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常见疑难问题结构解析汇编(3)

深圳市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常见疑难问题结构解析汇编(3)

深圳市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常见疑难问题结构解析汇编(3)
深圳市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常见疑难问题结构解析汇编(3)

我市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常见疑难问题解析汇编

(结构部分)

精鼎:《高规》、《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超限高层》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规定了短肢剪力墙结构(即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剪力墙具有更严格的抗震措施要求,而《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第6.0.3条,是否已将该要求扩大到所有的短肢剪力墙?比如一般剪力墙结构中的个别短肢墙,是否也需满足该规定?

解析:《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是比《高规》扩大了范围,鉴于短肢墙的不利性与有争议性,我们认为有执行《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的必要性。

2.设计中经常碰到局部平面隔层开洞的情况,判别超限高层建筑时,应如何考虑?

解析:这要看缺板层的开洞情况,如果缺板层开洞面积大于30%,则要套上超限条款中平面不规则中楼板不连续这一项。

3.《高规》第

4.6.3条水平位移限值,可否考虑有害位移角的影响?

解析:可以考虑有害位移角的影响,详《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第3.5.1条、3.5.2条。

4.连梁的抗震等级,等同框架梁,还是等同抗震墙?

解析:连梁是剪力墙的组成部分,其抗震等级均与其相连的剪力墙相同。

5.一般剪力墙结构的墙长,按照标准层200厚1700长设计,但在底部几层一般会墙体加厚,但此时又不满足一般墙8倍墙厚之要求,那么该部分墙体设计是否可按照短肢剪力墙设计?

解析:可按《广补》第3.2.3条执行,当墙厚大于层高的1/15并且在300mm以上时,截面的高厚比大于4时,也属于一般剪力墙。

6.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墙厚一般很厚(如500mm),但设计有时很难满足墙长应大于4m。如何处理?

解析:规范并无厚墙长度的要求,对于框支结构的落地厚墙,根据《广补》第3.2.3条的精神,当墙的长度与厚度之比小于4时,应按柱子设计,否则按加强部位的剪力墙设计。

7.高度大于60m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如果框架柱或者剪力墙需要转换,应该怎样进行设计?

解析:《砼高规》没有带转换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规定,可以参考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比方说转换层以下抗剪等级的提高,转换梁柱参照框支梁、柱进行设计等。

8.同一个结构单元有多个局部转换的转换层,需要采取哪些结构措施?

解析:抗震设计不宜在同一结构单元采用多个局部转换的方案,如果采用的话,建议做到如下各点:1、每一局部转换层整层都是加强层:2、按最高转换层考虑转换层的高度;3、两个局部转换层之间的层数不宜超过一层不得超过二层;4、最高局部转换以下构件的抗震等级比《砼高规》表4.8.2提高一级。

9.《高规》第10.2.8-1条规定了框支梁面、底筋的最小配筋率。对于面筋最小配筋率的控制,是支座面,还是跨中通长面筋?

解析:应依全梁面通长筋来考虑。

10.对于特一级剪力墙,规范未规定轴压比,是否可参照《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的要求,取轴压比不大于0.4?

解析:可以。

11.芯柱的配筋构造见《06G101-1》第46页。是否在已设框架柱、框支柱复合箍筋的基础上,还要另设芯柱部分的箍筋?芯柱部分的纵筋和箍筋,在计算中如何体现?

解析:按《高规》第6.4.2条注5,采用芯柱的目的在于增加柱子的轴压比限值,与结构计算无关。该注还规定,芯柱纵向附加筋的截面之积不小于柱截面之积的0.8%。从国家的统一技术措施可知,芯柱的箍筋是需要另加的,建议芯柱的附加箍筋参照《高规》表6.4.3.2配置。

12.仅承受框架柱的转换梁,是否与承受剪力墙的转换梁构造相同?

解析:这要看剪力墙是如何转换的,如果墙是通过框支次梁往框支主梁上传递,二者是一样的,框支主梁以弯、剪受力为主;如果墙不通过框支次梁而直接放置于框支梁上,则框支梁与上部剪力墙共同工作,梁上除了弯剪之外,还有轴向拉力,框支梁是拉弯构件。《高规》第10.2.8条第2款仅适用于承受剪力墙的转换梁,其余条款均适用于两者。

13.在两栋高层之间的某些楼层用钢连廊相连通,支座拟采用减震球型钢支座,设计中应考虑哪些问题?是否要将两栋建筑与钢连廊连成整体,以计算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审查此类结构(包括支座),主要依据哪些规范条文?

解析:两栋高楼之间采用减震球型钢支座,属于滑动支座,设计时可以近似单栋独立设计计算,不考虑相互影响。减震球型钢支座,如果采用北方交大的专利产品,因为该产品已经通过了专门鉴定,审查机构只要确认其所提供的力学计算数据正确就可以了。

14.非一字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如何具体区分?

解析:剪力墙的墙肢两侧均有跨高比小等于5的连梁相连,或一侧有跨高比小等于5的连梁而另一侧有翼墙或端柱相连时,或一侧有跨高比小等于5的连梁而另一侧有跨高比大于5的非连梁相连时,此墙肢不作为一字剪力墙。

参照《北京细则》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但墙肢两侧均与跨度比小等于2.5的连梁或翼墙相连时,此墙肢不属短肢剪力墙。

15.剪力墙无支长度的定义要明确。何时用无支长度计算最小墙厚?何时用层高来确定最小墙厚?

解析:按《砼高规》第7.2.2条,剪力墙的厚度对层高和无支长度这两项要求都是要满足的,剪力墙的无支长度是墙长方向与其相交的墙或柱之间的距离(有相交的墙、柱即认为在这一范围内有了支点)。

16.在计算转换层高度时,一般从地面以上起计算大空间层数。但对于约束较差的不完整地下室,如三边有约束、一边开敞的情况,地下室是否计入底部大空间层数内?

解析: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应依靠地下室四周的密实回填土提供侧向约束保证,才能满足上部建筑的整体稳定要求。约束较差的不完整地下室,存在单向无约束的情况,地下室宜计入底部大空间层数内。

17.坡地建筑的室外地坪标高一般都是变化的。计算建筑物高度时,室外地坪标高的取值,对于高度处于最大适用高度临界点的建筑物而言,将可能关系到它是否属于超限建筑。到底如何取算基准标高点呢?

解析:参照第16条。

18.当转换层不在同一层时(如2、3层楼面在平面不同的位置分别有转换时),如何控制其上下刚度比?是剪弯刚度,还是其它?

解析:应按剪弯刚度计算上下刚度比。

19.主、次框支梁的节点如何处理,规范有无明确做法?另外,次框支梁的面筋是否也需要满足规范第10.2.8条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次框支梁支座面筋过大,对于主框支梁的影响,又如何考虑?

解析:结构转换层的设计不宜采用主、次框支梁方案,九十年代以前很多设计院的内部统一措施不允许在重要位置采用主、次框支梁方案,新版《砼高规》默认了此方案,并要求设计时按第10.2.10条进行应力分析。第10.2.8条强制性条文未区分主、次梁,也就是说次梁也要执行该条文。如果应力分析结果框支梁的应力水平很低,适当降低条件也是可以的,这要由设计人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比方说很长的一根框支次梁上只有很短的一段墙,加次梁只是为了托住墙)。至于次框支梁支座面筋过大对主框支梁的影响问题,由于框支梁截面比较大,抗扭能力比普通框架梁强,按《砼高规》第10.2.8条的最小配筋率配置面筋,框支主梁一般都能承受。考虑到对框支主梁的不利扭转的影响,次框支梁的支座面筋不宜配的过多。

20.支承异型剪力墙(转角墙、T型墙等)的转换梁,其翼墙方向伸出梁宽度之外。此时,是否要设置相应方向的梁来支承翼墙?该梁是否按转换梁来设计?是否应满足《高规》第10章规定?

解析:这样看翼墙伸出的长度、受荷的大小而定,如果伸出不多,主要部分都在主框支梁内,适当设一根小梁支承就可以了,不一定都要按次框支梁来设计。

21.深圳市规划局文件“深规【2006】389号”,规定“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属于扭转不规则,可否适当放松?

解析: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作为判断超限高层中的一项不规则,属于偏严的条款,即是政府的法规应遵守。

2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10.6.1条规定:“塔楼结构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深圳市规则局文件深规(2006)38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管理工作的通知》也规定:“单塔或多塔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长20%”时,属超限高层,应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如果严格执行此条款,很多项目都要报超限审查。关于这一条,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解析:与上题一样,也属于偏严的条款,政府的法规应遵守。但《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第3.5.1条可供参考。

23.有些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整体抗震计算时,出现某层侧移刚度与上一层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与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远小于1.0的情况,该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能否抵偿侧移刚度差?

解析:依《高规》第4.4.2条的要求,该比值不宜小于1.0。当该比值远小于1.0时,说明结构刚度沿竖向存在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会形成应力突变集中的薄弱层,应尽量调整结构布置方案,以满足高规要求。若无法调整结构方案时,应依《高规》第5.1.13条的要求补充采用弹性时程或弹塑性分析进行薄弱层验算,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24.对于尚无规范规程可依的新材料、新技术,该如何对待?

解析:新材料、新技术应通过政府主管部门鉴定审批,并经由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可行后方能使用。

25.剪力墙结构中含有少量柱,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解析:当“少量柱”不影响到剪力墙的动力变形特性时,仍按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当“少量柱”实际上并不少,改变了剪力墙的动力变形特性时,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确定抗震等级。

26.高层剪力墙平面外有单侧相交跨度较大的楼面梁时,仅设置较小的暗柱会不会有安全隐患?

解析:一般不应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无法避免时,应验算剪力墙平面外的弯矩和稳定,并应尽量降低梁支面筋的配置量。

27.主楼为剪力墙结构或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与少量框架结构的裙房连为一体,该如何确定结构体系与抗震等级?

解析:依《高规》第4.8.6条要求及《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第3.6.4条的要求,裙房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考虑抗震等级及计算。

28.在实际工程中,框架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产生偏心的实例较多,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消除其不利影响?解析:当梁柱中心线不能重合时,在计算中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受力和构造的不利影响,以及梁荷载对柱子的影响。处理方法有三种:(1)采取楼板外伸、框架梁移到柱中的办法;(2)采用加梁宽的方法,使梁、柱中心线之间的偏心矩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面宽度的1/4;(3)如梁柱偏心距大于1/4柱宽时,宜采用《高规》第6.1.3条推荐采用梁水平加腋办法。

2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是否也能作为设计与审图的依据?

解析:《全国技术措施》是经建设部审查批准,可供设计与审图作参考,参考的方法依据此书中前言第四段:“凡属规范(规程)的细化、引伸部分,是必须贯彻执行的;凡属以经验总结为依据的部分,是不得无故变更的,确有特殊情况时,允许采用更合理的措施;凡属建议的,可结合实际灵活掌握,使设计更为经济合理;凡属地方性的技术措施,则应结合有关省、市、自治区的技术法规予以实施。”

30.依《高规》及《抗震规范》的规定,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强条),但在实际设计及设计时,有些计算软件的成果不直观提供剪跨比数值而无法判别是否属于这种类型的框架柱,该怎么办?解析:解决办法由二种:(1)尽可能选用有提供框架柱剪跨比的软件进行整体计算;(2)当计算结果没有提供剪跨比时,对于反弯点位于层高中部的框架柱,可近似地采用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来等代判断,必要时还要依构件内力来换算剪跨比。

31.高层结构存在重叠的结构平面时,未采取任何加强措施。

解析:角部重叠的结构平面,位于中央凹面部位地震时容易产生应力、应变集中现象,应依《高规》第 4.3.3条的条文说明采取加强措施如下:在凹角部位应采取加大楼板厚度、增加板内配筋、设置集中配筋的边梁配置45°斜向钢筋等。

32.剪力墙的连梁顶面、底面纵筋有没有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解析: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以抗剪为主、抗弯为次,《高规》7.2.26条规定了纵筋锚固、箍筋加密区及腰筋配筋等特殊要求,对连梁顶面、底面纵筋配筋数量没有特别要求,但依《混凝土规范》11.7.8条第一款的规定,连梁应满足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要求,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性能,因此,连梁顶面、底面纵筋应满足《混凝土规范》9.5.1条有关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跨度比大等于5的连梁宜按框架梁设计,应满足《高规》6.3.2条有关框架梁纵筋最小配筋率的规定。

33.某高层建筑依抗震设防,框支层以上竖向构件全部为剪力墙,框支层以下因建筑功能要求竖向构件全部为框支柱,但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侧度比满足《高规》要求,该结构是否允许?

解析:《高规》第10章带转换层结构设计要求,主要是针对底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所做的特殊规定,是依据已有的部分剪力墙或框架柱不能直接落地的转换结构的工程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本工程属于底部全部框支剪力墙结构,不满足《高规》4.4.4条有关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连续贯通的规定,也不符合《高规》第10章有关带转换层结构的适用条件,因此本工程属超规范规定的复杂结构类型,应报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迪远:《抗震规范》、《异形柱规范》

3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3.3/1条: "当梁端纵向受垃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2.5%......,该条文如何正确理解?

