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科学下册第一章第4、5节

初二科学下册第一章第4、5节

初二科学下册第一章第4、5节
初二科学下册第一章第4、5节

初二科学下册第一章第4、5节

【课前复习】

1、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原子中一定存在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

2、科学家制造出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的新原子,关予该新原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其核内中子数为112 B.其核外电子数为112 C.原子带正电荷112个D.以上都不对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核电荷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

B.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核电荷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

C.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核外电子数相同但核电荷数不同

D.属于同位素不同原子即其中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

4、我国研制的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的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 B.2 C.3 D.6

5、有两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C.它们属于同种原子D.以上叙述都不对

6、下列有关氯化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B.氯化钠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D.以上叙述都不对

7、氕、氘、氚三种原子的相同,互为。

8.具有相同的同类原子总称为元素,铁钉、铁锈中都含有。

9、核内有n个质子,核外有(n-3)个电子的微粒是( )

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10、钠原子与钠离子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相同

B、核内中子数不同

C、电性相同

D、属于同一种元素

11、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若以●表示氩原子,则氩气是以下列何种形式存在? ( )

12、有①氧气;②碘;③金刚石;④水;⑤水银;⑥高锰酸钾;⑦氧气;⑧磷,8种物质。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②③⑧B.③⑤⑧C.②⑤⑦D.①④⑥

13、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小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的α粒子甚至像碰到硬核似地反弹回

来,大部分α粒子却能通过原子,这一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原子核极其微小

B、原子并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C、粒子发生偏转是因为原子核质量很大且同种电荷之间互相排斥

D、电子围绕着核作高速运动

14、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看,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①(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15、假如把原子放大到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那么原子核就像运动场内的( )

A、一粒芝麻

B、一只乒乓球

C、一只篮球

D、一头水牛

16、原子发生变化生成阴、阳离子的原因是( )

(A)发生了质子的转移(B)原子失去了电子(C)原子核发生了变化(D)原子得到或失去了电子

17、正电子、反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区域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8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学家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是()

A、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B、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一个不带电的中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D、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18、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如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构成的,铁是由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___(填微粒名称)构成的。

19、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H2O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H2O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20、首先提出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德莫克利特

C、牛顿

D、爱迪生

21、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2、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氮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袭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予质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典型例题】

1、经实验测定,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2、右图是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标签上的含锌6.5mg是指锌

()

A.单质B.元素

C.分子D.原子

3、在下图所示的表示气体微粒物的示意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

(1)表示纯净物的是;(2)表示单质的是

(3)表示化合物的是;(4)表示混合物的是

【练习】

1、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如下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3、臭氧(O3)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臭氧属于……………………………………()

A.混合物B.化合物C.单质D.稀有气体

4、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核电荷数不同

C.元素符号不同

D.核外电子数不同

【典型例题】

1、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a

B.2H

C.H

D.2Ca

2、说出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

(1)2N ;(2)Fe ;

(3)K ;(4)3Ca 。

3、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后,小强提出了以下四个观点:

(1)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顺序排列的。

(2)元素的种类是有限的,只有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百多种。

(3)元素周期表能更方便地为我们寻找新物质提供依据。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个纵行叫一族,共有18族。

以上观点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

【基础练习】

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A.氩Ar

B.钙Cu

C.氟F

D.锌Zn

2.下列各组元素符号,都是表示金属元素的是…………………………………()

A.C、Cu、Ca

B.S、Fe、P

C.K、Mg、Ba

D.K、Na、He

3.碳和铜的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而碳的元素符号是C,铜的元素符号是Cu,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碳和铜的拉丁文的就是C和Cu

B.它们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

C.铜的拉丁文的第二个字母是u,为防止和碳的符号混淆,用两个字母Cu作符号

D.碳的拉丁文没有第二个字母

4.下列元素归类不同于其他三种元素的一项是…………………………………()

A.Li Na K

B. F Cl Br

C.He Ne Ar

D.O Fe H

5.下列元素名称书写错误的是……()

A.钙

B.锰

C.氧

D.炭

6、如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模型。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分析此模型后,提出了下列4种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在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

改变

C. 在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

改变

D.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氟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

B. 氟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 氟元素的质量为19.00

D. 氟元素符号为F

8、如图所示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9、下列符号中,不具有宏观意义,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A.2H

B.S

C.N

D.Mg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序号)。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电子数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5)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发生如下反应: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10.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是根据………………………………()

