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规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环境规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环境规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环境规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06106419.html,

环境规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作者:张晓敏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APEC期间北京蓝天如洗,被网友形象地称作“APEC蓝”。但 APEC会议之后北京雾霾再度袭来,“APEC蓝”如何变为“常态蓝”成为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不对称信息下的委托—代理关系,探讨了中国“命令—执行型”环境规制模式的困境,并以“APEC 蓝”为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污染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行为互动。

关键词:APEC蓝环境规制委托--代理关系政府间博弈

一、引言

APEC会议召开前,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APEC期间预计北京空气质量可能达到中度-重度污染水平。针对上述情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经研究决定,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分区域、分时段组织实施应急减排措施,包括:车限行、工业企业停产、建筑工地全部停工、单位休假。最终,APEC期间北京地区的空气质量维持在二级良好水平。但是APEC会议之后,雾霾再度袭来。在北京奥运会、天津达沃斯论坛等大型活动期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为什么常态情况下“APEC蓝”难留?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基于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理论视角,探讨了中国“命令—执行型”环境规制模式的困境成因。其次,以“APEC蓝”为例探究各相关主体之间的行为选择,并以此提出可行性对策。

二、中国环境管制的困境

经济学发展了公共厌恶品和外部性的概念来描述环境商品的特征。由于城市环境大气污染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可能有选择地确定谁将消费被污染的空气,每个人以同样的程度消费,因此属于典型的纯公共厌恶品。同时,由于大气污染等纯公共厌恶品,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复杂性,其周围集中(ambient concentrations)的特性使得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与行政边界并非完全一致,为此,国际上的大多数国家采取了中央政府命令、地方政府执行的治理模式。但近年来,部分国家经历了行政命令为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公民社会组织参与的变迁过程,形成了政府直控型、市场化型和社会自愿型环境管理模式并存的格局。但中国的环境治理模式仍以“命令—执行型”治理模式为主,中央政府负责环境政策的制定,强调辖区负责、属地管理,201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护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那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之间形成了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但是由于各主体之间信息并非完全对称,最终的结果是寻求污染控制的组织和实际开展污染控制的实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出现了分离,并直接影响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环境规制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环境规制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近年来,在国际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对外投资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更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中国凭借着强大的资本力量,成为世界投资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国门的同时,由于个别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失责行为,中国国家和企业的形象大大受损。在环境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全球范围内环境规制日趋严格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从母国因素、东道国因素和企业因素三个方面研究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为“污染避难所理论”补充了来自规制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证据,同时深化了对中国对外投资行为的认识,为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分为母国环境规制的影响和东道国环境规制的影响两个部分。首先,本文构造基于三种污染物的国内环境规制变量,用中国海外投资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国内环境规制是否导致中国企业更倾向于走出去。 其次,本文利用环境规制指数衡量各国环境规制水平,基于更大样本量的海外投资企业数据,研究东道国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决策的影响。结论如下:国内严格的环境规制会提高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概率,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具有规避国内环境规制的动机。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海外选址时,容易被投资备选国宽松的环境规制所吸引,东道国严格的环境规制会降低中国企业的投资概率。从整体上看,“污染避难所效应”存在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区位选择的过程中。 东道国环境规制对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影响存在企业类型差异。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污染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对环境规制更加敏

(环境管理必看)组织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工具

2、PEST分析:组织外部宏观环境分析工具 PEST分析模型 PEST分析模型(PEST Analysis) 目录 [隐藏] ? 1 PEST模型简介 ? 2 典型的PEST分析 ? 3 PEST分析的内容 o 3.1 (一)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o 3.2 (二) 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o 3.3 (三) 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 o 3.4 (四)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 4 PEST分析的应用 ? 5 PEST分析的变形 ? 6 PEST分析模型案例分析 o 6.1 案例一:保健品行业PEST分析及其发展思路 [1] o 6.2 案例二: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的PEST分析[2] ?7 参考文献 ?8 相关条目 [编辑] PEST模型简介 PEST分析是战略咨询顾问用来帮助企业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简单而言,称之为PEST分析法。如图所示:

