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生态预测预报试题库

昆虫生态预测预报试题库

昆虫生态预测预报试题库
昆虫生态预测预报试题库

山西农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发育起点温度: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有效温度。高于此温度昆虫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优势种:在整个群落的不同营养阶层中,在数量或功能上占优势、对整个群落的外貌、性质及功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年龄组配:是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和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发育进度(如各龄幼虫、各级卵、蛹或成虫)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的百分率

预测预报: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提供虫情苗情报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3、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4、蚜虫,螨类一般在干旱年份发生重。(√)

5、食物是影响昆虫的非密度制约因子。(×)

6、一般在食料,气候等适宜条件下,无翅蚜多于有翅蚜。(√)

7、对生态对策位于r-k连续统中间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一般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8、自然环境中昆虫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是逻辑斯蒂模型。(√)

9、生态系统中所指的生产者是人类。(×)

10、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

三、填空题(每虫0.5分,共15分) 1、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把温度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和(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两大部分即(生物)和(非生物),四个基本成分即(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昆虫的种群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营养结构)和( 时间结构)。

4、昆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 观察法 )和(统计法)。

5、生态学的四个组织水平为(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6、昆虫生态中常用的两大类生命表是(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

7、昆虫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控制呼吸强度)和(改变行为)。

8、害虫预测预报根据内容分 (发生期预测)、 (发生量预测)、( 迁飞性害虫预测 )和(害虫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

四、计算题(共10分)

请完成以下的一个假设特定年龄生命表的计算

X lx dx Lx Tx ex

1 1000 300 850 2180 2.18

2 700 200 600 1330 1.90

3 500 200 400 730 1.46

4 300 200 200 330 1.10

5 100 50 75 130 1.30

6 50 30 35 55 1.10

7 20 10 15 20 1.00

8 10 10 5 5 0.5

表中,x为按年龄或按一定时间划分的单位时间期限;lx 为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虫数;dx为在x期限内的死亡数;ex为在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数;Lx为在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目;Tx为自x期限后的平均存活数的累计数。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休眠和滞育的区别和联系

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

联系:都是由不良环境造成的

区别:休眠可以恢复,滞育不可恢复。

2、昆虫分布型的类型及测定方法

随机分布:潘松分布

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奈曼分布,潘松分布

均匀分布:正二项分布

3、历期与期距区别和联系

历期: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

期距:昆虫两个发育进度之间相距的时间。

区别:联系:

4、简述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应用中的局限性。

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取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积温法则的应用:

a、预测农业害虫和天敌的地理分布及其在某地一年发生和代数

b、预测农业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期

c、利用于初选保存天敌低温和释放天敌适期。

d、利用于选择和引进天敌。

局限性:

(1)有效积温只考虑温度条件,其他条件如食物、湿度等没考虑。

(2)以温度和发育速率的直线关系为前提的,而事实情况,温度与发育速率是呈S型曲线的,因此无法呈现高温区对害虫的影响。

(3)该项法则的数据是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得的,与外界变温条件下昆虫的发育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4)有些昆虫有滞育现象,所以对有滞育现象的昆虫,测定的发生期发生量难免有误差。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根据你所学的种群生态学知识论述一下生态对策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

①概念:是种群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是种群的一种遗传学特性。

②类型:生态对策可分为K—对策、R—对策、中间型。

③特征:

K—对策者类型:r值较小,k值较大;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经常处于环境容量水平,称为K—选择,属于K选择的生物,称为K类有机体。这类有机体体型常较大,寿命与世代亦较长,繁殖能力小,但常具有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因此,其后代的死亡率较低,通常不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3分)K类害虫常处于低个体数水平,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强,虫口死亡率低,易于回升。R—对策者类型:r值较大,k值相应较小;种群密度比较稳定,很少达到环境容量水平,称为R—对策。属于R选择的生物,称为R类有机体,这类生物有机体的体型往往比较小,寿命以及每个世代的周期较短,繁殖能力很强,但常没有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因此,其后代的死亡率较高,通常具有较强的扩散迁移能力。(2分)r类害虫具有高的繁殖力,大发生频率高,在种群遭受环境或人为干扰后恢复的能力强,能迅速从低密度上升到高密度,许多种类的迁移性强。

④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根据K对策和R对策型的特点,可为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2分)

对R类对策的害虫,其繁殖力较大,大发生频率高,种群恢复能力强,许多种类扩散迁移能力强,常为暴发性害虫,虽有天敌侵袭,但在其大发生之前控制作用比较小。故对此类害虫防治策略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并重的综合防治。(2分) 对K类对策的害虫的防治对策是耕作防治和培育对害虫有抗性的栽培品种。对于K类对策的害虫的一种特殊有效的策略是先将虫口压低到相当低的水平,再用不育防治或遗传防治达到灭绝的程度。(2分)

而对中间型害虫,利用生物防治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1分)

2. 简述生物多样性的类型,论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类型: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1)直接使用价值 : 许多野生动、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是重要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

(2)间接使用价值 :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非消费使用价值:(生态系统生产力、保护水土资源 .气候调节、对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种间关系、生态旅游、环境监测 )备择价值:是指物种在未来某个时候能为人类提供经济利益的潜能。

(3)潜在使用价值

生态农业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建设一种既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农业的负效应:能源过度消耗;水资源消耗;生产成本增长:污染加剧;其它负效应。

山西农业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卷)

一、名词解释(30分)

1. 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2. 生态对策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昆虫的生态对策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的体现。

3. 过冷却现象是指当昆虫体温下降到零度以下时,体液仍不结冰的现象。

4. 群落稳定性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它包括群落现状稳定性、时间过程稳定性、抗扰动能力稳定性和扰动后恢复平稳的稳定性等4种情况。

5. 数理统计预测是利用统计学原理,从害虫发生的历史资料中,概括出环境因子与虫害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目前环境因子的情况,来预报未来害虫发生的情况。

6. 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7.经济损害水平是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损害水平。

8.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9.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条件的一种暂时性的适应性。当这种不良的条件一旦消除而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时,昆虫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正常地生长发育。

10.种群控制指数是指以被因素作用的种群趋势指数(I′)与原有种群趋势指数(I)的比值。

二、填空题(20分)

1、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动取决于种群基数、繁殖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2、生态金字塔包括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3、测定昆虫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的方法有定温法、人工变温法、自然变温法。

4、预测预报按预测内容分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

5、常用抽样方法和技术有估值抽样法、分层抽样法、阶层抽样法、序贯抽样法、标记---回捕法。

6、生命表包括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

三、简答题(30分)

1. 农业害虫预测预报的内容。

a) 预测寄主条件、虫源条件和人为措施等多组合下的害虫发生情况。(1分)

b) 预测上述多种条件组合下害虫发生变化的全过程,不仅限于静态预测,而且要做到动态预测。(1分)c) 邓预测主要害虫的变化,也能预测次要害虫的消第。(1分)

d) 预测害虫可能造成的损失、防治效果、防治效益及其副作用。

e) 依据预测结果,可以指导药剂防治,指导栽培措施的实施,指导综合防治。一个成功的预测方案可以帮助人们制定防治策略,指导防治方案的最优化选择。(2分)

2.害虫预测的方法有那些?

A、统计法根据多年观察积累的资料,探讨某种因素如气候因素、物候现象等,与害虫某一虫态的发生期、发生量的关系,或害虫种群本身前、后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或数理统计计算,组建各种预测式。(2分)

B、实验法应用实验生物学方法,主要求出害虫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和有效积温,然后应用当地气象资料预测其发生期。另一方面,用实验方法探讨营养、气候、天敌等因素对害虫生存、繁殖能力的影响,提供发生量预测的依据。(2分)

C、观察法是指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为目前我国最通行的预测方法。主要预测发生期、发生量和灾害程度。此外,昆虫生殖系统的发育观察结果,亦可作出预报。(1分)

3.响昆虫耐寒力的因素有那些?

A、不同发育阶段和龄期耐寒力不同。(2分)

B、昆虫的生理状态不同耐寒力不同。昆虫的耐寒力常因虫体含水量及体内脂肪积累等生理状态的变化而表

现出很大差异。2分

C、同一发育阶段在不同季节内耐寒力不同。昆虫怕过冷却点在一年中因季节变化而变化,随所气温的下降而降低,耐寒性随着增强。(2分)

4.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比较有那些不同点?

