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设计】2016届(新课标)高考数学(文)大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Word版含答案

【三维设计】2016届(新课标)高考数学(文)大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Word版含答案

【三维设计】2016届(新课标)高考数学(文)大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Word版含答案
【三维设计】2016届(新课标)高考数学(文)大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Word版含答案

一、重视教材习题的母题功能

你知道高考题是怎样命制的吗?看完本讲内容,洞晓了高考命题的5大常用手段,你就明白了教材经典题目的重要性.你还会陷入“高考高于天,教材放一边”的备考误区吗?

编写本讲的目的,我们旨在提醒您:一轮复习要“抓纲靠本”,“纲”就是考纲,“本”就是课本.要重拾起被遗忘忽视的课本,重温基础知识,重做典型题目,重视教材“母题”的引领作用,发挥教材母题做一当十的功效.

在此,仅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两套试题为例进行说明,以佐证教材习题的重要性.

教材这样练

《人教A 版·必修4》P119 B 组第1题第(4)小题.

已知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BC ,CA ,AB 的中点,且BC =a ,CA =

b ,AB =

c ,则①EF =12c -12b ;②BE =a +1

2

b ;

③CF =-12a +1

2

b ;④AD +BE +CF =0中

正确的等式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高考这样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设

D ,

E ,

F 分别为△ABC 的三边BC ,CA ,AB 的中点,则EB +FC =( )

A .AD B.1

2AD

C .BC D.1

2

BC

教材这样练

《人教A 版·选修2-1》P69例4.

斜率为1的直线l 经过抛物线y 2=4x 的焦点F ,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 高考这样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设F 为抛物线C :y 2=3x 的焦点,过F 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 于A ,B 两点,则|AB |=( )

A.

30

3

B .6

C .12

D .7 3

教材这样练《人教B版·必修5》P30练习A. 写出下面数列{a n}的前5项:

1.a1=2,a n=1

2a n-1(n=2,3,4,…);

2.a1=3,a n=a n-1+2(n=2,3,4,…);

3.a1=1,a n=a n-1+1

a n-1(n=2,3,4,…).

高考这样变

(2014·新课标全国

卷Ⅱ)数列{a n}满足a n+1

1

1-a n

,a8=2,则a1=

________.

教材这样练

《人教A版·必修5》P14例5.

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

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

远处一山顶D在西偏北15°的方向上,

行驶5 k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

西偏北25°的方向上,仰角为8°,求此

山的高度CD(精确到1 m).

高考这样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为

测量山高MN,选择A和另一座山

的山顶C为测量观测点.从A点测

得M点的仰角∠MAN=60°,C点

的仰角∠CAB=45°以及∠MAC=

75°;从C点测得∠MCA=60°,已

知山高BC=100 m,则山高MN=

________m.

教材这样练

《人教A版·必修1》P39B 组第3题.

已知函数f(x)是偶函数,而且在(0,+∞)上是减函数,判断f(x)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判断.

高考这样变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已知偶函数f(x)在[0,+∞)单调递减,f(2)=0.若f(x-1)>0,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总之,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经过精心挑选而设计的,它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和研究

资源.不少试题所涉及的思想方法,都源于教材.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中,要做到对教材中的经典题目能够熟练地求解,掌握它的通性通法、答题规范、思路分析及知识内涵.研读教材、汲取营养,充分发挥例题、习题潜在的功能,发挥教材“母本”的作用.

为减少考生翻阅教材、查找典型题目之苦,充分发挥我们编者占有广泛教学资源的优势,我们在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等教材中优中选优地筛选了一些经典题目,做为课前自检基础知识使用,就是充分发挥教材母题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重视经典题目的发散思维

本讲内容是上一讲内容的顺承和拓展,其主旨还是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多思考和多领悟.如果说上一讲是教给学生“做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一讲是教给学生“怎么做”的问题.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做海量试题必不可少,但绝非上策.应当充分发挥典型试题的带动作用和举一反三的功能,注意培养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维能力的养成.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主要靠学生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总结,而一题多解则需要教师多找一些典型题目多拓展,多发散,帮学生举一反三、悟通练透.本书在“一题多变”上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

(一)经典“题根”的发散

茫茫题海,寻根是岸.木有本,水有源,题有根.在平时的训练中,可将一些经典的题目做为“题根”,在题目发散中,要学会演变题目条件、背景,变换设问,在不断变换的过程中,将此类问题厘清弄透,从一个个小问题中获取大知识,让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从而彻底打通各知识点间的关节.