解析: 限制框架梁端纵向受力钢筋最大配筋率是为了防止在地震作用效应组合下,截面发生非延性的砼压区破坏(超筋破坏).框架梁配筋率取决于梁的受压区高度,受弯构件与界限受压区高度相对应的配筋率称为截面最大配筋率,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超过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时,梁配筋为超筋梁,工程设计是不允许采用超筋梁的.不同钢筋种类和不同砼强度等级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是不同的,经计算,HPB235钢筋,C35~C50,其抗震等级一、二、三级时,梁的最大配筋率为2.5%,其余钢筋种类及砼强度等级C35 C50,抗震等级一、二、三级时,梁的最大配筋率都小于 2.5%,(超过最大配筋率时, 电算会显示超筋),因此可以理解这个 2.5%最大配筋率是指特定钢筋种类特定砼强度等级及特定抗震等级的.

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3.3/1条: "当梁端纵向受垃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配筋直筋应增大2mm",该条文如何正确理解?

解析: 震害调查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地震作用下,梁柱端部剪力最大,该处极易产生剪切破坏. 梁的箍筋作用是既要承受剪力满足梁斜截面承载力要求,又要约束纵向钢筋及砼使它们共同工作,抗震设计时,规范规定了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小直径和间距, 是提高梁延性的有效措施.

梁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梁端的塑性转动量,而该塑性转动量取决于梁截面砼受压区的相对高度,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达到2%时,表明砼梁截面受压区高度较大,为约束砼与钢筋共同工作,箍筋直径比规定箍筋最小直径增大2mm.

36.构造柱是否否需要加密箍筋?

解析: 构造柱不需加密箍筋. 可以认为: 构造柱并非承重构件,震害分析和试验表明,在墙体中适当部位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并与圈梁腰梁墙体压顶梁等连接使之共同工作,可以增加墙体的延性(构件允许变形能力),提高构件抗侧力能力,防止或延缓墙体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突然倒塌,或减轻墙体损坏程度.它是为增加墙体延性的构造措施. 柱子加密箍筋目的是提高柱子延性,柱子影响延性的主要因素是轴压比大小及考虑强柱弱梁原则,才考虑柱子有箍筋加密区或全柱箍筋加密,构造柱不存在轴压比问题, 因此构造柱不需加密箍筋。

37.小区多栋塔楼下设置连通的地下室,则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的条件如何确定?

解析: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构件的嵌固端时,应保证被嵌固构件在嵌固处不会发生位移(包括嵌固端转动和移幼)及支承顶板的地下室稳固. 使嵌固处发生位移的作用力为构件底M(弯矩) Q(水平剪力) N(竖向力). 一般来说,板的平面内刚度大而平面外刚度较小,在M作用下, 刚度大而平面外刚度较小,在M作用下, 如板没有足够的平面外刚度(板厚)约束被嵌固构件底端,被嵌固端就易发生转动;在水平力作用时,因板平内刚度大,可通过板与地下室其他构件(柱砼墙及地下室侧壁等)连结, 将水平力传递到抗侧力构件上而使嵌固处不致发生位移;在竖向力作用下,如基础不发生变形,嵌固处不会发生变形的.因此,可以认为在多栋塔楼下设置连通的地下室, 则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的嵌固条件是:(1) 较高的高层建筑,地下室层数不宜小于2层;全部地下室宜有与地下室顶板相连接的封闭外,当开口外墙形成不了封闭外墙时地下室结构范围应布置足够的抗侧力构件(地下室结构范围可包括主体结构较近的地下室外墙,不包括较远的地下室外墙); (2)地下室一层结构侧向刚度应不小于地上一层结构侧向刚度的2倍.结构的层侧向刚度可近似按等效剪切刚度计算; (3)非塔楼地下室顶板应采用刚性楼板(当楼板自身平面内的挠度小于1/12000,可视为刚性楼板, 可以将楼板视作为支承在剪力墙或框架梁上的剪弯型深梁,以风力或地震力作为荷载使楼板有足够的平面内整体刚度和承载力能将上部结构的水平力传递到全部地下室结构范围的抗侧力构件;(4)不宜采用无梁楼板作嵌固板; (5) 主体结构范围内宜采用桩基. (桩基能承受一定拉力,对地下稳固有利),裙房与主体可采用不同基础形式,但应加强连接,保证在地震力作用下共同工作; (6)塔楼地下室结构范围内顶板应满足<<高规>>5.3.7条及<<抗规>>6.1.14条;.

38.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规定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筋面积的比值?

解析: 梁端截面底部及顶部纵向受力钢筋而的截面面积,除应按计算结果确定以外,还应考虑满足一定比值,这对梁的变形能力有较大影响.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梁端处塑性铰区有足够延性,另一方面也可考虑地震作用可能引起应力方向的改变,梁底面钢筋可增加负弯矩时的塑性转动能力,还能防止在地震中梁底出现正弯矩时过早屈服或

破坏过重,从而影响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

39.对于部份采用异形柱,部份采用普通框架柱的框架结构,其适用高度抗震等级如何取?

解析: 异形柱的抗震性能较矩形柱差,当采用部份矩形柱部份异形柱作为承重框架结构体系时,不妨可以认为: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矩形柱与异形柱地震效应和剪力墙与短肢剪力墙性质相同.因此,如结构体系中异形柱的截面面积占柱的总面积50%以下时,结构体系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体系决定抗震等级,其适用高度按框架结构体系决定,异形柱的抗震措施提高一度构造设防.若异形柱截面面积占总柱子面积50%以上(含50%),则结构体系适用高度及抗震等级按<<异规>(JGJ149-2006)规定采用.

40.<<抗规>>GB50011第6.3.7条规定: "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目前有无统一规定的轴压比及特殊措施?

解析: 目前对剪跨比小于 1.5的短柱,规范似无统一规定轴压比及明确规定特殊构造措施,但规范该条文说明有些提高短柱延性的意见,可在设计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用,也可采用延性较好的构件代替砼柱.

41.当楼梯间的梯梁支承于剪力墙上时,是否应按照框架梁的要求配置加密区箍筋?包括位于楼层楼板标高的楼梯支承梁.

解析: 对梯梁是否要求配置加密区箍筋,取决于对梯梁是否可认定为抗震构件,梯梁是支承楼梯板的构件,虽非抗震主体结构构件,但考虑到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楼梯是逃生唯一通道(电梯不能用),不能过早倒塌,为增加梯梁延性,故要求配置加密箍筋.

42.建在坡地上的建筑,当第一层楼板设于沿斜坡上部最短柱处, 其余沿斜坡往下每个柱距柱长逐渐加长,类似吊脚楼的形式, 此时的嵌固层应如何确定?

解析:竖向构件的嵌固应在各构件的稳固基础顶面, 由于竖向承重构件计算长度不一致及各层竖向承重构件数量不同,可按各竖向构件的刚度特征值进行层间剪力分配计算,详细情况可参照<<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主编)所述原理考虑计算.

4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1.3条:“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条采用”,其中藏书库、档案库活荷载组合系数取0.8,其它民用建筑活荷载组合系数取0.5,但在民用建筑中功能是综合的,实际设计中,有时很难将藏书库、档案库与其它功能分开分别取值。怎么办?

解析:此条为强条。在一栋建筑中若只有个别房间是藏书库、档案库的,其活荷载组合系数取0.8还是0.5,显然不会影响结构安全。建议对专门的藏书、档案建筑按0.8取,其它民用建筑的个别藏书库、档案库按0.5取。

4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1条规定了现浇钢筋砼房屋各种结构类型的最大适用高度,其中规定板柱结构仅限于板柱—抗震墙结构。但在框架结构中,若局部或局部某层采用无梁楼盖,这样的体系是否成立?空心楼盖加暗梁的结构是否属于板柱结构,其使用是否受到类似于板柱结构的高度限制?

解析:1、局部采用无梁楼盖:如果沿周边设置框架梁,虽然存在无梁柱,但数量极少,纵横框架仍是抵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主要承重体系,这种结构仍可视为框架结构;

2、若局部某层采用无梁楼盖,则该体系不在规范支持的范围内;

3、空心楼盖加暗梁的结构形式:这取决于暗梁的布置形式和截面尺寸。如果暗梁布置在平面上形成框架,并且尺寸最少满足宽扁梁的要求(见“DBJ/T15-46-2005”5.2),则可认为结构体系为框架结构。

45.在超限建筑的认定上,“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与“深规[2006]389号”文件以及“建质[2006]220号”文件有不一致的地方,具体该如何执行?

解析:以“深规[2006]389号”文件及“建质[2006]220号”文件为准,以《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为补充。

46.高层钢砼结构转换层以上为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体系,在转换层以上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解析:建筑物各部分构件的抗震等级视其实际情况是可以分别考虑的。下层为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类型时,则其抗震等级按部分框支抗震结构类型定抗震等级,转换层以上可按剪力墙结构类型的抗震等级再提高一级定为短肢抗震墙抗震等级。

47.抗震设计中对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如何理解?

解析:因为单跨框架由两根柱一根梁组成结构承重类型,整体结构没有赘余的空间体系,抗震设防起不到多道设防目的,设防单一,在地震力作用下,有一根柱子破坏,则整体建筑就容易倒塌,尤其在超设防烈度的地震情况下,震害也证实了单跨框架破坏情况;另外,在高层建筑中,其侧向刚度较小,在水平力作用下,为了满足位移要求,常以加大构件截面以满足侧向刚度需求而显得经济效益差。

48.施工图设计中,常现多跨连续梁,有些跨段梁与承重柱连接,有些跨段梁没有和承重柱连接(见图),在设计上将此多跨梁统一视为框架梁。是否可以?

i.

解析:从技术上分析是可以,但不是优化设计,且L节点构造不一定满足KL要求,因为两者抗力效应不同,抗震性能要求不同,其设计构造者有不同要求,(箍筋加密区长度、纵筋锚固要求、箍筋直径与间距要求、含箍率要求等均不同)还是分开按框架梁、次梁设计为宜。

大正:《计算软件》、《计算模型》、《荷载规范》

4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4.1.2条表4.1.2规定的“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是否各层都相同?

解析:不相同。应随计算截面以上所承担的楼层数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当塔楼与裙房合并计算时,处于同一楼层分属于塔楼和裙房的墙、柱截面,其相应折减系数就不会相同。其他如错层结构也要特别注意。此外,表4.1.1中不同的荷载类别也有不同的折减,表4.1.2仅适用于表4.1.1中第1(1)项,其它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不能采用表4.1.2的活荷载楼层折减系数

5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4.1.1条规定走廊、门厅和楼梯的活荷载标准值,“当人流可能密集时”,应取3.5kN/m2。对于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走廊、门厅和楼梯等“人流可

51.能密集处”,是取2.0kN/m2或2.5kN/m2,还是取3.5kN/m2?

解析:构件计算时应取3.5kN/m2(见05SG109-1《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2.1.1条)。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分析时,可不采用“当人流可能密集时”的荷载。

52.能否统一认证、备查结构专业的计算软件,并列出其通过技术鉴定、背景资料等详细情况?有的个人编写的计算程序是否可作为设计依据?

解析:结构计算所採用的软件必须满足下述4条原则:

1.技术条件须符合现行规范、标准,特殊部分须阐明处理内容和依据。

2.设计者须了解所用软件的假定和力学模型是否符合本工程实际。

3.软件须通过权威部门和专家的鉴定、认证。

4.最重要的一点是,设计者使用任何软件得到的计算结果,都须分析、判断,确认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高规5.1.16)。

有鉴于此,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好将计算软件统一认证、备查。设计者採用软件时,必须仔细阅读该软件的使用手册了解前题条件,并满足上述4条原则。个人编写的程序,不论自编或引用他人,都要如同手算计算书,列出计算公式和过程,可作为设计依据。

53.斜坡上建筑物(地下室),结构计算怎么确定?

解析:要在斜坡上建建筑物,首先必须分析评价整个斜坡土体在建筑物施工、使用时的整体稳定,确定(或采取措施后确定)稳妥可靠后,再对建筑结构做分析计算。这时结构底部(地下室)一般都三面挡土,一面临空,或两邻边挡土,两邻边临空,结构受力较为复杂。若挡土墙与主体结构连成一整体,主体结构的分析计算须采用能将土压力同时考虑的软件,以便综合考虑水平土压力对主体结构的倾覆、滑移及连墙框架柱受局部侧压力的影响。通常,只要空间及高度允许,最好将挡墙与主体结构分离,这样各自的受力分析单一、明确,主体结构构造处理简单,潜在隐患大大减小。

i.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取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系数通常取0.5。土压力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其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由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5-1条确定。

54.城市中心区地面粗躁度类别,可取D类吗?

解析:按荷载规范7.2.1条的条文说明,应以拟建房2km为半径的迎风半圆影响范围内的房屋高度和密集度来区分粗糙度类别,当半圆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不小于18m时为D类。选取D类要慎重,只适用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

5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中,住宅、旅馆、办公楼、医院、托儿所、幼儿园在设计墙、柱和基础时的折减系数,在PKPM中已有考虑,但其它的折减系数,要不要人工干预?