A、种植的植物单一,其生长发育进度整齐,植物种间的竞争较少,各农田生态系统的分界明显。(1分)

B、以人们选定的种植植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生物群落中,生物类群贫乏,营养层次简短,食物链环数目少,系统内部自我调节的机能较差,系统的稳定性差,易受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1分)

C、由于种植的植物(生产者)种类单一,数量多,往往导致一些一级消费者(如害虫)数量多,危害重,成为优势种害虫,而需要防治,尤其使用化学防治法,常使这一系统遭到破坏,失去平衡。(1分)

D、种植的植物生长时间短,如一年生的作物,蔬菜和多年生的果树,而使群落的演替时间短或是不连续。(1分)

E、由于系统内的一些产品(如种子、果实、叶、根等)被人们收获而离开系统,故必须采取施肥、灌水等手段。以维持系统中正常的物流和能流,保证高的生产力。(1分)

F、生态系统的机构因社会(人类)的需要、经济效益而发生变化,故实际上农业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1分)

5.有效积温法则的应用。略

四、论述题(20分)

根据你所学的种群生态学知识,论述一下生命表的特点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1、生命表的概念(4分)

生命表(life table)是指将一定种群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死亡年龄(时间)等资料列成表,以便分析该种昆虫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引起数量变动的原因。是研究昆虫数量动态的重要方法之一。

2、生命表的特点(8分)

①、系统性:表现在它系统地记录了自然条件下和实验条件下昆虫种群在整个世代从开始至结尾的生存或生

殖的情况。(2分)

②、阶段性:表现在它分阶段地记录了各虫态,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生存和生殖情况。(2分)

③、综合性:表现在它记录了影响种群数量消长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形式。(2分)

④、关键性:表现在通过对关键因子的分析,找出在错综复杂的综合因素中的关键因子和关键虫期(2分)

3、生命表的应用(8分)

①、应用于害虫的数量测报(由描述性的定性的到解释性的定量化的转变)。(2分)

②、应用于评价各种防治措施对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除了能精确分析出单项措施在某个特定时刻的防治效

果外,还能从整个种群数量变动的估值来评价防治措施的最终效果。(2分)

③、应用于害虫的科学管理上。(2分)

④、应用于种群数量变动和模式化表达。即模型的建立。(2分)

山西农业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

1、限制因子: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2、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称为生物钟。

3、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等过程,结合而成的生态单元,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5、优势种:在整个群落的不同营养阶层中,在数量或功能上占优势、对整个群落的外貌、性质及功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6、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和它们形成的过程。

7、发育起点温度: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有效温度。高于此温度昆虫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8、信息素:一种由昆虫分泌并释放到体外,以引起同种昆虫其他个体产生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9、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10、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条件的一种暂时性的适应性。当这种不良的条件一旦消除而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时,昆虫便可立即停止休眠而继续正常地生长发育。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生态学是 1869 年德国生物学家 Haeckel(海克尔)提出。

2. 所谓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指结构、功能和输入、输出物质在数量上的平衡。

3.昆虫的滞育包括专性滞育和兼性滞育。

4.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5.昆虫的行为有趋性、反射、本能和学习四大类。

6.昆虫种群聚集分布包括核心分布又称奈曼分布、负二项分布又称嵌纹分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 耐受性定律的概念及特点。

答: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2分)

耐受性定律的特点:

①它不仅考虑到因子量的过少,而且也考虑到因子量的过多。

②不仅考虑到外界因子的限制作用,也考虑到生物本身耐受能力

③还考虑到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3分)

2. 频次分步测定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答: a、确定调查对象。(0.5分)

b、选好调查标准地。根据害虫发生的情况和危害程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地。(0.5分)

c、确定调查方法。包括抽样方案的制定、抽样单位的选择和理论抽样数的确定。(1分)

d、整理调查结果。列出每个样方的虫口数(X),和实测频次(f)所组成的频次分布统计表,以求出样本方差(S2)和平均数(x)(1分)

e、按照各分布型的概率通式,计算各项理论概率及其相应的理论次数。(1分)

f、进行卡方检验,测定其实测频次与理论频次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1分)

3. 影响群落丰富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群落丰富度的因素有:

①历史因素,每个物种移居到这个海岛上来的时间长短。(1分)

②潜在的移居者的数量。也就是移居者原居住地所拥有的潜在能移居的物种有多少。(1分)

③离潜在移居物种原居住地的距离。(1分)

④能容纳这些物种的生境大小。(1分)

⑤这些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如某些种是受抑制正趋于绝灭,还是正在向优势种的方向发展。(1分)

4. 常用的抽样方法及抽样单位有哪些?

答:常用的抽样方法有:

1、五点抽样适合于密集的或成行的植物、害虫分布为随机分布的情况,可按一定的面积、长度或植株数量选取样点(04分)

2、对角线抽样有单对角线和双对角线(0.4分)

3、棋盘式抽样(0.4分)

4、分行抽样(平行线抽样)(0.4分)

5、“Z”字形抽样适合于害虫分布负二项分布的情况(0.4分)

6、等距抽样

常用的抽样单位有:

1、长度单位常用生长密集的条播作物(0.4分)

2、面积单位常用于调查地面或地下害虫(0.4分)

3、体积或容积单位调查木材或贮粮害虫(0.4分)

4、重量单位调查粮食和种子中害虫(0.4分)

5、时间单位活动性大的害虫,观察单位时间内经过、起飞或捕获的虫数(0.4分)

6、以植株、部分植株或植株的某一器官为单位(0.4分)

7、诱集物单位(0.3分)

8、网捕单位(0.3分)

5.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的生物彼此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的联系,构成

一个复杂的生物种的集合体。(1分)

②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有着不可分割性。(0.5分)

③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生物成员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0.5分)

④同一地域的同一群落都具有其时间和空间的结构的特点(1分)

⑤生物群落的松散性和模糊性。(1分)

⑥群落的演替(succession)。群落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特征,称为群落演替。(1分)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及其应用。略

2. 迁飞昆虫的种群特征与类型

答:迁飞昆虫的种群特征:

A. 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上下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2分)

B. 在一个相当大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即大区域内同时突然发生。(2分)

C. 种群在上下两代的发育进度不符合。(1分)

D. 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续现象(1分)迁飞昆虫的类型:

A 无固定繁殖基地,连续性迁飞类型(1分)

B 有固定繁殖基地的迁飞类型(如蝗虫)(1分)

C 越冬越夏迁飞类型(如七星瓢虫)(1分)

D 蚜虫迁飞类型(有翅型)(1分)

五、论述题(15分)

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论述一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伦理学价值等三个方面。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5分)

直接价值进一步分为消耗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就地使用的物品体现着消耗使用价值,进入市场的产品体现着生产使用价值。

消耗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另外一项------药物也是人类生存的关键,而大多数的药物是由动植物和微生物提取或是合成的。

生产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工业原料。如木材、橡胶、油脂等等。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5分)

(一)、非消费使用价值

生物群落提供了多种在使用中不被消耗掉的环境服务,如野生昆虫给农作物传粉的价值,这种使用价值算起来相对容易些,可由其传粉活动所增加的农作物产值来估算。但确定生态系统的其他使用价值要更困难些,特别是在全球尺度上。主要集中在七个方面:

1、生态系统生产力

2、保护水土资源

3、气候调节

4、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

5、种间关系

6、休闲和生态旅游

7、环境监测

对化学毒物特别敏感的物种能作为检测环境健康的“早期预警系统”。

(二)、备择价值

物种的择价值是指物种在未来某个时候能为人类提供经济利益的潜能。当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时,满足这些需求的方法也必须改变,解决问题的途径往往是寻找新的自然生物:昆虫学家寻找能用于生物防治的天敌昆虫,微生物学家寻找能促进生化过程的细菌,动物学家呢,寻找能更有效的生产动物蛋白、对环境损害较小的

物种,药物学家则致力于收集和筛选野生物种中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如果生物多样性减少了,发现和利用新物种的能力也随之减少。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伦理学意义(5分)

1.每个物种都有存在的权利

2.所有物种是相互依存的

3.人类必须生活在与其他物种相同的生态学限度内

4.人类有责任充当地球的管家,因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与地球上其它物种一样,受到永恒生态规律的制约。

