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科学方法论》有感

学习《科学方法论》有感

学习《科学方法论》有感
学习《科学方法论》有感

中国地质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科学方法论

研究生姓名 * **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人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555283448.html,转载请声明

cool网络加速器

学习了《科学方法论》,对学习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实际并不困难,《科学方法论》给了我指导。学习完《科学方法论》之后,我分析总结了自己学习计算机的一些方法,想用《科学方法论》中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干什么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乐在其中。学习计算机亦是如此,我们不仅要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更应喜欢我们所学习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有了爱好才会去想办法实现,以达到乐在其中的目的,这样才会培养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之后,如果只靠热情而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依然有可能事倍功半,尤其在我们现在的学生阶段,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是显现出了其非凡的作用。尽量做到课前预习,这样可以了解到我们将学的大致内容和结构,在听课中就有了轻重详略,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以便更好的配合老师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并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并提出自己的问题,集中精神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把老师对自己问题的评价,变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运用《科学方法论》中所学到的知识,我对计算机的学习方法做了自己的一个总结。

一、对于学习计算机来说,决定一个方向是首要的。

如果你的方向已经明确,这时候的选择就变得容易得多了,你会选择对你未来希望发展方向相关的课程。

1、1网络与通讯

网络与通讯其实很多地方和嵌入式系统有结合点,比如路由器和交换机其实都是嵌入式系统,连到网络的嵌入式设备也越来越多,也正因如此,网络与通讯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了。这个世界早晚会被一网打尽的,网内的PC机根本就算不上主流,随着可移动计算的嵌入式设备的大量使用,微软、GOOGLE、雅虎等企业也都挤进了网络与通讯领域。网络与通讯甚至已经可以算是基础课的一部分了,当然,你并不需要学网络与通讯的全部课程,因为底层细节基本上不需要开发人员全部了解,现在网络比较火的有VOIP、P2P相关的一些东西,做到底层

就会和嵌入式有联系了;现在网络上的多媒体相关应用也很火,因为未来网络要传大量多媒体信息;而且网络安全又是网络发展的头等大事,所以网络与通讯又可以和网络安全结合。关键在于选课时要注意各学科交叉,各位要想好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大概行业,然后就要重点突破了。未来世界的所有软件几乎都要有联网功能,通过网络升级或者做些更新什么的,搞软件不懂网络肯定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网络与通讯的知识多少也要了解一些才行,但具体了解深度要看你们自己的需要了。

1、2电子服务

主要是企业计算、企业信息系统,如ERP软件(企业资源规划)、CRM软件(客户关系管理)、SCM软件(供应链管理,即物流软件),银行证券软件,财务软件,电子商务/政务(包括各种网站),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这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显然永远是数量最大的,因为这是计算机应用最多的领域. 搞这方面的好处是:

(1)人才需求量极大,从事企业计算的公司在IT企业中占了大多数。除非在专业上一无特长,一般在这一领域总能找到工作。

(2)这方面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如果你的软件功底不是很深,可考虑这一领域)

(3)这方面的大公司较多,大公司要赚大钱,所以多将精力花在企业计算业务上.如IBM、SAP、BEA等公司都属这一领域的公司。如果将来想到大公司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从事这方面机会要大很多。

(4)其它如掌握数据仓库技术的人在国内也很少. 目前最主流的数据仓库平台应是ORACLE的数据仓库工具.

1、3关于嵌入式系统方向(集成电路方向也可参考)

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时响应要求很高等。特别是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显重要。像我们平常常见到的手机、PDA、电子字典、可视电话、VCD/DVD/MP3 Player、数字相机(DC)、数字摄像机(DV)、U-Disk、机顶

盒(Set Top Box)、高清电视(HDTV)、游戏机、智能玩具、交换机、路由器、数控设备或仪表、汽车电子、家电控制系统、医疗仪器、航天航空设备等等都是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将会是我们数字化生存的基础,一台PC里其实就已经嵌入了10几个单片机,一辆高档轿车大约要用到六七十个单片机;嵌入式处理器无所不在,无处不在,全世界的年产量超过100亿片,这是怎样惊人的数字呀!

每个人就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一路上你需要跨越生命中的重要障碍,才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清楚你到底要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不闲着而去忙,那么,当我们碌碌的走完半生,回忆起来会猛然觉的自己既对不起时间也对不起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但你要记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你有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你就拥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涯。

二、区分非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需求对比,Kaplan就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特点的研究总结如下。

1) 这些专业的学生通常与信号、图像、方程系统和数据表格等实体打交道比较多。针对这些学生开展的计算机课程对他们最直接有效的帮助就是告诉他们如何表示和操作这些实体。

2) 计算方法不是他们的兴趣和职业目标所在。计算机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具。

3) 这些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将来也会从事各行各业不同种类的工作。课堂上引用的例子最好是学生可通过直觉所接受的。

4) 这些学生用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课程。

5) 很难知道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将来的科研工作中会需要哪些具体的计算机软件,他们所使用的计算机软件有很大的差异。

6) 这些学生大都不常写软件包,但会经常使用它们。他们写程序往往是为自己的特定用途,而不是写给别人使用。

四、采用多种模式

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太快,我们必须调用所有可能学习的方法。目前,国外IT界的最新产品、技术一般全部都在网站公布出来。我们可以通过网站获取到浙西知识。同时,论坛、贴吧著名的博客网站,比如CSDN等,都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果是在学校,图书馆、老师、同学、室友都可以交流和请教,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模式学习,例如书籍(包括电子书)、名校公开课、学校的期刊数据库等等。

