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制造业增长的外部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_于春海

我国制造业增长的外部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_于春海

我国制造业增长的外部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

于春海副教授

在外向型增长战略之下,我

国制造业的增长在生产层面依赖于国际分工体系下的全球和地区性价值链条,在需求层面依赖于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的需求状况。近年来,次贷金融和经济危机不断冲击既有的国际分工格局和市场环境,由此引发对我国制造业增长前景的普遍担忧。为此,我们需要首先厘清我国制造业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的具体实现机制,也就是说,全球和区域价值链条以及国际市场条件是如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向影响我国制造业增长动力的。在此基础上,考察近年来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分析全球和地区价值链条是否发生了趋势性调整,国际市场需求条件是否发生根本性变化。最后才能辨别我国制造业增长的外部条件的变化性质。

一、我国制造业生产过程依附于

亚洲区域内生产价值链条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制造业分工调整和产业转移过程深入到产品内部,根据同一产品内部不同生产环节和工序的要素投入要求,把不同生产环节和工序配置到具有不同区位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的基础从一国在最终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演变为一国在价值链条的特定环节上的比较优势。

由此带来“全球制造”和“全球

价值链”的概念。

随着全球产品内分工的发展和

全球生产价值链条的形成,我国逐

步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最终产品加

工和组装基地。我国大量进口中间

产品,在国内加工组装成最终产

品,然后出口国际市场。这表现为

我国进口中间产品再出口比率的显

著提高,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

比显著降低。2000年至2012年,

我国中间产品进口的再出口比率从

26.93%增至50.21%;出口的国

内增加值占比从81.19%降至

67.37%。从亚洲地区的横向比较

中可以看出,在20世纪90年代,

我国总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占比在亚

洲主要发展中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

处于较高水平,高于亚洲地区的平

均值。在2000年之后,我国的这

一指标显著降低。2005年以后,

我国的这一指标比亚洲地区平均值

低了10个百分点以上。

在我国细分的出口类别中,

农、林、狩猎、渔业和采矿等初级

产品和服务业出口中包含较高的国

内增加值成分,国内增加值占比高

于总体水平;出口的国内增加值成

分较低的产品集中在制成品,特别

是其中的木制品、纸张和纸制品

等,化学和非金属矿产品,基础金

属和金属制品,机器和设备,电子

和光学设备,交通设备等出口产

品,国内增加值占比都低于总体水

平。2000年至2005年是我国出口

的国外增加值占比上升最快的一个

时期。在此期间,我国总体出口的

国外增加值占比上升了17.6个百

分点,而制成品中的木制品、纸张

和纸制品等,化学和非金属矿产

品,基础金属和金属制品,电子和

光学设备类产品的上升幅度均超过

20个百分点。2005年之后,其他

类别制成品出口的国外增加值占比

趋于下降,但是机器和设备作为我

国最大类别的出口产品,国外增加

值占比依然在提高。

进一步分析我国出口产品国外

增加值的来源构成。我国出口价值

的最大国外来源是东亚和东南亚,

2000年、2005年、2008年和2009年

所占比重分别为48.9%、46.3%、

39.7%和41%。第二大国外增加值

来源是未细分类别的国家,这当中

有一半左右来自沙特阿拉伯、俄罗

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和巴

西等大宗产品出口国。第三大国外

增加值来源是美国和欧盟15国,在

来自欧盟15国的增加值中,法国、

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

占据了50%以上。

我国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欧美

发达经济体以及资源性产品出口国

的增加值,体现了传统的产业间和

产业内分工关系;所包含的东亚和

02国际贸易2014年第2期

东南亚其他经济体的增加值,体现了21世纪以来逐步形成的产品内分工关系。事实上,21世纪以来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使得亚洲地区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统一的生产价值链条,中国是这一链条上的最终产品加工和组装中心,日本、NI-AEs以及其他ASEAN国家是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供给方。2000年以来,中国逐步成为亚洲经济体最重要的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出口目的市场。2000年至2009年,在中国以外的亚洲经济体的总出口中,对中国的中间产品出口占比从7.3%升至16.2%。在亚洲主要经济体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出口中,中国作为目的市场的份额显著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制造业的增长过程中,亚洲地区性价值链条的重要性超过区域外的全球性价值链条。我国制造业对亚洲区域内生产价值链条的依赖主要表现为对东亚和东南亚所生产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依赖,这当中体现的是新型产品内分工关系;对区域外全球表现为对外部自然资源供给的依赖,以及对欧美发达经济体供给的关键设备和技术的依赖性,这当中体现的主要是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关系。

二、支撑我国制成品出口增长的

外部需求力量及其变化

我国制造业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不仅表现在生产过程对亚洲区域性价值链条和全球价值链条的依赖,而且还表现在对区域外市场的依赖上,特别是对欧美市场的依赖。亚洲地区的生产价值链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欧美需求驱动的,作为这一链条上的最终加工和组装环节,中国自然也就成为对欧美市场

的出口平台。从这样的特殊地位出

发,对欧美市场的制成品出口能否

顺利增长,就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

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又可以分解为

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我国在欧

美市场上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经济

体的替代;其次是欧美市场的总体

需求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

制成品对美出口在全世界对美制成

品出口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特别是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成为美国市

场最大的制成品来源国。2000年至

2012年,我国对美制成品出口在全

世界对美制成品出口中的占比提高

了16.8个百分点,从5.5%增至

22.3%。我国对美国制成品出口的增

加,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对亚洲其

他经济体的替代,特别是对东亚和

东南亚经济体的替代。2000年至

2012年,我国在美国制成品进口中

的份额上升了16.8个百分点,而整

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份额仅上升了4.1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我国所占

