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思品2015教材专题复习

教科版思品2015教材专题复习

教科版思品2015教材专题复习
教科版思品2015教材专题复习

国情部分

一、认清基本国情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及原因

(1)成就: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P98。)

(2)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在国际舞台在位与作用

(1)地位:今日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作用: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和活力,让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政府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和交流,有力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3)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③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4)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各国应怎样做?

①趋势: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格局多级化。

②平等尊重:不分大小强弱,尊重各国主权和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权利;

包容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在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中相得益彰、共同进步;互相合作:各国应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

3、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国情

(1)时间: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2)表现:(1)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3)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地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总布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3)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1、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⑴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⑵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科学发展观

(1)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地位: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②坚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③统筹城乡发展,做好“三农”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④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之协调发展。

(三)党的基本路线

1基本路线

(1)制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2)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地位: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和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2)原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3、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1)内容: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原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1)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⑵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整体面貌。⑶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

的特征,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⑷改革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⑸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⑴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⑶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务。(2)意义: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领导;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3、实施的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②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国,各民族的团结互助非常重要。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合作互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5、中学生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2)、心系各族伙伴,互信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与“手拉手”互助活动。(3)、要敢于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做斗争。

6实现祖国统一

(1)原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国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必然。

(2)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3)为了解决祖国和平统一问题,我国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方针。

(4)“一国两制”的含义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5)“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实现祖国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核心。②、实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香港、澳门、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③、信守长期不

变的诺言。“一国两制”是长期的基本国策。

(6)港澳门回归保持繁荣稳定说明:

“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国两制”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的稳定和发展,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加快我国繁荣富强的进程。

(7)两岸“三通”等交流活动的意义

①这有利于两岸互利双赢的交流与合作。在目前,大力发展以(通商、通航、通邮)为中心的两岸交往,增进人民的共识和感情。②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的更为强劲的动力;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为两岸经济注入新活力,创造新的商机;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8)、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增强为国作贡献的本领。②、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切实履行公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作斗争。③、青少年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了解国策与发展战略

(一)“一国两制”是长期的基本国策。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原因:①经济全球深入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②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③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④对外开放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2、途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3、范围:①世界上所有国家;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4、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要求:①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②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资源形势

(1)国情:资源面临严峻形势,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②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2、环境形势

(1)环境国情: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负面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原因:①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或考点3第4题)(2)做法:①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②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③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④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是一项长

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部门间加强协调与合作,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4、作为青少年,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应该怎样做

保护环境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识。例如:①积极向社会和自己熟识的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②垃圾分类处理,废品回收利用;③使用节水装置和节能电池;④一水多用,随手关灯,随手关闭水龙头。

(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

我国人口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质偏低(基本特点)④农村人口多⑤人口老龄化速度快⑥人口分布不均衡⑦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2、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目的和主要内容、具体要求

原因:人口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主要内容:①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等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目的是什么?(P125)

(1)含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要求: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观念——生态文明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3)目的: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发展道路。P126)

2、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3、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方法)

根据我国的国情,党和政府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1)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2)通过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的技术水平,不断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3)实施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治理重点地区的环境和生态,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政府、企业、公民、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国家: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提高公民的法制观

念与环保意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①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事业。③依法治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惩损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④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实施可持发展战略的良好氛围。

(2)企业:①依法生产和经营,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保护环境。②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升级,降低生产能耗;③承担社会责任,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利润。

(3)公民:①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保意识,选择低碳生活。③增强法制观念,积极举报污染、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④提高环保能力,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随手关灯、关水,使用节能的环保电器等。⑤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五)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1、成就与差距

(1)成就:科技: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如:“蛟龙”号、天宫一号、嫦娥系列、神舟系列、天河二号等

教育: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高水平。

(2)差距: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3)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2、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1)原因:①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③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④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2)怎样做:①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③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④要加大科技、教育投入;⑤全面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赶超发达国家的关键。在激烈的国家科技竞争面前,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地进行教育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

略,才能造就一大批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②全面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③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④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

三、参与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职权)(P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主要职权是什么?(P73)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2)主要职权:①(最高监督权)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②(最高决定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③(最高立法权)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④(最高任免权)增选或罢免国家领导人等。

