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浅谈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浅谈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浅谈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浅谈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摘要】根据近年来实验教学情况,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剖析了当前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土力学实验内容设置、实验教学方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望切实提高土力学实验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教学模式;开放型实验室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理论基础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土力学实验作为该课程的实践部分,对于学生准确掌握土的工程特性、深入理解土力学原理、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等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此,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情况,结合理工类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剖析了当前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土力学实验内容设置、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切实提高土力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 土力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自然界中的土一般经历了长期的地质作用,其颗粒大小和矿物成分差别甚大,同时组成土的三相(土粒、水、空气)之间的数量比例也不尽相同,土与周围的水分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因此土具有复杂的的物理、力学性质,如土具有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卸荷后土体变形一般不能完全恢复,土体强度具有多变性等,土的这些特性一般需要通过室内和现场实验进行测试研究[1]。纵观土力学的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可认为土力学就是土的实验力学,土力学的许多基础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建立的,譬如描述土中水渗流特性的达西定律。因此,土力学实验为土力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2]。

土力学实验教学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土力学实验不同于物理、化学等其他单纯验证性实验,土力学中的每一个实验项目都来源于工程实践,其实验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与施工;其二,土力学中的每个实验项目虽然相互独立,可分散进行实验,但所测土的各项指标最终统一于同一个土样进行综合分析,从总体上看又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3]。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培养创新思维、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当前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验教学地位低,实验课时偏少

实验教学地位低是普遍现象,在土力学实验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程,没有独立设课;(2)实验课时数偏少,只有8学时;(3)实验成绩不单独考核,通常只作为理论课程平时成绩的参考(所占比例大致为15~20%),对整个课程成绩影响小。

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孙静

科教创新 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孙静 赵安平 刘洪波 (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针对土力学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土力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考试制度和成绩评定标准等几个方面,提出土力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宽专业面。 关键词:土力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基金项目:黑龙江省2011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孙静(1973-),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和土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 土力学是我校房建专业、道桥专业、岩土工程专业以及水利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巩固之前学习的基础课程,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和参加工程实践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土力学公式较多,知识点比较零碎,不少学生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相关的工程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更不能用学到的土力学基本原理来解释和处理相关的工程问题。因此, 如何把握好土力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土力学教学改革最重要的部分[1]。1土力学课程教学的现状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发现,目前土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教学内容偏于陈旧。 与大多数课程一样,课程内容偏于陈旧,教学内容的更新程度远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土力学在教学内容改革时,应该注意夯实基础知识,兼顾学科前沿动态,重视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突出。为了满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又要保证培养计划总学时不变,因此基础课的学时有所增加,土力学等专业课的学时越来越少。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既要求学生不断增加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又要学习新的理论和知识,因此,教学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1]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 教学方式,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繁 多的教学内容,高难度的计算,再加上多媒体教学力度不够,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第四,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时数的减少首先减掉的是实验学时,而土力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自然科学,大部分土力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和现场测试基础上的。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土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第五,考核方式单一。合理地评定成绩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以往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的考核是只对实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给分,成绩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均不高,学生学与不学成绩相差不大[2]。综上所述,传统的土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土力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2.1更新教学内容教材只是教学过程中主要参考书,在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应突出重点、 讲授难点。在熟悉内容、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以最有效的方式将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土力学理论性较强,内容相对较枯燥,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将一些岩土方面的工程案例,结合讲课内容介绍给学生,或者以讲座的形式介绍典型工程实例、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建立一种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多提问题,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或“互动式”教学,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更具感 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学院教师利用业余学习时间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进,组织学院教师相互听课,对优秀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积极开展评教与评学活动,建立督导听课制度。在讲课中我一般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线进行讲授,学生的思维将能够 从听课中一次次得到锻炼和加强。2.3多样化教学手段 土力学课程主要特点是知识点多、公式多、图形多、图表多,使用传统 的课堂教学方式,由于板书速度慢,很多重要的内容、复杂公式的推导、图 形图表的讲解都很不方便。多媒体图文并茂,表现力丰富,它把大量的文 字、图形等信息的输入工作从课堂上写板书移到了课前,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我们同时强调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可能把教师所要讲课的内容完全展示出来,应该有选择性地去利用,在教学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配以一定的板书。 实践教学中发现,土力学中有一些需要具体推导的知识点,比如土抗剪强度的极限平衡条件、朗肯土压力理论,用板书进行推导,教学效果会 更好。而在讲授一般知识点时,特别是对工程实例的讲解,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 结合大量工程和事故图片进行讲解,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手段因教 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应采取多媒体与黑板互相交叉使用的教学手段。 2.4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包括室内实验教学和现场实践教学两个组成部分。 室内实验教学应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目前, 我们只设置教学大纲规定的常规实验科目, 包括液塑限测定、颗粒分析试验、 固结试验、直剪试验等。实践中发现,还应该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增设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为使学生掌握土力学扩充性、应用性试验技术与操作方法,设置土力学综合性实验,比如,地基承载力试验、地基基床系数试验、地基渗透试验等;为满足部分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需 要,设置探索性实验,比如,管涌试验、砂土抗剪强度堆高试验、土压力试验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科研能力。现场实践教学作为土力学课程教学的后续关联教学环节,应该增加 相关工程参观学习。 通过工程现场教学,加强学生对土力学理论与工程问题密切相联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正确运用土力学知识分析工程问题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指导学 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让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试验并开展与土力学有关的课题研究,这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完善。2.5完善考试制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单指标评定成绩的方法欠缺科学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我们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期末考核分为三个部分:平时成绩、试验成绩、期末卷面成绩。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为平时成绩,以20%计入总成绩;试验成绩以10%计入总成绩,期末卷面成绩只占总成绩70%。在习题和考题批改中加强了合理条件下的多选 项、异选项的积极评价,只要学生的回答有合理的因素,都在成绩评定上给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引导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多解性和工程师选择最 优方案的责任。同时加强土力学考试题库建设, 集体命题,统一评分标准,集体阅卷,每次考试结束,教学小组都要进行试 (下转159页)318··

