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调整)

中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零一五年十月

目录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

二、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 (1)

三、功能定位与网络层次 (2)

四、线网调整方案 (4)

五、线网实施规划 (6)

六、车辆基地布局 (8)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保持一致,同时适度超前规划远景线网。

远期:2020年;远景:展望2050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空间范围包括中山市域全境,陆域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中心城区为规划研究核心范围。

(1)中山市域:包含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即陆域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76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420万人。

(2)中心城区:包含石岐、东区、西区、南区4个区组成的主城区及沙溪、大涌、港口、五桂山办事处、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陆域总面积为760.6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185万人。二、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全域中山、城乡一体;强化枢纽、提聚内核;功能清晰,结构合理。

(二)线网规划布局思路

?适应中山发展战略,以“全域中山”为理念,以提升中山中心城区首位度为目标;

?适应城市规划发展要求,支撑中心城区“一城双核多片区”城市构架、市域“一主两副四组团”空间布局;

?遵循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理念,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

?体现轨道交通与BRT公交一体化规划思路,构建互为补充的

公交系统。

(二)发展目标

根据中山市城市和现状交通特点,以及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发展成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为全市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快速出行方式。

?轨道交通分区服务水平目标:

(1)中心城区范围内10min可达区域轨道枢纽;

(2)中心城区范围内30min可达市中心;

(3)中心城区组团副中心20min可达市中心,全市范围内1h可达市中心;

(4)依托城市轨道和区域轨道,30min可达相邻城市。

?轨道交通分区分担率目标:

(1)中心城区范围内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出行占公交比率约为35~45%;

(2)全市范围内轨道交通方式出行占公交比例约为25%-35%。

三、功能定位与网络层次

(一)功能定位

轨道交通将在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中发挥巨大作用,但由于轨道交通造价高昂,建设周期较长,鉴于中山市的财力状况和城市发展趋势,轨道交通并不应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方式,但应发展为中山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方式。中山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为:在中运量公交系统及传统公交系统的配合下,发展成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构建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服务中山市主要客流走廊和客流集散点,支撑中山市建设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广东省生态、投资环境良好“三宜”城市目标的实现,支持中山市城市

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网络层次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应满足不同范围,不同服务要求下的线路功能定位,需具有一定灵活性,构建分层次、多样化的线网技术体系。构建相对较高强度、较低密度的线网,具备较高的运输效率,覆盖主要客流集散点和交通走廊,但根据线路功能、性质不同可采取区域差别化的覆盖,以体现其城市交通骨干作用;线网根据功能定位差异分为市区线和市域线两个层次。

市区线:重点解决中心城区范围大运量客流通道的交通问题,覆盖主要客流走廊,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缓解发展中的交通供需矛盾,同时促进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并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与区域对外交通枢纽的合理衔接,加强中山市中心城区与珠三角城市群及其他沿海大城市的快速联系,承担对外交通的集散功能。通过在中山北站、中山站、沙溪站、南区站、西区站等车站与珠三角城际铁路及沿海高速铁路的衔接,增强与广州、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及其他沿海大城市的联系,使中山更好地融入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

市域线:由中山市域范围内的城际线和本规划新增加的市域线共同组成,服务于市域范围;目的是连接城市中心、副中心与主要镇区,承担市域内的城市中心、副中心与主要镇区间的交通联系。通过市域轨道交通的建设,改变中山市自下而上、分散发展的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模式,强化主城区的服务职能,与城际轨道交通一起,促进小榄、南朗市域副中心及外围镇区组团的快速形成和发展,缩短组团间时空距离,加快中山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同时,加强城市中心、副中心及主要镇区与

珠三角城市群的快速联系,使中山更好地融入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

四、线网调整方案

(一)远期规划线网调整方案

远期线网由3条线路构成“一纵两横”线网形态,与BRT整体构建形成“一环一纵两横”公共交通主骨架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长91.2km,设站54座,其中轨道内部换乘站2座,与区域轨道车站换乘站4座。

1号线(港口-中山北-石岐-东区-南区):中心城区南北向城市轨道交通核心骨架通道、中山北站客流集散重要方式,响应和引导城市向北、向东发展,实现港口-中山北站-石岐-东区快速联系,覆盖港口商圈、中山北综合交通枢纽、紫马岭商圈、岐江新城、体育场及沿线多个居住区,主要沿港口世纪路、港口大道、起湾道、博爱路、城南路等交通走廊布局,线路长19.7km,设站15座,平均站间距1.41 km。

2号线(小榄-东升-西区-石岐-东区-中山站-火炬区-马鞍岛):中心城区与北部副中心市域快速轨道联系通道、中心城区东西向“两核”联系主通道,及中山站、小榄站、客运港客流集散重要方式,实现小榄-东升-西区-石岐-东区-中山站-火炬开发区-马鞍岛的快速联系,覆盖小榄镇区、东升镇区、沙朗市场、中医院、康华路商圈、中山站、火炬区商圈及沿线多个居住区,主要沿民安路、同乐大街、彩虹大道、翠沙路、康华路、沙边路、世纪大道等交通走廊布局,规划线路长54.6km,设站27座,平均站间距2.10km。

3号线(沙溪-西区-石岐-东区):中心城区东西向补充通道,实现了沙溪-西区-石岐-东区沿南部走廊的东西向联系,覆盖富华道、中山路商业走廊,主要沿岐江公路、富华道、中山路交通走廊布局,规

