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 讲义

国际金融 讲义

第二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学习目标:

1.理解国际收支的概念;

2.掌握国际收支账户原理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组成项目;

3.理解国际收支盈余与赤字的判定;

4.理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结构口径和原因;

5.理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节工具;

6.理解国际收支调节的有关理论观点。

第一节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它反映的是该经济体居民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

二、对国际收支定义的理解

1.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对外的交往,即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2.国际收支是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3.国际收支既反映流量也反映存量。

4.国际收支是个事后的概念

▲居民:

(1)居民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

在国际收支统计中,所谓一国的经济领土,一般包括一个政府所管辖的地理领土,还包括该国天空、水域和临近水域的大陆架,以及该国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飞地。

所谓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一定经济利益,是指该单位在某国的经济领土内已经有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从事经济活动或交易,或计划如此行事。

IMF作了如下规定:居民包括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

自然人居民,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

法人居民,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非盈利团体和企业。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是所在国居民。

一国的大使馆等驻外机构是所在国的非居民。

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2)居民和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而居民则是一个经济概念。(3)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当包括在国际收支的范围内,所依据的不是交易双方的国籍,而是依据交易双方是否有一方是该国居民而另一方不是该国居民。

▲经济交易既包括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也包括未涉及货币收支的对外往来,未涉及货币收支的往来须折算成货币加以记录。

交易包括四类:

(1)交换

①金融资产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

②商品和劳务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即物物交换;

③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之间交换;

(2)转移

包括无偿的、单向的商品和劳务转移和金融资产转移。

(3)移居

移居后,个人原有的资产负债关系会使两个经济体的对外资产、负债关系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应记录在国际收支之中。

(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如国外直接投资者收益的再投资。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

国际收支记录的是一定时期国际收支的交易总额,所以是流量的概念。

与国际收支不同,国际借贷(国际投资状况)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居民对外资产和对外负债的汇总,是一个存量概念。

两者所包括的范围也不一样,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赠予、侨民汇款与战争赔偿等“无偿交易”,都属于不发生国际借贷关系的交易,因而不包括在国际借贷中,但却包括在国际收支中。流量和存量可以互相推算,期初存量加减期内流量可得期末存量,国际收支统计中的国际投资头寸就是存量的概念。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

所谓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将国际收支记录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计账原则而编制的会计报表。

1.复式记账原理

(1)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借方和贷方两个方面,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2)借方记录的是资金的使用,贷方记录的是资金的来源。各种具体的交易按上述原则被归结和记录到相应的各个科目里。

▲记入贷方的是货物、劳务的出口和资本流入;

记入借方的是货物、劳务的进口和资本流出。

即:贷方记录的是本国从国外取得收入的交易,借方记录的是本国向外国进行支付的交易。

(1)出口商品属于贷方项目,进口商品属于借方项目(属会计上的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2)本国居民为外国人提供劳务或从外国取得收入,属于贷方项目,外国人为本国居民提供劳务或从本国取得收入,属于借方项目(属会计上的损益类收入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3)本国居民收到的国外单方面转移属于贷方项目,本国居民对外国人单方面转移属于借方项目(属会计上的损益类支出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4)外国居民获得本国资产或对本国投资为贷方项目,本国居民获得外国资产或对外投资属于借方项目(会计上对外投资属于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吸收投资属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5)外国人偿还债务属于贷方项目,本国居民偿还外债属于借方项目(信贷〈属其他投资〉、债券等科目分资产类和负债类分别列示,资产类信贷是本国发放的贷款和持有的债券,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类信贷是本国借入的贷款和发行的债券,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

(6)

官方储备减少属于贷方项目,官方储备增加属于借方项目(属会计上的资产类科目,增

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

将各个科目的记录汇总后,正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顺差(或盈余),负余额意味着该科目的逆差(或赤字)。

2.国际收支账户

与投资收入有关的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与支出

无偿的单向的收入或支付

3.记账货币

由于国际经济交流是用多种货币进行的,因此,为了使各种交易间具有记录和比较的基础,需要在记账时将其折算成同一种货币,这种货币就称作记账货币或记账本位币。

大多数国家都把美元作为记账货币。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记账时,以不同货币结算的对外交易需要按记账货币和具体交易货币之间的比价(即汇率)折算为记账货币。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实例

1.记账实例

[例1]甲国企业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所得收入存入银行。

借:其他投资——银行存款100万美元

贷:货物(出口)100万美元

[例2]甲国居民到外国旅游花销1万美元,该居民用国际信用卡支付了该款项,并在回国后

用自己的外汇存款偿还。

借:服务——旅游1万美元

贷:其他投资——银行存款1万美元

[例3]外商以价值1000万美元的设备投入甲国,兴办合资企业。

借:货物(进口)1000万美元

贷:外国对甲国的直接投资1000万美元

例4]甲国政府动用外汇库存40万美元向外国提供无偿援助,另提供相当于60万美元的粮

食药品援助。

借:经常转移100万美元

贷:储备资产40万美元

货物(出口)60万美元

[例5]甲国某企业在海外投资所得利润150万美元。其中75万美元直接用于当地的再投资,

75万美元调回国内向中央银行结售,换得本币后,将相当于25万美元的本币用于股东分红,

将相当于50万美元的本币用于购买国产设备后重新投资于国外企业。

第一笔,即获得投资收益后再投资和结汇的处理。

借:储备资产75万美元

甲国在外直接投资75万美元

贷:收益——投资收益150万美元

第二笔,即分红和购买设备的处理。

借:甲国在外直接投资50万美元

货:货物(出口)50万美元

其中对国内股东的分红不影响国际收支,不作记录。

例6]甲国居民动用外汇存款40万美元购买外国某公司的股票。

借:甲国对外证券投资40万美元

贷:其他投资——银行存款40万美元

[例7]甲国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取得收入5万美元,并将收入汇回国内,存入银行。

