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几周时间计算

第几周时间计算

今天是本月第几周=INT((DA Y(NOW())+MOD(NOW()-DAY(NOW()),7)-1)/7)+1

今天是本年第几周=WEEKNUM(NOW())

今天是本季度的第几天=COUPDAYBS(NOW(),6^9/9,4,1)+1

今天所在的季度有几天=COUPDAYS(NOW(),6^9/9,4,1)

本月有几天=DAY(EOMONTH(NOW(),0))

本月第一天

=NOW()-DAY(NOW())+1

=--TEXT(NOW(),"e-m")

下个月有几天的公式

=DAY(EOMONTH(NOW(),1))

上个月有几天

=DAY(NOW()-DAY(NOW()))

=DAY(EOMONTH(NOW(),-1))

本月最后一天=TEXT(NOW()-DAY(NOW())+32,"e-m")-1

=TEXT(TEXT(NOW(),"e-m")+31,"e-m")-1

上个月最后一天=NOW()-DAY(NOW())

本月到今天有几个星期日=INT((MOD(NOW()-DAY(NOW())-1,7)+DAY(NOW()))/7)今天是星期几=TEXT(NOW(),"aaaa")

本月是几月=TEXT(NOW(),"mm")

=MONTH(NOW())

今天是今年的第几天=TODAY()-"1-1"+1

本月英文全写:=TEXT(NOW(),"mmmm")

本月英文简写=TEXT(NOW(),"mmm")

中文大写月=TEXT(NOW(),"[DBNum2]m月")

excel常用快捷键(小集)

插入行、删除行:在excel里插入行的快捷键是ctrl + shift + "+" ,即先同时按ctrl和shift键,然后按+插入空行。

删除行的快捷键是ctrl + "-",然后按回车键

插入工作表:在excel里快速插入工作表有两种方法:

1、先插入一个工作表,然后按F4,每按一次就会插入一个新的工作表。

2、按shift+f11就可以插入一个工作表

3、在excel2007和excel2010中直接点工作表标签最右端的插入工作表就可以插入了

excel中求和快捷键:excel中求和快捷键是alt+"=",即在一组数据旁,按alt+" ="就可以自动生成sum求和公式。

表格换行:excel表格中强制换行的快捷键是alt+enter,可以在输入时按alt+ enter就可以让文字折到下一行。

excel工作表操作大全

保护工作表:保护工作表可以保护单元格的内容不被修改,单元格行列不被删除或添加等。工作表保护的方法是:选取工作表--工具-保护工作表-输入密码-确认密码-保护

复制工作表:如果你想添加一个和已知工作表相同内容的工作表,那不用费用的去编辑,只需要复制即可,复制工作表的方法是:选取要复制的工作表--点右键菜单上的复制或移动工作表-选中“建立副本”。也可以按ctrl键用鼠标拖动的方式快速复制一个工作表。

合并工作表:工作表的数据合并可以用手工方法(比较笨,但易操作)、函数法(灵活性强、公式较复杂)和VBA方法(需要有VBA基础),另外还可以用数据透视表和合并计算对多个表进行合并,具体的要看表格的结构再选取适合的合并方法

切换工作表:工作表切换记住快捷键:ctrl+pageup和ctrl+pagedown

工作表个数:一个工作簿中到底有多少个呢?

VBA方法:sheets.count

宏表函数法:定义名称:SC =GET.WORKBOOK(4) 在工作表中输入=SC即可得到工作表的总个数

excel表格和你捉迷藏

隐藏excel文件:在你的电脑里,每个文件都需要相应的支持程序,象EXCEL

文件需要EXCEL程序,JPG文件需要图片程序等,但用什么样的支持程序是和后辍有关系的,比如,我们把A格xls改为A.jpg,看看会有什么结果。你会惊奇的发现。excel文件变成图片格式了,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形变,本质还是excel 文件,需要打开时再回A.xls即可。

这招狠吧,让你看到而想不到它是EXCEL文件。

隐藏Excel工作表:工作表的一般隐藏方法很简单,如果是EXCEL2003,则可以用格式-工作表--隐藏来隐藏某个工作表,如果是EXCEL2007和EXCEL2010,则可以在工作表标签的右键菜单中选取隐藏即可。这种隐藏方式可以通过取消隐藏来显示出来。

如果想让工作表隐藏后无法通过取消隐藏显示工作表,则可以用下面的步骤:

按ALT+F11打开VBE窗口,在窗口左上角选取要隐藏的工作表,然后在下面的属性窗口中设置VISIBLE属性为2即可。如下图所示

隐藏网格线:EXCEL中默认显示灰色网格线,可以用下面的方法隐藏网格线

EXCEL2003中,工具菜单--选项命令--视频选项卡,在下面去掉“网格线”的勾选。

EXCEL2007和EXCEL2010,在“视图”选项卡中可以直接看到“网格线”的选项,去掉勾选即可。

隐藏0(零)值:EXCEL表格中如果不想显示0值,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完成。

EXCEL2003中,工具菜单--选项命令--视频选项卡---把0值前面的勾选去掉即可。

EXCEL2007中,单击Office按钮/Excel选项,打开Excel选项对话框。单击高级选项卡,在此工作表的显示选项中取消在具有零值的单元格中显示零项的勾选,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样表格中的0值显示将被隐藏。

隐藏行和列:要隐藏EXCEL行和列,只需要选取要隐藏的行和列,然后右键菜单中点“隐藏即可”,也可以用冻结窗格式的形式隐藏。比如把前3列隐藏起来,选中第四列,窗口-冻结窗格,然把前四格隐藏起来或用拖动方式隐藏起来。EX CEL2007的用户可以在视图选项卡中找到冻结窗格的选项。

隐藏公式:在EXCEL里输入的公式不想让别人看到,可以用下面的方式完成对公式的隐藏。

选取公式---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保护--把隐藏前面的勾勾上---确定---保护工作表

隐藏单元格内容:选择要隐藏的单元格区域,在“格式”菜单中单击“单元格”,单击“数字”选项卡,在“分类”框中,单击“自定义”,然后在“类型”框中键入三个半角的分号“;;;”。单击“确定”按钮。

此时,这些单元格中的内容将不会显示在工作表中的单元格中,但当你单击某个单元格后,编辑栏中将会显示其内容。如果希望在编辑栏中也不显示其内容,请继续下面的操作。

隐藏工作簿窗口:如果让别人打开你的EXCEL文件,却看不到你的文件内容,可以用隐藏窗口的方法来实现。EXCEL2003中窗口菜单--隐藏。EXCEL2007中视图

选项卡,点“隐藏”命令

无法取消隐藏行和列:1、ctrl+a(全选)

2、格式——列——取消隐藏

1.你当时隐藏的时候用的不是自动隐藏吧?

