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讲义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讲义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讲义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讲义

2009~2010自然辩证法考试整理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20实际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包括数学和其它各门具体科学的重大哲学问题。研究对象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和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2. 西方科学主义主要流派(4个)

(1)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以1923年成立的维也纳小组为代表。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这学位对手,以最终统一科学为使命,其口号是拒绝形而上学。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认为科学发展模式为:累积式

(2)证伪主义(否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波普尔,认为理论真正检验,不在于试图证实它,而在于否证它,一种不能为任何可能世界所否证的理论是非科学的,一个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可否证性。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非科学。认为科学发展模式为:否正式

已否证:淘汰

可否证

波普尔:命题尚未否证:暂时真理

不可否证:非科学

(3)历史主义。代表人物库恩(美),“范式”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围绕某一学科所具有的理论上、方法上共同的信念。这种共同信念规定了他们共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科学传统,规定了共同的发展方向,限制了共同的研究范围。科学研究就是在一定得范式之下从事讲题活动。

范式:信念+理论+观点+方法+问题

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反常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未形成范式) (范式,解题活动)

(4)费耶阿本德:多元主义方法论,科学无政府主义。科学实在论,反实在论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背景

(1)哲学:新康德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自身世界)‖(形象世界)

(2)科学:“热寂说”

熵:无序度、混乱度;;秩序,结构,差别

4.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与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一书由两对矛盾贯穿,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伟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并论述了19世纪以来的重大科学发现,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个缺口,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论述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

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掌握了正确思维就能避免盲目性,少走弯路,排除唯心主义和神学的干扰,加速研究进程。

第三部分:辩证法。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五对基本范畴(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构成。

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论证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空的内在联系,并指出科学分类是以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依据的。

第五部分:具体科学中的哲学问题。重点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架起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桥梁,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

思考题:

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述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结合一项成就)。

2,简述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3,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异同。

4,简述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5,结合古代具体科技成果简述古代方法论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结合古代自然观具体成就,简述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结合。

(1)爱奥利亚学派

A:米利都学派

a:“科学之祖”:泰勒斯,万物源于水

b:“科学(抽象)之父”:阿那泰西曼德,生物进化

c:阿纳克西米尼:量变——质变

B:爱非索学派:赫拉克利特“火”,—一切皆变,辩证法

(2)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

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⑴元素论。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⑵原子论。包括(L-D)原子说,伊壁鸠鲁原子论,卢克莱修的《物性论》。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⑶宇宙论。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的概念。这些古代的自然观都摆脱了上帝或神灵创造世界的束缚,开始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东西寻找世界的本源。这些思想说明其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中国古代八卦五行学说(详见笔记)

中国的八卦学说是在11BC前后出现的,认为世界的是由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所生,此为阳八卦、还有阴八卦,卦卦相生,演化出世间万物。五行学说是指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而形成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几种元素,而不是什么意识,这几种元素也非常的直观。此外,八卦、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由此可见八卦、五行学说是朴素唯物主义合自发辩证法的结合。

3. 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1)留基伯-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主要有以下三个观点:a.原子和虚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源,原子在虚空中不停的运动。b.原子的特性:原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实物粒子;原子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原子只有大小、形状、位置、次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所有原子的性质相同。c.原子的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和消失。

(2)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的相同点表现在对前者的继承。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也认为世界本源是原子,原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实物粒子,原子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原子的运动导致事物的产生和消失。

(3)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与L-D原子论的相异点表现在对其的发展上。a.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认为原子分为始原原子和结构原子。b.在原子的特性上,由于原子质量的不同导致了性质上的差异,并且首先提出原子量的概念,克服了L-D的缺陷。c.提出了原子运动中的偏斜学说,提出原子除了由重量引起的下降运动外,还有偶然的偏斜,克服了L-D原子论否认偶然性存在的缺陷。确立了偶然性在运动中的地位,是一种普遍的辩证法思想。

4.古代宇宙论代表及观点

远古文明柏拉图,神话宇宙论

柏拉图哥白尼,科学宇宙论的第一个模型,两球宇宙模型:地球无球

哥白尼爱因斯坦,无限宇宙模型,科学宇宙论第二个模型

爱因斯坦………,科学宇宙论第三个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

(1)古代西方

a:泰勒斯,平地说;b:阿纳克西曼德,圆柱说;c:毕达哥拉斯,十天体模型

(2)古代中国

a.盖天说:天如巨盖,地如覆盘;

b.浑天说:张衡(汉)浑天如鸡子,天地圆如蛋丸,地如鸡中黄

c.宣夜说:日月中心,自然浮生,恒动不止,皆需气焉

5.古代自然观的特性

本质特性是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原,解释其他事物的产生与存在,从物出发,体现了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时,坚持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例如: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分别以八种事物,五种事物为本源,又以阴阳学说,相生相克的理论解释世界的状况,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运动变化和发展,古人按世界的本源面目来反映,按照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景象来认识,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将对世界本质和状况的认识结合起来,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具体来说有三个特点:

(1)直观性: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者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不清楚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将特殊的物质形态等同于物质自身。

(2)猜测性:用假设、幻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甚至用臆测去填补空白。

(3)思辨性: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理论,通过哲学思辨与逻辑推理得出结论,但难以付诸实践的检验,甚至回避实践的检验。

6.古代数学成果与方法论成就(选择题)

a.数学成就与方法论

运用分类、对比、演绎方法

(1)毕达格拉斯学派:运用比较分类方法对数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完全数,友爱数,创立了分析方法,把数和形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

(2)苏格拉底的成就:学园派创始人,完善了演绎推理法、助产法、佯谬法。

(3)欧几里德的几何论: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建立科学体系。体系壮观、结构严谨、内容丰富、逻辑性强。

(4)阿基米德的成就:将实验的方法引入数学研究。三大数学家(欧几里德、阿波罗尼、阿基米德)b.力学的成就与方法论

(1)阿基米德:杠杆原理,浮力定律。

(2)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成就:四元素说--认为事物都以直线运动,由火、气、水、土组成,都向

其天然住所运动,重量越大,下降越快。四因说:事物变化有四原因――质量、形式、动力、目的。

方法论:把演绎推理推上天,同时主张废除归纳法。

c.其他成就与方法论

(1)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实验方法具体到各领域;《工具篇》崇尚“演绎、推理、归纳”。

(2)中国农书:《氾胜之书》、贾思勰《齐民要术》、南宋《陈尃农书》、元代《王祯农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思考题:

1,简述近代自然科学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

2,简述笛卡尔如何完善演绎方法。

3,简析牛顿绝对时空观。

4,简要评价形而上学自然观。

5,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对新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6,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1.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大利产生

2,航海探险和地理大发现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2. 简述近代自然科学如何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的(以天文学或医学为例)

哥白尼1543年的《天体运行说》,吹响了“第一声号角”。日心说主要内容:

(1)太阳是宇宙的中心。(2)地球携月球及其轨道运动,绕太阳一周为一年,365天6小时24分,同时,绕轴自转,自转一圈为24小时。(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地一周为29.5天。(4)各大星星都有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做周期性运动,离太阳越近,周期越短,离太阳越远,周期越长。

意义:(1)恩格斯高度评价哥白尼,其著作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也是自然科学宣告独立的宣言书,揭露了宗教神学的荒谬与虚伪,动摇其统治,解放人类思想,向宗教神学发起进攻,推翻其对科学发展的桎梏。

p.s.布鲁诺“近代自然科学的第一个殉道者”——恩格斯

3.近代医学向宗教神学发起的挑战

(1)维萨里,《人体结构论》,1543。(2)赛尔维特,心肺小循环。(3)哈维,《心血运动论》,血

液循环,近代生理学之父,1628

4.实验科学的兴起,伽利略的贡献

伽利略——物理学之父

(1)提出速度,加速度,匀速,匀加速等物理概念。(2)验证了下落,下滑,平抛,斜抛等多种形式的运动。(3)惯性定律。(4)验证了单摆的等时性。

强调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相结合

5. 归纳方法的振兴——弗兰西斯·培根

●三表法”:具有表:所有正面事例;缺乏表:所有发面事例;程度表:量的变化上具有相关性的

两种事例。

●求因果关系的三种归纳方法

a,求同法,又称契合法:abc——x,ade——x,afg——x,则a——x。

b,求异法,又称差异法:abc——x,-abc—— -x,则a——x。

c,共变法:a1bc——x1,a2bc——x2,a3bc——x3,则a——x。

6.简述笛卡尔如何完美演绎方法?

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与其相适应的归纳推理占主导地位,此时有人提出取消演绎推理,笛卡尔坚决反对,认为基础科学研究不能缺少推理演绎,其缺陷是可以消除的。

他提出完美推演的四法则:(1)清晰明白法则:推理的前提必须清楚正确。(2)分解法则: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直到满足推理的需要。(3)秩序法则:用秩序引导推理,对难以确定时空顺序的现象要根据推理要求假定顺序,若出现不适,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4)完全性法则:推理得出结论要用已知的事实进行验证,确信毫无遗漏,并无出现反例,才能作为真知加以推广。

7.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

开普勒——天空立法者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这些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和谐定律:行星运行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半径可以理解为平均半径或者长半径或者短半径)。

8.简析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总是在流逝着,由于其本性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总是均匀的、不变的、绝对的、真正的空间,由于其本性与外界事物无关,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时间、空间绝对不变。

牛顿时空观借助于科学的研究成果加以界定,只是由于科学思维的局限,导致了形而上学的时空观。第一,割裂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把时空看成脱离事物的超自然超物质的东西;第二,否定了时空形成的相对性,不清楚时空的表现形式随物质分布及运动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不清楚时空的存在及变化,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由客观物质自身存在方式决定。

9.数学方面成就(选择)

1)解析几何的创立,费马、笛卡尔(创立)。

2)莱布尼茨发明函数。

3)微积分:牛顿,莱布尼茨。

10.生物学方面(选择)

