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环境内部控制面临风险及对策

信息技术环境内部控制面临风险及对策

信息技术环境内部控制面临风险及对策
信息技术环境内部控制面临风险及对策

信息技术环境内部控制面临风险及对策

信息技术在人民银行各项业务中的广泛运用,使计算机系统风险的控制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对信息技术审计监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加强内部控制、强化业务管理的角度,分析计算机系统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信息及沟通、内部控制监控等方面的风险,探求改进信息技术审计监督对策。

一、信息技术环境内部控制面临风险

(一)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监控方面

一方面信息技术审计监督人员知识欠缺,使用专项监督、综合监督等现场检查方式,让审计人员持续监督,往往产生监督压力,致使在监督过程中产生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过得去”的工作量的情况,同时受监督频率和范围的影响,监督效果也大打折扣。另—方面由于非现场监督标准不规范,大量由监测单位上报的资料缺乏规范约束的格式,被监督单位担心被责任追究,往往是报喜不报忧,难以达到通过多种不同层次监督纠正控制缺失的效果,影响了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适时非现场监测持续的开展。

(二)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信息技术安全观念滞后,认为人民银行计算机运行系统安全、可靠,信息技术的安全意识淡薄,致使当前基层行安全控制方面存在“二虚”问题。一是管理规则形同虚设。《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的系列重要章程,在执行起来与要求大相径庭,如:计算机系统要害人员应遵循“权限分散,不得交叉覆盖”的原则、要害岗位年

度强制休假和定期考核制度、重要计算机系统应设计审计监控程序、涉及人民银行业务保密信息的要害岗位人员调离单位的离岗审计

制度等等均未按规定执行。二是计算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运作虚化。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从组长、副组长到部门负责人,基本上对自己在安全领导小组中履行的职责不清楚,很少进行计算机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和议事,在计算机安全管理中的日常角色常常被科技部门所取代。

(三)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风险活动方面

信息系统事中审计错位,没有突出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细节风险”,没有围绕管理、运行、操作及维护等诸多环节进行审计监督,致使三类现象屡有发生。一是在级别不同的操作员的操作限制上,存在着“厚此薄彼”的现象,控制活动没有体现根据不同的业务种类、不同的操作风险程度、不同的操作权限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二是对一些风险高的业务处理,如删除、打印、复核等权限缺少相应的牵制;三是在一些系统管理方面,没有设置各类严谨的登记簿制度进行严

格记录,忽视了登记簿对业务电子运用系统管理的意义,导致一些授权使用、收回授权的记录不全,一些漏登、漏打、漏审批及交接不全的情形时有发生。

(四)计算机系统的风险评估方面

信息系统事前审计监督缺位,导致一些信息系统技术在设计上自身存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记录不规范,没有形成全面的文档资料,导致难以找到审计线索。比如在存款账户的息

中,按照手工流程,日常积数的计算一确定积数金额一确定利率一在规定时间计算利息一编制息凭证一编制会计凭证上一收、付方记账一复核员全过程复核,这8个环节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和经手人签字,但信息系统处理后只有最后结果,相关处理过程只隐藏在数据库中,审计人员难以核查。二是一些信息系统在设计防范“行为道德风险”的功能措施上没有到位,对一些常见的“行为道德风险”的防范,如变更利率、变更积数、变更收款单位、一分为二制作利息凭证上、不兼容岗位的授权制约等出现舞弊行为,没有设计和制作“牵制或防范”功能,缺少周密和严谨的防范措施。三是内审部门很少参与业务信息的试运行中的“业务运行风险”检测。

(五)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及沟通方面

信息系统审计监督手段落后,与信息技术的处理运行存在明显的不匹配。当前,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国库会计业务系统和金融统计监测信息系统等都实现了信息技术的运用,然而在了解内控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却很原始,主要使用的是调阅文件和纸质资料进行核实、核查的方法,既耗时也反映迟钝。其次,业务信息系统与内控监测数据不在一个平台上,绝大多数系统没有设置路径,不能对业务处理系统的操作过程进行“可读性”的监督检查,影响对业务处理防范制约。