示例: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二)考查角度的发散

高考中的一些热门考点,虽知年年必考,但学生往往却在这类考点上失分,究其原因,主要是此类考点考查灵活、角度多变.为将这类考点练深练透,有必要对这类考点进行多维探究.备考不留死角,高考不留遗憾!

角度二:比较两个函数值或两个自变量的大小,

若本题条件变为:已知a >0,b >0,a +2b =3,

则2a +1

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本题的条件变为:已知a >0,b

>0,c >0,且a +b +c =1,则

1

a +1

b +1

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本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即:已知a >0,b >0,1a +1

b =4,则a +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已知a >0,b >0,a +b =1,则1a +1

b

的最

小值为________.

[解析] ∵a >0,b >0,a +b =1, ∴1a +1b =a +b a +a +b b =2+b a +a b ≥2+2

b a ·a b =4,即1a +1

b

的最小值为4,当且仅当a =b =1

2

时等号成立.

[答案] 4

已知各项为正数的

等比数列{a n }满足a 7=a 6+2a 5,若存在两项a m ,a n ,使得a m ·a n =22a 1,则1m +4n 的

最小值为________.

本题的条件不变,则???

?1+1a ???

?1+1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及注意点

(1)知和求积的最值: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明确“和为定值,积有最大值”.但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具备条件——正数;②验证等号成立. (2)知积求和的最值:明确“积为定值,和有最小值”,直接应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要注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

(3)构造不等式求最值:在求解含有两个变量的代数式的最值问题时,通常采用“变量替换”或“常数1”的替换,构造不等式求解.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①非零的各数(或式)均为正;②和或积为定值;③等号能否成立,即“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角度三:解函数不等式 ?

角度四:利用单调性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值 [类题通法] 函数单调性应用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比较大小.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应将自变量转化到同一个单调区间内,然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决.

(2)解不等式.在求解与抽象函数有关的不等式时,往往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将“f ”符号脱

掉,使其转化为具体的不等式求解.此时应特别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3)利用单调性求参数.

①视参数为已知数,依据函数的图象或单调性定义,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已知单调区间比较求参数;

②需注意若函数在区间[a,b]上是单调的,则该函数在此区间的任意子集上也是单调的.

(4)利用单调性求最值.应先确定函数的单调性,然后再由单调性求出最值.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集__合

对应学生用书P5

基础盘查一元素与集合

(一)循纲忆知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二)小题查验

1.判断正误

(1)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2)集合{x|x>3}与集合{t|t>3}表示的是同一集合()

(3)a在集合A中,可用符号表示为a?A()

(4)零不属于自然数集()

答案:(1)×(2)√(3)×(4)×

2.(人教A版教材练习)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小于8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

(2)不等式4x-5<3的解集.

答案:(1){2,3,5,7}(2){x|x<2}

基础盘查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循纲忆知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二)小题查验

1.判断正误

(1)若A=B,则A?B()

(2)若A B,则A?B且A≠B()

(3)N*N Z()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两元素集合是三元素集合的子集()

答案:(1)√(2)√(3)√(4)×

2.(人教A版教材例题改编)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a},{b},{a,b},?

基础盘查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一)循纲忆知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二)小题查验

1.判断正误

(1)若A∩B=A∩C,则B=C()

(2)集合A与集合A在全集U中的补集没有公共元素()

(3)并集定义中的“或”能改为“和”()

(4)A∩B是由属于A且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答案:(1)×(2)√(3)×(4)√

2.(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已知全集U={1,2,3,4,5,6,7},A={2,4,5},B={1,3,5,7},则A∩(?B)=________.

U

答案:{2,4}

3.已知集合A={x|3≤x<7},B={x|2

答案:{x|x≤2或x≥10}

对应学生用书P6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

[必备知识]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表示符号为∈和?.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2.常见数集及其表示符号

自然数集用N 表示,正整数集用N *或N +表示,整数集用Z 表示,有理数集用Q 表示,实数集用R 表示.

[提醒] 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解题错误.

[题组练透]

1.(2015·洛阳统考)已知集合A ={1,2,4},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6

C .8

D .9

解析:选D 集合B 中元素有(1,1),(1,2),(1,4),(2,1),(2,2),(2,4),(4,1),(4,2),(4,4),共9个.

