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T108标准工时

GT108标准工时

GT108标准工时
GT108标准工时

GT108标准工时

服装工序分科

一、裁床票号表的制作

1、<裁床票号表>简介

2、裁片的名称

3、工序票号 (附各论件部门工序票号表)

4、车间工序编号及裁片捆扎

5、裁片捆扎原理

6、不同部件的书写顺序

7、裁片打编号

8、裁片检查

9、黏朴工序

10、裁床划片

二、车间工序分科表

1、详细了解制单内容

2、了解办衣

3、工序分科表的语言表达方式

4、分科术语

5、组件及装嵌工序划分标准

6、划分工序的依据

7、工序分科表运作流程

8、工序分科表的更改

三、尾部工序分科表 (钮门部、烫部、包装部)

四、工序数据库

a、建立工序数据库的目的

b、数据库内容

c、数据库的建立方式

d、资料的运用

总论

工序分科表(分科表),是运用文字对整件服装制作流程中各项工作的一种细致描述,也即是实际生产的制作标准。表中的每道工序,都是由几个或一系列的制作单位(操作动作)的组合。在企业化流水生产方式中,工序分科表已是实际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

工序分科表(分科表)的主要作用

1) 确定标准做法

2) 确定标准时间

3) 界定工序流程

4) 实际工作分配

5) 生产流程编排

6) 生产成本预算

服装制作方法有较多的可变性,如同一部位的制作可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或运用不同的机械及辅件;同一制作方法又可有不同的工序组合;相同的方法及组合也可有不同的操作顺序变化;另因布料特性的不同,乃至一些人为的操作习惯以及客户的不同要求等,任何一项因素的变易,都会导致工序内容及时间的变化。工厂内因由多人从事于工序分析,随时都易出现一些制作方法或语言表达上的不统一,因此确立工序分析、工序流程、语言表达等各项标准尤为重要。在近几年不断的变革中,工序分析已不再局限于车间生产,其范围已包括从裁床到包装的所有生产部门。本书将逐项详细讲解各工序分科表的制作方法,既可作为一本工序分析的培训资料,也是工序分析的制作标准。本书尚需作不断的修改及完善,欢迎广大同事提出批评及改进意见。

一、<裁床票号表>的制作

1、 <裁床票号表>简介

裁床是一个综合性的前段生产部门,主要工作有查唛架、拉布、裁剪、打编号、捆扎、黏朴、裁片检查、刀床切割、划片点位。完成从领取布料到提供车间直接生产之标准裁片的整个过程。裁床工作是实际生产的第一道流程,其工作重心是为工厂的生产中心---车间服务,因此一些工作方式及工作标准都需附合车间生产的实际需要。

<裁床票号表>(即裁床工序分科表),是根据车间生产需要,结合裁床工作特性而编定的裁床主要工作的作业方法标准。

<裁床票号表>的内容包括:裁片名称、裁片捆扎编号及方式、拉布方式、刀床切割位置、裁片打编号、裁片检查、黏朴部位、划片修剪工序等各项裁床主要工作。

<裁床票号表>中的不少内容,都与<车间工序分科表>直接相关(如:裁片名称的确定、捆扎编号、修剪部位等),票号表也就由IE部工序分析员在制作<车间工序分科表>同时统一制定。

2、裁片的名称

服装部件裁片的多少因款式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别,少至几片多至几十片乃至上百片。为方便工作沟通,明确识别区分裁片,以及用于<车间工序分科表>操作方法的表述,不同的部件裁片,都需要有明确的名称。制定裁床票号表时,首先必须给不同部件的裁片进行命名。

裁片命名的准则:

a、明确易懂;

b、在同款衣服中具唯一性,不易与其它裁片名混淆;

c、用词简洁;

d、需附合命名的规律。

3、裁片的命名方式

a、惯用字(裁片附加名)

惯用字(裁片附加名),是裁片名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惯用字是根据裁片类型功能等进行归类而总结出的对某类部件的一些习惯的专用字,这些惯用字在工序分析中有其特殊的含意 , 而与该字的原意有较大的不同。主要惯用附加名有:幅、筒、贴、牌、掩、带、条、耳等。在裁片名称中部位加附加名即可组成一个部件的名称

主要惯用字的定义

幅--- 用于面积较大之主要裁片(如前幅),或是主要裁片整体中分割出的另一部份较小裁片(如前侧幅)。附加名“幅”,通常只用于前幅、后幅及其分离出的独立小裁片。

筒--- 经运反三边或两头,装落于一边前幅前中位,并利用急钮、钮扣、魔术贴、襻等,可将其重叠固定于另一前幅前中上,且可独立打开之部件称为“筒”。也有裁片连于一边前幅上,但同样需经运反,并可活动重叠于另一前幅前中之部位称为假筒。附加名“筒”通常只用于明筒、暗筒等。(注:有习惯将挡风贴称为防风筒,因其也有与筒较类似的条件,但因其不附合可利用钮扣魔术贴等固定于另一前幅的条件,因此将其归为贴类)

