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区域创新环境评价与分析_许婷婷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区域创新环境评价与分析_许婷婷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区域创新环境评价与分析_许婷婷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区域创新环境评价与分析_许婷婷

营销环境分析报告

营销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人口环境:荣昌县总人口82万人,全县常住人口为66.13万人,人口密度751人/平方千米,并保持增长态势.这表明夏士莲在荣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营销机会也多。随着荣昌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消费者更追求时尚、健康、自然的洗发产品,而夏士莲也正具备这样的特点,所以夏士莲洗发水在荣昌市场的前景是可观的。 经济环境:荣昌县经济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2011年荣昌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5526万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253元,比上年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80元,同比增长13.8%;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093687万元,比年初增长21.2%。这表明人们的购买力明显增强,如果夏士莲可以采取方式刺激人们的需求和消费欲望,这里将会有很大一块市场。 社会与文化环境:荣昌县整个环境一直很不错,人们的环保意识,绿色消费理念很强,夏士莲处在荣昌这个位置,是很容易与整个荣昌的环境融为一体的。还有,荣昌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求更时尚、更美观的物质,洗发水也并不例外,如果夏士莲能将功效与时尚结合起来,那将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青年人,他们更喜欢追求名牌的东西,追求个性化的东西,但是荣昌县市民的消费水平还达不到可以让他们随时都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水平,因此,他们在选择产品时有比较慎重。 政治环境:荣昌县是直辖市重庆的一个县城,重庆市的经济政策是很多的,相比其他省有很多优惠政策,夏士莲在荣昌发展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科技环境: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了,同时提供了许多创新产品和便捷服务,比如一些网站和自助缴费机等,方便顾客与厂商联系沟通。 微观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省级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江苏)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省级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以江苏为实证分析 班级: 国贸11401 序号: 9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编写人: 黄韬 二零壹陆年六月 I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各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带之间以及省际、省内之间的较大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状态。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1952~1978年)、非均衡发展(1979~1993 年)、区域共同发展(1994~2000 年)、促进苏北大发展(2001~2002年)、沿江开发(2003~2009年)等5个阶段[1]。但由于地理、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差异较为显著,这也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省内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其中苏南以沪宁线处于由轴线向网络化发展阶段,苏中处于由点向轴线发展的阶段,苏北处于增长极发展阶段。本文主要以GDP为测度,从投资和地理等方面探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针对这些方面给出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差异投资 GDP 前言(为什么) 关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我们总是试图在寻求解决办法,虽然让区域间实现完全平衡是不可能的,但尽力去缩小差异,避免过大的区域间经济差异以保证区域间的居民不存在过大的贫富差距则是必要的。找到造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在仍然保持各区域经济向上发展的同时,均衡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感提高。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解放经济,充分调动生产力,例如:若从MPC(边际消费倾向)角度分析,MPC往往随着收入的递增而递减,这也就是说当一个地区的经济越趋近于平衡(体现在居民间收入更平衡,可用基尼系数衡量),则该地区的消费支出越大,根据凯恩斯乘数理论,则对于该地区的总收入或者说总产出将达到倍增效果。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在重视地区发展时,不能单一以总量指标来一决高低,在某种意义上经济均衡的地区,发展的后力更足。同时,这也就是写这篇论文的原因。 一.研究区域简介 江苏,简称“”,省会,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三角北翼,拥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从南贯北。公元1667年因东西分置而建省。江苏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1.12%,人均面积在中国各省区中最少。江苏地形以为主,平原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占江苏面积的70%以上,比例居中国各省首位。2015年,江苏达7976.3万人,居中国第5位。2015年,江苏13市GDP全部进入中国前100名,达87995元人民币[1],居中国各省首位。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全国各省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水平。二.现状 ①整体区域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华东经济中心“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成员,依托十分优秀的地理位置,和一定的政策扶持,成为了中国省域经济的标杆。从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商业市场报告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环境简要分析 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好成绩。党的十六大又产生了新一届领导人,顺利完成了新老交替,绘就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入世以后,中国加速了开放的步伐。200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长率达8%,进出口总额高达6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虽然遭受了SARS的影响,但投资与出口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内需也有稳步的增长,上半年经济仍然取得了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速度。据预测2003年中国GDP增长将超过百分之八点二的增长,2004年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百分之八点四。中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体现了政府立足长远、高起点、高规划的战略,为今后几年、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广阔的空间。可以预见的是,2005年的探月计划,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更是方兴未艾。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国内外各方面专业人才的不断汇聚,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资金的投入,使城市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消费市

场的巨大潜力得以不断地被挖掘,这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切实地提高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保证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与稳定。 本项目地处上海这个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我们有必要对上海的经济发展程度、市场消费能力、商业与房地产发展等影响本项目未来运作的关键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

