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和Guignardiasp_438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和Guignardiasp_438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和Guignardiasp_438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和Guignardiasp_438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

B otanica S inica,2002,44(5):60326101

[14]Fraga B M ,D iaz C E,Guadano A,et al 1D iter penes fr om

Salvia broussonetii transfor med r oots and their insecticidal

activity[J ]1J 1A gr 1Food 1Che m 1,2005,53(13):5200252061

[15]Joseph 2Nathan P,Santillan R L,Gutierrez A 1

13

C 2NMR

study of cedr ol,62is ocedr ol,and α2cedrene [J ]1J 1N at 1Prod 1,1984,47(6):92429331

[16]赵江霞,马龙,堵年生,等1新疆和田红葡萄果皮化学

成分的研究[J ]1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24(3):

18921911

[17]粟婀娜,庾石山,裴月湖1海红豆化学成分的研究

[J ]1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135221381[18]王奇志,梁敬钰,原悦1岩黄连化学成分[J ]1中国天

然药物,2007,5(1):312341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和Guignardia sp 1438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夏雪奎1,3

,刘昌衡23

,袁文鹏2

,王小军2

,孟秀梅2

,张绵松1

,佘志刚33

,林永成

3

(11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21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31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 目的:对湛江红树林秋茄内生真菌ZZF13和从M ia Po,Hong Kong 的Kandelia candel (endophyte )的树皮分离得到的Guignardia sp 1438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利用I R 、MS 、NMR 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菌丝体中分离得到4个次级代谢产物为Bacill os porin C (1)、52carboxy mel 2

lein (2)、52methyl m ellein (3)、12(2,62二羟基)苯丁酮(4)。结论:化合物2、3、4均首次从Guignardia sp 1海洋真菌中

得到。

关键词 红树林真菌;ZZF13;Guignardia sp 14382;代谢产物

中图分类号:R28411/R2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454(2009)0921385203

The Secondary M et abolites of the M angrove Endophyti c Fung i ZZF 13

and G u igna rdia sp 14382fro m the South Ch i n a Sea

X I A Xue 2kui 1,3

,L I U Chang 2heng 2

,Y UAN W en 2peng 2

,WANG Xiao 2jun 2

,M E NG Xiu 2mei 2

,ZHANG M ian 2s ong 1

,SHE Zhi 2gang 3

,L I N Yong 2cheng

3

(11Key Laborat ory for App lied M icr obi ol ogy of Shandong Pr ovince /B i otechnol ogy Center of Shandong Academy of Sciences,J inan 250014,China;21B i ol ogical Research I nstitute of Shandong Acade my of Sciences,J inan 250014,China;31School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l Engineering,Sun Yat 2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the fungus ZZF13is olated fr om the leaves of the mangr ove sa mp le Kandelia candel in Zhanjiang and Guignardia sp 14382is olated fr om bark of Kandelia candel (endophyte )ofM ai Po,Hong Kong were studied 1

Methods:The compounds were is olated by siliga gel,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I R,MS and NMR 1Results:Four com 2pounds were is olated fr om the culture of this strain 1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Bacill p s porin C (1),52carboxy mellein (2),52methyl m ellein (3)and 12(2,62dihydr oxyphenyl )butanone (4)1Conclusi on:The compounds 2~4are is olated fr om the Guignardia sp .of Marine fungi f or the first ti m e .

Key words Mangr ove endophytic fungus;ZZF13;Guignardia sp 14382;Secondary metabolities

收稿日期:2009204233基金项目: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9Z422、2006AA09Z4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57213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003268)

作者简介:夏雪奎(19802),男,博士,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及其次级代谢产物。3

通讯作者:刘昌衡,E 2mail:liuchh@keylab 1net;佘志刚,E 2mail:cesshzhg@mail 1sysu 1edu 1cn 。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我国现有红树面积15122h m 2

,共有红树植物12科16属21种1个变种,主要集中在海

?

583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M aterials 第32卷第9期2009年9月

南、广西和广东三省〔1〕。红树植物为胎萌植物,根系发达,耐盐,叶片和根部具有高渗透性,这些特殊的生理和生态特征,使其生命力极强,并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环境。特殊环境导致其富含适应于海洋环境生存的特殊内源性微生物,该类内源性微生物共存于宿主红树中,在长期抵御海洋特殊生态中代谢出丰富的特殊化学结构的代谢产物,为新药筛选提供丰富的模式结构化合物〔2〕。

林永成教授研究小组在国内率先展开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已经分离得到一批结构新颖、药理活性独特的化合物〔3,4〕。通过对ZZF13和4382的继续研究〔527〕,笔者又得到了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Bacill os porin C(1)、52car2 boxy mellein(2)、52methyl m ellein(3)、12(2,62二羟基)苯丁酮(4)。

1 材料与仪器

红树林内生真菌ZZF13,为湛江红树林秋茄内生真菌,种属尚未鉴定。Guignardia sp1No14382从Mai Po,Hong Kong的Kandelia candel(endophyte)树皮分离得到。菌种保存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天然产物研究室内。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蛋白胨012%,酵母膏011%,粗海盐012%,pH710。500mL三角瓶,内装培养液300mL,经121℃(121MPa)高温灭菌15 m in后接种。共接种200L,28℃静置培养30d,过滤菌体,收集发酵液。

Varian Mercury2Plus300(T MS内标)核磁共振波谱仪;VG Z AB2HS质谱仪;北京X4型显微熔点仪(温度计未校正)。葡萄糖(CR);蛋白胨(BR),酵母膏(BR);粗海盐(微生物养殖用);其它均为分析纯试剂。薄层层析和柱层析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2 提取与分离

培养菌种ZZF13和4382各200L,发酵液用纱布过滤,菌体和发酵液分别收集,发酵液60℃以下浓缩至5L,乙酸乙酯提取。菌体晒干,甲醇浸泡。提取浓缩物分别拌硅胶过柱,以石油醚2乙酸乙酯2甲醇梯度洗脱。收集各组分再反复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纯化。最后,从ZZF13中得到化合物1(20mg),从Gu ignardia sp14382中得到化合物2 (50mg)、3(45mg)、4(14mg)。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1:浅黄色晶体,mp>300℃。质谱中分子离子峰m/z490[M]+,结合NMR推出其分子式

为C

26H18O10,计算得其不饱和度为18,说明分子结

构中含有多个环结构。1H2NMR谱(DMS O2d

6

,T MS)

显示δ11183(OH,br,s),11162(OH,br,s),9182

(OH,s),8161(OH,br,s)为四组活泼羟基氢信号;δ

6197(1H,s)和6180(1H,s)应为苯环上的氢信号;

在高场处有3组氢信号,分别为δ5157(1H,d,15)