A.相对原子质量

B.它们与氧结合的能力

C.原子序数

D.它们的原子核内中子的质量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

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12.下列各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为接近的是…………()

A.F与Cl

B.Na和Mg

C.C与O

D.Al和S

13、据报道,最近日本科学家确认世界上存在—种与C60的结构非常相似的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60,它在同温或机械撞击后,其中枳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N60的发现,开辟了世界能源的

新领域,它有可能成为—种最好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无机物

14、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15、识图填空:

(1)、1个氢分子由两个______原子构成;

(2)、l个乙炔分子由两个_______原子和两个_____原子构成;

(3)、1个甲烷分子由______个碳原子和________个氢原子构成;

(4)、1个甲醛分子由_______个碳原子、________个氢原子及______个氧原子构成。

(5)、由此可知,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_______或______不同。

16、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我们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个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组成物质是一种单质

17、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获取的信息

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练习】

1、表示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A.2H+ B.H2 C.2H2 D.2H

2、写出下列2表示的意义

2H H2S 2O2SO42-

(完整版)浙教版初二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初二科学(下)期末基础知识复习总结 姓名 第1章 符号与粒子 一、写出元素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氦-锰-金- 铝-氯-硅-铁-H - C - N - O - Na - Mg - P - S - K - Ca - Cu - Zn - Hg - I -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水- 二氧化碳- 金刚石- 氧化铜- 硫- 一氧化氮- 氧化铝- 五氧化二磷- 氯化氢- 氯气--硫化氢- 氧化钠- 氧化镁- 氖气- 氢氧化钠--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氧化钙-碳酸钙-- 硝酸根离子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H 4- Fe 2O 3- Na 2S - FeCl 3 - Fe 3O 4 - ZnO - NaCl - MgCl 2 - KCl - CaCl 2- CuSO 4- K 2MnO 4—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看懂、理解) 1.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设化学式为A x B y A元素: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原子个数 物质的总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3.物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混合物的总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的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式求得该元素分数实际测得某元素的质量(也是计算该物质的纯度或百分含量) 4.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五:1. 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原子是 最小微 粒 2. 核电荷数= (带 电)= (带 电),相对原子质量= + 3. 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 ;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 4. H 2O 有那些意义(1)、 (物质);(2)、 (元素) ;(3)、 (分子);(4)、 (原子):(5)、 (相对质量)。5. 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 ,如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 ,如 。 6. “2”的含义:2Ca 2+ 前2:表示 ,后2:表示 +2 2H 2O 前2:表示 ,后2:表示 。 CaO 此上方的2表示 。 7.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 > > > 。 8. 在元素周期表中“行”称为 ,“列”称为 ;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 数逐渐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 都很相似。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一部分: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 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①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03年中考题)坐在汽车里 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11-2 所示的对 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图11-2

B.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解析: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 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着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考物来研 究乘客的运动情况。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考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考物,认为自己、乘客都不动。 故选C。 2、观察图11-1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图11-1 解析: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 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 情况:一是不动,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对于乙车相对讲情况简单,只有乙车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故选D。 3、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 参照物,此人_____________。 解析:骑车人和汽车都由南向北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汽车“疾驶而去”,说明汽车比人运动得快,现以汽车为参照物,骑车人在后退,即向南运动. 答:向南运动 4、在行驶的火车中有一位乘客,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A.路旁的电线杆B.火车的车厢 C.迎面驶来的火车D.火车路上的铁轨 解析:乘客相对于“电线杆”、“迎面而来的火车”、“铁轨”的位置都在变化,只 有相对于所乘的“火车车厢”的位置没有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第一节质量及其测量 一天平的用法: 1.看:观察天平的称量,标尺上的分度值 2.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 3.调:调平衡螺母至平衡(右偏左调,左偏右调) 4.测:左物右码,用镊子加减砝码,最后调节游码,达到平衡(加 砝码原则要先大后小) 5.读:砝码质量加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若被测物与砝码放反,则应该是砝码减游码) 6.收:检测完毕,应把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盒内,把游 码拨回标尺的零刻度线处,以备下次使用 二积累法: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时,可以测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质量时,再由m=M\n即可得到单个微小物体的物质,这就是积累法。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不随温度,位置,状态,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四天平的质量,真实值和测量值的比较 ①游码未归零时,测量值偏大,m测>m真。 ②砝码上沾有污渍时,测量值偏小,m测<m真。 ③砝码缺损时,测量值偏大,m测>m真。 ④物码颠倒时,所测值偏大,m真=砝码-游码