高等土力学课程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 高等土力学课程论文 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土质边坡稳定分析 姓名:刘青水 年纪:2012 学号:2012710013 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20130428

1摘要 边坡的稳定性由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共同决定。内在因素是边坡本身所固有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地震、开挖等。近年来,降雨导致边坡失稳的情况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分析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准确预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常规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基于饱和土理论和稳定渗流场情况,难以反映降雨作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 本文针对受降雨影响的边坡,运用饱和一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理论和二维非稳态渗流有限元模型,模拟雨水入渗引起的暂态渗流场,将计算所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和渗流力分布用于考虑基质吸力影响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中,建立了考虑非饱和土边坡从雨水入渗到出现滑坡危险全过程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降雨对非饱和边坡渗流场分布、发展和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状态预测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结合不同的降雨条件,计算不同降雨持时情况对土质边坡稳定的影响,得出随着降雨持时的增加,边坡稳定性逐渐降低,降低幅度随降雨持时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本文的研究工作在改进和完善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 对数值算例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对降雨引发非饱和土边坡失稳的机理和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为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滑坡灾害预报和边坡治理等方面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降雨入渗;边坡稳定;非饱和土;饱和一非饱和渗流;有限元分析 2论文研究背景 降雨和滑坡都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自然规律作用下,两者有着紧密的关系。滑坡是土木、水利、交通、矿山等基本建设工程常见的事故和灾害,触发滑坡的因素多种多样,水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而降雨,特别是历时长、强度大的暴雨更是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的常遇诱导因素。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尤其以降雨入渗的影响最为频繁和明显。 降雨型滑坡产生的机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雨动能外部作用,二是降雨入渗后坡体内部产生的相关作用。对于由降雨因素导致的边坡失稳机制,目前,较为普遍的认识是:降雨入渗使得边坡体内的地下水潜水面升高,滑面处土体软化,从而降低边坡的稳定性,导致滑坡的发生。基于这一认识的评价、分析方法是,运用饱和渗流理论,模拟降雨引起的潜水面升高;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计算潜水面升高后的边坡稳定性,并以此作为设计依据。这是一种基于饱和土力学理论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很难被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所采信。主要是因为:①降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与具体地区有关,不同地区诱发滑坡的临界降雨量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四川盆地滑坡主要发生在日降雨强度超过200mm/d的分布区,香港滑坡发生的日降雨强度大都在100mm/d以上;②即使对于同一地区的边坡,不同专家推荐的确 定临界降雨量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建议以前期总降雨量值来确定临界降雨量的;有建议以日降雨量值来确定临界降雨量的;也有建议小时最大降雨量值来确定临界降雨量,等等。事实上,边坡失稳与总降雨量的大小、日降雨强度以及降雨持续时间的长短等均有着直接关系。 故已有的工程设计均采用对孔隙水压力进行假定的方法。例如美国一些工程采 用水面达地表的静水压力分布。这一假定基于以下认识:历时长的降雨使边坡裂隙完全饱水,地下水位达到地表。对于高边坡工程,采用这一水压力分布使加固设计过于保守。