4、中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和两大主题。

(1)主要职能: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2)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

5、人大代表与人民有什么关系?(P91)

⑴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他们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他们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⑵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

⑶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参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具有先进性、代表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队伍。

5、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职责(P94):

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认真反映群众呼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大业,(广纳诤言,集中民智,参政议政);维护法律尊严,推进民主进程;为党和政府进行民主、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7、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有效途径分别是什么?(四大民主):

①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②形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我国城乡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居委会和村委会,采用的选举制度是直接选举制度。)

8、健全基层民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P82)

⑴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⑵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⑶

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二)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选举的意义(P77)

①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与自由。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③选票虽小,但它能使人民的愿望得到充分表达,人民的呼声和要求得到有效的传递。珍视民主权利,既是对来之不易的政治权利的珍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具体行动。

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应该具备的条件、程序。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条件: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中国人);②年满18周岁;③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3、正确行使监督权(看法律部分)

四:关注经济发展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进程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

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我国的总体小康(目前小康)有什么特点?(P27)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P27、28)

在21世纪头20年(2020年中共成立100周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表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特点: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或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团结、凝聚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体现了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E、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F、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G、有利于缓解当前的主要矛盾,有利于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建议)

(1)国家: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建全社会保障体系;④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青少年:①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社会的本领;

②积极向周围群众宣传人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知识等。

4、“两个百年目标”

(1)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P35、八年级下册P114)

(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作用:这一制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各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了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形成了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3)原因、依据:①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②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公有制经济

(1)地位: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P114)

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有经济的地位优势和作用分别是什么?(P115)①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和关键领域,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②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4)集体经济 (P115)

含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共同富裕,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非公有制经济

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①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弥补了公有制经济的不足,推动了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②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①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②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P36)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依据:这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提出的。

(3)作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这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的重要保证。

2、共同富裕

(1)地位: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过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的劳动、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同等、同时富裕。

(4)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越性,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5)实施的战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

3、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是什么?(P40)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4、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有哪些?(P35)

劳动、科学技术、智慧、开拓精神、资本、管理和信息等。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理解科技创造财富?)(P33)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此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⑵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5、如何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P35)

⑴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⑵其次还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补充:((3)要大力发展科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4)在我们社会生活中,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为创业者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五、弘扬民族精神、投身文化建设

(一)多元文化地球村

1、世界文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及发展趋势P143

(1)特点:多样性、丰富性。

(2)具体表现: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②世界文化独特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有不同的待人处事的方式。P146 (3)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呈现出和谐的发展局面。P147

2、、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征?(P145)

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上。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中国文化仍然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凸显独特的魅力。(怎样保持:①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②大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③)与时俱进,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2)要树立全球意识、开放的胸怀、崇高的精神,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

(3)要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点、长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

4、为什么要加强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P146、147)

(1)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加强国家间的友好往来、和睦相处。(2)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接触中,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3)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营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5、怎样才能更好地展开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与做法)(P149)

态度:(1)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往来的基本前提。

(2)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应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面对文化差异的正确做法: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尽量消除误解,保持客观宽容的态度,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不采取防卫心态,多关注他人的经验和看法,避免妄下断言;寻找能联结双方的相似点;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交往时,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等。

(二)、中华文化与对外文化交流

1、为什么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作用)

(1)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4)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5)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1)保护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尊重民族文化,肯定民族文化的价值,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

(3)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P112(对待外来文化P149)

发展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或①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②对待外来文化,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有哪些意义?

(1)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爱国意识。(2)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

(3)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4)有利于激发公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5)有利于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6)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7)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5、(怎样做)打好汉字保卫战

(1)国家要完善汉语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汉语文化的发展有法可依。

(2)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营造重视汉字的氛围;加强对汉字书写方面的规范,整治社会乱写乱用汉字的现象。

(3)学校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书法进课堂的规定,加强对学生的汉字书写训练。(4)学生要培养书写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汉语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6、“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说明了什么?