和5145(1H,d,15),4186(1H,d,12)和4161(1H,d,

12),3125(1H,d,15)和3107(1H,d,15);此外,2174

(3H,s)和2155(3H,s)应为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氢信

号。13C2NMR和DEPT谱图显示该化合物中有19个

季碳,3个CH

2

,2个CH,2个CH3,其中δ192180为

羰基季碳,δ22195和22182为甲基碳,3个亚甲基碳

化学位移为δ73101、66149和48138,而δ119168和

116181则为烯碳的碳信号。F AB2MS:490[M]+。

I Rνmax c m-1:3450,1667,1619,1572,1457,

1361,1304,1170,1002。1H2NMR(DMS O2d6,T MS)

δ:11184(1H,br,s),11182(1H,br,s),11162(1H,

br,s),9182(1H,br,s),8161(1H,br,s),6197(1H,

s),6180(1H,s),5157(1H,d,J=15Hz),5145(1H,

d,J=15Hz),4186(1H,d,J=12Hz),4161(1H,d,J

=12Hz),3125(1H,d,J=15Hz),3107(1H,d,J=

15Hz),2174(3H,s),2155(3H,s);13C2NMR(DMS O2

d6,T MS)δ:192180(C),169119(C),162152(C),

162123(C),154174(C),149168(C),148136(C),

145161(C),143184(C),141184(C),131167(C),

120179(CH),119168(CH),116181(C),113156

(C),111116(C),109122(C),108144(C),101195

(CH

3

),96164(C),73108(CH

2

),66149(CH

2

),

43139(C),43138(CH2),22195(CH3),22182

(CH

3

)。与标准谱图对照〔8〕,推断化合物1为bacil2

l os porin C。化合物1最早由M iko Ya mazaki从真菌

Talaro m yces bacillosporus中分离得到。

化合物2:白色针晶,mp242~243℃。从1H2

NMR中12192(s,br,1H),11167(s,1H)知道分子中

含有两个螯合的活泼氢(OH);8107(d,1H,J=9

Hz),6196(d,1H,J=9Hz)提示有两个邻位偶合的

芳香氢;1145(d,J=515Hz,3H)为甲基,它和一个

CH4176(m1H)相连;通过DEPT可知,分子中有一

个CH

2

,就是剩下的两个氢:3180(dd,J=3,1715

Hz,1H),3102(dd,J=12,1715Hz,1H),再根据偶合

常数,确定其和一个CH相连。从13C2NMR和DEPT

可以推测,分子中含有11个碳,其中6个季碳,3个

CH,1个CH2,1个CH3;确定该化合物是一个异香

豆素酸类化合物,F AB2MS m/z:223[M+1]+。1H2

NMR(CDCl3,300MHz)δ:12192(s,br,1H),8107

(1H,d,J=910Hz),6196(1H,d,910Hz),4176(1H,?

6

8 3 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M aterials 第32卷第9期2009年9月

m),3180(1H,dd,J=1715,3Hz),3102(1H,dd,J=

18,12Hz),1145(3H,d,J=515Hz);13C2NMR (CDCl

3

,75MHz)δ:16918(C),16712(C),16510 (C),14311(C),13811(C),11917(CH),11517

(CH),10817(C),7513(CH),3215(CH

2

),2016

(CH

3

)。以上核磁数据和文献〔9〕对照一致,故确定它为52carboxy mellein。

化合物3:白色颗粒状晶体,mp131~133℃。1H2NMR中δ11107(1H,s)有一尖峰,为分子内螯合的酚羟基氢;7136(1H,d,J=815Hz)和6176

(1H,d,J=815Hz)有两个邻位的芳香氢。CH

3 (δ

H

2121,s,δC2214)与苯环相连,CH3(δH1151,d,J =7Hz,δC2016)与CH(δH4176,qd,J=7Hz,

δ

C

7513)相连。从13C2NMR和DEPT知道,分子中含有11个碳,其中5个季碳,3个次甲基,1个亚甲基和2个甲基。F AB2MS m/z:193[M+1]+。1H2NMR

(CDCl

3

,300MHz)δ:11107(1H,s),7136(1H,d,J= 9Hz),6176(1H,d,J=9Hz),4176(1H,m),2193 (1H,dd,J=315,17Hz),3172(1H,dd,J=12,17 Hz),2121(3H,s),1151(3H,d,J=7,615Hz);13C2 NMR(Acet one2d6,125MHz)δ:16712(C),15510 (C),14311(C),13817(CH),11917(C),11517

(CH),10817(C),7513(CH),3216(CH

2

),2214

(CH

3),2016(CH

3

)。以上数据与文献〔10〕对照,确

定了该化合物为52methyl m ellein。

52methyl m ellein由Bailli o首次从Fusicoccum

am ygdali分得,有体外危害植物的毒性,是一种植物毒素,它还抑制一些真菌无性孢子的萌发〔10〕。Lee, I n2Kyong在1999年分析一株真菌8082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时候,对分离得的52methyl m ellein进行了抑制一元胺氧化酶(MAO)的活性测定,I C

50

值为1106μM〔11〕。该化合物还显示了对Spodoptera littoralis有适度的拒食活性〔12〕。

化合物4:无色块状晶体。1H2NMR中有δ9194 (2H,s)表明分子中有两个连在苯上的活泼氢,从δ7120(1H,t,J=811,1615Hz)和6140(2H,d,J= 811Hz)的峰形和偶合常数,提示苯环是一个三取代,且均为邻位氢。δ1100(3H,t,J=712,1417Hz)

为一连着CH

2

的甲基。另外氢谱中还存在1175 (2H,m),3113(2H,t,J=712,1417Hz)的信号。鉴定化合物4为12(2,62二羟基)苯丁酮。

参考文献

[1]林鹏1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J]1厦门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1,40(2):5921

[2]林文翰1红树附生微生物的化学成分研究[C]1厦门:

第三届海洋生物高技术论坛(下册),2005:411

[3]W en L1,She Z1G1,L in Y1C1,et al1Three Metabolites

fr om the M angr ove Endophytic Fungus Sporothrix sp1(# 4335)fr om the South China Sea[J]1J1O rg1Che m1, 2009,74(3):10931

[4]Huang Z1J1,She Z1G1,X1K1Xia,et al1Che m istry and

anti m icr obial activities of Sterilins p r oduced by m angrove endophytic fungus M ycelia sterlia ZS U2H76[J]1Phyto2 che m istry,2008,69:16041

[5]Xia X1K1,Huang H1R1,She Z1G1,et al1Methoxyver2

m istatin and hydr oxyver m istatin fr om the mangr ove endo2 phytic fungus Guignardia sp1(NO14382)fr om the South China Sea[J]1HELV ET I CA CH I M ICA ACTA,2007,(90): 1925219311

[6]Xia X1K1,Yang L1G1,She Z1G1,et al1T wo Ne w Acids

fr om Mangr ove Endophytic Fungus(NO1ZZF13)[J]1 Che m istry of natural co m pounds,2008,44:4161

[7]Xia X1K1,L iu F1,She Z1G1et al11H and13C2NMR as2

sign ments f or a de methylver m istatin and t w o ethers fr om the mangr ove fungus Guignardia sp1(NO14382)fr om the South China[J]1M agnetic Resonance in Che m istry,2008,