贴--- 车落于其它大部件或主要材料上,起辅助作用之小裁片。如袋口贴、拉链贴、帽口贴、中腰贴、袖口贴、袖肘贴等。

牌--- 经运反或折间,利用钮扣、魔术贴等辅件,可活动固定位置或调节部位大小,具扣搭功能,可立体打开之独立小部件。如:袖牌、领牌、脚牌等。

掩--- 重叠车缝于较大部件上,具遮盖作用,并可立体打开之部件。如:水掩、领掩、袋掩等。

带--- 经扣烫、运反、间线等方式制作成的扁长形的小部件,可用扣襻或束缚等方式,活动固定部件

位置、调节部位大小。如:腰带、袖带等。另有类似形状及功能之现成之物料也称为带。如织带、绣花织带等。

条--- 条与带的形状较为近似,通常也会把带条连在一起。“条”字作为一个独立的附加名,是指扁长形经扣烫或直接车死于其它部件上之裁片或物料。如:撞色条、荧光条等。

耳及仔--- 具挂、扣、牵连等作用之较窄小及较短之小带条。如:挂耳、钮耳、衫脚马仔等。

b、裁片命名的方法

1> 习惯名称

此类名称是因循俗成之习惯,为人们所共识的主要部件名称。

实例:领、袖、帽等。

2> 以所在的部位或位置命名

此类命名,是在习惯名称的基础上,对车缝于主要部件上的相关部件,依其在整件服装中或是主要部件上所处的部位,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其位置通常用一些具方向性的字来形容主要有前、后、左、右、上、中、下、内、外、面、底、里等字来表示。

主要部件上的相关部件命名方式 = 大部件的名称 + 裁片的部位或位置

实例:前侧幅、前幅上截、上级领、下级领、内领等。

独立的小附件裁片命名方式 = 裁片的部位或位置 + 该裁片的类型附加名(如:贴、牌、带等)。

如:腰带、衫脚贴、前中贴、袖肘贴等

3> 以裁片之形状大小或象形命名

一些特殊形状之裁片,以其形状来确定名称较易得到明确的区分。其命名方式为裁片形状+裁片附加名如:三角贴、半圆贴、菱形贴等;

另以象形方法命名,也较为通俗及直观易懂。如:牛角袖、鸭掌、风琴袋、豆腐仔等。

4> 以裁片之作用或功能命名

一些具特殊作用或功能之裁片以此命名将更为明确

如唛头贴、绣花贴、挡风贴、挂耳、鸡眼贴、手机袋等。

裁片命名常会将几种方式混合或重复运用,如三角唛头贴(形状+功能)前中拉链贴(部位+功能)。一些复杂款式的裁片命名,会采用从大部件逐步缩小,最后界定其名称的方式。如:前幅中截侧幅、后夹底鸡眼贴等。

5>裁片命名的选择方式

同一部位的裁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命名,因此易导致名称上的不统一,其命名方式应以最为明确简洁为标准。具体方式尚需研究总结

C 、工序票号

工序票号是各论件部门不同操作工序的数字代码。主要用于论件员工生产数量的统计,GST工价的输入以及论件工资的结算。在同一款式中,有少至几十个多至上百个不同的操作工序。每一操作工序都有不同的GST时间(也即工价),给每道工序一个相应的编号,用于识别、统计及计算机输入,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

从裁床至包装,各生产部门之操作员工,现都已逐步统一为不同形式的论件工资结算。为使各论件部门之工序编号不致混淆,编号的运用都作了明确的界定。

各论件部门工序编号表

4、车间工序编号及裁片捆扎

一直以来,车间都采用剪飞方式。由于工票纸的限定及打印工票之计算机程序的设定,每一扎之工票为8张,因此在分科表工序编号时必须附合这一设定,每一扎裁片之工序编号必须是8或8的倍数如16、24、32等。从98年4至5月份始,车间开始实施组件、装嵌生产,取消剪飞而改为计算机条形码输入及记数,此方式对于工票的张数已没有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每一扎之裁片改为4个工序编号,如在实际制作时票号不足,则从501部门开始至600进行增加。因各工序的操作内容及GST时间都各不相同,因此工序编号在同一款中必须具唯一性,而不可出现不同工序有相同的部别。裁片捆扎之编号必须与实际生产之工序编号一致。

5、裁片捆扎原理

将服装的裁片进行分别捆扎,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车间可将各扎裁片分发到不同车位可同时进行各部件生产,以此缩短制作流程时间。裁片的合扎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合扎之裁片必须有直接的缝合工序 (如前幅连侧幅 , 前后袖等);

b、合扎之裁片不可有太多的独立操作工序 (如前幅上下截各有开袋或贴袋等工序,所需之独立操时间较长,裁片捆扎时就需将上下截独立扎开)

c、如同一部件有不同的布料组成,为方便车间也可将裁片部件合扎(如明筒连撞色条)

d、如同一部件中其中一片有绣花或印花等,需在车间生产前进行特种机械的操作,应将此绣花或印花裁片独立扎开。

e、一些独立之小组件裁片可捆扎在一起如领全件 , 帽连帽贴等

6、不同部件的书写顺序

一款服装中不同组件的工序编号次序需遵循以下规律:

a、先面布后里布

b、先重要后次要

c、先上后下

d、先大后小

e、如同一款中有较多需分开捆扎之撞色布,则先书写完一种布料再写另一种。

f、一些可不分码数或不分颜色之暗的小带条、膊棉贴、袋布及纸朴等裁片都可不扎票号。

重要部位的裁片捆扎顺序如下:

前幅 , 后幅 , 袖 , 领……

7、裁片打编号

较重要之裁片都需打上编号,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同一件衣服中不同部件之裁片次序混乱而出现色差。裁床打编号也改为论件工资结算,以每款打编号之份数计算该款打编号所需之时间。

