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基础概念全编

教育心理学基础概念全编

教育心理学基础概念全编
教育心理学基础概念全编

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知、情、行。

组织策略可利用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

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历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三个阶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奥苏伯尔是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

道德情绪是由某些具体的道德情境引起的初级的态度体验。

依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属于内部需要引发的动机,而且动机所追求的目标是直接的和近期能够实现的,所以是近景性的直接动机。

教育心理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课题,其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心理规律。

教师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有: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质量差;教师限于个人能力对测验的准备不充分;测验题目过于简单且题量不够。

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学与教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为自己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情境教学是在一种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因此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的问题情境相类似。

属于多血质气质类型的人活泼好动、乐观、灵活、爱好广泛但又缺少毅力、见异思迁。因此这个学生的气质类型属于典型的多血质。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智力可以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倒摄干扰又称倒摄抑制,指的是学习新信息的过程中,新信息对已有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学习是一个典型的认知过程,所以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活动来说,其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就是认知内驱力。

教师期望效应是罗森塔尔在工厂作研究发现的,后来才应用于教师研究。

认为宽大的前额是学生聪明的标志是一种新近效应。

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是第一个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人。

测验前的计划包括确定测验的目的、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并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群体个数、人的心理特点、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及群体的性别比例。

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灵活性。

组块是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有效方式。

情绪具有强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等方面的特性。

动机的概念就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内部动力。

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学习调节和控制技能、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和惩罚。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的起始时间、到达成熟的时期、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工程,此工程所包含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学生之间的吸引和排斥、合作和竞争。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是否能够成功掌握教学内容,不仅取决于学生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间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认同是在思想上、情感上、态度上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以便更好地被他人接受。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著作《记忆》,是最早提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人。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由日本的小原又一著,房东岳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布鲁巴奇等在198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括详细描述、行动研究、反思日记和交流讨论。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为对抗。

根据需要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桑代克主张的三个学习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调查法。

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丰要变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特点和学生特点等。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功能。

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课堂管理对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教学目标达到和维持内部良好的环境吸引学生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

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

虽然与松散群体相比,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在教学程序中,教学事项就是由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教学结束时获得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情感和行为方面。

技能可以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动作是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其动作的对象是物质性的客体:心智技能的动作通常是借助于内在的智力操作来实现的,其动作对象为事物的信息。因此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为操作技能。

1924年,我国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作者是廖世承。

乌申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1868年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一反思过程。

人们一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很不协调或极不合理。

测量首先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状态。教师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迷失方向。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恐惧。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据加涅学习层次理论,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多种辨别学习,即辨别学。

奥苏泊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同化说。

在桑代克的学习律理论中,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应用律。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评价。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分化概念。

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常模参照测验。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疲劳和厌烦。

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要使用的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的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表现为对事物意义的表层理解,是最低水平的理解。

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激励作用最大。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从低到高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贾德是迁移的概括化原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学习动机是基于内在的需要和外在的目标综合形成的。需要分为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从追求目标的远近可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性学习动机和远景性学习动机。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进行估计,并进一步根据这种估计做出判断。

只有建立并遵循一套系统程序,才能在编制测验题目、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减少由于主观因素等造成的误差。

课堂结构就是由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为对抗。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手淫、早恋等性偏差。这是正常的,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创造性是智力技能的一种表现,指个体产生新奇的、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技能。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

垂直迁移主要是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差异度)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在题中所给的四个事例中,只有“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体现了垂直迁移。

奥尔波特是首先提出了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

注意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期望概率成反比。如果个体力求成功,那意味着他的成功期望值就高,故成就动机就低。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他把人类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五个层次: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判断、价值观的组织、形成独特价值观。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和意图。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奥苏贝尔建立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又称认知一同化理论。他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邵瑞珍等把知识定义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种特性即知觉的恒常性。

学习动机越强烈引起的情绪的紧张度就越高。

记忆的精细加工策略是使人们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成。具体来说就是在保持知识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记忆材料进行分类加工而形成不同的记忆方法,这些记忆方法又称记忆术。

具体化是指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

心理发展的童年期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即能凭借表象进行思维。这个阶段一般出现在3至6岁或7岁,而此时个体正是接受学前教育阶段。

从学生的人格发展考虑,教师在分配座位时最应关心的是分配座位的方式和结果对学生群体人际关系的影响。

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方式代替了教师的主导教学。

心理健康表现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即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柯尔伯格是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过程并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