(46):6931

[8]M iki o Y1,E m i O1Is olati on and structure of Oxaphenalene

D i m ers fr om Talaro m yces bacillosporus[J]1Che m1Phar m1

B ull1,1980,28:36491

[9]Chinvorrungsee M,Kittakoop P,Isaka M,et al,Anti m a2

larial hal or osellinic acid fr om the marine fungus Halorosel2 linia oceanica[J]1B iooraganic&M edicinal Che m istry L et2 ters,2001,11:19651

[10]Balli o A1,Barcell ona S1,Santurbano B152Methyl m el2

lein,a ne w natural dihydr ois ocou marin[J]1Tetrahedron

L ett1,1966,31:37231

[11]Lee I1K1,Yun B1S1,Oh S1,et al152Methyl m ellein and

nectriapyr one,t w o ne w monoam ine oxidase inhibit ors

[J]1M edical Science Research,1999,27(7):4631

[12]Kokubun Tetsuo,Veithch N igel C1,B ridge Paul D1et al1

D ihydr ois ocou marines and a tetral one fr om Cytospora eu2

calypticola[J]1Phytoche m istry,2003,62:7791

[13]ALLP ORT DC,BU′LOCK JD1B i osynthetic path ways of

D aldinia concentrica[J]1J1Che m1Soc,1960:65426621

《中药材》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7

8

3

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M aterials 第32卷第9期2009年9月

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汪杨丽,严铸云,郭晓恒,宋杰,陈新,万德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75) E-mail:wangyangli27@https://www.doczj.com/doc/5d6618089.html, 摘要:目的:探讨川芎内生真菌类群与川芎品种和产地的关系。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川芎的内生真菌,采用点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6个产地的川芎根茎样品共获得内生真菌5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1纲、3目、4科、13属。结论: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推测川芎的道地性可能和川芎内生真菌种群有关。 关键词:川芎,内生真菌,分离鉴定 川芎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藁本属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四川都江、彭州为川芎的主要产区。此外,云南丽江、甘肃庄浪和华亭、江西等地也产,分别称“云芎”、“西芎”、“抚芎”[1~3]。有关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的化学成分品质、药理、药效的研究报道较多[4],但至今未见从川芎根茎分离内生真菌及其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报道。根据内生真菌和植物互惠共生的关系[5,6],本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的川芎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探讨川芎在特定生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植物来源(见表1) 1.1.2 培养基 PDA培养基[7](马铃薯葡糖糖培养基)+青链霉素混合液[8](用于分离);PDA 培养基;促孢培养基(KH2PO41g、KNO31g、MgSO4.7H2O 0.5g、KCl 0.5g、淀粉0.2g、葡萄糖 0.2g、蔗糖 0.2g、琼脂15~20g、蒸馏水 1000ml、PH自然)。 表1 各种川芎的样品情况 药材名原植物部位采集地采集时间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根茎四川彭州敖平2006.5.20 川芎L. chuanxiong Hort. 根茎四川都江堰石羊2006.5.22 山川芎L. chuanxiong Hort. 根茎四川彭州小鱼2006.7.24 山川芎L. chuanxiong Hort. 根茎四川汶川水磨2006.8.10 西芎L. sinense Oliv. 根茎甘肃平凉市华亭马峡2006.9.14 云芎L. chuanxiong Hort. cv. Jinxiong根茎云南丽江泸沽湖2006.8.17注:以上品种经成都中医药大学严铸云副教授鉴定 1.2方法 1.2.1. 内生真菌的分离先去掉新鲜川芎的须根,用自来水将川芎根茎表面洗净,用5%的NaClO溶液浸泡5min,用自来水反复的漂洗,稍干后切成适宜大小的小块,在无菌的条件下,用75%酒精中浸泡5 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无菌滤纸吸干,然后用无菌刀片将表皮削去,分别切成5 mm×5 mm×1 mm的小块种植于PDA培养基内,每个培养皿中放7小块,每个样品6个培养皿,置28℃恒温箱中培养3~15d,观察到培养基上从各植物组织块内部向周围

植物内生菌的分离

植物内生菌的分离 钱昆12114004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植物内生菌的分离处理方法。 2、熟练掌握对细菌、真菌的染色观察技术。 3、了解微生物分子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 在植物的生态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它们有的附着于植物的表面,有的则生活于植物体内。对于附着于植物表面和根际的微生物已有很多研究,而对于植物体内微生物的研究却刚刚起步。但有资料显示, 一些植物内生微生物与宿主发生关系时,可明显增强宿主的抗病性,提高植物的生产力。因此,合理利用植物的内生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植物内生菌作为微生物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内生菌概念在1866年首先由Bary提出的,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微生物(主要为真菌和细菌)。其后的很长时间内,内生菌研究进展缓慢。直到1993 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Strobel等从短叶红豆杉的韧皮部位分离到一株产新型抗癌物质紫杉醇的内生真菌,从而启发人们可从植物内生菌寻找与植物产生的相同或相似的化合物,由此促进了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植物内生菌为植物组织内的正常菌群,包括植物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内生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各种陆生及水生的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中。 内生真菌是在宿主植物的茎和叶内生存并完成生活周期的真菌。这类真菌中,有许多种类很少形成孢子,或者在宿生植物上形成孢子(或者孢子果),不容易识别。真菌感染植物组织,菌丝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间。与病原菌不同,这些真菌对宿主植物几乎没有害处,它们和植物之间或者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或者是不太密切的共生关系。 对于现已分离得到的植物内生细菌,一般可分为专性内生细菌与兼性内生细菌,前者指至今只能在植物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后者指能在植物根际与土壤中分离得到,也能在植物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而且种类居多。根据内生细菌对宿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以将其分成三类:第一类对植物的作用是中性的,即尚未发现它们的内生定殖对宿主植物生长与繁殖有影响;第二类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如能提高宿主植物抗病、抗逆能力,或能通过固氮与分泌激素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等;第三类对植物生长具有负面影响,在特别条件下接种到原宿主植物或另外的宿主植物会诱发植物病害。但需要注意的是,同种细菌定殖于不同宿主植物可能对宿主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 除根瘤菌外,还有放线菌侵入多种被子植物宿主,形成根瘤的共生固氮体系。早在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就发现了这类非豆科的根瘤,并发现根瘤内有生微生物,1881年布隆科斯特将它称为Frankia,但当时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微生物。确定内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代谢产物研究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代谢产物研究 摘要: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法等分离纯化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的代谢产物,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的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代谢产物。经波谱解析,分别为:环(苯丙-甘)二肽(1)、环(丙-亮)二肽(2)、Fusaric acid (3)、3,6-di-sec-butyl-1,4-dihydroxypiperazine-2,5-dione(4)、环(脯-亮)二肽(5)、环(甘-亮)二肽(6)。初步药理活性显示化合物1对口腔癌细胞KB、KBv200的抗肿瘤活性的LD50值分别为6.5和11.2 μmol/L。通过鉴定,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3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 海洋微生物资源由于具有可持续开发性,其活性物质生产不受天然资源难再生的限制,能通过发酵进行胞外生产,与现代微生物技术相结合,较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其生产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符合当今绿色化学发展的方向。而多数报道均显示海洋真菌都与红树林有着紧密的联系[1,2],对红树林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已成为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寻找天然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近十几年来,已有学者对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从中分离获得了一系列结构新颖、药理活性良好的海洋天然化合物[3-9]。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美国Varian公司的INOV A-500NB超导核磁共振谱仪、INOV A-300NB核磁共振仪、VG ZAB-HS双聚焦质谱仪、Thermo DSQ电子轰击电离质谱仪和Thermo MAT95XP高分辨质谱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的X-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所用试剂均为广州化学试剂厂生产,化学纯,溶剂经重蒸后使用;柱层析硅胶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的200~300目硅胶,硅胶H,薄层硅胶GF254。 1.2 菌种培养 红树林内生真菌GX-3采自中国香港,经鉴定为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保存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0 g/L、蛋白胨2 g/L、酵母膏1 g/L、粗海盐2 g/L、pH 7.0。500 mL三角瓶内装培养基200 mL,1.25×105 Pa 灭菌15 min后接种100 mL,在25 ℃静置培养30 d。分别收集发酵液和菌体。 1.3 提取与分离 100 mL发酵物过滤得菌体和发酵液,发酵液浓缩后用乙酸乙酯充分萃取,菌体用甲醇多次浸泡。提取浓缩物分别以体积比1∶2拌硅胶(200~300目)进