借:其他投资——银行存款5万美元

贷:收益——职工报酬5万美元

[例8]甲国某公司在海外上市,获得100万美元的资金,甲国公司将融资所得现金结算成本币。

借:储备资产100万美元

贷:外国对甲国的证券投资100万美元

八笔交易构成的国际收支账户

项目借方贷方差额

货物1000 100+60+50 -790

服务 1 -1

收益150+5 155

经常转移100 -100

经常账户合计1101 365 -736

直接投资75+50 1000 875

证券投资40 100 60

其他投资100+5 1+40 -64

储备资产75+100 40 -135

资本与金融账户合计445 1181 736

总计1546 1546 0

2.小结

(1)国际收支复式记账法中,记入借方的项目包括: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

记入贷方的项目包括: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2)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单个账户进行汇总,可能会产生贷方和借方数字不等的情况。

若贷方大于借方,则差额称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顺差(或盈余),用正号表示;

若贷方小于借方,则差额称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逆差(或赤字),用负号表示。

(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恒等于零,这是由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账法原则所决定的。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简表单位:亿美元

项 目行次差额贷 方借 方

一.经常项目11,93124,59922,668

A.货物和服务22,31822,48320,165

a.货物33,21620,56917,353

b.服务4-8971,9142,812

B.收益18-4211,6042,026

C.经常转移2134512477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24-16813,78313,951

A.资本项目2543453

B.金融项目26-21113,73813,949

1.直接投资271,9113,0791,168

2.证券投资30478829352

3.其它投资41-2,6009,82912,429

三.储备资产64-9661361,101

四.净 误 差 与 遗 漏70-7980798

1.在表中,经常账户的余额在贷方,符号为正,数值是1931亿美元;不包含储备资产在内的资本和金融账户的余额出现在借方,符号为负,数值是168亿美元;这两部分的余额是国际间的经济交易产生的,是自发性的。

储备资产的余额在借方,符号为负,数值是966亿美元,意味着2012年的国际交易使我国的储备资产(以外汇为主)增加了966亿美元,这个余额是被动产生的。

减去储备资产余额后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余额为1134亿美元,与经常账户余额相差798亿美元,这是净误差与遗漏账户的余额。整张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贷双方是平衡的。

2.从国际收支的结构来看,我国经常项目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是货物和服务项目,差额为2318亿美元,超过经常账户总余额;而货物和服务项目中,货物收支为顺差,服务收支又是逆差,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靠实际货物的出口来获取顺差。

在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这反映了我国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的政策,证券投资有所上升,但比例不大,说明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尚有一定的限制。

3.考察一下表中国际收支的经济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在经常项目和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上保持顺差,即所谓的“双顺差”,近2010、2011

年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分别为2260和2211亿美元。2012年金融和资本账户出现-168亿美元小额逆差,经常账户顺差额也大幅降低,说明随着我国汇率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局面有所改观。

第三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

★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了复式记账的原则,因此国际收支从会计意义上说总是平衡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应从经济意义上理解。

(一)国际收支中的自主性交易和补偿性交易

1.自主性交易:经济主体为了经济利益或其它目的积极主动地进行的交易。

2.补偿性交易: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而被动进行的交易。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动用官方储备等等。

(二)国际收支差额

所谓国际收支差额,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差额。

当这一差额为零的时候,称为“国际收支平衡”;当这一差额为正时,就称为“国际收支顺

差”;当这一差额为负时,就称为“国际收支逆差”。

后两者统称为“国际收支不平衡”。

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代表的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不平衡,所以又简称“对外不平衡”或“外部不平衡”。

实际中常指:

(经常账户收入+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储备资产以外的收入)

≠(经常账户支出+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储备资产以外的支出)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

1.贸易收支差额

贸易收支差额=商品出口-商品进口

表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自我创汇的能力,反映了一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2.经常账户收支差额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贸易差额+服务净额+收入净额+经常转移净额

综合反映了实际资源在该国与它国之间的转让净额,以及该国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而被各国广为使用,并被当作是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3.基本账户差额

基本账户差额是经常账户与长期资本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账户中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资产)所形成的余额。

基本账户差额=经常账户差额+长期资本账户差额

一般认为,长期资本的流动以市场、利润为目的,相对于短期资本来讲更具有稳定性。长期资本的流入及流出状况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地位和实力。

4.综合账户收支差额或总差额

总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官方储备除外)

意义在于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持有所造成的压力,因为综合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相反方向变动。

IMF倡导使用综合差额这一概念。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通常指的是综合差额盈余或赤字。

5.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差额

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净额+金融项目净额

反映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6.外汇收支差额

外汇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到官方外汇储备的变动和汇率水平的变动,因此外汇收支被当成衡量

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际收支平衡的考察口径:

贸易收支

─────────────→贸易差额

劳务收支

单边转移

────────────→经常项目差额

长期资本往来

─────────────→基本差额

私人短期资本往来

────────────→官方结算差额

官方短期借贷

官方储备

国际收支不平衡口径之间的关系和选择:

①贸易收支差额(有形货物收支)

②经常账户差额=①+无形货物收支、收入、经常转移

③基本账户差额=②+长期资本流动

④综合账户差额=③+短期资本流动

对于主要以有形货物贸易为经济交流形式的国家而言,采用贸易收支差额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是较为合适的;

而对于金融市场发达,短期资金流动频繁的国家而言,就需要以综合账户差额来衡量国际收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较宽口径的国际收支差额包含了较窄口径的国际收支差额,但仅仅关注宽口径的收支差额,并不能反映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全面情况。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1.临时性不平衡

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2.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

结构性失衡包括两层含义:

1)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2)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随着经济发展或外来冲击的出现,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失衡。3.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在这里,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的原因被认为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分增加,因此,究其根源,国际收支失街的原因是货币性的。货币性失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长期的。

4.周期性不平衡

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5.收入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统称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可以是周期性的、货币性的,或经济处在高速增长阶段所引起的。

6.预期性不平衡

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两方面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

7.币值扭曲

币值扭曲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名义比价持续背离了与外国货币的实际比价,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实际价格持续较高进而导致出口持续相对下降。进口持续相对增加和国际收支逆差,或者造成相反的情况。

币值扭曲通常是由僵硬的汇率政策和汇率制度引起的。

当本国和外国的基本经济面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汇率水平因僵硬的汇率制度没有发生相应变化时,币值扭曲就会发生。因此,币值扭曲一般具有长期性。