典型的PEST分析 下表是一个典型的PEST分析。

[编辑] PEST分析的内容 [编辑] (一)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组织活动有着不同的限制和要求。 即使社会制度不变的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由于执政党的不同,其政府的方针特点、政策倾向对组织活动的态度和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 重要的政治法律变量: ?执政党性质 ?政治体制 ?经济体制 ?政府的管制 ?税法的改变 ?各种政治行动委员会 ?专利数量 ?专程法的修改 ?环境保护法 ?产业政策 ?投资政策 ?国防开支水平 ?政府补贴水平 ?反垄断法规 ?与重要大国关系 ?地区关系 ?对政府进行抗议活动的数量、严重性及地点

环境规制理论研究摘录

环境规制理论研究摘录 P10 1政府规制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政府规制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解释。这些解释可以归结为‘公共利益’和‘利益集团’两大范式。 1.1.“公共利益范式”的规制 公共利益是指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包括保证市场正常交换和有序进行的公共品,以及促进市场交换稳定有效发展的整体平衡。 大量文献在‘公共利益范式’的基础上界定了规制的内涵。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规制是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政府公开宣布这些行为是要努力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私人决策。规制的法律基础由允许政府授予或规定公司服务权力的各种法规组成。《社会科学纵览——经济学系列》对规制给予一个更为详尽的解释:规制是通过设立政府职能部门来管理经济行为的一种公共政策,试图克服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力量,以带来经济和社会合意的效果,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它是社会管理的方式,存在于极端的政府所有制和自由放任的市场之间,通常发生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中;它包括对工商业行为的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它反映在“一个混合经济”中,经济决策部分由私人商业做出,部分由公共政府官员做出。在经济性规制中,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或许可证,允许个人、企业从事工商业,控制其价格,批准其投资决策等。在社会性规制中,政府保护那些在政治、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实体——保护消费者远离危险产品,保护环境免遭产业行为危害和小集团免受歧视性商业实践危害。Burgess则在市场不完全基础上提出经济性规制。他所谓的市场不完全,是指在很多行业中存在着阻碍进入的有效障碍。这些阻止进入的障碍维护着伴随垄断而来的超额利润和无效率;垄断问题引起了经济性规制。垄断分为自然垄断和非法垄断,相应地,经济性规制分为公共事业规制和反垄断规制;规制的目的是增加市场物品的供给。特别指出,公共事业规制可以保证资源配置更有效率,收入分配上更加优越,消费者能够分享自然垄断效率的好处。同时,在外部性的基础上提出社会性规制。他认为外部性使得社会物品生产的不足和坏物品生产的过度,导致社会福利低于最优水平,因此为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优,政府理应进行规制。 上述学者对于规制内涵的界定基本上都强调了政府规制的“公共利益”性质。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制是指政府(规制机构)基于经济效率或社会公平的考虑,依据法律授权而做出的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行为。因此,这一范式称为“公共利益范式”。该范式通常建立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沿用这一分析范式的理论往往称为规制的规范理论。其结论有时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规制并非为了公共利益、规制并非有效率”存在很大偏差,从而为“利益集团模式”规制的提出预留了空间。 1.2.“利益集团范式”的规制 在西方政治学中,利益集团又称压力集团(pressure group),通常被定义为“那些有某种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在一定程度上集团与利益集团是同义的。在这一范式基础上,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斯蒂格勒给出了规制的定义。他认为,规制作为一项规则,

环境对企业的影响word精品

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班级:营销09-1 学号: 0918180116 姓名: 李宇鹏企业环境的特性:

1.环境差异性,是指即使是两个经营范围相同的企业面对同一环境因素,对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反映。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企业经营战略的多样性。2.环境动态性。任何一种环境因素的稳定都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频率在不断加快。所有这些变化既有渐进性,又有突变性,都要求企业以相应的战略去适应这种变化。 3.环境可测性。各种环境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和互相制约的。因而某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大都是有规律性的。不过,这种规律性有的比较明显,有的比较隐蔽,有的作用的周期长,有的作用的周期短。变化规律性明显且作用周期长的环境因素,其可测性则较高。 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 1.影响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要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人口、教育等环境因素。在我国,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以及富民政策。在国际,则涉及各国的政治体制,政权更迭及各政党的政策,特别是经济政策。经济环境是宏观环境中对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它主要包括:资源的丰瘠及其分布状况;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货膨胀率;银行利率;税制与税率;国民收入水平等。就国际经济环境来讲,还包括国际性经济集团,国际贸易关系,经济周期等因素。技术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宏观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改变产业结构和战略均势。现今技术环境的重要特点是,技术发展以高速度在进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企业必须以战略眼光密切注视科学技术前沿的动向和发展趋势。 文化环境也属于社会环境,但是对企业经营具有特殊的意义。文化因素包括人们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特定的习惯、风俗、观念、道德准则等,其核心是价值观念。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是有很大差异的,往往会造成一定的文化障碍,忽视这种差异,会导致战略失误。 2.影响企业经营的微观环境要素主要是三个要素市场需求因素,比较复杂,包括某一行业市场的容量,价格弹性,讨价还价能力,以及市场活力等。市场需求既有中间需求又有最终需求,许多需求的满足要通过中间商的活动,而且大多数行业的需求市场都是可以细分的。因此,市场需求因素的分析必然呈现出多层次的格局; 供给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战略实施过程所需各项资源的来源、获取方式和保证程度,具体包括人力资源、能源和原材料、资金、技术与设备、零件和整体服务等。由于资源相对不足,地理配置和国家资源政策等影响,会使企业在供给因素方面形成优势或劣势,制约着企业的资源选择和竞争能力; 竞争因素,包括行业内的竞争者(其中有现有的竞争者和潜在进入的竞争者),跨行业替代产品的竞争者。竞争因素的分析,不仅要了解有哪些竞争者;还要了解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哪些是关键的竞争者。关键的竞争者可能是行业中的那些最大的公司,也可能是那些最富创新能力的企业。

我国环境规制的失灵及治理

我国环境规制的失灵及治理 一、基于治理结构、行政绩效、产权安排与环境治理失灵的分析 我国环境规制的主体是国家环保部及地方的环境管理部门。政府进行环境规制的主要目的在于纠正企业、组织和个人行为给环境所带来的外部性。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多元、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日益多样化的政府组织形式下保护公共利益,如何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以灵活的手段回应社会的公共需求[2]。威廉姆森在《治理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和意义》中将治理概括为一种组织制度设计,其功能是用来弱化组织内部某种冲突,减少交易成本,进而使组织处于有效运转状态。环境的治理结构不仅包括环境规制机构内部权力的运作关系,也包括环境规制机构外部的权力关系。具体来说,环境的治理结构体现了环境规制机构内部组织关系以及环境规制机构与企业、公民的组织关系。我国环境规制机构包括中央环境管理部门和地方各级环境管理部门。1982年中央的环境保护局还只是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属的机构,直到1988年,国家环保局从原国家城乡建设环保部独立为国务院直属局。1993

年,升格为副部级直属局。1998年,升格为正部级直属局,更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环境委员会和国家环保局统一到环境保护部,从而使中央环境保护部直属国务院,环保部门由政府直属机构进入”内阁”序列,并被赋予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方面更多的统筹、协调职责,使环境保护部门参与宏观决策能力得到了加强。但是相对于其他”强势部门”来说,其在决策中的话语权和统筹协调能力方面还处在相对的弱势地位。而且我国的环境规制体制是双重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权力分散、功能弱化:一是中国的地方各级环保管理机构在业务上受国家环保部的领导,但是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其真正的管理领导权属于本地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各地环保局的人事任免和财政来源都完全依赖各地政府。这就使得地方的环保部门在行使其正当权利时无法避免当地政府的领导、干预和影响,环保机构的权威性、执行力受到严重弱化;二是各部委的环境保护部门属各部委管辖,同时又受中央环保部的管辖。中央环保部最初的级别低于管理生产的中央各部,后来才被提升为正部级,但是受中国行政化的影响,中央环保部不能对属于同一行政级别的省或者其他部委发布有约束力的命令,因此,省级政府有可能避免中央环保部的规制。许多在经济发展上占优势的部门可以控制着环保部门的权力,导致了环境规制不力以及政策重点上的冲突以及纪律和协调上的缺乏。例如,我国的水利部、农业部和各城市建设局都能控