分离植物内生真菌操作流程

分离植物内生真菌操作流程 1.材料准备:植物样本、剪刀、镊子、70%乙醇、3%次氯酸钠(本实验用4%84)、 酒精灯、计时器、平板、锥形瓶,无菌水,离心管(带盖,灭菌)、打开无菌操作台灭菌30min。 (1)植物样本的采集:选取生长状态良好,不要有病斑或者枯枝烂叶,每种植物采取三株标本,要带有叶子、叶柄和枝条及其他部位,将样本名字写在 小纸条上放在装标本的袋子里,采下来的标本与写有名字的纸条一同拍照,样本上有脏东西时,请用纸轻轻擦掉,若不清楚植物名字,请将整棵植物 拍照留用于鉴定,并做好相关记录。 (2)制作PDA固体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中倒平板,每瓶250ml的培养基大概倒15个板,待其凝固后用于接种。 2.清洗:认真用清水将标本洗净,洗去标本表面的灰尘,去除枯叶,备用。 3.取样: (1)在叶片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正中五个部位进行取样,剪取5mm*5mm的叶片,如果是叶柄或枝干,则剪取5~10mm,若是比较 粗的枝干或圆圆的果实之类的,总之比较大的,则将它切开,再剪取 样本,样本不要剪的太大或太小。 (2)每种植物的叶子,叶柄,枝干等其他部位,每种部位接种两块板,大板每个要接种五个样本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和正中,小板每个 接种四个样本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计算好所要剪的样本数, 尽量多剪几个,以免后面的表面灭菌中冲洗时被冲掉。 (3)若植物标本有剩余,且是没有洗过的,重新装好,放到冰箱里,备用,洗过的扔掉。 (4)每种植物标本所剪的样本放在一个50ml的离心管中,放在试管架上,并且每个离心管上要标好所对应的植物标本。 4.表面灭菌:在无菌操作台中进行 (1)先向各离心管内倒入适量(10~20ml)70%乙醇,拧紧盖子,用计时器开始计时1min,每10秒钟晃动离心管几次,使其充分灭菌。 (2)1min后,拧松盖子,将乙醇倒入事先准备的锥形瓶中,注意不要将管

杜仲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鉴定

杜仲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鉴定 摘要:从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80株内生真菌,经显微形态特征观察鉴定为14个属,其中根部33株涉及10个属,茎部26株涉及9个属,叶部21株涉及6个属?结果表明,杜仲的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 关键词:内生真菌;分离;鉴定;杜仲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Eucommia ulmoides Abstract: Eighty strains of endophytic fungi attributed to 14 genus were isolated and morphologically identified from the roots, stems and leaves of Eucommia ulmoides Oliv.. Among them, 33 strains of 10 genera were obtained from roots,26 strains of 9 genera from stems, and 21 strains of 6 genera from leave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acts that the quantity,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endophytic fungi were varied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Eucommia ulmoides. Key words: endophytic fungi;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Eucommia ulmoides Oliv.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独有的杜仲科杜仲属中的单种植物,具有 降压?消炎?防癌抗癌等多种药用功效?杜仲全身是宝,经济价值极高[1]?近年来,杜仲研究?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使其身价倍增?目前这一重要的药用植物在利用上一方面已出现野生资源匮乏?药材供应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其产品开发与活性物质提取的研究又较活跃,故寻找类似的替代资源受到关注[2]?自发现了能够产生紫杉醇的内生真菌以来,植物内生真菌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成分已逐步得到验证[3,4]?本研究对杜仲内生真菌的种类进行分离及鉴定,以期了解杜仲内生真菌的资源情况,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多样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分离所用材料为杜仲的根?茎?叶,采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校园内,树龄约20年,树体健壮,无病虫害? 1.2培养基 分离培养基为WA-抗生素培养基:琼脂20 g,氨苄青霉素200 mg,链霉素200 mg,水1 000 mL?

