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目录

1.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1)

2.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3)

3.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5)

4.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 (9)

5.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统计分析及改进措施 (11)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1.组成

组长:蒋贵林

副组长:胡小荣、梁瑞宁

成员:付志红、潘兆兰、黄烨、罗娟珍、

2.职责

(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培训

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盆腔炎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

1.临床实施

(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3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4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2.分析评估

(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

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政处。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

3. 年末向医政处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 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八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一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时,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8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第2-7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记录

□初步拟定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

疗方案

□据检查结果,并予相应处理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妇科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血沉,肝功能、肾功能

□心电图,盆腔超声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

□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其他检查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

□中医辨证施护

□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中医辨证施护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8-14天

年月日第14-21天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调整治

疗方案,

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观察下腹痛情况

□中医辨证施护

□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中医辨证施护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第22-27天

年月日第28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完成必要的出院前辅助检查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完

成出院小结

□疗效评估

□通知出院

□预约复诊日期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交待相关注意事项

□门诊继续治疗或随访

主要护理工作□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观察下腹痛情况

□中医辨证施护

□出院健康指导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帮助患者收拾物品,并送离病房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病友进入临床路径治疗知情同意书

病友:

经我科医师初步诊断,您被诊断为,根据江西省卫生厅的《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我院有关规定,我科已经将该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范围,我们将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治疗质量和效率,为您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现将您的治疗过程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按照临床路径方案进行治疗。

病友意见:

医师已经为我详细讲解临床路径内容,我已经明白以上内容,并且(同意/不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治疗。

病友签名:日期:年月日医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路径评价表

姓名住院号诊断住院

天数

住院

总费用

药品

费用

并发症情况

院内感染情

是否退出路

治疗效果其他

备注:请各临床路径试点科室每月5日前将本科室实施临床路径患者信息按上表填写完整后上报医务科邮箱:yiwuke445@https://www.doczj.com/doc/5a5886238.html,。

12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统计分析及改进措施

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尤以慢性盆腔炎多见,常常由于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引起下腹坠胀,腰骶酸楚等病,在特色疗法口服中药+中药外敷外,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以利于慢性盆腔炎的症状改善,提高临床治愈率及妊娠率。

本病最终经有效的治疗,大多可好转或治愈,因本病反复缠绵故治疗周期较长,未愈者常伴有失眠,疲劳,周身不适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亦可转为急性盆腔炎,故长期治疗非常有必要,但患者长期多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患者也难以坚持和耐受,故应加强患医沟通,可用康复消炎栓等简便方法间断代替中药保留灌肠,或用艾条熏穴位代替穴位注射。

如何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的建议:

难点之一:

慢性盆腔炎病程长,若见气血耗伤,正气不足而虚实结杂者,缠绵难愈,盆腔炎的预后也较差,会发生一系列的后遗症,如输卵管堵塞性宫外孕、不孕症等。

建议:因本病反复缠绵故治疗周期较长,未愈者常伴有失眠,疲劳,周身不适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亦可转为急性盆腔炎,故有必要长期治疗,针对其少腹瘀结,全身虚衰之候,予以扶正祛邪,补气化瘀散结,除中药口服外,可加用保留灌肠,腹部外敷,穴位注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治疗。

难点之二:

盆腔炎性疾病病变范围较广,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但多数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盆腔炎的致病菌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多数患者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临床疗效不明显。

建议:针对多种混合性感染及已产生耐药性的盆腔炎患者,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中药+激素,或用艾条熏热敏穴位代替穴位注射。

我科于今年共收治盆腔炎患者共210余例,治愈率标值81%、实值83%,好转率标值15%、实值15%,未愈率标值4%、实值2%,进入临床路径病人约95%,标准住院日≤28天、实值11天,平均住院费用4000元。

最新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临床路径工作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实施,规范了临床医疗行为,体现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同时医疗活动公开透明,密切了医患关系。现将我院一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如下:

二、2017年1-10月临床路径信息统计

三、存在的问题 1.临床路径变异率高。 能成功完成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完全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2.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平均住院费没有逐年降低,因为我院本身次均费用低,收费标准由县级标准调为市级标准,且每年平均住院费用与前一年比较的增长率在逐年下降。 3.部分科室临床路径工作执行力度缺乏。 由于实施临床路径增加了管理成本,临床路径需要专人审核,流程需要不断维护升级,增加了科室的工作量,导致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有抵触情绪。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等,导致路径变异率高。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4.临床路径评估、评价、统计分析还不到位。 由于我院未设立独立的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且无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虽在临床路径的评估审核工作上作了许多的工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如:

未对临床路径病历进行逐一检查,对变异情况无分析总结等。 5.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未达到全覆盖。 临床路径工作开展以来,仍有部分临床科室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如:外四科、中医科。且实施的临床路径病种仍为单一病种,未开展合并路径病种,处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起步阶段,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省卫计委的要求,结合国家卫计委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和《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实施细则》,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作如下安排。 1.科主任、管理员认真履职,结合科室实际,优先制定院部规定的各科室临床路径(各科室拟实施路径见附件),重新核准已实施的临床路径模板,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覆盖面。 2.进一步优化路径表单,增加护理版和患者版临床路径文本。医师版、护理版、患者版文本应当相互关联,形成统一整体。患者版文本应具备诊疗流程告知和健康教育功能。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对于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病例,其入组率不得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得低于70%,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完成病历数须达到本科出院病例数的50%以上。各科主任、个案管理员要加强对变异病历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对变异原因进行分析、评估,针对变异发生较为集中的环节,分析变异原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逐步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改进体系,力争临场路径实施的变异率≤15%。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2016最终版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编码BFZ001) 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TCD-1(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 案”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急性期: 感染邪毒证 慢性期: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血瘀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W 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TCD-1(编码:N73.901 )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 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 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 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 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 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住院患者。 一、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TCD编码:BNP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ICD-10编码:N7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 2.盆腔炎慢性期,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若盆腔炎性包块(盆腔包裹性积液,又称盆腔炎性包裹性囊肿)>10cm,或

盆腔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需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白带常规、BV检查,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血常规、血沉、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免疫十项、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可选择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 、免疫学检测等。 敏、C-反应蛋白、CA 125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中成药 丹黄祛瘀胶囊 3.中药特色疗法 (1)针刺加TDP神灯: 湿热瘀阻证:子宫、水道、归来、中极、阴陵泉穴; 寒湿瘀阻证: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 气滞血瘀证:气海、血海、中极、内关、三阴交穴; 气虚血瘀证:合谷、足三里、八髎、神阙穴。 (2)红藤煎保留灌肠(红藤30g,败酱草30g,鸭跖草30g,桃仁10g,公英 30g,地丁30g,三棱10g,莪术10g)。 (3)推拿法(一指禅法、鱼际揉法、推法、点法、擦法等手法):关元、中极、归来、肾俞、血海、膈俞、三阴交、阴陵泉、八髎等穴位。 (4)刺络拔罐法:关元、气海、血海、膈俞等穴位,先刺络,后拔罐。 4.西医疗法:多用于急性发作期

急性盆腔炎(妇产科)

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 一、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N73.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和体征 (1)常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 (2)发热前可先有寒战,头痛,体温可高达39~40℃; (3)下腹痛为双侧或病变侧痛,可伴有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也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4)由于炎症刺激,可有膀胱及直肠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腹胀、腹泻等; (5)妇科检查见阴道充血,宫颈充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带异味,宫颈举痛,双侧附件增厚或附件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 (1)C反应蛋白升高; (2)血沉增快(>20mm/h); (3)白细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4)阴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检查多可找到致病菌; (5)B超检查发现盆腔炎性包块。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盆腔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急性盆腔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支持治疗:半卧位,物理降温,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2.药物治疗:可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3.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包块增大,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有反复急性发作史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现在多采用腹腔镜手术。原则上切除病灶,年轻的患者保留卵巢。 4.物理治疗:适用于慢性炎症,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 5.中药治疗: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水分,

