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升流场颗粒分离的PIV测量

上升流场颗粒分离的PIV测量

第2期黄亚飞等:上升流场颗粒分离的PIV测量2010年4月25日

(a)两相速度场tbJ液相速度场(a)两相速度场(b)液相速度场(c)两相横向速度(d)颗粒相粒度速度场(e)涡量场图4输送区流场

(c)两相横向速度(d)颗粒相粒度速度场(e)涡量场图5分选区流场

从图5(a)中可以看出,由于颗粒的重量增大了分选区内各点压力,两相流场也不像液相单独运动时整齐向上,有横向发展的趋势,但总体趋势是向上的。两相流体的速度还是在中间区域较大,大部分以0.015m/s的速度运动;与图5(b)软件分离出来的液相速度场相比,在两相速度场中颗粒的作用很明显,在颗粒速度与液相不一致时,其两相速度有较大差别,即相间存在滑移速度差,但毕竟颗粒浓度较小,两相速度和单相速度的基本走势相差不大。图5(C)为整个流场的横向速度场,可见中间大部分区域横向最大速度为0.05m/s,由于器壁对流体的限制,到边壁处速度减小,说明分离过程大部分是在中间区域内进行的。

图5(d)为颗粒的PI’V分析结果。图中表现的是粒度速度分布图:<0.3mm的颗粒在上升水的作用下基本向上运动,颗粒将被上升流冲起而向上运动:>0.8mm以上的颗粒大部分是逆水向下运动的。因此,选择0.8—0.3ram的颗粒作为分析对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颗粒向下运动趋势明显,并且颗粒越大,速度也越大,虽然有的大颗粒也向上运动,但运动速度比小颗粒小很多。当然,在分选时,规律性和随机性是同时存在的,有些小颗粒也会向下运动,特别是中间粒级0.5mm左右的颗粒运动较为混乱。液相速度较小之处,颗粒有下沉的趋势。边壁处由于边界层的存在,液相运动缓慢,颗粒在此处下沉的概率较高,从具体试验也可以观察到,颗粒在分离区内会贴着边壁向下快速运动,直至紊乱区再次进行分选。另外,只有较小的颗粒会跟随液相运动。

图5(e)是涡量场,较单相时,整个流场内有很多小涡,颗粒已经达到充分的流态化,底部给人的上升流能量在分离区充分转化为整个截面上均匀的小涡,在分选时颗粒或颗粒团发生旋转,可以促使粒群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3.3紊乱区

紊乱区是底流区和分离区的过渡段,经分离区分选后的颗粒如果沉降到紊乱区则会经过再次分选,底流区的颗粒也有可能经过紊乱区,然后再到分离区分选。图6是70~240ram高度上紊乱区的瞬时流场图,其流场中会产生比较大的涡,如图6(a)所示,速度变化很大,部分区域速度为0.Olm/s.也有部分区域速度会大于0.03m/s。

图6(b)是液相速度场,可以看出液相速度场与两相速度场基本一致,看不到有颗粒运动所引

17

第2期选煤技术2010年4月25日

起的速度变化,说明颗粒在紊乱区内具有较好的跟随性。图6(d)也可以说明这一点,颗粒的运动轨迹与两相的流线轨迹吻合。分析的颗粒的粒度范围是0.8—0.1mm,其运动相对紊乱,但大部分颗粒是向上运动的,待达到分选区内分选时,与颗粒的粒径关系不大,但在紊乱区内的颗粒粒径较大,基本达到0.3mm以上,也占有一部分粒径在0.8mm以上的颗粒。

在比较紊乱的流场中,颗粒的跟随性较好,由两相速度合成图图6(g)可以看出,大部分颗粒的速度与液相相同,跟随液相运动,少部分颗粒的速度超前液相,在左下部区域内颗粒与液相速度较大,并且同步。

颗粒速度场中下部区域拍不到颗粒,这是因为下部已经接近底流区,颗粒在流体中的容积浓度很大,已经不具备试验的拍摄条件。从图6(f)中也可以看出底部已经比较暗了,事实证明当颗粒的容积浓度大于0.05时,已得不到真实测量结果。

图6紊乱区流场

紊乱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横向速度较大,轴向速度已不占据主要方向,由图6(c)横向速度图可知,在轴向速度较小之处,横向速度却很大。