在裁床票号表之裁片名称后,以打上*点来注明该裁片需打编号。

除袋衬、拉链贴等车缝在不明显部位的不重要裁片都不需打编号外,其它之面布裁片都需打编号。

如挂耳为唛架一次过也可不打编号。

某一部位上之撞色贴条可不打编号。

丝里全件都可不打编号,如车间生产时发现色差较严重之特殊款,可加打编号。

绒里全件需贴编号纸。

如身里为机间棉也需加打编号。

8、裁片检查

一些重要部位的裁片在裁床有专门的QA人员进行裁片检查。制定裁床票号表时,同时也需决定各部位裁片是否需检查及检查方式。并需将一款裁片之检查份数加总,用以制定时间及论件工资结算。

裁片检查在正常情况下只用于检查重要部位的面布。检查接受标准分A、B二种,根据其部位的重要性而定。双面衫之面里检查标都与面衫一致。

A级标准之检查部位

a、衣服面布之前后幅上截(中腰位以上)或车缝于上截部位的部件面 , 如:前袖 , 面领 , 明筒 , 领面(翻领) ,外领(立领) , 水掩 , 上贴袋面 , 胸袋盖面等

b、裤子与裙子下截

B级标准之检查部位

a、外衣面布之前后幅下截—中腰以下部位及侧幅,如:前后侧幅 , 袖侧幅;

b、车缝在身里但裁片较大或需经黏朴裁片,如:襟贴,领花;

c、裤子或裙子上截。

d、机间棉之身里,可以抽查其裁片的大小是否变形

不需检查之部位

a、一些车缝在不明显部位的面布部件底或贴、衬不作检查,如:领底、袋盖底、袋衬、帽贴、袖口贴等;

b、车缝于身里之较小面布裁片都不作检查,如手机袋连袋盖、脚贴等;

单面衫之身里都不作检查;

所有单面衫之身里、活套里<指雨褛之里布活套,其它款式之活套需视其款式及布性定)>可不检查。

9、黏朴工序

黏朴部位及数量以制单资料为标准,黏朴工序中需写明黏朴的位置及朴的份数。

如有因布料特性或客户的特别要求,一些无黏朴之面布裁片需进行过机,也需打入黏朴工序栏中并注明为过机。(特别留意海虎毛不可黏朴)

10、裁床划片

裁床划片部是今年初新成立的一个专门从事裁片点划修剪的部门,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车间非车缝操作时间及在裁床保证落车间之裁片质量。裁床需点划或修剪之条件如下:

a、可于裁片直接划片之大部件<前幅、后幅、袖、襟等>,如须用大样办进行点、划或修剪,且操作动作较多,此类工序全部由裁床划片部完成。

b、一些可于车台上直接点、划之小部件,如果点、划部位较少,且一直来都以点划连车缝一起操作之工序,不论其是否可在裁片直接点划,仍由车间完成。如:点位钉袋盖魔术贴、点位钉领花唛头等。

c、一些大部件,如不需经修剪,且点、划部位较少,并可用小样办在车台上直接操作,一直来都以点划连车缝一起操作之工序,仍由车间完成。如:点位钉襟贴绣花章、点位明捺手机袋、点位钉后挂耳、点位钉唛头贴等。如该大部件裁片需经修剪,则点位也由裁床在修剪时完成。

d、各款具体部位之点、划及修剪工序由裁床还是车间完成,应以IE部之裁床票号表及工序分科表为准则。如有特殊原因需修正工序,应先与打分科人员沟通。

e、如整件裁片都经刀床切割,则取消修剪部所有修剪打呃工序。只将需用大纸样点位之工序在修剪部门完成。

二、工序分科表

制作工序分科表需具备之必要条件:

a、完整的制单及与生产相关的其它各项资料(如更改通知单客户评语等);

b、正确的开货办;(办衣上需有“开货办”挂卡,如办衣无此挂卡,跟单人员无特别说明,可不接受)

c、尺 (用来量度一些部位的子口大小、间线阔度等相关规格)

1、详细了解制单内容

生产制造单(简称制单),是由营业人员编订的各款之重要生产资料,其主要内容包括:

a、布物料成份、规格、型号、尺寸、用量等相关资料;

b、色码分配表;

c、纸样房出样注意事项;

d、车缝注意事项及客户查验办衣评语(包括需在大货中更正的各项内容);

e、唛头位置;

f、包装物料及包装方法。

g、款式图形等,其中有不少内容与车间生产直接相关,因此在进行工序分析前,必须详细了解制单中各项相关内容并与办衣作对比。

1> 查看清所有布料内容,如:面、里、朴、棉等不同的成份或颜色(如有撞色)、重量(棉的克数 , 因

棉的克数不同,其厚度也不同,也影向到用何种操作方法。如120克以上的棉里,难以用五线一次钑骨,而改为平车埋后再用三线钑)不同布料或朴棉的应用部位。如黏朴部位及数量即是黏工序的标准。

2>查看清各类物料的内容,不同的线型、线色、用于什么部位,(如底面线撞色线钉唛头线等)各类唛头的只数及钉落位置,魔术贴的位置及长度等。特别留意各类唛头中是否有Made in Hong Kong的内容,有此内容之唛头,如装嵌在香港生产,在内地生产组件时需用其它无此字样之唛头代用。再加折钉唛头工序。

3>了解出样注意事项中有关纸样调整的内容,是否有与车缝方法相关,是否有加减裁片或纸样变更等。

4>详细了解车缝注意事项及客户查办评语,此项目对工序分析极为重要,除一般的车缝品质要求外,还会指明办衣上的一些制作错误,需在大货生产中进行更正。另有一些具体部位的制作规格、位置等,如间线子口,每吋针步,这将是工序分科表中一些项目的标准。

5>唛头位置在制单中通常都会以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出,具体指明哪种唛头用何种方式车缝在什么部位。