在政府力量日益强大的情况下,政府为达到某种目标而对汇率进行人为干预时也可能导致币值扭曲。

四、国际收支调节的必要性

从国际收支余额和其他经济变量的比例来看,如果收支余额与其他经济变量的比例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e.g.贸易赤字占GDP的比例在2%以内,外债余额占外汇储备的比例在50%以内),并且能够长期保持不再继续增长,那么这种收支状况就是能够持续的。

只要经济维持增长,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一定程度的国际收支差额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得到改善,或者,在未来可以通过成本较低的调节而得到消除,不至于对经济稳定造成影响。

一般而言,连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本国支付能力和信用水平的下降,连续的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本国将大量的实际资源提供给外国消费,而不增进本国的福利水平,这都会损害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采取措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减少不平衡的程度或改变不平衡的方向,就成为国际金融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国际收支调节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一)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货币—价格机制)

(二)纸币流通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2.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调节的局限

1.只有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中,自动调节才能产生理论上所描述的作用。现代经济中的各种干扰会使自动调节机制的作用下降甚至失效。

2.典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需要在金本位制下才能发挥作用。

3.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往往以紧缩国内经济为代价,这会造成国内的就业、产出下降,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和经济发展。

二、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路径和条件

(一)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弹性论)

1. 弹性论的基本观点

弹性论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

★货币贬值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来影响本国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在一定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下,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进而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2. 马歇尔—勒纳条件

(1)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研究内容:

在什么条件下,货币贬值才能引起贸易收支的改善。

(2)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研究思路:

①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

②由进出口商品单位价格变化引起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贸易差额=出口值-进口值

出口值=出口商品单价×出口商品数量

进口值=进口商品单价×进口商品数量

(3)马歇尔—勒纳条件隐含的假设:

①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值的影响,假设收入、利率、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

条件不变。

②假设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

在此情形下,进出口方以供给方货币表示的价格不变,进出口的数量变动完全取决于进出口需求的变动;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成了进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

③贸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

(4)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

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是:EM + EX>1

推导:

X、M表示进出口量,P、P*表示国内外价格水平,R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B表示国际收支差额。

B=XP-RP×M

由于假设条件②的存在,P和P*均为常量,可令其为1(不影响微分),故

B=X-RM (1)

由假设③可得X=RM

3.J曲线效应(贬值的时滞效应)

(1)内容

当汇率变动后,进出口额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既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会有一段时滞。在货币贬值后初期,贸易收支的逆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有所扩大。

(2)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

①货币贬值以前签订的贸易合同较少受货币贬值的影响。

②货币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合同要受到时滞的影响。

4.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1)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指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

即:T = P x/P m

上式中:T代表贸易条件;

P x代表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

P m代表指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

(2)贸易条件的实质

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货币贬值后对其实际资源的影响。

(3)贸易条件改善的前提条件

S X S M>E X E M,贸易条件恶化;

S X S M<E X E M,贸易条件改善;

S X S M=E X E M,贸易条件不变。

▲在实际中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案例极为罕见。

5.对弹性论的评价

(1)弹性论的理论贡献

不仅指出了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而且提出了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前提条件。

(2)弹性论的缺陷

①只分析了货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忽略了对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影响。

②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几个假设之间存在着矛盾。

③没有分析货物币贬值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1. 吸收论的基本理论

吸收论从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相应政策主张。

Y=E=C+I(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方程式)

Y=C+I+X–M(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方程式)

Y、E、C、I、B、A分别表示国民收入、国民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国际收支差额、国内吸收。

将吸收分为自发吸收和引致吸收

A = D + aY

(其中a是边际吸收倾向,D是自发吸收,aY是引致吸收)

△B = △Y-△A

= △Y-△D-a△Y

= (1-a)△Y-△D

货币贬值的效应取决于什么?1-a,△Y,△D

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1-a)△Y > △D

▲吸收论认为,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1)必须有闲置资源的存在,这样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否则贬值只会引起国内物价的上涨而不会引起国际收支的改善。

(2)出口扩大会引起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同时增加,只有当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即吸收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

2. 吸收论的政策主张

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原因是总收入和总支出的不平衡。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总收入和总支出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生产、增加总收入的方法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减少总吸收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3.吸收论和弹性论的比较

分析方法政策主张编制影响国际收

支的条件贬值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

弹性论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货币贬值政策

(支出转换政策)

进出口需求弹性

之和大于1

通过影响出口品的

相对价格和需求

吸收论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增减总收入和总吸

收(支出增减政策)

存在闲置资源通过影响国民收入

和国内吸收

1. 货币论的假定前提条件

(1)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2)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产量。

(3)贸易商品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从长期看,一国的物价水平接近世界市场。

2.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M S = M D

M D = pf(y,i) M S = m(D + R)= D + R(取货币乘数为1)

M S = M D =(D + R)

△R = △M D - △D

货币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

(1)国际收支本质上是货币现象;

(2)任何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都反映了实际货币余额与理想货币余额的不一致;

(3)国际收支的调节过程是把实际货币余额调整到理想水平的过程。

3.货币论的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

(2)由于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国内货币政策就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3)货币贬值、关税政策及贸易与金融限制等政策只有在改变货币供求情况下,才影响国际收支。

货币论政策主张的核心: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应注重国内信贷的紧缩。

4.货币论对贬值效应的分析

1)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贬值时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是否增加。

因为:△R = △M D - △D

2)如果D与MD同时增加,贬值便不能改变国际收支逆差;

3)如果D的增加大于MD的增加,甚至可能恶化国际收支。

延伸阅读:货币论对货币贬值的分析

(1)在充分就业情形下,贬值意味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贬值目的国内价格上涨,升值国的国内价格下跌;

(2)物价变动意味着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贬值国的余额减少,因而压缩支出,升值国的余额增加,因而扩大投资和消费;

(3)实际现金余额的变化将通过贸易差额而逐渐消失,即内贬值国的贸易盈余补充短缺的现金余额,由升值国的赤字压缩过多的现金余额,从而恢复均衡。就国际收支调节而言,汇率变动只是国内信贷控制的替代方法。贬值相当于国内信贷紧缩,升值相当于国内信贷扩张。