份额不断提高的同时,东亚和东南

亚其他经济体所占份额是不断下降

的。所以,我国作为美国制成品最

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主要是来自

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经济体的替代。

同样,我国在欧盟市场上的地

位也是来自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经

济体的替代。2000年至2012年,在

全世界对欧盟的制成品出口中,我

国所占比重从2.1%上升至8.4%,

增加了6.3个百分点;在此期间,整

个东亚和东南亚所占份额从12.5%

升至16.1%,仅上升了3.6个百分

点。这意味着,在我国所占比重迅

速上升的同时,东亚和东南亚其他

经济体所占份额是不断下降的。所

以,我国对欧盟市场制成品出口的

增加主要来自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

经济体的替代。

总体来说,在欧美市场上对亚

洲其他经济体的替代,是推动我国

2000年以来制成品出口高速增长的

最重要的力量。正是由于存在这样

的动力,我国制成品对欧美市场的

出口增速才能远高于欧美市场整体

规模扩张的速度。这也是在一段时

期内出现我国经济形势与欧美经济

“脱耦”现象的重要原因。2000年以

后,欧美经济的良好运行态势和市

场规模的扩张,也为我国出口增长

提供了进一步的推动力。

伴随着亚洲地区生产价值链条

的最终形成,我国在美国和欧盟市

场上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经济体的

替代过程逐步完成。这一点表现在

我国制成品出口在欧美市场所占份

额的变化上。根据WTO(2011)的

研究,亚洲生产价值链条的中心在

2005年完全转移到我国,我国成为

亚洲中间产品的核心市场,大量消

费品在中国完成生产后出口到欧美

市场。在此之后,我国制成品出口

在欧美市场总进口中占比的增幅趋

于下降,2009年以后加速下降。

作为我国制成品出口增长最重

要的动力来源,我国在欧美市场上

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经济体系的替

代过程已经基本完成。这一点已经

难以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提供持续的

动力。加之欧美市场总需求增长速

度的下降,两者结合在一起,意味

着我国制成品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在

未来已经很难恢复2008年以前的

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基于此,可

以认为支撑我国制成品出口高速增

12

国际贸易2014年第2期

长的区域外需求条件不复存在。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制成品出口会出现趋势性下降?

从我国制成品出口的市场分布来看,日本和美欧发达市场所占份额不断降低,东亚和东南亚市场以及其他新兴市场所占份额不断提高。与日本以及欧美发达市场不同,我国在不包括日本的东亚和东南亚市场上的份额,在2010年以来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再加上新兴出口市场的开拓,这两者可以为我国制成品出口在未来的增长提供动力。所以,我国制成品出口规模不会出现趋势性下滑。但是也必须注意到,随着产品内分工模式主导下的全球价值链条和地区性价值链条的最终形成,支撑我国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最大动力来源———对其他经济体的自然替代过程———已经消失了,无论是增加对现有市场的出口、还是开拓新兴出口市场,只能依赖于目标市场规模的扩张,或者,在与其他出口国的竞争中获胜。显然,这些只能带来边际意义上的贡献,可以稳定我国的制成品出口,但是不足以推动我国制成品的持续高速增长。

三、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条

尚未出现趋势性调整

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性价值链条与我国的禀赋优势或区位优势结合在一起,决定了我国作为这一链条上的加工和组装中心的地位。随着我国劳动成本以及环境和资源成本的上升,加之基础设施改善和制度变化的边际贡献下降,很多人开始讨论我国作为最终产品加工和组装中心的地位是否会出现根本性变化。暂且不论这种变化是积极的还

是消极的,一旦出现了这种变化,

将会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乃至整个

产业调整的外部力量。与我国内部

调整力量和调整意愿叠加在一起,

必然会导致我国产业调整步伐加

快,甚至可能出现产业调整速度过

快,进而过度放大产业调整的经济

和社会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我们

需要考察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性价值

链条是否出现了重构或重新定位的

趋势。首先,是否出现跨地区的重

构或重新定位?其次,是否出现地

区内的重构和重新定位?

(一)全球FDI整体流向与产

业构成的动态趋势

从大的方面来看,2000年以来,

发展中经济体FDI流入占比在增长

过程中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动性。2000

年至2004年,增加了近20个百分

点;2004年至2006年,下降了近10

个百分点;2006年至2012年,增加

了23个百分点。发展中经济体FDI

流出占比的波动性较小,呈现较为

稳定的持续增长趋势。在此基础上,

发展中经济体FDI净流入规模也经

历了增长→下降→增长的波动过程。

由此可以认为,从发达经济体向发

展中经济体的国际产业转移过程延

续了2000年以来的趋势,并没有出

现根本性逆转。

在产业构成方面,服务业在全

球FDI流动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

由于缺乏关于全球FDI流动的产业

分布的完整统计数据,我们只能利

用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这两类数据

来进行分析。在全球绿地投资的产

业构成中,从2003年到2012年,服

务业占比增加了22个百分点;并在

2007年以后超过制造业,成为绿地

投资的最大产业类别。同期,制造

业占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在跨

国并购方面,制造业作为卖方在资

本市场上的交易规模超过了服务业;