而是你手动的把单元格之间的行距缩小到看不到该行(显示效果跟自动隐藏一样),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用取消隐藏是无法显示出来的。

所以,就得麻烦你,一个一个的把单元格拉出来。

2.取消自动筛选再试试看

3.点表格左上角选择整张表,或选择包含隐藏行的范围,把鼠标放在左侧行号上成实心黑十字时双击,所有隐藏行就出来了

4 也可能是冻结了窗体,窗口---取消窗口冻结。

excel中取绝对值函数是哪个?

答:excel绝对值函数是ABS函数

公式说明(结果)

=ABS(2) 2 的绝对值(2)

=ABS(-2) -2 的绝对值(2)

=ABS(A2) -4 的绝对值(4)

Excel与身份证号码

输入18位:新的身份证号有18位之多,但在EXCEL里输入大于15位的数字时,数字会自动变成0,这时可以用下面的两种方式来输入完全的身份证号。

1、单元格右键菜单--设置单元格格式--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数字”选项卡的分类为“文本”即可。

2、在输入数字前先输入'(英文状态下的单撇),然后再输入身份证号。

计算年龄:身份证号里有年龄信息,提取身份证号的公式有很多种方法,下面说一种通用的

=datedif(text((len(a3)=15*19&mid(a3,7,6+(len(a3)=18*2),”#-00-00”),t oday(),”y”)

提取出生年月日: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生年月日

=text(mid(a1,7,6+(len(a1)=18)*2),"#-00-00")+0

=text(mid(a1,7,6+(len(a1)=18)*2),"#-00-00")*1

=if(a2<>"",text((len(a2)=15)*19&mid(a2,7,6+(len(a2)=18)*2),"#-00-00") +0,)

取出性别:从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性别

=if(mod(mid(a1,15,3),2),"男","女") (最简单公式)

=if(mod(right(left(a1,17)),2),"男","女")

=if(a2<>””,if(mod(right(left(a2,17)),2),”男”,”女”),)

=if(value(len(round(right(a1,1)/2,2)))=1,"男","女")

COUNTIFS 函数的使用学习

适用于: Microsoft Excel 2010, Excel Web App, SharePoint Online for en terprises, SharePoint Online for professionals and small businesses , Excel 2007

打印全部显示全部隐藏本文介绍 Microsoft Excel 中 COUNTIFS 函数(函数:函数是预先编写的公式,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值执行运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值。函数可以简化和缩短工作表中的公式,尤其在用公式执行很长或复杂的计算时。)的公式语法和用法。

说明

将条件应用于跨多个区域的单元格,并计算符合所有条件的次数。

语法

COUNTIFS(criteria_range1, criteria1,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C OUNTIFS 函数语法具有以下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criteria_range1 必需。在其中计算关联条件的第一个区域。

criteria1 必需。条件的形式为数字、表达式、单元格引用或文本,可用来定义将对哪些单元格进行计数。例如,条件可以表示为 32、">32"、B4、"苹果"或 "32"。

criteria_range2, criteria2, ... 可选。附加的区域及其关联条件。最多允许 127 个区域/条件对。

要点每一个附加的区域都必须与参数 criteria_range1 具有相同的行数和列数。这些区域无需彼此相邻。

注解

每个区域的条件一次应用于一个单元格。如果所有的第一个单元格都满足其关联条件,则计数增加 1。如果所有的第二个单元格都满足其关联条件,则计数再增加 1,依此类推,直到计算完所有单元格。

如果条件参数是对空单元格的引用,COUNTIFS 会将该单元格的值视为 0。

您可以在条件中使用通配符,即问号 (?) 和星号 (*)。问号匹配任一单个字符;星号匹配任一字符序列。如果要查找实际的问号或星号,请在字符前键入波形符 (~)。

示例

示例 1

如果将示例复制到一个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该示例。

如何复制示例?

选择本文中的示例。

要点不要选择行或列标题。

从“帮助”中选择示例

按 Ctrl+C。

在 Excel 中,创建一个空白工作簿或工作表。

在工作表中,选择单元格 A1,然后按 Ctrl+V。

要点若要使该示例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将其粘贴到工作表的单元格 A1 中。

要在查看结果和查看返回结果的公式之间进行切换,请按 Ctrl+`(重音符),或在“公式”选项卡上的“公式审核”组中,单击“显示公式”按钮。

将示例复制到一个空白工作表中后,可以按照您的需要改编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销售人员超出苹果汁配额超出牛奶配额超出酱油配额

王伟是否否

赵军是是否

张颖是是是

李芳否是是

公式说明结果

=COUNTIFS(B2:D2,"=是") 计数王伟超出苹果汁、牛奶和酱油销售配额的次数。

1

=COUNTIFS(B2:B5,"=是",C2:C5,"=是") 计算有多少销售人员同时超出其苹果汁和牛奶配额。 2

=COUNTIFS(B5:D5,"=是",B3:D3,"=是") 计数李芳和赵军超出苹果汁、牛奶和酱油销售配额的次数。 1

示例 2

如果将示例复制到一个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该示例。

如何复制示例?