5.对货币论的评价

(1)货币论认为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但如果它不是稳定的,那么国际

收支就不能仅仅从货币供应的变化中预测出来。另外,货币论假定货币供应对实物产量和收入没有影响,也不尽切合实际。

(2)货币论认为:货币论政策主张的含义或必然后果,就是以牺牲国内实际货币余额或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这一点,曾受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

(3)货币论的最重要贡献是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区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从货币主义的角度为国际收支的分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而为国际收支调节提供了一项新的可能选择。

四、国际收支调节中汇率水平的作用

1.汇率水平对贸易收支的调节

汇率对贸易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是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行的。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

(2)国内总供给的数量和结构要适应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要求

(3)国内存在闲置资源,即存在能随时用于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生产的资源

汇率在解决国际收支失衡中的作用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汇率政策如何应对失衡其他政策的搭配

临时性不平衡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按照供需

浮动即可调整固定汇率制下,为避免汇率重新定位的成本,可使用融资型政策调节

结构性不平衡短期内可以通过本币贬值来降低

出口商品价格,提高产品的国际

竞争力,分担国内调整的压力

产业政策

货币性不平衡本币贬值,以抵消国内价格上升

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将本币贬值和紧缩货币供应结合起来

周期性不平衡本币贬值以减少进口,消除由国

内需求过旺带来的贸易逆差

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收入型不平衡如果收入只是暂时性提高,则货

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防止经济过热的稳健政策

增长预期性不平衡适度贬值以消除逆差,贬值幅度

既不能使资本品进口价格出现太

大上升,又要促进消费品的出口采取扩大国内资本品生产的产业政策、控制过度投资以减少逆差

币值扭曲调整币值即变动汇率

2.汇率水平对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的调节

(1)就实物资本品而言,当本币贬值时,相同数量的外资能够换取更多数量的本国生产要素,这会导致长期资本流入

(2)就证券等金融产品而言,本币贬值时,如果本国其他基本面因素没有发生变化,则外国投资者会预期本币汇率在未来回到原有水平,即,当前贬值,未来升值,因此,外国投资者会在本币当前贬值以后,买入本国的金融资产,以期在未来本币升值以后抛出以获取收益,这会带来短期资本的流入。

3.汇率水平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和政策中的关键地位

汇率水平是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汇率水平在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中居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

第三章汇率基础理论

学习目标:

1.掌握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式,理解不同汇率种类的含义

2.掌握影响汇率的经济因素,理解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掌握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说对汇率决定原理的阐述;了解汇率心理说的主要观点,掌握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的主要观点,了解资产组合分析法的内容;了解汇率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特征

3.掌握汇率变动特别是汇率贬值对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

第一节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

一、外汇

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种外币资产成为外汇有三个前提条件:

1.自由兑换性——能自由兑换成本币

2.普遍接受性——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

3.可偿性——这种外币资产是可以保证得到偿付的(在国外可以得到清偿的债权)。

▲我国规定,外汇的具体范围包括:

(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

(5)其他外汇资产。

二、汇率及汇率的表示

(一)汇率的概念

汇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表示的价格,或者说是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二)汇率的标价

1.直接标价法

它是指以一定单位(1个或100、100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也就是说,在直接标价法下,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除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外,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的本国货币的数额增大,说明外国货币币值上升,或本国货币币值下降,称为外币升值,或称本币贬值。

如:

某日USD1=CNY8.2770

次日USD1=CNY8.2775

▲在直接标价法下,外币币值的上升或下跌的方向和汇率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相同。

例如,我国人民币市场汇率为:

月初:USD1=CNY 8.2014

月末:USD1=CNY 8.2200

说明美元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跌。

2.间接标价法

它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也就是说,在间接标价法下,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目前美国、英国采用

英镑长期以来采用间接标价法

美国1978年9月1日起采用间接标价法

美元对英镑仍然沿用直接标价法:1£=1.2$

▲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数量增多,称为外币贬值,或本币升值。

在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数量减少,称为外币升值,或本币贬值。

▲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币币值的上升或下跌的方向和汇率值的增加或减少的方向相反。

例如,伦敦外汇市场汇率为:

月初:GBP1=USD 1.8115

月末:GBP1=USD 1.8010

说明美元汇率升值,英镑汇率贬值。

3.美元标价法

它是指以美元为标准来表示各国货币汇率的方法。

目的是为了简化报价并广泛地比较各种货币的汇价。

例如瑞士苏黎士某银行面对其他银行的询价,报出的各种货币汇价为:

USD1=CHF 5.5540 (瑞士法郎)

GBP1=USD 1.8332

USD1=CAD 1.1860

▲标价法中的基准货币和标价货币:

人们将各种标价法下数量固定不变的货币叫做基准货币,把数量变化的货币叫做标价货币。

三、汇率的种类

1.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为了避免汇率风险、反映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实际状况,我们在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基本汇率后,按天折算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套算汇率。

设美元为一国的关键货币,可按下式套算本币与英镑的汇率:

(本币/英镑)=(本币/美元)×(美元/英镑)

已知基本汇率为7.40,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对英镑的汇率为1英镑=1.90美元,则本币对英镑的汇率便可通过上述公式套算而得,

即7.40×1.90=14.06

1英镑折合14.06个单位的本币。

2.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固定汇率是指本国货币当局公布的,并用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维持其不变的本国货币与某种外国参照货币(或贵金属)之间的固定比价。