战略环境分析工具及研究示例

战略环境分析工具与研究示例 一、战略环境分析工具 1、PEST分析模型 PEST是一种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模型,所谓PEST即:Political(政治)、Economic (经济)、Social(社会)与Technological(科技)。这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一般不受企业掌握,这些因素也被戏称为“Pest(有害物)”。 P:政治法律环境要素 政治会对企业监管、客户消费能力以及其他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活动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因素常常制约、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尤其影响企业较长期的投资行为。 E:经济要素 经济要素是指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式及经济发展趋势,企业所面临的产业环境与竞争环境等。市场营销人员需要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来看待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贸易环境及发展趋势,以便在制定营销策略时综合的考虑。 S:社会与文化要素 一定时期整个社会发展的一般状况,主要包括社会道德风尚,文化传统,人口变动趋势,文化教育,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各国或各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不尽相同。 T:科技要素 科技要素是指目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变化趋势,包括技术变迁,技术突破对企业影响,以及技术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现等。科技要素具有变化快,变化大,影响面大等特点,它不仅是全球化的驱动力,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 2、SWOT分析模型 SWOT分析是一种企业内部分析法,它根据企业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或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与弱项)与“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与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中国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比较与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06106419.html, 中国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比较与选择 作者:王红梅 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09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构建起了命令一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公众参与型和 自愿行动型“四维一体”的环境政策工具体系。针对不同政策类型工具的有效性,很多学者已经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数学者只关注其中某一种工具的治理效果,同时考虑所有政策工具效果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首次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工具在当前中国环境治理体系下的相对贡献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命令一控制型工具和市场激励型工具仍然是当前中国治理环境污染最为有效的政策工具,公众参与型工具和自愿行动型工具的有效性相对较差。基于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首先,中国政府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更需要加大环保执法投入,提升环保执法的主动性;其次,中国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激励型工具,建立更加弹性化的排污收费标准和更为严格的排污惩罚制度,推动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广泛地实施;再次,积极推动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降低社会公众的参与成本,使得社会公众能更加便捷地参与环境治理;最后,积极鼓励非政府组织、企业发起自愿性环保项目,对于推动环保标准的提升和环保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加强居民、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全社会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运用命令一控制、市场激励、公众参与、自愿行动等正式和非正式的环境治理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有序的环境治理体系,才能提升所有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的有效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规制政策工具;贝叶斯模型平均;绩效评价;中国 中图分类号 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09-0132-07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6.09.0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针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政策。中国的环境规制政策工具从1980年初的完全依赖政府部门行政命令—控制模式逐步转化为命令—控制型工具、市场激励型工具、公众参与型工具、自愿行动型工具“四维一体”的环境规制政策体系。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更是明确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和职权范围、公众监督在环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环境保护体系改革方案等重要问题。尽管中国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但是环境问题依然突出,那么我们目前使用的不同类型环境规制政策工具对治理中国环境问题究竟有多大贡献?如何评价各种政策工具的环境保护效果?这对于各类环境规制政策工具使用和调整,以及未来环保政策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环境规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低碳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基于时间效应和强度效应的分析摘要: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中国政府亦将低碳经济作为政策诉求点加强了环境规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是有效应对政府规制并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手段,因此合理设定的环境规制可以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文章运用2000—2010年中国29个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在低碳视角下实证检验了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强度效应。 关键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时间效应强度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目前全球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签署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从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再到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一个由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而低碳竞争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政府环境规制才能实施,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才能完成,因此设定合理的环境规制水平,发挥其对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对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经济增长尚未突破倒“U”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两难区间,环境问题的改善与经济绩效的提高面临严峻的权衡问题。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到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制定,加强环境规制是我国政府解决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的重要选择。环境规制可能会促进(Porter,1991;Jaffe,1997;Berman,2001)也可能会阻碍(Rhoades,1985;Wanlley,1994)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那么现阶段我国政府环境规制是阻碍还是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波特假说”是否存在?及其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检测和分析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规制效果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探讨政府环境规制效果的强度差异并探寻最优规制水平对各地区有针对性地利用政府环境规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运用2000-2010我国29个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体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在梳理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运用计量模型验证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时间效应①;第四部分构建门限模型,测度不同强度下环境规制对创新影响的差异,即环境规制的强度效应②;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①时间效应是指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随时间变化呈现的不同效果。 ②强度效应是指不同环境规制强度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差异性。