1)生物分类法:人为分类法(林奈);界-门-纲-目-科-属-种;自然分类法(布丰,退化论)。

2)物种由来之争:a、自然发生说(机械唯物主义);b、预成说;c、渐成说:沃尔夫

11.简要评价形而上学自然观(简答,论述)

(一)特性:自然界绝对不变,与当时自然科学水平相适应。(1)机械性。用力学观点解释一切,把人也比作机器。(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3)不彻底性。没有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于社会科学领域,其历史观仍然是唯心史观。

(二)产生的原因:(1)自然科学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除牛顿力学达到完善程度以外,其他大部分学科仍处在搜集整理材料的阶段。(2)研究方法的局限。分门别类研究具体领域、特殊规律,只注重本领域发展进程及成果,排斥否认其他领域的成果,片面观点随之形成。(3)阶级原因: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已经确立,为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需要从哲学上寻找依据,形而上学自然观正合乎这种需要,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因此产生很大影响。

(三)评价:积极方面:(1)对于推翻封建专治统治,解放人们的思想,有积极作用,该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抵制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干扰侵害。(2)为自然科学摆脱自然哲学束缚,得以独立发展,起到推进作用。(3)对近代前期科学发展,探讨具体事物运动规律,获得大量科学成果也起到积极作用。

消极方面:(1)对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发展起阻碍作用,难以形成学科间相互结合,多层面探讨对象本质和规律,也难以在广泛联系的基础上探讨对象动态特征;(2)为资本主义制度永恒性做辩护,阻碍

社会进步。

12.巴本——第一台蒸汽机

13.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六大发现,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必然性。

1,康德-拉普拉斯(K-L)星云假说

K-L星云假说,以原始星云为基础,运用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力学与热力学的观点,论述了天体的起源与演化,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出发,探讨天体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天体的产生,发展与消亡,具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为新自然观(辨证唯物自然观)的产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1828年《论尿素人工合成》总结了自1824年以来,运用普通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重大成就,将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揭示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统一,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再次打开缺口,为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基石。

3,地质演变论赖尔

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一书,运用地球的内力(地震,火山爆发)、外力(风霜雨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解释了地质岩层的形成与演化,充分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思想,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再次给与重大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新的证据。

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论述题)(试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对新自然观的产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1)发现过程:19世纪40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学科领域十几位科学家,几乎同时提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德国医生迈尔,从生理学,热力学,化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2,焦耳从电学,热力学,运动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3,霍尔姆赫兹从化学,热力学,运动学,声学等角度提出该定律。4,恩格斯在前人工作成就基础上,站在哲学高度运用辩证思维,科学界定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2)恩格斯的总结与概括:能的转化,它向我们表明了,首先,在无机界起作用的所谓“力”及机械能及其补充,所谓的位能,热,放射(光或者其他辐射),电,磁,化学能都是普遍运动的表现形式,他们按照一定的度量关系,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当一种形式的一定量消失,必有另一种形式的对应量代之出现,因此整个自然界的运动都可归结为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无限转化过程。

3)意义:

a,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b,不仅揭示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静态联系,还进一步揭示了运动过程也是相互联系的。

c,该定律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最沉重的打击,为新自然观的产生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5,细胞学说施莱登

19世纪4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先后提出植物细胞学说和运用于整个生物界的细胞学说,证明了生命有机界的内在统一,并在细胞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的发展变化,对形而上学自然观又给与一次沉重打击。

6,生物进化论达尔文

1)拉马克:用进废退。

2)自然选择:a,种间斗争,种内斗争;b,人工选择;c,性选择(温和式、激烈式)。

3)达尔文论证遗传变异同化和异化两队生物界基本矛盾以及生物个体与环境的矛盾系统阐述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从无需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解决了当时科学界也是哲学界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列宁赞誉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有关物种的神创论、偶然论、不变论的观点,揭示了物种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从而打击

了形而上学自然观,对新自然观的产生再添新的证据。

面对如此多的重大科学发现,恩格斯概括新的自然观的理论的基本点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凝固的东西消散了,一切当作永恒不便的特殊的东西变成转瞬即逝的,整个自然界被证明实在永恒的流动和无限的循环中发展的。

第四章科学技术观概述

思考题:

1,简述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

2,简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3,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简述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外在因素)

一、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的基础

1.社会生产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1)早期的科技主要来自于社会生产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出新问题,促进其发展

2,社会生产不断为科技提供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是检验科技知识真理性的标准

二、社会制度和军事战争的影响

1,社会制度的影响:

1)统治阶级的影响

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的研

究就会得到支持,从而促进其发展,不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的研究就得不到支持,阻碍其发展。

2)科技政策也影响和制约着科技发展,良好的合理的进步的科技政策有益于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科技的发展,反之不合理的科技政策则会阻碍科技发展。

2,军事战争的影响:

1)因军事目的对相关领域进行巨额投资,从而刺激科技的发展

2)军事战争不断地向科学技术提出需要解决的课题

3)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哲学的影响

1,正确的哲学思维有利于提高研究者的预见性,避免麻木性,加速研究进程;错误的哲学思维则导致研究者思维混乱,阻碍科技探索活动。

2,表现在研究成果的解释上,面对同样的研究成果,用正确的哲学思维去检验,可获得新发现或新发明,用错误的哲学思维去检验,会误入歧途,丧失发明的良机。

2.简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科技研究活动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会出现新事实新现象,用原有理论难以解释,甚至产生尖锐矛盾,这就要求人们根据新事实,新现象,补充完善原有理论或者建立新理论取代旧理论,将科技推向前进。

二、不同学派理论观点之间的争论

1,产生原因:人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作用

1)活跃学术气氛,推进科学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年轻学者脱颖而出,迅速成才。

2)促使人们抛弃错误的观点,接受正确的理论,加速科技研究进程。

3)双方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断完善。

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1,原因:世界的物质同一性

2,途径及作用

1)基础学科间交叉渗透使理论成果更加完善,更加深入运用过程中更能深刻揭示出客观本质及规律

2)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理论成果运用与转化,是技术学科的成果更加完善。

3)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的出现设计学科领域更加广泛,能够解决综合性的复杂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四、继承与创新的矛盾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既包括继承前人的成果、方法经验,也包括继承前人留下的难题、应吸取的教训。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是研究者的最高追求,创新是分层次的,提出前人从未涉及的新订立、新定律称为科技突破,获得的成果使所涉及的学科达到完善的程度,称为重大科技突破。获得的科技成果使整个科技领域,产生重大变创新而普遍使用的新方法称为科技革命,获得的成就超过科技领域使人类思想观念产生变革,称为重大科技革命。

3. 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通过教育途径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健康,在生产中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2,通过科技革新和技术发明,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固化到生产工具中,研制出新的机械设备用于生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3,通过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合理节约使用已有资源,不断开发新资源,增加生产力的物质内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4,管理科学越来越称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协调生产力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降低内耗使各自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力功能。

总之,科学技术就经济发展而言是生产力,就社会发展而言是推动力,就军事发展而言好似威慑力,就政治而言是影响力,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将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第五章科研选题

思考题:

1,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选题过程中应如何贯彻有关原则。

1. 结合自己的专业论述选题过程中应如何贯彻有关原则

分三点写:什么是科研选题;遵循的原则(四个特性);自己发挥

(1)什么是科研选题

所谓科研选题是指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课题是为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其作用有:1.科研选题是科技研究的真正开端,它制定了研究的任务,规定了研究的方向。2.科研选题有利于引导研究者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知识结构与选题的需要保持一致。3.

科研选题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究方法。

(2)遵循的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1.体现了选题的目的。包括社会需要和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应选择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以及矛盾尖锐、焦点突出领域中的课题。社会需要包含经济发展需要,国防建设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建设需要等;学科理论发展需要包含开阔学科领域需要,更新科学理论

需要,改进科研方法需要等。

2.如何贯彻:(1)选题看是否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2)长期需要与近期需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人才的分布应保持合理的比例。

二、创造性原则

1.体现了选题的价值。这是指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既包括在科学领域中提出新命题,新见解,新理论,获得新发现,也包括在技术领域中,推出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工具,获得新发明。

2.如何贯彻:(1)到学科前沿阵地选择课题,保证研究的高起点,高水平。(2)到矛盾尖锐,焦点突出研究领域选择课题。(3)到学科的边缘地带、交叉地带、空白地带选择课题。

三、科学性原则

1.体现了选题的依据。选题应该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依据,或者以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理论为指导,提高辨识能力。如果与基础理论,公认理论相悖,又无可靠依据,一般不作为选题对象。

2.如何贯彻:(1)基础理论的选题必须以大量完备可靠的事实为依据,以增强研究成果的可信程度。(2)技术、应用选题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性,保证研究探索沿着正确的途径进行。

四、可行性原则

1.体现了选题的条件。选题必须以已经具备主客观条件,或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条件为依据。包括两方面:理论技术自身是否可行,承担人员综合素质方面是否可行。

2.如何贯彻:(1)考察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究水平,研究者的兴趣、特长,以及对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把握等等。(2)考察已经具备的客观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实物资料,人力,物力,经费,时间,合作者的优势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等等。(3)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一步一步地走,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现实条件的不足,改变或者创造条件,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结合自己专业发挥

第六章科学研究中的经验方法

思考题:

1,简述科学观察必须遵循的原则。

2,简述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3,简述把握机遇,要求研究者应具备的素质。

1.简述科学观察必须遵循的原则

(1)所谓科学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考察描述自然发生的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方法。

(2)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求观察者从观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的反映观察到的事实,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以假说为指导的观察,要避免先入为主。

2.全面性原则: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对象,以保证获得材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典型性原则:选择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同时要注意时间、地点、条件的代表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辩证性原则:对于观察结果的处理,一定要注意其条件性、相对性、可变性,超出范围进行外推必须谨慎,要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还要付诸实践加以检验。