2.现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以表示为?

???

??

a ,

b a ,1,也可以表示为{a 2,a +b,0},则a 2 015

+b 2 015=__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b

a =0及a ≠0,所以

b =0,于是a 2=1,即a =1或a =-1,又根据集

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a =1应舍去,因此a =-1,故a 2 015+b 2 015=(-1)2 015=-1.

答案:-1

3.已知集合A ={m +2,2m 2+m },若3∈A ,则m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因为3∈A ,所以m +2=3或2m 2+m =3. 当m +2=3,即m =1时,2m 2+m =3,

此时集合A 中有重复元素3, 所以m =1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2m 2+m =3时,解得m =-3

2或m =1(舍去),

此时当m =-32时,m +2=1

2≠3符合题意.

所以m =-3

2.

答案:-3

2

[类题通法]

1.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元素,看元素应满足的属性,对于含有字母的集合,在求出字母的值后,要注意检验集合的元素是否满足互异性.

2.对于集合相等首先要分析已知元素与另一个集合中哪一个元素相等,分几种情况列出方程(组)进行求解,要注意检验是否满足互异性.

考点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

[必备知识]

(1)子集:对任意的x ∈A ,都有x ∈B ,则A ?B (或B ?A );

(2)真子集:若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A B (或B A ); (3)性质:??A ;A ?A ;A ?B ,B ?C ?A ?C . (4)集合相等:若A ?B ,且B ?A ,则A =B . [提醒] 写集合的子集时不要忘了空集和它本身.

[典题例析]

1.已知集合A ={x |x 2-3x +2=0,x ∈R },B ={x |0<x <5,x ∈N },则满足条件A ?C ?B 的集合C 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选D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B ,根据集合关系求出集合C 的个数. 由x 2-3x +2=0得x =1或x =2, ∴A ={1,2}.

由题意知B ={1,2,3,4},∴满足条件的C 可为{1,2},{1,2,3},{1,2,4},{1,2,3,4}. 2.已知集合A ={x |x 2-2 015x +2 014<0},B ={x |x <m },若A ?B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x 2-2 015x +2 014<0,

解得1<x <2 014,故A ={x |1<x <2 014}.

而B ={x |x <m },由于A ?B ,如图所示,则m ≥

2 014.

答案:[2 014,+∞)

[类题通法]

(1)已知两集合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 图帮助分析,而且经常要对参数进行讨论.注意区间端点的取舍.

(2)当题目中有条件B ?A 时,不要忽略B =?的情况!

[演练冲关]

1.(2015·中原名校联盟一模)设A ={1,4,2x },若B ={1,x 2},若B ?A ,则x =________. 解析:由B ?A ,则x 2=4或x 2=2x .当x 2=4时,x =±2,但x =2时,2x =4,这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当x 2=2x 时,x =0或x =2,但x =2时,2x =4,这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综上所述,x =-2或x =0.

答案:0或-2

2.已知集合A ={x |-2≤x ≤7},B ={x |m +1<x <2m -1},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当B =?时,有m +1≥2m -1, 则m ≤2.

当B ≠?时,若B ?A ,如图.

则????

?

m +1≥-2,2m -1≤7,m +1<2m -1,

解得2<m ≤4.

综上,m 的取值范围为m ≤4. 答案:(-∞,4]

考点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题点多变型考点——全面发掘)

[必备知识]

1.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并集:A∪B={x|x∈A,或x∈B};

交集:A∩B={x|x∈A,且x∈B};

补集:?U A={x|x∈U,且x?A};U为全集,?U A表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

2.集合的运算性质

(1)A∪B=A?B?A,A∩B=A?A?B;

(2)A∩A=A,A∩?=?;

(3)A∪A=A,A∪?=A;

(4)A∩?U A=?,A∪?U A=U,?U(?U A)=A.

[提醒]Venn图图示法和数轴图示法是进行集合交、并、补运算的常用方法,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

[一题多变]

[典型母题]

已知集合A={y|y=x2-2x,x∈R},B={y|y=-x2+2x+6,x∈R},则A∩B =.

[解析]y=x2-2x=(x-1)2-1≥-1,

y=-x2+2x+6=-(x-1)2+7≤7,

∴A={y|y≥-1},B={y|y≤7},

故A∩B={y|-1≤y≤7}.