六、重视实践环节

实践课是衔接知识运用和能力形成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动手能力的高低。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自己掌握技能的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即定的学习目标,并为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制定好每学期所教课程的总体实践计划,实践计划是实践课的总体安排,应在课程实践开始之前就弄清楚实践的任务和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具体开发情况对实践内容与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实践计划应包括实践课题、时间、课时安排,实践进度及所需准备的参考数据等,实践计划除跟任课老师要交流外,还必须及时到机房查看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如果缺少,则及时报机房管理中心,以便机房管理人员及早安装必须的软件或准备好硬件设备。

在做好实践计划的同时,每次实践课还要精心设计一份实践报告。报告的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步骤和实践总结。准确定位这节课的学习方向,按照实践内容向着预期的目的学习;在操作过程中,还要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以提高实践效果。最后还要写出实践总结来梳理所学知识,思考这次实践课中学会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经验,还有哪些不足等。这样一次实践课下来,学习会很充实,效果也会很明显。

七、培养创新意识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积极主动

去参与,把我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我们自己自由发挥,我们自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自己,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自己进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学习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我们应转变学习观念,单纯学习课本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导我们的思考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如学习了数据结构的链表或,我们可以问自己如何模拟现实世界的排队处理呢?如果银行有多个窗口,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高效呢?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跟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获取一定的信息后,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计算机学习中还可以进行创新设疑启思,不仅培养自己们的发散思维,而且还培养收敛思维。收敛思维是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确定出最佳方案。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树立团队意识

团队意识指整体配合意识,包括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角色、团队的关系、团队的运作过程四个方面。团队是拥有不同技巧的人员的组合,他们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工作目标和共同的相互负责的处事方法,通过协作的决策,组成战术小组达到共同目的,我们每个人的相互关系,都要对他人起到重要作用。

团队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意识,将自己融入整个团体对问题进行思考,想团队之所需,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团队精神不是集体主义,不是泯灭个性、扼杀独立思考。一个好的团队,应该鼓励和正确引导员工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

强调团队合作,并不意味着否认个人智慧、个人价值,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

与团队的共同目标一致时,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成功的团队提供给我们的是尝试积极开展合作的机会,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其中寻找到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乐趣—学习的乐趣,合作的乐趣。

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适时组织合作学习。团队可以是好友,也可以是室友,还可以是师生之间,老师可以要让我们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认真组织合作学习。在团队合作中需要营造宽松氛围,减少学习焦虑,恰当组织合作学习。如果有老师参与,可以让老师所老师转换角色,合理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增强我们团队意识。

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要把个人前途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把人生的定位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个体赖以生存的条件,为个体的成长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没有社会的整体强大,个体的利益,个性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我们的学习是为了什么?也许你会说是衣食住行,那么远古时代的人他们学习像我们一样的知识么?我们的学习要学以至用。那我们要把自己的知识用到什么地方?这就要看社会需要什么了?所以我们大学生的人生定位应以社会需求为主!

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此,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首先,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目标还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每个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做出一番业绩,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参考文档

[1] 王杰.学生计算机学习中不良心理分析及矫正《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期

[2] 何典.梁英.刘济波.胡春华.罗新密面向大学生专业和个性发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期刊论文] -计算机教育2010(18)

[3]黄向阳.德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李莹. 高校“外招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消解方法[J]. 教育评论,2006(1)

[5]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5-50.

[6]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2-74.

随机过程-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统计10本 《随机过程》期中考试 一. 填空题 1.设马氏链的一步转移概率矩阵()ij P p =,n 步转移矩阵() ()n ij P p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 (n) n P P = 2.状态i 常返的充要条件为( ) n i i n p ∞ ==∑∞。 3.在马氏链{},0n X n ≥中,记() n i j p ={}0,11,n P Xm j m n X j X i ≠≤≤-==,n ≥1. i j p =( ) 1n i j n p ∞ =∑,若i j p <1,称状态i 为 。 二. 判断题 1. S 是一个可数集,{:0n n X ≥}是取值于S 的一列随机变量,若 ( ) 1 01110011111 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i i S P i X i X i X i P i i -+++--++-?≥?∈X =|====X =|X =并且满足,则{:0n n X ≥}是一个马氏链。 × 2. 任意状态都与它最终到达的状态是互通的,但不与它自己是互通的。 × 3. 一维与二维简单随机游动时常返的,则三维或更高维的简单随机游动也是常返的。× 4. 若状态i ?状态j ,则i 与j 具有相同的周期。 √ 5. 一个有限马尔科夫链中不可能所有的状态都是暂态。 √ 三. 简答题 1.什么是随机过程,随机序列? 答:设T 为[0,+∞)或(-∞,+∞),依赖于t(t ∈T)的一族随机变量(或随机向量){t ξ}通称为随机过程,t 称为时间。当T 为整数集或正整数集时,则一般称为随机序列。 2 .什么是时齐的独立增量过程?