2.简述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

1.(含义)所谓科学实验,是指根据研究目的,自觉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

排除次要因素干扰,突出主要因素作用,在特殊条件下探索对象的本质及规律的方法。

2.作用:

(1)通过物质手段的运用,加速事物本质和规律暴露的过程。

(2)使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以纯粹的形态表现出来。

(3)能揭示事物在极端条件下特殊的运动规律。

(4)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原材料的消耗。

(5)多种仪器设备的运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获得新发明、新发现的机会。

(6)能够迅速验证或否定某些假说或理论,加速研究过程。

3.科学实验有哪些原则(选择题)

1,客观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典型性原则

4,辩证思考原则

5,可重复性原则——最重要的(选择题)

6,创造性原则

7,经济性原则

4. 简述把握机遇,要求研究者应具备的素质。

1.所谓机遇,是指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奇异现象,循此线索,艰难探索,最终导致重大发现或

发明的过程。

2.研究者应具备的素质:

(1)留心意外之事,对观察和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给予高度关注,必须多问为什么,直至得出合理解释。

(2)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只有当奇异现象与头脑中已具备的丰富知识发生共共鸣时,才能激发出思维的火花,有希望获得新发现或新发明,否则机遇转瞬即逝。

(3)必须有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机遇只为能否获得成果提供良好的机会,只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才能有所成就。

(4)要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面对反常现象,要敢于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突破传统知识的束缚,大胆提出新假说,开辟新途径,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七章科学研究的理性方法

1,简述科学抽象应遵循的原则。

2,简述假说如何发展为理论。

1.简述科学抽象应遵循的原则

一、(含义)所谓科学抽象,是指根据研究目的,发挥思维能动性,将与眼前研究关系不大的因素加以排除,抽取其中的主要因素,在比较纯粹的状态下,探索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抽象应该遵循的原则(思考题答案)

1.实践是科学抽象的基础。科学抽象的感性资料来源于实践,所遵循的抽象规则也是经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的,科学抽象的结果也必须付诸实践检验。

2.掌握丰富可靠的事实是科学抽象的重要前提。抽象必须以事实资料为对象,获得事实资料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学习继承前人的成果,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感性材料。

3.运用科学方法是科学抽象的关键。抽象过程中应借助于大量的理性方法,运用逻辑方法提出假说,

发展理论,对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终获得理论成果。

2.简述假说如何发展为理论

一、(含义)所谓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事实理论,运用辩证思维,对未知领域的事物现象,过程

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做出带有一定推测性的假定或判断。

二、假说上升为理论的途径:

1.假说能说明越来越多的新事实、新现象,并未出现反例,表明假说与事物的本质相一致,可上升为理论。

2.根据假说所做出的预测被实证所证明,这表明假说不仅把握了本质和规律,还进一步把握了事物的发展趋势,可上升为理论。

3.经得起判决性实验检验的假说可作为理论对待,这仅适用于两种对立的假说,二者择一的情况。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和学习意义 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自然界------科学技术----——人 (客体)(中介)(主体) 研究内容 自然观, 科技观, 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科性质 哲学 交叉科学(科技哲学) 学习意义 a科学地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需要 b探索中国科技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律的需要 c、提高哲学素养的需要 d、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e、提高科技意识的需要 2自主创新的形式和战略意义 自主创新是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创新三个方面。 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中具有战略突破性的科学活动,是一种超前的科学思维或挑战现有科技理论的重大科技创新。 集成创新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的动态过程。 消化创新是指在引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的过程。 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坚持自主创新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简述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 形象思维的一般形式是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形象思维是用个别表现一般,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和鲜明性,具有美学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1)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研究仅依靠逻辑思维是不够的,应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系统自然观: 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 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思想: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 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③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如何认识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 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如下 1、古代朴素辩证法: 古代朴素辩证法,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水平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如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它是辩证法的初级形态,虽是正确的,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又是不完备的。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某种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是唯心辩证法的创立者之一。他通过纯概念的逻辑推演,指出同与异、大与小、有限和无限、善和恶等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P2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P2 3、用系统思想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间的矛盾。 P2 4、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P2 5、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P3 6联系考生自己的专业,分析论述如何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P3 7、综述古代朴素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P3 8、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P4 9、E. B威尔逊说:“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比把整个一生致力下载一个课题的专家更会阻碍科学的进步了。” P4 10、自组织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分 形理论到混沌理论的发展过程,后一个理论都有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与超越。P4 11、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因此,只要有科学事实也就构建起了科学体系。 P4 1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没有本质区别。P4 13、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都是以自然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它们是同类学科, 可以相互替代。P4 14、分析说明科学技术的“双刃剑”的作用,应当如何评价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与科学 技术悲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潮?P5 16、如何理解达尔文进化论和克劳胥斯热寂论的对立统一?P5 17、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P5 18、自然辩证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辩证法。P6 19、世界古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辩证法的科学基础。P6 20、事物的发展具有可逆性,是指任何事物在一切条件下都能够使该物质系统和外界环境完全复原。P6 21、整体性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P6 2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表明了事物发展的有限性。P6 23、开始精神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和方法从事一切科学研究。P6 24、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P6 25、科学的价值在于了解世界,技术的价值在于改造世界。P6 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P7 27、简述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P7 28、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谈谈科学方法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带给我们哪些启示?P7 29、结合你所学专业或从事的工作,谈谈你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并分析我国怎样才能 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P7 30、结合以上实例运用自然辩证法理论,谈谈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关系。P8