[答案]{y|-1≤y≤7}

[题点发散1]若集合A变为A={x|y=x2-2x,x∈R},其他条件不变,求A∩B.

解:因A中元素是函数自变量,则A=R,

而B={y|y≤7},则A∩B={y|y≤7}.

[题点发散2]若集合A、B中元素都为整数,求A∩B.

解:A∩B?{y|-1≤y≤7},又因为y∈Z,

故A∩B={-1,0,1,2,3,4,5,6,7}.

[题点发散3]若集合A、B不变,试求?

A∪?R B.

R

解:∵A={y|y≥-1},B={y|y≤7},

∴?R A ={y |y <-1},?R B ={y |y >7}, 故?R A ∪?R B ={y |y <-1或y >7}.

[题点发散4] 若集合A 、B 变为:A ={(x ,y )|y =x 2-2x ,x ∈R },B ={(x ,y )|y =-x 2+2x +6,x ∈R },求A ∩B .

解:由?????

y =x 2

-2x ,y =-x 2

+2x +6

?x 2-2x -3=0,

解得x =3或x =-1.

于是,????? x =3,y =3或?????

x =-1,y =3,

故A ∩B ={(3,3),(-1,3)}.

[类题通法]

解集合运算问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关键.

(2)对集合化简.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韦恩(Venn)图.

考点四 集合的新定义问题(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

[典题例析]

1.如图所示的Venn 图中,A ,B 是非空集合,定义集合A B 为阴

影部分表示的集合.若x ,y ∈R ,A ={x |y =2x -x 2},B ={y |y =3x ,x >0},则A B 为( )

A .{x |0

B .{x |1

C .{x |0≤x ≤1或x ≥2}

D .{x |0≤x ≤1或x >2}

解析:选D 因为A ={x |0≤x ≤2},B ={y |y >1},A ∪B ={x |x ≥0},A ∩B ={x |12},故选D.

2.已知数集A ={a 1,a 2,…,a n }(1≤a 1<a 2<…<a n ,n ≥2)具有性质P :对任意的i ,j (1≤i ≤j ≤n ),a i a j 与a j

a i

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A ,则称集合A 为“权集”,则( )

A .{1,3,4}为“权集”

B .{1,2,3,6}为“权集”

C .“权集”中元素可以有0

D .“权集”中一定有元素1

解析:选B 由于3×4与4

3均不属于数集{1,3,4},故A 不正确,由于1×2,1×3,1×6,2×3,

62,63,11,22,33,66都属于数集{1,2,3,6},故B 正确,由“权集”的定义可知a j

a i 需有意义,故不能有0,同时不一定有1,C ,D 错误,选B.

[类题通法]

解决集合创新型问题的方法

(1)紧扣新定义:首先分析新定义的特点,把新定义所叙述的问题的本质弄清楚,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之中,这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

(2)用好集合的性质:集合的性质(概念、元素的性质、运算性质等)是破解新定义型集合问题的基础,也是突破口,在解题时要善于从试题中发现可以使用集合性质的一些因素,在关键之处用好集合的性质.

[演练冲关]

1.若x ∈A ,则1x ∈A ,就称A 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M =??????

-1,0,12,2,3的所有非空

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的个数是( )

A .1

B .3

C .7

D .31

解析:选B 具有伙伴关系的元素组是-1;1

2,2,

所以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有3个: {-1},?

???

??12,2,?

??

?

??-1,12,2.

2.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m ,n ,定义运算(用⊕表示运算符号):当m ,n 都是正偶数或都是正奇数时,m ⊕n =m +n ;当m ,n 中一个为正偶数,另一个为正奇数时,m ⊕n =m ×n .例如4⊕6=4+6=10,3⊕7=3+7=10,3⊕4=3×4=12.在上述定义中,集合M ={(a ,b )|a ⊕b =12,a ,b ∈N *}的元素有________个.

解析:m ,n 同奇同偶时有11组:(1,11),(2,10),…,(11,1);m ,n 一奇一偶时有4组:(1,12),(12,1),(3,4),(4,3),所以集合M 的元素共有15个.

答案:15

对应A 本课时跟踪检测(一)

一、选择题

1.(2015·广州测试)已知集合A =?

???