《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 内容摘要:孟德斯鸠作为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其思想在法学界影响深远。《论法的精神》是他伟大的作品,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上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最近有幸拜读了这一著作之后,有了许多体会和心得,下面我就这部著作谈谈我的感受,愿与大家作为分享。 关键词: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一、作者简介: 孟德斯鸠(1689-1755),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法学家,是与伏尔泰(1694-1778)、卢梭(1712-1778)齐名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之一。孟德斯鸠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历代服务于纳瓦尔朝廷。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波尔多议会会长的职务,并依遗嘱承袭了伯父“孟德斯鸠男爵”的尊号,这个称号也就同时标记着他的贵族世家的身份。他既好学,又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充裕的时间去周游列国,阅读资料,吸收经验和知识,从事著述,终于完成了《论法的精神》这部重要的著作。他作为资产阶级法的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认为法的基础是人的理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是理想的政治制度。 二、写作背景: 此书出自孟德斯鸠时代,也就是法国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前半期,此时政治法国的封建主义和君主制发展到最高峰正急剧转向没落的时代,也就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风暴席卷法国的前几年。当时的法国统治阶级是封建地主阶级,它包括贵族和高级僧侣两大社会集团,专职的国王政府就是这个阶级的专政机关。其余则是“第三等级”,包括各阶层的居民,其中除了

资产阶级和农民之外,还有手工业者和尚未形成为独立阶级的手工工厂工人。这是法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专制政府对广大人民的压迫是无所不用其极。加上长期的战争、饥饿,疫病,真是民不聊生。农民的起义,此起彼伏,说明政治、经济危机已非常尖锐。 三、内容概要: 《论法的精神》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四个部分,共三十一章内容,包含基本理论、政治理论、法律理论和经济理论四个部分。在这本书里,孟德斯鸠企图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建立起国家与法的一般性的规律与原则,寻找出历史演进的规律。与此同时,他从历史、生活、风俗习惯种种方面去研究法律的“精神“,还从社会的演进去探求这种力量在政治、法律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一般的规律。孟德斯鸠的思想被资产阶级用作反封建、反暴政的武器,孟德斯鸠关于分权和法制的理论被一些资产阶级国家所采用。孟德斯鸠最大的影响在于他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世界基本社会理论——“宪政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民国时代的的宪法和法制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四、读后感: 通观这本书,其部分政治、法律和经济方面的理论,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政治方面的理论主要有政体分类理论,自由理论和三权分立学说。 其一,关于政体的划分,不同思想家都有各自的划分,划分的标准不完全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根据统治者的人数以及统治的正当性进行划分。孟德斯鸠将政体划分三种,即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一部分人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体,分为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民主政体是最高权力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政体,而贵族政体是最高权力掌握在一部分贵族手中的政体。君主政体是指最高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但

随机过程试题带答案

1.设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则X 的特征函数为 。 2.设随机过程X(t)=Acos( t+),-t t 则 {(5)6|(3)4}______P X X === 9.更新方程()()()()0t K t H t K t s dF s =+-?解的一般形式为 。 10.记()(),0n EX a t M M t μ=≥→∞-→对一切,当时,t +a 。 二、证明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P(BC A)=P(B A)P(C AB)。 1.为it (e -1) e λ。2. 1(sin(t+1)-sin t)2ωω。3. 1 λ 4. Γ 5. 212t,t,;e,e 33?????? 。 6.(n)n P P =。 7.(n) j i ij i I p (n)p p ∈=?∑。 8.6 18e - 9。()()()()0 t K t H t K t s dM s =+-? 10. a μ 2.设{X (t ),t ≥0}是独立增量过程, 且X (0)=0, 证明{X (t ),t ≥0}是一个马尔科夫过程。 3.设{}n X ,n 0≥为马尔科夫链,状态空间为I ,则对任意整数n 0,1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主观尖锐新颖 ——乱议《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 温岭市大溪小学林常青 上一次,研读《课堂节奏的修辞化解读》一文,我以《顿悟,在学习中》为题,谈了几点粗浅的体会,自以为有所得,有所悟。但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却迟迟不敢下笔,对其观点时而深有同感,时而不敢苟同。不说深有同感、深受启发,怕亵渎大家,露了自己的浅薄无知;一味苟同、全盘照收,又怕似懂非懂,以致教学邯郸学步、西施效颦。很矛盾,很迷惘。 静心整理,拜读此书我循环着三种心路历程: 一种是感觉其说法的主观,让人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敢苟同; 一种是感觉其批判的尖锐,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俯首帖耳; 一种是感觉其观点的新颖,让人耳目一新,若有所思——深有同感。 一、主观——批判地接受 王教授在书中说:?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也被鼓励从教学方法上着力……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心中想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 此分析我认为甚为客观。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想的不是我要凭借这篇课文“教什么”,而是这篇课文我该“怎么教”。不知道“教什么”的语文教学,其结果常常是只注

重课文的内容,课文内容讲完了,教学也就结束了。我们的学生学完一篇篇课文,仅仅知道了课文的内容,而他们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语文能力的锻炼几乎为零。 王教授又说:?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两个侧面~观课评教的角度既可以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去审视,既可以侧重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 此意见我觉得比较中肯。 观课评教的角度,也应该是备课执教的角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这是相互依存的两个“侧面”,失却一面,则有失全面。 但王教授又提出:?我们以为~在一味强调教学方法精巧和教师风采精美的前提下~怎么强调课程与教学内容都不过分。如果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宁可抓取教学内容,何况对语文教学来说~对教学内容的关注与对教学方法的倚重~现在差不多变成了‘南辕’与‘北辙’。? 此观点在我看来就有失偏颇了。 世界上任何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总是容易引人商榷的。强调关注教学内容,应该是对“怎么教”矫枉过正的一种改进,而非简单的否定。如果说教学内容是皮,教学方法则是毛。只关注方法,不注重内容,确实会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后果;倘若只注重内容,不关注方法,则难免出现“毛之不附,空具皮囊”的现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论法的精神 读书笔记