浮动汇率是指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本国货币当局不加干预的货币比价。

在现实中,完全的固定汇率和完全的浮动汇率都是很少见的,在这两种汇率制度之间还存在

国际金融学讲义_奚君羊

国际金融学主讲人:奚君羊 第一章国际收支?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基本涵义 ?一、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个与国际经济交易密切相关的概念。不同类型的国际经济交易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支付。 所谓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例如,某年某月某日,一般为年底)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例如,一国居民出口一批商品,由此就获得了一笔对外债权,而进口一批商品则会发生一笔对外债务。在国际金融学中,我们对这种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用国际借贷(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这一术语予以表示。 国际收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也可自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的对外收入和支付的情况。因此,国际借贷是产生国际收支的原因,国际借贷的发生,必然会形成国际收支。 除了国际借贷以外,单边转移行为也会导致国际收支(支付)现象,但并未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因而不包括在国际借贷范围之内。所以,国际收支的范围要比国际借贷的范围更加宽泛。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二、国际收支的重要性??国际收支概念从仅仅指简单的贸易收支发展到把全部国际经济交易都包括在内,充分说明了国际收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主要内容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或一月)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的内容按交易性质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三大类,每一大项目可再分为一些分支项目(sub-accounts)。 (一)经常项目?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主要记载表现为货物和劳务的国际交易。该项目又可细分为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转移收支三个项目。 (二)资本项目?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主要记录表现为资金形态的资本流出和流入情况,可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两大类。 (三)平衡或结算项目平衡或结算项目由官方储备和误差与遗漏两个部分组成。 ?1.官方储备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其对外收入大于支出,这部分差额就会转化为官方的储备资产;而在逆差时,由于收入小于支出,政府就必须动用相应数量的官方储备对外支付,导致官方储备的减少。可见,官方储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平衡国际收支。官方储备的增减是国际收支数量变化的结果。 2.误差与遗漏误差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s)是一个人为的平衡项目,用于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借贷两方的总额。 借方贷方差额? 经常项目-80? 资本项目100? 平衡项目 官方储备-15?误差与遗漏? ? 借方贷方差额 ?经常项目-80 资本项目100 平衡项目?官方储备-15 误差与遗漏-5 合计0 ?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官方储备属于资产项目,因而其增加用负号(-)表示,而减少则以正号(+)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比较各成员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专门出版了《国际收支手册》,要求成员国按统一的统计

国际金融讲义9教材

国际金融讲义(九) 第九章对外贸易中长期信贷——出口信贷 内容简介:掌握西方国家提供出口信贷的原则、形式、条件及一般程序,以便我方在机、电、仪进口中加以利用,这是我国利用外资的另一条渠道,也是降低进口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途径。同时,掌握我国出口卖方信贷与出口买方信贷的条款和做法,以便在机、电、仪的出口中加以利用,开拓我国机、电、仪产品出口市场。 第一节出口信贷的概念和发展 1、对外贸易中长期信贷的特点 2、出口信贷的概念 3、二战后出口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出口信贷的主要类型 1、买方信贷 2、卖方信贷 3、福弗廷 4、信用安排限额 5、混合信贷 6、签定存款协议

第三节卖方信贷 1、买方信贷的一般贷款原则和条件 2、买方信贷广泛使用的原因 第四节如何使用好买方信贷 第五节我国的出口信贷制度和做法 §9.1 对外贸易中长期信贷的特点 与出口信贷的概念 一、对外贸易中长期信贷的特点 1、对外贸易中长期信贷的利率一般低于相同条件资金贷放的市场利率,利差由国家补贴。 2、对外贸易中长期信贷的发放与信贷保险结合。 3、国家成立专门发放出口信贷的机构,制定政策,管理与分配国际信贷资金。 二、出口信贷的概念 ——出口信贷是发达国家为了支持和扩大本国大 型机器设备的出口,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以对本国的

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方法,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的需要的一种融资方式。是发达国家争夺销售市场的一种手段。 §9.2 出口信贷的主要类型 一、“二战”前后出口信贷的形式 (一)“二战”前出口信贷的形式 1、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商的政府部门发放贷款,并指定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发放贷款的国家或企业的商品; 2、外贸银行或商业银行对出口商提供长期贷款,以支持出口商开拓并争夺销售市场; 3、在资本相对“过剩”的国家发行发行进口公司的股票和债券,或发行政府债券,以所得资金办理进口; 4、商业银行或对外贸易银行对中长期票据进行贴现放款,定期清偿一次。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学习指南 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金融关系的一门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对开放经济的认识,理解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相互关系,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的技巧;了解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的前沿理论,力争把握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为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国际金融问题奠定基础。通过国际金融的整个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金融类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一、了解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能系统展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料,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自学,都需要文字教材,因此可以多阅读课本以外的国际金融教材,重点可参考: [1]马君潞,陈平,范小云.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张礼卿.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杨长江,姜波克.国际金融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美)托马斯.A.普格尔(Thomas A.Pugel).国际金融(第14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5]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课程网站。湖南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讲义、学习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库、案例库、实训项目等,可以帮助学生自学与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3.其他网站。各种金融学习网站与财经类新闻,及时掌握市场的金融动态,大量阅读金融时评,并逐步尝试将课本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试图解答现实中的金融问题,并了解目前的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复习讲义杨胜刚

国际金融复习讲义杨胜 刚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一章国际收支 本章重要概念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 内外均衡: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两种工具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复习思考题 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 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

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 2.怎样理解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 答: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也由多种含义。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一,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它认为国际收支的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二,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观点,静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收支相抵,差额为零的一种平衡模式。它注重强调期末时点上的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在较长的计划期内经过努力,实现期末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这种平衡要求在同际收支平衡的同时,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经济目标;三,局部均衡与全面均衡的观点,局部均衡观点认为外汇市场的平衡时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因此,要达到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必须达到市场平衡。全面均衡是指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国际收支自主性项目为零的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一,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二,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三,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其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判定标准,一,账面平衡与实际平衡;二,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三,自主性收入与自主性支出。最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周期性的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收入性失衡,贸易竞争性失衡,过度债务性失衡,其他因素导致的临时性失衡。

国际金融讲义教材

国际金融讲义 主要内容 第一节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1、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2、汇率的种类 第二节确定汇率的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1、金本位制度下的外汇汇率 2、纸币制度下的外汇汇率 3、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第三节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2、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3、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4、制约汇率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汇率制度 1、汇率制度的概念 2、汇率制度的类型 3、固定汇率制及其优劣 4、浮动汇率制及其优劣 第五节汇率政策 1、汇率政策及其目标 2、实现汇率政策目标的政策手段 3、干预外汇市场

第六节西方国家汇率决定理论介评 1、国际收支理论 2、购买力平价理论 3、利率平价理论 4、资产市场理论 §3.1 汇率标价方法与汇率的主要分类 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1、汇率(“汇价”) ——是用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Or : 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2、汇率的标价方法:Quotation (3种) (1)直接标价法 Direct Quotation ——用1个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 e.g 某年某月某日,香港外汇市场美元对港元的汇率是: 1美元=7.7260~7.7356港元 1英镑=11.8730~11.8980港元 1马克=5.2358~5.2488港元 100日元=7.3027~7.3175港元 注:直接标价法下,买入价在前,卖出价在后。 (2)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