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

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2008-11-10 22:27:05)标签:营销人口结构我国企业财经分类:胡说天下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企业几乎不存在营销行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企业也没有意义,因为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都由行政计划和指令控制,丝毫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直到最近20多年的时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竞争机制的引入,中国的企业才开始纷纷重视营销并加大投入。所以本文主要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为主要的时间段浅析人口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 市场是由有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饿人构成的,因此,人口环境的变化将比不和少地影响着市场的变化进而牵动着企业的行动方向。具体的说,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越多市场规模越大。这是数量方面,另外人口环境的质量质量、分布等等要素同样深刻的关系到市场和企业。 人口环境对营销的影响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结构上。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机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以及民族结构和人口分布与流动,教育水平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观念的转变,思想的开放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传统家庭比重下降,非传统家庭的比重上升;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等。所有的变化的会反应到市场上,能否抓住社会和市场的变化从而抓住新的商机,采取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下文将从上述的几个人口结构的不同侧面来简要分析人口环境变化多我国企业的影响: 一、年龄结构方面。 我国的老龄化人口比重逐年变大。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根据世界惯例,老龄人口占人口比重超过10%则表示该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1] 这些变化反应在市场上就是巨大的老年人消费品市场,涉及保健品、医疗理疗、药物以及特殊照顾等等。另外,针对老年人的营销手段也应有所区别。例如,不能花大部分投入在网络上进行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宣传;可以在广告上突出老年人在乎的特点,如产品的质量和历史等等。一部分企业已经率先看到了这个巨大的蛋糕,并采取了有效的行动,脑白金系列产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在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支柱、政策工具及前景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支柱、政策工具及前景 沈小波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环境经济学有两个理论支柱,一个是新古典资源配置理论,一个是科斯经济学。新古典资源配置理论分析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为环境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参照系。科斯经济学强调产 权明晰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经济学家关注外部性的产权根源,以及环境产权制度的变 革问题。在上述分析的指导下,环境经济学家提出诸多环境政策工具,对世界各国的环境政策产生了 重大影响。 关键词:配置效率;科斯定理;环境政策 一、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支柱I:新古典资源配置理论 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由于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需要是无限多样的,要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无尽需求,就必须尽可能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用什么方式做到这一点,是新古典经济学关心的头等大事。众所周知,新古典经济学用边际效用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结论是,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就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个人利益最大化。 该思想被瓦尔拉斯,以及后来的阿罗与德布鲁等人加以精确的形式化,并被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推向极致。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声称,若效用函数是严格递增的,则由竞争性市场均衡所决定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第二定理则断言,任何一个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都可以由私有产权经济的竞争性均衡来实现。 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特别是阿罗-德布鲁模型想象了一个抽象的、无摩擦的人造世界,该人造世界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一旦这些假设条件得不到满足,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和第二定理将摇摇欲坠。 首先,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存在完备市场和完全信息。但是,当我们考虑跨期选择与不确定性问题时,完备市场的假设显得特别严格,现实世界很难符合这个条件。比如,在选择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最优时间路径时,完备市场假设意味着不仅要有发达的现货市场,而且要有发达的期货市场。在不确定性情形下,市场状态会随时发生变化,尤其是存在不对称信息或交易成本的场合,难以想象人们能完全把握未来的信息,从而完备市场的假设就是很成问题的。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假设所有消费品都是私人物品,而非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指消费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但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即公共物品。典型的公共物品有国防、警察及影响空气质量的排放标准等。而且,在私人物品和纯粹公共物品之间还有中间情形。比如,专利保护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 最后,新古典经济学假定消费和生产中不存在外部性。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只决定于消费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厂商的利润水平仅依赖于自己的生产计划,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都不受其他人行为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往往会直接影响其他经济主体的消费集或生产集,从而影响他们的效用水平或利润水平。在外部性条件下,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就无法保证了。 虽然新古典经济学的假定有这些缺陷,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其理论价值。在多数经济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二关键因素及作用机理 以重污染企业为例 (71362023)?收稿日期:2015-04-29 作者简介:胡元林(1971-)?男?湖北仙桃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环境规制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研究 胡元林?孙华荣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一昆明一650093) 摘一要:本文阐述了环境规制二企业环境管理二竞争战略以及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将它们置于一个框架中进行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显示:环境规制对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认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管理认知与积极的环境管理显著正相关?积极的环境管理要通过成本竞争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而环境管理本身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关键词:环境规制?企业绩效?管理感知?路径研究中图分类号:F205一文献标识码:A PathOfEnvironmentalRegulationOnFirms Performance HuYuanlin?SunHuarong (FacultyofManagementandEconomics?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Kunming650093?China) Abstract:Thispaperevaluatestherelationshipamongenvironmentalregulation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andcompetitivenessandfinancialperformance Itincorporatestheminawholemodel?andusesstatisticalevidencetotestandestimatecausalrelationshipsthroughastructuralequationmodelling Theresultsshowthatenvironmentalregulationsinfluencemanagerialperception?proactiveen ̄vironmentalmanagementcontributestoincreasingthecompetitivenessofthefirm Costanddifferentiationcompetitiveadvantagehaveapositiveimpactonfinancialperformance Keywords:Environmentalregulation?Financialperformance?Managerialperception?Pathstud 1一引言 从理论上看?环境规制的目标在于增加全社会的环境绩效?但是否会增加企业的财务绩效和竞争优势?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PorterandVanderLinde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环境规制来提高环保能力同时增强企业竞争力?达到 双赢 的效果[1]?然而?一些学者却质疑环保倡导者的乐 观态度?认为在严格的环境规制下私人成本的增加会削弱竞争力和生产力?企业只有更少的资源投资于研究与开发二生产能力和其他技术[2]?Thomas认为?从长远来看?受规制的企业相对于不受监管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3]? 另一个关键问题涉及环境规制和企业管理之