植物内生真菌

植物内生真菌 一、内生真菌的概念 内生真菌是在宿主植物的茎和叶内生存并完成生活周期的真菌。这类真菌中,有许多种类很少形成孢子,或者在宿生植物上形成的孢子(或者孢子果)不容易识别。真菌感染植物组织,菌丝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间。与病原菌不同,这些真菌对宿主植物几乎没有害处,它们和植物之间或者是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或者是不太密切的共生关系。 草本植物内生真菌侵染种子内部,播种后,真菌随着幼苗的生长和植株的发育成熟而生长,这些真菌没有吸器,出现在茎、叶、花序组织,而不出现在根内,这一点与菌根真菌不同。受侵染的植株在营养生长阶段不表现出被内生真菌侵染的特点,但是,当植物开花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到浸染的真菌。 与内生真菌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内生菌根,菌根是高等植物的根与真菌形成的共生联合体,内生苗根是菌根当中的一种类型,内生菌根的共同特征是根的表面不产生菌套,仅有稀疏的外生菌丝,菌丝在根部皮层组织的细胞间延伸,但不产生哈蒂氏网,菌丝体可侵入细胞内部,并形成不同形状的吸器,而宿主植物的根一般无形态及颜色的变化。故内生菌根用肉眼很难识别。 二、内生真菌的一般特征 内生真菌存在于根以外的植物组织细胞,可以用显微镜观察,也可以通过纯培养把它们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分离内生真菌时要对植物组织进行表面消毒,然后切成小片放在培养基上培养3~5天,内生真菌就生长在培养基上,可根据孢子和菌丝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鉴定。 可以按常规方法把内生真菌从多种植物上分离出来,已经发现的内生真菌包括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一些担子菌及少量的卵菌。主要的内生真菌包括药用Chloroscypha和Lophodermium(散斑壳属)中的一些种类以及Cryptoxline、Cryptosporriopsis(拟隐孢菌属)、Phomopsis(拟茎点霉属)和 Phyllosticta(叶点霉属)中的一些种类。其中许多可以从植物组织中偶然分离到。这类真菌的共生生活方式与其占主导地位的腐生生活方式来讲,似乎是次要的。比如说,担子菌中有许多种类生长在木头上或粪堆上,但有时也可在植物细胞内发现。 苔鲜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中都发现有内生真菌。Petrini(1986)在对热带、温带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200多种植物调查之后发现,几乎所有生活的植物体内均有内生真菌的存在。在内生真菌中,宿主的专一性变化很大,一些真菌能够从生长在不同的生态和地理条件下的属于不同科属的多种宿主植物内分离出来,但是其它一些内生真菌仅限于某一特殊种属的几种宿主植物,仅有少数几种内生真菌专一地出现在某一种特定的植物中。 内生真菌在一些植物及农作物中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科学家对牧草的内生真菌有特别的兴趣,因为这些真菌会产生真菌毒素,从而对动物产生毒性。此外这些真菌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利用抗、感品种的植株或器官对病原真菌毒素的敏感性反应上的差异,人们可以应用毒素进行快速、准确地鉴定大批的品种资源,一则可以直接发现抗病材料,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二则可以选出一些农艺性状虽然不太理想,但具有抗病性的材料,作为今后常规育种的亲本材料。 三、草本植物的内生真菌 l.草本植物内生真菌的形成许多草本植物的内生真菌都是属于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的真菌,其中传播最广的可能是香柱菌(Epichloe typhina),它寄生在禾本科牧草上,在70多种草坪植物中均存在,它的无性世代是半知菌类的顶孢霉属(Acremonium)。香柱菌属真菌子座淡色,平铺状,包围在禾本科植物茎和叶上,像一个套子;子囊壳理生在子座内,子囊细长,单膜;顶端加厚,具有折光性的顶帽;子囊孢子丝状,无色,有隔膜。 麦角菌属( Claviceps)内生真菌,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的子房内,后期在子房内形成圆形到香蕉形的黑色或白色的菌核,菌核越冬后,产生子座;子座直立,有柄,可孕头部近球形,子囊壳埋在整个可孕头部的表层内;子囊孢子无色,丝状,无隔膜。麦角菌(C.purpurea)寄生的患病植物在种子上形成紫色、弯曲的菌核,即表角;麦角内含有生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

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内生真菌存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2.掌握常规的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3.掌握分菌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植物内生真菌( Endophyte) 是指那些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而宿主植物一般不表现出外在的症状。所有植物中几乎都存在内生菌. 由于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生态关系,因而内生真菌能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从内生菌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越来越成为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热点之一。 采用微生物学常规的组织分离法从植物中分离内生真菌 三、实验材料 板蓝根新鲜健康的叶片 试剂:次氯酸钠、无水乙醇、葡萄糖、琼脂、青霉素、链霉素 培养基:PDA培养基、分离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 (一)、配制PDA培养基 10月27号晚上:

(1)配置PDA培养基,用电子称称取去皮的土豆100g,煮沸30min,4层纱布过滤,滤液加热,加入琼脂7.5克,琼脂完全融化后加入葡萄糖10g,待稍冷却后加水至500毫升。 (2)准备10瓶无菌水,每瓶150ml左右。 (3)包好烧杯,培养皿,涂布棒等实验仪器,等待消毒。 (二)、配制分离培养基 28号中午: (1)配置分离培养基,将PDA培养液均分成两份,一份备用,另一份待高温灭菌后,加入青霉素100mg/L、链霉素200mg/L的混合液20ml,即得到分离培养基。 (2)用消毒后的培养皿在通风橱中倒平板,注意在整个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 (三)、采集新鲜板蓝根叶片 28号晚上到实验室外采集新鲜健康叶片完整的板蓝根叶片。(四)、植物组织表面消毒 28号晚上将新鲜、健康的板蓝根叶片于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后剪成小段(片)做如下表面消毒处理:75%酒精漂洗3min,无菌水冲洗4~5次,5%次氯酸钠溶液漂洗叶3min,无菌水冲洗4~5次,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五)、接种并培养 28号晚上: (1)将上述表面消毒后的材料剪切成0.5cm 2 小块,放入含

南海自然资源

南海自然资源 1 油气资源 南海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资源的储量有很多种估计。美国1998年公布的资料认为已证实储量值为75亿桶,以每吨原油约为7.33桶计算,大概为10.23亿吨的已证实储量。南海海域内含有大量油气储量的地区包括:(1)南沙海槽(原称巴拉望海槽)西北部;(2)文莱—沙巴盆地;(3)在文莱—沙巴盆地西南的Baram Delta;(4)中康暗沙和沙捞越海岸;(5)东纳土纳盆地;(6)万安滩;(7)黄龙。 南海北部大陆架石油地质储量为,珠江口盆地4.5亿吨,西部琼东南、莺歌海和北部湾等几个沉积盆地共1.5亿吨,西部还探明天然气储量3000多万亿立方米。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有8个主要油气沉积盆地:即曾母暗沙盆地、文莱沙巴盆地、西巴拉望盆地、礼乐滩盆地、万安西盆地、安渡滩盆地、郑和盆地和中越盆地,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2 其他矿产资源 华南海岸带的沙坝、海滩和岸裙等的沙体中蕴藏有丰富的砂矿资源,已达工业品位或已开采的有钛铁矿、钨、锡、金、锆石、独居石、磷钇矿、金红石、铌钽铁矿和玻璃石英砂。已划出几个砂矿成矿带:粤东钻石砂带、粤中锡砂带、粤西独居石—磷钇矿砂带、雷州半岛—琼东钛铁矿—锆石砂带,桂南玻璃石英砂带。

南海大陆架第四纪古河谷、古沙坝、古海滩和底砾层,均是砂矿远景区。建筑填料用的内大陆架砂砾估算资源量约为4500亿吨。香港自1985年以来已在内大陆架全新世海相淤泥层下浚挖了约2.5亿立方米的砂砾,用于各种吹填工程。南海诸岛上蕴藏有一些鸟粪磷矿。此外,南海深海沉积采样已获得锰结核和富钴锰结壳的样品,水深超过4000米的下大陆坡和深海盆地是锰结核与富钴锰结壳的远景区。 3 生物资源 3.1 动物资源 南海北部的鱼类约有750种,以暖水性为主,暖温带种较少,未发现寒温带性种。鱼类区系为亚热带性质,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中—日亚区。南部的鱼类有1000余种,皆为暖水性,主要分布在南海中部诸岛之间的热带区,向北到西沙群岛,为热带区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的印—马亚区。主要经济鱼类有蛇鲻、鲱鲤、红笛鲷、短尾大眼鲷、金线鱼、蓝圆鲹和钝头双鳍鲳等。 南海海蛇种类约有10种,数量不少。每年4至5月间在万山群岛水域,9至10月间在北部湾猬集,具有开发捕捞价值。南海是海龟活动的海区,每年4至12月来南海诸岛产卵,尤以4至7月为繁殖盛季。习见种有海龟、玳瑁、蠵龟和棱皮龟等。海兽有豚类、鲸类。北部河口区常见有白海豚、海豚和儒艮等。中部海区常见到成群的海豚。 浮游生物种类繁多。上层水中生活的浮游生物具有热带大洋特性。北部沿岸浅水区,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有暖温带种入侵。但出现时