国际金融讲义

课程编号:9900067 《国际金融》 讲义 教研室_____国际贸易___ __ 任课教师______韩余静_______ 职称______讲师_____ ___ 系 (部) 名称_____国际贸易_______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 《国际金融》课程讲义首页

一、课程名称:《国际金融》 二、每周学时;3节/周 三、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货币银行学》 四、使用教材 刘舒年、温晓芳编著《国际金融》(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 五、教学参考书 1、冷丽莲编《国际金融基础与实务》,北大出版社2007年版 2、杜敏主编《国际金融》(第1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年8月出版 3、李小牧主编《国际金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杨玉川、段文斌主编《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经济管理出版 社 六、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配合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互相提问、答疑、归纳结论,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此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能动学习、掌握课程。 七、总学时:48节 八、其它要求 严格考勤,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予提问、讨论、发言,形成互动;做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 章节首页

第一章国际收支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让学生熟悉国际收支的内涵和平衡表中各项内容,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判断和调节措施的运用。 教学内容: 1、国际收支的含义及平衡表的各大项目和内容;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判断; 3、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4、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教学重点: 1、国际收支的含义及平衡表的各大项目和内容;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判断; 3、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措施。 教学难点: 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判断; 2、国际收支失衡调节措施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比较、习题 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内涵 导入:

国际金融学知识讲义

国际金融常考知识 第一章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一、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概念 (一)国际收支平衡与不平衡 1、国际收支的概念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2、判断和分析国际收支的工具 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根据经济分析的需要,按复式簿记原理对一定时期的国际经济交易进行系统记录的统计报表。 3、国际收支平衡的判断 ①区别形式上的平衡与实质上的平衡 自主性交易:盈利为目的,包括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流动(基本差额) 调节性交易:为弥补自主性交易所产生的差额而进行的交易,包括短期资本流动官方储备 实质上的平衡:自主性交易的借贷相等,即基本差额为零 形式上的平衡: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官方储备的借贷相等 在短期资本流动中,很难区分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所以全部为调节性交易。 ②区别会计意义上的平衡与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平衡 社会经济意义上的平衡:在保持外汇市场均衡和国内经济均衡稳定发展的情况下所达到的平衡。 ③区别国际收支数量上的平衡与内容上的平衡 数量上的平衡:对外收入与支出在总量上的相等,包括绝对平衡、相对平衡。(影响一个国家的绝对平衡的因素包括一国统计系统的有效性。)内容上的平衡:一国经济交易的实际内容和内在结构以及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等考虑国际收支的平衡。 ④区别国际收支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特定时期内的平衡 动态平衡:较长时期的发展趋势 (二)国际收支均衡与失衡 1、国际收支均衡 国际收支均衡又叫做对外均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处于既没有盈余,又没有赤字的状态。 国际收支均衡:BP=0或F=K,其中F为贸易差额、K为资本项目。 国际收支均衡的核心是F=K,但F=K在什么条件下实现,对国际收支均衡的具体说明就不同,按照IMF专家们的定义,有四种不同的表述。 2、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逆差的表现是:BP<0 国际收支顺差的表现是:BP>0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1、货币效应;(国际收支逆差→本国汇率下降→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对外汇需求大) 2、黄金外汇储备的流失; 3、加重本国的对外债务; 4、贸易条件恶化; 5、失业、经济发展变缓、国民收入下降。 (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三、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三)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 (四)价格、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五)国家对内对外经济政策的改变; (六)其他因素。 第二节传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金融视角 --《国际金融学》前言 一、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 国际金融学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问题,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和金融活动。它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1、开放经济的基本概念、衡量指标和运行背景。 2、开放经济的运行规律。 3、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选择。 4、开放经济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 这四部分内容以“内外均衡”为主线紧密联系在一起。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国际金融的形成以宏观经济的一定开放程度为前提。随着商品及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国际流动的发展,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加,外部均衡问题就会出现。而在一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刺激经济增长时,防范本币贬值的措施可能抵消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需要从全球视角进行考察,内外均衡的同时实现成为经济学面临的崭新任务,而这其中的货币金融问题研究的专门化导致了国际金融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产生。 国际金融学不同于宏观经济学,因为它研究的重点是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国际金融学也不同于货币银行学,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者的研究对象有交叉的地方,但它们的区别却是十分明显的:货币银行学关注的焦点是货币供求及国内价格问题,而国际金融学关注的焦点则是内外均衡的相互关系和外汇供求及相对价格——汇率问题;在产出、就业等其他宏观经济目标既定的条件下,货币银行学研究的是货币市场均衡问题,而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是外汇市场与国际收支均衡问题。国际金融学也不是专门以某一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货币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整个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它的研究视角在于宏观问题。 国际金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国际金融曾长期依附于国际贸易学。在早期,研究者一般在国际贸易教材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讨论一些国际金融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各国间的联系以商品贸易为主,国际间的货币流动是以商品流动的对应物出现并在量上相等,因而外部均衡问题体现为贸易收支问题。二战后,取代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次以人为的制度安排的方式规定了外部均衡的形式与调节机制等问题,这使得国际金融开始具有独立的特点,引起了实践和理论上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学科体系上则是出现了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相并列而构成的国际经济学,而有关国际金融的内容又是以研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其相关问题为主要线索的。7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同时,国际间资本流动尤其是金融性资本的流动规模迅速扩大,其存量以远远高于贸易量的速度发展,其流动越来越具有独特的规律,其对一国内外均衡问题的影响日益显著和复杂,从而使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内外均衡的国际金融越来越与国际贸易相脱离,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二、学习国际金融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及加入WTO、日益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经济背景下,掌握国际金融知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首先,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各样的往来,就需要了解各国的金融体制及其动态,了解国际间有关金融业务,这些都离不开国际金融的知识、理论和实务。 其次,我国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外汇管理、利用外资和外汇储备等对外金融问题,都是国

