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言与法制度

汉语言与法制度

汉语言与法制度
汉语言与法制度

第23卷第1期江苏警官学院学报Vol.23No.1 2008年1月JOURNAL OF JIANGSU POLICE OFFICER COLLEGE Jan.2008·法史研究·

汉字与古中国法制

摘要:汉字是指中国人发明的符合六书规范的可以记言记事表情达意的方块文字。文字的发明适应了君王的社会治理,弥补了君王仅“以言语为约束”或“结绳而治”的不足。文字一产生就成为君王治理的重要工具,专设史官以文字记录君王言行成为政权法制的重要内容。从仓颉文字的推广可知君王对文字规范的重视,而文字更有助于规范其他方面的社会制度。文字的分化会造成朝廷统治的障碍,统一文字是秦朝廷集权统治的重要措施。文字的统一促进和强化了法制建设,而法制的发展和强化又促进了文字的进化。汉字由小篆变为隶书有利于法制的进一步推进,隶书演变为楷书和草书,则只有楷书能适应法制的需要。唐代科考对楷书的制度性要求为中国法制文件的汉字书写确立了字体标准。中华法系有其特殊的内涵,中华法系的特殊内涵与汉字的特殊性质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汉字法制古中国中华法系

中国分类法:D90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1020(2008)01-0086-08

汉字”这个词本是非汉族人指称汉族人文字的概念,《辽史》中已有“汉字”一词,《金史》、《元史》、《清史稿》等延用这一概念。日本人亦称中国文字为“汉字”。日语以中国文字和平假名字母混合书写。其中名词、动词词根、形容词和其他重要单词都用中国文字书写。这种日语书写中使用的中国文字,日本人称为“汉字”(kanji)。①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及其后的《辞源》续编中查不到“汉字”这个词条。“汉字”一词何时开始在现代中国普遍使用,有待考证。按今天一些辞书的解释,“汉字”是指“记录汉语的文字”。②这种定义有明显的缺陷。朝鲜、越南、日本等国使用汉字皆有千余年的历史,今日汉字仍然是记录日语的重要文字,岂能说汉字只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另一方面,记录汉语的文字已不只有汉字,汉语拼音化从民国时代开始到共和国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改革措施,尽管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借用拉丁字母而成的汉语拼音文字也在发挥着记录汉语的作用。此外,供盲人使用的能构成盲文的盲字也能记录汉语,尽管盲字与汉字之间有极大的差别。因此,什么是汉字,在谈论汉字与法制之类的话题之时,是很有必要做出界定的。

刘歆《七略》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许慎《说文解字叙》中也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据此,我认为,所谓“汉字”,应该是指中国人发

收稿日期:2007-12-12

作者简介:卜安淳(1957-),男,江苏高淳人,汉族,江苏警官学院学报主编,编审,南京,210012。

①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之“汉字”条。

②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之“汉字”条。

-86-

明的符合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这“六书”规范的可以记言记事表情达意的方块文字。这种文字在汉代之前早已发明且早已广泛使用,这种文字在汉代之后继续广泛使用且不断规范不断优化。至于这种文字被称为“汉字”,应与古代中国的主体民族被称为“汉人”、“汉族”,这个民族的语言被称“汉语”一样,与汉朝廷是第一个给予世界各国各民族以强大影响力的中华民族政权有关。①“汉人”、“汉族”、“汉语”、“汉字”之类的概念应该首先是非汉族人或非中国人提出和使用的,但今天的汉族人和中国人已经习惯于使用这些概念和词语。这些词语的确有助于我们将汉族及其人民与其他民族和人民做出区分,有助于将汉族人的语言文字与其他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字做出区分。所以,我们今天谈论相关的问题,出于便利,应该使用这些概念和词语。我这里讨论汉字与古中国法制的一些关系,正是在上述定义上使用“汉字”这一概念的。我的讨论只是力求做一点尝试,尝试从汉字这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入手,考察古中国法制在一些特殊方面的变化状况。

一、文字发明与君王治理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改换官员,推行新政,旧臣怀恨,百姓不安,天灾人祸,乱象丛生。地皇年间,青州、徐州数十万人揭竿造反,“讫无文号旌旗表识”。京城中人感到奇怪,私下纷纷议论,以为这些起造反者可能是效法上古的五帝三皇,不用文书号谥。王莽心中疑惑,询问臣下,群臣不知如何回答。只有严尤说:这不奇怪也不可怕。黄帝、商汤、周武王出师,一定会有旌旗号令。这些人没有,说明他们只是些饥寒盗贼,如犬似羊成群结伙,根本不明白文书旌旗的作用。王莽觉得有道理,不再害怕这些造反者。但后来刘伯升起兵,不仅自称将军,旌旗俨然,攻城略地的前后,还发布文告。王莽听到之后,深感忧惧。

这是《汉书·王莽传》中的记述。不懂得文书旌旗的造反者对当政者构不成真正的威胁,而懂得这些的造反者则会令当政者深感忧惧。这深层的含义当然是知识所在正是力量所在,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但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显示知识力量方面,文字往往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我们不能说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法制。据说,匈奴人长期无文字,君臣之间只以语言约束节制。《史记·匈奴列传》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驴赢、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没有“文书”,但有“约束”。这种约束虽比不上后代的法制,但不妨认为是法制雏形之一类。

据说,文字产生之前的上古中国君王是结绳而治。《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郑玄《周易注》:“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无论是“结绳为约”,还是“结绳而治”,都应该是说,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是君王治理的一种辅助手段。将这一说法与《史记·匈奴传》的说法参看,应该明白,在所谓结绳而治的时代,语言在君王治理中的作用才是最主要的。《易·系辞》接着“上古结绳而治”一句而说的是“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这里边有个问题:书、契是同时发明,还是两者发明有所先后,且何者在先何者在后?刘熙《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这是汉代人的说法。颜师古说,“契谓刻木以记事。”②这是唐代人的说法。但契刻不一定是刻木,还可能是刻竹、刻石、刻甲骨、刻泥板、刻陶坯。而且,“刻识其数”与结绳记数比较,从智能上看,高明不了多少的;但从技术上看,契刻记数为文字发明开辟了道路。所以,书契之作,应该是先有符号契刻,后有文字书写。另外,从《周易》卦象之类分析,乾坤之类的全由横刻线条构成的卦象字符,虽可能源于筮筹之条形,但成为符号应该是契刻的结果。这类契刻卦象实际上也成为一类文字。郑樵说,“引一而绕合