小学科学实验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实验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自然实验室的工作仍旧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以省实验小学 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本学期,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能按实验小学的要求 规范存放各类仪器,并对实验器材进行保养和维修;按要求来配备自然仪器,每学期都会增添必要的实验用品;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一 学期下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这一些问题以及要改进的设想, 为将工作做的更好,特分如下四个方面来总结。 一、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1、本学期,各年级都能按照实验计划执行,上好开足实验课,教师和 学生均能记好实验记录。同时,在实验中,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的学习、实验态度。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师生的实验水平都有所提高。据统计,本学期开足学生 分组实验课和教师演示实验课,完成了计划任务。 2、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结合自然实验教学向全 体学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注重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室活动 1、在期初,实验室即制订了全年级的实验计划、周日程安排表,组织 成立了自然备课组,在每个星期二组织开展活动,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 进行了详尽的研讨,使每个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获得了提高。 2、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 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成绩方面 1、本学期,自然教师科研兴教意识较强,能通过平时每周一次备课组 活动和空余时间认真学习科研理论方法,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本学期,实 验教师撰写自然学科论文2篇,分获市级二、三等奖。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初中的化学教学是主要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初中化学教学的的成果的好坏主要是由化学实验教学所决定的。本文就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然后探讨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所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对策研究 从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中来看,化学实验教学占取了半壁江山,足以看出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一项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对化学教学内容的记忆力。化学实验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课堂氛围的活跃剂。所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钻研精神,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一个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学习习惯。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与教师都应该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加强化学实验的教育。但是现如今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尚且需要不断的改进、完善。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实验教学的外在条件的制约 (1)化学课程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课程,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对化学课程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现如今的班级化的教学模式决定了一个教室要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通常每个班级的人数较多,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实验的内容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相对来说有些难度,所以需要教师手把手的进行教导,

