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2017年4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7年4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7年4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7年4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75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居民家庭用于食品支出与全部消费支出的比率属于( B ) A.强度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弹性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2.下列属于属性变量的是( C ) A.年龄 B.收入 C.文化程度 D.消费支出

3.制定数据调查方案首先要确定的是( A ) A.调查目的 B.调查对象 C.调查项目 D.调查时间

4.为保证数据分类的不重不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是( D ) A.及时性、互斥性 B.及时性、完备性 C.准确性、及时性 D.互斥性、完备性

5.根据“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变量值为70的数据应归入下列分组中的( C ) A.60以下 B.60~70 C.70~80 D.80以上

6. 某企业员工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3000元以下;3000~5000元;5000~7000元;7000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为( D ) A.1500和8000 B.1500和8500 C.2000和7500 C.2000和8000

7. 某变量的标准差数值越小,说明该变量 ( B )

A. 取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取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 . 取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取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8. 下列选项中,可以量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是( C ) A. 散点图 B.直方图

C.相关系数

D.指数相关

9. 若回归方程为x y

8.0500?-=,则变量x 和y 之间的关系是( B ) A. 正相关 B.负相关 C.曲线相关 D.指数相关

10. 下列选项中,指标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成正比的是( D ) A. 平均数 B.相对数 C.时点指标 D.时期指标 11. 某企业的科技投入2014年比2009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这一时期科技投入平均增长速度的算式为( C ) A. %6.585

B.

%6.586

B.

1%6.1585

- D.1%6.1586

-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油料产量统计范畴的农产品是( D ) A. 大豆 B.高粱

C 玉米 D. 花生

13. 依据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状况2008-2009》报告,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是( B )

A.0.3

B.0.4

C.0.5

D.0.6

14. 我国的货币总量统计中,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与居民手持现金之和的表示符号是( A )

A.M 0

B.M 1

C.M 2

D.M 0+M 1+M 2

15.设P 为商品价格,q 为销售量,则拉氏物量总指数的公式是( C ) A.

∑∑0011q p q p B.∑∑1

011p q p q C.∑∑0010q p q p D.∑

∑0111q p q p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BCE ) A.就业人口数 B.国内生产总值 C.固定资产投资额 D.卫生机构病床数 E.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7.已知A 、B 两个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20件和30件,标准差分别为4件和5件,则( BC )

A.A 和B 的日产量稳定

B. B 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代表性高

C.B 比A 的日产量稳定

D.A 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代表性高

E.A 和B 的日产量一样稳定

18.影响估计量标准误大小的因素有( ABDE ) A.抽样方法 B.样本容量 C.抽样地点 D.抽样方式 E.总体中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

19.下列选项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有( ACD ) A.原煤 B. 电力 C.太阳能 D.天然气 E.液化石油气

20.下列选项中,单要素生产率的算式有( BD ) A.

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员 B .就业人员国内生产总值

C .

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总值 D.资本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资本总值

E .

就业人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总体

答:是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整体。

22.简单随机抽样

答:是以总体中的个体为抽样单位,并使得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23.中位数

答:是指将某一变量的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位于这列数中心位置上的那个变量值。

24.生产税净额

答:是指生产税减时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25.企业年金

答: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6. 简述样本的特点

答:

(1)样本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

(2)不同时期的数据核算范围应当一致。

(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4)计算价格及计量单位应具有一致性。

27.简述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

答:

(1)同一时间数列的数据所属时间长短及数据之间的间隔长度具有可比性。

(2)不同时期的数据核算范围应当一致。

(3)不同时期的数据的内容应具有一致性。

(4)计算价格及计量单位应具有一致性。

28.简述物质产品总产出与服务产品总产出在核算上的区别。

答:

(1)物质产品的总产出是将各种产品的实物数量乘上各自的市场价格,然后再加总计算得出。

(2)服务业主要采用营业收入等不同方法来计算总产出。

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9,30小题各5分,第31,32小题各10分,共30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计算该地区2010-2014年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平均增长量。

(2)按水平法计算该时期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平均增长速度。 解答:

(1)平均增长量=(343-300)÷5=8.6(亿元)

(2)平均增长速度=

10

-a a n

n

=1300

343

5

-=2.72 30.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为133770.5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2万元。计算该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解答:

国内生产总值=3.02×133770.5=403986.91(亿元)

计算:销售额总指数、帕氏物价总指数、拉氏物量总指数。 解答: 销售额总指数=

∑∑0011q p q p =1700

2050=120.59% 帕氏物价总指数=

===∑∑∑∑∑∑1111111

111011q p kp

q p q p p q p q p q p 69

.19382050=105.74% 拉氏物量总指数=

∑∑0010q p q p =1700

69.1938

=114.04% 计算该小区居民家庭人口数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解答:

算术平均数:81.2900

2530

==

=

∑∑f

xf x 人

中位数=

3,5.4502

19002

1==+=+∑e

m

f 人

众数m 0=3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12分) 33. 试述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解答:

(1)确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这是相关分析的起点,只有存在相关关系,才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4分)

(2)确定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只有判明了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才能运用相应的回归分析方法去解决,如果把曲线相关误认为是直线相关,按直线相关来分析,便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错误的结论。(4分)

(3)测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数量关系,因此给人的感觉是松散的。相关分析就是要从这种松散的数童关系中,判定其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4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1.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 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⑵.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 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答:统计学产生于17 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 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 计。回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 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 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⑵.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 造世界,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因为:其一,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 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如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内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进行数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精心整理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65)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1 2 3 答。 4 卡” 1.总体中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的比率称为 A.结构相对指标B.比值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2.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某种特征值的顺序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 取若干个个体组成样本的抽样方式是

A.等距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 3.下列选项中,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是 A.指数分布B.二项分布C.正态分布D.均匀分布 4.已知某班级8名学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分别为64、65、72、75、79、84、86、95, 则这8名学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的极差为 A. 5 A.0 6 7 A 8 A C 9 A 10 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不规则波动 11.物流业属于 A.制造业B.第一产业C.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 12.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损耗总值称为 A.总产值B.营业盈余C.生产税净额D.国内生产净值 13.下列选项中,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是

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基尼系数D.恩格尔系数 14.债券和商业票据属于 A.股权B.贷款C.债务性证券D.存款 15.设P为商品价格,g为销售量,则帕氏物量指数的公式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倦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 16 A C E 17 A 18 A 19 A 20.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所涉及到的项目有 A.出口总额B.营业盈余 C.生产税净额D.劳动者报酬 E.固定资产折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践课 程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程代码: 一、业务分析题(每题各30分,共60分) 1. 请答: (1)指出上述变量数列属于哪一种变量数列?该数列说明了什么情况? (2)指出上表中的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总体单位数。 (3)计算组距、组中值和频率。 答案: (1)是开口式等距变量数列,说明了月产量小于或等220 件的工人数是按产量的增多而不成比例的增多,但当月产量大于220 件时,工人数只有80 人。 (2) 变量:月产量 变量值:150—160 160—170 170—180 180—190 190—200 200—210 210—220 220 及以上; 上限:220 件及以上下限:150 件 次数:60 120 120 140 150 180 220 80 总体单位数:60+120+ 120 +140 +150 +180+ 220+80 =1070 (3)组距=上限-下限,计算得,各组组距均为10; 组中值=(上限+下限)÷2,计算得各组组中值为;155,165,175,185,195,205,215,225; 频率=各组次数÷总次数,计算得,各组频率为:5.6%,11.2%,11.2%,13.1%,14%,16.8%,20.6%,7.5%。 频率:5.61% 11.21% 11.21% 13.08% 14.02% 16.82% 20.56% 7.48% 说明: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各组内差异忽略不计。要求: (1)计算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及标准差; (2)分别计算工人和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即组平均数)和标准差、方差(组内方差);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章节练习题.doc