①这个看法有待做进一步的探讨,可能中国在秦朝时期已经给予世界以深刻影响。

②《汉书·古今人表》颜师古注。

-87-

之,方则为□,圆则为○,至○则环绕异势,一之道尽矣。”①其思路虽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并非对于文字产生之历史实际的考证,但文字源于契刻之一画,应该是有道理的。

《易·系辞》谈论结绳与书契的这段话,说“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最后是归结为“盖取诸《夬》”的。这是认为,书契之发明,君王用以治理百官万民,是受了《夬》卦的启发。按后人的解释,《易》中《夬卦》所说的是君王于朝堂之上裁制有罪。卦辞中所谓“扬于王庭,孚号有厉”,意为朝堂之上宣喻决断,号令百姓戒备危险。《系辞》作者认为发明书契以治理百官的圣人是取法于《夬卦》,这难以让人信服,但他的话可能揭示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文字的发明适应了君王的社会治理,或者说,文字发明符合了君王治理的需要,能弥补君王对臣民仅“以言语为约束”和“结绳而治”的不足。尽管最早的文字是极其简单的。“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②最早的文字只记录帝王名号,连辅佐大臣的职名也不记录。

二、文字记录的制度安排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中国文字,见于陶器上的多是文字初型的符号,尚不是文字,其中早期的应在唐虞之前;见于龟甲兽骨上的已成文字,但所记多是占卜文辞,涉及法制的很少,且时代已晚,已属商代。甲骨上的文字大概可以称为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文字,却难以断定即是最早的中国文字。上文已述,契刻可能是文字的前导。契刻并非就如颜师古所说就是刻木,也并非一定刻于甲骨。当然,契刻木片比之契刻甲骨要方便得多。假如早期的文字直接承继契刻而是契刻文字,按常理说,文字使用者应该是刻木片多而刻甲骨少,且很可能先有契刻木片后有契刻甲骨。殷商君臣特别地敬事祖先鬼神,特别地重视占卜和祭祀,他们需要在龟甲和兽骨上契刻文字,这或许是他们的发明。这种发明对于今天的人们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就是使当时的契刻文字能保存到今天,被今天的人见到。木片上契刻的文字是不是比甲骨上契刻的文字更早,我们难以断定。但木片之类易朽,即使当时已有或更早时即有,都是很难保存到今天而让我们能见到读到的。

今天所能见到的刻画符号除甲骨上的外,还有陶器上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主要是刻画于泥胎而成,但陶器上除刻画符号外还是绘写的符号,这使得最早的中国文字是刻画而成还是书写而成更是难以断定。古老的漆书究竟何时已有,今日很难考证。但从中国漆器发明的久远来看(河姆渡遗址中即发现有漆器),以漆书写的历史应该极为古老。此外,据说墨的起源也很古远。所谓田真造墨、邢夷造墨固然难以考实,但从今日考古发现看,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可能已有墨画的图案。殷墟出土的文字甲骨中可以见到有刻画前的朱书、墨书的痕迹。假如这是可信的,那么,墨书文字应该早于甲骨上的刻画文字。以常理推测,人类发现火之后,既然能发现火烧土块可令其坚硬而发明以土制陶,自然能发现火烧木材能成黑炭、烟熏石壁能积存碳灰而发明以碳制墨。所以,或许用墨(或漆)书于竹木简的文字是更早的发明,或许更古的还有泥版上的刻字,石片上的炭条书写,甚至树皮、树叶之上的书写或刻写。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箸于竹帛谓之书。”帛是丝织品,传说中国丝绸发明于黄帝时期,有很古远的历史。用墨可以绘陶器,可以书甲骨,自然也可以书竹简、书丝帛。问题是木质、竹质、丝质之类皆易腐朽,石面书迹则易涤除,远古的这类文字不可能留存到今天。先秦竹木简和帛书能存留到今天让人读出文字的最早的是出于东周,今日能见到的墨块最早只能是战国时代的遗物。③

①《通志·六书略》。

②《汉书·古今人表》。

③1942年出土有子弹库楚帛,宽38.7厘米,长47厘米,共有900余个墨书文字,属春秋中晚期作品。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古墓中出土有墨块,高1.2厘米,直经为2-1厘米,呈圆柱形,纯黑色。同墓出土有石砚和研墨石块。石砚石块上均有研磨痕迹和残墨。墓主是秦代人,这类遗物往早里算可能是战国时代的产品。

-88-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原始的岩画符号可能是中国文字的初形。问题是岩画年代的确定并不那么可靠。岩画作者一般不属于当时社会中文化水平高的一群人,我们难以从岩画符号的稚拙反推其创作年代的久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文字是社会文化交流的工具,岩画符号较难作为日常的文化交流工具。由岩画符号进化到社会文字,不是恰当的途径。唐兰《中国文字学》认为,“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着,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这种分析是讨论汉字字形的源起,当然很有道理,但中国古人的简单图画何时固定成了中国文字,还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

上文这些讨论涉及文字起源的许多问题,一时很难定论。我这是个围绕汉字与法制的话题,最想说的是,甲骨文字不是最早的中国文字。误认甲骨文字为最早的中国文字,会误导人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用于占卜或祭祀的。尽管占卜和祭祀往往事关君王的家国治理,但古代君王的家国治理有时可以与占卜或祭祀毫无关系。但文字一旦发明,却必然会于君王的家国治理相关联。我们不能说文字因君王治理的需要而产生,但文字一旦产生必然成为君王治理的重要工具。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甲骨文字所记录的内容尽管大都与法制无关,但当时的卜臣必须用这些文字记录占卜的过程和内容,却应该属于制度的安排。

