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44 803-2010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DB44 803-2010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DB44 803-2010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DB44 803-2010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I C S1304040

Z60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 B44/803-2010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排放标准

E m i s s i o n s t a n d a r d o f v o l a t i l e o r g a n i c c o m p o u n d s f o r s u r f a c e c o a t i n g o f a u t o m o b i l e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i n d u s t r y

2010-10-22发布 2010-11-01实施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发 布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D B44/803-2010

目 次

前言................................................................................................................................................................. I 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污染源界定与时段划分 (2)

4.1 污染源界定 (2)

4.2 时段划分 (2)

5 技术内容 (2)

5.1 汽车制造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限值 (2)

5.2 排气筒VOCs排放限值 (3)

5.3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VOCs浓度限值 (3)

5.4 排气筒高度与排放速率要求 (4)

6 监测 (4)

6.1 布点 (4)

6.2 采样分析 (4)

6.4 监测工况要求 (5)

7 标准实施 (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控制VOCs排放的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 (6)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核算 (7)

附录C (资料性附录)确定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8)

附录D (资料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9)

附录E (规范性附录)VOCs监测方法 (10)

参考文献 (14)

I

D B44/803-2010

I I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制造业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排放量限值,工艺过程VOCs排放浓度限值及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监测要求和汽车制造业控制VOCs排放的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规则进行起草。

自本标准各时段排放限值实施之日起,替代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 B44/27-2001)中相应的内容。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代启、张永波、杨利娴、陈晓珊、王明旭、张晖、刘剑筠。

本标准由广东省人民政府2010年10月22日批准。

本标准于2010年10月22日首次发布。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D B44/803-2010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广东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排放控制,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促进汽车制造业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

I I I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D B44/803-2010

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东省辖区内汽车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表面涂装作业的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控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汽车制造企业VOCs排放控制,以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污染源的VOCs排放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

GB/T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24409汽车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HJ/T1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

HJ/T55大气污染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汽车 automobile

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者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本术语还包括:a)与电力线相连的车辆,如无轨电车;b)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 kg的车辆。

3.2

表面涂装 surface coating

为保护或装饰车体,在其表面覆以膜层的过程。

3.3

烘干室 drying room

加热、烘烤使车体表面涂料产生聚合、干燥或固化的场所。

3.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在101325 Pa标准大气压下,任何沸点低于或等于250℃的有机化合物,简称VOCs。

3.5

标准状态 standard state

温度为273.15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

[GB16297-1996,定义3.1]

1

D B44/803-2010

3.6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aximum acceptable emission concentration

经处理后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不得超过的限值;或指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 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GB16297-1996,定义3.2]

3.7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maximum acceptable emission rate

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 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GB16297-1996,定义3.3]

3.8

无组织排放 fugitive emission

不经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视为无组织排放。

3.9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 concentration limit at fugitive emission reference point

标准状态下,监控点(根据HJ/T55确定)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 h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值。

3.10

排气筒高度 emission pipe height

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处的高度。

[GB16297-1996,定义3.10]

3.11

汽车制造涂装生产线VOCs排放总量total VOCs emission of automobile surface coating line

涂装工艺从电泳(或者其他任何类型的底漆涂装)开始,到最后的面涂罩光、修补、注蜡所有工艺阶段的VOCs排放量,以及溶剂用作工艺设备(喷漆室、其他固定设备)的清洗(既包括在线清洗也包括停机清洗)的合计排放量。

4污染源界定与时段划分

4.1污染源界定

现有源是指本标准实施之日(2010年11月01日)前已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获批准的污染源;新源是指自本标准实施之日(2010年11月01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扩建污染源。

4.2时段划分

4.2.1现有源和新源分时段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现有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执行第Ⅰ时段限值,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第Ⅱ时段限值;新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第Ⅱ时段限值。

4.2.2排放限值、技术与管理规定未划分时段的,则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执行。

5技术内容

5.1汽车制造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限值

汽车制造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不应超过表1规定的限值。

2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www.bzfxw.com

D B 44/ 803-2010

3

表1 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 排放量限值

车型范围 单位涂装面积的

VOCs 排放量限值

(g/m 2) 说明

Ⅰ时段 Ⅱ时段 乘用车

40 20 指GB/T 15089规定的M 1类汽车。

货车驾驶仓 75 55 指GB/T 15089规定的N 2、N 3类车的驾驶仓。 货车、厢式货车

90 70 指GB/T 15089规定的N 1、N 2、N 3类车,不包括驾驶仓。 客车

225

150

指GB/T 15089规定的M 2、M 3类车。

注:根据GB/T 15089的规定,M 1、M 2、M 3、N 1、N 2、N 3类车定义如下:

M 1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客汽车; M 2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9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 kg 的载客汽车; M 3类车指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超过9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5,000 kg 的载客汽车;

N 1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

kg 的载货汽车; N 2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 kg ,但不超过12,000 kg 的载货汽车; N 3类车指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12,000 kg 的载货汽车。

5.2 排气筒VOC S 排放限值

烘干室排气应安装废气净化装置进行处理,其VOCs 的总去除效率应达到90%,排气筒排放的总

VOCs 浓度限值为50mg/m 3。其它排气筒排放的VOCs 浓度限值应符合表2

规定。

表2 排气筒VOCs 排放限值

项目

其它排气筒排放浓度限

值 (mg/m 3) 与排气筒高度对应的VOCs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

15

m 30

m 60

m Ⅰ时段

Ⅱ时段 Ⅰ时段

Ⅱ时段

Ⅰ时段

Ⅱ时段

Ⅰ时段

Ⅱ时段 苯 1 1 0.3 0.2 1.6 1.0 3.2

1.9 甲苯与二甲苯

合计a 30 18 2.4 1.4 12.8 7.7 25.6 15.4 苯系物a 100 60 3.0 2.4 16.0 9.6 32.0 19.2 总VOCs