第一章总论 1 .如何正确理解统计的三种涵义? 答:统计是指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的活动,使人们对现象的数 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分析和推断 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一词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即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 计科学。 ⑴.统计活动: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的单位,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2).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的数字和分析资料,是指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计数字资料。 ⑶.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 是探索统计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 的科学认识。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统计活动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艮"统计活动是取得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而统计资料则是统计活动的成果。 统计活动与统计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即:统计活动是形成统计科学的实践 过程,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统计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 和理论概括。 2.为什么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答: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条是以 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 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一条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 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 计。同顾、了解统计科学的渊源及其发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统计学与社会经济 统计学的关系,学习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我们的统 计实践和理论水平都是十分必要的。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与哲学的关系、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和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上。 ⑴.与哲学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所阐述的关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关于实践是人类 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质和量的辩证 关系、事物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观点等,对统计发挥认 识工具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2).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的内容和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 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 造世界,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因为:其一,这类科学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论述和 剖析,为统计核算和分析如何入手,如何抓住主要方面描述其数量特征,如何就事物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34.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分组如下: 月工资水平(元)职工人数(人) 1000以下 10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150 250 400 200 合计1000 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的中位数。(2004年10月) 月份 4 5 6 销售额(万元) 月末库存(万元) 270 200 352 240 322 220 且该商业企业2003年3月末的库存额为160万元。由此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的平均商品流转次数。(2004年10月)

(2)分别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企业2003年比2000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2004年10月) 37.某省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生活消费支出的情况,从该省高校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 要求:(1)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进行点估计; (2)在95%的置信概率下,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t=1.96)。(2004年10月)

根据上表资料计算: (1)当年形成的居民购买力; (2)当年已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3)当年未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4)当年全部居民购买力。(2005年1月) 36.