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最古老的中国文献应该是《尚书》。《隋书·经藉志》说:“《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这应该是认为,有了文字,古中国的君王们就用以记录他们的言行,因而产生《尚书》这样的文献。《礼记·玉藻》中说:天子“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其《正义》说,《春秋》是动作之事,当属左史所书;《尚书》记言诰之事,当属右史所书。所谓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大概只是推测。今天所能见到的《春秋》只是鲁国学者孔子所编辑的东周史记。与《尚书》文献产生的相同时期,是否产生过记录当时君王事迹的《春秋》作品,现在难以查考。还有,今天所见到的《尚书》文本,内容始于尧舜。尧舜之前的君王言行缺乏可靠的文献记载。《史记·五帝本纪》虽有记述尧舜前君王的事迹,但正如《史记正义》作者所说,“太史公据古文并诸子百家论次,择其言语典雅者,故著为五帝本纪”,其可信度是难以保证的。但无论对于君王的言行记录始于何时,对于我们讨论文字与法制的关系来说,最需我们重视的是,专门设置史官,以文字记录君王的言行,是上古中国君王们的一种制度安排,应该说是一种重要的法制内容。

三、规范文字与强化法制

从战国时代开始,就有仓颉作书的传说。流传到今天,一般认为汉字是仓颉发明的。今日所知,最早说到仓颉与书法的关系的人是荀子。他在《荀子·解蔽》中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这话说得很明白,喜欢文字,为文字的发明进步做出了贡献的人有许多(“众矣”),但只有仓颉的文字被普遍使用,流传至今。这是为什么呢?荀子没有进一步追问和考查。后代的文人做过一些猜测,或认为“仓颉四目”,是个神人,造出的文字自然超过凡人;或认为,仓颉造字花的功夫比他人多,技巧比他人高,所以造出的文字比他人实用。但我认为,仓颉发明的文字之所以得以推广,是因权力的支持,具体说,应该是黄帝统一华夏之后以法制力量推行的结果。

许慎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于《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①《帝王世纪》中也说,“黄帝史官仓颉”。假如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正如上文所述,史官的主要职责是以文字记录君王之言行,那么,仓颉首先是以已有之文字从事记录君王言行的工作。他对文字有所发明,应该是改造已有文字或规范已有文字。《淮南子·修务训》:“史皇产而能书。”高诱注:“史皇仓颉,生而见鸟迹,知著书,故曰史皇,或曰颉皇。”史皇、仓颉,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卫恆《四体书势》:“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

①许慎《说文解字叙》。

-89-

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①根据这些说法,我们不妨再做些推测:(1)黄帝时发明、改造或规范文字的人还有沮诵,可能还另有史皇;(2)仓颉等人加以改造、规范的文字之所以“因而遂滋”,得以推广,应该与黄帝的认可或允许有很大关系。

君王之所以重视对文字的规范,当然源于文字对于君王治理的重要作用。从《尚书》所记内容来看,史官对于君王言行的记录基本上都是法令之言和治国之事。这就能让我们明白,设史官以文字记录君王言行之所以是制度安排,成为一项法制内容,是因为史官文字所记录的正是政权构建和运作的内容。政权需要借助文字建构制度,文字在政权的法制建构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点,在文字发明的早期,就为君王们所深悉。他们充分发挥文字在政治法制中的功能和价值,使文字更充分地为他们的家国治理服务,成为政治法制越来越重要的工具。从帝王号谥到辅臣职衔,从九州命名到谷物标识,从洪范定宪到断罪施刑……文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君王和辅臣们的重视。

《尚书·舜典》中说,舜接受尧禅让而执掌国政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所谓“协时月正日”,《史记集解》引郑玄的说法,认为是“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备有失误。”《史记正义》亦说,“乃合同四时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所谓“同律度量衡”,《史记集解》引郑玄曰:“律,音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也。”《史记正义》曰:“律之十二律,度之丈尺,量之斗斛,衡之斤两,皆使天下相同,无制度长短轻重异也。”《汉书·律历志》说:“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孔颖达《尚书正义》注解这两句话:“合四时之气,节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齐一也。律、法制及尺丈斛斗斤两皆均同。同律,王云:同,齐也,律,六律也;马云:律,法也;郑云:阴吕阳律也。度,如字丈尺也。量,力尚反,斗斛也。衡,称也。”各家说法比较一致的,是都让我们明白了,“协时月正日”是指统一季节、月份和日期的名称和分划,“同律度量衡”是指统一音律、长度、容积、重量等单位及名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尽管没有直接说到文字的规范统一,但我们可以从中感知到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统一时序及其名称,统一音律、长度、容积、重量之单位及其名称,没有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且正如班固《汉志》中所说,统一时序及其名称,统一音律、长度、容积、重量之单位及其名称,正是统一法度,无需如马融、孔颖达再把其中的“律”解释为法制或法律。班固认为,从伏羲画八卦,由记数开始,到了黄帝、尧、舜而制度大备。所谓“三代稽古,法度章焉”,从汉代到今天,虽缺乏器物考古的佐证,但这样的推断应该有些道理。这道理应该就在于,文字的发明和发达,不仅在大的架构上对于君王法制的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制度的细致规范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季节月日的统一确定,律度量衡的统一规定,我们今天可以从科学史、文化史等多种角度评论其重要性,而其法制史的重大贡献,则在于法制内容的细化和规范,其意义极其深远。这种高度细化高度规范的法制内容在比较大的地域范围内的统一,没有语言文字的发达,是难以实现的。