国内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

国内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 姓名李强指导教师高勇刚 (吕梁高级实验中学理科1415班山西离石033000) 摘要:红树林是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因此红树林的保护问题受到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国内红树林的现状研究,比较深入地解 读了国内红树林的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对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红树林;生态要素;生态多样化;生态保护区;立法保护 1.红树林生态系统现状1.1红树林植物特性及其生态效益 1.1.1红树林植物特性 由于海水环境条件特殊,红树林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的主干一般不无限增长,而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在不具胚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如白骨壤和桐花树的胚,在果实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形,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在生理方面,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另一生理适应是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片的种类,如桐花树、白骨壤及老鼠簕等。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水的适应。同一种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常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 片常较薄。 图1 红树林 1.1.2红树林生态效益 (1)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2)有红树林存在的海域,几乎从未发生过赤潮。据中国林科院专家介绍,红树林每年每公顷能吸收150~250公斤的氮和15~20公斤的磷,对水体起着净化的作用。 (3)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1.2红树林在国内分布状况 中国红树林共有27种,分属20科、25属(另有资料为16科20属31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无论是种类和分布范围,在太平洋西岸,中国的红树

红树林中国分布

概况:全世界的红树林大致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沿岸。以子午线为分界线,则可将世界红树林分为东、西方群系。前者种类丰富,后者贫乏。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离赤道带越远,红树林越矮,最后成为灌丛矮林,种类也越少。世界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世界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位于孟加拉湾,其次为尼罗河三角洲。 这篇主要讲的是中国红树林的分布 真红树:卤蕨、尖叶卤蕨、木果楝、海漆、怀萼海桑、海南海桑、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无瓣海桑、木榄、海莲、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正红树、红海榄、红榄李、榄李、桐花树、白骨壤、小花老鼠簕、老鼠簕、瓶花木、水椰 半红树:莲叶桐、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水芜花、玉蕊、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海滨猫尾木、阔苞菊 海南:卤蕨、尖叶卤蕨、木果楝、海漆、怀萼海桑、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无瓣海桑、木榄、海莲、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正红树、红海榄、红榄李、榄李、桐花树、白骨壤、小花老鼠簕、老鼠簕、瓶花木、水椰、莲叶桐、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水芜花、玉蕊、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海滨猫尾木、阔苞菊 广东:卤蕨、海漆、木榄、海莲、尖瓣海莲、角果木、秋茄、红海榄、海桑、桐花树、白骨壤、小花老鼠簕、老鼠簕、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海滨猫尾木、阔苞菊 广西:卤蕨、海漆、木榄、角果木、秋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小花老鼠簕、老鼠簕、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阔苞菊 台湾:卤蕨、海漆、木榄、角果木、秋茄、红海榄、白骨壤、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水芜花、玉蕊、海檬果、苦榔树、钝叶臭黄荆、阔苞菊 香港:卤蕨、海漆、木榄、角果木、秋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银叶树、海檬果、苦榔树、阔苞菊 澳门:卤蕨、秋茄、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海檬果、苦榔树、阔苞菊 福建:卤蕨、海漆、木榄、海莲、尖瓣海莲、秋茄、红海榄、榄李、桐花树、白骨壤、老鼠簕、杨叶肖槿、银叶树、玉蕊、海檬果、苦榔树、阔苞菊 浙江:秋茄 厦门:木榄、秋茄、白骨壤、老鼠簕、桐花树、红海榄、无瓣海桑 泉州:老鼠簕、桐花树、秋茄、白骨壤 (可能会与近年的红树林分布有一定细微出入,这里大致了解参考一下就好) 灰蓝字体是当地已灭绝 绿色表示引种成功 红树林分布与生长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洋流、波浪、盐度、潮汐、底质等。 中国红树林的分布特点: 1.种类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2.灌木为主。(矮化现象大多2—4M,超过10M的红树林全在海南岛) 3.人为干扰严重

植物内生细菌3

植物内生细菌3 冯永君① 宋 未② ①博士生,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 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9770023) 关键词 植物内生细菌 植物微生态学 内共生固氮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有生物防治、植物促生和内共生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农田耕作的单一化,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在人们日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细菌对于替代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引 言 植物内生细菌名称的由来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才逐渐形成的.起初,人们对健康植物组织中存活的微生物并未引起重视,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微生物(特别是细菌)从植物的根、茎、叶、穗中分离出来,人们才意识到这些从植物中分离的微生物可能与植物存在某种相互关系.随着对这类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1992年克洛珀[1]第一次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的概念.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是一个主动过程,定殖细胞必须是活的和能增殖的;定殖后的内生细菌不会对植物造成实质性的危害症状[2]. 虽然植物内生细菌概念提出的时间尚短,然而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了微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和微生态学家以及作物学家的广泛关注.首先,这是因为内生细菌概念的提出完全打破了人们对植物组织的传统认识: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健康的植物组织内是无菌的.虽然在1992年克洛珀提出内生细菌的概念之前的几十年的发展时间里,已从植物组织内越来越多地分离了许多微生物,但人们还是认为这是一些潜在的植物病原菌,因而始终未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克洛珀总结了前人的工作将这些“内生细菌”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后,才使人们意识到不得不抛弃以前的所谓“潜在的植物致病菌”的片面性见解,重新面对这个新鲜事物.因而可以说植物内生细菌概念的提出是植物微生物学学科发展的一次革命.内生细菌的研究已成为植物微生态学和微生物学学科交叉的新的生长点. 其次,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植物体内要含有这些细菌呢?它们的行为是怎样的,有何应用价值?一些初步的研究已经证实,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不仅积极地生存着,而且还能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如固氮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和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等[3].这些研究结果的公布立即让生态学家和作物学家兴奋起来.人们注意到植物-内生细菌这种和谐共生,互利共栖的生命形式,可能是未来生态型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所以,开展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不仅对植物微生物学科的基础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植物内生细菌和植物之间的关系 目前关于植物内生细菌和植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观点,认为植物内生细菌是潜在的植物致病菌.研究者从植物病理学的角度着手,研究重心是单个微生物及其致病性,目的在于分离内生细菌,鉴定致病性,阻止其进入周围环境.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内生细菌有潜在的植物致病性,它们在侵染健康植物时,不表现实质性的致病症状,但当无病症的健康植物偶然受到来源于生物的或非生物的胁迫条件的威胁,以及受到突然恶劣的环境变化的冲击而造成植物自身的防御功能严重削弱时,一部分内