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宝贵精神财富。

7、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的意义有哪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②有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增进与中国人民的友谊;③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推动和谐世界建设。(或(1)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高雅生活情趣。(2)有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3)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4)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5)有利于吸收、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6)有利于推进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7)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

8、为什么要举办第一家孔子学院首尔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仪式和开展第四届“中外文化展示周(大胆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原因)

(1)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应当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呈现多元和谐发展的局面。(2)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在世界文化大花园中博采众长,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符合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全方位开放的表现。(4)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9、如何以文化交流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1)古代“丝绸之路”是传播友谊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沟通之路。这一历史传统应该发扬光大和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推动区域经济合作。(2)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

展,支撑区域经济合作。(3)坚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相互吸汲取营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P9)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民族之魂”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2)作用:①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和困难的不竭动力。③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P112④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民族之魂。

2、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P10)

(1)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2)表现: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3、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4、为什么要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①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③鼓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5、我国隆重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纪念活动有何意义?

(1)有利于提醒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惜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

(2)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3)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4)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等。

6、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力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7、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

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③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8、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1)认真学习并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崇尚先进,弘扬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

(2)珍惜受教育权利,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奋学习,敢于创新。

(3)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四)发展先进文化

1、什么是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特征有哪些?前进方向?(P110)

(1)含义:先进文化是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人的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中国的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2)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4)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P111

2、如何发展先进文化?P111~112 发展先进文化有何意义(作用)?

如何发展:⑴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⑵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⑶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重要的体现)。⑸发展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效地抵制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大力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主阵地。)

意义(作用): ①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②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P111③有利于推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P111

(1)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2)核心:为人民服务

(3)原则:集体主义

(4)重点:诚实守信

4、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做? P111

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②做法: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用实

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是什么?为什么要优先发展?P112

(1)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2)当今世界,教育和科学的力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激烈的国际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五)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对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在当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②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⑤有利于激发社会正能量。⑥有利于推动实现中国梦。

3、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该怎样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努力学习,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关爱集体,诚信做人。

②孝敬父母、关爱长辈,自觉承担家务劳动。

③A树立规则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秩序;B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④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法律部分

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一)、法律初探(七下第七)

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P57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创制形式)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实施方式)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适用对象)

2、法律的作用P60

①法律规定了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

②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③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二)、法律护未成年人成长

1、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①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②法律意识和自我保

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侵犯。③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2、专门保护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4、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远离危险,拒绝侵害;学会求救和自救;善用法律武器。

5、提供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6、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讼诉途径、诉讼途径。其中诉讼是我们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和最终的维权途径。

权利与义务:⑴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⑵义务:法律规定的、道德规范等要求应尽的责任。P七下108

7、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具有的法律意识)

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因此,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P61

(三)、违法与犯罪

①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②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3、惩处犯罪分子的目的或意义。P91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卫国家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教育犯罪分子,使其悬崖勒马,同时对某些有不良动机的人也是一种震慑。

4、怎样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P93-96

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②克服各种小缺

点、小错误、坏习惯、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③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律已④如果成长中有了过错,一定要正视并勇于改正⑤要重视道德修养 ,防微杜渐,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加强自我防范。5、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的启示。

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因此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惯、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四)、感受法律尊严(九)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对于保证国家安全、促进社会进步有什么重要意义)?(P84)

①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④依法治国是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地位如何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5、如何实施依法治国?

①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⑷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如何才能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作为公民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P87)

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②与法同行,树立法制观念;③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④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7、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法国?

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在推进依法治国中,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要认真学法,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律意识;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五、与法同行

1、权利与义务:⑴权利: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⑵义务:法律规定的、道德规范等要求应尽的责任。

(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③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2、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义:

①、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②、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宁做出自己的贡献;

③、也奠定了自己幸福生活的基础。

3、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①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入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③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强的表现。④有利于促使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⑤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惩治腐败,打击违法犯罪,使国家长治久安;⑥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⑦有利于发扬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合法致富

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守法律保护。相反,在经济活动中德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制裁。因此,每个人要获得财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5、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P119)