解析:PKPM程序没有区分规范表4.1.1中第1(1)项与第1(2)~12项的不同折减,程序按表4.1.1中第1(1)项的楼层活荷载类型列出了相应的折减系数,其它荷载类型的折减系数应人工干预调整。

56.消防车荷载:建筑物失火时,大型消防车一般只有1-2台,是否需要按20KN/m2或35KN/m2满布考虑?在整体计算时可不考虑,而构件计算时按移动荷载考虑,可否?

解析:荷载规范表4.1.1中所有的活荷载均为直接作用在楼面上的荷载,其数值仅可用于楼面板的设计计算;用于楼面梁、柱、墙及基础计算时,需按荷载规范第4.1.2条要求折减;当楼面上有覆土或其它填充物时,应根据覆土厚度可进行折减。

57.建筑物下面几层(如三层)为错层,而上部不错层,则其侧向刚度如何计算?是否可按等效侧向刚度考虑?解析:应按实际层数,分层建模,计算等效侧向刚度。

58.屋顶构架是否必须满足扭转位移比的要求?因计算有难度,有必要吗?

解析:《高规》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第4.3.4条,进行结构整体分析时,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屋面构架、屋面水池等可将其质量及承受的水平风力加于屋面层,本身可不参加整体计算。从工程实际分析,我们认为此条需商榷,至少其限制条件不明确,对于屋顶构架或高出屋面较多的构筑物例如发射塔,应参与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但可适当放宽其扭转位移比限值的要求。

59.消防车载问题:规范为按不小于6×6米板的楼面取值,而实际工程中多为有较厚覆土,取值多少不清楚;

而若按等效原则自己核算,则规范值几乎用不上。怎么办?

解析:荷载规范表4.1.1中第8项的消防车荷载,系指消防车直接行驶于楼板上时,其轮压按结构效应的等效原则换算得到的等效均布荷载;当地下一层顶板之上有覆土或其它填充物时,消防车轮压应按覆土厚度折算,参见《建筑结构》2006.5.随刊增阅及2006.11.技术通讯有关文章。

60.在短肢墙计算中,按“墙输入”计算的墙,能否按柱的形式配筋而不设边缘构件?在计算中按“墙输入”与按“柱输入”,在配筋构造上有何区别?

解析:应按《高规》JGJ3-2002第7.1.2、7.2.5要求,判定构件类型是一般剪力墙、短肢墙或柱,在结构计算中,应按实际类型输入计算。

短肢墙可以按柱的形式配筋,但应满足《高规》JGJ3-2002第7.2.5条按框架柱的设计要求,当按其全截面配筋(纵筋、箍筋)时,纵向受力钢筋宜尽量放置在柱端边缘。

61.在框架结构裙房设计中,当地下室和上部裙房同时计算时,其外墙输入计算,能否选择按框剪结构类型计算?(尤其是在外墙周边覆土标高较低时,嵌固层设于底板时)。若按框剪结构计算,其剪力墙(即外墙)长度超长,此时如何设置边缘构件?lc如何确定?抗震等级是否也按照框剪结构确定?

解析:参见05SG109-1《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3.6.3条。一般情况,地下室外墙均应参与地下室的侧向刚度计算,仅当地下室顶板沿外墙开洞过大,地下室外墙距离上部主体结构很远(如超过40m)才不考虑地下室外墙参与地下室的侧向刚度计算。地下室外墙参与计算,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类型考虑。这时,由于地下室外墙无地面以上延伸部分,其所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远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墙不作为主要构件,抗震等级可取三级,只在框架梁支承位置和洞口边设置框架柱或暗柱即可。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柱轴压比限值也应按框架结构采用。

62.地下室顶板以上有裙房和塔楼,其塔楼之间相距较远,裙楼以上的塔楼是否按照多塔楼计算?

解析:《高规》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第4.3.2条已明确规定,大底盘多塔楼结构宜按实际情况建模,必要时可作适当简化后进行整体计算以考虑大底盘与塔楼的相互影响;同时,各塔楼宜分开再进行单独计算,比较多塔与单塔的计算结果,确认合理的计算结果作为设计依据。当多塔塔楼之间相距较远时,宜在裙房处设缝断开,将主体结构设计为单塔楼结构。

63.在地下室顶板或裙房顶板上,局部单独设有两层及两层以上框架房屋(非电梯、楼梯间),其框架柱支承在地下室顶板或裙房顶板的梁上。那么,这些梁是否设计为转换梁?是否应满足《高规》第10章的规定?

解析:根据黄小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若干问题讨论,习惯上,框支梁一般指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支承上部不落地剪力墙的梁,是有了“框支剪力墙结构”,才有了框支梁。《混凝土高规》第10.2.1条所说的转换构件中,包括转换梁,转换梁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包含了上部托柱和托墙的梁,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框支梁仅是转换梁中的一种。

《混凝土高规》第10.2.9条中提到的“梁上托柱”的技术规定,只是关于托柱梁的两个个别规定,“梁上托柱”的梁和传统的“框支梁”有不同要求。实际上,从《混凝土高规》第10.2节的全部内容看,已经明显区分了这两种梁所构成的转换层结构的不同要求,如第10.2.2条关于转换层设置位置的要求、10.2.5条关于提高抗震等级的要求、10.2.8条第2款关于纵向钢筋和腰筋的要求、第10.2.9条第2款和第4款的要求等。

托柱的梁一般受力比较大,有时受力上成为空腹垳架的下弦,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因此,采用框支梁的某些构造要求是必要的,这在《混凝土高规》第10.2节已有反映。

针对本条问题,应视具体情况(跨度、荷载、位置)的不同区别对待。如高层结构,底部转换,要承载的构件较多、承载较大,及当竖向构件大部分或全部不连续时(即大部分或全部框架柱均支承在下部梁上),此时应按框支转换梁设计;当大部分柱可直接连续,仅局部转换(局部较少的柱支撑在下部梁上),且上部层数较少,单柱荷载较小时,可按普通梁设计。

64.在所抬柱位置的两侧,抬柱梁是否应设承受集中力的附加箍筋或吊筋?其吊筋的构造要求如何?

解析: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第9.3.3条及砼规范第10.2.13条解释,梁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和吊筋)承担的荷载是指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作用于梁顶的集中荷载情况并未有此规定,故可以不设。

65.等高井字梁的交点,是否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其吊筋构造要求如何?

解析:等高井字梁双向跨度、线刚度、荷载位置、纵筋的上下放置等的差异,都会造成两向梁受力有主次之分,所以宜在等高井字梁交点的四边每侧构造设置3根附加箍筋,可不设吊筋。

66.次梁纵向钢筋是否一定要置于主梁或悬臂主梁或牛腿的纵向钢筋之上?梁侧水平加腋或局部加宽时,加宽部分除设置由原梁宽伸出的箍筋及角筋外,是否还要设置腰筋?

解析:梁顶同高的主次梁相交,从受力的从属关系及次梁负钢筋计算截面高度h0的最大化考虑,因此次梁负钢筋要放在主梁钢筋之上,同理,从属板的负钢筋要放在次梁钢筋之上。

构造腰筋的配置,主要用于加强梁截面抗扭能力和抑制梁侧面的横向收缩裂缝。梁侧水平加腋或局部加宽时,侧边应同样设置构造腰筋,并与未加腋部分腰筋搭接。

67.在SATWE计算中,当不按活荷不利布置时,是否一定要在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

解析:建筑物只要有活荷载的作用,原则上都应进行活荷不利布置的分析计算,以得到结结构件最大最小内力包络。按照SATWE使用手册介绍,高层建筑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由于计算工作量巨大,按“分层刚度模型”计算方法作了简化,可大大减少计算机耗时,又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荷载数据的录入及导算也不复杂,所以通常都要求考虑活荷不利布置作用的计算。如果不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作用,须按要求将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填大于1的数,一般可取1.2。通常仍建议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影响。

68.承受了楼面梁的连梁,是否一定要按照框架梁来计算和构造?

解析:《高规》补充规定DBJ/T15-46-2005第6.0.5条规定,楼面主梁不宜支承于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不能避免时,应按简支梁校核连梁的截面承载力。原因有二:1. 连梁为抗震墙结构的主要延性构件。小震弹性状态时,依靠其抗剪强度提供的约束弯矩使墙体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大震时依靠其屈服耗能增加墙体的变形能力(程序计算中常对连梁刚度折减),连梁一般不宜承担较多的竖向荷载。2. 大震连梁破坏时,不致因主梁退出工作而引发大面积的垮塌。

连梁配筋应满足高规7.2.26条和上述补规6.0.5条要求。

69.在SATWE计算中,由于设计者未将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加以调整,而直接采用了隐含值,致使折减过多。这是否按违反强条对待?

解析:因荷载规范第4.1.2条的折减系数取值属强条范围,柱、墙、基础活荷载的折减过多,致使主要受力构件的安全度降低,造成结构不安全,按违反强条对待。

70.多层不规则结构,是否一定要按刚性楼板设置来计算偶然偏心?

解析:这实际为两个问题,一是计算偶然偏心时是否要“按刚性楼板设置”?二是是否要计算偶然偏心?

所谓“刚性楼板”假定,是指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在工程设计计算中可大大减少结构整体自由度数,使结构分析工作大大简化。它与SATWE程序中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地震作用时的侧刚模型相适应。按程序要求,是要按“刚性楼板设置”来计算质量偶然偏心地震作用效应。

其次对于多层不规则结构,抗规并未相应高规提出作偶然偏心计算,但要求(见抗规5.2.3-2)按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作用效应。做不做考虑偶然偏心的单向地震计算,由设计者根据工程特点自行决定。不同工程是做单向地震计算考虑偶然偏心计算,还是做双向地震按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其作用效应哪个更使结构不利不能一概而论。工程设计中两者不利情况都加以考虑会更好。

71.在较陡斜坡上建造的框架房屋,由于位于坡下方的柱长往往是位于坡上方柱长的几倍,而且最下方的柱仅有一排。若按实际情况输入计算,则往往抗扭无法满足。如何解决?

解析:各柱布置应该按实际情况输入计算。如抗扭不满足要求,可考虑用加大柱截面、增多一排柱或加设置横向约束(例如框架梁、锚杆等)来解决。

72.当建筑的一面位于山脚,需设地下室外墙挡土,其余各面均为敞开无土,则如何考虑地下室外墙侧土压力对于整个建筑的内力影响?如何平衡及消化土侧压力?桩基是否考虑水平荷载作用?

解析:本问题与56题相仿,针对本问题解析如下:

地下室外墙侧土压力应纳入结构整体模型参与计算,以考虑其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地下室外墙土侧压力的平衡,由地下室底板与持力土层间摩擦力,以及底板底面向下突出的全部基础、承台对面的被动土压力和基桩的剪切抗力承担,若相对面还有部分地下室外墙埋入地坪以下,一般忽略其可能受到的被动土压力。必须验算土侧压力作用下主体结构的抗倾覆、滑移的安全度及地下室连墙框架柱受局部侧压力的影响。若利用桩基承担水平荷载,尚应验算桩基的水平承载力。

73.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某些柱每层均向一侧偏心,同一截面的柱中心累积偏心,层层需支于梁上”的情况,这些是否按转换梁考虑?其框支柱如何确定?如何设计这些梁和柱?

解析:程序计算可不按转换结构考虑,但支承梁构造须满足转换梁的要求。

华森:《混凝土规范》、《地下防水规范》、《广东省通病二十条》

74.在房屋建筑工程中,Ф6钢筋到底还能不能用?

解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4.2.2条表4.2.2-1中,未列入ф6钢筋,并且是强制性条文。因此应在设计中用Φ6钢筋代替ф6钢筋,在构件计算中用Ⅱ级钢来计算。虽然目前市场上仍有ф6钢筋,应考虑用于特殊场合或非受力钢筋处。

75.梁的配筋率,按有效截面面积计算,还是按全截面面积计算?即计算高度取h0,还是取h?

解析: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5.1条表9.5.1注3中规定:“受弯构件……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按规范8.2.3来计算配筋率,最小取h,计算取h0。

76.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米,规定过严,有措施时是否可放宽?

解析:《GB50010-2002》第9.1.1条注4中关于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构件伸缩缝间距的规定,用词为“宜”,即在条件允许时应首先这样做。

77.《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的规定需否执行?

解析:根据《二十条》基本规定,住宅设计应执行《二十条》,且应将《二十条》作为施工图审查机构的重点审查内容。

78.《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中7.1条: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其中“线管交叉”设计时如何控制?

解析:结构专业应与电气专业密切配合,了解管道密布的区域。一般在电井附近及走廊、楼梯间周边楼板应加厚。

79.关于基础底板(梁)、外墙、顶板(梁)的保护层取值,裂缝计算宽度限值。在保护层较大时,是否可以适当放宽?底板、外墙保护层是否可按《砼规范》取40(《防水规范》50)?顶板建筑做防水,是否可按普通梁、

板的保护层厚度,裂缝计算宽度限值取0.3?