划线路长16.9km,设站12座,平均站间距1.54km。

(二)远景规划线网调整方案

在远期线网基础上,结合城市向东发展、“两核”联系要求,以“全域中山”为目标,形成“主城区两横三纵、东部新城两放射、西北组团一放射、南部组团一放射”网格+放射线网形态,规划线网由7条线组成,全长246.5km,设站124座,其中城市轨道内部换乘站13座,与区域轨道车站换乘站9座。

1号线(港口-中山北-石岐-东区-南区-大涌):中心城区南北向城市轨道交通核心骨架通道、中山北站客流集散重要方式,线路在远期方案基础上继续向西南延伸至大涌,线路全长29.1km,设站20座,平均站间距1.53km。

2号线(小榄-东升-西区-石岐-东区-火炬区-马鞍岛):中山中心城区与北部副中心市域轨道快速联系通道、中心城区东西向“两核”联系城市轨道核心骨架通道、中山站和小榄站重要客流集散方式,线路走向同远期推荐方案,线路长54.6km,设站27座,平均站间距2.10km。

3号线(古镇-横栏-沙溪-石岐-东区):中心城区东西向沿中山路骨干通道、古镇、横栏与中心城区联系重要轨道通道,实现了古镇-横栏-沙溪-西区-石岐-东区的东西向联系,在远期推荐方案3号线基础上远景考虑沿旧岐江公路向西延伸至古镇,规划线路长32.3km,设站18座,平均站间距1.90km。

4号线(西区-中山北-岐江新城-翠亨新区):主城区与翠亨新区“两核”联系补充通道,实现了岐江新城-中山站-火炬区南部-翠亨新区核心区-翠亨起步区的联系,同时换乘7号线实现了南头、黄圃、三角与翠亨新区的联系,规划线路全长24.7km,设站12座,平均站

间距2.25km。

5号线(中山北-西区-大涌-板芙-三乡-坦洲):中心城区与南部副中心市域轨道快速联系预留通道,覆盖西区、大涌、板芙、神湾、三乡、坦洲,主要沿中山一路、古神公路、茅湾路、坦神公路等交通走廊布局,线路长52.7 km,设站22座,平均站间距2.51 km。

6号线(南头-东凤-小榄-古镇):西北组团古镇、小榄、东凤、南头之间的纵向联系补充通道,主要沿中兴大道、东岸西路、环镇北路、南头大道等交通走廊布局,线路长23.1km,设站12座,平均站间距2.10km。

7号线(南头-黄圃-三角-港口-中山站):中心城区与西北及北部三角、黄圃、南头等镇区市域轨道快速联系预留通道,以及岐江新城两岸互动联系轨道通道,覆盖岐江新城、港口、三角镇区、黄圃镇区、南头镇区,主要沿福源路、金三大道、兴圃大道等交通走廊布局,线路长30.0km,设站13座,平均站间距2.50km。

五、线网实施规划

(一)建设时序

1、2、3号线沿线大部分处于城市建成区内,中段均穿过城市中心人口较为密集区,其中1、2号线作为线网的核心骨架线路,与城市既有交通走廊适应性好,与城市空间吻合程度相对较高,能很快形成客流规模,同时3号线中段也具有较好的客流基础和实施条件;4号线则对应中心城区向外拓展,支撑市域空间结构的形成;5、6、7号线为补充完善的市域轨道线路,支撑市域城市空间布局的形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建议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7条线路总的建设时序为1-2-3-4-6-5-7号线。每条线路根据预测的分段客流情况和城市发展需要,可考虑分段建设、分段运营,具体考虑如下:

2号线向马鞍岛延伸段可结合翠亨新区发展需要适时建设,3号线向古镇延伸结合城市空间布局需要逐步延伸。

(二)线网实施方案

根据建设时序规划原则,将中山市轨道交通线网分成四大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20年前实施1号线中信凯旋-博爱段、11.8km;2号线小榄环镇北路-玉泉路段、36.2km;共计48.0km。形成中心城区以石岐区为中心辐射港口、东区、火炬区、西区以及北部副中心的放射状线网主骨架,强化中山北站、中山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在满足中心城区交通需求情况下,构筑中心城区与北部副中心的联系,尽快形成轨道交通对中心城区相当规模的覆盖,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功能。

第二阶段:完善1号线、2号线,建设3号线、4号线,形成“主城区一纵三横、东部新区两放射、西北组团一放射”轨道交通主骨架,重点强化中心城区“两核”联系,提升中心城区的轨道网覆盖,提高系统服务水平。

第三阶段:建设5、6号线,在中山市快速轨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后,在加密中心城区轨道网覆盖同时,配合城市向外拓展需要,重点考虑城市轨道网向南拓展,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对外轨道网覆盖,支撑“一主两副四组团”城市构架的形成。

第四阶段:逐步完善轨道网,在中山市快速轨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后,逐步加密、完善城市轨道网覆盖。

六、车辆基地布局

中山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置3处厂架修车辆段、6处定修车辆段、9处停车场,车辆段及停车场用地控制总规模约251ha。规划布局及用地规划控制要求如下:

车辆段、停车场用地控制规模

附图1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期调整方案示意图

附图2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远景调整方案示意图

附图3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分期实施方案示意图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图集) 南朗镇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2007年9月

项目名称: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项目委托:中山市南朗镇人民政府 南朗镇总体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成员: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甲级0010001 深圳市深临字第200114号 编制时间:2007年8月 出图专用章: 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分院总工: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总工:杨律信国家特许注册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魏正波城市规划师 孙昊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李鑫城市规划师 王晋暾城市规划师 项昺城市规划师 李轲城市规划师 何斌城市规划师 张迎规划师助理 协编单位:中山市规划设计院 参加人员: 给水、排水工程:聂洪文(总工、高级工程师)陈天凌(工程师) 电力、通信工程:肖珈琦(副总工、高级工程师)方阳生(工程师)燃气工程:王引平(燃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吴冬青(高级工程师)环卫工程:曾新民(副总工、高级工程师)邓永华(工程师)