论宏观环境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论宏观环境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作者:王蕊 学校: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指导老师: 2011年3月

目录 内容摘要……………………………………………………………3页正文 一.宏观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3页二.政治法律环境(P)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4页 1.加入WTO的影响。……………………………………………5页 2.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5页 3.税收影响。……………………………………………………6页 4.地方保护主义影响。…………………………………………6页 三. 经济环境(E)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7页1.GDP情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7页2.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情况。………………………………………7页四.社会文化环境(S)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7页 五. 技术环境(T)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9页 六. PEST行业前景探究结论………………………………………11页

内容摘要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企业所处行业的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论文以PEST模型中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这四大类企业外部影响因素为工具,对一个行业实例进行了行业前景分析并归纳,得出该行业整体前景看好,市场结构趋于垄断竞争型的结论。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境外技术和资本的影响下,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明显上升,中小企业不断沦为行业内巨型企业掌控的生产体系附庸。作为企业高管,必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在充分研究本行业宏观形势后,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导论 (4) 1.1 选题背景、意义 (4) 1.2 研究框架和结构 (6) 1.3 研究方法 (6)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6) 1.5关键概念的界定 (6) 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7) 2.1 传统观点 (7) 2.2 现代观点 (9) 2.2.1“双赢”观点 (10) 2.2.2 对“双赢”观点的质疑 (12) 2.3小结 (13) 3.环境规制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14) 3.1环境保护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保证 (15) 3.2环境规制为企业创新提供新的契机和动力 (15) 3.3 环境规制刺激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16) 3.4 良好的环境表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17) 3.5小结 (18) 4.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理论研究 (18) 4.1环境规制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分析 (18) 4.1.1环境成本的分类 (19) 4.1.2环境规制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分析 (19) 4.2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20) 4.2.1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20) 4.2.2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25) 4.3 环境规制对产品差异化的影响分析 (21) 4.4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22) 4.5环境规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 (23) 4.6小结 (24) 5. 我国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影响分析:实证研究 (26) 5.1 指标的选择 (26) 5.1.1环境规制强度的评价指标 (26) 5.1.2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6) 5.2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27) 5.2.1 数据来源 (27) 5.2.2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8) 5.2.2.1环境规制强度指标 (28) 5.2.2.2企业竞争力指标 (29)