第二节密度 一密度: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ρ=m/v)。 二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 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三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物体的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例:冰和水的密度比较。 四不同物质密度可能相同。例:酒精和煤油的密度比较 五一般来说,固体密度值较大,液体次之,气体较小(ρ固>ρ液>ρ气)。 例:液体水银的密度比一般的金属密度都大。 六油类的密度一般小于水的密度。 七水的密度是ρ=1.0*10^3kg/m3,物理意义:体积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

七上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整理

第一章知识要点材料答案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产生发展的原因 的学科。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 第2节实验和观察 1.观测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2.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态度:认真仔细的观察,目的明确;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注意:操作要认真,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并记录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3.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停表、天平和砝码、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酒精灯、玻璃棒、表面皿、药匙、烧杯、量筒、量杯等。 4.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和仪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 l千米(km)= 1000 米(m) 1米(m)= 10 分米(dm)= 100 厘米(cm)= 1000 毫米(mm)=106微米(μm)=109纳米(nm)(纳米是长度单位) 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测量前:三看:(1)零刻度线;(2)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3)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测量时: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上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一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水的循环: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①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②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 原子构成)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00℃ 气味无味凝固点0℃ 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密度的大小只由材料决定。(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 = m / 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m3或cm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m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kg/m3或g/cm3, (2)两者的关系:1g/cm3=1000kg/m3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kg/m3或1g/cm3 1毫升= 1cm3= 1×106-m31吨=1000千克=1×106克(4)单位转化 : 1毫升= 1×103-升1升=103-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含解析)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 的描述(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站的地铁中的乘客相对站台是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并排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2.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 面 D.他本人 3.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红坐在行驶的公交车上,若说她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上的座椅 B.司机 C.其他乘 客 D.路边的电线杆 4.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

机可能在()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 升 D.竖直向下俯冲 5.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6.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7.神舟十一号飞船上的宇航员陈冬第一次来到外太空,他透过舷窗观看外天空美景,发现地球在逐渐远离,请问他可能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地球 C.外太 空 D.景海鹏 二、多选题 8.下列叙述中哪些是属于机械运动的例子()

初二物理第五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含解析)

2019初二物理-第五章-第四节-眼 睛和眼镜(含解析) 一、单选题 1.关于近视眼,在不戴眼镜时看不清物体,这时物体成的像在眼睛:() A.视网膜上 B.视网膜前方 C.视网膜后方 D.以上都不对 2.下列关于眼镜度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度数是正数,远视眼镜的度数是负数 B.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度数都是正数 C.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 D.平常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焦度乘100的值 3.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矫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A.远视凹透镜 B.远视凸透镜 C.近视凹透镜 D.近视凸透镜 4.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 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5.下列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眼睛里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 C.远视眼中的晶状体焦距变小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6.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二、填空题 7.在图中,________图为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选填“甲”或“乙”).

8.如图所示的是________眼成像光路情况,矫正这种眼睛视力的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9.下列光路图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远处物体的两种光路,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10.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如图所示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________(选填“平”或“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__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11.患近视眼的同学佩戴的近视镜是________,老年人佩戴的远视镜是________,潜望镜是______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1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 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教学方案】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 2.举例说明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程这一科学方法。 2.了解模型的各种不同类型及作用。 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1.随身听、饮料罐。 2.地球仪图片、细胞模式图图片、眼球模型图片、水分子模型图片等。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谈话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引入 1.观察与思考。(展示一部随身听给学生看) 师:请大家看一下这部随身听,你能告诉老师如何使用它吗?假如你要在巴黎都市购买一套住房,你会去销售大厅看什么?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这部随身听上并没有汉字,而且你也没有看过说明书,你是怎么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呢?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机身上的符号,特别是按键上的符号)。师:我们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那么假如你要在巴黎都市购买一套住房,你会去销售大厅看什么? 生:回答问题(楼房沙盘)。 2.讲述。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有时我们也会用到模型来表示事物。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二、模型 1.列举。 师:在生活中,我们曾听说过“模型”这个词。例如我们常见的地球仪、动物细胞模式图等。请你说说什么是模型,并列举几个模型的例子。 生:(学生回答:航模、船模、宇宙飞船模型、建筑模型等)。 2.提问。 师: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用过哪些模型呢?(地球仪、细胞模型、眼球模型、皮肤模型、水分子模型等。(注:老师可以下载这些模型的图片并播放。) 师:我们为什么要用地球仪和植物细胞模式图呢?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试题精选