??

x |x ∈Z ,且32-x ∈Z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解析:选C ∵32-x ∈Z ,∴2-x 的取值有-3,-1,1,3,又∵x ∈Z ,∴x 值分别为5,3,1,-1,

故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为4,故选C.

2.(2014·江西高考)设全集为R ,集合A ={x |x 2-9<0},B ={x |-1<x ≤5},则A ∩(?R B )=( )

A .(-3,0)

B .(-3,-1)

C .(-3,-1]

D .(-3,3)

解析:选C 由题意知,A ={x |x 2-9<0}={x |-3<x <3},∵B ={x |-1<x ≤5},∴?R B ={x |x ≤-1或x >5}.

∴A ∩(?R B )={x |-3<x <3}∩{x |x ≤-1或x >5}={x |-3<x ≤-1}. 3.已知集合A ={x |y =1-x 2},B ={x |x =m 2,m ∈A },则( ) A .A B B .B A C .A ?B

D .B ?A

解析:选B 由题意知A ={x |y =1-x 2},∴A ={x |-1≤x ≤1},∴B ={x |x =m 2,m ∈A }=

{x |0≤x ≤1},∴B A ,故选B.

4.设函数f (x )=lg(1-x 2),集合A ={x |y =f (x )},B ={y |y =f (x )},则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

A .[-1,0]

B .(-1,0)

C .(-∞,-1)∪[0,1)

D .(-∞,-1]∪(0,1) 解析:选D 因为A ={x |y =f (x )}={x |1-x 2>0}={x |-1<x <1},则u =1-x 2∈(0,1], 所以B ={y |y =f (x )}={y |y ≤0}, A ∪B =(-∞,1),A ∩B =(-1,0],

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1]∪(0,1),选D.

5.(2015·西安一模)设集合A ={(x ,y )|x +y =1},B ={(x ,y )|x -y =3},则满足M ?(A ∩B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解析:选C 由题中集合可知,集合A 表示直线x +y =1上的点,集合B 表示直线x -y

=3上的点,联立?????

x +y =1,

x -y =3

可得A ∩B ={(2,-1)},M 为A ∩B 的子集,可知M 可能为{(2,

-1)},?,所以满足M ?(A ∩B )的集合M 的个数是2,故选C.

6.在整数集Z 中,被5除所得余数为k 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k ],即[k ]={5n +k |n ∈Z },k =0,1,2,3,4.给出如下四个结论:

①2 014∈[4];②-3∈[3];③Z =[0]∪[1]∪[2]∪[3]∪[4];④“整数a ,b 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 -b ∈[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解析:选C 因为2 014=402×5+4,又因为[4]={5n +4|n ∈Z },所以2 014∈[4],故①正确;因为-3=5×(-1)+2,所以-3∈[2],故②不正确;因为所有的整数Z 除以5可得的余数为0,1,2,3,4,所以③正确;若a ,b 属于同一‘类’,则有a =5n 1+k ,b =5n 2+k ,所以a -b =5(n 1-n 2)∈[0],反过来,如果a -b ∈[0],也可以得到a ,b 属于同一“类”,故④正确.故有3个结论正确.

二、填空题

7.已知A ={0,m,2},B ={x |x 3-4x =0},若A =B ,则m =________. 解析:由题知B ={0,-2,2},A ={0,m,2},若A =B ,则m =-2. 答案:-2

8.(2014·重庆高考)设全集U ={n ∈N |1≤n ≤10},A ={1,2,3,5,8},B ={1,3,5,7,9},则(?

U A )∩B =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U ={1,2,3,4,5,6,7,8,9,10},故?U A ={4,6,7,9,10},所以(?U A )∩B ={7,9}. 答案:{7,9}

9.(2015·昆明二模)若集合A ={x |x 2-9x <0,x ∈N *},B =?

???

??y ??

4y

∈N *,y ∈N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解析:解不等式x 2-9x <0可得0<x <9,所以A ={x |0<x <9,x ∈N *}={1,2,3,4,5,6,7,8},

又4

y∈N

*,y∈N*,所以y可以为1,2,4,所以B={1,2,4},所以A∩B=B,A∩B中元素的个数

为3.

答案:3

10.(2015·南充调研)已知集合A={x|4≤2x≤16},B=[a,b],若A?B,则实数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集合A={x|4≤2x≤16}={x|22≤2x≤24}={x|2≤x≤4}=[2,4],因为A?B,所以a≤2,b≥4,所以a-b≤2-4=-2,即实数a-b的取值范围是(-∞,-2].