二改进信息技术审计监督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审计监督环境

首先,应根据人民银行信息技术运行的实际,强化信息技术审计组织的构架,成立跨部门的信息系统风险审计组织,负责信息系统审计标

准的建立和归划,定期对信息系统风险进行研究,推进信息系统审计问题的发现、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其次,应从全面加强内部控制的高度,开展系统业务流程管理重组,使业务流程能同时满足应用类技术、系统类技术、信息和网络安全类技术三类技术审计监督需求。同时,完善信息技术安全管理人员责任体系,逐步改变在关系信息技术安全的各个环节中,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局面,建立开发人员、运行人员、监督人员三位一体的责任约束体系。

(二)突出业务系统运行事前可靠性审计评价

审计中要重点审查系统的可行性、系统业务处理功能的合法性和正确性、系统安全控制的恰当性与有效性、系统的可审性、是否留有充分的审计线索与可扩展性、系统测试的全面恰当性和系统文档资料的完整性。同时在审计评价中,根据系统特点的监控程序设计,做好对计算机一些敏感和重要环节实时监控报警审计记录分析。

(三)加大对业务系统事中有效性审计监督

一是从信息系统本身的运行进行审计,去发现制度建设、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软件和硬件管理、数据输入和输出管理、病毒防范、防灾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二是在系统的内部控制功能方面,从加强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控制和对它们的操作控制角度,有针对性地审查取证。并做好系统维护计划、维护实施、改良系统的试运行和旧系统的废除等维护活动的审计监督。

(四)建设网络审计信息平台,提升审计监督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把重要业务的信息系统所使用的计算机联成网络,建设

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和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专用的审计软件直接监督相关信息系统处理的过程,随时发现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当前信息技术审计停留在收集信息、数据转换上的简单化的现状。并从审计管理角度出发,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收集、整理、计算相关业务数据,形成审计信息,帮助审计部门发现审计线索,促进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管理水平。

(五)运用多种手段开展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监督

根据基层人民银行的工作目标和所处环境,在审计中做到技术、人和制度三者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审计部门应尽快熟悉数字证书、智能卡、数据加密、备份数据、日志监控、入网监督等新技术在业务系统中应用。同时,在审计中要学会从员工的防患意识、工作环境、员工压力及员工守则中,去观察被审计单位的诚实、公开、互助的文化氛围。更要建立一套测试方法,去测试信息技术运用单位在防患舞弊方面的内部控制保障效果。

(六)加强信息技术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内部审计人员要主动以内部控制专家的身份参与开发小组并监督计

算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及早介人到计算机系统的试运行实施过程之中,从审计监督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明确规定,信息系统开发员应适当转化为固定的信息系统内部审计人员,逐步优化审计队伍中信息技术专家人员比重,发挥专家传、帮、带的作用,使审计人员能够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审计的关键方法与核技能。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下文是关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 你有一定的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摘要:由于市场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竞争逐渐提高,使得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 及风险持续加强,甚至会出现危机。内部控制属于强化风险 管理,是用于规范管理行为的主要保护措施。事业单位因其 性质较为特殊,使得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强化风险管理更加具 有意义。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防范以及控制财 务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以此更好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 制进行编排。由于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筹资渠道逐渐丰富,出现了内部控制的需求,可是其内部依旧具有资产管理紊乱、 预算管理随意、对外投资盲从、财务监管不当等内部不完善 的现象,使得需要面对较大的财务风险。在这样的状况下, 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在XX年1月1日开始实施,如何可以让事业单位能够有意识的 进行实施,成为了事业单位急需处理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定义和特点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指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目 标,将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当做主线,透过制定并进行科学合

理的控制程序以及方法,面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风险采 取有效识别、监督和控制的机制。 从理论角度来讲,内部控制属于一个持续发展并完善的 过程,而且处在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过程当中,而事业 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在这样的管理活动当中创建起来 的,是通过内部管理人员一步一步总结和完善才构成的自行 调整以及自我监督的体系,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 首先,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指的是组织实施内部控制的 基础,通常包含了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以及权责分配、人力 资源政策、内部审计等等。 其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值的是组织和识别以及系统 分析经营活动里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有关的风险,积极制定 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再次,信息沟通。信息和沟通属于组织正确、及时的采纳、传递同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保障信息在组织内部以及 外部之间获得有效的沟通。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二):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 风险是指组织在未来经营中面临的、可能影响其经营目 标实现的所有不确定性。 风险又分为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管理 当局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而剩余风