解析:(1)对于建于地下水位标高以下的地下室和基础,应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第4.1.6条第3款的规定,构件的迎水面保护层不应小于50mm,有外防水时,可适当减少保护层厚度。非迎水面以及有外防水的基础、底板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1条规定。(2)裂缝宽度限值:(二类环境)

顶板底板外墙底板和梁

构件部位室外室内室外室内

裂缝限制0.2 0.3 0.25 0.3 0.3 0.25

也有些设计单位在裂缝宽度计算中,保护层厚度取值和宽度限值均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只是在施工图中附加说明构件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作为一种构造措施。

80.地下室与有腐蚀性地下水接触时的环境类别如何确定?

解析: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3.4.1条及条文说明,应确定为第四类或第五类,并应根据《港口工程技术规范》及《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设计。

81.当桩和地下室处于稳定地下水中时,裂缝0.2mm是否可略做放松?

解析:应执行《DBJ15-31-2003》第10.2.7条第4款规定。

82.地下室与水接触的砼构件裂缝宽度及保护层厚度,是按GB50010-2002,还是按GB50108-2001的要求来设计?

解析:(1)对于建于地下水位标高以下的地下室和基础,应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第4.1.6条第3款的规定,构件的迎水面保护层不应小于50mm,有外防水时,可适当减少保护层厚度。非迎水面以及有外防水的基础、底板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1条规定。(2)裂缝宽度限值:(二类环境)

顶板底板外墙底板和梁

构件部位室外室内室外室内

裂缝限制0.2 0.3 0.25 0.3 0.3 0.25

也有些设计单位在裂缝宽度计算中,保护层厚度取值和宽度限值均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只是在施工图中附加说明构件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作为一种构造措施。

83.地下构件迎水面保护层取50mm,其裂缝宽度限制如何确定?

解析:保护层厚度取值和宽度限值均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只是在施工图中附加说明构件迎水面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作为一种构造措施。

84.按照《03G101-1》平法国标第66页A图,由框架梁延伸出来的悬臂梁上部纵向钢筋锚入框架梁的长度,除应≥La(LaE)外,是否还应满足GB50010-2002第10.2.3条规定?

解析:悬臂梁上部钢筋锚固长度不仅应≥La(LaE),而且应满足GB50010-2002第10.2.3条的规定。该条规定共有3项内容,其共同点为,当梁上部受力钢筋在受拉区截断时,应位于计算不需该钢筋以外的一定范围内的截断,最好是在受压区截断。当悬臂长度较长,相邻框架跨度较小时,应注意此条规定,设计中另加注明。由框架梁延伸出来的悬臂梁上部钢筋应根据计算的配筋量采用与框架梁上部钢筋直径、根数相协调的配筋规格,若各配各的,将出现构件重要受力部位受拉钢筋接头过多的问题,不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4节的规定。

85.当次梁高度大于主梁高度,或次梁底边低于主梁边时,在该节点构造图中,如何体现主梁承受次梁之受力关系?

解析:当次梁高度大于主梁高度或次梁底边低于主梁底边时,有两中方式:

在节点位置的次梁中设鸭筋,根据次梁的集中荷载计算吊筋的规格。次梁纵筋置于主梁纵筋之上。

在主梁中设置附加吊筋,次梁上部纵筋置于主梁上部纵筋之上。

86.对于屋面及阳台扶手反沿或天沟、花槽侧壁反沿等构件,其最小配筋率如何掌握?何时按温度收缩钢筋考虑?何时按受力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解析:当构件仅为装饰或构造设置,应满足温度收缩钢筋构造要求。《GB50010-2002》第10.1.9条。当构件是受力构件时,根据现行规范,应符合受力构件最小配筋率的规定。有人根据国外相关规范或专家讲课的意见,认为构件安全储备超过50%时,可不执行最小配筋率,甚至可按素砼构件考虑,但在规范修订之前,设计和审图应以现行规范为准。

87.对于屋面及阳台扶手反沿或天沟、花槽侧壁及底板,在什么厚度时,要设单排受力钢筋?在什么厚度时,要设双排或多排受力钢筋?

解析:一般在厚度≤100mm时,可设单排钢筋,将钢筋设于主要受力的一侧,顶部设置1根纵筋,宜加大直径;若设双排钢筋,间距较密,有时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要求,施工有难度。当厚度≥120mm时,宜设双排钢筋。这是由于屋面及阳台扶手反沿、天沟、花槽侧壁等构件往往处于温度收缩敏感位置,尤其是反沿或扶手顶部,是温度收缩裂缝高发部位,设置双排筋和两根角筋可有效防止温度收缩裂缝,提高构件的耐久性。

88.悬臂梁的下部钢筋有无具体规定?是否按非受力钢筋规定执行?

解析:悬臂梁的下部钢筋应至少符合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规定,这是因为抗震地区悬臂梁可能出现下部受拉的状态。在阳台或走廊边跨处的悬臂梁是弯、剪、扭构件,属于受力构件,不仅要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2.5条的规定,而且应满足抗扭纵筋的计算所需。

89.次梁梁端上部纵向钢筋是否要满足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

解析:若在SATWE计算中,将次梁梁端指定为铰接点,并根据计算结果配足跨中钢筋时,该梁端上部纵向钢筋可视为构造钢筋。可按照《GB50010-2002》第10.2.6条规定配筋。

若在SATWE计算中,是作为次梁输入计算内力的,其边跨的梁端纵向钢筋可视为构造钢筋。

当次梁是与框架梁同时输入计算的,且未指定梁端为铰节点时,该次梁梁端上部纵向钢筋应按受力钢筋考虑。对于单跨框架的外伸悬臂梁,在简支跨的边支座处,无论是否设为铰支座,均应视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为受力钢筋。因为悬臂部分的负弯矩将伸至本跨,何处为反弯点,或不需设置负弯矩钢筋的位置不十分明确。《GB50010-2002》第10.2.6条规定指的应是简支梁。

我国规范规定的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与其他国家相比是偏低的,是构件最小配筋的下限值。在整浇砼梁、柱、墙结构设计中,凡受力构件,各部位均宜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位于广东省内发达地区尤其可行。

90.支撑于混凝土墙上楼梯梁是否要满足框架梁的构造规定?

解析:凡梁端与墙或柱相连时,该梁端视为框架梁端(计算中设为铰节点除外),应满足框架梁箍筋、纵筋等规定。

91.关于嵌固端设于地下室顶板处,还是设于底板处的问题:

解析:当地下室与墙外地坪标高有关时,即与土的约束条件有关时,结构设计者无法调整。

i.建筑国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2.0.16条,关于“地下室”的定义为:房间地平线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第2.0.17条,关于“地下室”的定义为:房间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为半地下室。

ii.关于多层砌体和底部框架结构房屋半地下室嵌固条件,若半地下室层高较大,顶板距室外地面较高(>

1.5m);周围的土体不能对多层砖房半地下室起约束作用,则此时半地下室应按第一层考虑,并计入房屋总高

度。

iii.当地下室顶板或地下某层楼板开大洞、局部不连续、错层等,不能起到嵌固层刚度作用时,这也是结构设计者不能控制的,但板厚及通长钢筋等可控制。

iv.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与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2倍,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面积与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的比值≥1.1倍时,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6.1.14条规定时,此条可在设计中调控。

1.因此,对于设计者无法调控的嵌固条件,只能将嵌固层设于地下室底板处。

92.在计算中按照剪力墙输入的短肢墙,在施工图中能否按照框架柱的构造形式配筋?

解析:短肢墙在计算中应按短肢墙输入,其施工图中,应在两端设暗柱,按照短肢墙的构造要求配筋,有的设计者以墙输入的短肢墙按照柱的形式配筋,此种情况应只适合于墙肢太短,无法设暗柱的情形,也往往是墙肢截面高度不大于墙厚的4倍时,此时应按框架柱设计,即计算和构造(包括配筋形式)均应符合框架柱的要求。

93.框架梁在梁端的水平锚固长度不满足≥0.4Lae的问题:

解析: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章,“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第4节“梁柱节点”中,对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伸至节点对面弯折的情形作了如下规定:其包含弯弧段在内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包含弯弧段在内的竖直投影长度应取为15d。

在高规第6.5.4条及第6.5.5条中也有同样的规定,并用图形表示,抗震节点与非抗震节点在此条上的区别仅将非抗震中的La替代为LaE。

在国标《03G101-1》中,不仅对梁柱节点作了同样处理,并且对支承于主梁上的次梁(非框架梁)也作了同样的规定。

对于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等非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梁,根据规范相应条文的规定,也应按照与框架结构相同的构造处理。

1.那么,由于许多时候梁宽或剪力墙厚度较小,有时候是由于梁纵向钢筋直径较大,难以满足规范此条规定。

2.在原规范的1992年局部修订内容中,曾允许当在90°弯弧内侧设置横向短钢筋时,可将水平投影长度减

小15%。但后经试验表明,该横向短钢筋在弯弧段钢筋未明显变形的一般受力情况下并不起作用,所以GB50010-2002不再采用这种规定。

3.由于水平段投影长度不小于0.4La,垂直段投影长度为15d的规定是经国内外试验结果证实,能可靠保证

梁筋的锚固强度和刚度的措施,设计中宜增加支承梁的梁宽以满足水平锚固要求。在不能加大主梁梁宽的情况

《05SG109-3》下,可采用附加锚固措施:a)末端带135°弯钩;b)末端与钢板穿孔塞焊;c)末端与短钢筋双向贴焊。

P35第5.2.4条。

4.总之,设计中应考虑梁端钢筋锚固的问题,若不考虑,施工单位按照平法《03G101-1》施工,不满足水平

段锚固≥0.4La的规定,会出现锚固强度和刚度不足的情况。在审图中,至少要求锚固垂直段投影长度与水平段投影长度之和不小于La或LaE。垂直段仅为15d往往不够。

94.当不落底柱的位置不在两相交梁的轴线交点上,采用两梁相交处设置水平加腋来抬柱,应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采用水平加腋抬柱梁,以满足所抬柱钢筋锚固,仅用平法表示该梁的钢筋已经不能完整表达清楚,仅用一般主梁和次梁的侧向构造钢筋大样不能涵盖抬柱梁等各种复杂结构布置中的梁,施工单位难以辨别。有些抬柱梁虽处于次梁位置(即两端支于主梁上),但其作用已超过一般次梁。

解决方法:(1)这些梁的编号应按抬柱梁单独编号,其构造应根据所抬柱的层数及重要性确定,若形成上部单独的框架体系,宜符合转换梁的构造,不论何种情形,该梁的内力及配筋均应比SATWE计算值增大1.1倍以上。(2)这些梁的水平加腋处应绘详图,计算中应反映截面变化。(3)这些梁的侧向钢筋根据该梁的转换作用而定。

95. 关于牛腿的配筋与悬臂梁配筋的区别:

解析:当悬臂梁长度≤梁高度时,其配筋形式应符合牛腿的规定。其纵筋配筋率在0.2%(0.45ft/fy )与0.6%之间,不宜少于4Φ12,锚固长度应满足框架梁在边柱中的锚固要求。牛腿所支承的梁之纵向钢筋应位于牛腿纵向受力钢筋的之上。牛腿的箍筋应是水平方向的,且多设于牛腿上部,主要是有效减少牛腿的斜压破坏,限制斜裂缝。规范公式是按牛腿在竖向力和水平拉力共同作用下斜裂缝宽度不超过0.1mm 为条件确定的。应注意牛腿与悬臂梁在受力上、构造上的不同。

96. 当建筑物仅一侧有地下室外墙,另一侧为敞开时,如何考虑土侧力对结构的影响?

解析:应将土侧压力作为荷载输入整体模型中进行计算。

电子院:《钢结构规范》、《高钢规》、《改、扩建及加固工程》、《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规程》

97.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GB50018-2002第4.1.10条“当采用不能滑动的连接件连接压型钢板及其支承构件形成屋面和墙面等围护体系时,可在单层房屋的设计中考虑受力蒙皮效应”。而在《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2002第5.1.2条“一般不考虑应力蒙皮效应。当有必要切且有条件时,可考虑屋面板的应力蒙皮效应”。两本规范(规程)规定不同,如何应用?如果考虑蒙皮效应,计算如何考虑屋面板(墙板)的刚度?

解析:应力蒙皮效应在轻钢结构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在一定条件下加以考虑可以反映结构的真实工作性能,节省材料。CECS102:2002第5.1.2条条文说明对考虑应力蒙皮效应的条件规定较细,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考虑屋面板的刚度,计算参数还要实验验证,建议把蒙皮效应作为结构的安全储备较为稳妥。设计中如果考虑了应力蒙皮效应,压型钢板就成了结构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随意拆除,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明确规定。

98. CECS102:2002第6.1.6条:隅撑应按轴心受压构件设计,轴力N 可按下式计算N= 235cos 60y

f Af

θ?。此

公式如何理解。

解析:隅撑按轴心受压构件设计,轴力与所支撑构件受压翼缘所受的最大轴压力有关,所支撑构件翼缘所受的最大轴压力按A*f 计,A 为所支撑构件受压翼缘截面积,f 为受压翼缘钢材强度设计值,θ为隅撑与檩条轴线的夹角。对本条的理解可参考《钢结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1.7条。

99. 隅撑的间距如何确定?