自然辩证法讲义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自然辩证法讲义 第十五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 生着重大影陶,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民族国家发展战赂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本章论述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互动的一 些基本问题,以便把提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趋势,展望和谋划未来的发展之路。 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屁新阶段 1.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实质上是生产力革命,18世纪末开 始的工业革命,“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 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Ho。这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高科技产业群的 兴起中,表现得更为突出,20世纪的科学、技术、产业与社会发展之间有了更密切的联系。 科学革命产生的是理论上的新成果,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飞跃.它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世界的飞跃.带来了新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产业革命.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飞跃,它引起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革命,狭义的是指社会制度的飞跃,它引起社会经济形态的飞跃,广义的是指包括社会制度变革在内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思想全面的和深刻的变革。 在古代,农业革命引起了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飞跃,导致了社会大变革,人类社会进人了农业社会;在近代,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引起了又一次社会大变革,人类社会进人了工业社会,从此开始了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这四种革 命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式、反馈式的关系,即一种革命的发生必然会引起另外一种革命,并且其自身也要受到其他类型革命的影响。从系统的观 点来看,这四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革命,其核心是技术革命;在这里,科学革命是它的理论前提,产业革命是它的直接后果,而社会革命则是它的深化和发展。 2.现代科技革命与高技术产业群的兴起 20世纪,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这四股革命力量汇合成一股强大的历史洪流,汹涌澎湃地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 以20世纪之韧物理学革命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加上相继出现的信息论、基因论等科学理论的革命性进展,随着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问 世和原子能的利用,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俏然兴起。于是,在科学技术的自身驱使和各种社会因素的拉动下,一大批在最新现代科学成果基础上 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技术相继倔起,并最终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以新能源技术为支柱,在微观领域向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开拓,在宏观领域向环境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扩展的一大批相互关联、成群集队的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群落。高技术 产业以其高效益、高智力、高渗透,以及创新性、战略性和环境污染少等优势,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革命性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2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他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 3.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局限性(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吸取了他关于自然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坚持了唯物论,告别了用神话来解释世界。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为依据,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机械论、形而上学的不彻底性。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技术论和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5.系统的概念,含义,本质,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含义:1.任何一个系统必须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即承认系统内部应具有可分析的结构,单个要素不能称为系统;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 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称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4.系统作为一 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 本质特征:1.整体性、2.开放性: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3.动态性:自然系统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4.层次性:一方面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有更小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 整体性特征是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一方面,系统是诸要素的有机结合而不是个要死的简单机械加和;另一方面作为系统整体的要素也具有它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 6.系统和要素、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系统与要素:1.自然系统决定和支配要素。自然系统相对于它的组成要素来说,是具有不可还原性的。2.自然系统与要素相统一。系统与要素的规定具有相对性,系统与要素具有全息相关性,系统与要素密不可分。3.系统与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其一是系统与要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讲义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讲义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包含以下四个要义:第一,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第二,“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第三,“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第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拉普拉斯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 3、系统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 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4、自组织: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5、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主要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地区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 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6、技术:技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 7、知识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指生产这种产品所投入的活劳动不只是简单劳动,而更多的则是复杂劳动,因而该产品凝聚着更 多的知识量,资源、能源耗费少,研究与开发的投资额大,其产品有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等。 8、技术体系:从宏观的角度,从各项技术构成的整体来看,技术体系是各项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 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也就是说,技术体系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项技术组成的。 9、技术结构:技术结构是指技术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组织形态和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 10、技术价值:技术价值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 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的关系。 11、高技术:高技术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 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12、社会建制:社会建制是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一般而言,社会建制主要指社会组织制 度,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四大要素。 13、科学技术体制:科学技术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 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14、范式:范式就是科学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包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 学成就和范例等等。 15、无形学院:迅捷的、非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常常出现于学科的前沿和几个学科的边缘,为了尽快获得新的信息,研究人员大多 通过直接接触、通讯等个人联系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交流,这就成了“无形学院”。 16、创新者网络:创新者网络提供创新者非正式直接互动的机会,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这个概念原出自技术创新经济学,意指 一种特殊的创新者组织形态,即网络组织,它介于市场和企业组织之间,是两者互相渗透的产物。 17、技术共同体: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便是技术共同体,其任务是在技术范式的指导下从事技术的解题活动。 18、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19、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得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20、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 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21、类比方法: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 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 22、科学共同体:科学共同体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23、理想实验方法:理想实验方法是在科学研究中为了排除各种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在纯粹状态下对自然过程进行研究,而在思 想中把实验对象与实验过程理想化的方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联系所学专业试分析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总的来说认真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与科学技术联系最直接的部分。它为探索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正确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国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指导作用。 ○3自然辩证法是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具有特殊的文化或智识意义。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人文理解,有肋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之间的沟通。 而作为当代的青年才俊,学习自然辩证法更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体现在: ○1提高哲学修养,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提供给我们关于自然,自然科学总的看法,总的观点,是任何科学无法代替的; ○2能够使我们获得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知识; ○3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使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思路,增强科学创新力; ○4有利于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5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就本学科采矿工程中认识地质环境而言: 人类的采矿工程活动需要了解煤矿地质情况,而且能引起地质环境的改变。后者的产生, 是由某些自然因素的诱发作用和采矿工程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地质环境经历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变化过程,不但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因素极为复杂,而且变化规模也无比庞大,它所赋存的时空隧道也是永无止境的,地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地质现象自然就错综复杂了。要正确地认识种种复杂的地质现象,必须应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人类采矿工程活动的种类和规模是复杂的、空前的,加上某些人的主观性和物欲,所造成的工程地质现象更加扑朔迷离、纷纭繁杂了。因而,必须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即以唯物的观点、辩证的方法来分析煤矿地质现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煤矿地质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辩证法, 我们的目的是把它提炼出来,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作为分析复杂纷繁的地质现象的指导思想。 采矿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今天尤为突出。采矿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并且深受地质环境的制约,它可以影响矿井建筑物的类型、工程造价、施工安全、稳定性和正常使用等。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反过来讲,采矿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具有反作用。人类的采矿活动深刻影响着地质环境, 主要表现为干扰和改变地质环境原有的特征和规律,加快演化速率、方式和轨迹,从而出现煤矿地质问题。这类问题足以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工程建筑安全,乃至造成矿井坍塌、沉陷,破坏较大区域内的工程地质环境。如工程建筑荷载使岩土发生变形甚至破坏,巷道施工爆破及各种工程振动使地质体松动、破坏,地面开挖改变地形地貌,引起边坡失稳,过量开采会造成地面沉降,岩溶塌陷以及地震活动加剧等等。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研究人类采矿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便做到既能使工程建筑安全、经济、稳定, 又能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环境。这其中便是自然辩证法的完美运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

