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

前言】大学英语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时代不断发展,要求大学英语教育必须实行改革,必须符合我国经济

社会文化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我国大学

英语教育改革现状的梳理与分析,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发

展趋势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现状发展趋势

一、大学英语教育的价值

英语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具有最广阔的世界通用性。它的通用性不仅表现于语言交际,而且体现于计算机语言、科技术语和国际交通、日常生活之中。英语不仅是国际往来的主要工作语言,而且也是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据统计,国际上有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和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均有英文版本;国际互联网也主要使用英语。

信息时代,英语教育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大学英语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大作用。学习和掌握英语,对人们获取和处理信息有极大的便利,它对于扩展人们的视野、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提高文化素养、改善思维方式、培养情感态度与交往合作精神及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育历来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性质是这样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可见大学英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外语教育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由清政府大量提倡在清朝末年鸦片战争之后。其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大量入侵和清政府的连续挫败,洋务运动期间,大力学习欧洲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清政府培养了大量翻译人才,使英语教育逐步走进兴盛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各种新思潮的蔓延,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欧美国家科学文化的高潮。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中国的大学外语教育充满曲折,成效较低。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入到了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外语教育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1977年高考恢复,高校的再次招生促使外语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后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外语教育逐步走向低龄化,形成“英语热”现象。

80年代,国家出台关于大学英语教育的相关政策,如四六级考试等。英语教育的重点开始转为培养语言能力。

90年代开始,大学英语教育又增加了文化知识;如今,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又给英语教育增加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内容。英语教育重点的不断变化,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三、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不足

交流是语言的功能和目的,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和外国的跨文化交流,因此,仅仅掌握了语法规则、会做题并不代表掌握了一门语言,能够交流才算真正的掌握。

语言的背后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顺畅的交流可以使彼此更好的了解彼此的文化,更好的与他国沟通。但实际情况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根本难以满足这一要求。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现状和不足包括:

(一)现行教育制度缺陷导致了英语教育中的“费时低效”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偏向功利性的追求,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和短期利益,英语教育成为学习时间长、任务重、费时低效的学科,在“考研热”、“出国热”的推动下,将英语放到了一个过高的位置,教育内容主要围绕着考研、出国等各种应试考试展开,四六级考试也是获得顺利毕业的条件之一,学生们接受训练的内容也是各种考试的题型,这样的人才可称之为标准化的人才,这样的教育方式成为“麦当劳化”的流水作业教育。

(二)教育、教学关系上,以教为主,缺乏开放、互动的交流环境;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形成“哑巴英语”。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教学任务过多,往往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纯地讲授,这种“满堂灌”、“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缺乏互动,大学英语教育氛围变得低沉而压抑,形成“哑巴英语”。

(三)学生心理状态的不良会影响英语教育的目标

学生是教学对象,是知识接受者,学生的心理状态肯定会影响到教学的结果。从高中到大学之间要有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进入大学,没有了考学的压力,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很多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开始变得自由散漫。大学英语大多是作为公共课,学生对于考试也是应付过关,学习英语仅成为形式。

四、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优化大学英语教育的资源投入结构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考试制度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学生在为考试而考试,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能力,使英语不能发挥它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作用。

由于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的需求不一样,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行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大学生首先要通过相关信息了解自己

以后就业方向对英语的需求度,对自己以后的从业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自己就业方向所需外语水平较强,学生自然会加大英语学习的力度,这样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调整、优化英语教育资源的投入。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语言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我们首先要重视的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英语是为了与人交流,这才是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转变传统的英语教育方式:

首先,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改变传统的只重读写、不重听说的现象,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展开教育,创造更多的英语语言环境。

其次,教学关系要实现角色转换,要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由原来注重教转为注重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并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在民主、开放、互动的氛围中进行,共同达成教育目标。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入情感因素,和学生形成多层次互动,积极回应学生的反馈,让学生更容易产生信任和好感,更加接受和认同教师的教学。

(三)外语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增强语用性语言应用能力分为听、说、读、写四大板块,即输入能力(听、读)和输出能力(说、写)。英语语言输出能力方面欠缺很多。

主要原因:一是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二是传统教学方法导致输入大于输出,即注重读的能力,这一点就要追溯到中小学英语教育。

(四)创造更加真实的、多维的英语环境

1.提供多种渠道,扩大英语实践环境。鉴于大学英语课时少、任务重,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不足的特点,在英语教育中需要积极拓展多种途径的语言输入。教师应积极参与、指导和推动校园“英语角”、英语广

播、英语演讲、英语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更多实践英语的机会,弥补英语课堂听说环节的不足。

2.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革英语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广这些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平台。(五)树立良好的心态

以上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外部客观原因,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是英语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学生有了良好的心态,正确的认识大学英语教育,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首先,大学生要尽快适应角色要求,正确认识英语在自己未来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英语在以后的社会中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工具所发挥的作用,积极主动的学习,不能只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

其次,应该找到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不能只是机械的去记单词、做阅读,而应该听说读写并重,多参与英语语言环境下的英语实践,这样才能提高英语的综合水平。

五、总结

传统的英语教育在我国已经延续了百年之久,大学英语教育也走过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的高校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由于缺少交流与文化环境,以及现行英语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的缺陷,致使大多数学生没有更多实践英语的机会。大学生学英语费时长、收效小,英语表达及交流能力较差。

在信息时代和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弊端,不再适应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以及社会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

因此,必须加快传统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必须从大学英语教育制度、教师、学生三方面主体入手;重新设计英语语音学习环境,实现更

加真实的英语文化交流的理解;加快推进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使之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董亚芬,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一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董亚芬,大学英语(听说)第三版第一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张雪梅,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之调查[J];外语界;2006年05期

[4]郑树棠等,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2

[5]王彪,大学英语教师角色变为初探[J].教书育人,2006

[6]杨忠、张邵杰、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J].

外语教学,2001.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