法制是市场经济的护卫者。①要维护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平与公正,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②只有完备的法律、法规,才能引导和规范人们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经济活动,避免经济活动中的不公平现象。法律是保障市场正常运行的最重要的规则。经济法律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完善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相应的执法活动,推动了经济法律的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P119

6、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含义是什么?(p121)

在市场经济中,有的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种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7、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p12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求偿权。④自主选择权。⑤公平交易权。⑥获得有关知识权。⑦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8、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

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拨打12315电话,请求当地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工商部门投诉。④利用新闻媒体披露。⑤向法院起诉。

心理与道德部分

一、交往与沟通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2-4

(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2)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3)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现代社会,孝敬父母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及法律义务。

2、孝敬父母体现在哪里?P4

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1)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2)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3)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4)要赡养父母。(物质上赡养父母,精神上关心父母)

3、代沟产生的原因。P6-8

(1)进入青春期,随着自我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我们开始尝试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2)我们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3)与同伴关系越来越密切,使我们与父母的亲情关系相对疏远。(4)情绪和心理的变化使我们往往以逆反的心态对待父母。

4、如何消除代沟?P9-15

(1)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2)客观的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的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3)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与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4)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克服逆反心理。

(5)妥善处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与帮助父母的关系。

5、如何与老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21-22

(1)客观认识初中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3)了解老师的优点与长处;(4)理解和宽容老师的缺点、过失;(5)只要我们真诚地与老师沟通,就能在我们与老师之间建立平等、民主、尊重、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6、交往的品德

(1)承担责任

承担应有的责任,是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的最好方法。

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收获P20(利与弊)

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牺牲个人的业余生活,甚至会耽误学习;等等。

承担责任的收获:承担责任,不仅有利于集体,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锻炼了个人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提高了处理事务的能力;等等。如果合理地安排好时间,不有利于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承担责任的方式:

A担当重大管理任务是承担责任,为学校和班级争得荣誉是承担责任,做好老师和同学交给的各项工作是承担责任,甚至管理好自己也是承担责任。B承担责任,也需要我们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作出正确的选择。

(2)诚实守信

谈谈对诚信的认识?(八下P127---P129)

①“诚信”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最重要的商业道德。“诚”要求人们诚实经营,不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欺诈,不坑蒙拐骗;“信”要求人们重合同,重承诺,遵守契约。②诚信经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本。③对个人而言,如果没有了诚实,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诚实是最起码的品德,是立身之本。

要从根本上杜绝不诚信的现象,你认为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国家要加强对公民的诚信宣传,提高公民的信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不诚信的违法犯罪行为。②社会要加强舆论监督,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③学校要加强诚信教育④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用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行为教育影响未成年子女;⑤青少年要树立诚信观念,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诚信的人,还要学法、知法、守法,积极同不诚信的行为做斗争,共铸诚信

(如何理解品质赢得市场?①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对企业来讲,品质就是面向顾客,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的需求。只有高品质才能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不断创造新的市场机遇。②品质拓展市场,品牌就是价值,拥有品牌就拥有市场。品质支撑品牌。提高产品的品质是拓展市场的关键。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品质,才能从根本上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3)平等(公平与正义)

平等的真谛是什么?(九P52)

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②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③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④维护社会社会所有成员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⑤身处逆境的人,要用自己的奋斗诠释平等,捍卫尊严,赢得别人的尊重。

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P56)

⑴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①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条件的限制;②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③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等因素。

⑵表现: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面对生活中不平等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求合理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③崇尚平等,主持公道,同破坏平等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手。

(国家如何实现平等?①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③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问题。)

为什么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关爱社会弱势群体?