《论法的精神》读书笔记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它不仅是一部介绍法学的书,还是一部介绍各国风俗习惯的书。《论法的精神》的作者孟德斯鸠是波尔多高等法院前庭长,法兰西学院院士,普鲁士王家科学与文学院士,伦敦王家学会会员。他从二十岁开始就为《论法的精神》准备材料,并且外出游历,经历二十年,他才完成了写作。他在游历的时候考察了各国的物质和精神,研究各国的法律和体制。《论法的精神》表面混乱但是内部结构清晰,它可以让读者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他的思想。《论法的精神》曾经被人指责,但是那些人只是引出了《为<论法的精神>辩护》并且让孟德斯鸠再次赢得了荣誉。《论法的精神》全篇很长,我只看完前五章,并在此谈谈我的感受。 《论法的精神》中,做着先介绍一般意义上的法,然后作者把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并且把各个政体分开论述他的性质,原则,教育法和立法的原则。 作者认为法是各种存在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一章一般意义上的法),并且指出了人作为一种智能存在物,有自己创造的法则,也有不是他自己创造的法则。人有时会忘掉自己是谁,当人忘记自己是谁的时候就需要借助道德来规范自己,同时人也会忘记他人,这就需要法律来规范他们的义务。作者把法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法,一类是人为法。人为法又包括万民法(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政治法(治人者与人者的关系)和公民法(全体公民的关系)。法的种类虽然很多,但是每种法只适用于特定的国家,不同国家适用的不完全相同。 而自然法是人在社会组成之前所接受的法,书中介绍了其中四条:1、把造物主的观念灌输给人们2、设法填饱肚子3、两性之间互献殷勤4、有在社会中共同生活的愿望作者在“人为法”这一节还提出了“法的精神”的概念,即“法的精神”就是法与各种事物可能发生的关系,包括物质条件和各种事物的秩序。 论法的精神中还论述了三种政体以及各政体中“法的精神”。君主政体是有一人依固定和确定的法律单独执政的政体,它的原则是君主执掌最高权力,并依据法律行使权力,君主政体的动力是“荣宠”。君主政体的教育法也以荣宠为目标,荣宠不禁止阿谀奉承,也允许权术,而且它要求在教育方面讲求礼节,这不只是源自出人头地的欲望,也是基于一种尊重。允许的教育内容也是培养出拥有君主政体要求的美德和品质的君子。荣宠不仅约束公民,也约束君主,即君主不能要求人们做有损荣宠的事情。在君主政体下,国家较为稳定,政体较为巩固,主政者人身较为安全,过激的行为很罕见。但是在君主政体中法律应该促进可能发生的一切贸易,并整饬征收赋税的方式,让臣民在免遭灭顶之灾的情况下满足君主及朝廷永无止境的需求。 孟德斯鸠反对专制,在《论法的精神》第一编第二章直接源自政体性质的法第四节法律与君主政体性质的关系中提到“由于专制政体带来了无穷无尽可怖的祸害,所以只要能遏制专制主义,即令是弊端,也是一种好东西。”虽然孟德斯鸠反对专制,但是他还是详细介绍了专制主义。专制政体是一人单独执政的政体,既无法律又无原则,全由他的个人意愿和喜怒无常的心情处置一切。行使权力的只有一个人,受命替他行使权力的也只有一个人。所以设立宰相是最简便可行的方法,在专制国家中,设置宰相是一条基本法。在专制政体中,人们对君主产生畏惧。由于专制政体下君主的无限权利全部转交给受他委托的那些人,为了防止一些不同凡响的人造反,就必须以畏惧窒息一切勇气,扑灭野心于萌芽状态。专制政体的教育旨在降低心态,是奴役性的教育。在专制政体中,知识招致危险,竞争足以惹祸,专制政体的教育窄而又窄,它先把人培养为不良臣民,再把他们培养为奴隶。在专制政体中保存国家不过是保存君主而已,要保存国家也必须先保存军队。君主专制国家都有王位继承法,这让君主的弟兄们既是国王的奴隶又是他的对手,在那里只有实际上的国王,并没有法律上的国王。

读王荣生教授评课后感

语文教学的新思考:为什么而教?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读后感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后,感觉上,我的教学视野开阔了另一个新的空间,一个思索很久、苦恼很久的问题: 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我的迷惘,我的彷徨,通过看着这本书一步一步揭开,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清晰观察的教育环境,我可以清楚地看见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是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教授评课精选。书中对各种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课例进行了评点和探讨。全书的每个部分各有特色,使人感身受语文教学的不同视角的解读,让我深受启发,而且各个章节的内容都有着不同的评价,给人很多的启示。好书读起来特别的有味,而且能够带领人去深思,去探索,去思考,去评价,再深入教学的实践的融合,比较,差异。在读导言中明白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让我第一次了解观课评课的角度,因各种不同的目的而有所不同。但语文教学观课评教的习俗角度,是教学方法,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这。这使我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角度。观课评教的最直接目的,是对一堂语文课做质的评价,以判断它是好课还是讲课。从教学内容的角度上讲,既可以从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的角度去考察,也可以从先教什么、再教什么、后教什么的角度来审视,既可以侧重