但是由于教师需要照顾的学生数量太多,再加上每一堂课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无法照顾到这么多的学生,所以大多数的实验教师就只能在教室里教师演示给学生看,极少数的实验即使学生动手做了,教师无法全力的辅导,所以实验也做得不够充分。 (2)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探究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较多,但是农村学校里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不足,实验员配备不足,所以就导致很多的实验没有办法完成。 2、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充分 (1)学校与教师对化学实验的作用认识得不到位,受传统的教育方式的长期影响,大多数的学校与教师都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能力,背实验的现象仍然普遍。所以不仅仅是在课程安排上还是在课堂的教学时间分配上,都缺少对教学实验的重视。 (2)多媒体教学逐渐入住校园,教师为了方便和节约时间,就直接用多媒体为学生们放映演示实验视频,直接剥夺了学生们动手实践的权利。 (3)还有大多数的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满足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的需求,但是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不放心,实验的每个步骤都讲得特别的详细,并且将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以及实验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都为学生讲解得很详细,这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使得整场实验就成为了一个按部就班的检验过程,缺少了探索的神秘感,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不再产生兴趣,从而对化学实验的兴致下降。 二、针对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研究 1、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把实验的范围浓缩在有限的课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人体工程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升本) 适用年级:二年级 课时数:90(理论40+实训50) 主编:马丽媛 主审:李平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人体工程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地、安全地、健康和舒适地进行工作与生活的科学。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为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大的部分,即人体工程学概述、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人体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能为主要目标,同时,要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为今后的功能性设计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人体工程学的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能力和认识的提高,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述 教学内容: 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2、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3、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工程学的定义;熟悉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第二章人体工程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1、人体测量学 2、视觉系统 3、听觉系统 4、嗅觉系统 5、运动系统 教学要求: 掌握人体的结构尺寸、功能尺寸、人体测量点、人体感官系统特点,并可以熟练应用。第三章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教学内容: 1、人的行为习性; 2、人的环境行为特征; 3、环境构成和行为内容; 教学要求: 掌握人的行为习性;熟悉人的环境行为特征;了解环境构成和行为内容。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1、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2、人体工程学与店堂设计 3、人体工程学与餐厅设计 4、人体工程学与展厅设计 教学要求: 掌握人在不同环境中人体活动空间尺度的要求;熟悉家具设备空间尺度的要求;掌握知觉空间尺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要求创造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 第五章人体工程学与室外环境设施设计 1、人体工程学与步行设施 2、人体工程学与服务性设施 3、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施

土力学论文

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研究 曹琴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621010) 摘要: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是非饱和土中的基本问题。如何快速经济地确定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非饱和土工程应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非饱和土抗剪 强度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是含水指标的函数,通过模拟不同路径下非饱和土抗剪实验,得到黏-饱和度曲线(CDSC曲线),和内摩擦角-饱和度曲线(IFADSC曲线),进而得到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在同一路径小区间范围内CDSC和IFADSC 曲线近似为直线,通过抗剪强度路径模拟,用常规试验和含水指标得到非饱和抗剪强度指标,大大地简化了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为非饱和土土力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了有力条件。根据土的卸载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土的黏聚力和土的内摩擦角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分析得到了非饱和 土抗剪强度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非饱和土抗剪强度指标土的黏聚力土的内摩擦角 导言: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是伴随着水文学、土力学及土壤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发展而形成[1].与饱和土相比,非饱和土除了由固体颗粒、孔隙水、孔隙气等三相系组成之外,它在液-气交界面上形成的收缩膜作为第四相考虑,并在交界面上产生了基质吸力[2],因此,有关非饱和土的研究也就紧密地依赖于基质吸力而展开。由于非饱和土复杂的特性,长期以来其研究受测试手段和计算手段的限制,许多针对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试验室研究阶段,理论成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程要求.然而,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学科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尝试将该技术应用于对非饱和土力学特性方面研究,例如应用计算机工具进行自动控制试验、有限元分析及模型计算等.再加上物理学、热力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被有效地用于非饱和土力学的相关研究领域,并与新的工程问题相结合,开始不断涌现出了新理论、新认识和新技术.本文将从黏聚力曲线,内摩擦角曲线、线、变形和强度特性、等多方面阐述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现状,并尝试 对非饱和土力学抗剪强度指标进行研究。 1.抗剪强度公式运用 抗剪强度是非饱和土土力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众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

学校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基本完成了实验教学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科学。 一、工作回顾 本学期,严格实验教学目录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了实验教学计划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不只是在实验室里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科学。 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实验都要做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防范意识,对易损、易坏仪器要特别小心,注意轻拿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耗率。 二、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下发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