四、统一文字与中央集权

早期文字的使用范围可能仅局限于执政集团,最早很可能仅局限于一些专门的辅臣,如史臣、卜臣之类。所谓“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②,诗、箴谏、规诲、传言、谤之类,最早应该都是只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的。所以,最早全面掌握文字并发挥其功用的应该是史官。所以,《周礼》有所谓“五史”(内史、外史、大史、小史、御史)。而从商代卜辞看,起码到了殷商时代,卜臣应该亦是文字功能的重要掌握者。史官掌典册,记要事,书诰命,全面掌握国家机要,在上古之世,应该地位极高。周代官职中,太史是朝廷重要辅臣之一。因

①《晋书·卫恆传》。

②《左传·襄公十四年》。

-90-

文字文章的高度技术性要求,史官之职非一般人可任。通常的情况是,史官之家世代承业。司马迁说,“司马氏世典周史”①。但时代变迁,一是语言文字发展,社会教育展开,认识文字的人,会写文章的人,越来越多;一是诸侯强大,周室衰微,不仅诸侯各国史臣成长,周朝廷的史臣亦流散各国。如,“自司马氏去周適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②文字不再仅为王室所掌控,诸侯各国、社会各界都重视文字、使用文字,这无疑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文明进步。同时,这亦造成君王和朝廷控制的衰弱,诸侯权势的增大。当各诸侯国用文字形式公布各自不同于周朝制定的田制、民制和刑制,周王朝的统治实际上已经结束。

当秦代周而兴,重新统一中华,收尽天下各地的政权、兵权、财权,文字使用之权却难以收归朝廷。但文字的普及并非就是朝廷统治的障碍,却可成为郡县制集权统治的工具。商鞅学习李悝,改《法经》为法律,使秦国得以统一政令,统一刑赏,其中一个重要的依赖工具正是文字。秦统一全国,建立朝廷,设立郡县,朝廷对于郡县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法律和政令,而法律和政令的得以贯彻,必须依赖于文字。文字功能的重要性在这时特别地显露出来。但这时全国的文字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因文字的多样分化造成的字形和写法的多向歧变。“昔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世谓之籀书者也。及平王东迁,诸侯力政,家殊国异,而文字乖形。”③为了克服文字歧变造成的麻烦,为了发挥文字对于法制的积极作用,秦朝君臣齐心协力,为统一文字做出了重大贡献。“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④于是,在秦朝统一全国之初,文字学一度发达起来,小篆字体取代了各诸侯国的异体文字,秦朝廷在“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的同时,实现了“书同文字”。⑤

据说统一文字最初是出于丞相李斯的建议。李斯建议统一文字的另一重要目的是要禁锢天下人的思想。“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⑥秦始皇正是看到了统一文字对于巩固他的集权统治有诸多的好处,才接受李斯的建议。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用《史记正义》的话说,“六国制令不同,今令同之”,都需要借助于文字功能的力量。所以,统一文字,对于秦朝廷的集权统治,对于秦朝郡县制的确立和维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文字对于秦朝在郡县制下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贡献,我们还可举印信制度加以说明。印章的起源很古。河南安阳殷墟中已见有数枚青铜印章。殷商之后,各代皆有印章,但作为凭信工具,在先秦时期,符节的作用应该更为重要。《周礼·地官》:“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掌节掌守邦节而辨其用,以辅王命。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皆有期以反节。凡通达於天下者必有节,以传辅之。无节者,有几则不达。”尽管《周礼》的说法不一定可信,但周代的符节制度应该是存在的。许慎《说文解字》:“节,竹约也。”“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明汉代尚有符节制度。传说符是姜尚的发明,一般作为君主授予臣属兵权以调动军队的凭信,称为“兵符”。普通的以剖竹为之,高档的以青铜铸造。其中最讲究最重要的状呈虎形,称为“虎符”。符用于军事,节用于经济,制度看上去颇为严密。但秦朝统一中国后,郡县制度建立,政权组织复杂,派官设衙,仅有符节之制已难以适应中央集权统治和郡县治理的需要。于是,玺印发达,印绶制度建

①《史记·太史公自序》。

②同上注。

③卫恆《四体书势》,见《晋书·卫恆传》。

④许慎《说文解字叙》。

⑤《史记·秦始皇本纪》。

⑥《史记·李斯列传》。

-91-

立起来。首先是皇帝制有印信,然后是各级官员都赐给印绶。秦始皇之印由丞相李斯用出于楚国的那块著名的和氏璧磨刻而成,印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另一说认为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从此皇帝的宝印专称为玉玺。皇帝之下,将相郡守、各级官员皆配以印信,各按名分官职确定印文内容。印章之所以能发挥比符节更重要更广泛的凭信作用,主要因为印章有文字构成的内容。许慎《说文解字》曰:“印,执政所持信也。”段玉裁注曰:“凡有官守者皆曰执政,其所持之ㄗ信曰印。”从此开始,出将入相,文武官员,各按级别高低,职位大小,授予印章。印章有纽,印纽有孔,孔中穿有丝绳,称为印绶。将相郡守,各类官员,级别职位不同,使用的印信大小不一、材质不同,印绶的颜色亦不同。印绶佩带于腰间,成为官员身份的标志,官在印在,印失官失,有权有印,无印无权。皇帝的玉玺更是成为朝廷政权的象征。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考证说:“崔浩云,李斯磨和璧作之,汉诸帝世传服之,谓‘传国玺’。韦曜吴书云,玺方四寸,上句交五龙,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汉书云,文曰‘昊天之命皇帝寿昌’。按:二文不同。汉书元后传云,王莽令王舜逼太后取玺,王太后怒,投地,其角小缺。吴志云,孙坚入洛,埽除汉陵庙,军於甄官井得玺,後归魏。晋怀帝永嘉五年六月,帝蒙尘平阳,玺入前赵刘聪。至东晋成帝咸和四年,石勒灭前赵,得玺。穆帝永和八年,石勒为慕容俊灭,濮阳太守戴施入鄴,得玺,使何融送晋。传宋,宋传南齐,南齐传梁。梁传至天正二年,侯景破梁,至广陵,北齐将辛术定广陵,得玺,送北齐。至周建德六年正月,平北齐,玺入周。周传隋,隋传唐也。”得玉玺即得天下,失玉玺即失天下,印章之重要甚至超越于法制。从秦朝直到今天,印章制度一直是政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秦朝廷在李斯建议下统一全国文字,以小篆取代各国不同体式的文字。我们今天从周鼎、石鼓、六国钱币上所能看到各类文字,按秦朝廷的政令,全部不再使用。全国统一,允许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小篆字体的样式,整齐规矩的以李斯所书的绎山刻石文字为代表,不太整齐的以秦诏版文字为代表。但无论要求字形大小整齐还是可以稍有小大差异,不求规整,小篆的书写既较严格,又较繁琐。随着秦朝廷政令越来越繁多,法制越来越苛严,文书数量需要越来越多,官吏的文字书写量也越来越大。事烦吏累,文字字体亟需改革,于是隶书应运而生。“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独符、印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①据说,隶书体是程邈所创。“或曰,下土人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②唐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程邈创制隶书的事有待考证。从今天的考古发掘看,战国时期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趋向隶体的苗头,而隶书的真正成型,应该是汉代。但是,无论程邈创隶的故事是真是假,隶书是应政事需要而产生,应该可以相信。假如说以小篆统一全国文字是以文字的统一促进和强化法制的建设,那么,隶书之代小篆而兴盛,应该是法制的发展和强化促进了文字的进化。