服务业作为买方在资本市场上的交

易规模超过制造业。这意味着,服

务业的跨国企业对外并购超过制造

业的跨国企业。从美国、英国、德

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FDI

流动情况来看,服务业基本处于FDI

净流出状态。结合前面所确认的从

发达经济向发展中经济的国际产业

转移过程,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大规

模向发展中经济转移或外包服务业

的趋势已经明确出现,并成为国际

产业转移的主导。

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情

况较为典型,服务业存在大规模的

FDI净流出,制造业存在大规模的

FDI净流入。那么,美国制造业FDI

净流入状况是否代表了所谓的“制

造业回流现象”?在美国FDI存量结

构中,流入存量较为稳定,在2006

年以来没有太大变化;流出存量的

变化较为明显,服务业占比显著上

升,制造业占比显著下降。这反映

了过去10年中服务业主导美国对外

产业转移的基本趋势。但还必须注

意到,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

2008年以来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以

更快的速度增长。这说明美国并没

有出现将海外制造业投资撤回国内

的普遍趋势。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

存量的地区构成中,亚太地区所占

比重在2008年以来呈现增长的趋势,

拉美地区所占比重没有明显增长。

这又意味着,美国制造业对外直接

投资向拉美地区倾斜的现象并没有

出现,也就是说,所谓的“近岸”

FDI流动现象并不明显。

22国际贸易2014年第2期

(二)亚洲与美洲在全球价值链条上的竞争态势

从发展中经济FDI流入的地区分布来看,亚洲地区依然是吸引FDI 流入最多的地区。但是近年来,随着美洲发展中经济对FDI流入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流入美洲发展中经济体的FDI持续快速增长。这导致美洲在整个发展中经济体所吸引的FDI流入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亚洲发展中经济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006年至2012年,在发展中经济体吸引的FDI流入中,美洲地区占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亚洲地区下降了11个百分点。在FDI净流入方面,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在2006年以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美洲发展中经济体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并在2011年以后超过了亚洲发展中经济。这些变化意味着美洲发展中经济体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地位的上升,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产业转入地。

美洲发展中经济对FDI的吸引力主要来自4个方面。一是南美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资源寻找型FDI”的吸引力;二是南美国家国内市场规模的扩张对“市场寻找型FDI”的吸引力;三是巴西近年来所推行的产业政策;四是墨西哥等中北美经济体的地缘优势对“近岸”FDI流入的吸引力。从FDI流入占全球FDI总流入的比重来看,南美洲国家联盟在2006年以来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而墨西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FDI净流入规模上,南美洲国家联盟在2006年以来同样也是持续提高,而墨西哥则是不断下降,2012年墨西哥变成FDI净流出国。这意味着,“近岸”FDI流入对当前全球FDI流入格局还没有显著影响。其背后的

关键原因在于,最终产品加工和组

装环节的地点选择不仅要考虑与销

售市场的距离,还要考虑所在地区

是否存在完整的供应链条。由于美

洲地区并不存在类似于亚洲地区那

样的地区价值链条,墨西哥等中北

美发展中经济体对美国“近岸”FDI

的吸引力还缺乏完整的地区供应链

条的支撑。

对比我国与墨西哥的情况,可

以看出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作为

主要的制成品出口国,墨西哥较早

地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价值

链条,其出口中所包含的国外增加

值比例一直较高,并且较为稳定地

维持在30% 35%左右。我国在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全方位融入国

际分工体系,这导致我国出口中所

包含的国外增加值比例迅速提高,

特别是2000年至2005年这个时期。

在出口价值的国外来源构成方面,

我国与墨西哥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

我国出口价值最大的外部来源是东

亚和东南亚。墨西哥出口价值最大

的外部来源是美国。从动态变化过

程来看,在我国出口价值的外部来

源中,东亚和东南亚的占比不断下

降,主要资源出口国的占比不断上

升;在墨西哥出口价值的外部来源

中,美国的占比大幅下降,东亚和

东南亚的占比显著上升。对于我国

而言,重化工业发展进程与国内资

源约束之间的冲突,必然导致对资

源进口的大幅增加,而东南和东南

亚本身又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地

区,所以,资源出口国占比的上升,

反映的是我国对外部资源依赖性的

提高。对于墨西哥而言,东亚和东

南亚占比上升所反映出来的应该是

另一种趋势,即对东亚和东南亚所

生产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依赖性

不断提高。

无论是我国还是墨西哥,在机器

与设备、电气和光学产品、运输设

备及其他制成品方面,对东亚和东

南亚地区都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这

些都是加工程度较深的制成品,更

容易形成产品内分工和国际性的生

产价值链条。由此可以看出,在加

工程度较深的制成品上,我国的生

产过程依附于本地区的价值链条和

供应网络,而墨西哥则依附于跨地

区的全球性价值链条和供应网络。

因此,在我国所处的东亚和东南亚

地区,存在一个非常完整的地区性

生产价值链条和供应网络。这不仅

是我国相对于墨西哥的最大优势,

事实上也是我国与亚洲以外的其他

主要制成品生产和出口国相比的最

大优势。这种优势是否会发生变化,

甚至是出现根本性逆转?答案不依

赖于某几个生产环节或厂商行为是

否调整,而是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价

值链条是否调整。虽然前面的数据

显示出发展中经济体的FDI流入日

益向美洲倾斜的趋势,但在其背后

起主导性作用的是以南美地区为流

入地的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

FDI。这依然还是传统的产业间或产

业内分工模式主导下的FDI流动。

对于产品内分工模式主导下的生产

价值链条,这种变化不会构成太大

冲击,所以,它不会导致东亚和东

南亚地区性价值链条的跨地区重构

或重新定位。

(三)亚洲地区性价值链条的内

部调整

那么,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性价

值链条是否出现了地区内的重构或

32

国际贸易2014年第2期

重新定位?在2012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总FDI流入中,我国所占比重与2002年相比下降了2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必须注意到,这一指标的下降是2006年之前发生的,2006年以来这一指标上升了5个百分点左右。2006年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扩张,我国净FDI流入规模开始下降。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是资源寻找型,不是制造业产业外移;另一方面,即便是净流入规模出现了下降,但是直至现在,我国依然维持FDI净流入的状态,并且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并没有出现普遍的、趋势性产业外移现象。