5.对人类活动和人类多样性的尊重与对生物多样性的

兼容。

6.自然的精神和美学价值胜过其他的经济价值

7.确定生物起源需要生物多样性

山西农业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

1、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2、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生活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称为生物钟。

3、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4、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5、优势种:在整个群落的不同营养阶层中,在数量或功能上占优势、对整个群落的外貌、性质及功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6、害虫预测预报: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提供虫情苗情报告。

7、发育起点温度: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有效温度。高于此温度昆虫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8、信息素:一种由昆虫分泌并释放到体外,以引起同种昆虫其他个体产生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

9、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10、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是一种内在的比较稳定的遗传性表现。即使给予适宜的温度或食物条件,也不能阻止滞育的发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生态学是 1869 年德国生物学家 Haeckel(海克尔)提出。2. 所谓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指结构、功能和输入、输出物质在数量上的平衡。

3. 系统反馈机制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4.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5. 害虫预测的方法有统计法、实验法和观察法。

6. 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可划分为五个温区适温范围、临界致死高温范围、致死高温范围、临界致死低温范围和致死低温范围。

三、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见前几份卷子

1. 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在应用上的局限性。

2. 频次分步测定的具体步骤有哪些?

3. 影响群落丰富度的因素有哪些?

4. 常用的抽样方法及抽样单位有哪些?

5. 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四、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及其应用。略

2.农作物预测预报的类别(包括预测内容分类和预测时间分类)。

答:农作物预测预报可按预测内容和预测时间进行分类。

(一)按预测内容分4类

①发生期预测(1分)

②发生量预测(1分)

③迁飞害虫预测(1分)

④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1分)

(二)按预测时间长短分

①短期预测 (1.5分)

②中期预测(1.5分)

③长期预测(1.5分)

④超长期预测(1.5分)

五、论述题(15分)

根据你所学的种群生态学知识论述一下生态对策的类型、特征及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略

山西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

1、Ecology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性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2、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最终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削弱或衰减作用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3、Pupulation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4、Ecology niche生态位:是由美国学者约翰森提出来的,用以描述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活小区内可以占据资源的部位。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5、Bionomic strategies生态对策:即昆虫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方式。昆虫的生态对策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的体现。。

6、年龄组配:是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和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发育进度(如各龄幼虫、各级卵、蛹或成虫)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的百分率

7、临界光照周期:引起昆虫种群50%左右个体进入滞育的光周期界限叫做临界光照周期。

8、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相似种的竞争结果极少能占领相似的生态位,而是每个种发展成为占有某些特别的食物,并具有不同于它的竞争者的特有生活方式。

9、内禀增长能力:是指在给定的物理和生物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

10、群落多样性(Diversity of community)是群落中物种数和各物种个体数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表示

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群落的演替按出现的起点可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按引起的演替原因可分为内因性演替和外因性演替,按群落代谢特征可分为自养性演替和异养性演替。

2、隔离种群至少需要 50 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 500 个个体。

3、昆虫种群的大小和变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昆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和环境容量(k)。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即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

5、生物与环境是生态环境的两类组分,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6、害虫预测的方法很多按其基本作法可大致分为三类:统计法,实验法和观察法

7、期距就是昆虫两个发育进度之间相距的时间。

8、历期是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

9、群落的营养结构可以用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锥体来表征。

10、抽样方法一般的分类: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分层抽样

11、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是在发生期、发生量等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系统的概念及属性答:系统:是许多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单元或成分的集合体,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成为一个整体(1分)。

系统的属性:

1.系统的整体性系统虽是由许多离散亚系统组成,但它们之间却又集合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1分)

2.系统的界限和功能系统都有一定的范围,这种范围的划分,一是根据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二是根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而定。(1分)

3.系统的有序性有序原则体现在系统内部的层次结构。层次原则提示着系统内部各组成分间存在着包含、隶属、支配、服从等传递关系。(1分)

4.与环境的融合性人们常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系统的中心,而除此以外的一切均视作环境。(1分)

2、简述种及其特点?

答:种的概念: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类种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2分)

种的特点:

A、自然情况下,个体间的自由交配。(1分)

B、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并与其它种群生殖上隔离。(1分)

C、占有一定的地理分布。(1分)

3、何为“3S”系统,三者的相互关系?

答:“3S”系统是指RS (遥感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

RS (遥感技术)指远距离的探测技术用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关于一定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1分)

GIS (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集、储存、管理、分析和表达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信息系统(1分)

GPS (全球定位系统)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导航系统,GPS 用24颗卫星在两万公里高度构成的卫星群发生的信号确定地球空间中任一位置的三维精确的坐标。(1分)

三者的关系:RS 为 GIS信息采集、数据更新的来源,同时在GIS 支持下遥感影像技术处理技术才得以不断

发展。GPS的加入,是因为在RS和GIS 的综合系统中所处理的空间数据需要有其空间坐标。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一体化信息处理、信息采集应用技术系统,简称为三“S”技术。(2分)

4、举例说明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

一个群落是由许多物种组成的,群落的性质除取决于各成员质的特征也取决于量的特征,这些种群在量方面的特征又分为物种数目和各种群中个体数量两个方面。任何一个群落,僻如对一个孤立的海岛上的群落来说,决定种群量的因素,经常有五个:(2.5分)

①历史因素,每个物种移居到这个海岛上来的时间长短。(0.5分)

②潜在的移居者的数量。也就是移居者原居住地所拥有的潜在能移居的物种有多少。(0.5分)

③离潜在移居物种原居住地的距离。(0.5分)

④能容纳这些物种的生境大小。(0.5分)

⑤这些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如某些种是受抑制正趋于绝灭,还是正在向优势种的方向发展。(0.5分)

四、计算

发育期(x)每一虫

开始时

存活数

(Lx)

死亡原

(dx*f

每一虫

期的死

亡数

(dx)

死亡率

(%)qx

存活率

(%)Sx

卵期6000 捕食、

寄生、

自然损

2000 33.3 66.7

孵化期4000 捕食、

寄生、

自然损

2000 50 50

1~3龄幼虫期2000 捕食、

寄生、

自然损

500 25 75

4~6龄幼虫期1500 捕食、

寄生、

自然损

500 33.3 66.7

蛹期1000 灌溉等500 50 50 成虫500 性比

(雌/

=40:60

100 20 80

♀*2 400 生育力

下降

200 50 50

全世代5800 96.67 3.33 解:

雌蛾的最大产卵量200,平均产卵量120(每空1分)其期望卵量=200*(400-200)/2=20000(2分)实际卵量=120*(400-200)/2=12000(1分)

趋势指数=12000/6000=2.0(2分)

五、论述题(15分)

根据你所学的生态平衡的知识,论述一下生态平衡的机制及实用意义。

答:1、生态平衡: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其实质是在特定时间、空间里群体和其所处环境相互关系中种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相对平衡状态。(3分)

2、生态平衡的机制

生态平衡的实质是在特定时间、空间里群体和其所处环境相互关系中种种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相对平衡状态。(3分)

3、生态平衡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即由不能为动物利用的光能通过植物的吸收转化为动物可以利用的化学能,再通过动植物间营养物质不断地循环,从无机态变为有机态,再由有机态变为无机态,相互不断地转换着,这种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既相互直辖市又相互矛盾,推动着生态系统的变化、发育和演替,同时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动态是指它是在不断变化着,而平衡是指在一定特定时间和空间里又保持着恒定的状态。(3分)

所以生态平衡就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生物群体之间以及生物群体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而维持着某种恒定的状态。因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都在随时发生变异,但生态系统内具有反馈机制,在遇到外来的干扰或内部的变化时,它有一种反馈或回弹的能力。(3分)

生态平衡包括三方面:即结构、功能和输入、输出物质在数量上的平衡。(3分)

山西农业大学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20分)

1、生态系统(ecosystem)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联系等过程,结合而成的生态单元,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条件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2、昆虫生态学(Insect Ecology)主要是研究和分析昆虫生存、繁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4、生态位(ecology niche):是由美国学者约翰森提出来的,用以描述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活小区内可以占据资源的部位。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5、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它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和它们形成的过程。