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评价

内部控制及控制风险评价 一、大纲 (-)内部操纵目标与要素 (二)了解与记录内部操纵 (三)内部操纵测试 (四)内部操纵评判 (五)治理建议书 二、本章重点、难点 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打算时,应当研究与评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操纵。对拟信任的内部操纵进行符合性测试,据以确定对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刻和范畴的阻碍。 (-)内部操纵目标与要素 1.内部操纵定义 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爱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觉、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2.内部操纵的目标。 (1)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進肖白?勺投权进行;

(2)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 计期间及时记录于适当的账户,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 ? ? ? ? 计准则的相关要求; (3)保证对资产却垃录旳援触、处理均通过适当的授 权; (4)保证飓两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 3?有关内部操纵的一样考虑。 ①治理当局的责任 建立、修正和爱护公司的各项操纵,并监督操纵政策和程序得到连续有效的执行是治理当局的责任。 ②合理的保证 A公司治理当局应在综合考虑操纵的成本效益的基础 ? ? ? ? 上,建立能为公司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提供合理保证的内 ? ? 部操纵。 B操纵程序不应对工作效率或获利能力有不利阻碍。 ③固有的限制 由于②和③,会计报表审计总存在一定的操纵风险, 操纵风险始终应大于零。因此不管内控如何,都要进行实质性测试。 4?了解内部操纵与审计的关系

(1)不论被审计单位规模大小,都要充分了解相关的内控; (2)依照了解,确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及符合性测 试的时刻、性质和范畴; (3)内控良好,绝不能完全取消实质性测试程序。 5.内部操纵要素 (1)操纵环境 ①指对企业内部操纵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阻碍的因素的总称。 ②其好坏直截了当决定着企业其他操纵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成效;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操纵的有效性。 ③反映了治理当局和董事会关于操纵对公司重要性的态度。 ④内容包括: A经营治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B组织结构 C董事会 D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E治理操纵方法 F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我局《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测》的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我局各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我局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风险评估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为顺利完成风险评估工作,经局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各科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单位层面风险 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及关键岗位人员风险、会计体系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 (1)组织架构风险: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经济决策风险: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3)关键岗位人员风险: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4)会计体系风险: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不健全、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业务处理不合规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5)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的选型不科学、日常维护不及时、输入系统数据不准确和不完整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业务层面风险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工作由财务科牵头组织,风险评估小组根据经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局长办公会审批通过的本年度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具体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2)各科室按负责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和科室内部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建议。 (3)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对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释与指导,确保各科室及时完成本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小组完成对科室风险评估结果的汇总整理并形成单位年度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 (4)风险评估小组各成员应对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认真分析研究,并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对报告草案提出正式审议意见,审议不通过的由责任部门重新修订后再次报审,审议通过的应当出具会议决议,提请内部控制建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提出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五项,并在《基本规范》中单辟一章,就风险评估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规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对风险的控制以实现其目标的,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狭义的风险评估仅仅是指风险分析,即通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按照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一、《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 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所使用的风险评估概念属于广义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框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构成要素。 (一)设定目标 根据《内部控制框架》,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设定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风险是与目标伴随的,首先必须有目标,管理层才能对实现目标的风险进行识别。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目标设定不属于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但它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为此《内部控制框架》专门对目标设定进行了论述。目标包括企业层面的目标和业务层面的目标。管理层通过目标设定来明确业绩衡量标准,目标具体分为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经营目标是管理层基于企业所处特定经营环境所设定的业绩衡量标准;财务报告目标在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目标则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这些目标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关联的。 (二)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必须与目标联系,无论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企业的风险识别应当考虑到目标实现面临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2.风险识别是一个持续性、反复的过程。 3.进行风险识别时应当关注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包括企业层面的风险和业务层面的风险。对主体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时,既要关注外部风险,也要关注内部风险。来自外部的风险主要有技术进步引起的风险、客户需求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法律法规变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经济环境变化风险等;来自内部的风险包括信息系统故障风险、员工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层变动风险以及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不作为的风险等。对业务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时,应当将该层面的风险评估集中于主要业务流程和主要职能上,如销售、生产、营销、研究开发等。应当识别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较为明显的风险。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我局《内部控制手册》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实测》的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我局各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我局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风险评估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为顺利完成风险评估工作,经局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各科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单位层面风险 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组织架构风险、经济决策风险及关键岗位人员风险、会计体系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 (1)组织架构风险: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经济决策风险: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3)关键岗位人员风险: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4)会计体系风险: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不健全、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业务处理不合规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5)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的选型不科学、日常维护不及时、输入系统数据不准确和不完整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2、业务层面风险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工作由财务科牵头组织,风险评估小组根据经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局长办公会审批通过的本年度风险评估工作计划具体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2)各科室按负责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和科室内部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建议。 (3)风险评估小组负责对风险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释与指导,确保各科室及时完成本科室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小组完成对科室风险评估结果的汇总整理并形成单位年度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 (4)风险评估小组各成员应对风险评估工作报告草案认真分析研究,并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对报告草案提出正式审议意见,审议不通过的由责任部门重新修订后再次报审,审议通过的应当出具会议决议,提请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局长办公会批准后,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2、风险评估方法

