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防培训笔记

安防培训笔记

第一章安全防范系统导论

1.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手段:人防、物防、技防。

2.安全防范的三个基本要素:探测、延迟、反应。

T反应<=T探测+T延迟

3.安全防范的核心技术:入侵探测。

4.安全技术防范产品:

用于防入侵、防盗窃、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领域的特种器材或设备。

我国对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认证制度、生产登记制度。

5.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为子系统组合或其他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6.防护对象、风险等级、防护级别、安全防护水平

(1)防护对象

(2)风险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风险为最高风险、二级风险为高风险、三级风险为一般风险。

(3)防护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防护为最高安全防护、二级防护为高安全防护、三级防护为一般安全防护。

(4)安全防护水平

7.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主要构成:

(1)入侵报警字系统

(2)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

(3)出入口控制子系统

(4)电子巡查子系统

(5)防爆安全检查子系统

(6)停车库(场)管理子系统

(7)安全管理子系统

(8)通信对讲子系统

(9)供电子系统

(10)访客查询子系统

(11)移动目标反劫防盗子系统

(12)安全信息广播子系统等等

8.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中的三大主要子系统:入侵报警子系统、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出入口控制子系统。

入侵报警子系统最重要

视频监控子系统最直观

出入口控制子系统最有效

9.安全技术防范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

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中,是以入侵报警子系统为核心,以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的图像复核和通信对讲子系统的声音复核为补充,以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和巡逻保安力量为基础,以其他子系统为辅助,各子系统之间既独立工作有相互兼容,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点、线、面、空间防范相组合的有机防控体系。

第二章:入侵探测技术与报警系统

1.探测的基本方式: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

2.报警器的构成:报警器一般是由探测器、信道、控制器三部分组成。

3.被动红外报警器

工作原理:自然界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产生热辐射,表现为向外发射红外线,当有人进入探测现场时,人体向周围发射红外线,探测器接受到红外辐射,电流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报警.

优点:安装方便,适宜室内环境,是高可靠性的报警器。

缺点:温度特性差,特别当环境温度与人体温度接近时,容易受各种热源干扰。

4.微波和超声波报警器

工作原理:微波和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探测器向探测空间发射微波(超声波),没有物体移动,反射回来的微波不变化,当有物体移动时,反射回来微波的频率或相位将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报警。

优点:无探测盲区,安装简单,受环境影响小。

缺点:容易产生相互干扰,在同意防范空间不宜安装多个探测器,也易被别的射频源干扰。5.电磁式振动报警器:

工作原理:探测器中有永久磁铁,感应线圈等,当发生振动时,永久磁铁、感应线圈产生相对运动,感应线圈中出现感生电流,从而实现报警。

优点:灵敏度高

缺点:易受外界振动干扰。

6.玻璃破碎报警器

工作原理:当玻璃破碎时发生特定频率的声音(声波),又使周围墙体振动,又能引起空气振动产生次超声波,玻璃破碎探测器有两种:一种是探测声波和次超声波实现报警,一种是探测声波和振动实现报警。

优点:高可靠性,安装方便。

缺点:容易被规避。

7.报警器的工作状态:

(1)布防

(2)撤防

(3)旁路

(4)24小时设防

(5)系统自检。

8.入侵报警系统:

基本构成:入侵报警系统通常由前端设备(包括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传输设备、处理/控制/管理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四个部分构成。

9.入侵报警系统组建模式

分线制、总线制、无线制、公共网络

10.入侵报警系统探测设备的设置要求:

(1)入侵探测器应对所有可能入侵的路径进行完整性设防。

(2)每个/对探测器应设为一个独立防区。

(3)周界的每一个独立防区长度不宜大于200m。

(4)需设置紧急报警装置的部位宜不少于2个独立防区,每一个独立防区的紧急报警装置数量不应大于4个,且不同单元空间不得作为一个独立防区。

(5)防护对象应在入侵探测器的有效探测范围内,入侵探测器覆盖范围内应无盲区,覆盖范围边缘与防护对象间的距离宜大于5m。

(6)当多个探测器的探测范围有交叉覆盖时,应避免相互干扰。

11.入侵报警系统控制设备的设置要求:

(1)应根据系统规模、系统功能、信号传输方式及安全管理要求等选择报警控制设备的类型。

(2)宜具有可编程和联网功能。

(3)接入公共网络的报警控制设备应满足相应网络的入网接口要求。

(4)应具有与其他系统联动或集成的输入、输出接口。

12.入侵报警系统的纵深防护体系

一个完整的入侵报警系统纵深防护体系应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

13.入侵报警系统的功能要求:

(1)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状态,应有防误触发措施,被触发后应自锁。

(2)当下列任何情况发生时,报警控制设备应发出声、光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应能保持到手动复位,报警信息应无丢失:

1)在设防状态下,当探测器探测到有入侵发生或触动紧急报警装置时,报警控制设备应显示出报警发生的区域或地址;

2)在设防状态下,当多路探测器同时报警(含紧急报警装置报警)时,报警控制设备应依次显示出报警发生的区域或地址。

(3)报警发生后,系统应能手动复位,不应自动复位。

(4)在撤防状态下,系统不应对探测器的报警状态做出响应。

14.入侵报警系统的其他要求

(1)入侵报警系统无线设备的设置应由现场试验确定。

(2)入侵报警系统管理软件应有较强的容错能力,应有备份;发生异常后,应能在3s内发出故障报警。

(3)系统室外管线架空敷设时,与共杆的电力线的间距不小于1.5m,与广播线不小于1m,通信线的不小于0.6m

(4)系统应设置电源避雷设置和信号避雷准备,单独接地电阻不小于4欧姆,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5)系统应有备用电源,其容量应能保证系统连续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8小时,并应能自动切换,切换时或供电暂时中断恢复供电后,系统应补需设置即恢复原有工作状态。

(6)系统选用的设备不应引入安全隐患,不应对被保护目标造成损害。

(7)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小于5000h,系统验收后首次故障时间应大于3个月。

(8)系统应能与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

(9)系统监控中心的门,窗应采用防护措施。

(10)系统应具有放燃、防爆、防腐蚀,耐温度剧变,耐振动。

15.区域联网报警系统:

(1)系统架构。

(2)功能:报警优先功能、巡检功能。

(3)运营模式变革:行业发展,报警服务业。

16.移动目标反劫防盗系统

(1)系统结构: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移动目标部分

(2)工作原理:标准时间、接收四颗卫星信号确定移动目标的经度、纬度、高度。

17.商品防盗报警系统

(1)系统架构:传感器门、特制的标签或标记、

18.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中的报警系统

(1)应用场所: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公共复杂场所。

(2)系统架构

19.探测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灵敏度

(2)探测范围

(3)探测机率

(4)相应时间

(5)防破坏功能

(6)抗干扰能力

(7)可靠行

(8)环境适应性

(9)电源适用范围

20.入侵报警系统的评价指标

(1)系统响应

(2)探测机率

(3)灵敏度

(4)探测范围

(5)误报率

(6)防破坏功能

(7)抗干扰能力

(8)可靠性

(9)系统功能

(10)信息存储

21.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现目标:真实探测和早期探测

真实探测,探测组合,报警符合

早期探测,多重探测,纵深防护。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考题

1、摄像器件又称光电转换器件,是电视摄像机的核心器件。摄像器件有CCD和CMOS两种。

2、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环节:前端设备、传输环节、中心控制室。

3、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模式:集总式、分布式两种。

4、视场角是摄像机通过镜头得到的视野的张角。又分为水平视场角和垂直视场角。

5、三可变镜头是指:可调焦距、光圈和聚焦。

6、.镜头的焦距根据视场大小和镜头与监视目标的距离确定,其计算公式是:焦距=像场高×物距/视场高。

7、视频监控系统分辨率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并满足:黑白电视系统水平分辨率≥350TVL;彩色电视系统水平分辨率≥270TVL;

8、视频监控系统图像灰度等级应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并满足:≥8级。9、视频监视器画面出现滚动的黑白杠的原因,一般是电源串扰。

10、视频监控系统监视器画面对比度小,清晰度不高,雪花干扰的原因是输入信号过低引起的。

11、视频监控系统监视器画面出现竖条纹干扰,一般是传输线路阻扰失配引起的。

12、视频监控系统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水平分为5级,验收标准要求应不低于4级。

13、现场的环境最低照度必须高于所选摄像机靶面最低照度的20倍。

14、大型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对前端信号进行监测,并能给出视频信号丢失的报警信息。

15、摄像机灵敏度越高,其要求的最低照度Lux的数值就越小。

16、电视的基本原理是图像的分解:根据人的视觉特性,用组成图像的最小单元(像素)的阵列来表示图像,用一系列的单帧图像,产生活动图像的效果。17电视信号通常是指摄像机输出的基带信号。它由图像信号和同步信号两个部分组成。