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其研究对象有自然观、科学观及科学方法论、技术观及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观:(1)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根本观点成总体看法,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以及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方法论。科学技术哲学中所讨论的自然观,是对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哲学抽象而形成的观察自然界的基本观点。虽不能代替具体的自然知识,却能提供不同知识领域相互过渡的观念启发。(2)自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发展与自然观形态的历史演替;自然界的本质、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 3.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形态: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有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具体历史形态有:1、古代朴素自然观,如中国的五行说、易自然观、道自然观等,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如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论。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特征: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决定性、因果必然性、可预测性;还原性;可逆性;简单性。4、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物质处于联系的普遍性与运动的永恒性。

*三种自然观的比较:中国古代:整体观;古代和近代西方:原子主义;当代:系统观。 4.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科学的本质,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具体研究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获取科学事实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方法、加工整理科学事实以提出假说和形成理论的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和假说方法,以及构建理论体系和评价理论的方法等。 5.技术观和技术方法论: (1)技术观是人们对技术的总体看法,它重点研究技术的本质、体系结构、发展模式和一般规律。 (2)技术方法论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围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过程,研究技术预测、技术评估、技术原理的构思、技术方案的设计、技术实验和实施等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和战略等内容。 6.科学技术与社会:把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建制,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社会体制、社会运行、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及伦理应对。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学科性质: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自然界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 2 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桥梁和纽带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 3 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自然史科学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学技术论科学技术社 会学创造学思维科学科学美学技术美学 3、学习的意义与方法介绍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提供认识论和法论指导;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认真读书,掌握基本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思考,互相交流 科技史 1、古希腊的哲学体系、哲学流派:古希腊自然哲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自然观:把自然看作一个独立于的对象加以整体的看待;把自然界看作有规律且可以认识的对象:创造了一套哲学的或数学的语言力图把握自然界的规律。 (1)米利都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斯“万物源于水” 这里的意义不在于这句话是否正确,而在于其说话的方式,科学于哲学思维的原则:从粉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的原理,在从原理说明更多的现象。 (2)毕达哥拉斯学派 万物皆数。用客观的精神实体来解释世界的起源问题,一为点,二为线,三为面,四为 立方体,由此而生成万物,宇宙和谐,宇宙是一种几何结构。 毕达哥拉斯主义 我们的经验世界的可理解性就是作为其基础的数学的可理解性。 (3)赫拉克利特 辨证思想的奠基人 世界是一堆永恒的活火,火代表了万物流动变化的本质。 万物皆流,万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一切事物都是通过斗争产生的。 (4)巴门尼德和爱利亚学派 A巴门尼德 存在论:变化只是假相,不变才是本真。 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存在者是连续不可分的。存在者是不动的。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从自然辨证法角度浅谈屠呦呦教授获得诺奖一事 控制工程何壮壮 167760660 一、屠呦呦获奖简介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来自爱尔兰、日本和中国的3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即青蒿素)”为我国摘取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医学科学最高奖项。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也引发了热议,其它暂且不表,下面本人尝试就这一事件利用本人仅知的部分自然辨证法相关理论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如有不当恳请老师对我的观点和思想加以批评和指正。 二、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屠呦呦获奖原因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相关理论是我国千百年医疗实践的宝贵财富,然而在此之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并没有得到世界的一致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屡屡与诺贝尔医学奖项无缘。归其原因,私以为是我国中医事业缺乏标准化建设。对于西方人来说,数字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西医就是建立在数字统计学分析基础之上的。而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就恰恰在于:西医讲求具体指标,而中医讲求“因人而治”,缺乏可通约性,常常以个人经验为主,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学分析体系,而如果所做的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支持,西方人是不太可能认可的。故而,时至今日,中医还没有完全走上世界舞台。 而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我国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标志着我国中药事业为国际认可的里程碑,其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对科学发现的影响。青蒿熬水可以治疗疟疾的事实早已被广泛记载传播,许多单位均做过青蒿的抗疟筛选,都因无效而与幸运无缘。而屠呦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在采用传统方法未果之后,通过对中医药文献的反复研究及参考西方萃取方法对青蒿素的提纯方式思路的改变,细心的想到其抗疟成分可能是热不稳定的,通过冷萃取法得到了没有被热破坏的青蒿素,最终得到抗疟效果极好的青蒿素。青蒿和青蒿素,一字之差便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此前的科学家受困于中药提纯常规方法的限制,人为的将中医和西医划上鸿沟,中医和西医就其理论、研究手法、起效时间、治标治本等等来说的确是对立的,然而单纯的将二者对立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如此次青蒿素的发现,便是运用西方萃取对中医药进行定量提取,同时此举也是对西医临床的重大贡献,二者互相促进,是统一的整体,中医不破坏药物原始成分基础上,讲究医疗综合效果的做法值得西医学习;西医的精确诊疗、有的放矢的治疗及技术也值得中医借鉴。