五、字体演变与法制规范

《后汉书》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伦应该不是纸的发明者。许慎《说文解字》曰:“纸,絮一笘也。”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说:“汉初已有幡纸代简。……蔡伦锉故布及鱼网、树皮,而作之弥工,如蒙恬之前已有笔之谓也”。宋人史绳祖《学斋占笔》中也说:“纸笔不始于蔡伦、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则有之,谓纸笔始此二人则不可也。”近年甘肃天水放马滩、

①卫恆《四体书势》,见《晋书·卫恆传》。

②同上注。

-92-

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等处都见有西汉纸出土①,说明纸实非蔡伦的发明。但蔡伦对于造纸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是他改进了造纸技术,使造纸低廉化,从而使纸的使用得以普及。而用纸的普及和便利使书写得以进一步普及,且由简而纸,汉字书写的形式逐渐发生很大的改变。

隶书在汉魏两晋时期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逐渐楷化。东汉时,“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②楷书笔速加快即易成行书。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颖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变体,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称之‘行书’,刘德升即行书之祖也”。卫恒《四体书势》说:“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二是经章草而成今草。“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伯英弟文舒者,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韦仲将之徒,皆伯英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罗叔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故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河间张超亦有名,然虽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③今草到了晋人王羲之手中才真正定型。晋代文人间书翰往还常用草书。但草书过于艺术化,非有草书知识的人不易识认。所以,普通人之间的书信多用行书。而且,即使在草书信札中,涉及药方之类不可淆误的内容的,也需用行书甚至楷体书写。例如,王羲之《十七帖》中,各帖(信函)文字皆为草书,唯有《青李帖》字体是楷书(行楷),因其所书内容是药材名称及药材盛贮方式。同样道理,法制文书所要表述的皆是必须明确的确定性内容,是不宜用草体书写的。

唐代科举,吏部选拔人才强调“身、言、书、判”。《新唐书·选举志》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用“楷法遒美”的文字写“文理优长”的书判,是唐朝官制对于官员的基本要求。这无疑是唐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法制内容实际上展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朝廷或官府的文件文书,都必须以标准的楷体文字书写;二是只有能写出标准的楷书文字的学子才能成为朝廷或官府的官员。这一制度在唐朝有严格规定,到了五代时,因为战乱而一度废弛。宋朝建立后,这一制度一度得以恢复。洪迈《容斋随笔》中说:“既以书为艺,故唐人无不工楷法,以判为贵,故无不习熟……非若今人握笔据案,只署一字亦可。国初尚有唐余波,久而革去之。”宋朝廷后来不再强调这一制度,可能是因为科举士子早已习惯于以楷书应试求官,官场文书也早习惯于使用楷体文字,不再需要制度的严格规制。我们从明清的科举可以看出,尽管楷法要求不再有唐朝那样严格的制度规定,但主考选才,特别是殿试择官,书写不合楷法的举子,是难被取中的。明清官场之所以推崇馆阁书体,原因正在于此。馆阁体从书法艺术角度看自然是一种观念束缚和艺术障碍,但从朝廷和官府的法制文书要求看,则很有利于文件的规范和明晰。

汉字变迁复杂,法制内容宏富,以一篇短文讨论如此复杂宏富的话题,必然挂一漏万。我只是力求做一点尝试,尝试从汉字这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入手,考察古中国法制在一些特殊方面的变化状况。汉字的发明、改造和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在汉字发明、改造和规范的过程中,古中国法制体现出的主动的或被动的因应性变化,同样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中华法系有其特殊的内涵,中华法系的特殊内涵与汉字的特殊性质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

[责任编辑:金晞]

①见潘吉星《论印刷物物质载体纸的起源》,《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文集》第106-109页。

②卫恆《四体书势》,见《晋书·卫恆传》。

③《晋书·卫恆传》。

-93-

xxxx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相关制度汇编(1—5)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相关制度汇编(1—5)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制度 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推动学校普及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校制订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 1.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由教学副校长分管、教务处主抓,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中均有语言文字工作内容。 2. 健全制度,认真落实。有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的活动经费,语言文字规范化列入教学检查,并有改进措施。 3.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育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必须用普通话进行学习交流;在进行教育督导、检查评估时,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条件之一。 4.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职工业务考核工作结合。教师在考核、评优、聘任、晋升时,语言文字规范化必须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 二、规范用语 1.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逐步提高普通话水平。全体师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普通话培训,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均达到二乙及以上,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等级要达到二甲及以上。 2.把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和工作语言。校内所有人之间的交流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3.坚持说普通话。每位师生在校外要坚持说普通话,并积极参加校外的普通话实践活动,为提高全民的普通话水平出一份力。 三、规范用字 1.掌握汉字规范标准。专任教师掌握汉字规范标准,语文教师熟练掌握汉字规范标准。能辨认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的学生

