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分章练习整理及完整答案

教育学分章练习整理及完整答案

教育学分章练习整理及完整答案
教育学分章练习整理及完整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自(B )阶段开始,自然科学就成为学校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

A、原始教育

B、近代教育

C、现代教育

D、古代教育

2、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 D )。

A、原始教育的特点

B、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C、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D、古代教育的特点

3、当今世界,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深化,现代教育也酝酿着一场巨变,已有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日益从理想和概念变为现实,现代教育要发生怎样的变化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D )

①教育终身化②教育社会化③教育生产化

④教育民主化⑤教育国际化⑥教育现代化⑦教育多元化

A、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

B、前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5、古代西欧教育,( A )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

A、神学

B、算术

C、文法

D、辩证学

6、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D )。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7、教育学是研究( C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

8、道家主张教育要(C )。

A、有教无类

B、非攻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道谟克里特

10、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C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D )编写的。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育

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C )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3、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在某一地区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A )。

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14、下列选项对单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单组实验法是在一个组或一个班、一个年级、一个学校里进行的实验

B、在单组实验时,应使测验题的性质和难度相等,以便作出正确的评断

C、单组实验的时间没有限制,可长可短

D、单组实验的实验效果易受学生年龄和学力的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15、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B )。

A、50年代以后

B、60年代以后

C、70年代以后

D、80年代以后

1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王道俊

1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D )。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

18、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下列选项对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B、提倡发现学习

C、他主张,无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D、他主张儿童提早学习科学的基本原理,且是容易推行的

19、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

B、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

C、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D、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

21、在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因而教育上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C)和骑士教育。

A、斯巴达教育

B、宗教教育

C、教会教育

D、雅典教育

22、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他的主张的一项是(D )。

A、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进程

B、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C、他批评了苏联传统的教学理论对发展学生智力的忽视,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D、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主张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3、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扩大了教育对象,采用了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了“(C )”,使劳动人民的子女有了一定的受教育的机会。

A、高等教育

B、宗教教育

C、普及教育

D、骑士教育

24、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D )。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2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26、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C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27、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D )。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8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29、1632年英国哲学家(A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0、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称为是(B )。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巨著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3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D )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32、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C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3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34、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B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

B、课内与课外

C、学习与思考

D、学习与行动

35、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C )。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培尔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学校教育是社会成员实现社会化的一个基本环节,其最突出的目的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5、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6、生产力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各方面对教育施加影响。

7、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8、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制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9、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0、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论语》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忽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1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12、全民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教育的普及化和教育的民主化。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P12

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三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实践中学.五.教学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2 简述杜威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P26

答:杜威是实用主义教学观念,提出一系列以实用主义为哲学为主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为此强调教材与教法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在实际生活中学。

3、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P14

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二.现代教育逐步走向了大众化道路.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四.班级授课成为了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西方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

4.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终身化,二.教育社会化三教育生产化.四.教育民主化五教育国际化六教育现代化七教育多元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是(B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A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D )。

A、生产力

B、文化

C、科学技术

D、政治经济制度

4、(C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发展

D、文化发展

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的水平

D、教育的规模

6、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B )。

A、社会生产力制约所有教育内容

B、社会生产力制约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社会生产力与教育内容无关

D、社会生产力制约与意识形态有关的教育内容

7、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C )。

A、校训

B、班风

C、校风

D、学风

8、教育的经济功能受(B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9、决定教育目的的是(C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10、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D )。

A、专业结构

B、学科结构

C、科技结构

D、生产力水平

11、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D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12、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B )。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13、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D )。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

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

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

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

1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C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5、“金字塔”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B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6、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B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17、文化(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最直接的方面就是(D )。

A、教育制度

B、教育规模

C、教育方法

D、学校课程内容

18、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B )。

A、科学知识

B、信息技术

C、文化发展

D、政治体制

19、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它所传递的(B )上。

A、教学思想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20、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学校文化的(C )。

A、特征

B、表象

C、核心

D、内容

21、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是(A )。

A、校园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活动文化

22、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C )文化的物质载体。

A、组织

B、制度

C、精神

D、观念

2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B )文化。

A、观念和制度

B、精神和观念

C、组织和制度

D、物质

24、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D )。

A、情感性

B、深刻性

C、稳定性

D、过渡性

25、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说法错误的是(D )。

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6、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具有( C )。