海南红树林

海南红树林的研究 食品学院食科3班: 宋海涛 红树林是指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温暖洋流的影响,有的可以分布到亚热带。红树林中生长的木本植物叫做红树植物,一般都没有包括群落周围的草本或藤本植物。海南岛红树林种类繁多,所有中国的红树林种类在该岛均可找到,集中连片面积最大,树体高大繁茂,结构复杂是我国红树林的中心分布地带。 一、红树林的分布 海南的红树林是我国南海热带海岸特有的景观,其种类甚丰富,多达11科19种,约占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种的总数81%以上,比太平洋群岛的种多37%,比菲律宾种多58%,比马达加斯加多50%以上,是我国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区。其主要分布于岛东部、东北部的文昌县清栏港、下场港及与琼山县相连的东寨港等,次即南部崖县的三亚、榆林等港湾及东南部陵水县新村港等处,东部万宁县的杨梅港的红树林即水椰(NyPa fruticans Wurm.)为主,有纯林群落,其他红树林的种类不多,北部汇迈县的花场港及临高县的马袅港也有分布,西部澹县的新英港及海头港和昌江县的南罗新港等地亦有分布,但因气候干燥,种类不多,与新英港的种数同为8种,但种的成分并不一致。红树林中的主要种类以红树科(RhizoPho,aceae)为代表,如红树(Rhizoplioraapieulata B1.)、海莲(Braguier Sexangula)、木榄(B. gymnerrhiza)、红茄冬(B.mucronata Lam.)、柱果木榄(B.cylindrica)、秋茄(红海兰Kandelia slylosa)及角果木(Ceriop tagal)等为主,属乔木类型的还有白骨壤、海桑、木果栋、海芒果、海漆、银叶树等,灌木有角果木、瓶花木、李抗等种,草本以卤蔗(金藏)和老鼠靳较为普遍,树高有达9一10米的乔木类型,或4一5米高的灌木种类。群落组合分明,有状如篱笆斜插或直伸于海泥的支柱根或气根及从污泥冒出的呼吸根,有四季常绿光泽的叶层及悬垂如吊笔的胎生果苗,时现时没在海潮退涨的港湾岸边,充分表现出我国热带海岸美丽的奇特景色,它们不但可以防风浪,固海堤及绿化海岸,而且还是裸料(单宁)、药用等的植物资源。海南岛的红树林,据1956年的调查资料,全岛红树林面积为14.9万亩,至1979年只存4。9万亩,砍伐破坏相当严重,尤其东北部东寨港一带,曾因“向海要粮”(围海造田),结果红树林被伐光,海滩围起来了,但水稻种不下去(盐碱性太强),此外,又导致水土冲淤于海岸河口,影响渔业及船只的通航,严重地造成了红树林生物群落中的生态失掉平衡,优质价高的对虾、鱼类等无栖息生产繁衍后代的生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最近

红树林在中国分布的最北地带是

【单选题】红树林在中国分布的最北地带是()省。 A.山东 B.江苏 C.浙江 D.福建 答案:C 红树林是什么树?它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特殊之处?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近些年保护红树林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那红树林是什么树?它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特殊之处? 一、红树林是什么树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在靠近红树林群落的边缘还有一些伴生的所谓半红树林的成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如海杧果、黄槿、银叶树、露兜树、海棠果、无毛水黄皮、刺桐。 二、红树林的作用 1、生态效益 红树林是至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物种最多样化的生态系之一,生物资源量非常丰富。这是因为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红树林区内发达的潮沟也会吸引动物来此觅食栖息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红树林每年每公顷能吸收150~250公斤的氮和15~20公斤的磷,对水体起着净化的作用。 2、海岸卫士

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在我国沿岸防护林体系中,消浪林带是构筑防护林体系的第一道海岸防线。消浪林带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耐水泡、耐海水间歇性冲刷和抗风固土能力,这需要根系发达、枝干富有韧性的林木,红树林自然成为理想的选择。 3、药用价值 红树林中的一些品类可为生产日常保健产品,比如木榄和海莲类的果皮可用于止血和调味,其根榨汁后可制成香料使用。其叶叶常用于控制血压;海漆类的红树林树叶可减轻牙疼;一些红树林品种的果汁可以减轻风湿病的疼痛;大红树的树皮制成的漱口剂可治疗咽喉疼;红树林的果实榨油,可用于点油灯,还能驱蚊和治疗昆虫叮咬和痢疾发烧。 三、红树林的特殊之处 1、胎生现象 红树林最奇妙的特征是所谓的“胎生现象”,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 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树,掉落到海滩的淤泥中,几小时后就能在淤泥中扎根生长而成为新的植株,未能及时扎根在淤泥中的胚轴则可随着海流在大海上漂流数个月,在几千里外的海岸扎根生长。 2、特殊根系 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密集而发达的支柱根,很多支柱根自树干的基部长出,牢牢扎入淤泥中形成稳固的支架,使红树林可以在海浪的冲击下屹立不动。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 3、沁盐现象 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的形态结构使其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特点,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我国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精心整理
1
摘要: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本文主要对我国红树林的现状、致危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红树林;现状;致危原因;措施
引言
红树林被称为“海底森林”,是海洋生物资源的宝库之一。是一种自持的和可更新 的生物资源,是生物海岸的一个基本组成类型。【1】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 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多分布于泥滩上, 其生长发育依赖于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红树林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全世界约有 55 种红树林树种 中国红树林共有 37 种,分属 20 科、25 属( 另有资料为 16 科、20 属、 31 种),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福建和浙江南部沿岸 其中以广西自治区红树 林资源量最丰富,其红树林面积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这类树种的皮, 含有丰富的单宁素,当它曝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红色,故生物学家赋予其“红树” 的美称。【2】
一、我国红树林的现状
中国红树林湿地断续分布于东南沿海热带、亚热带海岸港湾、河口湾等受掩护水域。 其宏观纬度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包括气温、海水表层温度、霜冻频率等。寒流或 暖流的存在影响气温、水温及红树植物繁殖体的传播而影响其分布。中国有 20 科 37 种,包括 26 种真红树、11 种半红树,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沿 海及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浙江省人工引进的红树林区,自然分布北界为 27。27,,