但是从亚洲整体来看,无论是FDI流入还是净流入,东南亚地区所占比重在近年来都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特别是在2009年以来,东南亚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净FDI 流入地,占据了整个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净FDI流入的40%以上。东南亚之所以会成为亚洲地区新兴的净FDI流入地点,原因在于随着亚洲区域内生产体系的重建,流入柬埔寨、缅甸、菲律宾和越南等低收入国家的FDI显著增加。

那么,这种地区内的调整对于我国又意味着什么?结合FDI流入、流出和净流入的数据,可以看出几点现象。首先,我国FDI流入规模并没有出现趋势性下降,我国FDI 净流入规模的下降主要是因为FDI 流出的急剧增加,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张。其次,在FDI流入规模上,我国始终是亚洲最高的,并且我国净FDI流入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再次,我国在2006年以后超过东南亚地区,成为亚洲对外

直接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即我

国并没有出现普遍的产业外移趋势。

进一步考虑到,在制成品价值

链条上,最终产品加工和组装环节

的区位配置,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

性、贸易和投资政策及便利措施、

商业与市场环境及便利措施、基础

设施、劳动力供给的数量、质量和

成本、本地生产性服务的供给能

力、产业聚集、本地企业的供应能

力以及与目标市场的距离等。目前

亚洲所出现的地区内价值链条的调

整主要是一种增量调整,而不是存

量调整。所以,在东亚和东南亚地

区内部也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价

值链条的重构或重新定位。

四、基本结论

在我国制造业的增长过程中,

亚洲地区性价值链条的重要性超过

区域外的全球性价值链条。我国制

造业对亚洲区域内生产价值链条的

依赖主要表现为对东亚和东南亚所

生产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依赖,

这当中体现的是新型产品内分工关

系;对区域外全球表现为对外部自

然资源供给的依赖,以及对欧美发

达经济体供给的关键设备和技术的

依赖性,这当中体现的主要是产业

间和产业内分工关系。

亚洲地区的生产价值链条在很

大程度是由欧美需求驱动的,作为

这一链条上的最终加工和组装环

节,我国自然也就成为对欧美市场

的出口平台。从这样的特殊地位出

发,对欧美市场的制成品出口能否

顺利增长,就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

增长的重要因素。2000年以来,

我国在欧美市场上对东亚和东南亚

其他经济体的替代,以及欧美市场

总体规模的扩张,共同推动了我国

制成品出口的高速增长,但是前者

的贡献远大于后者。

要探讨我国制造业增长的外部

环境是否出现趋势性变化,需要从

外部市场环境和亚洲价值链条两个

方面进行考虑。在外部市场环境方

面,对欧美发达国家出口进一步扩

张的空间基本消失;对亚洲区域内

市场和亚洲以外新兴市场的开拓,

能够给我国制成品出口带来的增长

动力并不强。由此,拉动我国制造

业增长的需求力量会显著弱化。

在价值链条方面,美国制造业

对外直接投资向拉美地区倾斜的现

象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制造业回

流”或“近岸”FDI流动现象并不

明显,更没有成为一种大趋势。南

美地区FDI流入的增加,主要是受

南美地区自然资源和本地市场规模

驱动的,是传统的产业间或产业内

分工模式主导下的FDI流动。这不

会对产品内分工模式主导下的生产

价值链条构成太大冲击,所以,它

不会导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性价值

链条的跨地区重构或重新定位。

在制成品价值链条的区位配置

中,劳动成本不是唯一的考量,甚

至也不是最重要的考量。目前亚洲

所出现的地区内价值链条的调整主

要是一种增量调整,而不是存量调

整。所以,东亚和东南亚的价值链

条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的地区内重

构或重新定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

济学院;责任编辑:魏名)

42国际贸易2014年第2期

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工信部等四部委出台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细分了企业规模类型,将企业分为大、中、小、微 型。这次划型标准修订重要突破和亮点在于新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小型和微型企业将成为今后政策扶持的重点。 2011 年6 月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全文如下: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 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 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二一一年六月十八日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 号),制定本规定。

二、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 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三、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 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 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 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四、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 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 500 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 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 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 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 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 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 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 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 万元以下的 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 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入6000 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 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 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 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 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编制指南

冶金等工贸企业建设项目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编制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企业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的编制。 二、术语和定义 1、新建项目 指拟依法设立的企业建设生产、储存装置(设施)和现有企业(单位)拟建与现有生产、储存活动不同的生产、储存装置(设施)的建设项目。 2、改建项目 指企业对在役的生产、储存装置(设施),在原址或者易地更新技术、工艺和改变原设计的生产、储存建设项目。 3、扩建项目 指企业(单位)拟建与现有产品品种相同且生产、储存装置(设施)相对独立的建设项目。 4、安全设施 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三、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的依据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证明。 2、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工程性质包括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技术工艺来源及国内外应用情况,主要装置(设备)和设施,特种设备及主要安全附件; 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供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供汽、供气、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库、堆场、厂内运输等工程,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 改扩建项目应对现有生产规模、工艺、总平面、运输等情况作简要概述,说明与改扩建内容相关的生产系统和相同设施、设备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因设计问题造成的重大事故或频发事故发生的原因、改进的方案及防范措施,安全管理现状等。 (2)建设项目外部基本情况 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象、地质、水文、地震等。社会环境条件:包括人口、公共设施、工业设施、交通设施、军事设施分布等周围社会环境情况;是否存在可能对本项目造成重大危险、伤害的生产或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企业、设施,与本项目的相对位置等。