A、正式性

B、特殊性

C、非正式性

D、情感性

27、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B )。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

28、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C )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生产力

B、人才

C、劳动力

D、科学知识

2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映了教育与(A )的关系。

A、政治

B、文化

C、经济

D、科技

30、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B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1、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C )。

A、绝对独立性

B、相对独立性

C、历史继承性

D、生产性

3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3、“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C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34、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B )

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平衡性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2、通过培养人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3、19世纪叶,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以后,世界各国许多重大教育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

3、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4、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和互补性四个特征。

5、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传递的教学内容上。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7、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被称为科学的体制化。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思想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三、简答题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方面?P56

一.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二.社会文化的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三,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四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2、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P58(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二教育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3、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P62

一,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二,同伴群体的影响三,师生的交互作用,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五.社区的影响

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39

一,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主观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B)。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6、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7、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C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B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9、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A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0、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B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1、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C )。

A、特殊性

B、社会性

C、创造性

D、自觉性

12、“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5、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C )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6、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C )。

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8、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19、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B )。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20、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均性

D、个别差异性

21、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C )。

A、社会本位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22、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A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2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B )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24、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A )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25、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C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26、对影响人的诸多因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

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7、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D )。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8、“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B )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2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B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3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D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3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两个方面的发展。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7、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8、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1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11、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

12、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3、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14、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1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16、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阶段性规律。

17、初中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18、高中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

19、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成熟环境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简答题。

1、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有哪些?P78

答: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2、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什么影响?P71

答:个体的遗传因素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的活动类型上。现代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基因的物质在于核糖核酸排列及其活动的差异上。

3、简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P74(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一,教育对人价值观的发现二,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三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四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

4、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P76

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的规范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不仅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B )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3、(A )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C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 )

A、教育性质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内容

6、“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A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可夫

D、福禄培尔

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D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C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2、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 B )”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A、社会环境

B、儿童自然

C、儿童社会

D、社会影响

13、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B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等教育

D、终身教育

1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C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5、培养劳动者是(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16、素质教育是面向( B )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17、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D )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18、素质教育是促进( A )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19、体育是以( C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2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C )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1、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C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22、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作用的是(A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23、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C ),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24、培养学生( D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5、(B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

2、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3、一个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称为狭义的教育目的。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

6、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7、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认知的,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才。

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93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P84

一,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二,教育的目的受限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三,教育的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

3、为什么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P98

答:一,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也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辅相成,三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四、论述题:

1、结合当前教育改革实际和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试述全面发展与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关系,并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对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看法。P95,P97

答:从教育内容上,全面发展注重传授德智体美等方面知识,注重各学科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个性发展是在注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德性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独立个性的看法:一、在课堂上首先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三,家庭作业不签字可留空

2、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

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B)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C )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B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C )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A )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C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B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A )

A、必要保证

B、必须结果

C、必然要求

D、必然趋势

1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2、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是(B )人员。

A、专门

B、专业

C、职业

D、研究

13、教师或学校不得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B )

A、身心健康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自由权

14、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学生享有(C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5、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B )

A、人身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16、在教育史上,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模式是( A )

A、教师中心与儿童中心

B、内发论与外铄论

C、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D、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是(D )

A、系统化

B、专业化

C、专门化

D、多样化

18、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C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0、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 )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1、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A )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道德素养

C、政治思想素养

D、人格特质

2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 )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2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开拓创新

2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 )

A、热爱学生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劳动

D、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25、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教师应具有(D )

A、组织能力

B、调控能力

C、管理能力

D、教育能力

26、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D )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27、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良好的(C )

A、同学关系

B、同事关系

C、师生关系

D、上下级关系

2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A )

A、条件

B、前提

C、任务

D、途径

29、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B )

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

30、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B )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31、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32、具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属于教师的(C )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33、师生关系的本质是(A )

A、人—人关系

B、人—物关系

C、授—受关系

D、朋友关系

3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 )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35、教师的最基本的权利是(C )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活动权

C、教育教学权

D、民主管理权

36、当代教师的质量集中体现在教师的(C )方面

A、政治素养

B、教育素养

C、专业素养

D、平等关系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

2、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事业心和荣誉感。

4、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民主平等、和爱生尊师、教学相长。

5、教师的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因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

6、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和环境之间之间的相互作用。

7、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8、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健康、个性、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9、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10、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性职业。

1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三、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哪些?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二,遵守学校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校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需要规定有关的管理制度。

2、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能力。

一,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二,语言表达的能力三,组织管理的能力四,交往能力,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怎样理解我国新型师生关系?