教师指导、媒体、学习材料特性都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只有认知结构是主观因素。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时,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序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而相对评价是根据所要评价的对象与其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的相对位置。

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等的差异。智商分数与同龄团体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影响压力的因素有经验、准备状态、认知和家庭。

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象的基本特征。

克服焦虑的原则有不回避和正面迎战。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从低到高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课堂里学生的身份简单,任务也比较明了,因此主要的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主要有吸引与排斥、竞争与合作。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知、情、行。

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育心理学以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为自己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认为宽大的前额是学生聪明的标志是一种新近效应。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著作《记忆》,是最早提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人。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调查法。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在桑代克的学习律理论中,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应用律。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贾德是迁移的概括化原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

奥尔波特是首先提出了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和意图。

具体化是指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

心理健康表现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即具有生命的活力,

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评价功能。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是指为全体人民服务、公平性和大众性。

教育学上,将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使用的。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提出来的。

根据教育学理论,泰勒是“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提出者。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拉伊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非其他三位教育家。

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首次相对于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提出了“现代教育”。

五段教学法属于赫尔巴特的观点。布鲁纳在批判行为主义的前提下,提出了认知结构教学理论,提倡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生物起源说以勒图尔诺和沛西能为代表,认为动物也有教育,教育是生物学的过程。心理起源说以美国教育家孟禄为代表,认为教育是人类的类本能,是遗传的,而不是文化和社会的。劳动起源说源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学校管理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校绩效为目标的管理活动,学校的有效运行是其根本尺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1632年)。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务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明确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阵营的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目的观点,即“教育无目的论”。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学校管理通过广泛的各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对学校的各个部门进行协调指挥,保障其有效运作,沟通是基本途径。

英国哲学家洛克于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话》

班级管理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

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工作性质、任务、教育法规和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

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有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

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决定作用。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要从个人的需要出发,个人利益高于社会的需要,持这种观点的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赫尔巴特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德育的发展功能。

“两个全面”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地市一级教育局聘任。

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教育生物起源说。

康德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课程。

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直线式、职能式和直线职能式。

参观教学法是一种观摩性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

参观教学法是一种观摩性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

总结性参观。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访、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等。

设计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制具体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学校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人口功能体现在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和有利于人口迁移。控制人口流动不是教育的人口功能。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即射、御、礼、易、书、数。

课程设置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名言是给他需要的环境和一打儿童,他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任何需要的人。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

教育的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本体的功能之一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进程。

最初义务教育立法主要围绕初等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正确答案为A。

17世纪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标志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开始。正确答案为B。

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讲授新教材。正确答案为B。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教育和生产劳动是相分离的,那时候的教育具有等级性,是奴隶主和贵族享有的教育。正确答案为A。

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讲述的过程包括导入、详述和汇总三个步骤。正确答案为A。

1944年出版的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著作。正确答案为C。

教育的科学技术价值表明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正确答案为C。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正确答案为A。

培根首次提出了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和其他门类科学并立的独立科学。正确答案为C。

《教育法》是全部教育法的母法。

直观教学的具体手段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正确答案为A。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倡导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向学生学习。正确答案为C。

教师的考核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四个方面。

在我国,长期以来教科书是国定制的,即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教科书。正确答案为B。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法国教育家卢梭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都强调尊重儿童,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个人本位论者,而诺笃尔普是社会本位的代表。正确答案为C。

唐朝官学体系中的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正确答案为D。

英国思想家、科学家培根被誉为“近代试验科学的鼻祖”。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正确答案为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正确答案为D。

桑代克被被誉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正确答案为C。

总结性测验的目的是任务完成后的阶段性总结,调控教学是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正确答案为D。

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正确答案为B。

学校的产生,有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员,标志着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正确答案为B。

上课开始时,为使学生做好各德育目标不仅决定着德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也制约着德

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种准备而进行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学。

真善美是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正确答案为D。

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答案为D。

当代教师质量最集中的素养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正确答案为A。

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正确答案为C。

沟通的直接目的是信息传递,通过信息传递而实现情感交流、激励和控制等。正确答案为B。

学校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助产术”,在《理想国》中有记载。正确答案为D。

文化从形式上看,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正确答案为D。

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正确答案为B。

学是其他学科的发源地,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哲学对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和深远。正确答案为A。