请计算:销售量总指数,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该市场销售额的变化进行指数因素分析。(2005年1月) 件;乙组工人日 37.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组,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 (2)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2005年1月) 34.某地区某年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资料如下: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答案[1]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1、社会再生产核算五张表的中心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五张基本核算表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表。 2、国民财富按来源分为国民财产和自然资源 3、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的差额称为逆差 4、当现金收支比例系数小于1时说明收入大于支出 5、政府消费的受益对象是全社会 6、社会劳动生产率是用来反映什么的?(宏观经济效益是评价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分析指标有:①最终产品率②社会劳动生产率③资金产出弹性系数。|是每一从业人员在一年内所创造的价值,数值越高,说明宏观经济效益越好。) 7、计算建筑工程产值采用的是什么价格?(预算价格计算)(建筑工程产值=报告期已完施工产值+期末期初未完施工产值差额) 8、性比率若低于100,表明女性人口多问题 9、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10、研究某厂所生产的一批机床的质量,则该批机床为总体表现 11、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存储五分之四的几个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是典型调查方式 12、数量指标是指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 13、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依据是根据选择分组的标志的多少及复杂程度的不同 1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等于1 15、在某一变量数列中,某变量值为零,则不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16、用水平法检查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适用于规定计划期初、期末、期内某一期,还是五年累计应达到的水平适用于规定计划期初、期末、期内某一期 17、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时期数列 18、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4%,产量增加4%,产品总成本变化为总成本=单位成本×产量Y=a(1-4%)b(1+4%)=(a-4%a)(b+4%b)=ab+4%ab-4%ab-0.16%ab=ab-0.16%ab 19、按总量指标反映内容不同,可分为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实物量指标与价值量指标。 20、序时平均数计算中,“首末折半法”适用于计算不连续时点数列资料 21、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反应时间顺序变化的数列;反应各个指标值变化的数列 22、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3、某商品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8%,则商品销售量平均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为多少?(44%)y=a*b=a(1+8%)*b=ab+8%ab = =ab+8%ab -8%ab 24、简单随机样本具有广泛性 25、用来表示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的是水平指标 26、某连续变量数列,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520 27、统计一般是指统计活动 28、编制综合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最好固定在基期29、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区间 估计 30、相关系数为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相关系数越弱 31、相关系数的数值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表明关系 越强 32、反映国内机构在核算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是国 民经济账户的生产账户 33、人口总体更新的自然因素是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即出生和死 亡) 34、广义上的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 富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情国力及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主要指标。 35、按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应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还有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 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 36、一定时期内居民在零售市场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额称为 居民消费支出总额 37、财政活动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国家财政收支环节 38、反映一个时期居民消费水平的指标是消费率) 39、某班三个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9分和95 分,这三个数字是指标志值 40、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结果,一是成功的结果,另一是失败 的结果,两次结果互相对立,这种概率分布属于成数 41、有甲、乙两个数列,若甲的极差比乙的极差大,那么甲与乙 的极差与标准差之间存在什么关系?(p86) 42、在固定资产投资一定的条件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投 资效果系数的关系怎样?(p318) 43、统一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量的方面去研究质的方面,对吗? (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 44、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 算术平均数会出现次数多的标志值队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大些,使平均数 向其靠拢。) 45、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 相 关关系的数值范围在-1和+1之间,相关关系越强,系数值越接近1,相 关系数越弱,系数值越接近) 46、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国民经济账户的计帐形式是国民经济 账户的计账原则:四式计账 47、反映人口疏密程度的是人口密度指标 48、在社会产品生产统计中,社会产品包括⑴按表现形态的不同分 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⑵按完工情况不同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 产品三类。 49、“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称为土地垦殖率或垦殖指数 50、按消费主题划分,最终消费分为按消费对象划分,由货物产 品消费和服务产品消费两部分组成。 51、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 52、要对不同马力、种类的拖拉机计算总量,最好采用标准实物 量单位 53、全面调查具体包括调查有普查、统计报表 54、若要观察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 象的时期指标 55、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采用哪种方法搜集资料的报告 56、相关系数r=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怎样?(p212) 57、对总体仅按一个标志分组的统计表是简单分组 58、假如销售量上升5%,销售价格下降5%,则销售额如何变化? (销售额=销售量×销售价格) 59、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0,则不宜计算的平均指标 有哪些?) 60、经济普查属于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对吗?× 61、标志变异指标用以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相对水 平,对吗?× 62、属于时点指标的的指标包括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63、恩格尔系数越高,相应的说明居民生活水平怎样?(生活水 品越低p422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生活绝对贫困,50%~60% 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20%~40% 为生活富裕,20%以下为 很富裕。(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 64、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如有几个方差的历史资料,则我们选 一个最大的方差,对吗?(p174) 65、农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上采用方法?农业总产出的计算原 则:农业总产出是按产品法计算的。产品法是以产品为主体来计算产值 的一种方法,又称总周转额法 66、反映平均每个就业人员抚养的人口数的指标是就业人口负 担系数 67、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民经济分配 68、在外币折算时,单位本币折算成外币的方法是外国货币与本 国货币的折算有两种方法:⑴直接标价法⑵间接标价法 69、人口的自然构成包括性别与年龄 70、已知某企业2003年6月份商品流转次数为5次,则该企业该 月的商品流转天数为几天?( 6 天商品周转天数 = 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额 平均商品库存额 核算期天数 商品销售额 平均商品库存额 商品周转次数 核算期天数 = ? =) 71、土地总面积包括地面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主权范围 内的全部土地面积的总和。按性质划分,土地总面积可分为耕地面积、 森林面积、内陆水域面积、草地面积及其他面积;⑵按利用情况划分, 可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 72、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产量指数、销售量指数、职工人数指 数 73、强度相对指标包括正指标和逆指标 74、按数量标志分组包括如职工年龄、工资、工龄等数量标志 是指表现为数量上不同的标志 75、时期指标包括产品的产量、商品销售额、国民生产总值 76、哪种情况下,平均数要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在计算生产过程 中三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时 77、在次数分布数列中,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和关系是各组的单位 数既为次数分布称频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的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频 率。 78、影响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的因素有主要受失业人数变动的 影响以及间接收16岁以上在校学生和家务劳动者多少的影响。 79、因素分析法德依据是平均指标 80、资产负债表的主栏项目有包括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与负债、 资产负债差额、资产负债差额与差额总计。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1.组距=上限-下限 2.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下限+(上限-下限)÷2 3.计算开口组组中值(即有上限无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下限+相邻组组距÷2 第三章综合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 2.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 3.比较相对数=总体中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 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 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 6.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数值=实际完成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 7.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比}÷{1±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比} 8.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总体单位数 9.简单算术平均法P64 10.加权算数平均法P65 11.简单调和平均法P68 12.加权调和平均法P68 13.简单几何平均数P71 14.加权几何平均数P71 15.组距数列确定众数P72 16.中位数计算P73 17.全距P78 18.平均差简单平均法P80 19.平均差加权平均法P81 20.标准差简单平均法P82 21.标准差加权平均法P83 22.交替标志的标准差P84 成数交替标志的平均数交替标志的标准差 23.标志变异系数P86 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 24.组内方差平均数P89 25.组间方差P89 第四章时间数列 1.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0 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1 3.相对指标和平均发展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P104 4.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助其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 5.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6.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7.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 8.水平发展速度P111 9.水平增长速度P114=平均发展速度-1 10.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方程式法P120 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 1.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出人数) 2.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P246 3.城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乡村)÷总人口×1 4.城乡人口比例=城市人口÷乡村人口×1 5.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人)÷该地区土地面积数(平方公里)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及分类 一、统计学的性质 统计学的概念:以搜集、整理、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做出判断或决策的方法科学论。 二、统计学的分类 理论统计学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进行计量、观测、概括和表述,是统计学的基础 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内容包括统计指标及其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图 表、集中趋势测度、离散程度测试、统计指数和时间序列常规分析等理论方法。 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以概率论为理论依据,利用部分数据对总体数 据的某些性质或数量特征进推断和检验。 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的关系: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科学的数量方法为应用统计学研