150

90

4.6

2.8

25.0

15.0

50.0

30.0

a

苯系物指单环芳烃中的甲苯、二甲苯、三甲苯合计。甲苯与二甲苯合计、苯系物中二甲苯的排放速率不得超过

GB 16297规定的二甲苯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限值:15m ,30m ,60m 高排气筒,分别不得超过1.0kg/h ,6.9kg/h ,27kg/h ,其余高度排气筒的二甲苯排放速率限值,以内插法计算,内插法计算式见本标准附录D 。

5.3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VOC S 浓度限值

汽车制造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VOCs 浓度限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D B44/803-2010

4

表3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VOCs浓度限值

污染物项目

浓度限值

(mg/m3)苯0.1甲苯0.6二甲苯0.2三甲苯0.2总VOCs 2.0

5.4排气筒高度与排放速率要求

5.4.1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m,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其排放速率限值按表2所列对应排放速率限值的外推法计算结果的50%执行。外推法计算公式参见附录C。

5.4.2排气筒高度处于表2所列的两个排气筒高度之间时,其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内插法计算式参见本标准附录C。排气筒高度大于60m,按照60m高度的排放限值执行。5.4.3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5.4.1的要求外,企业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最高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表2所列对应排放速率限值的50%执行。

5.4.4企业内有多根排放含VOCs废气的排气筒的,两根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为一根等效排气筒。若有三根以上的近距离排气筒,且排放同一种污染物时,应以前两根的等效排气筒,依次与第三、四根排气筒取等效值。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

6监测

6.1布点

6.1.1排气筒VOC S监测的采样点数目及采样点位置的设置应按照GB/T 16157执行。

6.1.2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数目及点位设置应按照HJ/T55执行。

6.2采样分析

6.2.1排气筒应设置永久性采样口,安装符合HJ/T1要求的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并满足GB/T16157规定的采样条件。

6.2.2排气筒中VOCs浓度限值是指任何1 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值,可以任何连续1 h的采样获得的浓度值;或在任何1 h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个以上样品,并计算平均值。

6.2.3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 h采样获得的浓度值。

6.2.4对于间歇性排放且排放时间小于1 h,则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监测,或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个以上样品并计平均值。

6.2.5VOCs的分析测定应按照表4规定执行。

表4 VOCs监测方法

序号污染物项目方法名称

1苯

气相色谱法a

2 甲苯

3 (对、间、邻)二甲苯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D B 44/ 803-2010

5

表4 (续)

序号 污染物项目 方法名称 4 (连、均、偏)三甲苯

气相色谱法a

5

总VOCs

a

测定方法标准暂参考所列方法,待国家发布相应的方法标准并实施后,停止使用。

6.4 监测工况要求

6.4.1 采样期间的工况应与当时的运行工况相同。

6.4.2 生产设施应采用合理的通风措施,不得故意稀释排放。在国家未规定单位产品基准排气量之前,暂以实测浓度作为判定是否达标的依据。 7

标准实施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D B44/803-2010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控制VOCs排放的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

A.1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涂料VOCs含量应符合GB24409中的规定。

A.2产生VOCs废气的生产工艺应设立气体收集系统和集中净化处理装置,污染控制装置应与工艺设施同步运转,并且按照设计参数运行。

A.3有机溶剂的使用和操作应尽可能设置于密闭工作间内以减少V O C s的无组织排放。

A.4企业经营者应每月记录用于本标准附录B汽车制造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核算中的数据资料,以供主管单位核查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控制情况。需记录的数据包括:(1)含VOCs的原料名称,(2)每月原料的使用量,(3)原料中VOCs的含量,(4)每月含VOCs原料的回收量,(5)污染控制设备去除的VOCs量,(6)每月汽车底涂总面积。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D B44/803-20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涂装生产线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核算

B.1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限值的计算考核是以每月表面涂装工艺所有排放的 VOCs 总量(含逸散性排放量)除以底涂总面积为依据。

底涂总面积以每月产量计。每辆车的底涂面积按式(B1)计算:

底涂面积(m2)=2×钢板净重(kg)/(钢板原始厚度(m)×钢板密度(kg/m3))…………… (B1)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设计的钣金钢板面积,也可作为底涂面积确定的依据。

B.2汽车涂装生产线每月VOCs排放总量以物料衡算法按式(B2)计算:

VOCs排放总量=I-O1-O2 ………………… (B2)式中:

I—— 为各涂装单元每月使用涂、稀释剂、密封胶及清洗溶剂中VOCs的量,kg;

O1—— 为每月回收VOCs的量(可再利用或进行废物处置),kg;

O2—— 为每月污染控制设备削减的VOCs的量,kg。

B.3汽车涂装生产线每月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g/m2)按式(B3)计算:

单位涂装面积的VOCs排放量(g/m2)=每月VOCs排放总量/每月底涂总面积 …………… (B3)

7

www.bzfxw.com

D B 44/ 803-2010

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确定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C .1 排气筒高度处于表列两高度之间,用内插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式(C 1)计算:

11()()/()a a a a a a Q Q Q Q h h h h ++=+??? ………………(C 1) 式中:

Q —— 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 Q a —— 对应于排气筒h a 的表列排放速率限值,kg/h ; Q a+1—— 对应于排气筒h a+1的表列排放速率限值,kg/h ;

h ——

某排气筒高度的几何高度,m ; h a —— 比某排气筒低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大值,m ; h a+1—— 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小值,m 。