达90%以上,能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字(字形、笔画、笔顺正确,并有一定的速度)的学生达90%以上,作业、答卷用字规范。 2.使用规范字。非语文专任教师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的用字要规范,语文教师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用字必须规范。学生除书法创作需要之外,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必须使用规范字。 3.汉字应用能力。全体教师和高段学生能辨别影视屏幕、图书报刊和商业活动中的不规范字(常用字范围内),能在计算机上正确输入汉字,能查找语言文字网站,发送规范的汉语言文字邮件。 4.校园内用字规范。铭牌、标志牌用字规范,电子屏幕、电化教学用字、校园网、板报、宣传栏等必须使用规范字。 5.学校公文、公章等用字规范。 四、加大宣传 1.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宣传环境。有经常性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阵地,如校园广播、板报和永久性、醒目的语言文字宣传标语等。 2.开展“推普”宣传活动。每年一度的“推普周”有活动计划、总结,积极开展各项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活动。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项活动,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举行中学生“优秀作业展览”、“写字比赛”、“征文比赛”、“编报”等活动,强化书写规范意识,努力提高书写质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规范用字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规范用字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3.开展语言文字教科研活动。开展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学改革或研究实验,组织师生进行社会用语用字调查、社会咨询服务等。 ××××学校 20××.08.30

语言学习知识文字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的经验。它的颁布,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1986年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推动了语言文字健康地向前发展。但是,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混乱的现象,如有的地方方言盛行,社会上乱写不规范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语言文字工作无法可依的状况亟待改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正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标志着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将全面走上法制的轨道。这对于进一步普及文化教育特别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将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由什么部门起草的?由谁公布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科文卫委员会起草的。起草工作于1997年二月正式启动,2000年4月完成。 这部法律是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江泽民主席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正式公布的。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何时公布的?自何时起施行?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4.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指导思想是: (1)与宪法等有关法律保持一致; (2)坚持新时期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3)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中,要体现主权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的什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

什么是普通话-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中华大民共和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宙审华人民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閉的总原则,国家机关在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职责,及对社会几儿个主要行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规范等。 普通话、规范字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什么是规范汉字? 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筒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经过整理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汉字规范。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信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如人、川、日、水等字。 “生”和“身”的用法 “生”和“身“在用法上右些纠结不清,很容弄错,石时其至会

间出突话来生”“sheng”,“”念"shen"”,前者右后居的。一船南方人不分该两个字的音,都念成“”的音,于是问出来了,“生”的宰义指“生自、生长、生存、,生计、生命、生平、产生、没没有成(素、加工)、生疏、生硬,学生”等等。“身”的宰义指“身体、生命、自己、人品荐,物体的主体部分”等等,在“生命”成一义项上讲,两个字有诉义的美系,因址,易出现用法不当的现,"生后”与“后生”,“终生"”与“终身”,许多人分不清它们的区别,以至于用错说话,“生后”指“出生以后”,“身后”"指“死了以后”,两者相对,不能程用;“终生”指“一生”,但多献身之事而言,“终身”也指如“奋斗终生”,“一生”,如“终身”,就多指烟婚姻大事,二者的使用场合是有区别的的。 我们学习语文,既要注重读音,又王明辨词义,才会正确的表达思想,明白地交流信息。 你知道有多少个使用汉字的国家吗? 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和现在仍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 越南在公元第一世纪传入汉字。13世纪创造了越南形声字,叫做“字喃”。“字喃”一直与汉字平行使用。19世纪起采用拉丁化新文字。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用新文字扫除文盲,着扫盲工作的开展,新文字在越南普及了。 日本在公元第三世纪传入汉字,不久,日本把汉字当成记音的字母来记录日本语言。后来又把记音字母的汉字察画简化,创适出“假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的《》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 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 ___》。 3.《秦风.》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日:“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都风》中保存了她的作品《____》,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一》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____》-诗中的句子。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____》,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____》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屈原《____》一诗中的句子,诗歌赞颂勇武刚强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10.南朝齐诗人____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即是他描写山水的名句。、 1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却气势壮阔。 12.中晚唐很多诗歌关注民生疾苦,如诗人____ 的《橡媪叹》一诗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 13.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____ 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没有斧凿的痕迹。 14.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____》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15.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1

中学语言文字工作职责及责任制

贾滩镇启亮中学语言文字工作 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县普通话校园语言工作会议精神、以各级语委和教委关于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文件为依据,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意义;从法纪观念的高度认识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和责任;大力开展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活动,实现普通话作为我校校园语言,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的目标。 三、推广普通话的具体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层级责任制。 在前阶段开展推普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我校推普的领导组 织机构落实层级管理、保证推普工作见实效。 1、学校推普的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语文科组长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的推普规划(组织教代会代表讨论、通过);领导和组织我校师生员工按《邢台市中小学普及普通话工作校园语评估标准》有步骤地开展推普活动;定期组织检查和总结我校的推普工作。 2、将推普工作纳入各科组、级组及行政部门的工作职责范围。各科组长、级组长和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的推普工作负责人,要按照学校的计划落实本部门的推普工作,做到有计划和总结。

3、各级教学班成立推普小组,组长由该班班长或语文科代表担任,负责制定和落实该班的推普公约;宣传该班推普中的好人好事;协助语文老师抓好早读、正字、正音工作。 (二)加强宣传力度,形成推普的共识。 坚持把推普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加大推普宣传力度,使师生认识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与国家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形成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和常规工作的共识,共创语言氛围,推动普通话的普及。 1、将每学期第二周定为我校推广普通话宣传行动周。 通过校会、级会、班会动员、广播、墙报宣传、组织推普专题报告、开展普通话知识竞赛、测试和评选推普积极分子等系列活动在校内形成推普高潮,形成人人讲普通话的语言氛围。? 2、将推普工作纳入学校宣传常规工作范围。 (1)坚持学校和语文科每学期各出版两期语言文字工作专栏墙报。 (2)各个教学班都有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公约。 (3) 校园内有大型永久性的语言文字工作宣传标语。学校走廊、通道语言文字标语确保有15条以上。 (4)学校校刊开设推普专栏,开展普通话校园语言的宣传。 (三)采取有效措施,使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普通话教学。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 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 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 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 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 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

