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虑颗粒碰撞的三维混合层的直接模拟

考虑颗粒碰撞的三维混合层的直接模拟

图4不同scokes数颗粒工况下碰撞次数随时问的发展

除了模拟了st=0.5、l、2和3的四种单分散相颗粒的碰撞外,本文还模拟了多分

散相颗粒在流场中的碰撞,。其中颗粒直径按中位径为42∥卅(即墨=3)的Rosin.Rammler分布(粒径约等于42∥m(即S=3)的颗粒占颗粒总数的52.13%)。

可以发现,该工况下颗粒的碰撞次数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颗粒直径不同导致各个颗粒的运行轨迹相互交叉发生碰撞,表明颗粒的粒径分布是影响碰撞的一个重要因素。

4.2颗粒碰撞的空间分布

图5为墨=3工况下不同时刻混合层的演化及相应颗粒的扩散和颗粒碰撞位置的空

间分布,其中(a1)、(b1)、(c1)、(d1)是涡结构和碰撞位置分布示意图,红色球体表示颗粒碰撞发生的位置;(a2)、(b2)、(c2)、(d2)为相应时刻庐0平面上的颗粒分布。在无量纲时间f=35时,混合层流场发展属于无粘不稳定性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基本扰动的发展,流场涡量逐渐集中,相邻两展向涡卷起结构开始出现,形成了所谓的开尔文“猫眼”涡结构。此时.碰撞开始大量出现,其发生位置主要在两处:一是两个展向涡相邻区域,在此处困离心力分别被两个展向涡甩出的两簇颗粒群速度方向相反,从而相遇,发生正面碰撞:二是两展向涡的外涡辫区,此处被甩出的颗粒因流场阻力不断减速,从而被后侧速度相对较快的颗粒追上,从而发生碰撞;,=55时,由于添加的亚谐波的作用,相邻的两展向卷起的涡结构不断靠近缠绕。此时,发生在相邻区域的碰撞位置上移,碰撞开始分布全场。在亚谐波共振作用下,,=75时刻开始配对,使得涡结构的尺寸加倍。此时的碰撞分布在尺寸加大的涡周围,符合涡的变化发展情况。配对后,出现涡量的重组,涡团开始横向拉伸、撕裂,形成,=95时刻的‘Z’字形涡结构,受涡结

构的拉伸,颗粒也聚集在涡的外围,碰撞的位置也更加分散。但总体上,由于涡辫区的颗粒浓度较高,颗粒的碰撞次数一直较多。

(a1)f=35时刻碰撞位置分布示意图(b1),=55时刻碰撞位置分布示意图(c1),=75时刻碰撞位置分布示意图∞)r=35时刻,删平面上的颗粒位置分布

示意图

(蛇)f=55时刻,删平面上的颗粒位置分布

示意图

(c2)f=75时刻,踟平面上的颗粒位置分布

示意图

(d1),=95时女9碰撞位置分布示意图(奶,=95时刻,z卸平面上的颗粒位置分布

示意图

图5S=3工况下不同时刻三维平面混合层演化全过程示意图

4.3颗粒碰撞对浓度分布的影响

图6给出了f=95时刻、S=3工况下颗粒数密度等值线的展向面分布情况,其中(a)

为考虑颗粒碰撞工况,(b)为不考虑颗粒碰撞工况。从画圈标志处的对比可以发现,考虑颗粒碰撞后,在犬涡结构的外边缘数密度较高的区域缩小,表明颗粒分布得更加均匀。

图6f=95时刻.S=3工况下数密度等值线分布图

为了定量分析颗粒碰撞对颗粒在流场中的浓度分布特性的影响,引入整个流场的网

格均方根颗粒数函数Ⅳ二,(,),定义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