6、年龄组配:是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和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发育进度(如各龄幼虫、各级卵、蛹或成虫)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的百分率

7、群落的优势种;在一个群落中所有物种的种群起的作用有都是不完全相同的。在群落的发育或能量转换过程中,常由于一个或几个种群的数量、大小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群落的组成,似乎能决定整个群落的性质,这样的物种称为群落中的优势种。

8、群落的格局:生物在环境中分布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结构

9、积温常数: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取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积累的总热能以发育历期与此期间的平均温度的乘积表示,称为积温常数(k’)。

10、群落多样性(Diversity of community)是群落中物种数和各物种个体数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一种表示

方法。

二、填空题(30分) 1、根据种群内个体的聚集程度和方式不同,可把昆虫种群的空间格局分为随机型和聚集型两大类。在随机型中包括正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在聚集分布型中包括正二项分布(奈曼分布) 和负二项分布(嵌纹分布)。

2、嵌纹分布或负二项分布这是昆虫最广泛的一种分布。

3、昆虫种群的大小和变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昆虫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和环境容量(k)。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即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

5、生物与环境是生态环境的两类组分,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6、害虫预测的方法很多按其基本作法可大致分为三类:统计法,实验法和观察法

7、期距就是昆虫两个发育进度之间相距的时间。

8、历期是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

9、选取预报因子的原则:样本数要足够多、选择因子的数目要恰当、选择准主导因子

10、抽样方法一般的分类: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分层抽样

11、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是在发生期、发生量等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1/10”定律和“50/500”法则?

答:能流( energy flow ):指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间能量的输入、转换、传导、消失的过程,它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2分)

“1/10定律”,即从上一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是10%。(1分)

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持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2分)

2、简述种及其特点?略

3、何为“3S”系统,三者的相互关系?略

4、举例说明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略

四、计算题(15分)略

五、论述题(15分)

论述设计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及我国农业的发展

趋势?

答:设计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生态系统管理为理论基础,使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如作为第二级消费者的害虫天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气候因素等)的控害作用,协调运用生物、化学、物理、遗传等防治措施,将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并逐渐向着以农田所有有害生物为防治对象的、以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控害为主的、区域性的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IPM )(10分)

中国的“集约持续农业”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物质投入水平,这是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1分)

2.努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坚持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高度集约地多维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

3.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投入效益,并节约和保护资源(1分)

4.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从宏观上有效加以调控。(1分)

5.有效的控制环境退化,尤其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使农业持续发展。把治理与发展协调起

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序高效的利用资源,减环境污染和破坏。(1分)

昆虫生态复习-2013

《昆虫生态学及预测预报》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个体生态学群体生态学适温范围发育历期过冷却点有效基数发育起点温有效积温气候图形态指标预测法物候预测法经验指数预测法昆虫休眠昆虫滞育发生期预测昆虫生态学温区光周期临界光周期历期发育进度过冷却现象种群密度环境期距物候预测法经济阈值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特定时间生命表临界光照虫态昆虫生态学有效温度年龄组配适宜温区过冷却点过冷却现象种群密度历期发育速率期距物候预测法有效积温分令分级预测法临界光照周期害虫预测预报生命表聚集分布密度制约因子种群密度 二.简答题 1.气候因素包括哪些? 2.土壤因素包括哪些? 3.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按预测内容可分为哪几类? 4.根据引起昆虫滞育临界光周期的不同,常将昆虫分为哪几类? 5.昆虫获得水分的途径包括哪几个方面? 6. 害虫发生量预测的常用方法包括哪几种? 7. 害虫预测预报的基本作法为哪几种? 8.害虫发生期预测的方法,常用的有哪几种? 9.主要非生物因素包括哪几类? 10.主要生物因素包括哪几类?11.昆虫空间分布型的类型常包括有几类? 12.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主要因子是哪些? 13.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按预测内容可分为几类?14.害虫预测预报的基本作法可分为哪些?15.昆虫耐寒能力的季节性变化规律?16.兼性滞育昆虫与专性滞育昆虫有何不同?17.特定年龄生命表的特点?18.产量损失调查常包括哪几个方面?19.根据昆虫食性,将昆虫可分为几类?20.昆虫的休眠与性滞育有何不同?21.特定时间生命表的适用于具有哪些特点的昆虫种类?22昆虫空间分布型分析有哪几种方法? 三. 问答题 1.有效积温法则在应用上有哪些用途? 2.生态因子中,非生物因子与生物因子在作用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3.昆虫种群的生长型有哪几种?其适合的对象种群有什么特点? 4.有效积温法则在应用上有哪些局限性? 5.你认为昆虫发生量预测预报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6.什么是害虫预测预报,其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生态学试题与答案(最后)

生态学单选 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 A.理论生态学 B.草原生态学 C.环境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于生态学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B) A.特种结构、时空结构 B.特种结构环境结构 C.特种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 D.营养结构、生物结构 3.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A) A.种间调节、食物调节 B.种内调节、食物调节 C.种间调节、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食物调节 4.群落演替换主要原因是:(B) A.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B.外因演替、内因演替 C.外因演替、原生演替 D.内因演替、次生演替 5.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 A.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B.养分生态型、温度生态型 C.植物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微生物生态型 D.环境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6.从整个生物圈的观点出发,生物化学循环可分为:(D) A.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 B.生物小循环、沉积型循环 C.气象型循环、地质大循环 D.沉积型循环、气象型循环 7.根据污染的环境,可分为的类型是:(D) A.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 B.大气污染、水域污染、重金属污染 C.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D.大气污染、水域污染、土壤污染 8.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B) A.生物小循环和气相型循环 B.微生物小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C.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D.气相型循环和地质大循环 9.下列关于生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是种以上的分类 B.是生理生态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C.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D.郑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 10.生物各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阶段内,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值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称为某生物或某发育阶段的(A) A.活动积温 B.有效积温 C.积温 D.热量 11.在全日照下生长,但也能忍受适度的荫蔽,这种植物称为(C) A.阴性植物 B.阳性植物 C.耐阴植物 D.中日照植物 12.自然环境中,对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B) A.生态因子 B.生存因子 C.资源因子 D.气候因子 13.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演替可分为(A) A.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B.发生演替、内因发生演替和外因生态演替 C.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世纪演替 D.自养性演替和异养型演替 14.生物生态适应对策中,r-对策者(C) A.生活期长 B.个体大 C.通常占据临时性生境 D.生殖耗费少 15.生物种所具有的繁殖后代、延续种族的能力称为(B) A.遗传力 B.繁殖力 C.配合力 D.增长力 16.种群在实际条件下,出生率随种群大小、组成和生存条件不同而变化,称为(B) A.生理出生率 B.生态出生率 C.最大出生率 D.绝对出生率 17.人工栽培生物种群在空间分布多属于(C)

昆虫学练习题库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3. 叙述“园艺植物昆虫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昆虫体躯的构造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蜕裂线、口器、翅脉、脉序、模式脉相、体外消化、趋光性、翅连锁器、血腔、受精、补充营养、昆虫激素、内激素、信息激素、性外激素、示踪外激素、警戒外激素、群集外激素。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 2.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 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主要口器类型的结构特点? 7. 成虫胸足分为哪几节? 8.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9. 一般将昆虫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 10.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以通用的假想脉序为例,说明其上的纵脉和横脉,并用字母表示。 11.举例说明昆虫翅的连锁类型。 12. 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13. 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表皮的化学成分。 14. 简述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 15. 简述昆虫马氏管的功能。 16. 简述昆虫呼吸系统的构造特点。 17. 简述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8. 简述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 19. 简述昆虫外激素的种类。 20. 简述昆虫雌雄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 三、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试述学习口器类型对指导化学防治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的意义。 3. 昆虫表皮的通透性与杀虫剂穿透的关系。 4. 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5. 昆虫血液的功能。 6. 如何根据昆虫呼吸特点指导害虫防治? 第三章昆虫的发育和行为