2017年内控制度风险评估报告2017

2017年内控制度风险评估报告2017-05-09 15:11 | #2楼 中支公司办公室: 根据总公司文件精神,财险部对总公司文件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也组织专人对总公司《****办发[2017]3号》文件进行了细致的落实,现将办公室上报总公司汇总文件中财险部应提供部分进行了整理,请查阅: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为了全面评价****保险公司**中心支公司财险部2017年度内部控制运行情况,查找非农险部门对内控制度运行方面是否存在缺陷,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内部控制评价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并遵循总公司文件要求的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展开自查。 二、财险部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本次内控评价的机构范围:**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及其下属各分支机构的非农险业务部门或业务。 时间范围为:2017年度公司的运行。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根据《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企业内部基本规范》以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围绕非农险业务承保工作中的 风险评估、业务质量进行评价。 具体对以下重要控制活动进行评价: 1、销售控制:主要从销售人员和机构控制、销售过程和品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2、运营控制:承保控制、收费控制、业务单证控制、反洗钱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对非农险部门业务进行数据真实性控制和监督检查。 四、组织领导 财险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领导小组设在公司审计监察部,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各分支公司由综合办公室的合规管理岗负责此项工作。 五、时间安排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内部控制自查评价阶段,由财险部进行,汇总自查结果,出具评价报告,在2017年3月5日前完成;第二阶段为汇总评价结果,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检查测试阶段。第三阶段为根据测试结果汇总评价出具报告阶段,在2017年3月20日前完成。 五、财险部自查评价情况 根据总公司文件精神和中支公司办公室要求,本次自查评价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在本次自查评价活动中,多次督促基层各部门,要求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对所有承保风险进行排查,本次排查涵盖了机动车险、商业性财险保险、大棚保险等非农险业务全部险种,实现了风险及内控制度排查全面覆盖。 2、**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内控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对制度执行的可靠性、合理性进行的监督检查,确认各部门内控制度落实比较到位,不存在严重的执行漏洞。 3、财险部在本次自查和评价过程中对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组织是否有效,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和授权等是否合理进行了认真的筛查,分析,确认在非农险岗位上,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完成本职工作。 4、**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督查,多次发通知,要求各部门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有利于促进各项内部控制落实到位的措施和机制。 5、**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在2017年度发生的违规行为和风险的事件及时进行 了处理和整改,其中承保资料不全的4笔业务,已经要求承办单位补齐资料,2笔承保车辆行驶证过期的业务已经要求投保人检车并进行及时的资料更正。 6、**中心支公司财险部对所属各各分公司、营销部、保险社进行了关于内控制度的调查,各部门一致认为我公司内控制度健全合理,流程严谨,适宜业务健康发展,无其他整改意见。 **中心支公司财险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控制建设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内控办)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直属单位及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直属单位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单位(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单位(科室)