解析:隅撑设置的间距按《钢结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4.2.1条受弯构件不验算整体稳定性的条件确定,即16y f /235。

100. 在验算刚架平面外整体稳定性时,取侧向支撑点的距离作为计算长度。哪些部位可认为是侧向支撑点?隅撑能算是侧向支撑点吗?

解析:侧向支撑点一般为刚性连接处,如水平支撑点,刚性系杆,柱间支撑点等,隅撑一般不能作为侧向支撑点。

101. CECS102:2002第4.5.2条在刚架转折处应沿房屋全长设置刚性系杆,具体在何部位布置刚性系杆?刚性系杆与屋架相连时连接部位是在屋架的上翼缘还是下翼缘。

解析:一般在檐口、屋脊、中间柱列、刚架转折处设刚性系杆。刚性系杆连接在屋架的上翼缘。

102.抗风柱与屋架相连时连接部位是否一定要与屋盖水平支撑位置相一致?

解析:抗风柱与屋盖水平支撑相连时利于水平力的传递。如抗风柱与水平支撑位置无法保持一致,应在相应位置设置附加刚性腹杆。

103.因建筑布局限制,屋面支撑和柱间支撑能否不在同一柱间?

解析:屋面水平支撑与柱间支撑一般设在同一柱间,形成几何不变体系,增加整体刚度。若建筑布局不允许布置柱间支撑,可在相应柱间设纵向刚架。

104.什么情况下在檐口处设斜拉条,什么情况下在屋脊处设斜拉条?

解析:一般在檐口及屋脊处设斜拉条,当能判断檩条不会向屋脊方向倾倒时可只在屋脊处设斜拉条。当檩条主轴的倾角接近或大于屋面坡度时,檩条有可能向屋脊方向倾倒,此时应在檐口处设斜拉条。

105.CECS102:2002第4.1.1条:主刚架间的交叉支撑可采用张紧的圆钢,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9.1.26条:柱间支撑应采用型钢。是否矛盾,如何理解?

解析:GB50011-2001第9.2.1条:本节不适用于单层轻型钢结构厂房。对轻钢结构因自重轻,地震效应小,构造规定适当放松是合理的,按CECS102:2002规定,可采用张紧的圆钢作柱间支撑。

106.钢结构防火设计结构专业与建筑专业如何分工,责任如何分?

解析:钢结构防火设计应由建筑师确定建筑屋的防火等级,构件的耐火极限等,作为条件提给结构设计人员,结构的防火设计由结构设计人员负责。

107.室外钢结构如屋顶构架、屋顶泳池顶棚等要进行防火设计吗?

解析:室外钢结构是否要求防火设计以及防火等级应由建筑师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定,结构工程师依据建筑师的条件进行设计,如无特殊要求,一般可不进行防火设计。屋顶泳池若是开敞的则不必,若是封闭的则按室内构件要求设计。

108.钢结构屋盖结构体系中,哪些构件是要进行防火设计的?檩条和屋面板是否要进行防火设计?

解析:钢结构受力构件均应要求防火设计。受力构件包括梁、板、柱、支撑等。檩条属受力构件,应按梁的要求进行防火设计。对于不上人屋面,屋面板仅承受自重荷载,一般由建筑师选用防火板。

109.GB50017-2003第9.1.3条:按塑性设计时,钢材的力学性能应满足强屈比fu/fy≥1.2,伸长率δ5≥15%,相应于抗拉强度fu的应变εu不应小于20倍屈服点应变εy。这些指标是取实测值还是规范值?在钢结构设计中,哪些构件是按塑性设计的?GB50011-2001第8.2.7条中支撑耗能段的承载力验算取塑性承载力,是不是耗能段按塑性设计?该部分的材料是否要满足GB50017-2003第9.1.3条要求?

解析:GB50017-2003第9.1.3条以及GB50011-2001第3.9.2条对钢材力学性能的要求fu、fy均为实测值,不满足上述要求的钢材不能在工程中使用。

GB50017-2003第9.1.3条对塑性设计的材料要求是针对在使用荷载(设计值)作用下采用塑性设计的结构或构件。在抗震设计中,大震作用下支撑耗能段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消耗能量,保证支撑及框架的弹性,小震及非地震组合时仍按弹性设计。抗震设计采用两阶段标准,材料满足抗规GB50011-2001第3.9.2条即可。

110.按GB50011-2001第8.2.8条进行钢结构构件极限承载力验算时,母材抗拉强度最小值fu是实测值还是规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范规定值?如何取。GB50011-2001和GB50017-2003均未给出该指标,

给了钢材极限抗拉强度最小值fu,是否同一值?

解析:极限抗拉强度fu是反映钢材质量的重要指标。fu是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数值。GB50017-2003第8.2.8条采用的是极限抗拉强度fu的最小值,即JGJ 99-98给出的指标。

111. 钢结构设计中如何选材?

解析: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钢材的牌号,对钢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其他的附加保证项目。钢材的牌号由屈服点、质量等级、脱氧方法组成。质量等级分A 、B 、C 、D 、E 。A 级不保证冲击韧性,不保证碳含量;B 级保证常温下冲击韧性;C 级保证0oC 冲击韧性;D 级保证-20oC 冲击韧性;E 级保证-40oC 冲击韧性。设计中应根据结构的使用环境、受力特点以及连接方法选择适当的钢牌号。如:钢材的焊接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的含碳量,所以焊接结构的钢材含碳量要求控制在0.12%~0.2%。在现行标准中规定A 级钢的含碳量不作为交货条件,也就是不作保证,因此,Q235A 级钢不能直接用于焊接结构中,如要采用,必须附加含碳量≤0.2%的要求。有的设计文件在焊接结构中只注了采用Q235级钢,未注明质量等级,会引起将Q235A 误用到焊接结构中,造成安全隐患。

112. 有些结构,下部为砼框架,上部为钢框架,这种结构体系该如何处理?

解析:江苏省《结构专业疑难问题解答》中,认为此类结构抗震规范中无明确规定,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刚度存在突变,设计中无现成规范可依,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执行,由省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审定。类似于这样在混凝土结构屋顶采用钢结构加建或原设计在屋顶设钢结构塔架的情况在工程中比较多见,江苏省的规定偏严,建议设计上采用与实际结构相符的模型进行计算,两种材料采用各自的阻尼比、各自的力学性能指标等参数参加计算,构造上从严采取措施。

113.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后,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并且应验算其受剪承载力,避免受弯承载力提高后而导致构件受剪破坏先于受弯破坏。

解析:此条规定是为了保证受弯构件加固后满足强剪弱弯的原则而定的。同时限定仅靠粘钢板加固提高受弯承载力的幅度不超过40%。若采取粘钢板加固受弯承载力提高40%后仍不能满足加固结构的使用要求,应采取加大截面的措施。加固设计中在提高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同时,还应相应提高斜截面的抗剪承载力,以满足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避免构件脆性破坏。

10.2.6条当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加固钢板的滞后应变应按下式计算:εsp,o=O S S OK

SP h A E M 解析:此条文给出了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时钢板滞后应变的计算公式,并未规定何种情况下要考虑二次受力影响。根据10.2.3条,加固计算公式分考虑二次受力影响和不考虑二次受力影响两种情况。在没有塑性变形的前提下,当采取了足够措施,如加固前将原结构卸载、顶紧等,是可以忽略二次受力影响的。

114. 10.2.6有支撑框架结构柱的计算长度如何取?带夹层的情况又如何取?

解析:按GB50017-2003第 5.3.3条先计算支撑结构的侧移刚度Sb ,若满足强支撑框架的条件(即规范公式

5.3.3-1),则按无侧移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确定。当为弱支撑结构时,框架柱的轴压稳定系数按规范公式5.3.3-2计算。带夹层的框架柱计算长度按实际柱高乘长度系数去取用。

115. 对于高层钢框架,柱贯通型梁柱刚性节点,当梁翼缘用全熔透焊缝与桩连接(采用引弧板时),是否可在焊缝处不加厚,或仅加宽翼缘板,让梁等截面与柱连接,以满足GB50011-2001第8.2.8-1条的要求?

解析:《抗规》8.2.8-1条是按抗震设计强连接弱杆件的原则规定的。要满足此要求,最直接的措施是增加连接焊缝的高度,如在梁端翼缘加焊锲形盖板并与翼缘同时开焊接坡口,这样可提高梁柱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同样可使塑性铰远离梁柱节点。在梁端翼缘局部加宽翼缘板,可使塑性铰远离梁柱节点,起到加强节点的作用,也是常采用的措施。另外,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第20.7.4条,在柱贯通型连接中,当梁翼缘用全熔透焊缝与柱连接并采用引弧板时,《抗规》8.2.8-1式将自行满足。

116.改、扩建及加固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从改、扩建及加固后起算)的确定,规范无明确规定。在设计中,对于不同的使用年限,计算和构造,有何相应规定?对烂尾楼是否从竣工验收后起算设计使用年限?

解析:结构的加固改造设计应在可靠性鉴定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3.1.7条规定:改建、扩建及加固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由业主与设计院共同商定,一般情况下按30年考虑(从改、扩建及加固后起算)。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已有结构上的荷载标准值取值,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外,尚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附录A的有关规定。地震区结构的加固在设计、计算和构造上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JGJ116的规定和要求。

对于烂尾楼的情况,首先要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的结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满足相关现行规范、标准、规程的要求。设计使用年限可根据建设过程的时间跨度,鉴定结果等综合因素,与业主商量重新确定,设计使用年限从竣工验收后起算。

117.高耸的道路标志及路灯灯杆设计,是否以《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为依据?是否要遵循该规范第8.9.3条(强条)?

解析:《钢结构设计规范》第8.9.3规定土中钢结构部分应采用混凝土包裹,是为了保护钢结构不致在土壤环境中锈蚀,是对钢结构的普通规定,道路标志及路灯灯杆采用钢结构时应满足该构造要求。

118.钢结构框排架结构体系(如单层门式刚架结构和多层钢结构框架)相接,在不设缝时,其风荷载如何取值(可否按门式刚架规程和荷载规范分别取值)?其柱顶位移限值可否分别按门式刚架规程和普通钢结构规范限值要求(相差较大),还是应偏安全按钢结构设计规范限值取值?

解析:此类结构宜脱开,形成独立的结构单元,当使用上不能脱开时,应按整体模型计算分析,位移限值按普通钢结构规定取。

119.多层钢结构框架体系,当超过规范规定的温度伸缩缝最大间距要求需设缝时,可否不按双柱设缝,以柱上设置牛腿,采用滑动铰支座形式脱开?在一个伸缩缝区段内,当楼面采用钢筋砼组合楼面时,楼面可否不按砼设计规范要求的伸缩缝间距设缝,仅用后浇带解决?

解析:超长结构应考虑温度影响,如整体分缝有困难可仅在顶层采用双柱双墙布置形成伸缩缝,缝宽满足抗震缝最小宽度。若采用柱上牛腿设滑动铰支座脱开,支座两侧结构形成独立单元,对支座要求较高,应保证地震作用下两个方向任意滑动的距离,这种连接方式通常用于两结构单元的局部连接上,整体连接不建议采用。钢--砼组合楼盖应按砼设计规范设置伸缩缝,当采取了可靠措施后,伸缩缝间距可适当放松。设置后浇带可作为措施之一,只能解决砼收缩应力,不能解决温度应力,所以不能代替伸缩缝的作用。

120.采用大跨度钢结构楼面(如过街连廊或天桥),当楼面采用钢与混凝土组合楼面时,跨度较大的主钢梁挠度限值按钢结构设计规范(L/400)是否偏大?钢筋砼楼面在此变形下易开裂。

解析:钢--砼组合楼盖中砼一般用于受压区,只有在连续组合梁的支座部位才有砼受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验算负弯矩区砼最大裂缝宽度,支座处配足够的受拉钢筋。如果梁的计算挠度偏大,可采取施工起拱的办法解决。

121.改、扩建及加固工程安全等级的确定,规范无明确规定,业主、设计单位及审图单位无统一依据加以确定。改、扩建及加固工程的抗震设计中,存在较突出的矛盾。由于原结构的承载力不够而需要加固的工程量不是太大,业主往往能够接受,但由于原结构建造时间往往是在当前使用的新规范执行之前,其构造要求几乎均不能满足新规范的要求,尤其是抗震的构造要求难以满足,造成工程加固工程量较大,业主往往难以接受,希望能有更具体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设计方法及措施。

解析:《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3.1.2条:加固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由委托方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

结构加固改造前应按有关鉴定标准委托鉴定,鉴定结论作为加固改造设计的依据。对加固费用较大的工程应根据鉴定报告的适修性评估结论决定建筑物是否存在加固改造的价值,当加固改造费用超过合理范围时,鉴定报告会建议拆换或重建。加固改造工程当结构改变了使用功能或使用环境或延长了使用年限的,要执行现行的规范标准。

122.改、扩建及加固工程中,承重构件的植筋锚固深度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第12.2.3式及第12.2.5式计算,往往锚固较深,而原结构用于植筋的钢筋砼构件厚度往往不能满足植筋要求,希望能有多种解决措施。解析:《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第12.2.6条:承重结构植筋的锚固深度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严禁按短期拉拔试验值或厂商技术手册的推荐值采用。此为强条,应足够重视。设计计算时,可根据植筋部位,受力特点,结构重要性,抗震等级等综合确定。

123.改、扩建及加固工程中,由于框架节点处柱周围有框架梁,用于加固的钢筋或钢材仅能在四角穿过楼板,其余被梁截断的钢筋难以达到受力钢筋的锚固要求,否则对原框架梁的损害较大,仅靠四角直通钢筋难达到承载力及抗震所需量的要求。尤其是节点处水平箍筋或角钢之间的连接缀板也被梁所阻隔,难以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希望能有相应的解决措施。

解析:框架柱的加固根据需要采用加大截面法或外粘型钢法,新增的柱纵筋或型钢下端锚入基础,中间穿过楼板,上端与加固层上一层或屋面层构件可靠锚固。节点区的箍筋加固一般可采用绕节点加焊扁钢或钢筋的办法,增加对节点区砼的约束。

深大:《地基规范》、《桩基规范》、《地基处理规范》、《广东省地基规范》、《预应力管桩规程》、《箱形基础》124.复合地基设计文件中需提哪些技术参数?