在教学方法,也可以侧重在教学内容。这样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平时教学的迷惘得到了一个解释,那就是: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过于看重,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我们应注重教学的技巧,还有对自己课堂的评价反思。 我读后最大的收获是对“教材”的明晰定位。王教授将教材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定篇”“例文”“用件”“样本”。这是该书中统领全文的重要概念。之前的许多对教材定位只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理念,如:“用教材教”“教教材”“教语文”……教材究竟是什么,几乎没有人用科学的定义进行标注。模糊认识就是教学模糊的根源,也是教学失效,教学评价无效的关键原因所在。王荣生教授则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了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随之而来的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区别。而建构在这样的概念下的评课就更具理性与科学价值了。属于定篇的,就要在这既定的,确定的篇目中寻找到值得欣赏的地方;当做例文的,就要参照这个例子,从例子中迁移模仿;当做样本的,就要关注样本的典型性,找到典型中的规律;当做用件的,就要用足,用之导读,导写,导思,导议,导行。不同的教材定位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在上一节课之前,我们要想清楚的是:教材的定位是什么?我要教的是什么?之后再考虑达为成目标,我能做什么,该怎么去做。基于这样的认识去备课,你就不会在考虑课堂如何吸引人,怎么把课上的花俏,怎么煽情,如何出“效果”上大费周章。因为这些都是与教学实效无关的因素,最多是锦上添花而已,可是自己以前

论法的精神读书报告

《论法的精神》读书报告 《论法的精神》是由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所写的社会学巨著。这本书原著分为三卷:第一卷主要是关于法的概述以及法与政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卷讨论的是法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第三卷论述了法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该书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此书被称为是“亚里斯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一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但是此书在当时触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甚至被巴黎大学列为禁书。 本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①法律的定义、法律和政体的关系,政体的种类和它们各自的原则。②政治自由和分权学说,英国范例。③地理与政治关系的学说及各种推论。④工业、商业人口、宗教等问题。⑤罗马和法国法律的变革、关于封建法律学说。⑥一般性结论。 我选取了关于三权分立学说的11章、12章进行了精读。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这本书虽然深刻但是不枯燥。因为孟德斯鸠写这本书,提出有关政体,有关分权学说,以及有关法律与地理以及其他因素的关系时,并不是一直大段的去叙述这些道理,而是通过历史给人一种很直观的感受。也许会有人觉得孟德斯鸠的这本书充满了经验主义,很多都是表象。而我觉得,这恰恰是值得思考的地方,通过这些历史来了解孟德斯鸠真正的思想内涵。 在十一章中,孟德斯鸠以英格兰为例提出了他所想的三权分立学说。并且根据第一卷中他所划分的三种政体——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分析了其中的权力关系。在专制政体中无法律,统治者靠的是个人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在君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中都是有法可依的,所以他对专制政体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孟德斯鸠指出: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应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通过自己的立法机关来行使立法权。立法机关定期开会,除此之外还有权监督法律的执行。人民为资产阶级和贵族。平民院享有创议权,贵族享有否决权。贵族院由世袭产生,平民院由选举产生。行政权是决定媾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的权力,它执行国家的意志,应该由国王掌握。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具有独立性,应由法院和陪审官会使。如果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农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他认为在法制的国家里,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并且,他还指出,为了保障政治自由,必须实行“三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他主张资产阶级掌握立法权并监督行政权,行政权由君主掌握,君主有权否决立法但无权立法,只能按照法律办事,司法权由独立的专门机构来行使,三权同时受制于宪法。这样,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就可以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自己在上高中的时候,历史书上曾经讲到过美国的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这正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灵活运用。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成为了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在民国初期,严复曾经翻译《论法的精神》一书,并且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这种有很多三权分立学说影子,并且孙中山根据这个学说提出了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提出了五权宪法学说。但是为什么现在三权分立不能在中国实施呢?上堂课老师讲到了政治权利,政治自由,有时候看到美国的大选,自己会有种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哪去了的感觉。中国为什么采取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三权分立呢?感觉三权分立也很合理,行的通啊。但是,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它比三权分立更适合中国。

(完整版)北邮研究生概率论与随机过程2012-2013试题及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考试注意事项:学生必须将答题内容(包括填空题)做在试题答题纸上,做在试卷纸上一律无效。在答题纸上写上你的班号和选课单上的学号,班内序号! 一. 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设A 是定义在非空集合Ω上的集代数,则下面正确的是 .A (A )若A B ∈∈A,A ,则A B -∈A ; (B )若A A B ∈?A,,则B ∈A ; (C )若12n A n =∈?A,,,,则 1 n n A ∞=∈A ; (D )若12n A n =∈?A,,,,且123A A A ??? ,则 1 n n A ∞ =∈A . 2. 设(),ΩF 为一可测空间,P 为定义在其上的有限可加测度,则下面正确的是 .c (A )若A B ∈∈F,F ,则()()()P A B P A P B -=-; (B )若12n A n =∈?F,,,,,且123A A A ??? ,则1 li ( )()m n n n n P A A P ∞→∞ ==; (C )若A B C ∈∈∈F,F,F,,则()()()()P A B C P A P AB P A BC =++; (D )若12n A n =∈?F,,,,,且,i j A i j A =??=/,1 1 ( )()n n n n P P A A ∞ ∞===∑. 3.设f 为从概率空间(),P ΩF,到Borel 可测空间(),R B 上的实可测函数,表达式为100 0()k A k f kI ω==∑,其中1000 ,, i j n n i j A A A ==??=Ω/=,则fdP Ω=? ;