1、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程中,主要采用()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2.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 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 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氧气的有无 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C.微生物的有无 D.烧瓶容量的大小 3、一幢7层楼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 A.2400cm. B.40m. C..D.350dm. 4.铝块能否被磁铁吸引呢有同学说:“可以拿磁铁试一试。”就“试一试”而言,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 (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作结论 5、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 A、切除胰腺-----出现糖尿 B.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不出现糖尿 C.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不出现糖尿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6.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 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建立猜测和假设 C.制定计划 D.获得事实与证据 7.某同学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L 1=,L 2 =,L 3 =,L 4 =,则该物体长度 为() C. 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 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 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⑥ C. ②④ D. ③④⑤ 9.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倒出一部分液体后, 再俯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15毫升,则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小于19毫升 B. 等于19毫升 C. 大于19毫升 D. 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 刻度线B相距 BC=3厘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处应该刻上5℃ B. C处应该刻上-5℃ C. 20℃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 20℃刻度线距B处3厘米 11、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的高度为厘米;插入沸腾的水中时 液柱的高度为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液柱为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要点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要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 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 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图1-18 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 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 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28、发生光的色散时,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 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 29、白光是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0、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31、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均被吸收。

初二物理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讲义

运动的描述——现象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1、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参照物的选择: (1)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2)一旦被选定为参照物,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3)研究物体本身不能作参照物。 (4)不特别说明,一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止没动,路旁的孩子们赞叹他前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得对?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例1:在静止的公交车上,竖直向上跳,是可以________ 例2:在匀速行驶的公交车上,竖直向上跳,也是可以________ 例3:小明和小红在同一条直线上,小红静止,小明向右匀速运动,则小明相对于小红是________的 例4:小明和小红沿着同一条直线匀速向右行驶,小明比小红速度快,则小明相对于小红是________的 例5:小明和小红在同一条直线上,小红静止,小明向左匀速运动,则小明相对于小红是________的 例6:小明和小红沿着同一条直线匀速向左驶,小明比小红速度快,则小明相对于小红是________的

例.小明在奥运圣火传递的活动现场,拍到如图甲、乙、丙三张照片,其中甲为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五星红旗,乙、丙是拍摄的火炬的图片.已知风为东风,则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 乙火炬可能向西运动 B: 丙火炬不可能向东运动 C:以地面为参照物,丙火炬可能是静止的 D:乙丙两火炬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练习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 D.流星赶月 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比赛中,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上空运行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情景中,竹排“游”是 以为参照物,青山的“走”是以为参照物。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2.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 3.常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天平和砝码、酒精灯、显微镜、电压表、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 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 4.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借助各种 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5.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用“m”表示 1千米=_____米1米=_____分米=_____厘米=_____毫米 1毫米=_____微米=_____纳米 6.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7.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纳米技术。 8.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 9.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液体体 10.积的常用单位升(L) 11.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 12.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13.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排水法。 14.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圆的体积=底面积╳高 15.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16.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17.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米3 18.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 19.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 20.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决定。 2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2.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23.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 4.7摄氏度” 24.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 25.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 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 ⑵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⑶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 ⑷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 26.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最小刻度为每小格为0.1℃,可离开人体读数,因为有一段很细的弯管,所以 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管段用力下甩。 27.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千克、克、毫克,它的质量标 准物叫国际千克原器,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的大小由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决定的,一个铁块压扁之后,形状改变,体积和质量都不变;一杯水结成冰,或变成水蒸气,状态改变,质量都不变 28.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在实验室,称量质量工具是天平。 29.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2、调节天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力 基本概念: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 2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7.弹簧秤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1.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1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章节重、难点: 节重点难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一节:力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第二节: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使用自制弹簧测力计(课外)第三节:重力1、重力的概念、大小及方向 2、探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四节 光的折射教案2