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 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 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 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 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 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更重要的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这 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 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14.新时期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12字方针是什么? 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最新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测试题(教师试卷)

贞丰县者相镇第一小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测试题目 教师:总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目后相应的括号内)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 2000年11月1日 B 2000年12月1日 C 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 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 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规范汉字 B 通用汉字 C 标准汉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 义务 B 权利 C 责任 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A.便利 B.条件 C.培训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 教育行政部门 C 有关部门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A 法制建设 B 现代化建设 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 A 重大贡献 B 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 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 使用 B 发展 C 使用和发展 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

1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 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 15.公共服务行为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 16.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 17.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A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规范汉字 18. 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A各种艺术形式 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 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 19.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A繁体字 B异体字 C繁体字、异体字 2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 《汉语拼音方案》 B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2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 B地名和中文文献 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 22.异体字在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 B姓名 C姓氏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 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 A.迟钝B.敏锐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 A.思维B.感觉C.知觉D.想像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特点。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 5.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A.登门槛效应B.留面子效应 C.引诱法D.示范法 6.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 A.构造心理学B.机能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 C.沙赫特一辛格理论D.斯腾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特征的表现。 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提出的。 A.劳伦兹B.皮亚杰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韦伯定律 12.聚合思维 13.复合情绪 14.刻板印象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15.简述意识的含义并列举意识的几种不同状态。16.遗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7 17.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8.简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 四、论述题(20分) 19.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

中学语言文字工作中的过程概述及总结性叙述报告

中学语言文字工作总结报告 语言文字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交流工具,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随着信息化对社会影响的广泛深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更显重要。作为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学校,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功能,提升社会用语用字规范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XX年我校语言文字工作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继续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坚持贯彻和落实各级部门下达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有关法规和通知要求,在努力抓好新课改的同时,积极开展推广普及普通话和国家文字规范化工作,并使之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中。 一、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 、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

奠定了良好基础。 2、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梁玉国任组长,副书记冯连生、副校长崔国军、唐志成、贾永田任副组长,中层干部正职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领导小组在新学年初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 为使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还重视构建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组成的三级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即校长及中层干部组成的学校语言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上级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及工作实施;由语文组教师牵头,具体组织实施对教师规范用字、推广普通话的日常监督工作;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组成的班级推普小组负责班级及学生的规范用字、推广普通话工作的监督,确保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将工作落到实处。除此以外,还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师生用语用字和学校周边用字及时监督指正,更好地促进了学校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工作的落实。 3、完善制度,确保实施。 我校着重建立健全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建立了与教师、学生考核及评优相联系的语言文字考核制度,把普通话合格列入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质量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100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100题 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 1.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实施。 A. 2000年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2.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A. 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 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规范汉字 B. 通用汉字 C. 标准汉字 4.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 义务 B. 权利 C.责任 5.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A. 便利 B. 条件 C.培训 6.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 教育行政部门 C. 有关部门 7.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A. 法制建设 B. 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8. 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的组织和个人。 A. 重大贡献 B. 突出贡献 C. 特殊贡献 9.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 使用 B. 发展 C. 使用和发展 10.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 宪法 C. 民族区域自治法 11. 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 汉语和汉字 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 中文 12.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 13. 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 法律和规定 B. 方针和政策 C. 规范和标准 14.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 A. 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 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C. 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 15.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服务用字。 A. 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 常用汉字 16.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 普通话 B. 当地方言 C. 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17.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 A. 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 规范汉字 18. 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A.各种艺术形式 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 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 19.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 A. 繁体字 B. 异体字 C. 繁体字、异体字 2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写拼音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关于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测试卷

马头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法规知识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自(B )起施行。 A、2002 年1 月1 日; B、2001 年1 月1 日; C、2000 年10 月31日。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C ) A、北方话和汉字; B、普通话和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A )。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B )。 A、义务; B、权利; C、责任 5.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C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 6. 国家机关以(B )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

7.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A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 8. 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C )。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9. 公共服务行业以(A )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 10.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A )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 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 11. 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 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 A、简化汉字; B、印刷体汉字; C、规范汉字 12. (B )在需要使用方言时可以使用方言。 A、各种艺术形式; B、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 C、话剧、影视等艺术形式 13.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 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C)。 A、繁体字; B、异体字; C、繁体字、异体字

2017年汉语言文学考试真题以及答案解析(一)

2017年汉语言文学考试真题以及答案解析 2017年4 一名词解释(15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调类 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一般用五音标记法来表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3、部件 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大部分的汉字是由若干组笔画结构拼合而成的,这些相对独立的笔画结构称为「部件」。部件是大于基本笔画(例如:点、横、撇、捺等)而小于或等同于偏旁的结构单位。 4、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叫做单纯词 5、同位短语 又叫复指短语,多由两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词语不同,但复指同一个事物。

二、简答(40分) 1、简述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多方面。 1、从语音的地方特征和民族特征来看,普通话有翘舌音,而方言却没有;英语有齿间音,汉语却没有。 2、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来看,用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同样的语音形式可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 3、从语音的系统性来看,汉语里送气、不送气区别词义,英语不能;英语里清音、浊音区别词义,汉语普通话不能;语音的组合上,汉语的l只在音节开头出现,英语既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末尾。 2、举例简述四种造字法 ⑴所谓象形法,就是描绘实物的形状或特征的一种造字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基本要求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基本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和市教委、市语委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抓好普通话的推广活动,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特制定本要求: 一、常规管理 1.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个 学期至少召开2次会议。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 3.校园设警示标语牌、永久性标语牌;在学校走廊、张贴有关于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时提醒学生养成加强说普通话的意识;在教学楼、图书室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 4.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