第十二章 平稳随机过程

第十二章 平稳随机过程 §1 基本概念 定义1:已给s.p t X t X {=,}T t ∈,若1≥?n ,即T 中任意的,,,21n t t t Λ与 h t h t h t n +++,,,21Λ,n 维r.v ),,(21n t t t X X X Λ与),,(21h t h t h t n X X X +++Λ有相同 的n 维d.f 。即 ) ,,,;,,(),,() ,,(),,,;,,,(2121212121212121n n n h t h t h t n t t t n n x x x h t h t h t F x X x X x X P x X x X x X P x x x t t t F n n ΛΛΛΛΛΛ+++=≤≤≤=≤≤≤=+++ 则称s.p t X 是一个严(强,狭义)平稳过程。 当t X ?n 维d.l 时,则有 ),,;,,,(),,;,,,(21212121n n n n x x x h t h t h t f x x x t t t f ΛΛΛΛ+++= 若取n =1,则有),(),(1111x h t f x t f +=,特别,当T ∈0,可取,1t h -=则有),0(),(111x f x t f =。此时平稳过程t X 的一维d.l 与1t (时间)无关。于是 X X m dx x xf t X E μ=== ?+∞ ∞ -),0()(1 即t X 的均值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常数。 其方差 ?∞ ∞ -=-=-=.),0()(][2 22 X X X t t dx x f m x m X E X D σ也与时间t 无关的 常数。 而且T X 的二维d.l 也只依赖于.21t t -=τ即当2t h -=时,有 ).,;(),;0,(),;,(2121212121x x f x x t t f x x t t f τ∧ =-= 所以t X 与τ+t X 之间自相关为 ??∞∞-∞ ∞ -+== =+).(),;(),(21212 1ττττX t t X R dx dx x x f x x X X E t t R 它只依赖于.τ类似地τ+t t X X ,之间协方差为

让学生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教师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让学生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教 师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棵芦苇,但却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 ——帕斯卡尔 王荣生教授在听了两名老师讲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和《金黄的大斗笠》时深切感受到:老师在教自己想教的,学生在学被老师要求学的。所有课堂上的教学,就是“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王教授不禁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的学生究竟是在学“教师的语文”还是“课程的语文”? 我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 回想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语文课堂上我到底在教什么?——当然教我理解的语文课!学生课堂上到底在学什么?——当然在学我所理解的语文课!——因为我提出的所有问题,我早已胸有成竹,学生当然只能“按我的要求来回答我的提问”,如果学生回答的内容跟我预设的不一样,我会循循善诱地、一步一步地把他引导向我想要的答案。——这几乎是每个老师的答案! 可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自己的学习体验

在哪里?学生的个人思考在哪里?……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天晚上,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走进他的实验室,看见他的中国研究生还在实验台前辛勤地工作. 物理学家关心地问到:“这么晚,你在做什么?” 学生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做什么?” “我也在工作?” “那你整天都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 学生带着谦恭的表情承认了,并期待着这位著名的学者的赞许。 教授稍稍想了片刻,随即问到:“可是,这样一来,我很好奇,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是啊!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如果一个人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他怎么可能思考?如果一个学生的思想已经完全被限定,他怎么可能思考! 一个人如果不思考,就不会有自己的看法、见解、思想,那他怎么会去想别人所未想,发前人所未发,做别人所未做?他怎么会有各种奇思妙想去

论法的精神

永不落架的书 ----读《论法的精神》有感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杰出的思想,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一些比大众对真理的形态看得更清楚的人物。美国思想家,诗人埃默森说:“从所有文明国度里精挑细选出那些最具智慧、最富机趣的人来陪伴你,然后再以最佳的秩序将这些选择好的伴侣一一排列起来。”在网上搜索要了解法学,应该首先读的书,映入我眼帘的即是这本最经典的著作,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拜读后,受益匪浅,我不禁感叹:“不愧为法学经典”。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一生重要的著作,当时的伏尔泰把此书推崇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它是资产阶级法学最早的经典著作,不仅为法国和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且也为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模式和原则。现在读来这些详细的有关立法的记录,几乎达到了面面俱到,考虑到了所有影响法的精神的因素,是一本教化人类的指导性著作。 《论法的精神》这本书,分为四卷,共三十一章内容,包含基本理论、政治理论、法律理论和经济理论四个部分。开宗明义,法是从客观存在物的本质中推导处理的必然关系,是处理与协调人与客观存在物之间关系。所以所立的法律必须要起到协调这些关系的作用,而这些关系与国家的政体选择以及自然状态,譬如与气候的冷热,土壤的品质,国土的面积,人口的多少,人民所从事的活动,风俗习惯、

宗教等息息相关,所以在立法时便要考虑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殊性,同时还要考虑法律内部之间的关联性,这便构成了“法的精神”。在这本书里,孟德斯鸠企图以丰富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建立起国家与法的一般性的规律与原则,寻找出历史演进的规律。我们从书中不难看出孟德斯鸠在各个方面的详细调查与研究,贯穿古今,结合对货币和经济的研究,使整部作品更加内容丰满,更提高了其研究价值。 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可以概括为:法是对自由的界定,法无禁止就是自由活动的范围;自由的保证在于对权力的约束,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是节制权力的唯一可行之方案;认识法律现象必须结合一定的社会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来考察;社会现象的变化源于社会内部结构中某个因素的变化,所以,法律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法律也可以带动社会的变化。 说起孟德斯鸠,身为理科生也一定可以第一个想到他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当然三权分立制度也在本书中占有极大的部分,书中对于三权分立是这样解释的:三权分立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有利于防止独裁统治的出现,、同他的著作所说“当我一旦论证了原则,人们便将看到法律从原则引申出来,如同水从泉源流出一样”。他的分权说并非空洞的政治理论,而是顺应时代的步伐,提出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政治纲领,其实质在于“阶级分权”,这在当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需要。 孟德斯鸠还把法律区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部分,人为法又分为国际法、政治法和民法。他认为,人为法富于普遍性;政治法使人类