6>查看是否有附加的与车缝相关的通知单及补发的通知单。

7>根据该款件数的多少,决定工序分析员是否需进行封办(除常做客户之一般款式外,单量超过5000件或是特性不明确之布料,工序分析员都进行封办,以确定工序分科表所写方法的可行性,减少疏忽遗漏。)

8>图形

2、了解办衣

工序分析必须以正确的开货办为标准(由跟单人员在办衣上打上开货办吊牌)。

办衣是进行工序分析的重要工具,工序分析中的制作标准,主要就是以经客户批覆之正确办衣及制单资料为依据。因服装很多部位,在外观一致的条件下其制作方法仍有较多的可变性,这就需要分析人员有较丰富的技术经验及了解以往之制作标准。办衣的面里包括其内部都必须细看并了解其裁片份数制作方式等。一些部位之操作,光看外表是很难确定其原本的制作方法的。

开货办是经IE部工序改良,由办房制作并经客户查验认可后之标准办衣。如:无特别要求,在工序分析时一般不可再另行更改影响外观之做法,但在实际中往往会遇到办衣中的某些部位或做法的与制单资料不相应的情况,或是办衣某些工序方法不完善或不合理等情况。工序分析员必须通知组长并与跟单或营业员联系,得到明确的答复方可确定做法。

3、工序分科表的语言表达方式

工序分析是根据正确的办衣及制单资料,以实际生产最为方便、省时及品质稳定为原则,确定每款之具体制作标准,并用明确的语言将标准方法书写出来,以作为车间生产的准则。工序分科表的语言表达及为重要,必须简洁明确,让人一看就能明了该工序的操作过程。一款之分科工序少则几十个多至上百个乃至几百个,要使各工序之操作方式都显示明确,其语言表达方式必须具备相关的内容。

工序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

特种机械或辅件名称 + 操作术语 + 操作部位 + 车缝类别 +量词 + 附助操作

例双针 + 间 + 袖中骨 + 1/4”线 *2

机械名称中可省略单针(平车),如后面的各项内容能清楚显示用何种机械,则也可省略前面的特种机械名(如打袋口枣4粒)。

操作术语为工序语言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操作部位也是工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份,省略部位就会在该工序独立的情况下,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

车缝类别通常是用在一些间线部位之子口、针柱,如:间袋盖子口1/16”线;双针间明筒运反位1/4”线。也有直接不标明规格而用其它形容词来代替,如:折间衫脚阔线。

量词的运用--量词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省略,即以正常值为默认值,而在其出现与正常情况不一致时,才需要以量词注明。如原本为左右对应的部件,在一些特殊款中却只有独立一边;或正常为一边的部件,一些特殊款中又出现为二边,只在与正常情不一致或不确定部位时,才必须用量词加以注明。如:”埋袖底骨二条”只写成”埋袖底骨”。在一件衣服中通常只有出现一个之部位也可省略量词,如:装明筒,通常在一件衣服中只有一个,而在一些款式中出现二个时则需注明量词。通常也会用方向性的词语来代替,如运反左右明筒

辅助操作是指在一个工序操作中,其主要操作外还有一些附带的操作,如:打呃、划位、修剪等。工序书写时会以用”连”、”及”等关联词将不同操作进行连接。如:刀车切袋盖运反位连反,运袖口连拢

肩夹带条及反衫等。

在工序语言表达方式中,可对其它的各项内容进行省略,但必须具备操作术语及操作部位。如熨平袋盖间线,屈封明筒等。

工序备注是用来说明一些较为细节又不可省略的辅助操作,如通常会把在工作内容中作为辅助操作如

公司内部培训文件

编制:裴振宇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 一、工时计算方法 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 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 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 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 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 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 ※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 ※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 二、注意点 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 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

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 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 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注意填写转线时间。 4、测试线注意不良品的区分(挡机不良的,不用测试功能,所以其总标准工时会相应减少,其总生产工时一样减少)为了准确记录工时,请测试线领班注意区分。 5、由于电脑和治具有维修需求,所以领班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知会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下拉。需填写故障等待时间。 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的第1、2月份刚好完成了季总时的工作,第3个月整月休息。企业这样做应视为合法且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工时计算方法应为: (1)工作日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0天/年(法定休假日)=251天/年 季工作日:251天/年÷4季=62.75天

ie标准工时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 标准工时 一、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应用 二、时间研究 三、标准工时 四、标准工时之应用 五、马表测试

一,时间研究 ●泰勒1856-1915☉以马表测量为主。进行工作研究及寻求 改进方式 ☉主张:花费工作时间最少者即是最佳之工作方法 ●吉尔柏思:☉研究操作者之动作,再去删除,合并,重组, 简化等步骤。使方法最好。 ☉主张:能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工作,时间自然会减少。

二,标准工时 1,定义;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 所需的时间。 2,标准工时范围 2.1工作条件:环境,设备,夹治具材料 2.2作业方法:加工方式,操作次序,操作动作,操作布置,姿势┈ 2.3作业员:合格,受完全训练 2.4速度:正常速度 3,标准工时的维护 3.1标准工时方法的训练及查核 3.2工作方法,作业条件,设备,材料等改变时之报告 制度设计。 3.3标准工时之诉怨回馈调查及改订。 3.4定期复查制度 4.标准工时的结构