初中阶段的少年正处于身心过渡时期,也被喻为“起飞阶段”。正确答案为C。

1922年的壬戌学制和以前的学制相比,有了很大进步,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六三三制。正确答案为C。

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经常使用的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拉伊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非其他三位教育家。

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论证实质上是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论争。

赫尔巴特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德育的发展功能。

参观教学法是一种观摩性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和总结性参观。正确答案为BDE。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劳动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的。正确答案为A BE。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正确答案为ACD。

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名言是给他需要的环境和一打儿童,他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任何需要的人。正确答案为C。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正确答案为B。

教育的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其本体的功能之一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进程。正确答案为D。

17世纪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标志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开始。正确答案为B。

培根首次提出了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和其他门类科学并立的独立科学。正确答案为C。

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发展性原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必须原则。

信息加工理论由加涅提出,并有信息加工模型。

经过意志努力,是有意识的注意,是随意意识的行为。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属于内部需要引发的动机,而且动机所追求的目标是直接的和近期能够实现的,所以是近景性的直接动机。

教育心理学以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为标志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问题解决的特征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教师自编测验是教师为自己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教师期望效应是罗森塔尔在工厂作研究发现的,后来才应用于教师研究。

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是第一个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人。

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灵活性。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和惩罚。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发展的起始时间、到达成熟的时期、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艾宾浩斯在1885年发表了著名的著作《记忆》,是最早提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人。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调查法。

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调查法。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学媒体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1组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误) 2、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再此列的一条是(C) A、高难度原则,B 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 ~ 第2组题 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及时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 的教学观(错)新课程要求老师是学生的学习的促进者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艾兵豪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 第3组题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确) ' 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教育愿者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3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脚趾的完美实现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由底层地到高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4组题 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时(应激) 第5组题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推荐几本心理学入门书籍

推荐几本心理学入门书籍 必看的: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 《人格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心理学》日本图片简易版 读这类书可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各种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入门必读的。 2.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各种人类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人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用更精确的语言描述的这些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体系中扮演的是一个数据收集者的角色。 3.进化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Introducing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人类心理现象的由来,是目前唯一能够将所有心理学理论贯穿在起来的核心理论,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进化心理学完全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一统整个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门学科不是很出名,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许多学者都不能接受把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进行类比,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人相对于和Darwin时代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4.心理学方法论《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社会学研究方法》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讲的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好很强大。 《40项研究》讲的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本虽然只读了第一章,但是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非常的到位。大致翻了一下,全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讲统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人类获取知识的任何方法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包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强烈推荐这本书。 5.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探索脑》 讲的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原理,或者说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个人觉得对理解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6.咨询方面 《登天的感觉》 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想做心理咨询师的理由。 --------------------------------------- 这些书豆瓣都有,直接搜类别名字(比如"进化心理学")即可 最好去看看wiki上的"心理学"条目 入门之前读书的基本原则: 1.暂时不看以下几种书:解梦/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2.不看声称能快速解决具体问题的书:领导力/3秒钟看透人心/测试你的XX能力/投资心理/让别人喜欢你 3.能分辨书的好坏前只看翻译的,暂时不看国内作者写的书,除非有人强烈推荐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Ⅰ. 课程性质 心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为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Ⅱ.教学目的及要求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高师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未来工作对象的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世纪中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Ⅲ. 学时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 Ⅳ.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 如何研究心理学 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了解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本质,掌握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及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 (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心理的本质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的起源

2. 心理的实质 3.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脑功能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脑的进化过程、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内分泌和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3)心理的实质 2.本章难点 (1)大脑的机能区(2)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习题辨析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感觉 ·本章主要内容 1. 感觉的一般概念 2. 视觉 3. 听觉 4. 其他感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规律,掌握视觉、听觉相关知识及了解其他感觉;运用感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2.本章难点: (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感觉现象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心理学的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2 、教师3 、教学内容4 、教学媒体5 、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2 、教学过程3 、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前)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二、发展时期(20-50 年代)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60-70 年代) 四、完善时期 布鲁纳在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 第三,合作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11 、12—13、14 (二)青年期14 、15—17、18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二)关于关键期 2 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 岁是形状知觉的关键期,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其基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及重点(精心整理)