项目名称: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人: 规划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给排水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电力电信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燃气专业设计人: 校对人:

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1) 第一节城镇发展目标 (1) 第二节城市发展策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空间政策管制规划 (4) 第一节“三区”划定 (4) 第二节“四线”管制 (5) 第三节空间政策管制分区 (5) 第五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6) 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规划 (7) 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一节对外交通与区域协调 (8) 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三节公共交通规划 (9) 第八章公共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居住用地规划 (11) 第十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11)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规划 (12) 第十二章岸线利用规划 (13) 第十三章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14) 第十四章景观风貌规划 (15) 第十五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16) 第十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7)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7)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18) 第三节电力工程规划 (18)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19)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19) 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 (20) 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 (20) 第十七章城镇防灾规划 (21) 第一节抗震与消防设施布局 (21) 第二节人防设施布局 (21) 第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21) 第十八章近期建设规划 (22) 第一节近期发展目标与规模 (22) 第二节分区发展策略 (22) 第三节近期重点控制与建设地区 (23) 第四节政府近期行动与土地供应计划 (23) 第五节近期建设与中远期发展的衔接 (23)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24) 第二十章附则 (24) 附录中山市南朗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5) 附表1:现状用地汇总表(2006年) (31) 附表2:规划用地平衡表(远期2020年) (31) 附表3:近期用地平衡表(至2010年) (32) 附表4:规划城镇主次干道一览表 (33) 附表5:配建停车场指标标准一览表 (34) 附表6:公共设施标准一览表 (35)

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规划方案

一、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规划方案 遵循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理念,按照“对外强轴、中心加密、外围联通”的总体原则,全市共规划城市轨道线路32条,总规 模约1142km(含弹性发展线路约53km),由市域快线和普速线路两个层次构成。其中,市域快线8条,总规模约412km,普速线路24条,总规模约730km。

二、规划目标及策略 (一)规划目标 为支撑深圳建设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发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产业升级、优化空间结构的作用,规划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与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实现“45/70/70”发展目标。 1.轨道交通出行“45目标”:城市主副中心之间45分钟通达; 2.公共交通出行“70/70目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量70%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70%以上。 (二)规划策略 1.区域发展协调策略:构建与国家铁路、城际铁路相协调的城市轨道网,大力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2.城市发展协调策略:构建与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城市轨道网,积极推进特区一体化发展; 3.综合交通协调策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持续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 4.弹性发展协调策略:构建适应未来都市圈发展和通勤交通需求的城市轨道网,充分预留城市轨道网的发展弹性。

三、市域快线方案 规划构筑“双心放射、外围串联”的市域快线体系,实现城市主副中心快速联系,发挥城市主中心对外围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外围副中心发展。 既有规划6、11、13、14、18号线共5条市域快线,规划延长1条线路,新增3条线路。规划延长18号线串联外围副中心和组团中心,新增20号线实现空港新城与福田中心的快速联系,新增21号线实现龙岗副中心与前海中心的快速联系,新增22号线实现龙华副中心与福田中心的快速联系。规划形成“七放射、一半环”的市域快线布局结构,总规模约412km。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05 建筑密度及容积率

第五章建筑密度及容积率 5.1居住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标准 5.1.1 中心城区居住小区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按不同地段分别确定。地段 的划分为Ⅰ级地段指华柏路、歧关西路、博爱路、起湾道、孙文东 路围合而成的区域;Ⅱ级地段为除Ⅰ级地段和旧城区以外的中心城 区其它区域;旧城区范围与第八章8.1.1条一致。 5.1.2居住小区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限值见表5.1.2。 居住小区限值指标表表5.1.2 注:镇区参照此表执行,各镇根据自身情况划分类别,报规划局批准后执行。 5.1.3 单体建筑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可适当提高(见表 5.1.3)。本条所 指的单体建筑是指没有进行过详细规划的地区并具备完整的国土 证,同时符合如下条件的建筑: ⑴整体为一幢的建筑。 ⑵用地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的多幢建筑。 ⑶用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不超过5000平方米,裙房联通,