随机过程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随机过程分析 学习指导 1.1.1 要点 随机过程分析的要点主要包括随机过程的概念、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函数、数字特征、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几种重要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1. 随机过程的概念 随机过程是一类随时间作随机变化的过程,它不能用确切的时间函数描述。可从两种不同角度理解:对应不同随机试验结果的时间过程的集合,随机过程是随机变量概念的延伸。 2. 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 如果ξ(t )是一个随机过程,则其在时刻t 1取值ξ(t 1)是一个随机变量。ξ(t 1)小于或等于某一数值x 1的概率为P [ ξ(t 1) ≤ x 1 ],随机过程ξ(t )的一维分布函数为 F 1(x 1, t 1) = P [ξ(t 1) ≤ x 1] (2-1) 如果F 1(x 1, t 1)的偏导数存在,则ξ(t )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为 1111111 (,) (, ) (2 - 2)?=?F x t f x t x 对于任意时刻t 1和t 2,把ξ(t 1) ≤ x 1和ξ(t 2) ≤ x 2同时成立的概率 {}212121122(, ; , )(), () (2 - 3)F x x t t P t x t x ξξ=≤≤ 称为随机过程 (t )的二维分布函数。如果 2212122121212 (,;,) (,;,) (2 - 4)F x x t t f x x t t x x ?=??? 存在,则称f 2(x 1, x 2; t 1, t 2)为随机过程 (t )的二维概率密度函数。 对于任意时刻t 1,t 2,…,t n ,把 {}n 12n 12n 1122n n ()(),(),,() (2 - 5) =≤≤≤L L L F x x x t t t P t x t x t x ξξξ,,,;,,,称为随机过程 (t )的n 维分布函数。如果 n n 12n 12n n 12n 12n 12n (x )() (2 - 6)?=???L L L L L F x x t t t f x x x t t t x x x ,,,;,,,,,,;,,, 存在,则称f n (x 1, x 2, …, x n ; t 1, t 2, …, t n )为随机过程 (t )的n 维概率密度函数。 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主要包括均值、方差、自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和互相关函数。 随机过程 (t )在任意给定时刻t 的取值 (t )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均值为 []1()(, )d (2 - 7)E t xf x t x ξ∞ -∞ =?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凤冈一小:孙锡辉 前段时间,课题组的同事们推荐了一本与教学有着直接关系的书——《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在刚听到题目时,还以为此书就是简单的评课议课技能介绍,但刚读了几页内心对此书的看法便有了改变,原来不但有技能的介绍,更有作者对语文课程的清醒认识,或者说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有他对整个课程体系的独到见解,其不是夸夸其谈,而是他几十年教学实践的结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要想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将作者的思想全部吸收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没有作者那么丰富的教学实践以及对语文的诸多思考,下面我只将自己认同的一些观点或者说是思路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观课评教要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学生的“学”。平常我们去评价一节课或者我们在上一节课的时候,想得更多的不是学生需要怎么学,需要学什么,而是更多的去思考我要怎么教。“怎么教”指的是“教学方法”,这个我们都理解。“教什么”就是“教学内容”,这里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学目标,也不是知识点的梳理,而是你为了达到你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呈现的一步一步的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阐述的主要观点是要从教学内容角度去观课评教,他说:“教学方法是重要的,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那么,老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气氛再热烈,价值都极为有限。相反,如果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些,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因此,今后我在进行备课构思的时候就需要将重心进行转移,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学生么,需要什么方式方法去进行学习。我想如果能真正做到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学,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会好很多,当然这也是作者从教学内容入手观课评教观点的核心体现。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王老师将一堂好课的标准分为了三个层面:最低标准、较低标准和较高标准。作为最低层面老师首先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这个层面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二是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三是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这是最低层面的要求,这三个方面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第二方面,也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能离开语文学科的属性,这是一个关键点,人文性的兼顾我想也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我想也就是那句“简简单单教语文”所包含的意思吧!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连自己都不知道某节课、某个教学内容需要交给学生什么,或者说对学生需要学生么都没有弄清楚,就像我们干工作一样,有的人就是在混日子混工资,而有的人却要将工作进行细化,今天要干什么完成什么工作任务,明天要干什么要完成什么工作任务。作为比第一个层面又有所提升的第二个层面,要求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即: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及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我认为首先就要确保教的是语文,其次就是保证教的是正确的语文。关于什么是一堂好课,我们先听听两位在中国语文界都很有名气的老师的想法:贾志敏老师认为一堂好课要体现三个原则,即:一是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二是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三是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我们的母