如何理解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如何理解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2014-03-08 19:2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从法理上讲,这一规定源自民法中的“情势变更”原则,即当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势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履行合同会显失公平,此时法律允许合同主体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劳动合同法》正是援引了这一原则,创设了“客观性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解除条款,从而解决了部分用工管理过程中的僵局。 近年来,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国内出口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部分企业不得不停产、半停产,甚至破产、解散,这些企业的劳动者因此可能失业或者放长假、被降薪或者被裁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适用《劳动合同法》中的“客观性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解除条款,主张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劳动争议诉讼。如此一来,企业是否可以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如何适用这一原则,法院遇到该类劳动争议案件应该如何处理,在实践中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以下是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江苏苏州审理的一起该类劳动争议,笔者认为本案有一定亮点,值得与大家分享讨论。 一、案件争议

(1) 案情回放 甲等8人自1998年至2001年分别陆续与A公司建立劳动关系至今,均与A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该A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产品零件生产,其产能与盈利大量依赖电子产品行业的客户订单。但2012年A公司的订单量大减,人员冗余日趋严重,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在该种情况下,2012年6月26日A公司召开了董事会会议并做出重要决议,决定为应对市场形势和经营状况的急剧变化,做出重大业务调整,与此同时,A公司也将依法安置因业务调整而受到影响的员工。在与公司工会商议,并得到工会的书面认可后,A公司试图与甲等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但协商未果,员工拒绝。8月上旬,A公司又与甲等人进行换岗沟通,无果。2012年8月8日,A公司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项“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单方解除了与甲等人的劳动合同,并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及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2) 劳动者诉求 甲等8人认为其早年加入A公司,服务年限长且属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他们在A公司工作期间表现良好,严格遵守A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但A公司却于2012年8月8日通知甲等人要求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甲等8人认为A公司的解除理由不成立,且不符合法定程序,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遂向劳动仲裁庭提交仲裁申请书,提出A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赔偿金等仲裁请求。 (3) 用人单位答辩 A公司认为,自今年以来公司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公司生产经营状况面临严峻挑战。经公司多方努力,但当前的经济萧条以及电子产品专业代工服务商行业的行业特点造成订单锐减,业务量持续下降,导致企业盈利持续下降的局势,给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客观上需要削减部分业务及岗位来维持经营,否则,在将来至少半年的时间内A公司将会因生产力过剩、人工成本过高而直接出现大额亏损。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的确因客观情况所迫,为勉强坚持企业运营而做出员工调整。本次调整涉及到200名员工,除此8名员工外的其他人均以协商解除的方式解除了劳动关系,唯此8人不同意协商解除也不愿调整岗位,公司只好在严格履行了法定程序后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与员工协商变更劳

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杜邦公司的组织变革 公司介绍 杜邦公司是美国大型化学公司。1802年由法国移民E.I.杜邦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附近建立,以制造火药为主。20世纪,开始转入产品和投资多样化,经营范围涉及军工、农业、化工、石油、煤炭、建筑、电子、食品、家具、纺织、冷冻和运输等20多个行业,在美国本土和世界近50个国家与地区设有200多个子公司和经营机构,生产石油化工、日用化学品、医药、涂料、农药以及各种聚合物等 1700个门类,20000多个品种。1983年总营业额达353.78亿美元,居世界化学公司年销售额之首。 变革过程 在19世纪,杜邦公司是一个家族公司,基本上实行个人决策式经营,总管理者亨利在公司任职的40年中,挥动军人严厉粗暴的铁腕统治着公司。公司的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要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亲自开,所有契约也都由他签订。他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亲自周游全国,监督公司的数百家经销商。他全力加速回收账款,严格支付条件,促进交货流畅,努力降低价格。亨利接任时,公司负债高达50多万,但亨利后来却使公司成为火药制造业的领头羊。 亨利的侄子尤金作为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试图承袭其伯父的经营作风,也采取绝对的控制,亲自处理细微末节,亲自拆信复函,但他终于陷入公司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1902年,尤金去世,合伙者也都心力交瘁,两位副董事长和秘书兼财务长也相继累死。 正当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家族拟将公司出卖给别人的时候,三位堂兄弟出来廉价买下了公司,并果断地抛弃了亨利的那种单枪匹马的管理方式,精心地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公司的资产到1918年增加到3亿美元。 可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幅度扩展,以及逐步走向多角化经营,使组织机构遇到了严重问题。每次收买其他公司后,杜邦公司都因多角化经营而严重亏损。 杜邦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多分部的组织结构。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能适应市场需要而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题,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满期,在市场上受到日益增多的竞争者的挑战,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危机,杜邦公司除了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外,还不断完善和调整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让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一个“三驾马车式”的体制。在新的体制

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一、参考文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号) 二、适用范围 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三、具体划分标准 计量 行业名称指标名称 大型中型小型微型 单位 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 万元≥≤< ≤< < 从业人员() 人≥≤< ≤< < 工业* 营业收入() 万元≥≤<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建筑业 资产总额() 万元≥≤< ≤< < 从业人员() 人≥≤< ≤< < 批发业 营业收入() 万元≥≤< ≤< <