答: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新课程要求我们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伦理关系。伦理关系方面: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情感方面:一,教师要真情的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二发现教育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4、学生有哪些本质属性?

一,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二,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四、论述题:

1、怎样理解“学生的发展”?

答: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个性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仅指当下的发展,更是指学生未来的、终身的发展。

2、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答:这种看法在传统社会有一定的合理性,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总量的激增、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常教常新。

3、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此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答:教育领域中,学生作为未成年公民,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都应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作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享有的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也必须受到保护。教师不能因为教育职责的履行而侵害学生的权利。

第六章课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C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B )。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D )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

5、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C )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6、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A )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D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0、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A )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C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1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C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B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B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B )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学目的

D、教学目标

1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9、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B )

A、课程计划(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20、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D )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21、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D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课程是活动

22、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学生。

3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4、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包括学科的总时数,每门学科各学年的授课时数和周课时数等。

5、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及基础因素三方面的影响。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7、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

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游离模式、cIPP评价模式。

9、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

目标游离模式。

10、课程评价的功能有诊断、修正、决策功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P128

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

一,一定历史发展的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二,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三,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什么是课程设计?其意义是什么?P134

概念: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即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的课程编制。总的来说,课程设计就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过程。意义:一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师生的双边活动具有深远意义的的课程改革。第二,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并加入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3、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P136(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四个步骤)

一,确定教育目标,二选择经验三组织经验四评价结果

4、简述我国(中小学)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P150

一,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二,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三,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四课程个性和多样化的趋势五,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5、教师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P14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一,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二,教师的特征(教师的影响1,教师的参与,2教师的态度3,教师所具备的的能力4.教师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三,学校的特点。

四、论述题:

1、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149(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课程功能的转变,二课程结构改革三,课程内容改革四课程实施改革五课程评价改革六课程管理改革。

2、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杜威于19世纪末创立的学校)中,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设自己的校舍、购置学校的设备,也模拟社会上的商业活动在学校里开设商店,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他们课程的相当一部分,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探究学习。

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答:这个学校的活动体现出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的基本观点:主张课程的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主张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从做中学。活动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对活动课程的评价:活动课程强调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但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和形成正解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七章教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D )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3、“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C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B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D )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1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科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C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C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7、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C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18、以下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C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D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0、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出了( B )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1、“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C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2、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进行差别教学体现了教学的(D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3、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A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4、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 )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育法

D、五段教育法

25、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26、( A )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27、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是总结的是(C )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二、填空题:把答案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1 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过程。

3、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解释,“心求通而未得”谓之愤。

4、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6、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的关系来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7、一般来讲,教学过程中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包括:激发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简捷性、有领导的认识等方面。

9、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原则。

10、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辽宁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转发《辽宁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落实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有关规定,按照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Ⅰ类学分5—10分,Ⅱ类学分15—20分。省、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学分数不得低于5学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不超过10分,Ⅱ类学分数按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规定办理。Ⅰ类、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二、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