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单位(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直属单位和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二、风险评估活动发现的风险因素 (一)单位层面风险因素。单位的部分内控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没有定期轮岗。 (二)业务层面风险因素 1、单位预算未分解下达至各科室及业务部门,可能导致预算权威性不足,执行力不够; 2、单位未按规定建立票据台帐,不符合财务管理要求; 3、单位支出事项未严格按照审批权限执行,不符合收支业务管理制度要求; 4、单位在部分资产采购时未严格按规定填写政府采购计划申请表,仅用供货方清单代替,不符合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制度; 5、单位未按规定定期对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进行核查盘点,不符合资产业务管理制度。 三、风险分析 1、单位总体风险水平。根据风险评估表对单位各个层面风险进行打分评价,单位总体风险水平为25.98(风险最高100分),属于偏低水平。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是在前述风险收集的基础上,对残联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风险点清单。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分别从单位层面、业务活动层面,动态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政策分析、工作访谈和实地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包括统计概率分析方法等。 识别风险后,需要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概率);分析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风险的重要性水平,进行风险排序。 1.1.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分析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定性及定量评估方法:定性方法主要从日常管理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重大突发事件风险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并确定不同的可能性尺度;定量方法主要是采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一定期间发生的次数来衡量。风险发生的概率由低至高可以分为五个等级:极低、低、中等、高、极高。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标准 教育资料. . 评估方评估标准极低低中等高极高 风险影响程度1.1.2 风险影响程度是指风险事件发生对残联内部控制目标实现 分别为不重要、对于风险影响程度也确定五个等级,的影响 程度,次要、中等、主要、重大五个级别。对风险事件所造 成的影响主考虑财务合法合规性三个方面考虑。要从财务损失、业务控制、确损失时采用定量的方法,以造成的损失金 额大小为参照指标,合法合规性相关风险采用定定风险影响 程度的级别。业务控制、性的方法,确定风险影响程度的 级别。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表:

风险影响程度评估标准重大主要中等评估方法次要不重要评估标准教育资料. . 评估方法评估标准不重要次要中等主要重大 1.1.3 风险坐标图风险发生后对控制风险坐标图是把风险 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即绘制成作为两个维度绘制在同一个 平面上目标的影响程度,。直角坐标系)从绘制风险坐标

医院2016年度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Xxxx 医院2016年度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报告 按照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以及广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意见》(粤财会[2015]51号)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对我院各部门进行风险评估活动,对各部门岗位风险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进行了适当的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院财务室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护理部、医务综合科抽调相关

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室、办公室、护理部、医务科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价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领导: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

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相关文件、会计凭证、账本复印件,以及各科室的自查情况等。.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精品范文).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是在前述风险收集的基础上,对残联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风险点清单。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分别从单位层面、业务活动层面,动态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方法包括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政策分析、工作访谈和实地调查研究等,定量方法包括统计概率分析方法等。 识别风险后,需要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有: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概率);分析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确定风险的重要性水平,进行风险排序。 1.1.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对风险发生可能性分析根据风险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定性及定量评估方法:定性方法主要从日常管理中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重大突发事件风险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并确定不同的可能性尺度;定量方法主要是采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一定期间发生的次数来衡量。风险发生的概率由低至高可以分为五个等级:极低、低、中等、高、极高。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标准

1.1.2 风险影响程度 风险影响程度是指风险事件发生对残联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对于风险影响程度也确定五个等级,分别为不重要、次要、中等、主要、重大五个级别。对风险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从财务损失、业务控制、合法合规性三个方面考虑。考虑财务损失时采用定量的方法,以造成的损失金额大小为参照指标,确定风险影响程度的级别。业务控制、合法合规性相关风险采用定性的方法,确定风险影响程度的级别。具体的划分标准如下表: 风险影响程度评估标准

1.1.3 风险坐标图 风险坐标图是把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后对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作为两个维度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即绘制成直角坐标系)。