选择本文中的示例。

要点不要选择行或列标题。

从“帮助”中选择示例

按 Ctrl+C。

在 Excel 中,创建一个空白工作簿或工作表。

在工作表中,选择单元格 A1,然后按 Ctrl+V。

要点若要使该示例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将其粘贴到工作表的单元格 A1 中。

要在查看结果和查看返回结果的公式之间进行切换,请按 Ctrl+`(重音符),或在“公式”选项卡上的“公式审核”组中,单击“显示公式”按钮。

将示例复制到一个空白工作表中后,可以按照您的需要改编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B C

数据数据

1 5/1/2008

2 5/2/2008

3 5/3/2008

4 5/4/2008

5 5/5/2008

6 5/6/2008

公式说明结果

=COUNTIFS(A2:A7,"<6",A2:A7,">1") 计算 1 和 6 之间(不包括 1 和 6)有几个数包含在单元格 A2 到 A7 中。 4

=COUNTIFS(A2:A7, "<5",B2:B7,"<5/3/2008") 计算单元格 A2 到 A7 中包含小于 5 的数,同时在单元格 B2 到 B7 中包含早于 5/3/2008 的日期的行数。 2 =COUNTIFS(A2:A7, "<" & A6,B2:B7,"<" & B4) 说明与前例相同,但在条件中使用单元格引用而非常量。 2

excel2007设置下拉选项的方法

例如我们要在A2:A10单元格实现下拉选项列表

具操作流程

1,准备一个辅助列

在其他区域输入

2,选中A2:A10单元格,菜单“数据”——“数据有效性”

3,然后弹出设置数据有效性的窗口,设置——有效性条件——允许(序列)

4,然后在来源选择刚才的辅助列的数据(一般下拉选项较少的时候可以直接在这里输入文本,例如:张三,李四),确定

5,查看效果

excel的if函数多层判断用法

在遇到使用IF多层判断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括号的位置和个数

=IF(A1>3,1%,IF(A1>2,0.2%,1%))

上例中,第一层判断后,IF前不能添加括号,括号只在IF后添加(在公式中的其他函数需要的括号除外),然后在公式最后添加=IF个数的N个右括号,保持左括号和右括号个数相同。

2、嵌套的层数

在EXCEL里函数最多只能嵌套7层,所以设置IF判断时也只能用7

个IF函数,如果有更多条件,可以用VLOOKUP函数或定义名称来实现。

在Excel中如何自定义数字格式

虽然Excel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数字格式,但还是有许多用户因为工作、学习方面的特殊要求,需要使用一些Excel未提供的数字格式,这时我们就需要利用Excel的自定义数字格式功能来帮助实现用户的这些特殊要求。

一、在Excel中创建自定义数字格式的方法

1、选择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单元格”命令,然后单击“数字”选项卡。

3、在“分类”列表中,单击“自定义”选项。

4、在“类型”框中,编辑数字格式代码以创建所需的格式。

在Excel自定义数字格式使用如下的表达方式:

正数的格式负数的格式零的格式文本的格式

#,##0.00 [Red]-#,##0.00 0.00 "TEXT"@ 在Excel自定义数字格式的格式代码中,用户最多可以指定四个节;每个节之间用分号进行分隔,这四个节顺序定义了格式中的正数、负数、零和文本。如果用户在表达方式中只指定两个节,则第一部分用于表示正数和零,第二部分用于表示负数。如果用户在表达方式中只指定了一个节,那么所有数字都会使用该格式。如果在表达方式中要跳过某一节,则对该节仅使用分号即可。

二、自定义数字格式实例

(一)自动添加文本

在日常财务工作中,常常需要在金额数字后加单位“元”,这时就可以使用“0.00元”的自定义数字格式,当用户在单元格中录入数字后,Excel就会自动在数字后加上单位“元”。

如果需要将单元格中录入的数字“32”自动转换成“高三十二班”格式,只要将单元格的

数字格式定义为“高[DBNum1]G/通用格式班”即可。

(二)在自定义数字格式中使用颜色

要设置格式中某一部分的颜色,只要在该部分对应位置用方括号键入颜色名称或颜色编号即可。Excel中可以使用的颜色名称有[黑色]、[蓝色]、[青色]、[绿色]、[洋红]、[红色]、[白色]、[黄色]八种不同的颜色,此外Excel还可以使用[颜色X]的方式来设置颜色,其中X为1-56之间的数字,代表了56种不同的颜色。

例如:当用户需要将单元格中的负数数字用蓝色来表示,只要使用“#,##0.00;[蓝色]-#,##0.00”自定义数字格式,用户在单元格中录入负数时,Excel就会将数字以蓝色显示。

(三)在自定义数字格式中使用条件格式

在Excel自定义数字格式中用户可以进行条件格式的设置。当单元格中数字满足指定的条件时,Excel可以自动将条件格式应用于单元格。Excel自定义数字格式中可以使用如下六种标准的比较运算符:

运算符含义

= 等于

> 大于

< 小于

>= 大于等于

<= 小于等于

<> 不等于

在Excel中要想设置满足指定条件数字的格式,在自定义数字格式代码中必须加入带中括号的条件,条件由比较运算符和数值两部分组成。

例如:在学生成绩工作表中,当我们想以红色字体显示大于等于90分的成绩,以蓝色字体显示小于60分的成绩时,其余的成绩则以黑色字体显示,这时只需将自定义数字格式设置为“[红色][>=90];[蓝色][<60];[黑色]”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当你在以后需要继续使用刚才所创建的成绩条件自定义数字格式时,你会发现在“单元格格式”的“自定义”分类类型中找不到“[红色][>=90];[蓝色][<60];[黑色]”格式,这是因为Excel自动将你所创建的“[红色][>=90];[蓝色][<60]”格式修改成“[[红色][>=90]G/通用格式;[蓝色][<60]G/通用格式;[黑色]G/通用格式”,你只需选择此格式即可达到同样的使用效果。

(四)隐藏单元格中的数值

在Excel工作表中,有时为了表格的美观或者别的因素,我们希望将单元格中的数值隐藏起来,这时我们使用“;;;”(三个分号)的自定义数字格式就可达到此目的。这样单元格中的值只会在编辑栏出现,并且被隐藏单元格中的数值还不会被打印出来,但是该单元格中的数值可以被其它单元格正常引用。

如何将数字改变为字符串

答:=TEXT(A1,"@")

日期型编号设置方法

想在单元格里输入1,产生0207121这样一个数字,02是2002年,07是7月份,12是12日,1是输入的数值

答:如a1输入1,要在b1生成你要的数字,你可以在b1设公式=text(today(),"yymmdd")&a1

工资条制作方法(全)

函数法

工资条就是在打印的时候每隔一行都有标题行,制作的方法很多。今天对制作工资条的方法来一个大汇总。

一、函数法生成工资条

易操作程度:易

易理解:难

公式:=IF(MOD(ROW(),3),OFFSET(工资表!$A$1,(MOD(ROW()-1,3)>0)*RO UND(ROW()/3,),COLUMN(A1)-1),"")