解析:复合地基处理方法有许多种,应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在设计中确定各自提交的技术参数。

○1换土垫层法:需注明处理后设计要求垫层的承载力、垫层选用材料及其要求、压实系数、垫层厚度、垫层宽度、分层铺设厚度、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

○2柔性桩复合地基:需注明处理后复合地基的设计要求承载力、桩体选用材料桩长、桩径、桩间距、桩端持力层、单桩承载力、桩体强度、桩顶垫层材料厚度及其选用要求、垫层压实系数、复合地基和桩的检验要求等。125.柱子纵筋在基础、承台或筏板内的锚固长度为多少?

解析:柱子纵筋一般弯直钩放在基础底部钢筋网片上,其竖向锚固长度应满足最小锚固长度的要求:一、二级抗震等级h=1.15la,三级抗震等级h=1.05la,四级抗震等级h=la。若基础高h≥1200(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或h≥1400(当柱为大偏心受压)时,可仅将四角钢筋伸至基础底部钢筋网片上,其余钢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或laE处。

126.0.1%或0.15%或45ft/fy,承台的最小配筋率到底取多少?

解析:按混凝土规范9.5.2条不应小于0.15%规定执行。

127.2桩承台腰筋,是否需满足《混凝土规范》第10.2.16条的要求?

解析:二桩承台腰筋不需要满足普通梁的要求,可适当放松。

128.PHC桩按规范取值,则相当于不允许有裂缝,承载力也偏低,是否可以放松?

解析:规范考虑桩在水土中的耐久性、可靠性及桩基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影响,所做的安全储备,不可放松。

129.某大直径灌注桩,桩身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符合DBJ15-31-2003第10.3.9条的要求,但低于JGJ94-94第4.1.3.4条的要求。可以吗?

解析:二者不矛盾,均要求适当加密。设计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桩顶加密区长度。对受水平荷载较大的桩基和抗震桩基,箍筋加密区长度按JGJ94-94第4.1.3.4条执行。其它情况可按DBJ15-31-2003第10.3.9条执行。

130.人工挖孔桩护壁砼强度等级,是否须按JGJ94-94第6.2.11条的要求,不低于桩身强度等级?

解析:深圳地区的人工挖孔灌注桩,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较少考虑桩侧摩阻力,其承载力大多只用其端阻力,按端承桩设计。固护壁砼强度等级要求可适当放松。

131.多桩承台是否一定要在上部、下部和侧面都设置钢筋?还是仅设于计算所需部分即可?

解析:一般情况下,带防水底板的多桩承台,作为底板的支座,参与了受力,应增设侧面钢筋。对独立承台,可仅设底部受力筋。

132.当地下水对钢结构有腐蚀性时,管桩接头如何处理?

解析:当地质条件对混凝土、钢结构有腐蚀性时,中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结构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4ZG207说明中对管桩型号的选用、管桩接头的处理、以及施工采取的措施都有专门的要求,请按此执行。

133.地下室抗浮锚杆如何设计,其计算、构造要求如何?

解析:参照DBJ15-31-200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10.2.10条及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第7节锚杆(索)进行设计。

134.工程需要进行抗浮设计时,结构的强度设计按抗浮水位,抗裂设计可否按稳定水位?上浮力可否打折?解析:结构的强度设计和裂缝宽度控制均按常年稳定水位设计。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需要进行抗浮验算时,才用抗浮水位。上浮力不可以折减。

135.三管旋喷桩施工中,引孔塌孔常有发生。有效解决引孔塌孔的方法有哪些?

解析:采用钻机引孔,泥浆护壁。

136.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对GB5007-2002第3.0.4条(强条)的内容未理解和掌握,以致在设计中出现错误。

解析: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到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注意:○1标准组合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短期效应组合,r=1.0¢c为组合值系数,见第3.0.5条。○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均为设计值。

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应的准永久,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注意:准永久组合为正常长期效应组合,r=1.0¢c为准永久值系数。见第3.0.5条。

3.计算挡土墙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承载力分项系数均为1.0。

注意:荷载效应为基本组合,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式中r=1.0。

4.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裂缝计算按正常使用状态的标准组合。

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结构重要性系数ro 不应小于1.0。

审图中发现: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答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答

1.梁裂缝控制与粱端弯矩调幅矛盾的解答 2.次梁对整体刚度贡献与点铰接问题 3.位移比与周期比对扭转控制有什么区别 4.质疑:周期折减系数 5.为什么不用pkpm自动梁配筋,而是要对SATWE信息手动配筋 6.大小偏心柱与单双偏压问题 1、板厚一般怎么取,与跨度有什么关系? 2、布置梁的时候,一般梁与梁之间的间距多少经济?(包括次梁的) 3、住宅楼的梁高一般怎么取? 4、框架结构柱距多少较为经济? 5、纯框架结构适合的高度和层数? 6、框架柱的混凝土等级一般怎么取? 7、框架结构的变形特性? 8、混凝土中,温度收缩怎么处理? 9、剪力墙高宽比多少为宜? 10、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一般取多少? 11、合理的剪力墙数量? 12、框架结构合理的重量范围? 13、怎么估算柱子截面? 14、轴压比超了怎么调? 15、位移比不满足怎么调?

16、周期比不满足怎么调? 17、位移角不满足怎么调? 18、PKPM建模中怎么降板? 19、PKPM中板厚为零和房间开洞的区别? 20、PKPM中虚梁怎么建? 21、什么情况下点铰? 22、超筋了怎么处理? 23、基础设计时,什么情况下要输入详细的地质资料? 24、基础底标高怎么考虑? 25、活荷载折减在PKPM中折减怎么实现? 1. 梁裂缝控制与粱端弯矩调幅矛盾的解答 a支座弯矩调幅与截面裂缝宽度验算是一对矛盾,对支座调幅处理的目的是为适当减小支座弯矩,而对支座截面进行裂缝宽度计算往往又需要加大截面的配筋,从而又加大了支座截面的弯矩。支座不调幅时支座弯矩大,截面配筋大,裂缝宽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及多配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 风格的变化多样,给高层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就结构设计中特别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1 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1.2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问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1.3 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

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1.4 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层建筑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二、根据不同类型高层建筑,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 2.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2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 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 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 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 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错误分析 【摘要】在现代化建筑体系不断更新的要求下,建筑的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建筑布置与竖向体型也越来越复杂,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我们应按规范相应的构造要求严格拙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设计质量上的隐患。 abstract: with latest design requirement and diversified structure system in modern architecture, the building layout and vertical body is getting more complex ,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are many design errors occurring ,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 lives. so to clear up all the potential quality dangers, we should strictly follow related rules. [关键字] 结构设计;承载力;错误分析 key words: structure design, bearing capacity, err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建筑的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许多建筑也因其结构复杂,楼盖为密肋楼盖,构件较多,再者楼地面设备布置、预埋件预留孔也较多,故导致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给施工带来麻烦,给业主今

结构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汇总

结构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汇总 一、计算书: 1、基本风压和基本雪压数值书写有误。 风荷载60米以上高层乘以1.1系数; 雪荷载敏感结构取100年数值。 (雪荷载敏感主要是指大跨、轻质屋盖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大跨度可套用抗震规范的18米;轻钢屋盖雪荷载基本上都会超过屋盖自重,均划分为雪荷载敏感结构。) 2、荷载取值不满足规范要求。 存在荷载漏输或取值偏小。(尤其应注意卫生间、楼梯间、阳台等。) 机房层平面太阳能集热板区面层恒载输入不足。 附房层作为地下室顶板,应考虑上部结构施工荷载,活载取值偏小。(不小于4KN/m2,建议取4KN/m2。) 对剪力墙结构,考虑墙体粉刷荷载,建议砼容重适当加大。 覆土厚1.7米,荷载输入偏小。(厚度取值不足,土容重按20KN/m2,取18KN/m2偏小) 3、应校验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取值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数据是否一致。 存在整体抗浮满足,局部抗浮不满足。(下沉庭院、坡道等) 4、地下室防水砼外墙抗裂计算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P356,对地下结构进行裂缝跨度验算时,可考虑基础及地下室外墙建筑外防水的作用,按一类环境确定基础及地下室外墙外表面的混凝土裂缝控制,裂缝宽度可控制在0.3~0.4mm。 考虑实际施工中填土极不规范,防水材料翻修困难,裂缝宽度按0.25控制。 5、场地类别有误。 场地类别应根据地勘报告取值,抗震区与构件的抗震等级密切相关。 6、地面粗糙度 应根据荷载规范取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不同,对非震区高层计算结构有较大影响。 7、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JGJ3-2010,12.2.1要求。嵌固层选用 应与地下室统一。 单体计算模型应将地下室及相关范围一起建模计算。单体模型外延两跨,满足刚度比2的要求。存在较多下沉庭院等造成顶板不完整时嵌固端下移或置于基础顶。 8、商业建筑活载在设计柱、基础时,不能考虑按楼层的折减,应取楼面梁相同的折减 系数。 9、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承台应进行局部受压验算,请复核并提供计算书。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偏大(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取值不对),请复核桩基。

