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树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教材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我今天研说的教材是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本套教材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这一课程目标,以帮助、引导学生“学数学”为核心,努力创新,形成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下面就让我们一块走进教材,来感受教材的魅力,今天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研说。说课标是说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编写意图;说教材是说教材的特点、内容结构和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说建议是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义务教育学段的划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二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不同的维度对本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经历归纳、总结乘法口诀的过程,会用口诀计算乘法,掌握用乘法口诀求

商的方法;认识小括号,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

确进行运算。

2.结合具体事例,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描述、辨认看到的物体形状的过程;经历直观认识角和直角的过程,会辨认

直角、锐角、和钝角。

3.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收集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调查活动和整理数据的意义;会用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在数学思考这一维度

1、在猜测购买物品、判断套圈结果等活动中,发展数感;在

总结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培

养归纳概括能力。

2、在判断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图片、照片的过程中,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对具体事物中的简单数据进行分类,体验用数据说明事

物的合理性、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

4、在探索规律、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独立思考问题,能有

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

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连减问题、相同加数求和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

答,理解用不同方法解答的合理性。

3、经历讨论数学游戏规则、套圈和摸球可能结果的过程,尝

试解释自己的判断和思考过程。

在情感与态度这一维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和科学常识中相关的数学信息,对与数

学有关的事物和活动有好奇心。

2、在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获取数据并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

中,体会数据的价值,培养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3、在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总结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获得成功

的体验,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面我从数学的四个领域研说新课标对本册的基本要求。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安排了数的运算和探索规律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安排了初步认识角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安排了两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中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表内除法是本册书的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材:

接下来我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的立体整合三方面说教材:

编写特点:本册教材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这一课程目标,以帮助、引导学生“学数学”为核心,努力创新,形成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

(一)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

1、结合具体事例,由求相同加数的和发展为用乘法计算。乘法是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但是,当学生刚接触乘法、认识乘法时。并不简单,也不简便。所以学生认识乘法是在具体事例背景下的接受学习。根据知识建构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科书16 页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也喜欢的游乐园情境,给出了坐小火车,玩碰碰车,分组跳绳三个场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在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连加算式后,观察、发现算式中加数的特点,然后介绍乘法以及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使学生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如在动手分物品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体会除法的意义。

在动手操作中认识角的特征。

(三)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提升思想活动的经验

如在学生经历了总结、归纳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总结。归纳7、8、9的乘法口诀。

(四)重视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重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如教科书21页,学习了3的乘法口诀后,“身边的数学”设计了“一家三口人吃饭需要几根筷子”的问题;55页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最喜欢的儿童节目”的调查。

编写体例:

本册共八个单元,共51课时,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充满幻想、富有童趣的画面,吸引着学生主动去学习。

“你问我说”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信息窗后的卡通问号和你问我说后的问题口袋,突出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供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足够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和表达的兴趣。

自主练习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填一填、算一算等多样化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学会了吗?通过数学游戏、情境图呈现、实践活动、操作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做出自我评价。

拓展延伸部分的信息直通车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课外知识,增长见识,聪明小屋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愿望。

内容结构的立体整合: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九个单元,刚才研说内容标准时已经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进行了阐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教材首先安排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在此基础上相继安排了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相对来说,长度单位同学们见得比较多,所以教材把厘米、米的认识安排在了开学初期,对称图形相对同学们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教材把这一部分安排在学期末进行教学。

数与代数领域立体整合:

本册数与代数学习表内乘法以一年级上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为基础,为今后学习除法、混合运算和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一部分知识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重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册空间与图形认识角、认识直角学习观察物体,,是以一年级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认识、等初步感知为知识基础,为后面学习八个方向、角与三角形的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组合物体的形状打下基础。这一阶段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表象的阶段。

本册统计与概率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会用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以一年级简单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为基础,是今后学习统计和概率初步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是学生感受统计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的阶段。

整册内容知识由浅入深,呈阶梯上升,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说建议:

最后,说建议,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建议的说法,谈一下我对本册教材的几点拙见:放手--允许--注重--灵活。

1、放手,主题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点。它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比如在学习

2、

3、4的乘法口诀时,主题图“春天的景色”中就包含了许多数学信息:一颗向日葵幼苗上张开两片子叶,每行种两颗、三颗、四颗叶子分别有几片叶子……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从中提取可以利用的数学信息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探究,解决从主题图中提出的比较简单、基础的问题。

2、允许,在学习表内乘法之前,学生仅仅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从加、减法到乘法的跨度比较大,这就要允许学生有个接受的过程,循序渐进。

3、注重,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信息窗,信息窗里含有大量的情境图,通过观察情境图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4、灵活,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当的对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作一下改变。比如:1.在学习完了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之后可以紧接着学习第三单元角的认识,因为它们都属于同一领域,把它们放在一起学习会比较系统、条理。2.