试找外环境对企业影响的一个案例

试找一个案例,说明外界环境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可以从不同的环境因素角度出发。 企业外部环境关键战略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那些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没有直接作用而又能够 经常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产生潜在影响的一般环境因素,它主要包括与企业环境相联系的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政治以及自然环境 等五个方面的因素。 1、经济环境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经济条件、经济特征、经济联系等客观因素。 (1)宏观经济周期。 (2)人均收入 (3)人口因素 (4)价格因素 此外,国家的经济性质、经济体制等因素与企业经营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2、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技术政策、新产品研制与开发能力以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等。 一项新科学技术的发明或应用,可能又同时意味着“破旧立新”。 整个国家的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企业所在行业的研究开发支出,技术开发力量集中的程度、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新产品开发状况、实验室技术向市场转移的最新发展趋势、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生产率提高等等。

3、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 差异性 核心的价值观 亚文化 社会文化的变迁 生活方式的演变、人们期望的工资水平、消费者的活跃程度、家庭数量及其增长速度、人口年龄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动趋势、人口区域的迁移情况平均寿命的增长情况、出生率等等 4、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 政府的政策广泛地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 市场的法律系统 5、自然环境 企业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在地域的全部自然资源所组成 的环境,它包括诸如钨矿、铁矿、煤矿、石油等矿藏资源以及地理与气候等自然条件,像空气、水、自然地界地貌、各种自然灾害等。 沿海、沿边、内陆、岛屿和春夏秋冬因素,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1 ——以电力企业为例 黄健柏,扶缚龙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E-mail:fufulong001@https://www.doczj.com/doc/506106419.html, 摘要:政府对规制政策严格程度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在早期进行的投资,因此,受规制的企业能够通过策略性的投资来影响政府的这种行为。为减少排污税的支出,企业因此而减少排放使其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相比较而言,受数量规制的企业希望降低规制政策的严格程度。以发电企业的排污为例,探讨了政府规制制度,如政府的排污税等政策实施方式(通过税收方式或数量方式)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一个企业能够采取不投资的策略来降低减少排放的边际社会成本,同时也能够诱使政府减弱对企业的规制。 关键词:环境规制政策,发电厂商,投资行为,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407.2 1.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大面积缺电现象依然存在。电力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后的有效实施,使得我国电力市场的争夺空前激烈。随着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火电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其在市场争夺中成本负担越来越重。因此创造性的减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已成为中国火力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根据我国电力规划和我国环保政策要求,电力环保投资也将会不断加大,特别是对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要求新建燃煤电厂,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已建的燃煤电厂要分期分批完成减排措施。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于2003年7月1日起在火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明确各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污总量和削减量,强制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严格监督管理。对超证排污的企业责其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限产限排,仍不达标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停产。今后,企业为了控制污染,要么在环保治理方面进行巨额投资,要么缴纳巨额的排污费用。 通常情况下,许多政府计划只有在企业进行成本高昂的投资时才具有效率。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类似这样的案例,例如电力部门安装除硫装置、汽车制造商实施降低汽车废气排放或增加燃料效率的R&D,或石油公司建立精练厂生长无铅汽油等等。但是,政府要求企业投资的规制计划可能面临企业战略行为所引起的时间不一致问题(time-inconsistency problem)。因为企业可能通过选择不投资的方式来减少自身的成本,企业的这种行为同时也削弱政府规制的。换句话说,受潜在规制控制的企业认识到通过不投资,从而使政府规制政策的无效。政府通常在把纳税当作唯一的政策工具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在数量规制情况下,政府调整排放的水平;在税收规制的情况下调整单位排放的税收。 当企业企图通过改变他们的行为来规避规制政策时,则可信度问题就出现了。可信度问题的基本的观点是指在贸易保护等重要工作和公共部门的规制方面出现的政府威胁和承诺可能缺乏可信度。这些分析涉及投资的敲竹杠(hold up)问题——一个面对单一购买者的企业可能不会进行投资,由于它担心进行投资后购买者只愿意支付边际成本。对两个签订合约的公司和政府来说,这个问题对后者显得更加严重些,两个公司所签订的合约能够由法庭强 1本课题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厂网分离”条件下输电服务定价机制的经济分析与系统动力学模拟, 06BJY00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电力市场价格的动态博弈模型及应用研究,20030533040)的资助。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探析 宋嘉莹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探析宋嘉莹 发表时间:2018-09-18T09:46:38.887Z 来源:《知识-力量》3中作者:宋嘉莹 [导读]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短期利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自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对企业的长期利益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苏州新东方学校,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从现阶段发展而言,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获得短期利益,而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自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对企业的长期利益带来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环境;企业管理;现代 引言: 在企业文化环境的构建中,企业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因素。