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二)Ⅱ类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Ⅱ类学分。 三、学分授予标准 (一)Ⅰ类学分计算方法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2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2、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6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10学分。 3、国家级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推广项目按课件的学时数每3小时授予1学分。每个项目所授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二)Ⅱ类学分计算方法 1、凡自学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医学统计学 一、选择题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 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 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时,自由度是( D ) (A) n1+ n2 (B) n1+ n2 –1 (C) n1+ n2 +1 (D) 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试行办法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试行办法 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的分类和要求 (一)学分分类 1、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I类学分和II类学分两类。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予I类学分;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II类学分。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教育基地举办,由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 4、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二)学分的要求 1、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都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以获得规定的学分。 2、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要求为:区及区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中级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初级及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每年学分不得低于20学分,不要求必须获得I类学分。 3、在一个继续教育周期(五年)内,区及区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中级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所取得的I类学分累计不得低于25学分,且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三级医院中级及以上卫生技术人员所取得的I类学分中有不低于10学分必须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获得。 4、经单位批准,凡参加专业在职学历、学位教育,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年度学习成绩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学分的25分。 5、经单位批准,凡当年参加卫生支农累计6个月及其以上,或到外单位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参加援外(援藏)医疗队6个月及其以上,或参加6个月及其以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和指导老师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经考核合格者,视为完成当年的25学分。 二、学分授予标准和计算方法 (一)I类学分 1、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两学分。每个项目所授予的学分最多不超过25学分。学分由项目举办单位按规定授予,并提供由举办单位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部属单位或一级学会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验印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凭证。 2、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参加者经考核合格,按3小时授予1学分;主讲人每小时授予两学分。每个项目所授予的学分最多不超过25学分。学分由项目举办单位按规定授予,并提供由上海市继续教育委员会验印的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凭证。 (二)II类学分

医学统计学样题及答案解析

1、某市1974年为了解该地居民发汞的基础水平,调查了留住该第一年以上,无明显肝、 肾疾病,无汞作业接触史的居民238人的发汞含量如下: 发汞值 1.5~ 3.5~ 5.5~7.5~9.5~11.5~13.5~15.5~17.5~19.5~21.5( mol/kg): 人数20 66 60 48 18 16 6 1 0 3 (1)说明此频数分布的特征。 (2)选用何种指标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3)估计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参考值范围? 答:(1)偏态分布 (2)选用中位数描述集中趋势,四分位间距描述离散趋势 (3) 频数相对频数累积频数累积相对频数 1.5~20 0.0840336 1 20 0.08403 4 3.5~66 0.2773109 2 86 0.36134 5 5.5~60 0.2521008 4 146 0.61344 5 7.5~48 0.2016806194 0.81512

7 6 9.5~18 0.0756302 5 212 0.89075 6 11.5~16 0.0672268 9 228 0.95798 3 13.5~ 6 0.0252100 8 234 0.98319 3 15.5~ 1 0.0042016 8 235 0.98739 5 17.5~0 0 235 0.98739 5 19.5~21.5 3 0.0126050 4 238 1 合计238 P2.5=1.5+(238×2.5%-0)×2/20=2.095 P97.5=13.5+(238×97.5%-228)×2/6=14.85 所以估计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参考值范围(2.095,14.85)

医学统计学 练习题

1、某医院用中药治疗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现将血红蛋白(g/L)变化的数据列在下面,假定资料满足各种参数检验所要求的前提条件,问: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别有无显著性意义(15分) 患者编号1234567 治疗前血红蛋白65755076657268 治疗后血红蛋白821121258580105128 2、活动型结核患者的平均心率一般为86次/分,标准差为次/分。现有一医生测量了36名该院的活动型结核患者的心率,得心率均数为90次/分,标准差为次/分,试问该院活动型结核患者与一般活动型结核患者的心率有无差别 3、某医院将200名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100人。甲组患者用常规治疗法,乙组患者用常规治疗加心理治疗,用一种权威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测得甲组均数为分,标准差为3分,乙组患者均数为分,标准差为4分,问心理治疗有无效果 4、某医院病理科研究人体两肾的重量,20例男性尸解时的左、右肾的称重记

录如下表,问左右肾重量有无不同 20例男性尸解时的左、右肾的称重记录 编号 左肾 (克) 右肾 (克) 编号 左肾 (克) 右肾 (克) 117015011155150 215514512110125 314010513140150 411510014145140 52352221512090 612511516130120 713012017105100 81451051895100 91051251910090 1014513520105125 5、为了研究冠心病与血总胆固醇有无关系,某医生随机收集得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总胆固醇(mmol/L)数据如下表,请作分析。 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总胆固醇(mmol/L) 组别例数均数标准差 冠心病患者45 健康人46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答案

1)单选题,共10题,每题3.0分,共30.0分 1 单选题(3.0分) ()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A. 文化 B. 交流 C. 外交 D. 发展 答案D 2 单选题(3.0分) ()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A. 传统 B. 政策 C. 教育 D. 创新 答案D 3 单选题(3.0分)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价格。 A. 市场 B. 服务