可以在学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后紧接着学习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是因为这两个单元知识内容连贯性特别强。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评价建议,谈一下我的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要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主体多元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形式多样包括课堂表现、课下调查、学情反馈以及成长档案。

这是学生自评的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可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同学互评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激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勤奋,在生活上学习上帮助别人。

通过老师评价可以让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通过家长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可以激励学生在家中能够独立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对学生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对上课纪律好,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进行公开表扬,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下调查和学情反馈对表现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其他同学向这些同学学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运用生活资源

我们在学习教材内容时,可以巧妙的结合生活,利用生活资源。比如在学习直角的认识时,可以利用教室的黑板,窗框对学生们进行讲解,形象直观,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2、利用其他学科资源

其他学科与数学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数学广角》的排列,两张数字卡片通过调换位子能摆出不同的两位数,这一现象就和语文

学科的反序词很相似。我们要从其他学科中开发资源,来促进数学教学。

3、开发网络资源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要学会利用网络教学,充分开发网络资源。比如制作ppt课件,可以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以上是我研说教材的全部内容,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树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树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知识树: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树: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知识树: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树: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知识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研课标、说教材大赛。我今天研说的教材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青岛版数学实验教材凭借内容丰富多彩、情境有趣生动、形式活泼多样等诸多特点,在实践中显现出它的价值和生命力。我的研说流程,包括三部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本册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和内容结构的立体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一、说课标: 首先,说一下第一点:说课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义务教育学段的划分,九年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二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不同的维度对本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 1、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以及时分秒的计算方法。 2、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会用合适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学会分段统计。 在数学思考这一维度 1、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在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中,形成估算意识。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中,发展空间观念。 5、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统计意识。 在解决问题这一维度 1、主要是让学生会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会用分段统计的知识解决问题。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在情感与态度这一维度 1、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练习。 2、在数学活动中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能在他人的指导下,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下面我从数学的四个领域研说新课标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树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册单元知识树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1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1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厘米。米=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100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4识。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5(限整厘米)。 知识树: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目标: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1.使学生会计算100加减两步式题。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2的思路。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3100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树: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2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知识树: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2

以62怎样得来的。熟记~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内的两个数相乘。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3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树: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2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3.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4.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知识树: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树

实践活动测量 估量长度 建立长度概念 图形与 位置 数学广角 图形的 认识 数的运算 表内乘法100以内 的加法 和减法 认识直角 上 册 知 识 体 系 小 学 二 年 级 数 学 认识“分”

第一单元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论哪一种情况, 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现。 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 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 能力改变了教材。因此教学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 第一 单 元《 长度单 位 》教学时分两步:1.用不同的 物品做标准量同一长度。2.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什么是线段及特点。2.画线段。3.量线段。1.建立米的观念。 2.厘米和米的进率。 3.测量方法。 用米和厘米进行测量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第二单元的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让学生详细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以此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这些画面中有两位数加两位 数或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两位数加、减法计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另一方面让学生全面熟悉情境图中的内容,为后面的加减法计算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实际背景。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4、关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如在退位减法教学中,面对’56-18”的计算任务,首先让学生认真思考“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认知 冲突。然后引导他们结合摆小棒的操作过程揭示其退位的方法,并 在竖式上将退位的过程发映出来,由此让学生切实理解“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两大核心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标志着学生对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过程的全面理解。5、沟通口算、笔算、估算的联系。6、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两位数加 两位数 两位数减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连续两问)不进位加例2.着重解决从 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的问题进位加例3.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个位上 的数相加 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 问题,二是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 方法的总结。 不退位减退位减 例1~例4.巩固加减法,着重 教学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中 需要用竖式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