内控风险评估实施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部控制规(试行)》和单位《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工作组织 (一)组织保障 本单位成立以部控制领导小组为决策机构,计划财务处为牵头部门,业务部门为主体责任部门的风险评估工作机构。具体而言:风险评估决策机构人员构成: 牵头部门主要参与人员: 主体责任部门参与人员: (二)风险评估围 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围分为:机关层面风险和经济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其中经济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涵盖预决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建设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合同业务。 (三)工作程序 按照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报告的基本工作程序,结

合本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实行单位层面风险评估与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并行,主体责任部门对相关业务层面风险归口管理的风险评估机制。具体程序如下: 1.风险识别 按照归口管理的基本原则,由计划财务处负责单位层面风险识别工作,主要辨识与风险评估机构保障、经济业务活动决策机制、经济业务活动责任机构与人员、会计控制、信息系统、部控制制度等单位层面部控制相关的风险因素。 业务层面风险因素由归口管理处室负责识别相应的风险因素,其中计划财务处负责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方面的风险识别;**处负责政府采购业务方面的风险识别;**处负责建设项目方面的风险识别;**处负责合同控制方面的风险识别;**处负责资产管理方面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工作完成后形成单位风险数据库。 2.风险分析与评价 以“谁归口,谁分析”为基础,并采用二级风险分析机制完成风险分析与评价工作。 一级风险分析:按照风险识别工作的归口分工安排,各处室完成风险识别工作后,应当及时对所有识别的风险从发生可能性与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风险分析,并根据初步分析形成的定量结论为基础对所有风险因素从定性角度确定“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一般风险”。

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关于2011年度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 事保证本报告内容没有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 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高级管理层负责组织领导公司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 行;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公司风险管理体 系的有效性;确保公司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确保公司资产安全。 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能对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一、内部控制评估工作基本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估依据 报告期内,本公司遵照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指引》等有关规定,组织本公司所有职能部门、分支机构进行了内部控 制自我评估。在此基础上,本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按照《兴业银行内部控制评级管 理办法》和《兴业银行内部控制评级实施细则》,对本公司所有分支机构实施了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专题调研和专项检查,充分有效履行监事会基本职责。 (2)制度建设方面 本公司不断健全制度建设,持续提高全行管理水平。公司通过制度的规划立 项、起草会商、法律合规性审核、审批发布等流程控制,引导总分行逐步推进日 常制度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加强新出台制度的合规性、操作性、规范 性与统一性审查,实现从源头上规范内规的生成质量。同时,积极开展存量制度 的清理与整合,厘清了全行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目前,公司已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制订出台的规章制度覆盖了公司主要业务经营管理领域。 (3)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报告期内,本公司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一是为实现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本公司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吸纳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修订了《兴业银行员工 招聘实施细则(2011年5月修订)》,进一步规范员工招聘工作。公司员工聘用、培训、辞退、辞职、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等有关人力资源的政策体现了本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关键岗位的员工执行强制休假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二是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 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改进绩效考核工作,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强化绩效考核对于全员的激励约束作用。同时,本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了科学的薪酬管理 4 和福利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薪酬在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中的导向作用,促进公司 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三是通过编制各项业务培训教材、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员工培训、鼓励员工积极开展在职及继续教育等措施,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素质、 职业操守及合规意识,确保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2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2篇 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长岭县卫生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总结按照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长岭县贯彻实施《行政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局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局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进行了适当的 评价。现将有关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准备工作 继三月中旬,县财政局组织召开全县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动员大会,对全县 贯彻实施《内控规范》工作做动员部署后,我局制定了长岭县卫生局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 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方案,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协调领导小 组,负责本局贯彻实施内控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监督指导工作开展。 二、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1、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职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 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 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我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1)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2)安全性资产安全 (3)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4)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5)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 2、我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

学校年度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学校**年度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领导: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学校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的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和自查风险点少的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他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和现场检查的工作底稿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和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采用了概率分析法、情景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以分析风险。 (四)收集的资料和证据等情况