D. 成本 答案B 4 单选题(3.0分) 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优先。 A. 利益 B. 速度 C. 人才 D. 效益 答案D 5 单选题(3.0分) ()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A. 政治体制 B. 文化体制 C. 社会体制 D. 经济体制 答案D 6 单选题(3.0分)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B. 资源 C. 排放 D. 循环 答案A 7 单选题(3.0分)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A. 科技 B. 经济 C. 政治 D. 教育 答案A 8 单选题(3.0分) ()是指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市场供求的变化,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 A. 价格机制 B. 供求机制 C. 市场机制 D. 竞争机制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依据原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原卫生部《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原卫生部《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的通知》,特制定本办法。 一、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通过培训班、远程等多种形式学习、培训获得的学分为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二、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两类。 (一)Ⅰ类学分 1.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备案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备案项目,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核准、公布的项目。 2. 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远程医学教育中心等(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学(协)会等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 推广及必修项目

推广及必修项目是根据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医德医风以及适应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和批准的培训项目(包括远程教育项目)。该项目须经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 4. 经单位批准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 (二)II类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成果)、单位、科室组织的学术活动、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II 类学分。 三、学分要求 (一)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I类学分5-10学分,II类学分15-20学分。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低于10学分,I、II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每年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低于20学分,乡村医生每年获得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不低于15学分,不区分I、II类学分。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全科医师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五年内通过参加必修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20学分。 (四)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5学分。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习??题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等本科生用)(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d??)。 A.样本? ?? ??B. 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 ?????D. 个体2.总体是由( c )。 A.个体组成? ?? ?B. 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 ?? ? D. 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b??)。 A.研究样本统计量? ?? ??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 ?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 ?? ?? ?? ???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A.变异系数? ?? B.差 C.极差? ?? ?? ?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 ?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 ?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 ?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中位数? ??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b)不变。 A.算术均数? ???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 B.左偏态 C.右偏态? ?? ??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李晓松医学统计学作业题

实践一、数值变量的整理与描述 题1 在某市做调查获得102名7岁男童坐高资料如下图所示: (1)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 (2)计算中位数与四分位数间距。 实践二正态分布理论与应用 题1抽样调查某市45-55岁健康男性居民的血脂水平,184名45-55岁健康 男性居血清总胆固醇(TC)的X=4. 84 mmol/L, S=0.96 mmol/L.(健康人的血 清总胆固醇服从正态分布)。 (1)估计该市45 ~55岁健康男性居民的血清总胆固醇的95%参考值范围; (2)估计该市45 ~55岁健康男性居民中,血清总胆固醇住3.25-5.25 mmol/L范 围内的比例; (3)估计该市45 ~55岁健康男性居民中,血清总胆固醇低于3.80 mrnoUL所占 的比例。 实践三率的标准化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题1:对某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HBsAg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着对该地男、女HBsAg阳性率进行率的标准化。 提示:标准组的选择可以用合并人群,也可以任选其中一组作为标准组 表某地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HBsAg阳性率(%) 年龄组男性女性 检查数阳性数阳性率检查数阳性数阳性率 0~ 521 12 2.30 560 13 2.32 20~ 516 14 2.71 957 26 2.72 40~ 710 43 6.06 836 54 6.46 60~ 838 63 7.52 570 49 8.60 合计2585 132 5.11 2923 142 4.86

实验四 总体均数估计在医学研究中的运用 题1 从某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其红细胞沉降率(mm/h )的均数为9.15,标准差为2.13。假定该类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服从正态分布,试估计该总体均数的95%的置信区间。 ()()某实验随机测定了100名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 含量ng/L , 得均数X =81.0标准差S =18.2, (1)计算抽样误差指标 ( 2)估计正常人血浆内皮素的95%总体均数可题 2 信区间。 实验五 假设检验与t 检验 题1 经研究显示,汉族成年男子的环指长度的总体均数为10.1cm.某医生记录 了某地区12名汉族正常成年男子的环指长度(cm )分别为:10.05 10.33 10.49 10.00 9.89 10.15 9.52 10.33 10.16 10.37 10.11 10.27 问:该地区正常成年男子的环指长度是否大于一般成年男子? 题2 将18名某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A/B 两种药物治疗,观察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如下表: 表 疾病患者经A 、B 两种药物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g/L ) A 药 物 患者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治疗前 36 44 53 56 62 58 45 43 26 治疗后 47 62 68 87 73 58 69 49 50 B 药 物 患者编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治疗前 56 49 67 58 73 40 48 36 29 治疗后 81 86 70 62 84 76 58 49 60 问 (1)A 药物是否有效? (2)B 药物是否有效? (3)A 、B 药物之间疗效有无差别?