昆虫预测预报总复习1

植物有害生物预测预报 绪论 一、农作物病虫测报发展历程简介 二、预测的原理: 1、惯性原理2、类推原则3、相关原则 三、预测的类别 1、按预测的内容 (1)发生期预测:即预测害虫某种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危害期,或某种病害的侵染时期或流行阶段;对于具有迁飞、扩散习性的害虫,预测其迁出(emigration)或迁入(immigration)本地的时期。即从害虫生活史、病菌的侵染或流行过程、物候学的角度,研究预测病虫发生期,以便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适期)。 (2)发生量预测:即预测害虫种群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病害发生程度,主要是估测病虫未来的虫口密度或病害流行程度是否有大发生趋势,以便确定病虫能否造成灾害(即达到防治指标control index),以确定是否需要防治。 (3)迁飞性害虫预测: 即根据迁飞性害虫在虫源基地的发生数量及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迁入地的寄主作物生育期及气象资料,预测迁飞的时期、数量及迁入区域等。 (4)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在发生期、发生量预测基础上,估测病虫为害的轻重或造成的产量损失大小。 (5)风险评估: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侵入后,预测可能发生的区域和为害程度。 2、按预测的时间长短 (1)短期预测: 预测时间一般为1周以内,害虫一般在几天到十几天。对于害虫,根据某一虫态或虫龄的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其后相邻虫态或虫龄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以指导防治或天敌利用。 (2)中期预测: 预测时间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视病虫种类而定。对于害虫,通常是预测下一代的发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进行防治工作部署。(麦田棉铃虫预测棉田第一代棉铃虫) (3)长期预测:预测时间一般都在一个季节或一年以上。如根据越冬后或年初对某种昆虫的有效虫口基数、作物布局、气象预测资料等的综合分析,预测这种昆虫当年的发生趋势。对于害虫,预测其后2个世代的发生情况。 3、按预测的空间范围 迁出地预测 迁入地预测 4、按发报的种类 (1)预报:即前述的短期、中期、长期预报。 (2)警报:近期将暴发面积在100hm2以上的病、虫预报。 (3)通报:向当地有关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道本地区病虫虫情发生发展趋势及防治动态。 (4)补充预报:在预报期间,因气候条件或其他因子的改变导致害虫发生情况变化的,应补充发出预报。 四、预测的方法(后面详述) 五、预测的步骤 1、确定预测目标 2、收集和分析资料 3、选择预测方法,组建预测模型 4、预测评价和检验修正

昆虫预测预报

(一)昆虫水分的获得、散失和调节 1. 昆虫获得水分的方式: 昆虫主要从食物中取得水分,一些昆虫还有直接饮水、通过体壁渗透吸水,此外,在特殊的条件下,一些昆虫还可以利用代谢水。 (1)从食物中取得水分:这是昆虫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昆虫的直肠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的机能,可将消化后的残渣和未被消化的碎片内的水分吸收入体腔之内以补充水分的消耗。甚至—些昆虫为了吸取水分而大量暴食。例如飞蝗在迁飞期间的能量消耗和水分散失是相当大的,这个期间飞蝗取食的植物仅有小量被消化吸收,大部分成碎片随粪排出,当通过直肠时吸取大量水分。 (2)直接饮水:不少昆虫有直接饮水的习性。例如许多蝶、蛾、蜂都有饮水习性。姬蜂在饮水以后腹部显著膨大,在林区边缘的水沟边常可捕获生活于乔木的姬蜂,这是姬蜂因饮水的需要而迁移到低湿地方的。玉米螟、粟灰螟等越冬幼虫在越冬后吸水才能进入积极的生命活动状态。白蚁筑巢时,一定要筑一条“吸水线”通向水源。 (3)通过体壁或卵壳吸水:有些昆虫可以通过体壁渗透吸收附在上面的水分。水生的或土中生活的昆虫常有这种情况。例如,东亚飞蝗卵在孵化过程的一定阶段,卵粒由于吸水而膨大,卵内含水量也明显地增加。 (4)利用代谢水:在代谢中不论消耗那—类营养物质,水总是代谢的最后产物之一。例如, 1克脂肪可以产生1.07克水,1克淀粉可以产生0.55克水,1克蛋白可以产生0.41克水。取食干物质的昆虫,还可以通过营养物质内的氢元素与氧化合而成水。昆虫在越冬前体内贮存的脂肪、糖等,可以成为体内水分的一个来源。取食干木材和其他干物质的昆虫,代谢水是体内水分的重要来源。

2. 昆虫水分散失的途径及对失水的控制: 昆虫体内的水可通过排泄、呼吸和体壁向外散失。也通过直肠、马氏管的基部、气门、体壁的结构控制失水。通过水分的散失和对水分的控制,使体内维持相对的水分含量。 (1)消化、排泄系统的排水:由消化、排泄系统排出来的水,都与虫粪—起排出体外。虫粪中的水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的水和已消化的食物中被吸收剩余的水,二是由马氏管排出代谢废物时一起送进后肠的水。消化道和马氏管都有回收水的机能,以保证体内维持足够的水分。消化道吸水的部位主要在后肠,特别在直肠部分吸收水的能力最强。马氏管从血液中吸取含氮的废物,主要是尿酸盐,这些废物是以水溶液状态被吸入马氏管的,当这些水溶液通过马氏管的基部时,部分重新回入血液之中。因此,消化系统和马氏管是失水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控制失水、调节体内水分的一个途径。 (2)呼吸系统的失水:昆虫的气管遍布全身各种组织,如果计算气管壁的面积,则将要比体壁的表面积大好多倍。气管壁的水分蒸发量是相当大的。昆虫通过呼吸作用可以散失大量水分。昆虫通过气门控制呼吸,也控制水分的散失;(3)通过体壁失水:昆虫的体壁有良好的保水性能,;昆虫在孵化、脱皮、化蛹、羽化期间,新形成的表皮保;昆虫对环境湿度要求的特点不同生活方式的昆虫对环境;①水生性昆虫可以通过体壁吸收水分,当离开水面时容;③钻蛀于浆果内、茎内的昆虫,在钻蛀生活的虫期,同;④裸露生活于植物上的昆虫或虫期,对环境湿度有一定;(二)湿度和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预测预报

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Ecology: 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858 年,Thoreau 在书信中用到生态学这一名词(Ecology),但没有下一明确定义。 1869 年,德国生物科学家Haeckel 首次在其著《普通生物形态学中》提出并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 Ecology 来源于希腊文Oikos,为“ 住所”、“ 栖息地”之义。 Ecology 与Economic 有同一词源,因此两学科关系密切。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马世骏,1979)生态学定义的理解:研究的内容为:各种关系 研究的对象为: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 研究的领域极其广泛:行为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分子生态学 生态学与其它生物科学的关系:涉及生物体的各个层次水平 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 景观landscape:生态学上的景观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域单元(Forman 1986) 。 生态学发展的新特点 从描述生态向实验生态和定量化方向发展 19世纪前:野外调查—描述动、植物的组成及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验生态,逐渐量化 21世纪:数字化(定量) 从个体生态向复合生态系统的广度发展(宏观生态学,应用生态学) 系统system:由许多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单元或成分组成的集合体。 害虫治理的IPM 自然保护区 系统的反馈机制feed back:系统的某一输出变量反过来又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系统状态的动态。 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系统能生产的有机体的生物量大小。 生态学引进了协同进化论的观点 协同进化Coevolution: 一个物种的个体行为受另一物种的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Janzen,1980) Gilbert & Futuyma,1983 提出广义定义:某一或多个物种的特征受到多个其它物种特性的影响而产生的相互进化现象。包括植物与多种害虫。 形成了许多以生态学为中心的交叉学科 遗传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污染生态学 总之,生态学是一门没有边界的年轻学科,如果实在要追寻与其它学科的界线所在,那么它只存在于生态学家的头脑之中。而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及现代计算与信息技术是生态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昆虫生态学研究的新热点 天敌-害虫-植物间的关系 天敌控害作用(一对一、多对一、复合对复合) 天敌功能集团(guild)的作用

昆虫生态预测预报试题库.