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条件,而应用统计学的发展又可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发展理论统计学所提出的数量方法。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和个体 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的整体为总体(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个体:总体中每个个体事物。 总体容量: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称为总体的容量。 统计总体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来确定。 二、样本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全所组成的子集。 样本的特点:每个个体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许多个不同的样本,样本是总体的代表,样本的随机性。 三、变量 变量: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为变量 四、指标及其测度

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称为统计指标,简称指标。 第三节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 一、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 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二、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 三、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 1、设置框架 2、确定内涵和外延 3、确定计量单位 4、确定计算方法 四、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联系性

浙江省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1月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6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抽样推断时,优良估计量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和无偏性。 4.研究现象之间的一般数量关系,求出相关关系方程式,由此根据自变量的值推断因变量的 可能值,称为________分析,这个方程式称为________方程。 5.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表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 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对某市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统计调查,调查对象是( ) A.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B.该市所有工业企业 C.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 D.该市所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 2.下列哪个数列属于连续型变量数列( ) A.企业职工按工资分组 B.企业职工按性别分组 C.企业职工按学历分组 D.企业职工按日产量(件)数分组 3.下列哪个指标属于比较相对指标( ) A.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比例 B.中国人口数与印度人口数比例 C.合格品数与不合格品数的比例 D.GDP与人口数的比例 4.某小组5名职工的工龄分别为15年、15年、21年、28年、17年,则中位数是( ) A.28年 B.21年 C.17年 D.15年 5.某市1990年GDP为2000万元,2000年增加到3600万元,则GDP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9.05% B.8.05% C.7.05% D.6.05% 6.对于一个时间数列,若不存在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应该为( ) A.0 B.1 C.-1 D.0.5 7.形象描述人口年龄与性别构成状况的一种统计图形称为( ) A.人口性别金字塔 B.人口年龄金字塔 C.人口年龄—性别金字塔 D.人口自然构成图 8.我国统计制度规定的劳动力资源年龄下限为( ) A.16周岁 B.18周岁 C.15周岁 D.14周岁 9.社会净产值的价值构成是( ) A.C+V B.C+V+M C.V+M D.C+M 10.下列哪项应该计入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商品库存指标( ) A.已经统计购进但还没有到仓库的商品 B.已经统计销售但还没有被提走的商品 C.已经统计销售且对方已提走的商品 D.尚未统计购进但已到货的商品 11.某商业企业从另一商业企业购进供出售的商品,此为( ) A.最初流转 B.中间流转 C.最终流转 D.零售流转 12.某地区积累系数的实际值是4,而全国标准值是5,则单项指标指数是( ) A.125% B.80% C.25% D.20%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全(最新整理)

WORD 格式 可编辑 专业技术 知识共享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一章 总论 一、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 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统计的作用。 答: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并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 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三、论述题 1、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2、如何区别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其一是其 所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而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其二是数值表现不同, 数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而质量指标则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第二章 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 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2、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3、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 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7、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二、简答题

1月全国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和利润额( ) A.均是连续型变量 B.均是离散型变量 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 2.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A.对一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 B.对工业设备的普查 C.对某市工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 D.调查几大彩电厂商,借此了解全国彩电的生产情况 3.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将总体按照一个或几个分组标志分成( ) A.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数量相同的若干部分 D.数量不同的若干部分 4.在出生婴儿中,男婴比重53%,女婴比重47%,这两个指标是( ) A.比例相对数 B.强度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比较相对数 5.在下列平均数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 A.中位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算术平均数 6.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 A.增长速度=增长量/报告期水平 B.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 1