对常见结构设计问题及结构与其它专业间协调问题的处理

对常见结构设计问题及结构与其它专业间协调问题的处理 摘要:工程设计是由各专业的设计经有机的组合、互相渗透而成的一个整体,结构设计是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对结构专业设计图纸质量、结构设计思想、围绕工程设计的专业间的协调、甲方目前和将来的建设目的意图等的控制,对工程设计的质量和合理性起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针对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的、易于发生错误的及引起后果严重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类,并作探讨性的处理。 关键字:结构设计设计问题专业协调 前言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正处在兴旺发展的阶段,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型建筑不断地拔地而起,建设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结构设计作为工程设计不可分割的一环,必然对工程设计的成败起重大的影响作用。以下是一些结构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根据从事结构设计的经验,将提出并对解决办法作一些探讨: 一.图纸质量 1.多人绘制的图纸表示方法不统一:由结构设计负责人协调达成一致。如图1 图1 2.结构图字体种类多,不常用,不统一兼容,很多专业字符显示不出来。如:钢筋尽可能采用HZTXT,TXT.SHX 字体。 3.各层的构造柱、梁承柱应在平面图明确绘出,不能单纯用文字说明。一些工程的部分构造柱仅在《结构总说明》中说明,施工时往往遗漏,也不好把握各例的准确位置。如某工程三期图纸应全部在原位绘出。 图2 在同一工程多人绘制的设计图上钢筋表示有的用红线、有的用紫线,轴线则有的用紫线、有的用红线……,造成打印成图时线条粗细不一,应统一。由结构设计负责人协调达成一致。 4.梁平面配筋图中的重点部位作法,除自绘外,应标明应用图集的具体页码,以减少理解错误。03G101-1图集大样很多,而施工单位作具体施工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宜加以引导。 5.结构平面布置图包含的内容,除结构上使用外,尚应方便建筑、设备专业的使用和阅读,对反梁、Z型截面梁、挡水等应加局部小截面图。结构条件便于其他专业的理解和施工,并且一目了然,反映重点。 6.由于结构平面布置图的多用途性,板平面配筋图应与构件尺寸平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分别绘出。方便其他专业作参考。 7.结构的变更文件,不论是因建筑、设备专业的修改而作出的互动修改还是自身的修改,均应标明相参照的建筑、设备专业的变更号或相应的图纸资料文件编号,以达到项目式的管理。可减少专业间的冲突,同时对改动的原因、结果的全貌一目了然。 8.施工图是否应严格按03G101标准绘图。若严格按该图集设计绘制,会提高与工程相关各单位的工作效率,减少很多施工上的理解错误。 9.宜在图纸上明确注明楼梯的施工缝设置位置。如在每张楼梯施工图提醒说明之,可减少楼梯混凝土施工的常见病。 10.工程结构变更的编号按顺序,不重号,不缺号,以免造成施工单位的错误解读。例如:某工程不同内容不同时期的《结构设计变更18》已收过多次,没有编号的变更也不少,造成工程上的重大损失。 11.对一些在标准图集03G101中不常用的大样或重要的大样,建议在设计图纸上加注标准图集03G101的索引号。可减少因施工理解造成的失误。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问答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问答 1、住宅工程中顶层为坡屋顶,屋顶是否需设水平楼板?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有无限制?总高度应如何计算? 住宅工程中的坡屋顶,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一定设水平楼板。关于顶层为坡屋顶时层高的计算问题新规范未做具体规定,结构设计时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取质点的计算高度仍不超过4m.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按抗震规范,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此处檐口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顶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此阁楼在结构计算上应做为一层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即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至山尖墙的二分之一高度处。 2、砖墙基础埋深较大,构造柱是否应伸至基础底部?较大洞口两侧要设构造柱加强,一般多大的洞口算较大洞口? 新规范,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两条满足其中的一条即可。但需注意此处的基础圈梁是指位于基础内的,不是一般位于相对标高±0.0m 的墙体圈梁。构造柱的钢筋伸入基础圈梁内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X&Qs$对于底层框架砖房的砖房部分,一般允许将砖房部分的构造柱锚固于底部的框架柱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内(上层与下层的侧移刚度比应满足要求)。:新规范表,内纵墙和横墙的较大洞口,指2000mm 以上的洞口;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 3、填充墙的构造柱与多层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有何不同? 填充墙设构造柱,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有一定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确定。如挑梁端部设置填充墙构造柱,挑梁在计算时应考虑构造柱传递来的荷载。 4、抗震新规范 新规范,主要指不要在墙体厚度内开洞,烟道等应设在墙外,成为附墙烟道等,以免墙体应力集中。 5、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高度如何取?若取到基础顶,抗震墙厚度取1/20层高,是否过大? 计算高度的取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主要是看地坪的嵌固情况而定,若嵌固得好,如作刚性地坪或有连续的地基梁,可以从嵌固处取,否则从基础顶;抗震墙厚取1/20层高,这里的层高与计算高度的概念不同,是指从一层地坪到一层楼板顶的高度。 6、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表,但不应多于1m,那么此时是否仍可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吗?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若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允许比新规范,但不应多于1m.因已将总高度值适当增加,故此时不应再将小数点后第一位数四舍五入,即增加值不大于1m.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常见的5个施工问题

结构设计常见的5个施工问题 从结构设计到施工落实,钢筋翻样起到了衔接的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结构设计中的许多错误,有的是很明显的错误,而有的是规范性错误,也有一些不合理的设计,还有地区及绘图中出现的问题. 明显错误 ●部分梁许多原位标注数字不一致,如20D258/8/2,让人无所适从,到底是按前面的数字,还是按后面分解的数字? ●墙柱平面图上的柱形状、尺寸与柱详图中同编号柱不同,如平面图上GBZ31是一字形的,而详图中却是L形的. ●柱纵筋注写的楼量与图上的纵筋根数不符. 规范性错误 ●梁集中标注中无梁截面尺寸,而根据11G101-1规定,集中标注中梁截面为必注项,非注不可.而有的设计梁集中标注处均无梁截面尺寸,可能是两组设计人员分别计算截面和配筋,然后,把两份图合成.还有画蛇添足,梁上部某跨有不同于集中标注上部通长筋时,通长钢筋用括号表示,导致钢筋软件不能识别. ●连梁与框架梁混淆,连梁箍筋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配置支座负筋,侧面钢筋分构造与抗扭,完全是框架梁的配筋形式.设计时,高度大于700mm的连梁,侧面钢筋没有给出,而墙的水平钢筋为8@250,不满足规范要求.有的把跨高

比大于5的梁设计成连梁等. ●现浇板配筋率不满足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较大值. ●框架梁支座负钢筋配筋率超过2.5%. ●高层一、二级抗震剪力墙(尤其是一字形短肢墙)墙厚不满足要求,未作墙肢稳定验算. ●形状复杂的短肢剪力墙,两处方向的受弯钢筋未按规定全部配在端部墙柱处.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LC范围内的体积含箍率小于1.06%. ●全长加密箍筋的柱,箍筋未全长加. 本地化问题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性规范,这些规范和规定是国家规范的一种补充和加强,一般说来,地方性规范的标准要高于国家规范,要求更严格,否则,没必要出地方性规范.所以,外来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应熟悉和了解当地的地方性规范和做法,这个很有必要. 不合理问题 ●有些梁支座负筋配置成15124/4/4/3,钢筋直径过小导致钢筋排数过多,影响其受力,可适当增大钢筋直径减小钢筋排数.并且,设计也没交代梁支座负筋第三排第三四排伸入梁内的长度,这个长度应由设计给出.

建筑施工图审查和会审时常见问题2017

建筑专业施工图审查和图纸会审常见问题汇编(2017) 一、地下室部分 1、地下室中发电机房储油间设150高门槛且采用甲级防火门,并注明储油量不超1m 3。发电机房、配电房、消防中心等上方和贴邻不能直接布置有水的房间(如厨厕、水池等)。 2、消防水泵房不能设有地下三层及以下或与室外地坪高差超10m,应设150高门槛、 排水沟和集水井等。消防中心一般设于首层,若设于地下一层应取得消防局的审核许可。 3、地下车库两个防火分区共用前室及其楼梯时,前室一个门为乙级防火门,另一个 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在地下车库布置停车位时注意预留疏散通道通至疏散楼梯间的防火门。 4、地下室集水井位置尺寸应与水施图一致,注明集水井定位详见结施图,建施图中 应注明其长宽深尺寸,注意消防电梯的集水井应比电梯机坑低至少1000且其有效容积至少2m3。 5、地下室放大平面图应附上其位置示意图,地下室放大平面比例为1:100或150。 6、地下室设有功能用房(如餐厅、商场等)其防水等级为Ⅰ级,地下室配电房也要 求Ⅰ级,可在功能用房和配电房内增加一道内防水层(如2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等)。 7、地下室平面应附上防火分区示意图,表示汽车坡道和疏散楼梯位置、车库最远点疏散距离 不超60m,注明每层停车数量并在地下一层注明地下总停车数量。地下三层及以下或与室 外高差超10m时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室可采用封闭楼梯间(在首层处应设外窗)。 8、汽车坡道首层出口与规划道路相连通时,应与道路边线距离≥7.5m。汽车坡道转弯90°时 内半径≥4m,转弯90°-180°时内半径≥5m,转弯180°时内半径≥6m。 9、汽车库内层间的特级防火卷帘一般设于汽车坡道上坡端,不需两端都设置特级防火卷帘, 地下一层至首层的汽车坡道则不需设置防火卷帘。

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建筑功能、建筑结构相关问题日益突出,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建筑的安全性埋下大量的隐患。因此,在新时代发展,如何不断优化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有效的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完善房屋建筑的功能性,成为广大人们群众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话题之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筑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所居住的房屋逐渐由单层、小层向高层复杂化变化,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也由简单的砖混结构变的多种多样。建筑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居住的质量高低。因此,对房屋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同时,必须及时找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并及时找好方法解决,以此来保障房屋建筑产品的安全。 一、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由于建筑物功能不同,建筑物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两种;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可分为砌体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木结构、混合结构;根据建筑物层数,可分为超高层、高层、多层、单层建筑;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筒体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排架结构等。建筑结构是建筑物功能的基础环节,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部

分,其具体过程为:方案设计、结构分析、构件设计、绘制施工图。为了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内容:一是计算方面:应考虑各种结构构件的承载极限,并进行验算;二是由于建筑结构会受到多种作用力,在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种作用力;三是抗震方面:我国抗震设防的烈度为 6~9 度,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房屋高度、结构类型、烈度等情况确定抗震等级。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 1、结构布置不合理 建筑房屋的设计结构越规则,结构的布置才能越合理,这是建筑房屋结构设计的中心环节。一方面要注意建筑的平、立面外形尺寸大小和抗侧力物体布置的局面,满足承载力分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结构的不规则,特别是针对于复杂的建筑结构,利用若干已经简单化的定量指标来划分不规则的程度并明确限定范围是几乎不可能的。 由于对规范标明的相应的设计规定不了解和对结构抗震理念的缺乏,有些房屋结构的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时不注重相关规则,导致建筑过程中出现了规则性不好、抗震性差的房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设计后的建筑平面凹凸不平,规则性差。(2)导致楼层错层。高层建筑中错层问题较严重时,会阻断楼层的楼板连续性,对建筑结构抗震十分不利。(3)在高层建筑结构中采用了两种或以上的复杂结构。例如错层结构、带转换层结构和多塔楼结构等,都属于复杂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值得收藏)

混凝土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汇总(值得收藏) 1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1采用程序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对计算参数及计算假定选用不当,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甚至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 (1)计算中对是否点取“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选用不当.在计算中应采用符合实际情况的楼板刚度计算假定;当结构存在楼板开大洞、不连续、弱连接等情况,不符合刚性楼板假定时,应采用“弹性楼板假定”计算,同时地震作用应采用总刚分析方法计算;而计算结构的位移比时,则应选用“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进行补充计算. (2)在计算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带转换层的结构时,计算层刚度比选用“剪切刚度”不妥,宜选用“剪弯刚度”计算各层侧向刚度比. (3)在输入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取值与结构计算第1周期相差过大.结构基本周期可直接取用经计算得到的结构第1周期数值填入,再对结构重 新计算,以使结构风荷载的计算更为准确. (4)多层混凝土结构整体计算,当楼层的弹性水平位移比大于1.3时,仍未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当楼层的弹性水平位移比大于1.2时,结构属于平面扭转不规则,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建议当楼层的

弹性水平位移比大于1.2时,宜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5)计算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其斜交角度大于15°时,未增加相应斜向抗侧力构件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抗震规范规定,对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6)在结构整体计算时,设计未考虑最不利地震 作用方向的影响.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时,结构的地震反应一般也不同,当计算给出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与计算方向的夹角较大时,设计人员应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作为附加地震作用方向,验算该方向的地震作用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7)计算竖向不规则结构时,要注意是否有薄弱层. 当某层结构的抗剪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不符合规范要求,设计需在计算总信息中强制定义此层为薄弱层,以使计算能够按照规范规定增大薄弱层的地震剪力;例如计算某高层建筑,其第3计算层的抗剪承载力与相邻上一楼层的比值在两个方向分别为0.73和0.59,均小于规范限值0.8,设计 需要定义此层为薄弱层;一般情况,结构转换层为计算薄弱层. (8)计算柱、墙和基础时,设计忽略了实际活荷 载折减系数与程序内定值的不同,未进行人工调整;程序内定的活荷载折减系数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按规范第4.1.2条,当建筑的使用功能不属于表4.1.1(1)项时,活荷载折减应符合规范第4.1.2条的相应规定;例如当计算住宅