山西农业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考试试卷(A 卷) 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发育起点温度:昆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最低有效温度。高于此温度昆虫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 优势种:在整个群落的不同营养阶层中,在数量或功能上占优势、对整个群落的外貌、性质及功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年龄组配:是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和同一发育阶段不同发育进度(如各龄幼虫、各级卵、蛹或成虫)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的百分率 预测预报: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人员提供虫情苗情报告。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3、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4、蚜虫,螨类一般在干旱年份发生重。(√) 5、食物是影响昆虫的非密度制约因子。(×) 6、一般在食料,气候等适宜条件下,无翅蚜多于有翅蚜。(√) 7、对生态对策位于r-k连续统中间的害虫,利用生物防治一般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8、自然环境中昆虫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是逻辑斯蒂模型。(√) 9、生态系统中所指的生产者是人类。(×) 10、昆虫生长发育最快的温度不一定是最适温度。(√) 三、填空题(每虫0.5分,共15分) 1、根据温度对温带地区昆虫的影响,把温度划分为(致死高温区)、(亚致死高温区)、(适温区)、(亚致死低温区)和(致死低温区)五个温区。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两大部分即(生物)和(非生物),四个基本成分即(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3、昆虫的种群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营养结构)和( 时间结构)。 4、昆虫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 观察法 )和(统计法)。 5、生态学的四个组织水平为(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6、昆虫生态中常用的两大类生命表是(特定时间生命表)和(特定年龄生命表)。 7、昆虫的体温调节主要靠(控制呼吸强度)和(改变行为)。 8、害虫预测预报根据内容分 (发生期预测)、 (发生量预测)、( 迁飞性害虫预测 )和(害虫为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 四、计算题(共10分) 请完成以下的一个假设特定年龄生命表的计算 X lx dx Lx Tx ex 1 1000 300 850 2180 2.18 2 700 200 600 1330 1.90 3 500 200 400 730 1.46 4 300 200 200 330 1.10 5 100 50 75 130 1.30 6 50 30 35 55 1.10 7 20 10 15 20 1.00 8 10 10 5 5 0.5 表中,x为按年龄或按一定时间划分的单位时间期限;lx 为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虫数;dx为在x期限内的死亡数;ex为在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数;Lx为在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目;Tx为自x期限后的平均存活数的累计数。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休眠和滞育的区别和联系 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 联系:都是由不良环境造成的 区别:休眠可以恢复,滞育不可恢复。 2、昆虫分布型的类型及测定方法 随机分布:潘松分布 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奈曼分布,潘松分布 均匀分布:正二项分布 3、历期与期距区别和联系 历期: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 期距:昆虫两个发育进度之间相距的时间。 区别:联系: 4、简述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应用中的局限性。 有效积温法则的定义:昆虫和其他生物一样,完成其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或整个世代)需要从外界获取并积累一定的热能,而完成此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积温法则的应用:

昆虫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 1. 有效积温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为一常数。有效积温,是作物在某个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即作物在某一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与生物学零度之差的总和。 2. 食物链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的过程。 3.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4. 生态对策是指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 5. 能量金字塔根据组成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的层次和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把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绘制成一个塔,塔基为生产者,往上为较少的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再往上为更少的次级消费者(一级食肉动物),再往上为更少的三级消费者(二级食肉动物),塔顶是数量最少的顶级消费者。 6. 捕食 生物交互作用的 1 种,通常指捕食者以猎物为食的现象 7. r- 对策者 高生育能力,快速发育,早熟,成年个体小及寿命短且单次生殖多而小的后代,一旦环境条件转 好就会以其高增长率迅速恢复种群,使物种得以生存 8. K- 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环境,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甚至可能灭绝.由于种群数量基本保持在环境容纳量K水平上,竞争较激烈,成年个体大,发育慢,迟生殖,产崽少但多次生殖,寿命长,存活率高? 9. 功能反应指每个捕食者的捕食率随猎物密度变化的一种反应。即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效应。 10.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11. 种群空间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状态或布局 12. 生态系统 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13. 生态位 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4. 休眠 昆虫为了安全度过不良环境条件(主要是低温或高温)而处于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一种状态。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15. 滞育 指昆虫受环境条件的诱导所产生的静止状态的一种类型。昆虫长期适应不良环境而形成的 种的遗传性,一般发生在某个固定的虫态。 16. 优势种 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17. 传统生物防治 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 18. 群落演替 是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一个优势群落代替另一个优势群落 的演变现象 19. 生物钟 又称生理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 20. 种间竞争

普通生态学试题

博士考试专业试题-普通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生活型 植物对其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产生的外部表现形式,其形成是不同植物对相同环境产生趋同适应的结果。主要分为五种生活型,一年生植物、隐芽植 物、地面芽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这五种生活型之间的比例就是一 个地区的生活型谱。 2、内稳态机制 答:是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一种机制,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生物的内稳态是有其生理和行为基础的,如动物对体温的控制,即表现出一定的恒温性。 3、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 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4、meta种群 答:即联种群,当一个大的兴旺的种群因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或其他干扰而破碎成许多 孤立的小种群的时候,这些小种群的联合体或总体就是一个联种群。 5、meta种群灭绝风险模型 答:pe: 单位时间的局部灭绝概率 若只有一个种群p1=1-pe p2=(1-pe)2 若存在两个种群则p2=1-(p e)(p e)=1-(pe)2 若区域内有x个种群则px=1-(pe)x 结论:多种群能分散灭绝风险,斑块越多,联种群灭绝风险越小 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按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的程序编制的,系统记述了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和生殖率. 是最清楚、最直接地展示种群死亡和存活过程的一览表.最初用于人寿保险. 对研究人口现象和人口的生命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静态生命表:又称为特定时间生命表,用于世代重叠的生物,在人口调查中也常用,根据某一特定时刻对种群年龄分布频率的取样分析而获得的,反映了某一特定时刻的剖面。 优点: ①容易使我们看出种群的生存、生殖对策; ②可计算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 ③编制较易. 缺点: ①无法分析死亡原因或关键因素 ②也不适用于出生或死亡变动很大的种群.

昆虫生态学试题库

1.昆虫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生态因子有哪些类型 3.有效积温法则及应用: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 某一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 应用:1.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2.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 3. 益虫的保存和利用 4.有效积温法则应用的局限性:1.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平均温度影响,但食物、湿度 也有一定的影响,极端气温等等。2.有效积温是建立在温度升高,昆虫发育速度加快的基础上。3.一般发育始点和有效积温是在定温下测定的,自然界发育是在变温条件下。4.一般是利用气象资料进行计算,注意小生境气候 5.不同地理种及其发育始点温度不同。6.预测害虫天敌发生世代,对1年严格1代,或2年或多年一代,或本地不能越冬的迁飞害虫意义不大 5.越冬基数调查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在调查越冬后有效基数时,要注意选择上一年不 同营养状态的寄主植物类型田。 6.昆虫的迁飞特性:1.种群数量长期具有季节性“突增”、“突减”现象,并使上下 两代间发生数量十分悬殊。2.在一个相当大区域内种群有“同期突发”现象。即在大区域内同时突然发生。3.种群在上下两代间的发育进度不符合。4.成虫发生期间雌虫卵巢发育有不连续现象。5.在高空用高山网或飞机捕捉、海面航捕,可捕到大量有季节性活动的虫源。6.标记回收可远距离回收到标记虫源。7.昆虫雷达可监测到高空过境虫源。 7.研究昆虫种群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 8.如何定义种群的概念? 9.种群结构的表现型式 10.研究空间分布型的意义 11.昆虫空间分布的应用价值 12.逻辑斯谛应具备什么条件 13.考察昆虫空间分布型的方法有哪些? 14.如何进行种群数量的样方调查? 15.Logistic增长曲线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6.特定时间生命表的优缺点? 17.存活曲线主要有哪些类型? 18.种间关系主要有哪些类型? 19.什么是r对策和K对策?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名词解释20分、填空10分、简答30分、问答20分、计算20分 名词解释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昆虫生态学:是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个体生态学:研究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影响及生物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则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环境要素构划。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种群数量波动:是指处于平衡状态的种群,随时间发展其种群数量围绕某一饱和量上下波动的现象。 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年龄为顺序,系统记述种群的死亡,生殖及死亡原因的表格。竞争: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物种,由于利用相同的资源,导致每一个物种的数量下降,即两种群彼此发生有害影响。 高斯假说:两个相似种的竞争结果极少能占领相似的生态位,而且每个种发展成为占有某些特别的食物,并具有不同于它的竞争者的生活方式。 生态位:物种栖息的最小单位生活小区,也称生态小生境。 拟寄生:侵入寄主后,当自己繁殖一代后,寄主随即死亡(少数外寄生昆虫或螨类列外),很类似于捕食现象。 功能反应:捕食作用与猎物密度有关又称为功能反应。 数值反应:猎物的数量对捕食者数量的影响,影响捕食者的发育速率,生殖力及有活等。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或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强调生物种群间的相反作用。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对其他物种发生明显的控制作用的物种。表现出个体数量多,体积大或生物量大,生活力强等特征。 冗余种:是指这些种的去除不会引起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丢失。同时对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的物种。 高温致死效应:在害虫发生预测中,不但要注意日平均温度的变化,而且要分析日最高温度对昆虫的致死效应。 种群:种群则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区域内),同种个体的集合群。 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就造成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这种形式也称为种群的空间分布型。 协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的行为收受到另一个物种的行为的影响而产生的两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平衡:能通过自我调节(或认为控制),可以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就叫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异质种群: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昆虫生态学-题库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昆虫生态学:研究昆虫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对生物学单位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子总和。生物学单位包括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等。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环境中作用于生物学单位的任何条件均称为生态因子。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生活的同一物种的集合。种群是物种的遗传学单位和存在形式。 生物群落bio-community: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或者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生物钟: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温度积累)。 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完成某个阶段所需要的温度积累(总热量)是个常数。K=N(T-C) 生命表:是按种群生长的时间或种群的年龄(发育阶段)记载的描述种群的死亡或生存率、生殖率以及死亡原因的表格。 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记作r m。空间分布型:种群个体在其生存空间的散布状况。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生态位:在生活小区中能够被某种生物利用的最小的生境单位叫生态位。 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两个相似种的竞争结果极少能占领相似的生态位,而是每个种发展成为占有某些特别食物,并具有不同于它的竞争者的特有的生活方式。 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 生态对策: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 K-对策: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其进化方向是增强种间或种内竞争能力。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 r-对策:种群数量很不稳定,其进化方向是通过提高种群的增殖率快速恢复种群的平衡。 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优势种。 顶级群落:经过演替达到的稳定成熟的群落。 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生物之间因取食与被取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网状结构。 群落交错区:不同群落之间的交界地区(过渡带)称为群落交错区。 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群落过渡带)物种数及其个体数增多的现象称为边际效应。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林德曼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