这里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思想。 不但如此,所有特点的医学包括中医、西医、蒙医、藏医等都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形成有益于人类减轻病痛的统一的医学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全人类。 三、如何看待屠呦呦“三无”学者身份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目录 自然辩证法 1.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论述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答: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它,自前苏联传入我国,经历了三个传播时期,对《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学习、理解和介绍时期;自然辩证法理论在我国加速传播并确立为独立学科的时期。自然辩证法在我国大发展时期。在中国,自然辩证法是随着恩格斯这部着作中译本于 1929 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以后, 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的哲学着作和,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和辩证法、开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4.辩证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答:重大意义:第一,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1)“星云说”。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 (2)地质“渐变论”。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赖尔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 (4)尿素的人工合成。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 (5)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1839年,动物学家施旺(6)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 (7)电磁场理论1865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 (8)元素周期律。1869年前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 上述理论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 物理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的理论综合(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的建立),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打通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被归之于自然的原因,从而使辩证自然观取代机械论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6.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 程? 答: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所谓演化,除了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即“进化”过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①所谓对称,是指在一定变换下的不变性。【最高的对称性就是在一切变换下都不变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实际上对应着无序,最对称的世界时没有任何秩序和结构的,没有任何特殊方向的特殊点,这是平衡态的特征】。②与对称相反,破缺是指在一定变换下所表现的可变性,或对称性的降低。它实际上是对应着系统的有序状态。【复杂性和层次结构正是起源于某种对称性的破缺。自然界的有序化是对称性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③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自然界每发展到一个新的里程碑,都必有一个基本的物质的或相互作用的、时间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知识讲解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一切学说的基础,这就必须从对物质世界本身的研究开始,而“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离开了自然界来讨论辩证法,一切都是空话,因为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而已。本文主要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自然辩证法的两大主要内容,西方学界对其的批判以及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几个方面来阐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历史渊源主要内容批判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领域的自然辩证法,有其历史的渊源。从康德于1755年和拉普拉斯于1796年提出星云说,试图揭示天体演化的历史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有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其中,能量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自然科学中彻底动摇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三大发现。这一切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和普遍联系,充分展示了整个自然科学从经验到理论、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过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

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在《反杜林论》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手稿中,恩格斯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描绘了整个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运用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研究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他把自然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辩证法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辩证法联系起来研究,并认为从根本上来说认识的辩证法是客观的辩证法的反映,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自然观这方面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 自然科学观这方面,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复习资料题库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 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

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2.全面比较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区别与联系)科学就其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知识体系;就其发现过程来说,它是一种活动体系;就其社会存在方式来说,它是一种社会建制。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应用和改进人工的知识、手段和技能、方法的系统。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知识主要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技术知识主要解决实践过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它最求满足主体需要的目的性。(2)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某一种定论,并尽量使之简洁明了;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在条件耦合中复杂化,它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和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3)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知识主要进行真理性评价,不能说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