继续教育学习考试题答案()

2015年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1分)下列情况中,单位可以随时解除聘用合同的是(C)。 A.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不同意单位合理调整其工作岗位 B.受聘人员患病的医疗期葙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服从其他台理工作安排 C.受聘人员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 D.工作人员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 2.(1分)传统的组织生涯路径倾向于行政金字塔的攀登,限制了一些人的成长,其改进方法是(D)。 A.增加员工晋升的难度 B.减小金字塔的高度和层级,让更多的人处于金字塔顶端 C.做好员工思想工作,使其能够安然的面对现状 D.根据雷要与可能打开多条上升通道,并形成阶梯 3.(1分)职业生涯成功方向具有多样性,其中攀登型的特点是(D)。 A.最高地位 B.不被控钊 C.追求认可、追求稳宝 D.挑战、冒险 4.(1分)如果一个人踏实肯干,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且能为之够奋力向前,那么他适合下列哪种类型的企业文化?(A) A.使命型文化 B.企业家精神文化 C.小团体文化 D.官僚制文化 5.(1分)对于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注意自己的职业兴趣 B.高三之前,以全面发展为基础 C.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优势学科 D.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6.(1分)从组织类型上讲,研究所、咨询公司等属于下列哪种组织类型?(C) A.创业型 B.制度型 C.灵活型 D.小生意型 7.(1分)人生价值有三部分组成,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B)。 A.自我价值 B.人格价值 C.社会价值 D.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8.(1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位于最底层的需求是(C)。 A.友爱和归属的需求 B.自我实现 C.生理的需求 D.安全的需求 9.(1分)下列气质类型与职业选择的匹配中,不恰当的是(D)。 A.抑郁质-----作家 B.多血质-----律师 C.粘液质-----教师 D.胆汁质-----画家 10.(1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新的职业不断出现,其中大部分新职业与(A)相关。 A.知识产业 B.食品产业 C.旅游产业 D.教育产业 11.(1分)一个人在确定职业锚的时候需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下

(管理制度)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为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国家《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及考核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医疗卫生单位应制定措施,鼓励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第三条本办法中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是指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学分的分类 第四条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分为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俩类。 (壹)Ⅰ类学分 经卫生部、省卫生厅批准公布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壹级学科学会举办、且向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获得部、省级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奖等由项目承办单位按审批标准授予Ⅰ类学分。 (二)Ⅱ类学分

1、自学、发表文章、出版书籍,获得市、县(市、区)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及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由县级之上医疗卫生单位(二级及之上医院)、县级及之上医学类学会、协会按标准授予Ⅱ类学分。 第三章学分的授予标准 第五条授予Ⅰ类学分标准 (壹)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经考核合格,每3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2学分。 (二)参加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经考核合格,每6小时1学分;主讲者1小时1学分。 学术会议论文宣读者:国际会议8学分,全国会议6学分,省级片区会议、省级会议4学分;论文摘要者:国际会议6学分,全国会议5学分,省级片区会议、省级会议3学分。 参会者每次只记壹项不重复记分。 (三)获得部、省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奖的,按不同标准授予不同学分(具体标准见附件壹)。 第六条授予Ⅱ类学分标准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医学统计学作业

医学统计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同质 2、总体 3、样本 4、数值变量资料(或计量资料) 5、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6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7、抽样误差 8、随机事件 9、小概率事件 10、概率 11、构成比 12、率 13、相对比 14、标准差 15、标准误 16、检验假设中的I型错误 17、检验假设中的U型错误 18、相关系数 19、回归系数 20、医学参考值范围 二、单项选择题: 1、当均数相差很大或量刚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应选 _________ o A、极差 B、变异系数 C、方差 D 、标准差 2、正态分布的资料常用_______ 来描述离散趋势。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标准误 D四分位数间距 3、当均数相差很大或单位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__________ o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标准误 D四分位数间距 4、_____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标准误 D极差 5、总体均数95%勺可信区间为 ________ o A (x -1.96s, x 1.96s) B 、(X - 2.58s, X 2.58s)