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

一、名词解释 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昆虫种群的结构: 昆虫种群内处于不同发育期的个体组成和分布格局。 3.种群基数: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一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或成虫)在一定空间的平均数量,或指单位时间内昆虫的个体数。 4.生态对策:指任何生物对某一特定的生态压力下,都可能采用有利于种生存和发展的对策。 5.发育历期:昆虫发育各虫态出现期之间的时间距离的平均值。 6.生命表:在生态学中,指死亡表和寿命表,用于简单而直观地反应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统计表。 7.昆虫生态学:是研究和分析昆虫生存、繁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8.繁殖速率:指一种昆虫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量的最高理论倍数,它反应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能力。 9.迁移率:指在一定时间内迁出个体和迁入个体数量差占总体的百分率。 10.寡食性:有些昆虫只吃很少数几种植物,或者与这几种植物有亲缘关系的种类。 11.平均拥挤度:每个个体在同一取样单位中所遇其他个体的平均数。 12.休眠:昆虫为了安全度过不良环境条件(主要是低温或高温)而处于不食不动,停止生长发育的一种状态。当不良环境条件解除后,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成为昆虫的休眠。 13.临界光周期:诱导昆虫种群中50%个体进入滞育的每天光照时间。 15.出生率:一般用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出生个体数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16.昆虫的性比:是指成虫或蛹雌性与雄性之比。或以雌虫率表示。17.兼性滞育:昆虫只在某一世代的特定虫态进入滞育,环境条件适于继续生长时不进入滞育,否则就进入滞育的情况。 18.过冷却点:昆虫体液下降到0℃仍不结冰的现象。过冷却点:昆虫体液开始结冰时的体温。结冰点:昆虫体液大量结冰时的体温。 29.优势种群:群落中各个生物成员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不同。如常常一个或几个优势种可能决定群落的特征。 20.种群基数:指某一时间阶段开始的昆虫种群数量。 21.期距:指某种害虫(群体)两个世代之间或同一代各虫态出现期之间的间隔期的经验值。 22.短日照滞育型:日照时数小于12小时滞育。 23.长日照滞育型:日照时数大于12小时滞育。 24.专性滞育:不论外界条件如何,昆虫只要发育到某一虫态所有个体都进入滞育的情况。 25.临界光照虫态:感受光照刺激的虫态,称为临界光照虫态。 26. 发生期预测:预测某种害虫的某虫态或虫龄的出现期或危害期,以此作为确定防治适期的依据。 27. 发生量预测:预测害虫的发生数量或田间虫口密度,主要是估计害虫数量是否有大发生的趋势和是否会达到防治指标。 28. 作物受害损失预测: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是作物损失预测的一种常用方法。29. 昆虫种群年龄结构:指一个种群幼年个体(生殖前期)、成年个体(生殖时期)、老年个体(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目,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30. 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整理)农业昆虫学模拟试题库完整版.

农业昆虫学模拟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东方蝼蛄属于__________目_____________科的昆虫。 2.金针虫属_________目_________科昆虫。 3.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病毒三大类。 4.植物检疫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东亚飞蝗属于___________目___________科昆虫。 6.直纹稻苞虫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_科。 7.二化螟属_________目、___________科的水稻害虫。 8.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_________科一种迁飞性水稻害虫,对________灯的趋光性最 强。 9.白背飞虱属-_________目、_______科的水稻害虫。 10.灰飞虱有趋食_________的习性,其寄主常随_________变化而转移。 11.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的幼虫称为蛴螬。 12.长角扁谷盗属________目_________科昆虫。 13.锯谷盗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 14.大豆食心虫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 15.玉米象属__________目__________科昆虫。 16.桃蚜和萝卜蚜均有和之分,主要靠有翅蚜迁飞扩散。 17.菜粉蝶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先吃,然后取食。 18.菜粉蝶又名、,属鳞翅目,粉蝶科。 19.从棉株受害的主要时期来看,大致可分为期害虫和期害虫两大 类。 20.甜菜夜蛾属目科。 21.大蓑蛾护囊形状,囊外附较大的,有时附有少数枝梗。

【2019年整理】农业昆虫学模拟试题库完整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农业昆虫学模拟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 分) 1.东方蝼蛄属于目科的昆虫。 2.金针虫属目科昆虫。 3.昆虫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和病毒三大类。 4.植物检疫可以分为和。 5.东亚飞蝗属于目科昆虫。 6.直纹稻苞虫属目科。 7.二化螟属目、科的水稻害虫。 8.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科一种迁飞性水稻害虫,对灯的趋光性最 强。 9.白背飞虱属- 目、科的水稻害虫。 10.灰飞虱有趋食的习性,其寄主常随变化而转移。 11.目科昆虫的幼虫称为蛴螬。

12.长角扁谷盗属目科昆虫。 13.锯谷盗属目科昆虫。 14.大豆食心虫属目科昆虫。 15.玉米象属目科昆虫。 16.桃蚜和萝卜蚜均有和之分,主要靠有翅蚜迁飞扩散。 17.菜粉蝶幼虫共5 龄,初孵幼虫先吃,然后取食。 18.菜粉蝶又名、,属鳞翅目,粉蝶科。 19.从棉株受害的主要时期来看,大致可分为期害虫和期害虫两大 类。 20.甜菜夜蛾属目科。 21.大蓑蛾护囊形状,囊外附较大的,有时附有少数枝梗。 22.蓑蛾又称,属鳞翅目科。 23.梨小食心虫属目科。 24.黄刺蛾俗称,其幼虫及蜕皮均有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引起。 25.种蝇属目科昆虫。 26.蛴螬通常是对鞘翅目科虫的称谓。 27.小地老虎属目科。 28.直纹稻弄蝶属目科。 29.稻瘿蚊属目科。 30.小麦吸浆虫属目科。 31.在综合防治中,要以为基础,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 、物理防治等措施。 32. 0102B02 33.从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开始在国际上兴起一种新的害虫防治策略,这就是 ,英文简称。 34.对外检疫分为和。 35.19 世纪末,由于美国从澳大利亚引进_____防治____获得成功,引起了人们 对生物防治的极大兴趣。 36.铜绿金龟子属目科昆虫。