(1)、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只要有人帮助,就可能获得生存的机会。(2)、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等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社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们,特别需要大家的扶持与尊重。(4)、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课时作业训练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Word版含答案.doc

训练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 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2、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商领商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 必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最主要意图是( ) A、限制民族资本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C、保护民族资本 D、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3、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 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 ) 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4、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 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5、右图是漫画作品《修墙》。墙上的文字是“封建专制制度”,有一位头戴花翎、 留着长辫的官员把一张写有“西方先进技术”的纸条粘在墙上,并说:“这样修 补好,就安全了。”这幅漫画揭示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B、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C、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6、仔细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上述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 (2)鸦片战争后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训练9参考答案 1、A 2、D 3、B 4、D 5、B 6、(1)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随着洋纱、洋布等西方商品的输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在农村仍占统治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序章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2015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015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同学们会不会苦恼高一的功课太多了呢?历史的知识点还是不多的,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一篇“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中国近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 “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

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

思修2015年修订版

思修2015年修订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 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 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 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 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 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 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 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 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 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 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 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 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 7、国的内涵P44 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 祖国统一) 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 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理解P66

2015年高一历史必修二(1-7)学情考试

江苏省响水中学2014-2015学春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学情分析考试 历史试题 命题人:邵长坤 本卷满分100分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合计60分,每题选一项,答案涂上答题卡) 1、李处权《赋水轮》诗:“江南水轮不假(借助)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 十筒挹(yì把液体盛出来)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 他说歌颂的工具(如图),最早出现于() A.魏晋时期 B.西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 2、“(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善于计略,省爱民 役,造作水排,……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这段历史文献直接反映古代 A.农耕灌溉技术 B.冶金技术 C.瓷器制造 D.纺织技术 3、右图反映古代某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这里的商业活动正确的解释是() A政府机构对商业活动严格监管 B商品交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C集市中商帮活跃,有很多会馆 D “市”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坊、市”的界限被打破 4、清朝乾隆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对该材料正确的理解是()A中国商品经济发达B有步骤地展开对外开放 C禁绝对外交往D反映闭关锁国政策 5、“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这些厂矿的产生发展,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B清政府实施鼓励工商业政策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策D群众抵制日货的运动 6、左下图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 民族危机的严重 B. 实业救国的思潮 C. 工人阶级的诞生 D.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标准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_(完美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1、大学生活的变化 ①学习要求②生活环境③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 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 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4字方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③注重联系实际 ④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特征 ①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④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定义: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知识的稳定性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二、理想信念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④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⑤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使命的实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思修课后题答案(2015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2020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导语】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一、学习设计思路 德国有一位的教学学家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本次教学设计将以学生为主体,我将以“走进希腊——感悟希腊——理解希腊”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基础性的探究展开对希腊的了解,接着通过感受希腊的民主政治来进一步了解希腊,最后通过对希腊公民的认识达到对古代希腊为何被称为民主政治的摇篮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希腊地理条件、城邦特点和公民素质,分析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过程与方法】 从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有关知识,分析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环境对于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利用图示法,演绎法等方法,引导深入探究希腊公民的素质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相关素材,合作探究古代希腊作为民主政治的摇篮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理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造就一种文明制度。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作用 难点:理解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 四、学习方法 采用情景创设的方法神入历史,结合多媒体演示法充实课堂内

(完整word版)思修教学大纲2015版

三/五年制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科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课程 学时:45课时 成绩考核:考试 开课教研室:思政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时安排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加上绪论部分共九章二十七节内容,计划一学期上完,每周三课时,共45课时,3学分。关于具体学时的分配,下到各编各章。课程内容容量不是很大,但其综合性、指导性、实践性特别强,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真正发挥出这门课程的作用,是一个难点。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长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帮助他们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正确认识“三个倡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大学生生活的特点。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 武汉大学沈壮海 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 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 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

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试卷高一 历史 (含答案)

2014——2015学年上期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确切的说,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的特点 C.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D.贵族兼并土地愈演愈烈 3.“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主要表明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4.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B.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D.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5.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 B. 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D.专司行政之事 6.“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周朝革命”和“汉朝革命”分别是指 A.宗法制、中外朝制度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察举制D.宗法制、推恩令 7.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 A. 夏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朝 8.汤因比说: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要防止帝国再次因为地方军阀的兴起而分裂,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他们在处理与富于进攻性的蛮族邻居的关系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汤因比所说的这一历史时期是 A.秦朝B.汉朝C.宋朝D.清朝 9.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B. 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C. 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10.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