国际金融讲义:第四章11页word

第三章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节 第一节内外均衡的矛盾 一、关于均衡的概念 一是“内部均衡”:它是反映国内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情形下国内总供给与国内总需求相等的状态。斯旺(T.Swan)将内部均衡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短期(总需求可变、总供给不变、潜在产出不变、生产效率不变)、中期(总需求和总供给可变、潜在产出不变、生产效率不变)、长期(四个指标全部可变) 二是“外部平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是指单纯的国际收支账户在一定口径上的数量平衡。 三是“外部均衡”:是指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也就是在内部均衡实现的基础上的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调节的目的,从简单和直接的意义上讲是要追求国际收支的平衡,更深一层意义上讲,尤其是当国内经济处于不均衡的情况下,要追求国际收支的均衡。 二、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 在开放条件下,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中心任务是在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同时,确定合理的开放状态,并解决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也就是说,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会优先考虑并保证实现内部均衡,进而考虑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即先内部均衡,再外部均衡。造成内外均衡的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在封闭经济下,一国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

就业和价格稳定。在封闭经济中,这三个目标也存在冲突,例如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而经济增长也往往会带来通货膨胀。可以说,在封闭经济中,政策调控的主要任务在于协调这三者关系,确定并实现这三者的合理组合。 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政策目标发生改变,目标数量增加了,加入了“国际收支平衡”一项,另外各种目标之间关系发生变化,在相当多情形下,宏观经济在封闭条件下的主要目标与开放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这一新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冲突成为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某一个目标的实现可能会导致另一目标的恶化。 例如:一国经济高速发展时,国内需求旺盛,投资需求高,总供给(总产出)跟不是总需求(总支出)的速度,如果要满足国内需求,实现内部均衡,就得发生净进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三、一国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外来冲击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是很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和影响的。这种冲击传递主要有三种机制: 1、外部冲击传导的收入机制 我们知道,两国的国民收入一般是通过贸易收支发生联系。在边际进口倾向存在时,一国国民收入增加会引起进口量的增加。这种收入机制是指,外国国民收入的变动会导致外国进口(反过来为本国出口)发生变动,这会首先影响本国的外部平衡,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带来本国国民收入的变动。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本国的乘数效应越大,本国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受外国收入变动的冲击就越大。

银行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银行招聘考试 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第一部分: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 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 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有哪些?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只是表面的,汇率变动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对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 下降。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债权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引起国际收支亏损,贬值货币也会在市场上遭到抛售, 造成本币汇率下降。 3.利率。利率的高低调整会使外资的流入或流出增加,改变外汇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 变动。 4.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的进口,造成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下 降。长期看,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增强对其货币的信心,使其币值稳定坚挺。 5.中央银行的干预。中央银行出于某种经济政策的考虑,可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在短期内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汇率的变动。 6.市场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庞大的游资流动迅速,受预期因素的影响很大,预期因 素成为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印发 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国际收支恶化。这属于周期性失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会 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失衡。这属于结构性失衡。 3.货币价值的变动。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短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 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当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短期内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收支顺差。这属于货币性失衡。 4国民收入的变动。当一国的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也成为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如何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节? 当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进行调节: 1.商品调节。采取对出口商品给予补贴用优惠利率刺激出口等奖出限入的措施来改善国际 收支逆差。 2实施金融政策。以调节利率或汇率的办法来平衡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利

国际金融学讲义奚君羊

国际金融学 主讲人:奚君羊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基本涵义
第一章 国际收支
一、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个与国际经济交易密切相关的概念。不同类型的国际经济交易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种债权债务 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支付。 所谓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例如,某年某月某日,一般为年底)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例如,一国居民出口一批商品,由此就获得了一笔对外债权,而进口一批商品则会发生一笔对外债务。在 国际金融学中,我们对这种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用国际借贷(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这一术 语予以表示。 国际收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也可自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的对外 收入和支付的情况。因此,国际借贷是产生国际收支的原因,国际借贷的发生,必然会形成国际收支。 除了国际借贷以外,单边转移行为也会导致国际收支(支付)现象,但并未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因而不包括在 国际借贷范围之内。所以,国际收支的范围要比国际借贷的范围更加宽泛。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 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二、国际收支的重要性 国际收支概念从仅仅指简单的贸易收支发展到把全部国际经济交易都包括在内,充分说明了国际收支的重
要性与日俱增。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主要内容
一、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或一月)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 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的内容按交易性质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三大类,每一大项目可再分为 一些分支项目(sub-accounts)。 (一)经常项目 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主要记载表现为 货物和劳务的国际交易。该项目又可细分为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转移收支三个项目。 (二)资本项目 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主要记录表现为资金形态的资本流出和流入情况,可分为长期资 本和短期资本两大类。 (三)平衡或结算项目 平衡或结算项目由官方储备和误差与遗漏两个部分组成。
1. 官方储备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其对外收入大于支出,这部分差额就会转化为官方的储 备资产;而在逆差时,由于收入小于支出,政府就必须动用相应数量的官方储备对外支付,导致官方储备的减 少。可见,官方储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平衡国际收支。官方储备的增减是国际收支数量变化的结果。 2.误差与遗漏 误差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s)是一个人为的平衡项目,用于轧平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的借贷两方的总额。
借方 贷方 差额
借方 贷方 差额
经常项目
-80
经常项目
-80
资本项目
100
资本项目
100
平衡项目
官方储备
-15
误差与遗漏
?
平衡项目
官方储备
-15
误差与遗漏
-5

国际金融讲义 (7)