5.校名牌、楼名牌、室名牌及校徽;学校的公文、文件头和校刊校报的刊头报头学校的公章、印鉴、图章;自编自印的各类印刷品等几个方面的用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 二、教学管理 1.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家校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 2.加强对各类教材、教辅读物、讲义、试卷、教案、等用语用词的规范审核把关。 3. 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三、师资管理 1.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条件,新教师上岗条件,教师续教育内容。 2.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 四、学生管理 1.“各科教学都应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和“作业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作业书写工整,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语言学习知识文字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 推普宣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下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的经验。它的颁布,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1986年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进入了新的时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推动了语言文字健康地向前发展。但是,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混乱的现象,如有的地方方言盛行,社会上乱写不规范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语言文字工作无法可依的状况亟待改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正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标志着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将全面走上法制的轨道。这对于进一步普及文化教育特别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将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何时公布的?自何时起施行?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 2000年10月31日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3.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与宪法等有关法律保持一致; (2)坚持新时期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3)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中,要体现主权意识,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的什么?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大众传媒》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镜中我” 2.媒介控制 3.信息社会 4.拟态环境 5. 5W理论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什么? 2.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30分) 试分析“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积极意义和缺陷。 试卷代号:21 6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镜中我”是库利学说中最为流行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他在1902年提出的,用来说明自我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不断形成的过程。所谓的“镜中我”可以理解为想像中的社会镜子,存在于个人生活交往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我们的自我就映照在这面社会镜子里。通过这面镜子我们才能认识自己。 2.媒介控制是指传播制度中通过某些环节或因素对传播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和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能够产生媒介控制作用的环节或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和政府的政治力量、各种利益集团和经济势力、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和传播媒介的内部控制等。 3.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为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 4.拟态环境也就是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5. 5W理论由拉斯韦尔提出,指一个传播过程中的五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阶段是文字传播时代。(5分) (2)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传播活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从文字的发明延续到印刷的兴起:(5分) (3)文字是继语言之后的第二种媒介,它的发明使传播活动和人类社会发生了意义重大的突破。从传播的角度看,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即使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和在时间上传之久远,从而弥补了口语媒介的两大缺陷。(5分) 2.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受众的自主参与。(4分)其主要观点有: (1)任何个人和弱小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4分)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商而存在。 (4分) (3)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的媒介更合乎

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

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 一、进度安排 1. 6—9月学校准备、业务指导。 2. 10—11月市级验收。 3. 12月为省级验收。 二、验收项目 1.听取汇报。 2.查看资料。 3.查看环境。 4.推门听课。 5.问卷调查。 6.现场测试。 三、资料准备 1.制度建设 (1)工作机制 成立语言文字工作组,要有工作组职责。 (2)学校有语言文字工作一年的大计划,月安排和总结。教导处有具体计划,月安排和工作总结。有听评课,评聘的相关制度。两个学期的课程表(写字、书法、校本课程要有标注),相关考核表,教师用语要求,普通话等级证书统计表,普通话等级比例统计表(普通话证书选用最高等级,新旧证兼可用)。 (3)校园环境 学校校牌如果是专人题字,有不规范子的,要有学校副牌;校牌、标语,指示牌等不能使用二简字,如有拼音的,拼音在上汉字在下;如注有外文,汉语在上,外文在下,且外文仅占三分之一位置。 (4)经费保障 2.能力建设

学习新的文字规范(2013年语委发的一本绿皮手册)。 3.教育教学 (1)教育教学中不能出现二简字。检查当学期教案、学生作业本(电子教案用U盘拷贝,学生作业每班至少5本),有传统文化传承记录体现。 (2)语言文字培训,要有培训教师教案、学员笔记,培训安排至少两月一次,一学期三次,一年六次,示范校可适当多安排一些。 (3)学校各项活动的方案、过程、结果、小结要全部保存。 4.法制宣传 (1)利用学校黑板报等对社区,家长做推普宣传。 (2)做活动要留下照片等影像资料。 (3)推广普通话不等于消灭方言。 5.科学发展 语言文字工作要拓宽视眼,实践创新,可以突显校本特色。 6.汇报材料 (1)所有资料的排版,格式,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要规范。 (2)所有内容都要体现在汇报材料中。 (3)“推普周”活动(9月开学第二周)是一项单独活动,资料要单独存放,不要和其他活动资料放在一起。 (4)学校其他活动(包括运动会,扫墓,各种比赛)的方案,过程,小结等资料要全套保存。

1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

第一次3月7日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解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促进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是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语言文字法制建设为语言文字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总依据。准确理解和把握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宪法,也是迄今一直在实施中的宪法。这部宪法的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推广普通话这项工作被纳入国家根本大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也强调了普通话具有了全国通用的性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这部法律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教育法》实施后,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进行教学成为学校及其

他教育机构应尽的义务,而且在教学中推广普通话和规范字也成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尽的义务。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这部法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 立法目的:1.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 2.用法律形式确定公民在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权利,以及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义务。 3.对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进行管理。 适用范围: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即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主要内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共四章二十八条。主要包括:立法目的;适用范围;语言政策;公民的语言权利;政府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职责和主要工作;语言文字应用的总原则;奖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语言文字的管理体制;法律责任;附则。 主要调整对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政府行为和大众传媒、公共场合的用语用字,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测试题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测试 题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测试题目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目后相应的括号内)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 2000年11月1日 B 2000年12月1日 C 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 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 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规范汉字 B 通用汉字 C 标准汉字 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 义务 B 权利 C 责任 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A.便利 B.条件 C.培训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 教育行政部门 C 有关部门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A 法制建设 B 现代化建设 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 A 重大贡献 B 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 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 使用 B 发展 C 使用和发展 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 1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 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 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