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课外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实验仪器的保管有了良好的条件,进而更好的推动了实验教学开展,仪器开出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教学中,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3、账册表册资料的整理 对新购入的实验教学仪器及时进行入账,各表册资料的搜集,主要采取了"课前填写,课后整理归档"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提前两天填写的"实验通知单"、"仪器借(领)还登记表",用后及时归还,然后进行整理归档,装入档案备查。 三、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表现不佳。尤其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不喜欢动手,处于观望状态,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有些实验的操作失误,实验效果不佳。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由于课程的改革,教材上有部分实验缺乏器材,不能开展,有的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体工程学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考核类别:考查适用对象:全日制本科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16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人体工程学》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通过对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心理、生理研究,实现人-机-环境中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对人体结构进行细致研究,进行服装设计,使服装真正全面的服务于人。 二、课程教学要求 这门课程是服装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人体构造组成,使服装设计遵循人体部位尺寸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面料、气候及功能等诸多要素需求,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协调配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锻炼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人体结构,总结人体变化规律特征,到人体尺寸的确定,服装面料的研发及功能性服装设计特点和发展阶段等内容。利用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设计训练。 难点:人体服装结构的放松量的确定方法及体型变化分析,服装

压及压力的舒适性研究,及着装温度研究内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本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课堂教授和课内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上课形式主要是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讲解,以实例的方式展开各知识点,使学生更直观的接受所学内容。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体工程学的概念及定义; (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3)人体工程学的因素分析。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2)难点:人体工程学研究考虑因素。 第二章人体静态测量方法及标准(2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体静态测量方法概述; (2)人体静态测量; (3)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概述。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人体静态测量方法和人体净尺寸的确定。 (2)难点:非接触式三位人体扫描的应用。 第三章人体动态特征及服装形变要素(2学时) 1.教学内容 (1)人体体表运动形变; (2)服装形变与形变要素。

“土力学”思想与实践教学改革(IJEME-V3-N1-10)

I.J.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 2013, 1, 55-59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3 in MECS (https://www.doczj.com/doc/525623829.html,) DOI: 10.5815/ijeme.2013.01.10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s://www.doczj.com/doc/525623829.html,/ijeme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R eform of “Soil M echanics” Shi-min Zhang a1, Gang Wei b2, Shi-xia Zhang c3, Xing-jiang Wei b4 a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Hangzhou, China b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Hangzhou, China c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Zhejiang TongJ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 d Technology Hangzhou, China Abstract "Soil Mechanics" is a degree course in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teaching group of this course has thought and practiced the reforms in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ttendance innovation, materials selection, layout of the homework and the 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Simplifying the derivation of calculation formulas and str engthening the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which can develop the students’ manipulativ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Interacting with students which can make them learn more about the teacher and this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can understand better a bout the students’ thinking, then adapt and improve each other.The re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work which make students have more examples to refer. The free choice in after-school subject which allow students to sum up the knowledge points and that would enable the consolid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by consulting reference books, students will find the knowledge points which the teacher did not emphasized. Index Terms: Soil mechanic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materials; job layout; attendance innovation ? 2013 Published by MECS Publisher. Selection and/or peer review under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System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1.INTRODUCTION Soil mechanics is a science which applies the engineering mechanics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t involves multi-disciplinary technical course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oundations, retaining walls, earthwork, dams and other projects. Soil mechanics is needed to support the knowledge in civil engineering, traffic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other subjects[1]. Soil mechanics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because it plays a role in connecting between basic courses ("Theoretical Mechan ic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etc.) and specialized course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Foundation Treatment", etc.) In early 2007,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ministry of fina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of the opinion”. Zhejiang New Century Educational Reform Foundation(zc09086) * Corresponding author: Shi-xia Zhang E-mail address: 1zhangsm@https://www.doczj.com/doc/525623829.html,, 2weig@https://www.doczj.com/doc/525623829.html,, 3zhangshixia@https://www.doczj.com/doc/525623829.html,, 4 weixj@https://www.doczj.com/doc/525623829.html,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化处镇中心小学:张华萍 一、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回顾 开学初,严格按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按实验内容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基本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了相关的表册资料,学生分组实验还填写了学生实验报告单。在认真开展实验教学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不但在实验课中完成各项实验,还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为了上好实验课,每上一节课我们老师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教材,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考虑实验中的安全因素,坚持“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的原则开展实验教学。对实验仪器的保管和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格按有关规定操作,并教育学生在使用中加强注意,对易损、易坏仪器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 二、实验教学的具体做法 1、实验教学完成情况 开学初,严格按实验目录,结合本校实验仪器配备情况,拟定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和学生分组定期完成实验进度表,理清实验教学思路,从而指导实验教学的开展,顺利完成了本册教