零售业 从业人员() 人≥≤<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交通运输业* 从业人员() 人≥≤<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仓储业 从业人员() 人≥≤<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邮政业 从业人员() 人≥≤<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住宿业 从业人员() 人≥≤<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餐饮业 从业人员() 人≥≤<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信息传输业* 从业人员() 人≥≤<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 人≥≤<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房地产开发经营 营业收入() 万元≥≤< ≤< < 资产总额() 万元≥≤< ≤< < 物业管理 从业人员() 人≥≤< ≤< < 营业收入() 万元≥≤< ≤<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 人≥≤< ≤< <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0分) 1.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 ) A 、生活理想 B 、职业理想 C 、道德理想 D 、社会政治理想 【标准答案】:C 2.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 A 、法制教育 B 、理想信念 C 、社会舆论 D 、文化素质 【标准答案】:B 3.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 A 、坐享其成的过程 B 、信手拈来的过程 C 、纵情享乐的过程 D 、艰苦奋斗的过程 【标准答案】:D 4.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 、社会主义 B 、集体主义 C 、爱国主义 D 、自由主义 【标准答案】:C 5.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最起码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 ) A 、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 、以淡泊名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以墨守成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标准答案】:B 6.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 ) A 、世界观 B 、自然观 C 、人生观 D 、价值观 【标准答案】:C 7.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建立在( )

A 、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 、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C 、客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D 、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标准答案】:B 8.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称为( ) A 、顺境 B 、修养 C 、境遇 D 、逆境 【标准答案】:C 9.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是( ) A 、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的 B 、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 、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指引人生道路 D 、个体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标准答案】:B 10.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被称为道德的( ) A 、激励功能 B 、辩护功能 C 、认识功能 D 、沟通功能 【标准答案】:C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 ) A 、道德修养,重视躬行慎独的精神 B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精神 C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精神 D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标准答案】:B 12.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 ) A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B 、以遵纪守法为核心 C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D 、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 【标准答案】:C 13.集体主义原则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正当利益的是( ) A 、全社会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案例三十八】客观情况变化,解除合同未必合法

案例三十八 客观情况变化,解除合同未必合法 【基本案情】 2008年11月3日,IBM公司决定解除与身患抑郁症的员工袁某的劳动合同,理由是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袁某所在的部门在2008年初有调整,其他员工均变更了岗位,基于袁某个人情况的考虑,公司建议他在家办公,经与袁某沟通后,袁某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不接受公司的工作安排,公司只能解除劳动合同。 袁某则表示有充足的证据证明公司原来的部门只是改了个名字,老同事们都还在,从事开发的项目也和原来一样,公司这样做,只是钻了法律的空子,营造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假象,逼自己离职。袁某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了仲裁。 【审理结果】 劳动仲裁委经审理认为,IBM公司提出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未能与袁某就合同变更达成一致意见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不够充分,公司部门的调整不能表明无法继续履行袁某的劳动合同。因此,裁决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违法,双方劳动关系维持不变。 【本案评析】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这里的“客观情况”是指履行原合同所必要的客观条件,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比如地震、海啸、台风等

自然灾害,以及企业搬迁等人为因素,致使劳动合同不能履行的因素。 本案公司的部门调整是否属于法律规定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导致劳动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是裁判的关键所在。如果原劳动合同确实无法履行,双方应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假如袁不同意新的条件,无法变更合同,公司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本案中,劳动仲裁委经审理认为,尽管发生了一些机构调整等变化,但履行原劳动的基本条件尚存,公司不能随意单方变更劳动合同(包括工作地点、内容等),公司解除合同的决定违反法律规定。 【工作启示】 用人单位应了解,若企业想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单方解除合同第三种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合同,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件: 第一,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规定,“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是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迁移、资产转移、企业改制、部门撤并、经营方向或经营战略重大调整、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等; 第二,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适用《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关键在于“客观情况的发生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如果没有达到“无法履行”的程度,则应继续履行而不能适用本条的规定。例如,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或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企业内部承包、企业分立或被兼并等情况虽然属于“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必然导致劳动合同的履行发生变化,一般不影响劳动合同继续履行; 第三,双方协商前置程序。当出现“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情况时,

IBM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摘要 组织结构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企业受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同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同样,企业管理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为能适应当今时代与日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组织结构作为企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载体,企业很多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反映和推进。本文选取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分析了组织结构变革与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辩证关系。案例分析,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事实认识的深化。但是,没有普遍使用的组织结构,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应在组织理论指导下,参考行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结构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这是检验组织结构优劣的唯一标准

目录 1.IBM公司背景介绍 (3) 2. IBM目前的市场形势分析 (4) 2.1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 (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4) (二)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4) (三)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tors (4) (四)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5) 2.2 行业分析 (5) 2.2.1行业增长状况 (5) 2.2.2行业竞争状况 (10) 2.2.3行业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波特5力模型分析) (12) 2.3竞争对手概况 (15) 2.3.1甲骨文公司目前的战略分析 (15) 2.3.2甲骨文公司未来战略 (17) 2.3.3甲骨文优劣势分析和评估 (17) 2.4顾客分析 (18) 2.5 IBM内部分析(swot分析) (19) 2.5.1 搜集信息,调查分析竞争环境因素 (19) 2.5.2基于环境因素分析,构造SWOT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 (20) 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21) 3.1分析IBM组织变革的动因 (21) 3.1.1外部环境因素 (21) 3.1.2内部环境的因素 (22) 3.2 分析IBM组织变革的过程 (22) 3.2.1IBM组织变革的战略目标和总过程 (22) 3.2.2第一阶段 (23) 3.2.3第二阶段 (24) 3.2.4第三阶段 (25) 3.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的成效和不足 (25) 4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 (26) 4.1 组织变革的动因 (26) 4.2 组织变革的过程 (27) 4.2.1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战略目标 (27) 4.2.2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 (28) 5分析变革中遇到的阻力及管理对策: (31) 5.1 对IBM组织变革的总结 (31) 5.2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32)