C .2 某排气筒高度低于15 m

时,用外推法计算其排放速率限值。按式(C 2)计算: ()2

15/h Q Q c = ………………(C 2)

式中:

Q —— 某排气筒排放速率限值,kg/h ;

Q c —— 表列排气筒最高或最低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 h —— 某排气筒高度的几何高度,m 。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www.bzfxw.com

D B 44/ 803-2010

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D .1 当排气筒1

和排气筒2 排放同一种污染物,其距离小于该两个排气筒的高度之和时,应以一个等效排气筒代表该两个排气筒。 D .2 等效排气筒的有关参数计算方法如下: D .2.1 等效排气筒VOCs 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

12Q Q Q =+

…………………(D 1) 式中:

Q ——

等效排气筒VOCs 排放速率,kg/h ; Q 1 —— 排气筒1 的VOCs 排放速率,kg/h ; Q 2 —— 排气筒2 的VOCs 排放速率,kg/h 。 H —— 等效排气筒高度,m ; h 1 —— 排气筒1的高度,m ;

h 2 ——

排气筒2的高度,m 。 D .2.3 等效排气筒的位置,应于排气筒1 和排气筒2 的连线上,若以排气筒1 为原点,则等效排气筒的位置应距原点为:

12()//x a Q Q Q aQ Q =?= ………………… (D 3)

式中:

x ——

等效排气筒距排气筒1 的距离,m ; a —— 排气筒1至排气筒2

的距离,m ; Q 、Q 1、Q 2——同D.2.1。

D B 44/ 803-2010

10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VOCs 监测方法

注意:本方法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 E .1 适用范围

本附录规定了企业有组织排放废气中VOCs 的监测方法。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VOCs 监测也可参照本附录中的相关方法执行。 E .2 方法概述

E .2.1 相关的标准和依据

采样方法参考: 1) 美国 EPA Mehtod TO-17. 2) GB/T 16157

固定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污染物测定分析方法参考:

3)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2

006年修订)的附录E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的测定。

E .2.2 方法的选择 E .2.2.1 本标准的总VOCs 浓度是指所有VOCs 浓度的算术和。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方式实施监测:

1) 采用一种监测方法测定所有预期的有机物;

2) 采用多种特定监测方法分别测定所有的预期的有机物。 E .2.2.2 应选用表E.1所列的监测方法或其它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适用于本标准的方法。 E .2.2.3 所有的方法应均符合本附录E.3的基本要求。

表 E .1 VOCs 的监测方法

序号

污染物项目

方法名称

1

苯 气相色谱法a 2 甲苯

3 (对、间、邻)二甲苯

4 (连、均、偏)三甲苯

5

总VOCs

a

测定方法标准暂参考所列方法,待国家发布相应的方法标准并实施后,停止使用。

E

.2.3 预期有机物的调查 本行业有机废气的具体组成与原材料配方有关。监测时首先调查分析涂装工艺过程排放的有机废气的组成类别、浓度范围、并列出预期的有机物。预期的有机物应占所有VOCs 总量的 80% 以上。

汽车涂装工艺全过程废气中的常见有机物参见表E.2。

本标准中测定方法适用于排气中的有机物成分已知的情况,如可能存在未知的有机物,应进行必要的预监测。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D B 44/ 803-2010

11

表 E .2 汽车涂装过程排放废气中的常见有机污染物

范围

常见有机污染物

工艺全过程

苯、甲苯、(对、间、邻)二甲苯、(连、均、

偏)三甲苯、正丁醇、丁酮、丙酮、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

E .3 基本要求

E .3.1 测定范围

方法的测定范围是由多方面决定的,如采样体积、吸附剂浓缩、样品稀释、检测器的灵敏度等。有组织排放监测每种有机物的方法检出限不宜高于0.01mg/m 3。 E .3.2 采样 E .3.2.1 采样应符合GB/T 16157的规定,具体污染物的采样还应根据该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执行。 E .3.2.2 监测采样时,收集废气至排气筒的所有生产线应在正常稳定生产状态。 E .3.2.3 采样方法应能够采集所有的预期污染物。可以按分析方法的要求对不同的污染物分别采样。 E .3.2.4 采样体积和采样时间可根据实际监测情况确定。 E .3.2.5 如采用不同于方法规定的采样方式,如改变吸附剂,应做论证并符合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的要求。 E .3.2.6 注意事项

a ) 部分废气的温度较高,应考虑温度对采样及监测的影响。

b ) 部分废气的湿度较高,应考虑湿度对采样及监测的影响。

c ) 使用固体吸附采样方法,采样前应估计污染物的浓度和采样体积,不得超过吸附管的穿透量和穿透体积(样气的湿度超过 2~3%,吸附管的吸附量将急剧下降)。 E .3.3 分析

采用色谱分析方法时,为得到更佳的结果,可以不限于某种方法的具体要求而选择下属的技术偏离,但所有偏离必须符合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的要求。

a ) 选择不同的溶剂或稀释比例;

b ) 选择不同的色谱柱;

c ) 选择不同的色谱分析条件; E .3.4 质量保证和控制 E .3.4.1 应按方法规定的要求执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E .3.4.2 实际操作偏离方法规定要求的,必须符合方法的基本原则要求。方法没有具体规定的,应参考GB/T 16157和本附录E.4.6的要求执行。

E .4 VOCs 的监测方法

E .4.1 原理

用吸附管采集气体样品,通过热脱附法将吸附的气体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本方法不能检测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在分析之前会聚合的物质以及在排气筒和仪器条件下蒸汽压过低的物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种采样方法,用气相色谱分离定性,并用相应的检测器定量,如:FID,ECD 或MSD 等。 E .4.2 试剂和材料 E .4.2.1 标准气体或液体有机化合物:作为标准的有机物纯物质,应为色谱纯,如果为分析纯,需经纯化处理,以保证色谱分析无杂峰。 E .4.2.2 萃取溶剂:色谱纯。 E .4.2.3 气体:载气、氢气、干燥无烃空气。 E .4.3 仪器 E .4.3.1 热解吸装置:能对吸附管进行热解吸,解吸温度、载气流速可调。