示例下载:upload/08072413272275.rar

一、技巧法生成工资条

易操作程度:易

易理解:易

本技巧是巧妙使用辅助列隔行插入空行,然后再批量复制粘贴表头,详见下面的动画。

函数+技巧法:一、技巧法+函数法生成工资条

易操作程度:易

易理解:易

灵活性:强

公式:=VLOOKUP($A3,工资表!$A$3:$F$8,COLUMN(B1),0) 操作动画:

VBA法:现在许多单位都实现了工资代储,但每月的工资清单(工资条)还得要发给职工。如果用Excel程序处理的工资表,打印后每页只有一个表头,剪裁成条后除了每页的第一名职工外,其余的就没有表头了,这样将使职工无法清楚工资条的数字对应什么具体名目。怎样才能给每个职工的工资条加上工资表表头呢?这里笔者将解决方案介绍给大家。

首先根据每个职工工资具有唯一电脑序号的特点,使用VBA里的判断语句,让循环从第一个电脑序号开始,如果Excel表中相邻两行的电脑序号不同,就在这两行之间插入一个空白行,然后使用循环语句,把表头的内容依次复制粘贴到每个空白行。

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1.在Excel中打开需要制作工资条的工资表文件。

2.打开“工具”/“宏”(如果在菜单中没有看见“宏”,让鼠标在菜单上稍停留或者按向下的双箭头就会出现),选择“Visual

Basic编辑器”(图1)打开VBA编辑器窗口,在VBAProject的工程资源管理器中双击Sheet1,会出现代码编辑窗口,在代码编辑窗口输入如下代码(图2): Sub gongzitiao()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为避免破坏表一,将表一内容完整复制到表二

Sheets(1).[A1].CurrentRegion.Copy Sheets(2).[A1]

'定义循环变量的最大值不小于表二中职工数的二倍(我校职工总数为25 64)

a = (Application.WorksheetFunction.CountA(Sheets(2).[a1:a2600] * 2

'如果第一列(职工的工资电脑序号)上下单元格的值不相等,则在它们之间插入一个空白行

For i = 3 To a

If Sheets(2).Cells(i,1)<>Sheets(2).Cells(i + 1,1) And (Sheets (2).Cells(i,

1) <> "") Then

Sheets(2).Rows(i + 1).Insert

End If

'如果第一列中的单元格为空,则将表中[A2:M2](工资清单表头项目)复制到此行

If Sheets(2).Cells(i,1) = "" Then

Sheets(2).[A2:M2].Copy Sheets(2).Cells(i,1)

End If

Next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True

End Sub

3.检查源代码编辑无误后,在VBA窗口中打开菜单“运行”/“运行宏”,将弹出“宏”窗口,你只需单击“运行”即可。

4.待宏运行完毕,再回到Excel,单击工资表下方的“Sheet2”,于是在每两个相邻职工间就插入了工资清单项目(图3),再用打印机打印并裁条后,就可以发放给每位职工了。

该操作在Excel 2000下调试通过

工作表中可看到的彩色三角形的功能介

绍(Excel)

可在单元格中出现的彩色三角形分别为绿色(表示错误)和红色(表示批注)。

绿色三角形

单元格左上角的绿色三角形表示单元格中的公式有错误。

如果选择此单元格,则“追踪错误

”按钮会出现。单击此按钮旁边的箭头,将显示选项的列表。

红色三角形

停留在此三角形的上方,则可以看到批注文本。

提示错误检查三角形指示器的颜色是可以更改的。使用下列过程可更改颜色:

1.单击“文件”选项卡,然后单击“选项”。

2.单击“公式”类别,然后在“错误检查”下,选中“允许后台错误检查”复选框。

3.单击“使用此颜色标识错误”按钮,然后从调色板中选择一种新的颜色。

关于SUMPRODUCT 函数的使用方法(Exce

l)

适用于: Microsoft Excel 2010, Excel Web App, SharePoint Online for en terprises, SharePoint Online for professionals and small businesses , Excel 2007, Excel 2003

打印全部显示全部隐藏本文介绍 Microsoft Excel 中 SUMPRODUCT 函数(函数:函数是预先编写的公式,可以对一个或多个值执行运算,并返回一个或多个值。函数可以简化和缩短工作表中的公式,尤其在用公式执行很长或复杂的计算时。)的公式语法和用法。

说明

在给定的几组数组中,将数组间对应的元素相乘,并返回乘积之和。

语法

SUMPRODUCT(array1, [array2], [array3], ...)SUMPRODUCT 函数语法具有下

列参数(参数:为操作、事件、方法、属性、函数或过程提供信息的值。):

Array1 必需。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的第一个数组参数。

Array2, array3,... 可选。2 到 255 个数组参数,其相应元素需要进行相乘并求和。

说明

数组参数必须具有相同的维数,否则,函数 SUMPRODUCT 将返回错误值 #VALUE!。函数 SUMPRODUCT 将非数值型的数组元素作为 0 处理。

示例

如果将示例复制到一个空白工作表中,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该示例。

如何复制示例?

选择本文中的示例。如果在 Excel Web App 中复制该示例,请每次复制并粘贴一个单元格。

要点请勿选择行标题或列标题。

从帮助中选择一个示例

按 Ctrl+C。

创建一个空白工作簿或工作表。

在工作表中,选择单元格 A1,然后按 Ctrl+V。如果在 Excel Web App 中工作,请对示例中的每个单元格重复复制和粘贴操作。

要点为使示例正常工作,必须将其粘贴到工作表的单元格 A1 中。

要在查看结果和查看返回结果的公式之间进行切换,请按 Ctrl+`(重音符),或在“公式”选项卡上的“公式审核”组中单击“显示公式”按钮。

在将示例复制到空白工作表中后,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它进行调整。

1

2

3

4

5

6

A B C D

Array 1 Array 1 Array 2 Array 2

3 4 2 7

8 6 6 7

1 9 5 3

公式说明(结果)

=SUMPRODUCT(A2:B4, C2:D4) 两个数组的所有元素对应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即 3*2 + 4*7 + 8*6 + 6*7 + 1*5 + 9*3。(156)

注释上例所返回的乘积之和,与以数组形式在 Excel 桌面应用程序中输入的公式 SUM(A2:B4*C2:D4) 的计算结果相同。使用数组公式可以为类似于 SUMP RODUCT 函数的计算提供更通用的解法。例如,使用公式 =SUM(A2:B4^2) 并按Ctrl+Shift+Enter 可以计算 A2:B4 中所有元素的平方和。

在excel表格中如何设置字符间距?