大中小企业分类标准

表国家统计部门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名称指标名称计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 工业企业从业人员 数 人2000及以上300-2000以下3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资产总额万元40000及以上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 数 人3000及以上600-3000以下6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资产总额万元40000及以上4000-40000以下 4000以下 批发业企业从业人员 数 人200及以上100-200以下1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零售业企业从业人员 数 人500及以上100-500以下100以下销售额万元15000及以上1000-15000以下 1000以下 交通运输业企业从业人员 数 人3000及以上500-3000以下5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邮政业企业从业人员 数 人1000及以上400-1000以下4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 3000以下 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从业人员 数 人800及以上400-800以下400以下销售额万元15000及以上3000-15000以下 3000以下 说明:1.表中的“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的企业。 2.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以现行报表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 资产合计代替。 3.大型和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各项条件的下限指标,否则划入下一档。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如果与国际比较,可以看出,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划分企业规模类型的结果与国外中小企业的相应比例基本一致。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本试题及答案解析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和多项选择题复习资料。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是引领做人成才的根本方针,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理想的特性包括。 (现实性、完美性、超前性、可能性) 4、信仰的两个基本的方面是。 (理想、信念) 5、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有。 (思想性与实践性、时代性与阶级性、多样性与共同性) 6、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特点是。 (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健全性) 7、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 (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热爱人民、热爱国家) 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人生观对于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的作用主要通过体现出来。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11、个人的社会价值包括。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2、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有。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 13、道德最主要的功能有。 (调节功能、认识功能) 14、是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虎门镇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虎门镇精神的集中体现。 1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为人民服务) 1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诚实守信) 18、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的最高层次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19、社会公德的基本特点有。 (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20、社会公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是。 (遵纪守法)

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案例: 申诉人林某与被诉人于1995年6月1日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确定其工作岗位为生产工人。1996年初,被诉人与第三人签订了联营生产协议,共同开发生产冷冻食品。 根据被诉人与第三人联营协议,由被诉人派一部分生产工人到第三人处工作,并由第三人直接支付这些工人的工资及其他待遇。申诉人属于被派往第三人处工作的工人之一。申诉人于同年1月20日到第三人处报到上班。此后,申诉人一直在第三人指定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并由第三人直接支付工资及其他保险福利待遇。1997年3月,第三人因调整生产计划,决定辞退包括申诉人在内的一批职工,并于3月6日办理了有关辞退手续。申诉人认为其与被诉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并没有到期,要求被诉人继续履行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被诉人以无岗位安排为由予以拒绝,并决定解除与申诉人签订的劳动合同。申诉人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裁令被诉人继续履行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并赔偿因被诉人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给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仲裁委员会经调查查明:被诉人派申诉人到第三人处工作时,申诉人并无异议,但双方未办理解除劳动合同的手续,第三人也没有与申诉人签订劳动合同或其他任何协议,申、被诉双方仍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鉴于申诉人与某食品加工厂存在事实劳动权利义务关系,故依法将其列为本案第三人。仲裁委员会认为:申、被诉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依法有效,双方必须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被诉人作为劳动合同的义务主体,应该按合同规定安排申诉人的工作。 鉴于被诉人确实无岗位安排,被诉人可以按《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解除与申诉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但必须按照《劳动法》第二十八条和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八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而第三人与被诉人有合作联营协议,并实际使用了申诉人,故对申诉人的经济补偿金应承担连带责任。仲裁委员会经调解,申、被诉双方同意按《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被诉人同意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第三人也同意承担申诉人在本单位工作期间的经济补偿责任。 专家评析: 本案是属于因解除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从案情看,被诉人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是因为原来合同中所约定的工作岗位已不存在,即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已发生重大变化。在此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并无违反《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的规定,但应该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据此,本案的处理结果是合理、合法和可行的。

2019年20-800“订立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什么意思

问:“订立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什么意思? 答: 对何谓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未作具体规定。一般而言,客观情况变化程度必须非常重大,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劳动部规范性文件认为“客观情况”包括发生不可抗力或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为减少劳资争议,企业可在劳动合同或在企业规章制度中以列举形式提前予以约定。 企业用《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订立合同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来解除劳动合同时: 1)必须是客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2)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必须导致原合同无法履行,比如单位转产,原来的专业性员工的劳动合同就可能无法履行; 3)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如果在没有与员工就合同变更事宜进行协商的情况下单方解除合同,则是违法的,属于违法解除。 企业还需注意,有以下7种情形的,企业不能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员工在试用期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参考法规: 1.《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项、第21条、第42条、第43条; 2.《劳动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第26条第4款。 例: 杨某某2004年6月与加宁公司签订5年期劳动合同,2008年12月20日,双方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期限变更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9年2月,青铝集团收购了某控股有限公司在加宁公司的全部股份,拥有加宁公司80%的股权,2009年5月,加宁公司变更为铝电公司。

【企业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DOC 32页)

