种情形下,啤酒的市场价格将如何变动? (1)啤酒生产原料价格上涨; (2)消费者收入普遍提高; (3)啤酒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 (4)凉夏。 2.假设一个封闭的岛国遭受了大海啸的袭击,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毁坏,但所幸的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死亡。请画图分析大海啸发生前后该国粮食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3.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会涨价,农民因此而增收。试利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4.刘先生决定总是把他的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1/a )用于购买食品。请计算他对食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5.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 Q d 550-=,供给函数为P Q s 510+-=。 (1)求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P Q d 560-=.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供给函数变为P Q s 55+-=.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e P 和均衡数量e Q ,并作出几何图形。 6. 2006年3月1日,中国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确定了2006年白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72元。请画图分析这种最低收购价格措施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宏观经济政策 习题

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政策 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3.公开市场业务 4.贴现率5.财政政策 6.挤出效应 7.货币政策 8.相机抉择 9.相机抉择的争论 10.权衡性财政政策11.法定准备率 12.基础货币 13.再贴现 14.存款创造乘数 二、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不包括(D) A 充分就业 B 物价稳定 C 经济增长 D 政府预算收支平衡 2.财政政策(A) A.涉及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 B.包括创造工作岗位计划 C.包括最低工资立法 D.包括失业保险计划 3.(B)不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 A.累进税率 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 C.社会保障支出和失业保险 D.农业支持方案 4.如果所有的银行都持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 B ) A、0 B、1 C、10 D、无限大 5.如果法定准备金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是( D ) A、1 B、2 C、4 D、5 6.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时,银行所能创造的

货币总量为( C )。 A 20000 B 80000 C 15000 D 60000 7.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 B ) A 法定准备率 B 公开市场业务 C 再贴现率 D 道义劝告 8.下列哪种工具属于紧缩货币政策工具( A ) A 提高贴现率; B 增加货币供给; C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 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9.凯恩斯主义者通常认为( B ) A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 效 10.货币主义者通常认为(C ) A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有效 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 效 11.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 D )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 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 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

微观经济学试题库(带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集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3.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 年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2.试述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及两重属性。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需求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静态分析需求收入弹性供给 二、判断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3.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5.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7.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8.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 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0.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1.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 14.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15.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7.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三、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C A.完全信息的假设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C A.一般均衡论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宏观经济学》习题7

《宏观经济学》习题7 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投资的利率系数货币 需求的利率系数货币政策乘数货币幻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 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摩擦性失业自愿 失业非自愿失业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累进税累退税比例税 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再贴现政策年 度平衡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单一货币供给规则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判断题(F,T)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在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8.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11.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 12.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 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IS和LM曲线的交点一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15.在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中级微观经济学题库及参考答案.doc

一、名词辨析 1.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不涉及价值判断,只讲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也就是回答“是什么”的问 题;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提出的问题是可以测试真伪的,如果一个命题站得住脚,它必须符合逻辑并能接受经验数据的检验。 规范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以某种标准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回 答经济现象“应当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解决”的问题,其命题无法证明真伪。 2.无差异曲线与等产量线; 无差异曲线是指这样一条曲线,尽管它上面的每一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是不同的,但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却是相同的。 等产量线表示曲线上每一点的产量都相等,是由生产出同一产量的不同投入品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3.希克斯补偿与斯卢茨基补偿; 希克斯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效用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斯 卢茨基补偿是指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后,要维持原有消费水平所需补偿的货币数量。4.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增加额外一单位商品 X之后,若要保持满足水平不变而必须放弃的商品 Y 的数量。边际替代率就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当只有一种投入品可变时,要增加产量,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另一种投入品;当两种投入品都可变时,企业往往会考虑用一种投入品来替代另一种投入品。等产量线斜率的绝对值就是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5.边际产出与边际收益产出 边际产出,就是指在其他生产资源的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增加某种生产资源一个单位的投入 , 相应增加的产出量。当产出以产量表示时 ,即为边际产量 ;当产出以产值表示时 ,即为边际产值。边际收益产出是指,额外单位劳动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与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 积。 6.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