18、图像信号,与景物每一点(摄像器件的每一像素)的亮度相对应。是图像的基本信息。

19、电视制式,用扫描方式和彩色信号的复合方式来表示。我国现行电视制式为:CCIR625/25、PAL制。

20、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有摄像、镜头、方位、防护、控制、辅助等。它的作用图像信息的采集(信源),限定系统的图像质量。

21、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环节有光发/收、补偿、中继、调制、去干扰及线缆等,决定系统的范围,构成大系统的关键环节。

22、电子光圈(EI),利用CCD的溢出控制功能,通过泄漏掉积累的电荷,改变每场电荷积累的时间,起到相当于改变镜头光圈的作用。

23、分辨率(水平),在与图像高度相同的宽度上可以分辨的黑白相间的线数,以TVL表示。

24、灰度鉴别等级(灰度等级),图像从最黑到最白之间能够区分的亮度等级。25、安防系统需传输信号是摄像机输出的基带信号和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26、平板显示器主要有: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和背投影机

27、视频信息存在冗余是压缩技术的前题。逐渐形成的三大经典技术(变换编码、预测编码、熵编码)就是消除视频信息的空域冗余、时域冗余和统计冗余。28、MPEA4和H.264只规定工具不规定编码、通过工具组合形成算法和层级AVO。因此,同样采用MPEA4或H.264压缩标准的不同厂家的产品不一定能相容。

29、镜头安装接口有C和CS两种,镜头和摄像机最好接口一致。不一致时,只有C(17.52)镜头可以和CS(12.52)摄像机配。

30、三基色原理:Y=0.3R+0.59G+0.11B,采用分量制处理方式:图像信号分解为亮度信号(Y)和色度信号(U=Y-R、V=Y-B),保证了黑白电视的兼容。

31、镜头的成像尺寸和摄像机CCD最好一致。不一致时,只有小成像尺寸的镜头可以用于大CCD尺寸的摄像机。

3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能与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等联动。各系统之间应相互兼容又能独立工作。系统联动响应时间不大于4S。

33、视频探测设备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环境照度不满足视频监测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

34、视频监控系统应有图像来源的文字提示,日期、时间和运行状态的提示。3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供电范围包括系统的所有设备及辅助照明设备。

3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专有设备所需电源装置,应有稳压电源和备用电源。出入口控制系统:

1.出入口控制系统通常是指:采用现代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出入口对人或物这两类目标的进、出,进行放行、拒绝、记录和报警等操作的控制系统。

2.总线制: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设备通过联网数据总线与出入口管理中心的显示、编程设备相联,每条总线在出入口管理中心只有一个网络接口。

3.环线制: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设备通过联网数据总线与出入口管理中心的显示、编程设备相联,每条总线在出入口管理中心有两个网络接口,当总线有一处发生断线故障时,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并可探测到故障的地点。

4.生物特征识别两种形式:识别;验证

5.在停车场已广泛使用的电动栏杆机,其阻挡能力有限,且有诸多防砸车等对机动车的保护设计,但不能起到阻止犯罪分子驾车闯关的作用,也属于出入准许指示部件。

6.出入口控制系统的防护等级共分为普通防护级别(A级)、中等防护级别(B级)和高级防护级别(C级)三级。

7.误识是指系统把一个目标的信息识别为系统另外一个目标的信息,误识的结果可能是误识进入,也可能是误识拒绝。误识常用误识率表示。

拒认是指系统对系统的目标识别时不能得到目标信息,而造成识别失败。拒认通常用拒认率表示。

8.多重识别控制是在一个出入口必须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通行权限的目标同时(或短时间内按顺序)进行识别后方能通行的一种控制模式,常用于库房等需要多人同时进入的特殊场所。

9.通过率也就是出入口在单位时间内允许通过目标数量的能力,它不仅与系统对目标的鉴别时间、执行部件的响应速度有关,还与识别方式、被控对象(如门体等)的起闭速度、通道宽度及形式等因素有关。因此,单一从系统鉴别目标的时间来衡量通过率是很不安全的。

10.如果管理与控制设备是采用电位和/或电脉冲信号控制和/或驱动执行部分的,则某出入口的与信号相关的接线与连接装置应置于该出入口的对应受控区、同级别受控区或高级别受控区内。

11.执行部分的输入电缆在该出入口的对应受控区、同级别受控区或高级别受控区外的部分,应具有相应的抗拉伸、抗弯折性能,须使用镀锌钢管加以保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