答案:(-∞,-2]

三、解答题

11.已知集合A={-4,2a-1,a2},B={a-5,1-a,9},分别求适合下列条件的a的值.

(1)9∈(A∩B);

(2){9}=A∩B.

解:(1)∵9∈(A∩B),∴2a-1=9或a2=9,

∴a=5或a=3或a=-3.

当a=5时,A={-4,9,25},B={0,-4,9};

当a=3时,a-5=1-a=-2,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当a=-3时,A={-4,-7,9},B={-8,4,9},

所以a=5或a=-3.

(2)由(1)可知,当a=5时,A∩B={-4,9},不合题意,

当a=-3时,A∩B={9}.

所以a=-3.

12.(2015·福州一模)已知集合A={x|1<x<3},集合B={x|2m<x<1-m}.

(1)当m=-1时,求A∪B;

(2)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3)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1)当m=-1时,B={x|-2

则A∪B={x|-2

(2)由A ?B 知????

?

1-m >2m ,2m ≤1,

1-m ≥3,

解得m ≤-2,

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2]. (3)由A ∩B =?,得

①若2m ≥1-m ,即m ≥1

3

时,B =?,符合题意;

②若2m <1-m ,即m <13

时,需????? m <13,1-m ≤1或?????

m <13

,2m ≥3,

得0≤m <13或?,即0≤m <1

3

.

综上知m ≥0,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0,+∞).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对应学生用书P8

基础盘查一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一)循纲忆知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二)小题查验 1.判断正误

(1)“x 2+2x -3<0”是命题( ) (2)“sin 45°=1”是真命题( )

(3)命题“若p ,则q ”的否命题是“若p ,则綈q ”( )

(4)若原命题为真,则这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答案:(1)×(2)×(3)×(4)√

2.(人教A版教材习题)已知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数根.则其逆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若方程x2+x-m=0无实根,则m≤0

基础盘查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循纲忆知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二)小题查验

1.判断正误

(1)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

(2)当p是q的充要条件时,也可说成q成立当且仅当p成立()

(3)q不是p的必要条件时,“p?/q”成立()

答案:(1)√(2)√(3)√

2.(人教A版教材练习)在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x2=3x+4,q:x=3x+4;

(2)p:x-3=0,q:(x-3)(x-4)=0;

(3)p:b2-4ac≥0(a≠0),q:ax2+bx+c=0(a≠0)有实根.

答案:(1)必要(2)充分(3)充要

对应学生用书P8

考点一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基础送分型考点——自主练透)

[必备知识]

1.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提醒]当一个命题有大前提而要写出其它三种命题时,必须保留大前提,也就是大前提不动.

[题组练透]

1.命题“若x2+3x-4=0,则x=4”的逆否命题及其真假性为()

A.“若x=4,则x2+3x-4=0”为真命题

B.“若x≠4,则x2+3x-4≠0”为真命题

C.“若x≠4,则x2+3x-4≠0”为假命题

D.“若x=4,则x2+3x-4=0”为假命题

解析:选C根据逆否命题的定义可以排除A,D,因为x2+3x-4=0,所以x=4或-1,故选C.

2.以下关于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①“若log2a>0,则函数f(x)=log a x(a>0,a≠1)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是真命题;

②命题“若a=0,则ab=0”的否命题是“若a≠0,则ab≠0”;

③命题“若x,y都是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逆命题为真命题;

④命题“若a∈M,则b?M”与命题“若b∈M,则a?M”等价.

解析:对于①,若log2a>0=log21,则a>1,所以函数f(x)=log a x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故①不正确;对于②,依据一个命题的否命题的定义可知,该说法正确;对于③,原命题的逆命题是“若x+y是偶数,则x、y都是偶数”,是假命题,如1+3=4是偶数,但3和1均为奇数,故③不正确;对于④,不难看出,命题“若a∈M,则b?M”与命题“若b∈M,则a?M”是互为逆否命题,因此二者等价,所以④正确.综上可知正确的说法有②④.

答案:②④

[类题通法]

1.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

2.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

(1)联系已有的数学公式、定理、结论进行正面直接判断.

(2)利用原命题和其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进行判断.

考点二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重点保分型考点——师生共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