2 C.增长速度=增长量/平均水平 D.增长速度=增长量/最末水平 7.根据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总指数是( ) A.固定构成指数 B.可变构成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D.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8.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随机原则 B.准确性原则 C.系统原则 D.及时性原则 9.下列各项中,肯定错误..的是( ) A.y =-40-1.6x r=0.89 B.y =-5-3.8x r=-0.94 C.y =36-2.4x r=-0.96 D.y =-36+3.8x r=0.98 10.采用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是( ) A.收入法 B.分配法 C.生产法 D.支出法 11.下列不.属.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基本核算表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表 B.自然资源核算表 C.国际收支表 D.投入产出表 12.设某地区某年年初人口为2100万,年末人口2150万,年内死亡人口11万,计算人口死亡率的正确算式是( ) A.2100 11 B. 2150 11 C.2150210011 D.2/)21502100(11 13.土地总面积是指( ) A.陆地面积 B.可耕地面积 C.耕地面积 D.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服务产品的是( ) A.工业生产的钢材 B.金融业的理财产品 C.建筑业建设的住宅 D.农业生产的粮食 15.某商场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指数为108%,商品销售额指数为120%,则商品销售量指数为( )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的中位数。(2004年10月) 且该商业企业2003年3月末的库存额为160万元。由此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的平均商品流转次数。(2004年10月) 35J 亠352一盘# 200+240 *220 * _ __ 工=_ — 2 歸瞅賊I晟^證八依 二舷平阪转好工4 -糯:盘:盂拐"'次

)计算该企业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和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 (2)分别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企业2003年比2000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2004年10月) 要求:()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进行点估计; (2 )在95%的置信概率下,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t=1.96 )。(2004 年10 月)

(1)当年形成的居民购买力; (2)当年已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3)当年未实现的居民购买力; ⑷当年全部居民购买力。(2005年1月)36?

销售额的变化进行指数因素分析。(2005年1月) 要求:(1)计算乙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组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2005年1月)34?某地区某年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资料如下:

(1)年初居民货币结余100万元;(2)当年居民货币收入195万元;(3)当年居民非商品支出25万元;(4)当年实现的商品供应量170万元;当年全部商品供应量275万元。 要求计算:(1)本年形成的商品购买力;(2)本年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⑶本年全部商品购买力;⑷年末居民结余购买力;⑸商品供需差率(2005年10月) 35? 要求:(1)计算各种商品的个体价格指数。 (2)计算全部商品的价格总指数。(2005年10月)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本后习题答案

NO.7 1.第一季度月平均产值=(80+92.2+96.8)/3=89.67第二季度月平均产值=(96.9+120.1+115.3)/3=110.77第一季度月平均人数=(198+201+208)/3=202 第二季度月平均人数=(208+220+205)/3=211 第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89.67/202=0.4439=4439元/人第二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110.77/211=0.5250=5250元/人 2.第一季度劳动生产率=3*4439=13317元/人 第二季度劳动生产率=3*5250=15750元/人

3.上半年总产值=80+92.2+96.8+96.9+120.1+115.3 =601.32 上半年平均人数=(198+201+208+208+220+205)/6 =206人 上半年劳动生产率=601.32/206=29190.29元/人 NO.8 本月平均人数=(0*7+28*4+37*16+31*4)/31 =(112+592+124)/31 =27人 NO.9 第三季度月平均销售额=(240+286+598)/3=374.67 第三季度月平均库存额=(116/2+124+136+204/2)/(4-1) =420/3=140 第三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374.67/140=2.68次 NO.10 1.A0=1000,An=2000 平均发展速度=101000 2000=102=1.072 / 平均增长速度=1.072-1=7.2% 2.A2=1000*105%*105%=1102.5 平均发展速度=85. / 2000=107.72% 1102 平均增长速度=107.72%-1=7.72% NO.11 b=∑TY/∑T*T=162.6/10=16.26 a=∑Y/N=252.3/5=50.46 直线方程:y=50.46+16.26t 2003年,t=3 Y=50.46+16.26*3=99.24亿元 NO.12 平均职工人数=(210+208)/2*3+(208+215)/2*5 +(215+217)/2*4 =(627+1057.5+864)/12 =212人 NO.13

【最新编排】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简答题.