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P2 2、加涅(美国)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信息加工模式)p5 (1)动机阶段——预期(2)选择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编码及存入(4)保持阶段——记忆存储(5)回忆阶段——检索(6)概括阶段——迁移(7)作业阶段——反应(8)反馈阶段——强化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P6图 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西方p7 (1)初创时期(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初创时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5、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东方p9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3)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4)初创时期: 第一阶段: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1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7、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p12 (1)增强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14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 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5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10、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1、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的构造主义心理学、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魏特海墨等的完形心理学、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西蒙等的认知心理学以及神经心理学的各种研究与发展。 ●感知与注意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人脑在客观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五种: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二)知觉 1、什么是知觉:人脑在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之下对其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运动知觉: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有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行觉和自主运动知觉。 错觉:指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3、知觉的基本特性 (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 (2)整体性: (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4)恒常性:在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知觉的组织原则 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 (三)注意 1、注意概述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 世纪末。各国的学校教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 年或 9 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

特。 19、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基础科学知识)以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1902 年的“壬寅学制”以及 1903 年的(“癸卯学制”。)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概念学习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概念学习 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概念学习”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概念学习 亦称“概念获得”、“概念掌握”。 有机体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的过程。 在动物辨别学习情境中表现为动物对具有共同属性的多个刺激作出同一反应。 如测验大鼠形成大小概念,给大鼠呈现随便什么样的两个刺激物,大鼠选择大的(或小的)一个才能获得食物奖励。 在这个学习任务中,大鼠要辨认的不是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如具体的尺寸形状或颜色等),而是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大小关系,即哪个较大或较小。 大鼠完成这一个任务,必须要习得“大”或“小”的概念。 实验证明,大鼠经过多次的选择练习可做到。 但这种概念在大鼠的脑中是如何表征的尚未确知。 借助它可了解动物能否从经验中形成对某种刺激情境的抽象性质的概念。 在人类指个体发现和理解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以及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过

程。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一种有意义学习类型。可分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方式。 前者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经过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总结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后者则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将代表新事物的概念纳入到自己的概念体系,从而达到对新事物本质属性的理解。 为促进概念获得,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提供肯定实例,增强感性经验;(2)运用变式,概括共同特性;(3)提供反例进行比较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的比较;(4)恰当地使用概念有利于巩固新概念的获得;(5)使新、旧概念系统化有利于稳定的知识结构的形成。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 目录解读 一、绪论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 1、认知: 感觉、知觉 记忆 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 2、需要和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 4、能力和人格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 需要和动机 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意志

心理学基础知识(自己整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课题:如何学、如何教、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发展概况:美国:初创: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发展:弗洛伊德。成熟:布鲁纳,人本主义思潮,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完善:皮亚杰&维果斯基发展了许多有效地教学模式。前苏联:产生: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步以……命名的专著)。发展: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布隆斯基《科学的心理学概论》;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奋力前进时期注重结合教学和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中国:起源:战国;产生和初步发展:清末随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兴起。第一本译著:方东岳译小原又一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陆志伟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发展1949-1958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959-1966纠正错误;1966-1976文革;1976以来恢复、迅速发展。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瑞士):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2.认知发展阶段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前运算阶段(2-7表象或形象图式,单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具体运算阶段(7-11有抽象思维,能进行逻辑推理,多为思维,可逆,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6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3影响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4教育价值: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获得成效的根本保证。维果斯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往。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该过程有四个表现: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内化学说: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儿童通过教学才能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于自身的认知结构中。4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后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4对教学的影响:他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此外,他的思想也强烈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止局限在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而且开始注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 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18个月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人格发展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月-4自主—羞怯与怀疑;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主动性—内疚;获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 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 2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 24.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亲和挫折。 25.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C、A、B、D、B 26. 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7. 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28. 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需要。 29. 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30. 动作系统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 31.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客观性原则。 32.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3.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积累作用论。 34.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 35.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保健激励因素。 36.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37.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经济型。 3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型。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Skinner激进行为主义的核心是,学习完全可以根据可观察的事件来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也就是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的前提和结果是分不开的,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前提指的是环境中的各种线索,这些线索决定了特定行为是否合适;结果决定了学生行为是否被重复,以及是否被学会。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2.行为矫正原理;3.注重学生的行为;4.反馈之后得到强化。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同样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是根据学习者内部的过程来解释学习。Atkinson和Shriffin(1986)所提出的多阶段、多层次的记忆理论一般被认为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他们认为学习者的三个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并加以转换存储和利用。在此过程中,注意、编码、检索、反馈等过程也在起作用,注意使学习者能够接受到信息,编码使学习者将新信息和原有知识相联系,检索式学习者可以从记忆中会议信息并用于适当的情境,反馈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反应是否正确得当,反馈还可以提供矫正性的信息以便学习者可据此修正个人行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影响表现为两种方