D B 44/ 803-2010 12

E .4.3.2 气相色谱仪。 E .4.3.3 色谱柱:根据待分析物质选用合适色谱柱,建议可采用HP-VOC 专用柱。 E .4.3.4 气体采样器:流量0~0.5 L/min 。 E .4.3.5 连接管:聚四氟乙烯材料胶管,用于采样气体管路的连接。 E .4.3.6 吸附管:不锈钢管或玻璃管,内装填吸附剂。见GB/T 16157中9.3.5。 E .4.3.7 转子流量计:用于控制采样时通过气体采样器的气流流量。 E .4.3.8 流量校正器:校准采样器和转子流量计的流量。 E .4.4 吸附管采样 E .4.4.1 采样准备 E .4.4.1.1 采样前,用流量校正器校正气体采样器的流量,在采样期间,用转子流量计控制通过采样器的流速,使其保持恒定。 E .4.4.1.2 吸附管使用前应通氮气加热净化至无杂质峰。 E .4.4.2 样品采集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采样参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排气筒废气采样参考 GB/T 16157中 9.4.1 的方法采样。

若现场大气中含有较多颗粒物,可在采样管前连接过滤头。 记录采样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大气压。 E .4.4.3 现场空白样品的采集

将活化后的采样管运输到采样现场,取下聚四氟乙烯帽后立即重新密封,不参与样品采集,并同已采集样品的采样管一同存放。每次采集样品,都应采集至少一个现场空白样品。 E .4.5 吸附管样品的分析 E .4.5.1 色谱柱的选择

根据预计的排放有机物(种类、浓度),选择一条能提供分离良好的出峰较快的色谱柱。 E .4.5.2 色谱操作条件的建立

根据生产商提供的说明书来操作气相色谱仪。根据标准、试验确定分析的最优条件,即能使预计分析的物质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且最短的分析时间。 E .4.5.3 标准曲线的建立

使用与有机物相应的气体标准或液体标准,选择合适的浓度,每种有机物至少使用5个不同标准浓度点,并各标准样品配制好后注入吸附管,为标准系列。用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分析吸附管标准系列,以各组分的含量(μg )为横坐标, 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E .4.5.4 测定

样品及现场空白,按标准系列相同的热解吸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E .4.5.5 计算 E .4.5.5.1 按以下公式计算标准状态下某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

R V m m C nd o

i c ?=

…………………

(E1) 式中:

C c —— 标准状态下某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mg/m 3; m i —— 样品管中i 组分的量,μg ;

m 0 —— 未采样管(空白管)中i 组分的量,μg ; V nd —— 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L ; R —— 回收率。 E .4.5.5.2 应按下式计算所采样品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VOCs)的浓度:

∑===n

i i c

VOCs C C 1

………………… (E2)

式中:

C 总VOCs —— 标准状态下所采样品的总VOCs 的浓度,mg /m 3 。 注:1 对未识别峰,可以以甲苯计。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D B 44/ 803-2010

13

2 当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有相同或几乎相同的保留时间的组分干扰测定时,宜通过选择适当的气相色谱柱,或通过更严格地选择吸收管和调节分析系统的条件,将干扰减到最低。

E .4.6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E .4.6.1回收率实验

在预测和识别所有相关的污染物后,应就相关的污染物对采样系统做适当回收试验。按照吸附管采样法,在采样现场进行回收研究。使用两套完全相同的采样装置,一套加标,另一套不加标。在烟道中或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并列两采样管,采样管应放在同一断面上,相距2.5cm 。采样前在加标装置的吸附管中加入所有预计的化合物(气态或液态)。加标量应是不加标装置收集量的40~60%左右。两套装置同时采集管道气体,使用相同的仪器和方法分析两套装置采集的吸附管样品。按以下公式计算每一加标物质的回收率(R ):

%100)(××?=

S

V u t R S

…………………… (E3)

式中: R —— 回收率;

t —— 加标样品测定的浓度,mg/m 3; u —— 未加标样品测定的浓度,mg/m 3; V s —— 加标样品的采气体积,L ; S —— 加标物质的质量,μg 。 重复回收率试验三次,求取平均值,以保证试验过程的可靠性。回收率的有效范围为:60%

本方法精密度:平行样偏差在不大于10%。本方法准确度:偏差在不大于±10%。 E .4.6.4 干扰和消除 E .4.6.4.1 定期分析无烃空气或氮气的空白实验以保证分析系统没有被污染。 E .4.6.4.2 高浓度和低浓度的样品或标准物质交替分析时可能出现交叉污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分析不同类型样品时彻底地清洗GC 进样器。 E .4.6.4.3 当样品中含有水蒸气时,测定水蒸气含量并修正气态有机物的浓度。 E .4.6.4.4 每个样品的气相色谱分析时间必须足够长,以保证所有峰都能洗脱。

D B44/803-2010

14参考文献

[1]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G 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doczj.com/doc/5e5568578.html, 免费下载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二〇一七年八月

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要起草人: 科技标准处项目管理人:

目录 1 任务来源与工作过程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2) 2.1 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需要 (2) 2.2 表面涂装行业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3) 2.3 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完善标准体系的需要 (4) 3 山东省表面涂装行业概况 (5) 4 表面涂装行业VOCs产排污环节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12) 4.1表面涂装行业VOCs产排污环节 (12) 4.1.1 加工纸制造 (12) 4.1.2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 (14) 4.1.3 金属制品 (16) 4.1.4 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 (18) 4.1.5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19) 4.1.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20) 4.1.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23) 4.1.8 电子产品制造 (25) 4.1.9 仪器仪表制造业 (28) 4.1.10 金属制品、机械、设备、汽车修理 (30) 4.2 污染物处理技术分析 (34)

4.2.1 源头控制 (34) 4.2.2 末端治理 (35) 5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41) 5.1 国外相关排放标准 (41) 5.1.1 美国 (41) 5.1.2 欧洲 (45) 5.1.3 日本 (48) 5.2 国内相关排放标准 (50) 5.2.1 国家标准 (50) 5.2.2 其他省市标准 (50)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2) 6.1 适用范围 (52) 6.2 术语及定义 (52) 6.3 实施时间 (52) 6.4 控制指标选取 (53) 6.4.1有机污染物控制指标选取 (53) 6.4.2 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指标选取 (56) 6.4.3 标准框架的确定 (57) 6.5 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及制定依据 (59) 6.5.1 有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59) 6.5.2 有组织排放速率限值 (69) 6.5.3 无组织浓度限值 (79)

环境空气采样规范

环境空气采样作业指导书 1.采样工作流程 1.1监测项目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气象、水温、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记录。 1.2实验室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设备的运行检查。 1.2.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制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1.2.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1.3现场采样前准备 1.3.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1.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1.3.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 1.4.气态污染物 1.4.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1.5颗粒物采样 1.5.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1.5.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由破损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参数。 1.6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副架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修改要

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物和几乎不挥发

含有机物废水处理: .何谓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物和几乎不 挥发 既然所处理的水称之为废水,则其中有机物浓度不很高,比如重量百分比小于10%,小于5%,小于2%,或小于1%。所以这些废水可称之为有机物稀水溶液。则有机物废水处理也可视为有机物稀水溶液分离。 一. 挥发性有机物 鉴于很多分离技术主要利用有机物的挥发性来分离, 我们可以用有机物稀水溶液中有机物对水的相对挥发度来衡量. 狭义地讲, 在有机物浓度从0到2%的全范围内有机物/水的相对挥发度大于2的有机物, 我们称之为挥发性有机物。 为什么要强调从0到2%的范围内, 因为恰恰有些有机物在这个浓度范围内与水形成共沸物 (相对挥发度随浓度升高而变得小于1) 。强调有机物/水的相对挥发度大于2 是因为相对挥发度越打越容易用精馏/吹脱原理分开。 虽然有些化合物的纯物质饱和蒸汽压远小于同样温度下水的蒸汽压, 但是在低浓度下,亨利定律起作用。或者讲,这些有机物特别是非极性有机物在稀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很大, 大到几十,几百,几千,甚至几万。这样, 有机物/水的相对挥发度挥发度大于1。

按这个狭义定义, 属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有: 1.几乎所有9个碳以下的烃; 2.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5个卤素原子以下的卤代烃(脂肪族和芳 香族); 3.几乎所有6个碳以下的(一元)醇; 4.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的(一元)醚; 5.除甲醛外的所有7个碳以下的(一元)醛和酮; 6.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的(羧酸的)酯; 7.几乎所有6个碳以下的腈类(RCN), 如乙腈, 丙腈, 丙烯腈等; 8.几乎所有8个碳以下的(一元)脂肪族胺类(包括含氮环类化合 物); 9.6个碳以下的脂肪族单硝基取代物; 10.芳香族单硝基取代物; 11.芳香族单卤单硝基取代物, 例如1-氯-2-硝基苯, 1-氯-3-硝 基苯, 1-氯-4-硝基苯; 12.芳香族二卤单硝基取代物; 例如1,4-二氯-4-硝基苯, 1,2-二 氯-2-硝基苯; 13.二甲基酚类, 乙基酚; 14.某些卤代酚, 如2-氯酚, 2,4-二氯酚, 2,4,6-三氯酚; 15. 2-硝基酚, 1-氯-2-硝基酚;

挥发性有机物voc列表

挥发性有机物(voc)列表 Gas English Name 气体英文名称Chinese Name 对应中文名称 Acetaldehyde 氧化乙烯 Acetic Acid醋酸Acetic Anhydride醋的醋酐 Acetone丙酮 Acetonitrile氰代甲烷 Acetylene乙炔 Acrolein丙烯荃 Acrylic Acid压克力的酸 Acrylonitrile丙烯腈 Allyl alcohol丙醛﹑乙烯甲醇 Allyl chloride烯丙基氯﹑3-氯丙烯Ammonia氨 Amyl acetate, n戊完基醋酸盐,n Amyl alcohol戊完基酒精 Aniline苯胺 Anisole苯甲醚=茴香醚 Arsine三氢砷化﹑胂Asphalt, petroleum fumes柏油, 石油臭气Benzaldehyde苯甲醛 Benzene苯

Benzenethiol硫醇 Benzonitrile氰苯﹑苯甲精 Benzyl alcohol苯甲基酒精 Benzyl chloride苯甲酰氯 Benzyl formate苯甲基蚁酸盐Biphenyl联苯基Bis(2,3-epoxypropyl) ether醚 Bromine嗅 Bromobenzene溴苯 Bromoethane溴乙烷Bromoethyl methyl ether, 2甲基醚,2 Bromoform氯仿Bromopropane, 1丙烷,1 Butadiene丁二烯Butadiene diepoxide, 1,3丁二烯二聚物Butane, n正丁烷,n Butanol, 1正丁醇 Butene, 1保松泰 Butene, 1丁烯Butoxyethanol, 22-丁氧基乙醇 Butyl acetate, n乙酸正丁酯 Butyl acrylate, n丙烯酸正丁酯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表