盆腔炎临床路径诊疗

优 势 病 中 医 临 床 路 径 2018年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诊断为盆腔炎患者。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使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 编码:N73.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盆腔超声检查+心电图

(4)妇科检查 (5)阴道分泌物检查 (6)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淋病奈瑟菌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方银蒲四逆四妙失笑散加减。 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选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选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选方杜断桑寄失笑散加减。 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选方举元煎合失笑散加减。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或消失。 2.生命体征平稳。 3.盆腔病灶基本吸收,血常规基本正常。 4.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72 小时后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者,退出本路径。 4.过敏体质,或已知对本路径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组成成分过敏者,记录过敏变异原因,退出本路径。 5.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6.患者对中药耐受性差,拒绝使用中药汤剂。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51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517)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 (520)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 (527) —511 —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512 —

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一、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西医 诊断:第一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ICD-10 编码:N95.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和《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常见 证候:肾虚肝郁证 心肾不交证 阴虚火旺证 肾阴虚证肾 阳虚证肾阴 阳俱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56 天/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 B 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 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 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 (2)妇科检查 (3)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肾阳虚证:温肾扶阳。 (6)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 2.中医情志治疗:出现情志异常者在辨证使用中药同时配合中医情志治疗。 3.针灸治疗 (1)耳穴贴压 (2)体针 (3)灸法 4.其他疗法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烘热汗出、情志异常等临床症状改善。

盆腔炎临床路径修订稿

盆腔炎临床路径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 (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 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 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 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 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 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 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慢性炎症可致不孕。 (2)体征:急性期可出现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超过 38 度或持续低热。心率增 快,腹胀,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充血,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颈管可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流出。后穹隆触痛明显。宫体增大或稍大,质地较软,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双侧附件片状增厚压痛明显,或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慢性期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双侧附件触及条索状增粗并有压痛。形成盆腔炎性包块时,可触及界限不清肿物有压痛。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7版 2002年)。 (2) 社,2007年18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 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 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 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 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 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 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 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慢性炎症可致不孕。 (2)体征:急性期可出现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超过 38 度或持续低热。心率 增快,腹胀,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充血,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颈管可见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流出。后穹隆触痛明显。宫体增大或稍大,质地较软,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双侧附件片状增厚压痛明显,或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慢性期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双侧附件触及条索状增粗并有压痛。形成盆腔炎性包块时,可触及界限不清肿物有压痛。 4.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最终版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编码 BFZ001) 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TCD-10编码:)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急性期: 感染邪毒证 慢性期: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血瘀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TCD-10编码:)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 (8)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HPV)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7版2002年)。 (2) 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 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

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 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 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 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 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 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慢性炎症可致不孕。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无包块破裂、中毒 有包块破裂或中毒 药物治疗(疗 对症处理,必要 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 妇科检查 妇科启 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 基八 ■ V 生活、

中药治疗:服、灌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2年)。 ⑵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 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 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 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 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 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 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 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 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 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 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 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 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 临床表现