在excel中不能直接加宽字符间距。你可以通过调整列宽大小,然后设置分散对齐方式来实现。

选择该单元格,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切换到“对齐”标签页,“水平对齐”方式选择“分散对齐”,确定,然后调整列宽,让文字的距离调整到自己认可的间距就行了

在EXCEL中如何统计字数

用{=SUM(LEN(范围))}试试

EXCEL里录制宏全过程

录制宏时,宏录制器会记录完成需要宏来执行的操作所需的一切步骤。记录的步骤中不包括在功能区上导航的步骤。

如果“开发工具”选项卡不可用,请执行下列操作以显示此选项卡:

单击“文件”选项卡。

单击“选项”,然后单击“自定义功能区”。

在“自定义功能区”类别的“主选项卡”列表中,选中“开发工具”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

若要临时将安全级别设置为启用所有宏,请执行下列操作:

在“开发工具”选项卡上的“代码”组中,单击“宏安全性”。

在“宏设置”下,单击“启用所有宏(不推荐,可能会运行有潜在危险的代码)”,然后单击“确定”。

注意为帮助防止运行有潜在危险的代码,我们建议您在使用完宏之后恢复任一禁用所有宏的设置。

有关如何更改这些设置的详细信息,请参阅在 Excel 中更改宏安全设置。

在“开发工具”选项卡上的“代码”组中,单击“录制宏”。

在“宏名”框中,输入宏的名称。

注意宏名的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母。后面的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或下划线字符。宏名中不能有空格,下划线字符可用作单词的分隔符。如果使用的宏名还是单元格引用,则可能会出现错误消息,指示宏名无效。

若要指定用于运行宏的 Ctrl 组合快捷键(快捷键:功能键或组合键,例如 F5 或 Ctrl+A,可用来执行菜单命令。存取键是另外一种组合键,例如 Alt+F,可以将焦点移至菜单、命令或控件。),请在“快捷键”框中,键入要使用的任何小写字母或大写字母。

注意当包含该宏的工作簿打开时,该快捷键将覆盖任何对等的默认 Excel 快捷键。

高一地理计算区时等方法

◆区时的计算 ●方法 (1)公式法: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2)数轴法: 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是进行区时计算的好方法。计算时遵循东加西减、一区一时的计算法则,注意日期的变化。 ●区时的性质: ①严格按照各时区中央经线(地方时)与太阳光照的关系来确定某时区的时刻,同一时区不会因经度的变化而改变区时。 ②严格按照“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区区计较,整时换算”进行区时计算。 ③由于区时是对时区(跨经度15°)而言的,有平面二维空间(区域),具有相对统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同区同时),使用方便,克服了时间在钟点上的混乱。实际上,每个国家或地区,为了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不严格沿经线划分时区,而是按自己的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来确定时区。 ●区时的计算方法: 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 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 ②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减后取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差值。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数值相加,即为所求时差值。 ③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注意事项: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加一天;若区时小于0,则为前一天,需用24小时减所得数的绝对值,即为所求时刻,日期减一天。 例题3: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东经116°的地方时是;而另一地点的地方时为6点56分,它所在的时区是区。 答案:19时44分西5 ●时区图的判读 第一,地球上划分日期的经线的确定 例题4: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图1),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 ①.甲地时间为: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B)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 ②.甲地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C) ③.北京为: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D.7日20时(B) 解题思路:(1)在地球上使日期发生变化的地方有两处:一处为180°经线;另一处为时间是今日0点或昨天24点处。因此,如(图1)AB与BC两条经线中,有一条必为180°经线,而另一条则为7月6日的24点或7月7日的0点所在的经线,那么,哪条是180°经线呢? (2)180°经线的确定 根据地球运动方向(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圆心为北极点),180°经线的东侧比西侧的日期要晚一天。而图中经线BC东侧为7月6日,西侧为7月7日,则经线BC为180°经线。确定了180°经线的位置,其它经线的度数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变换图形,化解难点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时区图,我们习惯于侧视平面图。若将题目上的俯视图转换为侧视的平面图,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时间参数计算

一、双代号网络图6个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图上计算法) 从左向右累加,多个紧前取大,计算最早开始结束; 从右到左累减,多个紧后取小,计算最迟结束开始。 紧后左上-自己右下=自由时差。 上方之差或下方之差是总时差。 计算某工作总时差的简单方法:①找出关键线路,计算总工期; ②找出经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求出最长的时间 ③该工作总时差=总工期-② 二、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 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1、关键线路

在时标双代号网络图上逆方向看,没有出现波形线的线路为关键线路(包括虚工作)。 如图中①→②→⑥→⑧ 2、时差计算 1)自由时差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自由时差的计算很简单,就是该工作箭线上波形线的长度。 如A工作的FF=0,B工作的FF=1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很容易忽略。 如上图,E工作的箭线上没有波形线,但是E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都有时间间隔,此时E工作的自由时差=E与其紧后工作时间间隔的最小值,即E的自由时差为1。 2)总时差。 总时差的简单计算方法: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一定要注意,即不是从头算,也不是从该工作的紧后算,而是从该工作开始算),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该工作的总时差=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 还是以上面的网络图为例,计算E工作的总时差: 以E工作为起点工作,通过E工作的线路有EH和EJ,两条线路的波形线的和都是2,所以此时E的总时差就是2。 再比如,计算C工作的总时差:通过C工作的线路有三条,CEH,波形线的和为4;CEJ,波形线的和为4;CGJ,波形线的和为1,那么C的总时差就是1。

地方时区时计算专题训练

精心整理 专题训练——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一、有关地方时的计算 1.已知A 、B 两地经度和A 地的地方时,求B 地的地方时。 例1:当115°E 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125°E 的地方时为多少? 分析:①定时:已知115°E 为, ②定向:所求点125°E 位于已知点115°E 的, 例2:2例3.④定值:所求经度=。 二、有关区时的计算 例1.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时,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将在伦敦开赛。香港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试回答下列问题。 (1)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为。 分析:①定时区、区时:伦敦为时区,时;

