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课时分层训练27

2018年高考一轮苏教版生物 必修3 第8单元 第4讲 课时分层训练27

课时分层训练(二十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A组基础达标

1.关于反射与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2个神经元完成

B.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其中枢均位于脊髓

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纤维的树突,效应器为传出神经纤维的末梢

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及其附属结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

C.神经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通过K+外流维持“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A错误。]

3.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在a、c处分别放置电位计,b处给予适宜刺激。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骨骼肌收缩,发生反射活动

B.骨骼肌不收缩,无反射活动

C.骨骼肌收缩,并在a、c处均测到电位变化

D.骨骼肌收缩,a处测到电位变化,c处未测到

D[b处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神经冲动),沿传出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收缩,但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故不是反射活动,A、B错;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因此刺激b点,a点能测到电位变化,c点不能,C项错,D项对。]

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水盐平衡中枢

D.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而水盐平衡中枢位于下丘脑。]

5.右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在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与递质结合后,受体被分解

B.膜与膜的融合

C.ATP发生水解,释放能量

D.膜电位的变化

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突触前膜,受到刺激后的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将兴奋传到突触后膜,递质随之分解,受体不会分解。该过程需要消耗ATP分解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6.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C.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D.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C[图示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三个神经元。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A正确;反射是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的,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②的反应不属于反射,B正确;感受器接受适宜的刺激才产生兴奋,并不是能接受各种刺激,C错误;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度,因为神经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释放、识别等过程,存在时间上的延搁,D正确。] 7.下图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部分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是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

B.图中b是反射弧的传出神经

C.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大脑皮层受损呼吸无法进行

A[图中a是呼吸中枢,即呼吸反射的神经中枢,A正确;图中b与感受器相连,是反射弧的传入神经,B错误;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呼吸中枢在脑干,大脑皮层受损呼吸照常进行,D错误。]

8.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B处,A、C处可先后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③的内容物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②中需穿过两层生物膜

C.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A[刺激B处,虽然AB段=BC段,但由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存在突触延搁,所以A、C处可先后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正确;②表示突触间隙,③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是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完成的,没有穿过生物膜,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即从E到D 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C所在的神经元为突触后神经元,刺激C处,肌肉内的线粒体活动增强,但E属于突触前神经元,线粒体活动不明显,D错误。]

9.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进入__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②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后,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

经元②兴奋。(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传递。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因此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答案】(1)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特异性受体(2)不能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再传到神经元①,故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10.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由神经、体液、免疫三维系统共同来维持。小张的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图一,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当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神经元b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缩手。

(2)若在图中M、N两个位置分别安装灵敏电流计(两个电流计的电极均在细胞膜外侧面)。在M的向中段(即:神经纤维上M点偏向神经中枢的一侧),施以适当电刺激,位于________________位置的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2次。要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实验人员适当刺激M的外周段作为对照,其他实验组的操作应该是刺激______________(M的向中段、M的外周段、N的向中段、N的外周段),实验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中,右图二表示有关的一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符合关系的有________。(多选)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

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

C.Ⅰ信息分子Ⅱ激素Ⅲ神经递质Ⅳ抗体

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解析】(1)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细胞膜)。

(2)M的向中段给予适当刺激,由于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所以,M和N上都可检测到电流。又由于M和N位臵灵敏电流计的两极均在细胞膜外侧面,因此,二者均可观察到指针2次偏转。刺激M的外周段,可见M和N均偏转、缩手,在此基础上,验证双向传导和单向传递,应该适当刺激N的外周段,观察到M不偏转、N偏转2次、缩手,即可达成目的。

(3)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正确;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在突触前膜内形成突触小泡,B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属于信息分子,但信息分子除了这两类外,还有其他物质,如淋巴因子等,神经递质中有些是激素,抗体不属于激素,C错误;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正确。

【答案】(1)突触后膜(或答细胞膜)(2)M和N N的外周段M不偏转、N偏转2次、缩手(3)A、D

B组能力提升

11.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图1图2

A.A点时,K+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D[根据糖蛋白可判断②为细胞内侧,①为细胞外侧。A点时为静息状态,此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通过通道蛋白,不断从内侧向外侧移动,A、B正确。B→C膜内外电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C正确;B点时的电位差为0,膜两侧的电位相等,D错误。]

12.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B

现象Ⅰ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现象Ⅱ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故B正确;现象Ⅰ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现象Ⅱ中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两现象中与缩手相关的肌细胞数量应相当。]

13.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A[由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可知,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而不是⑥⑤④;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表明该过程不经过大脑皮层,是通过脊髓的非条件反射,其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③和⑦之间有突触,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14.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

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解析】(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