第11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当实际收入增长时,它会同时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 ★生产增长的贸易效应:当PPF向外移动的时候,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它们由从远点出发的中性射线及A点的两条小坐标轴分隔而成。: ①中性贸易生产效应(neutral-trade production effect) ②顺贸易生产效应(protrade production effect):两种商品的产量都同时增加,但是出口品的产量增加量要相对大些。 ③超顺贸易生产效应(ultra-protrade production effect):出口商品的产量增加,进口商品的产量减少。 ④逆贸易生产效应(antitrade production effect):两种商品的产量都同时增加,但是进口品的产量增加量要相对大些。 ⑤超逆贸易生产效应(ultra-antitrade production effect):进口商品的产量增加,出口商品的产量减少。 ★消费增长的贸易效应 ①中性贸易消费效应(neutral-trade consumption effect) ②逆贸易生产效应(antitrade consumption effect):两种商品的消费量都同时增加,但是出口品的消费量增加要相对大些。 ③超逆贸易生产效应(ultra-antitrade consumption effect):出口商品的消费量增加,进口商品的消费量减少。 ④顺贸易生产效应(protrade consumption effect):两种商品的消费量都同时增加,但是进口品的消费量增加量要相对大些。 ⑤超顺贸易生产效应(ultra-protrade consumption effect):进口商品的消费量增加,出口商品的消费量减少。 经济增长对贸易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它对生产和消费两者的效应。当生产与消费效应都处在“顺”或“超顺”区域时,增长对贸易的扩张影响会更大。 要概括生产和消费效应对经济增长国贸易的净影响,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使用进口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imports,YEM):进口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国民收入变动的百分比计算而得。YEM = 1时,净贸易是中性的。01时,贸易的增长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存在着顺贸易效应或者是超顺贸易效应。 经济的增长可能是技术进步,或是如资本与劳动等要素积累所带来的结果。 ①技术进步改变了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是固定数量的投入可以生产出更 大数量的产出。新的技术分为: ⑴要素中性型(factor-neutral):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的相对数量与技术进步以前相 同,但生产每单位产出仅使用更少数量的投入品。 ⑵劳动节约型(labor-saving):生产单位产出所需的资本和劳动都有所减少,但在要 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的相对使用量增加了。 ⑶资本节约型(capital-saving):生产单位产出所需的资本和劳动都有所减少,但在 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劳动的相对使用量增加了。 商品中性的技术进步(commodity-neutral technological change):同比例向外移动。 内生增长模型(endogenous growth models)反映了一个基本的观点:技术进步是人为的结果,而不是某一特定经济体制之外生成的东西。而传统的古典理论的结论,后者认为由于资本生产率的不断递减,经济增长水平最终都要接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国际金融学期末复习讲义

第一章国际收支 本章重要概念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 内外均衡: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则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移政策两种工具 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复习思考题 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 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 2.怎样理解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 答: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也由多种含义。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一,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它认为国际收支的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二,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观点,静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收支相抵,差额为零的一种平衡模式。它注重强调期末时点上的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在较长的计划期内经过努力,实现期末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这种平衡要求在同际收支平衡的同时,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经济目标;三,局部均衡与全面均衡的观点,局部均衡观点认为外汇市场的平衡时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因此,要达到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必须达到市场平衡。全面均衡是指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国际收支自主性项目为零的平衡。

国际金融学课件打印版

国际金融学课件(供内部使用)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 学号: 姓名: 工商管理系 公共邮箱:密码:jrx36467696

课外专题补充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再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改变经济当中货币数量的政策”。 (1) 准备金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来调节货币供应量。 (2)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与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手段。 (3)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业务,已达到扩张和收缩 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买卖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债. 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构成了一般性或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统称三大法宝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变动税收和财政支出,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政府投资。 宏观经济数据解读 术语解释 ?同比(“相同时期相比”的简称)发展速度,即与历史同期比较,以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 ?环比发展速度是以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对比(相邻期间的比较),即与上一个统计周期比较. ?CPI(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在反应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 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 ?PPI (Producer Price Index),生产者物价指数(亦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简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领域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 税、运费、关税等)。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是反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

国际金融讲义

国际金融讲义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本章关键词 国际收支,居民与非居民,经济与金融流量,借方与贷方,复式簿记制度,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官方结算项目,投资收入,单方转移,直截了当投资,证券投资,国际收支平稳、顺差、逆差,国际投资状况(国际借贷) 对外投资净值,净债务国,净债权国 I. 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与非居民经济与金融流量的记录。 时期:一月、一季、或一年 居民与非居民:政府、企业、个人和非盈利机构。任何个人,不管持何国国籍,在某国居住达一年或以上属于该居住国的居民,否则确实是非居民。国际性机构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经济与金融流量:收入与支出、资产与负债的变化。 复式簿记制度:一笔交易需要同时在借方(-)与贷方(+)记录,借方与贷方的金额相等。借方表示资金的用途,贷方表示资金的来源。 借方记录本国居民对外支付的交易 贷方记录本国居民收受国外付款的交易 II. 国际收支账户 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商品(goods):进口(-),出口(+) 劳务(services): 进口(-),出口(+) 收入(income): 仅指拥有金融资产而获得的收益 单方转移(unilateral transfers):捐献、赠与或礼物 经常账户交易举例:

1. 如果一家加州的葡萄酒庄园出售给一个日本的批发商5,000瓶葡萄酒,总价计$265,000。该日本商人通过其在日本的富士银行对庄园主付款。 出口短期债权(-) (+)(-) (+) $265,000 $265,000 2. 位于纽约的Macy’s百货商店从一家韩国公司购买$200,000 的居家用品。进口商出具花旗银行纽约分行的支票付款。 进口短期负债(-) (+) (-) (+) $200,000 $2 00,000 (有形)贸易差额= 出口–进口 = $265,000 - $200,000 = $65,000 (顺差) 3. 法国人马丁打算在美国度假2个星期。巴黎到纽约的来回机票价格为$7,100。他在美国的食宿、交通以及纪念品总共花费$14,900。马丁在美国银行巴黎分行用欧元购买上述美元。 劳务出口短期债权 (-) (+) (-) (+) $22,000 $22,000

《国际金融学》培训讲义(doc 16页)

《国际金融学》培训讲义(doc 16页)

../temp/...../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金融——资金的融通活动(交易成本问题、风险分散(担)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 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增加每个人的福利 国际——跨越国界的活动(市场规模的扩大,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稀缺资源,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升) 国际金融活动产生的逻辑顺序: 商品交换——货币产生——货币信用活动产生(金融活动)——跨出国界 国际金融活动的研究对象:跨越国界的货币、资金、融通和信用问题等 多种货币的结合,使得资金融通活动变成一个变化无穷的游戏 姜波克对国际金融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相互区别的观点: 学科名称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变量 国际金融学开放条件下本国均衡和外部平衡的关系问题汇率、国际收支等 开放宏观经济学开放条件下本国内部平衡问题总需求、国民收入、就业 货币经济学本国国内市场均衡问题物价、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