上为多幢高层塔楼,塔楼之间满足间距要求,且塔楼与裙房联接层 的建筑面积与裙房的基底面积之比大于1:2的建筑。 单体建筑指标值表表5.1.3 5.1.4 居住小区指标适用于面积在2000M2以上的居住用地(商住用地),但 不包括集体住宅用地和私人自建住宅用地。 5.1.5风貌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控制地段内的居住用地指标由规划管理 部门根据专项规划确定。 5.2 居住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的计算 5.2.1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时,“用地面积”不是指征地面积,而是指规 划用地红线范围内实际使用的面积(包括退道路红线在内)。但不 包括小区级以上城市公共设施的用地面积。 5.2.2当按本《规定》容积率计算的建筑面积总量,低于按征地面积乘以 1.5容积率计算的建筑面积总量时,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但总建 筑面积不得大于征地面积乘以1.5容积率系数所得的建筑面积。 5.2.3当按本《规定》容积率计算的建筑面积总量,高于按征地面积乘以 1.5容积率计算的建筑面积总量时,其超过部分应按规定向市政府 缴纳超容费。 5.2.4居住用地中住宅建筑和公共民用建筑混合设计时,按居住小区建筑 密度及容积率控制,但公共民用建筑面积比例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 的1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2017届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专业系轨道交通系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一、课题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二、指导老师: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课题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大城市常住人口越来越密,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给城市的交通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路权基本隔离的公共交通方式,与普通公共汽车相比,具有速度快、运量大等优点,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以及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规划好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课题名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课题主要面向轨道交通系城轨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此课题能够全面地了解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现状,能够对线网规划的理论进行探讨,总结其技术路线并明确轨道交通规划的思路,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在各大城市的发展壮大提供指导性意见。 本课题以就业为依托,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城轨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课堂上所学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工程应用中的本专业的相关难题。 2、设计内容与要求 1. 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现状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基本理论基础 3.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技术体系 4.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公交的综合研究 5.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背景分析(分组进行) 6. 大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背景分析(分组进行) 四、设计参考书 1、李建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陆锡明,王祥,朱洪.《综合交通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0546-2009,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李朝阳.《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大学出版社,2009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附件2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投资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或规模估算总投资申报部门/镇区总计35项10152877 一基础设施工程(6项)2142827 (一)公路工程(2项)970527 高速公路项目805700 1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山翠亨至 珠海唐家) 高速公路20.56公里。805700 市国资委(交通 集团) 普通公路项目164827 2中山市南外环互通工程南外环改线长度约为2.47公里,设一座约850米长 隧道,5座匝道桥共计长度约3020.3米,匝道长度 总计约5.1千米,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 164827 市交通运输局 (二)水利工程(1项)15300 水利防灾减灾项目15300 3中山中顺大围福兴至石龙堤段达标加固及河岸 整治工程 堤防达标加固和河岸整治总长度为3315米,堤身加 高培厚,堤顶防汛道路拓宽至15米,对堤外滩地及 河岸进行综合整治;新建交通桥、人行桥各两座; 福兴堤段背水侧给水管改线等。 15300 小榄镇

中山市2019年省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表(市属) 投资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或规模估算总投资申报部门/镇区(三)城市建设工程(1项)582000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582000 4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铁14.1公里。582000 市国资委(交通 集团) (四)环保工程(2项)575000 污水处理项目575000 5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小隐涌流 域) 整治小隐涌流域火炬开发区内30条河涌,河涌总长 度66.15公里,新建污水截污管总长115.45公里, 泵闸新(重、扩)建9座,新开渠道500米,清淤 296119.5立方米。 383000 市水务局 6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南朗流域)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河面保洁工程、水质监 测系统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水系循环及补水工程 、生态修复工程等,新建污水截污管总长168.23公 里,新增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13座,河道底泥清淤 量为16.62万立方米。 192000 市水务局 二产业工程(23项)5504480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1项)350000 人工智能项目350000

【精品】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西安市总共建设6条地铁线路,总长251.8公里.共设16座换乘站,150座车站(不含一号线东、西延伸段),10座车辆段,4座停车场,2处控制中心。轨道交通线网形成“棋盘+放射式”网状结构布局,线网中一、二、三号线为骨干线,既满足了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主轴线上的客运交通需求,又向外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四、五、六号线是轨道交通网的辅助线,主要满足城市功能组团之间的交通需求,对线网进行加密完善。 1.一号线(后卫寨-纺织城):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东西向主客流走廊。线路起迄点后卫寨、纺织城是西安市对外交通枢纽。该线路穿越西安城区的东西,通过市区最繁华的地区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同时,线路连接主城东西轴向上城西客运站、西安城运站、康复路批发市场、长乐路客运站、半坡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和长途客运枢纽。一号线向西延伸至咸阳森林公园,为西咸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向东延伸至临潼旅游渡假区,可大大促进西安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及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西安作为国际级旅游城市的地位。该线为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

2.二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 该线路位置为西安市南北向主客流走廊,线路将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张家堡广场、城市中心北大街及钟楼、南郊省体育场、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国际展览中心、长安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串联起来,沿途分布有张家堡客运站、城北客运站、明德门客运站等长途客运枢纽.二号线与一号线构成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十字骨架,是线网中的骨干线。 3.三号线(新筑—侧坡村): 该线路为东北、西南走向。线路沿城市主要客流走廊东二环敷设,毗邻西安浐灞新区、兴庆公园,经国家级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小寨商业文化中心、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客流及人口密集区,促进城市发展空间向东北、西南方向拓展.三号线与一、二号线共同构成规划线网中的骨干线。 4.四号线(草滩农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张家堡广场、曲江旅游度假区、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途经既有西安火车站、明城墙内五路口及大差市、历史文物景点大雁塔等客流密集区。四号线对于城市南北向客流转换起到了辅助和补充作用,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5.五号线(纺织城火车站——六村堡(纪阳)): 线路东端的纺织城火车站为既有西康铁路客运站,是西安铁路枢纽的辅助客站.西端主线连接六村堡工业园区、支线连接纪阳组团,途经曲江旅游度假区、西安国际展览中心及三桥交通枢纽等大的客流集散点,将辅助一号线分流城区内东西向客流,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6.六号线(纺织城—长安科技产业园): 线路连接东郊纺织城、明城墙内东西大街及钟楼、南郊大学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长安科技产业园等工商业聚集区和人口密集区。可辅助一号线对主城区客流起到较大的分流作用,缓解主城核心区的交通压力,同时可带动东郊纺织城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南郊大学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规划线网中的辅助线。

04建筑间距(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10版))