精心整理 人工引种北界为 28。25’N,分别位于福建省福鼎县、浙江省乐清县(具体见表 1)。 【3】我国红树林分布南界在海南岛南岸。中国南海诸岛地处中热带和赤道带,雨量丰 富,适宜红树林生长,但尚未发现红树植物,仅有若干半红树植物生长,不能形成 红树林群落。【4】
表 1.我国各省(区)红树林面积及主要分布【5】
海南
4836 35
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和崖
县等地
广西
5654 14
合浦、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
广东
3813 18
福田、湛江、珠海、江门、汕头和阳江等地
福建
260
9
厦门、云霄、晋江、莆田等地
台湾
120
17
台北、新竹和高雄等地
香港
263
11
米埔等地
澳门
1
5
氹仔岛与路环岛之间的大桥西侧海滩等地
浙江
8
1
瑞安等地
一般认为,我国红树林面积在历史上曾达 25 万 hm2,50 年代(如 1956 年热带亚热
带资源勘测或 1956 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 4 万 hm2 或 4.2 万 hm2。【6】由于 20 世
纪 70 年代围海造田和 80 年代初围垦养殖,至 1986 年锐减为 21283hm2;80 年代末又
遭围垦造陆破坏,至 90 年代初仅余 15122 hm2。在我国海岸线最长、红树林分布面
积最大的广东省,1956 年、1986 年和 90 年代初的红树林面积分别为 21273、3526 和 3813hm2,最高减少了将近 85%。【7】据不完全统计,从 60 年代至今,海南红树林 面积减少了 52%;广西减少了 66%;广东减少了 83.5%;福建减少了 50%。【8】

固体发酵培养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固体发酵培养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次级代 谢产物研究 蔡奕彪蔡小玲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海洋天然产物有机研究所;广东省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新颖、种类繁多,是天然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本文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1403#进行了固体发酵培养,得到醌类等类型的化合物。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固体培养 海洋多变复杂的环境导致了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海洋微生物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近年来,从海洋真菌中分离鉴定了许多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这些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抗细菌或抗真菌等生物活性,为新药的开发和各种疑难疾病的治愈提供了新的希望[1]。 红树林是一种热带盐滩上特有的植物群落,因此组成这个群落的几种主要种类在形态、生理、生态的各个方面都有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胎萌现象以及根系的多样性中,以及红树林区经常受到海水的浸淹,土壤中的含盐量很高(一般在4.6~27.8‰之间),因而红树植物绝大部分属于盐生植物,具有排除或分泌盐分的结构,能将吸入体内的盐分分别经过茎、叶表面分布的盐腺排出,排在茎、叶表面的盐分晶体被雨水等淋洗掉。如桐花树、海榄雌等植物,就有泌盐的机能,能排除过量的盐分,以适应高盐度的基质[2-3]。 在固体发酵中,菌体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促进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同时,可能是因为固体发酵更好的模拟了其生活环境,且当菌株附着与固体基质上生长时,供氧丰富,生长密度大,生存竞争更为激烈,因此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的量也会提高。固体发酵还有含水量少,废水、废渣少,环境污染少等优点[4]。 醌类化合物(quinonoids) 指分子中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为这种醌式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苯醌、萘醌、菲醌、蒽醌四类。它是一种色素,在植物中主要存在于蓼科大黄、何首乌、虎杖;茜草科茜草、豆科决明子、番泻叶、百合科芦荟、唇形科丹参、紫草科的紫草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的深入,一些海洋来源的、结构新颖的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的醌类化合物相继被发现,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抑菌、抗氧化、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生物活性比陆生来源的往往要好很多[5]。

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胞外多糖的研究Ξ

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胞外多糖的研究 Ξ 胡谷平,佘志刚,吴耀文,林永成,吴雄宇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菌体中提取到胞外多糖W 21,甲醇解研究表明W 21由葡萄糖,半乳糖和少量木糖 组成。 关键词:红树林内生真菌;胞外多糖;甲醇解 中图分类号:O62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2926579(2002)0120121202 真菌胞外多糖已有很多种被成功的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倒如食品工业中的绌霉聚糖,石油 工业中的黄原胶,医药工业中的香菇多糖[1] 。然而随着世界陆生生物资源日益短缺,人们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向海洋。海洋真菌也日渐成为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课题组多年研究南海红树林真菌, 从中分离了很多有生理活性的物质[2] 。红树林是生长在沿海浅滩中的一种特殊植物,寄生其中的真菌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引起了各国学者浓厚的兴趣。主要的研究目标还局限于小分子的代谢产物,对多糖等大分子研究的很少。近来我们在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ndophyte fungus )1356号的菌体中分离提取得到一种新的多糖W 21,并通甲醇解初步研究了该多糖的组成。1 实验部分111 仪器和试剂 美国Finigen 公司Vayager 气—质联用仪,上海DZF6020恒温真空干燥箱,德国Hei 2dolph 旋转蒸发仪,氯化三甲基硅烷为Merk 公司产 品,HCl-甲醇溶液按文献[3] 方法制备,1356号菌种由香港城市大学L 1L 1P 1Vrigm oed 和E 1B 1G 1Jones 教 授提供,经培养,脱脂,干燥得干菌体。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N 2为高纯度。 112 分离提取 加1L 热水浸提6h ,过滤,浸提5次,滤液合并浓缩至550m L ,加1倍体积的乙 醇,4℃过夜,离心收集沉淀,溶于500m L 去离子水中,调pH 至1~2,加胃蛋白酶,保温37℃,酶解24h 。Sevag 法脱蛋白7次。加1倍体积的乙醇,4℃过夜,离心收集沉淀,干燥得淡黄色粗多糖。过凝胶色谱柱得白色多糖W 21。 113 甲醇 [3]  准确称取1mg 多糖W 21于安瓿中, 加5m L 1m ol ΠL 的HCl-甲醇溶液,充干燥N 2封管,置於恒温干燥24h 。加入015m L 吡啶溶解,再注入012m L 六甲基硅胺烷和0112m L 三甲基氯硅烷, 室温下放置015h 。114 G C -MS 分析 取上清液1~5μL 进样。G C 条件:石英毛细管柱(0125mm ×30m ),固定液SE -54。进样口温度270℃,程序升温:150℃保持10min ,以10℃Πmin 升至230℃,保持4min 。 MS 条件:接口230℃,离子源EI + ,Energe :70eV ,检测电压:280eV ,质谱扫描43100~650100。2 结果和讨论 粗多糖为淡黄色,经凝胶色谱过滤后得到白色粉末W 21。该多糖经醋酸薄膜电泳为单一色带。表明W 21有较好的均一性。和多糖的水解分析相比,甲醇解有不少优点,单糖的回收率较高,甲醇解时释放的还原基因受到保护,生成甲基糖苷,是一种较好的分析多糖组分的方法。W 21甲醇解后的产物三甲基硅醚衍生化,经气相色谱得到很好的分离。 因为在甲醇解过中的异构现象[4] ,所以同一种单糖都出现了多组经MS 分析和计算机检索,分别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结果见表1。 从G C ΠMS 的结果分析,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1356号胞外多糖W 21主要由葡萄糖组成,w =9017%。另外还含有半乳糖,w =713%,还含有少 量木糖,w =2%。 Ξ收稿日期:20012112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9672053和2007205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80371)作者简介:胡谷平(1974-),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通讯联系人:林永成;E -mail :ceslyc @zsu 1edu 1cn 第41卷 第1期2002年 1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CT A SCIE NTI ARUM NAT URA LI UM UNI VERSIT ATIS S UNY ATSE NI V ol 141 N o 11 Jan 1 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