1. 1.简述统计地三种涵义及它们之间地关系。 -是指统计活动,也即统计工作,是指从事统计业务活动地机关、单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地数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地活动。 二是指统计资料,即统计所提供地数字和分析资料,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地统计数字资料。 三是指统计科学,即统计学,是-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地方法科学,其目 地是探索统计数据地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地科学认识。 三种涵义地相互关系:是密切联系着地 , 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地,是统计活动地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地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发挥统计作用地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见,统计活动是基础 , 是源 . 没有统计活动 , 统计就无法提出 ; 没有统计活动 , 缺少这个实践基础 , 统计 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 . 1. 2.简述统计地特点和作用。 数量性 (基本特点 , 没有数量就没有统计 , 统计反映地不是抽象地纯数量 , 而是具体地 , 密切联系事物质地量 . 总体性 :是指统计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数量特征 , 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 物 , 因为事物地本质和发展只有从整体上观察 , 才能作出正确地判断 . 第-:从宏观上看 , 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地重要工具 . 第二 :从微观上看 , 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地依据 . 第三 :日常生活中 , 统计可以宣传符合 , 教育群众 . 第四 :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地重要方法 . 2. 1.简述统计数据资料地来源渠道。

-是通过直接地调查获得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地直接来源,-般称之为第 -手或直接地统计数据也叫第-手资料; 二是别人调查地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地数据,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地统计数据也叫第二手资料(次级资料。 2. 2.简述典型调查地作用以及它地优缺点。 它地主要作用在于:-是补充全面调查地不足;二是在-定地条件下可以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地真实性。 特点 :典型调查同其他调查方法比较 , 具有灵活机动 , 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 , 详实地统计资料地优点 . . 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地影响, 必须同其他调查结合起来使用, 才能避免出现主观片面性。 2.3.简述调查组织实施计划地内容。 A 调查工作完成地期限与工作进度 B 调查地方式与汇总方法 C 组织领导 D 调查前地其他准备工作 2.4.简述统计分组地目地。 1、将零星分散地统计资料,通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同时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地结构情况。 2、可以揭示现象之间地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工作中地-项复杂地、重要地工作。 2.5.简述选择分组标志地原则。 1. 应根据研究目地与任务选择分组标志

全国2020年08月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试题及答案

D020·00065(后附参考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0年08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课程代码:0006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是 A.某单位男职工数与总职工数的比率 B.企业甲与企业乙资产总额的比率 C.某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 D.某公司本年利润与上年利润的比率 2.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A.职工工货 B.商品销售额C职工人数 D.企业库存额 3.下列关于抽样方式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 B.整群抽样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 C.分层抽样是一种非随机抽样方法 D.任意抽样是一种随机抽样方法 4.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食物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是 A.恩格尔系数 B.基尼系数 C.泰尔指数 D.消费系数 5.年利润额(万元)的组距次数分布表中,“400 300”一组的组中值是 ~

A.250 B.300 C.350 D.400 6.数据:11、12、14、21、17、19、15、23的全距是 A.11 B.12 C.14 D.15 7.数据:12、16、21、25、25的中位数是 A.12 B.16 C.21 D.25 8.下列指标中,一般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众数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算术平均数 9.相关系数等于1时,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A.负相关 B.完全负相关 C.不相关 D.完全正相关 10.关于回归方程y?=80+0.7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关系数是0.7 B.回归系数是0.7 C.相关系数是80 D.回归系数是80 1l下列关于时间数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历年的财政收入是相对数数列 B.历年的人均收入是绝对数数列 C.历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相对数数列 D.历年的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绝对数数列 12.某企业2013年销售额1000万元,2018年销售额1800万元,则这一时期销售额的定基增长速度是 A.80 B.160% C.180% D.800% 13.根据统计资料,某种商品单价1月初为50元,1月末为54元,则该商品1月份平均单价是 A.50元 B.51元 C.52元 D.54元 14.某商品第一至第四季度销量的季节指数分别是90%、80%、70%、160%则该商品销售的旺季是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15.PPI指的是 A经济产量指数 B.生产者价格指数 C.股票价格指数 D.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6.某地随机抽取9个家庭,调查得到其家庭子女个数分别是1、1、2、1、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