香港为时区。 ②定向:香港在伦敦的, ③定差:两地时差, ④定值:开赛时北京时间=。 (2)在下列香港—伦敦的航班起飞时间中,李先生选择较为合适。 A.23日15:00时B.23日18:00时 C.24日7:00时D.24日10:00时 例2 强化训练 一、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下列有关北京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东经120度地方时? D.中国标准时间? (???)2、当北京时间12:00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A.12:00??? B.11:44? C.12:16?? D.10:56? 2012年3月31日,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地标性建筑的灯光分别在当地时间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以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读图,回答3~4题。 3.活动当天,图中四城市中熄灯最早的城市为() A.里约热内卢B.新加坡

地方时区时计算教学案

孟津一高201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自主学习】 一、地方时 1、概念:因而不同的地方时刻,东早西晚(指东边时间数值比西边大)。 2、特点: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小时;经度 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3、地方时计算步骤: ①画数轴,求经度差 ②求时间差(经度差× 4分钟) ③东加西减: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在西边,则用“-”) 练习: (1)已知两地经度,求两地地方时差 35°E与112°E相差 11°W与105°W相差 56°E与134°W相差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已知经度地点的地方时 甲地(45°E)现在时刻是中午12点,则90°E现在的时刻是,30°W是。(3)已知某经线所在地的地方时,求未知点的经度 15°W现在时刻是8:00,与其地方时相差3个小时的经线是和。 二、时区和区时 1、时区:全球以个经度为间隔,共划分为个时区,东西各个时区, 每个时区的时间间隔为小时。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叫做东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1天,且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要一天. 2、区时:即该时区中央经线的。(中央经线为能被15整除的经度线) 重要区时有:时间(东八区区时),等于经线的地方时;世界时(零时区区时),等于经线的地方时。有的国家采用东部时区的区时是为了充分利

用。 3、区时的计算: ①区时 =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②中央经线 = 时区数×15°(E/W) ③时区 = 已知经度数÷15°(四舍五入) ④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练习: (1)求出以下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 东七区;西十一区;东三区;西八区。 (2)求出以下城市位于哪个时区: 东京(140°E)位于;悉尼(151°E)位于; 洛杉矶(119°W)位于;华盛顿(78°W)位于; (3)求区时时差 东三区与东十区相差个小时;西五区与西九区相差个小时; 东六区与西五区相差个小时;西七区与零时区相差个小时; (4)A地(49°W)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B地(102°E)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若A地所在时区现在的时刻是凌晨4:00,则B地所属时区时间是,位于西十区的C地时间是。 4、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时的经线。 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经线。 合作探究: 考点一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小时15度,1度4分,东加西减。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 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器、日期及时间》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平淡,教学中单纯讲如何打开计算器、如何使用计算器、如何进行日期和时间的设置,学生往往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我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适当调整了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并整合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他们感兴趣的体育为话题,从北京申奥成功——中国人心中的一件大事入手,设计了一堂“心系奥运”的综合活动课。 本课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不久,此前已在数学课中学过“计算器”和“年、月、日”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信息技术知识目标:学会电脑中日历时钟窗口的打开,日期、时间的设置;能 开计算器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数学知识目标: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计算及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设置电脑中的日期、时间,会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时间的设置,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主要通过多媒体的实际操作运用,让学生在实际中思考探索时间的运用,增强直观的教学性,帮助学生容易的建立时间设置的方法概念。 教法 任务驱动法。 学法 自主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教学准备

准备申奥专题片(4分钟)、申奥成功一瞬全国各地欢庆的录像片段(半分钟)、趣味数学题(课前写在纸上,藏在学生的电脑键盘下)、奥运小知识,并了解哪些 学生已会在电脑上使用“计算器”和设置日期、时间。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一、基本原理 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一小时转15个经度。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在1884年召开的那次国际经度会议上,还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地方时、区时的区别在于同一时区内的不同经度上地方时不同,但区时只有一个,即为该时区中央经线(又称标准经线)上的地方时。“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区时的关键,早即先看到日出,迟即后看到日出。如果我们用数轴来表示各时区的区时值,设定中时区为0,每向东跨过一个时区,则区时要增加1个小时,因此东一区至东十二区的区时值分别标记为1至12,每向西跨过一个时区,则区时值要减少1个小时,因此西一区至西十二区的区时值分别标记为-1至-12。如下图: 二、区时计算办法 1、根据某地经度确定所处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商要四舍五入取整数,若已知经度为东经度,则该地为东时区,反之,为西时区。例:推算100°E所在时区。100°/15°=6.6,即100°位于东7区。 2、已知两地所在时区,求两地区时差。 例:甲、乙两地分别位于东八区和西五区,已知甲地时间,求乙地时间,则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办法是乙地区时值减甲地区时值,即R=(-5)-8=-13 。注意保留数值正、负号,正号表示乙地比甲地时刻早,负号表示乙地比甲地时刻晚。 3、通过区时差计算日期时间。 例:已知北京(甲地、在东八区)时间是1月6日3时,求华盛顿(乙地、在西五区)是什么时间。 可套用公式:乙地时间=甲地时间+区时差(R) 。

高一地理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专题总结

关于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一.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若两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 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若两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 经度数相加 a)若和小于180°时,则经度差=两经度和 b)若和大于180°时,则经度差=180°—两经度和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1°=4分钟;15°=1小时) 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 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 即:度数大的在东。 (2)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 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 如果和小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 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三.应用举例: 1、固定点计算 【例1】两地同在东经或西经 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 分析: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所以,A、B两点的经度差=120°-60°=60° 地方时差=60°÷15°/H=4小时 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要求B点60°E比A点120°E小,所以,B 点在A点的西方,应减地方时差。 所以,B点地方时为10:00—4小时=6:00 【例2】两地分属东西经 A、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 分析:A在东经,B在西经,110°+30°=140°<180°,所以经度差=140°,且A点东经在东,B点西经在西,A、B两点的地方时差=140°÷15°/H=9小时20分,B点在西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10:00—9小时20分=00:40。 B、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东经,B点为西经,100°+90°=190°>180°, 则A、,B两点的经度差=360°—190°=170°,且A点东经在西,B点西经在东。 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170°÷15°/H=11小时20分,B点在A点的东方, 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1小时20分=19:20。 C、已知A点100°E的地方 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100°E,B点为80°W,则100°+80°=180°,亦东亦西,即:可以说B点在A点的东方,也可以说B点在A点的西方,A,B两点的地方时差为180÷15/H=12小时。