长虹营销组织机构变革案例分析 长虹营销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引言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A股简称“四川长虹”,600839),中国著名的家电品牌企业。公司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1997年经营到达巅峰时期,实现主业收入156.73亿元,净利润26.1亿元。自1998年开始,长虹开始出现持续的业绩滑坡。2000年,长虹老帅倪润峰暂时隐退,原副总经理赵勇出任总经理,在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协助下,针对长虹的痼疾,提出了在内部实施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方案,即实施“新政”。但旋即倪润峰复出,赵勇去职,新政不了了之。时至2004年,长虹的经营状况不仅没有改变,还陷入了巨大的国际债务纠纷中。随着倪润峰的黯然退休,2004年7月赵勇的复出,让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长虹。 有媒体报道称:“赵勇复出后,将自己一篇写于2001年5月的对长虹战略的思考文章原封不动地下发给公司中层干部。文中把企业描述为一个三层组织:第一层为产权结构,它决定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二层含企业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构架、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的制度保证;第三层包含生产、销售、采购、技术开发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赵勇这篇堪称是启动改革宣言的文章,揭开了2004长虹又一次变革的序幕。随后,曾经在2000年协助赵勇新政的罗兰贝格进驻长虹。 9月20日,长虹全体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了公司经营机制改革启动会,改革方案正式进入运作实施阶段。 本次改革方案在组织架构方面,长虹将所有的机构分为三类:总部职能机构、各产业公司群和服务平台。总部职能机构包括战略发展体系(规划发展部、资本运作部)、综合管理体系(经营管理部、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审计法务部、财务部)、职能服务平台(企业策划部、物资部、质量部)和销售管理体系(海外营销部、对外经营部和营销管理部),这些职能机构将和公司领导层一起成为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将退出具体的产品经营,由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各职能部门也将以规划、监控、服务为重点。各产业公司又分为前端公司和终端公司,

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2011年最新

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 国统字〔2011〕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统计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日 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 一、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对象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种组织形式的法人企业或单位。个体工商户参照本办法进行划分。 三、本办法适用范围包括: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5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四、本办法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具体划分标准见附表。 五、企业划分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统计年报每年确定一次,定报统计原则上不进行调整。 六、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国家统计局2003年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同时废止。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模版

新时代润滑油 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项目工程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新时代润滑油 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吴庆珍 建设单位联系人:晓雯 联系: 新时代润滑油 二○一六年一月

前言 新时代润滑油成立于1998年4月,公司住所为市巴南区南公路物流基地环道东路6号,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整。公司是集润滑油销售、技术咨询、售后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润滑油公司,是壳牌集团在中国及西部的OEM代理商。 新时代润滑油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项目位于巴南区南组团A标准分区A16-2/01地块,总占地面积约35616.48m2(约54亩),总建筑面积约18527.93 m2。 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项目,2014年11月17日取得市巴南区环境保护局的《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 2014年11月18日取得市规划局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015年8月由博鼎建筑设计完成了《新时代润滑油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项目工程方案设计说明》,2015年10月29日取得了《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2015年12月由607勘察实业总公司完成了《壳牌润滑油西部物流中心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实《中华人民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安监总局令第36号,第77号修订)第九条“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其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备查”等规定,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了综合分析,编制完成了本报告。

思想道德修养第四章题库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道德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语言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B、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C、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D、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答案:A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个人利益可以牺牲集体利益 B、促进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实现 C、集体主义是对个人的压制和个性的束缚 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不会发生矛盾 答案:B 3、下列属于中国革命道德主要内容的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崇尚和谐,爱好和平 C、谦敬礼让,恪守诚信 D、廉洁自律,宽厚待人 答案:A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的是() A、“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B、“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B 5、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 D、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律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答案:D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反映了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中的()

A、推崇“仁爱”原则,迫求人际和谐 B、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C、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格守诚信 D、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答案:D 7、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中不属于道德的主要功能的是() A、认识功能 B、规范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D 8、我国古代先贤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强调“察色修身”和“以身戴行”,这些话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精神中() A、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B、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答案:A 9、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规范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B 10、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指导人们行为准则的主导性原则是()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B 11、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是() A、道德评价 B、社会舆论 C、传统习惯 D、内心信念 答案:A 12、关于道德发展的论述错误的是() A、道德进步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 B、道德发展总是向前的、进步的,不会倒退 C、人类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越来越丰富 答案:B 13、早在1939年毛泽东就提出,是否()是区别革命道德和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根

2011最新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整理)

2011最新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整理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及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 二○一一年六月十八日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 二、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三、本规定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四、各行业划型标准为: (一)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二)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编制指南(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冶金等工贸企业建设项目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编制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企业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的编制。 二、术语和定义 1、新建项目 指拟依法设立的企业建设生产、储存装置(设施)和现有企业(单位)拟建与现有生产、储存活动不同的生产、储存装置(设施)的建设项目。 2、改建项目 指企业对在役的生产、储存装置(设施),在原址或者易地更新技术、工艺和改变原设计的生产、储存建设项目。 3、扩建项目 指企业(单位)拟建与现有产品品种相同且生产、储存装置(设施)相对独立的建设项目。 4、安全设施 指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装置(设备)和采取的措施。

三、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主要内容 1、项目建设的依据 建设项目依据的批准文件或相关的合法证明。 2、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工程性质包括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主要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流程,主要技术工艺来源及国内外应用情况,主要装置(设备)和设施,特种设备及主要安全附件; 项目地理位置及选址,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功能分区; 配套和辅助工程(如土建、供排水、污水处理、供配电、供汽、供气、供冷、消防、防雷、采暖通风、仓库、堆场、厂内运输等工程,特别是涉及到项目安全保障的工程)的能力及来源; 改扩建项目应对现有生产规模、工艺、总平面、运输等情况作简要概述,说明与改扩建内容相关的生产系统和相同设施、设备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因设计问题造成的重大事故或频发事故发生的原因、改进的方案及防范措施,安全管理现状等。 (2)建设项目外部基本情况 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气象、地质、水文、地震等。社会环境条件:包括人口、公共设施、工业设施、交通设施、军事设施分布等周围社会环境情况;是否存在可能对本项目造成重大危险、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