一、上海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概述 在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借助邓小平南巡的改革之风,不仅引起全中国的注意,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许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登陆,外资的强力介入和国内企业内力的增强为上海高速稳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GDP增长率 据统计,上海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08.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全年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增长12.1%;第三产业增长10%。各大产业发展态势均呈上升趋势,上海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将不断提升。 自1992年以来上海已连续10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2002年人均GDP达5000美元,稳居全国各省级地区之首,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预计未来几年,上海的经济将继续保持这一运行态势和速度。 至2010年,上海将可能成为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地区。健康的国民经济为房地产业和商业的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2.外商投资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估指标系统的构建及综合评价方法

一、引言 投资环境(Investmentclimate)指投资对象在进行投资时所面临的、影响投资行为的自然、经济、科技、管理、社会、法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称。实际上,投资环境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的系统。它包含了对投资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市场化 程度、竞争状况、人力资源、信息渠道、资金融通、纳税负担、社会服务、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秩序、 政治形势等这些有利或不利的条件与因素涵盖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法律、自然地理、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吸引外资的强大“磁场”。因此,自从世界各国从 20世纪60年代开始利用各种指标对其投资环境的优劣和吸引投资者的力度进行评估、监测以来,采用评估指 标及评估方法进行投资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区域吸引资金流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建国5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成就 之高,有目共睹。进入新世纪,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较低,货币坚挺,外债结构合理, 国际收支平衡有余,进口类关税不断降低,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加上国家已经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更进一步促使投资环境的改善,中国可望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青 睐的比较理想的投资场所。 中国及其大陆31个省级区域(注: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除得益于国家 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的要素禀赋、制度变迁、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环境、法律法 规外,还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效果、外部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关联密切。面对新世纪和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重组,研究如何构建衡量投资环境优劣及其吸引力大小的指标体系,并研究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对投资环境进行 定量评估,为我国及各个区域评价投资环境质量的好坏、吸引力的大小,及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和决策 的实施,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定量化的参考依据,意义非同寻常。 国外关于通过统计指标或建立指标体系评价投资环境优劣方法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些 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投资冷热图法(冷热图法)、投资环境评分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关键因素评 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分析评估法等。中国关于投资环境评价的研究,是在 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对大陆各个省市区的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不少学 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主要归功于统计资料的逐步健全和分析工具及技术的支撑。王慧炯、闵建蜀[1]采用 关键因素评估法(又叫体制评估法,专门为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设计)主要从体制的角度按照降低成本、 发展当地市场、获得原料供应、分散投资风险、追逐竞争者、获得当地生产和管理技术等6种投资动机出发, 选择若干关键因素,并采用多因素评估法计算总分来评价投资环境;鲁明泓[2][3]先后分别选择了11项和 10项指标对中国大陆29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和4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作了综合分析和评估;郭信昌[4]、张敦富[5]等人也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不可否认,上述研究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作了较大贡献,但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或者单从宏观方面来阐述,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考查 与定量评估做的还不够;或者只分析硬环境而忽视软环境;或者选择的因素指标虽然包括了投资环境的几个方面,但其使用的统计资料相对单一,而且总量指标(绝对)指标过多而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嫌少,未能全面地 涵盖投资环境的方方面面,因而分析方法虽然比较科学,但结论却前后相差太大,使得这些评估结果未能科学 而准确地衡量和反映中国各个区域投资环境的实际情况,有些结论也与人们通常的看法相差较大,令人难以接 受或让人信服。为什么这些研究的结论差别如此大呢?笔者认为关于中国投资环境的分析研究,主要的缺陷和 不足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选择的指标太少,更没有能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系统,从而致使在指标体系选择 方面有一个共同缺点,即没有或很少涉及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定性打分代替定量指标过多, 把西藏也排除在分析和评估之外。另外,评价方法也显得较为单一。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方法论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方法论3 金 笙 刘 冰 刘 鑫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原则、内容及其发展阶段,着重介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并在其方法中主要对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方法做了详细的分析介绍。这些技术方法将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方法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7)02-0127-05 1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的概念 111 区域环境的概念 区域环境一般是指某一空间地域的自然作用与人为活动过程的全系统,区域环境是一个含自然、社会、经济的整体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物质、能量、信息的相互作用和转换的复杂过程。该系统不是孤立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必须遵循开发系统的特性与原则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指应用科学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揭示该区域环境中正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与发展过程的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规律。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或满足研究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使该区域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总体要求。 11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及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关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自1969年在美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后,作为防治污染、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已被各国普遍接受,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传统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暴露了自身的缺陷,如无法预测区域开发活动的总体环境影响等。为改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存在的缺陷,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是在战略层次上,也就是在政策、规划和计划((PPP)层次上的EIA。一个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由战略目标和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方针、政策、规划、计划和方案所组成的。因此有人把SEA概括为是对政策、规划和计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综合的评价过程,SEA很多是解决区域性的EIA问题。目前国外的SEA大多数还是围绕发展规划和计划进行的,陆续地开展了一些具有战略评价性质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政策评价较少。因此, SEA既是对EIA的发展,又是对EIA的改善,还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REIA是SEA重要组成部分。 21区域环境影响的评价原则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发的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它是区域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预测性、规划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工作。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REIA应将区域内所有要进行的已完成的开 2007年3月 第35卷 第2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urnal of L iaoning Universit y(Philosophy and S ocial S ciences) Mar.2007 Vol.35 No.2 3收稿日期:2007-01-04 作者简介:金 笙(1965—),女,北京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数量经济、计量经济、经济理论。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 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 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表1 2007年江苏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1]苏南苏北差距的扩大,引