第四章建筑间距、退让及公共开放空间 第四章建筑间距、退让及公共开放空间 4.1居住建筑间距 4.1.1居住建筑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 消防、防灾和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此外还应符合本准则。 4.1.2建筑间距是建筑物外墙皮之间的最近距离。 4.1.3建筑高度: (1)平顶房屋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女儿墙高度计算。 (2)坡顶房屋建筑高度,按室外地坪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 算。 (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烟囱等,其总面积 不超过屋顶面积的25%,且高度不超过4米的不计入高度之内。4.1.4居住建筑间距的限值根据建筑高度分别规定。本准则将居住建筑按 高度划分为以下类型: (1)低层——指居住建筑3层及3层以下,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2米; (2)多层——指居住建筑4层至6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0米。 (3)中高层——指居住建筑7层至9层,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30米。 (4)高层——指居住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

中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第四章建筑间距、退让及公共开放空间 注:表中图例的长边为建筑主立面,短边为建筑侧立面 4.1.5两相邻居住建筑间距除满足表4.1.4的规定外,当北侧建筑高于南 侧建筑时,其间距按南侧建筑应取间距值加上建筑高度差的0.3倍 取值。 4.1.6集体宿舍按表4.1.4应取值的0.9倍计,但不得低于最小间距控 制。 4.1.7非居住的其它民用建筑处于居住建筑北面且正面相邻时,如北侧建 筑高于南侧建筑,按4.1.5条执行,否则按表4.1.4第5列执行, 处于其它方位时,视其为居住建筑退让。 4.1.8当互相平行的居住建筑不是正南北向布置时,其间距按表4.1.4规 定的间距乘以表4.1.8规定的折减系数。 表4.1.8 4.1.9居住建筑相邻布置,相邻建筑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时,其间距 按建筑垂直布局的间距要求控制。 4.1.10居住建筑间距的计算: 4.1.10.1居住建筑挑出檐口、梯间、厨房、厕所等时,如梯间挑出不大于1.3 米,厨房、厕所挑出不大于0.9米,且不大于居住建筑面宽1/3时, 挑出部分可不计入间距范围;如阳台宽度超过建筑面宽的二分之一 或挑出长度大于1.5米时,其间距应另外加阳台挑出平均长度的一 半计算。 4.1.10.2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如大于18米或有居室窗户且仅靠该窗户采光时, 视其山墙面为主立面,其间距按主朝向间距要求控制; 4.1.10.3 北侧居住建筑底层如作为停车库、商铺或全部架空时,其与南侧建 筑的间距可减去北侧建筑底层层高。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设计研讨会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新型城镇化、交通一体化的引导和支撑作用Rail Transit Network Planning & Design Seminar 今年3月,备受瞩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8-2028年)》正式落地,规划明确提出,要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如何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如何使得轨道线网规划对交通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好地作用,使得规划更加严密、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将成为本次研讨会的重点议题。 ‘National Model Town Planning (2014-2020)’ has formally issued in March. The planning put forward clearly that relative department should build a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trengthen transport links between the city group, and accelerating small and medium cities’ traffic system. The seminar’s topic is how to make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a supporting role of urbanization and traffic integration. 1.在工程项目审批下放的背景下,如何从源头上保障线网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如何从规划层面保证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发展; 2.如何线网规划层面,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2010 ―― 2020) (2010-08-02 16:50:32)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口已超 过千万,既有的城市公共交通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要求,交通堵塞,乘车难,行路难已成 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城市交通运输在于发展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具有 运量大,舒适性好,对环境污染小,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快速,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工具.(《地铁与轻轨》) 由市规划委组织编制,经过多轮专家咨询形成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初步方案(2011 —2020)?近日完成并上报市政府。该方案规划(至2020年)线路31条(含2条市郊铁路和现代有轨电车西郊线) ,其中,地铁线路28条,总长约1050公里(本次线 网方案新增地铁规划建设项目15个(含11条地铁线和4条已有规划线路延长线),长约450 公里),车站近450个,形成中心城棋盘式+新城放射式”的线网格局,规划线网规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线网建成后,轨道交通将实现对中心城全面覆盖及中心城与新城的贯通连接。 四环路内站点覆盖率达95% (实现居民步行15分钟或自行车5分钟内到达一个地铁车站的目标),线网密度1.4公里/平方公里,超过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先进城市的建设水平。通州、顺义、大兴、亦庄等重点新城均有两条以上轨道交通服务。市政府批复后,我市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11年—2020年)修编和上报国家 发展改革委工作。 1# M1 (苹果园一一四惠东)全长30.44km ,设25站,北京地铁一期(苹果园一一北京站) 修建于1976; 2000全线贯通。所用车型:SFM04,DKZ4,dk20,bd2 代表色:大红。 沿途设站:苹果园站一一古城站一一八角游乐园站一一八宝山站一一玉泉路站一一五棵松站一一万寿路站一一公主坟站(M10)――军事博物馆站(M9))――木樨地站(M12) ——南礼士路站——复兴门站(M2)——西单站(M4) ——天安门西站——天安门东站——王府井站――东单站(M5)――建国门站(M2)――永安里站一一国贸站(10)――大望路站(M14)――四惠站(BT)――四惠东站(BT) 2# M2 (环形)西直门一一积水潭(西直门),全长23.1km共18站,一期修建于1976, 全线于1984建成通车。所用车型:DKZ16。代表色:正蓝。 沿途设站:西直门站(M4,M13)――车公庄站(M6)――阜成门站(M3)――复兴门站(M1)――长椿街站一一宣武门站(M4)――和平门站一一前门站一一崇文门站(M5)――北京站一一建国门站(M1)――朝阳门站(M6)――东四十条站(M3)、东直门站(M13,ABC)――雍和宫站(M5)——安定门站——鼓楼大街站(M8)——积水潭站——西直门 3# M3(苹果园一一皮村),线路规划中 苹果园(M1,S1)――西黄村一一田村(S1)――永定路一一定慧寺(四环线) 一一西钓鱼台(M10)――航天桥一一白堆子(M9)――甘家口( M3 )――展览路(M12)――阜成门(M2)――白塔寺(M16)――西四(M4)――北海