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篇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 风险是指组织在未来经营中面临的、可能影响其经营目标实现的 所有不确定性。 风险又分为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管理当局未采 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而剩余风险则是在管理当局 进行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的任 何主体都面临着各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履行自身的社会管理职 能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其面临以下风险: 1. 法律政策风险。 2. 经济风险。 3. 社会风险。 4.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产生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面临以下内部风险: 1. 管理风险 2. 道德风险 3. 财务风险 4.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产生的风险。 第二节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组织及时识别、系统分析运行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 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处的风险评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即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风险评估是指内部控制应该能够有效防范和遏制履行其职责和自身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之内。 管理者要对单位的外部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并了解风险变化的情况;各职能部门应通过每月的管理服务活动分析向管理层汇报其所了解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 管理层应建立一定的监控和沟通机制,使业务部门将其在日常管理中意识到的内部风险向管理层及时汇报并提请其注意;同时,内部审计应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对单位和个人进行高层次风险评估,从策略管理机制、核心业务流程以及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单位的业务流程风险,尤其是内部风险进行评级,并取得适当管理层的确认。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一次风险评估并不能一劳永逸。 篇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由于市场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竞争逐渐提高,使得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持续加强,甚至会出现危机。内部控制属于强化风险管理,是用于规范管理行为的主要保护措施。事业单位因其性质较为特殊,使得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强化风险管理更加具有意义。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防范以及控制财务风险,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以此更好的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编排。由于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 单位领导: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我们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的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的。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和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的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的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 导致的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政府采购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部门范围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室等相关部门。(三)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和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概述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概述 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 风险是指组织在未来经营中面临的、可能影响其经营目标实现的所有不确定性。风险又分为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管理当局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组织所面临的风险;而剩余风险则是在管理当局进行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的任何主体都面临着各种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履行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其面临以下风险: 1.法律政策风险。 2. 经济风险。 3. 社会风险。 4.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产生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风险因素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面临以下内部风险: 1. 管理风险 2.道德风险

3. 财务风险 4.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产生的风险。 第二节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组织及时识别、系统分析运行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处的风险评估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即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风险评估是指内部控制应该能够有效防范和遏制履行其职责和自身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风险,或者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之内。管理者要对单位的外部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并了解风险变化的情况;各职能部门应通过每月的管理服务活动分析向管理层汇报其所了解的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方案。 管理层应建立一定的监控和沟通机制,使业务部门将其在日常管理中意识到的内部风险向管理层及时汇报并提请其注意;同时,内部审计应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对单位和个人进行高层次风险评估,从策略管理机制、核心业务流程以及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单位的业务流程风险,尤其是内部风险进行评级,并取得适当管理层的确认。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风险评估报告

东公园街道风险评估报告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201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得通知》《财会函(2018)11号》、省财政厅《辽财会(2019)32号》与市财政街道《抚财会(2019)18号》文件精神,我单位组织开展了对单位各部门得风险评估活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风险评估活动组织情况 (一)工作机制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就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得领导下,由财务科具体组织实施得.为完成工作,经单位领导同意,财务科从办公室、党政办抽调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小组,专门从事此次风险评估活动. (二)风险评估范围 1、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得业务范围分为:单位层面风险与业务活动层面风险。 ①单位层面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组织架构风险: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责不清晰、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情况导致得风险; 经济决策风险: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机制不科学,决策程序不合理或未执行导致得风险; 人力资源风险:单位岗位职责不明确、关键岗位胜任能力不足等导致得风险.

②业务活动层面风险.本单位经济活动业务层面得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风险、收支管理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 2、本次风险评估所涉及得部门范围 主责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部门:财务科、办公室、党政办等相关部门. (三)风险评估得程序与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风险评估小组先研究制定了风险评估工作计划,明确风险评估得目标与任务;其次组织召开了由各科室负责人参加得动员会,对风险评估活动做出了动员与安排,要求各科室先进行自查,查找风险点,研究整改措施,向风险评估小组汇报自查情况;再次,风险评估领导小组根据各科室得自查情况,选择关键科室与自查风险点少得科室进行重点检查,对其她科室也进行了快速检查;最后,根据各科室自查情况与现场检查得工作底稿与收集到得资料,进行风险分析,组织编写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评估方法 本次风险评估活动,采用了风险清单法、文件审查、实地检查法、流程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以及小组讨论与访谈等方法以识别风险。 (四)收集得资料与证据等情况 支持本风险评估报告得主要有风险评估工作底稿,相关文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