创新环境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_党文娟

创新环境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党文娟,张宗益,康继军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0)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个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环境很不平衡。本文运用全国各个地区的数据,采用计数模型中的负二项分布negatiti ve-b i nom i a l方法分析了区域环境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对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还不明显,但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原创性的发明专利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区域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积极进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发挥各地政府的创新引导作用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区域创新能力;计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8)03-0052-06 The I mpact of Regional I nnovation Environ m ent o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DANG W en-juan,Z HANG Zong-y,i KANG Ji-j u n (School of Econo m ics and Business Adm inistration,Chongq i ng Universit y,Chongq ing400040,Ch i na) Abstrac t:O ur na ti ona l econo m ic deve l op m ent i m ba l ance l eads to t he d iffe rent levels of reg iona lm arke ti zati on prog ress and government i nterventi on.T his paper ana l y ses t he e ffect o f reg iona l env iron m ent on reg i ona l i nnovati on capab ility a dopt N egative-bi no m ial m et hod i n counti ng mode l based on the reg i onal patent.It show s that the gove rn m en t has no d i sti nct infl uence on i m prov i ng t o ta l reg i onal i nnova ti on capab ility,but has the acti ve i n fluence on t he i nven tion patent wh ich i m prov i ng capability o f i ndependent i nnovati on and strengthen i ng orig i nal science and techno l ogy explo itati on ca pab ility.R eg i onalm a rke t deve l op m en t has an i m portant i m pac t on reg iona l i nnov ati on capability.The level o f reg i onal m arketization is an i m portant fac t o r o f reg i ona l i nnovati on capability.On l y i m prov i ng reg iona lm arke ti zati on degree and govern m enta l i nnovati on gu i dance f unc tion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reg iona l i nnovati on capability. K ey word s:t he leve l of m arketization;the level o f gove rn m ent 一、引言 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Todtli n g(1992)[1]对区域资源相同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有些区域资源相同,但是创新能力相差很大。说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仅由资源因素所决定,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行为主体能力、主体之间互动能力。不同产业创新能力可能不同,由于部门专业化、功能和组织特征,导致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别。Brac zyk、Cooke等(1998)[2]研究认为,区域创新能力差 收稿日期:2007-09-08 修回日期:2008-03-05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70525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 J L010)。 作者简介:党文娟(1972-),女,陕西韩城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区域创新等。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585532954.html, 1

目录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 第一节国内环境分析 (3) 一、国民生产总值 (3) 二、固定资产投资 (3) 三、财政与金融 (5) 四、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 (6) 五、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7) 第二节国际环境分析 (8) 2