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2-2020) 中山市城乡规划局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 2014.3

目 录 第一篇 规划概述 (1) 第二篇 湾区方案 (3) 第三篇 市区方案 (6) 第四篇 镇区方案 (11) 第五篇 行动计划 (13)

第一篇 规划概述 一、工作背景 1、湾——珠三角交通格局即将出现重大转型,需建立战略枢纽体系提升区域地位 珠三角产业升级,内圈湾区成为新一轮集聚发展关键,中山携千年历史底蕴,华人精神家园之翠亨新区加入,机遇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在区域战略格局重构中尽快确立枢纽地位,谋求弯道超车。 2、市——城市结构出现重大转型,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发展需要交通支撑 城市产业由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重工业及服务业转型,以主城区为代表的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城市发展平台载体,亟需交通系统加快中心集聚及辐射拓展。 3、镇——城镇结构正逐步转变,多元化诉求需更包容、更公平的交通体系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心在外围区镇,区镇独立式发展向城镇群协同发展转变,宜居宜业的交通系统成为区镇发展重大诉求。 二、目标和战略 (一)目标与指标 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枢纽城市,打造特色公交都市,逐步建立以轨道和中运量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和水上交通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现代化、一体化、低碳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可达性指标——“603015” 时间(分钟)空间联系主要交通方式 6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核心地带60分钟内可达;城际、高速 30 主城区与区镇30分钟可达;小汽车、公交 15 主城区内两点15分钟内可达;小汽车、公交

客运结构指标——“2040” 分担率交通联系分类20% 与广佛、港深、珠澳都市圈间轨道分担率20% 对外交通40% 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40%;内部交通(二)主要策略 1、“湾”---构建面向湾区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策略一:大力建设铁路及综合枢纽,打造珠江西岸交通枢纽城市 策略二:推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连接区域核心城市并密切市域联系 策略三:持续推进高速和干线公路网建设,适应珠三角区域融合和交通格局变化 策略四:完善港口及货运交通体系,支持区域协作和产业发展 2、“市”---打造适合中等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交通支撑体系 策略五:建立城市客运主骨架,规划预留公交主廊道 策略六:有序推动中运量系统,引领公交升级并促进城市布局优化 策略七:全方位实施公交优先,大幅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策略八:加快中心城区骨架道路网建设,支持城市空间拓展 策略九:构建一体化客运枢纽体系,整合多元交通方式并带动城市开发 策略十:全面推广辅助客运交通系统,营造宜居的岭南滨水城市特色 策略十一:综合改善停车供需矛盾,平衡动静态交通供应 策略十二:推行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设施潜力并改善交通环境3、“镇”---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城镇交通 策略十三:促进小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梳理过境交通 策略十四:促进三乡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强化与珠海联系

淮南城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

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3月郑州

目录 1 规划概况 (1) 2 规划的相容性与协调性分析 (7) 2.1 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7) 2.2 与上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7) 2.3 与同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9) 2.4 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分析 (12) 3 环境影响分析 (14) 3.1 声环境影响分析 (14) 3.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 (14) 3.3 地表水水环境影响分析 (15) 3.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5) 3.5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5) 3.6 社会环境及诱发、积累环境影响分析 (15) 4 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6) 4.1 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16) 4.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8) 4.3 污染控制措施 (18) 5 评价总结论 (20)

1 规划概况 (1)线网规划:淮南市轨道交通线网全长188.7km,其中市区线由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组成,总长度为134.3km;市域线由2号线延长线、4号线、6号线延长线组成,总长度为54.4km。线网共设站105座,换乘站15座,共设置车辆段6座,停车场3座。 (2)建设规划: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0年)由1号线及2号线一期工程组成。 1号线自淮南东站向西沿朝阳东路向西至龙湖南路其中洛九路至中兴路沿路北侧敷设,其余路段沿路中敷设,左转沿龙湖南路路中敷设至淮南市火车站,右转沿舜耕中路沿路南侧绿化带至淮南大道向南上跨舜耕山,线路继续沿淮河大道路中敷设至南纬二十一路左转,止于拟建商合杭客专淮南南站。线路于起点设淮南东车辆段,于终点预留淮南南停车场。线路全长27.15km,共设站18座,均为地上车站。 2号线一期工程东起十五中,起点沿洞山路,线路自东向西贯穿洞山东路、洞山中路、洞山西路洞山路沿路北侧绿化带敷设,沿十涧湖西路至西经十五路(夏郢孜路)沿路中敷设,左转至蔡新路进入凤台老城区,沿蔡新路路中敷设向北止于八公山站。线路于起点十五中设教育基地停车场,于西端八公山站末端设停车折返线。2号线一期线路总长24.62km,设站20座,均为地上车站。 (3)系统制式: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均选择跨座式单轨。 (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年度: 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远景2050年。