2015版《思修》绪论教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新课导入:同学们是否有观看9月3日上午的阅兵仪式和9月4日晚上中央1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什么?主要讲了哪几个内容?对你有什么启示?有何感谢和体会?-----学生谈体会教师点评进入新课。 2015年,第八届《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本届节目主题将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思考:1、你想在《思政开学第一课》中学到什么?2、未来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说一说:是否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呢?请各位同学就近结合讨论,来到大学之后的感受和有哪些不适应,然后咱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大家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总体有如下一些表现: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感、空虚感、迷茫感、失落感、被动感等等。 思考:1、你们所理解的“大学”是什么?2、你们想像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3、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宝贵的大学三年生活?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的内涵 1、大学的内涵 ①实施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②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③培养有修养的公民,面向社会、面向职业,培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2、什么是高职教育?如何看待高职院校?说一说:现实中的大学怎样?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之上实施的,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诸领域各具体岗位培养实践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教育。 如果现实的大学与自己理想的大学有落差,应该调试自我,快速适应: (1)平和心态,面对现实。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2)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意识。 (3)悦纳自我,接纳他人。

2015思修复习题答案(思政15级整理)(3)

2015思修复习题答案(思政15级整理)(3)

2015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绪论 1、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2)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4)确立成才目标 2、大学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学风是什么? 理念:自主、全面、创新、终身学习 优良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3、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道德:主要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体系。 联系: (1)道德与法律都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2)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 (3)道德与法律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设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标。 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 (2)调节领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的,包括人们的行为,思想等。

而法律只调整人们有关法律的行为。 (3)调节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大学生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现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解释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社会层面明确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敬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友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为什么: 【总】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新特点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对于振奋人们的精气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全面依法治国正在大力推行,全面从严治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

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学案4.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人教版必修1)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史实,认识其伟大历史意义。 一、五四风雷 1.背景 (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__________”,收回______在山东的特权,遭到了拒绝。 (2)由于________的阻挠,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______。 2.过程 (1)第一阶段:①爆发:______年5月4日,北大等校学生在________前集合举行游行示威。②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______________”“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中心:______。④主力:________。⑤结果: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2)第二阶段:①时间:1919年6月5日,______工人举行罢工。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浪潮波及全国,成为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②中心:______。③主力:__________。④结果:__________登上政治舞台;释放__________;免除曹、章、陆三人职务;拒绝在______上签字。 3.意义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2)__________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促进了______________的传播。 (4)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思考1如何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 1.历史条件 (1)思想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了马克思主义和__________相结合。 (2)组织基础: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为中共的诞生准备了组织基础。 (3)__________的帮助。 2.诞生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后来在浙江嘉兴南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思修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 Part 1. 前五章 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5.中国精神提出的现实意义? 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7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为什么要改革创新?59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8.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52 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确立哪些新的爱国观念?48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期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10.如何科学理解人的本质?66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015学年高一期末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考生须知: 1. 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答案栏内。 3.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纸上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4. 在草稿纸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5. 答题要书写工整,笔迹清晰,填涂规范。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填在答案栏对应框内) 1.“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是下列哪一制度的特点: A.内外朝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反映的是:A.夏朝建立 B.秦朝统一全国 C.西周实行分封制 D.元朝疆域广阔3.北宋派遣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的主要意义是: A.提高了文官的政治地位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提高了地方的工作效率 D.防止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4.元朝设置行省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对地方控制 B.扩大地方长官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维护地方治安 5.以下能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趋势的是: ①汉朝设刺史②唐朝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置通判④元朝设行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 ①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②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障 ③文化专制使科学技术发展受到抑制④在很长时间内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⑤实现了民族平等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 7.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是: A.秦律 B.查士丁尼法 C.十二铜表法 D.罗马法 8.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搜集到的材料。最能概括其内容的研究标题是: A.西方政治文明的演变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多样的政治文明类型 9.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B.使贵族的地位逐步提高 C.逐渐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10.美国历史上共有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格、老布什和克林顿九位美国总统曾被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制 B.分权制衡 C.两党制 D.联邦制 1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材料出自: A.1689年《权利法案》 B.1875年《法兰西帝国宪法》 C.1787年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2.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朝制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13.在两极格局下,对美苏关系的评价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后美苏之间一直都没有直接交战 B.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