. Chinese Name Gas English Name 对应中文名称气体英文名称氧化乙烯Acetaldehyde Acetic Acid 醋酸醋的醋酐Acetic Anhydride Acetone 丙酮Acetonitrile 氰代甲烷 乙炔Acetylene 丙烯荃Acrolein Acrylic Acid 压克力的酸丙烯腈Acrylonitrile 丙醛﹑乙烯甲醇Allyl alcohol 氯丙烯Allyl chloride 烯丙基氯﹑3-Ammonia 氨,n 戊完基醋酸盐Amyl acetate, n

Amyl alcohol 戊完基酒精Aniline 苯胺 =茴香醚苯甲醚Anisole 三氢砷化﹑胂Arsine , 石油臭气Asphalt, petroleum fumes 柏油苯甲醛Benzaldehyde Benzene 苯Benzenethiol 硫醇 氰苯﹑苯甲精Benzonitrile Benzyl alcohol 苯甲基酒精Benzyl chloride 苯甲酰氯Benzyl formate 苯甲基蚁酸盐 联苯基Biphenyl Bis(2,3-epoxypropyl) ether 醚Bromine 嗅 溴苯Bromobenzene Bromoethane 溴乙烷,2 甲基醚Bromoethyl methyl ether, 2 Bromoform 氯仿 1 Bromopropane, 1

丙烷,. . 丁二烯二聚物Butadiene diepoxide, 1,3 ,n 正丁烷Butane, n 正丁醇Butanol, 1 Butene, 1 保松泰Butene, 1 丁烯 丁氧基乙醇2-Butoxyethanol, 2 Butyl acetate, n 乙酸正丁酯Butyl acrylate, n 丙烯酸正丁酯Butyl mercaptan 丁硫醇 2 丁胺,Butylamine, 2 丁胺Butylamine, n 莰烯Camphene 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 Carbon tetrabromide 四溴甲烷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碳酰硫化物Carbonyl sulphide Chlorine 氯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 (CFC)

江西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江西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印刷业) 编制说明 (报审稿)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1部分:印刷业)》编制组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标准制定主管部门: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标准编制牵头单位: 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协作单位: 赣州市环境监测站、宜春市环境监测站、景德镇市环境监测 主要起草人员: 储险峰、陈谊、钟鸿雁、康长安、邹新、徐洁、罗小龙、于雯、刘敏、李文辉、胡巍。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标准编制过程 (2) 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5) 2.1印刷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5) 2.2标准制定必要性 (6) 3 印刷业发展概况 (14) 3.1印刷业行业分类 (14) 3.2我国印刷业发展概况 (14) 3.3江西省印刷行业概况 (16) 4 印刷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0) 4.1印刷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节点 (20) 4.2印刷行业VOC S末端治理防治技术 (25) 4.3我省印刷企业VOC S 排放现状 (28) 5标准制定原则及思路 (36) 5.1标准制定的原则 (36) 5.2技术路线 (37)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8) 6.1标准的适用范围 (38) 6.2标准的结构框架 (39) 6.3术语与定义 (39) 6.4污染控制标准值形式 (42) 6.5污染因子的选择 (43) 6.6排放控制要求的确定及依据 (46) 6.7排气筒高度的规定 (64) 6.8监测与监控要求 (65) 6.9生产工艺和环境管理要求 (66) 7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69) 7.1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 (69) 7.2实施本标准的技术分析 (69)

DB3301T+0277—2018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DB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 3301/T 0277—2018 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2018-12-30发布2019-01-30实施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6) 5 监测要求 (8) 6 实施与监督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方法 (1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便携式仪器法测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 (14)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20)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纺丝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26)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法律和法规,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杭州市印刷、工业涂装、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促进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工业涂装、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的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要求。本标准颁布实施后,国家和浙江省发布的相应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涉上述行业污染控制要求的,当其严于本标准或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时,执行国家和浙江省行业型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新建污染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污染源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并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 本标准附录A~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杭州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杭州市环保产业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应巍、唐伟、夏阳、卢滨、何校初、井宝莉、杨超、张奇漪、施明才、陈超、沈小东、沈鸿海。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doc 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ZHJC/JL001 pH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ZHJC/JL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ZHJC/JL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ZHJC/JL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ZHJC/JL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I ) ZHJC/JL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ZHJC/JL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ZHJC/JL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I ) ZHJC/JL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ZHJC/JL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ZHJC/JL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ZHJC/JL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ZHJC/JL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ZHJC/JL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ZHJC/JL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ZHJC/JL025 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ZHJC/JL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部分表面涂装行业》解读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解读 发布日期:2018-05-16浏览次数:来源:作者:为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省环保厅组织制定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DB37/ 2801.5-2018),已经省政府批准,由省环保厅和省质监局联合发布,将于2018年10月23日起实施。为方便公众全面了解该标准编制的背景、主要思路、技术可行性等,现做以下解读: 一、为什么要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源于化工生产、燃料涂料制造、溶剂涂料使用等过程,部分VOCs 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可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表面涂装行业的涂装工序属于溶剂涂料的使用过程,是环境空气中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我省是表面涂装行业大省,除汽车制造、家具制造、铝型材工业外,我省具有涂装工序并产生VOCs排放的规模以上涂装企业(不含汽车修理与维护)有1000余家。表面涂装相关企业使用的溶剂和涂料种类繁多且用量大,部分企业生产车间及涂料贮存车间密闭性较差,且未能配备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导致VOCs排放量大,并以无组织排放为主。因此,制定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标准对于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有什么特点 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与涂料类型和涂装技术有关。涂装相同面积