材中实验、并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核登记,评定了学生的实验成绩。 2、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在教学中,实验教师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基础差,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 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 导致学生分组人数过多,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总之,本期的实验教学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改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几点建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问题之一、科学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是教学的权威者。正如愈老夫子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中,老师将知识像流水一样传递给学生,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教师是教学流程的控制者、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容和学习方法的制定者,学生的主体性不复存在,灌输、接受式学习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成为一潭死水,而教师却成为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 课改以后,新的教学理念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老师,课堂教学的学习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学生才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仿佛一夜春风来,于是,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番景象。为了突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把“自主”性还给学生。在科学课上,有的老师甚至害怕讲解,怕老师的话多了就是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好像讲解就是违背了新的课程理念。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时,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之后,老师不加引导,不予以启发,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验。导致探究目标不明确,合作意识不强,最后科学的

课堂上乱糟糟一片,实验以失败而告终,更别谈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了。这些做法,其实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片面的理解,表面上是让学生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权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自主。 如在教授小学科学课《土壤》一课,课前老师为学生学生准备了大量的材料,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观察土壤的特点。可是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把材料分给小组之后,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前的讨论和交流,实验方案的制定和设计,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于是课堂上一片“翻天覆地”,“热闹”非凡,土壤到处都是、水洒满了桌面,实验效果可想而知,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收效甚微,效率低下,更何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他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片面地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而忽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只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需要在我们老师的引导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给予充足的时间、引发矛盾冲突,让学生去讨论、交流,去创造,真正体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主导性同等重要,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才不会歪曲课改的精神,才会更好地把握好课标的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精彩起来。

人体工程学课程总结答案

《人体工程学》课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简史 第1节人体工程学的学术用语 1、什么叫人体工程学(人体工效学)? 人体工程学又叫人类工学或者人类工程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 一门新学科,它以人-机-环境关系为研究的对象,以实测、统计、分析为基 本的研究方法。 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生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 (2)心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知觉、注意、错觉等各种心理活动的规律 (3)环境心理学:研究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及环境行为的特征及规律; (4)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特征,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及在设计中的应用规律。人体测量学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分尺寸来确定个人之间和群体 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的一门科学 3、研究人体工程学的目的是什么? 改善工作与休闲环境,提高人的工作效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 4、“人、机、环境”三大要素(Important) 人是指作业者或使用者,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人适应及其和环境的能力都是人体工程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机是指机器,但比一般的技术术语的含义要广得多,包括人操作和使用的一 切产品和工程系统。怎么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的要求、符合人的特点的机器 产品,是人体工程学探讨的重要问题。 环境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噪声、照明、气温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工作 和生活的影响,是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2节人体工程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5、人体工程学发展的由来 人体工程学是由人体测量学发展而来的, 6、人体工程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人体工程学的萌芽期----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发展情况: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 ?(二)人体工程学的初兴期----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发展情况:工作疲劳和工作效率以及如何发挥人在战争中的有效作用问题,当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照明等物质环境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三)人体工程学的成熟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 发展情况:在充分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解剖学特性的基础上,使设计参数适应人的这些特性 ?(四)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人体工程学 发展情况:研究渗入各个领域,人体工程学在高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应用第3节人体工程学发展的前景 第4节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领域 7、在室内及家具设计中,人体工程学主要有哪些作用?(Important) 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