但是,少数企业为了谋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忽略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导致企业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不但对企业的长期利益存在影响,而且还会危害经济行业的发展。因此,探究企业管理的具体影响和实施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本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1 企业文化环境的内涵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进程中,对自身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相互融合,是企业在行业内外形成稳定的文化观念、经营管理和历史传统。从广义上看,企业文化又企业自身而创造,因此对人群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从狭义上看,企业所形成的具有个性的经营宗旨,使企业人员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集中表现。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在具体环境的构成上,不单单表现为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而且还体现为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文化环境。 现如今,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员工进行高效、有序、人性化的管理,文化环境的形成取决于企业战略、领导管理、员工素养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要想获得广大的发展空间,就要经历初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之下,企业文化环境的各项因素需要渗透到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以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姿态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誉和影响最终都不是理论性的“一纸空谈”,而是要将企业发展整体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上。 例如,国内生产及销售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产企业“陶华碧老干妈油制辣椒”是贵州地区汉族传统风味食品之一。“老干妈”食品公司之所以能够进行不断地发展,正是得益于企业文化环境的常见。创始人陶华碧在企业管理精髓上,定位为“真”和“诚”,她认为只有真诚守信的的企业才能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并且在具体的企业文化信念上,尊崇朴素和守信的营销手段,使企业环境建设成为企业品牌塑造和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2 企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的概念在20世纪由美国杂志《商业周刊》提出,经过流传之后逐渐引入我国,并造成了巨大的反响。从发展的角度而言,企业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四个不同的种类,以此体现出企业在市场中的文化形象,并对于内部员工的工作态度带来积极的影响。 3 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作用 3.1 企业文化环境确立了企业管理的导向性 从企业文化的塑造上看,企业所具备的独特的思潮对员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体系,将通过管理者的塑造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思想导向使企业文化环境的构建变得更加紧密。它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够帮助企业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进一步联系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发展目标,确保企业管理和制度化建设中保持正确性和科学性。 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上,通过企业文化环境的渲染,能够对企业的领导层和企业员工进行自主引导。首先,企业文化将会对企业的经营哲学以及企业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指导。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处事原则都是由企业的经营哲学多决定的。这些思维方式和发展原则将对于企业领导层的具体领导做出决策性的指引,使员工能够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对企业运营活动保持严密的监管。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确保企业员工能够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企业全员能够统一发展方向。其次,企业文化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正确的发展目标。帮助企业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制定严格的战略和计划,保障企业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这样一来,企业管理的方式将不再单调,企业管理技术在更新的过程中,确保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创新。 例如,日本三洋公司以“先律己、再律人”作为文化环境构建的核心思想,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锂电池技术、太阳能光电技术、冷冻储运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电器企业。创始人井植薰在其著作中,重申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培养和运营方式,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企业人才。由此可见,在企业发展中,管理者和企业负责人只有保持着“导向正确”的发展理念,才有资格为企业指引方向。 3.2 企业文化环境加深了企业管理的本质性 众所周知,企业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运营管理模式,其发展本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企业文化环境建设能够进一步加深企业内部的激励和凝聚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通过各项规章制度,能够以硬性跳跃来推进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利用企业文化的构建,能够结合企业管理的具体方向,通过个体化的发展措施,实现企业员工到企业潜能的发展,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加全面的价值。使企业管理工作变得更加人性化。企业内部工作氛围更加和谐。在突破管理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企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成效。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个人利益与企业集体利益的融合和依存十分困难。这也给企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企业文化所具有的调试作用及约束作用,能够缓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通过统一的价值观念,对员工们的行为道德进行全方位的约束。通过企业内部统一的价值观念及道德行为准则,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强大的助力。加深企业和个人价值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发展成效,为企业管理的本质性夯实发展基础。 例如,美国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为了加强企业文化环境的构建,大胆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口号,并将其决定为企业的宗旨辅助实践。该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内,成了世界三大旅游公司之一。这种管理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基于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本质体现,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