最新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总关系的科学。 2、昆虫生态学:昆虫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分支科学,是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昆虫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科学。 3、物种:是指自然界中凡是在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及遗传上极为相似的一群个体,它们在生殖上与其他种类的生物有严格的生殖隔离。 4、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是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 5、群落:在一定地段或一定生境内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栖息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7、协同进化: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法则,逐渐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异,在进化论中称为协同进化。 8、biosystem:生物系统,是指从系统论的角度与观念来看生物体与生物界,将生物不同层次的结构体系看做“系统”。 9、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适应、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10、反馈现象:当某一输出状态变量又反过来变为输入变量而影响到状态的动态时,称为反馈现象 11、限制因子:在稳定状态下,当某种或几种基本物质的可利用量最接近于所需要的临界最小量时,这种或这些基本物质便将成为一个限制因子。 12、过冷却现象:当环境温度降到一定低温时,昆虫体液开始结冰,同时释放出热量,此时体温复升;当环境温度继续下降到一定限度时,虫体结冰,这个过程叫做过冷却现象。 13、兼性滞育:滞育并不出现在固定世代,可随地理条件或季节性气候、食物等因素而变动,多为多化性害虫。 14、专性滞育:滞育出现在固定的世代及虫期,都为一化性滞育昆虫 15生物钟:生物的生理机能和学习习性受着内在的、具有“时钟”性能的生理机制的控制,这种生理机制成为生物钟16、负反馈:最终的输出变量反过来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作用起到削弱或衰减的作 用。 17、正反馈:所有输出变量对初始变量的刺激或干扰均有加强的性质。 18、抵抗力:系统抵御外界干扰使自身不致受到伤害的缓冲能力, 抵抗力越强则系统越 不容易出现伤害或崩溃现象。 19、恢复力:当系统遭到外界干扰致使系统受损后迅速修复还原自己的能力, 恢复力越 强则系统恢复到正常的时间越短。 20、性比:是指成虫或蛹雌性与雄性之比。 21、环境:生物学所指的环境是以研究的生物对象为主体的,是指除了所研究的生物对 象以外的所有一切。 22、积温:昆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总热量。 23、密度制约因子:影响大小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生物因子。 24、天敌:引起昆虫死亡的生物。 25、迁飞:是指一种昆虫成群的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 26、扩散:是指昆虫个体发育中日常的或偶然的、小范围内的分散或集中活动。 27、休眠:是昆虫种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28、滞育:是昆虫种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的生活方式与其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 一的结果。 29、混合种群:有时由于需要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种群,称为混合种群。 30、年龄组配:指一个自然种群中各发育阶段和同一发育阶段的不同发育进度的数量比。 31、特定年龄生命表:是以种群年龄作为划分时间的标准,系统观察并记载不同发育阶 段或年龄区组中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以及成阶段的繁殖数量。 32、特定时间生命表:指在昆虫种群是静止(后一时间的种群与前一时间的种群的比基本 上为1),而世代重叠、年龄组配稳定的前提下,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如月、旬、周、 日等)的一种生命表。 33、年龄金字塔:一般来说,一个激烈扩张的种群,常有高比例的年轻个体;一个稳定 的种群,有均匀的年龄分布结构;而一个衰退的种群,则有高比例的老年个体。 34、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由于种群栖息地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造成种群在一定空间内个体扩散分布的一定形式。 35、平均拥挤度:每个个体在一个样方中的平均他个体数,指的是平均在一个样方内每 个个体的拥挤程度。 36、种群基数:是指前一代或前一时期某一发育阶段在一定空间的平均数量,是估测其 下一代或后一时期种群数量变动的基础数据。 37、种群出生率:1-死亡率。 38、死亡率: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的生态死亡率,一般用一定时间内种群 死亡个体数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 39、生态对策:是种群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获得的对不同栖境的适应方式,是种群 的一种遗传学特性。 40、竞争:是指发生在同一营养阶层内两种昆虫种群因具有共同的食物、空间等所产生 的相互关系。 41、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段虫口在一个种群中的相对比例 42、内禀增长率: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的最大瞬间增长速率。 43、栖境:对任何一种动物来说可以定义为整个生活期间活动所到达的地区。 44、种群结构:是指种群内某些生物学、生态学乃至形态学和生理学特性互不相同的各 类同种的个体群在总体中所占比例。 45、种群动态:是指任何一个种群在一定空间内适应环境的历史。 46、K值分析:通过观察连续几年的生命表系列,就能看出在那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 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值分 析法。 47、K 选择:昆虫演化的一种理论,在相对稳定环境中生活的昆虫,通过自然选择,向着降 低繁殖力(r)、母体对后代给予保护的方向发展,称为K选择。 48、优势种: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49、亚优势种:指个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 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50、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51、偶见种或罕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 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52、群落交错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 的 过渡地带。 53、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交应 54、关键种:生物群落中,处于较高营养级的少数物种,其取食活动对群落的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称关键种。关键种可以是顶极捕食者,也可以是那些去除后对群落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物种。 55、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抑制物种种群波动和从扰动中恢复平稳状态的能力。 56、生境:生物的居住场所,即生物生活的地方,或称为栖息地。 57、小区:在生境内主要环境状况一致的。所谓生活小区是指具有相似土壤和气候条件,栖息着一定动植物群体的场所。生活小区是在生境内生物群落的居住单位。 58、生态位:用以描述不同物种在同一生活小区内可以占据资源的部位。一般强调生物有机体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59、生态系统能流:指在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间能量的输入、转换、传导、消失的过程,它是一个单向流动的过程。 60、“1/10定律”,即从上一营养级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转化率是10%。 61、生态系统物流:指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 62、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6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 64、岛屿学说:岛屿上的物种数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距大陆越远,物种数越少。 65、Meta-种群(异质种群):定义为“由经常局部性绝灭,但又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66、最小可存活种群:简称MVP ,即种群以一定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最小种群的大小。 67、50/500法则:隔离种群至少需要50个个体,为保护遗传变异性最好拥有500个个体。 68、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他们所包含的遗产物质,以及由这些生物和环 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69、食物链:以植物为起点的彼此依存的食物联系的基本结构。 70、营养水平:指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暂时停留的位置,这些位置分别由不 同种群占据。 71、原始演替:是开始于从未被生物占据过的区域,又叫初级演替,如在岩石、沙丘、 冰川泥上的演替。 72、次生演替:是指在曾被生物占据过的或原来就有生物群落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73、生态金字塔:塔基一般较宽,属植物类生产者,相继的各层形成逐渐缩小的塔身和 塔顶,分别为各类消费者,如此构成的图形。 74、生命表:是指将一定种群的死亡数量、死亡原因、死亡年龄(时间)等资料列成表, 以便分析该种昆虫种群生活史过程中引起数量变动的原因,是研究昆虫数量动态的重要 方法之一。 75、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统总 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 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 济、生态、社会效益。 76、密度制约:生态学中把种群的实际增长率随密度增长而下降的现象称为密度制约效 应。 77、中期预测:一般为20天到一个季度,常在一个月以上,通常是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 生情况,以确定防治对策和部署。 78、存活率曲线: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种群中的同龄个体随时间移动而减少的现象, 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称为存活率曲线。 79、竞争排斥原理:两个种能各得其所地共同利用环境中的资源。 80、长期预测:期限常在一个季度或一年以上,视害虫种类和生殖周期长短而定。 81、分层抽样:主要是通过先分组,然后再随机抽样。由于通过划类分层,增大了各类 型中单位间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 82、拟态:在外形、姿态、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其他生物或非生命物体以躲避天敌的 现象。 83、环境容量:是指在食物、天敌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种群可能达到最大的稳定的 数量。 84、营养结构:可用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椎体来表征。 85、害虫预测预报:是指植保工作人员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及相关的环境条件(作物的物 候、气象、天敌等),对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等作出估计,以 便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治虫工作 人员、农民提供虫情苗情及天敌等情况报告。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 昆虫的天敌简称天敌昆虫.(×) 2. 《昆虫学报》现在每年出版4期. (×) 3. 利用有效积温可以预测害虫的发生量. (×) 4. 能引起昆虫进入滞育的最低光照时数称为临界光照期。(×) 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