对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对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发表时间:2018-11-09T17:57:33.4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秦浩 [导读] 设计工作需要由多工种多专业合作共同完成,因此结构设计工作不是孤立的。 山东建大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基础,墙,柱,梁,板,楼梯,大样细部等结构元素来构成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包括竖向和水平的承重及抗力体系。把各种情况产生的荷载以最简洁的方式传递至基础。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设计工作需要由多工种多专业合作共同完成,因此结构设计工作不是孤立的。在设计方面,就需要与建筑设计或工艺设计、设备设计及建筑经济等工种紧密配合;在设计以外,它又跟很多专业,如结构材料、施工技术、分析理论和计算工具、检测手段等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结构设计水平,除做好自身工作以外,不管是正常的设计工作或者科学研究,都要取得这些工种与专业的支持。不要把结构设计工作自闭起来,应该认识到它的成果或者提高是与其他工种和专业的支持分不开的。 1.地基与基础方面 1.1对于独栋或单体数量较少的住宅,建设单位能委托地质勘察单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能为工程设计提供较为详细的勘察技术资料,而成片的多层房屋建筑往往因为地勘费用的问题,地勘单位的探点不能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要求布置,多栋建筑单体参考一个探点,使得实际的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相差较大。地基与基础设计要做到合理、安全适用,设计人员必须依据详细、真实的地质勘察资料。 1.2软弱地基处理一般采用级配砂石换填,仅仅简单提出换填深度和最终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在技术上只是草草写上严格执行《地基处理规范》,而没有针对具体的建筑物画出详细的开挖边线,如轴线变化处,突出凹进墙体部分的开挖边线等,也没有明确砂石换填的应力扩散角具体数值。因此很多工程在地基基础施工中,不能切实有效地做好地基处理。 1.3在基础设计中,对于混凝土独立基础、筏板基础、条形基础,节点设计、构造设计中往往不明确应采用的具体技术参数,如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是采用抗震的还是非抗震的,造成具体实施阶段的扯皮现象 1.4在高层混凝土结构的主体结构设计中,往往梁柱混凝土的等级差别较大,那么在梁柱节点处混凝土怎么进行处理,在设计图中往往不作清楚地技术交底。梁柱节点本身就是个受力复杂的节点,而由于设计缺陷,造成此部位成为一个薄弱点。 2楼板设计常见问题 2.1设计时为了计算方便或因对板的受力状态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双向板作用按单向板进行计算。使计算假定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导致一个方向配筋过大,而另一方向配筋不足,致使板出现裂缝。 2.2楼板承受线荷载时弯矩计算问题。在民用建筑中,常在楼板上布置一些非承重隔墙,故楼板设计中,通常将该部分的线荷载换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载后,进行楼板的配筋计算。有些设计人员图省事,错误地将隔墙的总荷载附以该板块的总面积。这样会造成非承重隔墙分布宽度内配筋量不足,而此板块其它部分配筋过大,这样隔墙处楼板会出现裂缝。 2.3双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偏大。双向板在两个方向均产生弯矩,由此双向板跨中正弯矩钢筋是纵横叠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钢筋应放在下面,长跨方向的跨中钢筋置于短跨钢筋的上面,计算时应用两个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一般长向的有效高度比短向的有效高度小 d(d 为短向钢筋的直径)有的设计者为图省事或对板受力认识不足,而取两上方向的有效高度一致进行配筋计算,致使长跨有效高度偏大,配筋降低,致使结构构件存在的质量隐患,甚至出现开明缝的现象。 3楼层平面刚度的问题 一些设计在缺乏基本的结构观念或结构布置、缺乏必要措施时,采用楼板变形的计算程序。结构设计存在着结构不安全或者某些部位或构件安全储备过大等现象。为了使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上能反映结构的真实受力状况,而不致于出现根本性的误差,设计时应尽可能将楼层设计成刚性楼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就避免采用楼面有变形的平面,比如楼层大开洞、外伸翼块太长、块体之间成“缩颈”连接、凹槽缺口太深等。其次,要从结构布置和配筋构造上给予保证,对于使用功能确实必需的,或者建筑效果十分优越的建筑设计,如果其平面无法完全符合刚性楼板的假定,那么在结构设计时,可以通过增设连系梁板、洞口边加设暗梁边梁、提高连系梁板或暗梁边梁的配筋量、采用斜向配筋或双层配筋形式等方法,尽量满足刚性楼板的基本假设,或者弥补由于不是绝对的刚性楼板假定而产生的计算“误差”。 4砖混结构房屋中构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固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作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4.1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彻底的拉结和约束作和,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房屋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 4.2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部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被出现裂缝。本文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满足,方可在粱下布置构造柱。 5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人员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为受力分析方便,他们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种做法虽然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给房屋结构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做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加之柱截面的配筋都较小,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抗弯刚度必然不足,从而柱子在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饺。这样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柱子已开始带铰工作。这不但影响了房屋的耐久性,而且也常常引起用户的恐惧心理。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将会倒塌,这违背了现行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房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房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 由于经济高速前进,人们的生活品质得以显著的提升,建筑的结构设计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具体的设计,常会面对很多的不利现象,进而干扰到建筑的品质和外形。文章重点的论述了一些不利现象。 标签:房屋;结构设计;问题 1 关于地基以及基础 对于多层的建筑来讲,只是凭借建设方的言语性的内容或者是模糊的靠着设计信息就开展设计活动的话,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对于地基和基础来讲,要确保其合理,要确保安全,设计者要结合勘察信息,全方位的分析多种要素,进行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的详细勘测方可设计,只是靠耐力的话是不综合的,同时也是不合理的,那种把耐力的许容数设置的最低的思想是错误的。 采用换土垫层进行软弱地基处理,不对其进行设计,只是按照过去的工作经验来设置。一些时候设计人员意识不到此类地基容易带来的不利现象,只是靠着过去的活动思想来进行工作,未对垫层的尺寸等分析,这样的话,不但无法确保其稳定,同时还会耗费非常多的资金。 民用建筑中柱、梁及基础的负荷未按规范乘以折减系数。当对多层的民宅开展设计的时候,在计算梁、柱和基础的负荷时未按现行设计规范采用荷载乘折减系数计算其荷载值,所以数据有失精准性。 2 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具有成重特征 对于这类建筑,其构造柱不但具有提升抗震性的水平,同时还能和圈梁联系起来,此时就会对砌体产生约束力,其能够积极的应对缝隙现象,提升构造的抗震性特征。 对于现在的设计来讲,常将构造柱当成是承重柱,其必然会导致很多的不利现象。 如果将其当成是承重柱的话,此时它就会提前受到力的影响,这样不仅仅会使得其对墙体产生的约束等力下降,同时,如果受到地震的影响的话,其中会出现很多的应力,必然会受到影响。此时其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特征,反倒是会成为建筑中最弱势的区域。 它通常设置在地圈梁里面,未单独的设置基础,当将其看成是承重柱之后,它的抗冲切强度就无法合乎规定了。如果基础出现了冲切力的话,就会发生缝隙。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

44个结构设计常见问题解析(干货)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解释: (1)对于高度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 (3)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解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一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 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2)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大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合理吗? 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 济合理. 4、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解释: (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筑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 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的读书笔记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的读书笔记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一文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本文为HiStruct的读书笔记(见正文中红字注出部分。正文如下: 结构设计中相当部分构件的设置,规范仅给出了最低限值或建议取值,实际设计 过程中各人的理解不同可能对整个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区别。还有部分是属于概念设 计的范畴,尤其值得我们一起探讨。 一.关于超长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 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 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 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 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 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 同的收缩应力。按照苏州地区的经验,单层房屋超过55m 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笔者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 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 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笔者认为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 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 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HiStruct注:首先 中部区域恰恰相对不需要加强配筋,这是因为中部作为收缩的中和轴区域,一般应力 比较小,而约束比较强的边界区域则是需要加强的;角部区域更是严重,至于角部区域 的扭转,则有点费解]。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 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 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 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与疑难问题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及疑难问题 第一章编制深度以及设计依据等 【问题1】施工图的设计说明内容不符合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第4.5.3条规定,缺少建筑物概况、负荷等级及其照度设计标准等内容。 【措施】《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第4.5.3条要求在施工设计说明中列入工程设计概况。 施工图设计说明可参照《民用建筑工程电气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4DX003执行。 【问题2】设计中只在平面图中标注导线型号及规格,而系统图中各路配电回路中却无导线型号及规格。这样的图纸是否满足审图要求? 【措施】配电系统图中无导线型号及规格不是完整的系统图,不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第4.5.4条4款1项的规定。 【问题3】配电系统图中接触器、热继电器只有型号的编号,而无接触器规格和热继电器的整定值。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措施】审查中无法判断其设计是否正确,视为设计深度不够。 【问题4】在设计说明中,用“本建筑物进行总等电位联结”或“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线应进行总等电位联结”的一句说明,代替建筑物总等电位联结施工图设计。 【措施】总等电位联结是接地故障保护的基本条件,也是建筑物防雷的重要措施。依据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第4.5.4条要求,施工图设计应绘出“建筑物总等电位联结平面图”。 【问题5】弱电设计过于简单,设计深度往往达不到要求,比如有的设计,不出系统图、平面图与系统图对不上、图中绘几个出线口绘几根连接线、施工方式、穿线型号、穿线管径也

无说明。还有的设计不管穿线多少,一律采用一种管径等等,审查可否允许。 【措施】不允许,视为设计深度不够。 【问题6】河北省《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与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要求不同之处,应以哪个图集为准。 【措施】标准设计图集不同于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图集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具体选用何种图集由设计人员确定。如果图集违反设计规范或者图集有错误,就不能采用。 【问题7】当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规定不一致时,该如何执行? 【措施】当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不一致时,分下列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1、当国家标准规定的严格程度为“应”或“必须”时,考虑国家标准是最低的要求,至少应按国家标准的要求执行。 2、当国家标准规定的严格程度为“宜”或“可”时,允许按行业标准略低于国家的规定执行。 3、若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则应按行业标准执行。 4、若行业标准的要求高于国家标准但其版本早于国家标准,考虑到国家标准对该行业标准的规定有所调整,仍可按国家标准执行。 5、当不同的国家标准之间的规定不一致时,一般按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执行。 【问题8】已经有省人防审查机构专门进行人防审查,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时,防空地下室是否要审核? 【措施】需要审核。 第二章供配电 【问题1】供电线路的供电半径偏大,造成系统阻抗、电能损耗增大,降低了供电质量,不利于节约能效。 【措施】供配电距离应根据供电负荷,供电半径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一般情况下,负荷力矩超过一定值时,宜考虑增设配变电所。当末级配电箱或控制箱集中在配电间时,其供电半径宜为30~50m。 【问题2】对一级负荷设计的供电电源不符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2.0.2条规定。规范规定“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

结构设计常见及应注意的问题

结构设计常见及应注意的问题 1.结构计算书签字不全,未进行校对、审核。计算书应由设计人自校,并应进行校对、审核,并分别签字。2.荷载取值不对;漏算风荷载(有的体形系数取错)。3.设计梁、墙、柱及基础时,活荷载未根据《荷载规范》要求进行折减。 4.实际施工图与计算简图矛盾。 5.设计参数选择不对。平面不规则的结构未进行耦联计算,框-剪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柱的地震剪力未按《高规》进行框架总剪力的调整。6.振型数不够,不能满足有效质量系数的要求。 7.扭转不规则的建筑,有的工程未考虑偶然偏心的地震作用,有的工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比值超过规范的要求。 8.整体刚度偏小,周期偏大,弹性层间位移角超过规范的限值。 9.选用标准图的标准构件时,未作必要验算。特别选用悬挑构件时应该验算抗倾覆是否满足。

10.混凝土容重未考虑建筑抹面,考虑建筑抹面,一般取26.5-28KN/m3。 11.地下室外墙抗弯计算时,设计中荷载分项系数取错。土压力引起的效应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当考虑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当考虑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宜为静止土压力。 12.地下室底板在水位较高时,强度及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对结构有利,根据《荷载规范》强度计算时,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1.0。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 13.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未进行裂缝计算。应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 4.1.6条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的要求。 14.框架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由于填充墙的存在,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周期折减。许多设计未进行周期折减。 15.计算周期比、位移比及用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比计算层刚度和刚度比时应采用刚性楼板的假定,对有弹性楼板或无楼板的情况,计算内力、配筋时应按楼板实际情况进行二次计算。

结构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_一_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一) 徐永基(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一、如何选用S AT W E T AT程序中楼板的刚度合 理简化假定。 结构中的楼板,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作用,但由于楼板有平面内及平面外刚度,因此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它对结构的整体刚度,竖向及水平构件的内力均有一定影响。 在S AT W E T AT程序中楼板的假定有四种: (一)刚性楼板假定: 刚性楼板是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每块刚性楼板有三个公共自由度(u.v.θ z ),刚性楼板内每个节点的独立自由度仅有三个 (θ x ,θy,w),因此,大大简化了计算工作量。在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忽略了楼板平面外的刚度,使结构总刚度偏小。为此,在《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放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对于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结构,可不考虑楼面翼缘作用。对于两侧均与刚性楼板相连的梁,取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仅有一侧与刚性楼板相连的梁,取边梁刚度放大系数,对于不与楼板相连的独立梁和仅与弹性楼板6和弹性楼板3相连的梁,梁刚度不放大。 刚性楼板假定不适用的情况有: 1、楼板有效宽度较窄的环形楼面或大开洞楼面; 2、有狭长外伸段的楼面; 3、局部变窄产生薄弱连接的楼面; 4、连体结构的狭长连接体楼面; 5、楼板面内刚度有较大削弱且不均匀; 6、楼板的面内变形会使楼层内抗侧刚度较小构件的位移和内力加大; 7、板柱体系,厚板转换结构等。 (二)弹性楼板6 弹性楼板6假定是采用壳单元,能真实地计算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但实际上,采用该假定时,楼板的部分竖向荷载将通过楼板的面外刚度直接传递给竖向构件,导致梁的弯矩及配筋偏小,为此,弹性楼板6假定仅用于板柱结构和板柱———抗震墙结构。 柱网规则的板柱结构或板柱———抗震墙结构,可采用等代框架法进行分析,对复杂的板柱———抗震墙结构、等代梁难以布置时,采用弹性楼板6可较真实地模拟楼板的刚度和变形。 (三)弹性楼板3 弹性楼板3假定是针对厚板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厚板提出的。厚板结构在面内面外刚度都很大,且面外刚度是结构传力的关键。上部结构主要通过厚板面外刚度改变传力途径,将荷载传递到下部竖向构件中。弹性楼板3假定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采用中厚板弯曲单元计算,与厚板转换层特性一致。 (四)弹性膜 弹性膜假定是采用平面应力膜单元真实地计算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忽略楼板平面外刚度,假定楼板平面外刚度为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