图6(e)是流场的涡量场,从中看出涡量场较为复杂,而近壁区域却不存在明显的粘性阻力,惯性力占据主要位置,这个区域的床层压降较大,是上升流分选的动力所在。

3.4底流区

底流Ⅸ位于分选机最下部,一般为很小~个区域,下部为阀门,控制阀门开度,便可控制流体的

18排放和底流区的浓度。底流区内具有较大的容积浓度,并且颗粒粒径较大,不适合拍摄。图7(a)就是所拍摄的底流区CCD照片,下半部分为底流区,可以看到底流区光线基本无法穿透,只拍摄到灰度阈值较小的粒子,并且靠近右下部的区域没有流场,也无法画出流线图,如图7(b)。底流区内流场混乱,图7(c)所看到的瞬时流场其轴向速度还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试验时观察可知。底流区内处于一个沸腾状

态,粒群在其中上下翻滚。

第2期黄亚飞等:上升流场颗粒分离的PIV测量2010年4月25目

5结论(a)CCD相机图片(b)两相速度场(c)轴向速度场

图7底流区流场

通过对上升流水力分选机流场各个区域的PIV测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一定浓度的沙粒由入料管进入分选床层,在分离区达到充分流态化,经过短暂的停留后,大颗粒的沙粒逐渐下沉,到紊乱区后随液相一起运动;在紊乱区内,沙粒经过了再次分选,粗颗粒便进入底流区;底流区内颗粒的容积浓度很大,控制阀门开度可以排出粗颗粒的沙粒。小颗粒的沙粒的沉降速度很小,随上升水流进入输送区,然后经溢流槽排出;而一部分中间粒级的沙粒悬浮在分离区内,运动则具有随意性,分选时间较长,在分离区经过多次分选后,缓慢向上或下部运动,如果到达输送区,则可能随溢流排出,颗粒进入输送状态,如果到达紊乱区,还要经过再次分选决定其归属。经过紊乱区二次分选的沙粒有可能再次到达分离区,如此反复,便达到分离的目的。

(2)分离时间的长短与颗粒粒径的大小、上升水流的流速及颗粒的容积浓度有关。

(3)PIV系统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和重力分选理沦相符,因而证明了采用此技术对流场分析的可行性;此外,应用其他各种条件对该流场进行测

p≯ppppppppppoP量,所得的结果与PIV分析结果也很一致,这说明两相流分析中靠软件分割的分析结果具有可靠性。参考文献:

[1]谢广元.选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2]TracyCWesterfieid.EvaluationofHydraulicSeparatorApplicationsInTheCoalandMineralIndustries【D].

Virginia:VirginiaPolytechnicInstitute,2004.

[3]陈子彤,等.干扰床分选机工作原理及分选理论基础研究[J].煤炭工程,2006,(4):64~66.[4]张鸿起,等.重力选矿f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5]WillertCE,GharibM.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J].ExperimentsinFluids.1991,10:181—

193.

[6]WesterweelJ,DabiriD,GharibM.Theeffectofadis.crete

windowoffset

OHtheaccuracyofcross—correlationanalysisofdigitalpivrecordings[J].Experimentsin

Fluids,1997。23:20~28.

[7]魏润杰,等.DPIV系统研制及其应用[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3,17(2).

[8]邵雪明,等.两相流PIV粒子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J].实验力学,2003,18(4).

[9]骆振福,等.流态化分选理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阅2010年《选7759357传真:(0315)281696999pp’’飞

(双月刊)!{@heinfo.net{

19

上升流场颗粒分离的PIV测量

作者:黄亚飞, 徐亮, 徐春江, 汤君

作者单位:黄亚飞,徐春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河北,唐山,063012), 徐亮(天津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天津,300000), 汤君(中南大学,土建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刊名:

选煤技术

英文刊名:GO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2)

参考文献(9条)

1.骆振福流态化分选理论 2002

2.邵雪明两相流PIV粒子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实验力学 2003(04)

3.魏润杰DPIV系统研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2003(02)

4.Westerweel J;Dabiri D;Gharib M The effect of a discrete window offset on the accuracy of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gital piv recordings 1997

5.Willert C E;Gharib M Digital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1991

6.张鸿起重力选矿 1992

7.陈子彤干扰床分选机工作原理及分选理论基础研究[期刊论文]-煤炭工程 2006(04)

8.Tracy C Westerfield Evaluation of Hydraulic Separator Applications In The Coal and Mineral Industries 2004

9.谢广元选矿学 200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d4628501.html,/Periodical_xmjs201002005.asp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