5.标准工时公式 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 标准工时=正常工时╳(1+放宽率) =正常工时+宽放工时 6.标准工时估算 三.标准工时之应用 1.能效管理: ☉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管理人员必须督导作业员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日程管理: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置,日程计划,生产管理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3.人员成本计算:☉标准时间计算的基本数据。 4.工作绩效评估及奖金计算。 ☉实施奖工制度必须籍由标准时间来衡量工作绩效,才能公平合理计算奖金。 5.设备能力: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工时来计算分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 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4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4.2.3 标准工时的基本构成:标准时间 =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4.2.4 宽放率的构成、定义、计算方法详见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 4.2.5 时间测定方法 4.2. 5.1 选定被测时间的作业工序,将每一单位作业分割成具体的作业要素、必要时再对作业要素分割成具体的动作要素。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2.1 标准工时的定义: 2.1.1 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查及包装等 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 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 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 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即:零件加 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 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间所组成。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 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 3.1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18%~24%) 宽裕时间 宽裕率= ×100% 实际时间 3.2 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 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 T平= 生产计划数 3.3 生产工位数,记为“N” 标准工时 N= 工位平均时间 3.4 生产性: 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 生产性= 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 3.5 编程效率记作“ρ”

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 ρ= 标准工时 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 3.6 平衡率= ×100%(平衡误差±1.5秒) 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 ε完成台数 3.7 生产达成率= ×100% ε生产预定台数 3.8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3.9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 3.10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 直通良品台数 3.11直通良品率= ×100% 完成台数 当日出勤人员 3.12 出勤率(就劳率)= ×100% LINE在籍人员 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 3.13 PAC-1(计划人数)= ×(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 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 计划日产量 3.14 人均日产量= PAC-1

工时计算方法大全(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工时计算方法(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其定义,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科学,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nT 吊+T 装卸)k2 式中:k m—材料系数 n—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2=1(n=1);k2=0.55(n=2) 2.机动时间:T 机 H 2.1. 方T =料 : 2 机k B 式中:H- 板厚mm k B - 材料宽度系数,查下表

D 2.2.棒料: T 2 机= 4 式中 D —棒料外径 mm D d 02 2.3. 管料 : T 机 = 2 — 1000 4 0 式中 d 0— 管料 内径; mm H H 0*B 0 T 机 = — 2 8000 —方管外形高 3.吊料时 L 间: T 1 吊 = 4.装卸料时 000 间及其它时间: 装卸 2.4..方管: 式中: H mm ;H 0—方管内腔高 mm ; B 0—方管内腔宽 mm ;

800 综上所述: 方料: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 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 k 2=1(n=1);k 2=0.55(n=2) 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剪板单件工时定 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 b —剪角次数 剪板工时系数表 =0.12+ 40 3 额: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定义 (3) 4 角色与职责 (3) 5 规范要求 (3) 6 标准工时的计算和发布 (5) 7 相关文件 (5) 8 附件 (5) 1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管控体系,规范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和优化制度,为核算生产效率、人机产能、计划排产及制造成本等提供数据支撑。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正式生产的产品。 3 定义 3.1标准工时: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 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3.2作业工时:一个经过足够训练的合格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正常的速度完 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作业工时是在现场实测工时的基础上经过速度评比计算 而得的; 3.3 宽放工时:不符合规则或不直接作用于作业,但又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的延迟时间, 在一定基础上维持作业时间的所必须需要的时间。以相对于作业时间的比率来设 定,即宽放系数。 4 角色与职责

4.1 工程部: 4.1.1 负责标准工时的维护与管理; 4.1.2 负责对新产品标准工时进行验证。 4.2 生产部: 4.2.1 负责标准工时执行与问题反馈。 4.3 计划部: 4.3.1 负责根据产品标准工时排产。 5 规范要求 5.1 标准工时的制定: 5.1.1 新产品工时:工程部负责对新产品工时进行测试核算并发布归档。 5.1.2 老产品工时:工程部每三个月需要更新一次产品工时。 5.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我司采用秒表测时法,现场作业实测,再经速度评比与时间宽放后计算而得的。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 实际时间×(1+宽放率) 5.3 标准工时的制定过程: 5.3.1 前期准备 (1)工具准备:秒表、记录板与工时记录表、铅笔; (2)资料准备:熟悉SOP作业流程以及作业工序; (3)掌握评比因素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正常速度的概念。 速度评价法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即60%),由代 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标准工时定义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成本. 10标准成本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并填写时间研究表的正面及反面表头的相关部分.完整的操作表示为:动作的重复点之区间时间.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若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则: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要能精确测量.

3.人工操作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人工操作单元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比如半自动印点工位划分为人工对位单元和机台自动卬刷单元.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操作时间都基本相等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拿取,对位,放置玻璃的动作,可变单指因加工对象不同所需时间变化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机器切割部分.当型号不同时其走刀次数不同. 5.规则单元,间歇单元分开.规则单元是指加工每个工件都需要的单元,间歇单元指加工过程中偶而出现的单元.如贴片工位中更换整理擦布的动作. 6.按人的动作要素来划分.比如贴片工位划分为取玻璃+擦拭+对位+滚压+放置 第三步:测时(秒表时间研究) 测时工具:1.秒表,2.观测板,3.时间研究表,4.其它如米尺,计算器等. 测时方法:最常用的有归零法,连续测时法. 归零法:在一个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单元结束时按停马表. 边续测时法:当第一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使马表归零,而任其走动.仅在每一单元结束时查看并记录该单元时间 异常值的概念: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正常范围的数值. 第四步:评比 评比的定义: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正常速度作比较. 评比尺度:60分法,75分法,100分法. 100分法:观测到速度大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上的分数,小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下的分数.等于正常速度给100分.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 关于正常速度的说明: 几种国际公认的正常速度: 1、平均体力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30秒内将52张扑克牌分成四堆的速度. 3、在25秒内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标准工时攻略(lql)