初中地理复习10--时区 时间计算

专题十时间计算 知识结构 1、时区 (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东西各跨7.5经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经度代表东时区,西经度代表西时区。 (2)时区的计算 时区数=经度数/15° ①尾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 ②尾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 ③尾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例:计算110°E、120°E、127.5°E、130°E所在时区 2、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 3、世界时: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 是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不同地方的世界时相同。 4、区时 (1)含义: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区时间的统一时间,即本区区时 (2)(步骤一)时差的计算 ①计算口诀:异加同减 ②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同 时区用减法,不同时区用加法

例: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 (3)(步骤二)区时的计算 ①计算口诀:东加西减 ②计算方法: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边用加法(即加时区差),在已知时间的西边 用减法(即减时区差)。 例: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 注: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中时区为中心,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1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加一天,向西每一个时区减1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减一天 例1: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公式 地理时区划分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区时的计算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1.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 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地理区时差的计算: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地理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专题试卷一

图1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专题试卷一 6月22日,当太阳同时位于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在天空中的位置最高)时,测得甲地太阳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任何一天均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总是大于乙地 C .甲、乙两地昼夜长短总是相同 D .甲、乙两地均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2.该地图的比例尺为 A .1:24 000 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0千米 C .六十万分之一 D .1:6000 000 3.当我国某城市(30.5°N ,115°E)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物正午阴影面积达一年中最大时,下列四幅昼夜 分布局部图(图1)与之相符的是(阴影表示夜半球) 由图为某群岛示意图,此季节该群岛北侧附近的洋流流向是自西向东,M 线为晨昏线。据此回答4-6题: 4.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1时 B .9时 C .13时 D .23时 5.当图中夹角a 为2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 B .此时北京寒冷干燥 C .北半球各地昼长正逐渐加大 D .该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朝南 6.危及到该群岛国家经济发展和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火山、地震 B .全球性气候变暖 C .泥石流、滑坡 D .海洋环境污染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点57分,由美国发起,中、俄、德、法、加等多国科学家参与的“深度撞击号”航天器,经过半年太空遨游,成功地对太阳系中“坦普尔一号”彗星实施了撞击。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光照图中,与深度撞击号”撞击彗星的时刻最接近的是 8.撞击彗星的瞬间,美国加州大部分地区(西八区)正值日落后3小时左右,天空完全暗 下来,许多天文爱好者目睹了“太空焰火”奇观。此日该地昼长大约为 A .10小时 B .12小时 C .14小时 D . 16小时 9.在某地24时看到北极星的仰角是40o,这时格林尼治时间是当日 18时,那么,这个地点的地理坐标是 A .90oE ,40oN B100oE ,50oN C .90oW ,50oN D .100oW ,40oN

时区计算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最简单的方法,推荐用此条 2 )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地理时区&区时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时区与区时的习题-和方法

时区区时难题 1.许多人都看过夕阳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阳西 落的方位?下图是我省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天 中,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图。比较浙江省冬天和 夏天的落日方位,若只考虑哪一个较为偏南或偏北, 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两者落日方位相同 B .夏天的落日方位比冬天偏南 C .冬天的落日方位比夏天偏南 D .因每天落日的方位各不相同,因此无法比较 2.下图表示某时刻太阳高度的分布,图中间两条线的交点太阳高度是90°,最外面圆圈太阳高度为零。判断下面2题。 ⑴.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为 ( ) A.20°N 70°W B.20°N 110°E C.20°S 70°W D.20°S 110°E ⑵.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 ) A.4时40分 B.7时20分 C.16时40分 D.19时20分 3.某地往东是东半球,往西是西半球,往北是高纬度,往南是中纬度,该地地理坐标是( ) A 、20 0 W 、30 0 N B 、160 0 E 、60 0 N C 、20 0 W 、60 0 N D 、160 0 E 、30 0 N 4.看旁边的图回答下面三题: ⑴.A 点的坐标是 ( ) A .10oN ,80oE B .10oS ,80oE C .10oN ,100oW D .10oS ,100oW ⑵.该日A 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 A .90o B .80o C .70o D .66o34′ ⑶.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 .2点40分 B .14点40分 C .13点20分 D .1点20分 5.在地球赤道上空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日落1小时后,可以在A 点正上方看到它。则下图中能反映出该现象的图是(图中半圆表示地球,圆中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 ) A B D C X(80oN)

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精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授课计划 教师(签名):教研室审批:年月日

3.5双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计算方法:图上计算法、分析计算法、表上计算法、矩阵计算法、电算法等。只讲解图上计算法。 1、双代号网络计划各项时间参数的分类及表示符号 设有线路h→i→j→k: (1)节点的时间参数 ①节点的最早时间(TE )。 i )。 ②节点的最迟时间(TL i (2)工作的时间参数 ①工作的持续时间(D ) i,j ) ②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ES i,j ) ③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EF i,j ④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 ) i,j ) ⑤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 i,j ) ⑥工作的总时差(TF i,j ) ⑦工作的自由时差(FF i,j (3)网络计划的工期 ),由时间参数计算确定的工期,即关键线路的各项工作总 ①计算工期(T C 持续时间。 ),根据计算工期和要求工期确定的工期。 ②计划工期(T P ③要求工期(T ),指合同规定或业主要求、企业上级要求的工期。 r 2、时间参数的计算 时间参数在网络图上的表示方法:P60(图3-40)。 以下内容结合P61(图3-41)讲解: (1)节点最早时间(TE ): i