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

价值工程 0引言 土力学实验是土力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势必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索,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土的工程力学性质,熟悉各种仪器设备,学会整理测试资料并分析数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对土力学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的目的。 近年来,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项创新性的改革与实践。各二级学院自主安排实验教学,重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是基于该改革方针对土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讨。 1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首先,我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附,经常把实验一带而过,没有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较好的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很好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其次,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较薄弱,在编实验人员有限,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影响总体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1.2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分组进行,学生操作机会减少学生上课一般是大班上课,土力学实验的仪器有限,学生只能分成6到7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台仪器,做一组实验数据,这样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比如液塑限实验仪器只有三台,学生只能分组操作,少数同学动手操作,组中另外同学观看演示,再比如三轴实验仪器,难以配备很多,学生也只能看教师演示。 1.3学生实验目的性不强,准备不够充分在做实验前,学生不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参数用途和实验原理,这样学生做实验就比较被动,单纯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现场演示或者按照实验书上的步骤去做,没有主动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对于所做的实验认识比较肤浅,对整个实验过程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建议教师加强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准备。 1.4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落后目前,开设的土力学实验主要包括含水率试验、密度试验、液塑限试验、固结试验和直剪试验,可 以看出开设的实验项目远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1] ,其基本上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不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教学的作用与效果不理想。 1.5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我校只有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 土力学实验,从而导致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长期闲置,教学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这些常规设备在科研中也很难发挥较大作用。仪器设备大量闲置,甚至有的设备从购进之日就很少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一定数量的设备老化,故障多,使用率低。 2我校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2.1实验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我校升本之前,科研工作还相对比较薄弱,学校抓住升本这个机会,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学校的科研工作也得到大大改善。科研老师在进行实验前,将消息挂到网站,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参与科研实验的全部过 程中。另外,通过学校领导的沟通与努力,学校与一些校外企业签订了协约,为学生提供校外实验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工地获取第一手现场实验数据,在工程安全的范围内,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从而达到实验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的目的。 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对各种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定期培训。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培训或外出学习,提高实验室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同时,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进行考核,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对那些不合要求的教师,要督促其参加培训或加强学习,然后进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2实验项目分批次进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由于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我校实行实验班小班上课,实验项目分批次进行,组织 进行循环实验。比如直接剪切实验, 目前土力学实验室只有十二台直剪仪,一个班有三十多人,我们可以将一个班分成三个批次,每个批次小于等于十二人,循环进行实验。这样就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3加强督导学生实验课前的预习准备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增强对实验的理解和减轻实验教师的压力,实行实验 预习制度。 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了解实验内容,通读实验指导书,并要提交预习报告进行考核。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按规定提交实验预习报告,经实验教师审阅后方可进行实验,预习报告成绩计入最后的实验考核成绩,严重不合格者取消其该实验的资格。 2.4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如果要在实验项目上有所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土工方面的人才,仅靠完成基本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增设一部分综合性和提高性实验。增设设计型、探究型、综合型实验,注重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实验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土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强调重视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 —————————————————————— —基金项目:四川理工学院教改项目(JG-1117)。 作者简介:刘文方(1980-),男,山东成武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防灾减 灾及道路、结构等方向教学及科研工作。 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ing of Soil Mechanics Experiment 刘文方Liu Wenfang ;李红梅Li Hongmei (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贡643000)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igong 643000,China ) 摘要:当前土力学的实验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不足,在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 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土力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各项具体建议,以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Abstract: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soil mechanics,and directly effect the teaching resul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hortages in teaching concept , experiment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teacher procession and exam way,specific reform suggestions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土力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开放性实验Key words:soil mecha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ing ;openness experimen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200-02 ·2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