时,使用油性涂料产生的VOCs最多,水性涂料次之,粉末涂料最少;使用空气喷涂技术产生的VOCs最多,静电喷涂和刷涂等工艺产生的VOCs较少。我省多数表面涂装企业生产过程中仍然使用油性涂料和空气喷涂技术,导致VOCs排放量大。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量与车间密闭性及末端治理措施也有很大关系。很大一部分表面涂装企业的生产车间为半封闭形式,生产设备分布不集中,部分企业只对污染较集中、较严重的喷漆工位、烘干工位等工位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而大部分有机废气仍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且部分企业未采取有效的末端治理措施,或仅安装水吸收、活性炭吸附等简易VOCs治理设施,对VOCs处理效率较低,使VOCs排放量高。 三、目前表面涂装行业可行的VOCs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表面涂装行业VOCs废气治理可分为防、治两条途径。“防”主要是源头控制,即通过提高低有机溶剂含量的环保涂料(水性涂料或粉末涂料)的使用比例,改进涂装工艺技术(静电喷涂、刷涂、滚涂等),研发智能化涂装测试线,涂装车间充分密闭等方法,减少VOCs产生。“治”主要是对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VOCs废气进行收集净化处理。结合省内典型表面涂装企业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结果,表面涂装行业VOCs废气较高效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催化燃烧(RCO)和高温焚烧(RTO)等。 从我省表面涂装企业涂装工艺水平、污染控制技术及调研实测数据来看,企业采取原料调整、改进喷涂工艺或喷涂技术、配套高效的污染治理设施等方式完全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我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下同)综合治理,降低VOCs的排放总量,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注重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分阶段完成全市VOCs污染整治任务,大幅减少重点行业VOCs排放,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化工企业通过源头控制、工艺改进、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生产环节和废水废液废渣系统密闭性改造、罐型和装卸方式改进等措施,表面涂装企业通过改用环境友好型涂料、提高喷涂效率、安装末端废气处理设施等措施,包装印刷企业通过改用环境友好型油墨、在末端建立密闭废气收集系统、有机溶剂回收利用等措施,全过程控制和减少VOCs排放。到2016年底,基本完成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污染治理,企业工艺装备、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大幅提升,重点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已建成治理设施稳定运行,稳定达到相关控制标准和要求。 二、重点治理行业 重点治理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行业。 三、治理标准及要求 (一)化工行业 产生VOCs污染的企业均应采用密闭化的生产系统,封闭一切不必要的开口,尽可能采用环保型原辅料、生产工艺和装备,从源头控制VOCs废气的产生和无

组织排放。治理后橡胶制品行业达到《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要求,其它化工企业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要求。 1.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建立“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体系,细化工作程序、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泄漏浓度限值、修复要求等关键要素,对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发生泄漏的设备与管线组件,设置编号和标识,定期检测、及时修复,防止或减少跑、冒、滴、漏。 2.加强有组织工艺废气排放控制。工艺废气应优先考虑生产系统内回收利用,难以回收利用的,应采用催化燃烧、热力焚烧等方式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回收排入火炬系统的废气;火炬应按照相关要求设置规范的点火系统,确保通过火炬排放的VOCs点燃,并尽可能充分燃烧。 3.严格控制储存、装卸损失。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设施应在符合安全等相关规范的前提下,采用压力罐、低温罐、高效密封的浮顶罐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的拱顶罐,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应在采用内浮顶罐基础上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等处理设施。挥发性有机液体装卸应采取全密闭、液下装载等方式,严禁喷溅式装载。汽油、石脑油、煤油等高挥发性有机液体和苯、甲苯、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过程应优先采用高效油气回收措施。运输相关产品应采用具备油气回收接口的运输工具。 4.加强废水废液废渣系统逸散废气治理。废水废液废渣收集、储存和处理处置过程中,应对逸散VOCs和产生异味的主要环节采取有效的密闭与收集措施,确保废气经收集处理后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禁止稀释排放。 5.加强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制定开停车、检维修、生产异常等非正常工况的操作规程和污染控制措施,非正常工况下生产装置排出的含挥发性有机物的物料、废气和检维修前清扫气应接入回收或净化处理装置。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 1、接受任务 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 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 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 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 (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 (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 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 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 4、现场采样 (1)气态污染物采样 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

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 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 (2)颗粒物采样 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 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 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 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 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 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 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 6、样品转移、交接 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 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规范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 ****—2016 固定污染源废气挥发性有机物 监测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6.07.01) 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测定项目的确定 (2) 5 监测方法的选择 (2) 6 采样技术要求 (3) 7 样品的运输和保存 (5) 8 结果与计算 (6) 9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苯系物的测定气袋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或总烃标准监测方法表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特征项目标准监测方法表 (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检测流程 (16)

北京市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ICS13.040.40 Z60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1201—2015 印刷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printing industry 2015-05-13发布2015-07-01实施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排放控制要求 (3) 5监测与检测 (5) 6实施与监督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工艺措施和管理要求 (7)

前 言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北京市印刷业关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按本标准执行,不再执行DB11/501—200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5月13日批准。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北京印刷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聂磊、王敏燕、潘涛、栾志强、张伟、邵霞、任玉成、李国昊、高喜超、刘木兴、任培芳、袁勋、闫磊、李靖、何万清、王海林、高美平