st攻略 一、定义: st(standard time):标准时间,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所以,st要求如下: 1.作业方法必须是标准的。 2.作业速度也必须是标准的。 3.作业者必须是熟练工。 由此又得出: 1.作业方法决定st,应该用更好的作业方法制定st; 2.无标准的作业方法时,无法制定st; 3.st只与人有关,与设备无关; 4.st与作业者的具体熟练程度无关,只默认标准作业速度为st要求作业者的作业速度。 二、作用 st是各种经营活动计划的基础,测量成果和评价的尺度,可用于改善活动的基础资料。其主要用途如下: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计算作业人数; ——制定标准成本; ——估算产品成本; ——编制日程计划; ——比较方法和测量改善效果; ——计算外发加工费; ——制定长期人员计划; ——作为生产线平衡资料; ——评价作业者成果; ——设备空间的计划基础; ——编制加班计划; ——评价监督者成果; ——规定等待机器台数; ——用于作业训练。 ——其它 三、构成 标准时间 = 正常时间 + 宽放时间 = 正常时间 * (1+宽放率)(外乘法)或正常时间 / (1-宽放率)(内乘法) 1.正常时间:

⑴ 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⑵ 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2.宽放时间: ⑴ 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⑵ 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⑶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海绵清洁电烙铁;处理不良品等。 ⑷ 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四、特性 1.公正性(一贯性):在任何部门或现场都有一致的公平尺度。 2.适当性(信赖性):用科学方法制定的,管理者和劳动者都能接受。作业者经过努力就能达到。 3.普遍性:根据通用的标准作业速度概念而设定。确保不同工作场所,同样的作业,st一致。 五、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是标准时间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设定标准时间首先需要设定标准作业的正常时间。其常用的设定方法如下: 1.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设(rating));生产之前不能设定2.合成法:pts法(wf、modapts、mtm、most等)、std法(标准时间资料)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六、宽放时间 1.定义:指工人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构成: 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规范标准工时评定规则(mod)

標準工時評定規則 1.目的:為公平設定本公司之動作單元之時間標準,以資評估產品之標準工時及生產線人力之依 據,故制定此細則. 2.範圍:凡本公司之所有產品之操作員正常操作時間均適之. 3.本標準工時系統採用模特排時間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簡 稱:MOD法) 4.MOD法說明: 模特法的基本原理來源於大量人體工程學的試總結,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所有由人進行的作業,均是共通的基本動作組成的,模特法將實際生產作業中的人體動作 歸納為21種. (2)不同的人做同一動作(在作業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需時間基本相等. (3)人體不同部位的動作,所用時間值是相互成比例的,如手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時間的2 倍,小臂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時間的3倍,由此就可以定義手指一次動作時間為人體動作的基本單位時間,同時其他動作與之成倍數關係計算求得. 模特法根據人的動作級次,選擇以一個正常人的級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小的一次,即手指動作的時間消耗值,作為它的時間單位,即1MOD=0.129S 模特法的21種動作都以手指動作一次(移動距離2.5cm)的時間消耗值為基準進行試驗、比較,來確定各動作的時間值.具體21個動作的分類及表示符號見下表: MOD法動作時間分類表

由上表知,MOD法把人的動作分成上肢、下肢、其他等動作,分別由符號M、G、P、F、W……代表,符號後僅賦予數字1、2、3……代表模特時間值,如M1代表1MOD=0.129SEC,M2即代表2MOD、以此類推. 5.本公司MOD法制定標準工時基準如下: (1)以MOD分析之正常時間(即100%效率水準). (2)本細則規定之標準作業距離為20CM. (3)私事寬放:因本廠採取中休制度,故寬放率為0%. (4)疲勞寬放:因本廠作業強度屬輕、中度作業,故取寬放標準為15%. (5)作業寬放:如,a.臺及場地的簡單清潔與準備,包括轉換產品品種時的時間消耗. b.來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頓.(SMT零件腳寬不準) c.現場監督者與檢查員臨時抽檢及口頭指示造成的偶發停頓. d.上下工位的傳遞中偶發問題等. 以上各寬放平均取:3%. (6)特殊寬放:如管理寬放、小批量的寬放、獎勵寬放、機械幹擾的寬放、不同作業人群 的寬放等,平均取:2%. 和計以上可知本公司取平均寬放率為20%.以上為一般正常狀況之基準,如產品設計或工作環境等有異常時,得酌情修正. 6.標準工時如下各頁所示. 6.1.1 DIP H/I段插件工時如下: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定义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成本. 10标准成本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并填写时间研究表的正面及反面表头的相关部分.完整的操作表示为:动作的重复点之区间时间.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若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则: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3、在25秒内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成”正常速度."指操作者工作时对提高效率在主观意志上的表现. 第五步:确定宽放率 宽放的定义:是指作业时所必需的停顿和休息时间 宽放的种类: 一. 生理宽放: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 二. 疲劳宽放: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以后有疲劳感或劳动机能减能退的现象. 要给予:宽放时间”以消除之. 三. 间歇宽放:对以生在一固定的间隔内,或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所需时间. 四. 其它宽放:对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发生的事件,预先给予宽放 . 宽放率=宽放时间/工作时间.如20%=5760秒/28800秒.其中5760秒是宽放时间, 28800秒(即8小时)是工作时间.20%是宽放率. 什么是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 一、法律定义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 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 加班工资=月薪÷21.75×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 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 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 二、计算方法 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 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或=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 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 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21.75*10*1.5+1250/21.75*12*2=3491.4元 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21.75*5*1.5+1250/21.75*7.5*2=2543.1元 C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8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21.75*0*1.5+1250/21.75*6*2=1939.7元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文档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1.表说明 表名表说明备注 users用户表所有用户信息customers任务表所有任务信息billrates用户任务表所有用户任务信息entries工时记录表所有用户工时记录信息 2.表结构及字段描述 users表(用户表)结构: 字段类型及长 度约束说 明 ID NUMBER(10)PRIMARY KEY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用户 的唯 一标 识 (主 键) USERNAME VARCHAR(45)UNIQUE KEY NOT NULL 用户名 PASSWD VARCHAR(45)NOT NULL用户 密码ISACTIVE TINYINT(1)NOT NULL用户 状态