式:1.改变了我们队反馈的概念并将研究重心转到了教学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促进或妨碍信息的加工并进而影响学习;2.促使实践者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各种策略,以此来引导注意、促进信息的编码和检索、提供各种情境中的练习机会。 图式理论认为知识是以被称为图式(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较大知识单元或信息块)的信息包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图式来解释事件和解决问题并通过经验和学习而发展新的更复杂的图式,教案《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复杂的、自动化的图式能使学习者摆脱工作记忆能力的限制,使理解和推理等加工过程得以出现;当缺少合适的图式时,就会使学习者感到很大的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Sweller等,1998)提出应设计一些教学策略来减少教学材料中无关紧要的认知负荷,它使教学设计领域更加关注复杂的认知技能的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中情境所起的作用更为核心、更为重要。与行为主义理论和信息技工理论不同,塔更多依赖于社会文化决定因素,而不是个体心理学,也就是知识是在"有意义的行动(指一定文化系统中的彼此间具有有意义联系的行动)"中自然形成和增加的(Lemke,1997)。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参与社群实践而发生的,所谓社群实践指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总结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知识点梳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知识点梳理 1.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ll、12岁);少年期(11、l2岁~l4、15岁);青年期(14、1 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35岁以后)。

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The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课程性质】 本课程的性质为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公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学分要求】 2学分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让学员掌握与中小学校的基础教育、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学习与教学心理等内容。其中,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部分介绍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与一般规律,学习与教学心理部分介绍心理学各个主要理论流派的学习观以及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及教学评价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各专题的内容以经典心理学理论为导向,侧重理论的权威性与系统性。 第二,让学员能够将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与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注重理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在每个理论专题中,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案例及实践操作要点等,避免只陈述与教育实践脱节的抽象而空洞的理论观点,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平时的网络教学与假期的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平时的网络教学以研究生基于网络课程进行的个体学习为主,辅之以研究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实践研究和教师基于网络进行的辅导答疑等过程指导。个体自主学习以理解与掌握课程知识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以合作分析与解决问题为主。 假期的集中面授采用研讨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着力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与交流,检验与调节研究生的平时学习成果,研讨方式可采取分专业集体研讨,也可以分成4-6人的合作小组进行研讨,具体研讨方式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专题讲座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需求确定具体内容,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 【考核方式】 该课程学习的最后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根据研究生的分阶段网上测验、在线研讨、假期集中研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期末成绩根据课程论文等进行评定。 【学习建议】 学习重点: 1. 如何创设适当的外部要求、提供合适的成长支架、创建有益的关系背景,从而促进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2. 结合班级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教育应用案例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学会如何分析和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如何调动学生成长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15本心理学入门书籍推荐

1.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 《人格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图解心理学》日本图片简易版 读这类书可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各种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入门必读的。 2.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各种人类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人有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用更精确的语言描述的这些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体系中扮演的是一个数据收集者的角色。 3.进化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 《Introducing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进化心理学解释了人类心理现象的由来,是目前唯一能够将所有心理学理论贯穿在起来的核心理论,以其目前的发展速度进化心理学完全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一统整个心理学理论体系。 这门学科不是很出名,因为绝大多数人甚至许多学者都不能接受把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进行类比,在这一点上21世纪的人相对于和Darwin时代的人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进步。 4.心理学方法论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讲的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好很强大。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讲的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这本虽然只读了第一章,但是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非常的到位。大致翻了一下,全书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讲统计学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讲,人类获取知识的任何方法都是基于统计学的,包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强烈推荐这本书。 5.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探索脑》 讲的是人类神经系统的生物学原理,或者说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个人觉得对理解心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6.咨询方面 《登天的感觉》相信这本书是很多人想做心理咨询师的理由。 《送给心理咨询师的礼物》心理咨询师的入门教材 7.趣味心理学 《怪诞行为学》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常常偏离理性,远非你想象的那样完美! 《设计心理学》作者: Donald Norman 《魔鬼经济学》教会你如何用数据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他将告诉你:真实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