自由在刑法中应有之义-读《论法的精神有感》

自由在刑法中应有之义 ———关于定罪和量刑的思考 “自由是现代价值观的核心。自由不仅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与自由主义不同的社会政治理论核心价值观。”①自由一直是人类所所追求的目标,自由价值在法律价值体系处于最高的价值之一。其作为一种价值理想,是法律的灵魂。正义的法应当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之上,既要保障人的充分自由;同时,也要限制人的一定自由。质言之,法律一方面要维护和保障人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自由又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法律应该是“自由的法”。 卢梭曾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一词,在拉丁语的意思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相对于外在障碍而言,无处在障碍的束缚,即无自由问题的存在。②孟德斯鸠在阐述自由时无不感概的说到“没有一个词比自由的含义更多,并以更多的方式影响人的精神。”自由一词微言大义,我们很难为自由寻求一个统一的没有分歧的定义。但是,我们似乎可以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潮流中找出自由的基本内涵。自由和平等是人权最基本的精神内核,维护和保障人权是当今世界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和保护人的权利自由也是刑法的应有的重要任务。笔者以为孟斯鸠认为人的自由蕴涵着哲理上的自由和政治上的自由,即“就哲理而言,自由就是行使自己的意志,或者至少是自己认为在行使自己的意志。政治自由是享有安全,或者至少是自己认为享有安全。”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集体中,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的,如果一个人的自由可以凌驾于另一个人,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剥夺他人的财产,甚至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而不受处罚,没有依据的剥夺他人自由的行为不受处罚,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永无宁日,人的生存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人的自由是互相依赖的,为了人类的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人的自由必须受到来自法律的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又不能是没有边界的无限的限制,只要人在社会生存的过程中没有损害或者侵害到他人的利益和自由就应该得到保障的。孟德斯鸠在阐述政治自由的法与公民的关系时颇有意味的提到,在每一种政体中,特别法既能帮助也能伤害每个国家可能采用的原则。孟德斯鸠很是钟情于刑法对自由的保障,提出了公民自由主要依赖优良的刑法的重要命题。然而刑法的日臻完善并非一日之功,我们似乎并非总是在刑法中找到自由。自由是在不断更新的刑法中获得,依赖可靠的不断更新的刑事规则实践中获得自由。如果刑法对每一种刑罚的确定都是以罪行的特殊性质为依据,那就是自由胜利。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刑法的目的应当是保护和扩大人的自由,但是刑法目的的实现需要一个复杂的规范和评价过程。简而言之,刑法首先要确定什么是犯罪,然后再确定怎么样处罚犯罪,我们意识到依据什么精神来定罪和量刑的刑法更有利于人的自由。笔者以为一部刑法典是善法还是恶法与这种精神有关。在刑法领域上,刑法应当承担自由保护功能和自由保障功能双重任务。事实上,刑法也确实担当起了这种任务。所谓善法之治,说的就是法律不仅是善良人的大宪章,也是犯罪人的大宪章。用孟德斯鸠的话就是,在一个拥有最佳法律的国家里,即使是一个死刑犯的人,其自由的程度总是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综上,我们认为刑法中关于犯罪的定罪和量罪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应当符合人的自由,即犯罪的定罪和量刑要有利于自由。这样的自由才是具体的,人们是可以看得见的,而不单单是刑法哲学的概念。这样只有出发于犯罪本质问题去中寻找刑法的自由。现实犯罪是比较繁杂的,我们知道需要以一定的标准将具体犯罪分为若干类型,同时进一步对各类犯罪进行以及各类犯罪中具体犯罪进行合理

期末随机过程试题及标准答案

《随机过程期末考试卷》 1.设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则X 的特征函数为 。 2.设随机过程X(t)=Acos( t+),-t t 则 {(5)6|(3)4}______P X X === 9.更新方程()()()()0t K t H t K t s dF s =+-?解的一般形式为 。 10.记()(),0n EX a t M M t μ=≥→∞-→对一切,当时,t +a 。 二、证明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1.设A,B,C 为三个随机事件,证明条件概率的乘法公式: P(BC A)=P(B A)P(C AB)。 2.设{X (t ),t ≥0}是独立增量过程, 且X (0)=0, 证明{X (t ),t ≥0}是一个马尔科夫过程。 3.设{}n X ,n 0≥为马尔科夫链,状态空间为I ,则对任意整数n 0,1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有感 君山区良心堡镇中心小学肖立群 王荣生教授系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主要著述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等,可由此看出,王教授对语文学科的研究已成一家,对语文教学的内容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和定位。《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就是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观课评教的实践感受。本书的精髓,乃是说语文教学(或者说对语文教学的评价、研究)要“立足于语文课程改革的高度,也就是说,不仅仅着眼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更主要的是立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课,有助于语文教学正本清源,有助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语文教研柳暗花明。王教授之宏论,确实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人人达标”活动开展后,我发现我校老师们的听课与评课大多数凭感觉,正如王教授所说,依然处在“教学方法”这个习俗角度:着眼于教师,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的是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怎样的一堂课才算好课,许多教师心中想的也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其实评价一堂课“其一,好或者坏,本身就不存在;其二,课堂原本就不应该是靶子或是范本,不能高举旗帜,也不能绝对批判反对;其三,关注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艺术,是与有效的教学行为分离的一种崇拜时尚的浮躁心态。”非常到位的评论,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反省。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及“教什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课堂的两个侧面。“方法本身的合理与否”“方法使用的合适与否”,主要就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的。这样看来,教学内容的把握更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之上。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模式,任何一篇文章都按这个模式来讲解,而忽视了文本的个体性差异。有多少兴味盎然的文章被我们讲解的支离破碎,千篇一律。为了让老师们准确把握“教什么”,王教授对“教材”进行了明晰的定位。将教材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定篇”“例文”“用件”“样本”。这是该书中统领全文的重要概念。之前的许多对教材定位只是泛泛而谈提出一些理念,如:“用教材教”“教教材”“教语文”……教材究竟是什么,几乎没有人用科学的定义进行标注。模糊认识就是教学模糊的根源,也是教学失效,教学评价无效的关键原因所在。王荣生教授从课程论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了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随之而来的教学手段也要有所区别。那么建立在这样的概念下的评课就更具理性与科学价值了。属于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