(2)节点最迟时间(TL i ) (3)工作的最早可能开始时间(ES i,j ):ES i,j = TE i (4)工作的最早可能完成时间(EF i,j ):EF i,j = TE i + D i,j (5)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LF i,j ):LF i,j = TL j (6)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LS i,j ):LS i,j = LF i,j - D i,j = TL j - D i,j (7)工作的总时差(TF i,j ):它是指在不影响后续工作按照最迟必须开始时间开工的前提下,允许该工作推迟其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或延长其持续时间的幅度。 TF i,j = TL j - TE i - D i,j = LF i,j - EF i,j = LS i,j - ES i,j (8)工作的自由时差(FF i,j ):它是指在不影响后续工作按照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开工的前提下,允许该工作推迟其最早可能开始时间或延长其持续时间的幅度。 FF i,j = TE j - TE i - D i,j = TE j - EF i,j 3、利用时间参数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总时差TF i,j = TL j - TE i - D i,j ,其计算差值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存在机动时间,是非关键工作。 (2)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不存在机动时间,是关键工作。 (3)TF i,j = TL j - TE i - D i,j <0,说明i-j这项工作存在负时差,说明了i-j这项 工作持续时间确定的不合理,没有满足总工期的要求,应采取措施缩短本工作的持续时间。 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关键线路通常用双线或粗线表示。【练习题1】计算图示双代号网络图的各项时间参数。

地方时、区时和时区计算专题练习

地方时、区时和时区计算练习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下列有关北京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京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 1200E地方时 D.中国标准时间 2.当北京时间12:00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 A.12:00 B.11:44 C.12:16 D.10:56 3.右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则甲地为(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中国幅员辽阔,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约135°5ˊE), 最西端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约73°40ˊE)。据此回答4~6题。 4.3月21日,中国最东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4:00 B.5:00 C.6:00 D.7:00 5.3月21日,中国最东端日出时,最西端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约为( ) A.6:00 B.4:05 C.1:55 D.13:55 6.当中国最西端到达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12:00 B.15:05 C.8:55 D.16:05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7~10题。 7.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0°,60°E) B.(30°E,30°W) C.(0°,120°E) D.(0°,30°E) 8.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 A.(0°,180°) B.(0°,150°W) C.(150°W,180°) D.(180°,150°E) 9.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4:00 B.16:00 C.18:00 D.20:00 10.当昏线与本初子午线重合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2时 C.3月21日10时 D.12月23日10时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东八区)18时05分,举世瞩目的“嫦娥一号”卫星在中国西昌卫星发 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1~12题: 11.“嫦娥一号”观测的目标天体是( )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火星 12.此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是( ) A.24日5时05分 B.24日13时05分 C.24日10时05分 D.25日11时05分 13.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6:40和16:40.该日可能 是在:() A.11月 B.9月 C.7月 D.5月 14.读2003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是() 地点①②③④ 日出时间7:18 6:54 6:36 8:24

地方时、时区、区时(自己整理)

一、定义 1、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地方时就是指因经度不同的地方,造成时刻(钟点)不同,这种各地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所有经线都有各自的地方时,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全球有无数条经线,也就有无数个地方时,使用地方时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 2、时区 为了使用方便,人们提出了“时区”概念。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每一度为4分钟,从东12时区到西12时区为过一天,中间就是日界线。全球共划分出24个时区,每15度为一个时区。还规定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这样,在一个时区内,虽然有无数个地方时,但区时只有一个。“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3、区时 顾名思义,区时就是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区时是整数的。 4、我们平常所说的“北京时间”、“美国东部时间”。。。。 这是为了更加方便的使用区时,各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而设定的时间,如我国跨越五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我国的标准。美国的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太平洋时间也是一样,有的国家还有夏令时、冬令时等等,也是同样的道理。日界线也不是完全按照180°经线,而是有曲折的,是为了照顾一些国家。 所以,从地方时到区时到各个国家自己设置的时间,应该说是一个有复杂到简单再到方便的过程,由理论到现实的过程。 二、计算 1、地方时: 遵循“东早西迟”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 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东+,西-)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 2、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个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 应用: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数 说明:①若所求在已知地的东边,选用“+”,西边选用“—”。 ②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数为大的时区序数减去小的时区序数;若两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时区差数则为两地时区序数之和。 ③求得的时间是0至24,为当日时间。24点也可写作次日零点。若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所求地已进入明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加1;或求得的时间为负值,则所求地应该为昨天,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则要减去1。

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一)事件最早可能发生时间(Early time ,()ET j ) {}()m a x ()(,)E T j E T i t i j =+ 式中,i 和j 分别代表箭尾事件和箭头事件;t(i,j)为活动(i ,j)所需时间。 (二)事件最迟必须发生时间(Late time ,()LT i ) ()()LT n ET n =,其余节点最迟必须发生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min ()(,)LT i LT j t i j =- (三)事件时差()S i ()()()S i LT i ET i =- (四)关键路线 关键路线从起始节点到终止节点顺序地将所有事件时差为零的节点连接起来的路线。 例1 计算图8.2—8所示的网络图事件时间参数(我们把图画在下面)。 解:先计算事件的最早可能发生时间。 设(10)0ET =,则 (20)(10)(10,20)033ET ET t =+=+= (30)(20)(20,30)347ET ET t =+=+= (40)(20)(20,40)369ET ET t =+=+= (50)(40)(40,50)9514ET ET t =+=+= {}()(60)(30)(30,60)(40)(40,60)max ,max 78,9817 ET ET t ET t =++=++=

{}()(70)(60)(60,70)(50,70)max ,(50)max 170,14620 ET ET t ET t =++=++= 按这样的方式可将其余事件的最早可能发生时间计算出来,得到(100)31ET = 然后计算事件最迟必须发生时间。 设(100)(100)31LT ET ==,则 (90)(100)(90,100)31328LT LT t =-=-= (80)(90)(80,90)28523LT LT t =-=-= {}()(70)(100)(70,100)(80)(70,80)min ,min 318,23320 LT LT t LT t =--=--= {}()(60)(80)(60,80)(70)(60,70)min ,min 233,20020 LT LT t LT t =--=--= 按同样的方式可将其余事件的最迟必须发生时间计算出来。 事件时差的计算按式()()()S i LT i ET i =-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8.3—1所示。 从起始节点到终止节点顺序地将事件时差为零的节点连接起来,就得到项目的关键路线:10—20—40—50—70—80—90—100,或A —G —F —H —F —J —L 。

《地方时间的计算方法》 整理中

地理不同地方时间计算的公式 一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就越早。 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1、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2、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三步骤: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例如求130°所在地的时区:130÷15=8……10,则该地为西九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四注意: 1、区时与地方时的关系 (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

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公式法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 (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