挥发性有机物VOC处理进展概述

挥发性有机物VOC处理进展概述

挥发性有机物VOC处理进展概述 一、有机废气的各种净化方法 1.1吸附法 吸附法是一种从有机废气中去除可吸附的VOC组分或回收溶剂的一种传统方法。吸附操作的原理是在气相中需要分离的气体组分(吸附质)可以选择性的与固体表面(吸附剂)相结合,然后再经解吸又回到气相中,通常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VOC的净化主要采用物理吸附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吸附法可以吸附浓度很低的(甚至痕量)组分,经解吸后可大大增浓,因而可以从废气中出去溶剂蒸气和最后经分离来回收溶剂。它有很多优点:不需要水,不需要辅助燃料,而且能适应废气浓度的变化和吸附卤代烃类和含无机物的挥发组分。 典型的吸附等温曲线如图3所示,工业上吸附等温曲线方程常用经验公式表示,其中与最事实最吻合的是由布鲁诺(Brunauer)、埃麦特(Emmet)和泰勒(Teller)于1938年在兰米尔方程基础上提出的描述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方程(BET方程)。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气体混合物通过填装固体吸附剂的床层时,要分离组分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当吸附剂达到饱和时,被吸附的物质通过加热或减压而解吸,在这个过程中吸附剂得到再生。由于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较低,因此至少需要两套吸附器来完成吸附、解吸的连续操作过程。若用热空气或过热蒸汽来解吸,则不仅可以使床层温度升高,而且可使要吸附的气体组分的分压降低;分离出的气体组分就处于热空气或水蒸气中,经冷却、冷凝分离。在用水蒸气解吸的情况下,由于大部分的VOC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经冷凝而成为两相,因此很容易分离。 有机废气净化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或活性焦炭,因为它们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而且对非极性物质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而对极性物质如水的吸附性能很差,因而就有可能方便的用水蒸气再生。

我国各领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控制标准

我国各领域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控制标准 国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标准 39年8月15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HJ/T293-XXXX》,将于12月1日实施如表3-7所示,这是中国首次对工业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做出具体规定。 表3-7汽车涂料清洁生产标准的指标要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生产(g/m2) 涂料一类二级三级备注2C2B涂料3C3B涂料4C4B涂料5C5B涂料≤30≤40≤50≤60≤50≤60≤70≤80≤70≤80≤90≤100一级是国家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是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是中国XXXX清洁生产的基本水平9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6月1日制定了《英国24409-XXXX》,以限制汽车涂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含量本标准对汽车用涂料进行了细分。在本标准中,汽车涂料分为两类:甲类为溶剂型涂料,分为热塑性、单组分交联型和双组分交联型;乙类是水性的(包括电泳涂料) 汽车表面涂装工艺所用原材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应符合表3-8和表3-9的要求。 表3-8 A涂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 涂料品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量溶剂含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克/升)底漆、中间漆、底色漆(效果颜料漆、纯色漆)、过面漆、底漆中间漆底色漆(效果颜料漆、纯色漆)过面漆、天然色漆双组分交联底漆、中间底漆(效果颜料漆、纯色漆)≤770苯≤0.3甲苯、总乙苯和

二甲苯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二甘醇丁醚醋酸酯总量≤0.03热塑性单组分交联类型≤750 ≤550 ≤750 ≤580 ≤670 ≤750清漆自然色光≤560 ≤630注:1。涂料供应商应提供能够确保应用的组分比和稀释比范围。测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受限溶剂的含量项目时,应在准备好组分比例和最大稀释比例后进行测试。2.用于汽车发动机、排气管和其他零件的耐高温涂层被归类为底漆。在单组分交联类型中,用于3C1B(三涂层干燥)涂覆工艺的第一和第二涂层被分类为底涂层类别3.当产品用作不同的油漆品种时,应执行最严格的要求。例如,对于在双组分交联漆中既可用作纯色漆又可用作自然色面漆的产品,应实施自然色面漆的指标。表3-9 B类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限值 涂料品种限值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甲醚醋酸酯、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乙二醇丁醚醋酸酯≤0.03——水性涂料(包括电泳涂料)粉末、光固化涂料的溶剂含量%总量注:对于水性涂料(包括电泳涂料),涂料供应商应提供施工比例当测试有限溶剂的含量时:不要加水,在测试前混合各组分和溶剂(例如,当需要应用产品时,应添加溶剂,并且应在测试过程中添加)。 北京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标准 北京市发布了《XXXX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并于1月在XXXX实施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固定污染源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包括汽车涂料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控制。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1部分:汽车制造业

ICS13.020.40 Z 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 2801.1—2016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1部分:汽车制造业 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 Part 1: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2016-07-06发布2017-01-01实施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要求 (3) 5 监测要求 (5) 6 实施与监督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确定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外推法 (7) 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8) 附录C(规范性附录)单位涂装面积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核算 (9)

前言 DB37/ 2801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已经或计划发布以下部分: ——第1部分:汽车制造业; 第2部分:铝型材工业; 第3部分:家具制造业; 第4部分:印刷业。 本部分为DB37/ 2801的第1部分。 本部分规定了山东省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和监测要求,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有关要求。山东省汽车制造业排放水污染物、除挥发性有机物外的其他大气污染物、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相应的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济南市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颐华环保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史会剑、谢刚、马召坤、袁琦、吴彤、赵红、胡欣欣、李玄、孙辉。

江苏省文件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

ICS:13.040.40 Z60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3151—2016 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Emission standard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or chemical industry 2017-01-10发布2017-02-01实施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目次 前言.................................................................................................................................................................... I 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2) 4排放控制要求 (4) 5监测要求 (6) 6实施与监督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确定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等效排气筒有关参数计算方法 (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企业建立VOCs排放和控制台账的基本要求 (12)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控制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促进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监测及监督实施要求。 本标准是化学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的基本要求。本标准未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或地方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实施后,国家或本省另行发布的相关标准严于本标准时,应执行其相关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制定。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江苏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