《四、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现象。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光的折射规律的建立 2、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 激光笔,玻璃砖,香,火柴,墨水,鱼缸,铅笔,水杯,量角器,笔,纸,直尺,钢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大家看这个鱼缸,我现在用激光笔照亮空鱼缸底下的A点, 然后我往鱼缸里倒水,然后回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呢? 学生可能回答:光线反射走了,照不到A点。 学生可能回答:光还是能照亮A点。 学生可能回答:光折射后,还是照到A点。 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到底会出现哪种情况呢? 演示试验:激光笔先垂直照亮空鱼缸底部的A点,然后慢慢往鱼缸里倒水(已经滴入几滴墨水的水),激光笔仍能照亮鱼缸底部的A点。(且光线没有发生偏折) 学生产生疑问:光在水面应该发生发射,为什么光线没有反射走, 而是进入到水中了呢? 学生讨论可能得出的结论: 1、光也发生了反射现象,只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了。 2、激光是一束光线,不是一条光线,部分发生了发射现象,部分 进入了水中。 教师启发:怎么样才能验证大家的讨论的结果呢,大家设计个试验

学生设计试验:让光线斜射如水中,让反射光线不和入射光线重合。 试验现象:在反射的位置上看见了激光的虚像 意外的试验现象:射入水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引出题目:我们就把这种光的传播方向发生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一)从猜想中得出结论 演示试验:玻璃杯中装满水。铅笔放入水中,看上去像断了一样。 学生解释现象:光从水中传入空气中,也发生了折射现象,沿着光传来的方向看去就看见了铅笔的虚像,就像平面镜成虚像是相同的道理,水下的部分是铅笔虚像,水上面的部分是真实的铅笔所以看上去铅笔就断了。 教师反问:你怎么知道光从水中射到空气中也发生偏折啊? 学生回答: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反问:那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么? 学生肯定回答:也是可逆的,如果不是的话,铅笔就不会“断”了。 教师启发:这只是你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做出的猜测啊?你Array得证明它。用定理定律或者是试验来证明你的猜测。。谁来设计个 试验。 设计试验:用手里的玻璃砖来代替水,先让光从空气中射入 玻璃砖中,描出光的传播路径,然后让光沿着玻璃砖中原来这射 光线的方向的入射。比较光路和刚才铅笔描绘的光路是否相同。 教师适时补充完善。 验证猜想: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二)从归纳中得出条件 大家回忆下,生活都有那些现象也是光的折射现象呢 同学的可能回答一:筷子放到碗里,筷子就变弯了 学生的可能回答二:吸管放进水杯中,吸管折断了 学生的可能回答三:海市蜃楼 前两种回答的时候就可以总结归纳出来:折射现象都是发生在在两种介质的条件下的。 海市蜃楼的回答的时候就可以归纳出来: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也能发生折射。但是这种折射现象比较特殊,在同种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连续折射。我们先不去考虑。 教师启发:在这些现象中,发生这些折射的共同条件是什么啊? (可以在补充一个观察试验:然学生从正面观察玻璃砖后面的钢笔,没有发生错位现象,强化理解斜射入的含义) 归纳出得出条件: 光从一种均匀介质斜射入到另一种介质中。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C-12 O-16 Na-23 H-1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选项属于符号的是( ) 2. 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高钙牛奶”等用品,铁、钙指的是(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单质 3.世界首个铟金属交易中心已在我国成立并开业。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 为115,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 A .49 B .18 C .66 D .115 4. 三聚磷酸钠(Na 5P 3O 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 5P 3O 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3 B .+4 C .+5 D .+6 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6.过氧化氢(H 2O 2)是隐形眼镜的洗涤成分,关于过氧化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 .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它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7.有一条酸河,经分析发现是由于河水中含有的物质R 在氧气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 H 2O +7O 2=2 FeSO 4 +2 H 2 SO 4据则R 的化学式为( ) A. FeS B. Fe 2 S 3 C. FeO D. FeS 2 8.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 )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 .①②⑤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⑤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 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 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 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 10.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B .危险标志 C .细胞结构图 D .甲烷分子 A .眼球结构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练习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应用练习题 1.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此外还规定了一些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千米=_________米10分米= 米13厘米= 米 23毫米=_________米45微米=_________米76纳米= 米.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物理结果: (1)8cm=_________μm(2)4.2nm=_________cm (3)6.7dm=_________km (4)0.18km=______m(5)1.7dm=______cm=_____mm=_______nm=_____μm (6)20min=h (7)0.5h=_________min=_________s.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较精密的还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 5.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仔细观察刻度尺,找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并注意: (1)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_________被测量的物体,并且尺的位置要_________;(2)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___. (3)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又要注明_________.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_________位,而且测量值应包括准确值和_________值. 6.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 (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厘米.7.如图所示是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mm. .B..D. 9.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恰当的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_________;(2)一本物理书长2.67 ;(3)一元硬币的直径18.0_________;(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________.10.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22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