标识ISMANAGER TINYINT(1)NOT NULL用户 权限 标识 FIRST_NAME VARCHAR(45)UNIQUE KEY NOT NULL 用户名 LAST_NAME VARCHAR(45)UNIQUE KEY NOT NULL 用户姓 TIMESHEET_CLIENT VARCHAR(32)NOT NULL客户 清单TIMESHEET_PROJECT VARCHAR(32)NOT NULL项目 名称 billrates表(用户任务表)结构: 字段类型及长度约束说明 ID NUMBER(10)PRIMARY KEY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用户任务的 唯一标识 (主键) USER_ID NUMBER(10)NOT NULL对应users表 中的ID CUSTOMER_ID NUMBER(10)NOT NULL对应 customers表 中的ID

劳动合同版本(标准工时制度)

劳动合同书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性别 : 籍贯 : 户口所在地: 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现住址: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 达成如下协议 : 一、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 1.甲方因经营需要,聘用乙方在岗位从事工作,乙方同意其主 要工作内容按照甲方制定的岗位说明书确定。在合同期限内,甲方有权根据公 司生产经营需要对乙方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乙方也有权根据个人 的意愿和能力申请异动工作岗位。 2.乙方工作地点在范围内,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更改工作地点。甲 方因生产经营需要要求乙方更换工作地点的,乙方应在接到通知后30日内以 书面形式提出异议。既不服从安排又不提出书面异议的,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 并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二、合同期限 1.本合同为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 月日止。 2.若乙方调整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需试用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3.试用期乙方可随时解除本合同,应在试用期届满前提前3日以书面形式向甲方 提出。若乙方愿意继续履行本合同,应在试用期届满前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

甲方提出并参加转正考核,逾期视为乙方不同意继续履行本合同,及时办理离 职手续。乙方转正考核不合格,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并不作任何经济补偿。 4.本合同生效日期为本合同签订之后的次日。合同生效日期为乙方入职日期,亦 为工资待遇计发的起算日期。 三、工作时间 甲方实行标准工时制,即每日工作 8 小时或每周工作 40 小时,每周至少休 息1日。若甲方因生产经营需要,可适当延长工作时间,但不超过法律规定的 时间。 四、工资待遇 1.乙方每月工资按照原工资标准执行,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依照甲方薪酬 体系属按月发放的津贴、奖金、补贴等。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按照易岗易薪、 同岗同酬原则,在乙方的岗位及工作内容发生改变时及相应调整,甲方也有 权按照绩效考核制度调整乙方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按月发放的津贴、奖金、 补贴等按照以岗定级,以级定薪的原则加以调整。 2.其他福利待遇按照甲方规章制度享有。 3.每月日为甲方发放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时间,甲方因故需延迟的,但 最迟不得超过每月的最后一天。因乙方无法及时提供正确银行账号或银行系 统紊乱等非甲方原因导致延迟发放的,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4.若甲方主动安排或批准乙方加班,甲方应支付加班工资。因乙方个人原因不能 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而延时,不视为加班。确有必要延长工作时 间的,需按照规章制度的规定作出书面加班申请并获批准,否则不视为加班。 加班工资按月支付。 5.乙方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因未尽勤勉注意义务而致使甲方受损,应当赔偿甲方 的经济损失,乙方同意甲方从每月工资中扣除。甲方也有权直接从乙方每月 工资中扣除因违反规章制度而造成的违纪经济处罚金额。 五、休假规定 1.乙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深圳市经济特区的规定及甲方规章制 度规定享有休假权利。 2.休假期间甲方应依法支付相应的休假工资。 六、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标准工时制定

1. 标准工时制定 2. 生产流程制定 3. 生产绩效评核及追踪 4. 规划生产线,制作生产线配置图 5. 教导领班、作业员以能确实执行组装或测试动作 6. 制作MPI(作业指导书) 7. 制作人力需求表、工具表、辅料表等,以供工具室、物管备料及厂部领用之依据 8. 依据需求向ME提出要求与构想,要求设计治、夹具,并跟催治、夹具上线 9. 依据工程变更命令(ECO)发出MN,通知并指导生产线采取应有之行动以符合工程变更要求 10. 发出MN以通知相关单位对某些特殊要求之遵循或对不正确动作之修改 11. 对生产现场之工具、仪器、设备及人员之动作进行检查,遇有不符合规定之处,马上提出,要求改正 12. 规划并提供生产线应有之生产设备,并改善之

13. 随时掌握生产设备之状况,并要求FE /FM /PE尽一切可能维持生产设备于堪用状况 14. 进行方法改善,降低工时使生产更顺利 15. 推动成本降低行动(COST DOWN) 16. 仲裁生产与品管间之争执 17. 工厂布置设计与执行 18. 生产线与品管人员训练 19. 负责提供申请进口批文所需之数据 20. 参与协力厂商之评鉴工作 21. 主导样品机,提供作业 22. 协助寻找第二货源 23. 担任业务与工厂间之沟通桥梁 24. 主导厂内未来生产技术之走向 25. 消耗性材料需求用量之估算及消耗性材料厂商之评鉴 26. 不良材料报告书之会签及决策 27. 对于向外承包之工程进行成本估算,对于外包工程进行报价审核