临床路径在盆腔炎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盆腔炎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5-08T13:27:56.3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徐秋英[导读]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46例妇科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住院患者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减少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盆腔炎;护理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起到提供效率、降低成本和提供质量的作用。2009年我国为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卫生部启动了CP管理工作。许多医疗机构纷纷效仿,我院也采用CP治疗模式,本科于2010年也启动了盆腔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路径,按照预计住院天数设计成表格,将治疗护理的时间安尽可能达到最优化,是大多数患此病的患者住院期间都能按此流程接受治疗。现将护理中取得的成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盆腔炎患者146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住院日为7-14天。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73例(临床路径组),对照组73例(非临床路径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采用盆腔炎的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采用盆腔炎的常规护理方法治疗护理。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盆腔炎临床路径适用于第一诊断为盆腔炎的患者,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诊断标准为: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临床路径内容:通过住院期间患者接受抗生素补液治疗、中药大黄芒硝外敷腹部、穴位贴敷(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电子灸(气海、关元)、耳穴埋籽(痛经患者贴神门、子宫、内分泌)、中药灌肠(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中药)和口服中药等,按照表格设计时间和顺序进行评估和治疗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出院标准为:无腹痛或腹痛缓解,阴道分泌物减少,伴随症状消失。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2.4 统计学处理:所得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患者的住院日、住院费用、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实施CP降低了医疗成本 实施临床路径可提供医疗质量,提供医院竞争力,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路径的时间顺序,合理安排病患的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减少或避免病人康复的延迟以及资源的浪费,使他们能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降低了住院费用[1]。 3.2实施CP提供了患者的满意度 通过临床路径可以使患者看好病的同时少花钱,同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使其对自己住院期间的治疗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主动配合和积极治疗,从而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3实施CP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完整版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为规范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及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二、总体目标 通过1年时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推行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和卫生部制定的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确定 个病种做为我院试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病种,为我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和实践依据,对已颁布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服务。 三、临床路径实施 (一)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组织体系: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主任: 副主任: 1 成员: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针灸推拿科: 组长: 成员:. (2)内一科: 组长: 成员: (3)外一科: 组长: 成员: (4)妇产科: 组长:

成员: (5)内三科: 组长: 成员: 2 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指导评价小组职责: (1)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 (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 (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3、实施小组职责: 小组职责: 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在各职能部门

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一、急性盆腔炎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N73.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和体征 (1)常有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 (2)发热前可先有寒战,头痛,体温可高达39~40℃; (3)下腹痛为双侧或病变侧痛,可伴有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也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4)由于炎症刺激,可有膀胱及直肠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腹胀、腹泻等; (5)妇科检查见阴道充血,宫颈充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带异味,宫颈举痛,双侧附件增厚或附件触及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 (1)C反应蛋白升高; (2)血沉增快(>20mm/h); (3)白细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4)阴道分泌物培养或涂片检查多可找到致病菌; (5)B超检查发现盆腔炎性包块。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盆腔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急性盆腔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急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支持治疗:半卧位,物理降温,高热量、高蛋白饮食。 2.药物治疗:可选用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3.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中毒症状加重,包块增大,脓肿持续存在;脓肿破裂;有反复急性发作史而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现在多采用腹腔镜手术。原则上切除病灶,年轻的患者保留卵巢。 4.物理治疗:适用于慢性炎症,可促进盆腔组织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炎症的吸收与消退。 5.中药治疗: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半卧位,使脓液积聚于子宫直肠陷凹。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水分,

宫颈炎临床路径-

宫颈炎临床路径 一、宫颈炎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宫颈炎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呈淡黄色脓性,伴息肉形成时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炎症涉及膀胱下结缔组织时,可出现尿急、尿频。炎症沿宫颈韧带扩散到盆腔,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还可以造成不孕。 2.妇科检查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糜烂、肥大、充血、水肿,有时质较硬,有时可见息肉、裂伤及宫颈腺囊肿。 3.对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妇女,应做淋病奈瑟菌及衣原体的相关检查。 4.由于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需常规做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及或组织检查。 5. B型超声检查可诊断位置深在的宫颈腺囊肿。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宫颈炎。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慢性宫颈炎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 1.禁性生活3月。 2.宫颈刮片,排除恶性肿瘤 3.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治疗,宫颈局部上药,阴道栓剂应用。 4.手术治疗。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宫颈炎以局部治疗为主。 1.宫颈糜烂 (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最常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的有激光、冷冻、红外线凝固、微波及超声治疗等。 (2)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而较小和炎症侵入较浅的病例。常用的宫颈局部上药,药物有保妇康栓等。 (3)手术治疗:对于糜烂而较广、较深或累及宫颈管者,常用环形电切术( LEEP)。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7版 2002年)。 (2) 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 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 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 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

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 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 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 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 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 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重。白带增多,色黄或淡黄水样,或黄绿色可有臭味。可出现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慢性炎症可致不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