3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环境分析 一、国民生产总值 2014年中国GDP 突破10万亿美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 306739亿元,增长8.1%。 图表- 1: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固定资产投资 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983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208107亿元,增长13.2%,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281915亿元,增长16.8%,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204515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4681亿元,增长0.7%,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66918亿元,增长13.5%,增速与1-11月份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2916亿元,增长17.1%,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86669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6.5%,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3.1%,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0.3%,增速提高3.4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6.6%,增速回落8.1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227452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41644亿元,增长17.2%,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25980亿元,增长17.5%,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477023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11986亿元,增长8.7%,增速回落0.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11090亿元,下降0.3%,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25371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11月份提高3.5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476634亿元,增长15.9%,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8785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1-11月份持平;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06478亿元,增长13.6%,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530833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4.1%,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增长8.6%,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14.4%,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6.3%,降幅缩小1.3个百分点;其他资金下降5.1%,降幅扩大1.4个百分点。 4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等标污染负荷:把某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稀释到相应的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用以评价各污染源 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2.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 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3.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4.等效连续A声级:考虑了某一段时间内的噪声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并以一个A声 级值去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5.环境风险评价: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6.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7.区域环评: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质量要求,推算出的达到该目标的污染物最大允 许排放量。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推荐下载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成因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两个率先” 全局,坚持“富民优先”、“科 教优先”、“环保优先” 、“节约优先”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 “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总体上呈现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趋向和特征。 从十六大以来的情况看,江苏经济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结构的变化反映的是经济发 展最为深刻的变化。近年来,江苏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着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 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潜力大、成长快、爆发力强、附加值高,发展新兴产业是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方向。自2006年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会议以来,我省就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集中力量在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领域寻求突破。省委省政府确定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我省服务业占GDP 比重偏低。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 占比达到67.3%,发达国家有的已达到80%,我省还不到40%。为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总体思路,决定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2009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1.5%,从业人员占到46.6%。 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到2012年,四大传统产业实现“五个 明显提升”,即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江苏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大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坚决淘汰钢铁、水泥、小火电等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全省共关闭小火电机组760万千瓦,占全国15%,近三年关闭小化工4685家,其中沿太湖流域关闭2000多家。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关祥勇, 王正斌, GUAN Xiangyong, WANG Zhengbin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刊名: 科技管理研究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年,卷(期):2011,31(21) 参考文献(8条) 1.王锐淇;彭良涛;蒋宁基于SFA与Malmquist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9) 2.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区域创新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实证检验 2009(02) 3.史修松;赵曙东;吴福象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03) 4.张宗益;张莹创新环境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软科学 2008(12) 5.李习保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期刊论文]-管理世界 2007(12) 6.虞晓芬;李正卫;池仁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现状与原因[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5(02) 7.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期刊论文]-科研管理 2004(04) 8.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2) 200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85532954.html,/Periodical_kjglyj201121005.aspx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人们普遍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地实施区域规划环评是当前重大的研究课题,在以预防污染为前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区域性规划环评主要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评判标准,这样可以针对“规划”之下的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改善,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标签:区域性;规划;环评;基本内容;要求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之下,要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展专项区域性规划,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相关部门的统筹部署之下,区域性规划环评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选择适宜发展的行业,保障区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安全,从而避免对区域性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设定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危机正在社会大范围内拓展,这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性的事件和危机。尽管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低端产品及服务,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状态,需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治理,而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则是首要的环节。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要以区域环境安全为前提,对于不同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情况,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了解,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区域规划发展方向和规模的设计,要对区域的行业和空间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最终使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和统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下,获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及其发展 区域性规划环评是在规划的编制阶段,在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等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对于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科学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其重点在于对不同区域的地域性规划、部门性规划、产业性规划的评价,它体现在规划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区域的产业发展、区域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方法研究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方法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区 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首要任务是基于当地的环境变化情况,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 核心,通过对各类影响因素的研究和分析以及评价指标和体系构建,指导区域的 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分析区域环境影响 评价的现状与局限性,提出区域环境影响的评价原则及方法,为推动区域环境影 响评价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方法 引言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开展比较早,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的开展可 为战略环境评价(SEA)的进行提供更为充分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根据我国多 年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实践以及借鉴国外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与经验,初步提出一个区域环境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为促进SEA的开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1区域环境评价概述 1.1区域环境评价的基本内涵 区域环评(Regional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REIA),全称为区 域环境影响评价。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区域发展规划为 依据,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 上制定和选择相关环保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行动规划或方案,同时也为 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该区域内所有建 设项目的行为,包括开发和改建项目。评价的重点是为区域内未来建设项目的布局、产业结构等提出理论式整体优化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同时协调人文环境与 区域项目开发建设行为之间的矛盾,为制定区域环境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1.2区域环境评价工作的意义 区域环境评价为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实现人与自然环 境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①有利于区域形象定位。区域环评工作有助于了解区域环境状况和预测建设项目在区域带来的环境问题,以此 来展开整体区域宏观规划的工作,对区域的形象定位做出科学判断,避免规划决 策中产生失误。②对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源头提出预防的对策和措施,有利于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区域开发活动对区域内自然生 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③有利于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区域开发活动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环评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公众参与意味着环境保护 问题的扩大化和大众化,这在一定程度宣传了环保知识,增强了民众的环保意识,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后反过来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公众对区域规划、建设项目投产的参与度,推动区域环评的快速发展。 2区域环境评价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现状 中国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拓展,具有环境管理建设的指 导意义,在城市改建与扩建、建设项目开发、资源整治与运用方面意义重大,相 关研究单位从程序与方法的研究角度分析,采用总量控制与环境承载分析相结合 的方式,强调规划管理的重要意义,以规划管理控制为核心。不过与之相比,环 境影响分析技术的运用分析能力较弱,仍然以多项活动简单地叠加为主。同时, 环境影响评价忽视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难以实现全民监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