28. 参与制定BOM架构并跟催BOM之建立 29. BOM核对及提出对BOM之修改且跟催R&D RELEASE ECR 30. 成本估算 31. 新产品导入之主导,各单位之协调、联系及排程之跟催 32. 主导旧产品结束生产之动作 33. 协助物管、采购跟催材料 34. 主导量产前试产行动 35. 召开试产会议及检讨会议 36. 跟催α、B或C TEST所发生之问题反应与解决 37. 担任OEM产品之PROJECT LEADER,掌握通盘事项并主导整个项目之进行 38. 控制主机板的版本、采购量及下单时间 39. 主导工程变更要求之签核与执行 40. 协助安规及EMI证书之申请 41. 在量产前对于前置期较长之零件跟催采购申请单 42. 协助新产品之技术转移事宜 财务部工作职掌表

标准工时

含义:标准工时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所需的人工时间。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多种,通常使用的方法有 1.直接观测法,即使用秒表(也叫码表)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通常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进行时间测量;秒表测量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使用多次测量,也可以选择连续测量; 2.模特法,即将人体的各种动作分解为21种基本的动作,制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将员工作业的动作分解成模特法中对应的动作,并根据对应动作相对应的时间来制定标准工时,模特法中最基本的动作单元时间为0.129秒,可以根据熟练度等条件不同而加以调整; 3.简明工作因素法(BWF:Brief Work Factor ),BWF也是将各种动作分解成基本动素,基本单位为BU,每个BU的时间为0.06秒,每个动素为5个BU,通过将员工动作分解为BWF中的基本动素,以制定标准工时。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之外,还有MTM(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WF(工作因素法)等其他的标准工时制定方法。这是指理论上的方法,实际上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可以灵活运用,比如有新机种需要制定标准工时是,可以参考以往的相似机种来制定标准工时。 编辑本段标准工时主要用于 (1)作为部门和人员的考核标准; (2)安排生产加工任务; (3)与实际值比较不断调整修正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任何两个人、两台设置和工作环境是一样的,因此标准工时只是一个参考值,在反复从事相同工作的流程性企业或岗位有意义,对以项目为主导的企业和单位不适用。 编辑本段标准工时制定过程中的宽放率的运用 标准工时与宽放率的关系式如下所示: 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 (1+宽放率) 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公式(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 宽放率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生理宽放 2.疲劳宽放 3.管理宽放 4.特殊宽放 工厂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在10%~20%,对一些特殊的工种,如体力消耗较大的工种,宽放率可适当放宽一些。[1]

标准工时定义及作用

深圳市达达科技有限公司 标准工时的定义及作用 一、标准时间定义: 現代對標準工時最一般定義是:「標準工時乃指對於必要之能力受過充分訓練的作業人員,在適當的速度和作業環境下執行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就標準時間之定義再作說明。所謂標準時間,乃是在下列條件下,完成一單位作業所需的時間: 1)采用標準作業方法與設備 2)在標準化的作業條件下 3)作業者均具備製程所要求的熟練度與適應度 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況下 5)以企業所認定的正常作業速度,完成一個單位作業量所需的時間 二、标准工时的作用 1)预估工厂负荷产量。工厂空间一定,过程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工厂产能。 2)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利用标准时间,生产管制部门可以更精确地做生产计划,如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依标准时间来做人力调整。 3)增加机器设备的依据。依据机器产能(换算标准时间)可得知生产量变动时所需要的机器数量。 4)保证流水线生产的平衡。一条流水线有很多工序,可依各工序的标准时间来配置人力,使生产线平衡、流畅。 5)效率分析的基础。有了标准时间,就可计算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产品。 总的来说标准的作用以下面的方框图解表示: 標準工 時的作用 價格管理 工廠管理價格的預估 外包價格的決定 標準價格的決定 進貨價格的決定 設備管理 設備機種的選定 機械台數的決定 佈置的決定 生產管理 生產計劃 日程計劃 作業管理適當的人員計劃 作業改善 效率管理 效率與生產性的評價 獎勵津貼的策略 工程管理

三、标准工时的计算 1、计算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实测时间×(1+宽放率) 2)测算宽放率。工艺人员根据作业条件测算宽放率,其中: 宽放时间=管理宽放时间+生理宽放时间+疲劳宽放时间 宽放率= ×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 其中:管理宽放率一般取3%~10%;(一般指的是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事,如工作台面的清扫、工作的讨论、不良品发现等) 疲劳宽放率一般取5%~20%;(因疲劳引起的速度减慢和必要的休息) 生理宽放率一般取2%~5%。(一般指上厕所、喝水、擦汗等私人生理需求引起的延迟) 3)修改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不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应根据生产状况及客观实际重新测评。 (1)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后,生产趋于稳定时(一般为生产一周以上),工艺人员应再次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2)当生产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或技术变更对生产作业有明显影响时,有关部门应重新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3)其他客观条件导致标准工时不能反映实际工作绩效时,有关部门应重新测评标准工时;必要时应予以修改,并发出变更通知。 (4)各部门认为标准工时不能真实体现作业状况时,可向有关部门申请重新测评。 总之,标准工时是实施现场管理的重要基础,准确的标准工时可以平衡生产线,有效分配工作人员,生产各部门都要依据标准工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四、标准工时表单格式之解析: 2010.7.2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