C、(X-1.96s X,X 1.96s x) D、(X-2.58s x, X 2.58s x) 6、已知一个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样本均数为x ,样本含量为n ,总体标准差为;「, 试估计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____________ A、(X -52 二,X 2.58;「) B 、(X -61 二,X 1.96;「) C、(X -82 c X, X 2.58;「X) D 、(X -6匚X, X 1.96;「X) 7、四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参数假设检验为____________ A、H0: X| = x2 = X3 = x4 B 、 C、H o :叫二% =」4 D 、比:j = J =「4 8、方差分析后,各总体均数不等,要想进行多个均数两两比较,需用________ A SNK-q检验 B、t检验 C、u检验 D t,检验 9、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越小,说明: ____________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10、分类资料的配对设计差异性(或优势性)检验需选用___________ o A、Pears on- x2检验 B 、CMH-x2检验 C、McNemar-x2检验 D 、Fisher的确切概率法 11、来自医院的资料可求得__________ o A、有效率 B、无效率 C、发病率 D、死亡率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直线相关分析,要求:o A、X和Y变量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 B、X或丫变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C、只要因变量丫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D两变量总体服从不服从正态分布均可 13、方差分析可用于_________ o A、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B、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C、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D、多个样本率的比较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isher确切概率法可用于 A、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C、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C、两个样本率的比较 D 、每组观察例数不太大的多个样本率的比较 15、等级资料(有序多分类资料),可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 _ A、x2检验 B 、秩和检验 C、Ridit分析 D 、t检验或F检验 16、x2检验可用于 A、用于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B、用于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 C、可以进行多个样本率的两两比较

继续教育作业答案全部

2010年 一 一是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二是评价重心仍过分关注活动结果。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四是评价标准机械单一。五是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六是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量化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验。七是以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认同。八是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作为一名老师,要公正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或者,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厚爱差生,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 1、上述法条《义务教育法(修订)》(2006)的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强迫性、免费性和义务性。 2、《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后,新《义务教育法》的通过,对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从教育法制建设角度讲,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也是中国教育法制建设一个新的、重要的标志。新《义务教育法》总结了《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义务教育法》作了一次全面的、重大的修改。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是义务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无论从义务教育本身、教育法制建设,乃至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新的《义务教育法》体现了我国教育立法水平、立法技术和立法质量质的飞跃。 三 学校的领导及教师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把课堂教学真正交给学生,是否有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精神。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建设应运用策略是:创新教育体了探索的精神,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多元化选择性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在创新教育中要使每个教师都能提高和成长,校长就要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一、校长的创新教育理念:尊重个性,挖掘潜力,搭建平台1、发现教师的闪光点。 2、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创造教师成才的条件。 3、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树立了全面、开放的人才观。 4、培养名师,搭建平台,需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二、管理制度创新:重视团队建设,建立有利于教师共同发展的机制。基础教育就要讲综合素质,中学生要通过多个学科统一考核才能升人大学。这种评价体系和考试性质才能获得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课程设置创新:加强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成才。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它会统率和规范学校每一位成员行事的态度与方式,体现在全体师生的各个方面。(一)启动学校文化自觉(二)注重学校大文化建设(三)重视学校价值观培育(四)构建学习型学校(五)塑造合作性学校文化 四 我认为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到八个“用心”:一、用心充实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努力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要向书本去学,要向同行去学,要向学生学习,要做中学、学中做。二、用心呵护学生。班主任要学会爱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施以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三、用心对待学生。用心对待学生,必须平等民主地对