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改善规划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公共交通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中山市经济和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增加,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已趋于饱和,车辆行驶速度逐渐降低,居民出行时间日渐延长,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城市的良性发展。同时,随着博览中心、新中医院、帝璟东方、远洋城、碧堤湾畔等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与居住小区的开发与建设,居民出行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有公交线网布局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需要。2010年,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也将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何与轨道交通形成有效接驳,有序、快捷地对乘客进行集中和疏散,也给中山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经济、节能、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公共交通发展的必要价值和迫切需求不断显现,其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潜在动力也逐步体现出来。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此,中山市规划设计院负责编制《中山市中心城区常规公共交通近期改善规划》,对中山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功能结构、公交线网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指导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方便广大居民出行、降低出行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城市窗口形象。 1.2.规划指导思想及工作重点 规划的指导思想:适应中山市城市发展战略,切实贯彻“优先大力发展公交”的城市交通政策,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塑造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规划工作重点:针对交通调查结果以及未来三年中心城区建设发展趋势,制定近期常规公交线网改善方案及场站、车辆配臵方案,提高中心城区公交总体服务水平。1.3.规划范围 中山市中心城区范围,即东区、南区、西区、石岐区、火炬开发区、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办事处和南朗镇等五镇五区,为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总面积约为530平方公里。 为了更好地区分主要控制区域和节点的连通重要度,将东区、南区、西区和石岐区定义为Ⅰ级区域;将火炬开发区、五桂山办事处、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和南朗镇定义为Ⅱ级区域。 1.4.规划年限 考虑到规划的目的及其针对性,以及未来中山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本次规划的年限不宜过长,确定规划年限为2008~2010年。 1.5.规划依据 (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2)《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3)《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38号) (4)《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设部建城[2004]38号文件) (5)《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中府[2008]40号) (6)《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中山市域公共客运交通规划(2005~2020)》 (8)《中山市中心组团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 (9)其它相关依据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调整) 中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零一五年十月

目录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 二、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 (1) 三、功能定位与网络层次 (2) 四、线网调整方案 (4) 五、线网实施规划 (6) 六、车辆基地布局 (8)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考虑与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保持一致,同时适度超前规划远景线网。 远期:2020年;远景:展望2050年。 (二)规划范围 规划空间范围包括中山市域全境,陆域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中心城区为规划研究核心范围。 (1)中山市域:包含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即陆域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76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420万人。 (2)中心城区:包含石岐、东区、西区、南区4个区组成的主城区及沙溪、大涌、港口、五桂山办事处、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陆域总面积为760.6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规模185万人。二、规划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规划指导思想 全域中山、城乡一体;强化枢纽、提聚内核;功能清晰,结构合理。 (二)线网规划布局思路 ?适应中山发展战略,以“全域中山”为理念,以提升中山中心城区首位度为目标; ?适应城市规划发展要求,支撑中心城区“一城双核多片区”城市构架、市域“一主两副四组团”空间布局; ?遵循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理念,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 ?体现轨道交通与BRT公交一体化规划思路,构建互为补充的

公交系统。 (二)发展目标 根据中山市城市和现状交通特点,以及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战略,中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发展成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为全市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快速出行方式。 ?轨道交通分区服务水平目标: (1)中心城区范围内10min可达区域轨道枢纽; (2)中心城区范围内30min可达市中心; (3)中心城区组团副中心20min可达市中心,全市范围内1h可达市中心; (4)依托城市轨道和区域轨道,30min可达相邻城市。 ?轨道交通分区分担率目标: (1)中心城区范围内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出行占公交比率约为35~45%; (2)全市范围内轨道交通方式出行占公交比例约为25%-35%。 三、功能定位与网络层次 (一)功能定位 轨道交通将在城市发展和城市交通中发挥巨大作用,但由于轨道交通造价高昂,建设周期较长,鉴于中山市的财力状况和城市发展趋势,轨道交通并不应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方式,但应发展为中山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方式。中山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为:在中运量公交系统及传统公交系统的配合下,发展成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构建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服务中山市主要客流走廊和客流集散点,支撑中山市建设珠江口西岸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广东省生态、投资环境良好“三宜”城市目标的实现,支持中山市城市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概述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与轻轨)是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骨干,是 大众化、大运量、独立专用轨道的城市客运系统。同时又是城市的大 型基础工程,所以它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并且 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是一项城市总 体规划的专项(专业)规划,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我 国对线网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受理论体系的制约,进行现代意义 上的线网规划却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自 1996年以来,有幸为广州、南京、青岛、天津、济南等城市主编“线 网规划”,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内容体系和方 法体系,并得到国内城市交通学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认可。为了进一 步完善线网规划的方法,本文一方面向各位同仁介绍线网规划学术发 展概况,另一方面对其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大家 的深入思考,推动该领域规划工作的发展。 2.线网规划发展 2.1线网规划的历史 自1863年伦敦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 交通建设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已有43个国家的320座城市修建了轨 道交通,其中115座城市修建了地铁,有一些大城市已经形成了比较 完善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城市快速轨道交 通线网总长达到100km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15个,最长的巴黎线网, 整体规模已经超过550km。在这些城市线网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各个城市对线网规划的认识是不同的。 欧美国家受其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强调短期性、实效性和可实施性、因此忽视长远规划的意义。同时受建设投资体制的影响,基本上是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年) 按: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都是在城市发生较大变革的时候编制的,分别是1983年设立县级市后修编的85版和1988年升为地级市后修编的92版。经过省人民政府审批的这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为我市的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和“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城市发展新目标的确立,已把我市的城市发展推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 我市新一轮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展编制的,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诸多专家两年多的努力,该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了纲要成果。欢迎广大读者就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zssghj@https://www.doczj.com/doc/587375845.html,)、信函或直接递交到市规划局。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保障中山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特制定《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中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3条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1)市域范围为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也是本规划确定的中山 市城市规划区范围,陆域总面积1800.14平方公里、海域总面 积176平方公里。其行政建制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 火炬开发区、南朗、小榄、三乡等24个镇区。 (2)中心城区的规划区范围包括主城区(石岐区、东区、西区、 南区)、火炬开发区及沙溪镇、大涌镇、港口镇、五桂山镇、南 朗镇(简称为5区5镇),陆域总面积为760.62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4-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第5条文本中粗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作者:————————————————————————————————日期:

东西“四横” 一横—地铁1 号线(在建):东至黎明文化宫,西至张士开发区。全长28 公里。 二横—3号线:张士开发区—沈抚连接带。途经:张士开发区、于洪新城、五爱等地区。 三横—5号线:沈阳大工业区—浑南新区。途经沈阳站、南塔等地区。

四横—7号线:沙岭地区—东部汽车城。途经:张士开发区、铁西、五爱、中街、东站等地区。 南北“四纵” 一纵—2号线一期(在建):北至松山路南至上深沟站,并计划延伸十余公里。 二纵—4号线(第三条建设线路):北起蒲河岛,南至哈大客运线新沈阳站,全长37 公里。途经:虎石台、724 地区、望花居住区、北大营地区、沈阳大学、吉祥地区、沈阳北站商贸区、北市地区、西塔地区、太原街商业区、砂山居住区、长白岛、浑南产业区。 三纵—6号线:沈北平罗——南桑林子。途经:蒲河、北站、中街、南塔、浑南等地区。 四纵—8号线:二台子地区——苏家屯。途经:中街、五爱、三好街、浑南地区两L(构成环线的关键) L1—9 号线(第四条建设线路):淮河街至沈抚连接带,全长36公里。途经:塔湾地区、北二路地区、九路地区、铁西广场、滑翔地区、于洪新城、奥体中心、浑南居住区、浑南产业区、浑南新城。 L2—10 号线(第五条建设线路):丁香湖地区至哈大客运线新沈阳站,全长39 公里。途经辽宁大学、省政府、长客总站、北大营

地区、吉祥地区、和睦路地区、淮河街地区、东城商业区、方家栏地区、长青地区、浑南居住区、桑林子、航空产业园。弦线弦线—11号线:农业高新区—沙岭地区。途经沈北、张士开发区等地区。 城际铁路 地铁东西线地铁南北线地市域快线至康平、法库沈阳市地铁线网规划方案地铁L线和弦线 至辽阳、鞍山至本溪至辽中至新民至抚顺至铁岭沈北新区苏家屯新沈阳站桃仙机场沈阳站东陵棋盘山沈阳北站北陵公园

国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发展和存在..

国内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发展和存在.. 关键词:线网规划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方法 1.概述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铁与轻轨)是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骨干,是大众化、大运量、独立专用轨道的城市客运系统。同时又是城市的大型基础工程,所以它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并且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是一项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专业)规划,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我国对线网规划的研究起步较早,但受理论体系的制约,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线网规划却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自1996年以来,有幸为广州、南京、青岛、天津、济南等城市主编“线网规划”,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并得到国内城市交通学界的热烈反响和广泛认可。为了进一步完善线网规划的方法,本文一方面向各位同仁介绍线网规划学术发展概况,另一方面对其中有争议的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推动该领域规划工作的发展。

2.线网规划发展 2.1线网规划的历史 自1863年伦敦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以来,世界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已有43个国家的320座城市修建了轨道交通,其中115座城市修建了地铁,有一些大城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达到100km以上的城市已经达到15个,最长的巴黎线网,整体规模已经超过550km。在这些城市线网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各个城市对线网规划的认识是不同的。 欧美国家受其城市规划理念的影响,强调短期性、实效性和可实施性、因此忽视长远规划的意义。同时受建设投资体制的影响,基本上是“建设一条线、研究一条线”,强调本线的合理性、忽视线网整体的科学性。比如一些城市可以看到一条街道下敷设5、6条线路的不合理现象。这些城市目前已经普遍意识到没有科学的长远规划的“遗害”,近年来开始对线网整体合理性的研究,但限于线网已经形成规模,这种规划完善往往是“补丁”式的。而对于前苏联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受其规划学术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长远性的线网规划研究,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也比较丰富。因此,莫斯科地铁线网是世界上公认的规划得最合理、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说明

中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简本)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中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中山市域范围,即中山市行政辖区范围;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1.市域规划范围 包含陆域总面积1784.00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76.00平方公里。其行政建制包括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五桂山、火炬开发区、小榄镇、南朗镇、三乡镇等24个街道办事处及建制镇。 2.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包括主城区(石岐区、东区、西区、南区4个街道办事处)、火炬开发区(不含马鞍岛部分)及港口镇、五桂山街道办事处(不含桂南、南桥部分),陆域总面积362.6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2010-2020年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全面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打造新型专业镇,加强两岸四地区域合作,走国际化道路,与粤港澳共同建设世界级城镇群,把中山建设成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创新的创新发展与专业制造中心城市、珠三角宜居建设精品城市、全国改革先锋示范城市。 (二)城市发展策略 1.经济发展策略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2)构建以现代专业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区域创新服务业为支撑,都市休闲农业协调发展的创新型特色产业体系,提升中山区域与国际竞争力。 (3)加快专业镇与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打造新型专业镇,发挥经济转型引领作用。强化生物医药、健康保健、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与粤港澳和湾区合作力度,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研发、教育、信息、文创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为珠三角都会区提供观光、休闲、教育等服务。 2.空间发展策略 (1)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强两岸四地合作,围绕珠江口湾区打造世界级城镇群,形成与港澳共建的世界生态宜居湾区。借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与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联系,构筑面向区域综合发展的城镇空间结构。 (2)强化市域空间管制,优化整体空间结构,提升外围组团中心服务功能,培育翠亨新区等战略性发展节点,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 (3)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强化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3.社会发展策略 (1)加强人口服务和管理。完善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建立全口径的人口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加快人口市民化进程。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市场、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美丽乡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障型住房建设,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智能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打造政府现代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生态低碳智能城市。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完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