江苏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苏卫科教〔2003〕29号) 各市人事局、卫生局,厅直属单位,有关高等院校、学术团体: 根据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卫科教发[2000]477号),为进一步加强省级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保证教育质量,我们结合形势的发展和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了《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卫生厅 江苏省教育厅 二○○三年十月八日 附件: 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和实效,确保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有序健康地开展,根据《省卫生厅、人事厅关于转发卫生部、人事部〈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的通知》(苏卫科教[2001]5号),依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认可办法》、《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办法》(全继委发[2001]第02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项目的申报和认可 第一条经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评审,由省卫生厅公布的项目为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第二条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注重项目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重视卫生技术人员创造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 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 2.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发展; 3.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和推广; 4.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填补省内空白的技术和方法。 第三条市级以下单位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应向所在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审核同意后,由各市汇总上报江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试行)

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根据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授予试行办法》和《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分类 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形式,学分分为项目学分和自管学分两大类。项目学分和自管学分不可互相替代。 (一)项目学分 项目学分按照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分为I类学分和II类学分。 1.I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含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包括: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口腔学会、中华预防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等一级学科学会举办,并向全国继续教育委员会、全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

员会特批项目;滇沪合作协议中经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批准的远程上海市级项目;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等),由卫生部或云南省卫生厅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4)三年制规范化培训、学历教育、专业进修(含出国培训)、援外医疗队、卫生支农和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等。 2.II类学分 (1)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公布的项目。 (2)市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举办,由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云南省医学会、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云南省预防医学会、云南省口腔学会、云南省护理学会、云南省医院协会、云南省医师协会等省级学术团体举办的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向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备案的项目。 (二)自管学分 自学、发表论文(综述)、出版医学著作、科研立项、科技成果、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他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授予自管学分。 二、学分要求 (一)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都应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并获得规定的学分。 (二)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分为两类:一类为临床医师(含中

《医学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一、最佳选择题 1.卫生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c 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E.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2.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统计描述和统计学检验 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 D.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E.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 3.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 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 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 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 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 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 4.抽样误差是指 A.不同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别 B.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由于抽样产生的差别 C.样本中每个体之间的差别 D.由于抽样产生的观测值之间的差别 E.测量误差与过失误差的总称 5.统计学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任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6.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7.用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其资料分布特点的是 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D.对称分布 E.任何分布 8.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 B.方差 C.极差 D.标准差 E.四分位数间距 9.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A.统计量与参数 B.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C.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D.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 E.样本与总体 10.正态分布的特点有 A.算术均数=几何均数 B.算术均数=中位数 C.几何均数=中位数 D.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E.以上都没有 11.正态分布曲线下右侧5%对应的分位点为

医学统计学作业

医学统计学作业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医学统计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同质 2、总体 3、样本 4、数值变量资料(或计量资料) 5、无序分类变量资料 6、有序分类变量资料 7、抽样误差 8、随机事件 9、小概率事件 10、概率 11、构成比 12、率 13、相对比

14、标准差 15、标准误 16、检验假设中的Ⅰ型错误 17、检验假设中的Ⅱ型错误 18、相关系数 19、回归系数 20、医学参考值范围 二、单项选择题: 1、当均数相差很大或量刚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应 选。 A、极差 B、变异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2、正态分布的资料常用来描述离散趋势。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标准误 D、四分位数间距 3、当均数相差很大或单位不同时,比较多个样本资料的离散趋势指标。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标准误 D、四分位数间距 4、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 、标准误 D 、极差 5、总体均数95%的可信区间为 。 A 、)96.1,96.1(s x s x +- B 、)58.2,58.2(s x s x +- C 、)96.1,96.1(x x s x s x +- D 、)58.2,58.2(x x s x s x +- 6、已知一个样本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样本均数为x ,样本含量为n ,总体标准 差为σ,试估计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 A 、( 2.58X σ-, 2.58X σ+) B 、( 1.96X σ-, 1.96X σ+) C 、( 2.58X X σ-, 2.58X X σ+) D 、( 1.96X X σ-, 1.96X X σ+) 7、四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参数假设检验为 。 A 、0H :4321x x x x === B 、 1H :4321x x x x ≠≠≠ C 、0H :4321μμμμ=== D 、1H :4321μμμμ≠≠≠ 8、方差分析后,各总体均数不等,要想进行多个均数两两比较,需用 A 、SNK-q 检验 B 、t 检验 C 、u 检验 D 、t ,检验 9、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 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越小,说 明: 。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